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文化广电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文广旅体局

题目:不断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资料提供时间:2021-12-29

目录

更多

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文章下载

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云冈旅行手账、“我从晋国来”成语扑克、五台山系列文创……9月9日,“晋脉文蕴”全省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推介会举行,40余家文博机构、300余种文创产品集体亮相,42件推介产品脱颖而出,“燕姬的嫁妆”等17件产品被重点推介。我省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山西文化创意产品的刻板印象,新思路、新举措、新文创,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在这批产品中得到新体现、有了新收获。

  深入发掘馆藏文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有关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对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作出部署。今年8月,国家文物局等8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如此重视是大好机遇,紧紧抓住,大有可为。

  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信息丰富、文化内涵深刻,具有独特价值。“地上文物看山西”,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文彰旅,促进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山西优势独特。近年来,我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以太原为例,目前全市已有博物馆33座,年底有望增至约70座。老祖宗留给山西十分丰厚的文物资源,文化创意事业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我们一定要把文化“富矿”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把馆藏文物展示好、利用好、开发好。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在山西视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必须合理利用文化文物资源,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鼓励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有力促进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胜。太原博物馆围绕“赵卿墓车马坑”、北齐时期文物元素、明清时期瓷器元素、太原博物馆主体建筑等多个系列进行研发,收获颇丰。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于创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把博物馆带回家”,有效延伸和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及社会教育功能。搭建高端交流平台,聚合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是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运营之路的重要举措。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十四五”时期,在深入推进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更加关注文化维度、激活文化元素、做足文化文章、用好文化力量,必然对合理利用文化文物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出更高要求,极大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推动旅游商品提质升级。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要先行。落实试点政策,创新开发方式,优化试点管理,健全收入分配机制,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扶持,提升知识产权评估管理水平,我们就一定能够更高扬起创新创造、发展进步的文化风帆,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山西日报2021-9-15

 

 

新媒体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文章下载

新媒体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公共空间”发生巨大变化。以红色资源的深度融合为抓手做好“红色+”文章,潜力巨大。“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依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和新方式。合理利用新媒体,不仅有利于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而且有利于红色文化在现代性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聚合 红色文化 新媒体

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重要论述都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遵循。

新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和新方式。合理利用新媒体,不仅有利于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而且有利于红色文化在现代性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

公共空间视角下的红色文化资源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2014~2019年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多达1600多篇,相关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相关产业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领域的教育应用等,但鲜有对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策略的路径研究。

随着5G应用的到来,“泛终端”的传播模式让人类世界的“公共空间”不再仅仅停留在哲学家的俱乐部、咖啡馆、博物馆和大众传媒,而是迅速从线下向线上空间转移,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互联网让场景的叠加更多元、更丰富,AR、VR等技术的成熟更使得场景可以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自由转换。技术赋权使得大众传播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阶段,更让受众追求“共享”与“分享”。

建设红色文化聚合平台的必要性

我国的红色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目前全国登记有近5万个革命遗址。江苏亦拥有数量众多、独具特色、极为珍贵的以革命遗址(迹)为主的红色文化标志。据统计,江苏有革命遗址1700余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领导人故居和烈士墓共1183处。红色资源矗立江苏大地,红色印记遍布大江南北,红色故事长留人民心间。这是新时代江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江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之一。

然而,这些红色资源较为分散,陈列方式也较为单一,从而影响了传播和利用的广泛性、有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聚合效应和示范效应不强。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用心呵护、科学保护的基础上,迫切需要通过创新传播,最大限度地在公共空间发挥正能量效应。

2016年,中国江苏网启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项目建设,以江苏范围内的革命展馆、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为主线,建立红色资源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发挥聚合效应, 创新传播策略,全面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能级。项目以对红色文化、红色阵地、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的认识和挖掘为主线,打破了以往现场展馆的单一呈现模式,利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模型等方式,借助音频讲解、3D展现等先进手段,使广大网民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走进”没有围墙的红色纪念馆,还可进行图片缩放、视角调整,配合有声解说身临其境地领略那一段段光辉岁月所留下的红色记忆。

这一融媒体聚合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放大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功效,体现了红色文化在现代化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红色资源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发挥聚合效应, 通过提升针对性和便捷性,吸引大众主动领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除了虚拟实景游览,还增加了专题H5、互动留言、远程教育、线上活动等创新方式,通过互动有效提升红色文化在不同人群中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建设红色文化聚合平台的可行性

红色资源不仅具有重大政治价值、教育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品牌价值。

从社会效益上看,启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有利于全社会更好地传承红色无形资产、弘扬红色传统文化和精神、有效普及红色文化知识;有利于改善部分红色展馆冷清的现状、扩大受众群,特别是提升红色文化在年轻人群中的传播率;有利于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在更高层面上满足社会大众精神层面的正能量需求。在此融媒体平台实施之前,江苏各红色资源场馆由于分属不同的辖区管理,在网络传播方面呈现各自为政、较为零散的形态。平台建设推广后,不但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参观体验,让红色文化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好的传播,而且将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具有历史保存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红色资料库,对红色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经济效益上看,“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结合线上与线下,打造江苏红色文化资源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有力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红色资源及衍生品开发。随着聚合平台的深入,江苏红色场馆的品牌将面向全国招商,通过资源共享,实现持续良性发展。

建设红色文化聚合平台的示范性

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通过聚合各展馆资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全新的、极具传播时效的专题内容。2016年,中国江苏网制作了“追寻·铭记·传承——中国共产党在江苏”3D虚拟展馆;2017年,制作了“华中抗战的长城——新四军在江苏”网上展馆、“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网上展馆、“全景祭忆 追思同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VR纪念馆等;2018年1月,新华日报网上报史馆建成。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开设的《红色基地》栏目,涵盖了近百家红色场馆的展陈内容,已成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具有很强观赏性的子项目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除开设网上参观、虚拟体验等内容外,还联合大中小学以及省市相关单位,依托江苏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邀请聘任专家、教授担任培训授课老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进行专题教学、体验教学、拓展教学等各类型教育,以满足受众不同需求,实现资源共享。

2017年,中国江苏网推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以创新、参与、互动的形式为切入口,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系列活动包括:“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创作暨演讲大赛和“现代青年人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三大主题板块。系列活动历时7个多月,影响近20万青年学生,在全省高校中掀起一场旋风。2018年2月,“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5月,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再次扬帆起航,增设了“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和“青马”公开课。形式多样的互动参与,使理论教育生机勃勃。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公共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红色资源的深度融合为抓手做好“红色+”文章,潜力巨大。“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依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创新性、兼容性,吸纳了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包括创意策划人才、项目运营人才、大数据人才,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中国江苏网2021-6-17

 

 

乌镇:创意“十日谈” 打造江南文创“理想国” 文章下载

乌镇:创意“十日谈” 打造江南文创“理想国”

疫情影响下的旅游重镇——乌镇,今年冬季显得分外寂寥。宽敞干净的马路上,再也不见往日大巴穿梭、游客往来的现象。

2021年开始倒计时,长三角的跨年氛围正日益浓厚。由于疫情影响,各地跨年都取消了大规模聚集活动,转而以小范围、多频次小型交流替代,更多欢庆活动转向了线上:跨年线上跑、线上晚会、线上展览,甚至线上迎新购物季……而在乌镇子夜路片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新栅国际创新区,也将迎来一个全新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的亮相:乌镇郎园art。一场别具文化艺术况味的“乌镇跨年十日谈”活动正在紧张筹备中。

乌镇郎园art,由北京知名文化产业运营品牌——首创郎园操盘运营,定位于“数字文化新生态,国际人文艺术村”。在浙江省大力推进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将数字文化产业作为万亿级产业来培育的背景之下,乌镇郎园art将会为贴着“传统景区旅游”标签的乌镇,带来哪些新的产业机遇?

据乌镇郎园art项目运营总经理铅笔介绍:乌镇近2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观光小镇、度假小镇,到文化小镇的三次升级。如今,在文化小镇发展历程中,乌镇仍需不断迭代。疫情让乌镇旅游受到重创,但数字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乌镇除了枕水江南风貌和乌镇戏剧节以外,还没有一个更加鲜明的、能激发起当下年轻人兴趣点的文化标签。首创郎园希望为乌镇带来北京运营文化产业、打造“鱼塘生态”的经验与思路:创新、跨界、迭代,聚焦服务长三角从事戏剧、音乐、艺术、文化、创意行业的年轻人,让乌镇成为这些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给养、同时又被大城市裹挟、希望事业与生活得到平衡的年轻人的世外桃花源与心灵栖息地。

据了解,乌镇郎园art自今年12月31日起到2022年1月9日,精心策划了为期十天的“乌镇十日谈”,创意缘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希望和更多有意思的年轻人一起探讨后疫情时代的“人文主义”,在新年来临之际,让更多有趣的灵魂在乌镇相遇。

因疫情影响,为减少人员聚集,“乌镇十日谈”采取线下沙龙、线上直播的方式,十天里轮番上演:跨年夜谈、青年谈、驻地谈、女性谈、艺术谈、名家谈、戏剧谈、创业谈、人文谈、电影谈。同时,还有《第四象限》中国当代青年影像艺术展、关注现代都市女性的《0.618》反身材焦虑沉浸式装置展、非遗蓝染共创工作坊、“陌生的真实幻象”表演工作坊、风靡美国好莱坞的“方法派”表演工作坊、3013即兴戏剧小型现场演出等丰富文化活动。

作为开启乌镇第四象限的一个全新文化艺术园区项目,乌镇郎园art更关注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15对斜杠cp“艺术村长体验官招募”活动,将在跨年夜里畅谈关于“过去的遗憾与新年的向往、逃离与拥抱、关于年轻人的诗与远方”的话题;

驻地创作计划,将年轻的艺术家与乌镇本地居民连接起来,一起利用装修废材和乌镇本地材料,进行一场可触摸、有体感的艺术创作体验,让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朋友的朋友局”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有趣的年轻人在这里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链接;

《看见自己,对话别人》驻地对谈,则通过一件名为《我=你》的艺术作品的对谈体验,聚焦内心探索、亲密关系和个人成长;

《从公共到个体,文化创生的城事博物馆》将邀请知名媒体人、多次连续创业者、实体书店经营者,探究景点、戏剧节、互联网大会语境之外的新乌镇……

汇聚青年力量,探索深度的人文体验,注重个体与个体的交流,与更多年轻人一起共创新乌镇、新文化、新场景——乌镇郎园art想在沉静的冬日江南水乡打一个水漂、激起一些涟漪,并正式开启“乌镇造血”计划的实践: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乌镇,来到乌镇,在乌镇收获个人的成长与心灵的馈赠。

艺术、戏剧、音乐、文学、电影、非遗;对话、共创、手作、工作坊、表演……迎接全新的2022年,乌镇十日谈,将呈现一场审美的火花碰撞与精彩的思想交锋,也为乌镇数字文化与艺术生态建设带来新的希望。

据悉,乌镇郎园art千亩国际人文艺术村将于1月5日“名家谈”上正式亮相发布,届时,乌镇郎园art 系列联合孵化计划、内容战略合作、数场签约仪式都将同步发布。

中国网文创2021-12-29

 

 

浙江:“红船”题材文艺创作精品迭出 文章下载

浙江:“红船”题材文艺创作精品迭出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用文艺的方式诠释“红色根脉”,浙江深挖并发挥“红色根脉”源头坐标及“中国革命起航地”优势,实现了组织化主题创作新的突破,“红船”题材精品迭出。

多样化表达“红船”题材

围绕“红船”主题,浙江开展了一系列多艺术门类、多维度、多层次的创作活动。

歌剧《红船》集结了国内一流创作团队,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作曲家孟卫东,导演黄定山和指挥家王燕担任编剧、作曲家、总导演和指挥家。该剧聚焦13位党代表,聚焦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视角聚焦点、面,艺术还原“五四运动”、驱张请愿等历史场景,并对党的先驱们进行了历史深度的集体回顾。歌剧大气磅礴、令人震撼,是一部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有气势、有品位、有温度的高峰之作。

电影《红船》由著名作家黄亚洲担任编剧,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故事视角,创造性地以毛泽东为第一主角,人物生动、立体、有感染力,以新的叙事解码党的精神谱系。影片形象化地展现伟大建党精神,并做到了“两个百年”的表达,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回答了今日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应该坚持的“四个自信”。

电视剧《大浪淘沙》以史诗性的笔法叙述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期间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展现和塑造了出席一大会议的代表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信仰选择以及命运轨迹,并以此表现出共产党人在建党前后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信念、接续奋斗的情怀。

“百年红船 扬帆远航”——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交响诗画文艺演出,汇聚了全省40余家文艺团队的2300余名演员。综合运用情景表演、合唱、舞蹈、重唱、配乐诗朗诵等艺术手段,以交响诗画的形式全景回顾党的峥嵘岁月,礼赞党的丰功伟绩,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此外,《红船》还首次以广播剧这种形式,完整地讲述“红船”故事,梳理了“五四运动”前夕至中共一大召开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代表性人物,讲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壮举,入选了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广播剧展播活动推荐剧目”。

“红船颂”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暨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展,从百年党史中选取100个重大题材,动员全国知名美术家,创作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美术精品。

歌曲《本色》以百年红船为主题,通过2021讴歌“新时代”原创主题歌曲创作活动脱颖而出,获得广泛传唱……

“红船启航,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波澜壮阔。围绕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突出创作了一批红色根脉作品。”浙江省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这些百花齐放的文艺精品,彰显了浙江文艺战线的创新创造,让‘红船’走进生活、走进百姓的心坎里。”

青春之歌唱响“红船”题材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文艺工作者注重立足年轻化叙事,与当下年轻观众形成共情,在“红船”主题创作中极大地表达了青春化主题。

随着《觉醒年代》等一系列主流作品的热映,学习党史已成为流行于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股文化热潮。电视剧《大浪淘沙》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文化景观,在剧中有力展现出不同时代青年群体的精神风貌。青春化的视角,成为《大浪淘沙》构建“青春化叙事”的一个重要支点。《大浪淘沙》以当代大学生陈启航——一位90后视频博主想做一期党史专题为起点,进入对这段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史的探寻之中。收视口碑持续走高,网络热度高涨,在优酷、腾讯等各大网络平台主旋律电视剧热度中排名第一。导演嘉娜·沙哈提说:“借现代青年陈启航与百年前革命先烈的时空对话,引导年轻观众学习党史、缅怀先烈、传承信仰,让年轻观众对党史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8月11日至13日,歌剧《红船》在经历了嘉兴试演、杭州首演、进京献演后,再次来到杭州运河大剧院巡演,每次上演都好评如潮。“这部剧为什么好看?因为它可信、可近、可看、可感、可敬,体现出人们对党的敬仰崇敬之情。”在总导演黄定山看来,“红船”这样厚重的历史题材,也可以做成贴近当下的青春之歌。两个小时的舞台表演,出现了50多个场景,主要围绕“上海望志路”和“嘉兴红船”两个现实时空展开。作品选择了非线性、跳跃式的叙事方式,用板块结构,以18块3米宽、10米高的大板,在舞台上不断变化,通过推拉帷幕、投影、灯光的有机运用,形成蒙太奇式的转换,虚实结合,营造出具有逼真代入感的戏剧场景。

电影《红船》也彰显青春风采,它以青年毛泽东的成长、挫折、彷徨和最后思想的觉醒为线索,同时讲述100年前这一代“80后、90后”的青春热血和理想情怀,跟今天的年轻观众产生共情与共鸣。

广播剧《红船》的创作初衷,便是让更多年轻的观众走进历史。24集小说连播《红船》延长了广播剧的“IP”效应,并走进校园和学生群体分享;婺剧《信仰的味道》由优秀青年演员李烜宇领衔主演,紧紧围绕青年陈望道在翻译、传播、实践《共产党宣言》过程中坚定信仰这一主线,呈现出“一个人翻译了一本书,一本书武装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的主题立意。

光明日报2021-8-20

 

 

文化创新节目的内美与修能 文章下载

文化创新节目的内美与修能

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复兴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近来接连出现的爆款文化创新节目,无不证明了艺术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令观众惊艳的力量。例如,河南卫视推出的节目中,从春晚爆红的《唐宫夜宴》《天地之中》,到元宵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再到不久前的《端午奇妙游》和献礼建党百年的水下舞蹈《红》,都是致力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赓续地域精神血脉的努力与呈现。屡屡对这些节目赞美、惊叹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思考,这类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创新类节目是如何炼成的?

