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中职教育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职业学校

题目: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势在必行

资料提供时间:2023-02-20

目录

更多

三年前高职百万扩招,首批“回炉深造”的毕业生去向如何? 文章下载

三年前高职百万扩招,首批“回炉深造”的毕业生去向如何?

高职扩招这道题答得怎么样?眼下,阶段性成果初现。日前,高职百万扩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毕业生告别校园,三年学习就此画上句号。

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同年5月,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面向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高职扩招。

当年首批学生中,不乏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三年过去了,他们的去向如何?这些“大龄学生”如何评价三年所学?又收获了怎样的蜕变与成长?羊城晚报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读书带起创业兴趣

“现在我对当初的选择更加有信心、有把握,这条路我没有选错!”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20级春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陈汝平感叹自己幸好抓住了求学的机会。

报读高职前,陈汝平仅有中专学历。他曾经营过电脑装配与销售,就职过工厂报关员,从事过弱电智能化系统安装工程,在这二十年过程中,始终没有在一个行业里站稳脚跟。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2019年年初,陈汝平准备转型,在肇庆市租下几亩地作为自己的学习试验基地,开始培育果树和观赏苗木。

2019年秋,陈汝平在网上看到了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行动招生宣传,心中求知的火苗蓦地被点燃。当时,他已经41岁了,事业正值转型期间,大小事务缠身,边工边读固然辛苦,但当下,他觉得学历提升很有必要,也希望能成为农业产业高技能人才。没有任何犹疑,陈汝平当即报读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两轮面试,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高职扩招采用在岗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交替等学习形式,采取适合成人、方便就学、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三年来,每周一到周五晚上,陈汝平都坐在电脑前听老师授课。虽然求学时光遇上疫情,但陈汝平认为,这恰好让自己能放缓事业节奏,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做园林)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我很有底气。”陈汝平说,“做我们行的很多人都在讲经验,但我认为经验的基础是理论。有了理论后,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各方面都会跳跃一个等级。”

在高职读书期间,陈汝平的创业思路被打开:2021年,他在惠州市通过农村流转土地租下20多亩农地,作为盆景苗木生产基地及100多亩珍稀果苗培育合作基地。他积极探索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加入多个相关行业协会,摸索出一条企业+基地,以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就业的路子。

“读书带动起我创业的兴趣。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也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回忆起三年前的决定,陈汝平十分感慨。

为产业升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高职扩招专项行动采用院校自主招生方式,重点开展“1个计划”和“1个试点”。分别是: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在职员工等社会人员开展的“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面向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在职员工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其中,社会人员是否愿意和可能重返校园,曾被认为是这项政策的难点。而从实际情况看,首批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社会人员,甚至行内小有名气的从业者,也加入到高职扩招的大军中来。

高级工程师、高级评茶师陈卓然就是其中的代表。2019年,44岁的陈卓然在茶叶研制、加工上有近二十年的经验,担任潮州市饶平县单丛茶研究院理事长、广东省高级评茶师学会理事等职务。即便如此,当看到高职扩招专项行动计划后,还是积极报了名,成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20级春季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学生。

陈卓然表示,学校有特色鲜明、系统完备的科研体系,建立有岭南绿色农业广东省生态型野化茶科技创新中心等多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还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重新进校园很有必要。”陈卓然说,三年学习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质的飞跃。

高职扩招,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上大学、提升学历的同时,可以掌握一技之长、直接上岗就业;另外一方面,有效缓解了近年来广东产业升级带来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问题,为广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扩招,不仅让更多社会人员提升学历,也培养了一批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数字工业部技术总监任鹏辉正是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高职扩招首批学员,2020年春考入该校智能制造学院。作为公司技术带头人,任鹏辉曾连续三年蝉联佛山高新技术奖,但囿于学历所限,自己事业上并不顺遂。“以前,我技术操作没问题,但有些理论跟不上,平时在工作中也有点吃力,就想提升一下”。

2019年秋天,恰逢“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大幕拉开,任鹏辉和公司其他7名同事考入高职院校。平时工作日晚上线上上课,每个月还有三四次线下授课。三年下来,任鹏辉说自己理论水平增长了不少。未来,他还想继续攻读本科,拿下高级工程师证书,为“智造佛山”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人才培养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

相较通过高考考入高职的在校生,高职扩招的群体为社会人士,入学门槛并不算高,如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可免予文化素质考核;加之这三年与疫情重叠,线上教学成主流,怎么保证老师教得好、学生学进去?和普通高等专科学生相比,高职扩招文凭的“含金量”怎么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针对扩招生源,鼓励实施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可实施弹性学习,最长不超过6年。确保总学时不低于2500,其中,集中学习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教育教学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舜表示,学校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在上课前必须保证所有线上教学资源完整、齐备,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校也会对课堂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督导不定期线上巡课,保证老师正常教学,如期执行学校教学任务。

