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17年信息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博物馆

题目:2017年博物馆工作信息第48期

资料提供时间:2018-01-11

目录

更多

一座值得一看的县级博物馆 文章下载

一座值得一看的县级博物馆

彭阳县建成博物馆了?这可是个不小的新闻!因为宁夏目前建成的县级博物馆还很少,更何况彭阳县地处南部贫困山区,目前还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县,而它建县的历史只有30多年。2017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的当天,笔者就远途奔波、兴致勃勃地前去参观,颇有一点“先睹为快”的想法。

果然,彭阳博物馆没有让笔者失望。笔者在“贪婪”地浏览了馆内所有展品之后,对彭阳博物馆刮目相看。笔者听到有人兴奋地对馆长杨宁国表示,这个博物馆,是应该高看一眼的。

建筑面积达11200平方米的彭阳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目前开设了6个展厅,展出的文物有2000多件,藏品有7000余件。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12件,二、三级文物则多达560件。

杨宁国自豪地对记者说,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馆藏文物,在宁夏都是数得着的。除了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两家省级博物馆之外,第三个就要数彭阳博物馆。在固原市,除了固原博物馆,它可以排第二,而在宁夏县级博物馆中,它就可以当之无愧地排第一。这也充分反映出当地政府对文化工作的支持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兴建如此规模的博物馆,是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的,是与当地极为丰富、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源和出土文物相匹配的。

在彭阳,有一部基本完整的通史。

笔者了解到,彭阳县不仅发现了距今数千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而且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石器。至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那就更多了,仅已经发现的就有四五十处之多,且都发现了那一时期的文物。在彭阳县发现的距今几千年人类居住的窑洞式房屋,依然保存了白灰墙裙,坚硬、光洁、平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存状态。最近在彭阳县姚河塬发现的西周时期的诸侯王级的墓葬群及大量出土文物,更是颠覆了“周文化未过陇山”的结论,证实早在西周早期,周人就已经翻越了六盘山。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消灭了长期驻扎在彭阳一带的义渠,彭阳及周边地区更是正式纳入中原的版图。至今,战国时期修筑的秦长城,还横卧在彭阳的大地上。彭阳还是历史名人荟萃之地,有资料显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都曾到过彭阳一带,东汉史学家班彪所作的《北征赋》,也记述了他亲临彭阳的经历和感慨,赋中也点出了“彭阳”这一地名。三国西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史学家,有针灸鼻祖之誉的皇甫谧,就出生在彭阳县。唐宋元明清时期,彭阳县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汉代城郭、北魏造像、北宋石窟、明清驿道,都在这里留下遗迹,也丰富了彭阳的文化内涵。到了当代,彭阳县又孕育了比较丰富的红色文化。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曾经过这里,毛泽东曾夜宿彭阳县古城镇下岔沟、乔家渠的农家,并在当晚记下并修改了在六盘山上吟咏的《长征谣》(即《清平乐·六盘山》的初稿),尤其值得珍视的是,当地至今还保存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些革命遗迹。

彭阳博物馆现在开设了“茹水遗珍”“红色记忆”“今我彭阳”等6个展厅。其中,“茹水遗珍”分为史前、先秦、秦汉、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6个单元。笔者看到,这里有远古时代的古生物化石,有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石器、彩陶罐,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短剑,有战国时期刻有铭文的铜戈,有夯筑长城的木夯,有汉代的三足两耳圆鼎,有与彭阳建县历史有关的汉代朝那(读作zhū nuó)鼎,有西汉时期精美的人驼纹牌饰,有北魏时期的一佛二菩萨石造像,有唐代双鸾瑞兽花鸟铜镜,有北宋的刻花梅瓶,有在当地出土、可作为中西交流物证的波斯银币……其中的石器、玉器、铜器都有相当的存量。

这里还陈列着距今数千年的葡萄种子。那是专业人员在彭阳县打石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那次,共发现了25种已经炭化的植物种子,其中就有葡萄,这可以说明,早在几千年前,彭阳一带就已经栽植葡萄了。据文献记载,葡萄引进到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在伐大宛时带回来的,一种说法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有人据此断定,引进葡萄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119年,而彭阳县出土的葡萄种子,可能要为这些说法打上一个问号了。