追溯历史,破解传统密码

与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传统文化创新节目与生俱来裹挟着厚重的历史感和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包浆”韵味,这使它在文化节目存在形式同质化、制作浅表化等问题的当下依然具有先天的吸引力。而如何从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攫取“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意,是制作文化创新类节目面临的首要问题。

河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别出心裁,表现不俗。端午节目开场舞《祈》以敦煌壁画中的洛神飞天为原型,采用真人水中起舞的形式再现曹子建笔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曼妙,舞出文化的“回归”;舞蹈《红》采用黑暗背景暗示救亡图存失败的时代下民众的绝望挣扎,又以鲜亮红绸和腾跃向上的舞蹈动作象征共产党诞生以来激昂奋发的精神面貌;《天地之中》取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名,让一群身着宇航服的演员表演太极拳,在太极推手气韵十足的一来一回间推出道家文化的磅礴力量;《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贾湖骨笛、武曌金简、莲鹤方壶、妇好方尊等镇馆之宝为“吸睛”点,将当地的歌舞、戏曲、武术等元素融为一体,串成一条穿越时空、次元交汇的时间轴,传达天人合一、精诚团结的中华气魄……显然,在深入挖掘传统题材的基础上,选取最能触发受众民族自豪感、最能唤起受众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的文化元素,是这类文化创新节目频频“出圈”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创作者还深谙细节取胜的法则,在制作上力求精美严谨。比如,《龙舟祭》演员胳膊上古老的祭祀图腾文身,形象地表达了男性的野性美与阳刚之气。《兰陵王入阵曲》的琵琶演奏者戴着半脸银色面具,传递了兰陵王因貌美每逢作战必戴面具的史实。《唐印》将月下小酌起舞的独舞形式与傀儡戏相结合,在照应李太白名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同时暗合了祭祀背景,兼具盛唐特有的诗意心灵、高度自由和端午本身的严肃庄重。《丽人行》借老杜诗名,给每位演员画上花钿、斜红、面靥齐全的唐朝妆容,以重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盛世。由是观之,节目编导深耕历史细节,善于破解传统密码,并结合本土与节日热点,打造出这档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性的文艺节目,使其脱颖而出,赢得喝彩。可见,以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旨归,并深入历史肌理,用心体悟,把握历史文化发展命脉,是文化创新类节目题中应有之义。

以文驭娱,依托现代技术

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重新演绎都离不开现代元素的融入。《离骚》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如果说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赋予文化创新节目以“内美”,那么现代化科技手段则起到了“修能”之用。

《端午奇妙游》采用网剧、网综结合的形式,以四位唐代小妹的视角拉出四条平行且交错的故事线,在形式创新的同时兼具故事性,提升了表现力与想象力。其中,《兰陵王入阵曲》沿用古乐标题,实为全新创作的曲目,用大鼓和琵琶两种乐器演绎出兰陵王跌宕起伏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唐宫夜宴》则在短短5分钟内采用抠像、3D、5G和VR、AR等技术献上了一出视觉奇观。太极表演《天地之中》用3D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营造了神秘莫测的科幻感。

以《天地之中》的设计为例。演员们于一片星河陨石中起手舞太极,本就给人一种浪漫至极的观感,而3D效果下配合磅礴背景音乐出现的齿轮声和俯冲推镜、太极浑圆运转与齿轮轴承转合中显现的张衡浑天仪、转场后从飞船内部向外看到的祖国大好河山等等,无一不给人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在短短的时间内,编导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综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航天的精神内核,提供了丰富、深刻、可视化的艺术样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传达了中国传统美学。

值得注意的是,声光电技术如若运用得当,自有锦上添花之效,但若一味迎合观众对于声色的需求,则难免为博眼球而匠气过重,甚至沦为纯粹“炫技”的媚俗之作。在这一点上,近年来但凡出彩的文化创新节目,都能做到主次分明、“道技合一”,在领悟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观众审美品位和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洛神飞天”舞彩色灯光的角度切换是为凸显洛神光辉姣姣的姿容美与灵动飘逸的身段美,水下舞《红》爆发的梦幻气泡是为表达百姓在党领导下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欣欣向荣之态,《天地之中》恢宏激昂的配乐是为烘托振奋人心的神舟飞船“飞天”场景。此外,其他文化创新节目中,如《中国诗词大会》用古典音乐营造悠远纯净意境,《朗读者》用自然舞美布景与清越音效为故事增彩,《国家宝藏》用炫酷的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文物之美……凡此种种,都是依托现代科技有意识地引导观众树立高雅审美品位、培养艺术情操的成功实践。它们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以文“驭”娱,让现代声光电技术服务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核,从而实现精神价值的输出和供给。

沉潜钻研,践行工匠精神

《祈》的意外破圈,再次证明了尊重文艺、精心制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文化创新类节目在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片丰沃温厚的土壤,从中择取一点加以发挥,往往能长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然而,如若创作者缺乏“工匠精神”,只是套一顶文化创新的帽子生搬硬套、粗制滥造,不仅吸引不了观众,还易造成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疏离甚至逆反心理。

《祈》的意义其实更在于,启示艺术创作者认识到任何流量的吸引和宣传的噱头都无法长久地留住大众的目光,唯有沉潜钻研,用心经营,花大成本、大工夫打磨作品,才有可能创作出令观众满意的好节目。为了能以一技之长还原千年前的中华精粹,舞蹈演员何灏浩在水下泡足26小时,每过50秒换一次气,才做到在水中自如地控制身体平衡,保持舞蹈动作衔接的优美流畅。为了让每一帧画面尽善尽美,整个摄制组每次浸在水中长达两小时,哪怕身体抱恙。同样,为了能在水下起舞,《红》的演员张娅姝先花了整整三年学会了潜水。为保证镜头完整性,工作人员不仅需在每次拉完红绸后迅速游到光照不到的水池角落,而且因水下无法沟通,每拍一条制作组都需上岸交流改进方案,就这样共下水400余次。

可以说,制作团队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是节目吸引观众不可或缺的因素。除了前期摄录的艰辛,《祈》的后期剪辑也精益求精,尤其注重成品视频的整体速度,对快慢节奏的把控近乎严苛。在一次次切换调整后终于使慢的缱绻语境和快的紧张渲染融合自洽。唯其如此,飞天舞的飘逸灵动和水下的凝滞感方能完美结合、相得益彰,酿成水墨般的晕染氛围。《红》的编导严格把关作品的寓意、情绪、控制、布置和调度,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共调整了13版配乐。其实,无论舞蹈艺术语言还是电视艺术语言,都有其表象意义上的能指,也蕴含其抽象意义上的深意。通过团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二者融为一体,使整部作品的逻辑性和流畅度臻于完善,终呈“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美。

近年来,和《祈》《红》等相似的制作精良的文化创新类节目不在少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经典咏流传》等自不必说,“90”后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的走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带货”香道、茶道文化古装剧的播出等,均以用心精美的制作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这表明此类节目的打造已渐成风尚,大众对这类节目的态度也趋向内涵化、理性化。究其原因,离不开优质节目对广大观众,尤其青年观众的情感传递与理性引导。而其中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制作团队坚守艺术理想的初心和持之不懈的态度。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辛勤耕耘的文艺工作者们在文物、歌舞、茶道、美食、服装等各传统领域铸匠魂、塑匠韵、持匠心,才使广大观众发自内心为之折服,并从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当下,文化创新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依旧任重道远。一档成功的节目并不是简单地为传统而传统,将古代文化和现代技术机械结合,也绝非纯粹为迎合观众而产生的媚俗之作,而是需要团队用心发掘,用情演绎,关注到每一处细节,才能深入传统精髓,用旧瓶酿出新酒,真正做到如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所言之“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并引领观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在复兴传统文化之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解放日报2021-8-5

 

 

文化创意产品如何才能实现长红? 文章下载

文化创意产品如何才能实现长红?

到景点旅游,选择特色文创产品作为伴手礼,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的出台,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指明了方向。

早在2016年,原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物局等4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做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发布5年来,我国文化文物单位创意产品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试点政策落实没有完全到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此次《措施》的内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基层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除了明确要落实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政策,更在创新开发方式、优化试点管理、健全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和探索。比如,鼓励多家试点单位联合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企业;鼓励试点单位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合作、授权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建立成效评估机制,对试点单位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这些措施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能增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主体活力,又能推动文旅商品提质升级,可谓是一举多得。

创意是文创产品的魅力所在。游客在景区除了体验旅游乐趣之外,对景区文化内涵和文化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文创产品则是除了宣传资料以外,当下最火的宣传方式。从“文创冰箱贴”到“文创杯子”再到“文创雪糕”,文创产品的颜值、内涵、生命力、影响力都在持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文创产品存在设计简陋、千篇一律、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也引来消费者吐槽。为此,《措施》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开发数字文化创意产品;支持文化文物单位创新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等技术,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让虚拟世界展示真实的文化文物魅力,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成功“穿越”,创新驱动,为文创产品实现长红提供了不竭动力。

同时,《措施》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利用文化文物资源,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措施》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补齐短板上出实招,为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产品的开发定好了基调,建好了框架。

把《措施》的各项要求落实落细、抓紧抓好,将促进文创产业资源、创意、市场共享,我国文创产品开发的局面也必将焕然一新。

人民网2021-9-6

 

 

文创产品如何“吸睛”消费者 文章下载

文创产品如何“吸睛”消费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走进深圳文博会河南馆,只见雍容华贵的牡丹变身为牡丹花茶、牡丹画以及牡丹瓷项链、耳饰、戒指等多样角色,吸引络绎不绝的观众慷慨解囊。

  “一边泡茶一边欣赏它的慢慢绽放,这种感觉真的很唯美耶。”9月25日,深圳的刘小姐现场看到玻璃茶碗中牡丹花盛开的美丽模样后,毫不犹豫下单购买了数盒。

  观众的热情让参展商“一朵牡丹全花茶”负责人王茜既惊喜又意外。她介绍:“茶碗中盛放的牡丹花得益于古法非遗烘干工艺,完整地保留了花瓣、花蕊、花粉,满足人们随时欣赏牡丹花开的文化需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通过牡丹花茶文化了解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原文化。”

  而河南馆销售最火爆的莫过于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文博会开幕以来每天都有许多铁杆粉丝寻上门来购买。当日,深圳市天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天星专程开车一个多小时跑到文博会,他慨叹:“终于等到你!这次可算是抢到手了!”

  豫博文创“考古盲盒”自去年推出以来火爆全网,仅8个月就创下了3000万元的销售佳绩。“今年我们又相继打造了考古盲盒升级版——文物修复系列、传拓系列,它们一起被称为‘考古盲盒三剑客’。”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

  究竟怎样的文创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届深圳文博会上,还有很多生动的案例,它们或精美独特,或内外兼修。

  《共产党宣言》手账本、“伟大的开端”系列T恤、“争做社会主义搬砖人”小红砖冰激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亮相上海展团的“一大文创”展区人气旺盛。

  “这次我们选择让文创产品来讲述一大会址背后的故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说,比如党章字帖,当你完成后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本自己手抄的党章,这款产品推出不到3个月便出售了将近5万套。

  而“小红砖”冰激凌的灵感来源于中共一大会址建筑所使用的红砖,一比一尺寸还原。让大家在享受舌尖上美味的同时,还了解到上海的石库门建筑所用的红砖和普通的大砖头不一样,就是像冰激凌这样小小的一块砖。“这也是敲开年轻人心灵的‘一块砖’,通过有趣的文创产品吸引他们了解中共一大的故事。它不仅是生活潮品,更是生动的党史课件。”阮竣说。

“河南在大力传播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要重视向外省取经‘请进来’。”宋华认为,做文创应紧跟时代步伐,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注重美感的同时提升商品的整体品质,才能让消费者得到持续的感动,产生情感的共鸣。

河南日报2021-9-27

 

 

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与模式创新 文章下载

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与模式创新

近年来,文博类综艺节目堪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宠儿”。2017年底《国家宝藏》的播出,拉开了文博类综艺节目创新大幕。之后,涌现出一大批各有特色的文博类综艺节目。此类节目在进行文化传播的同时,形式也在不断突破。

文博类综艺节目文化传播价值

首先,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博资源恰恰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故事,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深入挖掘文物背后蕴含的人文历史。以《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深入挖掘文物背后蕴涵的人文价值的同时,更顺应了新媒体传播语境,创新表现手法,采用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让文博类综艺节目生活化、生动化、故事化,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从博物馆中从库房中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让文物“活”起来。以《国家宝藏》为例,节目采用基于史料合理想象的文物“前世传奇”,探究文物背后的历史真相,以充满趣味哲思的故事和具深厚底蕴的人文情感,来讲好中国故事。同时选择与文物有关联或某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士讲述今生故事,通过历史对话的形式,让观众在聆听文物故事时,探索文物承载的中华文明,激发起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其次,构建立体化文化传播产业链。传统媒体时代,信息都是单向传播,且各个环节是割裂的。融媒体传播时代,借助互联网个性化、场景化、交互化的传播特点,突破单一传播圈层,掀起二次传播,因此,节目内容在传播策划时要考虑整个文化传播产业链流程。如《国家宝藏》播出后,河南省博物院客流量增长了三成。《上新了·故宫》中出现的“畅心”系列睡衣,众筹金额突破1000万元,超出原定目标200倍。《我在颐和园等你》融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打卡”形式,通过“明星+手艺人+带货达人”的种草新玩法,打造国潮IP,助推品牌变现。此外,文博行业还与互联网巨头强强联合,构建文化传播产业链。2016年,阿里巴巴与故宫博物院展开战略合作,就故宫门票、文创、出版三个板块展开合作,故宫博物院在淘宝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从外围的跨界合作到核心内容创新,再到融媒体平台的线上传播与线下布局,文创售卖策略落地实施,文博类综艺节目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充分整合并借势产业链中涉及的行业,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营销体系,建立动态、良性反馈的文博类文化传播产业链。

最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电视节目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更加深刻广泛。人民群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而是提出了更高的精神需求。以《国家宝藏》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为例,从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中分别选出一件代表性文物,讲述其与黄河文明的渊源,多视角诠释黄河文化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黄河流域9省区48家博物馆馆长依次拿出不同地点采集的黄河水,讲述每一段取水地与黄河的故事,将整个节目气氛推向高潮,让观众在黄河的故事中体会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近期涌现的这批文博类综艺节目不但具有很强的原创性,还以点带面,通过每一件文物引出背后广博的历史知识,既能让观众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文博类综艺节目的路径创新

首先,创新节目叙事模式。相较于传统文博类节目平淡沉闷的“说教式”讲解,文博类综艺节目在内容设计上,采用更贴近年轻人的故事化表达。《国家宝藏》和《上新了·故宫》,两档节目都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综艺为外衣,以记录的语言为线索,完成了故事化表达。《国家宝藏》通过设计“一古一今”两条故事线,让观众在古今故事穿越中,实现与历史对话。文物的古代故事是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并让明星现场演绎。而文物的现代故事是讲述与文物有关联的当代故事。《上新了·故宫》同样采用两条故事线的叙事逻辑,一条以“故宫的秘密”展开,让嘉宾实地探寻秘密,通过设置悬念吸引观众兴趣,另一条则以小剧场表演的形式,让嘉宾在演绎中还原历史故事。两档节目都是通过故事线设计,层层推进,在寓教于乐中完成主题表达。从形式设计上看,新时代文博类综艺节目进行了大胆突破和创新,采用了“记录+综艺”的形式,通过小剧场演绎,将文物故事展现给观众。

其次,创新节目内容题材。与传统类文博节目或聚焦文物或关注历史背景相比,近年来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内容题材更多元化。如《国家宝藏》不局限于讲文物故事,而是通过文物的前世今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传承,让观众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上新了·故宫》则以打造文创IP为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嘉宾联袂设计师为故宫创作文化创意周边,每一集都从故宫历史讲起,以文创产品收尾,通过对故宫文创产品追溯历史文化元素,使故宫文化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实现让历史融入当下、让艺术融入生活。此外,在当前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博类综艺节目对博物馆、文化景区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文博节目+旅游推广”也成为文博类综艺节目创新的新方向。以文博探索体验节目《我爱博物馆》为例,通过博物馆推荐人和记录人带领观众探访不同博物馆的形式,让一些小众博物馆走进观众视野。播出后,有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联系栏目组,希望跟随栏目组“打卡”博物馆。同样,《遇见天坛》播出后,节目内容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提升了天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年轻人群中的认知度。

最后,创新传播方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社会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同样也对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新时代文博类综艺节目充分顺应了时代潮流,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并注重网络平台宣传,联动网媒App、各类公众号、主流视频网站、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形成强大的多层次传播矩阵,以优化传播效果。如《如果国宝会说话》采用短短5分钟的时长,符合互联网传播“短、平、快”特征,更贴合年轻人的观看习惯,第一季豆瓣评分高达9.4分。在整合传播资源方面,《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放后,还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具有传统韵味和网络趣味两套风格的海报,以国宝的“反差萌”吸引了大量关注。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不再被动地单方面接收信息,还可通过多平台发表看法,进行二次创作为节目增加热度。如《国家宝藏》登陆哔哩哔哩网站,弹幕数量呈现井喷之势,并出现了网友自发制作英文字幕传播的现象。

(作者系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中国文化报2021-8-10

 

 

 

文创产品要真的“文创” 文章下载

文创产品要真的“文创”

“文创”是当前一个很火的概念,似乎每件产品都要加上“文创”的包装才显得有价值、有品位。在消费升级时代,文创产品出现在人们购买的方方面面,作为文化符号、精神内涵、造型、工艺、营销等的综合体,它需要承载文化精神、体现创新能力,同时具备产品性能。在将一件产品打上文化标签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这是真的“文创”吗?如何才能打造出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文创产品?