针对高职扩招的学生,学校采取同步授课和异步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线上直播课,也有提前录好的视频课,也有线下教学点教学。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杜宏丽介绍:“我们会根据不同的生源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习实践,教学也会和在校生有所不同。师生上课形式变了,但教学内容没有变。”

杜宏丽表示,高职扩招以社会生源为主,不少学生本身就是企业员工,对所从事职业有着清晰的认知,在培养这类学生的时候,一方面侧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应该说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标准没有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是非常新的教育理念。”

羊城晚报2023-1-30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 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 文章下载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 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

技能大赛是直接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自2011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成为我国护理教育领域职业院校参与度高、获奖级别高、影响力大的赛事。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紧扣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医教融合、一体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了促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护理学院以一流综合实训平台为载体,强化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三维教学目标,实践“课岗证训赛”“五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一体三维五融合”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使技能大赛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医教融合,搭建职业化、现代化的一流实践教学基地

按照新医护实训中心的要求,对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行设备升级,模拟临床真实情境进行设置,配备临床新仪器和高仿真虚拟实训设备。对接13家临床教学医院,建设标准化、多功能校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搭建职业化、现代化的教学载体。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视角建设护理示范性实训基地,打造人文环境,配置了心肺复苏模拟人、监护仪、除颤仪、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VR急救和老年虚拟现实交互系统、基于3D动作捕捉及混合现实的护理培训与评估系统、虚拟医院等高仿真的高级模型和虚拟实训设备。合作开发智慧手腕带、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建成“1+X”老年照护培训基地、“1+X”母婴护理培训基地、首批获得美国心脏协会认证的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坚持软硬结合、虚实结合,为技能大赛、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等提供优质保障,以此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标。学校实训基地为全国首批护理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3年和2014年承办了盐城市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2015年承办了盐城市首届养老护理技能竞赛、盐城市护理技能大赛,2016年至2020年承办了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2020年承办了盐城市急危重症护理技能竞赛。

立德树人,贯穿知识、技能、素质三维教学目标

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强化技能为手段、磨炼品质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坚韧不拔的铁军精神,形成“能力递升、素质贯穿、创新驱动”的培养路径。学校在教学评测各环节贯穿知识、技能、素质三维培养目标,将大赛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标准化病人引入日常实践教学和大赛训练;采取体验式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人文关怀能力;采用PBL、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将人文、沟通等要素纳入教学考核评价。

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全部通过,形成了“全国执考看江苏,江苏执考看盐城”的品牌效应。毕业生的护士职业资格证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70%以上;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为99.01%,初次就业率及年终就业率均高于国内其他同类学校平均值,在国内同类学校中始终保持前列。人才培养成果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6年至2022年,学校参加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共获金奖16项;2012年至2022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获金奖14项、银奖3项,奖牌总数位居全省和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每年优秀参赛选手都会向全校师生进行技能展示、成长汇报,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营造劳动光荣的风尚,彰显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对接国标,构建“课岗证训赛”“五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将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参赛标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行业新标准引入课程设置,修改课程标准,完善实践教学评价。融合母婴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等职业技能模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岗位拓展能力,实现“职业技能+书证融通”。护理学院将国赛赛项和标准作为教学项目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对接临床岗位设置开发“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保证与岗位“零距离”。组织临床护理教师、大赛优秀选手与指导教师合作拍摄标准化操作视频,主持建设全国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护理技能大赛”和“健康评估”课程、校级SOPC等多门线上课程,深化医教融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院校合作建设全国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护理技能大赛”和“健康评估”等课程、国家慕课“急救护理”及十多门校级SOPC课程。校院行会合作设计的竞赛规程和评分细则通过国家教育部门评审,连续5年被采纳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赛项标准;牵头组织编写的34本国家“十三五”区域护理规划教材,在江苏省内所有开设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以及省外部分高职院校推广使用。

多措并举,打造结构化、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选派教师通过临床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激励教师参加护理、养老等各类技能比赛和教学比赛,全面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素质;引入临床护理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大赛指导等各环节,建成了一支“双师双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全部为“双师型”教师,80%的教师具有境外研修学习经历,2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含在读)。聘请产业大师、临床护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专任教师通过临床进修、挂职锻炼、专科护士学习等方式,调研岗位需求,学习临床诊疗、护理新知识,提升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双师”素质。

近年来,护理学院教师14人次获“护理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国家奖项;19人次获省级“护理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团队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23人次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省级人才项目培养对象,41人次获省(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奖项。学校牵头精准帮扶怒江地区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建设项目,教师指导新疆伊宁卫生学校、怒江职教中心等院校的师生参加技能大赛与教学比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牵头制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赛项标准等国家项目12项,在全国打造了护理职业教育的江苏品牌。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2023-1-1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文章下载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思政已成为高等学校系统化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立足专业思政建设层面,系统性搭建基于专业思政的教育平台,通过构建体系化育人模式,拓展专业建设内涵,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理论有深度、教学有厚度、实践有力度、保障有强度”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

