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中职教育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职业学校

题目: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观察的经验借鉴

资料提供时间:2022-12-23

目录

更多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文章下载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曾经闭上的那扇门又被我打开了。”中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正在紧张的进行中,而就读于青岛经济职业学校的王霖在今年春天就早先一步收到了青岛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几天他忙着安慰中考失利的亲戚家的孩子,“我告诉他,被‘分流’到中职不可怕,只要努力,照样能迎来出彩人生”。

越来越多的中职生像王霖一样得偿所愿,迈进大学校门。数据显示,2020年中职升学人数达145.33万人,升学率49.24%。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的升学比例更高达70%以上。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发挥着基础作用。我们从教育部获悉,我国正在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性转向,重点是要放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

中职学生的升学在一段时间内曾被严格限制,国家曾严格控制专升本、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及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均不能超过中职应届毕业生的5%。近些年来,中职的升学政策逐步放宽。尤其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早前指出,修订后的职教法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贯通的招生和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据了解,现在中职学生可以通过三二分段制、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中高本贯通、职教高考、对口单招、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等多种渠道升学,除了升入高职专科以外,也能升入本科。

陈子季讲道:“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升学通道打通以后,很多学校不再为生源发愁。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讲道,山东省在2012年就进行“职教高考”制度的探索,学生不但就业有优势,升学还有渠道,有效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去年全省中考有2.95万人达到了普高线,却选择上职业学校,还有1.7万名学生在普高学习,之后转到了中职学习。

不过,在“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定位下,如何保证中职生升学不弃“技”,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多名专家表示,中职教育本质上仍然是就业教育,要用考试和评价考出真专业、真技能,把职业教育的技能导向树立起来。与此同时,更需加强产教融合这一职业教育基因。

当大部分中职学生放弃直接就业,而是选择升学这一通道,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就面临着重重困难。有职校校长表示,“企业无法直接从中职学校获得人力资源,合作积极性不高,一些学校只抓升学,产教融合的动力也不足”。

多位中职校长建议,通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合作的方式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问题,利用高职牵引中职产教融合,达到学生既能升学也能就业,企业能从高职招到毕业生,高职能从中职获得生源的三方利好,这需要政策给予更大的支持和规范。

搜狐网2022-8-1

 

 

中职教学部:“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助力中职教育绘就新画卷 文章下载

中职教学部:“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助力中职教育绘就新画卷

十年来,中职教学部积极统筹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中央电中”)各项业务运行,包括指导教务、教学等工作开展,对分校及教学中心的准入退出、招生注册、专业建设、教学过程落实、考试与毕业等环节进行统筹管理,使国家开放大学中等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绘就新画卷。

截至2022年7月,中职教学部共统筹指导中央电中与58家(其中体系内35家)办学单位建立合作关系。2012—2021年累计培养学生117万余人,年招生数从2012年不足2万人增至2021年65万余人,培养毕业生数从2012年1万余人增至2021年的36万余人。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89万人,国家开放大学中职教育招收成人中职学生65万余人,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11.7%,相比2012年提高了超过11个百分点(2012年仅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0.25%)。

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三个面向”办学宗旨

多年来,国家开放大学中职教育一直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统筹下向农村”的办学宗旨,打破普通高中教育对学生年龄的限制,不以考试、面试等手段对学生进行选拔,服务包括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高中肄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为广大有学习需求的在职从业人员、社会青年提供继续学习的平台与人生出彩的机会。

紧贴社会需求,开设有特色、接地气的专业

中职教学部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调研行业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央电中开设建筑工程施工、采矿、烹饪、汽修、纺织等特色专业。近年来与时俱进,积极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基层村两委干部学历教育所需专业,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

伴随信息技术发展,中职教学部持续探索“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网络教学管理,组建网络教学团队,提升学习支持服务水平,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实现从招生报名、学籍注册、在线学习、在线考试、成绩评定到毕业审核的闭环管理。

2015年开通中职在线学习平台;2016年试点推出药剂和建筑工程施工2个专业全网学习,颁布在线学习与考务试点管理规定;2018年研究制定会计等9个专业网络教学实施方案。目前开设的线上学习专业共17个。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技能。结合滚动招生,随时注册的灵活办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学历”双提升

深入贯彻“职教20条”精神,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近年来,中央电中以灵活的办学模式,与教育集团、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联合开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质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学历”人才培养范式,广大学习者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获得了职业教育学历。

多措并举强化管理,夯实教育教学质量

落实学历教育“创优提质”战略,根据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职教学部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通过资源建设与审查,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开展教学检查、网络督导检查等方式,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采取人脸识别、考点申报等有效措施,加强考试管理;组建专兼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团队,保证教学过程落实;以评促学建立奖学金制度,嘉奖优秀学生;强化教学和导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全方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9年开展“教学改革年”活动,完成了从线下学习转为线上学习的大规模迁移。2021年启动教学评估工作,研究制定中央电中《评估指标及标准》,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核心指标8个)及评估标准,涉及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基本条件、招生管理、师资与教学团队、教学过程落实、考试与毕业管理等方面内容,引导体系规范办学。

“十四五”期间,面临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中职教学部将在新修订《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以产业发展和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路径,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有鲜明特色、有质量保证的成人中等职业教育,使中央电中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智慧教育的试验田,开放教育的蓄水池,形成与开放教育发展紧密结合、体系完整、制度健全、特征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格局,为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贡献力量与智慧。

统筹布局,引领体系规范合作办学。完善合作办学制度,细化遴选和准入标准,加强体系内合作;严格审查程序,建立准入及退出机制;加强合作办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合作办学黑名单制度;加强招生监管。着力加强对各分校及教学中心招生规范督查力度。

补强短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师资补充渠道,搭建专、兼职教师团队。面向校内其他部门和应届毕业生招聘专职教师,落实《职业教育法》精神,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以及其他有专业知识或者特殊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能传承等工作。

赋能技术,打造一体化平台。建设一体化智能教学与学习、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习者特点的智慧教材,利用人工智能在优化教育服务上的优势,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优化结构,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继续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共建共享优质资源。通过学制灵活、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发挥学分银行作用,探索书证融通,进一步满足新型农民培养、下岗职工再就业、在岗员工技能提升等多种需求,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

国开之声2022-7-23

 

 

用奋斗精神鞭策,让身边典型发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文章下载

用奋斗精神鞭策,让身边典型发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8年,是一所集中职教育、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终身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各级各类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21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建有五大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实训总面积30131平方米。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旅游服务等五大类21个专业,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38人,教学设施设备总值3716万元。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素养良好。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双师型教师49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0%。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完备,实操实训工位充足。设有校内实训、实习场馆30 个,校外稳定实习、实训基地10个,实习设备价值1500万元。

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以优化教育环境为基础,以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深挖校园文化内涵,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同时,运用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整体规划,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效益,扩大社会影响。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突破,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先进的理念文化做引领,确立立德树人,争先创优的办学目标

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它可以将学校组织的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汇聚到同一个方向,提升为学校特有的文化,从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三全一争创”的目标理念

我校的核心理念是“精细管理,强化技能,创新发展,争创品牌”,它是学校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及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我校办学行为的起点,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不断奋斗和努力,形成了“三全一争创”的目标理念即“实现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国先进,争创全国中职名校”。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努力前行。

2、“一争一做”的奋斗理念

随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生源地不断扩大,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办学水平条件和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的需求,学校在年初又提出了“争第一,做示范”的目标理念,全体师生为之努力和奋斗。

3、“四化”、“四依据”的管理理念

中职学生大多是在初中毕业分流时就被分流出来的群体,学习基础普遍偏差,纪律意识淡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和其他学生相比都存在较大的缺失,比其他学生少一点东西,我们根据不断地调查研究,确立了我校中职学生管理的依据:“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抓习惯,依据初中生的个性抓常规,依据高中生的精神抓学习,依据大学生的标准抓专业”。有了管理依据,我们又根据学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严格化、精细化、个性化、现代化”的要求。在不断地管理实践中,目前我校学生的学习风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4、面向全体的学生理念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对学校来说,只要是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无论道德品质好还是坏,学习成绩高还是低,行为习惯好还是差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把学生教好。为此学校提出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任,让每一个学生有希望,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观,几年来,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歧视每一个差生,不落下每一个后进生,不放弃每一个问题生。学校的转差工作得到了学生的满意,得到了家长的称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5、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基本理念

在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中,我校不断丰富形成了校训:为提高技能走进来,为报效社会走出去。这是我校提出的对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概括出了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独特气质及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历史责任。校风:勤奋团结,务实创新。这是我校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领导作风、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教风:博学厚德,敬业善教。它是我们要求教师在治学态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尚。学风:好学上进,精业多能。它是我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学风是教风的折射,教风是学风的写照,学风又是学校各项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缩影,它要求和鼓励我校学生在技能大赛、高考升学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6、实干严管的领导理念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勤奋实干的领导班子,多年来,学校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敢管,真管,严管,管出好作风。真干、实干,加油干,干出好成绩”的领导风格和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不论在学习培训、上课辅导、管理协调、服务群众等各方面都以“争第一,做示范”为准则,带领广大教师职工砥砺前行,向着争创全国中职名校的目标进发。