  “形式服从情感”使产品附加值增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消费‘文化’。”中央美术学院郝凝辉教授说,“在物资极大充裕、信息过载的当下,消费者对‘形式服从功能’的产品多少产生了一些厌倦,而此时,‘形式服从情感’、承载一定文化符号和内涵、能够使一件成本极低的产品附加值增加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消费品,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

  故宫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彬认为,故宫文创设计有七要素——元素性、故事性、传承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时尚性,他将多年经验总结为“文创产品+文创场景+价值理念的传播”。故宫注重文创产品的细节设计和审美风格,注重手工匠艺,讲究材质温度,同时善于制造社会话题、引领社会风潮,让故宫文创产品的使用者引以为荣,愿意打卡分享,增进社交黏性。故宫在国内博物馆界率先推动“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推动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传播和应用,积极采用VR、AR、激光扫描、摄影测量、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开发多样化的数字文创产品。

  设计师沙锋说,“文创1.0版本”就是旅游商品,也就是常见的冰箱贴、钥匙扣、明信片、邮票等,随着设计的加持、包装的提升、IP的涉入等,文化和美学元素的融入使旅游商品概念发生了蝶变。文创产品,首先一定要有历史性、背景性、故事性,这些内容植入于产品中,与消费者沟通,人家才能与你产生共鸣,如果只是商品的话,就不需要讲这些东西,而文化商品其实并不是百分百的生活必需产品,也不是我们所谓生活日用品,所以就必须要进行引导消费,文化的价值其实就在吸引、促成购买这种行为。

  沙锋指出,人们在谈论文创产品时,往往盯住“文化”,忽略“产品”的商品属性,品质控制、品牌运营常成为短板。他表示:“其实我们想做得很好,但是资金、时间成本都不给我们这个机会,产品开模要做得精细,模具就要做得很好,成本就上去了。”查询几大文博机构网上旗舰店,也能够看出,消费者在购买后常常出现“照片好看,实物不符”“质量有瑕疵,用几次就坏了”等评价。

  IP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即知识产权,是目前文创领域言必称及的一个概念。以博物馆为例,其IP一般可包括文物藏品的研究成果,博物馆的品牌图像、建筑、陈列设计方案等。纵观国内外博物馆IP开发,主要通过博物馆文化授权来实现,博物馆将拥有的商标、品牌、藏品形象及内容授予被授权者,进而进行文创衍生品的开发、售卖,博物馆按约定获得相应的权利金。

  今年3月,一场考古挖掘现场直播,让沉睡千年的三星堆成为“顶流”。此次发掘中,官方用“拆盲盒”“上新”等网络热词代替“文物出土”的常规话语,同时推出短片,让文物说方言,制作表情包。自媒体博主花重金自制三星堆黄金面具、权杖,将制作过程在社交媒体展示,引起极大的热度。官方与大众的良性互动使得三星堆IP成为一个活的、不断丰富的载体,从青铜面具冰淇淋到考古盲盒、祈福神官系列盲盒、摇滚盲盒等,三星堆文创产品囊括了潮流饰品、办公文具、家居好物等众多品类,融合川蜀元素,兼具时尚感,受到广泛欢迎。

  “在IP系统建构的理念中,IP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简写,更是在承载形象、表达故事和彰显情感的创意生产过程中,成为一种经过市场验证的情感载体,成为一种有故事内容的人格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指出。

  中央美术学院徐彤副教授说,现在各地景区、节庆等都热衷于IP打造,但不能把IP理解为一个卡通形象,不能一味追求制造“网红”,而要符合当地文化理念,使之成为有故事、有情感、有文化、有群众基础的载体。他的团队为青岛国际啤酒节设计了官方吉祥物“哈舅”“哈舅妈”,借用青岛方言“喝酒”的谐音,“哈舅”定位为阳光、时尚、潮范的青岛大叔形象,“哈舅妈”则是豪爽、洋气、仗义的女性形象,以“哈舅”的时尚生活为核心,设计出一整套视觉系统,充分体现了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特点。

  乔乔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形象代言人“唐妞”的设计者,这款高髻峨眉、面如满月、体态丰满、身穿宽袖长裙的唐侍女俑,被称为唐文化领域的第一IP。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热销产品中,“唐妞”相关的产品占到了近一半,在今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年度IP评选”中,“唐妞”荣获文博原创金奖。

  乔乔说:“IP投入打造容易,要经营就要有恒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些IP因为政策调整、资金链中断、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等,要么被忘却,要么停更,很可惜但也很常见。”“唐妞”既有具辨识度的传统历史形象特点,又加入了动漫二次元和国画的表现手法,与年轻人的口味具有贴近性。乔乔“不断地把生活的感觉状态带进去,天然地形成了它的故事属性”,从表情包到漫画集,从动画到已开始推进的电视剧、电影构想,围绕“唐妞”,乔乔和伙伴们用越来越多的玩法让这个IP更加鲜活。

  “把IP想象成一个人就很好理解了,姓名、形象、性格、言行等是立体的、具有独一无二的辨识度,所以才会有你我之分。”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梁迪宇说。

  向勇指出,文创IP的建构需要将中国文化中的故事、角色、形象等以多元的媒介语言编码完成,在文创产品的跨媒介叙事中,生产者和传播者运用多元化的编码形式,将中国文化故事以多元媒介的方式讲述,为接收者带来一种全景式的文化创意体验。

  文创是新生活的时尚创生

  海南旅文吉祥物“波波椰”创始人王传棋说,现在的“文创产品”存在一些倾向:一是“照猫画虎”,也就是贴图产品比较多,把一种图案复制粘贴到不同的物品上;二是“移花接木”,看见别家火了,照抄模仿,增加一些小功能调整,使得文创产品停留在“新瓶装老酒”的状态。

  虽然国内文创产品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文创创意与设计服务的载体形态还相对局限,产品品质也未得到保障,很多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较弱,创意符号与实物载体的融合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质化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文创雪糕火了之后,全国各大景区都在卖雪糕;盲盒火了,博物馆全都热衷于开盲盒。此外,文创跨界成为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在与食品、日用品等的联合中,往往过于强调“颜值至上”,比如为追求品位和时尚感,将农产品包装成各式各样的小盒子,一些文创月饼盒包装奢侈,这些停留在表面的设计反而造成实际上的浪费。

  沙锋认为,好的文创产品一定是有历史性、背景性、故事性的,其实现在很多“跨界”或“联名”产品,很大程度上只是外表升级,内涵并没变,因而往往停留在“伴手礼”层面,并不是一个被需要的生活用品或精神消费品。梁迪宇认为,产品是文化的外延、与人打交道的桥梁,只有关注人本身,才有机会做出令人满意的文创产品。

向勇指出,文创产品指依托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以实体化物质为呈现方式的、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消费特性的产品。他认为,文化是老传统的价值守护,文创是新生活的时尚创生,但核心还是文化价值。向勇提出文创产品的巧创新(Smart Innovation)模式,它包括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硬创新和以文化创新为主的软创新,是一种软硬巧施的融合创新,是一种系统创新和战略创新。好的文创,每天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文化,这是一种有温度的、可持续的传承方式,文创产品的设计应坚持“人文之心、艺术之眼、科技为体、商业为用”的理念,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有形的文化产品。

光明日报2021-9-26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创新路径与价值意蕴 文章下载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创新路径与价值意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标记,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标识。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十四五”和未来十五年的新蓝图,昭示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核心在于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激发民族文化活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文化资源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统的历史沉积,是文明资源的时空汇聚。中国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得到认同,在于根植于民族、根植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于文化软实力的深厚积淀、不断提升与持续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秀文化传统孕育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中,深蕴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价值追求,镌刻在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与思想原乡,成就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与精神气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与精神支撑,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精神标识。民族文化滋养锤炼的国家软实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顽强、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性与斗争意志。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核心的政治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时代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选择。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发展与完善,成为党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政治本色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宣示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政治底色、政治引领与政治自觉。

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外来文化资源。“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精确地概括了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一贯崇尚“海纳百川”“亲仁善邻”“兼收并蓄”“有容乃大”,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外文明交流史。吸收各国文明优秀成果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创新路径

站在新征程新历史起点上,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更加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整体布局,体现社会性、公共性、现代性的时代特质。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创新路径在于提升文明建设的社会性。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基础和底气是内生性的,彰显的是民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社会风尚、社会规范、社会教育、社会服务、社会劳动等维度,系统阐释了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具体路径,培养信念坚定、道德高尚、甘愿服务的文明公民,养育学习新思想、讲求真诚信、建设好家风、网络文明化的社会风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创新路径在于提升文化服务的公共性。公共性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依性,是人类生存的共在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新发展阶段,关键是注重全面性,全面繁荣各项文化事业;注重高质量,不断推出文艺精品;注重深融合,打造新型媒体中心;注重群众性,推动服务一体化、文化数字化建设;注重国家性,推进国家级文化工程建设;注重全民性,提升全民身心健康素质。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创新路径在于提升文化产业的现代性。现代性彰显的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引领性,是科技发展的与时俱进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有体系化的文化硬件建设,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现代发展规则、完善文化体制机制与规划政策;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现代发展战略、发展新型的文化业态与消费方式;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融文化教育于休闲生活;创新国际传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力度与广度。

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价值意蕴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在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更在于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同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国家之间的共生不仅在于不同文明的平等对话、互通有无,更在于人类未来的共建共享、命运与共。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促进世界文明共融。

坚定文化自信源于强大的文化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养分,成就了一脉传承、厚重深沉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成为国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文化支柱,成为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引,成为凝聚人心和聚合力量的精神旗帜。

建设文化强国源于不竭的文化动力。建成文化强国是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强国建设根源于强大的经济发展、强盛的科技支撑、强劲的文化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创生世界文明源于互补的文化共融。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创生新文明的基本前提。不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既得益于本民族文化的孕育与养成,也得益于他国文明的交流与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共生共存。让不同国家文明和谐,让人人享有文化成果。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南方日报2021-1-11

 

 

上海:老建筑变身网红文创空间,平衡产业与流量是个问题 文章下载

上海:老建筑变身网红文创空间,平衡产业与流量是个问题

从新世纪初由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厂房改建的8号桥创意园区,到如今大热的以武康路为代表的衡复风貌区文创街区,众多依托旧厂房、老建筑改建的文创空间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一大特色。这些文创空间既展现了国家产业调整的方向与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又将海派文化的精神内容以现代创意产业形式加以展示。随着媒体曝光量的增加,不少文创空间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打卡地。但是,在走红的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流量化对文创产业本身发展的影响,如何平衡“流量”与“产业”是目前文创空间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

“二十多年来,上海这座城市上演了上百万产业工人下岗转岗,上万家企业关停并转、调整搬迁的悲壮大戏。但是,工厂倒闭并不意味着厂房倒闭,几千万平米的闲置、空置厂房,成了城市更新最早最快、成本最低的切入点和捷径。”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市文创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夏雨于《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案例》中写道。我们今天熟知的M50创意园、八号桥、三邻桥、1933老场坊等文创园区的原身都是早期工业厂房遗存,在保留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结合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现代产业,不但使老建筑再次焕发生机,还将建筑所展露出的街区精神与海派文化传承下来。

留置在城市核心区域的厂房主要分为办公和商业两个改建方向。早期的闲置厂房多由原工厂团队自己运营,将办公区域部分出租给外界企业,而原本用于仓储、生产的厂房车间仍处于闲置状态。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创园区多为第三方团队向工厂方租借厂房并进行改造经营,包括前期调研,整体园区改造工程,以及后期招商、市场推广等整体的园区运营。据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静介绍,现有的上海市文创产业园可以大致分为综合办公区、商旅文旅体验区、主题产业集聚区以及文旅商综合体,园区中主要入驻的企业类型包括有文创公司办公室、个体工作室、文创活动工作坊、创意工坊等等。

截至2021年10月3日上海文创园区分布汇总。数据来源: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

受市里认可的文创园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城区,截至今年10月3日,上海市共有169家文创园区。《202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根据上海市文创办统计,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符合市级标准的园区数量已达137家,分布在15个区,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两万多家,包括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企业及时尚、设计等新兴领域企业。

8号桥创意产业园是上海最早创办的文化创意类产业园之一。“8号桥是一个综合性的创意设计园区,园区内以创意设计为主题的企业会比较多”。8号桥创意产业园负责人倪伟源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8号桥从2003年开发第一期到如今建成第五期,园区入驻企业类型不断发生改变——从建筑设计转变为产品设计,再到如今以互联网交互设计和直播营销公司为主——这一系列改变与不同时代市场的发展与产业的偏重密切相关。“在2003年那个阶段,特别是房地产的发展会非常快,包括很多商业综合体的发展也比较快,所以这一波起来的时候,很多的海外设计公司业务量是非常迅猛的”。到了开发二期、三期园区时,市场注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推崇中国自主的产品设计,主打产品设计的企业大规模入驻。2015年,“互联网+”成为风口上的概念,很多与互联网有关的设计公司,比如从事UI设计、UX设计以及虚拟现实设计的公司进入园区。

小型文创空间正在兴起

不少人对于“文创空间”的理解限于管理部门挂牌的大型文创产业园区,实际上,文创店铺、文创建筑、小型文创街区等皆可纳入文创空间的范畴。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静表示,“文创空间”的定义不应该仅局限于大型创意产业园区:“与大型文创园区相比,这些(小型)空间大都是在政策引导下,由民间自发参与推动形成的。它们的优势在于小规模投资,更利于近似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发展”。

徐汇衡复风貌区可谓近年来文创街区的佼佼者。以武康大楼、黑石公寓、各式花园洋房等老建筑设计的文创产品不限于传统的明信片、马克杯、冰箱贴等,基于该街区悠久浓厚的海派文化还衍生出了武康大楼形状的雪糕、特调咖啡,以及极具特色的街区文化展览路线。UNO织城网络与作家陈丹燕合作,于今年4月、9月推出了以陈丹燕所著《上海的风花雪月》三部曲为主题的两条城市行游线路,邀请专业导师带队参观诸多著名建筑,比如诺曼底公寓(现武康大楼)、黑石公寓、罗密欧阳台、淮海大楼,以及众多名人故居,在游览的同时听导师讲解这些建筑的建造背景以及里面发生的趣事,正如陈丹燕所说,“在这个城市以步行的方式去认识它”。UNO织城网络创始人黄潇颖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它并非一个单一的产品,而是将具有文化积淀的城市地区和历史建筑知识转化为文创产品,让参与者开启对于城市和建筑的新的理解和探索”。

津久咖啡是一家结合特调咖啡与文创产品售卖的咖啡文创品牌,每一间实体店都包含咖啡制作区域与文创产品展示区域,是一家小型都市文创空间。店铺多开设在北外滩邮政博物馆、福州路大中华小区等上海老建筑附近,并根据当地特色进行店面装修设计。其店内咖啡命名也能看到海派文化的影子,比如将上海老一辈爱喝的黄酒与咖啡液结合调制的“津久里”,加入西柚苏打色彩分明的“上海姑娘”等。津久咖啡创始人唐峰告诉澎湃记者,他所做的文创是“基于海派文化的一种咖啡文化创新,中国人做自己咖啡文化的一种创新”。与UNO织城网络以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为主打产品不同,津久目前与30余家80后、90后为主的独立工作室合作,工作室推出的文创产品诸如玩偶、咖啡杯、咖啡罐等会在津久咖啡店内进行实物销售。唐峰表示:“我们想要打破两个固有的印象。第一个是对精品咖啡馆的印象,它不仅只卖咖啡,也能提供很多互动;第二个想要打破的是大家对传统文创行业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水很深、价格虚高、观赏价值大过实用价值,所以我们的选品在保证质量与维持定价时还要确保不断创新,迎合顾客的实际需求。”

徐静表示,对部分重点文创园区项目,市区两级都有资金支持,比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有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等方式。区一级也有科创类扶持资金,或者通过银行的低息贷款予以资助。还有部分文创园区自筹经费建设,吸纳民间资本自发参与改造。

文创空间应该如何面对“流量”诱惑?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对2019-2020年度137家市级文创园区进行了评估,并形成了《2020年上海市级文创园社会影响力指数》报告。其中,“社会知晓度”和“品牌传播能力”都是重要的一级评价指标。对依托老建筑创办的文创空间而言,社会知晓度的提升与之带来的客流量能够让市区政府更加重视周边街区环境,老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修缮;同时,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商业活力,该空间也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和商家入驻。但随着媒体曝光度与客流量的增加,文创空间是否能保持创办的初衷,空间运营又应该怎么把握“流量”与“产业”的度?

