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特色农业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农业农村局

题目: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

资料提供时间:2023-01-04

目录

更多

云南:绿色有机引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文章下载

云南:绿色有机引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9月,怒江沿岸的龙陵县勐糯褚橙基地,一株株橙树顺着整齐的台地排开,每棵树“个子”都差不多,“身材”也几乎一样,相互间的距离更是分毫不差——行距4米、株距2米。为了种出高品质的橙子,基地主管凌育友和同事们利用大数据控制水肥。在新平县戛洒褚橙基地,橙树按照生态、绿色的理念进行养护,所用肥料全部是有机肥,2004年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2005年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

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刚刚获得2022年云南省果品类“十大名品”的新平褚氏农业有限公司自有法宝,绿色、标准化生产成为关键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狠抓生产方式转变、抓绿色有机认证、抓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在绿色有机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

坚持绿色有机引领,我省绿色食品有效获证产品数已升至全国第7位,有机农产品有效认证数升至第2位,绿色有机已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趋势。

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绿色有机生产方式。以九大高原湖泊流域为重点,全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方式转型。

2021年11月底,昆明市呈贡区完成环湖路临湖一侧蔬菜、花卉退种1274亩,100%完成目标任务。斗南街道江尾社区针对已退种地块推进农业绿色示范种植。江尾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与第三方开发公司合作成立农业公司,以“稻鱼共生、科普研学、技术示范培训、农耕节庆、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共享农场”为主题,建设呈贡区农业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园项目。2022年6月申报并落地专家工作站,专注于滇池临湖一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从退出花卉、蔬菜种植到现在8个月的时间,效果很好。我们种植的油菜、马铃薯、荷花、稻谷、向日葵已经初见成效,两个月前举办的土豆节、荷花节吸引了很多游客。”江尾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杨红春说。

在传统种植养殖区域,我省以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团队与企业合作为试点,采用市场化方式,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9月22日,“洱海留香”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开镰。在丰收的喜悦中,云南农垦集团与张福锁院士团队共建农垦科技小院项目提速,该项目主要开展农业科技项目攻关,探索科技赋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以“田园+”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二、三产业,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

云天化集团与张福锁院士已深度合作多年。在近年来的合作中,云天化充分发挥张福锁院士及其团队在植物营养研究方面的优势,搭建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立足云南,面向全国乃至东南亚,解决植物营养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打造“植物营养研究—绿色肥料设计与制造—绿色肥料试验示范—绿色肥料推广—农业技术服务”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样板,助力云天化集团传统产业升级。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农药化肥减量、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全面提升绿色有机产品供给能力,并率先在“九湖”和“两江”流域试点建设,努力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全力推动绿色有机认证

绿色有机认证在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壮大绿色产业、服务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推动绿色有机认证工作中,我省聚焦重点产业推进绿色发展。全面落实茶叶绿色发展“十条措施”,稳定存量、鼓励增量,努力实现全省茶园全部绿色化,不断扩大有机茶园规模。优先支持蔬菜、水果等重点产业绿色有机化发展,围绕特色产业、优势品种,划定范围、设定标准、形成方案,扎实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

临沧市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聚焦“茶、果、糖、菜、畜”等优势主导产业,全力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目前,临沧市累计建成2200万亩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临沧普洱茶、临沧坚果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临沧茶、临沧核桃、凤庆核桃、凤庆滇红茶、双江勐库大叶种茶被认定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共认定绿色食品产业基地160个。

农业企业、农户等从绿色有机推广中获得红利。

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茶山上,一垄垄翠绿的茶树蜿蜒起伏,高大的遮阴树散布山间,这是茶农董祖祥的有机茶叶基地。他的茶叶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有机认证,其中出口欧洲的茶叶每公斤最高卖到2000多欧元。

在盒马鲜生等超市里,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有机蔬菜的主力供货商。在绿色有机认证的加持下,芸岭鲜生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企业之一,营收大幅增长,从之前的每个月几百万元,发展到现在每个月超过2000万元。

全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今年,我国首次将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2021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聚焦种植、加工、交易等核心要素,全力推动“三七地”智慧农业平台建设,构建从三七种植、加工、仓储到交易的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平台运行以来,有体验用户5000余户,带动三七种植8000余亩,完成三七加工2000吨,平台交易额达2600余万元。

今年,省药监局、省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信息化追溯工作的通知》,将全省中药生产企业的鲜切药材、中药饮片纳入云南省重要产品追溯,逐步实现中药生产企业的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全覆盖。对产品最小销售单元进行赋码,实现中药饮片和鲜切药材从种植、采收、加工、生产到仓储、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化追溯。

近年来,我省努力搭建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平台,汇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数据信息,建立从田头到餐桌全流程追溯体系。加大获证产品抽检力度,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良好秩序。

“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溯源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网购店铺和产品的认证信息,同时,还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农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数字管理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科技人员介绍。

蒙自市数字管理服务中心依托区块链、物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搭建智慧蒙自区块链溯源平台,自去年7月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蒙自市数字管理服务中心帮助全市多家企业、合作社商品“上链”,并针对溯源系统准入企业、专业合作社上门开展溯源平台业务指导。

