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总结党建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文广旅体局

题目: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资料提供时间:2023-03-08

目录

更多

苏州市文广旅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 文章下载

苏州市文广旅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

2022年,市文广旅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切实担起“勇挑大梁”重大政治责任,锚定目标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文化产业发展获得全省督查激励,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一批舞台艺术作品获得重大奖项。中篇弹词《红色摇篮》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大型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获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舞剧《运·河》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滑稽戏《又见炊烟》、苏剧《绣娘》入选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中篇弹词《军嫂》、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获省优秀文艺成果奖励。4部作品入选江苏省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巡演和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部作品获2022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扶持剧目。一批优秀剧本脱颖而出。联合中国戏曲苏州创作基地共同主办首届“梁辰鱼杯”剧本征集活动,以现实题材、江南文化题材为重点,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剧本,收到投稿剧本258部,《林屋洞》等7部剧本被相关院团选中创排。全系统累计登记、储备剧本228部,视频92个。一批美术作品亮相重大展览。近20位画家作品在“陆俨少奖”、春之花等国家级重大展览中获奖。新创美术精品1000余件,成功举办新吴门画派、长三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等大型展览,苏州美术馆馆藏“苏美宝笈”系列展入选文旅部年度馆藏精品展出季。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群众文艺创作再创佳绩。戏剧类作品《打折》获第十九届群星奖,为江苏省唯一获奖作品,连续三届问鼎群星奖。音乐类作品《沙海遗珠》、舞蹈类作品《那年你们也十八岁》、戏剧类作品《村口有一尊雕像》、曲艺类作品《张桂梅看病》、美术类作品国画《声声悦耳》、行书《庚子销夏记四则》等16个作品获评第十五届省“五星工程奖”,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届位列全省第一。18个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第二批培育对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公共文化发展机制持续创新。起草《苏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打造标准领先、供给丰富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开展公共文化配送,设置“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等专题,组织文化惠青、惠医、惠她、惠企、惠残、惠学等专项配送,全年配送场次超1200场。开展2022苏州全民艺术提升季活动,全市推出23项文艺赛事、40项艺术欣赏活动、20项展览展示活动、37项综合实践活动。精心策划苏州美专建校百年纪念活动,组织系列展演展示活动,回溯美专百年历程。苏州美术馆阳光美育计划获文旅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7个项目入选江苏省第二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当主角、唱大戏。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深化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修订《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制定《苏州市传统建筑和古建筑保护更新与修缮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研究》《苏州市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导则》等课题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顶层设计,探索新模式、新办法。推动畅园有熊精品酒店、大石头巷秦宅百易晟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盘活存量发展空间,为文物建筑开发利用注入社会能量。创新开展地下文物考古与研究。启动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围绕重点项目开展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揭示苏州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和江南文化核心城市的文化内涵揭示苏州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和江南文化核心城市的文化内涵。推动草鞋山遗址、塘北遗址、御窑遗址等一批重要的考古主动性发掘项目和虎丘综改地块等重点基建考古工作。修订《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率先将“先考古、后出让”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列入政府规章。挖掘保护红色革命遗产。召开全市革命文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制定《苏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办法》,完成《苏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质量和水平。组织申报全省革命文物(第二批)名单,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拍摄革命文物宣传推介短视频,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革命文物影响力。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碧螺春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7个海外城市成功上映。拙政园古典园林空间的跨媒体展示、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展示2个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项目。起草《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进一步擦亮“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金字招牌。打造“非一般”活动品牌,举办“非一般的节日”系列活动,全年累计举办活动逾百场,参与人次近万人次,惠及人数逾百万人次。顶层设计“博物馆之城”建设。制定《关于推动苏州“博物馆之城”建设意见》,科学规划博物馆建设体系,制定《关于鼓励和促进苏州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将全市非国有博物馆、类博物馆纳入“一城百馆”名录,统一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推进考古博物馆、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建设,全年新增8家博物馆,城建博物馆、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具有本土鲜明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相继开放。

四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集群。定期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工作调度会,统筹协调全市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企业服务、行业统计监测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数字文化头部企业、产业链重点项目和创新链重点人才。全市各板块前瞻性布局以动漫游戏、电竞、文化信息等细分领域为重点的数字文化产业。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协调各类资源,协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组织申报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激励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依托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出“文易贷”文化金融贴息服务,举办文旅企业金融对接会,累计支持65个项目获得融资金额16630万元,并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予以贴息支持。全市33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重点项目,全年计划投资88亿元。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等10个项目入选2022年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全年计划投资36.2亿元。加快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开展重点文化企业调研走访活动,跟踪监测重点企业发展指标,主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大禹网络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为苏州首家入选的文化企业,10家企业入选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10家企业入选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提档升级文化产业园区载体。制定《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办法》,优化提升全市文化产业园区的战略布局,积极组织认定和管理评价,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全市以产业园、街区、基地等命名的文化产业载体63家,其中有10个国家级、25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产业园区载体功能日趋完备。有效激活文旅消费。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举办2022年度苏州文旅消费季,发布主题旅游线路,打造新兴业态,推广数字人民币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姑苏区观前街区、吴江区同里古镇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昆山市、姑苏区、工业园区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规上文化企业1268家,较去年底增加10%,已连续10个季度保持增长,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504.5亿元,同比增长10.2%。

五是旅游行业积极应对疫情。内强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新增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北太湖旅游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相城区吴门望亭运河公园景区等5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增同里古镇中川路街区和甪直西汇街东市街街区2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金鸡湖景区和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成功入选省智慧旅游景区名单。张家港市凤凰镇双塘村、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和常熟市海虞镇七峰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10大精品民宿,评选10个年度旅游创新产品。“芦荡星火富民燎原”线路入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单,“芦荡火种”项目入选第一批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外抓形象提升城市旅游品牌。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横轴,苏州十大板块为纵轴,在全国打造“四季苏州最是江南”文旅品牌形象,常态化发布当季旅游产品、主题线路、必选榜单、特色活动等,全方位、立体式展现苏州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组织开展“苏州人游苏州”体验活动、“来苏州旅游都挺好”系列直播活动,参与人次突破203.9万,近200余款文旅产品在直播期间全部售罄,总销售近360万元。打造内容生产“中央厨房”,在抖音、B站、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展现苏州四时之美。开设“客源地市场线上推介会”,为疫情形势下旅游市场开拓注入新手段。旅游业逐步回暖复苏。全市累计接待游客数量63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103.1亿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4%和68.5%。预计全年旅游接待人次约8450万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5%,全年旅游收入1600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0%。预计实现旅游业增加值745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0%,全年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六是文旅数字化取得成效。谋划文旅“137”数字建设体系。明确“一个总平台、三大着力点、七个数据库”架构,以“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平台为载体,推动文旅服务数字化发展、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文旅治理数字化改革三大着力点,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文物资源、文化遗产、戏曲艺术、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娱乐场所七个数据库,建成苏州文旅指挥中心。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全市45家备案博物馆藏品实现藏品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采集完成率基本达到100%。在“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上呈现短视频、VR视频、孪生场景,真正让观众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欣赏文物。推进戏曲资源数字化。将名家经典音视频转换为数字视听格式,激活传统戏曲的时代生命力。收集昆曲、评弹、苏剧基础数据,共收集音视频约1720个,总时长约1350小时,图片约250张。打造沉浸式立体数字戏曲体验空间,提供昆曲、评弹、苏剧等剧(书)目音视频赏析,推出VR看戏、戏曲点唱以及戏曲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为市民提供集视、听、唱、学等感官体验为一体的数字戏曲场景。推进非遗数字化。制定《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以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等为核心,建设表演艺术类、传统工艺与医药类和民俗类非遗数据库。制定《苏州市丝绸纹样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对丝绸博物馆、丝绸档案馆等收藏的丝绸纹样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建立全面系统、专业权威的丝绸纹样数据库。推进古籍数字化。推进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以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与研究等为重点,推动苏州古籍馆打造成为全市古籍典藏和研究的核心基地。截至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96部,82.9万页,数据容量达16.1T。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省公共文化云的平台(地区)覆盖率达94.68%。推进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暨苏州市“城市阅读一卡通”基石工程建设,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馆藏资源纳入服务体系。推进文物监管数字化。实施“文物建筑建模工程”,打造“文物智慧监管平台”,实施文物“智慧消防”工程,提升文物管理数字化能力。

七是重大文旅活动精彩纷呈。高质量承办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突出“融合、创新、共享”主题,举办了开幕仪式及主题演出、夜游虎丘和古运河、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互动联动5大板块13项活动,组织各类展演530场,推介会76场,互动项目900多个,组织225家采购商,促成商洽配对1100余对,累计近10万人次走进运博会现场,现场意向交易额4000万元,线上受众突破3.7亿人次,线上意向成交额达1.46亿元,做到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实现“安全、精彩、圆满”的预期目标。高质量办好第十一届苏州文博会。以“数字赋能·创意之都”为主题,展现数字技术和技术延伸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汇集数千件极具创意的家居、日用等方面的设计精品,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数字产业、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等相关行业、产业紧密对接、深度融合,线上文博会、线下主会场和分会场同步办展,线上文博会点击量达6100万人次,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50亿元,话题曝光量突破5300万,创历届文博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新高。高质量完成各类文旅展演展示任务。做好国家、省交办的“相约北京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5.18世界博物馆日”江苏主场活动、江苏省第十三届乡村旅游节分会场、苏州国际日—中日韩工艺文化展、iSING!Suzhou唐诗名篇·美国首演音乐会暨非遗展等活动,向国内外全面江南文化魅力。

八是文化治理实践走向深入。一业一策精准开展行业纾困。制定《苏州市文旅行业贯彻落实纾困和恢复发展政策意见细则》(简称“文旅纾困十八条”),发放省级旅行社创新发展、特色饭店、经纪公司纾困资金840万元,发放星级饭店、旅行社、剧院、网吧、娱乐场所等8个重点行业纾困资金1400多万元,在省内率先探索推行“履约保证保险+银行保函”替代旅行社质保金改革,覆盖5300多家市场主体,为文旅复苏送上“及时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推进重大法治事项规范化、流程化,清理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专项监督等工作,获评“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专项工作优秀单位”。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共完成旅行社设立审批26件,办理导游证到期换发、新申领等业务1630件,涉外营业性演出审批73项,内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31项,延续和变更44项,娱乐场所延续和变更3项,按时办结率100%,窗口“好差评”满意度100%。全力保障文旅市场安全稳定。开展年度“护航”专项行动、文旅市场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行动、“一日游”旅游市场整治行动、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共立案56起、结案46起,其中重大案件4起。获得2021年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度江苏省打击侵权盗版十大典型案件奖励。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有功单位”,7人表彰为“有功个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审核规范各类讲座、论坛、报告会和学术交流活动26场(次),审核苏州艺术基金扶持作品、戏曲进校园项目65件,编印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新闻微评161篇、阅评综述61篇、工作简报41期,规范新闻发布和媒体采访流程管理,加强新媒体内容管理,切实加强局机关、直属单位和文广旅行业、企业的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景区景点、密室逃脱、剧本杀经营场所等安全检查,排查自建房等既有建筑隐患,总体保持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平稳形势。全系统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闻令而动,勇担职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深入排查并彻底整改风险隐患,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牵头做好文旅场所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指南的修订,指导企业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确保文旅领域疫情防控平稳可控。

九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市委巡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92项整改举措或实施到位或取得明显成效。全系统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2717个,制订防范措施2757条。对市院团管理中心、市锡剧团、市文物鉴定中心、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基层单位党组织开展内部巡察,以巡察整改实效推动工作发展。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全系统29个基层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问题排查、集中整改60个,促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确保基层党建专项提升行动落实落细、取得实效。“崇文乐游”党建品牌落地生根。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巩固年”,涌现了“红色活力站”、“品苏”等典型成果。在疫情大考中,广大党员和志愿者勇挑重担,944人完成了3000多人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及下沉任务。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市文广旅局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三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自觉把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要求贯彻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自觉扛起使命任务,用“干在实处”推动文化和旅游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融合,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文化强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奋力开启文化和旅游新一轮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1.集中开展学习研讨。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运用“三会一课”、专题学习会、主题党日、支部书记上党课、党员讲微党课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深学细悟、融会贯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2.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结合部门职能,查找分析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加强研究性、探索性、创新性工作调研,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任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3.持续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纵深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建设,着力锻造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工作作风。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推进全系统直属单位巡察“全覆盖”。鲜明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把牢“实”的导向,坚持“严”的基调,擦亮干部队伍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底色”,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行见效。

二、加快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高地

1.创作生产高水平文艺精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开展文艺创作,强化组织规划,推进精品项目,展现新时代伟大变革,反映新时代幸福生活,推出更多增强人民力量的优秀作品。推出不少于15个主题舞台艺术优秀作品,新创不少于500件美术精品。重点创作打磨昆剧《家》、现代滑稽戏《美食家》、苏剧《五女拜寿》等10部剧(书)目,20余件小戏、小品、歌曲等。

2.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深刻把握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促进剧目生产表演的长效机制、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布局合理的剧场供应机制、剧团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国有文艺院团活力动力。积极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争取在全省国有文艺院团评估定级工作中体现苏州水准和优势。

3.组织开展高水平艺术活动。围绕年度重大时间节点,适时开展市属文艺院团精品展演及苏州市舞台艺术精品专场演出,开展系列展演不少于20场,举办主题美术书法展。

三、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城乡一体优化资源配置。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张家港城西文体中心、常熟市工人文化宫、工业园区南部市民中心等区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苏州市文化馆设立基层分馆或辅导点20个。统筹优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乡村倾斜,推动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基地、优秀群文团队,组织镇(街道)文化站长、基层文化工作者、群文带头人分级分类分层轮训。

2.品牌引领丰富产品供给。发挥“长江文化艺术节”“苏州全民艺术提升季(市民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增强活动影响力和市民参与热情,全年市级公共文化配送活动不少于800场次,全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少于6万场次。办好第五届苏州“繁星奖”评选活动,评出一批优秀群文作品,组织开展巡演巡展活动。实施“文化惠青”工程,组织“青年艺术圆梦计划”“青少年街舞比赛”“原创音乐大赛”等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3.创新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质效,推出“四点半课堂”“艺术夜校”“夜间延时”等服务。打造“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评选30个空间形态美、内容品质优、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市级特色空间。加强旅游厕所管理,按照新国家标准开展评级,组织开展暗访和督查,提升苏州旅游厕所整体服务水平。

4.数字赋能满足个性需求。探索制定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打造以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数据库,把文化资源送到了群众身边和手边。苏州图书馆新增电子图书10万种,苏州市文化馆新增线上艺术辅导课程12门,新增节目时长350小时,努力提高数字资源使用率。实施公共文化线上配送采购,线上线下互动联动,努力把线上流量转化为到馆人次。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1.推进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举办纪念草鞋山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交流会议。出版《草鞋山出土文物精品图录》等一批苏州地域文明探源丛书。开展太湖流域文明源头研究、苏州史前文明发展历程研究、吴文化探源研究等一批重点项目,梳理苏州文明脉络与苏州古城变迁。持续推进草鞋山遗址、塘北遗址、御窑遗址等一批重要的考古主动性发掘项目,形成一批考古研究发掘成果。

2.推进文物活化保护利用。制定出台《“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华国际影响力”苏州行动方案》,坚持守正创新、古为今用,坚持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彰显文物时代价值,推动文物成为展现苏州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苏州城市软实力和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3.推进江南水乡古镇申遗。举办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通过案例分享、专家研讨会、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成果发布、媒体采风采访、古镇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探讨古镇文化、生活等新空间与旅游体验创新融合,推动古镇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打造江南古镇文明典范标杆。

4.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制定《古城无边界博物馆建设指导规范》,推送苏州古城打造“无边界博物馆”。启动苏州博物馆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工作,推动陈列展览系列化、开放服务精细化、社会教育品牌化、宣传推广体系化、学术科研专业化。推进吴江博物馆新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等重点博物馆项目建设。制定出台《苏州市类博物馆申报登记指南》,依据规范流程开展创评工作。积极支持乡镇(街道)依托现有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传统产业载体等空间,建设各类专题博物馆。

5.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承办文旅部“一带一路”传统工艺双年展,展示沿线国家传统手工艺项目,共享中外文明发展成果。开展市八批苏州市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评审工作。启动市六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展记忆性保护等3个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