“在消费主义的语境之下,‘文创’就是把长久积淀的、不可见的文化,转化为能够快速理解和传播的、可消费的‘产品’”。在黄潇颖看来,文创空间的创办不应该仅以盈利为目的,设计文创产品的核心与意义是将其中包含的“文化”以产品的形式向外界传播,“我们做文创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坚持对于城市和建筑文化的深度研究,并借助‘网红街区’的力量向公众进行更广泛的知识传播。”

徐静则认为,有了好的管理手段,商业化、流量化并非不可取。如何控制商业比例、提升商业业态,做好限流措施是问题的关键。比如田子坊里常常人满为患,所以园区加设了景区人数统计牌和限流方案,在每个主要弄堂口可以看到目前园内的总人数,并设立保安控制人流出入,维持秩序;其次,考虑到大量外来人员出入,区内还增设了微型消防站和公共厕所,保证园区内安全与卫生。

文创园区不仅是一个企业聚合体,也是产业的孵化基地,要对产业发展负责。倪伟源认为,过度的流量化、商业化会破坏整个文创园区运营的本质理念,“文创园区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办公场所,它其实要对这个产业负一定的责任,这是它的历史使命。除了提供出园区空间之外,你要做很多的工作去帮助、去促进产业的发展”。

宝山区“智慧湾”文化创意园,以集装箱为载体的办公空间是一大特色

除了对产业负责,园区也有着带动周边社区发展的社会公共职能。徐静介绍道,有些规模较大的园区,建设、运营期间会考虑街道或镇领导的意见,如“江南智造”打造的“虹梅庭”,就是一个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主要针对园区内企业员工、周边街区和社区白领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再比如说宝山区“智慧湾”文化创意园,在改造之初已经规划了社区影院、托儿所、书店、篮球场、足球场、餐饮、茶室等满足居民生活的各类设施,并组织面向市民的各类活动。“如果说城市空间是各种城市活动的容器,那么文创园区除了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外,也应该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载体,在更广义的社区、城区层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活化城市空间”。

澎湃新闻2021-10-21

 

 

推动“山西文创”大步走出去 文章下载

推动“山西文创”大步走出去

  9月26日,在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上,山西展区精美的展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他们纷纷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文创产品点赞。无独有偶,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山西文创产品引发中外客商极大兴趣。前不久举行的“晋脉文蕴”全省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推介会上,则有40余家文博机构、300余种文创产品集体亮相,评选出42件推介产品,“燕姬的嫁妆”等17件产品被重点推介。这表明,推动“山西文创”大步走出去的时机已日臻成熟。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在山西视察时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山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上文物星罗棋布、馆藏文物富集多姿,为我们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富矿”。开发文创产品作为山西礼品,推动“山西文创”大步走出去,可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同时也是“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丰厚历史文化滋养。

  推动“山西文创”大步走出去,需要对传统工艺守正创新。服贸会上,平遥唐都推光漆茶具展出,不是传统的以木胎做底,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新型材质相结合,还有脱胎的,特别轻便,且耐水防摔;晋艺坊推出的养生铁壶,虽然用的是传统工艺,但只有2毫米薄,整个防锈没有任何涂层,堪称生铁铸造工艺的极致……香港贸易发展局市场推广主任陈志轩表示,山西有铜器、推光漆、紫砂,里边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晋港在文化产业推广、走出去的时候是可以有合作的空间的。这对我们无疑是启示和鼓舞。

  以文塑旅、以文彰旅,让文创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游客到了山西,许多人还是倾向于选择平遥牛肉、老陈醋、山西小米等农副产品,选择文创类山西礼品的少之又少。其实,不少游客更大的兴趣在于山西的文化、历史,以及山西的底蕴。把山西符号、民间元素、历史文化经典通过设计转化成山西文化礼物,是“山西文创”最应该做的事,比如把永安禅寺壁画做到靠枕上,就是一个成功的创意。如果有更多类似的文创产品出现,就不难推动“山西文创”大步走出去,进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酒香也怕巷子深,养在深闺少人识。优秀的文创作品并不一定都能成功转化为优质的文创产品,有了一流的设计师团队,还要能够将好作品转化为好产品,建立起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到小文创大文化,小产品大宣传,也至关重要。认真抓这件事、务必抓出成效,我们就一定能够以小博大,更好挖掘山西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示三晋风物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以推动“山西文创”大步走出去,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文旅产业扩增量提质量,激发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山西日报2021-9-28

 

 

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 文章下载

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这是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首次从部门规划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

未来五年,新锐的科技将与古老的文物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考古发掘现场,是否会迎来更多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博物馆中,悠久文明历史能否激荡起更加澎湃的文化自信力量?围绕这些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近日接受记者专访,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问:为何要在规划中将“科技创新”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答: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快推进,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文物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规划设置专门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全链条”布局。

一是整体提升文物科技基础研究水平。我国文物科技工作相对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需求非常迫切。对此,规划面向文物保护利用基础理论需求与重点科学问题,部署基础研究重点任务。通过多学科合作,揭示壁画彩绘褪色、木结构建筑失稳等文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完善文物病害科学诊断方法,加强基础数据积累,构建符合我国文物资源特点的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科技体系。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在应对文物灾害等方面的作用,用科技找到文物防灾减灾的“密码”。

二是重点突破文物需求关键技术。面向文物防、保、研、管、用5大需求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相关研发任务,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工艺、装备和集成技术,重点攻关石窟寺、土遗址、木结构建筑等保护关键技术,攻克一些抢救性保护技术难题,发展“考古方舱”等文物专有装备技术体系,加快新技术、融媒体与文物资源间的技术转化与展示优化。

三是全面优化文物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把技术供给提升与行业需求牵引结合起来,培育国家级文物科技创新基地,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中布局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方向,建立文物科技跨学科、跨部门的融合创新机制。

今年,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希望,通过构建覆盖全行业全领域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考古、科技应用能够更普遍、更有成效,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科技支撑,为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赋力、赋能、赋彩。

夯实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

问:人才是制约文物工作的瓶颈。规划对培养、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文物行业有哪些考虑?

答:人才是文物工作的支撑。只有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文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才能更好延续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文物领域学科框架,加强文物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建设,适当扩大考古相关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建设一批一流考古学专业,同时大力发展文物修复与保护等职业教育专业。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选择学习文博相关专业。

二是优化人才结构。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文物鉴定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等专项,着力构建高层次文物人才、急需领域人才、文物技能人才、文物科技人才、文物管理人才、相关行业文物保护人才等相结合的多层次文物人才体系。

三是壮大机构队伍。持续增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才队伍力量,构建多渠道基层文物保护看护机制,扩大考古发掘资质单位数量,加强科研类文博单位建设,打造一批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承利用人才高地。

四是激发人才活力。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激励、奖励、评价、收益分配机制,有效激发文物人才创新活力,既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提供更多健康精神食粮

问:从这份规划中,公众将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从文物、文化、文明中感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自豪感,是“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先要丰富高品质文博产品供给。系统梳理、有力盘活传统文物资源,将文博特色产品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升国民精神素养结合起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以红色文化、奋进力量滋养人、鼓舞人。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推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发展博物馆线上数字化产品,打造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

其次要提供高效能文博行业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依托文物资源推进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推介国家文化地标,试点推广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优化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推动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大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力度,妥善处理文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的关系,推动文博单位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文明旅游的典范。

最后要构建高质量双向发展格局。对内融合,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措并举加强文物价值阐释传播。对外融通,加强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全球文明伙伴计划,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开展中外联合考古,实施文明互鉴展示工程,以中国文物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新华社2021-11-9

 

 

让文创人在创意土壤上“长”出来 文章下载

让文创人在创意土壤上“长”出来

文化创意产业是创造文化生活、满足人们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的行业。创造性、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意能力是文创的核心,它依托于文化和科技的嵌入,强调创意对文化资源的激活与加工。毫无疑问,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逻辑,是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赋予文化产品和服务新的功能性、体验性、审美性和收藏性,让文化产品的呈现样态丰富多样,让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创意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来自于人,即大量文创从业者的知识与技能储备、长期的创意训练和密切的团队协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文创人”是为文化产品构建故事世界、注入艺术观念、凝结情感思维的核心角色。无论是文化消费品的设计与制造,还是版权、专利的开发与授权,抑或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业态,其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和用户界面,都来自设计师、艺术家、手工艺传承人、科技人员等文创人的智慧劳动。那么,对于文化创意企业而言,挖掘创意人才和孕育激发创意思维的企业氛围尤为重要,只有让文创人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才能让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安心、放松、恣意地驰骋,发挥出最大的创意绩效。

文创人的创造性人格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智慧源泉,优化的企业环境是滋养创意的肥沃土壤。

文创人的智慧赋予了文化创意产品独具一格的创意元素,“创意阶层”一词即被创造出来,用以形容以创意劳动为生、与创意精神共存的共同体。文创人的创造力是有关产品、服务、工作流程和程序的新颖有用的想法,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具有产生、创造和发展新想法的特质,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可以促使文创人倾向于在各种领域中表现出始终如一的创造性。创造性人才具有自觉性、独立性、求知欲、好奇心、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幽默感、文艺天赋等特质,此外,审美观、直觉性、积极性等特质也是文创人创造性人格的组成维度。对于文化创意相关企业而言,创造性人格对企业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流程等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企业不能对员工的创造性人格“等靠要”,还必须关注创意环境对文创人的滋养和培育。组织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是个人在环境和社会影响下的综合性产品,人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社会、情境)可以提升或者阻碍员工的创造性,创造性行为和绩效是在“个体(行为者)——情境”的互动下产生的。简单地说,创造性环境是创意的孵化器,文创人的创造力发掘和创意施展需要依靠支持性的企业创意环境。文创人与文创企业的创造性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形塑,一方面,创造性环境感知可以支持员工激发创意观点和生产创意产品,是创意输出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文创人员也在不断优化和改善适合自己发挥创意和施展创造技能的创意环境。

作为滋养文创人的创意土壤,创意环境不仅仅包括创造性资源的供给、产业园的场景规划、创意支撑水平等以创意为核心的企业环境,还包括文创企业的企业文化、竞争氛围、创造性激励机制等组织氛围。具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对创造性环境的营造包括以下五个层面的需求:第一,创造力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第二,好创意不只是个人灵感的突显,还需要团队的合作、交流与反馈;第三,创新人才奖励和激励机制;第四,一个开放式、放松的、活跃的、优美的、设计感和艺术感十足的空间实体创造性场所;第五,流动式的交流和参观,增强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创意经验交流等。

文创人非常依赖于创造性环境,这也是优化创造性环境的重要意义所在。创意工作者对创造性工作环境的重视程度要远超于工作报酬,他们追求自由、随意、个性,以及拥有自主权和舒适的人际环境。创造性环境需求的最大合力有助于文创人发挥创造力,当文创人所处的同事、团队、领导等人际关系较为融洽,以及所在单位的创造性资源、激励机制、组织氛围等较为优越,且更符合“无领工作场所”时,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相反,当创造性环境不支持个体创造行为,或者企业环境不适合个体创新时,就会不利于个体的创造行为、绩效和企业发展。因此,优化支持性的创意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迫切任务,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增值创效。

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应着力打造促进文创人创意角色认同的创意氛围。员工往往会在组织氛围中定义自己的角色或身份,角色认同是一种自我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评价和主观判断。在文化创意企业中,创造性角色认同,是员工对自己创造性或者创造者身份的主观感知。创造性角色认同与创意行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具有创意身份认同的文创人会承担相应的创意角色实践和表现。所以,创造性身份认同实质上是一种内在动机和行为激励机制,当文创人员对“文创人”“创意阶层”的角色认同度越高、越强烈,就越能进行创造性行为、输出创意产品。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言,打造促进文创人创意角色认同的创意氛围至关重要。

当前“互联网+文创”的势头正劲,激活了网络文学、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络游戏、剧本杀、IP转化等“创意者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态系统正在改写和重置,越来越多的“社会创意”个体加入文创人的行列,成为企业的创意池。我们需要认清,社会创意个体与企业、平台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企业离不开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平台需要千万创作者的供给,与此同时,他们认可自己的创意者角色、施展自身的创意技能也离不开创意氛围。在“创意者经济”视野下,文创人所需的创意氛围有两重含义,第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内部创意环境,第二则更加强调泛互联网创意者经济中的激励氛围。对第一重含义来说,文创企业重视员工个体创造力的挖掘和创新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积极改善和调控创意氛围来提升员工的创造力,不断满足、激励员工创意劳动,提升员工对“文创人”角色的认同程度。只有实现文创人的智慧与支持型环境的最大合力,才能实现企业创造力价值的再生产和再转化。对于第二重含义来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政策语境下,鼓励创意者和创意团队参与“创意达人赛”“潮流文化周”“创意路演”等活动,肯定他们的创意作品、给予他们文创相关称号和奖励,这也是从全社会的创意氛围层面提升文创工作者角色认同的有效策略。

总之,“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创产业的发展需要会聚科技研发、活动策划、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各个领域的人才,促进文创人和创意环境的匹配和联动,是顺应“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然路径。只有让文创人真正体会到“如鱼得水”的自如和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创意热情和能力。

中国文化报2021-6-8

 

 

基层文化阵地创新发展观察 文章下载

基层文化阵地创新发展观察

设施建得很好,来的人却不多;活动办得挺勤,满意度却不高;场馆面积够大,运营情况却不理想……在基层文化馆(站)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这样的情况以往并不少见。为激活阵地服务效能,不少地区引入社会力量,通过革新政府购买方式、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方式、更新管理协作机制,打造出一批“服务IP”,获得群众一致好评,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升级运营理念 开展全流程制度设计

“能不能只在工作日办活动?”“能不能跟我们要完成的普法宣传等工作结合起来?”曾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一度让位于行政工作,变成了规定动作,甚至成了附属品。如今,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这种尴尬局面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文艺生活地标”“文艺网红打卡点”“文化生活高地”等服务新形象。

针对街道、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足等短板问题,石景山区引入专业社会力量进行运营,这条路行得通的秘诀在于,建立起一套“选、管、用、培”制度,进行全流程制度设计。

遴选合适的社会化运营主体是基础。石景山区优化了相关流程,形成由街道统一采购、落实街道主体责任的模式,建立了运营主体质量评标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按文化设施每1000平方米80万元予以长效保障,并进一步明确了招标指标准入条件、服务规范运营标准、合同模板退出条款,在事前环节有效指导购买主体开展好运营服务采购。

为避免多主体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不清晰,石景山划定职责: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和文化馆负责统筹实施,各街道办事处进行日常监管,区属相关部门系统管理;健全了绩效管理机制,确保各方扮演好各自角色,采用大数据智慧监管加线下日常监测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监测,综合开展活动、服务人次、场馆预约等业务数据以及服务态度、群众反馈的评价指标,形成绩效指数排名,实现绩效挂钩,引导分馆运营主体优胜劣汰、有序竞争。

运营得好不好,用事实、数据说话,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知晓率、参与度、满意度一目了然。在人群覆盖、错时开放、服务创新、宣传推广等多维度建设管理等方面,运营团队以人为本,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石景山区还要求辖区文化单位与中小学建立联系,大手牵小手,让年青一代从小就认知文化服务、参与文化建设。

为不断提升运营主体水平,石景山区在培育工作上下了一番功夫。“我们开展政策宣讲,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有序参与运营服务。将运营主体员工纳入文化馆干部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团队宣传竞赛活动,提高业务水平。”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9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已全面实现社会化运营,每周开放时间均超过70个小时,服务覆盖全年龄层,在家门口看顶级演出成了常态,活动票常常“秒光”。机制创新为石景山区的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

及时掌握群众喜好 做需求的创造者

每个周末,在浙江省台州市市民广场,总有一场专业舞台文艺演出。歌舞声乐等业务团队在此一展风采,每场演出享受政府补贴1万元至2万元。不久前,这里举办了“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主题活动,服务供给结合社会热点,很快吸引了群众的热情参与。像这样的文化活动还在文创园区、民营书店、大型综合体、文旅景区和网红打卡点上演,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这正是台州市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建设成绩的一角。

早在2008年,台州市文化馆就敏锐发觉群众对于学习艺术技能、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素养、实现艺术梦想的愿望十分强烈。“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着力探索公益免费培训,一开始只有馆里的6位业务干部参与……”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苏怡向记者介绍了“文化超市”这一典型成果的发展历程。

从培训阵地由文化馆“单一阵地”向培训机构“社会阵地”拓展,培训师资从文化馆体制内人员拓展到培训机构,台州市文化馆引入社会力量,通过招募和考核,与市区范围内的多家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统一向市民提供免费的艺术培训。2017年9月,台州首个公益文化服务地方标准《“文化超市”公益艺术培训服务规范》发布,从机构资质、制度建设、服务流程、课程设置、数字服务等方面予以指导,以规范化的方式将服务供给升级为模式输出。

今年,“文化超市”又进行了一轮服务迭代,迎上“双减”政策之后文化艺术培训需求上升的趋势,台州市以文化馆为主体,按照具有社会考级资质、开设社会考级课程的标准,与新合作的6家联盟单位(机构)签约并授牌,发挥社会培育机构在社会艺术水平专业考级、师资资源、活动经验、社会影响力及承办力量等方面的优势,探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公益行动。

在不断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方式的同时,台州市文化馆还着力培育艺术普及推广队伍,打造包括艺术文化大使、乡村文化大使、文化特派员在内的多方融合的专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激活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全民艺术普及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希望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团队、人才搭台,为民间文艺能人搭台,为合作伙伴搭台,为各类社会力量和社会主体搭台,让他们在舞台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苏怡表示。

抓住主要矛盾 对点解决问题

政府有文化自觉和强力保障,文化机构有搭建平台、培育人才的方式,各类社会主体有积极性,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才能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在山东省的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这样的良性互动是从直面痛点开始的。“针对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专业人才缺乏、场地设施有限、专业门类不全和培训时间不适应等问题,我们打造了‘益佳艺’公益培训联动工程。”该中心科长陈彤说。

“益佳艺”公益培训联动工程实施以来,潍坊一方面开展基层调研,深入了解群众文化需求,一方面招募联盟单位,通过招募签约、辅导培训、成果检验、动态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加入社会公益事业共同联动,建立了由专业人才组成的公益培训师资力量储备库,丰富了培训菜单,同时借助节会、展会等平台,提升“益佳艺”影响力,发挥“益佳艺”的最大社会效益。自项目启动以来,共开设20多个艺术门类的45期公益培训班,培训学员3000余人,直接增加培训教室面积近1万平方米,增加优质培训师资近百名,公益课学员比在传统模式下增加300%。

在陈彤看来,群众满意度始终是评价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效依据,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运作互惠合作共赢模式则是提升效能的有效方式,“益佳艺”通过“1+1”“线上+线下”,不断扩大服务主客体,重构供需关系,从而将运营管理内化成为服务势能。

以“政府+社会”“常态+特色”“标准+绩效”为关键词,基层文化服务创新正汇聚成一股新的发展势头,带给广大群众更多美好的体验。

中国文化报2021-11-11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 文章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些地方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比较单一,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正呈现出逐渐消失的迹象。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把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保存、管理、修复、再现、展示、传播,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 数字化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这一载体来实现的。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如重要战役战斗、重大革命事件,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生活过的地方等,有关革命历史的文学作品、歌曲、绘画等。除此之外,红色文化资源在精神价值层面表现为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等,体现出了在重重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意志。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不少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保护措施不当,红色资源呈现出逐渐消失以及碎片化的迹象。以山东省为例,根据查阅资料以及走访调研,山东省2449处革命遗址中目前保存较好只有433处,约为总数量的17.68%,而由于保护不当,有692处革命遗址已经消失,约为总数量的28.26%。还有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歌曲、口述类档案资料、地方档案资料、红色书籍和报刊也已经消失。因此,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二是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比较单一。目前,很多地方的红色文化宣传途径多以传统的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介、广播影视等电子媒介、参观红色革命旧址和博物馆以及校园红色文化教育为主。其中,纸质媒介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缺乏灵动性,电子媒介呈现时间较短、渠道单一,革命博物馆的参观展览趋于模式化。这些宣传方式在氛围营造、内涵表达、互动体验等方面缺乏吸引力和时代气息,很难深刻触动和震撼人们的内心。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年代久远,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关注不够、感受不深、认识不足。

