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乡镇工作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人民政府

题目: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案例

资料提供时间:2022-12-26

目录

更多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以“小”见“大” 文章下载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以“小”见“大”

前不久,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入选2022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本次老港镇的成功入选,使得上海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达到6个,浦东新区占了其二。如果老港镇没能突出“小雪菜”可以做出“大产业”,如果这个大产业和老港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联度不够大,胜出的机会是不大的。

本届老港镇党委政府敏锐察觉到“小雪菜”完全可以做成“大产业”,第一时间抓住了以老港雪菜产业振兴为主导的强镇创建机遇,前后不过9个月。如果说这是深谙农业产业小与大辩证法的结果,实不为过。未来成功创建雪菜产业强镇,首要的依然是正确实践农业的小与大辩证关系。近日,本报记者深入老港镇,感受老港雪菜产业强镇建设节拍。

标准引领,促“小农户”正确对接“大市场”

“老港镇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的好消息传开当天晚上,一位老领导发来微信,祝贺老港雪菜产业迎来新机遇,祝贺大河蔬果专业合作社事业蒸蒸日上,真的是激动又感动。”大河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倪新华回忆名单发布时的情况,特别强调了这个细节。

地处东海之滨的老港镇是浦东新区农业大镇之一,有着70年种植雪菜的历史,老港雪菜是不少老上海人乡村美食记忆中的独特部分。看着老港镇工业化城镇化兴盛的同时,雪菜产业逐渐衰弱,不少人为之惋惜。如果不是以大河果蔬、牛肚雪菜为主的雪菜加工企业的守护和复兴,老港雪菜很有可能就不是老港镇的特色农业产业了,更谈不上以“小雪菜”争取到农业产业强镇创建的机会。

为老港镇获得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机会欢呼的人们也许不太清楚,为何老港雪菜产业在2022年突然就有了大发展机遇。

去年8月,老港镇迎来新一任党委书记江臻宇,有着浦东新区农委和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经历的他,随即开展农业产业化调研,在肯定以祥欣种猪为代表的种源农业特色的同时,看清了老港雪菜产业的潜力和差异化竞争力。随后,邀请专家把脉问诊,把老港雪菜确定为主导产业,明确以标准化为抓手推动老港雪菜产业发展。在竞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机会时胜出,自然是因为老港雪菜产业特色更明显,标准化引领做强做大更具创新性,更加可靠。

老港镇党委政府的决策可谓抓住了中国雪菜产业振兴之魂。雪菜制品虽是酱腌菜品类中的小品类,但至少也有百亿元以上的市场需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是雪菜消费的大市场,而目前老港雪菜制品所占上海市场份额不到30%,精包装的占有率不到20%。而且,雪菜产业链、价值链和农户规模化种植、增产增效的关联度大,做大产业意义重大。

老港镇雪菜经营户翘首期待老港雪菜产业振兴好多年了。上海味明雪菜合作社的乔金海,今年73岁,从事老港雪菜种植经营30多年,经历了家家户户种雪里蕻腌制雪菜的产业高峰期,也受困于雪菜种植量不够的现实。合作社现有基地28亩,为了保证每年向苏州市场提供100万斤雪菜制品,只能去浙江、江苏买新鲜雪里蕻。牛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自1998年以来经营雪菜制品,去年产量达到1100吨,受本地雪里蕻产量不足的影响更大,去江浙两省采购成为常态,缺口甚至高达600吨。

由此可见,做大老港雪菜产业,是强镇所需、民心所向。关键的突破点是,如何通过标准化实施品牌提升,提高老港雪菜价值链附加值,以效益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做强做大雪菜产业。这是老港雪菜做强做大之路,也是中国雪菜可持续发展之路。

品牌赋能,用“小产品”持续孵化“大产业”

目前,大河蔬果专业合作社“老港”牌雪菜和牛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牛桥”牌雪菜承载着老港雪菜的溢价功能。从经营模式上看,前者代表了现代农业加工业,后者是传统雪菜加工的代表,这两大品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是一致的——小包装产品,代表传统的“牛桥”牌雪菜精装产品销售额也占了总销售额的一半。

小包装雪菜产品紧俏是不可逆转的市场需求趋势,随着预制菜品类的高歌猛进,通过品牌赋能,小包装产品孵化雪菜大产业是必然趋势。

“市场就在眼前,公司产能有限,我们很想借着农业产业强镇创建的机会扩大产能,前提是政府有效打造老港雪菜区域公用品牌。”牛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宋陈军说。

善于经营的倪新华自投身农业后,很快聚焦到老港雪菜事业上,合作社从一开始就着力构建标准化、自动化的“老港”牌雪菜产业链闭环,凭借小包装产品积累了包括东航、上航、青岛航空在内的品牌客户。这些年受益于“老港”品牌知名度节节攀升的倪新华,在借力区域公用品牌的意愿虽然没有宋陈军那么强烈,却认同这个方向,希望通过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知名度。

记者通过分管农业的老港镇党委委员顾军了解到,老港镇党委政府同样给予品牌赋能很大的期待,也形成了一些思路和想法,为老港雪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安排了专项资金。

正确引导,跨越“小扶持”与“大作为”的关口

创建农业产业强镇,区、镇相关政府部门是当仁不让的主导者,没有政府的主导和扶持,单靠一两个小企业的市场化力量是不现实的。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各级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能动性,跨越“小扶持”与“大作为”这道关。

记者了解到,老港镇党委政府已经有所部署,赋予镇级集体企业上海浦东老港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强镇建设新使命,承担起老港雪菜产业发展主体重任。也就是说,老港农投公司既作为投资主体,又作为市场主体,创建老港雪菜区域公用品牌,带领现有的雪菜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老港雪菜产业,包括深加工、休闲体验、农业科普等相关内容。

为此,老港农投公司将承担起老港雪菜深加工配套项目、雪菜研究院、雪菜元宇宙科普体验馆、雪菜品牌宣传与推广等一系列工作,涉及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为了保证老港农投公司项目建设质量和未来运营质量,镇政府以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了具有专业背景的职业经理。

记者在采访期间发现,相对于老港农投公司在强镇创建中的项目数量和责任,特别是在深加工新项目建设提升这方面,大河合作社、牛肚公司两家深加工企业所承担的责任要小很多,为老港雪菜产业努力了这么多年的企业负责人对此也表达出些许担忧。牛肚公司非常希望借农业产业强镇创建的机会提升设施装备,走向自动化加工,大河合作社只要再增加4台自动化小包装设备,就能把产能扩大到2万吨,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老港雪菜产业深加工从千吨级到万吨级的跨越。两位负责人一致期待强镇创建的规划能够早日制定,把项目资金用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促进企业抱团发展,切忌重复建设,各自为战。

老港农投公司负责人魏久明也在为强镇创建规划早日落地而奔波,作为有实践经验、对现代农业发展有深入思考的经营管理者,他看好长三角雪菜之乡普遍采用的“三足鼎立”式经营格局,即通过扶持几个企业做强做大提高区域雪菜产业竞争力,以此加快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上海大学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所刘登屹博士,多年来研究实践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成长关系和扶持政策的影响。针对老港雪菜经营主体的诉求和担忧,他提出,政府一定要努力跨好“小扶持”与“大作为”这道关,以深加工为主的品牌千万不能被以生鲜农产品为主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经验带着跑,要守住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成长壮大这个初心,通过提升企业品牌附加值做强做大区域农业产业。

农民日报2022-6-20

 

 

河南省三门峡市多元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文章下载

河南省三门峡市多元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旧犁耙、旧瓦片、旧水缸,都被重新利用,清理过的裸露土地上种满了各种草木,修整后的街道依然保留了村民的菜园。不少村庄整治后引来了天鹅、白鹭栖息……

这场在崤函大地——河南省三门峡市徐徐铺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乍一看并不轰轰烈烈,但细品起来却能感受“润物无声”的绵延之力。“从2021年开始,我们集中开展各类整治活动1690余次,始终杜绝形式主义、不搞大拆大建,根据一村一情、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并通过‘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的思路挖掘村庄价值。”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耀武说。目前,三门峡市的综合指标经严格测评后位列全省18个地市第一位。

三门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究竟妙在何处?无声润物之力何以积微成著?昔日落后、脏乱的涉农社区,如何发生蜕变?

