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亮点经验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区文明办

题目:推进文明建设各地的的工作借鉴

资料提供时间:2022-06-22

目录

更多

邹平市:以高水平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绘就人民群众幸福底色 文章下载

邹平市:以高水平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绘就人民群众幸福底色

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平安和谐的公共秩序、便捷舒适的品质生活、底色厚重的文化高地……行走邹平,踏着时光年轮触摸她的温度,文明城市创建持之以恒推进带给这座小城的勃勃生机和奋进足音愈加澎湃有力。

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工作导向,邹平市坚持“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面创建”之路,努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探索出一条以高水平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建之路。该市连续16年入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入选山东省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第5名,为山东10个入选县市区之一,获评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荣誉9项。

“创建为民”,集中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痛点问题

平坦整洁的柏油路,靓丽洁白的墙面……走进黛溪街道铜矿第一生活区这个建成30多年的老旧小区,曾经墙皮破旧不堪、路面坑洼不平的场景已然成为历史。

“今年政府出资对小区进行了全面改造,我们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心里也敞亮开心,更自觉地维护来之不易的好环境。”居民刘继波笑呵呵地说。

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邹平市将“创建为民”贯穿工作始终,坚持决策部署以民意为先,解决问题以民声为要,常态推进以民情为本,统筹推进环卫体制转变、生态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集中供暖改造、口袋公园打造等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痛点问题,让城市文明更有“深度”。

邹平市建立了“一项创城任务、一名领导分管、一个部门牵头、一套班子专抓”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小组(指挥部)+创城办+工作专班”的工作机制,全域联动、系统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以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优化、绿化、亮化、序化、美化”为突破口,实施建筑工地治“污”、集贸市场治“乱”、背街小巷治“脏”三大工程。持续抓好53个老旧小区的改善,通过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出居民群众“真幸福”。坚持“事情在网格内处理、问题在网格中解决,民意在网格内满足”的原则,将全市划分为114个网格。实施市领导包靠网格制度,26位市领导坚持每天到包靠网格督导,86个市直单位每天到网格现场检查,形成“市领导+包靠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属地+网格员”“五包干”,构建起“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创城闭环工作机制。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邹平市构建起创城办日常检查、新闻媒体持续曝光、市民巡访团监督评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第三方模拟测评相结合的“五位一体”创城督查模式,营造了“户户都是创建点、人人都是创建者、个个肩上有责任”的生动创城局面。

“11月23日上午10点50分,我向市创城办反映,‘黄山二路黛西二路的交叉口路面破损’,创城办及时联系相关单位,下午2:59分就修整完毕。”市民巡访团成员成文金表示,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

“创建靠民”,文明创建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文明实践品牌展、五大创建成果展、志愿服务风采展、榜样力量巡礼展、学习强国体验区……记者在位于邹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邹平市精神文明建设展示馆看到,作为全省首个精神文明建设展示馆,这里成为全面系统、多维立体展示邹平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窗口。

“我们将‘创建靠民’覆盖创城全过程、全领域,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精心设计项目让文明创建人人可为,精准搭建平台让文明创建时时可为,精确拓展领域让文明创建处处可为,激发每一个‘文明细胞’活力。”邹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红丽表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根本上是为了提高群众获得感和生活品质。邹平市坚持人民群众参与是工作主渠道,让城市文明更有“广度”,文明城市创建获得源源不断动力。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邹平市探索推进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成功入选“山东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探索开展城乡文明结对共建行动,由212个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结对帮扶212个文明村(文明实践站),其中由34个文明单位帮扶34个城中村,真正将文明城市创建触角延伸到农村“神经末梢”。成立邹平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市15.97万名志愿者组织化、信息化管理, “爱心妈妈”团队入选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制高点”“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分别荣获银奖和铜奖,“志愿红”成为最亮丽的城市风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试点为契机,按照“精致文明 智慧实践”的工作理念,在全市建立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5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打造了一馆(市精神文明建设展示馆)二线(两条精品线路)五片区(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的文明实践全域地图,培育了星级评定、初心宣讲、群众指数评价等文明实践特色品牌40余个。

“创建惠民”,全方位打造自然生态、平安和谐、品质生活、人文素质之美

扫码停车,30分钟内免费,快到时间时提醒市民及时挪车。超时或未经扫码停车,则按违停处理。在邹平市城区商业街黄山二路和通山街,63个临时智慧停车位的设置大大解决了市民快速购物无处停车问题,也使停车位最大化利用。

邹平市坚持人民城市满意工作目标,将“创建惠民”体现于全方位,以优美环境展示自然生态之美,以优良秩序营造平安和谐之美,以优质服务打造品质生活之美,以优秀文化打造人文素质之美,将全方位的创建成果惠及最广大的市民,让城市文明更有“温度”。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邹平市城乡处处呈现庭院绿、河道清、街巷净、建筑美、气象新的乡村全面振兴风貌。文明城市入户调查4万户,发放宣传单页、调查问卷12万份,群众对创城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开展“信用邹平”创建活动,建成“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在全社会营造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坚持文化双创与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着力培育“范公文化”和“黄河文化”两大品牌,先后举办十一届中国山东(邹平)范公读书文化节、八届全市广场舞大赛和四届中国伏生诗会,吕剧《长白寒儒》《马耀南》双双入选泰山文艺奖,8人次入选齐鲁文化之星,成功入选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日益显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都是重要内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其中之义,我们必须全力干好。”邹平市委书记皮台田表示,下一步,将对照创城标准,强短板、补弱项,推进长效机制全面建立,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学习之城、理想之城、信念之城、践行之城。

滨州网2021-11-29

 

 

逐梦文明齐奋进 最美剡城入画来 文章下载

逐梦文明齐奋进 最美剡城入画来

文明聚力,文化铸魂。

一座城市砥砺前行,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

一座城市蓬勃发展,因文明而更有动力。

“浙江省道德模范”“绍兴好人”王贤琴,以核桃树下的承诺和坚守感动了无数人;“中国好人”沈红平,5年来足迹遍布全省各地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最美逆行人”潘国涛,在暴风雨中一人背出5名老人和小孩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我市,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发挥着示范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更多的人崇尚文明、践行文明。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以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为嵊州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用文化浸润心田

回首百年,长河一瞬。发端于我市的越剧,历经百年风云,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

去年国庆期间,前来甘霖镇东王村游玩的游客不断。“最多的时候一上午要接待5批游客,每次都要介绍东王村越剧的发展史,还要唱一两段越剧选段。”村民李秋顺难掩自豪和喜悦。

东王村是越剧诞生地,100多年前,民间艺人们在稻桶上铺门板,搭成了越剧史上第一个舞台。2004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东王村,由时任东王村村委主任的李秋顺负责讲解。“当时,村里香火堂有许多村民围唱越剧,他说‘这样很好,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此后,我们趁热打铁,大力发展越剧文化。”现如今,东王村已成为全国各地越剧戏迷的打卡圣地,每年接待旅客近千批。

送戏下乡,戏迷擂台赛,戏迷角演出,越剧联谊活动……昔日沿门说唱的民谣小调,如今登上大雅之堂。越剧百年发展历程,走过的是一条趋新求变、锐意探索、改革发展的辉煌之路。近年来,我市坚持继承和发扬“敢于创新、奋发进取、广纳博取、服务民生”的越剧精神,从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创排剧目等多方面发力,每年安排相关专项资金超1500万元,在成功打造《马寅初》《傲雪芬芳》等精品剧目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本地现当代题材。

2021年7月,由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和浙江越剧团联合出品的原创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作为全国唯一晋京演出的越剧舞台艺术作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该剧还获得浙江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题材扶持项目、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绍兴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创作扶持项目。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在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同时,我市同样注重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用厚重的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当前,我市正积极推动越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持续擦亮越剧“金名片”。 “十四五”时期,我市还将着力构建以本市为核心、影响长三角、辐射全国、远涉海外的越剧文化生态圈,整体性推进、系统性开发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成中国唐诗之城、越剧小镇,谋划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浙东唐诗之路水上游线,提升串联沿线景观景点,再现“唐朝诗人网红打卡地”。

以文明点亮城市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如光,启人心智。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荣誉,是一座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2017年,我市正式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我市拿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2020年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三年创建,首创首成!

创文明城市,根本在于育文明人、铸城市魂。全国文明城市检验的不仅是外在的市容市貌、民俗民风,更是内在的民生福祉和隐性的人文精神。而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市创文明城市的价值追求。

“亲朋好友聚堆桑,说说笑笑高兴忙。荤素菜肴摆桌上,公筷公勺新花样……”2020年下半年,扮相俊美的越剧“小九妹”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视频在市民朋友圈疯转。

“发挥越剧的优势弘扬文明、践行文明能够让老百姓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越剧特色,开展“新思想、好习惯——越剧传唱进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围绕“公筷公勺”“志愿服务”“垃圾分类”“文明一米线”“文明旅游”等创排了“小九妹”“九斤姑娘”“沙漠王子”等三大系列越剧微唱段、抖音微段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助推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遍地开花。

自2019年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以来,我市创新打造“在一起”工程,深入开展“思想引领一起学、价值引领一起立、文化引领一起乐、道德引领一起美、创新引领一起富”的“五引领六实践”活动,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实践所已实现全覆盖,实践站259个、实践点遍地开花。此外,我市开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创新推出“嵊州文明码”,平台注册志愿者15万余人、发布活动项目3900余个。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嵊州,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为嵊州注入活力。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足。厚植发展新优势,我市正汇聚民智、积聚民力、克难攻坚,努力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征程中再创佳绩,让城市实力更优、活力更强、魅力更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走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文明花开,幸福满城。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我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人民群众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绘就了美丽底色。

近年来,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融合”贯穿到全域旅游创建的全过程。2021年,我市先后获得“长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等称号,荣登“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等。

一江剡溪水,千年唐诗路。推扬“诗路+”拓宽诗路意义,我市通过彰显“两圣一祖”文化,积极打造“书礼小镇”,举办国际书法朝圣节、两届剡溪智库大会、“谢灵运杯”全国诗词大赛、浙东唐诗之路摄影大赛,推动竹编、根雕、泥塑、紫砂等生产性非遗项目向旅游商品发展。近年来,我市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小吃,是我市的一大瑰宝。2018年年初,我市启动“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实现店招、制作、服装、器具、设计等“五统一”。2018年9月,省餐饮行业协会正式授予我市“浙江小吃文化之乡”称号,中国饭店协会授予我市“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市,嵊州小吃迈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市还通过整体包装和提升“嵊州小吃”项目,完善和延伸研发、生产、配送、销售产业链,建立统一品牌,做强做大传统小吃产业品牌,深入开展小吃文化建设。目前,嵊州小吃从业人员已有8万余人,门店3万余家,年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

高屋建瓴绘蓝图。近年来,我市先后编制完成《嵊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总体规划》和《嵊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提升规划》等专项规划,积极提炼越剧、唐诗、书圣、山水、小吃等特色历史文化,有机植入到旅游线路、景点和各类产品中,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打造越剧小镇、艇湖城市公园、王羲之故居、十八都江和“诗画剡溪”、“美妙三公里”、沿江绿道等项目,重建剡溪生态,重现“浙东唐诗之路”山水人文美景。

远山如黛,剡溪蕴秀,水袖翩翩,越音清响。

走在嵊州的街头巷尾,人们总能听到清丽婉转的越音,传颂着奋斗者的初心与使命,吟唱着对未来的美好与憧憬……

走在嵊州的街头巷尾,人们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大街小巷,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赏心悦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

嵊州,一座有风骨的城市,这里有开拓者的信念,有引领者的智慧,有践行者的笃定。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星辰大海,全市上下将深入挖掘以越剧、唐诗为代表的越乡文化内涵,坚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努力打造越乡文化高地、文明高地。

嵊州融媒2022-1-11

 

 

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文章下载

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明确提出云南要“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指导责任落实,统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5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等,基本构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先后修订《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实现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一湖一条例”。先后出台《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等,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现以立法的形式统筹、规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云南省积极探索推动形成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目前,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科学长效的空间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自然资源所有权确权登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等工作有序开展。

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进程加快。把绿色作为云南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云南省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优化、倒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0年,全省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居全国首位),绿色能源装机、发电量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6个、67个百分点。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全省产业日益朝着绿色化、高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把推进绿色发展试点工作,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有力抓手,云南省严格落实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020年,全省单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14.56%。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制度,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5年来,锚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和目标,云南抓紧抓实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将国土面积的30.90%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形成“三屏两带”基本格局,全省生态保护系统更加完善。通过实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总量持续“三增长”,其中,森林面积、蓄积量居全国第二。2019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开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与此同时,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出累累硕果,相关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为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云南省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5年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逐年提升,16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0年,全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83%,高于国家下达目标任务10个百分点。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顺利收官,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整治达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截至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81.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生态文明良好风尚培育见效。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促进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通过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出行等7大重点行动,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得到广泛宣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普遍认可。

着眼未来,云南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今年10月14日,在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表彰命名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云南省双柏县、南涧彝族自治县、西畴县获得表彰命名。

这是云南省以高标准构建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守护绿水青山、培育金山银山,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绿色成为全面小康鲜明底色的生动实践和缩影。

