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热点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xx科技局

题目:建设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各地经验做法借鉴

资料提供时间:2024-01-19

目录

更多

重庆构建五个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文章下载

重庆构建五个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提速提档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构建五个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0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形成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进展情况。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表示,当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入提速提档的新阶段,我市将加快构建五个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首次进入全国前10位

今年7月,我市召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重点提出了“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1458”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为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指明了新的方向。

据介绍,通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我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1642家,其中孵化738家、培育提升10841家、引进63家。同时,我市在提升企业质量上下功夫,已向科技部报备高新技术企业1824家。

另外,我市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实现新突破。布局新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8家,现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超过1000个,其中国家级平台超过100个。今年前三季度,16个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9500亿元、同比增长6.9%,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91项、直接经费4.33亿元,立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11项。组织实施汽车核心软件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132项,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投入超30亿元。今年1—8月,我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达到352.38亿元、同比增长27.3%,2022年我市研发投入强度2.36、提高0.2个百分点,位居西部第一、首次进入全国前10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科技部批复同意《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式获批建设。目前,成渝地区已与60余个国家的创新主体开展科技交流合作。

建设四大重庆实验室

明炬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从五个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加快建设四大科创高地的创新平台体系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市正在围绕“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打造“4+5+M+N”新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4”即围绕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和绿色低碳,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大重庆实验室,打造我市标志性科创平台核心载体。“5”即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人才引育,重点支持我市重点高校建设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推动高校跨学科跨领域多校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我市未来产业提供有效支撑。“M”即重点打造100个国家级重大平台。“N”即围绕16个未来的前沿技术领域,重点打造1000个市级重大平台。

我市还将加快推进“5+8”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重大(重点)科技专项,一体化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力争突破一些核心技术,引领支撑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市场化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快打造一批科技企业高质量孵化载体,启动建设重庆市技术转型研究院、金凤科创园等重要的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平台,同时,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业,力争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7000家和5.5万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00亿元。

加快形成高素质科技人才梯次引育体系,遴选支持一批杰出人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开展为青年人才和科技人才减负的专项行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

加快营造协同高效、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体系,纵深推动科技领域“三个一批”重大改革,深化成渝地区协同创新,高水平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加快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服务和带动,培育具有重庆特色的创新文化,形成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

实施国有企业梯级培育计划

发布会上,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教委、市人社局等单位也表示,将通力协作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大力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级培育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链主”企业、上市企业中择优遴选培育10家行业技术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立完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力争到2025年市属国企研发投入保持12%以上增速,推动市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规模保持在20亿元以上。

通过探索“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我市已累计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8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3家。

全面推动高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逐渐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金融+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此外,为加快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全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重庆高校入驻科学城项目27个。

聚焦人才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全方位、全链条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推动人才服务体系科学化、内容多元化、方式数字化,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记者 张亦筑)

重庆日报2023-10-20

 

 

湖南:建设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文章下载

湖南:建设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核心提示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型省份。为此,应着力建设良好科技创新生态,丰富科技创新生态“第一资源”、夯实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着力点、提升科技创新生态效能、筑就科技创新生态高地,为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湖南力量。

唐亚阳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为湖南擘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锚定这一目标,湖南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布局全省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型省份。为此,应着力建设良好科技创新生态,为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湖南力量。

聚焦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丰富科技创新生态“第一资源”

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第一资源”。我省应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队伍。