巧植入精提升

细微之处见真章

小暑雨后,记者来到灵宝市焦村镇纪家庄村,在满眼翠绿的掩映下,是整洁有序、生机盎然,极具“豫西”地方特色的古朴村落。在村口的“小游园”里,曾用来储水的“陶瓷坛”被用作了花盆,“废弃木桩”围起了长长的绿化带,新栽的春梅、玉兰、女贞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处处呈现出“乡土味”十足的怡人景象。

“这地方原来是养牲畜的弃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谁也没想到能改成公园。”散步中的村民王宏运说,“去年村干部说要把这块撂荒多年的地改成公园,大家从起初不相信到后来一起干,修亭、栽花、种树都参与了。”

村党支部书记纪赞革介绍,新栽的苗木、造景的磨盘,很多都是村民主动捐赠的,村里的闲置宅院和废弃空地被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就是要用‘绣花功夫’来变废为宝,让村庄变花园、果园、菜园和游园。”

2021年10月开始,三门峡市率先在全省打响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但“人少地多”是实情,乡镇、村集体账面还不宽裕,所以大拆大建、快干猛进的形式主义尤其使不得。于是,一条“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的工作思路在三门峡市浮出水面。

何耀武介绍,微改造的关键就是要“就地取材留乡愁”,通过地形微改、树木微整、设施微增,从小切口入手,挖掘每个乡村的独特之处,积少成多,引起质变。

近一年来,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妙操作,在三门峡市的不少乡村不断上演。

在距离纪家庄村60公里外的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进村的主干道两旁,村民们用废砖旧瓦砌成了“文化墙”,闲置的瓦罐被巧妙镶嵌其中,平添了几分古韵。

官道口镇副镇长兼果岭村党支部书记袁平方说:“以前,村民居住分散,普遍保留了种烟、养牛的传统,村里的牛粪、垃圾处处都是,污水横流,环境卫生非常差”。

果岭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就从“拆违治乱”开始,一边统一为农户建牛棚,一边拆除村中危旧房屋、烟炕、旱厕等,腾出空间统一规划,形成了很多个微小景观。村民利用道路两旁的山谷起伏地带大面积栽植紫薇树打造“紫薇花海”,目前已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观光打卡地。

“其实这也是‘巧植入’的精髓。”何耀武说,“我们把党建、生态、文化等元素融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在重塑乡村形态、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扩充了乡村的内涵。”

在微改造、巧植入的前提下,三门峡市通过“精确地点绿化、精准节点提升、精细管理到人”的三步走,最终让每个乡村都形成独特的区域风貌,推出了一批“一村一景”“村村差异”的多形态、多元化精品村庄。

定制度聚人心

全民参与氛围强

然而,无论是受益者还是参与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角始终都应该是村民,三门峡市深谙其理。

距离卢氏县城75公里的瓦窑沟乡古寨村位置偏僻,深山裹挟之中,湍急的瓦窑沟河将村子一分为二,这里的故事也随着每年的丰水、枯水期周而复始。从2017年开始,针对河流两岸的“滩涂治理”,不光彻底改善了古寨村的生态,更见证了村民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和主人翁心态的形成。

村民余春峰在这里已生活了20多年,在他印象里,以前河道是村民丢弃生活垃圾的场所,谁没事也不会去河边溜达。然而到了今年3月,余春峰一家却因为“人居环境”搞得好,被评为了村里的“五美庭院户”和“星级文明户”。“要想当‘标兵户’‘文明户’,就得把家庭卫生搞好,在环境治理中当先进!”余春峰说。

瓦窑沟乡乡长孙小伟认为:“农村是属于农民的,政府的工作还要重在引导,所以我们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就是要把村民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村头公示栏上,“网格片一周一评比,户下考核一月一公示”的工作机制写得清楚、明白,一旁的“红黑榜”更是体现出农村的“面子文化”,为的就是营造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组组来评比、村村展新颜的普遍氛围。

“乡里每个村都是先从村支部书记、村组干部、党员个人的人居环境卫生抓起,每10天组织一次环境卫生评比,张贴红榜、挂流动红旗,在群众中形成了‘比家和、院净、景好、人美’的争优氛围。”孙小伟说。

而从全市范围来看,三门峡市已先后组织开展了“百企兴百村”“小手拉大手”“美丽家乡献爱心”等活动,为的是凝聚各界人士,尤其是村民们自身的力量;同时以村为单位开展卫生“星级户”评选,聚焦农村“一老一少一青壮”,通过开展“好少年、好青年、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来树立典型,目前已有第一批161名“五好”对象脱颖而出。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布张村一度工作比较落后,通过组织群众到相邻的先进村参观学习,在对比中找出差距,鼓舞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带动了村民从犹豫观望到自觉行动,主动清理门前杂物、清除杂草,布张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转变。

正是广大村民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垃圾坑、废弃宅院实现了华丽蜕变。目前,全市已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7396个,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达到1.9万户,全市6个乡镇被评为全省“美丽小镇”,5个行政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广大村民逐渐成为重塑乡村的中坚力量。

兴产业谋发展

乡村生态展新貌

从去年10月开始,三门峡市、县、乡、村已集中开展各类整治活动1690余次,整治乱搭乱建7132处,修整路基2652.1公里,清理河道2738.5公里,整治“空心院”2313个、残垣断壁2278处、栽植绿化苗木39.7万棵,全市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资金、人才等难题,三门峡市财政拿出5000万元,对两批工作较好的40个乡镇各奖补20万元;从党费中拿出350万元,每村补助5万元。同时,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引导企业参与环境整治,各县(市、区)实施环境整治PPP项目近40亿元。

“我们坚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向环境要生态、向环境要产业,既保护生态,又富裕‘口袋’。”何耀武说。

过去一年,全市新增“黄金苹果产业带”面积1万亩,新增连翘3.6万亩,一些环境助推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不断涌现出来。灵宝市寺河乡在环境改善的同时,积极建设苹果小镇,开发休闲采摘、观光游、乡村游等全产业链条;卢氏县文峪乡依托万亩连翘产业,将“连翘、果树进村”作为助推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让村民共享“绿色福利”。渑池县英豪镇依托寺庄坪村玉兰苗圃基地,在空闲地、房前屋后、道路两旁见缝插绿发展玉兰种植,累计栽植玉兰8万余株,积极打造豫西“玉兰名镇”。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福地村争取项目支持新建了48个蔬菜大棚,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大棚150个,蔬菜面积达350亩,吸引不少游客来体验‘采摘游’,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产业。”灵宝市苏村乡福地村党支部书记王随科高兴地说。

“现在正值农产品采摘旺季,合作社种植的圣女果、吊篮西瓜、贝贝南瓜、黄金大椒等果蔬,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合作社负责人郑帅帅说。

“我们围绕产业,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开发乡村‘采摘游’,大力推进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苏村乡党委书记田丽霞说。

农业网2022-8-1

 

 

新契机!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如何实现大发展? 文章下载

新契机!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如何实现大发展?