博物馆的许多展品,都令人眼前一亮,驻足细品。

1999年,笔者到彭阳县采访,抽空看了当时还放在库房的文物,便为他们珍藏的许多珍品“惊艳”了一回,也以《偏远穷县藏奇珍——宁夏彭阳县出土文物参观记》为题做了报道,并就他们建一座博物馆的愿望在报上公开发出了呼吁。没想到,此后,他们的重要考古发现一个接着一个,出土文物也从2000多件增加到7000多件,而有档次、有品位、有内涵的博物馆也真的建成并向公众开放了。

这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也是颇有“新闻价值”的事。

光明日报2018-1-9

 

 

在时代变迁中留住乡愁 绍兴城中村改造中保护文物和历史建筑综述 文章下载

在时代变迁中留住乡愁 绍兴城中村改造中保护文物和历史建筑综述

绍兴历史遗存丰富,各地散落的众多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是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标志。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1000万平方米以上。拆改过程中,我市创新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工作路子,着力念好“摸、分、活”三字诀,最大限度保护好文物和历史建筑,促进城市转型与文化传承、社会文明协调发展。

摸清历史文物家底

城中村保留着大量“大户人家”建造的“大建筑”。这些“大建筑”历史文化沉淀丰富,是城市乡愁的一部分。

摸清家底,才能守好家业。

市建设局局长袁建说,在城中村改造启动之前,我市建设、文物等部门就对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风貌、“三普”文物(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状开展专项调查摸底。

市文物局抽出专门人员到越城区城中村办公室工作。为加强城中村改造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城中村拆迁工作小组制订了先期摸排、分类处置、专人巡查的举措,并要求镇(街)在拆迁过程中应保障好传统建筑构件的完整性,严禁粗暴拆迁。

文物部门还“跟踪式”监督护航古建筑拆迁全过程。“充分发挥文物执法支队、属地街道、业余文保员力量,加强历史古建筑拆迁全流程的监管工作,做好就地保护的历史建筑日常保护和防火防盗工作,强化异地迁移建筑的后期维护工作。”市文物局副局长吴军说。

越城区专门成立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有限公司,作为保护、利用传统建筑和构件的实施主体,并研究制定历史建筑保护处置流程,确保古建筑拆迁处置流程合理合法合规。

诸暨市在摸家底上同样做了大量工作。组织多部门对列入拆改范围内的应征收房屋一一进行走访摸排,把初步认定有保存价值的古旧建筑,进行拍照、绘制方位图,并印制成册;在拆改前由专业设计测绘单位进行测绘和建筑复原设计,绘制成图,保留档案,为在拆改过程中留存保护古旧建筑提供依据。

上虞区坚持旧城改造与历史建筑保护并重的原则,做到拆迁不拆古,积极保护历史遗迹。在曹娥老区的征迁改造中,红线范围内具有历史价值的24处文物均得到了有效保护,曹娥庙两侧及拖船弄闸口遗址两侧的40多处一般历史建筑也进行了保留。

嵊州市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中村拆迁改造规划编制的强制性内容,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执行力。记者了解到,该市要求镇(街)对摸排中界定不清、可列入拆除计划的老建筑,全部由专家评估组进行评估鉴定,经评估具有一定历史保存价值的老建筑,一律不得拆除。

探索分类保护路子

妥善处理保护和拆改的关系,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有效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延续历史建筑的生命。

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各地根据建筑及构件的自身价值和完好程度,采取就地保留、异地迁建和构建保护等形式进行分类处置,最大限度保护利用有价值的东西。

越城区东浦街道赏祊、青龙、舜豪等区域,暂时保留了12处约7700平方米古旧建筑。“将结合区域建设规划再作保护利用研究。其余利用价值较高的传统建筑及构件用于古镇建设,确保做到物尽其材、物有所用。”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