绿色是云南农业最鲜明的底色。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发展,将继续坚持以有机为方向、绿色为主导,让产品赢得更多市场,创造更多价值。

云南网2022-10-11

 

 

淮安市淮阴区发展特色农业 振兴步履坚实 文章下载

淮安市淮阴区发展特色农业 振兴步履坚实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发展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先后成为全国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优质油料基地和商品猪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等荣誉。

粮食生产稳步增长。2022年市级下达任务粮食种植面积147.6万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5.5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66万亩。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粮食种植面积75.96万亩,实现粮食单产392.07千克,总产29.782万吨,其中小麦75.8万亩,单产392.5千克,总产29.75万吨。同比均实现增长。目前,我区秋粮共完成水稻种植64万亩、玉米7万亩、大豆8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0.68万亩。

规模养殖势头良好。近年来,家禽养殖总量维持在年2000万只左右。目前,肉鸡养殖每批次出栏万只以上36户,合计年出栏约1300万只。其中德润农业较大规模的白羽肉鸡养殖基地,年出栏240万只。肉鸭养殖每批次出栏万羽以上50户,合计年出栏约450万只。良种蛋禽存栏万羽以上20户,总存栏约350万羽,其中江苏同玉禽业单体存栏9万羽,淮安哒哒牧业单体存栏7万羽,沪江牧业存栏蛋禽300万羽。养殖规模比重由2015年的67%上升到2021年的90%以上。

三产融合逐步凸显。成功举办江苏“好黄瓜”品鉴推介暨第一届淮阴(丁集)黄瓜节、第一届淮阴“中国农民丰收节”、海峡两岸精品农业展。丁集镇获评“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马头镇太山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华章·大角牧风成功申报市级重点电商平台、休闲农业设施建设项目,农旅结合得到有力推动。去年以来,我区蔬菜累计播种面积超40亩,年产量130余万吨。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超20万亩, 主要种植辣椒、黄瓜、西甜瓜、莲藕、食用菌等品种。丁集黄瓜育苗中心实现从育苗、种植、加工到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步伐,“淮安黄瓜”品牌影响力不断放大。以淮安市闽丰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市溢丰源菌业有限公司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人均可增收达1.5万元。

淮阴区政府办2022-10-19

 

 

【乡村振兴看邢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乡村振兴看邢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市各地因地制宜,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平乡县油召乡八辛庄村的菊花种植基地,北京菊开的正艳,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李博是该基地的负责人,看着收获的菊花个儿大,品质好,他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近几年来,特色种植是群众致富增收的渠道之一,目前在平乡县油召乡,除了菊花种植外,金银花、贡白菜、蔬菜大棚等多个特色种植项目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选择。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在南和县贾宋镇郄村,大棚内的西红柿长势喜人。从2003年开始,在村支部的带领下,郄村开始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并成立了合作社,在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农资、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下,带领全村村民走上了致富增收路。

如今,郄村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达36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从业人员1600余人。2020年郄村还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为让全市农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今年我市出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022年推进方案》,强力推进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优质食用菌等11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2.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打造提升高端精品农产品16个,重点打造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腾讯网2022-10-19

 

 

临桂区:特色农业种植托起乡村振兴致富梦 文章下载

临桂区:特色农业种植托起乡村振兴致富梦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近年来,临桂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农业种植,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多样化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石。

  眼下正值香水柠檬上市的季节,走进会仙镇马面村委灌塘村的香水柠檬种植基地,有的果农正在采摘柠檬鲜果,有的则忙着将鲜果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临桂区会仙镇马面村委种植户 莫全得:我家种了13亩香水柠檬,目前香水柠檬的市场价格是5块多一斤,今年的柠檬收入大概有30多万,我们还是看好香水柠檬这个市场的。

  葡萄种植是四塘镇小有名气的致富产业,四塘镇党委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引导群众在合作社的统一协调下,发展了5000多亩葡萄种植,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每年七八月份,当地群众家家户户的果园里都挂满了紫里透红的葡萄,随着市场的走俏,葡萄产业成为四塘镇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

  临桂区四塘镇腊村葡萄种植户 杨德林:我们种了九亩葡萄种植技术和销售都是合作社负责的,今年的葡萄都结得蛮好老板来地里面收的价格目前是6块钱一斤左右,今年的葡萄收入估计有10来万,前些年我家卖葡萄把房子建好了今年卖完葡萄还准备买一辆车。

  农业产业化、多样化发展让临桂区各乡镇的群众找到了自己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在乡村振兴行动中,临桂区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对农村产业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引导村民成立了柠檬、葡萄和葛根淮山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让农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增收致富。

  临桂区会仙镇马面村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莫小聪:以前我们村就是种田种西瓜 (产业)比较单一,后来政府号召党员带头种植柑橘、葛根、黑皮冬瓜这几年又从外地引进了这个柠檬效益非常好钱包鼓起来了,现在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买了小汽车 政府还帮我们村修了产业路 我们相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继续奋斗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近年来,临桂区紧抓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化、多样化发展格局,形成了灌塘村香水柠檬、腊村葡萄、马蹄桥村猕猴桃、平水村灵芝等一批特色农业种植,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全面开花的乡村振兴之路。据统计,2022年临桂区罗汉果种植面积33000多亩,产值达2.7亿元;葛根与淮山种植面积11000多亩,产值达6200多万元;香水柠檬种植面积1500多亩,产值达3600多万元;冬瓜种植8400亩,产值达4000万元。

