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扎实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幸福有质感 生活更美好
——印江扎实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文明城市创建,关乎着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当城市越发有魅力,市民幸福感、获得感逐渐增强;当每个人都养成文明习惯,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蕴便开始凸显。城市因文明而美丽,文明在城市中闪闪发光。
市民乐享幸福新生活
“小区经过改造,下水管道不堵了,也很少停电了……”近日,在印江自治县峨岭镇宿舍小区,小区居民陈玉正在自家阳台晾晒衣服。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小区从过去的干净高档变成落后脏乱差,陈玉看在眼里,时常感叹。两年前,小区改造完成,面貌焕然一新,陈玉心中也美滋滋的。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聚焦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书写改善民生这篇“大文章”。以解决老旧无物业管理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居住满意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实事落实落地,用心用情将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建设居民幸福、令人向往的美丽小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峨岭镇宿舍小区是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的集资建房,年代久、小区基层设施陈旧,电线老化、墙体墙面保温效果差等现象日益突出。经过改造后的小区干净整洁、环境舒适,规划了停车位后车辆停放秩序井然,各类配套设施完善,老小区焕发出新活力。“小区楼栋粉刷了新墙面,楼道换上了新的护栏,新电线更加安全,重新安装了污水管道系统……”数不清的新设施,让陈玉真切感受着小区的变化,心中十分欢喜。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印江西环小区的居民。西环小区同样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楼体之间大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墙体脱落,电线私拉乱接等问题,导致这批房子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老破小”。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印江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严格按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标准和范围,以政府为主导、群众参与的改造模式,分类实施,因栋施策,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主要对建筑主体的屋顶,外墙,楼梯间等公共区域进行功能性改造,同时对小区的道路,供排水管网,强弱电线,公共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进行更新提升。”据了解,在改造过程中,还十分注重对整个老旧小区文化氛围的打造。小区改造完成后,在实用功能、公共环境方面都将得到有效提升。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印江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充分论证方案,科学规划设计,在保持小区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为老旧小区新增了消防、停车泊位、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设施。工程完工后,基本能解决小区脏乱差、停车难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更加宜居宜业。
2019年至2022年,印江自治县已改造完成11个老旧小区6979户,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2023年,正在改造5个老旧小区,总投资1300万元。城市居民正乐享幸福“新生活”。
如今的印江,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一个个新变化,让市民更加安居乐业,百姓福祉不断攀升。
改造“小市场”赢得“大民心”
“这里还有些泡泡,用水冲干净。”夏末的傍晚,夕阳下,笔者在印江自治县印江中学门口,看到了这样一幕。只见学校旁的空地上,男女老少十多个人及两名身穿制服的“城管”正忙着清扫卫生,现场有的在洒水、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擦地,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询问得知,原来他们都是在这学校门口做小生意的流动摊贩,现在学生已陆续进校门,下午的生意基本上卖结束了,大家正在对场地进行卫生清理。
“以前我们在这学校马路边和人行过道上摆摊,确实会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现在政府给我们在学校旁边的这块空地上规划了摆摊区,既安全又方便,关键是不用被追来赶去的,我们特别开心和感谢。”卖了十多年煎饼果子的代方秀激动地说,真没想到会有这一天,她正是靠着这份小生意供两个孩子上学。
“以前虽然也在这学校门口摆摊,但‘打游击战’总归是心里不踏实。现在有了这样好的政策,终于可以安心在这里摆摊了。如今,每天都排值日对这个‘家’进行早晚两次清扫,周末还会搞一次大扫除,环境干净文明了,顾客也能买得更放心。”20多岁的小伙子安前州是印江中学流动摊贩点的小队长。别看他年轻,卖卤制品却已有4年多的时间了,这也是他家中幼儿奶粉钱的来源。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每一个流动摊贩的背后都关乎着一个家庭的生计,创文创卫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针对流动摊贩管理、占道经营等“顽疾”,印江自治县委、县政府立足民生大计,本着“堵不如梳”的理念,通过多方实地调查研究、论证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于2023年6月决定对学校、医院、广场等场所的流动摊贩,创新性地实行“潮汐摊位”管理,变无序为有序。
“所谓‘潮汐摊位’是指,在不影响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由政府主管部门在学校、医院、广场等流动摊贩较为集中的地方,选择较为安全和宽敞的场所划为流动摊贩的集中固定经营场所,并根据该区域人流出入时段的规律,划定摊贩的经营时段,人流量多出生意的时段就经营,反之人流量少的时候就不经营,还公共场所一个干净整洁。”印江自治县住建局副局长代庆华介绍,自该项措施实施以来,不仅相关工作开展的成效变得更好,连城管执法人员和摊贩之间的关系也和谐了许多。
“以前流动摊贩们收摊后,现场往往是一地狼藉,给我们市政部门带来了很大工作量。而现在卫生基本不需要我们去过多操心了,每个摊位点都有一个以上的小队长去带头,逐渐从政府管理过渡为自我管理。后续我们还会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来加大对流动摊贩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和引导,等以后这个群体进一步壮大稳定了,探索成立一个行业协会也未尝不可。”这些,都是代庆华近段时间的体会和思考。
针对部分小区有群众集中进行蔬菜自卖习惯,印江则按照“就地规范、就市归市”的原则,因地制宜规划规范了甲山廉租房、中洲上城、东城一号、坪兴寨等四个临时蔬菜售卖点,不仅划定了固定经营区域,还有住建部门免费提供的移动摊位车。农户既能堆放蔬菜售卖,又能遮风挡雨,和农贸市场的蔬菜售卖台功能较为相似。
“有了移动摊位车,蔬菜就不用放在地上卖了,顾客来买菜看着也干净利索。”印江中洲小区桥头临时蔬菜售卖点的田大妈开心地说。
“小市场”关乎“大民生”。农贸市场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区,是反映城市形象、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既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建设幸福印江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印江农贸市场管理提升行动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就地规范”原则和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圈便民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就地规范规划布局一批农贸市场、临时蔬菜售卖点。目前,印江西环农贸市场正在进行提级改造;东郊农贸市场正在引进市场主体抓好后续经营服务;已修建的中央车站农贸市场正在制定招租方案,即将投入使用;西园茶城临时场天农贸市场正在划行规市;茶园坝活禽交易市场正在搬迁至西岩寺活禽交易市场,即将投入使用;文昌生鲜智慧农贸市场正在抓紧施工,确保11月底前投入使用。
以上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补齐市场功能短板,完善市场功能,有效解决印江卖菜难和买菜远的问题,让城市文明和烟火气息一起“升腾”。
城市绿化扮靓城市“颜值”
