以高质量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试看谁是英雄——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视频交流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3月17日,我市召开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视频交流会议。来自高碑店市、定兴县、阜平县、高阳县、蠡县、望都县、竞秀区、莲池区、满城区和徐水区的10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代表,亮“答卷”、传“经验”、展“思路”,典型做法各有千秋,展现出新时代乡镇党委书记的精气神。现将他们的发言摘登,希望各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相互借鉴、相互砥砺,以高质量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贡献力量。
旗映北城别样红
高碑店市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建
北城街道紧邻高碑店市区东北部,是城市“北移东扩”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最前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桥头堡”。我们坚持工委主导、项目支撑、群众参与,通过抓队伍强保障、抓项目促发展、抓民生践初心,以实际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盯骨干队伍,夯实组织保障。街道党工委注重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形成攻坚合力。一是锻造机关队伍。坚持从我做起,叫响向我对标,向过硬作风对标,常抓思想、狠抓作风,确保上下同心同力。二是优化头雁队伍。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干部队伍,各类致富能人达到90%以上,优秀年轻党组织书记战斗在项目攻坚一线,培养了一支“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的生力军。三是历练党员队伍。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学理论,强信念,不断为党员队伍加油充电、提气赋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项目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凝聚合力、释放动能,谋发展、促振兴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紧盯项目落地,建强发展支撑。一是把项目落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2021年初,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项目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对质疑补偿标准的,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思想抵触的,党员干部包户做疏导;对生活困难的,协调解决就业。在此基础上,同步启动占地620亩的智慧冷链物流园二期和规划占地1680亩的京津冀食品保供基地两个重大项目的征地工作。二是把高品质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街道党工委全员上阵,包联服务重点项目。在京南体育小镇运动员公寓项目建设上,促成了新加坡方注资,总投资26亿元、占地540亩的中新国际康养示范区项目签约落地。三是把营商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大力推行“支部建在摊位上”,发挥新发地园区党员商户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非公企抓党建促发展新途径。
紧盯民生实事,践行初心使命。针对热点问题精准服务。坚持新官理旧账,直面问题,为高质量发展创优环境。针对堵点问题精准施策,聚焦城市新颜值,全力打通“断头路”“卡脖路”。针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快速解决停滞2年的重大民生问题。针对安全问题精准管控,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以“万无一失”的责任意识和“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以快、严、实的硬措施,做好新发地及周边防疫保供工作,拱卫京津冀乃至全国的“菜篮子”安全。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最近,我街道同步启动7个项目,涉及8个村2300余亩土地的征占工作,再次吹响项目建设的冲锋号。
以兰为媒振兴乡村
定兴县贤寓镇党委书记 杜然
为实现“兰花产业园项目力争两年内实现整体规模翻番、收入翻番”目标,贤寓镇党委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链,着力发展兰花研发销售、观赏体验产业,小兰花正在谱写大文章、发挥大作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将村级班子建设,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作为破解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将1名企业负责人、12名致富能人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鼓励村干部创业,33名村干部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兰花产业园所在地龙华村党支部书记常小海,懂技术、擅管理、敢创新,持续开展产业培育、设施提升、清洁庭院、绿化亮化等工作,龙华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京雄农谷兰花产业园,辐射首都和雄安新区两大市场,规划占地1000亩,年产200万株,产值6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人。园内兰花组培车间和连栋智能温室大棚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先进的兰花产业设施。为把兰花产业发展成乡村振兴中的“现象级”产业,镇党委成立兰花产业园工作专班,及时帮助产业园破解融资、用工、用地、用电等要素制约。引导企业探索以产兴业新路径,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增强造血功能。去年,产业园成功举办首届兰花展,成为定兴县一张“赏君子之花、育文明新风“的优质文化名片。
