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旬阳市强化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见实效
抓住关键点 破解“减负”题
——陕西省旬阳市强化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见实效
张常波
近年来,陕西省旬阳市从解决群众呼吁强烈的红白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问题入手,强化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革除陈规陋习,治理社会“顽疾”,切实把人情和经济负担降下来,把新风正气树起来,助推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制定规范标准 解开“精神枷锁”
近日,在旬阳街头,11辆快递车系彩球、贴喜字,变身迎亲“婚车”,吸引众多路人的注目。“现在大力提倡节俭婚嫁、节能低碳,同事们得知我今天结婚,特地赶过来帮忙迎亲,我感到非常开心!”新郎任登超满脸春风。
旬阳市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把推进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作为弘扬时代新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先后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讨论交流等方式,广泛汇集民意民智,出台《旬阳市城乡群众操办红白事宜规范标准》,明确“六个严控”,在操办类型、办宴规模、礼金数额等方面制定“刚性举措”,在公序良俗与陈规陋俗之间划出清晰红线,治陋习,树新风,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顽瘴痼疾“开刀”。
“过去,升学、过寿、乔迁、满月、购车……逢事必请客,过事必送礼,人情份子名目繁多,我们苦不堪言。”村民方孝义一边翻着两年前的账本一边说,“现在,我们农村仅限婚嫁、建房、丧葬三类红白事可以操办,人情往来礼金100元,宴请每桌用白酒不超过2瓶100元、用烟每盒不超过15元,把我们彻底‘解放’啦!”
严肃执纪问责 管住“关键少数”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
旬阳市坚持从干部队伍抓起,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操办红白事宜中率先革除陋习,带头移风易俗,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由市纪委监委牵头,制定《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带头移风易俗的纪律规定》,严禁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严禁收受明显超出当地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严禁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动用管理和服务对象资源、资金、资产办理婚丧事宜……“十一个严禁”,为公职人员操办红白事宜戴上了“紧箍咒”。
旬阳市始终保持公职人员操办红白事宜高压态势,对外公布举报监督电话,严查顶风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党纪政务处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绝不手软。市纪委监委以正式文件形式,对多名党员、干部违规典型案例在全市进行通报,管住了“关键少数”,推动了移风易俗“进城下乡”,震慑作用明显。
“我们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在操办红白事宜方面带头简办,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风气。”金河口社区党组织书记江世斌掰着指头数着,“仅去年以来,我们社区少办庆生、升学等事宜10起,婚事新办3起,白事简办2起,带动作用明显。”
坚持修规立约 强化监管激励
旬阳市在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治理中,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准绳,对红白事宜办理要求予以共同约定,形成广大群众普遍认可、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红白理事会,完善“红白理事章程”,对辖区红白事宜依规文明操办。坚持制度管人管事,推行农村“过事”登记制、备案制,建立红白事宜操办承诺书、移风易俗提醒告知书、现场监督明白卡、民风监督员全程跟踪服务“两书一卡一全程”制度,强化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旬阳市,一些地方还科学设置勤俭节约、文明行为积分指标,以家庭为单位,依据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实物,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
“没想到这个‘存折’这么好,今天我又用存折里的积分兑换了一袋米和一桶油,今后我还要争取更多积分!”在麻坪社区“文明银行”爱心积分兑换超市,村民赵广兰拿着“存折”很是感慨。
村民手中的这种“存折”,不存钱,不贷款,只存“文明事儿”,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摒弃陋习旧俗,倡树文明新风。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立德育人、塑形铸魂,我们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在全市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旬阳市委书记陈红星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旬阳市先后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资料2.5万份,举办集体升学礼、文化惠民活动60余场次,全市简办丧事350件,新办喜事480件,其他事不办500余场次,促使农村红白事场次和人情份子开支减少了三分之二,累计为群众“减负”1500余万元。
精神文明报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