实施湖湘人才聚集工程。重视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充分调动技术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前沿科技研发,继续推进“湖湘青年英才”“芙蓉人才计划”及“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等人才计划实施,以“一人一策”模式支持顶尖战略科学家;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鼓励其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支持其挑大梁、担重任;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积极实施创新人才强基攻坚行动,依托“五大标志性工程”吸引和聚集优质人才。注重在实战中淬炼和检验人才,不断磨炼、培养青年人才和后备力量,形成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在内的一支具有持久战斗力和强大后劲的科技攻关队伍。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结合湖南科技创新人才现状,应强化创新能力、贡献、实效导向,构建更加合理可行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夯实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着力点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的着力点,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湖南部署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打造由政府主导,院士专家领衔挂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模式,为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为此,我省应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战略,科学布局基础研究,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设立基础研究重点培育专项,遴选潜心开展基础研究的“科技湘军”,在科技的源头和底层发力,助力打开科技创新“总开关”;聚焦全省重点领域,尤其是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优势特色领域,实施“揭榜挂帅”机制,组织动员优势科研力量,大力攻关颠覆性前沿技术、产业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避免科技力量出现“小”“散”“虚”问题,组建若干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贯通式研究大团队,联合攻关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由政府牵头组建科研协同攻关团队,构建跨省份、跨城市、跨单位的新型研发平台和学术组织,加快科技创新生态的组织建设;确保项目要素保障优先到位、支持政策优先落实,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生态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近年来,湖南致力于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综合性科技服务,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成果转化效能。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科研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人事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当前,应进一步形成符合湖南自身特点、体现湖南优势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协同发展的成果转化生态;制定规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细化科技成果披露、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面的程序;重视对科技转化成果的培育孵化,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机制,提升技术转移效率,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此外,应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研发机构间的融合沟通,强化政府基金、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的合作。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将科技创新与应用需求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重视国际交流合作,搭建技术转移交流合作的桥梁,积极吸纳更多国内外技术成果在湖南的市场转移转化,也推动中国科技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享、所用,共同造福人类。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筑就科技创新生态高地

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以“4+4科创工程”筑起科技创新高地的“四梁八柱”。当前,应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优质服务。

自主开发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建设全省基础学科研究平台,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培养一批具备前沿性重大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实践者,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依托湖南优势资源,开发国家级重大研发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构建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省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比如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实现资源与人才的有效整合,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打造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瞄准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重点支持一批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先进计算、新能源、装备制造、北斗应用、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领域联合建立研发创新平台。打通高技术人才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渠道,对具备良好转化基础的成果给予立项支持,提升各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效能,推动技术成果共享、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平台。转变管理体制,推进科研管理“放管服”,加快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加大对开展重大前沿研究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人员的支持力度,让更多政策、资源和条件向优秀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倾斜。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湖南日报2023-09-15

 

 

深圳市福田区:打造科技创新合作新极点 文章下载

深圳市福田区:打造科技创新合作新极点

深港双城,一河之隔,一湾相融,一水相连。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双城接合区域,跨境相连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迅速崛起,已然成为深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新极点”。

近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河套规划》),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以下简称“河套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套规划》的发布为河套深圳园区的发展绘制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标示了河套深圳园区发展的新方位。

形成“半小时科研圈”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深圳河为界,分为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两个园区直接相连,拥有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两个连接深港两地的陆路口岸。其中,深圳园区可快速衔接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深港高铁福田站,与深圳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创新节点形成“半小时科研圈”,与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形成“1小时产业圈”,具备集成大湾区优势产业资源、联动境内外市场的特殊优势。

区位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到河套深圳园区创业兴业。9月9日,河套深圳园区举办首届河套创客日暨2023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深圳)决赛成果展。本次活动共征集到195个优秀创业项目,最终共有9支队伍晋级决赛。同时获得活动冠军与“最具投资价值奖”的深圳市渐近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腾昊说:“河套深圳园区真是科研创业的天堂。它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支持政策,拉通了与香港和国际科创接轨的桥梁,浓厚的创业氛围和稳固的产业支持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决心尽快把公司迁到河套深圳园区。”

2017年以来,河套深圳园区已吸引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共10个优质科研项目落地,并设有包括河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谷、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等5个创新孵化载体。

