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中职教育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职业技术学校

题目:类型教育视域下中高职贯通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初探

资料提供时间:2023-03-08

目录

更多

原平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文章下载

原平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原平市坚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各学校专业建设,稳步提升办学质量。现将我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原平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公办学校2所为原平市职业学校、原平市第二中学(职教班);民办学校4所为原平市英才职业高级中学、原平市修远职业高级中学、原平市国利美术学校、原平市星海艺术学校。截止目前,在校生共计3444人,专业大类主要有:信息技术类、土木水利类、石油化工类、医学相关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外语类、教育类、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合计11类,专业数共计15个。教师数为353人,专任教师数为288人,专业教师数为116人,双师型教师数为42人,外聘(兼职)教师数为7人,中级职称人数为79人,高级职称人数为41人。

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促进其健康稳定步发展。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第一次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两类教育,原平市教科局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对5月1日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进行了专题学习,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以落实。

三、统筹推动县域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和办学条件达标建设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必革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县域统筹作用,促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资质核查与面局调整结合起来,做好分年度达标规划,加大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力度,坚决撤并专业重复设置、规模小、效益差的学校,扶持条件好、管理规范的学校做大做强。针对原平市目前情况,教科局计划两步走,两手抓:

①打造我市中职教育的龙头学校——职业学校,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使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

②原平二中为职普混办学校,不断规范其办学行为,规划其职教班成为原平市职业学校的分校,做到强弱联合,共同提高。

③整合民办职业教育资源,利用闲置国有土地,由4所民办职业学校组成民办职教集团,建设高标准民办职教中心。联合办学,独立经营,统一管理,形成独具原平特色的民办职业教育办学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做大做强。

四、深化改革创新,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我局结合山西省委、忻州市委关于职业教育改革总体思路和要求,建立狠抓落实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类型教育基本定位,牢牢把握职业教育质量生命线,深化“三教”改革,统筹推进职业教育筑魂育人计划、品牌专业与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022年2月28日,原平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清云同志代表原平市市政府与浙江金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合作协议。浙江金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将以委托管理形式派出校长及管理运营团队,对原平市职业学校进行托管,实行“国有公办民营”办学体制,实现我市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潜力和活力。市教科局代表政府,并派驻监督员和财务人员,依法管理评估浙江金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及运营团队的办学情况、经费投入使用情况,管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财政补助资金,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障公办教师的权益等方面进行监管。

五、近年来我市推进职业教育具体措施、亮点和特色

(一)大力落实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严格执行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支持各中职学校扩大教育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切实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二)加强工作综合考评。我局要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列入学校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加强综合考评,对招生工作不利的中职学校负责人严肃问责。

(三)积极拓宽生源源渠道。各中等职业学校在认真做好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广泛招收往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招收以上生源可采取学年制形式,也可采取学分制形式,由招生学校结合生源实际自主选择。

(四)加强招生宣传引导。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综合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高职扩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本贯通试点、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扩招等有利政策,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地方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国家和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学扶贫、招生就业、升学和资助等相关政策。利用致家长学生的一封信、随录取通知一同寄送等形式,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了解接受资助的方式和渠道。要密切关注招生舆情,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关切,对不实报道信息要及时予以澄清。要准确解读国家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考生、残疾考生、“两后生”等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不让一个新生因经济困难而放弃入学。

(五)积极申报职业技能鉴定工种

2020年12月接到忻州市人社局关于“山西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通知,原平市职业学校高度重视并于当月提交了19个工种的备案申请材料。

2020年12月底经忻州市人社局验收组到校实地验收评价后,初步审核通过9个工种的技能鉴定资质,并上报山西省人社厅进行复审。

2021年3月经山西省人社厅复审,我市职业学校通过5个工种的技能鉴定资质。

2021年6月1日经人社部终审,职业学校通过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电工、大地测量员、养老护理员等5个工种的内部技能鉴定资质。

(六)努力争取成为“1+X”证书试点院校

2021年4月接到忻州市教育局文件《关于申报1+X证书试点申报》的通知,原平市职业学校于4月底按照文件要求在指定网站上申报了: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采矿技术、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等5个专业的1+X证书试点院校。

2021年5月经山西省教育厅审核,原平市职业学校通过了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等4个专业的1+X证书试点院校,随后又审核通过了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和《失智老年人照护》2个工种的考点院校。

2021年5月原平市职业学校就《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和《失智老年人照护》2个工种分别与山西百思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民福祉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协议合作协议。

(七)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我市星海艺术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委培、顶岗实习等渠道,推荐毕业生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工作,使学生找到了热门高薪的工作,解决了本校学生就业难问题,拓展了学生自我发展空间。

1、乘务专业:由北京华航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安排首都国际机场,深圳、厦门、海南等航空公司和北京、郑州、上海、天津高铁公司就业。

2、艺术专业:安排北京各大场馆、文艺团体、传媒公司、艺术中心就业。

3、计算机专业:由天津中教高科科技公司、时光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安排大中小企业对口就业。

4、幼师专业:由北京爱幼护苗幼儿教育联盟安排北京各大机关、部队幼儿园就业。

2020年9月24日。原平市职业学校与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合同,校企合作取得圆满成功。本校参加面试37人,共有24人被录取。

2020年10月24日,原平市职业学校队为赴江苏常熟顶岗实习的学生举行了欢送仪式。这批学生共计30人,实习期为3个月。

2021年4月份原平市职业学校与海信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目前海信就业班招收学生192人。实行订单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和企业工作技能培养的双优势,实现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深度融合,开设机电、计算机类两个专业,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即成为海信的正式员工,享受五险一金福利待遇。

六、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各中职学校面临招生困难问题,在校生人数锐减是影响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

2、教育教学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对学生、家长、社会缺乏吸引力。

3、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且配套资金往往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严重制约学校发展。

4、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学校正常办学。

5、民办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招聘难,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七、今后发展的思路和下一步举措

1、配齐配强各中职学校领导班子,加强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积极筹集资金,大力加强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力争使实训基地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3、强化各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4、抓好各学校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教师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重要议程,做到常抓不懈。

5、加强各学校安全管理,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杜绝重大安全市事故的发生。

八、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大力宣传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使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方针政策深入学生、家长心中,在全市初三学生升学指导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各教育行政部门把各学校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生数作为教育工作的硬性考核指标,加大奖惩力度。