五、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激发数字创新活力。构建以数字文化产业为核心,数字内容、苏工苏作、电竞产业、动漫游戏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细分领域,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实现数字文化产业营收增速20%。聚焦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提升“1+N”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文旅消费引领,坚定不移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市标杆产业、支柱产业。

2.做好企业对接服务。通过座谈、走访,深入了解文旅行业企业痛点难点,加大政策储备,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推动文旅行业快速回暖。主动服务、精准施策、创新产业准入,清理制约文化创意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探索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征的全链条包容审慎协同监管机制。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赴国内先进城市开展文化产业专项招商对接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团队扎根苏州,共同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和创新集群。吸引头部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引导文旅领域龙头企业布局苏州数字文化产业。与中数集团合作,建设“江南文化大数据产业基地”“数字文化产业要素平台”“文化消费场景数字化平台”。

4.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展苏州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银行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强合作,拓展1000个重点数字人民币文旅消费应用场景。2023年,力争文化产业营收规模突破4000亿元,整体水平居全省前列。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苏州图书馆分馆夜间延时服务,满足面广量大的夜间自习需求。

六、推动旅游业复苏发展

1.大力推动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围绕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构建多元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推动旅游业国际化转型,构建面向世界的旅游发展新格局。重点将苏州古城打造成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将环太湖地区和环阳澄湖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滨湖旅游度假区,将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江南水乡古镇文化带、长江活力休闲旅游带、吴淞江科创带打造成丰富多彩、活力无限的国内知名休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

2.大力推动旅游度假区建设。研究制定《全面推动度假区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度假区发展定位,厘清度假区与属地政府职责边界,促进度假区管理机构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带动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度假区做精做优旅游产品,深挖资源特质,形成具有鲜明主题的度假品牌,打造核心度假产品。高标准建设环太湖、环阳澄湖、环澄湖、沿江等4个度假区集群。积极创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大力推动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持续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以街区商圈为圆点,辐射景区景点、文博场所,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推动文旅消费内容更加丰富立体。鼓励把文化元素嵌入消费场所,依托街区、景区、社区、产业园区,以时尚设计、演艺娱乐、旅游休闲、城市书房等为内容,新建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艺文空间。鼓励把消费业态引入公共文化场馆,在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制定公共文化设施收费指南和项目清单,推动各公共文化场馆探索引入高品质展览、高层次消费等增值文旅服务。

4.大力推动夜间文旅经济。继续举办综合夜间集市活动,鼓励各县级市、区依托中心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街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健身休闲、时尚购物等业态,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文旅消费场景,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节假日、夜间延时开放机制。鼓励博物馆举办“博物馆奇妙夜”主题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博物馆开发沉浸式演出、夜游体验等服务。

5.大力推动旅游业营销推广。按照“客分三类、时分四季”精准营销思路,积极开展旅游推广活动,打响“四季苏州·最是江南”旅游品牌。开展“苏州人游苏州”活动。引导市民采取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微团游等方式就近择线、错峰出游,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开展“来苏州旅游都挺好”活动。鼓励外地人来苏州旅游,支持各旅游行业协会加强区域旅游互动合作,深入开展目的地互推和客源互送活动。开展“到中国游苏州”宣传推广活动。举办“外国人镜头中的苏州”“苏州文旅推广周”等活动,加大对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市场推广,吸引更多外国人来苏州旅游消费。

七、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

1.推进戏曲数字化。聚焦昆曲、评弹、苏剧等苏州本地戏曲,完成现有戏曲的数字化转换,完成受损戏曲的数字化修复,对传统戏曲进行现代转型,制作生产一批受众面广、传播价值高的作品,推动演出票务、数字藏品、文创产品等商业价值转化,基本建成苏州戏曲数据库,建成一批戏曲数字化线下体验场景。

2.推进博物馆数字化。梳理苏州博物馆、戏曲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碑刻博物馆数字化经验做法,形成藏品数字化采集标准,实施博物馆数字化等级测评,实现全市馆藏数字化,精心培育一批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的智慧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每个市、区培育1-2家数字化示范博物馆,努力将苏州博物馆打造为全国博物馆数字化标杆。

3.推进非遗数字化。完善非遗数字化采集和应用标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搭建由表演艺术、工艺医药和民俗三大类非遗子数据库组成的数据库,完成濒危项目采集与录入。推进丝绸纹样数字化项目先试先行。

4.推进古籍数字化。制定《苏州市古籍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协同苏州相关古籍收藏单位建设《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数据库》。建设完成苏州图书馆藏124部国家珍贵古籍数据库。

八、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1.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快制度建设,做好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修订、废止、清理工作,守护公平竞争环境,维护统一大市场。完善文旅市场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将信用情况与检查频次、享受政策优先级挂钩,提高信用监管效能。加大放管服力度。对照政务服务要求,进一步优化办件流程,压缩办件时间,提高在线政务服务和不见面办理比例。

2.加强包容审慎监管。加强文旅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依法监管研究,开展合规指导,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更新免罚轻罚清单,深入推进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提高投诉受理、处置与反馈效率。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向区县延伸,初步构建智慧型全流程执法办案新模式,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执法规范化。

3.服务疫后企业发展。针对企业反馈的用工难、人才短缺等恢复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和人社、教育等部门合作开展“校企对接”等项目,加大公益性培训项目的力度,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解决企业所急所盼。

4.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统筹推动人防、物防和技防,切实加强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提升安全生产工作实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扭住问题隐患整改突破口,以点带面抓重点领域。坚持结果导向,紧紧围绕预期结果,倒查问题隐患、倒推工作时序、倒逼整改落实,全面提升行业安全水平,推动行业安全发展。

苏州市文广旅局2023-2-14

 

 

云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文章下载

云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县文旅局以市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为指引,以“力争早日创成云和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主题主线,坚持抓项目促发展、抓融合添活力、抓文化增内涵,在云和梯田创5A级旅游景区、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省民生实事等方面聚焦发力,全县文旅事业平稳健康发展。云和县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县;云和梯田景区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山区26县“造月工程”名单;云和木玩童话小镇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云和木玩”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古村探秘 芒种开犁——松阳云和乡村非遗之旅线路入选首批浙江主题非遗旅游线路;童话书房入选浙江省首届最美公共阅读空间;云和梯田入选第二批浙江省创建文化和旅游IP名单;仙宫景区垂钓项目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稻田民宿获评全省“金宿”称号。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预估),实现旅游收入22.5亿元(预估)。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树立“党建+”工作理念,不断提升业务工作质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等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联动发展。一是“党建+教育”,增强干部引领力。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不断丰富学习载体,交流研讨,推动学习全覆盖、出实效。创新建立青年党员“五个一”培养机制,通过读书分享、活动轮值、项目领办、积分争先和问题谋划,大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截至目前,已开展党日活动轮值9场,读书分享6场,项目领办8个。二是“党建+廉政”,加强干部凝聚力。以全县“紧起来、快起来、跑起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制,主动扛起抓作风抓纪律的政治责任,不断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评先评优、干部考核等各项制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通过项目跟踪、风险梳理、主题演讲、廉心家访等活动,强化干部廉政教育,推动清廉文旅建设。三是“党建+意识形态”,巩固干部凝聚力。围绕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调动全局力量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形成“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根据班子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力做好重大节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防范以及全年的安全播出工作,制定印发《云和县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及杭州亚运会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保障专项工作方案》,确保各项重大活动宣传报道、直播转播工作万无一失。

(二)聚焦稳进提质,助推文旅产业加快复苏

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分析研判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新任务和新趋势,全力以赴推动文旅市场恢复。一是加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力度。联合县总工会出台文化和旅游领域稳经济若干举措,通过房租补助或社保补助等举措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实现助企纾困政策全部线上拆解,完成线上线下同步兑现1042.29万元,兑现率为100%。开展“遇见云和你”云和文旅500万元消费券大派送活动,涵盖全县A级景区、星级酒店、等级民宿、限额以上入统涉旅住宿餐饮业等57家企业,截至目前,核销金额488.18万元,核销率97.64%,带动居民、游客消费3200万元。二是坚持项目引领强化发展支撑。系统性谋划落实各类项目举措和任务,出台《“重大文旅项目攻坚”行动方案》,全面开展文旅“项目谋划、招商引资、有效投资”等攻坚行动,牵头推进云和梯田、云缦康养度假区等文旅建设项目7个,年度完成投资4.01亿元。完成《云和湖区域重点地块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初稿编制;专班化推进云和湖度假区项目与中铁建集团合作事宜,拟将云和湖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是纵深推进全域旅游释放活力。完成景区城、景区乡镇和景区村“百千万工程”工程创建全覆盖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微改造 精提升”工程,启动“百千万”工程2.0版本,完成景区乡镇基础设施提升1个,景区村庄5个,完成梅源村3A级景区村验收;梯田景区游客中心玩木体验店、“稻生一”咖啡吧、长汀村环村游步道等30个示范点列入“微改造 精提升”示范点培育,累计投资2.18亿元;云和梯田景区实践案例评选为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 精提升”最佳案例奖。

(三)持续精准发力,加快梯田5A创建攻坚步伐

锚定县党代会提出“力争2022年创成云和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奋斗目标,迅速行动、紧密部署抢抓5A创建“黄金期”。一是健全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梯田5A创建工作专班,对标创建任务要求,发布《浙江丽水云和梯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进一步梳理各单位职责分工,制定工作任务分解表、工作任务清单和月度计划表等,将责任明确到单位、到人。定期召开梯田5A工作例会,破解梅竹村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项目、一级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用地等难题30余个,创5A工作取得有效进展。二是同心攻坚,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坑根入口游步道、坑根三级游客中心、梅竹三级游客中心、日出云海观景平台等项目方案设计,户外运动设施、太空舱体验项目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环卫设施、下垟搅拌厂备用停车场等项目基本完工,二级游客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启动滑雪场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方案、梯田博物馆方案设计工作;后交线沿线生态修复有序推进。三是补齐短板,厚植文化底蕴。做大做强梯田文化品牌,成功举办“诗情画意共富路·绿水青山云和你”第十七届浙江山水旅游节暨第十六届云和梯田开犁节系列活动;云和梯田画面入选“共富浙江”主题即开型(绿水青山篇)体育彩票全省十个主画面之一;启动编撰《梅源芒种开犁节》国遗丛书,从开犁节形式、礼仪、文化、传承与发展等系统性、多角度记录国遗项目全貌;梅竹、坑根、下垟三个活态博物馆启动建设。

(四)深耕惠民理念,加速推进文体服务供给

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工程的部署,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发展、均衡发展,更好满足群众新期待和新要求。一是完善公共文体建设体系。高质高效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39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5个乡村博物馆);新建县图书馆分馆1家(箬溪书院),悦读吧6家(黄家畲供销联合社、龙门、行政服务中心、云和政协、温州商会、文化馆);民宿书吧2个(漫享书屋——黄泥岗),实现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全覆盖;加快打造智慧化体育场馆,投入190万元丰富模块设计,优化使用功能;省文旅厅公布了2021年度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CMDI)评估结果通报,云和县获全市第2名、山区26县第10名,位列全省第51位。二是提高公共文体活动品质。创新思路推出“椤林雅艺”文艺教学系列活动14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线下转入线上,充实疫情期间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功引入高规格体育赛事,举办中国浆板公开赛和山区26县系列体育赛事活动——云和梯田定向赛;举办第三届云和“野梨”音乐节、云和县第十七届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月暨“欢歌颂党恩、奋进新征程”首届乡镇街道民乐团演奏大赛;歌曲《云上五天》荣获2022年浙江省山区26县村歌故事会十佳村歌故事奖、《幸福里的生活咿啰吔》荣获2022年“歌颂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全省歌词大赛银奖。三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系统开展云和史前文明考古勘探工作,发现马鞍山、青龙山等41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遗址,发掘出的墓葬及重要器物填补云和乃至周边地区这一时期历史空白,对研究云和西周时期文明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古村探秘·芒种开犁——松阳云和乡村非遗之旅线路入选首批浙江主题非遗旅游线路,“云和木玩”工坊入选浙江省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瓯江水上蛟龙入选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强化实践创新,深入优化提升文旅品质

对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切实转换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一是突出宣传推广扩大影响。紧盯客源市场,联合兄弟县市开展黄山、景德镇文化旅游营销推介会,拓宽安徽、江西等省外客源市场;积极配合省、市,开展“欢天喜地游丽水”“惠游五月”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推出“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及优惠措施,包含文旅直播促销、景区门票折扣等多项政策,全方位扩大云和文旅的知名度;云逸的院子选送作品梯田有礼——丰收礼获第三届“浙宿好礼”乡村民宿伴手礼大赛综合奖。二是着力提升文旅服务品质。规范全县文旅数据统计管理,制订《云和县全域旅游统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组织开展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提升等培训活动,累计培训1200人次;成功举办首届文旅达人技能大赛,吸引38名选手同台竞技,为后续文旅人才培育、提升和选拔奠定扎实基础。三是持续开展市场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开展“清源、净网、秋风、护苗、固边”五大行动,排查线上线索36条,发现违规行为15起,立案调查13起;抓好文化、文物、广电、出版、旅游等领域的日常监管,保持市场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守好文旅市场“小门”,全年出动执法590次,检查各类场所365家次,筑牢文旅市场安全防线。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县文旅局将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贯彻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相结合,紧紧围绕“2023年创成云和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目标,抢抓机遇提质升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精准施策推进文旅产业稳进提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开展“三个创建”,加速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一是创成云和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大步跃进、快步推进、稳步奋进”的姿态,向梯田创5A工作发起最后总攻,对标对表千分表,确保明年3月底完成全部项目建设,软硬件设施和服务达到创建标准,自评分超950分;同时,加快景区传统文化挖掘、传承和利用,丰富景区业态发展,深度做好“旅游+”“+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夯实景区“软实力”,强力助推5A创建。二是争取创成佛儿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6月完成16个重点项目和5个整治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9月对照4A级景区创建验收标准,重点在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服务保障、游客体验等方面改进和提升,争取12月完成创建。三是启动云和4A级景区城创建。贯彻落实全省“百千万”工程和丽水市打造“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工作要求,以及“微改造 精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重点在体育、文化、民宿等领域加强改造、提升,争取完成年度改造资金超3亿元;着力在小顺、长汀、仙宫等热门景区升级蝶变上下功夫,全方位促进全域旅游品质提升。

(二)锚定“三项工作”,加快文旅市场回暖复苏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发展根基。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强化项目前期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牵头推进8个文旅项目建设(其中重点项目7个,一般项目1个)。续建:养生文化村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独山土地挂牌并完成土地平方,养生公寓全面竣工;嘉瑞温泉度假村计划投资200万元,完成温泉勘探,项目启动建设;燕庐文化创作基地计划投资3000万元,主体工程完成,附属市政工程完成40%,启动装修工程;宏地·云缦康养度假区计划投资30000万元,云缦酒店营业,一期5号地块主体工程完工,1、2、3号地块进场施工;梯田旅游区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一级、二级游客中心、坑根停车场、梅竹停车场等项目完工,摄影基地、滑雪场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建:云和县大剧院装饰装修工程计划投资130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10%;云和县博物馆装饰装修工程计划投资270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20%。二是以促进消费为目标激发内需潜力。加快推动文旅领域关于落实稳经济16条等政策的集成落地、顶格兑现;利用“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举办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康养、红色、避暑、民俗等各类旅游产品和路线;强化渠道宣传推广,打造优质文旅品牌,计划完成20场以上文旅推广活动;深化提升第十七届云和梯田开犁节、第四届“寻瓯溯源”文旅周、第二届云和水上运动休闲节、第六届云和县湖铁人三项赛等重大文旅活动的品牌效应和综合效益。三是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助力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打造具有云和地方特色的美食、美宿、美物、美艺、美集。擦亮“百县千碗”品牌,举办1-2次具有影响力的“百县千碗”活动;鼓励、引导民宿业主将本地非遗、乡村民俗文化等文化体验主题植入民宿,打造“小而美、美而精”的特色民宿;扎实推进木玩童话小镇省级研学基地评定;加快培育云和梯田景区、云和湖两大4A级景区研学体验项目;争创1-2个省级“旅游+”基地和丽水山景基地;推动旅游饭店品牌创建,力争创建1家特色文化主题饭店。