厚植生态优势 守好“绿色宝库”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云南探索,实践的是构筑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珍惜山川河湖的自然之美、回归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追求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开启的是彩云之南通往永续发展的未来之门。

立足良好生态是云南的宝贵财富和突出优势,云南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按照省级引导、地方自愿、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持续推进的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命名了5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云南省有12个州(市)、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有6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有1个省级生态文明州、2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和61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获得省政府命名。

作为滇中重点林区之一的双柏县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在滇中城市中拥有鲜明特色和明显的生态优势。近年来,双柏县立足生态优势,坚持走绿色生态之路,打好生态牌,探索出“生态+产业”“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康养”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农业与农民的共富、双赢。

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喀斯特绿洲”的西畴县,长期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以“西畴精神”为魂,以“六子登科”为骨,以人民群众为本,创造了从嶙峋石漠到丰美绿洲的生态文明治理西畴样本。形成了以石漠化治理为核心,林草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

以生态立县战略为依托,南涧县闯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绿色发展、田园风光如画的发展之路。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84年的20%升至2020年的66.67%,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保护。

放眼全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各地把绿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色,探索合理开展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着力培育生物优势产业,云药、云茶、云花、云果等产业。极目彩云之南,多姿多彩的生态旅游业,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成为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从滇池之滨到珠江源头,从怒江大峡谷到金沙江畔,从梅里雪山到元阳哈尼梯田,从茶乡普洱到神奇西双版纳……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出别样精彩。

筑牢“绿色家底” 擦亮生态名片

今年10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18个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生态与发展共赢的“中国方案”。云南滇金丝猴全境保护成为典型案例之一。

为了端稳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筑牢子孙后代生存根基,云南开展了久久为功的探索和保护。

5年来,云南省以实施生态工程带动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守好“绿色宝库”,提质量,增体量,筑牢“绿色家底”。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省完成营造林3847.7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1286.7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38.36万亩,防护林建设60.9万亩,退化草原修复410万亩,退牧还草238.2万亩,年均义务植树1亿株以上。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35个,省级森林乡村1081个,全省乡村绿化率达47.45%。打造了宜良冬林苑森林庄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等社会参与生态修复的典范。建设了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高速,以及沪昆、云桂高铁等重要交通沿线近1800公里的生态廊道,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湿地保护修复、美丽河湖建设林草行动计划。

为严格抓实生态保护,云南省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5年间划建自然保护地11类362处,占国土面积的14.32%,全省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和重要风景资源、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实施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截至目前,全省亚洲象增长至300余头,滇金丝猴和黑颈鹤均增长到3000多只。今年备受关注的亚洲象北迁南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而COP15第一阶段期间,可爱的云南旗舰物种们又成为大会最闪耀的明星。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几年来,云南省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湿地标准、分级分类管理等政策体系。目前,全省已认定湿地665处,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6处、湿地公园19处、湿地保护小区177处;探索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原湖泊的云南模式;建立了森林、湿地综合监测评估、年度出数机制,建成森林资源一张图,实现资源动态管理;积极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筑牢林草资源防护网。

回顾过去5年,云南生态版图更大、野生动植物更多、绿色家底更厚、保护举措更实、生态防线更牢、治理格局更新。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云南日报2021-11-9

 

 

张家港:打造现代化文明典范之城 文章下载

张家港:打造现代化文明典范之城

2022年,围绕全力打造现代化文明典范城市,张家港市坚持办实事惠民生,聚焦常态强机制,立足长效聚合力,持续提升社会文明指数和人民幸福指数。

需求清单化 服务精准化 上午10时许,“张闻明1号”流动服务车准备就绪,项目负责人高要鑫做好准备工作,随车出发,这天,他要前往3个点位,给志愿者送防疫物资。2月14日至3月20日,张家港市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18.83万人次,每天来来往往各个志愿服务点的“张闻明1号”也成了疫情防控的特殊一员。

从“张闻明1号”到24万志愿者,张家港市文明实践活动始终把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志愿服务科科长蔡润荣表示,2022年,张家港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方向是关爱重点人群,围绕需求导向打造一批覆盖面广、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 坚持需求导向,同步推进长效机制。张家港市探索建立“三清单”工作模式,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上门收集群众所需,建立全面合理的群众需求清单;系统摸排该市各方面服务资源,建立包括人才、项目、资金等在内的资源清单;在摸清需求、掌握资源的基础上设计服务项目清单,让“清单”不仅成为群众的“点菜单”,更成为检验工作的“对账单”。 “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的工作模式,实现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供给,可以有效破解“精准服务”难题。 文明地标矗立 从志愿服务见民生指数,在细节处感受文明力量,是张家港市将文明城市创建打造成最大“民心工程”的生动体现。而文明地标的崛起,则是向“文明高峰”跃进的宣言。 在城西,一个新的“文明地标”已然“揭晓”。精神文明建设张家港研究与交流中心,正是张家港市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标杆项目之一。该中心可同时容纳800人培训,教学楼即将交付使用,后勤配套项目也将于今年年底建设完毕。未来,这里将成为新思想学习和传播的前沿载体、新时代文明引领的实践高地、新经验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 “我们中心将聚焦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智库建设和交流培训,为张家港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张家港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张家港研究与交流中心工作人员龙泉介绍,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探索,张家港市已经开发具有实践特色和示范作用的现场教学点100余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从交流到合作再到提升,持续擦亮张家港文明城市品牌。张家港市正寻求精神文明建设再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努力实现从“文明高地”向“文明高峰”攀升。 持续铺设幸福路 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是一项需要精耕细作、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薄弱区域,从小处着手,在细节上用力,将民生“堵点”变成创建“亮点”;实施创建惠民样板示范行动和标杆项目建设提速行动,结合美丽小巷、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点位、精品街区、典型案例,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题公园、“张闻明”志愿服务展示中心等一批“文明新地标”;建立健全督查调度、考核激励、协同联动、结对共建、全民参与等“五大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创新工作格局……张家港市不仅要打好文明创建的攻坚战,更在打一场创建的持久战。

清明节前夕,凤凰镇志愿者代为祭扫

文明创建是一场通向幸福的接力赛。2021年,张家港市市民家门口多出了一批精致活泼的口袋公园,楼道里设置了“一米书架”,改造完成的菜市场广受好评,背街小巷迎来美丽蝶变……2022年,更多“角角落落的改变”会带给市民“时时刻刻的幸福”。

学习强国2022-4-6

 

 

西宁8年创城启示:让文明之花在高原大地绚烂绽放 文章下载

西宁8年创城启示:让文明之花在高原大地绚烂绽放

当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花落西宁,8年文明追梦,梦想终成真。

8年的追梦之旅,是西宁市探索转型升级中的砥砺奋进,是民生推动文明、文明反哺民生的生动实践,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提升幸福指数的“接力赛”“持久战”。

全民创建,创建为民。文明城市创建走过的每一步都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

当好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排头兵——西宁名副其实。

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近年来,全市上下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鲜明立场,增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危机意识,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状态,实践“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人生情怀,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以创则必成的信心、破釜沉舟的决心,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

8年,坚韧不拔,锲而不舍,西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让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的创城之路。

启示一:在为民、利民、惠民的实践中,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世界看青海,第一眼看西宁。”作为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宁首位度极高。西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推进青海全面发展、打造文明形象,具有无可比拟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西宁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矢志不渝。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合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党的城市工作理念的时代载体,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宁坚持好拓展好。

为此,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我们牢牢把握创城的政治立场,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创城工作全过程。提升政治站位。坚持把“两个绝对”作为思想方针、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和实践标准,使之成为创城工作的最根本要求、最突出主线、最鲜明特色。夯实思想根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并制定贯彻措施,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定政治立场。

全市上下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强大的思想武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创城工作全过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普遍性、客观性真理转化为西宁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转变”、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幸福西宁的生动实践。

把理想信念作为创城工作的中心环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全市各族群众心中闪亮,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权威,绝对服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号令,在西宁形成和保持对党的群体性、实践性、持续性绝对忠诚。

“没有脱离政治的建设,也没有脱离发展的政治”。当干部就是为群众服务的,一切为了人民,这就是政治立场。只有坚持这个政治立场,老百姓才能真正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创城,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中,西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走进这座城市,触摸真切的“文明的细节”,我们深切感受到,创城,促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群众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沟深、壁陡、垃圾散落、臭气熏天,生活在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吴仲村的村民叫苦连天。2017年8月15日下午3时,60名城北区城管队员身系一根根绳索,走下了百米高的山沟,手挖肩扛,协同机械作业,连续奋战了6天6夜,144个小时,徒手将1000立方米,2000吨垃圾从沟底刨了出来,改变了吴仲大沟旧貌。

家住小新街19号院的孟繁珍说:“这几年西宁越变越干净、越变越美,就连我们这些老旧小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孟繁珍居住的院子位于西宁中心城区,交通便利。曾几何时,这里因油烟污染、污水横流等“脏乱差”的面貌,居民都想方设法搬离小区。创城改变了一切,让这里不但楼体粉刷一新,环境还变得干净整洁,不少居民又纷纷搬了回来。“这里应该是西宁在创城中城市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谁能说咱西宁不美?”孟繁珍如是说。

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诚倾听市民群众呼声,真实反映市民群众愿望,真情关心市民群众疾苦,真正解决市民群众困难——创城,让更多群众享受文明红利,西宁走出了一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独具特色的创建之路。

实践证明,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争一项荣誉、拿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牢牢把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创城真谛,坚持履职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在为民、利民、惠民的实践中,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自身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

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容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鲜明的特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市委坚强领导,最基本的路径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最深远的影响力是空前地凝聚起了全社会的正能量。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西宁城市文明创建的一个起点,人类文明永无止境,城市文明永远在路上。

启示二: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以“钉钉子”的精神,“绣花”功夫,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西宁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建设幸福西宁,让市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要代表全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代表全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既是目标,也是期望。

为了这一期望,全市人民同频共振,勠力同心,尤其是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创城前沿阵地,勇于奉献、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点赞。

这是“钉钉子”精神铺就的文明通途。

持续推进“一城抓总、多城联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群众的共同坚守。从顶层设计、目标计划、制度设置到具体措施,每个环节都做到细致、精致、极致。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创建格局。建立健全督查、考评、问责、奖罚工作机制,完善包片、包段、包点责任制,实施一月一点评、两月一测评,完善省市联动、部门单位联点包干(社区)、街长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有效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提升了创建的效率和水平。

西宁创城同样面临多重考验,市委市政府态度鲜明:“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要下‘绣花’功夫,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管理能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为此,西宁2016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大城管”改革,成立西宁市委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破解“九龙治水”顽疾。城市卫生管理方面,四区全部组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将环卫、园林、市政整合到中心,由城管委统筹,实现一条马路一家管。同时,街道办事处均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街道办书记担任一把手,属地上级部门向中心派驻专职执法人员,城市管理重心下沉,让基层“看得见也管得了”。

环卫工人李富海趴在力盟商业街地面上,徒手掏垃圾的情景刷爆了西宁人的朋友圈。照片中,身材矮小的李富海趴在地上,将双手伸进排水口里,挖出一团团垃圾和污泥,再转身放进身边的簸箕里。簸箕装满后,他起身将簸箕里的垃圾倒在身旁的环卫车上。

得知自己成了网红,李富海说:“平时扫地不少垃圾烟头顺着水槽落进排水口里,只能用手掏出来。”他平静地说,这是他的分内事,很多同事都这么干。

在西宁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像李富海这样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市民们的这种执着坚守和自发行动,正是西宁万众一心齐创城的真实写照。

“华灯初上独身守护这座城市,看万家灯火心中是什么滋味?那是一种使命。”西宁市城中区城管局局长方以波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分时段、不分地点,晒的都是一线职工赶赴现场的工作场景。他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工作,职工们在创城过程中不断锤炼着党性。如何更好地推进创城工作成为每个干部职工经常思考的问题,转变作风带头干、踏实干成为硬指标,“5+2”“白加黑”成为常态。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多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路高歌,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创建理念深深融入全市人民的精神血脉,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愚公精神,众志成城追逐文明城市梦想,让文明之花在高原大地绚烂绽放。

我们欣喜地看到,从着手治理环境“脏乱差”,到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到近年来的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实施清洁西宁,“西宁蓝”、“高原绿”、“河湖清”建设行动等等,8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地段环境清理整治,赢得了2017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测评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生态优先”、“发展率先”、“精神领先”,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努力建设幸福西宁。空气质量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双第一”,湟水河“清水入城”等措施成效明显。加快建设“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城市品位品质品评明显提升。

这些变化,缘于始终践行“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创建宗旨,坚守“绿色发展当样板”的成长坐标,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状态。

这些变化,是因为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精耕细作、共治共享,将文明创建深深融入全市人民心中。

这些变化,让我们的城市环境越来越整洁,社区面貌越来越有序,市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对创建的满意度、支持率屡创新高。

文明城市的坦途,靠一个个坚实的脚步走出。我们深信,只有坚定的信念、决心和坚实的行动,才能激发全市人民持续创城的热情,以更加昂扬向上的斗志与姿态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让幸福西宁文明永驻!