二、完备的制度文化为保障,健全考核评选奖励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

1、学生管理制度:

主要是指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方面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学生公约、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我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了较好的学生管理制度。

(1)班级工作考核制度。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政教处、值周组、团支部和学生会一起分工协作共同承担“文明班级”评比和班级工作考核。政教处、值周组、学生会组织常规检查评比小组,按照《周情评比表》,坚持逐日检查的方法,对班级进行每天的行为分晨检自习、卫生检查、两操、遵章守纪、行为习惯、仪容仪表、按时作息、爱护公物、就餐秩序等八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评比“文明班级”。

(2)违纪学生教育整训制度。由政教处、团队部牵头成立成“文明监督岗”,对打架斗殴、翻越墙头、上网抽烟等违纪学生进行查处和通报,加大教育和管理力度。每月底再由政教处、学生会牵头进行班主任工作月度考核评比,促使各班自觉强化对学生的管理。

(3)各种制度、守则、公约、规范。包括《金塔汽修中专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金塔汽修中专文明礼貌公约》、《金塔汽修中专学生守则》、《金塔汽修中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金塔汽修中专学生宿舍公约》、《金塔汽修中专学生整训规程》。

(4)各种管理要求。“金塔汽修中专学生八禁八要”、“金塔汽修中专学校学生六有六不”、“金塔汽修中专学校学生十不准”等。

(5)文明礼貌教育活动。《金塔汽修中专学校学生“十抵制”》、《金塔汽修中专学校学生文明礼貌“十四礼”》等活动,通过这些制度、守则、规范地贯彻和落实,有力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2、教师管理制度

是指教师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制度规范和准则。请假制度、教师一日常规、办公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章程及行为准则等;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合作,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等;以及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校,依法执教,让广大教职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等。

3、学校管理机制

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学校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了3个层级(政教处、学科组、班委会)、12种机构(政教处、共青团、学生会;学科组、组管会、楼管会;宿管会、宿管部、宿管员;治安室、门卫部、巡逻队)的学生管理队伍。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学科组岗位责任制”等6种创新制度。真正把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4、突出重点管理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学校制度就不能五花八门。我们抓住学校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围绕教育教学的几大方面。

(1)教学:落实常规。教学工作应从常规抓起,应该关注教学工作的几大环节以及教师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制定了教研组规章制度和校本培训制度。教研组制度明确了教研组的任务及要求,并着重制定了先进教研组及个人的评奖办法,从而激活我校教研工作,形成良好教研氛围。

(2)德育:关注细节。“德育在于细节”,德育工作不能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具体而实在的一言一行。本着这种理念,我们制定了班队工作评价奖励制度和安全奖惩细则。班级工作奖励细则关注的是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班级任务完成、竞赛活动、班容班貌、班级特色、百分竞赛情况。学期期末根据各种得分进行奖励。这样的分类,使班主任明确了要求,从而做到教育“有的放矢”,工作“有条不紊”。

(3)后勤:服务师生。后勤工作要做到服务师生,透明公开。因此我们制定了财务管理、财产赔偿、食堂工作等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力求科学规范,透明公开。大额支出都需经过班子商讨,以做到透明;定期在校务栏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做到公开。食堂工作制度力求安全,让师生满意用餐。特别是加强食品质量和食堂卫生情况的检查。

(4)评价:多元综合。传统的评价制度常常带有个人情感因素,成为领导的个人意见。这会使评价有失公正,损害教师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制定了多元的评价方式,通过多方面评分,然后相加的方法,使考核尽可能公正科学。如优秀教师评比,我们采取领导评分、组员评分、教师评分、考核分、先进评比分等分数相加的方式评出本学年的优秀教师。

6、制度实施的保障

制度最大的失败就是它成为一纸空文,没人当成一回事,更不要说去遵守,去履行。因此,我们努力使学校的制度深入人心,成为教师的工作依据和指南。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实施:

(1)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面前没有特例,人人平等。身份、地位、学识等都不能左右制度。我们努力实现制度的公平性,将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包挂和捆绑。工作有成效,领导奖,教师也奖;工作没做好,教师罚,领导也罚。这样将领导和教师放在同一条船上,使他们能同舟共济,也体现了公正性。

(2)制度细化有理可依

我们制定制度时,努力使之细化,变成具体可做的方法和规定,让教师“有法可依”。如我校制定的校本培训制度具体规定了公开课、教学反思、听课讲座、论文案例、观摩实录等各方面的要求(而且是细化到提出具体的数字),同时又考虑教师的年龄差异,对青年、中年、老年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以及如何提高。这样细致的制度才是教师们所想要的,才是对学校发展有帮助的。

三、鲜明的环境文化打基础,建立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校的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主要在各功能区得以表现。

1、生活区文化

一是宿舍文化主要以文明、和谐、团结、清洁、干净、整齐、安静为主题,表现在宿舍楼的命名上如男生的“习惯楼”、“文明楼”,女生的“贤淑楼”等,宿舍的门楣上有“聚贤阁”、“温馨室”等,宿舍内的墙壁上有“宿舍是我家,维护靠大家”、“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等要求性标语。

二是餐厅文化主要以文明、和谐、勤俭、节约、卫生、健康为主题;四大餐厅的命名分别为“珍惜楼”、“珍爱楼”、“节约楼”、“团结楼”等,餐厅内的墙壁文化处处彰显出文明和谐勤俭节约卫生健康的主题。宿舍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突出的雕塑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三是休闲活动区主要有三条各50米的绿色长廊,种植银地,春天的绿芽、夏天的绿荫、秋天的花叶、冬季的落叶等价值休憩的长凳、旁边牌匾的健康文摘、休闲笑话等。

2、学习活动区文化

一是教学楼命名文化。三栋教学楼分别冠以“德艺楼”、“馨雅楼”、“综合楼”。德艺楼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们以专业为依托的楼道里、教室墙壁上以多种形式布置了积极健康、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团结和谐的标语。综合楼上,分布着汽修专业、电商专业、加工专业三个大专业的20个班级,各班级墙壁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丰富多彩,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二是操场草坪。操场草坪两边紧靠着“馨雅楼”和“综合楼”,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余尽快地楼下活动玩耍嬉戏,解除学习的疲劳。草坪是我县仅有的天然绿植草坪,操场是高档次GPU铺设成的南北分别有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羽毛球场组成的活动场地,400米的高档次环形跑道成为学生大课间跑操的主要场所。

三是雕塑石头。布局合理的石头文化雕刻着精炼的励志名言、名人名言、处世警言,提醒、鼓励、激励着师生不断奋斗前行。

四是牌匾专栏。操场四边28个牌匾分别记录和张扬着学校三部四组八个处室的工作目标、规矩制度、领军人物、丰厚业绩。激励本校师生不断反思、努力前行,展现本单位教师学生的业绩和辉煌。

3、实习区文化

一是楼宇命名,学校的北边坐落着我校机电专业、汽车维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机械加工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电焊专业、数控车床等五大类21个专业的实训室,分别进驻在“新能源楼”、“创新楼”、“德艺楼”“菜鸟驿站”“趣味电商”、“工匠楼”。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利用楼道、牌匾、墙壁,制作体现安全、安静、干净、整洁、团结、向上的各种主题文化。提醒师生安全,督促师生进步。

4、校园整体文化

通过几年的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形成了包括石头、雕塑、景观、教室、宿舍、墙壁、展板、灯光8种文化形式;建成了包括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史室、电商中心、党建活动中心、道德讲堂、禁毒教育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等8个教育中心。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活动,形成了校园文化氛围。

四、鲜活的行为文化促表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传统及观念的认同在师生员工言行举止上的具体可感的表现,是学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的综合反映。它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

1、教育行为活动

一是入学教育。学校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内容主要有:上好开学第一课;举行开学典礼;假期作业展评;假期实践活动;新生军训等。

二是常规治理。主要表现在:金塔汽修中专师生进出校门管理;金塔汽修中专学生文明礼仪规范;金塔汽修中专学生仪容仪表要求;金塔汽修中专学生大课间活动规定。

三是评优树模。提出“争第一、做示范”的目标理念,每年进行评优树模活动。我校全国最美中职生的评选表彰;开学典礼上各方面优秀学生评选表彰;全国技能大赛优秀选手评选表彰;“走红地毯 戴大红花”活动,达到先锋引领,模范带动的效果,

