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需用好管好
基于11个省33个县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显示——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需用好管好
教育装备的配置与使用,是影响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的配置和使用状况如何?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装备才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真正需要的?如何帮助小规模学校提高装备使用率?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所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11个省33个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共收回有效县级问卷32份、校长问卷443份、教师问卷4216份、学生问卷4926份、家长问卷5388份。本文将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教育装备总体有保障但仍需抬高底部
在义务教育普及中,国家和地方对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及标准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有限,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配置不足的情况长期存在。
(一)基本教学仪器设备数量相对不再严重缺乏
校长问卷调查显示,在学科教学仪器设备中,数学、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仪器设备配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校长反映最为缺乏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是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超过十分之一的百人以下学校表示缺乏(10.53%)。总体上,与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相比,基本教学仪器设备对于学校来讲不再严重缺乏。但调研发现,部分县市乡村小规模学校,数学、科学的教学仪器设备陈旧无法使用,音体美等相应的设备器材相对不足且破旧,以低成本的器材为主,主要是锣鼓、跳绳、立体几何石膏像等。
(二)在信息化设备配备方面还需加强
国家将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作为缩小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差距的重要手段。调研发现,部分发达地区或者重视信息化的县区乡村小规模学校网络覆盖率以及数字教育资源设施设备配备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在信息化设备配备方面,乡村小规模学校仍存在以下问题:
1.两成应开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没有计算机。校长问卷调查显示,有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百人以下学校有学生用计算机的平均生机比达到4.32∶1,远远低于百人以上学校生机比(14∶1),这说明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需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有三年级及以上年级的百人以下学校,没有学生用计算机的学校比例为22.75%。对于办学条件中设施设备需求的调查,28.07%的百人以下学校反映最缺乏信息化设备。仍有接近十分之一(9.27%)的百人以下学校反映没有教师用计算机,实地调研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教师们对专用计算机的渴求。
2.网络尚未全覆盖且数字资源相对缺乏。尽管乡村小规模学校网络连通取得了重大进展,仍有5.85%的百人以下学校未连通互联网,而这些学校的网络连通将会是艰难的“最后一公里”。已连通互联网的出口带宽不足制约了小规模学校网络在线课堂的顺利实施。校长问卷调查显示:规模大的学校互联网出口带宽要好于规模较小的学校。已连通互联网的学校中,出口带宽在10M以下(不含10M)的百人以下学校为8.18%,百人及以上学校的这一比例仅为1.90%。有近四成(38.60%)的百人以下学校表示缺乏可用的数字教育资源。
(三)图书资源配置质量亟待提高
校长调查显示,缺乏图书资源的学校比例为4.29%,百人以下学校这一比例为2.92%。部分县市实地调研发现,乡村小规模学校能提供给孩子们的图书有限,且种类单一。实地调研发现,有的学校没有配备图书室或阅览室,极少数学校有捐赠图书并在教室后面设置图书角。而有限的图书也较为陈旧,副本率高,且很多图书不适合儿童阅读。半数以上(56.9%)的教学点认为现有图书并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调查分析显示,教学点或村小中,希望增加图书类别的学生比例最高,达到68.22%。
(四)教师办公设备配置需求强烈
调查显示,办公设备是校长们认为除信息化设备之外的最缺乏的设施设备,22.81%的百人以下学校表示最缺乏办公设备。实地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反映备课用的电脑老化,是学生用机淘汰下来的,运行很慢且常出故障。一些学校没有打印机和复印机,或者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学习和考试资料的复印需求。教师的办公电话配备不足,特别是有寄宿生的小规模学校,教师要经常用自己的手机来联系家长或给学生用。在学校办公设备需求方面,除照相机外,对各类设备有需求的学校比例都在一半以上,其中有72.71%的学校表示需要配置摄像机,59.59%的学校表示需要配置复印机。
(五)部分学校生活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求
校长问卷调查显示:百人以下学校没有食堂或伙房的比例为22.81%,没有卫生厕所的比例达到29.82%。在饮水水源上,百人以下学校自备水源的比例为47.37%,仍有3.51%的学校没有水源。29.82%不能提供热水。
按规定应供暖的地区百人以下学校都有取暖设备,以独立供暖为主。教室内生火炉的比例达到46.60%,学校小锅炉供暖的比例为10.68%,电暖气、空调、电锅炉、碳晶板等电暖比例38.83%,地热、集中供暖等仅1.94%。百人以上学校教室内生小火炉的比例也达到15.85%。实地调研这些地区学校时,教师和学生也反映了教室内生火炉方式的安全和教室环境卫生问题。在供暖方式选择上,提高农村学校清洁能源设备的供应需纳入政府考虑范畴。
二、教育装备的使用与管理亟待改善
(一)已有教育装备的使用率不高
1.学科教学装备配置需要更新升级。从学科教学仪器配备来说,一方面,国家关于学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出台时间太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绝大多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科教学仪器配备需要更新升级;另一方面,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多数地区按照三级的配备标准配置,需要根据发展需求提高配备标准,保证能够开齐开足实验课。校长调查显示,27.31%的学校反映本校实验仪器设备不能支持分组实验课的开设。此外,新标准中还需明确学校对于实验器材的保管规范及有效管理的问题,如有些药品或化学药剂需要按一定要求存放,以确保配置的仪器设备能够有效为课堂教学服务。
2.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存在闲置现象。实地调研发现,一些配备了信息化设备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设备闲置现象。在一些学校,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备没有带来教师教育教学习惯的改变。调查发现,教师能力不够也是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存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购存在不同批次的设备差异,早前配备的设备老化并经常出故障,很多已经不能投入使用。一些校长、教师也反映学校信息化设备的维修困难,出了故障常常半个月都得不到维修。
3.已有图书的开放借阅率有待提高。部分县市实地调研发现,除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外,图书室的图书每周都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去借阅,通常一周一次。学生调查分析显示:在教学点或者村小,有21.38%的学生反映班级里没有图书,26.61%的学生反映图书不能随时借阅。
(二)已有教育装备的管理不规范
