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农业农村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农业农村局

题目: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富裕新农村

资料提供时间:2021-12-30

目录

更多

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头人 文章下载

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头人

2021年连州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全员培训班日前开班。连州市委书记欧国伟参加开班仪式并作专题辅导,要求全体学员要以培训为新起点,进一步振奋精神,勤勉工作,带领党员群众把握机遇、勇立潮头,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为推动连州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培训从4月13日开始至4月29日结束。全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将分为4期,围绕忠诚履职、村级管理等内容接受全方位集中培训。连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黄耀平主持开班仪式。

开启实现自身价值的“黄金5年”

今年1月下旬,连州圆满完成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并首次实现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100%“一肩挑”。

开班仪式上,欧国伟作《强化宗旨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专题党课辅导。欧国伟表示,参加培训的村(社区)“两委”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党员群众选出来的带头人,是未来5年推动“十四五”规划在基层落地落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力军。

如何通过抓好党建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新征程上的新课题,更是各位村级党组织书记肩上的一副重担。他要求,各位村级党组织书记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建功立业,力争使任职的5年成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卓有成效的5年,成为克服碌碌无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黄金5年”。

欧国伟说,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团结带领群众管村治村振兴村,关键还是要靠党组织,要靠各位在座的党组织书记。为此,村级党组织书记一定要牢记初心、为民服务,要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要艰苦奋斗、建强队伍。

把乡村振兴抓准抓好抓出成效

本届开始,村(社区)“两委”班子任期由3年调整为5年。此次村级“两委”班子的任期时间与实施“十四五”规划高度契合。欧国伟表示,大家都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重任。

他要求,全体村级党组织书记要在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扣连州市委打造国家历史文化魅力城市、粤湘桂交界区域中心、粤北生态发展排头兵、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抓住现阶段全市农村面临的重点任务,切实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抓准、抓好、抓出成效。

现阶段,对村级党组织书记来说,要做好4大主要任务,即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引领乡村振兴能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紧扣连州发展定位,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欧国伟要求,全体村级党组织书记要着眼克服农村基层干部的短板弱项,加强自身建设。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夯实工作作风,追求公平公道公开,注重廉洁自律。要努力加强学习,切实搞好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较好地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南方新闻网2021-4-20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章下载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合力作用,巩固扶贫成果,加大攻坚力度,为推动续轮扶贫开发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如何组织实施,重点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在高度重视、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对贫困地区集中实施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和带动全局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出问题。虽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胜利实现,但应看到脱贫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扶贫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尤其贫困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薄弱,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质的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已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还不够稳定,遇上自然灾害很容易返回到贫困状态。因此,巩固温饱、消除贫困、缓解地区差距,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尖锐挑战。要用全局的、发展的、战略的观点,从壮大地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脱贫不脱钩,致富奔小康”的观念,在稳定解决温饱,巩固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把社会成员中最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和主要目标,不失时机地推动扶贫开发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适应形势、解决“三农”上下功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所作的重大决策,更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根本之路。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目标责任。一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把握市场需求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结合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以种植、养殖业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发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发展区域型特色经济。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组织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效益高,有助于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的“短、平、快”项目,广开就业渠道,加快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着眼于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交通、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开发生态型、环保型、节水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突出重点、科技扶贫上下功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技术支持,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升级。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中,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强化“科教兴农”意识,把支持当地发展文化教育亊业、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继续坚持开办科技培训班、培养科技骨干、建立科技示范户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组织积极投入科技推广应用活动,因地制宜地创办一些科技田、科技林、科技厂等,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当地群众真正相信科学、依靠科技致富,自觉在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质量上找出路,促使扶贫开发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在强化责任、组织领导上下功夫。组织实施新一轮扶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纳入经济开发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继续坚持定点扶贫、包村扶贫、结对扶贫等传统做法,采取“八到村八到户”(部门帮扶到村、干部结对到户,资源开发到村、承包经营到户,扶贫项目到村、资金落实到户,支柱产业到村、种植计划到户,科技网络到村、技术指导到户,服务组织到村、流通信息到户,建设规划到村、‘五改三建’到户,扶贫目标到村、考核结算到户。)的措施,并建立健全领导负责、检查讲评、定期分析、总结表彰等制度,促使这项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要始终把扶贫开发的着眼点放在促开发、促进步、促发展上,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等不良倾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制定新措施,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达达文档网2021-10-11

 

 

云南峨山积极探索农村旧貌换新颜新路径 文章下载

云南峨山积极探索农村旧貌换新颜新路径

自今年实施农村危房闲置房安心拆除试点工作以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针对农村危房闲置房、老旧房、“空心房”、废弃圈舍和残垣断壁问题突出的实际,各乡镇党委主动将实施农村危房闲置房安心拆除工作列入“为民办事”清单,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农村旧貌换新颜新路径。

以“安民之心”组织领导有力,换群众安心

自拆除工作开展以来,峨山县坚持党建引领促安心拆除出成效,按照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的工作思路,明确以大龙潭乡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稳步推进安心拆除工作,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同时,全县构建起县委领导、乡镇扛责、分工推进的工作格局,结合地域实际,研究制定拆除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细落实。截至目前,大龙潭乡、岔河乡、化念镇等多个乡镇已明确示范村(组),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稳步开展试点工作。

以“亲民之心”深入动员宣传,换群众放心

峨山县各乡镇党委坚持从实际出发,构建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的责任体系,通过“作战清单”公开工作进度和实绩,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责任到人、落实到岗,各乡镇农业农村工作队、村(组)党员、干部密切配合,深入动员部署,积极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群众求新求变的愿望与城镇规划高度融合,各党员、干部采取“宣传先行、摸底先行、党员先行”的“三个先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讲清安心拆除的重要意义,摸清群众意愿,党员户主动带头拆除,带动群众从“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营造干群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以“利民之心”高效合理规划,换群众暖心

峨山县各乡镇把做好科学规划布局作为安心拆除工作重点任务,通过转租、集体开发等方式充分盘活利用拆除后的土地资源,依托资源优势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实现双赢。

其中,大龙潭乡按照分类处置和“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明确对拆除后分布零散,不能连片使用的地块,根据群众意愿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和停车位,把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变成了群众可直观感受到的财产性收入,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实现集体、个人利益“双方共赢”。

目前,大龙潭乡57个村民小组已有35个在拆除,腾退约4.16万平方米土地,最早进行拆除的试点村绿溪村已按照“农户+公司+企业”模式,种植西兰花建成“小菜园”。

人民资讯2021-7-21

 

 

新农村建设不能只喊口号,“五拆”工作全面推进,村干部要忙了 文章下载

新农村建设不能只喊口号,“五拆”工作全面推进,村干部要忙了

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建设大面积升级和完善中,对农村建设也没有落下。从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就针对农村开展了很多福利性的政策。尤其是在近几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帮扶,同时也在农村的管理上下了大力气。

想要把我国的农村从经济发展缓慢,物质贫乏的局面转变成社会主义新农村,难度可想而知。除了经济和福利政策的大力支持外,必须针对农村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只有在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之下,农村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和发展。

一、之前我国农村建设乱象丛生

在之前的农村建设中,很多人只贪图眼前的利益,一点都不考虑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一些养殖场和农民自建的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随意排放污水废料,造成了农村环境的破坏。同时这种不良风气也在其他方面让农村的整体面貌受到了影响,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面对之前农村地区出现的各种乱象,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改革,首当其中的就是“五拆”。主要目的就是拆除农村地区的违法违章建筑,打造全新面貌的新农村。同时这项政策国家是要求村村都要涉及的,展现了对乡村改革的重大决心。

二、“五拆”政策具体是指哪些?