构筑专业思政育人架构

专业思政的内涵是以专业为载体,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专业思政整体建构,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是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目标,提炼专业素养、专业使命和职业操守等专业核心价值要求,形成专业职业素养建设目标;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和行业发展优秀案例,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并建立专业思政元素库,形成优秀示范课程成果。学校已有2门课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数十门优秀专业课程入选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出版《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一书。

二是优化设计教学环节,强化育人功能。根据专业教学特性,结合专业素养需求,通过精确匹配符合教学特征的思政元素,精准实施各环节的思政培育要点,将专业育人与职业素养提升有机结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思政元素的有效结合,并将浙江“延安”红色旅游村资源、“三瓯一木”非遗文化资源、“数学家之乡”精神资源、“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等融入专业思政设计,在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强化专业思政的联动成效,系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是构建专业思政与课程内容的协同体系。针对课程思政和课程内容“两张皮”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策略,按照专业思政要素有效对接课程内容的逻辑,对每门专业课、每个知识点都进行针对性梳理,有重点有目的地确定专业内容和专业思政的有效衔接,确保知识点与专业思政目标深度融合。专业已经开发了多门核心课程的技术技能与思政元素适配表,并编写融合地方特色资源的应用指南1套、课程思政融合应用案例87个,有效推进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育人衔接,实现了专业课程技能与专业思政协同化,并系统设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使之成为指导专业思政教学环节的育人逻辑主线。

注重精准实施

推进专业思政系统融合

注重精准实施,全要素推进专业思政融入培养过程。

一是专业思政融入大纲。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将专业思政培养要素有效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2019年起,将专业思政融进教学大纲,并在培养方案中确立了专业思政的实施原则和目标,针对毕业目标及相关课程设置的育人要求作了详细说明,设计专业思政相关考核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有效实现了专业思政目标与培养方案的有效融合。

二是专业思政走进课堂。专业思政是从专业整体出发实施体系化、全要素的思政教育,这就要求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围绕专业思政展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专业标准、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方面进行了体系化设计,深度强化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将丰富的地方特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利用学校相关资源,对照价值塑造点,从温州浙南革命文化资源、区域非遗文化资源、温商创业文化资源等中提炼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另一方面,依托学校作为国家“双高”建设单位的优势,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浙江工匠、青年工匠、技术能手队伍,走进课堂,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同步驱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深度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从而体现价值引领和立德修身的作用。

三是专业思政入驻基地。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大国工匠的任务和使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按照专业思政指引,围绕专业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在相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中建设一批专业思政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增强职业使命感和工匠精神。专业还结合浙江经验,引入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思政元素,构建“社会实践课堂”考核体系。将“1+X”证书“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融入其中,推动课程内容和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用人标准匹配,实现了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衔接。此外,专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构建近百家专业实践基地,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实践需求,培育具备高素质水准和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完善保障机制

确保专业思政全面实施

一是构建党建引领机制。切实履行高校党委对专业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实施二级院长书记为专业思政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院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专业负责人为执行人的原则,开展专业思政定位与专业思政要素挖掘,在专业层面推进专业思政工作实施。

二是建立教师意识与能力提升机制。依托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将专业思政实施纳入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师德师风教育,以教师日常考评为抓手,通过相关文件制度,强化教师行为,并将教师在专业思政方面取得的业绩作为日常考核的观测点,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专业思政的一分子。

三是设计学生考核体系。专业思政的成效体现为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对此,需要对育人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于专业培养育人目标,以实现改进和完善。在考核过程中,关注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其中有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各部分均包含一定比例的专业思政要素,并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方式进行考核。从浙江省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专业思政的培养模式有力地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成效。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专业思政为载体,建设系统化育人体系,赋能思政课主渠道;通过全方位育人,筑牢思政课主阵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专业思政建设,优化专业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3-1-19

 

 

职教高考,如何拓展人才成长宽度 文章下载

职教高考,如何拓展人才成长宽度

春季高考在即,一位大学生的心声引来数万考生关注——“高三那年,由于沉迷游戏造成学业‘历史欠账’太多,又不甘心‘随便去个技校’的我偶然看到了高职单招的相关信息。了解到相较于普通高考,高职单招给了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考生更多选择,可以优先选择优秀高职院校和专业。很感激高职单招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圆了我的大学梦。”四川教育考试院的官方公号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大一学生的经历被反复转载。

对于不少中职中专院校学生,抑或“望本科线兴叹”的部分普通高中生来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省份推行的春季高考、高职单招成为他们的新选择。这背后,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等措施。职教高考下一步会怎么改?改革将如何进一步拓展技能型人才成长宽度,又将如何影响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生态?记者进行了采访。

春考、夏考、单招,多渠道打造学生发展“立交桥”

“通过‘高职单招’考进来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会稍微差一些,但是他们普遍动手能力强,而且思维创新更活跃。”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耿巍向记者介绍最近几年学校生源的悄然变化,“这两年中专技校生的比例提升了,已经和夏季高考招生规模接近,春考、夏考、单招,目前比例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