2、加大对民办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着力解决民办学校教师在社会保障,职称评聘和教育培训方面,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促进民办中职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中职教育社会形象。

3、改革职业教育资金保障制度,参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建立中职学生生均拔款制度,加大经费投入,严格落实公办中职学校学生生均拔款不低于8000元标准。

4、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

原平市政府办2023-2-10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中高企一体长学制改革 文章下载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中高企一体长学制改革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1983年创办,今年迎来了办学40周年。40年风雨职教路,学校从工业会计、文书、家用电器3个教学班起步,逐渐发展为拥有7000名学生、160个教学班级、630名教职工的职教“航母”。40年砥砺奋进,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职校、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浙江省中职名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并积极建设浙江省高水平中职学校。40年薪火相传,学校办学风格日益鲜明,“硬气实干、敢为人先”成为学校鲜亮的文化精神。

以改革为动力 推动学校不断升级跃迁

以高水平中职校建设为目标,近年来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改革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集群、集成、集约。

集群,就是专业集群。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产业集群的升级改造为导向,集中专业优势资源,构建专业群,深化专业建设改革。学校近年来先后组建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烹饪与膳食营养专业群、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专业群,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结构,推进课堂革命,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专业群“中高职一体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烹饪与膳食营养专业群“双主体三融四进”人才培养模式,文化艺术创意专业群“3D套色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推进评价标准化。完成了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标准的修订,在充分融合行业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对各专业的技能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整理,按照“学期—学年—毕业作品”流程,建立“分期定级”式的技能过关考试制度,并实施校企双元评价。

集成,是办学力量的合成。学校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引入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的力量,探索学制上的改革,早期与爱仕达合作的长学制探索在2021年形成“共生模式下的校企高技能人才增长极培育”研究成果,获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同时,学校进一步推动专业改革,“利欧泵制造产业学院”“钱江机器人产业学院”“林家一烹饪产业学院”3个产业学院的建设稳步推进,“泵制造业产教融合联盟”与“泵与电机产学研中心”成为促进专业与产业全链合作的重要发力单元。

集约,是推进资源集约,优化师生技能操练的场景。学校逐步重构实训场景,以工作室为模式,构建理实一体、课赛证融合的实训环境,充分开发实训室功能。建设教师成长互助团队13支,促使形成“互学互促,互竞互帮”的“四互”教师成长环境。深化教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校企合作双向共建6家“企业实践流动站”和“企业工匠访问站”,教师实战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学校有省级创新团队1支、正高级教师2人、国家技术能手1人。教师获国家奖项1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技术人才培养难题

作为台州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2023年,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愿景是“持续推进中高企一体化的长学制建设,为全国贡献‘产教融合县域样本’”。

学校自2020年开始探索中高企一体化的长学制建设,到2022年正式成为浙江省首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学校,在产教融合之路上走得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生动。在此过程中,学校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提出了“中高企一体”的新理念。

学校最初的问题是,怎样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近年来,中职毕业生虽然找工作不难,但就业的稳定性、成长性都很低,中职校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不强。而正在升级换代的企业却急需一批懂技术的工人。

学校在调研中发现了供需的方向性差异,于是在 2017年与上市企业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开展了“一拍即合”的愉快合作。企业出钱到学校建“人工智能联合实训室”,校企共同招生、共建课程、互培师资,形成了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培养关注全要素提升的高素质人才定制培养模式。

两年后,为满足这批机器人专业学生的学历提升需求,学校又邀请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入,将合作升级为5年制,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中高企一体化培养。学历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从3年到5年,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了,还要考虑发展方向的可持续性,能长期坚持的企业必然是极其优秀的企业,学校合作的范围大大缩小。其次,高职距离企业相对较远,学生参与岗位实践不够方便,企业也担心学生和企业的情感淡薄了;且中职的师资和实训条件都无法独立完成高职的课程,而高校课程下沉的合作议程进度缓慢,其中涉及经费、机制等种种问题,理想很美丽,但改革需要更多的勇气。

学校在困境中继续努力,开始不断宣传长学制的理念。2022年,浙江省出台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政策,学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难题开始破冰。这一机制首先解决了这5年学生“在哪里学”的问题,然后从政策上鼓励中高职企师资互相流动,依托企业岗位任务深化课程改革。这样,高校的改革动力有了,学生留在了本地,企业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也相应增强,主动承担了高校师资的部分薪酬。中高企一体化办学的“另一只靴子”终于在温岭落地。

以融合为目标 构建政企校合作新模式

2022年9月,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3个“区域中高职一体化”试点班级开学,这批学生将在这里完成未来5年的学业。“这样的教学模式真的能让我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独具优势吗?”面对学生的疑问,学校认为答案应当由中职、高职和企业一起给出。为此,学校积极推动校企政深度融合,架构中高企共同成长的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角色逐渐多元化。

首先,学校主动成为“沟通联络员”。为促进中高企三方建设理念同向同行,在顶层设计部门形成共同的理想,进而带动三方合作部门站到同一个“战壕”里,学校第一步的工作是建立三方领导层的“面对面”对话机制,让高校的党委书记和企业老总坐到一张桌子上开例会。2022年,继钱江机器人产业学院之后,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启动了利欧泵业产业学院的建设。学校组织开展了多轮高层磋商,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利欧集团的领导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三方就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达成了高度融合的意见。

作为中高企合作的“主力队员”,学校将师资融合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一方面,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台职院的专业培训,熟悉德国IHK的培养方式和内容,逐步完成课程对接;另一方面,教师进入爱仕达、利欧、申林等企业,熟悉企业生产全流程,分解岗位任务,形成以“任务书+工作页”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项目,实现企业实践项目校本化。同时,学校创建了“林海军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中高企融合的名师工作室,邀请沪杭甬台的职教名师和企业技能大师共同参与一体化建设,构建起资源、技能多元共享的大平台。

在政校企的融合中,学校还充分发挥了纽带作用。2021年,学校李京翰、张俊等教师领衔的创新工作室一年为企业提供了19项技术服务,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22年9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在水泵小镇成立了“校企泵与电机产学研中心”,和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多家温岭水泵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中心以学校师生研发团队为核心技术力量,依托“温岭市泵制造业产教融合联盟”,以及在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落户的清华大学-浙江温岭电机与驱动系统联合研究中心等23个专业实验室,深化与高校、社会科研机构的合作,为中小型泵制造企业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服务。

