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语境下党建电视节目的创新之道
党建电视节目是以党建动态为创作基底,以推广基层工作经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党员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使命的电视栏目。党建电视节目同时兼具传播性、教育性与服务性,在宣讲党的基本路线政策、引导党员群体不断提升自我政治素养、连接党建政策与群众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媒体传播形态的升级,新媒体语境成为当今媒体传播的主流。
新媒体传播优势显著、影响力大,使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源、信道、信宿各个环节处于一种崭新的传播环境中。在此环境中,人作为无数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信息传播行为较其他时代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由新媒体资源和受众的信息传播状态共同构成的大环境就是新媒体语境。
新媒体语境扩大了信息传播的可能性,为党建节目的多样化传播创造了可能,也由于受众接受方式的改变和审美理念的更新而为党建电视节目的创作带来了挑战。为了让党建电视节目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全新的媒体生态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打破之前僵化的思维,始终保持党建节目的电视属性和传播属性,在坚持思想和观点绝对正确的前提下,在节目内容、形式以及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与融合。
一、内容的精细化与表达的情绪化
高品质的内容创作是党建电视节目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策略。站在传播学的立场上,传者向受者传达电视节目的内在意图与内涵时,便应该将受众接受与理解的过程与效果考虑在内。为此,必须在党建故事的叙述方式上精耕细作,拒绝说教,用情绪作柱、故事为基,全面地包纳党建理论,努力在真实性与假定性、受众的接受与政策的宣讲之中保持平衡。
要想在电视节目中讲好党建故事,须分两步。首先需要在故事的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为了使党建电视节目更具可视性,就必须在已有的人物事迹中抽丝剥茧,挖掘冲突,并以小切口入手放大冲突,做到以小见大。《榜样》节目的主体是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介绍,在此过程中,冲突成了建构党员先进事迹的脊柱:或是创业与环境的冲突,或是党员内心的冲突,抑或是党员与其他党员干部、群众的冲突。这些冲突更具生命力与冲击力,它们不仅可以实现节目话语从事迹到故事的转变,更可以鲜明地表现党员的为民情怀与高尚情操。
同时,党建电视节目还必须重视电视媒体的视像性特征,用精细的镜头设计辅助叙事的展开与表情达意,达到情绪的烘托作用。在《光荣的追寻》中就使用了特写镜头表达叙事者与在场观众的情绪,党员王濛谈及自己在索契冬奥会前因受伤无奈弃赛时,节目以特写镜头多次表现王濛泛红的眼眶,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现了其在现实困境中的纠结,为之后关于“党员责任”的党史理论升华营造了浓厚的情绪氛围,增强了节目与受众的黏性。
二、类型的杂糅性与形式的创新化
新媒体不断发展,使得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不断扩充。在此情形之下,必须创新党建电视节目的表达形式,扭转以往以新闻介绍、制作专题片为主的单一审美形式,一方面糅合多种电视栏目形态于一体,增加可视性和观赏性;另一方面创新切入点,吸引受众目光。
近年来,党建电视节目基本上做到了节目类型糅合,在“解说+画面”的基础上融合了访谈元素,例如《光荣的追寻》便在节目中设立了观察员,在主持人、党员嘉宾与观察员的互动中形成了交谈与访问的场域,既丰富了电视栏目的表达形式,又有助于党建电视节目的板块化建构,助力党员事迹与党史理论高度紧密结合。
除电视类型的融合之外,还应不断挖掘新的栏目切入点。《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以艺术视角,并结合红色编码,将经典美术作品与其背后的党史故事进行有机结合,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审美艺术修养的同时,用软性植入的方法讲好党史故事,为党建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成功案例。
《光荣的追寻》则创新性地以党员的入党申请为线索串联党员的先进事迹,升华党建理论。切入点的创新可以大大丰富党建电视节目的外在表现形态,扩充党建节目的形式美感,有助于党建电视节目塑造独一无二的艺术气质,让党建电视节目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提升。
三、播放平台的联动性与宣传方式的多元化
为了让党建电视节目更好地融入民众,必须正视新媒体技术的力量,通过不断扩充党建电视节目的宣传平台来达到全民看、全民知的终极目标。
早期的党建电视节目宣传多集中于党内网站,放映终端也主要集中于电视媒介,而近几年逐渐打破了显性的传播壁垒,这首先表现为在互联网上广泛投放观看讯息,扩展收视信息的认知效果。要积极整合放映平台,布局电视媒介与网络终端协同联动的发展战略,成为升级党建电视节目宣传格局的重要举措。《光荣的追寻》在旅游卫视播放的同时,爱奇艺、芒果TV、优酷、腾讯、华视TV全网同步播放,之后又在哔哩哔哩平台开辟播放栏目,真正建构了“全网通”的宣传形态;《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央视频道播出的同时,央视网络平台同步上线、共产党员网开辟领域播放相关节目,有效地实现了党内教育与党外传播并驾齐驱。
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互动性、碎片化、开放性的特点,重建党建理论传播的逻辑架构,也是当今扩大节目影响力的关键方式,有助于党建电视节目尽可能地贴近群众生活。在微博上发布微视频进行预告,在超话等社交平台上积极引导讨论、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概括与升华等都是让受众摆脱电视媒介的时空限制、吸引潜在受众的重要形式。
例如《八闽机关党建》节目在官方网站与电视平台播放后,福建台新闻频道创设超话进行宣传;《光荣的追寻》运用相关嘉宾的微博进行宣传,利用明星效应,扩大宣传范围;《榜样》在豆瓣、微博等不同领域搭建交流平台,试图在节目之外创造新的宣传场域。
总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环境,党建电视节目应该同时从内容的精细化创作与情绪化表达、切入点的创新以及节目类型的糅合、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拓展中入手,主动提升审美价值,以满足受众的精神追求。
太原广播电视台20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