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教师发展机构何以助力教师学习
名家访谈
区县教师发展机构何以助力教师学习
本报记者 黄 浩
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是助力县域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但长期以来,机构职能不清,教研员配备不齐、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教师队伍的发展。如何加强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在寻找县级教师机构样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是一个“模板式”的存在。
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李大圣一直认为,教师研修制度是有生命力的原创中国经验,区域研修的“在地性”“战练结合”“陪伴式成长”等特点,对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教师研修机构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幸运的是,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一系列改革探索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区县教师研修机构到底该承担何种职能、向何处发展,在探索中,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得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为了破解当前校本研修存在的主体浅表化、内容形式化等痼疾,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研修专家基于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建构了基于学习者中心的“五要素范式”,统整教学与教研两个系统,实现了区域教师研修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紧跟时代发展与变化,李大圣和团队整合教研、培训、技术等部门成立江北区未来教育研修中心,协同推进“实践场+云平台”建设。“码”上研修、具身学习、教育戏剧、智能空间、在线协作……学院积极探索以信息技术赋能教师研修,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他们还十分重视教师学习场域建设,将研修中心变成教师“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让教师在研修中感受快乐与尊严。
江北区为什么走在前列?李大圣的回答是:每天比别人努力一点,做事比别人做得稍快一点,凡事都认真一点。
聚焦“区县教师发展机构”这一主题,本报记者对李大圣进行了专访。
以一流机构锻造一流教师队伍
中国教师报:您曾经表示“一流的机构才能锻造一流的队伍”,在我国已经建立的五级联动教师研修体系中,您认为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助力教师学习成长具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价值?
李大圣:五级联动的教师研修制度是原创的经得起检验的中国经验。区县研修机构助力教师学习具有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区县教师研修主要是扎根教育现场、着眼问题解决的场景学习,充分体现成人学习“急用先学”“学用结合”的特征。教研,就是在教育现场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并促使教师不断改造旧经验、接纳新经验。面对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区县教师机构通过组织和引导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研究,不仅提升了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教学现场是教师认知成长与发展的实践基地,也是教师产生教学智慧、行使专业判断的场所。
第二,区县教师研修机构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迁移,体现教学做合一。美国学者乔依斯和舍瓦斯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迁移效果受项目所采用的策略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当研修结合了理论、示范、实践以及反馈指导时,知识、技能及其迁移效果显著提高(如右下表所示)。区县教师研修机构正是依托这一模式,设计了一系列研修活动,最大化地促进教师从培训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第三,区县教师发展机构促进教师学习是长程视野与伴随式生长,关注教师学习的深度、宽度与连续性。区县教师研修要关注教师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从入职到退休;研修机构的专家是伴随教师一起成长的,他们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生活,还关注教师的个人生活史。通过长期跟进和开展持续性专业发展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持久、全面的学习成长环境,确保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从个体成长到群体共生:给一线教师最专业的研修
中国教师报:教师学习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仅仅出于个人兴趣,还要回应组织需求。江北区如何通过构建“五要素课堂”,为学校教师提供学习的“指南”,最终推动提升区域校本研修的品质?
李大圣:如果教师喜欢插花就选插花课程,喜欢武侠就看武侠电影,显然不是教师学习的全部含义。教师学习不仅要满足个人兴趣,还要满足组织需求,组织的最大需求是教师具有职业胜任力。
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就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能力。江北区推动区域教师发展,就是通过“五要素课堂”建设,为区域教师学习发展提供指南。江北区建构“五要素课堂”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学校校本研修的脉络,作为教师自主研修的罗盘,以及区域考核学校校本研修质量的主要内容。
首先,构建“五要素课堂”范式,全面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夯实教师学习的基本盘。江北区构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五要素课堂”学习范式: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结构化、情境化的学习内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发展评价的学习反馈,互赖互惠的学习共同体文化。“五要素课堂”统整了课程教学全要素,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指南,能够整体推动区域教学改进,确保国家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得以高质量实施。
其次,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卷入,增强教师学习的内动力。
为全员卷入“五要素课堂”建设,确保国家课程标准在区域教学改进中产生成效,江北区采用“行政发动、研修推动、校本行动”的“三方联动模式”。一是行政发动。由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整体部署“五要素课堂”推进工作,相关科室牵头组织“五要素课堂”的解读培训会、展示现场会以及全员考核工作。二是研修带动。由区教研机构学科教研员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组织教师开展案例研修,帮助教师理解“五要素课堂”的内涵,总结“五要素课堂”的实践策略。三是校本行动。学校对“五要素课堂”进行校本化解读,建立“五要素课堂”校本化的课堂文化,组织教师实施“五要素课堂”,总结校本化实施策略。学校建立管理机制,确保“五要素课堂”常态化实施。
最后,加强校本研修督导,激发校本研修的自觉性,提升校本研修领导力。为持续有效推进“五要素课堂”,区域通过“视导—比赛—督导”的路径引领方向,强化内驱力。学校则自动将“五要素课堂”作为校本研修的脉络,作为教师自主研修的罗盘。由此实现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教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格局,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中国教师报:您一直主张在教师研修中要培养教师的“学习互惠力”,这一观点背后的考量是什么?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在建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学科中心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让教师“一起走、相互教、持续走”的?
