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加快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强主体、建平台、促转化、聚人才,构建“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模式
廊坊加快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 周禹佳 通讯员 焦宪淼
8月21日,廊坊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出台5方面13条具体措施,在主动对接京津、深化协同创新上再加力。今年以来,该市开展对接活动288次,签订合作协议42项,合作共建研发平台32家,吸纳京津技术合同208项,成交额20.81亿元,成交额同比增长60.8%。
“地处河北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的最前沿,廊坊是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的最先受益者。”廊坊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市高科技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荣华磊介绍,该市积极构建“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模式,集中力量强主体、建平台、促转化、聚人才,每年超过100项高水平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实现产业化,闯出“科技引领+协同创新”的新路子,努力将廊坊打造成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新高地和聚集区。
引育协同创新主体
9月11日,在海纳川海拉(三河)车灯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一个个功能齐全的椭圆形LED智能前组合灯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2014年,因北京场地无法满足扩产需求,北京海纳川海拉车灯有限公司在三河市燕郊精工园成立海纳川海拉(三河)车灯有限公司。“如今,工厂扩建到2.2万平方米,研发人员增至200人,拥有10条各型车灯组装生产线,年产能100万套。”海纳川海拉(三河)车灯有限公司工厂长薛德勇说,2022年公司销售收入8亿元,是2014年的8倍。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企业是重要的“转换器”。“廊坊以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廊坊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敏学介绍,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67家、高新技术企业1270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更足更强。
盯紧壮大企业创新主体这个关键,廊坊市以实力型、创新型、领军型企业培育为抓手,强化“培育+认定+服务”全链条工作体系,在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中,加快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技活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支持科技型企业牵头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廊坊支持企业联合京津高校院所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同时,支持科技型企业联合域内外高校院所和链上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
“2016年,我们从北京搬迁至香河机器人小镇以来,与京津科研单位和清华大学组建起产学研战略联盟,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发力研发三相平衡装置。”华威博奥(廊坊)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经理李强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研发新项目9项、申请专利3项,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并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在香河加速集聚。
作为京津近邻,廊坊市大力引进京津科技型企业。他们抢抓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疏解机遇,在科研项目、创新平台、科技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不断增强承接京津技术成果、吸纳科技人才的能力,全力推进“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
2015年以来,该市技术合同累计交易20781项,成交总额1069.62亿元。其中,吸纳京津技术合同3370项,占全市吸纳技术合同总数的31%,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215.58亿元,占全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1.4%。
建强协同创新平台
9月12日,在维信诺(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由该公司自主设计的第六代全柔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生产线在加速运转。“自2016年落户京南·固安高新区以来,我们以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力,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占82%,研发出全球首款AMOLED全卷曲显示屏等多款柔性产品。”该公司政府事务经理郭政说。
以京南·固安高新区建设为载体,固安县已聚集58家新型显示企业,形成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根据《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5年)》,廊坊市建设空间由原来的京南·固安高新区、亦庄·永清高新区、霸州经开区拓展为全市域,正在加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我们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荣华磊介绍,他们围绕重点产业和细分领域,大力支持高新区、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布局建设中试熟化基地,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
聚焦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廊坊市以高新区、研发平台、孵化载体等建设为抓手,着力建强承载平台。他们大力推进燕郊高新区、龙河高新区等创新型园区加快试点建设,重点做大做强固安新型显示特色产业基地和燕郊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燕郊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产业集群,正在打造从上游电子专用材料、中游新型电子元器件到下游电子设备制造的产业链条。”燕郊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海江说,这里集聚了中兴科技、有研稀土等100余家科技企业,其中北京企业占比3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
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需求,廊坊市积极引导域内企业与京津重点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015年以来,该市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研发机构105家。
当前,廊坊市按照“北京(雄安)研发+廊坊转化”等合作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与北京和雄安新区配套紧密的孵化转化基地、生产基地等,计划今年年底前建设各类孵化载体、科技合作载体300家以上。
优化协同创新生态
9月11日,在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三河分公司原子荧光生产区域,工作人员正对一台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出厂调试。“这台仪器适用于砷、汞、硒、锑等12种元素的痕量分析,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卫生、材料科学、地质冶金、药品检验等多个领域。”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赵鹏飞说。
2017年,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三河分公司入驻三河燕郊兴远高科产业园。“生产规模扩大了,公司整体业绩大幅提升。”让赵鹏飞感觉最暖心的是,兴远高科产业园不仅为他们争取各项优惠政策,还及时提供资金、用工等方面的支持。
为企业量身定制标准化厂房、孵化空间;建立企业服务中心,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办理工商注册、财税代理等业务……近年来,兴远高科产业园全力打造“物理空间+孵化器+共享配套+商务服务+金融资本+智慧平台+市场推广+N”的科创综合体运营模式,目前共吸引86家企业入驻,其中承接北京转移的中小科技企业占80%以上。
兴远高科产业园的发展实践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以企业拎包入住、产业加速聚集为目标,廊坊市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项目孵化育成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10家,累计入驻企业和团队2000余个。
围绕优化协同创新生态,廊坊市重点实施高端人才引育集聚、京津资源深度对接等10个专项行动,吸引更多京津人才、科技成果等高水平创新要素向廊坊集聚。廊坊市通过鼓励企业引进京津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域内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等形式育强创新创业团队,从团队组建、科技立项等方面全力支持科技特派团组建,实现对有需求意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选派工作全覆盖。
廊坊加速推进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点单位、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1家、省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和引智工作站6家、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合作重点单位13家,与23名院士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各级科研项目660余项。
河北日报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