启示三: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省市联动凝聚起西宁创城磅礴力量,功不可没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荣誉,它集中反映了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综合环境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是最具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珍贵的城市品牌。

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并不在于牌子的本身,而在于问鼎过程中给百姓带来的实惠,这正是西宁市追求这一荣誉的不竭动力。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宁创城工作,强调要以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全面推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合力。

西宁的创建工作,离不开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中央驻青各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省市联动、全民参与,不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必由之举,也是创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作为城市的一分子,中央驻青有关单位、省直各单位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认真组织开展创城活动,与西宁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奋发进取,同心协力,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幸福生活。

把“干”作为最管用的一招,文明城市不是等来的,也不是送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几年来,每当创城的冲锋号响起,全省、全市各族各界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把力,形成了全社会共创共享的浓厚氛围。

全城行动,全民参与!

从机关到基层,从社区到农村,省、市各级各部门多方联动,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集结成创建的动力源泉。

在斑马线前,公交车和私家车礼让行人,已司空见惯。这个“车轮上的文明”,来自于持续多年的倡导,交警监控、志愿者街头指引,更有行人给让行车辆伸出拇指“点赞”的温馨行动。

在主干路面,我们看到有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施工人员,迎着风雪清扫路面、擦拭栏杆、清除街边花园杂草,除了建筑工人这一身份,他们还是西宁市首支农民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

全市300多个志愿服务驿站,24支“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和70多支农民工青年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刻内涵。

全市先后评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270多名,5万多户家庭成为五星级文明户,占到全市居民的10%。

回首创城路,是欣慰,更是感动:

一把扫帚、一个簸箕,每天起早贪黑,默默无闻,只为扮靓我们的城市;

为了不影响创城,将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送到亲戚家托管;

76岁高龄仍然加入创城队伍中,爬楼梯入户做讲解,让创城深入人心,人人知晓;

……

在西宁,文明是每个人内心持之以恒的追求。

遍布大街小巷的“小红帽”,把文明细节做到了极致,成为全市文明创建的一张靓丽“名片”。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城乡环境、帮扶贫困群众、守望邻里关系……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传承着文明新风,不断提升着城市的精神海拔。

创城,是全市的创城,是全民的创城,是全社会的创城。广泛动员市民、充分依靠市民、努力造福市民,自始至终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此,西宁市文明办主任王生斌说,我们始终强化“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合力,推动干群联动,坚持干部带头,坚持群众路线,克服了“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强化省市联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动员辖区内各类单位共驻共建、共享共联,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整改薄弱环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广大市民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形成了省市同创、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省市联动凝聚起西宁创城磅礴力量,功不可没。

如果说西宁今朝圆梦,是全省全市干群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矢志不渝的创城精神使然,那么,坚持创城精神永不褪色,则是西宁230万人民永续梦想,永葆荣誉,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永恒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喜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西宁市,跃上了文明的新起点,开启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纪元!

西宁文明网2022-1-22

 

 

重庆南岸: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文章下载

重庆南岸: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文明既是一座城市精气神、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股凝聚共识、砥砺前行、汇聚正能量的强大精神动力。

重庆市南岸区自全面深化拓展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以来,在中央文明办、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倾情关怀下,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育民”理念,聚焦“文明南岸 共同缔造”主题,坚持从“八个开始”把文明建设扎根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上,不断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形成了领导重视、工作推进、市民教育、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八个常态化,现已连续6年保持了“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近年来,南岸区文明建设成果持续巩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中国文明网深入南岸探寻“文明在哪里”,受邀作客中国文明网《40人对话40年》栏目、讲述文明建设品牌故事,成功承办全国“中国好人”发布活动、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培训班以及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会,连续八年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市对区考核成绩优秀。创新制定了指导南岸文明建设未来15年发展的《南岸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并经区委常委会套开区委文明委会审议通过。成功培育了全国文明单位7个、全国文明村镇5个、全国文明校园1个,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17人,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0人(个),以及各类先进典型2000余人(个),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蔚然成风,文明已经成为南岸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南岸区委文明办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文明建设、品质城市建设等工作,扎实开展“幸福南岸 美好家园”创建活动,不断推动“三生四宜”品质城市建设暨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日,记者专访了区委文明办主任罗先锋,来听听他对南岸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的理解。

近日,中央文明办下发了2021年版《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您对新版测评体系有什么评价?

今年是第七届(2021—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的起步之年,中央文明办按照惯例对《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进行了调整优化。经过对新版测评体系的研究学习,我有五点体会:

第一,是新时代的创新版。新版测评体系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明城区建设的“根”和“本”,始终坚持与党中央对当前工作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并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比如通过新设置“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测评项目,新增并强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测评内容,反映出文明城区建设更加注重人的精神文明,更加强化人的道德建设,这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

第二,是高质量的浓缩版。新版测评体系的测评标准由原来的180条减少到现在的140条,标准的数量虽有减少,但要求和质量不减反增。减少的都是各地都能达标或测评意义不大的标准,剩下和新增的都是与群众息息相关、难度比较大的“硬指标”,工作针对性更强、指导性更精准,所谓“浓缩的就是精华”。重点体现在八大环境上,如要求要“停车位与小汽车保有量的比例≥1.1”,“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等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等等,与南岸区当前开展的“七个优化”重点工作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度契合。

第三,是高品质的升级版。新版测评体系更注重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在城市文明形象上,加大了对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商业楼宇、交通场站、服务窗口等点位以及其周边的测评范围,要求城区空中缆线整齐规范、无乱拉乱设,建筑立面安全及广告店招牌规范,增加精品公益广告设置等内容,可见更加注重城市的“里子”;在市民文明素质上,要求市民摒弃抵制不文明行为,自觉做到有序排队、文明养宠、主动让座、友善待人以及文明观演观赛等文明行为,这些对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都有了更高要求,更有助于提升城市品质。

第四,是高效能的治理版。新版测评体系与之前一样,继续保留了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社会文化、生活、社会、生态等八大环境,涉及市民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而今年测评方式的改变,从以往集中一批次复查,到现在随机分批次抽测,将会倒逼各地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和建设必须常态化,也会推动各地八大环境不断优化、不断改善、不断升级,真正把城市建设好、治理好、经营好。可见,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也是系统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第五,是重参与的加强版。新版测评体系更加注重群众的参与率和满意度,如测评标准要求“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70%”,“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90%,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50%”,“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活动”,以及群众参与率由之前的90%提高到今年的98%,满意度由之前的80%提高到今年的95%,这些都体现出创建为民、创建靠民理念。同时也强化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强化了党委政府重视创建工作。

今年我们又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来不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虽然南岸区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不足,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的认识还不充分,导致面上落实不平衡;城市文明形象建设的短板弱项顽疾多;部分社区(村)发动群众参与差距大,市民文明素质培育任重道远,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今年我们将继续以《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思想认识上、实际行动上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贯彻《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狠抓日常经常平常,注重精准精细精致,力争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推动全区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第一,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打好设施完善类攻坚战。结合全区“七个优化”重点工作,在整治“脏乱差丑”的基础上,重点对道路坑洼不平、无消防设施、无缘石坡道、无障碍设施、空中线缆乱、店招不规范和建筑物外立面安全隐患等内容进行拉网式排查,并以清单式、事项化整治到位。二是打好增设景观小品类攻坚战。除加大常规公益广告宣传外,还将重点在主要交通路口、市级及以上文明社区、政务大厅、公共文化设施、广场公园、景区景点、交通场站等七个点位的显著位置增设公益广告景观小品。三是打好环境卫生大扫除攻坚战。在全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集中整治农贸市场、社区(村)、交通场站、商业楼宇及其周边方圆500米范围内的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

第二,坚守三个阵地战。一是坚守社区(村)文明建设成果阵地战。抓好以各社区(村)为主战场的“幸福南岸 美好家园”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好核心价值引领等七个专项行动,继续巩固深化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文明建设成果。二是坚守以交通和城管为重点的执法阵地战。严格按照交通秩序管理和城管执法规范开展好平常日常的执法管理,重点做好交通路口、大小转盘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和城管执法管理,以及主干道红绿灯路口的车辆通行和行人过街管理。三是打好文明劝导类阵地战。严格落实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小区物业、公共交通、交通执法、窗口服务等管理服务人员文明劝导“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并严格按照“属地、属事”原则扎实开展好“三马上”文明劝导治“九乱”不文明行为。

第三,贯穿三项持久战。一是各类活动开展要持久常态。深化拓展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卫生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细胞创建,以及围绕全国科普日、全国低碳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活动。二是宣传思想理论武装要持久常态。主要包括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诚信建设、文明旅游、身边好人、移风易俗等工作的活动开展和宣传报道。三是档案材料建设要持久常态。在做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同时,要按照网上申报要求加强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

您在推进文明建设工作中有哪些体会?

今年是我从事文明建设工作的第八个年头,对文明建设有深厚的感情,同时对如何做好文明建设工作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要想做好文明建设工作,离不开中央文明办、市文明办的大力指导,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南岸区在这方面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

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区委、区政府将原内设机构区文明办独立为正处级区委工作机关,成为全市38个区县唯一单设文明办的区县;并形成了以区委书记为主任的区委文明委领导体系,构建起了高位统筹、高效有力的领导机制,形成了强大的文明建设合力。此外,做好文明建设工作重在创建、贵在坚持。

第一,要坚持“八个开始”。文明城区建设就是为民、靠民、育民,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八个开始”,组织发动好群众。一是发动群众从宣传开始,就是要注重宣传、抓好宣传。二是引导群众从党员开始,就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帮助群众从志愿开始,就是要把我们的学雷锋活动做好、做实、做优、做强。四是服务群众从环境开始,就是要做好窗口服务,多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满意。五是教育群众从劝导开始,就是要坚持文明劝导,常态开展“三马上”文明劝导治“九乱”不文明行为。六是群众参与从活动开始,就是要按照“好说、好做、好处”三好要求,常态化开展活动。七是群众监督从城管开始,就是要发动群众做好大城众管。八是群众满意从点赞开始,就是要通过“讲事实、讲道理、讲感情”,引导发动群众为文明行为点赞、为优美环境点赞、为优质服务点赞、为南岸文明点赞。

第二,要做到“三点成一线”。做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关键在“人”,我们必须要做好“人”的工作,做到“三点成一线”,指每个单位的“一把手”、“操盘手”和工作人员,必须是一条心,必须扭成一股绳,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各单位的分管负责同志必须要强大起来,不断加强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并善于“软硬兼施、以柔克刚”,不断推动文明城区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第三,要落实“三合工作法”。文明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也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涵盖的八大环境涉及到方方面面,也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系统思维,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按照“资源整合、工作结合、内容融合”方法,以文明城区建设为抓手,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这样必将事半功倍。

第四,要做好“五心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是党中央的要求,而志愿服务是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最有力、最有效的抓手。因此,我们始终要围绕志愿服务做文章,按照“凭良心‘举手之劳、随机随意’做好事,扬善心‘闲暇之余、积极参与’做好事,守初心‘传道授业、示范引领’做好事,献爱心‘挤出时间、捐款捐物’做好事,聚民心‘提升自己、成风化俗’做好人”五个层次,分类、分级、分别制定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计划,推动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区委文明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区文明战线干部,继续发扬“累倒也要累倒在文明建设的路上”的奉献、敬业、担当、奋斗精神,全力以赴、凝心聚力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推进“三生四宜”品质城市建设,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区金字招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记者 侯静)

南岸网2021-5-14

 

 

提升科学素质 建设文明和谐毕节——毕节市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纪实 文章下载

提升科学素质 建设文明和谐毕节——毕节市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开拓创新、拼搏奉献,担当作为、合力攻坚,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1月26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毕节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1%,比2015年的2.6%提高了3.5个百分点,与2018年“十三五”中期评估的4.1%相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远超“十三五”既定4.8%的目标任务。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增强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干事担当的工作热情,11月30日,中国科协授予166个单位“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205名同志“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毕节市科协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明确工作职责

完善工作机制

市科协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认真履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机制和机构,为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科协和各县(市、区)科协,具体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2017年3月,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十三五”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目标责任书》,各县(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相应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基层。

2017年6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毕节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各县(区)政府相继出台《“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

2019年和2020年,毕节市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了对市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区)年度目标考核。

毕节市还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联络员会议,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定期对各有关单位工作的过程和成效进行检查评估。2020年8月下旬,接受了中国科协委托第三方进行的以全省为总体,9个市(州)为子总体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毕节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6.1%;每年开展2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专题督查指导;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门的科普经费,整合各级资源参与到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中来,为毕节市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抓住重点人群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市科协注重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带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市科协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十三五”时期,共组织4.9万余名青少年参加“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毕节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机器人竞赛等内容丰富的课外科技教育活动;利用毕节市科技馆资源开展“青少年走进科技馆·体验科学魅力”活动,免费接待以青少年为主的观众17.5万人次;全市16所农村中学学生到市科技馆参观人数达50万人次,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

结合新时期农民新特点新需求,广泛开展强农惠农富农示范活动和培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十三五”时期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万余人。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和“千村千人电子商务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深入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组织利用好贵州农业云平台,扩大“文化驿站”农村覆盖范围;总结推广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民讲师团进农村宣讲、圆梦小康专家行动计划、千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乡土人才扶贫带富计划、科技进村入户、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等做法,构建农村科普服务“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加大城镇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企业(园区)科协等组织机构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十三五”时期,共组织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250余场次,直接受益人数25万余人次;组织城镇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参训人数10万余人次。全市人社部门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4.14万人次,促进18.37万人就业。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稳步提升,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增强。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等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作用,结合贵州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网上学习资源,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机制,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拓展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视野。