这一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模式的创新,是政校企合力推动的成果。学校以技术服务共同富裕为纽带,催化政府部门从指令指导转向沉浸式引领,激发高校从远观转为楔入式共进,吸引企业从零碎合作转向全面参与,开启了政企校融合的新模式。

搏击长空振翅飞,敢立潮头写风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紧紧抓住省部共建温台职教高地的契机,正甩开臂膀大步直行。学校目前已与利欧集团、钱江机器人、林加一酒店3家企业确立了合作关系,探索混合所有制办专业。这是新事物、新起点,也是新征程、新挑战。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2023-2-10

 

 

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为学生人生增值 文章下载

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为学生人生增值

近日,河南省将设立9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消息备受关注,登上热搜。在热搜评论中,“作为高考大省,多设两所好大学不行吗?”等问题并不少见,代表了不少河南考生的心声,即民众关注的焦点在于“河南为何新增的9所高校均是职业学校”。

“十四五”时期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加速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新增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主要向配置薄弱的地区布局。可见,河南省新设立郑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校,完全符合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但为何有些民众对于新设立的专科高职院校提不起兴趣,反而期盼“多设两所好大学”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民众对于高质量教育的强烈呼唤,对于上好大学的热切向往。什么是好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曾言:“要让大多数毕业生感到这个学校改变了我一生,这是衡量大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尽管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依旧面临挑战。部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还存在实践深度不够、实习实训缺乏等问题。在社会文化和制度层面,职业院校毕业生受到的压力较大,在招聘过程中常常遭遇学历歧视。诸多因素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办好职业教育,需要制度上的创新和全社会的支持,也需要职业院校自身的不断努力。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这是造成当前社会偏见的重要因素。面对人民群众对好大学的期待,只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职业院校学生真正感到教育增值,增强获得感、认可度,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一方面要狠练内功,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入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构建基于真实岗位情境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室,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随着各地经济运行逐渐恢复正常,职业院校应深化产教融合,主动与行业企业紧密互动,形成良性循环,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办学格局。

另一方面要优化环境,重塑职业教育的定位,加快推进职普融通。在传统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被作为一种“重谋业”的就业教育,强化了工具属性,但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了职业教育育人育才的价值属性。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既相互协调,又相互融通。职业院校应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为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次选择与多样化成才的机会,既可以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又可以满足学生继续读本科和研究生的发展需求。

中国教育报2023-2-7

 

 

类型教育视域下中高职贯通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初探 文章下载

类型教育视域下中高职贯通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初探

为加快建立独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改革举措。其中,人才贯通培养是新时代条件下提高职业技能人才规格和层次、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有效路径,也是落实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环节。以类型定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更加注重职业教育本身的性质和特色,也更加关注技术技能人才成才的逻辑和规律。本文聚焦上海市中高职贯通教育自2010年试点以来的成效及现实困境,结合新出台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教育的通知》要求,探讨优化路径,以期能为中高职贯通教育由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启发。

一、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现有成效

1.适应发展需求,形成中髙职联动的管理体制。近年来,上海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逐步满足了上海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骨干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诉求。在试点工作中,中高职院校协调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在打破中高职教育间壁垒,适应产业、行业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从政府层面至院校层面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对成熟有效的联动制度。无论是一体化办学的中高职院校还是同一职教集团内部的中高职院校,都已建立并逐步完善试点工作的协调机制。

2.尝试构建一体化课程,推动中髙职教育内容衔接。在试点专业申报、实施的过程中,中高职院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的一体化设计。现有研究显示,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已经基本得到贯彻,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和教材建设三个方面。在课程体系方面,各贯通校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积极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考虑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体系;在课程实施方面,部分试点专业按照教委要求,积极制定课程标准,在教学及考核过程中渗入职业特性;在教材建设方面,部分试点专业的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不断规范、优化,同时结合各自优势及专业特色,采用不同的手段开发了大量适用的专业课程教材,部分试点专业还开展了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开发。

3.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受社会广泛认可。从试点专业招生情况来看,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专业考生报名踊跃,录取分数较高。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试点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递增。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实施客观上提升了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职业教育,讨论职业教育,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现实困境

自2010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打通了中高职间的壁垒,搭建起贯通立交桥,转变了教师的育人观念,培养了大量技能技术人才,实现了长足突破。与此同时,我们无法忽视的是中高职贯通并没有完全如设想般完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及时解决,势必影响中高职贯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1.中高职教育贯通的制度和管理问題。中高职贯通教育中的制度问题,在院校层面,表现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在学生层面,表现为中职学生的升学诉求与职业院校的入学标准存在差异,中职学生想要获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与高职面向中职招生限制存在矛盾;学生希望获得符合个人发展的诉求与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缺失存在矛盾。

2.中髙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调研发现,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二是中高职专业目录不衔接。在中高职贯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出现较大改变,即经过三年培养的学生其目的不在于找到一份工作,而是“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比起普遍缺乏职业知识与技能基础的高中生,中高职贯通教育的学生理论水平更加扎实,技能水平更加提高,从而为满足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可能,体现出中高职贯通教育的优越性。

3.中髙职教育贯通的课程衔接问题。中高职贯通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高职的课程体系难以对接。由于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不健全,以及“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不深入,导致课程体系对接难度增大。二是中高职贯通教育的课程内容严重重复,原因在于中高职院校相互独立,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标准不够明确,教师往往“各自为政”,加之官方的、统一的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标准尚未完全确立,中高职院校在确定课程内容时缺乏沟通,从而造成课程内容重复。三是中高职贯通教育的课程评价缺乏科学性。中高职贯通教育涉及到两种学历层次的院校,两种心理年龄的学生,课程的前置或后移除了专业教学需要意外,还需要对教学对象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这项工作在不少院校是缺失的。

4.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招生问题。招生规模扩张与生源质量保障的矛盾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成为必然,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带来另一个问题,即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学生分数的离散度较大(有的专业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达90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增大,教学难度随之增大。虽然课外辅导、分层教学等方式可解决部分问题,但能否帮助所有学生都达到培养规格还存在疑问。