乡村振兴,以兰为媒。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扩菜”,强化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纽带功能,大力发展以满足都市鲜活、优质、高档需求的有机蔬菜产业。蔬菜种植面积3700亩,其中高效设施蔬菜面积1600亩。今年支持育苗中心进一步增加新品种研发力度,年育苗能力实现翻番,育苗总量达到8000万余株,产值1.5亿元。以龙华乡村振兴分院为依托,建成占地2000亩的劳动教育培训实践科普基地。依托河北农业大学技术优势,创建农业创新驿站,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壮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形成拉动乡村振兴的“火车头”。溯朴农庄已经成为专注于打造精品生态有机农产品农字头企业,年产值达到1140万元。
“优粮”,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驱动粮食生产的品质化提升。与中化集团下属中化农业对接合作,通过MAP模式发展标准化大田主粮作物种植项目,有效提高粮食作物质量和产量,为10个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
党建引领 接续奋斗
阜平县砂窝镇党委书记 杨占乾
近年来,砂窝镇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线,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2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12552.02元,增幅14.5%;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0759.79元,增幅15.6%。
围绕夯实基层基础,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开展“订单式”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组织基层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学历教育、乡村振兴业务等方面培训,培养党的后备力量。
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抓好重点帮扶。镇村干部、党员分包所有农户,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解决实际困难;全镇监测户133户300人,通过精准帮扶,有针对性的强化医疗、教育、就业和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消除风险112户250人;对未搬迁人口,建立党小组进行管理,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村干部代办、党员志愿服务、公益岗服务等活动,帮助未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围绕群众持续增收,推动富民产业精品化。积极探索“企业+支部+金融+农户”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支部引领、金融贷款、农户参与,全镇发展食用菌暖棚186个,带动农户180户,直接参与经营户年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带动就业400余人,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抓住“两区”同建契机,在搬迁小区周边发展手工业。目前运营加工点12个,扶贫车间1个,吸收314人稳定就业,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发动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建有现代化养猪场1个、养牛场2个,种植连翘和黄芩等中药材2500亩。
围绕社会治理有效,加快搬迁安置区乡村融合。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发展配套产业的同时,针对多个村搬迁到一个小区的情况,建立了“三统一分”的治理模式:在小区设立党总支,统一管理、统一公共服务、统一产业规划;针对涉及各村集体资产、信访稳定、防火等需解决事项分村而治。在此基础上,实行“三个服务机制”:窗口综合服务机制,“物业+片长+楼长”服务机制,党员服务岗、公益岗、“蓝马甲”志愿岗服务机制。
围绕载体创新,不断激发党建新活力。在全镇创建党建示范点4个;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定期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激发干劲;开展党员活动日和“感党恩、当先锋、办实事、暖人心”活动,组织“美丽庭院”和“最美家风”系列评比。
盘活壮大村集体经济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高阳县小王果庄镇党委书记 孙海舰
镇党委紧盯党建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连接点,深入实施“补血强肌”和“一查三清”专项行动(“一查”,即严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三清”,即清理农村资产管理台账不健全问题,清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不规范问题,清理农村乱发津贴补贴问题),全镇村级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特别是今年,严格落实村级班子考核千分制、网格化治理、基层党员和村(居)民积分管理4项制度,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增添了强大动力。
强化党建引领,保证集体持续增收。镇党委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村级目标管理和年度绩效考核,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村干部找准党建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契合点,通过规范管理账目铺路、清理规范合同开路、扶持试点项目引路,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有中升优”,年收入100万元以上1个村,50万元以上2个村,20万元以上8个村。
全面摸清底码,清理规范土地合同。针对承包合同期限长、价格低等问题,结合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底码,累计摸排出不规范合同土地1486亩。按照“尊重历史、规范现在、利于未来”的原则,坚持依法依规、分类处理。对合同不合理的,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方式,调整、修改合同内容;对无合同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重新发包。通过规范土地合同,为村集体累计增收249万元,村均增收近20万元。