新浪网2022-07-26

 

 

宿迁宿城:坚持“智慧农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新路径 文章下载

宿迁宿城:坚持“智慧农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新路径

高标准农田里,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大棚内瓜果飘香,工人们采摘正忙;农业设施研发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来回穿梭……金秋时节,秋高气爽,走进宿迁市宿城区,一幅现代农业新画卷跃然眼前。

2021年12月,宿迁市宿城区在全市率先获批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宿城区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擎,加强谋划推进,强化科技引领,聚焦高标准建设,坚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科技引领,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

滴灌、吊蔓、岩棉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分段施肥……各种新技术目不暇接,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智慧农业园依托大数据,运用智慧物联传输系统平台,实现对农作物的“全天候”监控,确保作物在“温光水气肥”合适的环境中快速生长,通过这种智慧化管理模式,园区综合效益达到传统种植的50倍以上。

田洼智慧农业园的生产模式是宿迁市宿城区依托科技,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聚焦数字农业发展的同时,宿城区还坚持提高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技术科研及开发水平,科技的加持,让宿城区现代农业不断焕发生机。

绿港现代农业研究院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研发体系,并为宿城区内3家种业企业提供了科技育种服务。

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研究出更多更好的种子为使命,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坚持科研生产一体,自主选育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2个。

目前,宿迁市宿城区良种覆盖率达98.5%,粮食单产超全国平均水平18%,创成全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

宿迁市宿城区坚持向科技要效益,不断加快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今年以来,该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智慧农业、都市农业,全年新签约农业重大项目2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

聚焦高标准建设,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来到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徐刘徐片高标准农田,可以看到水稻长势非常好,整个田野一片翠绿。“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解决了我们排水、运输的问题,效益也越来越好,预计今年亩产增加200斤!”种粮大户徐军介绍道。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宿城区逐年实施,农田基础配套设施稳步改善,农田灌排体系持续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从传统农业大区,到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宿迁市宿城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逐步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格局,切实筑牢农业生产基础。

宿迁市宿城区耕地面积稳定在49.9万亩,今年夏粮亩产超全国平均19.6公斤。据了解,宿城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今年获批的5.01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完成后,全区的高标准农田占比将超过87%。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宿城区通过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把碎地变整田、小块并大块、劣地变沃土、分割变联通,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技术推广应用、农田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推进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打造绿色富民产业,走好特色发展路

乡村发展,产业是根本。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在做优“米袋子”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发展果蔬特色产业,放大“洋北西瓜”“罗圩香茄”“陈集葡萄”等农产品品牌优势,推动标准化果蔬拓链延链,形成了以种源农业为基础、绿色果蔬为特色的产业结构,是长三角地区优质“菜篮子”“果盘子”保供基地。

走进处于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江苏润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大棚里阳光玫瑰葡萄果香四溢,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串串葡萄挂满葡萄架,释放出强大的“甜蜜经济”效应。

该公司技术总监范红翠表示,公司占地面积是1036亩,实地种植面积是800亩,阳光玫瑰亩产在4000斤左右,今年总产量在120万斤左右,预计总产值2000万,带动周边农户800人左右就业。

通过这种“公司+农户”模式,联农带农,吸引农民到园区就业,实现致富增收,夯实了乡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副区长,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姜成文表示,宿城区确定了“一廊提升、双核驱动、三区拓展、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将更加积极探索具有宿城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模式、新路径,主动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担当作为,力争2023年通过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认证。

宿迁手机台2022-09-23

 

 

去年农业增加值增长10.1%,增速居全国前列甘肃着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文章下载

去年农业增加值增长10.1%,增速居全国前列甘肃着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海拔1800多米,年均降水量仅300毫米,甘肃省定西市鲁家沟镇将台村的1100亩山旱梯田,去年马铃薯亩产却高达2700公斤。“这些旱田都实现了自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肥减半,产量却能翻番。”当地农技中心负责人介绍,水肥一体化滴灌一亩地相比以前的漫灌方式节水40%以上。

甘肃绝大部分地区处在寒旱区。近年来,甘肃着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通过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挖掘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发展潜力,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河西走廊戈壁节水生态农业、黄河上游特色种养业和陇东南山地特色农业,设施蔬菜、优质苹果、优质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

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祁连山下,张掖市百万亩制种玉米正值生长关键期。玉米去雄机往返田间,保籽粒发育;无人机盘旋地头,防病虫农害。以科技赋能玉米种业,复式精量播种机等新机具、北斗导航直线辅助驾驶系统等新技术在甘肃不断推广。甘肃建成千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关键的旱作农业技术1500万亩、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1000万亩,马铃薯、玉米等亩产分别提高了约500公斤和100多公斤,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甘肃也由粮食产销平衡省转变为净调出省。同时,甘肃建成了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和马铃薯良繁基地,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每年外调马铃薯原原种超过6亿粒。

