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台:四轮驱动,媒体融合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指示精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连续五年评选推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先进案例,以发挥示范先导作用,推动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纵深推进。近日,广电总局发布2023年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终评评审结果,共评选出10家先导单位、15个典型案例、15个成长项目。《国家广电智库》开辟“融合先导”专栏,陆续介绍这些先进案例、项目的做法、经验,为融合深入推进提供启示。
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按照新闻立台、产业兴台、融合强台、创新领台的“四轮驱动”高质量发展行动纲领,建设区县融媒体中心市级技术平台,深挖本土资源,深耕本地服务,参与城市治理,加速媒体转型,推动新闻宣传和市场经营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深化媒体融合、加快改革创新
不断提升融合经营实效
西安台(集团)拥有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是集文化、会展、影视、投融资等产业运营于一体的现代传媒集团。拥有5个广播频率、7个电视频道、西安网、西安网络广播电视台2个新闻网站、原点新闻APP、“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长安云及30多个台级新媒体账号。下辖西安广电投资有限公司、西安广播电视台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西安广电兴创传媒有限公司、西安广电快客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和1个分公司。
近三年来,西安台(集团)克服疫情和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不断加强内容建设、拓展运营领域、深化媒体融合、加快改革创新,参与西安网红城市打造,连续三年实现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媒体“四力”同步提升的目标,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四轮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四轮驱动”之一:新闻立台
西安台(集团)以媒体融合为抓手,深挖本地资源,数据驱动内容生产,市场思维提早融入节目策划。《西安新闻》《原点早新闻》《新闻第一线》等新闻栏目加强融媒体传播,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
大型理论宣讲节目《理论面对面》邀请党代表、理论讲师团成员等组成宣讲阵容,以主题沙龙形式走进基层,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更有“烟火气”、更加“接地气”。节目采用直播录播结合、线上线下联动、新闻专题同播、全媒体推送的方式传播。开办7场来,现场群众1000余人,全网浏览量超1.4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品牌栏目《每日聚焦》跟踪报道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022年推动130个问题得到解决,每月拍摄一期城市精细化管理调度会专题片,以内参形式督促解决问题。《党风政风热线》以建设性舆论监督倒逼难题破解,推动中心工作落实。《你好 我的城》把录制现场搬到社区,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12345市民热线》《商务直播间》《百姓舞台》等一批本土特色鲜明的栏目,用融媒体搭建政民连心桥。《诗画鄠邑》以艺术唤醒乡愁,入选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丝路家训》《丝路朗读》《行走丝路》《丝路书简》《丝路文艺》等栏目,擦亮丝路频道金字招牌。
主办的5届“丝路城市春晚”,在40多家城市台及120家网络媒体直播。举办“西安石榴原创乐队音乐季”“终南诗赋名家朗诵晚会”“长安十二时辰·唐风街区”“长安十二月”等项目,着力打造西安网红城市。参与或承办“中国-中亚峰会”“丝绸之路电影节”“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等活动,受到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关注。《西安网评》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三年来共有361篇网评文章被全网转载,两次获得中央网信办书面表扬。英语节目《发现西安》以融媒体形态在海外媒体账号推出,向国际友人讲述真实西安,传播中国声音。2022年全台共有62条新闻稿件在央视播出,9条新闻在《新闻联播》播出。
西安台(集团)加强文艺创作,广播剧《黑色沃土》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成为全国唯一获奖的城市广播电视台。重大理论文献纪录片《红星耀陕甘》获陕西新闻奖电视专题一等奖。电影《结伴前行》获得公映许可证,《回马破冰》通过国家电影局一审,电影《告别的年代》《一百五十秒》《秦岭山下土窑村》等完成制作,其中《一百五十秒》荣获第十六届青年电影展三项大奖。广播剧《北斗闪闪》《我家就在黄河岸》在央广播出。
(二)“四轮驱动”之二:产业兴台
西安台(集团)明确宣传经营一盘棋思路,破除仅靠广告收入单一的藩篱。确立“内容生产+会展服务+电商购物+IP孵化+园区建设+资本运营”产业方向,实施“媒体+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深耕“政企客户+垂直行业+C端用户”三大领域。统筹广播、电视、新媒体、地铁、移动电视等经营资源,完善重点客户、重大项目、重要订单的多部门协同机制,将“一次性销售”向“全链路营销”“全媒体营销”转变。