“我校生源主要来自提前招生、单考单招、普通高考、‘3+2’专升本等渠道,人数分别约为400、1400、1700、400,2022年共计录取3900多人。”

“以2022年为例,我院共计录取6120人(全部为专科),其中单招录取2684人(43.86%),高考统招录取3436人(56.14%)。”记者调研浙江、四川多所职业院校,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近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13年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山东、江苏、江西、四川、福建、安徽等地已经对“职教高考”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今后将继续提高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记者注意到,在河北省公布的2023年高职单招招生录取办法中,实施高职单招的院校共计72所,采取统考计划和对口计划分开编列的方式进行,且规定申报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本校2022年度专科(高职)招生总计划的70%。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向东表示,职教高考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分类考试,体现职教高考的独特性。一是因地制宜,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职教高考方案;二是因类制宜,建立多元化的职教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如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制定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指导意见,开展中职与高职(3+2)五年贯通、中职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3+4)七年贯通、高职专科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3+2)五年贯通培养,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等等。“其中,各省给予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权十分重要,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下达招生计划后,各高职院校自主制订考试大纲、决定考试内容、组织考试录取,极大地调动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祁占勇则表示,未来还需要扩大职教高考报考的范围,允许所有高中毕业生,包括中职、普高毕业生都参加职教高考。“普通高考与职教高考均应平等地向高中毕业生开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以及未来的学业发展、职业发展自主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选择,也可以提升职教高考的关注度。”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着眼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此次《意见》提出,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弥补了高职招生缺乏技能操作实践考查的缺憾。然而,各地各校对文化素质、技能考试的标准不一,也造成公众对考试公平性的担忧。

“除了文化课笔试外,职业能力也通过面试考查。”一位华东地区高职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面试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报考专业、职业前景、学校特色是否了解,也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心理素质、生活技能等。“一般采取随机抽题的形式,抽到哪一类就答哪一类,比如对同学之间闹矛盾怎么看、对社会热点问题怎么看等等。和不少社会考试(如公务员考试)类似。”

当被问及今后职业技能考查是否更加侧重职业场景,该负责人并不乐观,“以交通大类为例,各个(分)行业的标准差别较大,难以有统一标准。同时,走单独招生的生源中也有不少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没有职业训练基础,和中专生起跑线不同。”

记者在已经公布2023年高职单招办法的部分省份文件中看到,各地专业技能测试组织实施方法不一。如山东“原则上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方式、分值等参照全省统一技能测试方案执行”;江苏“专业技能考试的命题工作由各专业大类联考委分别组织实施”;河北“采取省级统考、多校联考方式”。

“像普通高考那样的大规模纸笔测试,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强调职业性、技能性的招生要求,既无法准确模拟职业场景,更难以考核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因此,应建立职教高考的考试内容体系,其依据除了教育部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还应有人社部门颁布的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也就是说,不能只以专业教学的内容来考核,而应以业内最新的国家标准来衡量。”胡向东表示。

“建议把对劳动教育的考核,纳入单招的职业素质考查里去。”耿巍建议,“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行为习惯和劳动素养,其实也是高技能人才的基础素养。”

胡向东表示,职教高考要倒逼中专技校提升水平,关键在突破纸笔测试的藩篱,将考场设在工厂、设在工地、设在一切能够考查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场景中。“如机械类专业考试招生,就应在机床上考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克服用纸笔测试强行模拟实践操作导致考查失真的弊端。”

“《意见》的颁布,用制度化的方式拓宽了中职生的升学渠道。因此,构建与普通高考并列的职教高考,不仅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选择优秀生源,也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今后,还应加大投入促进‘职教高考’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通用性强、功能齐备的职业技能考试基地,作为专门考试场所。”祁占勇说,“此外,‘职教高考’成绩除了可应用于生源筛选外,还应作为中职学生求职的重要参考,用人单位对取得优秀成绩者在工资待遇上予以优待,特别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应该开放一定的就业岗位,以增强社会对考试的认可度。”

职教高考改革倒逼职业教育提质优化

记者注意到,不少职教辅导机构鼓励考生结合自身条件尝试不同渠道的考试方式。差异化、良性发展竞争态势已逐渐形成。

“学生如果觉得读本科希望不大,就会想报考好一点的大专。”一所学校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招生结果看,这两年整体生源素质逐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不错。”

“一旦进行‘真枪实弹’的测试,势必给中职教育以强烈的牵引,引导中专技校重视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且,对高职院校也会有‘倒逼’,迫使其以更高水平的教育满足学生已被‘拔高’了的学习需求。”胡向东说。

祁占勇分析,当前,“职教高考”制度还处于建设完善阶段,在现实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影响力不足、吸引力不高,通过“职教高考”进入应用型大学的生源名额不足,且具有时滞性,尚不足以达到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中职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二是“职教高考”生源差异大,多元招生形式标准不统一;三是考试内容缺乏确定性,操作程序复杂。