(三)突出“三个加快”,不断满足群众文体需求

一是加快文体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省民生实事项目,提前筹划“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8个、文化驿站2个、城市书房1个;悦读吧3个,民宿书吧2个;盘活社区、农村等闲置房屋,建成村级多功能运动场1个,村级百姓健身房4个。二是加快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开展万册图书下乡、送戏下乡活动;推进文艺星火赋美工程,谋划建设江滨绿道西岸、中山广场、采真里广场、老人民大会堂等4个文艺星火舞台;继续开展“椤林雅艺”文化线上教学系列活动,全年计划完成24期;加快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打磨提升“一支舞、一台戏”,精心编排“一首歌、一个小品”。三是加快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推进“古瓯国”勘探考古工作,重点做好第二、第三期云景生态产业园-赤龙区块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加速推进云和综合博物馆建设,4月底前完成大纲终评,10月底前完成展陈空间设计;5月底完成畲族活态博物馆、农耕非遗活态博物馆、银矿活态博物馆完成建设;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展演,开展美丽非遗进文化礼堂、赶大集活动;完成《农历二十四节气(梅源芒种开犁节)》国遗丛书编撰。

(四)注重“三个强化”,持续优化文旅市场环境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坚决打好“除险保安”整体战,加强行业监管能力,开展护航亚运会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百日攻坚行动;重点抓好文旅市场安全检查、养老诈骗、新业态安全监管等工作,加强对问题隐患的督促整改,做好动态发现,及时化解,全面清零;做好“扫黑除恶”“反恐怖”“防台防汛”等相关工作,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二是强化执法效能。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全县文物旅游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重点突出旅游黄金周期间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主要整治围追堵截、坑蒙欺诈游客以及乱收费等不良行为。三是强化服务质量。指导A级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积极开展行业提升工作,争取开展1-2次行业培训,切实提高文旅从业者服务水平;优化完善手机信令大数据监测分析应用场景,深入谋划多跨协同场景应用创新。

云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2-6

 

 

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2022年工作总结 文章下载

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2022年工作总结

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在省广电局和州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实施好舆论引导力,优化广播电视传播秩序管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22年广播电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实抓牢作风教育,推动机关效能建设有提升。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方案》《“五比五看五争当”活动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改进作风、服务基层、狠抓落实、提质增效,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引领新的发展实践,使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责上有新成效,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上有新提高,在群众满意度上有新提升,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氛围。二是强化理论学习不放松。切实把“四个一制度”活动开展作为党组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及一般党员、干部全年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全年召开17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组班子成员合计撰写学习交流研讨材料51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州广电局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逆行而上,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筑牢疫情防控线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三是健全组织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加快推进规范机关党建工作建设,印发《2022年度党组、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抓党建责任清单》等,强化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按要求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一步严明组织纪律,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夯实党执政的各项组织责任。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印发《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方案》《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风险防控清单》,全面夯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责任。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家风教育和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等系列活动,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广电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正确把握广播电视舆论导向,确保广播电视始终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一是加强对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宣传指导。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指导督促各级播出机构在持续做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宣传工作提示。突出主线,全力做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工作,始终把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彰显思想的伟力、真理的力量,坚定全党全社会的信仰、信念、信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各方面宣传报道全力聚焦二十大、突出二十大、服务二十大、确保主题主线鲜明突出,紧盯国庆、二十大开幕会、二十大期间的会议活动等重大节点,指导广播电视台通过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等专栏,稳妥精准、严谨细致,大力开展群众反响宣传报道。注重营造浓厚热烈氛围,各级电视台网页栏目、开机画面做好重点节目和作品的创作播出,增加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题材优质内容供给,形成好片不断、好剧不停的播出局面。同时组织做好“我们的新时代”“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恢弘新时代 逐梦向未来”“我们这十年——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等优秀电视剧、重点广播电视节目、公益广告展播、电视短片展播活动。指导督促全州各网络视听平台加强节目编排,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全州各级网络视听平台全屏飘红、首页置顶,有线电视点播平台统一开设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开机画面、宣传专区和优秀主题节目展播专区,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庄严、热烈、团结、喜庆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组织开展节目创新创优工作,广播电视精品节目见成效。先后组织开展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二、三季度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推优工作。四个季度共收到全州各级播出机构选送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55件,向省级推荐报送优秀作品9件,有4件获评全省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由景洪市融媒体中心创作的短纪实作品《“象爸爸”和他的“儿女”》被评为优秀作品。指导网络视听机构倾力打造网络视听原创精品力作。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创作的《景洪市紫金花园小区解除管控》和勐腊县融媒体中心创作的《中老缅三国交界的年夜饭》两个短视频荣获全省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勐腊县融媒体中心创作的中视频《青春的模样》荣获全省二季度优秀网络视听节目。认真组织实施2022年度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新创优扶持项目申报工作,由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广播剧《阿布书记》获2022年度上半年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扶持资金3万元;勐腊县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短视频《麻风病斗士李恒英:勐腊县曼喃醒村的“李妈妈”》和《在勐腊的“占芭花”:一条幸福路连接两个家》荣获2022年度上半年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扶持资金5万元。由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广播剧《一张照片》获2022年度下半年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勐腊县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短视频《青春的模样》获2022年度下半年优秀网络视听节目。2022年荣获云南广播电视奖优秀组织工作单位荣誉称号。

(三)强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维护广播电视网络生态健康清朗。

一是全州广播电视节目传送秩序规范。进一步落实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审核机制,严格落实播出计划报备报审管理要求,不擅自上线未经许可的节目。严格落实各级广播电视台开办新媒体平台“三审三校”制度。有线电视网络互动平台的节目内容以及节目上线、下线、审核、应急处置等管理机制健全。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主体管理与内容管理同步推进、网上网下管理统一标准,落实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审核机制。做好热点敏感问题舆论引导和管控,进一步增强政治警觉性、政治鉴别力,严格按照最新宣传要求和报道口径,深入做好疫情防控、经济形势等热点敏感问题的引导,进一步健全监听监看和宣传管理联动机制,强化分析预警,严肃查处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二是认真开展广播电视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结合广播电视工作实际,我局制定了2022年州广播电视局“扫黄打非”工作计划和工作举措,组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开展相关领域有害信息及有害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8个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好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媒体传播有害信息和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通过检查,西双版纳广播电视网、微信公众号“西双版纳手机台”、APP版纳手机台、“雨林景洪”手机台及“景洪台”微信公众号、“纯翠勐腊”、“ai勐海官方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不存在导向有偏差、标题党、假大空,不存在跟风炒作、吸引流量等问题,均无非法有害信息传播。有线电视网络互动平台的节目内容以及节目上线、下线、审核、应急处置等管理机制健全。持续做好日常网评员和网络志愿举报工作,督促全体网评员按时按量完成省委、州委网信办及省广电局各项网评工作任务。三是公益广告制播规范有序。紧密配合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大主题宣传,重点做好新冠肺炎防疫公益广告展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们的新时代公益广告的宣传。积极落实总局、省局部署的各类公益广告展播活动,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脱贫攻坚、禁毒、税收、节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防范非法集资等公益广告的展播活动。认真落实“我们的新时代”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申报和2021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申报工作。

(四)筑牢安全播出生命线,推动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扛实责任,确保党的二十大安全播出万无一失。全州各级广电行政部门按照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的安全播出保障要求,各级广电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判,靠前协调指挥,不断完善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机制,强化问题隐患排查,确保重要时间节点不发生安全播出事故。监督和推动属地重点单位重要工作落实,坚守不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底线,进一步做实做细网络安全工作。印发《西双版纳州迎接党的二十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方案》《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关于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全州广播电视行业安全播出大检查的通知》,各级广电部门和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坚决贯彻广电总局、省广电局和州委、州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播出工作责任制,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党的二十大期间安全播出保障任务。二是加强与公安、工信、电力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做好防范非法攻击、破坏、插播、5G干扰、电力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强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管理,确保无线电用频安全。严厉打击“黑广播”确保用频安全,认真做好广电频段无线电保障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收测。加强西双版纳州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监管,进一步巩固境外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成效,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及时会同文旅、市场、安全部门扎实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有力维护广播电视良好传播秩序。三是积极配合推进700兆赫5G基站建设,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发射台、景洪市广播电视发射台、景洪市勐旺电视转播台共6个频道已完成迁移,勐海和勐腊的4个发射台的频率迁移正在推进中。四是积极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印发《西双版纳州贯彻落实加快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意见实施方案》《西双版纳州2022年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项目1498个点位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实现县、乡镇、行政村全覆盖目标。此外,根据省广电局工作部署,开展了应急广播中波试点建设,建设点位34个。建成县、乡、村三级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县级应急广播体系。项目建设已通过省级验收投入使用。实际运用中,三县市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积极作用,通过县应急广播平台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等疫情防控措施和常识,以“普通话+多种民族语”的形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最新信息,大力营造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浓厚舆论氛围。五是实施州级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协同配合开展省级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一期建设,一体化推进省、州、县本地节目无线覆盖,逐步实现省4套、州2套、县1套地面数字电视节目供给。目前,我州被列入一期建设任务的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发射台、勐腊县广播电视发射台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通过省级验收进入试播。一期建设补点景洪市广播电视发射台、勐海县广播电视发射台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持续优化广播电视营商环境。全州广播电视节目传送秩序规范,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申请调整为文化旅游频道,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批复同意。不断提升电视剧节目审查把关审查力度,确保电视剧播出安全、平稳、有序。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1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西双版纳州政务服务大厅和云南政务服务网。积极开展政务服务体验式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2022年,我局办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4件。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全年工作有所成效,但受资金和人事编制制约,全州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难以得到技术支撑,边境广播电视和视听网络节目内容安全监管仍是短板。州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运行维护经费得不到保障,广播电视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仍然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围绕全州中心工作,持续推动广播电视工作稳步向前。

(一)强化守正创新意识,坚持从严治党和理论学习不放松。创造性地应对重点问题、突破关键环节,创新话语方式,让正面宣传更加鲜活、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努力推动全州广播电视事业有新发展。全面抓好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把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与业务工作、“四个一制度”充分融会贯通起来,系统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推动行业指导管理有新突破。守好网络视听新媒体阵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工作主线,指导广播电视媒体深入开展“新时代的答卷”“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等重大主题宣传深入推进。同时,把宣传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二十大等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落实“三个工作法”,坚持政治统领、高位推进,坚持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疏堵结合、管服并举,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单位主动落实、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

(三)主动适应新形势,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上水平。全力做好重大节庆、会议时间节点广播电视安全传输保障工作。抓好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应急广播州级平台和县级应急广播体系二期建设;继续配合推进省级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一体化推进省、州、县本地节目无线覆盖;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立足州情,推动5G业务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强做优广电智慧云平台建设。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切实推进智慧广电项目落地见效。以落实实施好“十四五”规划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和绩效评价机制,确保公共服务不断提质增效,让人民群众长期受益。

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2023-2-10

 

 

淳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 文章下载

淳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千岛湖旅游发展四十周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文广旅体局以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七大攻坚战为重要抓手,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勇敢面对疫情多点频发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一手抗疫情,一手谋发展。2022年,我县成功入围2021年度全省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绩评价前5名,跻身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前10名;在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中,我县荣获“浙江文旅助力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十佳县”;我县成功入围全省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名单;姜家镇姜家村入选国家文旅部“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千岛湖景区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文旅部“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一、2022年特色亮点工作

1.全县旅游关注度、认识度再上新层级。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杨建根书记两次调研旅游工作,并亲自谋划指导全域旅游规划、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千岛湖100种玩法等旅游工作,为我们鼓舞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建立旅游联席会议制度,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建立一体化招商机制,王翀代县长部署成立由文广旅体局牵头的大旅游招商小组,制定《旅游产业链招大引强实施方案》,明确“运动休闲、中医康养、城市度假、山水文创”的招商方向,成立招商专班。成立淳西南大党委,推动西南片区4个乡镇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县人大政协领导高度关注旅游工作,多次现场调研亲自指导。县人大针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项调研,并完成《关于我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及建议》。县政协在请你来协商工作中,专题开展关于“健全完善千岛湖景区水上管理机制”课题研究,形成专题报告,还开展了“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专项视察和编写《旅游之路》。

2.项目建设招引实现新质变。建立旅游大项目库,入库项目66个,其中谋划类11个、招商类18个、在建类37个(1亿元以上23个)。建成开业“月光之恋”光影艺术夜游、千岛湖植物园、明豪国际会议中心、Club Med 地中海酒店、天屿景区、梦之岛光影沉浸体验馆等一大批补短板型项目,“月光之恋”夜游光影艺术夜游项目,是全国推出的首个沉浸式岛屿光影艺术夜游产品,丰富了夜间经济;明豪国际会议中心填补了大型会议场地空白;地中海酒店4小时预售额破千万;千岛湖植物园、理想花园一经推出便成为热门打卡点。此外,加大引进安纳塔拉酒店等大型项目,经过综合比选确定众安集团滑雪场项目,不断丰富项目产品。

3.战疫情促发展获得新佳绩。文旅体行业点多面广,防疫形势严峻,责任、压力重大,我们仍坚守住了防疫底线。尤其是今年几轮疫情突袭,上级交办隔离酒店任务重大、时间紧迫,我局快速担起隔离酒店征用价格谈判、费用结算等工作,会同防控办、疾控、住建、商务、财政、公安等部门,发扬连续作战、协同配合的淳安抗疫精神,克服大量困难,拿出很多品牌度假酒店用做隔离酒店,不乏开元度假村、梅地亚、伊顿、诺富特、福朋喜来登等高品质度假酒店。我县讲大局、敢担当的政治觉悟,始终做到以房等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隔离酒店及隔离人员的高度肯定。今年以来,我县共启用隔离酒店34家,接待隔离人员15246人,应收异地转运隔离人员隔离费用1.14亿元,目前收款率93.94%排名全市第一。在抗击疫情的同时谋复苏、促发展,并取得不错成绩。今年二季度淳安县微改造工作综合评价指数位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山区26县第二,在31个试点县(市、区)中排名第一(三季度通报结果暂未公布)。7-8月,我县在杭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稳进提质赛马中,连续两个月在全市排名第一。

4.创新突破方面取得新作为。编制《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全新提出了将淳安打造成“世界级‘湖泊+’度假目的地”的发展定位,通过对旅游业的顶层设计,融合落实发展空间,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指导全域旅游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淳安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加快构建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发布全市首个县级民宿标准《淳安县民宿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开展星级评选,首批认定县级精品民宿47家、三星级民宿31家,提质发展民宿产业;编制营地经济标准,这是首个以营地经济为标准的标准化文件,是营地建设标准向营地经济标准的全新转变,为我县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露营产业和培育营地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已建成星空国际露营基地、蜗小牛房车营地、怡居房车营地等一批营地;开展千岛湖动态新十景评选,新形势、新业态下评选出当前适合传播的动态新十景,展现千岛湖旅游新面貌。此外,还研究总结了千岛湖旅游贡献度分析报告、千岛湖旅游40周年白皮书、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经验成果材料。

5.聚力兴旅氛围得到新提升。在县领导新班子分工时,明确把旅游业的职能部门、平台和国企由一名县领导全揽全统。进一步明晰了文广旅体局主导、旅游度假区主平台、旅游集团主战场等职能作用,从原来的分散、单兵作战转变为合力作战,形成合力兴旅的全新格局。文广旅体局充分发挥旅游主导作用,全力支持旅游度假区理想花园项目建成开放,开园当天在理想花园举办“喜迎二十大·奏响新未来”杭州爱乐乐团草坪音乐会,加大引流曝光;指导旅游集团推进里商水上项目、共同研讨冰雪项目等,合力推进项目落地。

6.服务保障工作展现新成效。一方面是服务部门乡镇。选派2名干部分别支持淳西南、淳北两大党委,积极为乡镇服务引流、站台吆喝,在富文乡举办“潮玩乡村·共富游我”淳安县乡村旅游共富专线签约暨首发班启动仪式,推出“两乡一湖”旅游产品模式,以千岛湖带动乡村客流,并把乡村住宿定向纳入营销奖励范畴。引荐中旅集团、杭商旅、景尚旅业等企业赴乡镇考察,洽谈项目招商。指导石林、左口等乡镇创建体育小镇,成功推动左口乡进入第五批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名单。另一方面是服务项目企业。开展水上项目审批,拟定新的水上运动休闲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水上项目落地性。多次赴鲁能胜地、银泰二期、丽思卡尔顿酒店等项目现场服务指导,了解项目进展和后续开发情况,共同探讨产品精准落位、帮助解决难点堵点等事宜。