四是阳光学校班级。按照国家规定,对学生中间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进行“阳光学校班级”教育。主要表现在:后进学生教育活动;不良行为习惯学生整训。通过学习教育整训,改正了一大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改造了有严重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学生高兴,家长满意,社会认可。

五是法纪整顿。每学期召开一次法制纪律教育大会,一次违纪学生处理大会,对学生中间有类似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和惩戒,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2、文体活动

老师们需要一个可供其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平台;同样学生也需要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展示他们的风采。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并在各种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的创造能力,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

一是文化活动。节假日庆祝活动:利用元旦节举行迎新辞旧庆祝活动;五四青年节开展歌咏比赛活动;七一建党节进行我和党旗合个影活动;十一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演出活动。各种庆典活动:开学典礼;十八岁成人礼;毕业典礼等。各种宣传活动:胡杨节;杏花节;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校园艺术节:每年召开一次的校园艺术节。

二是体育活动。秋季学生田径运动会;包括田赛类跳高、跳远、立定跳远、铅球、铁饼等竞赛类长跑、中长跑、短跑、接力赛、跨栏等。春季学生球类运动会;包括男、女篮球赛,男、女排球赛等。队形队列广播操比赛;包括团体赛、分列式比赛。冬季阳光趣味体育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阳光跑、搬砖过河等。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知识视野、规范思想行为、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活动技能、创新思想意识,增强文化底蕴。

五、多样的主题文化进校园,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纲要为指导,积极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活动,结合各种“进校园”活动,结合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红色节日,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小手拉大手,美丽乡村伴我走”;开展“孝老敬亲”活动等;利用3月5日“雷锋活动日”开展“文明礼貌十四礼活动”、“五四青年节”开展“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活动,“七一建党节”开展“我和党旗合个影活动”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当中。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中职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引导中职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培养中职学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以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中职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以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组织纪律和民主法制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社会知识和卫生健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引导中职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

六、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与特色

1、教师发展

近三年,教师参加省市县赛课18人次,荣获省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5人次,县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5人次。组织申请立项省级课题13个,完成结题5个,市级课题立项6个,完成结题3个,撰写发表各类教育教学论文86篇,其中国家级8篇,省级78篇。

2、学生成功

近三年,技能大赛成绩年年有突破,升学就业质量年年有攀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共取得国家级奖项11个,共取得省级一等奖74个,省级冠军12个,先后有60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省级竞赛总分排名从2018年的全省125所中职学校的第5名到2019年的第2名,国赛从2016年、2017年的每年1个三等奖到2018年的2个三等奖到2019年的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三年共有60余人通过中职高考和艺术高考升入省内外一本、二本院校,二本上线率30%,其余学生均升入省内外较好高职院校,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8.64%,专业对口率平均达86%,毕业生职业稳定率、满意率逐年提升。

3、家长满意

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一是先后积极与广东惠州华通电脑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先后组织相应专业学生1000余人分期分批入厂顶岗实习,分布在广东东莞、惠州等高新技术企业,月工资待遇都在4000元以上。学校对顶岗实习实施班主任一站式跟踪服务,管理服务到位,家长满意度高,协调沟通到位,企业认可度高,广东惠州华通电脑有限公司为学校先后颁发了“校企合作典范”“最受企业欢迎的合作学校”奖牌。二是创新推动“校企联培”的合作共赢新模式,汽修专业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专业与深圳天发教育集团,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形成了“校企共同选建定向班、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搭建师资队伍、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开展考核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新体系。

4、社会好评

近三年来,先后面向社会举办各类培训班136期,培训人数13000余人次,开展社会技能鉴定4636人次。响应国家“双创”战略,建立学校电子商务中心,组建电子商务创业团队,创建市级众创空间,为全县培养电商人才300余人,助推金塔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创新校社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与金塔县金农乐园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合作办学,建成电高产教融合基地(金塔味道体验馆),将人才的培养线下延伸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的源头;建成汽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新能源汽车服务中心),是酒泉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培训、维修服务基地,为新型产业人才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有力服务了地方新型产业的发展。

5、学校发展

学校成功助力金塔县创建为国家第三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是甘肃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是酒泉市国家第七职业技能鉴定所。先后荣获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部门,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禁毒示范校”“健康校园”,酒泉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美丽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平安校园”,金塔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校园”,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高考质量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个人图书馆2022-7-28

 

 

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观察 文章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观察

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正紧张进行,广东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曹淑婷等82名学生在今年3月份已提前被大学本科录取。在曹淑婷的规划中,读完本科之后她还打算继续攻读研究生,然后到职业学校做专业课教师,“我想成为既有技术又有学历的老师,这也是现在学校招聘的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深造”。

曹淑婷的想法是当前不少中职学生的打算——上大学。据《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2020年中职升学人数达145.33万人,升学率49.24%,升学人数比2019年上升5.07个百分点。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的升学比例更高,达70%以上。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也为打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以就业为导向”到“就业与升学并重”,升学成为中职教育的新使命。“就业与升学并重”将会给中职学校带来哪些变化与挑战?在升学的同时中职教育又如何保持“职业”的类型特征?

现实:升学成为中职生向上发展的刚需

中职学生的升学在一段时间内曾被严格限制,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曾有“3个5%”的规定,严格控制专升本、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及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因此,长期以来社会有一种“读了中职就不能上大学”的普遍认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职的升学政策逐步放宽。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中职学生有了一条专门的升学路径。随后,“高职扩招”取消了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限制。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现在中职学生可以通过三二分段制、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中高本贯通、职教高考、对口单招、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等多种渠道升学,除了升入高职专科以外,也能升入本科。种种政策已表明,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已经得到政策的正视和支持。

从严格控制升学到中职教育“就业与升学并重”,背后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也是中职学生向上发展的刚需,更是产业发展对人才层次高移的现实需要。

“现在整个社会的初次就业年龄都在后移,中职学生升学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大幅度提升,若不适度满足部分中职生的升学愿望,中等职业教育势必面临更加艰难的发展局面,“因为很少有学生会愿意选择一种不再有升学空间的教育路径”。

徐国庆认为,中职“就业与升学并重”不仅是升学问题,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不是有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就是建立起了现代职教体系,职教体系的建立意味着职业教育的3个层次之间要构成衔接关系,学生可以在体系内进行连续性学习,职业教育现在强调体系建设,所以升学肯定是未来中职的发展趋势。”

曹淑婷所在的广东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处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学校近年来升学率都在90%以上,部分学生还能升入本科。“职业教育要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到来,企业虽然用工需求很迫切,但仍然倾向于招聘有一定学历和知识的技能人才。”校长尧勇举例说,如美的集团,生产一线大专毕业的技术工人占比很高。

不仅制造业,一些服务行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也在提升。北京外事学校校长田雅莉在调研北京酒店的用人需求时发现,酒店管理人才基本都要求大专学历,因此学校和北京饭店合办了大专班。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郝颖介绍,现在想当幼儿教师,至少需要从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北京的一些幼儿园甚至要求本科学历。因此,北京6所中职学校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联合进行学前教育人才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学生中职毕业后进一步深造。

由于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得中职学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担任过7所职业学校校长的尧勇发现,即使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学生也希望继续升学。北京市求实职业技术学校高三学生王道机就是这样,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网络信息安全”赛项中获得两次三等奖,在他未来的规划中还要继续深造,把学历和技术都提高。

“可以说,提升学历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向上发展的刚需。”尧勇说。

变化:吸引力提升,文化基础教育加强

在“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定位下,许多中职学校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分类型招生,由于升学通道的打通,一些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吸引力明显增强。

山东潍坊商业学校校长孙中升介绍,学校在招生上分4种类型,一是职教高考,二是“3+2”中高职贯通,三是“3+4”中本贯通,四是直接就业。前3种学生都是升学方向,每年合计招生2000人左右,第四种就业方向每年招生一两百人。其中“3+4”中本贯通录取分数线高于普通高中,学生通过转段考试可以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中职学生升学路径拓宽后,学生可以上专科、本科,甚至还可以读硕士、博士,这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直接提升了生源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孙中升说,去年学校报名人数超过了4000人,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山东省中职学生升学比例已超过70%,2021年全省中考有2.95万名学生超过了当地普高线,但主动选择到职业学校;有1.7万名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转入中职学校。“从这一倾向看到,职业学校过去招收低分生的难题得到了进一步破解。”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孙中升观察到,由于升学通道打通,学生有了升学追求和目标,学校在教学、考试上管理更严格,职业学校的校风、学风也好转了。

“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定位,要求中职学校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尧勇认为,过去单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强调实操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尤其是对常规教学包括专业理论不重视,如今要培养有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一定要拔高,要加大基础知识传授和常规教学研究,十分考验中职学校的内部管理。

对此,广东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在课时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学段的文化课和专业课进行了相应调整。第一年注重公共基础课教学,第二年注重专业实操训练和技能证书考取,第三年就业的学生在校进行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到企业实习,升学的学生在职教高考后参加为期半年的企业实习。

