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尝试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措施
(一)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感悟数学思维
“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方法结合数学教材来教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努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有利于学生把那些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容易读懂,从而使整个数学课在教学过程中变得十分简单、明了,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数学教师只是为学生讲解一些数学概念,学生很难自主理解概念中的具体意思,更不可能将所学的数学概念灵活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从而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两种单位。
(二)采用问题导学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双减”政策不断实行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改进和创新当前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问题导学法,创新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是深入拓展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在课堂中体现出来,要在多种情况下体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课外资料给学生提供和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延伸性探究和深入性拓展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问题导学法,多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例如,在讲解“条形统计图”这单元内容的时候,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如使用条形统计图能够起到什么作用?你们还知道其他的统计图吗?学生就会根据现有的相关学习资料,开始对条形统计图进行探索学习,并自主地运用一切方法深化知识。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理解也会更加清晰、深刻。
(三)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思维分析的方式找出解题的规则和问题的核心。思维活动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大脑进行思维运转之前需要对题目进行理解。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构建多样性的教学情境,从多个层面激发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观察问题,通过理解分析问题当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想象。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画几个有意思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图形都有什么特征,然后教师在这几个图形中画对称轴进行讲解,可能有些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拿起一张A4纸,在学生面前将它对折,通过这样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标地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发问和独立思考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师要重视生活实际,通过举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来提升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就是把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变成数学题来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重视这种情况,在开放式的活动当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量角器找一些生活中的角,量一量、测一测,也可以让学生画几个角,同学之间交换画的角并进行测量,然后再检查测量得是否正确。数学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找一些知识点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来认识,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的含义。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通过这种观察身边事物进行举例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认识。
平凉市华亭市东华小学 20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