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双创活动周等主题科普活动。依托科普大篷车资源,常态化组织开展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组织公众参与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全民“科学素质”微信小程序学习竞赛、“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点线面相结合,促进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推进基础工程建设

建设科学素质基地

2016年以来,毕节市大力推进科学素质基础工程建设,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升提供载体和平台,全方位助力科学素质提升。

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见成效。全市人社部门批准成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84家,成功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3家,成功申报省级家庭服务业示范培训基地2个、定点培训机构350余家。创建并命名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44个、科普教育基地56个。

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毕节市广泛开展社区科普便民服务活动,逐年加快社区科普工作“四有”建设,推动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建设规划。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实施省级以上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益民工程项目17个,创建命名市级科普示范社区项目48个,示范引领社区科普体系建设。

科普信息化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深入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共建成科普中国e站200个。创建科普栏目“科普之声”“科普视窗”,开办“创新发展·科普惠民”科普栏目,推进“科普毕节”微信群(网)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科学素质工作、科普工作、科协工作宣传报道。市委组织部依托广电网络光缆专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学习点建设,在266个乡(镇、街道)、3500余个村(社区)建成学习站点,实现市主会场和县、乡、村分会场全覆盖;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手机载体,依托毕节研发“智慧组工”大数据系统的优势,研发了“毕节新时代微讲堂”微信小程序。

大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新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全市创建命名了市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87个、科普示范村103个。建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总量达3648个,全市建有农家书屋共2955个等。

积极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建设、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以科普项目的方式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兴办各类科普文化活动和创作。积极开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申报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农村实用科普人才队伍、城镇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建立了科普志愿者管理平台,规范科普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供实用科普人才。

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任重道远,毕节将进一步创新科普宣传工作模式,完善服务科技工作的举措办法,持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毕节试验区2022-1-12

 

 

为建设“大美大英”贡献文明力量 文章下载

为建设“大美大英”贡献文明力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英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大美大英”建设目标,突出“人”和“城”两个重点,紧盯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市民自理等关键环节,强化措施,对标补短,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塑好城市的“魂”和“形”,全方位提升城市竞争力、影响力、传播力,着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魅力之城。

优秀文化厚植文明内涵

记者: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大英境内有象山花锣鼓、蓬莱大乐、汉陶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请问,大英是如何将优秀的历史文化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

翟宁凤: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更是激发市民共鸣的精神支柱。

结合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历史文脉的保护工作,我们坚持融合式创建,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建提升、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相融合,达到以文塑城、以文兴业、以文化人的目的。具体来讲,要通过深挖卓筒井文化,促进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活态传承,加快建设卓筒井大遗址公园,推动卓筒井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要深度挖掘贾岛文化,规划建设阆仙诗苑,传承“推敲”精神;要利用汉陶博物馆、象山书院红色文化党史教育基地,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怀、进取精神;四是加快四川文轩职业学院二期、三期项目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助推大英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

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记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英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翟宁凤:我们聚焦群众需求,大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是以“治”促进容貌提升。以县容县貌专项整治为抓手,按照“一区一策”“一苑一品”的要求,统筹推进新城建设与老城提升,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3个,旅游化改造卓筒大道、中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4条,塑造街区景观56处;二是以“建”增强文明素养。建立“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帮包单位”五方联动社区管理体系,探索推进“党建+物业”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区域化社区治理大格局;三是以“管”美化城市环境。以整治“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为突破口,持续开展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整治及周边环境美化、绿化及亮化工作,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此外,我们坚持以“五大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群众幸福感。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开展“亮牌子、美环境、树形象”主题活动,积极培育文明创建先进典型,以创建促发展、促和谐、促作风转变;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开展道德风尚涵育行动等,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深入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不断深化家风建设,着力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以志愿服务滋养文明新风

记者: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也是文明实践的过程,那么,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方面,大英有哪些具体探索?

翟宁凤: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大英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

大英创建文明城市已有十余年,这期间,大英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展开、逐步深化、逐步提升。从志愿文化的传播、服务项目的拓展,再到培训机制的完善、激励模式的创新,大英的志愿服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大英通过构建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7个,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224支,招募志愿者77760人,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62379人。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志愿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壮大志愿服务力量;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深入推进大英妇女儿童发展促进会“三儿三育”问题儿童关爱教育志愿服务、共青团大英县委“‘青春关爱’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品牌落地落实;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长效,让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个人,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以奋斗姿态升级民生期待

记者:文明城市创建重在常态长效。下一步,大英有哪些工作打算?

翟宁凤:在我看来,全国文明城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高,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更是一项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惠民工程。

在新一轮的创建中,大英将围绕聚力“‘大美大英’建设”目标任务,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走美好发展创建之路,建魅力之城。坚持融合式创建,打造具有“大英识别度”的城市文化标识,推动生态休闲产业、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和传媒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走美满生活创建之路,建幸福之城。坚持全民创建,紧紧依靠群众、牢牢植根群众、不断造福群众。三是走美丽生态创建之路,建品质之城。坚持精致化创建,用生态的理念把城市建设好、治理好。四是走美善社会创建之路,建温暖之城。坚持内涵式创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润心”行动,广泛传播道德力量,全力建设美善社会。

精神文明报2021-11-19

 

 

让生态名片更闪耀——怀化市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纪实 文章下载

让生态名片更闪耀——怀化市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纪实

蓝天白云尽收眼底

巍巍雪峰山,悠悠沅江水。

初秋时节,行走在五溪大地,满眼尽是动人的绿色画卷,稻花飘香,百草结籽,山林湖泊绿意葱葱。

去年9月,迎着爽朗的金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他殷殷嘱托,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牢记嘱托,不辱使命。

五溪儿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化为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决心和最实行动,迈出美丽怀化建设坚实步伐。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厚植“绿色家底”、筑牢“绿色屏障”,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助力“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奋力建设“三城一区”、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如今,推窗见绿、四季见花、抬头见蓝………怀化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频、硕果累累,生态名片愈发耀眼。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通道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通道、新晃、鹤城区、靖州、芷江、洪江市6个县市区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占全省命名总数的四分之一;44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我市全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高位推进 协同联动

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根基

怀化,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是生态,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3.7%以上,为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更是“美得让人心痛的地方”。

市委、市政府高位部署,强力推进,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编制完成《湖南省怀化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0-2030年)》。

“时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犹豫、不迟疑,下狠心、出重拳彻底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用心呵护怀化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擦亮生态名片,让怀化绿色‘家底’更加殷实,让绿色优势成为怀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市委书记雷绍业如是要求。

市委副书记、市长黎春秋指出,要较真碰硬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以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共同发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努力构建大环保的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制度创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迅速成立河长办,建立健全“河长制”,为水质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重要屏障。

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倡导植绿护绿,完成全市3.98万株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挂牌保护。靖州、新晃、芷江相继试点“林长制”,并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

我市第一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怀化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为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增添了法治新武器。

面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落实不力等问题,我市下定决心,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

狠抓“关键少数”。出台《怀化市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提醒谈话制度》和《怀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底线清单》,抓住县市区党委书记、县市区长以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少数”,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落实,形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效机制。

管住“绝大多数”。出台《怀化市较大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健全考核问责制度。

五溪大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正在形成。

精准施策 重拳出击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秋色如画。站在中坡山国家森林公园远眺,一波“怀化蓝”,惊艳了每一个人的双眼。

外地游客周林将镜头对准了湛蓝的天空、变幻的白云,感慨地说:“早就听闻怀化生态环境优美,今天感受到了这座宜居城市的‘颜值’和‘气质’”。

怀化的蓝天白云,令访客啧啧称赞,也令市民引以为豪。近年来,我市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生态环境质量跃上新台阶。

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着我市生态治理的明显成效。

——减少排放,让天更蓝。强力推进“夏季攻势”,深入开展禁燃区散煤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露天矿山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等各类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今年1—8月,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7,同比降低1.0%,改善率排名全省第2位,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3位;13个县(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7.7%,生态怀化优势持续显现。

——减少排污,让水更清。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完成托口污水处理厂提质扩容改造项目、实施清江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工程、清江湖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五强溪网箱养殖取缔及水产养殖综合整治工程等污染治理项目5个。与湘西自治州、常德市就沅水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市本级及13个县市区完成了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今年1—8月全市49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2。

——减少污染,让地更绿。持续开展“绿盾”行动、“三磷”专项排查等各类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关闭、取缔各类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130余家,停产、限产整治企业16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56件;建立健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排污许可发证登记、证后监管”的“互联网+环保”工作机制,全市累计完成各类排污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743家,整改企业120家,完成登记备案3116家。

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市全面构建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全市共划定115个环境管控单元,实现了国土空间全覆盖。

进一步整合与优化自然保护区,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和确权登记,完善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储备体系和资源全面节约制度。全市63处各类自然保护地经摸底调查优化整合为39处,其中5个自然保护区,34个自然公园,占国土总面积的7.17%。

同时,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批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加快解决,环境监管执法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今年1—8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全市共抽查企业1022家次,其中重点企业201家次,一般企业811家次,特殊企业10家次。开展了千人以上”用水水源地帮扶、涉重金属企业环境风险排查、全市页岩砖厂突出问题核查复查、洗涤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核查等4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84起,其中一般行政处罚案件71件, “四个配套办法”行政拘留案件13起,限产停产案件1起。

碧水长流,融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如今的怀化,天蓝、水碧、土净,五溪儿女享受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融合 产业兴旺

不断拓宽百姓增收致富路

在芷江县城高铁站不远处,群山环抱之间隐藏着一个世外桃源——唯楚酒庄。

“我们在大树坳乡黄双溪村建设刺葡萄基地1200亩,是集餐饮美食、红酒品鉴、侗家文化展演、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并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唯楚酒庄相关负责人介绍,酒庄以订单收购和分配红利等模式,加大对合作农户培训、指导力度,带动3400余农户增收致富。

打好“生态牌”,走好“产业路”。

我市不断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坚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农业科技化、多产融合化、网络营销化,加快发展“一县一特”,怀化九丰现代农博园、新晃绿丰生态农业、芷江唯楚酒庄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

一个个品牌企业崛起在五溪大地,一批批农业“怀字号”产品走向全国世界。

黔阳冰糖橙远销加拿大,怀化碣滩茶香飘万里,新晃黄牛肉供不应求,靖州杨梅俏销全国,并先后获得“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荣誉称号,占全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总数的20%。怀化碣滩茶被评为全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黔阳冰糖橙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两品一标”累计认证240个,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有机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认证222个。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1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怀化配送分中心建成运营。

如今,我市以农业品牌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插上品牌的翅膀,在市场立足,为农民增收致富。

洪江区茅头园村位于嵩云之麓,沅巫交汇处。

借助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村民向开堂开了一家农家乐。随着茅头园村的星空庄园、茅头园新村、黄土寨、忘忧谷、百草堂等乡村旅游点的走红,他家的生意越来越好。

“现在每周最少有五桌客人,吃上了‘旅游饭’,再不用外出打工了。”向开堂高兴地说。

风景美了,游客来了,腰包慢慢变鼓了。茅头园村近年重点打造的星空庄园项目,荣获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省级科普基地称号。

呵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我市以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推出怀化四季、自驾旅游等精品线路,举办“徒步雪峰山 怀化森呼吸”等主题活动,成功承办湖南红色旅游博览会通道分会场活动,有力推动疫情后文旅市场复苏。鹤城九丰现代农博园、靖州飞山成功创建4A景区,溆浦北斗溪镇成功创建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让盎然绿色成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人色彩,让良好生态成为幸福美好生活的常态,努力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怀化样板”。

“我们将争做怀化生态资源的守护人、排头兵,持续擦亮怀化生态名片,以实干实绩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三城一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新怀化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述文坚定地说。

怀化日报2021-9-25

 

 

民乐县南丰镇:“六大”活动推进文明建设 绘就幸福民生底色 文章下载

民乐县南丰镇:“六大”活动推进文明建设 绘就幸福民生底色

自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六大”活动开展以来,南丰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把“六大”活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靠实工作责任,加大宣传力度,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促进全镇文明建设,绘就幸福民生底色。

理论政策“大宣讲”。16个行政村充分利用“党员固定活动日”“三会一课”“党员冬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产业振兴、生态搬迁等重点工作,进村到户讲政策,真正做到把政策讲清讲透,着力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经济发展“大调研”。按照县十六次党代会具体任务清单,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广泛调研。确定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渠系建设、灌溉机井建设、集中养殖场(区)建设、中药材切片产地初加工等36个项目。注重将大目标细化为各类小目标,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种短期目标,确保全年建设任务明确,为推动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组织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到群众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全面排查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合理合法的方法,防范化解排查到的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切实下好矛盾纠纷排查“先手棋”,打好矛盾纠纷化解“主动仗”。截至目前,全镇发现各类矛盾纠纷5件,成功调处5件,调处率达100%。

人居环境“大整治”。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全镇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按照《南丰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各村对本村区域内的垃圾彻底清除,对墙壁、电线杆、门面等位置乱贴、乱画的“牛皮癣”广告进行集中清理。对巷内随意堆放的杂物和占道晾晒的牲畜粪便进行清理,确保房前屋后卫生干净整洁。截至目前,全镇已清理道路绿化带垃圾30余公里,整治占道晾晒牲畜粪便等问题6处。