7.文化体育工作彰显新魅力。不断提升文化、体育设施服务供给,持续打造主客共享的文体空间。强化文化惠民。深入实施“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建成淳安县首个睦剧主题文化驿站和界首亚运书房、骑龙巷谦岛书院两座城市书房。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文化走亲、百姓课堂等文化惠民和艺术普及活动,2022年度我县全民艺术普及率达79.0%,荣誉全省第四。举办“喜迎亚运会·千岛闹元宵”、“邂逅非遗 拾味千岛”——第四届“骑龙有戏”非遗纳凉月、全民艺术普及“龙舞”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其中“千岛闹元宵”活动获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强化体育配套。在全市率先启动编制体育场地设施布局规划,正式下发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效完成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完成县游泳馆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启动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完成编制《淳安县体育场地设施布局规划》。举办我县第八届全民运动会,本届全民运动会共设15个大项目,第一次举办龙舟、气排球、网球等比赛项目,是有史以来举办大项最多的一届。

二、2023年工作思路

1.破题老景区提升。我县有21个A级景区,其中核心景区千岛湖景区市场影响力正逐渐下滑,尤其是疫情冲击下,游客接待量呈断崖式下降,森林氧吧、九咆界等其他传统观光景点也日薄西山,竞争力每况愈下。而这些老景区恰是保护性发展模式下的宝贵财富和优质存量资源。下一步要重点推动老景区提升工程,继续推动千岛湖景区提质升级,以月光岛“月光之恋”项目为样板,加快景点转型提质和游览线路优化;改造提升龙川湾、文渊狮城、森林氧吧、石林、九咆界等传统景区;继续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通过环境提升、产品转型、业态丰富等手段,盘活存量资源,实现提质增效,焕发老景区的新活力。

2.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植物园的开业爆红、交旅融合全省试点,体现了其他产业融合旅游的可能性和机遇性。要继续探索不同产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加快实施文旅、商旅、农旅、林旅、交旅、体旅等融合项目招引建设。深入推进全省交旅融合试点工作,打造交通旅游发展产业廊道,有效实现“一路连五园”目标,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深度挖掘开发森林旅游康养基地。借力亚运会举办,以界首亚运小镇、鲁能胜地为核心,串联产品、举办赛事,壮大体育旅游。

3.建立旅游品牌体系。围绕千岛湖旅游大IP,分不同领域培育打造不同主题特色的子品牌,例如,以爱情、婚纱摄影主题打造“旅拍之城”;以亚运契机培育运动休闲产业打造“运动之城”;以千岛湖啤酒工业品牌、小镇综合体和啤酒文化节打造“啤酒之城”;以新安、移民、非遗等文化资源结合博物馆、艺术演艺等文化游览体验,打造“艺术之城”;以拓展延伸鱼子酱产业链,引进米其林餐厅,打造美食之城等等,成功构筑“大IP+子品牌”的旅游品牌体系,让旅游更加多元,不断提高游客认可度。

4.培育新兴业态产品。谋划布局新兴旅游市场,不断引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让千岛湖旅游可玩性更高、体验感更强。引进专业公司策划国际路亚垂钓赛事,不断吸引垂钓爱好者打造垂钓旅游产品;洽谈引进正手浪总部,通过专业冲浪培训,吸引运动爱好者;发展游艇俱乐部,吸引高消费人群。加快招引尾波冲浪、风动飞行、滑翔伞、水上飞机等运动休闲项目,丰富运动休闲产品体系。深化露营经济,建设高端露营基地,不断推出野奢露营产品。

5.持续补足短板项目。直面“夏热冬冷,白热晚冷”发展短板,不断补足夜间、冬季产品。加快冰雪、温泉酒店等冬季项目落地建设,抓紧推动众安集团室内滑雪场项目,尽快选址落地启动,推进旅游集团龙涧温泉和华联温泉度假酒店项目,争取尽早落地温泉,带动冬季市场。实施千岛湖大排档改造提升,结合鱼街打造夜间餐饮美食中心,建成开业银泰城(新城店)文商旅综合体,集摩天轮观光、无极限攀爬运动、影剧院、洲际品牌酒店、宋文化主题餐饮、23个乡镇特色文化展示等旅游、商务、文化体验于一体,打造夜间消费又一爆款产品。加快建设牧心谷乐园项目,尽快填补大型主题乐园空白。

6.优化提升服务品质。继续深化未来景区提升、一码畅游、“优游千岛湖”数智应用场景运用等智慧旅游建设,优化游客智能化旅游体验。大力实施民生优享工程,持续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启动三级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建设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心打造“运动五带”,深入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全民健身资源布局,盘活城市空闲土地,补齐健身设施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7.强化队伍力量建设。一是继续加强“1+3”体制机制,即淳西南联合党委+3个旅游部门,强效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分工不分家,合力推动旅游业发展。二是抓牢抓实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建统领,找准基层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契合点,创建党建示范品牌。推进机构重塑,优化配置,激发干事活力。加强干部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强作风的干部队伍,为服务亚运提供中坚力量。三是加强行业指导。尽快完成导游协会、旅行社协会、宾馆酒店协会换届,加强行业业务指导和人才队伍培育,打造高精尖的旅游行业人才。

淳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2-10

 

 

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文章下载

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两个重点”开展各项工作:一是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二是以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创新为重点,着力优环境促发展。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迸发新活力。阜南段郢乡蒲庄村乡村春晚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领导电话表扬,点赞乡村春晚“三好”(节目好、宣传好、组织好)。梆子戏《风雨王家坝》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群舞《簸秋》、太和清音《最美人间四月天》获得第三届安徽省群星奖。民乐演奏作品《醉了花鼓乡》获得2022年首届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银奖。临泉杂技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界首木板年画、张氏玉印篆刻、竹编等7个项目入选第六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博物馆新馆开放运营,迅速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春节期间博物馆新馆客流量位居全省市级以上博物馆第2位。颍泉古城遗址获批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完成城市阅读空间54个。

二是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颍上管仲老街获评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安徽省十大特色美食体验街区。颍上渔民社区、临泉长东社区评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开展“皖美好味道 百县名小吃丨阜阳•家乡味道”美食评选活动,推出百道“家乡味道”、3条美食精品线路、40家美食体验店。八里河旅游区、阜阳生态乐园景区被评为第一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八里河旅游区已申报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发放“皖美消费 乐游阜阳”文旅消费券600万元。“颍淮善郡美好阜阳”手绘地图被评选为2022年安徽文旅宣传品大赛文旅地图一等奖,“阜阳家乡味道”美食画册被评选为2022年安徽文旅宣传品大赛美食画册一等奖。与市电视台联合开办“跟着主播游阜阳”直播节目23期,引起“新华网”、“中安在线”等中央、省级媒体关注。

三是全民健身服务基础迈上新台阶。推进暖民心行动(快乐健身行动),新增口袋体育公园11个,百姓健身房7个,居住小区健身设施提升改造和配建340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提升改造和配建43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7平方米,比2021年增加0.38平方米。组织开展体育项目培训15.88万人次,全市累计参加各类赛事活动68.6万人次。在11月2日,召开的全省体育“双先”表彰大会上,临泉县文旅体局获得体育系统先进单位;市局、界首市业余体校等16个单位获得安徽省2018至2021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四是竞技体育服务水平展现新突破。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周期,阜阳市共获得126.15枚金牌,位居全省第六位。颍州区选手付浩然打破省田径项目男子乙组400米栏纪录;太和县选手朱梦歌打破省田径项目女子乙组5000米竞走纪录。

五是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取得新成效。阜南县完成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建设任务,全国仅12个。承办2022年度长三角结对合作帮扶城市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全播出保障任务。《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智慧广电数字运维系统》两个项目纳入省级智慧广电项目库,总计划投资1.56亿元。

六是新闻出版服务事业开启新局面。开展“书香安徽”全民阅读系列推荐活动,五个推荐项目入选全省“十佳”,数量全省第三。开展版权示范创建活动,5家单位入选全省版权示范单位。完成2022年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工作,全市1826个农家书屋补充图书、期刊12.43万册。组织参与第29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被全国组委会评为先进集体(特等奖)。

七是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新发展。前三季度,国内接待游客人数1890.32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78.49%,恢复率位居全省第一。国内旅游花费132.23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74.55%,恢复率位居全省第一。牵头调度文旅和数字创意重点项目37个,年度计划投资50.72亿元,完成投资66.42亿元,投资完成率130.95%。“双招双引”产业链共招引项目160个,总投资425.556亿元。其中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164.254亿元;开工项目86个,总投资185.314亿元;投产项目30个,总投资75.988亿元。纳统项目116个,总投资261.302亿元,纳统占比100%。

二、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主线,持之以恒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创新发展,守牢生产安全线、提升群众幸福线、打造发展风景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主要是在“一立五增”上下功夫、见成效。

“一立”就是要在树立大文化理念上下功夫、见实效。发展要融合,首先是理念融合。明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文化旅游体育和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上的内在一致性,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文化理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市文化旅游体育和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

“五增”就是要在文化服务为民的五个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一)在增加文化供给上下功夫。我市文化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还是供给不足的矛盾。推进市县乡村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使用效能。落实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政策,根据群众需求,优化开放时间,提升服务效能。积极开展好“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演出”“农村电影放映”“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惠民活动。发挥好文体社会团体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直播卫星户户通、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服务等,确保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加快推进市博物馆全面开放,市图书馆开放运营。推进“15分钟阅读圈”和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计划建设口袋体育公园14个、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656个、百姓健身房16个。推进七渔河体育公园建设。落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乡村旅游“百镇千品”创建,打造一批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旅游风景道,培育一批精品民宿。与长三角城市圈城市积极开展文体交流合作。

二是在增厚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文物文化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单位日常管理,开展重点文物修复工程。推动颍泉古城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台家寺遗址公园建设,加快市非遗馆、非遗体验中心建设。二是加强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乡村村晚”向综合性节庆活动转变,展示农村群众精神风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文艺精品打造工程, 着力打造具有历史高度、体现“四个讴歌”,彰显颍淮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三是加强文化创造性发展。整合文化艺术资源,开展“濒危剧种公演”“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文化活动,培育文化传承新人,激发文化创造潜力和活力。

三是在增进文化交流上下功夫。旅游是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山水游还是历史游,本质上都是文化游。讲好阜阳旅游文化故事,持续开展“跟着主播游阜阳”直播节目,积极开展旅游品牌建设。2023年2月3日,公布王家坝闸等8个阜阳市首批文化和旅游IP培育名单,重点培育、积极宣传,促进文旅融合、品牌打造和经济效益转化。强化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联动营销,组织长三角地区专场推介会和长三角非遗文化交流、艺体交流,谋划系列营销宣传活动,做好“皖美好味道˙阜阳家乡味道”美食文化推广、非遗文化推广、艺体活动推广。积极做好颍州西湖景区、枫柏岗景区、临泉魔幻之都景区4A级景区创建,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力争2023年成功创建1-2个4A级景区,支持颍上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四是在增强文化活力上下功夫。启动建设阜阳城市圈文旅联盟,定期召开文旅联盟宣传推广大会,加强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设计制作文旅联盟系列文创产品,设计和培育文旅联盟精品线路,实现资源互通、信息互相、游客互送。办好皖美山水骑行赛、长三角结对城市篮球赛等省级赛事,举办2023年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综合性赛事活动。举办全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参加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落实好“选星计划”,选拔优秀后备体育人才。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开展出版物市场、印刷行业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查处侵权盗版等非法活动。加强广播电视阵地导向管理,严把意识形态关口。加大公益广告项目扶持和公益广告制作播出力度,更好发挥公益广告的宣传引领作用。加快高清、超高清电视制播能力建设,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开展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重点开展歌舞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农村演出市场专项整治、网络文化经营单位专项整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和“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文化健康活力。

五是在增长文化产值上下功夫。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达33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总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35%,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均恢复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全年文旅项目投资不低于50亿元,“双招双引”完成签约项目不少于10个,总金额不低于15亿元。发起成立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协会,开展委托招商,实现点对点式精准招商。出台阜阳市促进文旅消费若干政策(包括旅游市场开拓奖励办法,促进美食街区发展、夜游经济发展、文旅融合发展、露营与自驾游业态发展等支持政策),发行文旅消费券,扶持“阜阳文旅惠民卡”项目。推动市政府成立文化旅游和数字创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利用苏阜合作、皖北振兴等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制定落实苏州市阜阳市文旅和数字创意结对合作帮扶实施方案,谋划高质量文体项目。调研适合水上文旅项目开放的河道和水域,摸排一批适合发展水上旅游、游船观光体验、产业融合经济带等业态的河道和水域,围绕发展水经济,实施水上文化旅游开发,谋划一批与发展形势契合、与政策要求合拍的水系连通工程。

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3-2-16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文章下载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2年,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依法治县办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2021-2025年)》、《乳源县全面依法治县工作要点》的工作任务安排,大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今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落实主体责任,将法治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进一步优化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股室协同共治、上下联动贯通、合力齐促的工作格局。同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把法治建设纳入单位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二)多措并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

1.领导班子带头学法。我局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学法制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民法典》等相关法治教材的知识学习,使领导干部增强全面法治政府工作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2.业务股室自觉学法。负责审批、执法、监管的业务股室自觉开展学法工作,定期开展学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条例》《旅游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知识内容。让干部职工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与审批服务对象有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要求等,提高了依法管理、依法审批的能力和水平。

3.参加学法培训。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利用韶司在线、旁听庭审等学习平台,开展法治教育的学习,并要求通过各类学法考试。通过这些学习活 动,让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

4.将法治思想纳入到日常工作日程。与党史学习教育及疫情防控会议紧密相结合,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宣讲。同时,适时通过“乳源发布”“智游乳源”等微信公众号发布,扩大宣传范围。

(三)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情况

1.规范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梳理细化相关领域政务事项公开,全面落实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网上办事,所属审批事项均已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全力服务做好递交审批事项和颁发申请许可证工作。2022年以来,我局一共办理共28宗业务,其中办理新设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1宗、办理延续3宗、办理注销5宗、年检19宗。并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所有资料信息在新系统的录入和激活等工作。

2.严格执法,加强行业监管。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及时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公示审批执法信息。利用现场执法记录设备、视频监控设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执法台账和法律文书的制作管理,强化对立案、监督检查、调查取证、行政决定等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确保所有执法工作都有据可查。2022年以来,我局开展排查文旅企业725家次,出动检查人员1589人次,查处4宗案件,收缴非法出版物535册(本),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500册(本)。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维护公众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文化市场的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3.做好接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按照要求,建立相关的信访工作制度,设立举报箱和公开举报电话,并由专人负责,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受理、处理各种信访事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消除文化旅游市场隐患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22年截至12月,我局共接到各类投诉86件,旅行社0件,景点景区49件,宾馆饭店30件,其他咨询类7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及时妥善处理各类投诉,防止事态扩大和升级,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存在不足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是县委依法治县办的精心指导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文广旅体市场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法治政府宣传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三、2023年度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强化“互联网+法治宣传”思维,创新普法载体,利用政务信息平台、和美乳源APP、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文化和旅游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主动推送法治宣传信息,主动公开,供广大群众查询学习。

(二)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优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新举措、新方法,强化学习培训和自身建设,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综合水平和执法技能,全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执法队伍。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2-6

 

 

划重点!2023年,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要做这些大事! 文章下载

划重点!2023年,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要做这些大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标志着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已成为全党共识、全党任务。在此之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作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门组织成员单位推动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专委会深受鼓舞,成员单位来电来访纷纷表示,中央把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为推进实施这一战略做出决策部署,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催人奋进,文化大数据产业大有作为。

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

(一)组织建设工作

为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的指导下,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秘书处以及三中心(注册中心、标准中心、培训中心)、一部门(外联部),以保持同成员单位的紧密联系,积极做好联络、沟通、协调、服务。

2022年8月,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国际注册机构(ISLI Registration Authority,简称ISLI RA)正式授权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设立ISLI 区域/行业注册机构(中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ISO 17316-ISLI-DRA),承担中国(不含台、港、澳)文化行业或产业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领域的ISLI注册管理业务。

根据中办国办《意见》“加强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推广信息与文献相关国际标准”工作要求,委员会印发了《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目的是规范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解析服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二)牵头制定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

委员会委托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组建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编制工作组在2022年先后共召开了30余次团体标准编制工作会议,共立项团体标准9项,发布团体标准7项。此次标准的集中发布,是贯彻落实《意见》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与此同时,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编制工作组线上召开了“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数字人”等9项团体标准立项启动会,并陆续完成立项工作。