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克是首批进驻河套深圳园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的香港创业青年。谈及为何来到深圳,丁克说:“河套深圳园区不仅区位优势独特,且租金相对便宜,又有叠加税收优惠政策。近年来,公司已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约400万元,为研发三维机器视觉设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现金流支持。”丁克表示,如今显扬科技自主研发的三维机器视觉系统,其三维采集速度高达每秒300帧,最高精度为亚微米级,已在多个领域成功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目前,皇岗口岸片区的改造正在进行,待口岸货运功能取消后,释放出来的货检区土地,可建成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科研空间。而此前以仓储物流、加工制造为主的福田保税区,新建的写字楼拔地而起,原有的厂房和仓库变身实验室。预计到2035年,河套深圳园区新增科研及配套空间将超过300万平方米。

确保“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

分线管理制度是《河套规划》的核心制度,也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海关监管区域与香港之间设为‘一线’,实行口岸管理;海关监管区域与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实行通道管理。实行‘一、二线’分线管理,目的是便利科研人员、相关物品的跨境流动。”深圳海关综合业务处业务改革科科长张胜浩表示,特殊监管模式对海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关总署围绕促进深港两地创新要素的跨境有序流动,指导深圳海关创新理念、创新模式,积极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我们在河套深圳园区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信息共享与互认,对相关科创人员、车辆跨境通行给予便利,便捷科研人员、科研设备进出合作区;二是不断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料件快速投入生产和研发;三是对成套设备实行‘一企一策’,实施便利化检验措施。”张胜浩表示,下一步,深圳海关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

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也不断优化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营商环境。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于今年高标准完成了河套深圳园区电网改造。深圳福田供电局配网资产部负责人陈潇介绍,区域内目前配网自动化设备已实现100%全覆盖,实现毫秒级复电,客户停电“零感知”。深圳供电局还成立了专班主动对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常态推进变电站规划和选址、电力迁改、客户服务等工作。“2021年至今,我们为企业节省投资金额近2000万元,助力企业合理安排购电计划,并落实政府补贴为企业降本增效超580万元。”深圳福田供电局营业部负责人黄腾表示,深圳供电局通过合理腾挪电源间隔、调整运行方式、匹配客户用电需求时序等方式,有力支撑量子科学和工程创新研究院等39个重要项目用电保障。未来,深圳供电局将在河套深圳园区内新建5座110千伏变电站,预计建成后可满足远景约50万千瓦的负荷用电。

截至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设立了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落地了世界500强研发中心5家、独角兽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5家,汇聚海内外院士12名、科研人员3000余名。据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署长朱江介绍,面向港澳青年初创企业,河套深圳园区还提供启动资助、成长奖励、租金减免,对获得港方、澳方创业资助的青年团队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支持,从项目孵化到上市融资辅导再到香港青年来深人才住房等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撑,对港澳青年有着充分的吸引力。

前沿产业布局聚焦三大重点

产业布局方面,河套深圳园区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三大重点方向。9月7日,由深港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内地首个港方运营科创园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开园,首批16家香港企业机构组团入驻。朱江表示,香港科学园是全球知名的科创园区,构建了完善的科创服务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深港两地完全有条件携手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香港青年吴国声创办的深圳市云链网科技有限公司是入驻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的首批企业之一。该公司创始团队在2018年便成立中大编码有限公司并入驻香港科学园总部,团队成员有一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编码研究所。团队将研究所多年来重点研发的网络编码技术运用在了包括智慧工厂与智慧园区等在内的5G边缘运算应用场景中,使该技术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呈现。据吴国声介绍:“网络编码技术不仅能够更有效保障数据信息的存储安全,还能够帮助各智慧园区、工厂在操作智能终端设备时实现超可靠的低延迟通讯。基于该技术,我们制定了‘1+2+N’策略,‘1’指网络编码技术,‘2’指5G智慧工厂与5G智慧园区,‘N’指对接‘N’个场景与客户,希望以此构建出的5G生态云平台能够帮助更多香港初创企业轻松对接内地广阔市场,为智慧园区和工厂转型升级赋能。”