山东潍坊商业学校也在强化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一些技术技能学生毕业后还可以根据岗位需求继续学习,但是文化基础课尤其是思政课离开学校以后很难有机会再学习。而中职学生处在可塑性很强的阶段,如果这些课程没开好,价值观出现偏差,后面可能无法弥补。”孙中升建议,根据不同的专业大类有针对性地开好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定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中职学校不仅面临着专业课双师型教师的短缺,还有文化基础课教师的储备不足。孙中升介绍,学校近年来新进教师近一半是文化基础课教师,尧勇今年前往武汉、广州等地招聘的也都是文化课教师。北京外事学校则通过与西城区普通高中联合教研提升文化课教学质量。

挑战:中职如何升学不弃“技”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当升学成为大部分中职学生的选择时,职业教育会不会失去类型特征向普通高中看齐?如何保证学生升学不弃“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山东省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参与者,孙中升认为中职学生升学的目的是为了更高质量地就业,因此中职教育本质上仍然是就业教育,要用考试和评价把学生和学校引导到类型教育的轨道上来。而职教高考就是这个“牛鼻子”,目前的重难点是如何考出真专业、真技能,把职业教育的技能导向树立起来,“而不是突击两个月就能去考试拿高分”。

教育部表示,要在“十四五”期间建立起职教高考制度,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主渠道。目前,山东、广东等多个省份都在探索“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

山东的职教高考由春季高考升级而来,“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数英三科,总分320分,“专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总分430分,高校依据考生“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综合成绩分专业择优录取。广东的职教高考为“3+证”高职高考,中职学生在“文化素质”上要参加语数英三科全省统考,在“专业技能”上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如果要报考本科院校,还需参加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通过后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

徐国庆建议,在实施职教高考制度的同时,应建立职业教育自己的学业水平测试,按专业大类制定考试方案,加强职业教育的外部评价。“只要考专业,学校就会教专业,那么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就体现出来了吗?”徐国庆说。

既满足职业教育升学的需要又保持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除了完善考试内容和方式之外,多位职教界人士表示,中职在新的定位下,更需加强产教融合这一职业教育基因。

当大部分中职学生选择升学而不是直接就业的时候,中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可能沦为空话。“企业无法直接从中职学校获得人力资源,合作积极性不高,一些学校只抓升学,产教融合的动力也不足。”孙中升说。

多位中职校长建议,通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合作的方式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问题,利用高职牵引中职产教融合,达到学生既能升学也能就业,企业能从高职招到毕业生,高职能从中职获得生源的三方利好,这需要政策给予更大的支持和规范。

中高职贯通培养在新职业教育法中已得到明确。新职业教育法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田雅莉表示,实际上,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会发现一些专业课和中职学的是一样的,建议国家加快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明确各层次人才培养的标准。

徐国庆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编制要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教育这一趋势,不能以过去“就业导向”的思路编制新的课程内容。

随着各地中考结束,学生和家长也将作出是上中职还是上普高的选择。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新定位,为中等职业教育提升吸引力创造了良好的顶层设计,而中等职业教育能否真正成为“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的教育,成为学生和家长的主动理性选择,还有待于各项政策的落地。

中国教育报2022-7-13

 

 

中职教育要理直气壮走好“职教高考”这条路! 文章下载

中职教育要理直气壮走好“职教高考”这条路!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职升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专业对口升学考试”“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浏览近期部分地方省级考试院、职教信息网发布的2022年有关中职生升学考试信息。不难发现,关于中职升学考试,或者说职教高考(有的地方叫“春季高考”),不同地方对其叫法不尽一致,把“中职生升学考试”的名称弄得过于冗长和拗口,还有就是极力回避“高考”两个字眼。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之后,《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等文件颁布,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上绘就了建立在“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序列上完整的职教体系。而《规划》更是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完成“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任务。

职教本科10%,既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举措之一。2020年山东率先提出山东省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将扩招7倍,四川、河南等地也在跟进。2022年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曾表示,将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

显然,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评价方式的“职教高考”,是中职升学考试的基本模式。国家从政策、法律等方面给出了明确导向。近年来,不少地方也在努力探索“职教高考”未来的发展。职教高考是与普通高考不同的赛道,为广大中职学生开辟了另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众多中职学生在这条赛道上奋力拼搏、追逐梦想,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职教高考,通俗来讲,就是中职生可以考专科、考本科。中职教育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这是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方向。

长久以来,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学生上升通道不畅。而要改变这一刻板印象,唱响“职教高考”就是很好的一个切入口。

因此,职教高考无须遮遮掩掩,躲躲闪闪。诚然,目前来看,省级统筹下的“职教高考”制度尚不完善,职教高考无论从规模还是重视程度等方面,都不能与普通高考相提并论。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职教高考的名称和叫法各不相同且普遍冗长拗口。

提倡“职教高考”,却在“职教高考”的叫法、说辞上回避“高考”。一些职教人也不禁感叹,明明是职教高考,今年这么个叫法,明年又变个叫法,令人费解。要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就应当将“职教高考”的大旗竖起来,大张旗鼓宣传职教高考。让老百姓明白学技术的娃娃也可以考大学,让选择就读职业教育的孩子知道,中职上完还可以上大专上本科。过去,我们常提的一句口号是“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现在看来,职业教育不仅有技能大赛,职业教育还有“职教高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但同等重要的存在。

今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贯通的招生和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此举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评价方式的“职教高考”,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突出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基础教育。这一考试招生方式方法符合职业教育特点。

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提升中职教育认可度,应当发挥职教高考的积极作用,正大光明、理直气壮地走好“职教高考”这条路!

蒲公英评论网2022-7-4

 

 

中公教育:多方位布局职业教育助力毕业生职引未来 文章下载

中公教育:多方位布局职业教育助力毕业生职引未来

就业是稳定之基,稳就业也一直是国家的重要任务。近日,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团委等单位多方指导下,新京报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发起“职引未来——我帮毕业生找工作”特别行动,中公教育受邀接受采访,与新京报共同探讨当下毕业生求职新机遇。

就业形势严峻,中公教育为毕业生提建议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规模创新高,首次突破千万。由于2022年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就业季叠加3月份以来的严峻疫情,让这届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就业压力。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冲刺阶段,如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树立正确择业指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公教育就当前形势给毕业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对国家充满信心,目前形势虽然严峻,国家也在颁布多项政策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毕业生应变被动为主动,敢于挑战自我;第二,要具备实干精神,脚踏实地,善于把艰难当作磨砺;第三,求职时要丰富信息获取渠道,获取多元化求职信息,努力探寻更多机会。例如中公教育官网即可提供丰富的求职信息查询渠道。”

当毕业生面对多样的求职选择时,行业问题便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中公教育副总裁张红军表示,“毕业生要学会规划,第一份工作所踏足的行业非常重要,有人觉得去做公益慈善挺好的,有人觉得要进大厂拿高薪不错,有的人就喜欢生于斯、长于斯、留于斯,留在父母的身边。无论是去公司、去企业、考编制,都要懂得工作的要求,提升实力才能真正胜任。”

根据《2022未来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人工智能行业以31.04万元的平均年薪位居第一,金融行业中高端人才以27.69万元的平均年薪位居第二。行业的选择对于部分毕业生而言可能决定工作之后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对于有为人民服务情怀的毕业生而言,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教师等编制类岗位或许更能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据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国考招录31242人,同比增加21.4%;2022年各省省考合计招录16万6350人,较2021年增长近2万人。公职的大幅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今年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成为了今年毕业生更易“上岸”的机遇。

此外,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行业不断衍生出新就业形态,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外卖小哥、网络主播、自媒体、“剧本杀”编剧等一系列新形态。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文表示,快递外卖等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数以亿计灵活就业岗位。新就业形态的出现也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泛可选择的就业舞台。

职教全方位布局,中公教育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目前中公拥有1508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覆盖319个地级市,并拥有超过17000余名专职教研团队人员,通过规模化和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可帮助毕业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品类拓宽就业选择渠道。

中公教育表示,“职业教育受到政策端的大力支持,中公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方面进行产业布局,为市场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

今年以来,中公在持续探索职业教育方面,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成立职教事业部,协同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融媒体、智能制造等培育方向上进行探索,致力于打造生态资源整合、智慧服务、产教融合、平台科研、教育服务“五位一体”的教育运营体系。同时,推出中公泛职业提升平台“中公优职”与企业培训平台“企易学堂”,以“互联网+”、“智能+”培训新形态,满足当前国家支持灵活就业背景下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规模化进程,打造业务增长点。