1、针对危房进行拆除

现在农村地区存在很多危房,其中有部分房屋是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失,没人认领造成的。而有一部分则是由于村中有多余的房屋,不愿意花钱进行拆除。危房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村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安全性。

因此在农村危房拆除的工作中,针对有房主的危房在拆除的时候可以向政府申请拆除,或者领取补贴自行拆除。而没人认领的房屋,政府会进行公示,公示期后政府会进行拆除工作。

2、针对简易房的拆除

在农村地区有很多简易房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简易房的搭建成本不高,很多都是采用彩钢瓦材质;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也可以利用简易房来充当仓库或者是养殖家禽,因此需求量较大。

但是这类材质的简易房在安全方面的隐患是很大的,很容易会发生火灾。而由于条件的因素,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够得到及时地灭火。所以,农村地区的简易房也是在拆除的范围之内的。

3、针对商业广告牌的拆除

众所周知,企业想在城市进行广告宣传的费用是很高的,而且效果还得不到保证。而随着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很多企业开始将眼光放在了农村地区。

在很多的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面积的商业性质广告。这种广告牌影响了农村建设的美观性,也会在“五拆”的政策下进行拆除工作。

4、拆除旱厕以及废弃的厂房

在农村没有进行厕所改造的时候,农村还在大面积地使用旱厕。不仅严重影响环境,而且也很不卫生。如今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厕所了,而旱厕也彻底被遗弃了。针对农村地区还存在的旱厕,政府也将进行拆除。

在最开始的农村发展中,很多村民自己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养殖场和工厂。而由于经营不善,很多的厂房都被遗弃了。这种大面积浪费农村土地的厂房也即将被拆除。

5、针对违规建筑的拆除

在农村生活的村民每家都会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可这些土地是让农民拿来种庄稼的。如果要进行自建房,只能在宅基地上修建的才会受到国家的认可。为了保障国家的耕地面积,非宅基地上的违规建筑也会进行拆除。

总结:

面对这次国家的“五拆”政策,很多农民表示不理解。他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建的房子,就这样白白拆除了很可惜。但是从农村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如果不针对这些建筑进行拆除的话,那么根本无法建设一个新农村。

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村的发展,都离不开正确的指引和管理。而农村地区的发展必须要在国家合理政策的引导之下,同时针对不良风气进行约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建设农村。

农村网2021-10-6

 

 

新农村 新征程 新发展 ▏田园综合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文章下载

新农村 新征程 新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产业反哺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旅开发新模式。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大江南北。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为了文旅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了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

田园综合体开启的农业变现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基于田园核心吸引物而构建起来的不同供应链的流量共享模式和价值相乘模式。

案例:以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为例,这里的规划设计采取了“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农业特色镇和主题游线主要是实现第一次变现和第二次变现,综合服务镇则实现了第二次变现和第三次变现。

田园综合体开启的产业集群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而不是粗放式城市化经济逻辑。粗放式城市化经济逻辑追求的产业之间的无底线利益,集约式城市化逻辑追求的是“工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田园综合体开启的乡贤文化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寄托着城里人的乡土田园梦,却也寄托着乡村人的城市化梦想,一群人想要回归田园,另一群人却想要赚更多钱走向城市。尤其是在很多落后贫困地区搞田园综合体,会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在思想意识上的局限性,一群怀着田园梦的运营者、游客和新居民,如何与另一群怀着城市梦的旧居民、行政管理者进行商务沟通和利益协调?这当中需要很多现实的沟通技巧,也需要一个价值观上的相互妥协和磨合。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模式。

案例:还是以成都市都江堰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为例,该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坚持把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能让农民增收的项目就坚决不做。在玫瑰花溪谷项目中,坚持把农民都招聘为员工,并且公司为农民的收入进行保底。这些做法都确保了原著居民与开发者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文化认同打下了基础。

田园综合体开启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

从宏观视角来看,全中国的田园综合体如果都建设运营到了成熟阶段之后,那么,将形成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巨大经济网、地理网、智能网和文化网,每一个田园综合体都是一个节点,一个个节点联系起来,就是一个区域性的田园综合体集群,区域田园综合体集群与区域城市群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区域性的城乡竞争力。区域性的竞争力再叠加起来,就是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许多点状的田园综合体构建起来的巨大经济网、地理网、智能网和文化网是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命运的。而且,区域田园综合体集群和区域城市群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产业集群模式和文化集群模式,两种模式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平衡,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内部协调。

基础+资源点——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

乡村旅游资源(泛乡村旅游资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乡村旅游资源),决定了项目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导向。土地资源决定了田园综合体的规模,影响着乡村旅游产品的配比结构。此外,项目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以当地农作物为主的创意农业,并适时开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

主导/脉络+吸引点——乡村旅游休闲

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是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主导,在其主导下,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整个田园综合体的重要吸引点,撬动乡村旅游市场。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地脉、文脉等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配套+支撑点——休闲商业项目

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等生态优势,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设生态化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乡村特色商业街、乡村MALL等商业设施,作为田园综合体的商业配套板块,综合性的体现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为整个区域提供较高品质的服务。

把乡村作为“大舞台”,田园综合体的创新发展下“一村一宿”是实现乡村振兴村城联动的亮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为乡村民宿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乡村民宿业态的不断演化和升级,也催生了乡村民宿设计、建设、融资、运管、培训、用品、餐饮、营销、预订网络等多种服务业态,促进了游乐娱乐、度假、健康疗养、医疗、养老、体育、教育、环保、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多种产业发展。

民宿产业的发展,正不断激发乡村旅游活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子,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民宿,大产业”“民宿,大市场”“民宿,大联动”……乡村民宿消费潜力巨大,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将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旅游消费新领域。

民宿要看上去很美、住起来很好、玩起来很嗨。民宿的精髓在于主客共建、共享。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对于民宿,游客希望获得的是借由这个特定空间衍生出的氛围、互动与收获。简单地说,“民宿”应该是“民的生活,宿的空间”“宿的形式,民的发展”。

“民的生活,宿的空间”是要充分发挥乡村性在民宿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突出乡村文化、乡村特色、乡村关系在民宿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让民宿真正成为独具特色的住宿体验形式。“宿的形式,民的发展”是通过民宿这种住宿体验,不仅带动民宿主人的发展,而且要带动乡村就业、乡村经济、乡村社会、乡村能力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新命题下,把乡村作为一个“大舞台”,通过民宿产业激活乡村的空间价值:

让乡村文明在城乡间自由游走。如果说城市文明代表物质追求,那么乡村文明则代表精神回归。乡村农耕文化中的浓厚温情,独特自然风光中的静谧悠闲,都是城市居民所向往的归宿。“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在城乡间自由游走”,其含义是城乡居民主观上有意愿、客观上无障碍地在城乡间“你来我往”“双向流动”。民宿是推动乡村旅游全面深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民宿承载着人们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情怀,楔入乡村文化张力,是一个小而美的业态。设计优良的乡土民宿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现了“人文关怀”,提升了乡村的综合质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