产业发展还需标准先行。国际星闪无线短距离通信联盟Open Lab是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Adaptrum(美国)公司、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于今年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它的落户是深圳先行探索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已有国内外303家成员单位加入该联盟,其中头部企业53家、深圳企业65家、国际企业13家。国际星闪无线短距离通信联盟Open Lab主任周小兵说:“《河套规划》出台,给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带来了很大机遇,体现了国家对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的极大支持,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一国际创新的前沿阵地,将更好地联动国内外的创新组织共同发展。”

“《河套规划》为河套深圳园区新一轮规划建设打响了‘发令枪’,插上了‘金翅膀’。”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黄伟表示,通过发挥合作平台“以点带面”作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河套深圳园区建设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将为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经济日报2023-10-02

 

 

蓬江区:以科技创新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文章下载

蓬江区:以科技创新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蓬江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以科技创新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聚焦科技人才一体建设,共有7个项目成功纳入2023年江门市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榜单,排名全市第一;累计认定、评定江门市高层次人才2049人,排名全市第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达到612家,排名全市第二;共建成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市级院士工作站3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0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这是蓬江区近年来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交出的亮丽“成绩单”。

科技劲风吹,吹起创新潮。今年以来,蓬江区科技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大力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制作任务清单,列出时间表、形成作战图,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力新领域新赛道等方面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文/图 任佳燕 刘云翔(除署名外)

1 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标杆企业

在广东科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杰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和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科研团队正集中精力攻坚市重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3C产品点胶工艺的自适应三维成像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关键难题。“企业拥有平台和产业优势,高校团队在运动控制、图像检测及算法等方面拥有技术积累,两方团队合作开展研发,项目进度比预期的更顺利,目前已完成项目进度的50%以上。”科杰技术相关负责人王小东表示。

近年来,蓬江区全力支持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市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围绕与“3+2”重点产业相关的“揭榜挂帅”项目,科技部门组织专业队伍通过现场走访、网上宣传等方式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充分发挥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等的作用,积极为企业答疑解惑,支持企业攻坚行业共性关键技术。2023年,蓬江区共有7个项目成功纳入2023年江门市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榜单,占全市发榜项目总量的30%。

“揭榜挂帅”不仅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还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2022年,全市“揭榜挂帅”项目扶持资金金额600万元,蓬江区4个项目共获得扶持资金420万元。其中,欧佩德伺服电机节能系统有限公司承担的先进节能造纸机靴式压榨的研究项目成为全市唯一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200万元。“‘揭榜挂帅’是一次有益的探索,通过政府搭台把各方的创新资源优势整合到一起,为企业提供解决技术难题的新路径,助力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王小东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蓬江区通过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重点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好的企业进行培育,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标杆企业。2022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6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达到612家,数量排名全市第二,增长25%;其中,10家企业被评为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兵”、3家企业被评为“创新小尖兵”。同时,坚持抓培育,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库、成长型科技企业库,以“创新标兵”“创新小尖兵”企业为示范,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培育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0家。截至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668亿元,研发投入26.4亿元,有效专利拥有量达11327件,平均每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8.5件。

为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蓬江区科技部门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培育成为高科技发展企业对象,目前累计1312家企业录入江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库,排名全市第一;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80家企业,排名全市第二。

如今,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蓬江这片热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个个创新创业平台落地发展。新平台的搭建,新环境的提升,新项目的集聚,进一步加大了蓬江区的含“新”量,构筑起蓬江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2 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走进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正将样品饲料放入专业设备中进行检测,一组组数据在电脑屏幕上显现;在广东道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车间里,两条实验生产线快速运转,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将应用于新能源产品;在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正对新材料进行一系列测试……这些科研创新故事每天都在蓬江区各大创新平台上演。

科技创新平台是优质创新资源的聚集地,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江门市战略科技“平台筑基”行动,蓬江区探索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之路,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区共建成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市级院士工作站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9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0家……如今,蓬江区各类创新平台数量逐步攀升,排名均居全市前列,成为蓬江区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