嵌入国家大局的小城镇演进历程

在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城镇呈现出自生自发、不断成长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城镇被纳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服务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并随着国家体制和政策的调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城乡分割下的小城镇行政化。伴随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城镇经历了短暂的恢复期。农村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社以及农业投资增加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小城镇因商品流通、人口聚集而复兴。但随着国家经济重心向城市转移,小城镇的经济职能被削弱,呈现出行政化色彩。一方面,统购统销政策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瓦解了农产品交易市场、减少了农民的财富,城镇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国营、集体和供销合作社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唯一渠道;另一方面,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户口登记条例以及人民公社等制度阻碍了城乡之间的人口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小城镇作为政府机关、公共服务以及各种集体经济的所在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与乡村无异。

乡镇企业时代小城镇的勃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推动小城镇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首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人民公社的解体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使小城镇商品交易市场重新活跃起来,满足乡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沉寂的乡村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其次,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再者,小城镇之于国民经济的作用受到重视。党和国家在制度层面明确了小城镇作为“大战略”的地位。小城镇既从农业农村的发展中获得动力,也为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供给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经济转型期小城镇的衰落与分化。二十世纪末期,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小城镇原本享有的制度红利随之消失,逐步衰落和分化。一方面,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低收入和高负担导致农民离土离乡,形成“民工潮”和“农村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国家重点发展工业和沿海地区的政策导向使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迅速崛起,乡镇企业由于技术落后、产业低端且环境污染严重而逐渐萧条,出现厂房闲置、人口外流的状况。在管理体制上,以分税制改革为核心的乡镇财政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基层财权与事权的错位分配加剧了小城镇的财政负担,乡镇政府无力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运维,部分小城镇发展陷入停滞。而在部分紧靠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城镇,乡镇企业搭乘市场经济的列车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专业化的市场并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一批具有城市化面貌的明星镇由此诞生。

城乡融合下小城镇发展的新契机。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应对国际国内新挑战,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发展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小城镇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强调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提出推动小城镇的发展与疏解大城市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特别是特色小镇的深入推进,既重新申明了小城镇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对小城镇的发展给予了分类化指导;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障碍,打造城乡互联的新格局,凸显了小城镇连城带乡的特殊优势。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的多重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处于城乡关键节点的小城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既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为底色,也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为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多样化功能。

提高镇域公共服务品质。我国广大农村以家户为基本生产生活单位,居住分散而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聚集区,城镇化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在此背景下,以自然村和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规模小、碎片化的困境,小城镇需要在乡村振兴中肩负起提供全面、优质公共产品的功能。首先,小城镇是中国最基层政府所在地,乡镇政府既承接自上而下的资源、执行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又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能够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其次,作为政府驻地,小城镇在化解基层纠纷、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最后,小城镇集中提供更高质量、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够弥补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这不仅要求乡村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还需要乡村拓宽产业面,打造从农产品种植、加工、仓储、营销,再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和聚集的“全产业链”,以此盘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小城镇作为物资、信息和技术的聚集地保障镇域生产要素的高效供给,作为乡村农副产品的流通集散地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其相对完善的公共设施和高度集中的空间布局将是发展乡村二、三产业的理想场所。镇村联动模式下乡村产业得以集约化、规模化、高技术化发展,对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服务农民富足生活。脱贫攻坚、农村土地改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使全国人民告别了绝对贫困,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生活日渐富裕起来,农民的需求从基本生活物资转向现代工业品和中高档消费品以及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休闲环境和消费场所,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日益增长且多元。为此,小城镇可以通过建设集中的商贸城和商业街满足农民的购物、娱乐需求,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为农民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培育和发展后,小城镇将成为农民就近城镇化、享受市民化生活的第一选择。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与城乡融合发展互为依托。小城镇作为城乡要素交汇之所,在城乡融合中扮演着“联结人”的角色。一方面,小城镇为农村腹地提供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物资信息,吸纳农村人口在镇区创业、就业和生活,促进农村地区的资源、人口向城镇流动。另一方面,小城镇承接大中城市外溢的产业和消费,既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避免空心化、老弱化、贫困化等“农村病”,又有助于疏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秩序混乱等“大城市病”。小城镇对于实现城乡空间联动、要素互通、共同发展具有突出作用。

多元化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非均衡样态,小城镇的历史文化、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千差万别,其本身发展潜力和服务乡村功能也各不相同,小城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以服务供给为主的现代化便民中心

从总体上看,我国小城镇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和档次低的状况,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农牧区域和东部发达省份的偏远山区,小城镇的小、散、弱的格局更加突出。这些小城镇,一方面远离大中城市而缺乏外部资源的溢出和转移,另一方面,大部分缺乏可开发的特色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不突出,而历史文化资源亮点又不多,发展休闲体验、文旅休闲等三产服务业的条件严重不足。因此,若无特殊的发展机遇,我国相当部分的小城镇应定位于服务镇区和镇域居民的生产生活,而非盲目发展产业,追求经济效益。为打造全镇便民服务中心,镇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全镇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合理安排镇区布局和资源分配。首先是根据全镇社会发展状况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形成良好的运行维护机制;其次要全力建成物资和信息流通的汇集点,便捷农民生活;在此基础上,尽力发展各种商贸和休闲产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随着农业经营模式和土地利用模式的改革、交通的便利化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离开农村在城镇聚集以享受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部分地区可能成为一种趋势,而小城镇将成为农民低成本迁移的主要选择。这些小城镇除立足于服务农村腹地的村庄外,还应将建设现代新型居住社区作为重要任务。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的趋势,在镇区规划中单独设计宜居型社区模块,不仅要配备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居民基本公共服务,还要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如建设绿地园林、公共休闲区,举办社区文化活动等,形成社区吸引力。

在实践方面,全国部分地区进行了积极探讨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如山东省济宁市的郭里镇。该镇以“提升城镇品质、改善人居质量”为宜居宜业新型城镇目标,突出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理念,完善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三集中”原则,即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居住向社区集中,在镇区规划建成七大功能区。同时,提升电力、燃气、供水和通讯等市政服务水平,完善农贸市场、污水处理站和公交车站等配套设施。通过吸引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郭里镇建成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社区,镇区规划区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到镇上居住,形成集居住、商贸、教育、医疗、养老和群众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小城镇。类似的案例还有山东省郓城县随官屯镇,通过实施多项“民生工程”,极大提高承载功能,使镇区常住人口从3000人提升到1.5万人。

产镇融合的多功能城镇

尽管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主要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小城镇产业化水平整体较低,但仍有部分小城镇凭借区位、资源、信息、政策等优势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类小城镇在履行镇域基本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要强化产业的支柱作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在镇区内合理布局产业园,有效利用镇区公共设施,提升功能区相关配套。通过做强产业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再反哺美丽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走产镇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

从传统小集镇发展成为以产业为支持的现代化多功能城镇,有着多样化的路径和范例。在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城镇借助独特的地理位区和改革开放政策,形成了大批的产镇融合的多功能小镇。在内陆地区,闽宁镇则是一个典型。闽宁镇位于宁夏银川市南端贺兰山东麓,原是宁夏西吉、海原两县易地扶贫整村搬迁的安置点,后来升级为建制镇。在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对口协作模式下,福建省持续对闽宁镇进行帮扶,累计支助3亿多资金,每年派驻管理、科技和教育医疗等支宁人员,引进投资企业。今天,闽宁镇基础设施发达,产业兴旺,已经从戈壁荒滩转变为功能完备、配套齐全、民族融合的现代化小城镇,带动了周边村民发家致富。