相关调研结果显示,中高职贯通教育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总体不足,长学制与学生学习热情维持的矛盾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中广泛存在。学生通常会觉得比普通中职学生优越,第一年对学校和专业有一定新鲜感,且有一年甄别的压力,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但从第二年开始,学习热情普遍开始下降,厌学现象开始出现。“准大学生”的身份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满情绪普遍存在。

三、中高职贯通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制度设计,调动院校积极参与。中职与高职是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实施的两个主体,缺一不可。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边缘化严重制约了贯通培养的实效性。中高职贯通教育机制设计上的缺陷,客观上导致了高职院校缺乏参与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设计。近期出台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教育的通知》明确了中高职贯通教育优化的路径,中高职贯通紧密型联合体的建立及一系列相关举措无疑有利于调动高职院校参与的积极性。建议进一步优化跟踪检查方案,突出强化责任意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需要在现有过程性检查基础上增加终结性检查,另一方面应该立即开展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及反馈工作。成立紧密型联合体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完善例会制度,为试点院校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对贯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贯通教育的共识,增强贯通教育的凝聚力。

2.聚焦一体化人才培养,明确中高职贯通教育目标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办学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把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目标等同于普通高职,怎么能期待其最终培养的人能与普通高职毕业生不同?首先,切实加强院校层面教育,端正参与动机,明确举办贯通教育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培养中职与高职无法单独培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单纯为了改善生源或谋求其他相关利益。其次,帮助试点专业清晰定位,正确撰写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组织教师、管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深化教师对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理解,让每一位教师深刻理解中高职贯通育人目标及内涵。

3.优化中高职贯需求,优化中高职贯通教育专业布局及培养模式。根据上海市教委《推进上海职业学校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的指导意见》,中高职贯通教育应坚持服务需求,围绕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发展“五型经济”要求,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中职学校应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根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自身办学条件,充分论证开设贯通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在现有中高职贯通专业基础上,梳理双方现有专业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在联合体内申报新贯通专业,形成“贯通教育专业群”。此外,中高职贯通教育目前“3+2”一刀切式的学籍和管理分段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试点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且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参与积极性。因此,需要尊重差异,与时俱进,给予院校更多的自主性。

4.优中选优,严控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规模。试点至今,全市共有250个专业点,除去停招、调整、撤消、合并等情况,实际招生专业点192个,涉及86个专业,46所中职学校,27所高职院校。研究分析发现,规模快速扩大带来了生源素质下降、院校与专业滥竽充数、毕业生质量下滑等一系列问题。量与质的合理平衡,是中高职贯通教育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重点。近期出台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教育的通知》明确了建立中高职贯通紧密型联合体的要求,这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上海中高职贯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方面,需要慎重批准新的试点专业。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试点院校和专业的条件,出台合理的标准,从严审批。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对跟踪检查不达标或者不适合贯通培养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要求退出。最终将试点专业控制在合理而稳定的范围内。

5.凝聚共识,构建中高职贯通教育一体化课程。无论在何种教育模式之中,课程终究是核心要素。能否实现中职与高职间课程的有效衔接,成为制约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有效性的关键。一是课程开发衔接。变革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充分调动诸如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及其他有关部口等多方面的力量,构建起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的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与开发机制。二是课程设置衔接。充分考虑两个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瞄准特定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其能力要求,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的有效衔接,统一安排两个阶段的教学进程。三是课程内容衔接。在课程内容的衔接和编排上,采取正确有效的衔接和编排方式。首先,结合纵向式衔接与横向式衔接,既尊重学科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逻辑性,又通过对相似或相关课程的合理编排与整合,增进课程内容衔接的有效性。其次,结合直线式排列与螺旋式衔接,既要按照中职到高职由易到难的线性排列逻辑,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尊重课程内容螺旋递推的编排逻辑,使课程内容在两个教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重复。最后,结合职业知识学习与行动导向、能力培养的衔接。既要按照职业岗位所需要知识的系统性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又要尊重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来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

6.以学生为本,激发长学制学生学习动机。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培养学制长,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跨度大,容易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需要准确把握其生理、心理的变化,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和管理新模式。一是从源头改善学生学习动机不强问题。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职业教育,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选择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因此,在招生环节需要加强学生的筛选,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及动手能力方面的限制,要充分利用好录取前面试的功能,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选择合适的学生。二是加强外部学习压力,坚持“宽进”与“严出”相结合,优化甄别机制与过程性考核,规定如果学业成绩达不到一定要求,必须转入下一年级学习,让学生产生“紧迫感”。三是尝试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共同培育优秀学生。通过中高职贯通专业(群)建设、课程一体化建设、共享职业技能竞赛集训资源等方法,挑选学习积极性高、学业基础好、具有明显优势和特长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培养,探索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方法,助力学生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探索成功经验。同时,要为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才的通道,帮助人人成才。

7.师资共育,优化贯通培养师资队伍。实践证明,教师对贯通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对学情的分析以及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一是遴选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贯通班的教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试点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教研试点任务,而且要承担教材编写任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此,挑选优秀的师资力量参与这一教学改革很有必要。二是加强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安排试点专业教师参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研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师适应新的教学任务的能力。三是打造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中高职贯通教育紧密型联合体的成立无疑有利于加强联合体内各中高职院校的联系和师资共育。在中高职贯通专业和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开展贯通专业课程标准研讨和修订,形成中职高职一体化有机融合课程。共同开展中高职贯通专业教材编写,努力打造具有双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编写一体化校企合作教材。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及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上海市从2010年起开始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努力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因而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期,一系列上位文件的出台吹响了中高职贯通教育从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也为中高职贯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各中高职院校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纷纷成立中高职贯通教育紧密型联合体。未来,相信在优化贯通专业布局,加强贯通过程管理,提升贯通专业建设质量,健全贯通专业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必将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上海职业教育2023-2-1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打造涉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文章下载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打造涉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近年来,针对新时期河南省“十大战略”、乡村振兴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校“举农字旗,走强农路,育新农人”办学定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紧盯河南省产业布局、地方支柱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对接河南省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带来的新需求,确立了服务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和绿色食品业3个产业领域的专业优化方向,并重点做了一系列工作。