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建设滞后。当前,红色文化发展存在影响程度不够、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缺少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由于资金短缺,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建设较为困难。而已经建立的一些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存在创新开发滞后、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平台点击率和传播率不高。还有一些红色文化网站,多处于分散有壁垒的状态,只能点对点逐个了解,缺乏整合与共享,限制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四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由于一些地方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开发利用仍显不足,大量红色文化资源以博物馆的静态陈列为主,没有把红色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与产业融合,立体开发。比如文登天福山革命遗址,只开发了一个纪念馆,如果把当地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联合开发,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这促使信息资源能够得到跨地域和跨时空的共享和交流。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融通多媒体资源”“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等,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这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性保护,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文化的新途径。

加快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是红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路径。将红色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保护传承,以新的视角及方式展示和传播,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首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能够有效解决红色文化资源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消失以及碎片化的问题。采集过程也是对这些资源的进一步挖掘、整理的过程。其次,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修复和再现。利用图形修复、音效修复、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已经损坏的文献、音频、旧址等进行复原和再现,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为相关研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支持,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再次,有利于不断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利用数字化进行展示和传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生动鲜活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让他们去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最后,有助于发挥红色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探索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从而推动地方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及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一,数字化采集及处理。组织多专业多学科团队,包括历史学、计算机信息科学、传播学的专家学者,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到革命遗址所在地和博物馆调查,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亲历者等方式,全面掌握红色文化资源的情况,并进行数字化资料采集。数字化采集和输入包括对与主题相关的实物、资料、物品等进行拍摄、扫描;对访谈、口述、歌曲等拍摄和录音等;对革命遗址、遗迹现场进行数字摄影、全息拍摄等。数字化采集的资料可按照主题内容、时间顺序或使用途径进行详实的记录、分类、组织和存储,为后期制作提供完善的资料。

第二,数字化修复及再现。采集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照片老化模糊不清、文档书籍生霉、录音老化失真等,就需要进行修复及再现,以便长期保存和利用。资料后期处理是结合传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利用图像处理、音效处理、虚拟现实等技术,将破损文物按原始形态复原出来,再现其原貌,包括图片和文献扫描件的色彩处理、划痕修复、图像重构、音效处理、声音修补、声画合成、文字编辑,对革命遗址进行三维数字模型建构,在前期精细化测绘的基础上,采用 Sketch Up和3D MAX三维软件,建立基于遗址三维数字化档案,为后期虚拟现实展示提供立体的视觉效果。对红色文物进行精准建模、虚拟修复,尽可能将其真实地展示出来。

第三,建立数字资源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已经搜集和修复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归类、总结,并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工作人员对存储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添加和补充。通过数据库信息建立、数据模拟、数字传输等方式为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空间和潜力,让各地红色文化的数据合理、有效、永久的存储整合起来,并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解决空间、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广泛传播,促进红色文化的研究。

第四,数字化展示和传播。利用数字技术改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文物的静态陈列形式,用声、光、电来营造震撼的视听效果。利用多媒体影视技术、巨幕投影技术、多点触控技术来丰富展示形式,加强浏览和展示互动。比如,在重要战役纪念馆中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战役战场,把影像技术、舞美技术以及音效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情景再现。可以把顶棚处理成夜色的天空,隐藏音响和投影设备,远处的战场景色利用绘画加虚拟现实投影,再结合“枪炮声”音效,进行战争场景的艺术化重现,空间展示随着参观者的移动而进行变化。震撼的视听效果与沉浸式互动的叠加,让参观者身临其中,使展示空间变得更加生动。数字化展示通过参与性、沉浸性、交互性特点改变传统展示方式,让观众能够真正感悟红色精神,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表现在建设红色文化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网上虚拟展览馆等多渠道的宣传,这些有着鲜明时代气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让受众能够足不出户在互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除此之外,把红色主题、爱国话题制作成音频、视频、故事、小说作品上传、推送,链接至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让更多人去关注、评论和转发,由以前的“观看”变成现在的“宣传”,发挥公众个体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作用,实现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是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科技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鲜活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使红色文化具备强大的亲和力和鲜活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

第五,数字化创意类产业。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依靠数字化技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可在全国各地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建设红色主题民宿、打造红色旅游小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等,从而孕育出新的文化业态,并通过互联网加强宣传。另外,随着数字化模式的介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开发红色主题游戏,将玩家置身于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变幻的场景中,激发起青少年玩家的兴趣与求知欲,并将爱国主题与价值理念融入红色网游中,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力。拍摄革命题材的红色动漫和影视作品以及音像制品,例如,首部全数字化红色经典动画电影《小兵张嘎》以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为题材,是中国第一部把二维传统技术和电脑三维技术结合而成的动画电影,唤起当代少年儿童的英雄梦,具有积极的文化传播意义。这样既可以结合青年人喜欢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同时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真正做到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数字化技术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不仅涉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这就涉及到历史、文化、艺术、传媒等多学科交叉,是全过程的创新。

(作者为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人民论坛2021-1-18

 

 

互联网+文化 创业新星扎堆“破圈” 文章下载

互联网+文化 创业新星扎堆“破圈”

闹中取静,是不少人对羊城创意产业园的评价。很多企业因此慕名而来,在这里创业、发展、上市,有的已经扎根十多年。日前,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入驻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天闻角川、广大乡创、小度科技和酷狗音乐等企业,了解了他们的创业历程,以及和羊城创意产业园一起成长的故事。

历 程

广大乡创:打造乡创产品线上搜索引擎

“我们算是第一批入驻羊城创意产业园的企业。当时,羊城创意产业园这个地方虽然交通没那么便利,但是让人一看就喜欢。”广大乡创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志雄说,“你看现在多好,园区环境舒服,地铁公交直达,年轻人很多,充满活力,氛围很好。”

2010年,广大乡创入驻羊城创意产业园,多年来持续关注“三农”问题,专注于为乡村发展提供实践智慧。2016年3月,广大乡创进军民宿市场,推出高端田园民宿品牌——天天惦记,打造出中国领先的乡创产品线上搜索引擎,为用户专业提供乡村民宿(院子)、乡村土特产、乡村旅游等乡创产品线上预订与线下体验服务。

邹志雄表示,在“逆城市化”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广阔乡村大有可为。广大乡创将乡村优质的地域资源、乡土文化与时代艺术、现代科技高度融合,旨在为用户构建一个田园生活生态圈。希望“天天惦记”在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传统民宅的乡村韵味,又融合现代文明元素的时尚高雅,做到一村一品、一院一貌,满足各类用户的高标准需求及多样化田园生活体验。

小度科技:实现更多智能助手应用场景

“小度小度,打电话给爷爷。”在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小度科技会议室,小度科技广州公司总经理狄晓龙一边演示着小度的“新物种”——添添旋转智能屏T10,一边讲述着小度的成长奋斗故事 。

2014年,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小鱼在家,在羊城创意产业园冉冉升起。这家企业致力于打造智能家庭硬件终端和服务,成立不久后便获创新工场的A轮投资。2018年,小鱼在家开始与百度进行战略合作,2020年正式成为百度的一分子。

狄晓龙表示,百度和小鱼在家各有长处,但从多模态交互到智能助手的布局方向一致,通过整合升级,能够助力百度AI的重要成员、国民智能服务品牌“小度”在智能音箱行业走得更稳更远。

数据显示,2020年,小度智能屏出货量全球第一,智能音箱出货量中国第一。对于小度在智能音箱垂直赛道的“战绩”,狄晓龙分析:“许多赛道的爆发都需要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前瞻,就好比智能手机在近十年间的井喷式发展一样,未来智能助手将无处不在。”

未来的机遇在哪里?狄晓龙反复提到了一个词“破圈”。“我们做的不仅是一个硬件产品,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助手。在广东这样的本地优势产业基础上,我们可以不断切入,尝试以不同的载体满足用户更多刚性需求。”狄晓龙说,小度科技将发挥“尖刀效应”,在产品特定人群上进行“破圈”,针对具体人群推出新品牌、新产品,在应用场景上实现从家庭走向全屋互联、车载、出行等场景。

天闻角川:打造优质IP持续创造价值

动漫迷一定都听过“天闻角川”。到羊城创意产业园内走一走,便能找到这家动漫界大名鼎鼎的公司。2010年,广州天闻角川公司落户羊城创意产业园。目前,该公司业务已从单一的传统图书出版发行,拓展到游戏、服装、手办、盲盒等,办公楼也从原来的一栋小楼变成了两栋楼,在文创和泛娱乐的领域形成了融合发展的综合体。

在内容领域深耕多年,天闻角川秉持“让热爱,更可爱”的品牌理念,专注于ACGN领域的内容开发及整合运营。在历年的出版物中,天闻角川引进《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等优质国外作品,推出《秦时明月》《全职高手》《昨日青空》等国内著名的二次元IP。其中,由天闻角川出版的游戏《明日方舟》同名IP纪念插画集,截至去年年底发行14万册,营业收入达700万元。

“动漫产业规模逐年增长,Z世代(90后00后)的规模到2020年已经超过4亿人,优质的内容必定会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天闻角川总经理陈霖霏介绍,漫展是动漫企业与粉丝互动的桥梁,通过漫展不仅能实现产品销售,还可以维护、提升动漫IP在粉丝心目中的情感价值。天闻角川以往年均参加两三百场漫展。去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漫展受挫,天闻角川还探索出一套线上营销新“玩法”。

“我们也更注重社群运营,建立会员体系和粉丝群,以前觉得触达用户很容易,疫情后逐渐意识到线上社群的重要性。”陈霖霏表示,天闻角川还进行了很多异业跨界合作的尝试,如自有IP《画猫》与华为联合推出的手机主题、与国产护肤品牌谷雨合作的主题礼,还有与本宫的茶共同打造的主题门店等,《画猫》与《国家宝藏》两个IP跨界合作的一本新书则有望在今年出版。

酷狗音乐:园区内企业联系对接很方便

“第一次来到园区时,对园区的环境印象很深,大草坪、雕塑、林荫小路等元素令人眼前一亮,文艺气息很足,心情舒适。那时候就想,如果在这里办公,体验将会很好。”在谈及选择入驻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原因时,酷狗音乐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酷狗音乐2014年入驻羊城创意产业园,并将此作为公司总部所在地。“相比其他产业园,羊城创意产业园地理位置好,面向广州金融城,食肆林立,附近地铁公交线路多,交通十分便利。这些因素对入驻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员工来说也很便利。”酷狗音乐相关负责人说。

“园区聚集很多互联网、文化企业,企业间联系对接很方便。与此同时,园区的知名度高,吸引很多组织来园区参观走访,酷狗作为参观点之一也可获得更多关注。”酷狗音乐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家说

羊城创意产业园是一个

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园区

广大乡创——

羊城创意产业园是一个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园区。众多互联网+文化企业入驻羊创,既是园区区位环境发挥的“强磁场”作用,也是园区气质与企业特质的相辅相成的结果。园区内的互联网企业和文化企业深度链接,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迸发出无限火花。

天闻角川——

10年前的羊城创意产业园相对简陋,如今园区变得越来越好,不仅交通便利、餐饮丰富,还能经常看到各类线下活动、文化活动在园区举办,浓厚的互联网文化氛围强化了园区的格调。

小度科技——

来到羊城创意产业园已经快10年,如今的园区西接天河中心,南临珠江琶洲,对面就是金融城,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条件、集聚的互联网产业优势孵化着包括小度在内的一家家明星企业。

尽管有换到更“高大上”场所办公的机会,但小度科技仍选择继续留在羊创,因为园区的很多细节让我们感到温暖。比如,小度科技所处的位置低洼,暴雨天常有浸水问题。园区了解情况后把公司所在的地块进行垫高处理。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也是心理上的温暖。

酷狗音乐——

羊城创意产业园依托羊城晚报的传播优势,通过发挥传媒集团的内容资源和品牌优势,可以与许多园区内外的文化企业合作,共创文化产业新局面。这种合作模式对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最大的帮助是资源互换、优势互补。集群中的每家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通过集群内的合作可以获得更显著的成效。

羊城晚报2021-7-13

 

 

河北文创盛宴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文章下载

河北文创盛宴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9月6日,历经三天决赛,第三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圆满收官,组委会“晒”出60件决赛获奖作品名单。

  煮世铁壶、邢窑白瓷陪伴灯、“红色圣火”胸针……一件件充满创意的作品,光听名字就令人向往。这些在本届大赛中胜出的佳作,不仅工艺精美,而且兼具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其中不少还与各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

  文化积淀民族精神,创意激荡发展活力。对于省文化和旅游厅来说,连续举办三届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参与,推出更多具有河北特色、河北符号的文创和旅游商品,打造河北文创和旅游商品品牌,这一初衷正在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1

  覆盖地域广,参赛作品多,第三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获丰收

  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截止到报名结束,第三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共征集到作品11331件。与去年的6700件相比,参赛作品数量增长了69%。

  经过初赛和复赛的逐级评审,9月3日进入决赛路演环节,大赛组委会邀请的7位国内知名评审专家对100件入围作品进行了现场综合打分评选,最终评选出60件获奖作品,其中金奖10名,银奖20名,铜奖30名。另外,经过网络投票评选,其中10件作品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

  对所有参与者来说,本届大赛就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设计盛宴。前来“赴宴”的文旅企业和个人,不仅来自省内,还来自上海、江苏、福建、西藏、宁夏、内蒙古等全国各地。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大学、贵州大学等50余所省内外高校的学子纷纷发来他们的创意作品。

  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河北省电子商务协会等20余家省内外行业协会,组织会员积极参赛。

  不仅是报名参赛覆盖地域和人群更广、作品大幅增多,据业内专家评价,今年的参赛作品质量较往年也有明显提升。在业内专家看来,大赛中体现出河北文创产品的设计水平和产品价值不断提高,通过赛事的规则设置,引导设计者注重文创产品的便利性、实用性、舒适感,为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树立了标杆。

  依托“京畿福地、河北游礼”大品牌,以“创意河北、精彩在冀”为主题,大赛深入挖掘河北文化内涵,赋能优质IP,不仅打造了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创和旅游商品品牌,而且推动河北文创产业的创业热情逐年升温,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拉升力的“气场”,为河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数据显示,连续三届文创大赛,共吸引了超过3000家企业参与,30000多件文创作品参赛。在大赛的带动下,全省形成了文博文创类、文化非遗类、冬奥冰雪类、红色创意类、乡村民俗类、生活创意类、工艺美术类、智慧科技类、户外美妆类、旅游演艺类等10大主题类别,优质文创和旅游商品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2

  聚创新资源,搭交流平台,推动优质文创提升设计服务水平

  在产业链条上做文章,以赛促创,加大创意研发能力的培养,是本届大赛相比许多其他赛事更具深意之处。

  大赛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开展了以“设计云学院——河北文创线上培训班”为主题的系列培训。

  各地有关部门积极发动组织,很快有2867人进行了线上报名,学员涵盖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旅游、非遗、文化、艺术、工业设计等诸多领域的从业者,全省掀起一股文化创新热潮。

  截至7月2日,8期直播课程累计在线观看超过9万人次,互动评论数达8677条。参与课程线上考试的1109人中,有950人获得了结业证书。

  很多参加培训者都表示,这样的培训,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在互学互鉴、交流碰撞中开拓了思路、汇聚了创意。

  文化天然地具有交流属性,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通过交流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推出“设计云学院”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文创从业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研讨的线上平台,也壮大了河北创意设计人才队伍,夯实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据介绍,本届大赛内容设计的另外一项主要特点,是把赛事本身作为一个平台,推动我省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种资源的合作对接。

  首先,大赛组织方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通过积极拓宽参与面和关注度来扩大影响范围。承办方不仅安排专人以电话、微信等方式重点邀约河北省文化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平台服务的6000多家企业,还与省外的文旅部门、协会、机构等进行对接,邀请参赛。在6月20日举办的京津冀高校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联展暨设计学科创新教学研讨会上,向京津冀地区40余所开设有设计专业的高校进行了专项推介。

  正是依靠这样的努力,本届大赛不仅收到了省内作品8310件,还收到了省外作品3021件,尤其吸引了新生代设计力量的参与——省内外高校纷纷推荐本校优秀学生作品,大量“90后”和“00后”年轻人报名参赛,让大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以大赛为平台,河北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全面调动整合资源,通过加强对大赛成果的宣传、推广、应用、转化、融资、孵化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文创设计服务水平。

  今年6月举办的河北省(石家庄)电子商务资源对接暨电商选品大会上,“百县千品”河北文创直播巡礼活动把客场变成了主场,除通过现场展览向众多参会人群推介大赛外,还利用2天的会期,组织冀承国潮馆、辛集皮革企业等18家机构(企业)的105款产品在大会直播间进行了线上推广宣传。

  据悉,今年第六届省旅发大会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携手省内各市举办文创和旅游商品成果展,以“文创市集”形式,呈现共29个大类、2890个系列(套),12360件作品,对近年来涌现的文创资源进行全面的挖掘梳理,展示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3

  打造强引擎,带动产业兴,河北文创产业加速市场化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能满足于“躲进小楼”,而应勇于“搏击蓝海”。连续举办三届大赛,赛前赛后、赛上赛下呈现出的各种变化可以看出,主办方没有停留在仅仅举办比赛的层面,而是通过持续努力,让河北的文创和旅游商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真正走进市场、见到效果。

  赛事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唐山市举办了“文创进景区”工作推进及学习交流活动。与此同时,一系列推动“文创进景区”的工作纷纷展开。

  此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将“文创进景区”纳入2021年全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制定印发《文创产品进景区活动工作方案》以及一系列标准化规范。