嵌入大城市(城市群)的卫星城镇

在我国发达的大城市和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代表的城市群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小城镇,它们占据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有利条件,成为城市群空间拓展、产业链延长和产业转换升级的首选之地。在乡村振兴中,这些卫星城镇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大城市的溢出、辐射和带动效益,将依托、服务或补充大城市的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例如积极嵌入区域生产网络、满足城市人口的体验式消费需求、吸引城市人口居住。小城镇在与大城市和城市群联动的基础上实现镇村联动,吸引城市资源、人口和技术回流,在促进产业升级和集群化的同时辐射带动镇域农村现代化发展。

借助毗邻大城市或者城市群独特地理区位,充分利用现代都市辐射和外溢资源实现崛起的小城镇,国内数见不鲜。北京市的于家务回族乡就是一例。该乡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南部,距通州城区21公里。在“十三五”期间,该乡按照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高标准,深化编制乡域国土空间规划、街区控规方案和村庄规划,突出科技农业与田园风貌两大特色。该乡积极承接城市副中心辐射和外溢功能,建成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航天育种企业、花卉研究基地、蔬菜技术研究中心等星罗棋布;园区吸引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4家高校院所以及法国利马格兰、垦丰、京研益农等60余家企业入驻,引进了大批优秀人才。该乡把绿色发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建设全过程,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渐建成全国种业科技产业集聚区、北京市民族团结示范乡、副中心美丽乡村新典范。

多措并举促进小城镇大发展

小城镇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和稳定器。要将小城镇的发展纳入到乡村振兴的大局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小城镇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和高质量的大发展。

因地制宜做好小城镇建设顶层规划。小城镇全面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程,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是保障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要根据小城镇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未来趋势明确发展方向和规模,切忌盲目求同和贪大求全。同时,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在综合考量农村腹地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镇区镇域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土地和环境综合整治盘活存量用地,留足发展空间。此外,全面协调城镇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既要注重对镇区格局和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又要按照新型城镇化提出的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生态宜居等基本要求对镇区功能结构、公共设施、经贸产业合理布局优化提升,确保二者协调推进、相得益彰。

整合资源完善镇区公共设施。积极调动和有效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对小城镇建设至关重要,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务必将各项有利政策充分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协同实施,例如美丽城镇、特色小镇、擦亮小城镇、国家卫生乡镇等项目,应立足于小城镇整体规划进行集中投入,确保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在此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要协调统一行动,特别是县(区)和乡镇政府要凝聚共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协同解决城镇建设问题。此外,要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适当引入社会和民间资本,采用混合治理方式提供公共产品,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建共治的新模式。

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小城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休闲舒适的人文氛围和良好的治理体系,既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又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空间规划及路网、通讯设施等配套建设,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人口聚集提供空间。同时,加强镇区治理,保证镇区环境优美、生态宜人、治理有序,特别是规范公务执法、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工商业发展氛围。整合镇区镇域资源,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提升镇区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吸引各界社会资本前来投资兴业。小城镇可利用自身产业基础和内部条件,加大对产业的引导和扶持,促进产业拓展壮大。

创新制度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在城乡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小城镇要通过制度创新吸纳自上而下的城市资源和自下而上的乡村资源。长期以来,农村土地、户籍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制度造成了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要在国家法定范围内积极调整发展政策,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要明确小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通过土地优惠、税费减免等方式积极承接城市溢出的资金、技术、产业和人口等资源。积极探索构建集体土地参与小城镇建设的机制、协调土地跨行政区统筹利用,为产业承接和物资流通创造空间,对内也可以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户放弃宅基地在小城镇优惠建房购房。此外,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在就业、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打通城乡壁垒,方便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就业、创业和置业。

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治理有效。小城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变革强化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治理体系。首先,拓展小城镇的治理资源,尤其是财政收入来源,在税收、土地出让金的分配上向小城镇倾斜。其次,完善治理能力与治理资源的匹配,协调好县、乡(镇)两级政府在镇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权力分配,保障小城镇有足够的权限和资源对镇区和镇域公共服务进行规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第三,对内建立健全小城镇治理经费的征收管理制度,如物业管理制度,确保社区环卫、公共设施维护等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且确保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最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广泛吸纳市场主体、社区居民参与小城镇治理,实现小城镇共建共治共享。

国家治理2022-6-20

 

 

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题 文章下载

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题

6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出席发布会,介绍新时代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邓小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

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形成了新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邓小刚介绍,十年来,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邓小刚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重点在于“三个两”:

一是大力实施“两藏”战略。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完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保护好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216个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设,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二是着力调动农民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即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让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都有积极性。一方面,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通过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经营服务增收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特别是这两年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中央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另一方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同时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省份,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义务共担、责任共扛。

三是加力推进粮食生产“两化”。即通过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提高粮食经营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推进服务社会化,加快建立主体多元、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粮食生产统防统治、代耕代种、代收代储,将先进适用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小农户,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超过7800万户。推进生产机械化,聚焦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水稻机插机抛等薄弱环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去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已实现口粮绝对安全,但在大豆、油料等品类上仍然面临一定的产需缺口。对此,曾衍德表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的重点之一就是扩种大豆油料。目前来看,各项进展都很好。“一是油菜籽产量明显增加,初步预计今年油菜面积超过1亿亩,单产水平稳定,增产明显。二是大豆面积扩种今年有望实现。通过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年大豆面积将明显增加。”曾衍德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脱贫地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每个脱贫县都打造了2-3个特色鲜明、带动面广的主导产业,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洪天云介绍,去年以来,我们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33项过渡期衔接政策出台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继续倾斜支持。”邓小刚说。

洪天云表示,下一步,还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深入开展排查,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帮扶到位、消除风险。二是强化稳岗就业。确保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要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三是强化产业帮扶。今年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同时,多措并举增加老百姓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四是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充分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的作用,加快衔接资金的支出,推动项目早实施、早落地、早见效。五是强化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工作。督促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实做细驻村帮扶工作。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要指示批示,阐释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连续发布5个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的价值取向,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取得了积极进展。

邓小刚介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曾衍德认为,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是多种因素同向发力、合力推进的结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五年来,各级党政负责同志主动担责、统筹谋划、强化措施,明确年度任务,层层分解责任,有力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中央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是聚集资源要素高效推进。重点是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发展农业、建设乡村、富裕农民;四是加强监督检查激励推进,一方面开展监测评估,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评估各地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推进实绩考核,出台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意见;五是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六是完善法治保障依法推进。颁布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也是第一部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正加快制修订相关配套规章条例,把乡村振兴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能考核的具体制度措施。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要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洪天云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分类施策,不搞齐步走、一刀切;突出群众主体,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形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农民群众参与的良好整治氛围;注重统筹推进,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强化典型引导,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制定了一批顶层设计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纵深突破的改革试点,出台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三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邓小刚介绍。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初步确立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两亿多农户领到了证书,吃上了定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项试点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部署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步推进。清查核实集体土地等资源65.5亿亩,农村集体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约9亿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96万个,集体产权归属更明了、农民财产权利更多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有序开展,交易品种逐步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健全。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家庭农场达到39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5万多个。

四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进一步完善,适时调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和完善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建立“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新机制,实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

邓小刚介绍,此外,农村领域其他重点改革任务也协同推进。比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运作更加高效。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成效明显,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现既定目标,农垦土地确权发证率超过了96%,50%以上国有农场完成公司制改制。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林区、水利管理体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等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在全国建设了66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累计开展了400余项试点试验任务,发挥了改革“先行区”“排头兵”的作用。