坚持试点带动,激发增收内生动力。用活用好上级政策,逐村制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进一步盘活集体土地资源。2020年,西留果庄村提出利用闲置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整体出租用于村内企业扩大再生产,该项目于2021年8月完成并对外出租,为村集体每年增收4.8万元。2022年,镇党委争取到省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示范区项目,该项目采取10个申报村共建的方式,投资500万元建设2000平米的冷链仓储,建成后每村再增收4万元。
严格“三资”管理,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村集体实行资产发包,统一到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和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凡是新上项目和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按照市场调查、科学评估、民主决策等程序组织实施,严防集体资产流失。通过严格规范管理,村集体资源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李果庄村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单位。同时,集中清理农村乱发津贴补贴问题,全镇共追缴资金73万余元。
念好山药“五本经”开拓乡村振兴路
蠡县大曲堤镇党委书记 薛亚雷
大曲堤镇是“中国山药之乡”麻山药核心产区,拥有中欧互认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免检资质。加快推动特色品牌农业建设,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念好规划经,全产业谋划路线图。确立“一业主导(麻山药产业)、项目兴农”发展思路,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从“产供销”到辐射农资、餐饮及养殖业的多元化完整产业链,配套发展绿色蔬果、养生药膳等系列产品。目前,全镇麻山药域内外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占全县总量50%,经营业户5000户、年产值7.4亿元。
念好龙头经,全素质培养带头人。突出“头雁领航”,用好返乡创业大学生、复转军人、种植经营大户等人才资源,大力培树产业发展带头人。积极开展麻山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能培训和比武活动,深入挖掘麻山药产业内涵,促其提档升级;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闯市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响特色品牌;制订《关于进一步拓展延伸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在网格上建立党小组,进一步提升发展都市农业的引领能力。
念好科技经,全覆盖注入源动力。加快推动麻山药产业由人才支撑的“后驱型”向人才引领的“前驱型”转变。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等创新资源,用好“农”字头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土”专家三支力量,以选种育种、病虫害防治、深加工技术为重点,推行标准化生产。依托蠡县农产品研发“教授工作室”,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培训,实现村村都有农技员。投建麻山药检测中心,把牢食品安全关和有机农业质量关。
念好服务经,全要素保障快发展。建立“党建+产业”联盟,推动党的组织与产业人员互动、事务共商、活动共办。镇村两级组建了1+12综合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要素保障。整合市监、环保和农业等部门力量,加强对麻山药深加工企业巡查监管指导,依法查处产业经营中的不法行为。加大专业合作社之间沟通交流,培养职业销售经纪人,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麻山药销售经纪人队伍。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为农户争取惠农支农贷款4735万元。
念好数字经,全领域拓展新空间。坚持“内引外联、办展参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蠡县农民丰收节暨天猫蠡县麻山药正宗原产地发布会。加强与京津沪等一二线城市商超对接,通过中国农业网等平台实现麻山药直达都市“菜篮子”。全镇麻山药专业合作社达到176家、电商54家,投资500万元打造麻山药仓储销售和电商服务中心。
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望都县望都镇党委书记 沈雷勇
近年来,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全力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城镇建设的领头羊、为民服务的模范点”目标任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选准人、用强人。抓好镇机关干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两支队伍建设,突出“三个带头”。带头落实党建责任。根据党委班子成员专长,定岗定位定责,历练了一批专业工作强手;带头抓实素能提升。高质量完成换届工作,大专以上党支部书记占比82%,一批年轻书记在征地征迁、疫情防控、社区治理等工作上脱颖而出。带头落实精细管理。每项工作都形成目标任务、完成时限、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进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考核月点评。
早谋划、实操作。一是描绘城乡融合“新蓝图”。抓住城中村改造的大好时机,实现“三变三新”,即农村变城区、洼地变高地、农民变市民。二是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优化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以城内社区为模板,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农户变“股东”。三是提升城市发展“新颜值”。结合全县规划,实施4个老旧小区改造。
敢担当、勇作为。望都镇承担着9个村征迁改造、3个村850亩地的征地任务。围绕总体目标,成立8个片区指挥部同时作战,仅用5天时间,完成征迁难度最大、改造成本最高的尧母陵北侧15户沿街门脸拆除。仅用10天完成第十六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马家村130亩征地任务。