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擦亮“农”字底色

学校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绿色食品的办学定位,对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规划,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农”字人才培养品牌,充分发挥学校在河南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河南农业强省、现代畜牧业强省、现代种业强省、绿色食品强省和幸福美好农民新家园建设,助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完善专业调整机制,提升专业与产业耦合度针对现代农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战略规划和战略举措,对接我省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带来的新需求,全面分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进一步完善学校专业动态对接产业机制。每年调研、发布学校《专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报告》,实施传统专业提质、新兴专业扩容、未来专业培育、特色专业赋能、骨干专业升级的专业结构优化“五大计划”,淘汰一批竞争力不强、与区域行业产业匹配度不高、就业质量较差的专业,并及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提升专业与产业的耦合度。

实施专业“新苗计划”,服务新兴产业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围绕河南“十大战略”、乡村振兴以及现代农牧业、食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实施专业“新苗计划”,加快新专业建设,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加快畜禽智能化养殖、物联网应用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村镇建设与管理、智能建造技术、智慧社区管理、烹饪与餐饮管理等专业申报与建设。同时,及时撤并了水产养殖技术、饲料与动物营养、农资营销与服务、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

落实新版专业目录,加快传统专业提质培优

专业目录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指导文件,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龙头,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基本依据,也是职业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观测点。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以下简称《目录》),学校及时组织学习,全面落实。首先,积极主动营造浓厚氛围。通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邀请专家解读、组织教职工外出学习等途径,学校教职工深刻领会了新版《目录》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厘清了产业、职业、岗位与专业关系,在全校形成了学习新版《目录》内涵与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浓厚氛围。其次,扎实精准做好专业对接。对照新旧《目录》专业名称变化和培养内涵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师资配备和开发对应校本教材,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最后,立行立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新版《目录》人才培养内涵,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迭代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对56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部重新论证,及时将《目录》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补充进教学内容,力促学校教育主动适应甚至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深化“三教”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教融合为基本方向,以服务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绿色食品业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在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等方面重点发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首先,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厘清课程、专业、专业群三个层次之间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群大目标、专业中目标和课程小目标的有机衔接。其次,构建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挖掘“三教”改革创新潜力,激发教师改革主体意识,形成学校"三教”改革内生动力。再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具有农职院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培养学生爱农兴农强农的使命感、责任感,着力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一懂两爱”的新农人,为河南乡村振兴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学校办学定位更加精准,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

学校办学定位更加精准。学校紧密对接河南粮食生产大省、畜牧生产大省和食品加工大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围绕服务“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和绿色食品业”办学定位,确立了“举农字旗走强农路育新农人”办学思路,契合河南省相关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学校围绕服务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和绿色食品业办学定位,科学设置专业,确立了“以农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涉农专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河南既是农业大省,又是人口大省。生源数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学校结合河南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关联性较强的涉农专业,涉农专业报到率高,就业形势好。目前,学校涉农专业在校生人数、涉农专业学生占比、涉农专业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其中,涉农专业毕业生占全省涉农专业毕业生人数50%以上,为河南粮食高产增收、提质增效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

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成效更加突出。学校与中粮集团、中种集团、新希望集团、双汇集团等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服务粮食产业发展,为河南粮食“多的优起来”“大的强起来”“土的’洋’起来”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玉米育种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程相文,著名小麦育种家、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茹振刚等著名科学家和“最美新疆人之最美志愿者”“全国励志成长优秀学生”张旭,央视报道的知名致富带头人、“90后新农人”刘记森,央视报道的许家农园电商项目创始人、“增收致富实践者”许玉文等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毕业生,为河南从“中原粮仓”“产粮大省”迈向“农业强省”作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2023-2-6

 

 

山东职业学院“四着力”打造职教高地科技创新“升级版” 文章下载

山东职业学院“四着力”打造职教高地科技创新“升级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山东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在此发展背景下寻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创新管理机制,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并以此为载体引进人才,组建技术创新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力量。2022年有5所职业院校共获批10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山东职业学院立项5项,占比一半。

着力搭建“两高”平台,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服务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建立了4个山东省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4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学校技能名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能领军人才联手,一同攻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推广,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搭建高水平实验室科研平台。围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交通强国战略和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省“十强产业”,投入近3000万元建立了“梧桐花开实验室”科研平台,组建以“双一流”高校博士为骨干、国内外知名专家为顾问的科研团队,联合齐鲁制药、华熙生物、济南地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相关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着力引培“两高”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人才强校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培力度。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鼓励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暂行办法》,制定《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办法》,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根据人才个人能力和发展规划,可聘到教学岗或教学科研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充分发挥人才专长,做到人尽其才。配套“一人一议”年薪制、人才助理制、按需组建科研平台等支持政策。近五年引进培养各级各类高水平人才85人,其中,引进高水平博士12名,自主培养博士9名,特聘学者教授18名,组建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科研技术团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坚持知能共进发挥高技能人才集群效应。推进高技能人才“引培创新计划”,出台用好人才的支持政策,分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分类设置竞聘条件和聘期目标。打破技能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壁垒,打通高技能人才竞聘教师岗位通道。以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决定人才待遇。现已柔性引进“大国工匠”刘云清等各领域出类拔萃的技术能手和行业技能领军人才46人,运用“企业+学校”培养模式培养青年技能名师5人,全省行业首席技师1人,省大数据产业“引航专家”1人,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

着力加强机制建设,激活科技创新活力

创新“‘两院合一’模式”提升科研能力。挂牌成立铁道技术、智能制造、城市轨道、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工程5个研究院,强化二级学院的教学与科研职能,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也承担科研和技术服务任务,教学与科研并行并重、相促相长、共进共生。研究院对接本行业(产业)科技发展趋势,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科教深度融合,综合打造成具有鲜明“山职特色”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设立专门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深入开展。为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在原有科学技术与社会服务处职能基础上,成立了先进技术应用与创新中心,统筹我校5个研究院,强化服务职能,结对大院大所、产业园区、链主企业、中小微企业、行业协会,组建以博士为骨干的跨专业跨领域技术服务团队,着力开展技术应用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整体提升学校技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生产一线服务。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机制,出台了《山东职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从组织机构、转化流程、收益分配等方面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科学评价管理体制激活科技人员积极性。出台了《山东职业学院经费报销审批管理办法》、《山东职业学院高水平科研经费配套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对科研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对各类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档案,主动了解、掌握项目及技术合同的履行进展情况,取消各种不必要的检查报表、报告,最大程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有效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的积极性。

着力强化科创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遵循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组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服务团队,设立科技扶贫专项,着力开展乡村科技振兴课题研究。近三年来,学校承担教育部研究课题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河南省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开展横向课题研究6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