柯桥区重点保护了一批保存完好、利用价值较高的民居,老石板、石销墙、石台门等构件也都迁移到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异地保护利用。柯桥区古镇办有关负责人说,一些历史建筑的建筑布局、结构、用料、工艺具有绍兴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而石销墙等构件体现了绍兴传统建筑技艺。记者了解到,在该区红旗村拆改中,保留了大量老石板、石销墙、老条石、石门框。而阮社片区保留的构件数量更为可观。

嵊州市在拆迁改造过程中,保留了不少能体现原村庄风貌的环境要素和文化元素,并收集和整理了被拆除民居的传统建筑构件,尽可能在新建建筑和景观环境设计中加以运用和体现。同时,该市重视对城中村历史文化风貌资料和实物的收集、记录及展示,通过航拍、视频、摄影等多种方式记录城中村的原有风貌和改造过程,保留一份城中村的鲜活记忆。

“这些历史建筑既留存着历史记忆,也具有再现功能,能充分反映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市文物局有关人员表示,因此根据种类、年代、所属地、占地面积、功能等分类分别进行处置,保护区域文化个性,传承了历史血脉。

提升开发利用价值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而文物则是历史的验证和文化的载体。

“结合城市建设项目,统筹加以利用,激活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越城区黄酒小镇,将专门开辟一个集中展示点,展示的内容就是越城区拆改中的“三普”文物登录点。“既为被拆除旧宅的人留一处怀旧之所,也为黄酒小镇增添一道人文景观。这种‘文物+教育’的组合模式,或可成为可借鉴可推广的模板,有效保护此次大拆大整中的历史建筑。”吴军说。

在诸暨市西施故里景区,也将划定专门保护区域,把该市拆改中建筑构件进行安置予以保护,今后用于西施故里古苎萝村恢复建设中。新昌县划定区块作为该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文物的集中保护区域,按照“集中保护,规划发展”的思路,将其他拆迁区块中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迁移至此。

记者了解到,不少就地保护的历史古建筑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如通过改建成为“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把文化礼堂建设与书画、非遗、曲艺、民俗、治水等特色相融合,为挖掘文化、传承文脉打通有效路径。另外,还把文物保护嫁接到文化产业中去,开发衍生品,培育文博创意品牌。

“将拆迁的民居古建筑集中展示,将一座座单体建筑组合成院落,积极引导比较成熟的非遗项目工作室入驻,逐渐形成个性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新业态,把文物保护嫁接到文化产业中去、开发衍生品、培育文博创意品牌,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市文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文物和文创结合起来,也成为我市一些地方“活”用文物的一种方式。

记者 张科勇

绍兴日报 2018-1-10

 

 

西藏文物保护的历史与未来 文章下载

西藏文物保护的历史与未来

这些优秀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辉,不仅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而且真实记录了西藏的历史变迁,充分体现了西藏和内地之间的血肉关系,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央政府一直行使着对西藏的主权,毋庸置疑地证明自古以来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 请您概述一下西藏自治区的文物资源。这些文物有怎样的独特价值?

单霁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西藏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这些年文物工作者广泛调查的数字表明,目前分布在全区范围的古代文化遗址、古墓葬、石刻艺术以及宫殿寺庙、庄园建筑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达23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城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昌珠镇被列为历史文化名镇。此外,还有大量珍贵的可移动文物。如有元明以来历代中央政府敕封西藏地方官员的封诰、诏敕、印鉴、金册,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在拉萨等地修建的石碑,以及清代用于认定达赖、班禅等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灵童的金本巴瓶和签牌。还有历代西藏地方政权及首领上呈中央的奏折、文件、信函等。

这些优秀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辉,不仅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而且真实记录了西藏的历史变迁,充分体现了西藏和内地之间的血肉关系,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央政府一直行使着对西藏的主权,毋庸置疑地证明自古以来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西藏文物保护工作有哪些进展?