“当前,我国职教本科规模相对较小、专业布局狭窄,因此,应该增设职教本科院校,鼓励更多办学实力强、教育质量好的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加快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技术大学。”祁占勇表示,这类稀缺的优质职教资源能够充分体现职教高考的权威性与价值,促进中职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信心,提高其报名参与度,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实力。

光明日报2023-1-10

 

 

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势在必行 文章下载

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势在必行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意见》提出,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当前,随着我国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大幅提高,中职招生培养采取贯通衔接模式势在必行且正当其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吸引力,推动转变中职培养定位,也将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据教育部统计,自2019年起,我国高职3年累计扩招400多万人。对应高职扩招,我国取消了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限制,中职教育的“断头路”被打通。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全国中职毕业生抽样调查,在近两万份样本中,就业的比例仅为35%,在约65%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的中职生里,约10%升入本科院校。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升学的比例已在75%以上,有的省份甚至达到85%以上。

中职毕业生超过90%会选择升学,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想升学就可以升学,这是大势所趋。在中职毕业生以升学为主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而不宜再采取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单独培养,中职进高职、职业本科要参加统一升学考试的培养、升学方式。

我国各地的中职招生,目前包括三种类别:一是中本贯通(3+4,三年中职,四年本科学习),二是中高职贯通(3+2或五年一贯制),三是中职。从招生形势看,中本贯通很受考生和家长欢迎,在各地中考实践中,中本贯通的录取分数线超过普高分数线;中高职贯通受欢迎程度位居第二,中职则最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这倒是在意料之中。被中本贯通录取,意味着完成学业后,可获得本科文凭、学士学位;被中高职贯通录取,完成学业也可获得高职文凭,并可选择专升本;而被中职录取,未来则不太确定,进高职或本科,还需要参加统一升学考试,单独招生培养的中职学校,也被学生和家长认为是办学质量不高的职业院校。

在中职毕业生大多选择升学的情形下,中职单独招生与办学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将持续走低。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不少中职学校办学出现以升学为导向的问题,即围绕技能高考或者职教高考组织中职教学,追求升学率,这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由于大部分毕业生都将继续深造,中职的办学定位似不能再以就业为导向,但也不能以升学为导向。这就要求必须探索中高职、中本贯通衔接培养模式,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中本课程体系,既避免中职以升学为导向办学,又让中职学生得以接受系统化的技能教育。

中职招生与培养,要么采取中本贯通方式,要么采取中高职贯通方式,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职的吸引力。眼下,我国正在推进高中学校多样化办学,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培养方式下,高中办学将更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再加上建设综合高中,会实现普职横向融合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纵向贯通。

采取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中职学业后升入高职段或本科段继续深造,无须再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但需要进行转段的学业与技能评价。这也是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改革提出的要求:强化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而非终结性的考试评价,促使中职教育重视技能教育,由此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光明日报2023-1-10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 文章下载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成立于1978年。多年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崇德、强体、精技、责任”为校训,坚持“德、体、技”职教“三好生”标准,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集教学、实习、生产于一体,践行“赛训教学法”“产教融合”等多元化发展道路,积极组织参加、承办各类技能大赛,屡获殊荣。

学校建立了“匠”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体系,让校歌、校训唱响校园;创新教学方法,以“赛训教学”促“三教”改革;构体系、建平台、畅渠道,实践“3321”工程,构建特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崇德敬德,践行“德、体、技”职教“三好生”标准;以ISO9001和SA8000为“双引擎”,推动学校高标准、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学校品牌特色。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构建“3321”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作用、汇聚产业与教育两个方面的力量及资源,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20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52处,与153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18474人次。建立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的长效创新机制,完善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4本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本出版教材、5个专业技能培训包;不断强化学校本身的产教融合基因,与企业积极对接,共建平台载体。与成都中原机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激光再制造”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川锅公司共建全国焊接技能人才库,并完成了“3321”体系建设,即三大平台、三类师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宗旨。实现了3年培养技能人才18000余人,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专业特色发展,打造“金堂焊工”品牌

专业建设坚持以焊接加工专业为龙头,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维修专业为引领,完成了专业建设机制;建成了川字号“金堂焊工”劳务品牌,完善了“33”评价体系,完成了产教融合和企业新型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并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开发了4本校本教材,学校自编教材3本,形成了49门课程标准和“以‘赛训教学’促‘三教’改革”典型案例,引领了学校其他5个专业的全面发展。

学校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焊接专业毕业生舒宏走向了市赛省赛,机电专业毕业生黄庄明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暨46届世界技能大赛CAD项目中国选拔赛,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封正乐与伍俊成参加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二等奖,周荣鹏参加2020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龙泉焊工技能赛获一等奖。