技能培训服务建设技能型社会。充分发挥学校轨道交通特色优势和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综合立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作用,主动承接国铁济南局、济南地铁、济南机场等企业员工新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培训,广泛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各类培训年均3.3万人次。积极发挥教师优势、教学实训资源优势,主动面向食品与药品企业员工、再就业人员等开展岗前培训、技术培训、安全培训等,横向技术服务及培训年均到账经费超过1000万元。

今后,学校将持续加强优秀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凝聚科研力量、优化科研方向,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继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力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网2023-2-20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理路 文章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理路

明确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逻辑,不仅要回答评价改革的标准、目标、对策方法等问题,还应结合新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评价改革中的主体关系、评价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自身内在逻辑,从而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格局。因此,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应围绕“一个根本标准、两条目标主线、四个关键领域、两个特征导向和三个保障机制”的逻辑理路来推进。

一、坚持立德树人为先这一根本标准

一是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职业教育的根本标准。《总体方案》着眼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领职业院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并贯彻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之中,引导树立科学育人目标。二是育德与修技并举,培养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实用性,决定了职业院校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与服务经济社会并重;以培养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人才为己任,使学生具备政治认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健全人格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同时又具备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实用人才和时代新人。

二、遵循办学特色和社会服务两条目标主线

一是推动职教体系中高本纵向贯通,突出办学特色评价。积极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职教本科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形成“就业+升学”两条腿走路局面。二是推动职普、职继横向融通,突出社会功能评价。着力推动职普融通,避免职业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孤岛”,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为学生打造更加畅通的成长路径提供制度性保障。大力推进职继融通,探索资历框架,推动职业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互换关系,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独特功能和价值,切实形成“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评价体系。

三、围绕提升办学成效的四个关键领域

一是在办学模式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国家遴选建立500个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建立1万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在财政补贴、金融税收、土地、信用等方面出台相应措施,给予相应激励,鼓励企业支持参与职业教育。二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深化“三教”改革。健全“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完善以教书育人实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三是在学生能力评价上,严格学业科学考核。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过程性学业考评制度,加大过程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学习时间和方式的不同,灵活调整学业考核评价方式,强化多元化综合性评价。四是在治理模式上,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制定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省级统筹开展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建立随机性检查制度。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督导体系和质量年报制度。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常态化的自我诊断和改进,实现管理标准化、秩序正规化、手段信息化、质量可控化,建立起自律、自查、自纠、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四、坚持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两个特征导向

一是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评价主体作用导向。职教20条明确,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出,要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正从配角走向主角,必须将行业企业评价纳入职业教育评价的核心体系,将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引入职业教育评价标准。二是加大职业培训、服务能力评价权重导向。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面向在校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提质培优计划》)提出,优质职业院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2倍以上。育训结合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责任,加大职业培训和服务区域行业的评价权重,有利于推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五、完善提升评价效能的三个保障机制

一是筑牢标准在评价中的基础作用。职教20条明确,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作用。《提质培优计划》提出,要构建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修订职业院校设置标准,完善学位制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和校长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制定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探索开展专业认证。《教育部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指导意见》要求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基本要求。二是发挥信息化手段在评价中的作用。通过数据平台采集信息,整理分析,形成评价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优势,创新评价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评价,推动职业教育评估网络化、智能化、便捷化,提高效率,减轻评估专家和职业院校的负担。三是加强评价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的职能。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教育评价相关专业,培养职业教育评价专门人才。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国际交流,贡献中国方案。鼓励培育行业企业、民间机构等第三方评价的发展。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20

 

 

江苏省高淳中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江苏省高淳中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月16日上午,高淳区教育局吕明霞副局长一行来到我校就南京市推出的《关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进行考察调研并与我校领导座谈。

芮龙兵校长表示,南京市委市政府推出的《意见》为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市各职业学校在“十四五”规划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高淳中专校作为高淳区唯一一所职业中专学校,一定会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迎难而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芮校长就《意见》重点任务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实施‘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相互融通”“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健全和完善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等方面向调研组作了汇报。

吕明霞副局长表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大国工匠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里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南京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意见》,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定位定调。吕明霞副局长强调,各职业学校一定要深入研究《意见》内容,领会文件内涵;在充分协调专业建设与本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年度目标,优化实施路径,明确经费保障;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完善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凝聚力。

江苏省高淳中专2023-2-17

 

 

职教高考使中职生升学率越来越高,升学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畅 文章下载

职教高考使中职生升学率越来越高,升学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畅

初三毕业生即将迎来中考,选普高还是上中职,面临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文化课成绩稍差,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上中职是最佳选择!如果成绩中游或往上一点,或有偏科现象的学生,建议家长看看这篇文章,帮助孩子更好的选择!孩子上高中考本科比较费劲,换条赛道在中职技校考本科大学也许是一条捷径之路!!!

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关于职教高考的新闻,许多家长以及学生开始关注职教高考,那么大家对于职教高考了解多少呢?

问:

什么是职教高考?

答:

职教高考,也叫职业教育高考,俗称春季高考。区别于普通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职业教育专门设计的高考制度,它与普通高考具有同等功能,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

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问:

职教高考的政策起源?

答: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职教高考制度,把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起来,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为人才成长提供多样化途径。

问:

职教高考有什么优势?

答:

1.考试内容难度不大

职教高考延续春季高考“知识+技能”的考试模式,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文化课考试难度明显降低,与普通高中学业合格考难度相当,专业课考试也很基础,尤其是技能考试,经过培训每年有不少的学生取得满分成绩。

2.竞争力更小

按照目前本地落实的普职招生比例,初中毕业后大概会有60%左右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40%左右的学生转向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也就意味着,三年后参加职教高考的人数要远远少于参加夏季高考的人数。再加上普通高中学生与职业学校学生相比文化课有很大优势,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转为中职学籍参加职教高考,升学竞争力要小很多。可以说,夏季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职教高考“另辟蹊径桃花源”。

3.入学机会更多

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将逐步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30%,职教高考的本科升学率将持续提高,吸引力不断扩大,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深造的路子越来越宽,越来越畅通。

问:

职教高考的意义是什么 ?

答:

职教高考制度的实施,为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深造提供了更多机会,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职教高考,与普通高中学生一样考专科、升本科、读研究生,享受同样就业待遇。

问:

职教高考报考条件是什么?