将城市服务基因带到乡村。从淳朴的农家乐、民俗户到个性鲜明、品位精致的民宿,是时代的巨变,也是人们需求的转变。曾经的乡村游,是一口热锅、一铺土炕、一场小河垂钓,乡村以一张素颜的面容,迎接迫不及待想要返璞归真的人们。

新社汇 2021-8-29

 

 

六化”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章下载

六化”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日,记者从市统计部门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54元,同比增长13.4%。

打好“绿色牌” 走好“生态路”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按照绿色化、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六化”模式,深入实施农业“四个百万”工程(100万亩玉米制种、100万亩绿色蔬菜、100万头肉牛养殖、100万亩优质牧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加快构建绿色蔬菜、现代种业、奶牛肉牛、智能设施农业“四个百亿元”农业产业集群,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2020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20亿元,“十三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5.75%;粮食播种面积达334.81万亩,粮食总产达140万吨,年均增速达到2.5%,实现了粮食生产由总量基本平衡到部分调出的历史性转变。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克服疫情和气候条件对春季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农技指导、农机保障、信息服务和市场监管,确保农资总量充足、质量可靠。至目前,全市落实农作物制种面积130万亩,较上年增加4.91万亩;发展蔬菜83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中药材45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马铃薯40万亩,较上年增加3万亩;小杂粮15万亩,较上年增加3万亩;特色林果新增3万亩,达到53万亩;花卉3.7万亩,较上年增加1.7万亩。全市春播进展顺利,已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95万亩,其中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2万亩。

乡村产业加速发展 绿色生态农业体系加快构建

全市农业“四个百万”工程、“六个区域特色产业”深入推进,肉牛、蔬菜“两个百亿元”产业体系日趋完善,2座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和节能环保聚集度国际一流的海升智能温室项目建成投产,成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我市坚持把打造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作为重点,启动实施特色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行动,着力打造现代种业、绿色蔬菜、肉牛、智能温室、农畜产品加工5个“百亿级”支柱产业,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生猪、奶业、农村劳务、乡村休闲、农村康养7个“三十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小杂粮、食用菌、花卉、特色林果、葡萄、饲草、羊、农村电商、酿造9个区域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集种养殖生产、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市加快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迈进。

目前,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纳入全省蔬菜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县,甘州、民乐等四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并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现代种业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等涉农项目。中央财政下达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8294万元,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52.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48万亩。积极推进涉农项目开工复工,民乐海升三期3×2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甘州区靖安乡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乌江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在一批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全市一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71.2%,两年平均增长82.2%,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个百分点。

农村改革持续深入 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供给

农村“三变”改革、土地“三权分置”、集体林权制度等一批重大改革顺利实施,“片区党委”等功能型党组织设置模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农房改造“三个不增加”融资机制积极推行,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提供了新动力。

通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确认集体经济成员身份数98.48万人,占改革涉及总人口数的99.33%;835个村完成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占总村数的99.9%;835个村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颁证,占总村数的99.9%;量化集体资产29.19亿元,集体成员累计分红444.02万元。

同时,我市持续做好农村“三变”改革,688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辐射带动农户16.94万户,实现入股分红4280.04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1.4万户,获得收益612.12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259.61万元。

金张掖2021-5-7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文章下载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新时代‘鱼米之乡’美丽画卷逐步展现。”这是宿迁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为未来五年全市“三农”工作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致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加快“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探索具有宿迁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发挥着基础和保障作用。围绕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全市上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力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报告指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群四链”做大做强,加速向农业强市转变。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大力实施产业能级提升工程,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基础坚实、加工先进、流通发达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五年内基本建成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占武说,市农业农村局将突出特色规模导向,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建设以两湖沿线为重点的优势河蟹产业集群,以泗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群,以沭阳为主体的花木产业集群的三大优势集群,到“十四五”末,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农业地标”。

王占武表示,市农业农村局还将突出加工增值导向,推动主导产业补链强链,重点建设四条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完善果蔬制品产业链,拉长肉禽精深加工产业链,做强生猪食品产业链。同时,突出“农业+”导向,延展现代农业功能价值,重点打造三县两区特色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鼓励发展镇村专特优品电商联盟,形成“5+N”农村电商新版图;重点打造洋河全域农旅经济板块、环主城区乡村休闲康养板块、河湖沿线乡村旅游体验板块,形成区块化布局的休闲农旅新业态。

报告指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在加快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方面,要求抓好“八大工程”,建好“四个廊道”,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的重要节点乡镇,蔡集镇抢抓黄河故道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抓项目、促民生、保生态、建游园,全力打造西片区国家农业大公园。”宿城区蔡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月艳说。

据胡月艳介绍,蔡集镇将紧抓富民廊道项目,对现有的田洼智慧农业园、德利尔现代农业等项目,切实做好帮办服务,持续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现代绿色农业产业项目,推动黄河故道沿线产业增速发展、绿色升级,开创“农文旅”融合发展、富民增收新局面。精塑美丽宜居乡村,高标准打造沿线农房改善项目,不断完善廊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农村居住新形态带动城乡融合新变化,将蔡集镇建成古黄河沿线的美丽宜居样板区、民生幸福新高地。严保生态环境质量,全力做好水域资源保护工作,开展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真正让绿色水美生态廊道“蔡集段”名副其实。打造“近郊大游园”,深入挖掘古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等乡土资源,将“菜园”“果园”“花园”等融为一体,把小故事建成小景观、大文化打造大游园,进而形成一条集聚现代农业观光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观光带。

报告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对重点片区、脱贫地区的帮扶力度,开展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

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泗阳县庄圩乡党委书记许晶晶说,庄圩乡是“十三五”涟沭接合部片区的重点乡镇之一,下一步将持续扩大生态资源与绿色产业融合的禀赋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泗阳县域边界最具吸引力的生态精致小镇,为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多作“庄圩贡献”。

许晶晶表示,庄圩乡将深入推进“1+1”特色农业项目建设,打造瓜蒌和水八仙万亩级产业带,通过补齐、补强特色农业产业链,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品牌,力促村强民富、产业兴旺。进一步推广群众种植与公共空间治理相结合的“长庄模式”,持续做强“家门口”就业工程,精准施策促增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始终突出党建引领,实施兴乡富民“头雁工程”,大力招引返乡创业人才,不断将组织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富民增收成效,为市、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重点片区振兴发展提供“庄圩样本”。

宿迁网2021-10-14

 

 

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努力开创铜梁“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章下载

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努力开创铜梁“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全区上下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近日,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农业农村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提升党员干部解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现实问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开创铜梁“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张焕兵说,乡村振兴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旋律,区农业农村委从农业产业、集体经济、人居环境、城乡融合等方面发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在农业产业上发力。培育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精品蔬菜、精品水果、精品水产等产业。

二是在集体经济上发力。建立“新型经营主体 村集体 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每年整合不低于3000万元资金支持集体经济等重点项目,形成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服务、旅游等多极产业体系。

三是在人居环境上发力。坚持以村庄规划引领环境整治,整村推进改水、改厕、改厨。立足“清洁、秩序、美化”目标,逐镇逐村逐院逐户实施“一化两改三不见”。

四是在城乡融合上发力。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张焕兵说,作为“三农”工作的牵头部门,区农业农村委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开创铜梁“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抓提质增效。继续围绕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要求,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继续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做大产业规模,全面推行宜机化改造,盘活闲置土地,调整优化低质、低效的产业;培育一批具有“龙文化、原乡文化”底蕴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持续提升铜梁莲藕、铜梁龙柚、原乡小艾等特色品牌影响力;做深产业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培育引进一批中央厨房,发展冷链物流等龙头企业。