农民日报2022-6-28

 

 

陕西杨凌:高标准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自贸试验区 文章下载

陕西杨凌:高标准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自贸试验区

自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以下简称“杨凌自贸区”)已走过五年历程。作为全国目前唯一以农业为特色产业的自贸片区,杨凌自贸区扛起“国家队”大旗,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农业交流合作,发挥出自贸区和综合保税区“双区”强大动能。

打造合作中心,凸显农业科技优势

五年来,杨凌自贸区不断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杨凌是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主战场”。2021年,杨凌开设线上援外研修班8期,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的330余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交流。

同时,杨凌还与上合组织各国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共建示范园区。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团队从杨凌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杂粮等60多个品种。如今,专家团队筛选出的10余个适宜种植的品种已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是第一批在哈萨克斯坦联合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专家之一。如今,张正茂推广的“普冰9946”“普冰151”小麦已经在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播种扎根。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官员曾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小麦育种、畜牧、兽医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科研团队,希望与杨凌加强农业领域合作,共同提高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

2021年,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建成启用,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等4家境内外实训基地揭牌运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影响力不断扩大。

立足平台搭建,发挥“双区”强大动能

2021年初,杨凌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全国唯一农业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正式落户杨凌。杨凌综合保税区从规划起就立足于集聚种业创新资源,打造集保税研发、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全方位的种业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主动服务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通过“招项目+招技术+招创业团队”的方式,已在生物科技、大宗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跨境电商等方面储备20余个项目。全省最大的外商直投项目——加拿大麦肯马铃薯产业园项目顺利入区,宝能物流、大北农、力邦药业、正华药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入区建设,秦丰种业、先正达等企业相继入驻,金沙河食品保税加工、合成医药等项目已正式签约入驻综保区。

2020年9月9日,陕西进境植物种苗隔离检疫圃通过海关总署验收,为引进国外优质种子、苗木和先进农林生产技术,促进杨凌和周边地区果蔬花卉等作物品种改良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和农业特色铁路货运口岸一体化建设,依托杨凌650万吨铁路货运站及杨凌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探索在西安铁路口岸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增设杨凌查验点,不断完善粮食口岸功能及物流体系建设。

服务市场主体,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

“以前注册一家企业,要在多个部门之间跑五六趟,最少也要耗时3周,现在3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真是太方便了,为这样的办事效率点赞!”

初到杨凌创业的梁童瑶,计划在杨凌自贸区投资经营一家药业有限公司。起初,他担心办理企业注册手续很麻烦,但来到杨凌后,他之前的顾虑一扫而光——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又周到。3个工作日后,一整套公司营业证照就寄到了他的手中。

办事环节变少了,用时缩短了,企业受益多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加速入驻杨凌自贸区。挂牌五年来,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400余户,市场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2019年以来,杨凌自贸区实际利用外资实现连续增长,其中2021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831.2万美元,较2020年增长24%;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累计办件量6000余件;实现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审批率达到96.6%,每平方公里拥有市场主体数168.15户,位居全省第二;特别是主动服务企业方面,五年来累计办理出口退税业务85笔,退税金额1.3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杨凌自贸区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让杨凌自贸区成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杨凌示范区自贸办主任苏亚文表示。

中国农网2022-6-28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调动村民环境整治积极性 文章下载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调动村民环境整治积极性

以前责任不明,现在网格员包干;曾经垃圾成堆,现在房前屋后美丽小菜园、小果园;过去“一时美”,现在“时时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以党建引领促进思想转变,以集体议事发动人人参与,以奖优罚劣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到位。如今的新德村文明新风理念已融入到村民日常生活中,水清河畅、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新德村的网格划分示意图上,记者看到,村里将农户划分成一个个小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上明确包干网格员的名字,责任落实到人。网格员都来自于新德村挖掘骨干力量成立的“红清庭”行动支部。行动支部下分6个专项整治工作小组,采取村干部+网格员+专项整治小组的办法,每组带领10个整治人员对全村开展“拉网式”整治,确保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在推进环境整治的同时,村党支部书记还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进村入户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同参与环境整治。

环境整治责任落实到人后,新德村把焦点对准了“怎么干”上面。行动支部积极运用村民议事会制度,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村里的“村民议事厅”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困扰新德村11组多年的垃圾房难题。11组原垃圾房建在田块中间,距离村庄较远,不少村民为图省事就把垃圾随意丢弃,导致组内环境脏乱。经过党员代表和村民现场议事,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拆除旧垃圾房后并重新选址建造,11组的垃圾收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新德村,记者看到,不少农户门口都挂着一块“环境达标牌”。记者了解到,新德村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对环境达标的村民进行“达标贴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由专人负责逐项整改。通过人居环境达标户贴牌制度,新德村以此激励群众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形成人人齐参与、户户争标兵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新德村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共拆除违章建筑6000余平方米,清理积存垃圾500余吨,清理建筑垃圾2000余吨;新建高标准沟渠2400米,累计清理、修补损坏渠道1.2万余米,疏浚河道14条约2.5万立方米土方;拆除鸡棚、鸭棚150余处,规范零星养殖30处。

农民日报2022-6-20

 

 

贵州六盘水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文章下载

贵州六盘水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宽敞的房子,暖心的服务,稳定的工作,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如今,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的新居民黄强已经彻底告别了守着几亩田、一家四口挤在破旧瓦房的日子,他在当地工业园区的一家工厂上班,工资稳定,还能享受社保、医保等福利待遇,一家人幸福满满。

黄强原来生活的小木岗村是个农业村寨。在向城镇化加速转变的背景下,村里的土地大部分被征去用于工业园区建设,许多村民改变了生活轨迹,搬迁到小城镇建设新区。从“村民”变身“居民”,生计问题如何解决?当地政府主动对接木岗工业园区,为他们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木岗镇新区是六枝特区重点打造的特色小城镇项目,按照城市小区标准建设,环境宜人,街道明净,让搬迁到这里的居民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工业园区与农村社区互动、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乐,新型城镇化建设更有温度。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走进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德南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显而易见,昔日密如蛛网的电线藏进了地下,坑坑洼洼的出行路升级成了沥青路,杂草丛生的花池进行了清理,垃圾成堆之处变成了健身场所,居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之前我搬出去住了三四年,后来听说我们小区改造得很漂亮,就搬回来了。现在环境好,住着也安全,让我搬走我也不愿意了。”说起自家小区的变化,在此生活了20多年的居民朱秀玲连连称赞。

针对管理水平低,安保力量缺失,群众意见较大的“老大难”问题,2020年5月,黄土坡街道将花渔路、发扬路、建兴、康乐南路、德南5个连片社区联合起来,成立花渔洞片区联合大党委,统筹推动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共治,创新实施“大物业”管理,探索红色小管家“微治理”模式,彻底解决物业管理难题。

德南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只是六盘水“三改”(改厨、改厕、改圈)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棚户区改造任务数14121户已全部开工,完工率57.83%;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数26022户,完工率100%;74条背街小巷改造全部完工。

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六盘水以“三地同城”为引领,持续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管理和服务,不断解决重物轻人、重建轻管和重投轻产问题,让群众在城镇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为城乡融合提供产业支撑

在盘州市保基乡小城镇易地扶贫搬迁点,贵州家理鞋业扶贫车间里的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加工鞋产品。

“挣得了钱,守住了家,留住了妈,看住了娃,乐开了花。”这是当地妇女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前干农活,早出晚归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就近在工厂上班,既不耽误我照顾家,还能有稳定的收入,我很知足了。”从偏远的苦竹箐组搬迁至冷风易地扶贫搬迁点后,村民陈丽在这个就业扶贫车间实现了稳定就业。