亮出实招“大关爱”。各村开展“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排查,针对“三留一困”人员精准制定“一人一策”帮扶关爱方案,镇主要负责人强化担当、靠前指挥,带头入户排查群众冬季取暖问题、吃住问题等,用心用情做好关爱服务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群众和特困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精神文明报2022-1-15

 

 

善建娄城履践初心使命 聚力创新勇当文明先锋 文章下载

善建娄城履践初心使命 聚力创新勇当文明先锋

11月25日,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命名 2018—2020 年度苏州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的决定》,太仓建行荣获“2018-2020年度苏州市文明单位”称号。

发挥党建引领 提升作风建设

成立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绘好“路线图”、明确“责任书”、列出“时间表”、制定“责任人”,把文明建设作为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形成正向激励效应。成立“张富清党员突击队”、创建“善建娄城、大有可为”党建品牌,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整体工作安排,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行参与,营造人人争先的创建氛围,推动文明创建工作见真章、出实效。

道德讲堂常态化 形式丰富树标杆

定期举办道德讲堂,不断探索道德讲堂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开设党委书记上讲堂系列课程,创立“太仓好人馆”,宣传五大道德,积极选树典型,评选“最美建行人”“星级柜员”“张富清突击队”等先进模范。员工获评苏州市“激励干事创业、奉献火红年代”先进个人;获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获评苏州市治安保卫先进个人三等功;获评苏州百佳文明职工、太仓市劳动模范、太仓好人、文明家庭等多项荣誉。

倡导新金融实践 增强综合竞争力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两地两城”建设,为西工大、西交利物浦大学、三优三保等重大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参与多期由金融局主办的“BEGI·N”金融沙龙,并成功主办第六期建行专场。独家承接“2020太仓消费促进季”政府消费券发放项目;独家在太仓城市总入口“太融e”App嵌入住房租赁平台——建融家园;上线行政审批局电子招投标保函系统;对接太仓高铁站“智慧停车”、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医疗”项目;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建“医疗保障绿色通道”,推进沪太银医合作,打造惠民健康工程。

弘扬时代新风 履行社会责任

成立“善者建行”志愿团队,开展“夏日送清凉行动”、天镜湖义务绿化等活动,打造太仓好人馆宣讲团,为机关、企业、学校等逾千人次进行解说,获评“太仓市最佳志愿者服务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社会实践基地,暑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并讲解,支持青少年实践。走进社区、企业宣传征信理念,牵头开展太仓市“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主题活动,发布信用系列产品,倡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为太仓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结对帮扶沙溪项桥村、结对共建璜泾雅鹿村,利用“助农e贷”产品以及“创新金融科技+电商扶贫”模式,助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中荷村内搭建“裕农通”服务点,方便金融业务办理,普及村民金融知识,打通金融服务进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赋能乡村振兴。

勇立潮头扬风帆,再踏层峰辟新天。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太仓建行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以史为鉴、开拓未来,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自觉将发展融入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建设中去,持续做好文明创建,为美好新时代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中国苏南视窗2021-12-24

 

 

宁波:抓“犄角旮旯”事 建文明典范城 文章下载

宁波:抓“犄角旮旯”事 建文明典范城

【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这里漂亮又干净。”国庆期间,来自南京的戴新征夫妇在宁波玩得很开心。在车站、机场、景点、小区、福利院,疏导交通、捡拾垃圾、打扫楼道、清理绿化带……宁波城随处可见“志愿红”,仅鄞州区就有2.2万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

“共建才有共享。”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邓晓东介绍,从2005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开始,宁波靠着“高标准、常态化,你我他、齐动手”的坚持,去年以全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第二名的高分夺得“六连冠”。如今,宁波更是率先提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着力打造具有显著创建带领力、价值引领力、区域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范例。

城市管理是个精细活。宁波有着全域覆盖、全面参与、全时保持的23条“硬指标”。奉化区最大的农贸市场——大桥市场如今搬进了新大楼,母婴室、空调、地下停车位、公厕、垃圾房一应俱全,成为传统农贸市场的新形象标杆;位于江北区的宁波老外滩是全市第一个挂牌的城市客厅示范区,花坛、台阶都交给了游人,整洁的地面可以席地而坐;在余姚邵家丘村,每户的庭院干净与否,关系着自家“道德银行”的评分……

“从最早推行的文明礼让斑马线到今天的公勺公筷,从15分钟社区服务圈到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正是这些‘犄角旮旯’里的细节组成了文明城市的全景。”邓晓东说。

“以青春的声音传播理论的光芒,以奋斗不止的昂扬姿态为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00后的青春力量。”在宁波“鄞领”00后理论宣讲团正式成立时,团队特聘宣讲员、东京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说。铸魂、溯源、走心,宁波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理论舆论、文化文明、网上网下。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进基层,“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主题宣讲等活动仅今年就累计开展4万多场、听众百万人。

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228项具体工作标准,背后的逻辑是宁波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坚实的文明支撑。精神富有、文化先行,宁波通过开展文化溯源、推进文化强基、打响文化品牌在文化厚重上深下功夫:一年一度的浙江书展永久落户宁波;歌剧《呦呦鹿鸣》、舞剧《十里红妆》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宁波运动员夺得5块金牌,居全国城市第一。

温暖是文明之树上盛开的花。近年来,宁波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省级道德模范21人、市级道德模范112人、中国好人107人、浙江好人277人、宁波好人984人。一个品牌正在闪亮——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

光明日报2021-11-3

 

 

陕西合阳县: 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 文章下载

陕西合阳县: 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

爷爷,请将电动车停靠在路两侧的规定位置上等待学生放学!”

阿姨,请您和孩子戴好头盔,安全驾驶电动车!”

在陕西省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校门口,几个学生身穿红马甲,用微笑送别学生离开,他们与值班教师、护学交警等共同引导家长有序停放车辆,做好上下学时段的护导工作,传播着正能量。

该校副校长雷邓芳介绍,学校成立了以交警中队、值周教师、家长志愿者、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四级联动”护学岗,目前交警和保安共6人、值周教师10人、家长志愿者40人、学生志愿者50人,他们每天按时“上岗”,风雨无阻,认真护岗,为孩子们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今年,合阳县多所学校携手家长、交警部门成立了“志愿者护学岗”,让交警、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交通疏导,为校园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

4月中旬,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渭北植物园迎来了一群前来春游的小学生,他们有序观赏,临走时将自己身边的垃圾捡拾干净后才离开。孩子们用细节和行为展示着文明、传承着文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被路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夸在口上。

文明需要从娃娃抓起,只有孩子文明了,社会才能更文明。”合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鲁建春认为,文明不是一个瞬间,一个记忆,而是一份传播,一份传承。

据了解,合阳县教育系统于今年3月底启动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通过“举办一次集中启动仪式、组织一场主题家长会、开展一次有奖征文比赛、当好一名小小文明监督员、成立一支创建宣传小分队、开展一次文明交通知识进校园、办一次记录文明瞬间拍摄比赛、评选表彰一批美德少年、举办一次文明行为正反方辩论赛、打造文明实践一校一品牌”等“十个一”行动,让孩子们的“小手”拉起父母的“大手”,共同唱响“我是文明小市民,争当城市小主人”主旋律,持续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走深走实。

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动员部署会召开之后,全县各学校迅速部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师、学生、家长齐上阵,以日常生活为源,从身边小事做起,利用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主题实践等活动,着重培养文明礼仪、健康生活、平安行为等习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日常生活全过程,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文明教育”,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合阳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创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师生”的目标,采用“线上线下”互动,“校内校外”共创的宣传教育模式在全县营造了浓郁的文明创建宣传氛围。合阳县幼儿园开展的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知识宣传活动,城关小学录制的“文明小卫士”“志愿在行动”创建宣传视频短片,城关第二小学探索的交警中队、学校领导、值班老师和学生家长“四级联动同护安全”、“小袋鼠”创建行动等文明创建主题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传播创建理念,厚植创建情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与此同时,合阳县各校将“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礼”融入学校课程、融入校园生活,让孩子在践行公民道德、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用餐、文明上网等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孩子来影响家庭,从而进一步带动社会,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在全县营造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

精神文明报2022-4-26

 

 

乐居乐业高颜值!南湖新区这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章下载

乐居乐业高颜值!南湖新区这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漫步在凌公塘畔,目之所及都是姹紫嫣红、树绿水清;走在泾水路,曾经的店外设摊没有了,餐饮油烟问题也大大改善;在辖区的各个专业市场中,杂乱的固废垃圾也已经十分少见……

打造“乐居乐业之地”是南湖区南湖新区(东栅街道)一直以来的发展目标之一,而形成如今的“高颜值”区域外观,离不开大量的创新工作和细致推进。

多维度创新

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近年来,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长效监管机制创新,有效提升了管理成效,为辖区环境优化赋能。

在平湖塘东栅段河道,不时会看到有小小的无人船在这里来回排查,同时,水下声呐系统也正在悄悄工作。这是新区(街道)在水环境整治中用到的技术创新手段之一。除此外,新区(街道)在水环境整治中还用上了船载走航等技术,对平湖塘东栅段河道共计2.8公里的水上排水口进行全面排查,并实现了对水下暗管的精准排查。

在同样备受重视的空气治理中,新区(街道)采用了颗粒物激光雷达设备,以嘉兴市电商产业园为观测点,对周边5公里范围内进行水平扫描观测,结合卫星地图、全景地图及现场排查,监测区域内颗粒物污染源分布情况。

在对企业的固废垃圾发现、处置中,新区(街道)请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立了一支编外专业“小分队”,与新区生态办、综合行政执法分队、物业公司统一行动、联合督查。这支队伍针对企业固废产生、贮存、处置数量、台账整理情况等固废管理现状进行核对摸清,使得固废排查效率、质量得到双向提高。

同时,新区(街道)创新建立了全域垃圾无死角“上报—交办—督办—办结—反馈”五步闭环机制,安照问题所属责任领导及部门下发交办单,确保问题及时发现、落实和整改。自行动开展以来,各社区、部门共交办生态环境问题21期,涉及各类环境问题80个,依托慧眼遥感智能监测平台,有效提升固废垃圾查找率。

常规动作做实做细

环境改变有目共睹

过去,新区(街道)部分河道存在水质欠佳的情况;一些区域因为商家乱排放、店外设摊等原因,也存在油烟味、噪声扰民,以及垃圾污染地面等情况;在专业市场内,一些商家则将固废垃圾随意放置也导致了脏乱差的现象……经过新区(街道)生态办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分队、物业公司等多个部门、单位精细化管理,各种创新手段不断“加码”,辖区环境有了明显提升。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新区(街道)在凌公塘、中港城水域、九曲里港等河道投放了4万尾鱼苗,通过“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方式改善、维护水域环境。南柴家桥港水生植物种植项目、夏家埭港水质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

采用生物治理手段的同时,新区(街道)还依托“嘉兴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统一更新维护河长公示牌,替换二维码,形成电子化管理,双管齐下令辖区水质有了大幅提升。

在大气治理方面,新区(街道)严格把控申请开设餐饮店的审批工作,有效减少餐饮油烟投诉率。年初至今共收到餐饮店申请68家,其中油烟监控设备安装不到位的16家被“拦在门外”,餐饮服务单位台账建立使用率达到98%。为了减少扬尘,提高空气质量,新区(街道)还实施洒水抑尘日夜不间断作业,配置了一辆雾炮车,实施常态化运行。

而对于固废垃圾,新区(街道)通过建立垃圾无死角动态周报机制,实行全域垃圾无死角行动常态化推进,每个社区部门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至生态办,由生态办及时处置,确保治理实效。

此外,新区(街道)还成立了一支由街道各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志愿者及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等组成的全域创建队伍,结合“一编三定”“青春服务‘小二队’”等活动,上千名干部群众参与到整治行动中,通过嘉兴市“三大十招”微信小程序累计上报并完成整改问题5657个,持续推进整治行动落地见效。

嘉兴日报2021-10-9

 

 

梅州:念好“三字诀” 共建文明城 文章下载

梅州:念好“三字诀” 共建文明城

梅州市梅江区梅南大院内,老人们正在小区的长椅上畅谈,经过改造提升的小区道路更整洁、环境更清爽,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添了舒适;一场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成为梅县区状元府小区居民生活的调味剂,活动不仅给居民们送去了趣味,更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在丰顺县,一座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星罗棋布,成为传递好声音的“喇叭”……

市容市貌变了,城市管理不断优化,居民们的精神面貌正不断提升……世界客都正以新气象、新面貌进入崭新的一年。

近年来,梅州市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念好“树、建、办”三字诀,通过树榜样、建场所、办活动等方式,以榜样力量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升。

新时代,新征程。梅州扎实推进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着力提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让文明创建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做到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为梅州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树榜样

以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在梅州的城市中心,有一座好人公园。

漫步在梅州市好人公园内,悬挂在木制走廊上的梅州好人事迹是一道别致的风景。这些梅州好人,有的是乐善好施的企业家或乡贤,有的是为民解忧的村干部,有的是见义勇为的普通百姓,照片下附着详细事迹,细细阅读,令人动容。