通过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挖掘发展潜力。灵台县果业办公室主任张建锋介绍,过去当地种植的苹果挂果周期长,引进矮化密植技术后,3年即可进入盛果期。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县里专门邀请专家定期传授技术、答疑解惑。截至目前,灵台县果园面积达22万多亩,商品率达85%。2021年,甘肃省开展万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万名特色优势产业生产人员和万名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共培养3.02万人,今年将再培养3.12万名新型农民。

发展寒旱农业,为农民打开增收新渠道。目前,河西走廊已发展36万亩戈壁设施蔬菜,相当于新增150万亩一般耕地的产能。民勤县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过去种啥啥不行。如今,走进蔡旗镇高庙村日光温室示范园,茄子油亮,辣椒青翠。村民周永振经营的温室辣椒,今年1月上市后已采摘销售8000多公斤。“这半年下来净赚3万多元。”甘肃省目前已发展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近100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产业链产值510亿元。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仲科介绍,力争到明年,农民通过现代寒旱特色农业获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7731元增加到1万元以上。

河西走廊制种玉米静待丰收,陇中旱地马铃薯长势喜人,甘南草原牦牛成群,陇南山区橄榄葱茏……截至目前,甘肃已创建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寒旱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较2017年增长45%,2021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长10.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十四五’时期,甘肃还将打造10个百亿元级农业产业大县,加快形成2个千亿元级和6个500亿元级农业产业。”梁仲科说。

人民日报2022-8-30

 

 

湘潭市农业农村工作特色亮点回眸 文章下载

湘潭市农业农村工作特色亮点回眸

十年前,湘乡市育塅乡南水村村民李立平弃商从农,投资创办了立平家庭农场和南坪农机专业合作社,全身心投入粮食生产;十年后,他流转的耕地面积从最初的400多亩扩大到1800亩,耕、种、收、烘全程机械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目标,获得全省优秀种粮大户、十佳农民等多项殊荣。

十年前,湘潭县花石镇男青年徐亮从部队退伍回家自主创业,涉足饲料产销行业;经过十年摸爬滚打,如今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饲料新星”和“养猪状元”。饲料年产量最高达1.5万吨,年出栏肉猪6000余头、仔猪约1万头。

十年星移斗转,十年乡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推出粮食生产“统分结合”模式,有力促进“两稳两提”(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提效益),经验做法获全省推介;粮猪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粮食、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日新月异,设施农业、农旅融合等新业态层出不穷;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摘帽”,“三带三帮”产业扶贫举措获全国推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卓有成效,经验与成果全省领先。全市各地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强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铿锵有力。

现代农业产业蒸蒸日上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83.4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638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6元。2021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255.5万亩、总产量121.8万吨,生猪出栏309.46万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3.9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225.55亿元,同比增长9.28%,湘莲、沙子岭猪成功入选国家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036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新高。

我市地肥水美,气候适宜,一直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猪生产基地,拥有湘莲、沙子岭猪、九华红菜薹、湘潭矮脚白、壶天石羊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2015年,我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整市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迎来“国”字号平台。

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主两特”和“一县一特”,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千百十”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各县(市)区、园区瞄准粮食、生猪、湘莲、茶叶、油茶、蔬果6条产业链,着力打造“一链一园”“一链一公用品牌”。湘潭县梅林桥、湘乡市东郊、韶山市银田、雨湖区姜畲等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持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70家经营主体累计投资34亿元,年产值达46.3亿元。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5G智慧农业”项目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抓主体、强龙头,是我市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03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9家、省级示范社63家、市级示范社351家;拥有家庭农场4534家,其中省级示范场34家、市级示范场18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陆续增至706家,其中国省级龙头企业3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4.26:1,全省领先,伟鸿公司和步步高集团分别入围省标杆龙头企业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30强企业。

在全力做活农业“接二连三”文章的过程中,全市各地狠抓人财物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共建成省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52家。其中,岳塘区昭山镇七星村探索出了“处处是景点、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日均接待游客达2000余人次。湘潭县乌石峰村利用靠近彭德怀故居景区优势,与市内一家旅行社合作,流转闲置民宅,打造“乌石峰三十六坊”,形成了人居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增收的“乌石峰模式”。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抓手,自2016年来,我市认真开展清产核资、集体组织成员身份确定等工作,赋予村民充分权能,不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呈现出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城镇与乡村逐步融合的良好态势。目前已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791个、组级2个。去年,全市经营性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2个、100万元以上的20个,累计达1.39亿元,比2020年增加4200万元。

今年,我市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品牌建设和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地标产品产业化行动,推动地标产品全产业链发展,逐步把小地标做成大产业。着力开展“湘潭有好米”“湘潭有好茶”“湘潭有好菜”等做优做香“湘潭饭”宣传推介系列活动,助推乡村发展。

生猪产业实现提档升级

立足“四保”目标(保产、保供、保价、保稳),坚持“三转”理念(生猪产业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从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从单纯养殖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践行“四化”路径(特色化、链条化、绿色化、精准化),是我市稳步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针。