守初心、担使命。镇党委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探索“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新模式,全力唱响三大服务品牌。
持续开展“事要解决”活动。始终坚持“新账理清不拖欠、老账见底不遗留、涉众确保不参与”的原则,全面梳理辖区内遗留信访案件30件,成功化解遗留问题25件。其中,停滞10年的马家村返迁房和停滞3年的龙庄返迁房建设项目圆满解决。
深入开展“我为居民解难题”活动。将每月15日定为社区主题活动日,每月明确一个主题,镇领导带队下沉小区直面问题诉求,协调相关部门,解群众急难愁盼,真正将问题解决在家门口。到目前,共收集解决问题155个。
开通“望都镇群众服务热线”,24小时全年无休,接诉即办、限时办结。对涉水、电、暖、气、灯等民生事项,全程领办帮办代办,吹响服务群众“第一哨”。热线开通以来,共接收热线493件,已全部办结或解释到位,群众满意度100%。
聚焦新颜值 竞放加速度
竞秀区韩村乡党委书记 张文龙
竞秀区韩村乡位于市主城区北部的商业核心区。乡党委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三三”原则(三个到位、三个聚焦、三个关键),韩村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发展。
落实“三个到位”、以思想之变突出党建引领。落实主体责任到位。在区委组织“品质竞秀社区论坛”和“党建互看联查”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学习交流、分享经验,切实提高抓党建、促发展、强服务、促和谐的能力。基层队伍建设到位。持续深入开展“讲政治、守规矩、提品质、树形象”主题活动,配齐配强各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为各村划拨10余万的党建经费,真正做到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党员阵地建设到位。按照区委创建基层党建示范区的要求,打造了3个1000平米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智慧党群阵地,进一步促进各村(社区)党组织阵地提标升级。
做到“三个聚焦”、以城市之变突出党建引领。聚焦城市建设的难点。韩村6户违法建筑因原因错综复杂,群众抵触性强,迟迟未拆。自“新颜值”行动开展以来,全乡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持有情操作,帮助24家商户协调4500平米店面,用4天时间,将14000平米违建彻底拆除。聚焦城市建设的重点。韩村乡有4个村被列入二、三期城改项目,涉及1334户,是城中村改造的主战场、主阵地。深入摸排征迁村的宅情、户情、人情,严格按照“一把尺子”计算补偿,坚决做到征迁补助政策、房屋评估补偿、协议签订进度的“三公开”,稳步推进了城改进度。聚焦城市建设的堵点。召开全乡基层党建工作会,全面梳理问题部署工作。完善生活小区的硬件设施,项目化推进公共场所安装充电装置。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明确物业准入“门槛”,谋划新建5处立体停车场。
抓牢“三个关键”、以环境之变突出党建引领。狠抓营商环境这个关键。辖区内向阳航空科技装备产业园因建设问题影响下一步发展,乡党委主动对接,跑办帮办,为企业长期发展破除障碍。狠抓社会稳定这个关键。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化僵去困,破解征迁困局,仅用半个月时间就解决了西鲁岗村停滞近7年的征迁遗留问题。狠抓基层治理这个关键。积极探索“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症结设为“哨源”,畅通问题基层收集报送渠道。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村(社区)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做到治理“微自治”。
坚持党建引领 种好“责任田”
莲池区韩庄乡党委书记 辛建浩
韩庄乡位于市区北部,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特殊的区位,决定了韩庄乡既是城市转型、城市更新的主战场,也是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工作中,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以坚强战斗堡垒攻坚克难;坚持人民至上,以为民解难赢得支持。
勇挑重担,是新时代乡镇干部的家国情怀。去年以来,韩庄乡先后承担了总计9486亩的征迁任务。我们以“三个坚持”攻坚突破:一是坚持抓“关键少数”。特别是城改征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发挥村党支部、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二是坚持抓违建拆除。始终保持“零容忍、零赔付、坚决拆”的鲜明态度,圆满完成了134处、370余亩、68万平米的违建拆除。三是坚持抓纾难解困。5个社会资本投资的村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村民多年不能返迁,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对此,我们坚持“新官必须理旧账”,按照全区统一部署,主动上手,逐个攻坚化解。目前,停滞13年的北八里庄已全部签约腾退拆除,正在进行开发建设,停滞11年的北高庄村已完成全村签约腾退、即将拆除,剩余的3个村均已纳入正常轨道,正在推进。
创新治理,是新时代乡镇干部的必备能力。韩庄乡有10个社区、32个小区、居民6.1余万人。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机制创建。将辖区企业、驻区高校、物业公司党支部等有机整合,编入社区管理,实现党建联动;率先推动成立物委会,将物业、开发商、辖区企业、居民代表、包片民警纳入物委会成员,搭建了民事民办、民事民议、民事民调的有效平台。二是突出先锋示范。扎实开展了“再造新保定、奋进党旗红”“圆梦群众微心愿”等活动,辖区在册党员踊跃参与,先后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1600余件。三是突出便民利民。所有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平均在580平米以上,依托这些阵地,开展了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社区食堂等系列活动。去年我乡荣联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善谋发展,是新时代乡镇干部的履职要求。我们坚持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把产业转型、打造城郊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研讨、邀请专家把脉会诊,确定了“多元发展、一村一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发展思路。目前,正在推进与市国控、农发集团、北京中农富通、北京宏福等公司对接,在全市率先利用一期城改腾退后的农用地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传统体育小镇、民宿村、家政服务村。