二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一化两改三不见”整治行动,持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改善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探索建立乡村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全覆盖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大村庄建设力度,推动农村居民适度聚居;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抓示范带动。持续提档升级西郊示范片,全面推动“绿道”向“绿网”、向“绿道经济”深化。串点连线、成片扩面建设安居、淮远等新的示范片,把5个市级脱贫村和少云故里、大庙三品村等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使全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区域达到300平方公里以上。

四是抓成果巩固。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建设,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专班,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实施,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并在全区加以推广。

铜梁网2021-6-23

 

 

西藏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绘就业旺村美民富新画卷 文章下载

西藏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绘就业旺村美民富新画卷

初秋时节,俯瞰高原大地,一个个红彤彤、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一辆辆收割机、拖拉机在金黄的青稞田里穿动,一群群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一件件优质特色农畜产品销往区内外……

“十三五”期间,我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农牧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农牧民收入增长势头强劲的良好发展态势,农牧民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发展活力更足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龙桑村村民旦增,这几年把青稞都卖到了家门口的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这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 合作社 农户”模式,年青稞加工产量在10万吨以上,带动周边种植户实现增收4000多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区大力发展农牧特色产业,推动形成以青稞、牦牛、藏猪、藏羊、奶业、蔬菜、饲草七大产业为重点的“7 N”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以10个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为主的国家重要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累计创建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5个全国特色优势产区,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长65%、1.9倍,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较2015年实现翻番。同时,我区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 6”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和农垦国有农场改革工作等,并不断提升农牧业设施装备科技水平。

为牢牢稳住农牧业基本盘,“十三五”期间我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8万亩,年均推广农作物良种2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蔬菜年产量达到100.03万吨,蔬菜夏季主要城镇自给率达到85%以上;累计推广牲畜良种510万头(只),建成优质人工饲草基地135万亩,超额完成草原围栏前三年1000万亩的年度任务;肉奶产量达到101.51万吨,肉奶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前列。

乡村环境更优

走在拉萨近郊的达东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宽阔干净的道路,每家每户门旁摆放的连体式可分类垃圾桶,树木繁多,流水潺潺,美丽乡村的模样一览无余。

达东村是我区乡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使74个县(区)人居环境全部达标,超六成县(区)被评为良好和优秀。同时,深入开展“四清两改”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7万座;认定12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建立健全村庄保洁机制,4013个村庄拥有保洁员33250名;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农牧民良好卫生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小时候,村里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房屋大多是土坯房。如今,一切都变样了。”26岁的拉姆大学毕业后当了导游,“村里环境越来越美,来这里游玩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

百姓获得感更强

现代化机械耕种模式在高原越来越普及,这让过去天天被“拴”在土地上的群众有了更多选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打工,发展副业,多挣点钱,让日子由小康到富裕。”曲水县南木乡江村群众普扎说。

“十三五”期间,我区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突发新冠疫情的影响,推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举措,保持了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14598元,同比增长12.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顺利完成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目标。

同时,我区还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扶贫工作格局和机制,加快发展扶贫产业,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55个,落实各类产业扶贫资金464.5亿元。通过产业扶贫直接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实现脱贫,8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受益,产业扶贫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西藏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农牧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农牧民生活迈上了新起点,业旺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开。踏上新征程,我区各族干部群众正以昂扬的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谱写着农业农村发展崭新篇章。

金台资讯2021-9-15

 

 

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综述 文章下载

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综述

“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更大胜利。”今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考察时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为我们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一直强调,对‘三农’要多予少取放活,但实际工作中‘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要扭转这种倾向,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2018年9月23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调动亿万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全党同志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我到农村调研,在很多村子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年轻人不多,青壮年男性更是寥寥无几。留在农村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出去的不愿回乡干农业,留下的不安心搞农业,再过十年、二十年,谁来种地?农业后继乏人问题严重,这的确不是杞人忧天啊!”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村庄空心化和‘三留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外在表现是村子空了,本质上是人一茬一茬离开农村。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我常讲,领导干部要胸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调研时指出:“今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没有农村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有些地方错误理解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干了一些‘以城吞乡、逼民上楼’的事,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绝不是要把农村都变成城市,把农村居民点都变成高楼大厦。”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不管城市怎么发展,我国仍会有大量农民留在农村,农业基础地位仍需要打牢夯实,这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带动能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不能以农业萎缩、乡村凋敝为代价。近年来,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还存在不平等交换。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阶段,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特别是加快道路、农田水利、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管护运行机制。要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今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考察调研时指出:“即使未来我国城镇化达到很高水平,也还有几亿人在农村就业生活。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

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就是一个紧平衡,而且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我国耕地就那么多,潜力就那么大,在粮食问题上不可能长期出现高枕无忧的局面。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和对农业的支持。恰恰相反,我们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极而言之,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粮食生产了。”2016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我说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从战略上考虑的。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止粮食生产出现大的滑坡。”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对粮食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多了是问题,少了也是问题,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多了是库存压力,是财政压力;少了是社会压力,是整个大局的压力。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这就要求我们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

“有些人以为,有钱就能买到粮,多进口一些农产品还可以省自己的地和水。这次疫情期间,有18个国家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出口,全球供应链受冲击,一度引发恐慌,造成价格大幅波动。这种事情近年来时有发生,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我反复强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农民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舍得下气力、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今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后,我第二次到地方调研,就到了河北阜平县,后来又去了不少贫困地区。我到这些地方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强调,就是因为心里还有些不托底。所以,我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指出。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这个问题要及早谋划、早作打算。”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时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时指出,“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水平,要从完善政策、健全体系、落实责任、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防止碰头叠加、蔓延升级。要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也是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乡情千差万别,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构建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对扰乱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要严厉打击,对邪教、外部势力干扰渗透活动要有效防范和打击。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守法用法意识,发挥好村规民约、村民民主协商、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要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发挥村民监督的作用,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要把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并不断总结推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都得靠基层干部来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几百万农村基层干部,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同农民直接打交道,是推动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这支队伍总体是好的,是信得过、靠得住、有战斗力的。”

“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依靠,生活上要关心。”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乡镇领导干部力度,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服务充实新生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力度,引导他们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给老百姓一个公道清明的乡村。要把农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继续紧盯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针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治理。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及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廓清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不能照搬照抄城镇建设那一套,搞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搞新农村建设,决不是要把这些乡情美景都弄没了,而是要让它们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所以我说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

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完善节水、节肥、节药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更好保障农畜产品安全。对山水林田湖实施更严格的保护,加快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漏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区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调研时强调:“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总书记还叮嘱当地干部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调研时指出。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强调,“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为了多产粮食不得不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填湖造地,现在温饱问题稳定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农村呈现的是河里游泳、溪里捉鱼、池塘洗菜的景象。才过去几十年,现在一些农村变成什么样了,大家心里都有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理的治理到位。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森林康养、乡村旅游就会红火起来。”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比重,完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制度。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一些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必须加快改变。”“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生活品质,要把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这些年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现在中央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这些政策要一丝不苟、毫不走样地落实到基层,政策的好处要全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一起来落实好政策。”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些地方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里任职、挂职,是有利于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一举多得。”