不仅如此,中公教育积极响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号召,与各地政府、高校联合开设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宣讲国家“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计划,宣传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推进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激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祖国的边区建设、基层服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高校毕业生虽然面临一定的就业严峻性,但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用人单位的促进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就业市场“红利”不断释放,叠加以中公教育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机构持续辅以就业指引,每一位毕业生们终究会赢得独属于自己的那份职业之路。

金融界资讯2022-7-3

 

 

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新趋势:创新“3+2”,扩大“ 文章下载

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新趋势:创新“3+2”,扩大“

提起中专升学,最便捷、最为家长们熟知的无疑就是“3+2”了。也正是因为“3+2”深受学生和家长青睐,以其为代表的中高职贯通升学模式在中职教育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并不断改进创新,涌现了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3+3”和“3+4”等多种贯通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新趋势:创新“3+2”,扩大“

趋势一:创新3+2模式,激活中职、高职、企业共同参与贯通教育。

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新趋势:创新“3+2”,扩大“

“3+2”是目前主流中高职贯通模式,学习周期短,升学相对容易,招生录取收分也不高,成为家长们最关注的的中职教育类型。很多家长咨询学校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办学性质,不是学费多少,而是学校有没有“3+2”专业,家长们对于中高职贯通模式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目前的“3+2”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1:合作院校、专业数量限制,无法实现强强联合。

中高职联办“3+2”,要求中职学校只能和1所高职院校联办,且合作专业最高不得超过5个。但是高职却可以和多个中职学校合作“3+2”,这显然对高职是更有利的。这样的限制就造成了如下情况: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合作的5个专业并非全都是双方的核心专业;或者中职的核心专业高职并没有开设,无法联办;或者中职核心专业对应的只是高职的普通专业,无法实现强强联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极大地限制了中职专业的发展。

问题2:人才培养缺乏一体化设计,中高职各自为战,课程脱节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现在很多“3+2”合作模式,基本都是中高职签署合作协议后,就开始各自培养了,有些比较上心的高职院校会组织合作中职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人才培养的框架方案,但是始终缺乏细化的沟通和有效的一体化设计。各个培养阶段没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课程无衔接,导致学生在中职学习的专业课,到了高职再重复学习,这样的操作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效果。

问题3:校企合作呈现分段式组织,技能实训前后脱节。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但是目前的分段式教学,导致校企合作也是分段式组织。中职有自己的合作企业,按照中职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教学;高职也有自己的合作企业,按照高职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不同的校企合作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由于没有一体化设计,这就导致学生在整个职业教育生涯中,所接受的实训教育是不连贯,不成体系的,甚至是重复的,明显呈现分段式脱节。

如何改良“3+2”模式?“中高职一体化”应运而生!

“3+2”中高职贯通模式的这些问题,让很多职业教育从业者都在不断思考如何改良和完善。浙江省教育厅率先行动,研究对策。2019年下发专题文件,规定当年起,将原有的职业教育“3+2”培养模式变更为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培养模式,“中高职一体化”应运而生!

什么是中高职一体化?简言之就是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系统培养人才为主线,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推动中高职紧密合作, 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统筹培养兼具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一体化”有哪些优势,我们一一列举:

实现中高职核心专业的强强联合。“中高职一体化”取消了一所中职只能合作一个高职的限制,中职学校可以为本校的核心专业寻求省内最强的优质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培养。

高职院校把联办中职学校的教学也都“管起来”。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深度融入中职学校,定期到中职学校交流人才培养工作,甚至派专业教师给中职师生上课、开讲座,也会邀请中职学生来学校参观和进行实践体验。

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牵头,会同中职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眼于中高职培养一体化,充分考虑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安排教学计划、课程选择、实践实习、考试评价、质量监控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有机衔接课程体系。以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由高职院校牵头,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按照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制定中高职有序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脱节和简单重复。

统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加强统筹规划,以“整体设计、分段递进”的思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技能训练体现中高职承接与延续的关系,整体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这种新型中高职贯通模式,正在浙江试点运行,相信随着不断完善和发展,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我们期待着创新型的“3+2”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开枝散叶,蓬勃发展。

趋势二:适度扩大“3+3”模式,汲取试点经验,适当扩大范围。

中高职贯通“3+3”模式,即学生初中毕业后,通过报考开设“3+3”专业的中职学校,在完成三年中专教育的基础上(前3),于第三年下学期参加试点高校所组织的校内转段升学考试,从而进入高校接受全日制高职教育(后3),毕业后发放普通高等教育毕业文凭。

中高职“3+3”模式,相比“3+2”和高职单招优势明显,是未来中高职贯通模式的主流方向。

1.毕业证含金量比“3+2”更高。

“3+2”最大的遗憾就是毕业证含金量不足的问题。由于该毕业证都会标识出“3+2”字样,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的上学经历,由于中职教育口碑不高,导致该毕业证在就业市场中影响力不足。但是“3+3”模式下获取的毕业证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弊端。“3+3”拿到的毕业证与高中生考入高校最终所获证书相同,属“第一学历”,且在大专第三年可参加“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

2.兼具“中高职一体化”模式的所有优点

高职单招、对口升学虽然也有专业大类要求,但是考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到哪里,而且大学也不知道每个学生都在中职具体学的什么课程?因此,也就又出现了中专学一遍,大学再学一遍的情况。缺乏一体化设计,是目前高职单招、对口升学模式下职业教育的最大问题,要整体实现所有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设计,太难了。所以,就目前来说,最好的模式就是“3+3”,它兼具了“中高职一体化”的所有优点,还完美解决了毕业证问题。而且学生在贯通衔接阶段接受一体化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强于高考学生,就业优势明显。

“3+3”模式,现在主要在吉林、江苏、贵州等省份试点运行,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后,也会向全国范围推广,相信那时又会成为家长们重点关注的升学模式。

趋势三:取消“3+4”中本贯通,中职上本科只有一个途径——对口升学。

“3+4”中本贯通模式,即中职3年,本科4年。被“3+4”录取的学生先进入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完成中职阶段学业且过程考核合格后,参加转段综合测试,达到录取标准后办理录取手续,转入对口本科高校相关专业学习4年。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注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管理,享受中等职业学校有关免学费及资助政策。学业期满,经学校考核合格后,统一颁发中职学校毕业证书。转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册学籍,接受按培养方案要求进行的对口贯通培养,完成规定学业经学校考核合格后,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学习期间,不得转学、转专业,除此之外,享受统一高考录取本科学生的相同待遇。

“3+4”中本贯通模式,算是国家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多样化成才途径的一种尝试,并在山东、浙江等地都开展了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国家也发现了中职生由于整体学习能力的不足,贸然拔高到本科层次,出现的能力断档问题,而且也意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点还应是在技能实训教育,解决一线生产技术人才缺口才是首要问题。因此,国家果断调整了政策方向,逐步取消3+4中本贯通模式,继续夯实职业教育在中高职层面的人才基数,强化对口升学对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通道作用,形成中职教育为基础,高职教育为核心,本科教育为尖端的金字塔形职业教育人才架构,满足各行各业对职业教育各层次人才的需求。

国家在不断改进职业教育育人机制,以适应新时代产业升级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作为从业者,我们要了解发展趋势,把握发展规律,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傲立潮头,有所作为;作为家长,更应该了解职业教育发展新势态,及时把握新政策,为孩子寻求最有利的资源,最好的发展渠道。

湖南资讯2022-7-26

 

 

升学就业双飞翼 成就学生凌云志——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纪实 文章下载

升学就业双飞翼 成就学生凌云志——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纪实

接到山东交通学院的录取通知,武城县职业中专2019级会计专业毕业生杨荣旺开心地和家人抱在一起欢呼:“我也考上本科大学了!”作为该校优秀毕业生,2020年获山东省第一届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会计手工赛项一等奖,2021年获山东省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会计信息化一等奖……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及山东省重点职业中专,近年来该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耕职业教育,助力更多的“杨荣旺”们顺利进入更高学府深造。

武城县职业中专秉承以“创名校,培名师,育名生”的“三名工程”为发展目标,严格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育人”的新路子,使得职业教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优秀师资引领学生升学

“杨加浩,2021届建筑班学生,总分641分,被山东交通学院录取。”

“谈敬伟,2021届护理班,总分656,被济宁医学院录取。”

7月15日,在该校毕业生的光荣榜前,职教高考办公室主任马永德如数家珍,他骄傲地介绍着毕业生的情况:“我校毕业生中还有许多人在攻读研究生,2017届的阚立超考上了山东大学的研究生,2015届的吴延晓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读研,2016届的张应新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即将毕业,明年准备继续读博!”