单霁翔: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西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1959年6月,中共西藏工委成立了西藏文物管理机构,开展文物调查、征集、保护等方面工作。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时,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下设了22个工作部门,其中有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藏文物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西藏文物工作得到快速、全面发展。文物保护机构建设逐步完善。考古发掘、调查工作成效显著,为研究西藏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确保了文物古建筑的安全。在全区开展了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文物的家底。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1995年建成的雅砻历史博物馆是西藏第一座地区级历史博物馆,1999年10月建立了西藏博物馆,其展出的《西藏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入选第三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在美国举办的“雪域藏珍——中国西藏文物展”和2006年8月至10月在德国举办的“中国西藏文物展”,取得圆满成功,较好地展示了中国政府保护西藏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就。

三联生活周刊: 您刚才提到了西藏的考古发掘工作,请谈一下近年来开展了哪些重要项目,有怎样的价值?

单霁翔: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部门与内地文物科研机构合作,先后开展了多项重要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成绩斐然。1978年和1979年5~8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四川大学联合对昌都卡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时代上为距今5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文化遗存也证明了西藏高原与中华民族其他文化系统处于相近的发展水平上,并有着密切的联系。考古学家还在藏南定日县的苏热、藏北的申扎、双湖等地都发现有旧石器遗存,可以看出它们在文化特征上与卡若文化有着明显的联系和承继关系。1990年,在日喀则地区发现了“大唐天竺使出铭”汉文摩崖石刻,这块立于公元658年的石刻是西藏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汉文石刻,记载了唐朝官方使节王玄策经西藏出使天竺的情形,为研究中印交通史、唐朝藏汉关系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2003年开展的青藏铁路西藏段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发现大量石器地点,对于探索藏北高原人类活动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首次发现了保存完好、规模较大、出土文物丰富的早期祭祀遗址,真实再现了西藏原始宗教的面貌。2004年开展的象泉河沿江的文物考古调查,获取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对于认识这一流域各个历史发展阶段考古文化的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以来为配合萨迦寺维修工程开展的考古调查发掘,清理出土大量铜像、擦擦、泥塑等艺术品,对于了解相关佛教艺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 近年来,国家对于西藏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情况如何?

单霁翔: 国家十分重视西藏文物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抢救藏民族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先后召开三次文物援藏会议,从政策倾斜、人才培养、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援藏力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累计投入7.3亿元对西藏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维修,恢复开放了一大批重点文物单位。例如,1989年至1994年,中央拨专款5500万元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珍贵物资实施维修布达拉宫一期工程;1994年至1997年,国家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西藏自治区博物馆;2001年以来,国家又安排专款3.33亿元用于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还将拨专款5.7亿元,开展西藏九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三联生活周刊: 目前西藏文物普查方面的进展如何?

单霁翔: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西藏自治区从2007年起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2007年9月,西藏自治区在林周县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为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普查队,在林周县普查领导小组共同努力下,对总面积4512平方公里,辖9乡、1镇、49个行政村、431个自然村的范围内,开展了普查试点工作。调查和发现各类文物点211处,其中古遗址类66处,古墓葬类78处,古建筑类45处,石窟寺及石刻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处。总的看,普查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也积累了较好的经验。目前,普查第一阶段的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经费申请、设备购置、人员组织等工作基本完成,2008年3月,第二阶段的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启动。具体为:2008年对林芝地区、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东、中部进行普查,2009年对那曲地区西部、北部和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进行普查,2010年对拉萨市、山南地区进行普查。

三联生活周刊: 前面您曾提到的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是近来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能否谈一下相关情况?

单霁翔: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即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维修工程是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重点文化援藏项目,是西藏自治区“十五”计划117项目之一。三大工程项目总投资3.8亿元,是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维修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古建筑维修项目。实施三大工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建设发展的一贯重视和关怀,对于保护和传承藏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工程质量,国家文物局精心组织、安排国内技术力量最强的单位承担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等任务,如中国文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敦煌研究院等。

在实施三大文物维修工程中,国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视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问题,严格依照《文物保护法》,始终遵循文物维修原则,以尽量少干扰、确保文物建筑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得以保存和延续为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目前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文物建筑主体维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现已着手开展工程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工程实施总体看,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实施工程,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文物保护技术人才。

三大文物维修工程实施数年来,还积极吸纳当地农牧民群众参与维修,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三联生活周刊: 未来几年,西藏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规划?