在深化“院地合作”建设重点创新平台方面,蓬江区与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门产研院”)签订区域产业合作协议,围绕蓬江区“3+2”重点产业,着力建立政科企三方对接机制,开展产业链智库组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链生态建设等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已推动“蓬江区摩托车产业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健康食品创新平台”建立,众多科研成果和优质科技项目“落地开花”。

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江门产研院致力于构建“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企业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建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20多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陆续引进中国科学院周成虎院士团队、深圳国家级领军人才团队、香港科技大学莫胜勇博士团队到蓬江创办科创型企业,推动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及产业化。

当前,蓬江区与江门产研院朝着深层次的合作方向迈进,拟建设“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家电及元器件测评认证实验室”和“江门市健康食品(含预制菜)产业技术创新及检测实验室”,将助力蓬江区智能家电(含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食品(含预制菜)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集聚,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在高端人才引进、新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项目孵化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吸引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向智能家电、健康食品及预制菜产业集聚,赋能智能家电产业和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3 加快孵化育成体系建设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在建设路和篁庄大道西交汇处,坐落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门市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以下简称“火炬园”),这里充满了梦想的故事,凝聚了创业者的拼搏与奋斗,成功培育出一大批掌握高科技核心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是蓬江区加快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的缩影。

为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蓬江区大力推动科研服务“进园区”“进企业”,实现“零距离”精准服务。自2022年起,江门产研院承接火炬园的运营服务工作,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赋能、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法务等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目前园区在孵企业共计158家,园区签约创业导师20位,已举办了24场次双创活动,共有700余人次参加。为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江门产研院协助引进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化学分析中心、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省科学院电子电器研究所等平台在园区设立江门技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火炬园科技创新主战场的作用。

其中,成功引进中国科学院周成虎院士带领团队在火炬园创办江门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致力于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能基站为载体,以空间智能技术为核心,研发集成多功能的传感器和机载AI边缘计算模块,构建全空间GIS框架下空地一体、云边协同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运营服务,可提供高频次、全天候、快响应的无人机智能巡检与智能识别服务,助力市域社区治理现代化智能化。

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江门赛区)暨2023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园区企业新束仪器(江门)有限公司荣获初创组一等奖,江门贝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初创组三等奖。江门贝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新引进的香港科技大学莫胜勇博士团队创立的企业,致力于为离散型制造业提供高精度的设备控制器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高分子过程加工智能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后续我们将通过广泛宣传、专人跟踪、导师辅导等多种方式,及时为园区企业答疑解惑,指导企业启发创新思维,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江门产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蓬江区积极推动珠西创谷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吸引粤港澳台及海外高科技企业进驻,一个个鲜活的创业“梦”在这里成为现实。截至目前,珠西创谷累计孵化企业300家,其中港澳及外资企业8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2022年底,江港澳科技转移中心、江港企业发展中心成功揭牌,标志着“港澳总部+江门基地”“港澳研发+江门转化”等协同创新模式将逐步建立,蓬江与港澳携手推进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在江港澳科技转移中心的助力下,目前已有多项技术与本地企业对接。如‘压力辅助超声解冻技术’已与杜阮镇某企业成功对接并实现应用,该技术可实现食物解冻时间缩短为传统的自来水解冻方式的十分之一,且不破坏食物的品质。”珠西创谷首席技术官黄华松表示。

4 集聚创新发展要素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蓬江区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政府通过政策宣传、广泛发动、引导我们按照政策条件申报,给予企业贴心服务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广东数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道出众多科创企业在蓬江区发展的感受。作为是一家专注于节能环保智能设备、新型装置工具和材料生产和研发的初创公司,该公司今年成功获得江门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启动资助认定40万元。