答:

职教高考报考人员为中职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社会人员报考应取得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

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可参加当年职教高考。

问:

怎么选择教育类型?

答:

《职业教育法》中提到“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作为学生家长,要发现孩子适合什么,喜欢做什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慎重选择。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高技能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职教高考的道路将越来越宽,选择职业教育必将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通道!

全民职教2023-2-16

 

 

鄂博连心共写职教高分答卷 文章下载

鄂博连心共写职教高分答卷

走进新疆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历历在目:2012年,学校被批准为“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由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格为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当地第一所高职;2022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新疆高职院校第二……

在湖北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自2005年选派首位教师援教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开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位谋划,逐步推进,以办学分院式、联席推进式、人才组团式、管理移接式、分段衔接式一套“组合拳”为抓手,汇聚湖北多所知名职业院校资源,交出了湖北职教援疆的高分答卷。

心连心,建好职教援疆“一号工程”

回忆起职教援疆初期,时任博州职院副校长的冉新成感慨万千。2012年,湖北省推动武汉职院在博州创办“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以名校带动战略,为博州职教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同时,助力建成博州湖北职教园,把湖北高职院校与当时的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实行分院政策的基础上,鄂博两地采取联席推进模式,签订了《深化对口支持推进博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协议》等结对支持与交流合作协议书,建立实施两地多方的长效协同合作机制。

10年来,湖北省把办好武汉职院博州分院作为职教援疆的“一号工程”,先后筹措援疆资金1.25亿元用于博州职院软硬件建设。

在湖北的对口帮扶下,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跨越式发展进程:在校生由2012年的665人增长到2022年的13026人;教师由2012年的119人增长到2022年的487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2012年的1432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1334万元。

走出去,精选干将接力援教博州

秉承着鄂博连心的信念,2021年10月11日,武汉职院教师蒋永业二度援疆,随同第八批湖北省147名援疆轮换专业技术人员再次踏上博州大地。在博州职院,蒋永业担任该校旅游专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带领学校开展旅游专业示范性建设相关工作,帮助该校旅游专业建设成果顺利通过国家、自治区两级示范校验收。

“在武汉职院的总体协调下,第八批援疆人员逐步将湖北优秀的管理模式移接至博州,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助力博州职院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成功获批7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蒋永业介绍,他牵头申报的湖北博州职教园获批自治区第三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该校另一名援疆干部徐圣牵头申报的电子商务骨干专业群,也于2022年6月获批自治区“双高”骨干专业群。

学校发展关键在人才。博州职业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湖北省坚持选优配强援疆教师,10年先后通过人才组团模式,从58所院校选派援疆教师310人次到博州职院支教,通过移接湖北有体系、有成效的管理模式,全面参与当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了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人才对口援助机制。

引进来,联合培养专业人才

热思汉·帕提汉是武汉职院2022届优秀毕业生,2020年从博州职院来到武汉职院学习。除了完成学业外,他还代表学校参加了2021年湖北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获得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体育组“优秀运动员”称号。

除了不断向博州职院输智输才外,湖北还将新疆师生引进来培养。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组织武汉职院等5所高职院校与博州职院6个中职专业联合办学,开展“3+2”中高职贯通培养,构建了“读博州中职,上湖北高职”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机制,3年共招生700人。目前,湖北又积极谋划推动湖北高校与博州职院开展“3+2”专本衔接培养,以“读博州高职,上湖北本科”继续提升博州职院的办学竞争力和吸引力。

2015年以来,武汉职院与博州职院联合开展师资培训40多人次,引进2名纳入博州青年科技计划培养的专业教师到武汉职院挂职。博州职院年轻教师王禄来校不到3年就成功主持了一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他说:“每一位援疆教师都像是一盏明灯。湖北的援疆教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和理念,这种‘授渔’的过程让我特别感动。”

“湖北10余年对口支援博州职教发展,应博州所需、尽湖北所能,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选派、高质量推进,实现了博州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第八批湖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党组书记、总指挥方向荣说。

湖北日报2023-2-8

 

 

探索开展职普融通试点、遴选高中阶段学校试办综合高中……湖南2023年职教工作要点出炉! 文章下载

探索开展职普融通试点、遴选高中阶段学校试办综合高中……湖南2023年职教工作要点出炉!

新增100所办学条件达标的中职学校,遴选一批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试办综合高中,优先设置一批服务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的前沿新兴专业……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2023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共七项20条,包括强化党的领导、打造“楚怡”品牌、完善职教体系、提升内涵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服务能力、优化发展环境等。

打造“楚怡”品牌,探索开展职普融通试点

今年,湖南将继续推进“楚怡”公办中职学校改扩建工作,验收认定一批“楚怡”文化传承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等,遴选建设一批“楚怡”教学名师、大师工作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同时大力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构;压实市、县政府和举办者责任,新增100所办学条件达标的中职学校。

在完善职教体系方面,湖南将探索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创新职普融通的育人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遴选一批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试办综合高中,在课程实施、学籍管理、考试招生等方面予以支持,支持普通本科高校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工作。健全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纵向贯通机制,扩大“湖湘工匠燎原计划”规模。

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产教融合战略平台

记者了解到,今年湖南将推动教育部与省人民政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出台部省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并搭建产教融合战略平台,重点打造一批区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园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市县职教中心;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研制工作指南,组织开展试点项目验收;启动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技术技能人才。

湖南还将根据“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布局。优先设置一批服务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的前沿新兴专业,重点发展一批支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民生需求的专业。

在深化“三教”改革方面,将加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选用和教学实施工作,开展职业学校教材监测和备案。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使用,建设一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支持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增强服务能力,鼓励职业学校承担职业技能培训

今年将继续加强职业学校科研工作,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鼓励职业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协助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职教论坛,开展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评估,支持职业学校加强海外学习中心建设。

在提高乡村振兴服务能力方面,支持省“双高校”结对帮扶脱贫地区中职学校。支持职业学校参与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建设,举办全省职业学校乡村振兴公益直播大赛。

完善湖南老年大学办学体系,推动“湖南老年大学”挂牌,做好“能者为师”“智慧助老”等课程项目。发挥各级各类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扩大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培育“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同时深入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项整治工作,制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从严查处违规办学行为;推动建立全省中职学校统一招生平台,严格落实阳光招生举措,整治和规范招生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民办中职学校的审批与管理。