在离此不远的保基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千亩茶叶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在除草、施肥、剪枝等。“有了这个基地,像我这种年纪大的留守老人,务工一天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遇到采摘旺季,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呢。”冷风村村民陈克巧高兴地说,有了茶叶基地,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没有产业,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发展城镇化,既有工业园区配套和区域经济的吸纳,又有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实现产城互动、城乡融合,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顺畅流动。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聚集情况,六盘水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小城镇+特色产业”“小城镇+园区”“小城镇+景区”联动发展,形成“一镇一业”,打造了一批文化古镇、康养小镇、休闲运动小镇。

同时,依托“三变”改革,引导小城镇农业产业规模化、聚集化发展,深入推动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等产业发展,让田园变风景、农村变景区,实现农业“接二连三”。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方式,打造了六枝特区落别樱桃小镇、盘州石桥银杏小镇、水城区米箩红心猕猴桃小镇等特色小城镇,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这几年,盘州入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水城县撤县设区,六枝特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8+X”小城镇建设项目和镇村联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形成以国家特色小镇和省、市级示范小城镇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六枝特区郎岱镇、水城区玉舍镇被列为全国特色小镇进行培育,盘州市柏果镇、钟山区大湾镇等9个小城镇入选全国重点镇。

这几年,11.6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中有9.9万人搬进了县城、园区及小城镇,有力助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15%,较第七次人口普查增长1.28个百分点。

公共服务普惠城乡群众

“我出门做生意大半年了,社区工作人员将我家的房产证办好保管好,等我回来领,这种服务真的太贴心了。”在水城区老鹰山镇新业社区便民服务站,搬迁户田茂益喜笑颜开地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房产证。

“在社区的安排下,我在社区当保洁员,老公当保安,每月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3000元左右,日子好过得很。”对于现在的生活状况,搬迁群众邓德群很满意。

新型社区的服务是“磁铁”,吸引人的不仅是办事方便,社区中心还设有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读书屋、学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有工作、有保障、有服务,新业搬迁点改为社区后,邓德群越来越有“城里人”的感觉。

“村民变居民,随着居住形态改变的有生产方式、生活理念,还有公共服务。我们这个新型社区集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互助性服务等于一体,使广大农民享有与市民大致相当的公共服务。”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六盘水全市所辖65个乡镇平均建成路网、卫生院、农贸市场、敬老院、汽车站、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等“8+X”项目26类,各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全市村村通柏油路,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小城镇生活垃圾清运实现全覆盖,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普惠城乡群众。

中国农网2022-6-28

 

 

惠安崇武:探索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新模式 文章下载

惠安崇武:探索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新模式

乡村振兴,风景独好。近年来,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造“天风海涛 千年古镇”市级示范线和创建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的总目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党建引领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方面,通过建立“督查与通报”“红黑榜”等定期通报、营造对标先进、争先创优、破解难题的干事创业氛围。全力打造“党建+”一村一品牌,将党建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打造潮乐“渔家乐水关游”、大岞“惠女民俗生态游”、前垵“高雷山滨海生态游”精品项目党建示范点和惠女精神展示馆。全力推进潮乐村、港墘村、前垵村“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与多家银行举办党建共建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授信,对崇武企业单位共计授信15亿元。

产业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实施产业发展工程方面,全省首个涉农PPP项目崇武渔港及产业融合示范区已落地建设,14个子项目总投资达30.55亿元。依托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崇武鱼卷,推进食品加工产业规范化建设,成功举办惠安县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崇武鱼卷”文化节。推动崇武鱼露、崇武鱼丸、崇武鱼签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瑞芳食品、海乐食品、正港兄弟食品、客记食品、农香食品、李记食品、阿邦食品、曼玲食品、凤来食品伴手礼系列荣获海峡国际渔博会金奖产品。

同时,坚持“全景崇武、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推动全域旅游点、线、面高水平融合一体发展。改造闲置民房,形成云居听海等24家独具特色的滨海民宿,民宿做法入选2022年泉州市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优化升级惠女风情园及周边区域,打造“惠女民俗生态游”精品旅游路线,推进崇山片区节点提升和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工作;投资4亿元建设惠女精神传承教育和旅游基地;曼玲食品喜获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腾辉石业、腾飞园林古建筑入选泉州市产业龙头企业,铭祥石材、集祥石业、浩博石业入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

高雷山特色商业街。惠安乡村振兴办供图

村建提升 塑造乡村振兴“新颜值”

实施村建提升工程方面,崇武镇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打造宜居宜业、有特色、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型城镇。2022年推动镇级47个项目建设,总投资973354万元,年投资92647万元;推动村级58个项目建设,总投资3867.6万元,年投资3737.57万元。

潮乐村自住小区。惠安乡村振兴办供图

乡风文明 厚植乡村振兴“软实力”

实施文明乡风工程方面,通过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等形式,加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其中,该镇石雕艺术大师吴德强入围2月“福建好人榜”敬业奉献候选人。依托崇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每年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职工书画作品展、乒乓球赛、象棋比赛、歌唱比赛等,充分利用崇武古城等旅游资源,开展非遗进景区等一系列活动,立足石雕、惠女、最美海岸线等资源,开展印象崇武写生活动。

古城水关旅游节活动。惠安乡村振兴办供图

治理有序 奏响乡村振兴“和谐曲”

实施社会治理工程方面,该镇将与企业、群众关系较为密切的事项入驻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完善镇、村两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推行“代办点+自助服务终端+网格员服务”新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同时发挥惠女、渔家等特色调解室作用,打造海上“枫桥经验”,基本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不激化”。不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建立海岸线巡查1+X责任制,组建“镇村+执法部门”巡防力量20支,实行“白+黑”“定点+流动”的不间断巡查制度。

闽南网2022-6-21

 

 

福建省福州市试点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 文章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试点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

“积攒的纸皮兑换了积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还有奖励的积分!”近日,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村民兰宝金扛着一摞纸皮来到村里的积分兑换超市,高高兴兴地换取了生活用品带回家。自从有了积分制,兰宝金一家节约了不少生活开支,“搞卫生”的热情越来越高。

这是福州市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带来的新收获。去年以来,福州市在永泰、罗源、福清、长乐等4个县(市、区)试点推广文明积分制,用积分奖励先进、兑换生活用品等方式,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家园清洁行动,激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不仅扮靓了乡村环境,还吹来了文明新乡风。

积分奖励,让农民主动干

“院子收拾得很干净,加5分!”近日,永泰县同安镇洋中村村民鲍炳钦家中,迎来了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打分队伍。他们对庭院、房前屋后的环境仔细检查一遍后,在评分表上认真写下分数。听闻有加分,鲍炳钦喜上眉梢。

去年,文明积分制在洋中村试点落地时,鲍炳钦还有一些不理解:“打扫卫生全靠个人自觉,人勤快自然干净,人懒惰肯定脏乱,分数就是形式……”

当时,鲍炳钦的想法在村民中很有代表性。不过,当文明积分制的各项措施落地时,鲍炳钦认真做了研究:搞好环境卫生等可以换取积分,凭积分可到“文明超市”兑换米、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积分排名靠前的,能登上村口宣传栏上的“红榜”,还可以参评“星级文明户”等。

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文明积分制的实行,很快打动了鲍炳钦和他的邻居们,他们改变观念,主动参与。庭院整洁,加10分;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加15分……如今,鲍炳钦不仅让屋里屋外环境“大变样”,连房屋周围都被他整理得井井有条。