  为了推进“文创进景区”,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筛选优质文创企业、文创产品,精准对接4A级以上景区,打通推荐商品入驻A级景区购物店的渠道,还多次组织召开景企对接会、双选会,探索推进文创进景区合作模式。

  大赛期间,这项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加快运营对接合作,强化各级文旅部门、A级景区、特许运营商、产品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合作,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文创购物商店建设,加速全省文创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流通全产业链的形成。

  为推进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成立了“文创进景区”专家智库团队,为文创购物店建设提升、文创产品开发、市场化运营等提供指导咨询。

  另一方面,围绕“京畿福地、河北游礼”大品牌,推出了承德好礼、秦皇岛礼物、唐山游礼、邢台游礼等一批市级旅游商品品牌,培育了国士吕端、燕赵云宝、衡水丫丫等10余个原创知名IP,推动“河北游礼”文创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通过公开遴选,确定了“河北游礼”品牌特许运营商,协调统筹文创商品研发、设计、生产各环节,为上下游企业搭建平台。

  伴随着《文创和旅游创意产品购物店建设指南》《“河北游礼”店面品牌使用规范》等标准文件的落地实施,省内所有文创购物店统一使用“河北游礼”品牌进行店面装修、柜台设计、功能与环境整治……目前,已按标准打造了130家高品质文创购物店,覆盖全部5A级旅游景区和80%以上4A级旅游景区。

  同时,按照质优价宜、创意新颖、文化味足、实用性强的原则,遴选了河北特色文创商品400多个系列3000余种、12万余件集中投放到这130家高品质文创购物店中。

  优质的河北文创商品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欢迎。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文创商品线下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景区文创产品购物店营业额达30万元,书签、冰箱贴等日用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唐山4A级以上景区购物店销售产品1299件,累计销售额30.9万元。文创产业在丰富文旅消费业态、延伸消费链条、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北将持续开展“文创进景区”活动,高标准开展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定推荐工作,以文旅部“旅游商品创意提升行动”为示范,组织开展“全省文创产业提升三年行动”,争取通过三年打造,进一步做强文创产业主体,丰富文创产品体系,实现文创进A级景区、文化场馆、进商城、进机场、进高速服务区,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我省文创和旅游商品的跨越提升,打造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引擎。

河北日报 2021-9-14

 

 

红色文创产品为何没那么“火” 文章下载

红色文创产品为何没那么“火”

红色文创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探索和市场实践,已经成为我国文创开发的重要领域。各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了大量富有特色、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红色文创产品,但红色文创的发展总体上仍然面临产品设计理念滞后、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市场规模偏小等问题。推动红色文创优化发展、提升红色文创的魅力,关乎革命文化弘扬和红色基因传承,关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提升,红色文创发展存在的短板必须要补、难题必须要解。

避免误区 以立体思维传承红色基因

闫玉刚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和有力支撑。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诸多平台和创作主体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产品运作过程中,在内涵理解、产品表现、传播渠道、运作模式等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

第一,对红色文化内涵理解的简单化,即没能抓住红色文化的厚重精神和丰富内涵,将红色文化简单等同于单一主体或某些历史事件。在这一思维下,某些地方和主体单纯立足名人、事件等单一历史层面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使得红色文创产品与当代受众之间产生距离感、陌生感、单调感。其实,红色文化在具有历史价值的同时,更具有时代价值和引领价值。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历史、当下和未来的不同层面,全面分析人物、事件、故事、精神、传承等多重内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价值,唯有如此,才能使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焕发出新活力,成为可持续开发的“文化金矿”。近几年,部分地区开始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红色智库”,建立“红色文化智库联盟”,相关智库和联盟的建立,对红色文化的全面深入挖掘将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红色文化产品表现形式的单一化,即不能针对当下文化消费和文化接受的多样化趋势,仍以简单的“游红色遗址、看革命图片、唱红色歌曲、吃忆苦思甜饭”等相对单一的产品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表现。在文化产品形态不断丰富的当下,红色文化也必须走出单一产品形态、传统产品形态的固有思维,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和产品的立体化创意开发。在开发之初,就应在对红色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代媒体传播特征、不同受众接受习惯、不同产品类型,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创意谋划,将文化内涵、产品形态、传播路径、消费群体等纳入视野范围之内,充分运用AR、VR、沉浸式体验、互动式表演等表现手段,打造形态多样的红色文化产品。可喜的是,《1927·广州起义》等沉浸式演出、《冲锋吧!红军》红色游戏、VR红色文化体验馆、“‘四大’会址红色游”等新型红色文化产品开发模式近年来涌现,对红色文化的多元化开发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第三,红色文化产品传播渠道的狭隘化,即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流媒体、移动社区等新兴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仍然将报纸、电视台、旅游节庆、会展等传统传播方式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传播渠道的社群化和多样化,文化消费的垂直化、细分化趋势也更为明显。红色文化产品的传播必须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利用城市地标、旅游会展、移动社群等多种不同渠道,积极构建“在地—在场—在线”的全方位立体传播矩阵。

第四,红色文化产品内容的低俗化,即以某些低俗内容或噱头博取眼球。在“流量为王”观念影响下,近年来出现了一批追求短期效应的低俗化文化产品,比如“美女人体粽”“比基尼京剧”以及戏说红色经典、诋毁英雄人物等。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等有关部门出台系列文件,禁止戏说红色文化等现象。应该说,政策禁止划定了底线,对于运作、开发主体和受众而言,更应该自觉树立底线意识,在任何时代、任何传播条件下,避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低俗化开发、阐释和传播。

第五,红色文化产品运作模式的行政化,即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产品运作的过程中,仍然采取计划式、命令式、摊派式等简单运作模式。随着文化市场发展逐步成熟、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和迭代加快,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必须在确保对其价值内涵进行准确把握基础上,在政府引导和规范前提下,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开发之初,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从本地资源特色、竞争态势、文旅产业融合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注重引入具有较强市场化运作能力和经验的运作主体,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红色文创产品更要提升魅力

惠 鸣

红色文创是以革命文化为题材和对象所开发的文创产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文化形态和精神价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背景下,红色文创在实践上更加突出以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如果以题材来划分,红色文创包括以革命领袖、革命先辈和革命烈士为表现对象的文创产品,以革命战争中或革命者所使用的历史物品为表现对象的文创产品,以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历史故事为表现对象的文创产品,以及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题材和表现对象的文创产品。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市场实践,红色文创已经成为国内文创开发的重要领域。各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红色旅游景点等红色基因库,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创实践,开发了大量富有特色、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红色文创产品。例如,仿制的革命年代瓷器、工艺美术品或者革命宣传画、伟人海报的复刻、红色文化珍藏册与纪念币、书籍、水晶制品等纪念收藏类产品;古风钢笔、红色元素丝巾、革命标语纸胶带、书包、雨伞、扇子、书签、冰箱贴等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桌游、八音盒、魔方、手机壳、万花筒等兼具娱乐性、装饰性和创意功能的产品。

尽管受到业界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检验,我国红色文创发展仍然面临着产品设计理念滞后、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市场规模偏小等尴尬处境。产品市场魅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红色文创产业发展壮大和全面升级的一大障碍。2020年12月10日,“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创研讨会”暨“红色文创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促中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等34家机构共同创立了“红色文创联盟”,“红色文创联盟”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全国红色文创全面提升发展,不断赋予红色文创时代魅力。

红色文创水平全面提升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和系统性支持,充分激发红色文创开发者的创造性、全面提升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水平是问题的核心。从产业实践来看,提升红色文创产品的魅力,需要全面深化对红色文创产品的认识、加强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和充分运用数字技术。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化对红色文创产品的认识:

一是对红色文创文化定位的认识要松绑。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保持认识的正确性、服从解释主体的权威性,成为红色文创开发者面对历史对象时首先要确立的文化与政治思维。这是保证红色文创政治立场正确的基本出发点。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许多红色文创设计者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创意设计想象空间。所以必须认识到,尊重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与对它们进行创意开发并行不悖,要使设计者打破对红色文创的想象力自我设限,使他们以高度的艺术自觉和想象去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实现红色文创领域的观念重构。

二是加强对红色文创设计者创意能力的提升。红色文创领域缺乏优秀创意能力的突出表现是大多数设计者对红色文化符号、红色人物形象、红色历史图案缺乏基于深刻理解的再创造,实践中很多时候只是对这些图案、形象和符号的机械转移,将它们从档案和历史深处移驻到日常用品、纪念品表面,打造新的“文创产品”。对红色历史符号和相关图案的千篇一律的机械搬运,只会抑制红色文创产品的生命力,降低消费者对它们的兴趣和购买欲望。只有通过精心的审美设计,以变形、抽象、夸张、组合、交叠等艺术表达方式创造新的图案和符号,赋予其时尚、流行且富于生命感的艺术设计灵性,红色文创产品才会有市场、受欢迎。

三是加强红色文创设计者的叙事能力。目前,很多红色文创产品是单个的物品或系列化的单个物品,其中一大部分缺乏历史故事及其所承载的情感逻辑与时空意义,很难打动消费者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只有在故事结构中,红色文创产品才能从单纯的红色文化载体转化为具有情感价值的文化消费品,成为消费文化的对象。需要加强红色文创设计者的整体性叙事能力的养成;鼓励红色文创的设计者深入挖掘、精心设计红色历史或红色物品背后的故事结构,使文创产品成为红色故事结构的枢纽和人物情感链接的节点,推动红色文创产品从物品向意义和情感载体的身份转换。

四是加强红色文创的应用场景拓展。红色文创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应用场景较窄。当前,多数红色文创还局限于旅游纪念品,只有少数产品以文具型、玩具型文创用品或其他用品的面貌出现。这大大限制了红色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增进红色文化吸引力需要全面开拓它们的应用场景,这就需要大力拓展红色文创向生活领域的渗透,使红色文创与居家生活、汽车文化、手机文化、益智娱乐文化等领域全面融合,还要提高红色文创的时尚感。

为此,一是要加强红色文创人才队伍建设。从全国范围看,红色文创的创作设计人才队伍仍然不够强大。从整体理念、设计风格、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反馈等情况看,红色文创领域的设计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专业水平,精锐之师还严重缺乏。这种现象提醒我们,提升红色文创产品的魅力需要加大这一领域的人力资源投入力度。为此,需要从两方面着手来推动:一是推动设计大师、艺术大家进入红色文创领域,以大师的精品佳作带动行业整体设计开发水平的提升;二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创联盟”等机构的力量,通过举办专业性研讨、红色文创设计人才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红色文创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二是要加强数字技术在红色文创领域的运用。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博物馆、革命遗址、红色历史档案和革命文艺作品,为红色文创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对象。对于这些资源,应当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加以开发,使之成为我国新一代数字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实现对全国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料进行数字化建档,把相关信息、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纳入数字化文献库,实现全国范围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其次,要将红色文化的信息、图案和其他数据资料按一定方式提取,建立红色文化基因数据库,使红色文创开发者能够以更为精准、科学的方式进行创意开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报2021-2-4

 

 

打通“文博圈”“设计界” 红色文创 “万山红遍” 文章下载

打通“文博圈”“设计界” 红色文创 “万山红遍”

在广东省博物馆“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展厅侧边,一个明亮宽敞的小空间里,摆在醒目位置的一套纪念徽章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套徽章,构图简练,以红色为最主要的基础色,分别配以蓝天、绿树、流水等鲜明的色块,大气、严肃,令人爱不释手。

这个红色文创的展示空间中,还能看到小雕塑、笔记本、书签、贴纸、挎包等丰富的品种。这些文创品巧妙地融合红色文化,以实物为载体呈现红色历史,兼具了创意性和实用性。这里不仅有广东本土题材的产品,兄弟省份的红色文创品也来了不少,让我们可以一睹红色主题文创的丰富面貌。真可谓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既要“大视野”,也要“见人见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观众对这些借助现代手法加以演绎的文创品(如左图)表现出不小的兴趣,小贴纸、尺子、笔记本等方便好用的产品更是受到青睐,设计感很强的徽章也很吸引人。广东省博物馆开发经营部副主任王小迎表示,红色文创延长了红色主题展览的参观轴线,让观众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展览所阐释的历史。

除了这个专门的展区,广东省博物馆在之前已经联合广州美术学院开展了主题性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与实践,包括了“红色文创”课程等内容,相关的展览也在博物馆的一楼进行了展示,当中许多设计方案显得更加“天马行空”,也更偏重相对轻松、温和的表达。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很火的《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中可以发现,红色文化是有着巨大潜力的宝库,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合适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把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核传达出来,如何通过正确的历史观和严谨的态度,“见人见物”地让抽象的历史落到具体的人、事、物上面,从而更符合当代人的接受习惯。《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郭心刚等年轻的形象,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就是例子。红色文创开发也应该注重这些方面。

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红色文创表现出“具象化”的特征,比如现场展示的一套吉林省博物院革命人物主题书签,人物设计形象鲜明,加上简明的介绍性文字,使人很容易地将这些人物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对应起来;另一套广东红色史迹点主题的纪念徽章里,一眼就能看出广州农讲所、海丰红宫红场的醒目特征。

凸显特色,从“小物件”到“大空间”

除了广东,江西、湖南、陕西、河北、上海等都有着相当丰富且十分重要的红色资源。那么,在红色文创的开发中,如何将地方特色融入整体图景之中?

此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广东瑶族博物馆、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羊城烽火 红色记忆——瑶绣红色文创”公益征集系列活动,把红色资源和非遗,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基于馆藏红色主题工艺品,如广绣《我们热爱和平》等开发的马克杯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手工艺特色。

8月1日刚刚开馆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一楼专门开设了文创商店。相关负责人介绍,馆方将结合现代工艺技术,打造特色文创,并将其整合为“万福路190号”文创品牌。目前已经推出的产品包括结合旧址文物本体外立面元素的立体贺卡、徽章、T恤、帆布袋等。不过馆内最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当属四楼开设的特色“军粮体验区”,提供种类繁多的军粮产品,也是一处军事主题研学活动场所,从“小物件”扩展到“大空间”。

他山之石

“一大文创”:

和经典品牌联名

“印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防蚊运动手环、绘有石库门图案的毛毡包、写有‘真理的味道’的T恤衫……近日,中共一大纪念馆上线了‘一大文创’微店,上线首日,微店浏览量就超过5万次,半小时内订单破百,远超馆方预期。”——据当地媒体报道,除了线上销售的火爆,“一大文创”线下店开业两个多月已卖出超过10万件产品。除了“树德里笔记本”“望志路106号冰箱贴”这些精心设计、细节严谨的小物件,和上海经典品牌的联名更是一大特色,比如石库门外形铁盒包装,内装奶糖的“大白兔”;和光明乳业联名推出的“小红砖”冰砖;融入了《新青年》设计元素、基于有数十年历史的“光明奇形娃娃”开发的“新青年雪糕”;与中华牌铅笔合作的“一大文创”文具套装等,都是既不显得生搬硬套,又贴合当下审美潮流的佳作。

“枪火”火柴:

提炼“小米加步枪”

曾获“第二届河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的“枪火”火柴,就是将代表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小米加步枪”元素进一步提炼而成。其外部包装设计成带有红色五星的标志,里面把步枪设计为火柴杆,体现了红色文化与文创产品的高度契合。

江西瑞金博物馆文创:

凸显了社会教育功能

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的江西瑞金博物馆成立了文创产品开发经营领导小组。有研究者评价,“之所以该馆的文创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得到群众和游客的认可与喜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该馆的文创产品凸显了社会教育功能,让人们通过文创产品触摸苏区历史,体悟苏区精神 。”

重磅大招

专业设计为核心创意增值

当下文创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红色文创也越来越突出地活跃于文创市场中。但博物馆经营活动如何运作,文创开发如何打通“文博圈”和“设计界”,还有很多需要解决和落实的问题、难点。

在广州,一些博物馆的红色文创也开始不断“破圈”。以最简单的帆布包为例,各馆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粗放式设计“进化”到了更加注重功能性和舒适度,提手的长度、容量的大小、内袋和夹层的布置……小小的布包,考验的是文博机构的服务专业性。

又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帅府日记”笔记本,以孙中山在帅府期间的日记为设计底本,巧妙地将当代的笔记本设计和20世纪20年代的纸张版式、老照片等结合起来,极富美感和历史感,辨识度也非常高。

业内人士指出,文创产品的核心在于创意,最好的创新和创意需要仰仗大众智慧,也需要抓好核心设计团队,用好专业人才。与高校、与专业设计机构的合作是当下文博机构红色文创开发可以重点考虑的方向。

广州日报2021-8-24

 

 

成都:创意设计周 线下展云上览 文创产业活色生香 文章下载

成都:创意设计周 线下展云上览 文创产业活色生香

成都创意设计产业展览会、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成都国际创意设计会议、世界华文创意大会城市分享会……2021年12月,由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的第八届成都创意设计周落下帷幕。成都创意设计周面向全球召集创意设计人才,成为联合国“创意经济年”的年度活动之一,用创意设计提升城市创新力;升级文旅消费生态,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推动成都文旅产业面向高质量发展,助力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汇资源:成都面向全球发出创意“召集令”

2021年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创意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年”。本届创意周响应该号召,举办了“City Ideas城事构想”活动,汇聚奥斯汀设计周、柏林设计周、伦敦设计节、丹麦哥本哈根设计周、米兰设计周、墨尔本设计周等资源,成为联合国“创意经济年”的年度活动之一。

200件作品荣膺2021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涵盖工业、时尚、文旅、数字、空间五大创意设计类奖项,以及“时尚东方·国风雅韵”“幸福天府·成都礼物”“消费新场景设计”3个特别奖。新一届“金熊猫奖”将于2022年1月1日起面向全球启动作品征集,持续为成都聚合、孵化和培养创意设计人才,并推动创意设计作品落地和转化。