据了解,目前公园内共展示了梅州121位先进典型的事迹,典型来源于梅州市每年开展的榜样评选。“我们在各个领域选树典范,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客都好乡贤’‘最美志愿者’‘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榜样评选活动,树立起学习的旗帜。将好人公园建立在闹市区,更能发挥引导众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作用。”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梅州坚持价值引领,以榜样评选作为文明氛围营造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梅州市道德模范”“梅州好人”“孝老敬亲好媳妇”“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依托一报两台、一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在全市掀起“学习榜样、争当模范”的热潮。

在榜样的引领之下,梅州一个个榜样人物的个体行为正在转化为群体效应,走出梅州,走出广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梅州共有中国好人6名,全国文明家庭2户,全国最美家庭9户,省文明家庭3户,市级文明家庭96户。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重点选树青少年榜样,举办“讲红色故事·传红色基因”梅州市青少年志愿宣讲文明实践活动、“闪闪的红星”故事会、“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等活动,发挥青少年的榜样引领作用,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建场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达100%

傍晚,天边的晚霞还未散去,丰顺县汤西镇新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聚集了许多村民,跳舞、下棋、聊天……音乐声、谈话声、笑声交织在一起,一幅立体的“乡村晚景图”呼之欲出。

“晚上的生活可丰富了,唱歌、跳舞、下棋,偶尔还会有露天电影放映,我现在更愿意在乡下待着。”居民陈庆新说。据了解,除了村民们自己组织的活动外,汤西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还会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教村民们跳舞,梅州市山歌剧团偶尔会到村内演出,为村民们送上“视觉+听觉”的盛宴。

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是一个传递政声的喇叭。近年来,梅州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县丰顺县和省级试点县梅县区、大埔县,根据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试点任务各项工作,通过试点地先行建设,总结出可复制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

在试点的带动下,全市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构建起完备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151个、实践站2395个,覆盖率达100%。

由于行业不同,传递的政声不尽相同。梅州鼓励各机关单位充分挖掘特色,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路径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好政策走进基层。

去年,全市45家金融机构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成立“梅州市金融机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金融惠民政策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形式传递给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机构的新期望、新要求。

梅州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弘扬红色文化。

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又是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梅州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在革命烈士纪念园、英雄纪念馆、民俗文化工作室等地。

五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和梅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在蒲丽顶森林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园挂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客天下展厅、潘倩文化交流(客家山歌剧)工作室挂牌梅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个具有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让红色故事“活起来”,乡土文化“动起来”。

办活动

志愿活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

每逢节假日,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便会组成“讲解员团队”,到坚真纪念馆为参观的游客提供志愿服务。他们为每位游客提供咨询、引导、讲解服务,成为博物馆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李坚真是著名的革命家,让小学生利用节假日空闲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义务讲解员,不仅能提升孩子们的演讲水平,还能学习李坚真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该校副校长蔡奕彬介绍。

有志愿者的地方,就有文明在闪光。在梅州,志愿活动已实现常态化开展。

近年来,梅州搭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组织架构,积极推动成立县级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健全志愿服务“1+8+N”组织体系,并在8个县(市、区)成立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形成了“四级联动”的工作模式,使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梅州各地认真策划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活动,去年以来,持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文明交通等志愿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通精神文明建设辐射群众、影响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随着志愿者群体的扩大、志愿服务频次的增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触角已延伸至抢险救灾、环境保护、饮食购物等众多领域,对推进文明风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产生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去年,在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餐饮行业协会的推动下,由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小餐饮店组成的“文明餐桌行动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志愿服务队成员单位以身作则,向消费者传递“节俭养德,文明用餐”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

“我们在顾客点餐的时候采取‘N-1’(N为顾客人数)的点菜制度,并要求服务员主动向客人提示打包服务。”梅江区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金苑酒家总经理黄俊鹏说。

“我们每道菜都会分出例份、中份,人数少的我们推荐点例份,人多了推荐点中份,就不会浪费。”印象好友酒楼的店长吴婷婷说,“遇到点菜‘停不下来’的客人,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比如说让他们‘先吃,不够再加菜’。”

走访梅州城区的大型商场以及餐饮店铺,“消费不浪费、光盘更光荣”“文明用餐、有你有我”“公勺公筷、干净卫生”等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使用公筷公勺、推广“半份菜”“小份菜”适量点餐等文明餐桌行为蔚然成风。

数说文明

截至目前,梅州共有中国好人6名,全国文明家庭2户,全国最美家庭9户,省文明家庭3户,市级文明家庭96户。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4个、广东省文明村镇11个,2042个村和194个社区100%完成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工作。

目前,梅州有全国文明校园3所,广东省文明校园5所,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5所。

在全市各县(市、区)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试点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52所,其中全国试点1所、市级20所、县级(及以下)31所。

统筹推进各地各单位开展以“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等教育实践活动1626场次,征集手抄报和绘画作品并评选出市级优秀作品136件,征文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158件,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298场,参观革命旧址135场,参与师生174.2万人次;开展诗歌朗诵会、端午、中秋等民俗主题诵读等活动3658场次,参与师生达52.8万人。

全国试点县丰顺县已构建起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实现了县、镇(场)、村(社区)文明实践阵地100%全覆盖。

新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832支,新增注册志愿者人数168063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584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4000余场次,其中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主题2230场次,乡村振兴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962场次。

凡人善举

第九届梅州市道德模范、梅江区城乡人居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颖通:

群众眼中的“城市文明守护者”

“地面有水的、垃圾没清理干净的、不按位置摆放摊位的,大家要行动起来,菜市场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维护。”每天早晨,梅江区城乡人居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颖通的声音便会在梅江区各个菜市场回响,声音略带沙哑却中气十足,就如体育老师口中的哨子,只要一吹,就能让菜市场变得井然有序。

60岁的陈颖通,是梅江区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区两美办常务副主任,尽管快到退休的年纪,他依然每天起早贪黑,奔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第一线,是同事眼中的“人工导航”,是群众眼中的“城市文明守护者”。

“颖通主任不喜欢坐办公室,就喜欢走街串巷找问题,一天不去心里还憋得慌,梅江区就没有他不熟悉的地方,哪怕是一条小巷、某个街角。”陈颖通的同事这样告诉记者。

5点多起床,菜市场就是办公室

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帮家人买菜和做好早餐后,陈颖通上班的“第一站”不是办公室,而是直接到各大市场和大街小巷巡查。“老邓,门前的垃圾袋要放到马路对面的垃圾桶,别嫌麻烦,环境守护靠大家。”“这滩水是谁弄出来的?联系菜市场的管理人员,抓紧清理,买菜人一多就不好清理了。”尽管年过六旬,但再细小的环境污点,也逃不过他的“法眼”。

入冬以后,早晨的气温冷得刺骨,寒冷却阻挡不住他的步伐。“市民一年四季都要逛菜市场,检查市场环境卫生哪能不认真。”陈颖通笑着说。即便在周末或者春节等节假日,陈颖通也经常骑着摩托,四处巡查“脏乱差”现象。

近年来,陈颖通成为协调辖区各整治单位的纽带、整治行动的“主心骨”。他勇于攻坚克难,从不退缩,面对被非法阻拦者用砖头袭击背部、咬伤大腿等状况,他依然忍痛坚守岗位,带队完成整治任务。

谈起整治过程中遇到的“插曲”,陈颖通总是轻描淡写。“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难处,党组织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扛起这个岗位的责任。”

2018年,陈颖通带队拆除一处违法搭建。“当时的场面非常被动,搭建者一直骂骂咧咧,不时用木棍、砖头向我们示威,阻拦我们行动。”大家一筹莫展。

陈颖通身先士卒,自己拿着工具便上前开始拆除。突然,一块砖头“砰”的一声,落在他的背上。“当时所有人都在担心颖通主任,但他只是皱皱眉头,继续低头拆除违法搭建。”一旁的同事告诉记者。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不再理会无理的谩骂,纷纷投入工作,成功完成了整治任务。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梅州带来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陈颖通说。

近年来,梅州的市容市貌不断提升,街道更干净整洁,行人出行更有秩序,城市建设逐渐完善,陈颖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市容市貌的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参与者,我们不能停下脚步。”陈颖通说。

在陈颖通的感染下,其身边的同事也齐心协力、干劲十足,全力以赴投入整治工作。

在环境整治岗位12年,令陈颖通感到欣慰的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梅江区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逐步得到改善,还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增强了队伍战斗力,也更加坚定了梅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信心。

南方日报2022-1-5

 

 

福建三明:创出“文明路” 建成“幸福城” 文章下载

福建三明:创出“文明路” 建成“幸福城”

  车辆乱停、非机动车逆行、社区脏乱差……百姓哪里不满意,创建工作就从哪里抓起。自从福建三明市开展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许多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被作为“创建为民惠民”的重点对象予以解决和整改。市民们通过这一桩桩实事,真切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实惠。

关注难题  补齐“短板”

5月9日,笔者在三明市三元区东霞新村看到温馨一幕:空地上立着一排排不锈钢晾衣架,上面晒满衣物和棉被,整齐有序,构成公共晾晒区。每个晾衣架高约2米、长约3米。“以前一楼没地方晒衣被,一些居民到处拉根绳子或者搭竹架,更有甚者将健身器材或景观树当成晾衣架,既破坏绿化,又影响市容市貌,现在有了公共晾衣架,方便多了。”家住东霞新村10幢一楼的居民陈大妈有感而发。此前,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调查,综合居民生活习惯、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在每幢楼前增设2根晾晒架,既解决居民“晒衣难”问题,又改善了小区环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好处很多,你看这道路修好了,我的生意也好了起来。”富文新村小区门口商户老郭说:“以前,商店门口下水道容易堵塞,一到下雨天就有大量污水冒出来,我们可吃尽下水道堵塞的苦头。现在,我们再也不怕下雨了!”从前,小区还有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东霞新村不少居民都曾为“出门”这样小事而烦恼不已。为此该小区通过硬化部分绿化带、利用边角地等方式,新增数十个停车位,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

停车位的解决了却我的一大心病,现在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回家没地方停车了。”居民老苏感慨地说。此外,小区楼道、墙面粉刷一新,还增建数座亭子,添置文化墙,优化小区广场,生活在这样的小区里,心情非常舒畅,大家纷纷为创建带来的实惠点赞。

净城增绿  扮靓家园

台江村绿化养护一直是“软肋”:绿化带里满是枯枝落叶和随手丢弃的垃圾,车辆乱停挤占绿地,制药厂宿舍内不少绿化带光秃秃,“扰民树”问题就更加凸显,由于疏于修剪,居民家的采光、通风受到影响。为优化辖区环境卫生,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绿化整治改造地点,补种草坪,搭配低矮灌木,为小区增添新绿。社区还将居民楼之间的荒地打造成一个个小广场,真正做到“见缝插绿”。

此外,台江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重点治理毁绿种菜、乱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整治前,逐户发放整改告示,告知毁绿种菜清除工作。部分居民不配合,经多次沟通劝说,才得以理解支持。创建活动以来,志愿者主动与社区沟通,有针对性组织开展社区美化环境行动。截至目前,清理草坪绿化带、楼道、杂物堆放点等卫生死角近千处,清沟数百处,清理垃圾千余车。通过粉刷墙面、硬化路面、清理卫生死角、修补破损下水管道等综合整治行动,为居民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要问居民改造后的台江村怎么样?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真实畅谈创建带来的获得感。“我都觉得住得舒心多了。”“创建以后小区改造得更美了,大家也变自觉了。”“原来的菜地、垃圾堆不见了,居民早上晨练、晚上散步更愿意出来活动了。”

改变观念引领时尚

以前,小区里将三四个垃圾桶置于空旷区域,所有住户均在这里倒垃圾,再统一把垃圾用卡车拉走。成堆垃圾就在楼下,夏天最惨了,臭气熏天,滋生蚊蝇,时有污水流出,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正在碧桂园小区丢垃圾的小黄对以前的小区环境苦不堪言。“现在扔垃圾还可以攒积分,通过积分能换生活用品,家里的分类垃圾桶就有好几个。”同住碧桂园小区的李大妈高兴地说。

近年来,三明市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办法,以积分形式破解生活垃圾分类难突破、推进慢、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难题,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如今,行进在三明大街小巷,文明新风随处可见可感。道路宽敞干净,车辆停放有序,绿地花木整齐,天空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好,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发新颜。处处显现着创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显露出幸福温润的笑容,一股清新的文明新风在三明这片土地上荡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城市环境变好了,人们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如今,车辆会礼让行人。人们看到路面上有垃圾会主动捡起,这是创建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实惠。”退休职工老刘竖起大拇指赞叹道。

创建为百姓,百姓来维护。创建不仅让市民得到实惠,更迎来整座城市的华丽蝶变。

精神文明网2022-5-18

 

 

湖南蓝山:城因文明而兴 人因城美而荣 文章下载

湖南蓝山:城因文明而兴 人因城美而荣

蓝山县努力争创美丽幸福宜居的文明典范城市。

近日来,蓝山县委班子带队,划分责任区域,持续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以钉钉子精神树立新风、为民惠民,扎实推进更高水准文明城市建设,城市文明程度、群众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举旗定向、培根铸魂,锻造文明城市之神

