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全面打造科技产业新生态圈
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以及省、市高新区稳经济促发展暨全省高新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加快建成国家一流高新区奋斗目标,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卓越产业集群,全面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圈,为支撑该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源源不断的“高新力量”。
日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科创行”走进仲恺高新区。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仲恺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906家,从2019年的406家到2022年的906家,三年平均增长达30.7%,占全市约三分之一的份额,区域创新竞争力不断增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2022年,仲恺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5.98亿元,增长(同比,下同)6.4%,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33名,良好的发展势头备受全国各大创新主体的高度关注。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仲恺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显现的成效。
2022年,仲恺高新区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7.73%,比2021年高出1.16个百分点,是全市的2.3倍,其推动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达到62.5亿元,同比增长超50%,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同时,仲恺高新区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51家、高企906家,三年平均增长达30.7%,始终保持全市三分之一的份额,科技投入持续加码。
另一方面,仲恺高新区持续推动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近年来,该区坚持引导德赛西威、紫光展锐、博实结科技、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围绕“自动驾驶”主题,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北斗导航技术算法、智能汽车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先后投入财政扶持资金7.93亿元,引导相关企业投入研发费62亿元,带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486亿元,推动了该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知识产权对创新发展的赋能效果日渐明显。该区完成并发布了惠州仲恺高新区锂电池产业专利导航报告,组建全国首家锂电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去年,仲恺全区专利授权8083件、发明专利授权1120件、有效发明专利7347件,分别占全市的29.27%、53.54%、60.14%,位列全市各县(区)首位,并获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持续优化双创生态,全区全年在孵企业近700家,持续领跑全市。5家国家级孵化器参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度评价,4家取得良好成绩,创历史新高。连续承办6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惠州赛区)暨“天鹅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发动516家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合计3家企业获国奖、51家企业获省奖、72家企业获市奖。
打造大产业大平台,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大产业大平台来承载和支撑。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全力推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的发展。
该区紧紧围绕惠州构建“2+1”现代产业集群的部署,全力打造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践行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大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惠州仲恺高新区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的全产业链条,拥有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13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企业33家,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20家),2022年全区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2261.47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81%,拥有TCL、华阳、德赛西威、硕贝德、九联科技等12家上市企业。
仲恺高新区围绕市“3+7”产业园区新格局,布局四大千亿级产业平台,各“大平台”竞速争先。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39宗,计划总投资110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2748亿元;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累计引进产业项目87宗,计划总投资76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2008亿元,综合考核排名全市7个千亿园区第一;东江科技园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6个季度增长40%以上,实现两年翻一番;惠南科技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占全市三分之一,信用园区建设获评全国优秀应用示范案例。
全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875家、百亿级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8家,发展势能强力积蓄,“大项目”火力全开。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聚焦产业链发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以德赛、华阳等优质企业为核心,形成了车载核心电路、软件工程、车身控制电子、传感器等较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协同发展,释放高质量发展势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近年来,为在仲恺高新区营造创新发展的氛围,仲恺高新区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企业、行业协调创新发展。
一方面,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仲恺高新区积极支持TCL、亿纬锂能、德赛、华阳等区内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专业化实验室、研究院、孵化器,建立龙头企业产业生态体系。该区现有省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2家。2022年累计挖掘79家企业吸纳科研助理2009人,完成率达到670%,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得到科技部火炬中心来信表扬。
另一方面,仲恺高新区积极推动更大范围区域协同。该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功申报广东自贸试验区惠州联动发展区,建成启用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与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同时,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累计投入资金4000万元,实施项目25个,促成6家企业签约,解决就业5540人,采销农特产品3.1亿元。