“我们常讲,‘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给钱给物,还要建个好支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农村工作干部要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倡导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吹糠见米,出水方见两脚泥,切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隔山打牛,以作风的提振推动乡村的振兴。”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宁波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时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考察时强调。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时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农,天下之大业也。”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完全可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件大事办好,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人民日报2021-9-23

 

 

三力”齐发赋新能—山西阳城县做好农村换届“后半篇”文章 文章下载

三力”齐发赋新能—山西阳城县做好农村换届“后半篇”文章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擂台赛”在山西省阳城县举办,2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考核评分的方式,在一起比实绩、晒亮点、学经验、争先进。

这些党支部书记都是村“两委”换届后的新血液。阳城县聚焦村“两委”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着力做好农村换届的“后半篇”文章,通过创建党建联盟,建立基层党组织互帮互促的联动机制,开展县校共建,培育一支有担当、能作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素质提升强化干事动力

阳城县是山西省农村换届工作的试点县,今年年初,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换届后,农村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1.7岁,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近一半。

年轻化的新人补充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同时,也伴随出现其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为此,阳城县委启动了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今年6月,以“解放思想、对标一流、敢干干成”为主题,阳城县组建了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班,组织学员到山东、河南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班实训,依循学、思、践、悟4个阶段,提高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

跟班学习后,演礼镇栅村党支部书记张鹏飞有了产业发展新想法。与班子成员讨论后,形成了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果蔬的共识。经过1个月的努力,占地60亩兼具观光旅游功能的生态果蔬园建成,安置就业40多人。

为了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阳城县出台了《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十项制度》,从观摩评比、专职专岗、上挂跟班、跨村任职、导师帮带、常态化培训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在每个乡镇择优选聘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参照乡镇事业人员管理办法,优先推荐参加乡镇副科级干部、公务员、事业人员的评选。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村干部进行跨村任职,选派一批村干部到发展强村、乡镇、农业龙头企业、涉农部门挂职跟班。

与此同时,依托新成立的阳城开放大学,阳城县拿出40万元,优化提升农村干部学历。此项工作完成后,全县村“两委”主干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将提高到100%。

党建联盟集聚发展合力

好的基层党组织往往会凝聚干群向心力,形成农村发展力。今年以来,阳城县创新组织设置,组建党建联盟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从地域特征和产业结构出发,阳城县因势利导构建片区联盟、城乡联盟、校地联盟、产业联盟4种形式的党建联盟,推进基层组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党建联盟29个。

北留镇的皇城村与周边的郭峪、史山、大桥、沟底等村创建“文旅康养”联盟后,效果立竿见影。过去曾经因“各自为政”而陷入困境的郭峪古城、海会寺、华阳山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如今在联盟的统筹、协调下,按照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形成“五村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格局。

横河镇横河村围绕“动感骑栖小镇”建设,与周边4村共建“运动康养”党建联盟,实现山地赛道、丹霞地貌、民居民宿等资源统筹配置,全面推进山地自行车运动、红色文化远古神话研学等6大基地建设,打造出300平方公里运动康养板块。

横向整合特色产业集聚区农村和产业党组织的同时,阳城县引导上下游行业和部门党组织纵向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北留周村工业园区4企6村组建“服务园区”党建联盟,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包装、物流、保洁等配套产业,解决就业80余人,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近100万元。

寺头乡7个蚕桑大村与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农企蚕桑产业”党建联盟,成立寺头乡蚕桑农企联合党总支。目前联盟内共有蚕农1880户,高标准桑园4600亩,标准化养蚕大棚39栋,小蚕共育室27个,实现全程标准化蚕桑养殖,年养蚕6000张以上,蚕茧产量55万斤,蚕桑产业带动蚕农户均收入达7800元。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党建联盟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让资源避免区域内同质化竞争,使竞争力最大化。”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丽说。

在联盟组建上,阳城县扶上马再送一程。该县县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党建联盟工作室,向乡镇选派了党建联盟指导员,各联盟定期召开联盟大会进行议事、决策,形成了互帮互促、问题共解、成功共享的联动机制。

县校共建激活创新活力

董封乡地处阳城县西南山区,大山阻隔,以致秀丽的风光锁在深山无人识。换届后的村“两委”在县校合作的契机下,先后与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运城学院共建了“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用红色资源和山水田园架起合作桥梁。

人才、技术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提升农村“领头雁”能力的同时,阳城县通过县校合作为换届后的村“两委”引好外援。

今年以来,阳城县开展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为经济发展引才引智,并把触角向农村基层延伸,推进全县农村同各级各类高校攀亲结缘,弥补人才、技术短板。截至目前,全县乡村已同清华、浙大、同济、南开、太原理工等36所高校签约,挂牌共建基地57个。

乡村产业随着县校共建开花结果,创新活力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注入后得以激发。润城镇和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南大学帮助次营镇晋岳文化旅游公司引进桑黄种植技术,建起全省首家桑黄种植试验基地;吉林大学助力町店镇绿野生态农业公司引进红薯新品种和食品冻干技术,带富乡村网商216个、薯农2600余户;横河镇与郑州大学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育独具特色的“写生经济”。

与此同时,阳城县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撑作用,设立488万元的基层党建奖补资金,奖励补助集体发展典型示范村,重点扶持打造51个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撬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

目前,该县324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农民日报 2021-12-20

 

 

九台景美 凤珠展颜——长春九台区探索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新路径 文章下载

九台景美 凤珠展颜——长春九台区探索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新路径

素有“吉林腹地明珠”“凤珠之城”美誉的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近年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行动为切入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乡村面貌实现重大改观。

在2020年度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实绩考核中,九台区位居第一方阵,一座生态、绿色、宜居的幸福之城呼之欲出。

省、市乡村振兴现场会成功召开后,吉林长春九台区根据“一年示范启动、两年推进深入三年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围绕编制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农村道路通畅水平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扩面提标、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体推进、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等6项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三清一改一建”,持续推进全区283个行政村的村子、园子、院子、屋子及路边、地边、沟边、村边、田边、林边整治。

按照环境卫生清洁美、摆放有序整齐美、栽花植树绿化美、院落设计协调美、生活幸福和谐美的“五美”标准,九台区着力培育美丽庭院,就地取材、种花植草、点缀小品,打造洁、齐、韵的美丽庭院,实现“全域景区化,乡村景观化,村村是公园,家家是花园”。

截至目前,九台区累计打造1.17万户“美丽庭院”、1.93万户“干净人家”,在所有住户中占比达90.86%;通过推行积分制,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激发了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全区村容村貌从“局部美”到“处处靓”,一批滑雪度假村、民俗旅游村、生态旅游村、森林康养村、采摘休闲村、风情民宿村应运而生,一幅优美、清新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九台区坚持文旅融合,重点打造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关云德民俗博物馆;在马鞍山村取景拍摄的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在央视热播,使九台区乡村旅游在全国打响了名气。坚持农旅融合,举办山野菜美食节、金红苹果采摘节等系列节庆活动,马鞍山田园综合体、东北亚苗木文化产业园、红光村稻文化农业公园等项目投产达效。坚持体旅融合,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森林音乐节等赛事活动,提升了九台区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九台区投入6000余万元,建设了全长50余公里的庙香山-马鞍山-八台岭“百里地景大道”;同时打造氿遇山居和如美乡村特色民宿,推出山野菜系列、东北菜系列等特色美食,使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