李大圣:五级教师研修体系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不同层面的赋能,促使教师通过看、思、辩、问、改等形式,不断拓展教师个体认知的边界,汇聚群体智慧,避免个体的偏执与狭隘。江北区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区域教师群体一起走、相互教与持续走。
一是在构建“五要素研修”范式的基础上不断弘扬教师“互赖互惠文化”,实现教师研修从单向灌输转向互学互惠,从个体成长走向群体共生。二是不断丰富教师研修转型的样态,江北区“五要素研修”范式聚焦教师研修方式的转型,创造了丰富的研修样态。
样态一:“卷入体验、协同研修”的研修方式,关注“怎样让每一位研修教师卷入到研究过程中”,研修活动过程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主线,组织教师开展小组协同研修,这样的过程可以明显看到老师经历了从行为参与到思维卷入再到认知重构的过程。
样态二: “技术融入、基于数据”的研修方式,其特点是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说理。研修活动前,收集实践案例;研修活动中,引入技术手段,辨析实践案例;最后根据案例辨析,通过研究形成一些共识性策略。这种案例辨析式研修,意在组织教师对教学案例做精准分析,引导教师从经验型研究转向实证性研究。
样态三:“线上线下融合”的研修方式。这种研修的基本路径是线下发现问题,调动学习欲望;线上指导策略,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导航;线下实践跟进,实践与理论主动对接;线上反馈调整,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双向滋养;线下再次实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引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时间与空间的融通,也可以融合多元的研修方式。
样态四:“项目式学习”的研修方式。这种方式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线上自主选学+线下具身学习”的混合式研修,多为解决区域教育教学问题、开发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应用。
教师研修转型的内涵和外延都可以不断深化与丰富,我们力图构建开放、包容,相互批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的人际氛围,让教师在共生、共享、共进的研修生态中丰富个体认知和教师群体智慧,提升教师的互惠力。
三是通过学科中心组建立学习共同体,联动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与自主研修,建立教研的敏捷响应系统,实现教师群体一起走与持续走。2021年9月,江北区建立了教研工作的敏捷响应系统,成立了覆盖全科全学段的以教研员和一线名师组成的学科中心组,实现“全员培训、区域学科教研、校本教研、学科组教研、个体自主研修”的联动。把教研的触角延伸到一线教研组和备课组,做到发现问题马上敏捷响应,确保教师群体时时做、时时想、时时改,打通教学与教研之间的“肠梗阻”。
中国教师报:在设定教师研修目标时,我们往往过多强调教师能力的提升,您提出教师学习目标应包括“三大发展”——发展信心、发展责任、发展能力。为什么在“能力”之外,您如此重视教师的“信心”与“责任”的发展?
李大圣:我相信,教师学习的目标本质上包含信心、责任、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首先,教师能力发展,特别是显性能力的发展,常常是教师学习的首要关切,这很正常且很重要。教师对教学技能的不断锻炼和学科知识的不断拓展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同时,教师必须具备有效的课堂管理技能以及关心并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这些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术表现和个性发展。
我们必须同时看到,教师的发展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自信心和不断进行自我修炼的效能感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是自己最出色的教练——通过持续地认知自我,深刻地了解自我、激发自我以及不断修炼自我,教师方能在教育教学的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教师必须像庖丁一样娴熟地解决问题,方能适应时代变革的挑战。教育者的自信心是推动个人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领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因此区域教师学习要通过不断帮助教师认知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
另外,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与教师职业特点高度关联的。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包括使命确认、对职业内在意义的认同以及自驱力的强化。这些元素构成了教育者追求卓越的信念系统,支撑他们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前行。芬兰的教育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芬兰的教师深信,他们的工作热情必须源自对教育的真挚热爱和对国家价值的深刻认同。这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就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教师群体,推动了整体素质教育水平的飞跃。
资源与场域升级:唤起教师学习热情与自我尊严
中国教师报:如何让“自主选”与“用心学”成为常态,是教师研修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难题。江北区如何建设教师研修资源库,做到学习资源让教师真的想用、真的有用、真的用起来?