为推动更深层次对外合作,该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2022年新引进外资项目29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4.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247.5亿元,入选国家商务部首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区。建立重点外贸企业监测制度,实施稳外资全流程跟进服务,组织企业参加RCEP优惠政策宣传培训、ICBE国际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等,助力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抓取国外订单。安排区级专项资金470余万元,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有效帮助53家外贸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和规避出口贸易风险。
要素支撑强劲,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
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资源要素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为此,仲恺高新区全面发力,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强劲支撑创新发展要素在仲恺集聚。
在政策支撑方面,该区出台《仲恺高新区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在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方面出台123条举措,多管齐下保障经济稳定发展。围绕科技创新发展出台《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了《仲恺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提升高企奖补标准,补贴高企研发投入,奖励高企整体搬迁,解决高企员工子女就学等,着力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金融支撑方面,该区建立了政银联动机制,成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惠州分中心,举办融资对接活动会13场,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向仲恺高新区集聚;同时,拟制订《企业上市奖励管理办法》,全方位强化企业上市培育和扶持机制,全区共有境内上市企业9家、境外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新四板企业13家。仲恺高新区还在全市率先成立天使和产业基金,仲恺创新投资集团在全市国有企业中首家取到基金管理牌照。目前,仲恺全区现有股权投资基金30支,总规模35亿元,数量和规模均占全市一半以上。
在人才支撑方面,该区推行制度化、平台化、主体化、清单化的“四化人才工作法”,出台《人才津补贴申领办法》《首席技师、优秀技师评选管理办法》《引才留才星级示范企业评选办法》,全年发放人才津补贴3400万元。目前,仲恺全区有从业人员达30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万人,高水平创新创业领军团队170个,领军人才188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创新平台。
仲恺高新区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优化政务、创业和市场三大环境,推出《仲恺高新区2022年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2022年仲恺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清单》,实施26项改革举措、52项改革清单。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今年推动高企净增200家
2023年,仲恺高新区立足高新区使命任务,聚焦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各领域争先创优,奋力开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面,力争实现高新区排名不断前进。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全年预计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存量突破1100家;培育入库科技领军企业超10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797家。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0家;积极探索与大院大所建设产学研用平台,推动院企共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化科技创新中心等;积极参与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打造国内首个基于数据要素驱动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共生的未来园区;依托国企载体建立企业孵化、加速全链条机制,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围绕龙头企业孵化、裂变以及供应链企业的聚集,打造龙头企业孵化育成载体,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打造省级智能制造孵化器和成果转化基地;拓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应用场景,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造科技金融全链条体系。
企业扫描
一纳科技: 研发投入占营收10%以上
在仲恺高新区有一家知名的科创型企业——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纳科技”)。2019年5月8日一纳科技在仲恺高新区成立,是国内的石墨烯领域的佼佼者,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军工、先进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
研究一纳科技,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大树”——研发人员分别来自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研发人员甚至占到了公司总人数的40%以上。
“仲恺高新区是创新创业的沃土。”一纳科技总经理王建兴介绍,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保持高速增长,年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
一纳科技的核心团队在高质量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方面具有10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着石墨烯生产和应用的核心技术,主要科技成果被第三方权威机构评价为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记者了解到,一纳科技是我市唯一一家从事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石墨烯导电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导电剂作为钠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占电池总成本的50%以上,同时它们也对钠离子电池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一纳科技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在行业内取得重大突破,公司获得了2023年中国国际钠电技术创新发明“鲁班奖”(材料类)。
一纳科技联合中京电子开发的载板孔金属化纳米导通技术(产品),可替代甲醛工艺,实现石墨烯孔金属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据悉,与甲醛工艺相比,纳米导通技术将相同单位面积PCB孔金属化成本降低了40%以上,用水量降低40%,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大幅减少,大大减轻企业成本和环保压力。
“2023年上半年,我们公司产品产销两旺,出货规模继续快速增长。”王建兴说,这既得益于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得益于公司重点面向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推广公司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此外,一纳科技提前布局,推动产能提升,加大产线投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供应链加速迈向高端化,产品订单的顺利交付也为一纳科技的快速发展持续加分。
王建兴表示,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为公司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助力惠州能源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 惠州日报记者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舒超
图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通讯员舒超 摄
惠州日报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