长沙晚报2023-2-20

 

 

“城产教科创”融合促高职突破发展 文章下载

“城产教科创”融合促高职突破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一项集成工程,核心力量是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为此,高职教育尤其是工科高职教育,服务制造强国国家战略,需要主动与各类教育要素、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开放重组,走“政校行企研”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办学之路,协同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

职普融通:共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打通创新服务全链条

《意见》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各类教育类型要从“不同”走向“协同”。职普融通需要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两种类型打通壁垒,实现高校五大办学职能的多维融通。在人才培养上,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打破职教升学“天花板”,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贯通“中高本硕博”人才培养全链条;在科学研究上,打通“从0到1”原始创新、“从1到10”工程技术创新、“从10到100”应用创新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在社会服务上,打通“应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工程转化—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全链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融通“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文化谱系全链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融通“学术交流与合作—丝路学院、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合作办学全链条。

产教融合:推动因产办学、因企施教,共育新时代能工巧匠

《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坚持系统思维,提出了建设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一些“企业家精神”,精准对接产业、行业和社会需求,与行业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等,因产办学、因企施教,凝练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行业企业要多一些“教育家情怀”,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成长和员工与企业发展。

科教融汇:加强技术技能创新积累,促进科技成果反哺人才培养

科教融汇需要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汇聚一体。一方面,高职教育要加强技术技能创新积累,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主动融入产业的技术进步链条、融入企业的生产研发环节、融入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既要为推进技术创新、破解“卡脖子”问题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通过共建一批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实现高职教育知识技术溢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专业学科服务一体化”发展,通过技术技能创新赋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对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等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前瞻布局培养学生掌握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未来职业能力,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的“快变量”发展。

教创融合:促进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教创融合需要双创教育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培养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创新创业素质人才。一方面,打造教创融合师资和教学资源。专业教育是双创教育的基础,双创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强化,紧密校企合作、整合多方资源,组建“专业+行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双导师”团队,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企业典型创新案例融入专业课程、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文化、将特色创业教育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打造教创融合平台和项目。搭建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教师成立创新创业工作室,带动学生走入企业、走进社会,将实践教学与产品研发、课题研究、技术革新等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炼的能力。坚持以赛促创、赛创融合,依托“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城教融合:赋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高职教育与城市共生发展

城教融合需要高职院校与城市共生共荣。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促进地校共建、城教融合是一项“优势互补、双向赋能”的重大工程。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人才培养、优质师资、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优势,积极为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持、智库资政、文化引领等服务,着力提升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主导城产教科创融合,结合区域特点、产业定位和行业特征,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及政策、资金等优势,协调和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办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城产教科创融合型城市,推动培育行业企业创建产教融合型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职教集团(联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专业硕士培养基地等,构建“供需一体、资源互享、共建共治”的城产教科创融合共同体生态,提升高职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100多年前,我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张謇就主张“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在城产教科创融合中,产教融合、教创融合体现职业性,职普融通、科教融汇体现高等性,城教融合体现区域性,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高职发展关键问题。“牵一发”,是抓住关键切入点;“动全身”,是围绕切入点构建多跨场景,推动系统性变革。切入点找得越准,“动全身”效应就越强,就越能带来深层次的变革、突破性的发展。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2-21

 

 

把握高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维度 文章下载

把握高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维度

“高质量发展”是近一个时期高频热议的论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自然也没有缺位。高职具有跨界属性,其高质量发展比较复杂,只有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多维度把握其价值意蕴,才能科学推进高职高质量发展。

认识高职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内涵上把握契合需求、创新理念、追求卓越、开放共享“四个维度”。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着深刻内涵的政治要求。40多年来,我国高职发展成绩斐然,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则急需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党的二十大首次明确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的一部分,高职迎来重大利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切实肩负起神圣职责,推进高职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技术技能的价值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高职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针对所服务的行业特色、区域特点、专业特性,创新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组织体系、教材形态、教学方法,不断创造更加优越的育人条件、更加灵活的育人机制,通过有计划地建成若干个高容量、高质量的专业教学资源中心、专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心,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覆盖面,提高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度,增加优质资源应用便捷性,既满足教师教、学生学,又能让全社会共享资源。所以,高职的高质量,既是自身水平的高质量,也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高质量,是高职与其他市场主体互动的高质量,是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圈内皆服气、国际可交流的高质量。

谋划高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特性上把握政治性、教育性、职业性、高等性“四个维度”。中国高职高质量发展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华元素。为此,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必须有利于加强党对高职的领导,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必须契合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我国高职教育主要由院校承担属于学校教育,其核心使命是立德树人。因此,谋划高职高质量发展,要摒弃唯市场、唯就业、唯岗位的工具性,充分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拓开学生发展界域,拓宽学生知识范围,拓展学生职业生涯,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终身职业成长和人生生活幸福。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征,谋划高职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技术积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关注职业变化、产业变迁、岗位变动,形成高职与行业、院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关联,在推动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起到领衔、骨干作用。高等性是高职区别于职教体系中其他职教层次的鲜明特征,谋划高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强化职业性的同时突出高等性,着眼于增强学生宽厚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技术创新素质,着力在数字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上提升复合型现代职业能力。只有全面把握、综合实施“四性”维度,才能确保谋划高职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策略上把握有效对接、跨界融合“两个维度”。高职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位处高层次,具有主体地位,肩负引领责任。实现中高职有效贯通、不同教育类型横向融通,是国家明确的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和实践路径,显然也是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的应然目标和彰显高职发展价值的应然路径。推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需要建立国家、省、地方不同层面的院校设置、专业设置等各种标准,并在标准体系框架下修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具有区域特色、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高职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标准,科学对接上下游职业教育,制度化融通同层次普通高等教育。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还要主动对接国家新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战略,实现以学习借鉴、深度合作、标准输出、增强话语权为重要标志的高职国际化。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还必须做强做优职业培训,在技术培训方面对接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在服务终身学习方面对接社区教育、老龄教育。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跨界性特征,意味着高职的办学主体具有多元性,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专业数字化融合产业提档升级,以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融合产业链协同升级,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现代治理密切跨界链接程度,以开放式体系、互嵌式机制、技术技能供给水平推动形成适应性强的高职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3-2-2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