在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的过程中,我市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安排专项资金、明确专门机构,持续开展沙子岭猪保种选育工作。并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紧密合作,以沙子岭猪和引进猪种为育种素材,成功培育出湘沙猪新品种(配套系),这是全省第二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的畜禽新品种,核心举措、关键技术和经验成果获全省、全国推介。

目前,我市拥有一个沙子岭猪国家级保种场、2个扩繁场、3个保种区,共保存沙子岭种猪6000多头,年供种能力达20万头。

围绕保供应、增效益目标,我市坚持用产业链思维抓生猪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条涵盖饲料兽药生产、种猪选育扩繁、规模养殖、肉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经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先后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4家、省级37家,生猪规模养殖比例提高到65%以上,智慧养殖设施覆盖率达60%以上,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连续保持100%。全市拥有饲料加工企业21家,年产能达230万吨;兽药动保企业4家,最高年产值3亿余元。伟鸿食品、汇弘实业等21家肉类加工企业产销两旺,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640万头,冷链库容量达20万吨以上,最高年产值达80亿元、创税2亿余元。

同时,全市上下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项目为契机,坚持精准施策,服务产业发展,着力在政策引导、招商引资、产业及市场培育上下功夫。主动对接国内外行业知名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来潭投资生猪产业,打造了湘瀚农牧公司与正大集团合作的50万头湘沙猪产业园、合力农牧公司6万头湘沙猪繁育场等37个重点项目。并积极开展沙子岭猪肉进平台、进商超、进餐馆“三进”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全方位促进生猪产业提档升级。

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2012年开始,我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探索总结出来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厕所革命“五个注重”等经验和模式,得以在全省、全国推介。湘潭县、湘乡市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韶山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湘潭县乌石镇跻身全国卫生乡镇。

垃圾去哪里?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市狠抓“三化”(网格化、项目化、分类化)提升垃圾治理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各乡镇实现垃圾压缩中转设施全覆盖。

其中,湘乡市泉塘镇重点围绕“二度三化四分”(认可度、践行度,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理)进行大胆探索,形成并推广泉塘村“精细型”、军塘村“实效型”和锦屏村“自主型”3种模式,效果明显。

我市从2019年起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开创省内先河,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指导性实施方案、率先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此举既有效增强了村民的参与度和主人翁责任感,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不足。

“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完成户厕三格式化粪池新(改)建115849座,一、二类县(市)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达98%、88%以上。今年,全市有5010 座改厕任务,按照目前各县(市)区、园区施工进度,有望在10月中旬前全面竣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近几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十百千万”创建活动。先后创建了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124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10个美丽屋场,159320户美丽庭院星级户。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创新推出“美丽庭院+”模式,让美丽庭院转化为产业发展资源、传承乡风文明的载体。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均实现了无害化厕所、垃圾分类、付费服务机制“三个全覆盖”,经验和成果全省领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线长,没有清晰的思路和强硬的手段,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近几年我市坚持“三个创新”(创新整治标准、创新群众发动、创新筹资渠道),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村组组织、农民主体、社会支持”的共建共享格局。市、县(市)区、乡镇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完善,村级环保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和移风易俗劝导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年,我市因地制宜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部,汇聚相关职能部门力量,统筹开展项目建设,并于7月份启动“百日攻坚行动”,整治力度和效率全面提升,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新格局日臻完善。

湘潭在线2022-09-14

 

 

彩云镇以党建引领土地规模化流转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开启“红土地”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下载

彩云镇以党建引领土地规模化流转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开启“红土地”乡村振兴新篇章

师宗县彩云镇位于师宗县城南端17公里处,与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接壤,省道“师弥”线穿境而过,具有“一脚跨两州”的区位优势。全镇辖1个社区7个村委会59个村民小组,有9444户40028人,国土面积19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26公顷,人均耕地3.83亩,多年来老百姓不紧不慢地守着土地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可谓清贫!一度时期其他土地较少的乡镇外出打工致富的人多了起来,彩云群众感叹:被土地拴牢了!近年来彩云镇党委政府铆定土地、区位、气候、交通等综合优势,以党建为引领盘活土地资源,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了企业、群众、村集体“三赢”,群众流转了土地并就近务工增收达成“土地流转 群众致富 农民圆梦”目标,村集体通过为落地企业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企业抓住土地和发展优势实现大幅盈利,开启了“红土地”振兴乡村新篇章!