同时,四川天府新区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也在本届创意周上揭牌。该基地是位于米兰的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国内的首个“镜像基地”。今后,基地将依托清华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机构、企业和国际组织等资源,开展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国际设计创新合作,促进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等,助力成都和中国西部成为最大的文创产业集群地。

营场景:线下展云上览助力成都升级文旅消费生态

作为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2020年,成都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805.96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全市文创项目总投资达1349.9亿元,规模以上文创企业达2240家。积极营造线上、线下文旅消费新场景是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的“密码”之一。

活动直播、VR看展、线上约见、达人直播、文旅消费地标民乐创意打卡……本届创意周展览期间创建了“1+N”云端观展平台,打造出文旅消费互动体验的线上新场景,吸引了2701.2万观众“云参与”。

同时,成都市还上线了“文旅成都”App,吸引了成都博物馆、熊猫邮局、新华文轩、方所、钟书阁等100余家品牌文旅商户入驻。随着平台上线,成都市还启动了成都文旅消费惠民补贴活动,进一步推动成都升级文旅消费生态,提振线下消费信心。

向未来:探索文创产业跨界合作新模式

成都都市圈文旅产业如何协同发展?创意设计如何有序跨界合作?本届创意设计周将以城市、未来、设计、趋势为关键词,探讨文创产业跨界合作的新模式。

金沙与三星堆如何互相“推流”?欢乐谷与眉山水街怎样梦幻联动?在本届创意周举办的2021年成都都市圈文旅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文旅行业内知名专家,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等城市文旅业代表和相关主管部门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成都都市圈文旅产业协同共进、区域联动和互动交流常态化新模式。

作为创意周的三大主体活动之一,今年的成都国际创意设计论坛上,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俊辉、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苏运升、2022世界设计之都瓦伦西亚战略总监哈维·卡尔沃等嘉宾,则从轨道交通、城市生命建筑、碳平衡、当代设计与城市文化等角度为创意设计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此外,本届创意周上,理塘、林芝和安吉等“国民公路G318”的节点城市推出的文创旅游产品备受关注。成都正以此为契机筹备建设成都公路文化交流中心、G318文旅驿站·山泉站和G318文旅孵化中心。未来,该系列中心将以“国民318”超级IP为支撑,打造集“G318场景展示、主题活动策划、消费场景营造”于一体的文旅产业综合示范区,推动318国道沿线实现文旅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切实提升“318”品牌市场价值及竞争力。

中国文化报2021-12-17

 

 

广州:“文创体验官”闪亮“出圈” 文章下载

广州:“文创体验官”闪亮“出圈”

日前,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公布了首届“文创体验官”三人名单:@时尚辣妈Vivian、@原沙基、@豫源Azure。三位体验官是从50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在任期内将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线上、线下体验活动,并将参与粤博文创设计过程。

他们用手作、漫画、海报等不同形式对文物进行了二次创作

今年9月,广东省博物馆通过微博平台,邀请全网粉丝参与#粤博文物也能吃#文创体验官招募活动,围绕粤博4件高人气文物——黄玉雕水牛注、西周兽面纹青铜盉、通雕螃蟹纹梁托、广宁玉雕鸡——结合广东饮食文化展开创意延展。

在为期两周的活动内,共收到51件符合要求的作品,涵盖视频、插画、长漫、海报、绒花等多种形式,发现了许多有趣、有创意的粉丝。微博平台话题词阅读量达772万,微博讨论超980条。广东省博物馆方面表示,这一活动极大提升了馆方文创品牌在年轻群体中覆盖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看到,三位“文创体验官”的创意偏重不同的品种:@时尚辣妈Vivian集中在“蟹”上,@原沙基选择了“鸡”,@豫源Azure则展现了牛肉丸等经典潮汕美食。他们用手作、漫画、海报等不同的形式对各自看中的文物进行了二次创作,赋予了它们各具风味的时尚感。

而与“文创体验官”招募活动同步发布的广东省博物馆“好好味”系列文创也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全国近70家博物馆参与“好好味”系列文创开箱。月初广东省博物馆“好好味”也在K11市集开摊。微博、小红书平台多位生活美学博主、达人、摄影大咖、插画师等参与体验粤博文创开箱。传播矩阵的搭建进一步扩大了博物馆的品牌及文创影响力。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说,“文创体验官”活动是一次非常好的“双赢”:有些自带流量的作者有很高的热情来传播广东省博物馆的文物,而博物馆方面也能借力设计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有趣的、正向的议题,让更多的人关注广东文物,“最终我们当然还是希望大家到现场来看真正的文物。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开发更多的相关文创产品,让大家带回家”。

“本土化”“接地气”,让文物贴近每个人的生活

两个配套举行的文创活动,都围绕着“美食”主题展开。“这个活动(文创体验官)我们有本土文化的考虑”,陈邵峰表示,“美食文化是岭南文化里面很重要的部分。”而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不少文物能够和美食文化关联起来,比如广宁玉石鸡,“一看就让人想到清远鸡,真的是太像了!”又比如很多木构件上的蟹主题的雕刻。陈邵峰表示,馆方希望通过“美食”这个关键词,让大家把它们和岭南文化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希望大家发现这些文物在装饰功能之外,还有着更深的文化内涵,更丰富的文化延伸。一方面,它们是“工艺品”,另一方面,它们也与本土文化发生着更复杂的交缠。

陈邵峰说,此次招募活动收到的作品,大部分也是本土味十足,以广东作者为主,珠三角地区的参与者热情尤其高,“特别接地气、生活化”。这也正是活动的目的所在,即让文物贴近每个人的生活。

“广东省博物馆有两个非常好的资源:一、我们是很多优质文化、自然藏品的看护者;二、我们每年有200多万的人流量”,陈邵峰说,产品研发一直在进行,而且类型、范围都在拓展。比如导赏、DIY等教育类活动,现场活动受到人数和场地的限制,容量有限,可不可以考虑文创化、产品化、品牌化?怎样把人工智能技术与博物馆的实体空间、场外观众的虚拟体验结合起来?比如,在网上回看专家导赏时如果有疑问,提问能得到回应吗……很多相关的问题可以探讨。

大咖论道

由“袁枚的食单”演绎出的文创课堂

对于博物馆来说,“美食文化”的潜力可能还不止于“文创体验官”或者“好好味”,“文创”的概念外延和观念更新也呈现出加速度。

就在“文创体验官”出炉的前几天,10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广东省博物馆主办,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部承办的“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业务培训班”在南京等地成功举办。来自广东首批国家文创试点单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成员单位和省内文博单位共40多位学员参加培训活动。

培训班的第一课就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主讲,脱稿讲了2个多小时,还有点意犹未尽。其他如南京博物院副院长李民昌、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以及各大博物馆和文博机构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为学员进行专题授课,并安排学员前往1865创意园非遗项目孵化基地、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中国科举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地交流。

“学员们普遍反映,在参加过的培训班里,这一次的收获是最大的”,陈邵峰告诉记者,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文博机构在文创方面常有往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比如有天中午吃工作餐,学员们被带到了一个开放式餐厅,餐食是从袁枚的食单中演绎生发出来的菜品,非常有创意,把吃饭变成了授课,把美食变成了“大文创”。

陈邵峰表示,回广州后他们就和老字号广州酒家沟通,希望也能有一些创新的思路和产品出来,“广州美食世界知名,这方面值得好好琢磨”。陈邵峰还表示,结合前不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同行怎样解读这个文件,工作具体怎么做,此次长三角之行是很好的沟通机会。”

广州日报2021-10-26

 

 

创意“出圈” 文化“入圈” 文章下载

创意“出圈” 文化“入圈”

手握“考古铲”小心翼翼“挖土”,用“考古刷”轻扫浮尘,当盲盒里的“文物”被揭开神秘面纱的一刻,一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今年“五一”,山东博物馆“国宝探秘”齐鲁瑰宝系列考古盲盒一上市就“火出圈”,慕名前来“挖宝”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山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大文化创意对文旅融合发展的赋能作用,“济南八景”奶茶、“趵突泉”雪糕等文创产品成为热销爆款,同时,也彰显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带动形成新的消费亮点和文旅体验线路,带来“1+1>2”的效果。

让游客“打卡”多一种选择

“拆开盲盒包装,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成品,而是‘埋在封土中的文物’,当亲自体验发掘过程时,感觉高高在上的文物与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开出自己的考古盲盒,济南游客王源惊喜地表示,今后“打卡”山东博物馆又多了一种理由。

山东博物馆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孙若晨告诉记者,刚上新的“国宝探秘”系列盲盒选取甲骨文、洪武通宝金币、孔子见老子画像石等8款具有代表性的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原型进行设计,自5月1日起售卖,山东博物馆文创店淘宝店同步展销,“五一”小长假线上线下销售2000余件。另外,该馆还在一楼纪念品商店设置现场拆盲盒区域,让消费者更好地体验“考古”乐趣。“文创产品架起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桥梁,既让观众有机会‘把博物馆带回家’,也为博物馆带来活力和流量。” 孙若晨举例说,2019年,山东博物馆联合有关单位推出“王者荣耀·稷下学宫”等博物馆数字文创,深受青年人喜爱,直接带动该馆观众量从2018年的150万人提升到2019年的210万人。

济南“趵突泉”雪糕、青岛“天主教堂”雪糕、菏泽“牡丹”雪糕……在全国文创雪糕大比拼中,山东“战队”纷纷亮相,引来网友热议。“有颜有味”“为了吃雪糕,我要去旅游”等一大波留言很具代表性。

据了解,“趵突泉”文创雪糕以观澜亭及趵突泉三股泉水为原型,于今年元旦发布,春节假期平均每天销售约300支,随着购买人数不断增加,清明节期间,增加了大明湖湖西茶社等4个销售点,“五一”小长假又增设趵突泉泺苑济南故事店等6个销售点。文创雪糕销售最火爆的一天,总计卖出5000多支,同步拉动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等景区人气攀升。

“爆款”背后的创意路径

“爆款”背后,景区、博物馆文创如何破解同质化问题?又如何避免落入一次性、狂欢式消费的尴尬?

行业专家分析,文创雪糕等成为“网红”,原因在于城市休闲产业发展、年轻人时尚需求递增等多方因素叠加,这既倒逼景区等发掘自身文化内涵、提升服务意识,又为文创产品开发找到了全新定位,即贴近市场需要、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体验。

在孙若晨看来,山东博物馆的文创之路验证了专家的判断。她介绍,“国宝探秘”系列盲盒从设计、生产到上线历时一年多,设计原型都是出土文物,考虑的就是产品独特性与观众体验的结合。“除这款考古盲盒外,我们的‘衍圣公·文曲喵’、花鸟折扇等文创产品也都有幕后故事或藏品支撑。像‘文曲喵’手办的设计灵感就来自山东博物馆馆藏‘明衍圣公朝服’和一段孔子‘鼓琴助猫取鼠’的趣事。”孙若晨认为,旅游纪念品式的简单文创已无法满足当前观众审美、消费需求,文创设计开发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果有好的展览、藏品为依托抑或独特文化底蕴加持,更容易打造爆款,也能走得更长远。

新奇与特色始终是文化创意的核心。天下第一泉文创中心自成立以来相继推出数百款文创产品,泉城元素、老济南民俗得以“活化”出新。不少游客发现,由“一河、一湖、三泉、四园”组成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有了文创引领,变得“又萌又潮”。据了解,天下第一泉文创中心目前在趵突泉、大明湖各设门店,但风格各不相同:趵突泉店着力打造泉水系列衍生品,如与百年老字号“宏济堂”合作,开发“李清照赤豆薏米”等联名款养生茶,与可口可乐合作,推出“细水长流泉是你”可乐;大明湖店则突出民俗特色,在“非遗国潮兔子王”等一系列文创产品热销的基础上,与茶饮品牌跨界合作,提取大明湖牌坊、历下亭元素制作奶茶提手,把乾隆夏雨荷创意画像融入奶茶杯套,用小创意放大济南文化特色,达到新颖、时尚、与众不同的效果。

“齐鲁文创+”汇聚合力

在山东,文创领域早已打破某一景区、文博场馆等“单打独斗”的局面。

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了解到,2020年,山东省直单位主办、指导了9个文创大赛,山东泰安、日照、临沂、东营4市政府或文旅部门主办文创大赛5个,均突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注重产品设计与市场转化结合。2021年,山东将聚力打造“齐鲁文创+”平台,打通设计、研发、生产、人才培训等全产业链要素,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实现山东文创产业提质增效。

在一系列举措下,设计师、非遗传承人、文化创意企业等主动出击,积极促成创意成果孵化转化。山东御书房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松鹤介绍,该公司开发的“辛弃疾”卡通形象衍生品等入驻“泉城书房”,“辛弃疾”传统文化IP已成为济南城市形象的代表。接下来,该公司还将借助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支持,实施集制作、播映、授权、销售于一体的IP策略,赋能文旅、教育及相关领域。

在山东各地,文化创意的赋能作用也逐步显现。以潍坊市为例,依托杨家埠木版年画等,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潍坊艺翌艺术教育学校推出“年画新生”系列服饰,彰显了潍坊年画“贴在墙上是年画、穿在身上是时尚”的艺术魅力;山东谦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发了上百种年画衍生品,打造的“谦和尚品”文创品牌远近知名。文化创意也带动文旅体验的增长和新旅游线路的形成。“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潍坊市博物馆”一日游、“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红高粱艺博园—诸城蔡家沟村”二日游产品已成潍坊旅游爆款,随着“打卡”人数增加,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民俗文化魅力将得到更大限度地释放。

中国文化报2021-5-25

 

 

“一大文创”是如何破圈的 文章下载

“一大文创”是如何破圈的

印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防蚊运动手环、绘有石库门图案的毛毡包、写有“真理的味道”的T恤衫……近日,中共一大纪念馆上线了“一大文创”微店,上线首日,微店浏览量就超过5万次,半小时内订单破百,远超馆方预期。

除了线上店,一大文创线下店内还有更多产品可供选择。数据显示,开业两个多月以来,一大文创线下店已卖出超过10万件产品。“今后,我们还将推出更多产品,并不断增加线上店的产品种类,满足观众的需求。”一大文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产品巧妙融合红色元素

一大文创线下店就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入口对面,仅60平方米的空间内,观众可以挑选223种不同种类的产品,包括各类文具、生活用品、食品、饰品等,兼具实用性和美观度,产品的设计细节中,处处都体现了中共一大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在收银台,记者见到了正在付款的尹先生,他买了一套中国共产党章程字帖,价格71元,对应“七一”。“这是我第三次来买文创了,这里的产品设计都比较新颖,价格亲民,既适合收藏,也可以送给朋友。”

如何将一大元素巧妙体现在产品中,既不显得生搬硬套,又贴合当下审美潮流,设计团队动足了脑筋。在一款“树德里笔记本”中,朱红封皮用压纹勾勒中共一大会址“树德里”石库门造型,翻开内页,20多张手绘描绘出过街楼、万字格贴金蝙蝠花饰等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细节与内饰。

一款“望志路106号冰箱贴”则将中共一大会址外观中最具特征的乌漆红楣的石库门雕花式样提取出来作为设计元素,采用手工泥塑及微雕工艺,逼真地刻画出门楣、门牌、门环等各个细节。蓝底白字的望志路106号门牌号码和兴业路路牌,也被巧妙地设计成了冰箱贴。

“和上海经典品牌的联名是一大文创的特色,但我们的联名并不是在包装上简单增加一个logo,而是要体现红色文化设计,注重产品和文化的融合。”摆在门口的大白兔联名奶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同于常规的塑料纸包装,这款奶糖采用石库门外形的铁盒包装,里面有21颗奶糖,共100克,呼应1921年至今的百年历程,礼盒内还附有一张硫酸纸,扫描印在纸上的“建筑可阅读”二维码可以直观了解一大会址。

和光明乳业联名推出的“小红砖”和“新青年雪糕”也深受年轻观众喜爱。“小红砖的创意设计来源于中共一大会址使用的红砖,因此外形也设计成砖头的样子。”据介绍,这款产品在光明经典冰砖的基础上,全新研发出粉红色的草莓口味,寓意“经典正当红”。

最近上新的一款“新青年雪糕”,则以拥有数十年历史的光明奇形娃娃为原型,别具创意地将经典的咖啡礼帽改为红色,包装采用“新青年”期刊大字报的排版风格,搭配五角星、红旗等图形元素,既复古又时尚。雪糕的棒签上,还配有“求真务实”“砥砺奋进”“乘风破浪”“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胸怀大志”7种文案随机发售。

与中华牌铅笔合作的文具套装性价比也很高。套装内有7支“一大文创”方杆中华牌铅笔和1支由特殊金属合成的永恒笔,这款笔没有滚珠,不用墨水,可以反复书写。此外还有青墙红砖设计式样的橡皮和卷笔刀组成的一大石库门文创产品,一系列组合在数字上契合“七一”,更寓意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红色文创也要把脉市场

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红色文创产品开发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核成了不少红色地标的旅游消费热点,在受众审美日趋年轻化、多样化的当下,红色文创如何“破圈”获得更多人的喜爱?