“党建+农文旅”为魅力神星增光添彩
满城区神星镇党委书记 赵丽娜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神星镇始终发挥党建引领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党建+农文旅”发展战略,推进全镇事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基聚力。
坚持党建引领,以忘我精神扛起主责主业。一个好班子,可以造福一方百姓;一个差班子,就会耽误一方发展。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聚焦优化结构,将有思路、有闯劲的年轻人才选进来,使干部队伍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活力状态为之一振。新选任村干部43名,学历水平提升,平均年龄下降。同时,以“千分制考核”为抓手,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多年不发展党员村、软弱涣散党支部、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彻底清零。以“开门一件事”为载体,筹集资金400余万元,谋划实施为民实事18项,真正为群众服务解难题。
积蓄文化力量,以无我精神传承丰厚底蕴。神星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神星全国农民诗会”享誉全国,有“中华诗词之乡”美誉。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目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挂牌成立民俗文化展室、满城区文化馆神星镇分馆、“益德书屋”“民艺图书馆”等文化阵地,培育新时代新风尚;开设“声声入耳、经典在线”文化专栏,以点带面传承文化经典,展现独特魅力。组织开展诗词书画展、“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八方墨客参与,为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深挖地域特色,以舍我精神推动农旅发展。神星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突出,林果业及旅游产业发达。辖区内柿子沟景区全长约10公里,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千年柿树王”“百年柿林”等景点18处,被誉为“中国磨盘柿之乡”,其中磨盘柿、红岗山桃、大红袍石榴,已成神星三张“金名片”。以景区环境提升为目标,筹资2900余万元,组织实施柿子沟沿线污水处理站建设,实现了景区环境质的飞跃。积极发展果品经济,先后成立合作社60余家,引进、更新果品20余种,全面提高了种植水平及果品质量。石板山村党支部书记积极与高新企业对接,现已成功从磨盘柿中提取出关键因子,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等各领域,促进了我镇果品深加工行业发展,为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浓厚色彩,真正打造了“采摘加工、生态旅游、民宿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奋力打造美丽徐水的幸福新样板
徐水区正村镇党委书记 贾少军
以“再造新保定、奋进党旗红”活动为抓手,徐水区实施了“基层党建当先锋、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正村镇坚决落实市委、区委决策部署,按照“三优势、三加快”工作思路,奋力打造美丽徐水幸福新样板。
发挥党建优势,加快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镇党委始终坚持“三抓三强化”:一抓学教强意识。在全部实现高质量“两委”换届基础上,建强58个党小组,像过日子一样开展“三会一课”,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党员澎湃“正”能量。二抓导向强引领。面对安大线开通的历史性机遇,镇党委组织开展“建幸福样板、正村怎么干”大讨论,设计“党风正、产业正、民风正”等板块,村党支部书记上台“讲经传法”。三抓履责强担当。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外出观摩、互看互学,每季度选取四分之一的村,重点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打擂比武,提升抓落实的“十种能力”,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正村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我们始终坚持“做优做强设施农业,农产融合提质增效”发展思路。一是培育产业基地。强力打造安大线都市型农业示范带,围绕南部蔬果、西部园区服务、东部粮食种植,建设保北农产品基地。构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着力建设青公片“青葱小镇”,大力推广“小葱+西红柿+苦瓜”一年三茬种植模式,果蔬种植面积达4000亩,亩均收入超万元。二是强化示范带动。以省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为引领,强化支部带动、党员带头。成立河北增贤种植公司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推行“农户+基地+合作社+市场”模式,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镇共有各类合作社、家庭农场19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市级家庭农场各1个。三是加强产销服务。加大与河北农大合作力度,扩大西红柿、草莓等高效温室、绿色无公害种植规模。用好镇农技服务站,定期邀请教授讲课,为“土专家”和从业人员搭建桥梁。与高碑店新发地市场建立订单合作关系,利用益农社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发挥治理优势,加快构建网格化精准化治理。以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为契机,全域实现网格化、精准化服务管理,把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统筹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生态环保、防贫监测等重点工作,建立“一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网格架构。全镇设置网格长104名、吸纳网格员465名,“小网格”撬动治理“大格局”。
保定日报202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