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务川人防工程建设管理思考
人防工程是为了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及人员物资掩蔽等需要而修建的,人防工程用以保存战争实力,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屏障,体现了人防工作“重点建设、长期准备、平战结合”的方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市民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我县人防工程的建设突飞猛进,全县人防工程从1千余平方米增加到2.7万余平方米,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更好地推进我县人防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管理,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应急准备,助推城市化进程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浅谈我县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务川人防工程现状
(一)人防工程审批情况
2010年县级开展人防工作以来,截止2018年10月,我县共审批人防报建项目235个,其中人防工程建设审批5个(12个人员掩蔽+2个物资库),人防易地建设项目审批218个,享受优惠政策项目12个。
(二)人防易地建设收缴情况
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人防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截止2018年10月,我县共收缴人防易地建设费7593万元。 其中,2010年---2016年共收缴人防易地建设费1574万元;2017年共收缴人防易地建设费3737万元;今年1-11月,共收缴人防易地建设费2282万元。
(三)防空地下室建设现状
全县已建“结建式”防空地下室2个(务星帝都、洪渡河畔一期),在建“结建式”防空地下室3个(保元城市广场、东郡华府、洪渡河畔二期)。5个防空地下室约2.7万平方米,并合理分布于县新城区。目前,务星帝都和洪渡河畔一期防空地下室平时作为地下停车场对外开放,其余3个防空地下室正在主体建设中。
(四)防空地下室管理现状
务星帝都防空地下室,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平时由小区的物业代为管理。通过调研发现,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检查记录不细致,地下室进出口随意堆放杂物,防护密闭门、活动门槛、通风口等设施设备锈蚀,人防标示标牌模糊不清,多年未进行维修,严重影响战时防护功能的发挥。
洪渡河畔一期防空地下室,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地下室内人防设施设备运行正常,相关人防标示标牌正在完善中。目前,建设单位尚未向物业管理公司移交防空地下室管理相关技术指标资料,管理权责不清。
二、务川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配备不齐。目前,我县人防办共3人,其中1名领导,2名工作人员。平时在人防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因人员少,工程管理专业水平不够,平时只重视工程报建,对施工中的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完全依赖于市人防办质监站的监督管理,对工程的施工管理重视不够,影响了人防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制约了人防工程的建设管理。
(二)新老城区人防工程建设失衡。通过近两年来的规范管理,我县人防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人防工程建设逐年增加,但所修建的2.7万余平方米人防工程均分布于县城新区,老城区人防工程为“零”,新老城区人防工程建设严重失衡,这将严重影响老城区的防空防灾等应急救援功能的发挥。
(三)人防工程后期维护不重视。一是我县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防空地下室目前就两个,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从思想上不够重视,还未完全认识到人防工程后期维护管理的重要性。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五条规定: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但实际是,开发单位建设的项目完工后基本都交由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公司代为管理后,对有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仅对其卫生、照明等简单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对重要的人防设施设备年久失修,密闭门锈迹斑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防工程的战备效能,长期以往,人防工程将成为摆设,毫无意义。
(四)人防工程产权不清。人防工程产权归属问题长期困扰着主管部门,也成为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由于产权难定,开发单位与人防主管部门由此对簿公堂,这样的案例也多次被媒体报道。开发商们投资建起了人防工程,安装了人防设备,因产权归属不清楚,后期再让他们投资维护,那更是难上加难。
三、新时期务川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人防工程重要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爱国思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人民防空工作由此进一步提升为国之大事、国家战略、长期战略,人民防空首当其冲的是危难时刻提供安全保障的人防工程、人防工事。一是积极向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宣传人防工程,及时让他们熟悉和了解人防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提高认识,由点及面逐步扩大宣传,为人防工程的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结合国防教育,以每年的国防宣传教育日为契机,进一步宣传人防工程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大家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全民素质,让市民自觉加入到保护人防工程设施设备的队伍中。
(二)遵循统一规划,融合式建设人防。根据县城总体规划,以《务川县人防专项规划》和《务川县人防十三五规划》为引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按规定配套建设人防工程。一是充分利用县城改造契机,在老城区配套修建功能齐全的规模化人防工程,有效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切实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打破老城区人防工程“零”局面,使工程布局更加科学合理,造福务川百姓。二是按照人防法律法规规定的人防易地建设费“专款专用”原则,充分利用收缴的易地建设费,用活用好收缴的费用,结合县城市民健身娱乐等广场建设,有效融入民间资金,全方位开发建设地下、地上工程,为县级平时的防空防灾演练提供规范的场所,进一步提高市民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切实提高县城平时防灾减灾功能和战时应急准备功能。
(三)加大参与监管力度,提升工作质量。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贵州省防空地下室建设标准和易地建设费征收管理的通知》(黔人防通字〔2015〕19号)和《关于防空地下室建设标准和易地建设管理的通知》(遵人防通字〔2016〕1号)等文件精神,坚持“应建必建、以建为主、以收促建、应收尽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二是积极参与遵义市人防办质监站对人防工程的监督检查,切实掌握检查重点、检查标准,进一步提升防空地下室监督检查管理水平。三是对已竣工验收的项目每季度进行定期抽查,对随意破坏主体结构和防护功能,擅自改变人防工程性质、用途等违法行为,及时制止、批评整改。
(四)向社会购买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人防工程的建设管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当下正处于大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单靠人防主管部门仅有的3人独舞,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能否考虑利用经济杠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比如:面向社会、面向开发单位、面向下岗再就业人员,研究开发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的公益性岗位,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回报。这样,不但解决了机关人员编制紧张的问题,给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而且还能把我县的人防应急专业队伍组建起来,那么我县人防工程的后期维护管理、防空警报器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防空防灾应急演练、人防疏散地域后期维护管理、宣传教育场所后期维护管理等工作就有了一支专业的队伍进行规范管理,这就是花了小钱办成了大事。
(五)部门资源共享,建立人防信息网。向科技手段管理转化,充分整合应急、电子政务办、公安、武装、交通等部门资源,建立“大数据网络”,极大的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一是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可通过安装高科技监视设备,实现远程,实时管理,在早期工程防汛、平时工程安全生产、工程开发使用等方面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行24小时网络监控,实时感测、分析、整合城市人防工程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及时对包括民生保障、公共安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妥善解决,切实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借助微信、电视等媒体,发布注意事项,全方位宣传人防,增强人防意识,提高法制观念,杜绝非法占用人防工程、损坏人防通信线路、在人防工程内堆放垃圾等问题的发生,确保人防工程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遵义市人防办20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