(三)红色基因库建设情况

服务红色基因库建设,配合地方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行政机构完成了七省12家红色纪念馆装配底层关联集成系统,具体包括:辽宁省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贵州省遵义会议纪念馆,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四川省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南梁革命纪念馆,云南省扎西会议纪念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四)推动文化数据服务中心(区域/省域)建设

目前,江苏、广西、辽宁、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8个省份广电网络公司已装配标识解析系统,具备国家文化专网功能。由中国广电云南网络有限公司申报的“国家文化大数据南亚区域中心(云南省域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列入云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由湖北广电网络公司建设和运营的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中区域云平台正式落户武汉超算中心。此外,委员会为北京、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安徽、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福建、新疆、青海、重庆、上海等广电网络公司省域中心建设提供了专业咨询。

(五)举办、参加各类论坛

2022年8月,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新华网、井冈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委员会协办的2022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论坛在井冈山举行。作为2022中国企业家井冈山论坛的分论坛之一,2022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论坛以“数字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为主题,集聚文化名家、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共同畅谈前瞻观点,探寻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经由嘉宾们精彩观点的碰撞,汇聚了关于文化数字化的学术见解、市场展望,树立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

同年11月,委员会与中国广电河北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2022数博会专题论坛——“2022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高峰论坛”,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广电、博物馆等文化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文化新基建”的探索与实现。

除以上论坛外,委员会负责同志受邀出席多个论坛,解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六)开展培训工作

学习借鉴相关社会组织的做法和经验,经报请中宣部和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批准,委员会举办了“文化数字化建设千名骨干人才培训班”,制定了《“文化数字化建设千名骨干人才培训班”培训大纲》,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为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培训千名骨干人才,选择优秀学员推荐参加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文化数字化人才选拔。王大平主任担任编委会主任,与29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高书生副主任担任主编,共同编写了“文化数字化建设千名骨干人才培训班”公共课及专业课教材。

2022年8月,首届“文化数字化建设千名骨干人才培训班”正式开班,全国各地不同行业的百余名学员报名参加。培训班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学术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邀请10位专家围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国家文化专网建设、文化大数据交易规则、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不同重点进行了线上授课。

2022年,委员会分别为十余家广电、大学及其他文化单位授课,并围绕文化数字化主题为学员答疑解惑,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人才队伍打好基础。

(七)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

2022年4月,委员会在京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部分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成员单位,围绕如何落实《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进行研讨,共同探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现实路径。

7月,委员会成为新华网《国家文化数字化》大型融媒体专题指导单位。专题重点聚焦战略的政策性解读、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观点、行业杰出案例事件等。委员会以权威机构角度,为该专题提供指导性建议,共同推动我国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11月,委员会成为长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创办的《文化大数据》杂志学术指导单位。该杂志依托委员会建立专家级高端作者队伍评审、编辑团队,并接受委员会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委员会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委员会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为主线,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指导下,聚焦各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一)做好政策宣贯及培训工作

委员会将组织成员单位深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中宣部及宣传文化部门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相关文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于委员会后继开展的“文化数字化千名骨干人才培训班”及其他培训工作中,持续为文化数字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部署统一的ISLI注册机构

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注册中心在已部署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技术系统的省域中心以及行业中心、专业中心和关联平台设立派出机构,接受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注册中心管理和监督,协同开展文化大数据标识解析服务。派出机构应根据业务需要,配备工作专班和专人,工作人员在业务上接受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注册中心的培训和指导,持证上岗,确保ISLI注册系统运行顺畅。

(三)积极推进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

委员会将继续积极开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工作,依托现有工作基础,会同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等单位,组织各参编单位召开标准编制工作会议,加快团体标准制定及发布,持续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相关标准工作。

(四)指导开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委员会将开展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建设总结评估工作,指导成员单位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发中心,在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全国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示范区,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元宇宙探索。委员会将加强与各示范项目负责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加快示范项目落地。

(五)举办中国文化计算大会、论坛及研讨会

中国文化计算大会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大会促进了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推动了中国文化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影响广泛。委员会拟于2023年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化计算大会,拟邀请国内各科研院所、相关产业研究与应用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和领军人物参会,开展研讨与交流,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和产业转化成果,使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海内外传播。

2023年,委员会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线上、线下或两者相结合的形式,会同有志于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和机构,举办论坛和研讨会,邀请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同深入研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

(六)完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委员会的产业协同效应

委员会将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持续打造文化大数据产业协同平台,共建文化大数据产业生态圈,使成员单位享有更为完善的服务。

文化产业评论2023-2-6

 

 

恩阳区文广旅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文章下载

恩阳区文广旅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成效

一年来,全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工作坚持旅游品牌化、城市景区化,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深入实施“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三区同创”,文旅事业和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共接待游客554.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74%、34.69%。

(二)主要措施

一是党的建设不断强化。突出思想政治建设,举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依托“三会一课”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10场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在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和重要岗位上设置“党员先锋示范岗”,锤炼党性、塑铸党魂、发展党员,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12次,打造“党建强引领·文旅兴恩阳”党建品牌,彰显党组织“主心骨”和党员“主力军”作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紧盯政治纪律和工作作风,从完善机关运行规则和工作制度入手,结合“四省五问”作风整治,认真开展过程监管、行风督导和警示教育,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二是品牌创建成效显著。“三区同创”有力有序,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海山情园”“空港花海”AAA级旅游景区2个,罐子沟荷花谷、海山情园入列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空港花海婚旅融合示范园成为全国首个单体式婚姻登记中心,万寿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培育“古镇别院”“胡家四合院”巴山民宿2家,“张家院子”获评全市首家“天府旅游名宿”。非遗传承提档升级,“恩阳十大碗”“恩阳龙舞”和“棕编”“叶脉画”“蒲道官斩巴蛇”分别入选省、市级非遗名录。开发“万寿宫”“恩阳传说“文创IP2个,巴山棕编、竹编香薰盒等创意产品15件(套)。古镇川陕渝特色小吃街、登科公园、未来之眼、龙舟公园等特色街区和景点景观惊艳亮相,成为年度文旅新名片。

三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包装储备项目120个,储备项目转化开工12个。积极申报恩阳古镇“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集聚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工程”等特色项目,其中“恩阳古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工程”纳入省财政厅、文旅厅支持项目,获得资金支持0.12亿元。“米仓古道文旅融合示范园”纳入省“105”重大工程项目,并推送至国家“102 ”重大工程项目库。新增“恩阳古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工程”“米仓古道文旅融合示范园”省级文旅重点项目2个。加快完善古镇革命旧址修缮和“问心堂”改造提升,中共川陕省恩阳县委、红军经理处等2处精品展陈正式向游客开放。恩阳梦华录、川北部落农旅融合现代产业园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实施市区重点文旅项目4个,总投资20.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5.32亿元,超年初计划26.7%。

四是“文旅+”持续深化。编演沉浸式情境剧《金榜题名时》,提升《恩阳船说》夜游演出质量,改编、提升《打亲家》《难了人情债》等文艺节目,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进景区景点活动30余场次、文化下乡15场次,举办“年在恩阳”“二月二文昌会”“古镇夜游季”和全市“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启动仪式等大型文旅活动10余场次,“问心·雅诵”获四川省全民阅读“三个一百”示范工程研学示范项目,“相约古镇”文旅志愿服务活动获四川省最美文旅志愿服务项目,恩阳古镇成功入选四川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文旅融合相得益彰。实施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依托“海山情园”景区举办首届油菜花节,“万寿养生谷”获评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神牛溪”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金鸭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旅融合活力迸发。建成全省首个高速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服务区,开通全市首批旅游观光巴士2辆,交旅融合创新发展。依托新建的全省唯一龙舟主题运动公园,围绕“水韵恩阳·盛世龙腾”活动主题,突出龙舟文化,开展“划遍四川”2022年首站恩阳龙舟公开赛,体旅融合势头强劲。深度融合“融”出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新成效,赢得驻巴国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时的充分肯定。

五是公服效能全面提升。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规范化、常态化免费开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共享开放服务机制。以“乡村振兴”工作为契机,全面督导全区文化阵地和广播电视运行情况,文化阵地和广电设施有效维护、运行规范。建成“智慧广电”综合管理平台,广电服务转型升级。新建文化分馆2个、图书分馆1个、城市书屋(新型阅读空间)1个、非遗工坊(传习所)1个、村史馆 10个、旅游厕所15座,万寿村村史馆入选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空间,万寿村、古溪村村史馆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乡史村史馆建设示范项目,金鸭村美丽乡村文化空间入选“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建成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省级1个(海山村)、区级19个,样板镇区级2个。聚焦市场安全有序,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疫情防控,开展执法检查40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00人次,检查企业50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60余条,全区文旅市场安全稳定。

六是宣传营销纵深发力。强化文旅康养首位产业“链办”职责,落实“链长制”责任,赴上海、重庆、陕西等地“走出去”开展宣传推介和投资促进活动,与上海艾绿、陕西袁家村、西旅集团等知名企业携手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赢。购买移动、电信手机宣传短信100万条,投放、发布恩阳文旅动态60余万条。结合观光巴士巡游,组织《恩阳船说》“路演”,制发精美宣传折页20000余份。以图文、小视频为主要形式,利用“恩阳文旅”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信息150余条(期)。完善“一机游恩阳”小程序,上传景区景点、餐饮、住宿、游线等信息,适时更新发布内容,方便游客通过手机APP快捷获取恩阳文旅信息。统筹报刊电视宣传推介,国省级宣传报道16条(期)。恩阳文旅的便捷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引客入恩”成效突出。

(三)特色亮点

一是夜游成势。《恩阳船说》演艺区、登科公园、未来之眼和恩阳古镇夜色交融、动静相宜、璀璨夺目,形成美轮美奂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二是文艺出彩。四川扬琴《黄荆树》入列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复赛作品;四川车灯《打亲家》代表巴中市参加四川省第六届群众广场舞总结展演,代表四川省入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三是广电创新。实施智慧广电示范项目,推进广电与文化、旅游融合,拓展广电服务范围,“1+4+N”应用体系及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交流推广。

(四)获得区级以上的表彰奖励

1.恩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荣获四川省“金熊猫奖”。

2.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婷被市妇女联合会授予2021年度巴中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3.局办公室刘昭宏被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评为2021年“圆梦工程”优秀志愿者。

4.“叶雕灯系列”获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5.舞蹈《打亲家》在参加四川省第六届群众广场舞总结展演的15个作品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

6.柳林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入选全省2021年“十佳广电公服网点”。

7.“恩阳船说”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斩获四川赛区“一等奖”。

8.巴中市公布2021年度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六个一批”入选名单,恩阳区“相约古镇”项目入选“优秀品牌”,区文化馆、美术馆入选“全民艺术普及基地”,区图书馆入选“全民阅读推广基地”“尹家飞龙”表演队入选“优秀团队”。

9.四川扬琴《勤耕苦读》入选巴中市2021度“六个一”文艺精品奖励。

10.区文广馆刘国化被国家文旅部确定为2022年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11.“恩阳大米-2kg精装”获评2022年“四川天府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商品网络大赛”银奖。

二、主要问题

一是疫情影响严重。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导致旅游半径缩小、人口流动减少、旅游营业收入不稳定,文旅投资安全风险增大,市场主体培育难度增加。

二是产业融合不紧。一些业主缺乏品牌意识和整合意识,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缺乏横向合作,产业融合度低,产业链过短,资源、资本、资金转化的活力不够,参与型、体验型产品不多。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文旅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工作团队缺乏,难以独立完成重大攻坚事项和文旅活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市文旅大会决策部署,坚持旅游品牌化、城市景区化,持续推进“三区同创”,奋力实施文旅康养夯基行动,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力争全区接待游客6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突破55亿元。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市、区委全会和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坚定“两个确立”,牢记“三个务必”,做到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坚持品牌化、规范化,设置“党员示范岗”,成立重大活动、重点项目临时党支部,推进支部联建共建,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盯易发多发腐败问题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强化制度约束、民主监督和廉洁文化教育,进一步纯正党风、行风和工作作风,打造高素质文旅干部队伍。

二是塑铸特色品牌,引领创新发展。以成功举办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为引擎,统筹文旅优势资源,做响节会赛事品牌。以《恩阳船说》为龙头,串联登科公园、未来之眼,融入夜宴、夜娱等业态,打造国家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做亮恩阳夜游品牌;围绕特色美食街区、“十大碗”“花间堂”和“张家院子”,做精餐饮住宿品牌;依托乡村绿色生态资源,突出农耕、农趣、农味,创建天府旅游名村,做美乡村旅游品牌。深挖巴文化、红色文化、米仓文化,建设“川剧小镇”“演艺之城”“广场舞之乡”,擦亮“相约古镇”名片,做强“米仓古道第一镇·红色恩阳”文旅品牌。

三是实施项目攻坚,建强核心景区。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突出“恩阳古镇”核心区,包装、储备、争取、申报、实施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引爆性”文旅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推进“米仓古道”文旅融合示范园、恩阳“梦华录”、新自然国际度假区综合体、旅游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文旅新地标,持续擦亮恩阳古镇金字招牌,做靓做强城市景区,提升恩阳文旅的辨识度和美誉度,增强硬核竞争力和全域带动力。

四是围绕促进消费,推动业态融合。立足后疫情时代,把握碎片化、小众化和短程高频、周边深度的出游特征,紧盯近郊游、自驾游、本地游,突出体验游、康养游、亲子游,以景区为主要载体,着力构建与新时期文旅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供给体系。坚持“文旅+”,推行“企业+专合组织+集体经济+农户(居民)”发展运营模式,培育个性化、多元化文旅产品,推出系列文旅IP,打造全时、全景、全程、全域旅游新场景,推动文旅、城旅、农旅、商旅、体旅、婚旅、康旅互促融合,推进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让古镇游、红色游、夜间游、度假游竞相绽放。

五是坚持服务为本,强化发展保障。聚焦游客需求,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基础配套,强化执法监管和志愿服务,构建文明、诚信、规范、安全的文旅市场环境。强化宣传营销,开展技能培训,落实奖扶政策,引入高精尖文旅人才和知名文旅企业,不断培优育强市场主体,增强文旅发展造血功能。强化“链办”职责,推进落实“链长制”责任,为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服务、全要素支撑、全方位保障。

恩阳区文广旅局2023-2-17

 

 

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亮点和2023年工作重点 文章下载

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亮点和2023年工作重点

一、推动公共文体服务优化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有3个在南山区,分别是深圳歌剧院、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粤海文体中心、蛇口文体公园主体竣工,正在推进装修进程;深圳湾国际羽毛球交流中心主体结构完工;大沙河网球中心、法兰克福交流中心PPP项目已获发改局批复立项;赤湾足球公园、侨城坊潮流运动社区等9个项目拟建设更新。

截至9月底,共开展207场公共文化活动。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策划“2022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围绕香港回归25周年策划举办“2022南山流行音乐节”观看数超百万人次。在南头古城内推出6个常设展,举办“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文物展”“黄金木乃伊展”等爆款展。

开展南山杯系列赛、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对抗赛、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赛等品牌赛事活动。

依托微信公众号实现“无感”数字服务,推动文化场馆全市“一键预约”,已在“i深圳”平台接入12家我区重点场馆。建设完成平原轩、听云轩2家南山书房,合计用户达12万人,到馆读者近10万人次;正在施工建设2家(象群轩、薰风阁)。

高标准规划赤湾文博圈、东晋遗址博物馆、赤湾海事博物馆等文博项目建设。编制《赤湾文博圈规划纲要》。完成东晋遗址博物馆初步概念方案设计,遗址保护棚基本竣工,省考古所进场开展遗址清理复原工作。赤湾海事博物馆初步完成《南山明清海防》(明代部分)展览内容设计与大纲编制。完成南山51个自然村村史编写工作。

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深圳南山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本次39家集聚类基地中获评优秀的4家基地之一(我市唯一1家)。第二届“时尚南山·湾区设计”系列活动引千万观众线上参与;举办元宇宙数字艺术长廊等系列活动;首发中国高端女装碳足迹评价报告;建立时尚产业数字转型科技联盟,已与4家企业达成落户意向;积极组织蛇口滨海文化创意产业带、南头古城、欢乐海岸申报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筹办对台重点交流项目“2022第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电竞联赛”;积极争取中国游戏产业年会落户深圳南山,2022中国电竞产业年会拟于12月14-15日举办。

三、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攻坚

积极探索组建区属国有文化集团,融合文体场馆建设、管理、运营等多种职能,努力构建市、区、街三级文体场馆运营服务体系。初定由区属国企深圳市西部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蛇口文体公园和粤海文体中心的后续运营工作。