武城县职业中专以职教高考为主体,以就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两翼”,力促办学提质增效,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7年突破100人,近2年均突破200人。该校与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办“三二连读”大专教育,在加强中职与高职“3+2”办学专业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与山东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10年间助力万名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彻底打通了“中职——高职——本科”的学历提升通道。

良好的升学渠道少不了强大的师资团队护航。武城县职业中专完善教师知识能力培训体系,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培训、制定政策鼓励教师企业实践、支持教师学历提升、引进能工巧匠任教等多项举措,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近年来,该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专任教师202人,其中高级讲师54人,讲师59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4%,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获得硕士学历的教师12人。一大批省、市优秀教师云集,让学校的教学风气和学习带动力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以赛促学提升教学水平

7月15日,在武城县职业中专的实训中心,学生们正在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实操练习,指导老师张健在一旁悉心指导。她表示,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是学校职教高考的强势学科,在各类技能大赛中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学生们训练热情非常高,通过比赛也能更好地提升学习积极性。

武城县职业中专校长范福亮表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学生技能大赛”是展示中职教育综合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尺。“我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原则,多次承办重要比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对外影响力,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据悉,该校完善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健全校、市、省、国家四级大赛机制,教师教学和学生技能持续提升。先后投资270多万元购置大赛设备,连续8年承办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次代表德州市参加省级大赛。2021年承办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2项中的7项,并成功举办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赛项。近5年在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9个,省级奖项17个,市级奖项196个。

产教融合推动地方发展

武城县中央空调、汽车零部件产业特色鲜明,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已全面启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缺口较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武城县职业中专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模式。

“我们今年新上的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可以与当地的产业实现完美匹配,能更好地支持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制冷设备的实操车间,专业教师刘娜介绍,学校的专业设置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依托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和县域经济特色差异设置专业,除保留具有较好市场潜力的机械加工等专业外,主动对接现代产业和先进企业,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网络营销等紧缺急需专业的联合共建。

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武城县职业中专实施“专业+企业”的“双主体”办学模式,结合专业特色,鼓励校企联合共建课程体系,将新工艺、新技能、新规范编入教材。率先试验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共建骨干专业。范福亮介绍,学校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龙祥公司三方合作创新开展了“两校一企”模式;与玲珑轮胎等企业开展“一校一企”模式;与京东集团等企业开展“飞地合作”模式;与北京李尔集团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探索国际校企合作模式……他说:“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让我们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巨大的优势,教学能够紧跟产业发展新趋势。例如,我们电商专业的学生在去年‘双十一’,1天时间就售出2万单,既为企业增加了收益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实战能力!”据悉,武城县职业中专和北京李尔集团合作良好,目前该集团正谋求在武城建设分厂,“我们的专业发展也起到了带动产业落地发展的作用。”范福亮如是说。

党建引领打造文化校园

6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来临之际,武城县职业中专组织了手工、绘画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校园中掀起了一股红色文化旋风。该校着力打造以“红色职教堡垒”“红烛育人先锋”“红心学生工匠”“红色联盟基地”“红色物业品牌”为特色的“五红”党建品牌,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文化校园。

学校专门设置党建带团建暨运河文化展览室,收集陈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纺车、马灯、织机、汉服等物件近百种。开设运河号子、架鼓、剪纸、虎鞋虎枕制作等12个社团,让学生感受武城辉煌历史,继承发扬运河儿女朴实勤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传承发展运河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依托武城独有的状元文化,发扬“比、学、赶、帮、超”的新时代状元精神,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状元文化氛围,取得了丰硕成果。职教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位居德州市同类学校前列,省市各类技能大赛成绩斐然。学校教师中有德州市学科带头人25人,骨干教师63人,市教学能手27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仅在2021年的各类教学比赛中,12人获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16名教师执教市优质公开课,1名教师执教市示范公开课。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除了开足开全思政课外,还充分引入礼孝文化,校园内全体师生学习传唱“四德歌”,开展习语进校园诵读系列活动,营造了爱、诚、孝、仁的教育氛围。同时,大力实施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模式。设立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创建家委会,实现了家校教育理念共通共管,使思政文明之花在校园里处处绽放。

武城县委书记朱恩鹤表示,新职教法的颁布,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武城县职业中专要加快发展,培养更多新时代应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武城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丽慧说:“政府统筹安排,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今年6月启动的“武城县职业教育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占地505亩,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预计投入资金14亿元,目前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将在2024年7月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武城县职业中专将成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年培训能力可达5000人。

范福亮介绍,我省作为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已然是潮流趋势,他说:“武城县职业中专代表德州作为职教高地建设的试验区,将做好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与武城县特色骨干产业结合的文章,突出产业引领,建立了新业态特色专业体系;做好学校与全市、全省、全国职教名校定位比较发展结合的文章,走出去、练内功,求发展;做好开放办学、品牌专业建设和机构改革结合的文章,整合教学资源,打破专业壁垒,培养新时代应用型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端人才,让群众满意,让孩子成长,让政府放心。”

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2-7-27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深化产教融合 “双向驱动”赋能职教发展 文章下载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深化产教融合 “双向驱动”赋能职教发展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省地市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产教融合项目为依托,全面开展项目申报和建设规划,积极探索校企混合所有制办学与产教协同育人,加强校企合作“双向驱动”,着重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学校推进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搭建了多个全新的平台。

强调需求 深化改革

学校从实际出发,了解企业所需,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校企混合所有制办学,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岗位职业能力,为服务企业发展“造血,输血,舒筋通络”。

2021—2022学年,学校结合汽修、旅游、体育三个专业各自的特点,与浙江承康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温岭耀达国际大酒店、台州市路桥区前卫健身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自改革实施以来,学校为企业输送实习生360多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工紧张的局面,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平台,调动了区域内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释放了新势能。

在校企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驱动下,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创业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从企业生产需求出发,积极开展“机器换人”、功能创新的项目研发工作。截至2021年底,学校研发的三项专利成果完成转让,即将投入生产应用。

截至目前,学校成功申报台州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两个:与万邦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浙江承康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汽车后市场岗位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各企业在学校建成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室三个:承康汽车美容装潢实训室、耀达西餐实训室、前卫体育体适能综合实训室。

产教融合 实现共赢

学校探索实践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与温岭宇辰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温岭耀达国际大酒店、温岭国际大酒店等企业达成产教融合项目深度合作意向,对接企业临时性用工需求与岗位功能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与学生双向获益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定位“需求”,灵活教法。学校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旅游专业安排教研组成员多次到企业交流,对各学期的技能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和调整;学校聘任的企业讲师每月来校讲课,对学生进行行业、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要求、规范方面的全方位指导,让学生提前完成企业岗前培训。同时,温岭耀达国际大酒店和温岭国际大酒店两家企业还为旅游专业酒店管理方向的学生提供常备实习岗位40—50个,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学生在有效实习的同时助力企业生产,实现双赢。汽修专业与温岭宇辰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在学校新建汽车后市场岗位实训基地,该基地注册为台州宇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引入华东地区新能源汽车维护品牌项目,开展以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汽车美装为主要功能的生产性实训,目前基地常驻岗位实践师生15人。

双向“输出”,技能提升。学校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过程中,多次得到企业在技术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支持;同样,企业员工参加行业比赛的时候,学校也在技术理论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促成了学校、企业高技能比赛型人才培养的共同进步。2021年,学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二等奖,实习生代表企业参加台州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获西餐项目冠军,学校师生和企业员工还多次参加省级和国内外行业技能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创新校企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积极有效地探索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打造了一条内强素质、外修技能的成长通道,为助力学子成才夯实了根基。

赋能经济发展,培养更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笃定前行。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2-7-20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困何解 文章下载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困何解

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不应该以教育部门、教学部门为主,而应该解决制造业人才需求为主,以服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升为主。但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未能按市场与人才成长的需求去匹配社会资源,这也是未来深化教育改革的空间。

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主”为核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推行已有数十年,主要希望解决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效果却未如预期。

我所在的单位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的会员中,很多是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隐形冠军企业,在广东制造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目前,会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寥寥无几。

没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不可能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跟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提供学生毕业实习的机会。有极少数企业跟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学校教授理论课、文化课、通用技能课,企业提供一定的专业学习课程。但归根到底,仍以学校为主,企业还是冲着招工而去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必须有一个根本,就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核心。从这方面看,“双元制”职业教育似乎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的“双元制”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双元制”,为何在中国推行效果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一方面跟中国办学体制有关系。在中国,无论是普通大学还是职业学校,绝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包括教学研究也是政府的课题。学校只要对上级教育部门负责,完成相应的任务及考核,就可以形成业务闭环。学校可以不与社会发生关系,即便跟企业有互动,也是出于上级考核要求。普通大学也就罢了,职业教育业务自我闭环,学生的竞争力在哪里?

