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列出“十四五”关键技术清单 加快建设科创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重庆未来5至15年的努力,将直接决定其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的地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文静 重庆报道8月10日,重庆市经信委官网公布了重庆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关键重要技术需求清单。
这份由重庆市经信委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印发的通知下发到了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科技局,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科技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做好相关领域高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引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经过“十三五”的发展,重庆已基本完成由国家老工业基地向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转型。近日,重庆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指出,到2025年末,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要在现有2万亿元规模上增加1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9000亿元。
对重庆而言,未来5至15年,制造业的发展成效将直接决定其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的地位。按照《规划》,到2035年,重庆将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整体发展水平迈入国内领先梯队,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
但重庆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是一大短板。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配套企业层次总体不高,部分行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存在隐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规划》后发现,截至2020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近7000亿元,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基本建成门类齐全、产品多样的制造业体系。其中,微型计算机、手机、汽车、摩托车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超过24%、9%、6%、29%,并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己二酸、氨纶生产基地。
公布的产业链关键重要技术清单覆盖了重庆的多个制造业大类 ,共有33条,包括半导体、新型显示、新型智能终端、软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燃油汽车、摩托车、卫星及其应用、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轻合金、先进钢铁材料、高端合成材料、特色食品、基因工程药品制品等。
这份清单内容可以说将重庆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的行业短板逐一列出,希望加以落实。
汽车摩托车高端化、轻量化、节能化
《规划》提出,在汽车摩托车领域,重庆要顺应高端化、轻量化、节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车型开发,进一步完善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支撑产品和品牌向上发展,重塑中国汽摩名城竞争优势。重庆要引导推动有条件的零部件企业加快开发面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零部件产品,打造新增长点。
在技术清单中,重庆市经信委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则把蓝图中的难点标出:对燃油汽车产业链,重庆市需要超高热效率发动机总成开发、多学科仿真与试验验证等发动机技术;AT变速器总成开发、DCT变速器总成开发等变速器技术;车载芯片、车载控制软件、电喷及电子电气架构等电子电器技术;高集成混动(增程)系统、整车匹配、振动噪声、轻量化、低油耗等整车集成技术。
对摩托车产业链,清单上列出对轻量化、动力集成、电喷发动机、制动系统等整车匹配技术的需求,以及需要高性能大排量动力系统集成、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网联安全、新能源“三电”等技术。
发挥本地MDI产能
在高级合成材料上,重庆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挥本地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AA(己二酸)产能优势,加强环氧化合物、聚醚多元醇等项目规划建设,推动PTMEG(聚四氢呋喃)、聚氨酯树脂等领域现有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完善壮大聚氨酯产业链。依托本地AA产能优势,加强ADN(己二腈)—HDA(己二胺)、尼龙66盐(己二酸己二胺盐)、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等产品规划建设,积极引育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领域企业,打造聚酰胺产业链。
这同样体现在技术需求清单上。在聚氨酯产业链上,异氰酸酯、聚醚、聚酯绿色智能生产技术、聚氨酯高效聚合及品质提升技术都是受欢迎的。对此,8月10日,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有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1年落户重庆的巴斯夫重庆MDI生产基地就是为西部核心产业持续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为该地区构建完整的聚氨酯新材料产业链做出努力。
MDI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料。聚氨酯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塑料材料。它能提供保温性能,为汽车生产提供更轻质的材料,帮助建筑节约能源。上述负责人说,目前,该基地年产40万吨MDI产品。即使目前疫情期间,生产也没有受到影响。
芯片成为突破口
针对半导体产业。在5年内,重庆要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积极培育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芯片、激光器芯片、探测器芯片等专用芯片及相关器件,加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技术研发和在半导体产品中应用,抢占未来高地。同时,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5G(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现实需求,在“十四五”期间,重庆要推进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引进一批集成电路设计龙头企业。
《规划》显示,截至目前,以智博会为契机,重庆市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芯屏器核网”补链成群,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25%。
在关键技术清单中,重庆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引进SiC(碳化硅)、GaN(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技术;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Flash(闪存)等存储芯片技术;M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芯片设计及晶圆制造、WLP(晶圆级封装)、TSV(硅通孔)、FC(倒装)、MCP(多芯片封装)、3D(三维)等先进存储与封装技术;中高频射频前端芯片、图形传感器、硅光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驱动芯片等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技术;GPU(图形处理器)、DPU(深度学习处理器)、ARM(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架构、RISC-V(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架构、SOC(系统级芯片)等人工智能及物联网芯片技术。
食品绿色升级 川渝联动
在特色食品和包装产业链上,重庆市提出要引进绿色储存保鲜、真空冷冻干燥、膜分离、膜浓缩等技术;从事发酵制品菌种开发、标准化与智能化生产、轻量化玻璃瓶罐生产,发展食用级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等。这对重庆涪陵榨菜、小面、火锅、调料等特色食品带来升级机遇。对玻璃瓶用量大的食品企业如重庆啤酒来说,减轻瓶子重量,减少碳排放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食品领域,重庆市在《规划》中还提出,培育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和成都联动,共同打造川渝白酒优势产区。
总体来看,按照重庆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重庆市要加大创新动能,培育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五千亿级汽车、三千亿级装备、六千亿级材料、五千亿级特色消费品、千亿级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共同构筑起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核心支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