坚持标准规范办学,以“匠”文化引领实践

学校深入推行依法治校,依据《章程》规范学校各部门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始终坚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及标准,进行专项治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内涵建设;引入ISO9001、SA8000“双认证”体系,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确保办学质量,按照SA8000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全面提升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及学校服务能力。形成了一个德育工作典型案例,即“‘匠’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探索与实践”。学校通过将“匠德”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匠心”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匠规”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匠术”融入校园活动文化,通过榜样引领、共唱校歌、共诵《工匠训》、师生技能共进等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培育良好职业素养,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为国家培养合格工匠。

打造特色师资队伍,“两室四手”培育名师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构建了“两室四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即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德育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引领教师实现“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四手”阶梯式成长。培养了12名专业带头人与14名青年骨干教师,教师获评成都教师中市技术能手2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1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达78人。现已完成3类师资建设目标,为“3321”工程的推进提供了人才保障。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智慧校园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设立了信息中心,确定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搭建了智慧校园平台,开展了人事、教务、课程、学生管理等应用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多措并举提素养、四化建设促基础、多方落实达目标”,完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了信息化资源库资源2T。2020年,依托智慧校园平台服务企业41家,培训3376人次,实现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建设现代职业学校,以“双体系”促高发展

学校健全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校务委员会制度,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SA8000社会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诊断与改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从2019年开始,所有专业均开设高级工培养层次,部分专业开设预备技师层次,完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通过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拓宽职业教育覆盖面,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治理水平已现雏形,形成了典型案例“以ISO9001和SA8000为双引擎,拉动学校高标准发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成都市安全生产培训教学基地”“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先后获得“成都市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单位”“高技能人才考评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统考工作优秀组织单位”“金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先进单位”“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四川省职业技能开发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现拥有焊工、电工、钳工、车工、汽车维修工等11个工种的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技能等级认定资格,以及电工、焊工等项目的新训、复审、换证资格,年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近万人。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在产教融合、教学方法改革、文化建设、管理治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注重内涵发展,收获了广泛的社会好评。未来,全体教职工将继续脚踏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2023-1-10

 

 

产教融合构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文章下载

产教融合构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站上新起点,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新赛道上探索新航向、在专业建设上注入新动能,特别是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产业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时代赋予应用型高校管理者的新命题。

作为应用型传媒本科高校,近年来南京传媒学院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侧重比较优势战略,强化特色办学、实践优先。面向新媒体、新业态、新零售的发展变化,学校主动融入数字经济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主战场,以传媒行业为支点,以电商产业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突破点,将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价值链联结贯通,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构建应用型高校“互嵌式实践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搭建了“一平台两基地三体系”,即以“课岗证创赛”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基地与直播电商基地建设为驱动,以完善顶层设计的产教融合管理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职普联动体系三大体系为支撑,探索面向国家战略、面向高等教育创新、面向数字人才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新样板。

以重点产业学院建设为“互嵌”支点

构建“课岗证创赛”一体化平台

2022年4月,学校发布产教融合发展行动方案,规划引领全校产教融合工作。以江苏省“直播电商与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学院建设、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建设为双引擎,联合省内外相关领域的领军企业,共建跨境电商专业、贸易经济专业(数字贸易)和数字出版专业,为“互嵌式实践教育”模式提供有力抓手。

学校以教育部“双万计划”和新文科建设为契机,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为目标,打破专业壁垒展开跨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应用型传媒人才。

2022年6月,产业学院联合战略合作企业,举办面向学生的“1+X直播电商”宣讲活动,并面向教师开展为期一周、以“双师双能建设”为目的的“1+X直播电商课程”免费培训。全校共有192名教师参加,其中91人获得三证(结业证、全国通用的“1+X直播电商”讲师证、考评员证),为实现产教融合品牌专业、课程、“双师”培训、学生实训、直播电商与双创基地等系统化建设提供了创新尝试。

以校企资源双向流动为“互嵌”支撑

通过创新创业赋能双基地建设

“互嵌”的内涵是业界丰富的实践资源能为高校教育所用,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能给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活力、人才资源,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为此,学校积极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爱奇艺、天下秀、喜马拉雅等头部企业合作,引进外部资源强化高等教育实力。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由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双创社团,建成1000平方米的直播基地和1200平方米的双创基地,孵化培育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依托文化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师生共创团队,引入重点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瞄准多重“互嵌”目标

搭建三体系助推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管理保障体系。学校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产教融合学部,统筹产教融合办公室、产业学院、文化管理学院、培训学院、文化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办学资源和科研力量,由常务副校长兼任学部长,优化和创新产教融合的管理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侧重沉浸式项目实战,强化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大课堂,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将理论知识点、实训技能点、实战业绩点融入一学期的完整演练过程。

职普联动体系。学校发挥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优势,筹建“1+30”职普贯通体系产教融合联盟,与江南大学、扬州职业大学等院校合作,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学校通过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积极探索职教课程改革创新,申报“职教国培项目”。在“现代服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与“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技术与应用”等模块,承担202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相关课程的培训。通过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双轮驱动,共同探索应用型普通高校与职业教育互联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2022年10月,产教融合学部启动江苏省七部门联合举办的“共同奔富,兴农有我——‘紫金杯’乡村振兴志愿直播季(第一季)大学生专题赛”全校选拔活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参与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网络舆论建设,展现高校师生参与公共文化传播的良好形象,探索互联网知识传播新形态,提升社会影响和服务地方经济。