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激发共识。一是强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想引领、推动入脑入心,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聚焦城市品质管理提升、文明养成等工作重点,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牛鼻子”,集中资源攻坚克难。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各类文明评选、考核考评机制,科学运用资源,加强协调配合。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事关文明城市创建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掌握情况细、分析问题细、制定方案细、配套措施细、工作落实细,真正做到在精细中出彩。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蓝山曾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赓续红色精神、弘扬崇德向善风尚,使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把蓝山打造成为“信仰之城”“文明之城”,让红色沃土开出更多文明之花。建设“五号哨所”、土市新村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出《蓝山行动》等红色英模电影精品,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市民心灵。从“融”而行,发挥党媒“旗舰”作用,深化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培育蓝山新闻网、新蓝山等新型主流媒体,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倡树爱党爱国大德,凝聚新征程奋进伟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锻造文明城市之魂。

生态优先,科学治理,厚植文明城市之根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蓝绿交融的生态文明家园,“云冰山诗意雪景”“湘江源头四季神韵”成为蓝山的亮丽名片。完成面上造林1.443万亩,封山育林1.75万亩、退森林抚育7万亩,新增古树主题公园4个、乡镇休闲公园17处、省级绿色村庄161个。聚焦绿色低碳,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城里人为候鸟拉下电闸,“打鸟人”变成“护鸟人”,“打鸟岭”变成“护鸟岭”……

围绕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靓社区(村),以“城市管理提升”行动为抓手,补齐城市设施短板、完善功能配套,不断夯实文明城市“基石”。一是优化发展理念。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事关老百姓生活的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全龄友好理念打造儿童友好、青年向往、老年关爱城市,让不同的群体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温度。二是提升城市品质。调集人力,撸袖出力,常态化调用洒水车对路面进行冲洗,清除垃圾,不留一处卫生死角;集中整治商户摆卖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现象,恢复道路正常使用功能,规范交通、卫生秩序。三是抓好精细管理。常年开展“文明从排队礼让开始”主题活动,“文明礼让”激发全城“文明共鸣”,“文明劝导”得到全民响应,“公筷公勺”成为市民时尚,粉红斑马线、心形红绿灯创意“出彩出圈”。

为民惠民,改善民生,夯实文明城市之本

以人民幸福诠释文明城市内涵,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蓝山县文明城市创建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下绣花功夫,办民生实事,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真心实意办好民生实事。顺利打通工业南路、兴隆街、湘粤北路、龙泉路“最后一米”;落实粮食生产面积34.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安排乡村振兴项目154个,总投资4772万元。紧盯“岗位、学位、房位、摊位、车位、厕位、床位”,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计划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新增城区学位8300个;新增住房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摊位90个以上;新建公共停车位500个以上;完成农村改厕1320座,新改建城市公厕7所;新增医疗床位120张、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床位2500张……

真抓实干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24小时“不打烊”数字政府,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和一窗无差别受理。全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文明创建”模式,实现“点位上图、全点覆盖、可视化展示”。至今,全县95%以上的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和70%以上的法人政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不见面”登记,“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让群众生活愈加便捷,营商便利度快速提升。

真材实料推动民生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以科技创新带动民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5G技术在皮具箱包制造业、现代农业、文生旅产业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升级,抢占数字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光网建设,计划2022年新建5G基站150个,实现通信网络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30%以上。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优势科研力量向普惠性民生产业集聚。

红网时刻2022-2-21

 

 

绘制绿色发展大格局 张家港续写两个文明建设新篇章 文章下载

绘制绿色发展大格局 张家港续写两个文明建设新篇章

轻装上阵,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两个文明”持续领跑,打造全面综合、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文明典范城市。今年以来,作为百强县前三甲的实力之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持续“放大招”。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瞄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张家港系统布局冶金新材料、智能装备、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特色半导体4条新兴领域产业链,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出新出彩,让“张家港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华彩。

下好创新转型“先手棋”

金秋十月,北方已是秋风萧瑟,江南的张家港却仍是绿意盎然。走进世界500强企业沙钢集团,记者记忆中对钢厂的印象被完全颠覆——中国首条超薄带生产线在这里早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偌大的生产车间,仅有2至3名工人流动检视;操作间内,几名操作人员正通过智能远程操控系统,实现对生产线的有序操控。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综合智慧手段,沙钢集团将传统钢铁生产变成了智慧化生产。

将先进的钢铁制造技术与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沙钢持续推进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调度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驱动。通过建设数字化工艺仿真平台,使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35%以上;开展“高端线材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生产效率提升超30%;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企业整体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超80%。一大批智能化项目的顺利投用,重塑了企业传统生产链,为沙钢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陈少慧告诉记者,在前不久刚刚发布的2020年度张家港市企业创新积分总榜单上,沙钢集团以高分位列总榜单首位。

站在时代的风口,张家港市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深度挖掘数字赋能、“两业融合”新活力,全力增创港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土生土长”的世界500强企业,到不断涌现的行业“单打冠军”,同样的科技创新案例在张家港大地上随处可见。今年7月,工信部公示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江苏贝尔机械有限公司成功上榜。2020年,贝尔机械研发、生产、销售持续发力,实现年产值近5亿元,较往年增长了20%。

“目前,我们研发人员占到全部职工的20%,每年我们还会拿出年销售利润的5%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保证每年有新产品问世,确保企业有源源不断地发展源泉。”江苏贝尔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峰指出,只有坚持以技术为主导,打破一些关键技术受国外“卡脖子”的封锁,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有质的飞跃,实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最终目标。

作为张家港第一个半导体类的公共研发平台,中科纳米张家港化合物半导体研究院投入运行一年以来,在张家港已逐步展现出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带动作用,已先后引进了苏州长瑞光电、苏州晶歌半导体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入驻,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优质的创新土壤和发展环境,为张家港吸引来一批高质量项目。

10月12日,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基地签约,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落户张家港市。

总投资40亿元的天兵科技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制造基地落户张家港,成为该市布局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落子;世界500强企业PPG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应用创新中心在张家港保税区启用,推动生产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型;总投资70亿元的杉金光电偏光片项目,在张家港经开区投资设立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稻兴科技8K超高清视频(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约用户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项目着力打造涵盖超高清视频研究院、超高清全产业链以及超高清生产示范基地、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一院一链两基地”……今年以来,张家港市规划实施167个三级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21亿元。

一组组高质量的新项目、新产业,为张家港加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动力”。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张家港,正在全力谋求“轻装上阵”。

用活绿色发展“关键一招”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张家港打出治本“关键一招”。

得益于沿江区位优势,过去几十年,张家港临港产业强势崛起,昔日“穷沙洲”成为现代港口城市。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张家港人坐不住了。

长江入海前,在张家港拐了一个大弯,塑造出气势磅礴的“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然而以前的张家港湾,码头林立,“散乱污”等让这里的环境问题凸显。

2019年,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将9公里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构筑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倾力打造最美“江海交汇第一湾”。

老沙码头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占用长江岸线1.53公里。曾经作业繁忙、船来船往的8个散货码头现在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色,横在江水与江堤之间。

“过去粗放的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很大。”永兴村村民告诉记者。“临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是当时沿岸村镇的真实写照。

“现在环境好了,曾经的养殖户也都纷纷转型。”永兴村党总支副书记郭春忠介绍。目前,村里成立了旅游文化发展公司,整合农家乐、采摘园等,打造田园综合体,把张家港湾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转变为富民增收的发展红利。张家港湾的成功转型,也成为“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典范案例。

张家港湾的蜕变,是张家港践行长江大保护理念的一个缩影。

面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张家港积极转变理念思路,在省内率先开展“沿江岸线利用与产业布局调整规划研究”,并在铁腕治理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的生动实践中,一步步演绎着绿色发展之变。

续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拥有全省最大强村群体的张家港,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294万元。经济强的同时,这里村民的文明风貌同样让人侧目。

走进金港街道长山村,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一座自助图书馆格外引人注目。与普通的图书馆不同,这个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是无人值守的,村民凭市民卡就可以刷卡进入,自主完成借阅的全过程,还可以在室内看书、上网。最关键的是,这些自助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

“村民来这很方便,不仅可以借书,还可以学习、开展活动”。长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强介绍。自助图书馆同时也解决了困扰很多地区双职工的难题——孩子放了学自己前往自助图书馆,看书、写作业。甚至有专门的退休老教师义务陪伴督促,等父母下班再来接走。

这样的自助图书馆遍布张家港城乡。

而在美丽的暨阳湖畔,一座兼具颜值和气质的湖畔书房,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湖畔书房是一家有声图书馆,这里有8000多册实体图书,更有14000多册有声图书。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文明实践·益空间”。作为文明实践的最新载体,张家港在公园江湾、车站码头、服务窗口等处建设40多个“文明实践·益空间”,将文明实践与文化活动、美学体验融合升级,培育市民内生文化气质和文明素养。

精神追求与时俱进,发展才能再攀高峰。

从率先提出文明城市概念,到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再到成为唯一连续六届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在张家港精神的感召下,张家港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一次,他们又自加压力,提出“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力求实现新跨越。

敢为人先的“张家港精神”,始终贯穿在城市发展历程中,鼓舞凝聚着张家港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书写着崭新故事。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踏上新征程,张家港将继续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推动两个文明持续领跑,打造全面综合、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文明典范城市,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张家港力量。

经济参考网2021-10-22

 

 

广东网络文明建设有效打通“最后一米” 文章下载

广东网络文明建设有效打通“最后一米”

云上服务进城乡 网络文明入人心

超百家博物馆、近300个展览在线服务,吸引网友纷纷“打卡”;乡村小学网络素养支教活动开展5年来,覆盖乡村儿童逾10万人;39个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开展,构建清朗“放心网”……

过去一年,广东网络文明建设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将网络文明促进行动纳入去年来部署开展的广东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之一,并出台了为期三年的《广东省网络文明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记者从广东省委网信办了解到,网络文明促进行动开展一年来,广东推出众多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和网络文明主题活动:开展儿童互联网大会等品牌活动150多场次,开设专题专栏630多个,推出网络文化精品280多部……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已然成为广东的亮丽“网名”。

线上线下齐行动

主题宣传焕发网络文化新活力

拔竹笋、喝工夫茶、包栀粽……主持人带着村民,与全国网友一同体验乡村生活之美。这是“2020网络中国节”直播走进潮州水坑村的一幕。

近一年来,广东统筹全省网上宣传力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主题线上宣传中积极行动,与线下活动同频共振,贡献力量。

广东策划开展“战大疫、献大爱”等活动,组织重点互联网企业、省级网络社会组织,强化“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宣传引导和复工复产防疫知识普及。广东举办“战疫冲在前、脱贫我争先”“大V看小康·幸福广东”等系列主题采风活动,充分调动互联网企业、网络社会组织、网站平台及广大互联网从业者,大力宣传全省各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的成效。

疫情让博物馆大门暂时关闭,广东则打开了“云端”入口。“云游博物馆”抗疫直播项目上线,先后走进广东省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等五家博物馆。线上活动“不打烊”,广东让网络文化培育焕发新活力。

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广东实施红色文化网上活化项目,推动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建设各类网上展馆,利用短视频、VR、有声图书馆等新媒体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盘活资源聚合力

“互联网+公益”服务经济民生

公益聚合力,网上有大爱。仅一周时间,累计捐款超过17亿元。去年,广东发动全省互联网企业、网络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公益捐赠助力复工复产。

以互联网之手盘活资源,广东网络公益活动圈层不断扩大。

省委网信办指导省互联网业联合会开展“脱贫攻坚——广东互联网企业在行动”结对帮扶活动,为13个贫困村捐赠物资逾250万元,引导网民和互联网企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广东打造“南粤大爱 网结同心”网络公益品牌,两年来共征集232组网络公益项目和团队。目前,“广东网络公益圈”形成,互联网企业代表、公益名人、奥运冠军等各界代表共同发起公益呼吁,营造全网公益、全民公益的良好氛围。

华南师范大学“紫荆云陪伴”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云支教,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西部地区、粤西贫困户家庭中小学生提供一对一云辅导,累计辅导时长超5000小时,覆盖1万人次。江门举办“我为驻点村代言”网络公益助农活动,10名驻村书记推介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文化……“互联网+公益”深入城乡,广东让全面小康看得见、摸得着。

创新网络素养教育

支教行动逾10万乡村儿童受益

如何以互联网的力量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东创新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全国首套进入地方课程的《网络素养》教材(中学和小学版)正是抓手之一。

城乡儿童手拉手,网络素养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16年起,广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启动乡村小学网络素养支教活动“E成长计划”。5年来,专业志愿导师与儿童小讲师到乡村学校,培养传播分享网络安全和素养知识,并培养“乡村小讲师”。目前,清远、韶关、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内外各地都有他们的脚印,受益乡村儿童10多万人。

广东还依托“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向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网络安全素养培训。目前已覆盖全省近2万所中小学、幼儿园,近3万名骨干教师。