九台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九台区开发了红色教育、关东民俗、乡村民宿、冰雪运动、山水生态等五大系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贯穿一年四季,打造全年无淡季旅游之城,为游客提供苗木花卉观赏、特色稻田游览、花海休闲娱乐、有氧徒步登山等丰富体验。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九台区坚持点、线、面结合,重点实施基础达标、示范村建设、示范镇打造、精品示范带创建“四大工程”,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挖掘个性,做足特色。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35个示范村创建任务,并计划于2022-2023年打造55个示范村。

依据各乡镇街道区位优势、产业特色、镇域条件等要素,九台区积极推进示范镇建设。示范镇需做到立面大方得体,清晰简洁;平面规划整齐,清洁有序;管理规范到位,秩序井然。力争在5年内创建8个示范镇,体现地域特色,彰显文化品位。

坚持整村、整镇推进,整线、整面提升,九台区计划沿重要公路及旅游路线,以产业园区、景区景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为依托,打造3条集产业带、景观带、休闲旅游带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带,让山水更绿、田园更美、乡愁更浓。

中国县域经济报2021-11-2

 

 

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章下载

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商城县农业农村局以加快信阳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统揽,扎实开展争先进位谋出彩活动,理清思路早谋划,明确目标早部署,突出重点早行动,争先进位、谱写新篇,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突出产业提质增效,在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和竞争力发展上下真功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为重要举措,推进新形势下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抓好水稻、畜禽、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生猪产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21年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力争达55万亩以上(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12万亩,稻鸭综合种养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5万亩,粮饲兼优500亩),小麦种植面积16万亩,油菜种植面积20万亩,生猪存栏达到12.6万头、生猪出栏达17万头,禽类出栏500万只。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完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二是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围绕农业“四大”体系建设,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导向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优质稻米、油茶、茶叶、中药材等10大特色产业,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种养结合、农牧一体、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按照“南部林药茶,中部猪羊鸭,北部粮果虾,全域旅游加”的空间布局,在北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再生稻种植和稻渔(鸭)综合种养产业;在南部山区重点发展茶叶、油茶、中药材、食用菌产业,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区;依托灌河流域、鲇鱼山水库、铁佛寺湖重点发展果蔬、水产等特色农产品。依托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建设一批农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展销中心,引导乡村产业集聚、集约高效发展。整合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红”双色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三是完善产业带贫机制。支持产业扶贫“多彩田园”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打造升级版“多彩田园”工程。支持群众以劳动力、土地、技术、管理等方式同等参与产业发展和利益分配,形成“土地流转得租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超产经营得奖金、订单种植得售金”的“六金”产业联结机制。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加强对带贫农户入股资金运行情况、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情况、保底分红情况的监督,切实解决贫困户入股分红资金使用效益不佳、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手续不完善、群众稳定收益机制不健全、带贫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扶贫产业健康发展,入股群众分红及时得到兑现。四是加强农业品牌创建。以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油茶、茶叶、中药材、水产、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推动优质米、茶叶、油茶等食品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动商城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和精准扶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发展壮大我县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规范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和益农信息社运行和管理,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六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加快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步伐,组建一个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执法队伍。持续加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抓好畜禽产地检疫和监督管理,不断强化渔业安全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开展“利剑”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资以及农业投入品(农兽药)的销售监管和农产品随机抽样检查,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突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实劲

坚持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大涉农项目建设力度,推动乡村面貌提升。一是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百村提升、千组示范、万户美化”工程建设,打好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村庄绿化三项攻坚战,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三项新提升,切实加强督促、检查、评比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今年要创建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重点村5个、美丽小镇4个,“四美乡村”40个,“五美庭院”1000户。以里罗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市、县、乡三级8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经验、做好示范。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秸秆禁烧监管和处罚力度,做好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能源化利用,确保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化学农药减量替代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三是全力抓好涉农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涉农项目谋划及实施力度,要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牛羊禽集中屠宰、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耕地轮作、茶叶提质增效、仓储冷链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好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加大统筹协调推进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年度项目建设任务。

突出深化农村改革,在激发乡村续航发展动力上求突破

坚持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切实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农村改革试验成果,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依法开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农业领域的行政执法活动,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路子、新机制,发挥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资金运用、产业培育、对外合作的作用,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农民与集体、农民与市场的关系,不断增强、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突出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在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水平上谱新篇

坚持以“争先进位谋出彩”活动为抓手,比工作作风、比担当精神、比落实能力、比工作业绩,切实增强争先创优意识,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服务优、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干部队伍。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肩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能力。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深入开展“争先进位谋出彩”活动,建立健全重点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科学谋划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跟踪实施进度,及时总结成效,确保工作如期完成。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强化问题导向,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机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问题。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新时代敢于担当、善于攻坚、奋发有为的农业农村工作队伍。

商城县农业农村局2021-4-21

 

 

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工作该怎么干? 文章下载

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工作该怎么干?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明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干呢?

14:38

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明确信号,那就是在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一刻不能放松,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唐仁健说:“总书记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依然在农村,所以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的基础,现在都讲应变局开新局,这是最重要的压舱石,这就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阶段‘三农’战略定位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论断。”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唐仁健说:“‘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历史性全面转向乡村振兴,要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央现在定了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定五年的过渡期,在五年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原来集中资源,来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不利天气影响,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3390亿斤,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这些年,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丰收,但是,随着人口增加,消费升级,人们需求的变化,总体上,我国粮食供求仍然处于一个紧平衡的格局。再加上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多,我们更是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次会上,习总书记就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张红宇说:“在吃饭问题上不仰仗别的国家,不依靠进口来解决吃饭的总量问题,手里有粮心里就不慌。在这个问题上总书记一再讲,看粮食问题不能仅仅从经济上看,要从政治上看,粮食多了是经济问题,但是粮食一旦发生短缺或者供求失衡,就演变成了政治问题,演变成了社会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稳底盘就是稳粮食,稳粮食就是稳口粮。”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亿亩左右;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启动,首批试点面积达4606万亩。这一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其中,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最大,占45%;小麦、水稻、玉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抓好种子和耕地,同时也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种粮抓粮的义务和责任。

唐仁健说:“这次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今后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这是新的重大政治要求,以前都讲粮食是省长负责制,这一次强调书记也要负责,要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争取从农业农村部门角度,下一步努力向1.4万亿斤去冲击和努力,总之目的就是为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

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七个方面的任务,这也是明年和“十四五”时期,我们“三农”工作的重点。这七个方面的任务分别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农村改革一直是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的法宝。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然要用好改革这个法宝。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张红宇说:“特别是在土地制度、经营制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包括农业保护支持政策方面都有相关的要求。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怎样通过试点、示范,怎样使经营权放活、放好,怎样投入发展合作社,通过发展家庭农场最后富裕农民,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在有国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设方面,改革都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当前,我国乡村形态正在快速演变,村庄格局正在转型重塑。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临近年底,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东部和中西部城市近郊农村改厕基本完成;90%以上行政村建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近30%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美丽乡村,直接提升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几年,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水电路气等设施基本通到行政村。但是通向自然村以及村庄内部的基础设施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农村有了基本公共服务,但服务质量和城市相比,和农民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作出全面部署。