有观点认为,当下,红色文创多以旅游纪念品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其他应用较少,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文创的发展。意识到这点,一大文创在产品品类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除了常规的本子、纸笔等文具,还开发出了胸针、耳环、手链等装饰品,以及喷雾风扇、毛毡包、晴雨伞等生活用品,甚至还有智能手表、筋膜枪、智能腕力球等产品。

中共一大纪念馆文创产品的研发起步于2016年,当年,中共一大纪念馆被列为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开发了树德里造型U盘的文创产品,但并不对外售卖。从2017年开始,一大文创逐渐参加各类文博会等展会,真正面向观众,了解观众的喜好,收获了不少意见建议,为一大文创的创办积累了经验。

如今的一大文创,不少产品就是根据观众的反馈研发的。比如一款名为“1921-2021”的帆布袋,常常刚上架就销售一空。该产品原本只设计了红色款,有一位观众反映:“希望能和我男朋友用情侣款,但男生背红色不合适,要是还有蓝色款就好了。”没多久,设计团队就研发出藏蓝色的新款,深受欢迎。

在拓宽产品品类上,一大文创得益于和本土经典品牌联名的模式。“这种模式保证了产品品质,并且容易让人产生熟悉和亲切的感觉,更能发挥文创的感染力。”工作人员介绍,和经典品牌的合作能够体现“回到过去,感悟将来”的设计理念,因此很多产品都走复古路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受到欢迎,很多产品一直脱销。为避免不远万里来到一大纪念馆的观众空手而归留下遗憾,一大纪念馆近期上线了微店,在当前因疫情严格限流参观的情况下,线上微店的需求更为强烈。下一步,还将在天猫等平台上线一大文创。

解放日报2021-8-12

 

 

不断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文章下载

不断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9月23日,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在中宣部召开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联合发布了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这份名单展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成就。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文化企业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过去这一年,我们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文化企业效益仍然不断提升。本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20年度合计主营业务收入5203亿元、净资产6992亿元、净利润3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和净资产均创历史新高,且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净资产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这直观而生动地说明了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

  文化企业是有着特殊使命的企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过去这一年,人们不仅感到了文化产品不断丰富,而且看到了很多令人惊奇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企业以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文化获得感。以刚刚发布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在过去这一年,坚定文化自信,锐意创新,为人们奉献了更多健康营养的精神食粮。

  文化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域,文化产品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带给人们美好的情感体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新要求和对精神共同富裕的新期待。文化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职责,坚守担当使命,高扬主流价值,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为人们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改革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动力。文化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仍然需要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只有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制作、生产、传播和评价机制,才能不断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经济网2021-9-25

 

 

成都文创产业何以逆势上扬 文章下载

成都文创产业何以逆势上扬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文创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然而,成都文创产业却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2020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成为成都新兴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面对挑战与压力,这座具有独特文化特质的城市,做对了什么?

发展文创产业,四川成都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巴蜀地区的文化原本就有着太多有趣的元素,而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又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近年来,成都文创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其发展速度不仅没有减缓,文创产业增加值还跃升至1805亿元,同比增幅23.7%。成都文创产业是怎样做到逆势而上的?成都独特的文化特质赋予了当地文创产业怎样的风格?文创产业给成都带来哪些发展活力?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唤醒“沉睡宝藏”

源于中华文明、孕育于巴山蜀水中的传统天府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发展文创产业就要唤醒这些“沉睡的宝藏”,让它们与文化创意结合起来,成为成都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要素。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2018年2月,成都印发《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进一步阐释了“天府文化”的内涵: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2018年9月,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在成都举行,成都提出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的“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由工业旧址改建而成的多元文化园区——东郊记忆是音乐迷、戏剧迷和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安仁博物馆小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里面的庄园老街建筑古色古香,文博旅游业蓬勃发展;还有最能体现老成都市井文化的宽窄巷子,书店里读出多种趣味,茶馆里品出百味人生……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成都,沉睡的深厚文化基因正逐渐被唤醒,蓬勃向上的文创产业与城市发展加速融合。

成都市成华区是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成华区政府近年来主导完成对14处工业遗产的规划打造,既解决了土地开发利用和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又通过文创产业赋能,让老厂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完美世界西南总部设在成华区二仙桥西路,这里同时也是完美文创公园所在地。公园由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禾创药业仓库改建而成,红色砖瓦为工业风的苏式建筑披上了一层年代感,又因为这里是四川首个5G文创产业基地,历史感与现代感有了碰撞和融合。

“梵木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和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相向而行。”梵木创艺区负责人杨生说。2018年,正火传媒集团完成对梵木创艺区的升级改造工作,并规划发展创意和音乐双产业链。随后,200余家产业链上的企业相继入驻,梵木创艺区逐渐形成一个产业生态闭环。“有了这一成功先例,我们又将废弃的成都滑翔机制造厂改造成为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这里设有IP赋能、原创和运营三大中心,可以为产业生态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杨生说。

梵木的发展好比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在梵木发展的时间轴里,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社区、融创文旅城、高新体育中心……成都众多地标加速呈现。在消费场景方面,成都打造了“文商旅体会”融合消费新场景,推出数字文创、特色民宿、绿道健身等消费新业态。成都建成博物馆数量达159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10家。成都的实体书店和阅读空间超过3600家。

构建金融生态

加快产业布局、促进跨界融合、推进重点领域、壮大市场主体……宽泛地说,成都发展文创产业的举措“面面俱到”。但要拎出亮点来,又可以读出敢于破局的勇气,“文创+金融”就是一个勇于尝试的例子。

“缩短创意到产业的距离,资金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成都通过推动产业经济与现代金融融合发展补齐了这一环。”成都市天府文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晓义说。

2018年9月25日,在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成都银行锦城文创支行正式亮相,随后该行推出了“文创通”系列贷款产品。这款产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即:沉得下去、补得到位。

据成都银行锦城文创支行行长王欢介绍,为了打通文创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该行和多家街道办合作组织客户对接会。“大部分处于初创期的文创企业体量都很小,小到可能只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体量小不代表他们的需求不值得被关注。”王欢说,“沉得下去才能摸清企业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利于提供全周期的金融服务。”

为了提振文创产业发展,成都于2020年3月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针对“文创通”贷款,除给予不超过贷款合同约定市场报价利率50%的贷款贴息外,剩余利息将按“文创通”贴息政策给予补贴,总贴息比例高达70%左右。截至2021年6月末,“文创通”累计投放13.76亿元,覆盖成都文创企业184户。

成都还组建了总规模100亿元的西南首只文创产业投资基金。黄晓义说,投资基金的落点一定是能助推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的项目,或是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招引全国范围内成熟的项目,把他们“嫁接”到成都来。

今年初,成都文创基金参与设立了重庆成渝百景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此外,成都还有西部首个文创项目孵化器——每经国际文创金融路演中心。通过“产业+资本+媒体”的文创金融方式,每经路演为文创企业与资本牵线搭桥,助力解决文创企业的融资困境。截至目前,每经路演已开展各类活动近百场次,为超过500家企业提供路演孵化服务。

银行、创投基金、孵化器……成都正在着力补齐文创金融短板,构建起多元化的文创金融生态。

融合文创产业

走进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社区,记者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清净蜿蜒的小道旁绿树成荫,川西林盘、创意建筑里“装”着一家家文创企业,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是时髦、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瞪羚谷按照两期进行规划,首期24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已入驻24个项目,二期按照‘建成即入驻’的理念,引入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基地、完美世界天智游等项目。”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牟冬野告诉记者。

成都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数字文创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融合产生的新经济形态。以瞪羚谷的打造为例,高新区政府已改变“一肩挑”的产业培育和管理模式,探索政府、企业、市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从政府的角度讲,当然愿意招引更多头部企业入驻,但头部企业绝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靠PPT‘演’出来的。政府在税收、运营方面给予补贴,针对企业也有引进人才、营业收入方面的考核要求。”牟冬野说,高新区还设立了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参与设立四川省、成都市文创产业投资基金,扶持数字文创企业加速成长。

把“硬杠杠”划清楚了,反倒打开了聚力而为的空间。成都高新区通过成立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业界共治理事会,吸引了70多家成员单位深度参与产业规划、园区设计、政策制定等工作,共同推动实现“产业规划共谋、空间载体共建、服务平台共营、产业社区共治”目标。

2020年,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创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73.9亿元,聚集重点企业605家,其中纳入营利性服务业统计的规上企业93家,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56.4%。

不仅是瞪羚谷,也不仅是高新区,成都提出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推动文创与产业深度融合。

杨生说,梵木文化产业园通过每周举行产业沙龙的形式为上百家企业提供一个定期分享业务清单的机会,旨在促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内部分享是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产业联盟的形式一起做项目。”杨生告诉记者,在成都、四川自贡和云南丽江,梵木文化产业园作为平台集结园区内多家建筑、规划设计类企业共同完成了5个城市微更新项目的打造。

浸润都市生活

说到成都,你会想到什么?金沙遗址、热辣的川菜还是玉林的小酒馆?抑或是时尚的气质或者包容的氛围?当然了,一定还有浸润在这种氛围里的成都人。他们早已和“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儿”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成都独有的文化和城市特质。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向万军是个“大忙人”,在社区打造的首个文创街区“爱转角”,她一个下午接待了3个前来学习考察的团队。可当她忙完坐在咖啡厅里,把玩着手里的青花瓷盖碗茶杯时,又很快和此前的忙碌感隔离开来,回归到一个“老成都”的状态。

“成都人生活中就在享受美。比如喝盖碗茶,在茶馆里喝的时候要‘摆龙门阵’,要听掺茶的小哥大声吆喝,在咖啡厅也能喝茶,优雅地喝茶。”向万军小心地举起手里的杯子,有些自豪地说,“这个青花瓷盖碗茶杯外面刻着的‘玉林’二字,是仿照王羲之的草书设计的,算得上是一种文化衍生品。”

“爱转角”主题文创街区是玉林北路社区打造的文创与小店经济共融的新型社区消费场景。在街区的熊猫文创沙龙里,你可以听到研究成都历史的学者讲成都的老故事;音乐互动空间里,不定期有民谣音乐人、本土乐队为大家奉上一场小型音乐会;一旁的玉林四巷,居民们喜欢搬出小板凳,围坐在街角的树荫下“摆龙门阵”,在成都的“慢生活”里消磨时光。

“居民们渴望的是个性化、精细化的生活服务空间,我们通过整合社区、企业资源,打造出一个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的全新消费场景。”“爱转角”主题文创街区负责人尹雪飞告诉记者。

生活在成都就是生活在公园里,“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生机盎然,天府绿道等生态空间让市民触手可及,公园城市已经成为成都最大的新经济场景,更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机载体。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成都通过深入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以锦江公园为载体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出了成都旅游的“新地标”。

入夜,一叶扁舟驶出东门码头,悠扬的古乐环绕耳旁。临河建筑的画影再现了锦江商贸盛景。东门大桥两岸以河堤为画布,以杜甫诗作《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为创意原点,用光影勾勒出动人的锦官城。夜游锦江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串联都市休闲、东门集市、闹市禅修、锦官古驿4大片区,打造了“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6大主题场景。

成都提出,把文创产业作为向城市注入人文理念的主通道和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把文化创意、深度体验及生活美学融于衣、食、住、行、游、购、娱等领域。

2020年,成都持续增强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的辐射作用,新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38个、实现总投资6855.91亿元,打造百亿级重大项目20个。

经济日报2021-7-30

 

 

从1.0到4.0,博物馆文创破圈进行时 文章下载

从1.0到4.0,博物馆文创破圈进行时

【守望家园】

从拼手速才能“抢”到的“考古盲盒”,到能吃的“古钱币”巧克力成为爆款,再到“唐宫夜宴小姐姐”走红破圈,短短几个月,“会玩”的河南博物院着实火了一把。博物馆再次借由文创上了热搜。

如今,博物馆推出盲盒、美食、美妆、数码产品、游戏……已不新鲜,且热度不减。从1.0版到4.0版,博物馆文创一路“野蛮生长”,不少产品因为绝妙的创意大受欢迎,而博物馆文化也借助这些跨界文创中不断破圈,以更多方式走近了大众。

1.0版 复印文物形象,简单叠加

这是博物馆文创“亮相”的初级阶段,往往充当了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角色。比较常见的是文物仿制品,还有马克杯、T恤、便利贴、书签、笔记本、冰箱贴等小件生活日用品或文具。

1.0版的文创,通常是将文物按一定比例仿制,或者是将文物的形象、博物馆建筑图案、logo的元素直接印制到产品上面。其中,仿制品只有纯观赏性功能、缺乏实用价值,且定价较高,常有观众高呼“买不起”。而印制图案类的文创设计普遍比较简单,只是直接、机械地复印图案,缺乏创新点。这样一来,文创价格往往两极分化,无法分层照顾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另外,这个版本的文创品种有限,同质化严重,销售也主要是在博物馆里售卖。

总体来说,1.0版的文创,跨界幅度比较小,产品带给公众的吸引力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博物馆文创的主要呈现方式。实事上,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博物馆的文创还停留在1.0版。

2.0版 提取文物元素,创意生活

2.0版的文创少了“冰冷”,多了“鲜活”,开始留意提取文物中吸引人的元素进行产品设计。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朝珠耳机,就巧妙利用了朝珠和耳机外形的相似性,有人戏言戴上耳机仿佛瞬间“老佛爷附体”。再比如上海博物馆的“天下一人”帆布包,提取了宋徽宗在《柳鸦芦雁图》中的签名画押进行设计,做成的帆布包极具个性。

2.0版的文创,产品使用场景逐渐生活化,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实用性的文创陆续走红。胶带、镇尺、手机座、帆布袋、雨伞……这些产品颇具个性的时尚感,既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了人们穿越时空的愉悦感,成功吸引了公众对博物馆文化的关注。正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的生活对接,人们才会喜欢。”

这个版本的文创,除了文具、日用品外,也开始有了电子产品、食品、护肤等种类新的尝试。对于2.0版文创,博物馆一方面严格把控质量,一方面在产品价格上有意识地进行分层设置,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同时,销售渠道也从单一的馆内柜台,拓展到网络营销。

3.0版 脱离文物本体,挖掘内涵

这个版本的文创,已进入到“大步”跨界阶段,打破次元壁,玩转流行文化。随着博物馆跨界品牌授权合作的深入,各种各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博物馆+”纷纷出现:+餐饮、+科技、+金融、+美妆、+旅游、+游戏……

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欧莱雅联名推出的《千秋绝艳》系列口红,将五种“明星色号”与五位“古典美人”相对应,将中国古典优雅感融入美妆;故宫博物院与网易游戏联合开发的手机游戏《绘真·妙笔千山》,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玩家如身临其境,一秒穿越回北宋的大好河山;三星堆博物馆在微信表情商店上线“古蜀萌娃”系列表情包,原本神秘、严肃的青铜面具变身可爱的萌娃,配上趣味十足的四川方言,风格轻松愉悦,引发网友纷纷下载;湖南省博物馆与长沙银行、奶茶品牌“茶颜悦色”联合推出了信用卡“喝呗卡”,以湖南省博“君幸食狸猫纹漆盘”IP为主题,用美食话题输出历史和文化……

打造3.0版的文创时,博物馆开始关注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有意识地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本馆特色IP。同时加强网络销售渠道的宣传,开通天猫、京东、微信等多平台的销售渠道,且重视线上宣传力度、着意维护品牌形象。这个版本的文创,除了产品本身质量的把控,还注重其附加价值,比如颇费心思的包装盒,足以让产品再上档次。不少观众将博物馆文创作为赠送亲朋礼物的优质选择,可以说是人气满满。

3.0版的文创,扩宽了思路,全面开花。它们打破了传统的实物产品界限,延伸到无形的产品之中,各种创意联动层出不穷,迎来博物馆跨界新风貌。“博物馆文创IP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原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如是说。

4.0版 打破文物局限,拓展外延

4.0版的文创,不仅是对于博物馆原有内容的开发,还尽力扩大其外延,实现价值的自我创造,是跨界合作的又一次“升级更新”。

故宫出版社联合真人密室逃脱游戏连锁品牌“奥秘之家”,推出互动解谜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谜宫2·金榜题名》。书中将故宫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进行趣味结合,包含了较简单的礼乐度量、时令节气、棋谱书画、五行八卦等知识,拓宽了博物馆文化的外延。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认为,是“与科技创新、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跨界文创,“让故宫的文化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青少年的心中”。

苏州博物馆的“融”模式,也是4.0版文创扩展博物馆外延的优秀案例。据苏州博物馆副馆长谢晓婷介绍,“融”的对象包括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不同领域的专家、不同需求的群体,包括媒体、旅游、金融、科技等六个板块。谢晓婷指出,这样的深度合作,可以“助力博物馆走进大众”。

4.0版目前是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的高级阶段,此时的产品已不再是1.0版的文具、包包,而是深挖了博物馆的文化潜能,跨界合作更系统、科学、拥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例如,敦煌研究院将自家文创中心分为“如是敦煌”“念念敦煌”“星空下人类的敦煌”三个子品牌,分别来挖掘阐释敦煌艺术、对外品牌合作和组织举办公众活动;将反弹琵琶、飞天、骆驼、藻井、九色鹿、菩萨等特色元素融入文创中;跨界合作启动“数字丝路”计划,推出敦煌动画剧、“敦煌诗巾”小程序等数字产品,形成了网络时代文创产品开发新模式,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解读了跨越千年的壁画故事。

总体来看,4.0版的文创,注重提高博物馆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力,极具创新意识和大局观。它们能够无限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贴切生活,走近千家万户。正如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所说,“用古今对话抓住观众的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令公众感悟中华文化的坚实内核,提升文化自信,也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放眼全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各类新文创产品相继面世,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目前我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了难以计数的文创产品,有的尚处于1.0版的“小白”阶段,有的已率先进化到4.0版。当然,并非所有博物馆都按照这个发展阶段依次过渡,有的就出现了跳跃式发展,而且在一个博物馆中几种版本的产品并存的情况亦非个案。在文创发展之路上,各博物馆都在“上下而求索”;从1.0到4.0,博物馆文创破圈正在进行中……

(记者 李韵 通讯员 吴宜洁)

光明日报2021-8-29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