发掘南粤好网民

让好榜样“大V”带动正能量

760多场主题活动、28个特色品牌、32个传播矩阵、40个榜样典型、超1800万人次参与“南粤好网民”故事征集投票……

近年来,广东通过好网民阵地建设、引领大V参与好网民建设等手段,让“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发掘南粤好网民,广东让好榜样带动正能量——通过开展“汇聚南粤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带动网民、教育网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活动点击量超1亿人次。“寻找广东十大职工好网民”活动发掘广东工会网络工作的创新案例,好网民风采尽显;组建“辟谣特工队”,成为覆盖多领域的“谣言粉碎机”……

重拳整治网络乱象,广东构建清朗“放心网”——近一年来,“粤·清朗”“粤·守护”等39个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开展,依法约谈、暂停更新、关停违法违规网站、APP近730家,处置有害信息400万条次。

南方日报2021-4-27

 

 

简阳:“9+N”阵地建设 勾勒文明新画卷 文章下载

简阳:“9+N”阵地建设 勾勒文明新画卷

自2020年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四川省简阳市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目标,深入开展“9+N”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积极“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呈现出阵地建设有成效、实践工作有亮点、群众感受有温度的良好局面,勾勒出新时代简阳的文明新画卷,为高质量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搭载体 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阵地”

文化大讲堂、青年之家、军人之家、爱心超市、农家食堂、蜜桃基地、民风长廊、院落党员微家……走进平武镇尤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见到该村整合在地资源打造的不同功能的文明实践点位,搭建起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等服务平台。

“我们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根据群众的需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并以实践站统筹这些资源,做到统一调配、统一使用,进一步增强整体效能。”尤安村党委书记介绍道,目前尤安村建设了功能型阵地、志愿者参与型产业阵地、党建引领型阵地、室外文体教宣传型阵地等4大类阵地,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夯实了阵地支撑。

这只是简阳市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一个缩影。“简阳市加快构建简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固定实践站和流动实践站四级组织体系,着力构筑起‘9+N’实践阵地体系。”简阳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在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同时,构建一呼百应的动员机制、提质增效的整合机制、潜移默化的引导机制、供需对接的服务机制、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常态长效的保障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更活跃、更实在、更有效。

在禾丰镇丙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宣传、教育、活动三个层面全方位打造实践阵地,引入科技科普资源,结合当地乡村培训学院、电商学院等基地,打造“一廊一馆”“一院一网”“一中心一广场”,重点开展产业知识培训、农业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其他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构建涵盖宣传、教育、活动三大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切实建立起凝聚人心、解决难题、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实践载体。

发挥好阵地资源效能,是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导向。简城街道安象街社区探索“清单+网格”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建立资源清单,并由资源提供方制定资源可用的时间“子清单”,建立网格员和资源单位之间的常态化联络机制,从而最大化发挥安象街社区资源种类多且连片集中的优势。

简阳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将继续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挖掘调动起来,打通贯通联通,形成整体合力,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

育队伍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

近日,射洪坝街道蜀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爱心·暑托班”的孩子,在社区糖厂文化展厅开展了超轻黏土DIY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制作螃蟹、树木等黏土作品,充分激发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

蜀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教育”与“托管”、“志愿”加“公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陪伴、作业辅导、科普教育、兴趣培养、公益看护等志愿服务,为暑期的孩子提供精准特色的志愿服务,极大丰富了社区孩子假期的生活,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蜀阳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太极队、巾帼志愿者队、歌唱队、水电维修志愿者队、阳光志愿服务者队等多支志愿服务者队伍,向社区居民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困难,丰富了群众的生活,赢得群众一片赞誉。

如同蜀阳社区,在简阳市众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因地制宜、类型丰富的志愿者队伍,正成为精准对接、高效服务群众需求的“主力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如何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常态?

“简阳市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方式,有效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简阳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简阳市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总队、实践大队、实践队,在实践总队下设实践工作指导队、专项服务队等分队,在实践大队、实践队下设常规志愿服务队、特色志愿服务队,构建起了“3+N”志愿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常态。

在平泉街道荷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结合家风文化打造,深入挖掘“天志、古德、正俭、立忠、和孝、为学、知信、明实”8大家风文化元素,建立具备8项功能的志愿服务点位,设立8个志愿服务岗位,逐步裂变8支志愿服务队伍,培育8个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如“立忠”理论宣讲服务岗,发挥老党员余热,通过“老带新”培养志愿者骨干和理论宣讲能人;“知信”农技科普志愿服务岗,发动当地种植能手,整合农业专家资源,开展农技科普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否精准常态,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作用的重要检验标尺。接下来,简阳市将进一步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孵化培育,组建类型多样的志愿者队伍,打造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更多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加快形成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融合互动的生动局面。

见效益 凸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气象”

“道德银行,让我们更加注重自身行为规范,从自身做起,改掉陋习,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尤安村村民刘素芬说,道德银行就像一杆秤在村民们的心中,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这杆秤来衡量自己的言行。

尤安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道德银行管理机制,以家庭为单位设定100分的基础分数,通过道德评议,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批评错误、抵制歪风,对基础分数进行加或减,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核算和激励,形成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主要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工作。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位和五项重点工作,简阳市坚持把文明实践工作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统筹整合各部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的人员、项目、阵地资源,将优质服务下沉到群众家门口,拓宽与群众面对面、键对键、心贴心的联系服务渠道,让群众真正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同时,建立“群众点单、中心制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机制,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简阳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印发了《简阳市“学党史、办实事、送服务”文明实践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强信心、筑同心、暖人心系列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宣传党的理论,传递党的声音,引导党员群众坚定自信、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营造起全龄市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良好氛围。

四川文明网2021-8-26

 

 

“弋”起携手共建干净城! “文明集市”来到居民“家门口” 文章下载

“弋”起携手共建干净城! “文明集市”来到居民“家门口”

爱心义诊、爱心义剪、腰鼓表演、主题绘画…这个“文明集市”形式多样、热闹非凡。今日,弋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明集市”开市,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不停地忙碌着,吸引了辖区居民前来“赶集”,让我们一起来围观,云感受下吧!

弋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弋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服务队走进中央城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真正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此次活动主题是“弋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集中日活动——健康义诊”。活动中,志愿者通过眼科检查、口腔检查、测量血压、健康咨询、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带领居民一起做健康操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健康生活知识。本次活动近百余名居民参与,并发放各类健康宣传资料150余份。

本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义诊活动大力宣传了健康科普知识,增强了居民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居民树立健康观念、培养健康行为,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南瑞街道

南瑞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月河星城小区开展“转作风、改问题、提能力”攻坚月暨创干净城志愿活动,相继开展安南瑞菜场周边环境、月河星城小区环境整治,受益群众约1220人,全力营造出安全、干净、整洁、有序的小区环境。

奥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清洁家园,干净小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大家身着志愿者红马甲,发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开展清洁活动,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花坛角落、暴露垃圾等进行彻底清理,同时对小区内违规停放车辆进行规范整治。其行为感染了周边居民,大家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区内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活动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弘扬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调动了广大社区居民树立起“人人动手,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社区的文明和谐。

李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江南春城开展了义诊暖人心主题活,受益群众200人。此次医疗义诊活动,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把温暖送到广大居民心中。

江城国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瑞华苑小区开展“清洁家园”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虽然高温袭来,但志愿者们克服不利天气条件,有的清理白色漂浮物,有的捡取杂物垃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绿化带周边地块干净许多,入眼都绿荫如盖。志愿者们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环境保护需要大家的爱护,最干净城市不仅仅是志愿者在行动,还需要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共同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形成“我为城市做志愿”的良好氛围。

锦坤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清洁家园 打造最干净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清理了各类垃圾,净化了部分楼幢周边环境,用实际行动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小区环境。

活动中,志愿者身着红马甲,与物业工作人员共同清理楼幢附近的乱堆放,乱种菜,清理长时间堆放的闲置物品。如遇到对此不理解的居民,志愿者们就耐心解释告之,闲置物品放在楼幢附近,既影响小区环境,又无法发挥其用处,反而不环保,可以将之售卖回收。

据了解,该活动选在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就是希望在积极组织大家清洁家园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向居民宣传节能环保的理念。

南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南街社区文化中心开展“全民健身锻炼·腰鼓舞动风采 ”健身活动,受益群众50人,引导居民加强日常锻炼。

白马街道

白马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垃圾分类深一度 文明芜湖进一步”宣传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及《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同时开展“文明芜湖”平台志愿者注册活动。

双联系区人大机关单位与新大垾村党委联合开展“‘弋’起共建干净城”主题 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全区系列宣传主题, 集中卫生环保、乡村振兴及各项政策宣传,将“文明实践日”落到实处。

此外,还同步开展慢性病办理等宣传活动。村“两委”成员与志愿者们带着宣传手册为村中常驻老人进行63种慢性病的宣传,并指导身患慢性病的老人院办理定点医院的慢性病证。针对行动能力不便的农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集中信息统计,后续还将安排车辆对这些老人提供接送服务,确保村中符合慢性病办理条件的农户都能完成办理。

浅湾社区联合芜湖市爱无疆社会服务中心以及浅湾社区爱心义剪服务队开展第二期爱心义剪志愿服务活动,为浅湾社区的“银发”群体理发消暑。

居民陶大爷一买完菜,就早早地来到活动地点排队等候服务。“这样的义剪活动,深受我们老年群体的欢迎,不仅能免费理发,还能聊聊天,给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浅湾社区负责人表示,自5月份起,社区爱心义剪服务队成立以来,已连续开展两期爱心义剪志愿服务活动,共计为50余名老人提供了义剪服务。爱心义剪活动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贴近居民生活,持续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居民真真切切感受社区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义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实践日活动,针对各网格包保具体农户、8类人群、慢性病证办理、满意度等重点宣传,会后提醒防溺水安全宣传。

火龙街道

火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圣庭湖畔小区开展文明餐桌,倡导舌尖新“食”尚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用餐、节俭用餐、绿色用餐、安全用餐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用餐新风尚,文明节约的餐饮风尚日趋浓烈。

永盛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先后来到永盛花园小区、白马小区,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防溺水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发放“预防溺水,珍爱生命”安全手册等资料, 提醒家长引起充分重视,督促孩子们在暑期放松心情的同时,不能忘自身安全防护,预防暑期安全事故的发生。讲解防溺水知识,告诫青少年不能独自到池塘边、河边嬉戏,且不能盲目救助溺水者。此外,志愿者们还生动形象地讲解演示了溺水自救及如何拯救溺水者等急救措施,让市民们掌握到溺水急救的方法、技巧。最后,志愿者们来到白马小区附近的池塘边,竖立起防溺水警示牌。

炎炎夏日,正值学生放假时期,为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永盛花园社区将持续推进防溺水宣传预防工作,增强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夏季溺水事故发生,为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保驾护航。

马塘街道

马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们早早来到松鼠小镇。借助弋江区“松鼠小镇杯”第七届“快乐行走”大型健康公益徒步活动的契机,志愿者们带着手持牌和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他们向来往市民宣传文明风尚,介绍文明行为条例。

很多市民踊跃参与其中,大家手拿手持牌,和文明合影,与文明行为相伴。芜湖正轰轰烈烈开展“全国最干净城市”活动中,需要更多的居民和群众参与到清洁我们的城市,爱护我们的城市行列中来。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和维护下,芜湖一定会成为最美丽,最干净,最文明的江边城市。

澛港街道

澛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十里江湾开展《树立“低碳”理念 创建绿色家园》进行徒步低碳活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促进绿色生活新方式。。

此外,街道还组织发动11个组织、15支志愿服务队伍,80余名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到550余人。

儒林西苑社区开展“棋”乐无穷趣味围棋比赛。志愿者们首为孩子们讲解了关于围棋基础理论、围棋吃子方法等基本知识。通过分析棋手的每一步走法,来激发他们的围棋潜力,开发他们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接触知识,培养他们的主动思维能力。

柏庄社区携手辖区共建单位昭美眼科医院特邀国家级验光师开展“关注眼部健康,共筑“睛”彩世界”爱眼主题宣传活动,为辖区居民进行眼部检查和保护眼睛知识宣传活动。

汇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省中医药高专康保系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广场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测量血压、推拿服务。

中南街道

中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乒出健康 乓出活力”友谊赛,进一步拉近邻里之间关系,引导居民增强自我体质。

潮音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喜迎二十大,红歌送给党”主题活动,辖区居民及文体队伍积极参加。

江岸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保护环境、建设干净城市”主题志愿活动,倡导志愿服务共同维护家园的志愿服务理念。

芜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泰鑫商务写字楼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演练,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责任心。

三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让志愿服务有序更规范。

禹王宫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壹起分”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活动,引导居民加强垃圾分类意识,一起维护家园环境。

滨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贝壳公益开展了“我来教您用手机”的公益课堂,帮助辖区老年人学会使用手机,解决不会使用手机导致出现的各类问题。

在活动现场,主持人介绍了智能手机包含的功能及日常经常使用到的APP,老年人们对智能手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随后,志愿者们又指导老人一步一步地反复指导使用手机,比如如何与子女进行视屏通话,如何使用拍照、录像功能等,并帮助使用老年机的老人们,设置通讯录、处理垃圾短信。活动结束前,部分老人已经学会拍小视频,并邻居互拍进行互动,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

老人们表示,活动实用性很高,讲解十分仔细,志愿者们也非常热情,感谢他们不厌其烦地解答,手把手教授手机使用方法,以后可以跟上时代步伐,感受到科技发展的神奇。

中安在线网站2022-06-20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