2023年计划

一、推进文体旅游“硬件+软件”建设

持续推动深圳歌剧院、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建设,积极推动“一街道一文体中心”和南山书房建设,规划建设大冲文化艺术中心。鼓励更新改造老旧设施,建设都市型、楼宇型运动场地设施。完成南山竞技体育管理平台整体开发,完善蛇口体育中心拆除重建工作项目建议书,紧推大沙河网球中心、法兰克福交流中心PPP项目施工建设,确保深圳湾国际羽毛球交流中心投入使用。力争东晋遗址博物馆明年开工建设;落实赤湾海事博物馆选址。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好公共文化活动资助工作,完善高雅艺术低票价补贴办法,引导市民文化消费。国际化标准打造流行音乐节、深圳湾艺穗节、深圳湾公共艺术季等品牌,提升深圳湾吉他艺术周系列活动。积极引进、举办更多重量级文化活动和精品文物展览。支持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主要景区的加强升级改造,开发旅游新项目,扩大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旅游产品向复合型升级。

二、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工作发展

做好高水平体育赛事、粤港澳大湾区邀请赛、青少年体育锦标赛的组织保障工作。举办2022 USPTA·中国青少年网球挑战赛、WKG&M-1世界综合格斗赛深圳站、中国斗腕公开赛、东方战龙搏击赛、2022年中国街舞联赛(深圳站)、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总决赛等;做好深圳市第一届X9赛艇联赛属地保障工作。助推我区全民健身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扩大全民健身路径覆盖率;持续推进一键预约工作。

完成2023-2024周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评估命名工作。做好区竞技体育管理平台升级,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薄弱项目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我区各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机构(俱乐部)扎实做好业余训练工作,建立和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体系。

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集聚区。完善“六个一”清单;围绕链主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持续跟进迪阿股份、第一秒等企业落地工作;引导市级及以上文化、体育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加快推动腾讯音乐总部用地、企业联建总部办公建设工作。

引进中国游戏年会、首届电竞年会、2022年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等重要电竞赛事。进一步优化与音数协的合作,争取中国电竞产业年会扎根南山、争取2025中国游戏产业年会落地南山。

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2-7

 

 

2022年信州区文广新旅局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文章下载

2022年信州区文广新旅局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文广新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文旅融合,服务人民群众,紧紧咬定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文旅产业发展,倾力为文旅企业纾困解难,各项工作稳中向好。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项目为王,创建品牌,凝心聚力推进文旅产业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全力开展文旅项目招商活动,引进了省传媒集团下属华章文化置业有限公司拟投资22亿元的三江文化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53how商贸文旅项目,一期项目现已基本完工,二期正在紧张建设中。拟投资7.5亿的鑫邦喜来登酒店目前主题结构完成至第12层。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旧址修缮项目、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旧址周边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已经完成建设。三江艺谷项目已完成建设。沙溪老街项目正在组织实施房屋征迁工作。预计投资86984.82万元的信州区环云碧峰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已立项,申报地方专债省级层面已通过,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中。省级4A乡村旅游点西园生态园新建了彩虹滑草场和攀爬娱乐项目、改造提升廊道100米。秦峰还农科普基地成功申报省级3A乡村旅游点。7月12日,上饶国际大酒店被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评定为“五星级旅游饭店”,填补了中心城区没有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历史空白。

(二)多措并举,文化惠民,组织举办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今年以来,区文广系统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信州区文化馆积极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戏曲闹元宵(非遗闹元宵、戏曲闹元宵、迎新春闹元宵)。组织文艺志愿者进社区传唱优秀原创歌曲《是你一直想着我》共6场。积极参与庆“三八”活动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与在广丰会展中心举办江西省首届文博会活动。主动编排作品信河道情《读一读可爱的中国》荣获第三届江西曲艺玫瑰奖节目奖。鄱阳大鼓《感恩桥边》在2022年“中国·胡集灯节书会”优秀曲艺节目网络展播中参加展演。尤其是上饶信河道情《爱的传递》获得优秀节目奖。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为积极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信州区文化馆积极承办“百馆千万场·服务来共享”“喜庆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广场舞《领航》进社区活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文明上饶舞起来”上饶市广场舞大赛,“欢庆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华章”群众文化快闪活动,“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非遗文化“信河道情”进社区活动,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永不落幕”的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等活动,为群众带来一道道文化大餐,演出节目旋律厚重、昂扬向上,展示了新时代信州人民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信州区博物馆积极举办“致妍·信州七闲迎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信州区迎新春庆元宵”书画展,“上饶民间剪纸”艺术展、“信州端午”民俗展、“赣东北革命斗争史”图片展、“喜迎二十大·共画同心圆”书画摄影作品展、“九蝉墨象社书法精品展”、“关爱少年亲子绘画”等活动。上饶市越剧团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送戏下乡巡演,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戏下乡46场、公益性演出1场、戏曲进校园19场,进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幸福感,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

信州区图书馆积极组织各类讲座123次,参加3182人次,展览11场,书刊文献外借22730册次。区影剧音像总公司电影下乡放映567场,观影近26000人次,农村学校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125场,观影10400人次。

(三)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坚决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今年来,面对几轮疫情冲击,为守住文旅系统安全底线,我们组建4个督查组,并与市文广新旅局文化执法综合大队组建联合执法专班,深入影院、网吧、酒吧、KTV、培训机构等文化娱乐场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检查,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5月份,全局干部职工闻令而动,积极参与茅家岭街道杨家湖封控区、北门街道稼轩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8月底,我们再次组织20名干部参与密接人员转运工作。6月23日,信江史上罕见洪水刚退,我们立即按照区委工作部署,抽调3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沙溪镇东风村,累计投入30余万元清淤、送物资、走访慰问受灾群众,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四)坚定信心、优化服务,安全推进文旅行业复工复产

今年以来,几轮疫情结束后,我们及时帮助4A级星级酒店、旅行社、网吧、KTV、影院、酒吧、游艺厅、书店等文化娱乐场所尽快复工复产,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同时督促文旅行业1689名重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指导有条件的文化娱乐场所安装健康哨兵、健康ETC,并督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双一号”工程,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实行政审批窗口力量,由1名工作人员增加至3人。召开文旅企业纾困解难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困难,心贴心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先后安排全局干部职工走访小微企业共1440家,帮助承租国有资产的康辉等旅游企业减免租金,我区旅游质保金已100%退还旅行社,共计64万元。11月11日,我局召开全区旅游行业人才培训会,各镇街文化旅游工作分管领导、景区景点、星级酒店、文旅商品企业、各旅行社代表等共6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班。此次培训活动,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旅游行业人才。

(五)提升形象,丰富业态,多措并举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2年度全区旅游人次2951.8万人次,综合收入2318847万元。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我局因地制宜推出“2022年来大美上饶——趣游一夏”夏季旅游系列活动,先后开展就地消费、乐购上饶、感恩父亲节、西园采摘节等活动。积极参与省厅组织的2022江西“百城百夜”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拍摄“区长带你游信州”宣传片,一经上线,好评如潮,进一步带动信州文旅消费。今年以来我局扎实推进诚信退赔工作,在信州文旅公众号、高铁站、景区景点、星级酒店全方位宣传诚信退赔工作。开展诚信退赔优质商户评选活动,首批50家商户实现挂牌。

9月28日,以1981年代风物为主题的东门1981复古街和金龙岗特色街区盛大开街,东门1981复古街集中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与上饶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色物品,点燃了饶城人民的怀旧情绪。七天活动累计吸引10余万人现场打卡,成为了抖音刷屏的网红打卡地。

二、存在问题及2023年工作打算

对照要求和年初计划,我区的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招大引强、星级酒店建设等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项目推进不快,部分项目未能按时竣工;二是招商引资项目对接洽谈多、落地见效慢。特别是三江文化综合体项目,距离签约将近半年之久仍未开工建设;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大,在吸引游客游信州方面开展的活动不多、效果不好。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23年,我们将继续加强项目建设,确保53HOW、三江艺谷等夜消费集聚区建设并顺利开街;积极加快推进环云碧峰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积极协调推进三江文化综合体项目,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促进消费,不断提升我区文化旅游综合竞争力,提升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和水平!

信州区文广新旅局2023-2-16

 

 

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文章下载

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实际,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体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现将2022年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和2023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建设首要任务,纳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局系统党员干部日常学习计划,采取学、研、培相结合方式,指导局系统党员干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集中学习20次,研讨交流4次,领导干部讲党课7次,系统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锤炼了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品格。

2.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将其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并将相关内容作为第一议题学习,2022年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2次,传达学习了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全系统内未发生意识形态安全事件。

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日常廉政谈话提醒工作,全年共开展主体责任谈话117次。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违规经商办企业专项整治以及学习相关党纪条规,观看警示教育片8次,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自觉和廉洁意识,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

(二)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做强基层文化宣传阵地,积极推进县图书馆达标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建设,推动乡镇图书馆分馆提档升级,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管理和服务体系。依托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平台,开展线上活动、讲座25个、开展“‘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利辛县庆七一文艺汇演”线上直播活动1场、上传安徽文化云平台活动120余个、录制并在线上传播《以艺抗疫,齐心战疫》、《平凡的他们》等新创文艺作品,有力提升了文化宣传活动的影响力。

2.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送戏进万村”已完成185场,戏曲进乡村69场。举办了2022年2期免费培训30个专业,30个培训班,招收学员1000人。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博惠民活动70场次。全年放映任务4332场,已完成农村电影放映4371场,完成率100.9%。

3.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聚焦乡村振兴、喜迎党的二十大、我爱我家典型宣传等重大主题,创作一批优秀作品。聚焦乡村振兴、喜迎党的二十大、我爱我家典型宣传等重大主题,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大戏《紫槐花》、小戏《梧桐花开》《老李头脱贫记》入选亳州市2022年度戏曲创作孵化计划。中国画《梅山水库》《古村新貌》等美术作品,参加了“长三角文化馆美术摄影作品展”。疫情防控期间,积极组织创作了快板《以艺抗疫》《平凡的他们》、非遗曲艺作品《希望大家都平安》、歌曲《做核酸》等反映疫情防控的作品并向社会发布,宣传党和政府对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为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我爱我家-典型人物宣传”文艺作品14部,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讲利辛故事,树利辛形象,共同营造“我爱我家”浓厚氛围。

4.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加强。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年以来,举办非遗图片展3场;结合乡村村晚活动进行非遗曲艺节目展演;完成了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考核自评工作;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陈列、宣传教育作用,一方面,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空间信息矢量数据采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严格文物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值班、展厅管理、文物库房管理安全责任,确保馆藏文物安全。

(三)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1.丰富各类赛事活动。打造全民健身“一县一品”特色品牌,持续开展文化旅游体育嘉年华活动,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鼓励群众周末和晚上健身。常态化举办各类赛事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县各项体育比赛活动20场次,参加赛事活动人数达3万人次。

2.补齐设施建设短板。2022年,我县新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69个目标任务(其中新建体育公园1个、新建或改扩建全民健身中心2个、新建公共体育场1个、新建社会足球场1个,新建健身步道2个、新建健身路径50个、新建或改扩建多功能球类场地2个、其他10个)。已完成新建体育设施100个,完成目标任务145%,有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3.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推动体育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2项运动技能,已开展各类培训达9000人次。充分利用县电视台、融媒体平台,采用图文、动漫、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开设全民健身节目、栏目,宣传全民健身活动、体育社会组织、科学健身指导、体育设施建设等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快乐健身行动成果,全方位展示群众健身风采,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营造群众健身氛围。

(四)乡村旅游工作稳步推进

截止到10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3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5.2%;旅游综合总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14.6%。

1.加大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一是争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资金546万元,全年共实施程家集镇、阚疃镇、马店孜镇3个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二是印象江南投资500万元,新建时光空间隧道和水上游乐园提升项目建设;治未病养心园投资200万元新建萌宠乐园项目建设;阳光四季花海投资500万元新增观光农业设施项目建设。三是培育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利辛美食名吃旅游线路1条。四是继续推进512重点旅游项目西淝河旅游度假区、儿童游乐园项目建设。持续加大项目创A级景区的指导,推进阳光四季花海、久莲荷花观光园项目质量提升,指导阚疃稻鱼荷香茨淮新河、马店鸿运农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

2.旅游创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年初工作目标任务,印象江南、西淝河湿地文化园已成功创建亳州市研学旅行基地;印象江南生态园获批安徽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儿童乐园创建AA级旅游景区;阚疃王氏板鸡入选全省百家名小吃系列;展沟蒋氏烧饼、阚疃乔氏卷馍、张村驴板肠等15道小吃入选亳州美食名吃;印象江南七彩滑道等70个省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点申报资料已上报市局待批。

3.旅游宣传营销扎实开展。按照2022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嘉年华”系列活动方案工作计划,开展“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先后举办了红红火火过大年拍摄宣传活动,举办了利辛县第二届(油桃)采摘节和第七届乡村骑行、第三届“美丽乡村”葡萄采摘节、第四届西淝河音乐帐篷节等节庆活动,开展了“我爱我家·十大网红打卡地”和“我爱我家·十大美食名吃”评选活动,阚疃王氏板鸡、展沟蒋氏烧饼等荣获利辛县“我爱我家·十大名小吃”荣誉称号,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为推介我县乡村旅游产品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五)重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1.快乐健身行动完成规定目标任务。完成25个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和配建计划数,完成目标任务进度104%,完成35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数量,完成目标任务进度125%。健身步道已完成12.5公里,完成率104.16%。开展篮球、乒乓球等培训3.1万人次,完成率206%。举办各类和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已达到9.1万人次,完成率152%。已完成1500人国民体质监测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00人。

2.15分钟阅读圈和15分钟健身圈成效明显。7月底完成了新建3个城市社区阅读空间,投入资金119.82万元,初步形成“15分钟阅读圈”,构建了全民阅读服务体系。筹建设69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已完成“15分钟健身圈”目标任务95个,完成比率138%。

3.体育中心项目加快完成进度。西看台一层瓷砖铺贴完成,卫生间管道完成,蹲便器安装完成,二层硅酸钙板完成。东看台吊顶吊杆完成,东看台钢结构罩棚安装完成40%。体育馆三层屋面绿化造型道路石子摊铺完成,公寓管道井排水管、新风管安装完成,公寓空调管道完成。幕墙玻璃北立面3-屋面安装完成。大屋面防水卷材完成,防水保护层完成。北汽车坡道防水完成、防水保护层完成。加快内部施工进度,确保12月底投入使用。

(六)文化市场管理安全平稳

1.文化市场监管保持高压态势。今年以来,组组织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639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1213家次,开展网络巡查10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600余册,立案处理31件。研究制定了《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预防未成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利辛县歌舞娱乐场所专项整治方案》,联合县扫黄打非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开展联合行动5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2次。

2.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7x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进一步优化、简化各类政务服务流程。共依法办理文艺表演团体延续10家,文艺表演团体设立3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设立1家,娱乐场所延续1家,娱乐场所设立1家,出版物零售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设立1家,延续4家。

3.文化产业发展及“双招双引”全力推进。已成立了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王峰副局长牵头负责,局属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已召开专题会议2次,外出招商6次,摸排有价值招商线索8条,现正积极跟进,已有2个招商项目落地。同时积极开展“入企问需”大走访活动,共走访896家企业,其中发现需求25条,已交办21条,已协调解决2条。

4.文化市场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制定了《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安全生产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督导方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57名干部职工,对16个社区的文体经营场所和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点对点进行包保督查,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督查检查。督促各重点场所建立核酸检测台账,摸排上报行业从业人员382人,并督促从业人员按时落实核酸检测。

5.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再强化。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落实三级网格化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消防)监管决策落实落细。截止目前,对所辖的网吧、KTV、电影院、校外非学科文化、体育类培训机构、及多家旅行社、A级景区、星级酒店执法检查,发现安全隐患310多处,整改310多处,整改率达100%。

二、2022年工作亮点

1.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排名第一位;

2.民生实事“15分钟健身圈”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市排名第二名。

3.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利辛代表亳州参加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部篮球比赛获得男子丙组第一名;侯静宇获得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空手道比赛第一名;张雨彤获得安徽省跆拳道锦标赛女子甲组44kg第一名;吴淼获得安徽省中国式摔跤锦标赛男子丙组48kg第一名;张程宇获得安徽省十五运会跆拳道锦标赛男子乙组45kg第一名。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受疫情影响,很多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难以举办,影响全年工作计划,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乡村旅游项目推进工作慢。