很多学校会协助学生应考一些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但业内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如给学生颁发不经过路考的驾照。只有理论考试的驾照,驾驶员能上路吗?因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做岗位培训。

导致“水土不服”的另一方面原因,与企业参与度有关。职业资格证书除了可以在学校获得,政府也会补贴企业在职员工的职业技能考证。但企业对这方面积极性也不高。

培训员工要时间和资金成本,大多中小企业既不舍得花钱,又不愿意浪费时间。对企业而言,时间也是金钱。哪怕有些企业愿意花钱培训员工,员工也不愿意去,特别是采取计件工资的员工。我们促进会开展的针对班组长的培训就出现过类似情况,企业都报名缴费了,员工就是不愿意来。

即便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有的企业也认为证书没有实际效果,并没有把政府授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真正纳入企业的员工薪酬体系。国企可能会认同国家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但毕竟国企就业的人数较少。

外企及有一定规模的民企怎么办呢?它们一般会自建职业技能体系。我接触过很多跨国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非常舍得投入,也非常完善。珠海一家外资企业,光开发的培训课程就有3000多门,受聘讲师300多名。华为也有自己的培训大学。

一些民企如果确实需要高管及技能人才,一般会在大企业挖人,所付出的薪酬也会参照他们所获得职业资格认定。但这些证书往往不是国内政府部门认定的,而是国外一些专业协会及大企业所认定的,如PMP认证、人力资源师认证、六西格玛黑带绿带,微软认证、甲骨文认证、亚马逊认证,ABB认证等等。

根本出发点

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大企业认证,如阿里巴巴、腾讯就有自己的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也逐步与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挂钩。

职业教育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于学生的职业教育体系,另一部分是基于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体系,或者称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的职业培训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除了取得经济上的成就,非常重要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成为有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专家。广东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根基,就是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存在。

而成体系培养这些有一技之长专家的主要还是外资企业,民企是其人才溢出的得益者。我之前跟一位外企分管培训的高管交流,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兴师动众做了这么多培训,不担心培训以后,有技能的员工流失吗?

他回答说,根据他们多年跟踪,培训后员工技能的增长确实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如果总体流失率不超过30%,员工技能培训的回报还是很明显的。

那么培训以后,掌握技能的员工流失会不会给企业与同行的竞争带来压力?那位高管认为,大企业应该给社会做贡献,给产业做贡献。况且员工技能培训是不断迭代更新的,优秀的员工更愿意得到技能培训带来的成长空间,反而有利于留住优秀员工。

如今,随着市场需求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愿意投入员工职业技能教育。

深圳市世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流体应用装备广泛应用于3C电子、5G通讯、智能家电、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除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生产工人,客户也需要他们培养能够操作这种设备的工人。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卖出其机器人设备的同时,要么帮助客户培训技术操作工,要么连技术工人都一起转岗到客户公司。

类似的企业都需要系统培训员工。深圳市嘉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就从员工的培育、考核、晋升,制定了从普通操作工一二三级,到技工一二三级、技师一二三级,再到高级技师,合共十个技术等级。

但单个企业独立开发企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专业的技术工人,其单位成本非常高。为此,时不时有会员企业建议我们协会协同更多企业需求,形成标准化、规模化培训,以降低单个企业的员工技能培训成本。

由此看出,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不应该以教育部门、教学部门为主,而应该解决制造业人才需求为主,以服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升为主。

企业培训需求的“障碍”

既然社会有需求,为什么学校响应并不是特别积极?

其实,也有很多专业机构希望进入学校的培训体系,包括当下先进制造所急需的技术工种,如机器人、机床、智能装备、检测检验设备、工业软件等,实际并不理想。

首先,这些专业培训机构并不了解学校的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对接上,觉得学校的效率低。而机构投入课程研究、开发的成本并不低,哪怕有学校愿意合作,回收成本周期又非常长。对学校而言,投入一个新的学科需要得到主管部门、市场及学生的认可,也需要更长的周期来测试,其相应的运作成本也不低。职业学校与企业、培训机构合作的条件并不成熟。

职业学校对外的合作 “指挥棒”主要在上级教育部门。上级部门的一些规定和要求背后都跟经费挂钩。有职业学校反映,参加上级部门的“技能比武”,获得优秀的可以增加经费,迫使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就具体的比赛要求反复操练。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对整个学校的学生技能提升并没有帮助。

广东省是中国工业大省,也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广东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节点上。制造业升级重要的支撑就是制造业人才的升级,为此省里有关部门还对强化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的发展做出规划。但其落脚点究竟在哪里?

究竟是市场配置教育资源,还是政府、教育机构在配置社会资源?究竟是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根本,还是学校的收入、上级部门的认可为根本?

德国的“双元制”,社会与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看待。

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更有完整的培训规划、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学生2/3的学习时间必须在企业上课,在学校的理论课也就1/3时间,学生无故不能返校。企业投入到教学的设备很多是最新的,因为学生会操作先进的设备,到企业马上就能工作。而且,实操考试非常严格,不合格就拿不到毕业证书。

但在中国,很多学校都是事业单位,与市场、企业的合作接口并不灵活,有实力的大机构基本上都是自建体系。中小企业需求难以集中,自建体系成本过高,效率又低,也覆盖不了企业各种岗位的需求。

破题新思路

针对类似情况,瑞士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提出了“三元制”。

瑞士小企业众多,企业人才培训需求分散,实力有限,很难单独与职业学校建立“双元制”合作。所以,它们通过商协会,建立了基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培训中心,集中两方需求,匹配资源,进行教育与对接。

其实,德国也有通过商协会平台方式来统合需求,不过其主流是“双元制”,所以没有瑞士表现得这么突出。

根据促进会的培训实践,我们开展精益管理培训其实就是基于企业的需求。这几年因为疫情反复等一系列原因,经营成本持续上涨,企业对提升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刚性需求更强烈,精益管理培训的规模就上来了。

企业开展精益管理,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可以为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奠定基础,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制造业企业,其人力资源分布最多的部门是生产部门,精益管理技能是生产部门人员的基本技能、通用技能,可以作为企业评估员工是否合格的基础条件。

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制造业企业的整个员工能力培养、晋升及薪酬体系。企业招收新员工,可以采取精益管理技能+专业技能的模式作为评判标准。

精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可以交给第三方机构,专业技能的培训则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统合社会需求,完成社会服务专业化分工。

社会类的很多培训机构不愿意做制造业技能类型的培训,一是不了解制造业需求,集中不了制造业专业培训需求,实际上也对接不到制造业,培训规模不够。二是培训机构需要迎合社会热点、引导需求才能够形成培训规模,才有经济效益,比如热点的网络直播培训。

我们认为做一家对社会有价值的协会,应知难而上。不是从技能证书的角度出发,而是应该从企业和员工需求出发。

一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协助企业建构员工职业技能成长、考核及薪酬体系;二是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员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让员工适应新技术与新工艺发展需求,越沉淀越值钱。哪怕暂时未获得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评价资格,协会也要自建标准体系去服务企业需求。

培训标准首先不是获得国家标准,而应是获得企业认可。在中国的第三方机制中,商协会要协调企业与学校的教学资源、标准体系、教学设备、还有部分的经费。

以促进会为例,经过多年的精益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制造业中各种能力的培训,我们还是积累了相当多的能工巧匠、管理大师,可以大量供给职业学校成为实修老师。我们还可以研发各种生产场景,提供学生的实习及实操考试服务。

成熟的工业体系,需要社会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虽有分工,但专业程度远远不够,特别是从制造业分离出去的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软件、工业设计、信息与咨询、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以及人力资源及专业培训服务。这都需要建设专业的第三方平台,这也是探讨中国职业教育“三元制”的基础。

瑞士在全世界职业教育的排名第一,其所提出的“三元制”教育自称是对“双元制”教育缺陷的纠正。

其实,我认为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还是非常完整的,值得中国构建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学习作为参考。

但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未能按市场与人才成长的需求去匹配社会资源,这也是未来深化教育改革的空间。但只要有需求,市场就会有动力去驱动资源的重新配置。

“三元制”职业教育也非标新立异,它可能是对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间的一种机制补充与设定。通过这种机制补充,实现跨体系、跨产业、跨学科、跨教育的资源配置与整合,可以是一种探索与尝试。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制造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中国制造业已从机会驱动增长的时代全面转向人才驱动增长的时代。其宏大背景是中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周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新重点,其重要支撑是人才,对于制造业而言,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及成长环境建设事关国本。

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虽然每年有约1000万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但专业不对口、所需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对就业制造业有一定的职业歧视等问题,使得市场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相对普通教育而言,也远远不足。从全国各高校及职业院校对外公布的数据看,2022年共有20所高校预算经费超过100亿元,而预算投入超过10亿元的职业教育学校仅有深圳两家。投入最多的深圳技术职业学校,如果进入全国普通高校的预算排名也才70多名,那还是依托深圳雄厚的财政支撑所能得到的位置。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没有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可能会是空中楼阁。而制造业人才的重点是中国技能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当中涉及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教育资源和人才配置以及社会对制造业从业的观念、文化与薪酬。

德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与其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紧密相关。德国刚毕业的技术工人年收入可比办公室白领年收入高出15%;德国技术工人平均年收入可达45000欧元(约合30.7万元人民币),远高于公务员收入;部分资深技术工人工资收入可以高于大学教授。

本文所提的“三元制”教育,仅是一种思考与探讨,但它可能成为中国现有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补充。当然,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所教育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制造业文化的熏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社会责任观念。

“二元制”也好,“三元制”也好,它们并不是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还是中国是否拥有自己的制造业文化。

经济观察报2022-7-24

 

 

中职教育的“3+3”,都有哪些创新模式? 文章下载

中职教育的“3+3”,都有哪些创新模式?