唐仁健说:“就是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位置,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平台,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农村基本生活条件能够满足现代文明生活需要,尽快缩小与城镇的差距。”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既包括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也包括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软件建设。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2020年,我国初步构建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农村经济总体经受住考验,保持了平稳运行,稳中向好。明年,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乡村将开启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既是未来 “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也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前景美好,任务艰巨。正如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力做好农村工作,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国际在线2020-12-30

 

 

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章下载

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河北实际,明确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要求部署,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对于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同全国一道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强保障。全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好《指导意见》的各项安排部署,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把握好基本的目标要求,一项工作的开展才能方向明确、科学高效。《指导意见》提出我省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是:通过新建、联建、改造提升、综合整治等方式,到2025年,完成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治理,农村住房体现新特色,整体风貌展现新变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全省成线连片建设2000个美丽乡村;到2025年,全省建成1万个以上美丽乡村。这一目标任务,符合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使各项举措更加适应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需要,各项工作紧扣目标要求扎扎实实推进。

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保护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做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家韵——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又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在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品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空心村”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指导意见》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了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部署,精准把握好着眼点和着力点,下定决心、锲而不舍地持续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绩实效。

新征程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农村要有新风貌新生活。迅速行动起来,扎扎实实把《指导意见》贯彻好落实好,我们就一定能建设好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具有燕赵特色的新农村,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河北日报2021-7-9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开创“三农”工作新篇章 文章下载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开创“三农”工作新篇章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乡村振兴主线,聚力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三农”工作持续稳定向好。

聚焦产业兴旺 农业质效持续提升

在黄花塘镇芦沟村,退役军人蔡海林创办的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2018年3月,蔡海林和其他两个合伙人筹资800万元承包下芦沟村的2400亩土地从事虾稻种养。在创业的第一年,蔡海林的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创下水稻平均亩产1200斤的好收成,生产的“老营稻米”当年就被评为“江苏好大米金奖”。如今,每到农忙时节,公司用工百人以上,带动了大量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芦沟村所在的黄花塘镇也荣登江苏“味稻小镇”推介名单。

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米包装车间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突破口。我县构建“2+2”农业主导产业结构,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虾稻共生全县总面积达66.5万亩,获评省级“味稻小镇”3个,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全县7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聚焦美丽宜居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桂五镇农房改善项目,一幅古朴清新的田园画迎面舒展开来,一期建设的63户崭新的楼房和周围乡村景致融为一体。公园、健身小广场、卫生室等成了“标配”;路边装的是太阳能灯,设有垃圾分类亭……“以前全家挤几间破瓦房,冬天冷夏天热,遇到大雨屋顶还漏,现在好了,终于搬新家了。”69岁的李修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家只花了不到两万元,就通过拆旧换新住进了宽敞新房。

桂五镇农房改善项目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更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基础。我县在项目规划之初就明确要求保留乡村建筑风貌,同时注重住房功能的实用性。目前,我县已累计改善农民住房8000余户,建成桃源小镇、桃李天泉、姬庄小区等农房项目20余个,重点打造1个示范镇、1条示范带、10个示范点。

此外,我县还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入选江苏传统村落3个,获评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10个。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6.8%,获批省级绿美村庄56个、国家森林乡村3个。

聚焦基层治理 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现在农村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学知识、学技术、干事创业成为时尚。”淮河镇明祖陵村负责人自豪地说。基层治理,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明祖陵村,新人新事、村规民约被搬上大舞台,明祖陵村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开展移风易俗,倡导厚养薄葬,坚决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陈规陋习。

图片为资料图片

我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以“民心党建”为统领,聚焦“治理有效”目标,通过多种乡村治理体系,乡村风貌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整治,乡风文明得到改善。目前,全县254个村(社区)优化为154个,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00余人。

我县荣获省级文明镇3个、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2个。“山爸山妈”“虾稻共生”项目入选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库,5人获评“中国好人”,13人获评“江苏好人”。此外,马坝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黄花塘镇芦沟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围绕乡村振兴主线,通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辐射带动,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努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学习强国2021-8-29

 

 

江苏华西村60年发展掠影:再出发,建设更富裕的新农村 文章下载

江苏华西村60年发展掠影:再出发,建设更富裕的新农村

“天气晴朗时,我一眼就能望到自己家。”站在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的72楼观光大厅,52岁的华西村民孙荣红向远处眺望,“这是我家的第五代房子。我出生在茅草房,小时候住过挨着羊圈的瓦房,13岁搬进了‘火车式楼房’,23岁住进了带车库的小别墅。现在住的别墅是2005年搬入的,前有西湖卧,后有砂山靠,闲来漫步仿佛身在天堂。”

“发展的成果,永远属于全体村民。”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建村六十年,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实现了从农业样板村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一次次跨越,树起了一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旗帜。“在六十年的节点展望华西的第一个一百年,建设效益优良的‘百年企业’、富裕幸福的‘百年村庄’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吴协恩说。

老照片里的为民情怀

2000年,22岁的贵州姑娘何苇来到华西村挂职锻炼,学习期满,她放弃了公务员岗位,留在了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身边,从事政务接待工作。“老书记的处世作风、执政能力、为民情怀深深感染了我,他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心中永远装着村民。”何苇说。

老书记2013年去世后,他的五位子女出资,还原了他的居住地。何苇继续在这里向来宾讲述老书记生前的故事、华西村大发展的创业历程:“我们眼前的房子,老书记从1976年住到去世,整整37年,屋子里没有物质装修,都是精神装修。”

满墙的“精神装修”中,有张照片尤为特别。照片的背景是白墙,白墙上张贴着大字:“热烈庆祝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正是1977年,八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他们是华西村第一批支委。中间咧嘴笑的是吴仁宝,吴仁宝左边是当年非常有名的“华西铁姑娘战斗队”队长赵毛妹,她一肩能挑260斤,人赞“二百斤担子一肩头,走路快如火车头”。他们带领着华西村,搬田岸,填沟渠,战天斗地,奉献了一辈子,为华西今天的美好生活奠基。

“最好的永远留给教育,留给老百姓。”何苇指着一张黑白老照片介绍道,“1974年华西村建成当时江阴县的最高楼,老书记把它用作华西村的学校。现在这个房子还在,成了我们村最差的房子,作为村民委员会办公的地方。”这张照片旁,一张彩色的照片上,是一群漂亮的欧式建筑,是华西村现在的学校。投资1.3亿元的校园,从小学到职高可容纳6000名师生。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谋利的一面旗帜。见到困难要上,见到荣誉要让,当官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可以终身制!”这是老书记生前常说的话,也是华西村发展的秘诀所在。

铭记华西创业史,就是留住华西精神的根。2014年,江阴市委利用原华西村党委会议室布置了“吴仁宝同志先进事迹展”,开展实境课堂教育。2018年,“社会主义富华西”展览馆建成开放,以大量数据和历史图片,展现了社会主义富华西的重要历史经验。

吃苦锻炼后的年轻人更有韧性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建城,新世纪育人。”吴协恩说。华西村注重培养年轻人,把他们送到军校锻炼,送到贫困地区生活劳动,送到高校学习工商管理,希望他们具备坚定的决心、宽广的视野和过硬的本领。