规模化流转土地 集约化发展产业

近年来,彩云镇提出“144150”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即,在巩固4万亩烤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万亩核桃、万亩有机蔬菜、万亩高端蓝莓、万亩足法辣椒、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针对农业产业散、小、弱的实际,通过特色产业带动、龙头企业拉动、专业合作社推动,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实施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彩云镇采取五项措施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一是高位推动土地流转。采取镇党委书记坐镇挂帅、镇村组三级联动模式全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二是夯实土地流转基础。树立引商家、带龙头、联大户理念,通过外出考察、网络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共引进省外、市外企业10余家,总投资额3亿余元;三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出台营商、亲商、安商政策,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下、立得住、能发展,整合投资1100万元,为引进项目实施三通一平工作,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四是全力做好企业服务。从项目洽谈、合同签订、证照办理、信息对接、矛盾化解等方面全方位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五是用心关注企业发展。项目落地投产后,镇党委、政府始终关心企业发展状况,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为企业建言献策、排忧解难。目前,全镇流转土地22000亩,亩均1650元,土地流转年收益4300余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一是引龙头促流转7200亩。引进国泰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叶菜类蔬菜;引进温氏集团流转600余亩,进行生猪养殖;引进联想科沃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高端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4000亩。二是以土地入股促流转2300亩。成立了师宗南彩产业扶贫公司,引进嘉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黑桃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党支部领导下的合作社+深度贫困户”的模式流转土地2300亩。三是农户连片联合促流转12500亩。采取以地招商和项目包装招商的方式,引进外地商人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种植茭白5000亩、种植三七、重楼等中药材800亩、发展高端“水果”2000亩、种植香葱叶菜等应季蔬菜4700亩。

基地建在家门口 农民顺势变工人

把劳务经济和农业产业作为中短期增收支点,采取就业培训转移输出和建基地就地务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就近或外出务工,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变身农业产业工人就近务工增收,年实现劳务经济1.5亿余元。红土蓝莓基地本村长期在基地务工70-80人,平均月工资收入2000-3000元,携带农具到基地务工月收入5000-6000元,全镇每年到基地务工可实现收入600余万元。该基地蓝莓今年4月已挂果,用工量大增,5-6月高峰期到基地务工人数每天达700余人,不仅解决了辖区内务工问题,还带动周边乡镇的群众到基地务工。依托基地扶贫工厂,红土村74户脱贫户120余人到扶贫工厂务工,年收入200余万元。香葱种植基地拔葱期吸纳务工人员1000余人,人均日务工收益200—300元;茭白种植基地采收期日均吸纳务工人员800余人,日均收益100-180元。

贴心服务促发展 集体经济净增长

随着土地规模化流转,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彩云,全镇农业产业实现了集约化发展,企业服务需求增加,全镇各村(社)通过流转服务、用工服务、纠纷调处等系列服务保障企业留得住、能发展,并从中收取50元/亩的服务费,村集体经济短时间内实现了翻番,村均达10万元以上。

曲靖珠江网2022-10-25

 

 

海南发布支持措施,推进热带特色农业外贸发展 文章下载

海南发布支持措施,推进热带特色农业外贸发展

芥末堆文 10月28日,促进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外贸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海南省新闻发布厅举行,海口海关和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围绕海南种业发展作情况介绍。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外贸增速继续领先全国。据海口海关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41.4%,快于同期全国增速31.5个百分点,增速全国排名第5。其中,出口476.3亿元,增长97.7%,快于全国83.9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3;进口959.7亿元,增长23.9%,快于全国18.7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6。

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各市县进出口普遍增长。前三季度,海南共有17个市县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儋州(含洋浦)进出口656.2亿元,增长32.8%,占同期全省进出口值的45.7%。海口进出口450.7亿元,增长39.6%,占同期全省进出口值的31.4%。此外,万宁、澄迈、临高、乐东、陵水、五指山等市县进出口增幅均超过1倍。二是一般贸易为主要方式且大幅增长。前三季度,海南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810.1亿元,增长60.9%,占56.4%。三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近9成。前三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35.6亿元,增长89.1%;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进出口514.4亿元,增长24.2%。四是各类型企业进出口均大幅增长。前三季度,海南民营企业进出口687.6亿元,增长39.1%;国有企业进出口387.7亿元,增长40.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60.5亿元,增长47.6%。

海口海关联合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关于促进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外贸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和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外贸发展需要,研究制定了15条措施,进一步提升海南农产品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

一是支持重点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这方面主要有3条支持措施,包括:支持种业发展,全力支持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服务农作物、种虾、畜禽等优异种质资源引进。支持渔业发展,持续做好水产品出口“边检边放”,支持罗非鱼产品、水产苗种等扩大出口,加快进境水生动物检疫审批办理,支持水生动物扩大进口。支持果蔬花卉畜禽等重点产业发展,实施优质农产品扩大出口工程,促进荔枝、菊花、文昌鸡等优质农产品扩大出口,支持资源性农产品进口,支持椰子加工、咖啡、粮油加工等产业发展。

二是促进特色农产品优进优出。这方面主要有4条支持措施,包括: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优化进口检疫审批和出口农产品企业注册登记办理。优化口岸通关流程,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设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优化口岸通关流程。优化大宗农产品检疫监管,对散装粮食、木材等实施靠泊检疫和船边现场检疫,服务大宗农产品进口。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出区监管措施,对粮食进口实行“一企一策”、“一品一策”,支持企业试行预检验分批核销出区,优化豆粕、菜籽粕、棕榈仁粕等副产品出区。

三是提升农产品企业出口竞争力。这方面主要有3条支持措施,包括:提升农产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指导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认证,提供质量检测技术支持,协助企业提升农产品质量自检自控能力。提供技贸措施咨询服务,积极推动出口解禁技术磋商,提升出口企业技术贸易壁垒应对能力,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拓展知识产权优质企业培塑范围,探索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纳入海关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可行性、必要性,支持海南农产品品牌建设。