“3+2”是家长们最为熟知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也是很多家长在选择中职学校时经常会率先咨询的学制。但是“3+2”专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就是毕业证的含金量不足,由于“3+2”的毕业证为两年制大专毕业证,这就与普通三年制大专毕业证有明显区别。因此,鉴于“3+2”的现实问题,“3+3”就应运而生了。

3+2专业的两年制大专毕业证

但是中职择校的家长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中职学校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办的才是真正的“3+3”,而有些明显就是高收费,甚至中高职阶段都是高收费,这就把家长搞得比较懵。本篇文章就为大家梳理下,目前市面上存在的“3+3”办学模式都有哪些,各自都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真正的“3+3”是什么样子

要了解目前的“3+3”办学模式都有哪些,那首先就得知道最正规的“3+3”是什么样式的。下面就为大家展示下我国“3+3”试点地区的常规办学模式:

1.中职阶段

前3年中职阶段由中职学校录取并注册学籍,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享受中职学生相关政策待遇。

2.升段考试

转段录取工作由相关高职院校组织考试择优录取后,报省教育厅办理转录手续。

3.高职阶段

后3年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享受高职学生相关政策待遇。

从上面可以看出,传统的“3+3”属于两段制教学模式,中间的升学环节是升段考试。目前该种模式在贵州、江苏、吉林等少数地区试点运行。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举一个例子:

小王参加了当年的中招考试,依据中考成绩,通过中招录取平台填报“3+3”相关学校和专业的志愿,通过择优录取,被中职学校录取。该中职学校为其注册中职学籍,学习3年后,参加联办高职院校组织升段考试,考试合格后到高职院校再学习三年。该生高职毕业后发放全日制三年大专毕业证,与其他通过普通高考、职教高考考上大专的学生毕业证一致,没有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高职专科阶段不得转学、转专业。

其他的“3+3”办学模式

除了传统的“3+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其实还有3种也可以称为“3+3”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河南省省属中高职院校3+3贯通培养

这是2022年河南省创新传统“3+3”贯通培养模式,实施的一种依托于办学实力强的省属中高职院校,开办的贯通培养模式。

这种联办模式对学校要求比较高,算是高规格的人才培养试点,中高职院校都需要是省属学校,且必须是省级双高工程学校,采取“一对一”模式开展联合培养,即一个中职配对一个高职院校。

培养方式与传统“3+3”不太一样,选拔方式也不太一样。简单来说,就是中高职院校通过签署联办协议,经教育厅备案后,展开招生,学生中职阶段在中职学校就读,三年后通过普通高招、对口升学、高职单招等方式考入联办高职,高职为其办理学籍,但是高职阶段仍在中职学校上课。学生享受高职院校的实训、图书、食堂、活动场所等资源,高职院校师资参与教学。毕业后发放三年制大专毕业证。

总结起来四句话:

高分录取,比“3+2”录取分数要高;

升段考试变为普通高招、对口升学、高职单招等方式;

六年的课程全都在中职学校完成;

以中职学校为主,高职学院提供师资参与教学。

(二)中高职学校自发组织的“3+3”联合培养

很多中职学校在宣传的时候,在招生简章中也发现有“3+3”,但是显然办学的双方都不属于省属学校,并且有些还都是高收费,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模式就是目前非“3+3”试点地区,最常见的中高职学校自发组织的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属于两校自发组合招生,并没有教育厅备案,而且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高职阶段的联办学校或者专业要么是民办院校,要么是公办高职的校企合作专业,总之一句话,总有高收费伴随。

这种模式,由于是高收费,因此对外宣传的口号就是保证上大专,基本上是通过高职单招录取。目前很多对孩子学习不抱太大希望,但还是希望他能有个大专学历的家长,有时候会选择这种模式。毕竟对于那些200分以下的考生来说,即使参加了职教高考,能不能考上高职院校也是个问题。

因此,关于这类办学模式,我的建议是:家长量力而为,所谓的“保证”也不能太当真。高考面前,没有那么多“一定”,在中职升学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不学习,谁都保证不了一定能被录取。

总结起来三句话:

录取分数低,收费标准高,做好3-6年高收费的准备;

高职院校基本为民办高职或者公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专业,总有民办的影子;

学校的“升学保证”当不得真,不学习,想稳稳上大学,难。

(三)技师学院的“3+3”预备技师班

技师学院与以上几种模式都不一样,技师学院的预备技师班,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一般为6年学习时间。头三年是中级工班,属于中职教育,后三年则是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在校学习6年后发放预备技师班的毕业证,预备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则需要考,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得到。为了招生宣传,所以有时候,有些技师学院在招生简章中,也会将预备技师班写成是“3+3”教育模式。

但是这种“3+3”,可就与前面谈到的几个模式完全不用一样了。因为上面的几种都属于教育部门管理学校,不论怎么变化创新都属于学历教育范畴,但是技师学院属于技术培训教育,所发毕业证不属于学历毕业证。这个毕业证等同于本科毕业证,在考公务员、入伍、就业同等对待,但是在实际就业时,含金量不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这种模式需要家长特别慎重。

总结起来四句话:

这种“3+3”跟其他的都不一样,跟大多数家长认为的也不一样,自成一派;

毕业证不是学历毕业证;

技能实训强,能学到真技术;

毕业证等同于本科毕业证。

中职教师2022-8-2

 

 

山东省青岛旅游学校 在融合中探索职教高地建设新路 文章下载

山东省青岛旅游学校 在融合中探索职教高地建设新路

青岛旅游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中外融合,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技能应用和人才培养,实现“1+1>2”的效果。这使得学校不断释放出澎湃活力,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交出了一份探索职教高地建设的亮眼答卷。

开展3000人次职业培训,产教融合跑出加速度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岛旅游学校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1998年,学校便牵头青岛旅游服务方面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成立了青岛市旅游服务职教集团,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从单打独斗走向了抱团发展。

为突破集团化办学实体化运行的瓶颈,该集团成立了青岛市旅游服务产教促进会,使集团具备了独立的法人资格。集团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专业、课程和师资三方面共建,打造产业链和教育链的融合体,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集团发展有目共睹。

近年来,集团面向在校学生、行业和社会开展了3000余人次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获得山东省骨干职教集团荣誉称号,集团牵头校青岛旅游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集团先后承办了2000余名学生的研学服务,培训了近200名初级和中级研学导师;集团课程研发中心建设了“行远云课堂”,开发了形象礼仪、演讲口才、沟通技巧、阳光心理、职业技能等60多门网络视频课程。

技能大赛屡创骄人战绩,校企融合育大国工匠

自2012年起,青岛旅游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赛项中累计获得13枚金牌;2018级学生朱慧琳包揽了市赛、省赛和全国职业院校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的一等奖,吸引了媒体关注;2021年,学生李守霖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奖项,彰显着学校的育人成效。

青岛旅游学校的学子能在技能大赛的“练兵场”上不断刷新着骄人成绩,缘于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精准培养。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和“引教进企”的模式,让企业参与课程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授课机制,打造学岗交融课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了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学校还建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专业校外专家培训团队,通过校企共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促进学校“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让企业参与学生专业培训工作,开展国家金牌导游、青岛市劳模进校园等活动。这一系列校企融合的举措,高效实现了成果转化,孵化出一批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中澳国际班铸金字招牌,中外交流促多元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出国留学受到诸多家庭的青睐。2018年,学校和澳大利亚威廉·安格里斯学院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澳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TAFE三级证书课程,开设酒吧经营、咖啡制作、金融交易等15门课程,让学生可以接受国际课程的教育。

此外,青岛旅游学校与美国Bolles高中进行访学交流,与日本龙谷大学、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国际留学和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目前,青岛旅游学校已举办2019级和2020级两期中职英语类中外合作班培训,4000余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深造。学校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门首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青岛市教育外事工作先进集体、青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特色学校,这标志着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更美的风景永远在前方,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争创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多元化建设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青岛旅游学校五年规划中清晰地梳理出一个个重点任务,打造“融合型”特色职校的意志更为坚定,一幅创建旅游职业教育新高地的蓝图徐徐展开,为青岛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山东省青岛旅游学校2022-7-22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