盛夏,华灯初上,印江河碧波荡漾、水清岸绿,两岸柳树飘荡、郁郁葱葱,散步的人群络绎不绝。今年,印江河两岸健身休闲步道提级改造工程完成后,市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印江自治县以市民需求为出发点,在城市建设上费尽“绣花”心思,下足“绣花”功夫,从细微处塑造靓丽的城市容颜,着力探索小城市的善治之道。
行走在健身休闲步道,乘凉的老百姓三五成群,散步的人们谈笑风生,成为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市民家门口打造的健身休闲步道,不仅满足了健身的需求,也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
城市精细化建设决定着城市的“颜值”与“魅力”,直接关系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健身休闲步道建设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步道不单单是一条道路,更是一条沟通人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心”路,架起了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
印江自治县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考虑健身休闲步道的体育运动、生态保障等功能,让城市释放更多活力与生机。
对此,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理念,以现有休闲步道为基础,规划建设层次结构明确的健康休闲步道,打造绿色健康环绕城市的生态健身休闲网。“在健身休闲步道改建中,采用EPDM塑料铺地1928平方米,沥青铺装4650平方米,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5603平方米,花岗岩铺装1102平方米,健身阶梯130米,绿化修复面积18960平方米,并投放了自动售卖机、景观座椅、自动充电器等设施,更加便民利民。”印江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健身休闲步道旁还设置了文化人物、普法知识、税宣知识等专栏,既有美丽景色,又有文化底色。让步道有起伏、有风景,有人文,满足了广大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健身锻炼等需求,也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当前,印江共有6个公园,分别是东郊河滨公园,文昌公园,观音沟湿地公园,西出口公园,农业公园,森林公园;书法广场,文昌广场,中心广场3个广场,县城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478.7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67%,城区公园面积132公顷,人均公园面积11.78平方米。今年以来,该县加大投入力度,对县城区道路两侧、公园景观实施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区居民生活质量。
今年印江以“巩固省级文明城市成果,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四整治,四提升”为抓手,按照“整体规划、因地施策、共同部署、分区负责、特色鲜明”的原则,对城区人行道绿化带、公园广场绿化地、河滨绿化长廊、居民小区绿化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采取补植补造、修枝修剪、景观提升、口袋公园打造、园林小区创建等方式,着力推进城市绿化提升。
“种植月季、三角梅等地被植物来丰富城市的观赏性,提升城市品位,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印江自治县住建局市政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徐波说。
“植树造林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蓝天碧水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高质量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随着国土绿化深入推进,印江开始“绿起来”“美起来”,许多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享受高质量绿化福祉,幸福感不断增强。
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
文明贵在养成,文明重在实践。“不滥办酒席、不铺张浪费、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破坏公物、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这些文明行为看似简单,但想要人人都能自觉做到却不容易,必须要靠外在约束引导与内在自觉成习双管齐下才能养成。
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由印江自治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引领移风易俗的工作方案》正式下发。《方案》进一步明确部署了党委(党组)履行移风易俗主体责任、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等十二项工作内容,旨在持续巩固整治滥办酒席治理成果,革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低俗婚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弘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切实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制度基本完善,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方案》下发后,该县各党委(党组)迅速组织宣传学习,并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自愿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
在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同时,印江还以“文明储蓄所”、《村(居)规民约》等为抓手,实行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使“文明能储蓄,善行可积分”,并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村、家庭创评活动,“好婆婆”“好儿媳”“好女儿”及各类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交通秩序整治既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更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畅通安全出行的一项民生要事,直接影响着营商环境、旅游体验及群众的幸福感。
学驾照的新学员和扣分满12分重考科目一的驾驶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做交通秩序劝导者,是印江抓文明交通的一项创新举措。学员们作为志愿者,同时也是未来的驾驶员,既深入实地学习了交通规则,又宣传维护了交通秩序。
为畅通群众出行路,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全面教育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印江坚持狠抓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和交通安全宣传引导两手抓,一手抓“硬”的,一手抓“软”的。持续开展酒驾醉驾、超速超员、无证驾驶、乱停乱放、电动车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并在县级媒体平台进行公开“曝光”;持续推进交通安全宣传“七进”行动,并依托全省统一开展的“全民共建·安全‘黔’行”,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暨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主题宣传活动,每月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不少于15次,每月交通宣传阵地建设更新24个行政村。
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印江始终把创文工作作为树口碑、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我参与、我共享、我快乐”为主题,通过悬挂标语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发送短信、播放公益广告、开好媒体专栏、发出文明倡议书、召开群众会、上好主题班课、开展志愿服务等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充分鼓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扎实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印江”系列活动,不断形成全域、全面、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邛江穿城而过,两岸绿树成荫。如今的印江县城,街道更干净、交通更有序、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更完善,市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
贵州日报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