“新闻+政务”方面,《理论面对面》《记者带你看西安》《每日聚焦》《你好我的城》等栏目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同时,得到企业主动赞助和冠名;《聚焦西咸》《魅力浐灞》《城投时间》等一批反映西安发展的服务性栏目获得区县部门支持。“新闻+服务”方面,围绕全市文旅融合工作要点,推出西安地理、文化、旅游、文物、非遗、美食、特产等标志性节目和活动;打造“石榴花之春”中韩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化外宣品牌;与央视合作实施《诗画中国》《灯火里的中国》等文化项目;完成“感恩初心与党同行•经典歌曲交响音乐会”等全市30多项重大活动落地实施。“新闻+商务”方面,“西安广电年货节”直播带货拉通网络购物和电视购物;承办秦创原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等上百场商务活动,均获得市场丰厚回报。
实施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运作、股权管理,整合优化集团下属公司,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下属公司盈利能力培育和孵化,扶持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下属企业、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项目,打好“内容+资本”“文化+金融”组合牌。启动西安广电融媒体视听产业园项目,培育新兴产业。按照“园区+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瞄准数字城市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目标,构建全链条媒体形态,集聚直播电商、虚拟主播、元宇宙、大语言模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游戏设计等热门数字产业,通过资源整合、数字赋能、金融服务“三驾马车”共同驱动,建设以基础设施提升为基础、产业空间搭建为重点、生活配套为辅助的综合性园区。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2.52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5年。目前完成园区概念设计及项目立项工作。预计建成后每年创造5亿元以上产值规模,带动西安台(集团)跨越式发展。
(三)“四轮驱动”之三:融合强台
西安台(集团)长安云被宣传部确定为区县融媒体中心市级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承建了全市21个区县、开发区融媒体中心,实现了市区(县)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数据共享,形成了线索自动汇聚、产品多元生成、信息精准推送、舆情快速处置、用户数据合一、效果直观可见的传播链。2021年,西安台(集团)又投入近2亿元建设高清频道项目,建成西部地区首家4K超高清和6个高清播出平台,入选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22年度技术赋能“新闻+”推荐案例。全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获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三级等保证书,全媒体制作系统获评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年度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优秀奖。目前正在与市大数据局等单位对接,打造城市生活服务融媒体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向城市平台蝶变,助力数字城市建设和社会现代化治理。
(四)“四轮驱动”之四:创新领台
西安台(集团)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班子结构、推进法人治理、优化管理构架、提升传播能力、做强广电产业、完善激励措施、创新用人机制,推动实现台(集团)一体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编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制。成立全媒体内容生产中心、全媒体运营中心、党建行政综合事务服务中心三大中心开展日常业务。
图片
全媒体内容生产中心以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主要任务和目标,建立“中心统一指挥、事业部集中运作”的运行模式,履行新闻发布、节目生产、内容审核、节目播出、新媒体建设等职责,深化融合传播,壮大主流舆论。
全媒体运营中心强化产业发展,建立“中心统筹管控、事业部高效运营”的运行模式,面向市场深度整合媒体经营资源,以“融媒体+”为手段,深耕传统广告,拓展新兴市场,增加活动会展创收,扩大新媒体经营及衍生业务开发,开发流量经济,构建融媒营销平台。
党建行政综合事务服务中心旨在党建引领、行政统筹、业务指导、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后勤服务等方面为全媒体内容生产中心、全媒体运营中心做好综合保障工作。重在完善用人机制,打破在编、聘用等人员身份限定,实行“同岗同酬”。鼓励优秀年轻职工竞聘中层领导岗位,面向市场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机制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
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坚持政治家办台,勇扛职责使命,着力做大正面宣传、做强广电产业。2022年,新闻宣传方面共获得115项奖励和荣誉,含国家级奖6项,央级媒体奖6项,省级奖32项;经营创收克服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广告收入与产业收入结构性变化,全媒体运营收入超过1亿元,台属公司产业收入1.75亿元,全年累计收入2.83亿元。
西安广播电视台20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