1.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理念滞后。一些学校为了凸显自身的硬件设施,重视教育装备购入而疏于管理:一是相关领导在观念上缺乏对管理的重视,难以在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二是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教育装备的使用受限,应用无法跟进,装备不能发挥作用,实用功能大大降低;三是一部分校长总是担心教师和学生用坏设备,习惯将设备锁起来自己一人掌握钥匙,造成设备的闲置。
2.对教育装备的使用和维修支持不足。随着学校教育装备不断创新与普及,计算机教室、移动多媒体与固定多媒体设备相继在教学中应用。校长问卷调查中发现:学校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本身维修仪器设备故障的能力不强,另外,由于大多数教师尚未具备较熟练的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教育装备故障,而又缺乏故障处理能力。一旦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学校选择“联系厂家”“社会企业”“上级部门”的比例分别是36.57%、20.77%和20.32%。也有部分学校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选择“自行解决”,由学校教师负责日常维修或寻求校外维修人员解决。仍有6%的学校无法维修仪器设备。
三、怎样面向未来配好用好教育装备
(一)研制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配置标准
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配备不足的问题,建议基于目前已有学校装备标准基础上,考虑这类学校的特殊性,研制适合小规模学校的装备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相关标准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的国家底线标准,满足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让乡村小规模学校拥有同等的教学条件和有效教学,保障师生基本生活需求。在研制标准过程中,建议遵循底线原则、差异原则和需求原则。根据教育装备的定义,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型来确定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文科类、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化设备、通用类设备、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安保设备。
(二)创新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配置方式
在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配置满足学校教学和生活基本需求的教育装备,需要创新配置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以租代建”。新形势下,学校教育装备更新换代的频率相当高,需要从整体性、区域性去通盘考虑,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避免重复建设。可在政府的主导下,采取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学校根据需要进行购买,以实现资源共享共用,促进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另外,“以租代建”还可实现管理的专业化。教育硬件资源的管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比如网络的维护、电脑的维修、软件的更新等,需要一支常态化的专业队伍,以让师生获得最优质服务。
(三)提升教育装备管理规范性和应用效率
1.健全教育装备管理制度。一是制定严格的教育装备管理制度。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于已配备教育装备的管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与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二是做好教育装备的日常管理。学校要对教育装备的日常管理有明确要求,相关负责人员要做好教育装备的科学存放、维护保养、借还登记与卫生清洁工作。三是建立激励师生充分应用教育装备的机制。学校需要制定激励师生充分应用教育装备的相关机制,确保教师的使用频率,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性能。
2.做好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业培训。一是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随着教育装备的不断添置,学校要发挥全员维护的思想,开展教育装备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在使用时也有一定的维护技能。二是加强教师装备应用的专业培训:一方面,要让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了解现代教育装备的功能和作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让这些教师掌握与现代教育装备配套的教学法,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需和有效应用教育装备,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四)健全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支持保障体系
教育装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持和条件,如何更好地维护、管理和使用,需要健全支持保障体系。
1.确保技术支持保障。完善教育装备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是保障教育装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教育装备的应用效益,避免建而不用、限制浪费现象应关注的核心问题。要健全教育装备的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建立省、市、县、学校及第三方专业服务商五级联动的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县级要设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中心,负责教育装备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在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的统管下,由专业技术支持服务队伍来负责学校设备数据维护、设备入库、运行故障报修、报损等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实现对学校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及时到位,以及对教师技术操作与应用的有效管理和指导。
2.确保教学法支持保障。要保证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装备能够充分有效应用,还需为教师提供有力的专家支持系统。一是要明确相应教研人员、挂牌责任督学对于小规模学校教师教学支持与指导的责任与义务,通过现场指导、远程指导、网上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确保教师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指导与支持。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网上教研与现场连片教研有机结合,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指导和支持。通过有效教研,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使用教育装备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帮助教师将设备和资源的使用与自己熟悉的方式结合起来,在各学科日常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最终达成低技术环境下产出高教育质量的效果。
[本调查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状况调查研究”(GYH2016010)成果之一。课题组成员还有:张文静、武向荣、余蓉蓉、燕新、程蓓和史亚娟。任春荣兼本文通讯作者]
改善教育装备补齐基础教育发展“短板”
张乐天