中国教育报2023-1-30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培养乡村教育人才 文章下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培养乡村教育人才

近年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围绕桂北乡村基础教育发展人才需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课程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三新三会”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

凝聚共识

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育人机制。2020年,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导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定期听取各单位、各部门工作报告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021年,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关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决策和部署,统一规划和管理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同时在各教学单位同步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逐级分配任务,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校整体推进、教务部门牵头抓总、二级院系落实推进、相关部门联动、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促使各学科教师同向同行、同心同德,共同达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乡村教育育才”的思政目标。

结合特色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一定要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学校结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化“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办学特色。构建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体系,在“五能模块”中的师德教育能力模块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师范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发展乡村优质教育的职业理想;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教学要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培养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乡土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争做“四有”好老师;教师教学技能模块课程教学要在“会备课、会上课、会艺术”等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服务乡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艺术实践技能模块课程教学要引导学生立足广西乡村地区,掌握艺术实践技能,积极服务乡村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类专业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积极探索结合专业学思政、结合思政讲专业。切实打通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使课程思政建设深入人心。

以赛促教

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起“以赛促教、培训赋能”工作模式。组织500多名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成功举办4届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共评出一等奖31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64项;学校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践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时代乡村教师”历史使命,深化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方法、新途径,丰富课程育人内涵;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锤炼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技能,使课程中的核心价值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生热爱家乡、志愿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情感。

以点带面

扩大课程思政育人效应

学校先后出台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定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2019年以来学校共建设32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同时学校还积极培育和申报自治区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朗诵艺术”课程入选国家继续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钢琴”“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理论基础”“古代汉语”“学前教育学”“中国文化(英文)”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部门认定为自治区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过示范课程引领全校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设。构建起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为打造师德、师能、师艺相统一的新时代乡村小学全科人才培养做出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立足本土

厚植课程思政乡村情怀

乡村教育情怀是师范生在乡村教育中干下去、留下来的精神支柱。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注重融入振兴乡村的理念教育,通过“课程融入、主题活动、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四位一体的乡村教育情怀培养,不断强化师范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坚定师范生为乡村教育作贡献的精神以及服务意识,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乡土认同感,使师范生从内心愿意扎根乡村,振兴乡村教育。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1-6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优势课程群支撑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文章下载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优势课程群支撑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建筑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更新迅速,跨界融合成为常态,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接产业动态发展变化与技术革新,分类构建人工智能课程群、智能制造课程群、物联网课程群和大数据课程群,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基于智能建造类专业群的数字化升级,增强了人才培养适应性,实现智能建造类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职教课程群开发模式

标准化立体化建课

学校专业群基于职业人才终身成长与终身教育理念,借鉴PGSD能力分析模型进行课程开发,探索课程群标准化开发模式和开发流程。从调研获取职业人才需求出发,分层剖析职业领域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确定职业岗位群面向;通过解析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细化为职业能力、通用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学习任务、进行能力解析形成课程及教学内容,以能力体系的模块化构建课程群体系,形成底层共享的固本强基课程群、中层融合的赛证融通专项赋能课程群、高层互选的课证融通迁移赋能课程群及跨界创新培优课程群。继而开发课程标准,组建跨界混编教学团队实施模块化教学、建设智慧教学条件、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实施智慧化教学、配套虚实融合的实训条件实施递进式技能培养,达成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底层共享五类课程群

固本强基融合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和“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要求,构建“必修+选修”思政课程体系,分为思政课必修类模块课程群和选修类模块课程群;构建“基础+提高”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分为高职语文、外语、高数、信息基础等基础课程群,数模、阅读等竞赛考证提高类课程群及技术平台类课程群;构建“体能+特长”的体育课程体系,分为低年级体能课程群、高年级俱乐部课程群;构建“线上+线下”美育课程体系,分为线上选修模块课程群和线下艺术特色课程群;构建“理论+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分为理论与基础劳动实践模块课程群和劳技融合实训类课程群。

构建中层融合课程群

课赛融通专项赋能育才

以“课赛”融合育人目标为导向,基于专业群核心岗位能力,分解与细化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中层课程在同专业群不同专业间设置交叉内容,在专项能力课程中融入专业核心竞赛项目技能标准,形成融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学校特色核心技能组要求及核心竞赛项目技能组要求的系列课程(实训)标准,共同组成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专项赋能”中层融合课程群。

构建高层互选课程群

课证融通迁移赋能育才

以课证融合育人目标为导向,拓宽学生发展路径,满足职业迁移与发展要求,基于专业群拓展岗位和发展岗位能力,分解与细化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高层课程在同专业群不同专业间设置不同内容,在专业拓展课程中融入“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标准,形成融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学校特色发展技能组要求及核心“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组要求的系列课程(实训)标准,共同组成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迁移赋能”高层互选课程群。