李大圣:从教师培训走向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是职后教师教育的大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就是如何激发教师“自主选”的热情以及“用心学”的动力,从而让教师研修资源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教师缺乏学习资源,而是在工学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信息冗余让教师难以有效选择,再好再多的资源也没有发挥作用。区县教师研修机构在资源精选以及资源的结构化组织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江北区建设教师研修资源关注的焦点是“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资源”,以及“教师对哪些资源具有学习热情”。调查发现,一线教师最关切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一线教师最强烈的学习热情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取得出色的学业成绩。为了让教师研修学习资源真正实现“自主选”与“用心学”,我们构建了以学科核心问题为主线的自主选学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基本逻辑是:教师最关注学科核心问题——他们会自觉寻找解决学科核心问题的资源——他们找到的是解决学科核心问题的资源包——他们拿来就有用,用了就有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创生自己新的资源。
我们建立了学科核心问题为主线的自主选学体系,在整个体系中,通过“需求诊断、教师选学、问题聚焦、应用实践、成果提炼、考核评价”一体化选学运行流程,促进教师找到发展着力点。我们建设了以学科教学核心关键问题为抓手的选学资源和本区域特色资源建设于一体的选学平台,从传统的资源聚合平台升级为基于教学真实问题解决、基于本区域需求和本地特色资源建设。同时,通过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主线的选学方式。丰富了区域教师共同体研修的形式,教师组成研修共同体,基于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主动形成自主选学团队,形成了新型的学科共同体研修生态。一个个教师研修团队依托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带着经验学理论,带着理论去实践”的教师持续学习探究的良性循环。
中国教师报:以往教师研修机构对教师学习场域的建设并不十分重视,您何以认为区县教师研修机构应该为教师提供“诗意栖居的地方”,真正支持教师有尊严地学习?
李大圣:提供“诗意栖居的地方”不仅指向物理环境的改善,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管理文化的变革,旨在为教师创造一个既能促进专业技能提升,又能滋养心灵、激发创新思维的发展场域。让教师活成一道光,才能引领孩子奔向远方。
我们必须认识到,区县教师研修机构应该成为优质文化基因的孵化传播地。教师研修机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教育理念的引领者和教育理想的感召者。这样的机构引领教师卓越成长,不仅有育人技能的修炼,更有对教育幸福的深刻体察,能真正唤起教师内隐的荣誉、尊严和高尚气度。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学习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建立起一致性与关联性。教师参加有组织的研修,学生参与常态化的课堂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是“学生”的身份。为了保证教师研修的靶向性和精准性,教师研修的内容和方式要围绕着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开展,即学生怎么学,教师就要怎么学。要让学生有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要有信息素养;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研修。我们不能用最传统的方式培养教师,却期望教师用现代化的方式培养孩子。
教师学习方式亟须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未来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重庆江北区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建设全国第一家区域性教师数字学习实验室,从空间、课程、方法、技术等方面对教师学习展开研究。未来学习室(教学实训室)以学习空间的变革和学习技术的融入,实现教师研修、校本教研的全过程数字化;具身学习室结合先进技术与教育实践,通过教育戏剧等方式赋能教师个人发展,促进课堂变革。远程观摩室可以对实训室研修活动、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零干扰的观察,还可以实现泛在的协作与交流。接通一线课堂的录播信号,可以实现跨空间“多方联合教研”和在线诊断。
富有美感、设计感与高级感的学习场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江北区特别重视为教师提供一个充满美学元素的学习和社交空间,这对于教师的精神享受和职业尊严至关重要。如舒适的阅读空间、图书馆的一站式服务、四季花开的社交场所以及温馨的教育咖啡等,不仅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育热情,也有助于创造教师的心流时刻,教师的幸福感知力最终会转化为学生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李大圣 教育学博士,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
中国教师报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