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金融五篇大文章,赋能“三农”新质生产力
01农村科技金融:聚焦关键领域创新
(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关键领域:种业创新和农业机械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首先,种业创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核心。种子被比喻为农业的“芯片”,说明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第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点。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针对国内农业的实际需求,发展智能化、适用于小规模农业和丘陵山地的农机装备。同时,推广农业机械化还应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如农机合作,以降低中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的使用成本,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二)积极做好金融服务涉农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和资本市场,应巩固并提升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农机具制造、种业、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加大对这些领域前沿技术和创新项目的投资和贷款支持,帮助企业开发新领域、探索新赛道,从而促进其发展新动能和形成新优势。金融支持的增强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如针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专项贷款、投资基金等。
二是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政策性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应深度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在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和核心技术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绿色农业生产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确保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从而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扩大农业科技企业的合格抵押担保品范围,构建适用于这些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获取信用贷款的能力。
三是促进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鼓励资金实力较强的农业科技企业通过新三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渠道上市,获取直接融资支持。这不仅能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还能提升其抗风险能力。此外,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合理发行债券,进一步扩大其资金来源,支持其科技创新和业务扩展。
02农村绿色金融:关注林业碳汇发展
(一)要充分认识林业碳汇的重要性
我国高度重视森林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根据2022年5月7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到92亿吨。我国已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林业碳汇在未来几年将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综合目前已有的公开文献看,在过去十多年的中国林业碳实践中,我国已经开展了清洁发展机制(CDM)、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国际自愿减排标准(VCS)等类别大量项目。从发展趋势看,相较之下,国际自愿减排标准(VCS)林业碳汇项目是当前发展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项目类别,值得进一步关注和开展相关研究。
(二)林业碳汇与绿色金融相互促进
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时间越来越近,林业碳汇相关工作也将进一步加强。林业碳汇与绿色金融是相互促进的。发展林业碳汇,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更多地借助于绿色金融。为了降低绿色信贷风险,可研究碳质押融资贷款等,吸引更多的社会金融机构进入,为“双碳”目标和农民增收助力。
03农村普惠金融:三箭齐发促发展
(一)农村发展普惠金融必要性体现在三点
一是降低农户筹资成本和提供融资便利。通过引入低利率贷款和小额农业信贷等金融产品,农村普惠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筹资成本。普惠金融为农户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必要的资金来支持农业生产和其他经营活动,从而减少了因资金短缺而错失发展机会的风险。
二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非农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支持的资金可以被用于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比如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以及支持农村非农业经济活动,如开办农村企业和合作社。这有助于多元化农村经济结构,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增强农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是增加乡村活力和提高农户收入。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增加乡村的经济活力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非农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还能通过多渠道增加农户的综合收入,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要三箭齐发
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通过数字化手段,金融机构可以精简工作流程,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使农户能够轻松获得金融支持。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向农民和小微农业企业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并更广泛地利用金融服务。
二是推动产业农业协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应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推动产业金融入农村、供应链金融入农村,不仅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问题,也解决产业问题和供应链问题,确保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真正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普惠金融应支持和引导农业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考虑经济效益,也重视环保效益。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业企业采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技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指导农户建立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04农村养老金融:五大措施提质量
(一)农村养老金融现状
根据《中国农村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2)》,我国农村养老金融存在四大挑战: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挑战,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亟待完善。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依然存在应保未保的现象,尤其在农村地区。同时,养老保障水平与国民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养老财富储备意识逐步加强,养老财富储备总量依然不足。虽然公众已经具备了养老财富储备的意识,但实际储备总量仍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养老保障。
三是养老金融投资风险偏好保守,养老金融知识水平有待提升。公众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养老金融知识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养老金融知识相对有限,许多人在参与养老金融市场时偏好低风险、收益稳定的产品。
四是养老金融产品供给逐渐多元,产品设计与需求存在偏差。虽然市场上的养老金融产品逐渐多元化,但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存在偏差。公众反映了多项关于养老金融产品的问题,如收益率偏低、产品介绍不明确等。
(二)金融五大措施助力农村养老
一是改善和拓宽养老金融服务。引入更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金融服务。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创新和推广普惠保险业务、养老理财产品,提供更多样化的养老金融服务,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养老金融需求。
二是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在差异化农村养老金融体系建设中,应考虑地区发展差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教育策略应有所不同。在欠发达地区,重点提升农民对普惠金融产品的认知,增强其养老财富储备意识;而在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推广特色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主题网点建设等方式,提高居民对于养老金融规划的认识。
三是促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青年劳动力返乡创业和照顾老人,通过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养老服务的改善。
四是推动金融创新以满足养老需求。设计进阶式农村养老金融产品,如“保障型”和“加强型”金融产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低门槛、保本、灵活的特色理财产品,以及针对土地流转金、养老金等的融资产品,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养老财富储备方案。
五是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同,差异化制定优惠政策,如在发达地区关注农村养老模式升级,对支持智慧养老、社区养老的金融机构或民间资本给予税费优惠;在欠发达地区则重点向基础养老保障倾斜,提供政策支持,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养老金融需求。
05农村数字金融:强化基础破壁垒
(一)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壁垒
一是基础设施的局限性。农村地区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5G覆盖、光纤网络等,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这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数字化的实施和效率。地方政府对于金融数字化的投入存在差异,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提升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是推进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是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不同地区的金融服务生态差异显著,农村地区金融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征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民信用的准确评估和金融服务的高效提供。缺乏一个能够实时联动各部门的金融服务平台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无法形成有效的生态体系,从而制约了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
三是知识普及的不足。农村地区居民对于新兴技术和数字金融服务的认知普及率低于城市,导致他们对数字金融服务的接受度和使用率不高。缺乏必要的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教育使得农民难以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带来的便利和优势,进而阻碍了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深化。
(二)如何推动农村数字金融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需要更加重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这包括使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如利用5G和人脸识别技术建立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确保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广泛且高效。
二是完善农村金融信息系统。建立和优化农村信用体系是关键。依托先进技术整合应用农民在生产、消费、社保等各方面的数据,填补农户信用信息的空白。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创新农村特色金融产品,运用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优化授信模型,提供自助式操作和自动化处理,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采集农业全链条数据,提高农业精准授信的能力,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推动金融服务与民生体系的深度融合。
三是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针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普及和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对数字金融服务的认识和使用技能。同时,推动智慧农村场景生态的建设,创新推出适合农村特色的智慧平台和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利用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村居民对数字金融的接受度和信任度。
腾讯网 20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