构建跨界融合课程群

跨岗跨类创新培优

打破专业大类、专业类和学科界限,基于专业群跨界复合岗位能力,突出交叉融合,在跨界的不同专业类培养方案外,立足本专业群核心能力设置3—4门课程,组成独立的复合型人才模块课程组,供其他专业群根据“智改数转”要求以课程组为单元限定选修。如基于智能制造类专业群设置智能制造装备课程组,基于信息电子类专业群设置人工智能课程组、物联网课程组及大数据课程组,供智能建造类专业群跨界按组限定选修,通过设置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跨岗跨类创新能力,组成“培优”跨界融合课程群。

构建标准体系集体备课

模块教学增强实效

基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专业群为单元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专业思政体系构建,按照课程组特点进行思政要素分解,以课程为单元落实课程思政育人要求,开发基于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标准,共同组成专业群教学标准。基于专业群组织专业教研活动,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说课和集体备课活动,成立跨专业类的教学团队,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互为促进、共同提升的原则实施基于团队的模块化教学,切实增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效。

目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持续深化课程群标准化建设,积极构建基于课程群的“学习超市”,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建设更多的模块化跨界课程群,扩大学生自主选课权,强化学生跨界专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3-1-13

 

 

“守望复兴的巨匠”系列报道:从职校学生到走出国门的发明家 文章下载

“守望复兴的巨匠”系列报道:从职校学生到走出国门的发明家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精神,职业教育体系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守望复兴的巨匠》系列报道遴选了相关典型人物,讲述职业教育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故事。

他高中就拥有5项国家专利,是智能出行行业“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造”优秀代表之一;他通过自身奋斗,用技能创造,为自己赢得喝彩。在他的身上,有勇气、探索与不屈。抱着对世界的好奇,他继续走在探索的路上。他就是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峰。

年少成名“小发明家”

刘峰人生第一项发明专利是他小学时制作的电子门铃,他从小就被称作“创新达人”“小发明家”。高中时,他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然而,承载着各种荣誉和期盼的刘峰并未在高考中脱颖而出。高考失利,原计划进行一系列深造的梦想全都破灭。

出于对人才的爱惜与珍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向刘峰抛出橄榄枝,以技能特招形式招收刘峰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学校不仅专门成立了电子创新特色班,还特别为刘峰设计了培养方案和教学项目,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开放所有的实验室和研究室。刘峰直言:“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帮助犹如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就这样刘峰成为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启了他三年的职业院校学习生活。

刘峰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工作照

迎难而上 国赛获奖

逆袭不是美梦,成就源自点滴。进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后,刘峰不仅彰显了自己在发明上的天分,在创业上也颇有成绩,创业计划书拿了全校特等奖,不仅在校园里开店,还有了收入,他再度成为校园里的“传奇”人物。在热爱的事情上,刘峰总是做的很好。但在外界看来,刘峰却是一个只会搞发明,没有好成绩的“高能低分”。面对质疑,刘峰迎难而上。大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前,刘峰关掉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宝店,砥志研思。最终以前三名的成绩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刘峰表示,“那一刻,我也算证明了自己一回”。回首过去,高考失利,再到初入大学被质疑的日子已经离他远去,他用努力赢得了尊重,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刘峰时常笑称:“自己是一路走来都很顺利的人。”

其实,所谓幸运,都是辛苦付出后的嘉奖;所谓耀眼的逆袭,都是认真努力所埋下的伏笔。大学毕业后,刘峰已经获得多项国家专利,2011年还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之星”,成为当年全省唯一一个职业院校获奖者。

刘峰代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参赛照

做有温度的“生命守护者”

2008年,一场强震突袭四川,刘峰希望自己的发明不再只驰骋赛场,而是有温度、有价值、有力量的,真能为社会带来具体的帮助。2008年,刘峰做出一个搜救机器人,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2010年见到一栋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刘峰便想发明一款垂直升降的逃生装置。2011年,刘峰自行研制出一款逃生设备。在测试成功率的时候,刘峰亲自上阵,找了一个5楼楼顶的位置,没有多想穿上逃生器就往下跳,“当时‘啪’的一下我就掉下来了,整个人就直接昏迷了”刘峰回忆说。就这样数次在城市间折返、试验、精进。刘峰自主研发的“高楼逃生器”终于在反复失败与试验中诞生。

能放弃的理由太多,但坚持的理由却很简单,那就是“热爱”与“不甘”。如今,刘峰成为智能出行行业“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造”优秀代表之一。他发明的代步工具,2016年获得全球首个电动滑板车UL认证。职业教育点燃了刘峰的人生梦想,而刘峰也让技能走出国门,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刘峰身上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他用技能为自己赢得喝彩,用技能让生活更加美好。今天的刘峰依然十年如一日的嵌入技能发展的时代命题中,始终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坚定地走在发明的路上。

新华网2023-1-10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