2.执法力量薄弱,巡查检查难以全覆盖。

3.体育中心项目进展缓慢。

4.文化产业发展考核指标落后。

四、2023工作计划

(一)文化事业方面

1.继续做好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任务。投资200余万元新建设4个城市社区阅读空间,继续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361场、戏曲进乡村138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332场等文化活动。

2.推进文艺作品创作。围绕二十大精神宣传为主线,以申报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主题美术创作为抓手,推出一批优秀原创作品。2023年计划组织开展西淝河风光百米长卷绘画活动,推出一批利辛特色的文艺原创作品。

3.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抓好346个农家书屋运行维护工作,年度更新图书20000余册。开展系列文博活动进校园、进社区,提升“送戏进万村”、乡镇“五个一”等品牌活动。做好“三馆一站”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全年举办免费培班3期,每期计划10个专业,举办乡镇分馆业务培训12期。

4.激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力。组织开展第七批县级非遗挖掘、申报工作,拟入选县级非遗名录非遗项目10个。组织开展利辛县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组织开展文物知识进基层、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常态化开展各级文保单位安全隐患排查。

(二)体育事业方面

1.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建设,补齐设施建设短板。一是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新建体育设施40个以上,其中体育公园改扩建1个、公共体育场1个、全民健身中心2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2个。制定健身设施配建“菜单”,按照“应修尽修、应改尽改、应建尽建”原则,全面维修、改造、升级、补建,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科学布点。对投入使用的小区体育设施维保养护、提档升级,2023年不少于27个。对行政村健身设施全面改造升级,2023年不少于35个。二是整合城市空间资源。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广场、老旧厂房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社区用房等设施资源,因地制宜、一处一策,建设一批“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健身设施,并与城市园林绿化有机衔接、嵌入配套。2023年新建健身步道18公里,新建口袋公园2个、百姓健身房2个,完成2个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任务。

2.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2项运动技能,每年培训不少于1.5万人次。建设县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加强群众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提高科学健身指导覆盖率,完成1500人检测任务。进一步加大对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不少于300人。做好科学健身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四进”工作。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丰富赛事活动。打造全民健身“一县一品”特色品牌,每年开展文化旅游体育嘉年华活动,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常态化举办各类赛事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各项比赛,扎实开展全县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不少于20次,每年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6万人次。发展徒步、骑行、路跑、游泳、露营、拓展等群众欢迎的项目,做大户外运动市场。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县电视台、融媒体平台,采用图文、动漫、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开设全民健身节目、栏目,宣传全民健身活动、体育社会组织、科学健身指导、体育设施建设等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快乐健身行动成果,全方位展示群众健身风采,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营造群众健身氛围。加快体育中心投入使用。与城投签订体育中心运营管理协议,尽早推动体育中心一场一馆使用。

(三)旅游事业方面

1.持续加快项目建设。一是谋划2023年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库11个,申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总投资约1亿元,目前报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在申批。二是围绕西淝河旅游风景道建设,谋划阚泽湿地、西淝河旅游度假区等5个文旅项目,通过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旅游大企业和旅游管理服务品牌,提升我县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三是提升西淝河湿地文化园、阳光四季花海、宜游村“八个一”工程等重点项目。

2.持续加大旅游创建。围绕“好水利辛”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乡村旅游“421”行动(内容附后)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旅游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市级以上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旅游风景道、后备箱基地和精品民宿。努力打造20个省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点。(此工作是省乡村振兴考核和市旅游工作考核重点内容)

3.持续加强宣传推介。促进“旅游+乡村”多元发展,以“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嘉年华活动”为抓手,开展乡村旅游节、赏花采摘节、音乐帐篷节等形式多样节庆活动,积极参与市旅游推介会推介我县旅游线路,进一步提高了利辛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文化市场管理

持续做好文化市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教育和监管力度,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023-2-15

 

 

富阳区文广旅体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文章下载

富阳区文广旅体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全区“一图三立四景”建设目标,根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突出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富春文化解码传承、数字赋能公共服务、文旅赋能共富等工作实践,全力打造富春山居文旅新高地。一是完成三个创建:我区成功创建浙江省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和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富阳城区成功创建为省5A级景区城;二是推进两项改革:完成省文化保障卡试点工作,富春山居文有惠数字化场景作为全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已在浙里办完成上线;三是获评三张名片:“富春山居”文化标识成功列入全省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创新项目名录,“富春山居”被列为第二批省示范级文旅IP名单,富春江被命名为浙江省大花园耀眼明珠。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四心四立强能力。开展“四心四立”队伍建设年活动,组织实施“初心锤炼、清廉建设、学习增能、争先创优、凝心合力”五大工程十项活动。实施“重点工作创优赛马”工程,制定《2022年区文广旅体局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月目标、季对账、争高分”“组团赛马”机制,力促工作快推进、强突破、出实效。创新开展“项目领办”活动,打破职能壁垒,成立组团领办小组,以老带新,激励比学赶超、融合互助的工作干劲。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干劲足的文旅体铁军队伍。2022年,我局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省市区级荣誉189项。

(二)坚持助企纾困,逆势突围稳经济。聚焦政策、资金、消费三个维度靶向发力,全力帮扶旅游企业纾困发展。启动2022年度富阳区旅游体育类服务业财政扶持政策资金兑现,完成各级文旅体政策资金兑现1135.43万元,兑现率100%。发布“引客留富”奖补政策,激发旅行社组织区外游客赴富阳旅游的积极性,提振消费,累计引进游客4.95万人次,兑现奖补资金63.19万元,带动消费1000万元左右。抢抓文旅市场逐步复苏机遇,率先向杭州范围内市民游客发放乐游富阳消费券500万元。富阳区内多个景区门票、宾馆民宿、百县千碗体验店、研学旅游、农夫乐园等类型均参与优惠券满减,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潜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解码富春山居文化基因,创编《富春山居图》等文艺精品,丰富富春山居文化谱系。举办“宋韵迹忆”“宋纸新韵”“两宋碑拓展”等富春山居宋韵文化系列展、“富春山居文化”座谈沙龙活动,讲好富阳宋韵文化故事。成立“富春山居·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建成富阳区非遗馆,培育省级“非遗工坊”2家,认定区级非遗传承人29名,举办富阳区首届非遗衍生品创意设计大赛,成功创建浙江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持续推进新登古城墙考古发掘、保护展示工程和联合申遗工作,启动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二次考古勘探发掘,编制《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保护规划》《泗洲考古遗址公园专项规划》,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入选“宋韵杭州”十大遗迹。完成7处农村乡土建筑修缮。成立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富阳工作站,启动考古前置地块215宗,努力推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协调共赢。

(四)坚持优质共享,绘就共富新图景。实施图书馆提升改造工程,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0个、城市书房11家、文化驿站5个、乡村博物馆3家。开展“家在富春江上”等文化品牌惠民活动789场,推出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千余场,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成立市民合唱团,组织开展文艺公益培训等活动,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举办浙江省群众戏曲小戏大赛等省市区文化赛事活动近百场。2022年,我区被确定为全省16个文化保障卡工作试点区(县、市)之一,富春山居文有惠数字化场景被确认为全省40个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之一,两项改革已于9月28日顺利启动,完成首批文化保障卡的申领发放和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浙里办”上线工作,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送文化”“种文化”向“活文化”转变。

(五)坚持全域提升,文旅共富提能级。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省5A级景区城及富春江湾国家4A级景区创建提升,创建省3A级景区村庄11个。指导洞桥镇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浙江爱丽芬服装有限公司成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胥口小叠空梦想田园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提升龙门古镇、富春桃源等传统景区,专班化推进西岩温泉、天钟山、小叠空等重大文旅新项目。与央视合作拍摄“研学旅行趣富阳”“山水间的家(东梓关)”文旅节目,提升富阳文旅知名度。结合博物馆日和旅游日,以“宋韵+研学”为主题,开展线上直播、文化沙龙、专栏竞赛、宋韵特展等文旅推广活动,制造推介热点,成功举办“宋韵富阳·富春山居之夜”文旅推广活动。培育“研学旅行趣富阳”品牌,成立富阳区研学旅行产业联盟,。阳陂湖、万市银杏古村落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六)坚持全民健身,持续浓厚亚运氛围。盘活公园、绿地、广场等存量资源,投入建成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广场,农村百姓健身房等体育设施项目63个,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6.7万平方米。举办第十届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会、乒乓球等级赛、机关干部桥牌赛等赛事活动1954场。推进“万堂体育专项课进校园”活动,在8所学校试点完成730节轮滑专项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课后服务。我局荣获“2018—2021年度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发展运动休闲的体育产业,桐洲岛(皮划艇)—永安山(滑翔伞)—龙门古镇(定向)线路获评2022年度省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永昌庄园滑草项目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全年完成“环浙步道”信息采集251公里。

(七)坚持三道防线,毫不松懈保安全。全面落实全区562家文广旅体行业主体疫情防控举措,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培训13次,检查各类重点场所7668家次,整改问题102处,对68家疫情防控不力的文化娱乐场所负责人进行约谈,停业整改73家。召开全区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启动全区年度文保单位(点)“健康体检”,全年开展文物安全排查212处,整改隐患132处。三全年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11次,对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游新业态、高考类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等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检查556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250处,督促落实整改249处,立案查处7起,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全区102家文旅重点经营单位开展专业安全生产检查。加强“互联网+监管”力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僵尸企业清理”,2022年,对1345家监管对象开展执法检查9302人次,检查各类场所4575家次,立案查处案件43起,拆除非法卫星电接收设施90余套。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和省厅、市局工作要求,紧扣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要求,以“文体事业兴盛、旅游产业兴旺、文旅融合兴富”为目标,理念再创新、目标再清晰、责任再落实、作风再务实,紧抓亚运盛会红利,破题系统变革重塑,创新文化传承推广,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文旅融合水平,紧抓文旅市场安全,全力打造文广旅体融合共富新标杆,为高水平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贡献文旅力量。

1.抓党建引领,担当作为争先创优。按照“六学六进六争先”学习实践活动,部署文旅体系统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方案,发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的教育阵地作用,创新策划“礼赞二十大·文化进万家”系列主题展览和文艺创作。开展“岗位练兵·比赛赶超”大比武。通过晒绩赛绩实干大比武、比情比心服务大比武和争先争优能力大比武,营造机关干部比学赶超的工作围,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组建文旅体行业联盟,举办年度大会,整合涉旅行业力量,充分发挥各自客源优势,建立合作机制,聚资源、凝合力,扬优势,助推全行业提升发展。

2.抓传承利用,筑牢文化自信根基。以“富春山居”文化标识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创新项目名录为契机,加快解码成果融入重大项目、重大活动、文艺创作等城市建设和文旅发展,推动富春山居文化优势转化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发展优势。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持续做好新登古城墙考古挖掘,适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争取列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预备名单。完成《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保护规划》《泗洲考古遗址公园专项规划》审核。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做好考古前置工作,努力推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同频共振。开展“非遗工坊”创建工程,推进“富春山居·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加强竹纸等传统工艺项目研究,加大传承人群研培力度,鼓励非遗传承人以技艺、品牌、服务等形式参与文旅项目开发。开展“亚运风采、文博添彩”系列宣传活动,做好区非遗馆常态化开馆活动,探索社会化运营,让接地气、聚人心,有活力、树正能的文化在老百姓身边旺起来。

3.抓品质共享,促进全民精神富有。统筹规划全区文旅体设施建设,编制出台《全区文化旅游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布点专项规划》,推进中沙岛文体综合场馆群建设,提升改造乡村博物馆3处,修缮农村乡土建筑3处,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0个。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开展“送戏下乡”“周末剧场”“文化走亲”等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300场,常态化开展“双减”背景下全民艺术普及、文艺公益培训、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创编、复排《富春山居图》《苍生》《董浩-董邦达》等经典剧目。建好“浙里文化圈”应用平台,做好富春山居文有惠数字化场景和文化保障卡提质扩面工作。围绕文旅大脑、行业管理、共同富裕三方面,承接省级应用落地、谋划管用好用的新系统。

4.抓产业引育,提增文旅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小叠空梦想田园综合体建设、天钟山旅游区改造提升建设,服务春江秀、坑西康养综合体项目落地实施。按照六大工作任务,打造“诗路文化·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游线。抢抓露营经济、研学旅游、夜间经济风潮,重点培育 “水上游”“乡村游”“夜间游”“城市游”产品,打造集山水休闲、体育运动、文化体验、新劳动教育、精品民宿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坚持抓好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安全、资源环境、品牌影响、示范创新等服务提升,做好省5A级景区城及富春江湾国家4A级景区省级验收,推进富春·山居图景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力争2023年底前通过省级初评列入文旅部培育名单。

5.抓宣传营销,提升富阳文旅品牌形象。紧抓亚运契机,立足长三角客源市场,围绕亲子研学、周末度假等文旅新需求,开展长三角区域城市宣传推广活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促销及省旅游交易会、国内旅游交易、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举办全区文旅营销专题培训班暨技能比赛,培育富阳区文旅推介人队伍,充分展示富阳美景美食美宿美文美图美线,推进与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网红达人合作,组织开展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推广活动,形成文旅推介宣传矩阵。结合“中国旅游日”“博物馆日”“非遗日”等,举办非遗集市、“城乡共富·美食同享”富春味道美食节、Citywalk城市漫游等文旅宣传活动,提升“富春山居·休闲富阳”文旅品牌形象。

6.抓融旅促富,激活文旅赋能共富活力。围绕“吃住游购娱”,高标准深化“百县千碗·富春味道”,高品质建设“百县千宿·富春山房”,高品位推进“百县千礼·富阳游礼”,高水平推动“百县千艺·家在富春江上”,高起点打造“百县千集·富春大集”,拓展“产业链”,撬动“大消费”,打造一批具有富阳辨识度的沉浸式、多元化的文旅融合产品,集聚人气消费引流。深化“万村景区化”工程,建立党建联建机制,开展“农家旅游致富计划”,破解乡村运营难题,探索“旅游公司+村集体+村民”整村运营模式,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等方式,在拥有特色资源的行政村发展观光休闲、乡村民宿、农事体验、文化创意等业态,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激发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共富新活力。

7.抓亚运效应,升级运动休闲品牌。盘活“金角银边”资源,计划新建体育广场、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体育类民生项目32个,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2.5万平方米,打造举步可就的“10分钟健身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持续办好篮球、登山、毅行、羽毛球等群众赛事活动不少于200场次。举办2023年杭州富阳永安山第十六届滑翔伞嘉年华。依托亚运会射击射箭、水上皮划艇赛艇等项目承办,趁热打铁壮大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职业赛事,发挥赛事引流效益,促进体育消费,做强体育经济。

8.抓行业管理,保障文旅市场营商环境。利用日常巡查、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网络巡查等方式,依法开展全区文广旅体行业经营单位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联合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属地乡镇街道建立健全露营营地、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等旅游新业态安全监管体系。认真履行行业安全管理职责,出台《富阳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意识形态”“文物安全”“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护校安园”“安全播出”等相关工作,全力保障文广旅体领域安全稳定。

富阳区文广旅体局2023-2-1

 

 

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文章下载

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第一部分:年度工作总结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的指导下,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忠实践行“三个示范”嘱托、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海盐样板”,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突出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的工作主线,在推进数字化改革项目上求突破,在赋能共同富裕与现代社区建设上求突破,在打造江南文旅体新空间上求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盐途拾遗”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应用成功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第二批试点应用名单,获评数字文化系统第四批优秀应用,相关经验获省政协副主席马光明批示肯定;《坚持“普惠+精准”,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在“竞跑者”刊发;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评2021年度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县级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获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在2022年嘉兴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中蝉联团体一等奖。南北湖景区完成4A级旅游景区评定性复核,列入5A级旅游景区创建意向名单,成功创建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沈荡镇、于城镇分别成功创建4A、3A级景区镇,实现县域景区城(镇)全覆盖。南北湖草木间客栈成功创建浙江省金宿级民宿,嘉境民宿(沁沐云仓)成功创建浙江省银宿级民宿。海盐海利开元大酒店被评为浙江省银桂品质饭店。壹草堂成功创建成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融禾农场(喜番乐)成功创建成省级采摘游基地。

一、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提作风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旅游、体育、文物工作重要批示与讲话精神,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与市第九次党代会、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在“两个先行”、“两个率先”上砥砺作为。