这种转变,让洋中村党支部书记鲍华安十分感慨:“以前村里要完成环境整治任务,村干部不知道要软磨硬泡多少趟,才能让大家配合工作。文明积分制实施后,大家纷纷响应,村里环境有了很大提升。”

2021年8月以来,永泰县选择28个试点村推广文明积分制,实施“红黑榜”等管理方法,以评促整、以整促洁、以洁促美。截至去年年底,28个试点村共发放文明积分43610分,创建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95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850户,考评出星级文明户1903户,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因地制宜,探索长效机制

在南洋村,文明积分制有了新模式。该村在福州市首创“可回收垃圾积分+农户文明分”的“文明双积分制”,村民不仅可以通过房屋整治、污水处理等获得通用的文明分,还可凭借整理可回收垃圾获得专项积分。

村民兰宝金送了纸皮后,给记者算了一笔他家里的“积分账”:刚交的10斤纸皮,参考市场价约7元,按照1元兑换100积分,可换到700积分;卖掉垃圾后,家里环境更整洁,文明分也提高了;如果能达到每月积分排名前10位,还可以获得“红榜”奖励1000分。“这些积分在村里都能当钱用!”兰宝金高兴地说。

兰玉珍家的幸福家园便利店,是南洋村的积分兑换点,如何保障积分的顺利兑换?背后是多元化的保障机制。南洋村第一书记陈俊峰介绍,“文明双积分制”实施后,预计每年需要费用约1万元。村民的可回收垃圾送到回收点后,由南洋村指定的第三方回收公司负责收购,产生的收入与积分兑换超市进行结算。不足部分,由村集体收入贴补,确保稳定运行,并形成良性循环。

在福州市长乐区,则探索形成了“政府财政引导、村集体收入投入、乡贤群众捐资”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引导动员党员、乡贤、企业家等积极主动参与文明积分制;永泰县在积分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保洁收费制度,试点村保洁费收缴率已达92.5%……如今,随着文明积分制的试点推广,4个县(市、区)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为长效运行探索出可靠路径。

环境美了,还有更多收获

行走在福清市新厝镇江兜村的田野,秀美风光美不胜收;漫步村内,家家户户“春色满园关不住”,处处绿意盎然。这份美丽,离不开文明积分制的推动。

“以前,江兜村自创了志愿服务积分制。去年开始,志愿服务积分制升级为文明积分制,加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引领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江兜村党总支书记王武林介绍,村“两委”制定了21条积分标准,涉及村庄治理、日常管理、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

如今,村民在环境卫生整治、参与爱心帮扶、文明劝导、平安巡更等方面做得好,都可以获得相应积分。这些积分,都能在江兜村的积分超市里“折现”:一支牙刷1积分、一包洗衣粉3积分、一把雨伞8积分……此外,积分靠前、表现优秀的村民,可以优先参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荣誉。

“以前村口河畔两边都是垃圾,前脚刚清理完,转眼又是新的一堆。”江兜村村主任王群英感慨地说,如今,全村70多名党员带头示范,热心村民积极参与,去年全村清理生活垃圾40吨、淤泥16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3吨。“不到一年,村里基本上做到‘一眼净’。垃圾少了,河畔美了,群众精气神也上去了。”

“积分制的推行,给农村人居环境带来了大变样,村庄面貌持续改善,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升。我们将通过完善积分内容、设立积分超市、明确兑换规则、强化奖惩激励等有效做法,让更多的行政村和村民享受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带来的福利。”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涉农县(市、区)将以积分制为抓手,通过小积分来撬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推进乡村振兴大战略。

福州日报2022-6-20

 

 

甘肃省张掖市:陇原乡村“领跑者” 文章下载

甘肃省张掖市:陇原乡村“领跑者”

提前两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2019年以来,连续3年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年度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列全省市州第一,并被确定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过去3年来,享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盛誉的甘肃省张掖市,创造并延续着陇原乡村“领跑者”的辉煌和传奇。人们好奇的是,在这块戈壁绿洲之上,殊荣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诀”?

党建领航,“红色引擎”增强乡村发展源动力

“以前,我们这4个村发展产业各自为阵。现在,我们有了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组织共建,产业共育,涉及产业的事情由联合党委组织集体商议、统一协调规划、统一安排。”近两年来,发生在临泽县板桥镇的这一变化,让当地的葡萄产业发展有了新气象。

板桥镇土桥村村委会主任李兴宇说,为解决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镇党委牵头组织葡萄种植面积较大的红沟、土桥、友好、古城4个村成立了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充分整合国有公司、私营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等产业链上各类主体和资源要素,规划建设5000亩产业园区,推动葡萄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党建提升、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多方共赢局面。

板桥镇的探索并非个例。近年来,张掖各地积极强化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领头雁”“推进器”“主心骨”作用,有效增强了乡村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甘州区按照“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的思路,创新组织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针对各村发展不平衡、班子建设有差距的现状,甘州区选择产业带动能力强、经济发展效果好、领导班子威信高的17个中心村,成立中心村党委,跨村横向设置产业党支部、党小组;依托特色产业带布局,打造跨乡镇、跨行业组建的片区党委3个,带动联建村产业链、人才链、文化链、生态链和组织链耦合运转;针对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示范项目建设融资难、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等瓶颈,该区通过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同体,推动新河田园综合体等30多个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坚持狠抓基层党建,实施‘四化四提’强基固本行动。坚持‘五个基本’一起抓,深化星级标准化支部创建,以标准化提升组织力,积极拓展‘党建+产业’‘党建+业务’‘党建+经营’模式,规范‘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张掖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张掖持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工作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领导体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了“市级主导、县区主责、乡镇主抓、村社主干、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产业为“王”,“农头食尾、接二连三”筑牢振兴根基

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018年以来,张掖在全省率先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了为期3年的‘两带四区四线’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顺海说,张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农头食尾、接二连三”方向,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黑河沿岸优势农业、沿山冷凉特色农业、戈壁荒滩设施农业3大板块,建设现代种业、奶牛肉牛、绿色蔬菜、专用马铃薯、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6大产业功能区,构建玉米制种、奶牛肉牛、绿色蔬菜、戈壁农业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巩固提升张掖作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子”“菜篮子”“肉架子”“奶袋子”的地位。

在民乐县,南古镇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推进“小块并大块、一村一块田、一企一基地”,通过基地联创有效推动了产业的提档升级。南古镇党委书记刘会霞说,镇党委按照“强基础、扩总量、建基地、延链条”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先流转、后整治”模式,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万亩,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高标准建设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恒温库、气调库、山体窖、专业市场等设施,为马铃薯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张掖遍地开花。张掖坚持拓展强化农业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功能布局、延伸壮大产业链条,提升6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和6个省级现代产业园规模、质量、效益,以引领带动全市农业提质增效。该市还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巩固提升“两带四区四线”示范带和休闲农园、农家乐、民宿等建设运营水平,通过“串点成线”“连线带面”,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精品乡村旅游点、旅游线。

在甘州区党寨镇,陈寨休闲农庄引得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光顾。“除了草莓和桑葚,我们尝试种植的火龙果今年也可以供游客采摘了,从5月开始一直能持续到年底。”村民邵爱红说,这两年,她和丈夫发展观光采摘农业,除了让游客进大棚体会采摘乐趣外,还提供线上订购、线下零售及配送服务,生意特别红火,单棚年收入预计在6万元左右。