如同种子萌发需要土壤、阳光、雨露,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生态链的各个环节。蓬江区集聚创新发展要素,持续优化以扶持政策、科创资源、人才支撑、营商环境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生态,孕育出丰硕果实。在人才引进方面,蓬江区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政策,优化“人才安居”等地方性政策,增强高端人才吸引力。今年以来,共发动30名科技特派员入库,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6所院校科技特派员科研合作项目申报12项;柔性引进8名博士与本地企业开展科研合作。

同时,加强科技与金融资源有效整合,用足、用好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开展“邑科贷”等信贷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切实减少金融机构融资风险、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吸引越来越多科创人才与企业来蓬江发展。“截至目前,共组织10家企业获得科技贷款贴息扶持金额75.8万元,共有16家科技企业获得银行授信金额5042.9万元,有效解决企业研发创新资金链的投入问题。”蓬江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紧紧抓住实施“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历史机遇,下一步,蓬江区科技部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区委相关工作部署,聚焦“平台、企业、人才、项目”等科技创新要素,重点引进高科技成长企业、研发机构,组建一批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现,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江门日报2023-09-26

 

 

杭州市高新区(滨江):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文章下载

杭州市高新区(滨江):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作为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主会场所在地,扛起“亚运核心”担当的高新区(滨江),已然将科技创新的章节写在了后亚运时代的开篇位置。

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紧抓国家科技布局战略机遇已经成为各地谋划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写进了杭州“十四五”规划。

这一次,这个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国家级高新区,要做“创新核心”。10月16日,高新区(滨江)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会上提出要以建设杭州江南科学城支撑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也是该区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迈进的历史性一步。

争创“第五中心” 新建创新之“城”

纵观全国,已经有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安徽合肥和粤港澳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西安、成渝等综合性科学中心,包括杭州在内,南京、武汉等地都在争夺“第五中心”席位。

从横向来看,无论是上海张江、北京怀柔还是联动粤港澳的深圳光明科学城,均高度集聚了大科学装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研发企业等创新要素。目前,浙江省的两个大科学装置均落地在杭州。从杭州市域创新空间来看,除了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落地未来科技城外,另一个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装置就落在江南科学城。

根据《杭州江南科学城概念性规划》,杭州江南科学城规划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包括滨江及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的视觉智能园区。其中,科学城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核心——国际零磁科学谷约2平方公里。

目前,江南科学城创新资源富集,以“极弱磁大科学装置”为代表,近边布局了量子实验楼、白马湖实验室、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科研机构,形成创新生态体系的核心载体。

而除了创新优势外,江南科学城的交通、生态优势也很显著。科学城西依钱塘江,东纳白马湖,河道连接成网,冠山、紫霞岭和回龙山点缀其间。得益于自然禀赋和科创要素条件,科学城规划理念以“山、水、科、城、人”五元共生,旨在发挥滨江区全域优势,联动对接全市创新资源,推动高新区(滨江)“天堂硅谷、硅谷天堂”建设,将江南科学城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区、科教融合示范区、山水品质公园城、智慧城市新地标。

而未来,江南科学城也会遵循大设施周边科学功能布局规律,构筑完整的“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核心层、中间层、外圈层三级创新生态体系。从高新区(滨江)发展角度来看,科学城既为高新区(滨江)补齐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短板,也为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了支撑。

而从杭州创新空间布局来看,杭州江南科学城东联萧山、富阳、钱塘,推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多元互动,强化原研创新与智能制造高效联动,有利于以“点”的突破引领带动“廊”的提升,为“城东智造大走廊”持续提供创新动能。

在国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宏观背景下,杭州江南科学城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目标,布局先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平台,也有利于促进“江南科学城与未来科技城”南北联动,完善杭州市域创新发展格局,支撑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目前,杭州江南科学城拥有四大类共48项重点项目清单,其中在零磁科学谷内26个,总投资约226亿元。