二是开展主题实践行动。以“向我看齐·奋勇争先”为主题,深化“作风建设年”工作要求。开展大比武、立功竞赛、培训、大调研、大讨论等活动,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对标对表,深入剖析各项工作短板,形成单位和个人两张问题清单并主动抓好整改工作。集思广益,发动全系统职工参与“金点子”征集活动,共收到意见建议28件,评出优秀意见建议12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工作,在一线锤炼党性。

三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巡察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与“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排查。积极推进清廉文化建设,规范财政奖励扶持资金执行,扎实开展虚拟货币“挖矿”、酒驾醉驾及其“背后”四风问题、“两违”问题等专项整治。开展谈心谈话,做好关心关爱,增强“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

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谋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设施强服务阵地。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体育服务阵地提质升级。稳步推进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明确县非遗馆选址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拟定县美术馆运行管理办法,高标准实现县有“一院五馆”。今年以来,建成“10分钟品质文化圈”115个、新增文化驿站1家、城市书房2家、乡村博物馆1家、“社区运动家”9个,新建、改造提升智慧书房11家、乡镇图书馆内新建“健心客厅”5个。

二是开展品牌活动奏幸福强音。开展各类品牌文化旅游体育活动,提高阵地使用能效,提升百姓获得感,激活海盐城市文旅体基因。开展“千场戏曲演出进乡村”活动175场,“百场艺术展览下基层”活动85场,2022年第十一届浙江自行车联赛(首站)海盐山地车湿地挑战赛、2022环浙步道登顶11峰暨浙江省登山健身步道挑战赛(海盐站)等体育赛事活动100余场。开展“一人一艺(技)”公益大培训,覆盖受益群众3.64万人次。开展张元济诞辰155周年、张乐平逝世30周年等纪念文化名人的活动,举办电影《矢志不渝》首映式,浙江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在海盐开幕,海盐县南北湖文化旅游节顺利举行。

三是规范制度建设促持续发展。制定《海盐县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勇当共同富裕示范样板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海盐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为文体事业发展保驾护航。运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指数”评价办法(试行)》、《智慧体育社区活力指数评估办法》等,加强阵地服务效能管理。根据“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作推进专报,近4个月海盐县“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指数排名居全省前十、全市领先。

三、突出传统文化保护创亮点

一是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省文旅厅第二批试点项目“盐途拾遗”应用已经完成驾驶舱、手机端的前期开发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近期正式上线。申请近500万元国家、省级专项资金用于实施海盐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绮园三维数据采集与处理工程。依托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生成文物安全三色图提高巡查效率。

二是创新保护利用载体。深入研究海盐鱼鳞海塘,推进海塘·潮文化申遗,完成《海盐海塘·潮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文本》与《海盐海塘·潮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建设“朱远琴声”专题馆,让传世古琴焕发新生命。启动杨家甸遗址二期考古工作。

三是加强非遗名录建设。沈荡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海盐滚灯传承人屠尧璋、嘉兴灶头画传承人赵生波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分别获浙江省文旅厅非遗短视频大赛和传统舞蹈(灯舞)展评活动“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海盐滚灯节目获“薪传奖”(最高奖)。

四、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强动能

一是推进项目建设与品质提升。2月16日,浙江省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开工仪式嘉兴分会场暨开元森泊南北湖旅游度假项目开工仪式在海盐举行。2022年,全县文旅项目计划投资20.4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6.8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31.28%。海盐滨海旅游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会同相关单位完善滨海旅游软硬件配套,完成《海盐县滨海旅游发展规划》初稿编制。策划旅游方案,研究攻略宝典,全力打造“海盐浪漫日出”网红主题精品游线。由浙江宣传发布的《有一种浪漫叫去海盐看日出》阅读量破十万。在“诗画盐邑”消费季启动仪式上,发布湖光山色忆江南旅游经典线和美好记忆·丰山溢水美丽乡村精品线。澉浦镇澉浦村获评3A级景区村,海盐在2022年上半年度全市3A级景区村庄运营测评中平均得分列全市第二位,其中丰义村排名全市第一。

二是开展产业纾困与提振消费。投入财政资金800余万元助企渡难关、开新局。开展文旅体产业纾困,多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细则,共惠及55家企业,发放纾困资金224万元;兑现2021年文旅体产业政策扶持资金169万元;开展“提振消费”百日攻坚行动,发放文旅消费券总额450万元,总核销率达91%。组织开展2022嘉兴夏季文旅消费夜市海盐专场推广活动2场,海盐(宁波)、海盐(绍兴)文化旅游推介会2场。

三是借势借力开展各类推广营销。深化“百县千碗”工程建设,创建省级美食体验店(示范店)2家、市级3家,设计制作“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海盐专刊并投入宣传,提升盐邑食鲜美食文化内涵与传播力度。修订海盐旅游(文化体育)攻略并通过OTA平台宣传,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南湖晚报开展合作,组织开展“海阔天空 盐途光影”海盐鱼鳞海塘观日出创作大赛,加大海盐形象宣传。组织开展东西扶贫、山海协作、甬嘉一体化、共建示范区等文旅交流合作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2月份由局主要领导带班,率我县相关旅游企业赴宁波、绍兴两地召开海盐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做好引客入盐工作。

五、围绕行业除险保安护稳定

一是严格监管旅游新业态。制定旅游新业态工作安全评估工作方案,组建由县发改局、自然资源规划局、住建局等12个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县旅游新业态安全专家库。公布5个全县高风险旅游新业态项目名单,于9月初全部完成安全评估。10月,4A级以上景区新业态逐步纳入省旅游安全监管在线平台,进一步筑牢安全“防护堤”。

二是加强行业行政执法。全年日常巡查出动检查人员3476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场所)1704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23件、办结案件18件,共处罚款5.39万元,其中3件出版物案移交公安部门作进一步侦查。调整完善全面梳理并调整完善行业领域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完成专业执法事项目录清单(281项)和简单检查事项目录清单(3项)梳理,将22项体育行政处罚事项划转至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制定文化和旅游领域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清单。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年累计组织疫情防控暨安全生产督查380次、出动执法人员及局机关干部2705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及场馆场所2140家次,有效防范行业领域疫情传播及安全事故发生。创建“无疫酒店”2家,“无疫场馆”5家,其中县博物馆、海利开元大酒店推荐为“无疫示范单元”。深入开展旅游领域平安示范建设,重点培育打造海利开元大酒店、春秋国际旅行社、绮园景区为示范载体。接到有效旅游投诉2件,游客结案满意率100%。推进文化艺术类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审核工作。

第二部分:年度亮点工作

一是“盐途拾遗”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应用建设。该应用已成功入选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中“非遗在线”跑道,是数字文化改革“非遗+国民教育”全省唯一试点,也是嘉兴市唯一入选“非遗在线”跑道的应用。

二是《坚持“普惠+精准”,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入选“竞跑者”。构建“家门口”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网,提升“一人一技”体育培训分类供给制,推动“体育三员”服务队伍管理制度化。

三是南北湖景区列入5A级旅游景区创建意向名单。指导南北湖景区对照5A级景区标准编制创建规划,提升软硬件设施,重点实施一堤二岛三项四道 X点配套工程建设。7月,南北湖景区通过省级评审,列入5A级旅游景区创建意向名单。

四是扫黄打非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2022年“10·12”制售盗版地图案涉案7人获刑,并处罚金248万元。立案查处6起出版物及音像制品案件,其中爱德阳光图书专营店涉嫌发行其他非法出版物等3起案件已作为重大案件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部分:明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更广泛、深层次、高水平推动文广旅体有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在补短板、创特色、保平安上下功夫,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文旅体事业建设上有新作为。修订完善《海盐县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和《加快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业发展意见》,增强海盐文化旅游体育事业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县非遗馆、县全民健身中心,县文化馆、县美术馆入驻县文化艺术中心。深入谋划张元济图书馆二期项目。高标准完成一批文旅体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实现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排名有进步,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提升。

二是在文旅体产业发展上有新气象。协同做好南北湖5A景区创建工作,推进A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创建和提升,指导省级旅游驿站和旅游厕所创建工作,做好等级民宿创建和复核,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完善惠企奖补政策,加大对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入挖掘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澉浦宋韵、沈荡老酒等文旅IP,全面融入嘉兴市“中国古镇看嘉兴”的品牌战略。

三是在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建设上有新成效。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建设工作。持续完善“盐途拾遗”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试点应用建设,进一步挖掘文旅体赋能共同富裕工作路径,加快“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等跑道建设,以文旅体建设赋能现代社区活力。

四是在深化文旅体融合发展上有新进展。深入挖掘放大海盐滚灯、三毛漫画等具有海盐清晰辨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元素,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标识。立足长三角一体化首位战略,积极推进区域多元文化旅游体育交流合作。依托南北湖文化旅游节、长三角旅游交易会等平台,深入开展张元济、张乐平等文化名人研究,打造“浪漫日出”、长三角自行车赛、南北湖马拉松赛、沈荡立冬开酿节、澉浦羊肉节、三毛童玩节、海盐乡村音乐节、帐篷节等区域间文化旅游体育共融共生的节庆活动品牌。积极培养文化旅游体育复合性人才,加强工作的统筹和融合,真正发挥出1+1+1>3的整体效应。

五是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秩序上有新提升。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协作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抓好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办公室、旅游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旅游新业态项目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强化行业秩序管理。

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2-20

 

 

南充文旅展望2023:文旅深度融合 共赴“诗和远方” 文章下载

南充文旅展望2023:文旅深度融合 共赴“诗和远方”

春意渐浓花渐俏,万象更新启征程。2月16日至17日,南充市2023年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推进会暨文广旅系统工作会在仪陇县马鞍镇召开。会议系统总结2022年全市文旅发展亮点成果,安排部署2023年文旅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南充将聚焦文旅产业“提品质、补短板、渡难关”,锚定“全年接待游客达到9500万人次,实现文旅产业产值1300亿元”的目标,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逆势突围 斩获文旅发展新成果

刚刚过去的2022年,南充文旅在多重困难交织中凝心聚力、奋楫笃行,收获了累累硕果——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阆中盛大举行,引来赞誉无数;《天下有偶》《板桥卖画》《东方丝源》等精品剧目接连登场,赢得喝彩连连;音乐电影《南充之恋》在央视精彩亮相,南充旖旎风光再次“吸睛”无数;全年接待游客8850万人次,实现文旅产业产值1160亿元,南充文旅产业再次“逆风”上扬……

过去一年,锚定“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目标,南充市精心筹备、圆满承办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配套举办了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6个主题活动、10个特色展陈,上演了3台文旅视听盛宴;4个集体和10名个人荣获四川省“金熊猫奖”;建成古城节点提质等11个文旅项目,签约33个文旅重点项目,南充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得到极大提升。

过去一年,南充文化事业持续繁荣、亮点纷呈。成功夺得巴蜀文艺奖等10余项大奖,成功举办第三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第五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等重大活动。15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成功入列第二批省级革命文物名录,居全省第一;14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5个项目入选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四个一批”品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过去一年,南充文旅产业逆势上扬、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8850万人次,实现文旅产业产值1160亿元,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乐在南充”等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创新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把非遗年货带回家”系列活动。今年1月12日,南充市入选全国10个2022年度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拟激励地市名单,与杭州、苏州、西安等文旅名城比肩而行。

过去一年,南充文旅品牌持续擦亮、做强叫响。阆中市入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仪陇县入围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顺庆区入选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创建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在央视推出音乐电影《南充之恋》,精彩展现南充唯美诗意的风景风情、博爱温暖的风采风度,成为一部经典佳作。

项目为王 积蓄文旅发展新势能

日前,在顺庆区南门坝生态公园,远远便可望见朱红色的高大楼阁——清晖阁巍然屹立在嘉陵江边。四周绿树环抱、风景清幽,更衬托出整座楼阁的恢宏气势。

与宋代白塔隔江相望的清晖阁于2018年开始复建,项目总投资1.7亿元,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目前清晖阁主体建设已完工,预计8月开始内部装修布展、业态布局与招商引资工作。”顺庆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晖阁是目前省内在建规模最大、工艺最完善、还原度最高的宋代仿古建筑。项目建成后,清晖阁将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底蕴,成为南充城市文旅新地标。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前升钟湖景区正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升钟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负责人徐言介绍,目前正全力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着力将升钟湖打造成集垂钓赛事、运动休闲、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项目是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是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硬支撑。长期以来,市文广旅局将“项目为王”理念嵌入脑海,以文旅项目为引领,打造文旅新地标,提升文旅新动能,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22年全市共实施57个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5.98亿元、排名全省第二;新招引文旅项目33个、计划投资468.5亿元,均排名全省第一。其中,华侨城丝路传奇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将有力填补南充市大型主题乐园空白。

立足新的一年,市文广旅局将着力实施“丝绸源点”、七宝寺书香文旅、阆中机场等68个区域文化旅游中心重点项目。同时围绕全市文旅产业“两图一表”,更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全力以赴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融合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文旅项目。

“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市域文旅发展空间布局,瞄准文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文旅+’新型业态,精准对接国家、省政策导向,着力谋划生成一批黏性强、关联大、前景好的文旅项目。”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御风而行 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定标领航。

新的一年,南充文旅事业在人们热切的期盼里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中积聚力量,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倍增信心。

——繁荣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进一步繁荣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努力打造一批紧扣时代脉搏、凸显南充特质的文艺精品,全力冲刺国家、省文艺奖项。打磨提升民族歌剧《陈寿著三国》、杂技剧《东方丝源》、木偶剧《天下有偶》、川北灯戏《板桥卖画》等精品剧目。

——建设优质旅游度假景区。全力推进印象嘉陵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成主城区沿江两岸30公里慢行游道,打造戏曲文化公园。支持高坪争创天府旅游名县,顺庆、蓬安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扩容升级文化旅游消费。以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抓手,谋划推出发放消费券、门票折扣等硬举措,整合优势资源开展精准营销、打造精品线路,搞活本地游、联通省内游、做大跨省游。着力打造“轻旅游”“微度假”“夜经济”等新型消费场景,积极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举办南充文旅主题宣传月,持续开展“文旅局长说文旅”“名导说名县”等活动。加强区域文旅宣传联动推广,提升“南充文旅”新媒体传播力。紧盯成都、重庆、西安等主要客源地,精心策划2-3场有规模、有影响的宣传推广活动。

新的一年,必将是文旅产业加速恢复、大展宏“兔”的一年。站在新的起点,“诗和远方”走在一起,历史和未来行在一道,南充将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让文化产业更有活力、旅游产业更加兴盛,不断开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中国网2023-2-20

 

 

北京广电2023年将全力打造“北京大视听” 文章下载

北京广电2023年将全力打造“北京大视听”

近日,2023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首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行业2022年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2023年的工作计划。

据介绍,2022年,首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行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党的二十大和冬奥会冬残奥会安全播出服务保障坚强有力,主题宣传浓墨重彩;12个智慧广电场景落地服务北京冬奥,首次实现全球规模化8K超高清直播冬奥会开闭幕式及赛事内容;京产视听文艺闪耀荧屏,《觉醒年代》等多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首届北京动画周等行业盛会打造标杆;在全国广电系统率先编发《北京网络视听平台企业合规手册》,出台全国首个省(市)级视听国际传播专项政策,全年行业实际创收稳步增长,持续领跑全国;并成功承办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表示,2023年,全年的各项工作都要紧扣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来谋划推进,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筑牢广电安全这一生命线;把握“内容+科技”两大重心,打造首都广电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积极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服务、媒体深度融合、现代国际传播”四个格局;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具体而言,未来一年将以北京大视听为抓手,推动首都视听文艺持续繁荣,电视剧《上甘岭》《欢迎来到麦乐村》、电视节目《大先生》、纪录片《新长城谣》、动画片《逐梦未来》、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川之奔袭》、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网络综艺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等系列作品均将持续推进;实施北京大视听工作方案,建强统筹全门类、贯通全流程的工作机制;创办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打造全国首个聚焦网络视听文艺精品创作的高层次平台活动,持续巩固网络视听文艺看北京的良好态势。

此外,北京将建设北京大视听科技企业库,筹办“北京新视听科技创新应用大赛”,引导一批高新视听科技创新项目在京落地;加快智慧广电与社会垂直领域融合发展,推动更多优秀项目成果示范和转化应用。继续做好8K超高清专项扶持,推动科技赋能文化创新艺术创作,打造“8K+文旅”“8K+文博”“8K+演艺”跨界合作IP品牌。

北京日报2023-2-2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