“目前,村里有128户群众参与发展观光采摘农业,采摘服务一年四季不断档。除了果蔬采摘园,我们还建起了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连体钢架大棚、高标准育苗中心、恒温保鲜库、果蔬包装厂和蔬菜交易市场等设施。”陈寨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志波说,村里采取村党支部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农户集资入股的方式,走上了科学育苗、绿色定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订单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子。

狠抓示范,乡村建设从“点上出彩”转向“全面开花”

一座座明清风格的徽派宅院,房前屋后绿树、碧水环绕,这是记者走进临泽县平川镇黄家堡村“筑梦新居”高质量住房示范小区时看到的一幕:前有水系、中有民宅、后有花园,俨然一幅江南乡村的美景。

“以前我住的房子又老又旧,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让我住进了这样漂亮的房子。”今年6月入住新居的黄家堡村九社村民陈军说。按照县里出台的高质量住房贷款政策,他申请了15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建设新居,贷款期限为15年,每年只需还1万元本金即可。“现在的宅院不仅周边环境好,而且交通非常方便。宅院专门设计了前院、后院,非常符合我们农民的生活习惯,下水直通污水处理厂。政府正在帮我们建养殖小区,很快就可以把羊放进去养……”

平川镇党委副书记梁兴江介绍,平川镇结合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围绕全镇“一廊两翼五园多点”乡村振兴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筑梦新居”高质量示范小区,着力打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平川美居”。下一步,平川镇将重点以黄家堡村、四坝村两个中心村为翅翼,着力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引导农民向集镇或中心村聚居,构建“规划科学、宜居宜业、设计超前、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发展格局。

记者在张掖农村采访时看到,在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的带动下,更多的村庄正在像黄家堡一样焕发出新的活力。

高台县针对全县农村房屋破败、废弃闲置房屋较多等直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问题,全力开展村居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为破解农房改造提升“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该县探索开展“三联四保”融资模式,将全县19座水库的水费收费权作为抵押,向国开行甘肃分行、甘肃省农商银行高台支行申请“乡村振兴农村房屋改造项目”中长期贷款,由县农投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统贷统还,政府全额贴息,农户逐年偿还本金。2019-2021年,高台县累计发放贷款3.23亿元,完成了全县46%的农房改造任务,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甘州区大满镇正根据自身区域风貌景观实际,高标准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集镇。大满镇副镇长丁建成介绍,项目将依托红西路军中共甘州中心县委旧址,开展红色研学旅游,建设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重要节点。项目的建成将使大满集镇综合承载力和整体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为甘州南部片区农村群众提供一流的商贸物流服务,直接带动280余户集镇商户、6个村1500余户群众,通过发展三产服务、商贸物流、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产业增收致富,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融合。

“我们持续推动25个示范乡镇、287个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发展方向,确保乡村建设向群众期望的方向发展,今年将实现全市发展类村庄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全覆盖。”梁顺海说,张掖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高质量“清洁村庄”建设为载体和抓手,着力解决农村“散、乱、差”等突出问题,有效改善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乡村风貌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实现从“点上出彩”转向“全面开花”。

中国农网2022-8-1

 

 

河南加强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建设 文章下载

河南加强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建设

开封市举办“焦裕禄精神进机关”宣讲报告会,开办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济源示范区于2021年6月起推行“党群连心工程”,4.7万名党员与22.4万户群众、3.4万工商户和企业班组结对认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00多起;许昌市将政务服务事项细化拆分为2144项,95%以上实现“不见面审批”……去年以来,河南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强化理论武装,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理论学习。举办“中原大讲堂”,邀请名师讲授城市规划、科技创新等主题,直接参与学习近5万人次。统筹网上网下资源,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3.3万多场、受众约683万人次。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把党史教育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进校园,宣传革命英雄、建设楷模、时代先锋的先进事迹,今年以来全省举办网上网下活动18场,制作微视频210余条,网络直播覆盖200余万人次。

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建立新闻媒体“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完善“疫情防控求助建议通道”“我想@领导”等反映通道,收集群众诉求信息,推动有关部门加快办理。截至目前,省内主要媒体共收到群众反映有效信息9.2万多条,转交办结7.9万多条,办结率85.8%。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打造“一刻钟生活圈”。焦作市确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农村背街小巷整治等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鹤壁市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已累计投入66.3亿元,新建改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82个、自助政务服务站8个,形成覆盖百姓生活的综合服务圈、全民健身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等,市民生活更方便了。

突出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今年夏粮增产丰收,预计总产在760亿斤以上。推动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河南省实验室体系重构重塑,揭牌成立6家省实验室和21家省中试基地、25家省级产业研究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县域综合改革、地方金融改革等领域重大改革。省财政直管县范围扩大至全部县(市),转移支付和债券资金实现省财政直接下达县(市);赋予县(市)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权限255项。着力解决一批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一对一”处置运输受阻、一刀切等问题1000余件次,开辟高速公路应急物资运输通道828条。高标准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截至6月15日,全省规划内项目已实际开工18470个、开工率92.9%,完工16522个、完工率83.1%。建立健全覆盖全灾种、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省市县三级开展各类实战演练1.5万余次。

人民日报2022-7-4

 

 

福建永安新冲片区通过跨村联建实现从“村村不好过”到“整片富起来”的转变 文章下载

福建永安新冲片区通过跨村联建实现从“村村不好过”到“整片富起来”的转变

仲夏时节,走进永安市大湖镇新冲片区的阿泉仔生态农庄,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的果树。山脚下一排平房被主人装修成餐饮包间,在绿叶掩映下犹如世外桃源。

新冲片区距集镇10公里,含冲一、冲二、冲三、冲四4个建制村。10年前的新冲,各村集体财产几乎为零,村民致富没有产业支撑。

阿泉仔生态农庄在冲二村的高山上。代碧强是农庄主人,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去年在村级组织换届中,他被推选为冲二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代碧强认为,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环境整治这“三把火”要一起烧,而且还要联合片区内的各村一起烧,才能烧得旺。

新冲片区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片区党总支,但没有实体化运作。

得益于代碧强的“三把火”,很快,4个村抱团,开展跨村联建的想法得到镇党委的支持。今年4月,以乡村振兴为纽带的永安市茂源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片区成立,整合各村资源,推动整体化布局。合作社与永安市大丰米业对接,签下保底收购协议后,向村民流转1100亩田地,进行优质稻种植。

引进优质稻种植基地后,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苏奕农将他的田地流转给合作社。“现在种水稻不是光凭经验了,种什么品种、怎么种,都有专家来教我们。”苏奕农说。

新冲片区不仅完成了千亩优质稻种植,还以片区为整体对村庄进行统一的规划。同时,以4个村“两委”为主体,按村民自愿原则确立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及优质稻种植基地年均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各村村集体年收入可增加10万元。

如今,在千亩优质稻种植基地的带动下,村民有了三笔收入:第一笔是田地流转的租金,第二笔是村民在基地打工的工资,第三笔是村民入股合作社的分红。

现在,各村由片区党总支牵头,谋划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可行之道,并把4村联合起来,向上级申请项目及优惠政策。“以前各村自己单干,项目太小,申报起来很难,现在申报项目就容易多了。”大湖镇副镇长、新冲片区党总支书记李辉锦说。

抱团之下,硕果累累。走在新冲片区的大街小巷,村民房前屋后整理得干干净净。片区内新建的休闲健身公园、沿河健康步道,让整个片区多了休闲旅游的氛围,也让片区走上了农旅融合的新路子。

为了支持片区发展,大湖镇实行班子领导挂村制,为每个村配上一名导师,稳步推进跨村联建,指导村里统筹打好村集体增收、百姓致富组合拳。

如今,新冲片区各村的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2300元以上。

福建日报2022-6-25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