2013年,26个华西村青年来到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穿洞村,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何芦苇就是其中一员,“一个山头两户人家,我住在磨坊里,磨坊的门没有锁,牛就住我隔壁。”回想起这段经历,何芦苇记忆犹新,“对我的思想冲击很大,回来后感觉遇到的困难都不算什么,我觉得自己的韧性更足了。”从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后,2011年,何芦苇随妻子来到华西村,成为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会计。

华西村以农业起家,发展工业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农业,村里在山北粮仓农业区建起了千亩示范地,成为年轻人大展拳脚的舞台之一。“2000亩稻米基地,种植、收割、加工、仓储生产流程全部实现机械化。通过电脑完成操作,连我在内三个人就顾得过来。”江苏华西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稻米基地负责人史宇杰说。

2015年年底,吴协恩赴日本考察,与朝日农场达成合作,展开一项高品质稻米种植研修项目。2016年,华西村选派七名年轻人,前往日本福井县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理念。七人学成归来后,在华西村委的支持下,于2018年建设起省级农业示范园区。2020年,该园区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华西大米”的口碑越来越好。

2020年年初建成的蝴蝶兰基地,瞄准了江浙沪的花卉消费市场。“蝴蝶兰在这一带供不应求,市场很好,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高,但种植蝴蝶兰对农业设施和技术要求很高。”华西都市农业园艺主管崔京斌介绍,“过年那段时间是蝴蝶兰采摘期,5月樱桃、桑葚采摘,7月葡萄采摘,11月草莓采摘,这丰富了华西旅游项目。”

“华西新农业不仅在于规模化科学生产,还要发展农旅结合、农教结合,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农业,并且做到以点带面,让更多农民富起来。”崔京斌说。

改革为村庄注入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华西村创造了共同富裕。“在老书记看来,共同富裕是一个‘管方向’的奋斗目标,也是一条需要灵活掌握的指导原则,共同富不等于同步富,也不等于没有财富差异的一样富。”吴协恩表示,新世纪,华西村结合村情实际,用改革的手段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华西村经济发展以‘稳’为主,同时突出一个‘新’字。”吴协恩说。十多年来,华西村对钢铁、化纤等高能耗产业实行去产能,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服务业,同时挺进高科技行业。“社会主义富华西”展览馆中展示的“华西村纵慧芯光”,便是由华西村的科技公司所研发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晶圆。一个直径15厘米、厚度100微米的晶圆,可以制作2万余个芯片单元,已应用于国内品牌手机。

2017年,华西村正式实施用人、制度、股份“三项改革”,并在2020年初成立了资产优化、金融创新、发展规划三个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进行深化和优化。改革的核心在于,不论本村村民还是外来职工,都要实行规范竞聘、同工同酬,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吴协恩说:“集体经济不是吃大锅饭,是靠本事吃饭。我们既关心照顾弱势群体,又鼓励支持能人团队,较好地处理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华西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

建村六十年,华西故事启新篇。“迈向一百年,我们要做到‘四个化’:党建引领品牌化、产业发展优质化、企业管理精细化、村庄治理现代化,让村庄更有活力、让村民更加幸福。”吴协恩说。

光明日报2021-4-26

 

 

构建新发展格局 农村大有作为 文章下载

构建新发展格局 农村大有作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这是用大历史观审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得出的科学结论。

构建以双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格局表现为:未来中国经济依托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联通;同时,以国内经济循环为基础,运用国际分工和协作,便于国内国际经济互相促进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是双循环的重要市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一)农村超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空间

农村市场体量大,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来自国家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超过14亿人,其中农村人口(按户籍算)9亿多,乡村常住人口5亿多。农村户籍人口,是美国的3倍,欧盟的2倍。由如此庞大的人口转化而成的市场体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巨大空间。

而纵观我国农村市场结构,地域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但消费生态也各具特色优势。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农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大多已与大中城市比肩而立,有的甚至还把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甩到身后,与一、二线城市有一拼。西部农村消费水平虽说与东部有差距,但消费水平正处于升级换代过渡期,消费潜力大。各地农村的收入和购买力参差错落,消费层次和结构呈现多样化,与产能和供给结构的多样化相匹配。因此,我国农村市场无论是从总量上看还是结构上看,前景可期。

(二)农村整体达小康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潜力支持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这意味着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虽说以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购买力有限,但通过脱贫攻坚,收入增长普遍上了一个台阶,昔日的贫困户脱贫后也有了维持基本生活的消费增长,同时在“两不愁三保障”机制的激励下,广大农村的消费潜力必将得到支持。

这种潜力还表现在零售商品消费可望增长上。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0年1-11月份,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4413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002亿元。这表明,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有5亿多,占总人口的四成,可是乡村消费零售额只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3.38%,只占一成多。这一方面说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及购买力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消费市场未来有着很大的成长性空间。随着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农村市场增长的潜力必将获得充分释放。

(三)农村工作重心转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给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中央将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届时必有许多政策红利,中央决定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其中蕴含着诸多商机,可供市场主体利用,捷足先登者必将占据政策实惠制高点。

我国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过程中,政府将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这些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都有国家财政兜底,循环联通有政府全力协调支持,市场主体只要按质量施工,合规经营,都是包赢不输的生意。

证券时报网2020-12-31

 

 

鹤山大力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试点工作 以鱼塘农田“入股” 村民腰包鼓了 文章下载

鹤山大力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试点工作 以鱼塘农田“入股” 村民腰包鼓了

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鹤山市坚持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加快释放改革红利。

今年以来,鹤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试点工作,在沙坪街道杰洲村,古劳镇双桥村、大埠村,龙口镇中七村和址山镇昆联村先行探索创建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和“三变”改革的新模式。鹤山市农业农村局将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自选项目之一,有力有序指导古劳镇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文/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实习生/赵瑞城 通讯员/冯颖瑶

盘活土地资源 促进农村文旅产业发展

为加快盘活农村土地,古劳镇以试点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双桥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和股份合作制,成立荣耀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各经济组织的资产以土地入股方式整合起来,以保底加收益分红的方式,与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展开合作。

据了解,古劳镇双桥村荣耀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整合辖区内27个经济组织的鱼塘及耕地,用于满足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的土地需求,土地年收益大大提高。同时,该村整合留用地和鱼塘,用于与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合作建设商业步行街和鱼耕文化项目,实现村集体与农户持续有效增收。

该镇相关负责人说,双桥村通过资源整合、流转合作方式盘活了农村“死资产”,破解农村土地丢荒和碎片化难题,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预计项目运营后,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300万元”。

建设联合体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古劳镇大埠村委会积极推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社,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以土地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方式,促进本村农业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据了解,今年,古劳镇大埠村逐步将全村100万平方米面积的鱼塘、禾田等经营性资产托管给大埠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各村民小组以鱼塘、禾田的面积“入股”,分为“鱼塘股”和“禾田股”。大埠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负责鱼塘、禾田的统一发包,收益作为分红,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目前,大埠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已和鹤山市汇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资源资产租用合同,大大提升了农村经营性资产的价值,切实让农民受益。

此外,古劳镇大埠村还积极实施大埠围河涌清淤护坡工程,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河涌租金由每年7.5万元提升至15万元,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

“大埠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的成立,为我村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户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大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华胜表示,大埠村将依托水产养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共享农旅融合发展成果。

江门新闻网2021-8-6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