四是强化部门协作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这方面主要有5条支持措施,包括:建立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开展“送法送政策上门”,指导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出口业务办理。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开展专项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种质资源出口监管,防范资源流失。强化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信息共享,加大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合作交流力度,为海南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参考。建立本地农产品认定机制,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互信互认,共同推进海南本地农产品认定。

海口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处长黄宏辉表示,在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将南繁硅谷打造成全国种业的创新高地,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助力海南种业振兴的重要举措。此次海口海关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研究出台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支持海南特色种业发展。海口海关将聚焦种质资源安全便捷引进,全力支持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和南繁硅谷建设,支持海南省种业发展,将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支持中转基地和南繁硅谷建设,助力夯实种业发展的根基。海口海关将进一步发挥海关中转基地建设推进工作组、海口海关中转基地建设工作专班作用,加强进口种质资源海关监管制度、监管要求的宣贯和解答,支持三亚市推进中转基地建设,结合中转基地中远期规划和项目需求,重点开展种质资源准入通道优化、种质资源检测技术提升、种质资源隔离检疫体系构建等工作,全力支持中转基地和南繁硅谷建设。目前中转基地建设现已取得初步成效,种质资源进境与出境业务相继于2020年5月和2022年6月完成首单落地。

二是优化种质资源进境监管模式,便利种质资源引进。海口海关将继续推进进出境种质资源海关监管制度改革创新,推进“种质资源进口检疫快速通道制度”研究,为我省开展种业创新提供保障。同时开展种质资源检疫审批模式的优化,针对海关负责的特许审批,重点优化申请材料的提交和审核,支持育种企业开展科研引种。并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中、高风险种质资源协同监管机制,探索隔离检疫场所共建共享共用、进境种质资源“边隔离边使用”等监管措施,服务种质资源高效使用。

三是开展送“服务包”活动,拓展优质种质资源来源。海口海关将为种业企业开展送“服务包”活动,“一对一”提供种质资源引进法律法规和业务办理咨询,并开展引种需求调研,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急需的优质种质资源纳入准入范围,拓展优质种质资源来源。8月23日,用于科研育种的首单海关特许审批植物繁殖材料已顺利落地海南。今年以来,海南省已引进种质资源260余批。

芥末堆看教育2022-10-31

 

 

甘肃着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文章下载

甘肃着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海拔1800多米,年均降水量仅300毫米,甘肃省定西市鲁家沟镇将台村的1100亩山旱梯田,去年马铃薯亩产却高达2700公斤。“这些旱田都实现了自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肥减半,产量却能翻番。”当地农技中心负责人介绍,水肥一体化滴灌一亩地相比以前的漫灌方式节水40%以上。

甘肃绝大部分地区处在寒旱区。近年来,甘肃着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通过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挖掘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发展潜力,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河西走廊戈壁节水生态农业、黄河上游特色种养业和陇东南山地特色农业,设施蔬菜、优质苹果、优质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

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祁连山下,张掖市百万亩制种玉米正值生长关键期。玉米去雄机往返田间,保籽粒发育;无人机盘旋地头,防病虫农害。以科技赋能玉米种业,复式精量播种机等新机具、北斗导航直线辅助驾驶系统等新技术在甘肃不断推广。甘肃建成千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关键的旱作农业技术1500万亩、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1000万亩,马铃薯、玉米等亩产分别提高了约500公斤和100多公斤,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甘肃也由粮食产销平衡省转变为净调出省。同时,甘肃建成了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制种和马铃薯良繁基地,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每年外调马铃薯原原种超过6亿粒。

通过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挖掘发展潜力。灵台县果业办公室主任张建锋介绍,过去当地种植的苹果挂果周期长,引进矮化密植技术后,3年即可进入盛果期。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县里专门邀请专家定期传授技术、答疑解惑。截至目前,灵台县果园面积达22万多亩,商品率达85%。2021年,甘肃省开展万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万名特色优势产业生产人员和万名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共培养3.02万人,今年将再培养3.12万名新型农民。

发展寒旱农业,为农民打开增收新渠道。目前,河西走廊已发展36万亩戈壁设施蔬菜,相当于新增150万亩一般耕地的产能。民勤县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过去种啥啥不行。如今,走进蔡旗镇高庙村日光温室示范园,茄子油亮,辣椒青翠。村民周永振经营的温室辣椒,今年1月上市后已采摘销售8000多公斤。“这半年下来净赚3万多元。”甘肃省目前已发展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近100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产业链产值510亿元。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仲科介绍,力争到明年,农民通过现代寒旱特色农业获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7731元增加到1万元以上。

河西走廊制种玉米静待丰收,陇中旱地马铃薯长势喜人,甘南草原牦牛成群,陇南山区橄榄葱茏……截至目前,甘肃已创建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寒旱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较2017年增长45%,2021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长10.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十四五’时期,甘肃还将打造10个百亿元级农业产业大县,加快形成2个千亿元级和6个500亿元级农业产业。”梁仲科说。

人民日报2022-8-30

 

 

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甘肃向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文章下载