看了中国教科院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状况调查,认同之处良多。首先,很欣赏作者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注,尤其是对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状况的关注。这样的研究主题,切合时代的需要,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其次,很肯定研究团队的研究精神和运用的研究方法。文章所展示的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装备状况是通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11个省33个县的深度调查而获得的,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代表性。研究者为此的精心设计和辛勤付出跃然可见。再其次,文章从不同维度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装备状况的分析,尤其是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细致中肯,对面向未来配好用好教育装备的建议合理可行,值得教育决策者借鉴。
作为一位有着乡村情结并一直关注乡村教育的研究者,我对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同样有着思考并怀有深深的期待。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形成与存在,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乡村人口居住分布和学校设置等因素密切相关。今日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一方面有着历史的沿承,另一方面受到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乡村小规模学校也处在变化之中。然而,无论如何,乡村小规模学校依然量多面广。乡村小规模学校承载着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使命,任重而道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育有着长足的发展,这也包含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这种发展,既体现在学校教育装备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上,也体现在学校师资队伍的改善上。但从另一种角度看,与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办学状况相比,甚至与乡镇中心学校办学状况相比,小规模学校依然处在相对弱势或相对劣势的地位。由于中国区域差别的存在,不同区域间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地处偏远或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状况堪忧,已成为乡村教育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烙下了乡村贫困的深深印记,成为义务教育依然存在不均衡现象的重要表征。
当前,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进一步强化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事关乡村振兴,事关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大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千家万户的期盼,是最重要的惠民工程。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保障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需要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寄予更深切的关注。决不可因其小而小视之。在一定意义上,唯有真实地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中国有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方可真正实现。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不仅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事,也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大事。因为人的发展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装备,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质量。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基地专家)
研制切实可行的教育装备底线配备标准
左晓梅
不论是国家政策要求还是地方实践需求,研制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成为重点关注问题。而教育装备既是办学标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要解决和突破的难点。从标准研制的前提出发,课题组在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各主体的调查问卷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了教育装备相关问题,既关注现状,更注重需求。
教育装备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需要教具的数学课、需要动手操作的科学课、原本就缺专业教师的音体美课程,如果学科教学仪器设备缺乏,教师们难以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城市优质学校纷纷开始探索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创新丰富教学活动的同时,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缺乏信息化设备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实地调研中,见得最多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课堂是依然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教师拿着破旧的讲义站在讲台上。有年轻的数学教师反映由于教具的缺乏,孩子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都停留在纸上和生活中不太规则的物件上。座谈中一位校长说,体育课就是跑步和做操,音乐课成了歌曲欣赏,美术课是教师教什么学生画什么。
教育装备的管理和使用不当造成了新的浪费。实地调研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大多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校舍中都会有一间杂物室,里面会堆放各种废弃的教育装备。问及为何会废弃,一是由于教育装备存在不同批次购买的差异,早先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由于教师不会用而闲置;二是由于管理不规范或操作不当导致很贵的设备出现故障,而故障维修又不及时,一闲置也就不能用了。从投入上来看的确成为一笔很大的浪费。
基于现状和需求,分析如何为乡村小规模配好教育装备,确实是一个难点问题。面对学生数为100以下且年级、教学班数不一的这部分学校,需要从保障教育公平的角度,坚持够用实用好用的原则,研制切实可行的教育装备底线配备标准,满足学校所有年级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在满足底线标准的基础上可以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特色提供装备上的相关支持。
在为小规模学校配齐教育装备的同时,更要重视管理和使用,而提高管理和使用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有教师队伍状况决定了教育装备的应用水平,整体教师老龄化且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培训机会少和客观上的“出不去的困境”,又导致能力短板得不到提升。而现实情况是为这些学校配齐小学科专业教师几乎不可能,实行“走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更多的还在于已有教师的培训提升。除了远程网络研修,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送“培”上门:一方面,以小规模学校的管理片区为单位,定期送“培”上门,有效提升教师能力;另一方面,教研和电教人员在提供指导和支持时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将小规模学校的对口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对教研和电教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中加权重计算工作量。
中国教育报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