亮出政策“加法” 带动创新“乘法”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态势越来越体现为创新实力和创新潜力的比拼,区域间的发展形势也愈发落脚于创新能力的比拼,在科技日新月异、产业加速迭代的新形势下,创新的竞争态势已从传统的“胜一场就可能翻盘”变成了如今的“输一场就注定完败”。

去年7月,浙江省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着重强调了顶层设计,聚焦创新战略领域,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同年11月,杭州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推进会,也指出要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全国创新创业梦想实践地,构建万亿级科技大市场。

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新区(滨江)而言,要实现从技术追赶到技术领先的转变,从产业“冲浪者”向产业“造浪者”的转变,不但要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也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让政策“加法”带动创新“乘法”。

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高新区(滨江)发布《区“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7年,在建设具有标杆性和引领力的区域创新发展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这两个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突破,创新强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同时,实现五个目标,即加快完善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加快涌现重大引领性硬核成果,加快形成创新发展策源地,加快建设成果转化首选地和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比如,力争每万人高价值的专利发明拥有量达到500件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重达到1220人以上等。

《方案》明确了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行动等七大行动。比如,在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中,就提出,要推进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加快提升科学发现和原始创新能力,促进重大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到2027年,大设施研究院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高地和产学研用合作基地。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表示,该区将推动《区“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转化为更多有含金量、有吸引力的创新支持政策,聚焦平台所长、产业所需,建立竞争性支持与常规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以“有形之手”持续放大创新倍增裂变效应。

全域创新 聚星火以燎原

会上,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白马湖低碳节能概念认证中心正式揭牌。这也是高新区(滨江)为前沿攻关聚能,让硬件“先行”支撑科研“先成”的其中一招,旨在让科学家们早日在设备先进、环境一流的大平台中投身大事业、作出大成果。

创新是镌刻在高新区(滨江)发展脉络中的天然基因,30多年来,该区始终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使命担当,把全区的精力和资源向招引人才和孵化培育项目倾斜,走出了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全区拥有上市公司71家,位居全省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列全市第一。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下,高新区(滨江)形成了以市场为主的创新体系,并开启了“由便捷周到向增值赋能”的环境跃升。

为了支持企业和平台深耕技术研发,该区每年安排3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全区R&D占GDP比重始终保持10%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5.2件,列全省第一。

一流营商环境是高新区(滨江)的金字招牌。近年来,该区持续迭代“1+X+N”产业政策体系,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一年一个升级版”。此外,高新区(滨江)还迭代“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高新服务理念,组建“创新创业陪跑团”,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向园区延伸,落地全市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今年1月-9月,知识产权质押金额45亿元。

对于高新区(滨江)而言,一个创新活跃之区,要形成创新优势的“倍增裂变效应”,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必须以更加开放的胸襟,集聚全量创新的要素、营造全程创新的生态、催生全员创新的态势,加快汇聚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科技力量,构建起以开源开放合作为特色、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各类主体踊跃参与的全域创新发展格局。

未来,高新区(滨江)将坚持全域创新,聚创新“星火”以燎原。下一步,该区将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增进创新主体协同上下功夫,持续加强谷与谷、谷与小镇、自创区与自贸区的联动建设,构建共生、共赢、共享的创新机制。该区将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将知识产权、标准专利等数据增值服务打造成为高新区(滨江)一体推进三个“一号工程”的特色亮点,进一步以数据服务撬动营商环境全要素改革、全领域跃升,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加充足的水、温、气、土各方的优越环境,形成乔、木、灌、草繁荣共生的大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钱塘江南岸唯一的主城区,高新区(滨江)肩负着引领带动周边区县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下一步,高新区(滨江)将以“杭州江南科学城”为战略支点,西联城西科创大走廊,提升全市创新策源能力,东接城东智造大走廊,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使江南科学城成为“两廊联动”的关键纽带,进一步引导区内创新平台面向全市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杭州市域就地转化、就地交易、就地应用,为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贡献更多滨江力量。

杭州日报2023-10-17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