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甘肃向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8月的陇原大地上,瓜果走俏市场、蔬菜长势喜人,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东西狭长1600公里的甘肃,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交往历史悠久、通道枢纽功能明显、土地资源丰富。

10年来,甘肃充分集成现代技术手段,挖掘资源潜力,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帮助甘肃完成了摆脱贫困的巨大的历史性跨越。

撕掉了“苦甲天下”历史标签的甘肃,向着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马铃薯成为陇原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盛夏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百万亩洋芋花开成海。

走进甘肃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爱兰薯业)的基地日光温室里,一株株马铃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公司负责人周爱兰和她的团队成员仔细地查看马铃薯,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颗“金铃铛”。

“马铃薯育种比拉扯一个孩子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周爱兰边查看育苗长势情况边说。

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进一步优化“基础苗—脱毒苗—脱毒原原种(基础种子)—原种—一级种”的现代化种薯生产体系,爱兰薯业不断探索开发市场,扩大产业链,满足订单需求,改进种薯生产基础设施,扩大产能。

周爱兰介绍,目前,公司已投建6160平方米组织培养室、800平方米育种实验室、560座日光温室、380亩原原种网室和2.6万平方米贮藏设施。

为了让企业发展得更强更好,公司还与众多研发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完善了“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在甘肃,像爱兰薯业一样依靠科技研发提质增效助农增收的企业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20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占全国的12%,每年贡献甘肃省粮食产量的20%。这也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的创新研发密不可分。

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所回落,并面临着一些亟须攻克的技术难题。面对现状,该院随后联合多家单位实施了“安定区优质多抗广适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高淀粉品种改良岗位专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研究员文国宏介绍,这个项目突出主食化新品种陇薯7号与陇薯10号配套技术应用,2016年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6798亩,平均亩产2241.8公斤,增加农民收入1078.55万元。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单产,甘肃省马铃薯总产量保持稳中小幅增长,2015年到2019年马铃薯单产由1129公斤提升到1234公斤,年均单产增长26.2公斤。”在文国宏看来,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目前,甘肃省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商品薯基地和加工基地。2021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20万亩和1500万吨,双双位居全国前列。

河西走廊撑起中国玉米制种“半壁江山”

在甘肃西北部,有一条长约900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由于形如走廊,因此被称为河西走廊。这里有着发达的制种业,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

每年夏季,兰州大学植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学科团队都会在这条走廊上围绕植物生长发育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鉴定并解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为种质创新提供极富价值的遗传材料和理论指导。

“未来玉米仍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侯岁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来生产者和市场最需要的依然是多抗广适、中早熟、高产稳产型品种。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玉米种质的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在多年研发的基础上,团队开辟了玉米精准分子育种的新途径,创建了新种质资源,解决了甘肃省粮食作物育种的技术难题。团队的科研进展促进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和产业向绿色、环保、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有了高水平技术作保障,甘肃省玉米繁育制种发展形势喜人。2021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141.2万亩,产种5.79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和57.8%。90%销往黄淮海、东北等地区,保障了全国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

“发展玉米繁育制种产业,甘肃还有更高目标。”甘肃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介绍。2021年底,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甘肃玉米繁育制种全产业链产值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在全国玉米主产区的播种面积达到5%以上,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5%以上。

甘肃蔬菜走俏全国畅销海外

多年前,每到冬天,吃菜难成为大多甘肃人越不过的一道坎。入冬就只能吃到白菜、马铃薯、萝卜这“老三样”。

为了装满“菜篮子”,让本地的老百姓告别“老三样”,甘肃人在黄土地上研发、创新,搭棚、种菜。

兰州高原夏菜是甘肃蔬菜产业的代表之一,以兰州市榆中县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主要基地之一。

今年3月6日,由甘肃农业大学牵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参与的甘肃省科技重大项目“高原夏菜采后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落地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据介绍,这个项目针对采前安全诱抗剂处理及降药提质、采后防腐保鲜、微环境气调、尾菜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产业化集成示范推广。

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魏立荣介绍,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榆中县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甘肃,类似这样的科研投入在蔬菜产业中比比皆是。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郁继华团队实施的“瓜菜新品种选育及高品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甘肃省瓜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缺乏、化肥农药使用过量、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开展高品质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该项目获得2017年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650万元。

郁继华介绍,项目建立的19个核心示范基地和示范推广精准水肥管理、生态种植模式、化肥农药减量与替代技术等为茄果类、瓜类等高原夏菜新增效益3.11亿元。

在科技的有力支撑下,甘肃省蔬菜产业已形成了以河西五市及兰州、白银为主的日光温室重点产区,以陇东陇南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小)拱棚重点产区,形成了全省“西部温室东部塑料拱棚”的设施蔬菜优势区域布局。

截至2021年,甘肃省蔬菜产量达1655.3万吨,作为甘肃种植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蔬菜产业正在稳步向千亿元级产业迈进。

如今,甘肃的特色蔬菜畅销全国,外销中亚、日本、韩国、东盟市场;马铃薯产量傲视全国,产品外销东盟;河西走廊撑起了我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

在陇原大地上,一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科技日报2022-8-9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