单霁翔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总结三大重点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实施西藏九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文物局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多次组成工作组赴藏进行一系列实地考察、调研,现已确定西藏自治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九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包括桑耶寺—昌珠寺、扎什伦布寺—夏鲁寺、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乃宁寺、朗色林庄园—拉加里王宫遗址、古格王国遗址、色喀古托寺、科迦寺。现国家文物局已经及时批复了拉加里王宫文物保护规划和科迦寺等七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为九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九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

作者: 李伟

三联生活周刊2017-12-31

 

 

一座民间老酒博物馆的去与留 文章下载

一座民间老酒博物馆的去与留

旧鼓楼大街北侧的赵府街69号,坐落着中国第一座综合性老酒博物馆——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于2011年11月正式建成,馆内现共有藏酒7000余品种。据馆长罗强介绍,当初选址于此,一是因为这里位于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具有古都文化底蕴;二是应了那句“老酒不怕巷子深”的古语。如今,这座鼓楼脚下、胡同深处的老酒博物馆,却因为房屋租赁到期面临着离开还是留下的痛苦抉择。

缘起:两代人的文化传承

罗强对老酒的痴迷深受父亲的影响。从罗强记事起,父亲就致力于收藏老酒。父亲对他说,一瓶好酒哪怕酒瓶、酒标的设计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很多品牌随着酒厂的倒闭而消失太可惜了,因此需要有人来珍藏。听父亲从秦始皇酿仙酒、贵妃醉酒等传说故事讲到去酒厂收集老酒的亲身经历,罗强也逐渐对酒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加入了父亲的收藏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初,父亲和罗强加大了收藏老酒的力度,全国各地倒闭的品牌只要能够发现就去收藏。也是从那时候起,他们有了成立一座老酒博物馆的想法。就像陶瓷和玉器在故宫收藏与展出,既传承了厚重的历史,又使作品本身的价值得到留存。作为热爱老酒文化的收藏家,父亲和罗强都相信中国的老酒也应该拥有这样一座博物馆,因此决定亲力亲为,希望“尽两代人的努力,给社会和国家留下一点财富”。他们也明白,与私人收藏相比,建立博物馆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不仅每件藏品需要更严格的甄别来把关,对于来到博物馆的参观者,无论专业与否也都要讲解、互动到位。

2011年11月,随着私人收藏量达到一定规模、在收藏圈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罗强的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馆正式落地。

收集:从1000余种到7000余种

博物馆成立之初,馆内只有1000多个品种的老酒,罗强以为已经足够对外展示。但开馆后,大量爱好者、收藏家慕名前来,很多他们想要看到的酒,博物馆内却没有收藏。为此,罗强就需要用购置、以物换物等各种形式把这些酒找到,安放进博物馆。

看着架子上的每瓶酒,罗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那瓶四川的 中国龙 ,酒标是整座长城围绕着酒瓶,非常精致。原来的收藏者是开小饭馆的,酒就摆在饭馆里,一开始说什么也不卖。那瓶酒我追了十几年,去了三趟天津……”“那瓶江苏连云港的二锅头,是五几年的,酒标也设计得非常好。2012年发现这瓶酒之后,我去了五六趟江苏,给对方带北京特产、送对方没有的酒,最后才打动对方……”

最让罗强印象深刻的还是一瓶清朝康熙年间的白酒,这瓶酒他和父亲苦苦追寻了十几年。原来的藏主是罗强父亲一位收藏瓷器的朋友,因为喜爱这瓶康熙酒的酒瓶外形而买下珍藏,并且声称绝不转手。后来,这位朋友从北京接连搬到天津、承德,罗强总是逢年过节去探望,最终以三件清官窑瓷器和5万元现金“请”到了这瓶康熙酒。当罗强告诉对方,自己成立了一座老酒博物馆时,这位长辈的一句话让他十分感动:“既然你是要办一个博物馆,那这个酒肯定让你拿走。”

如今,博物馆内的收藏已经达到了7000余种。“这几年来增加了5000多个品种。之所以这么顺利,也是因为大家觉得我做的这个事应该支持。”罗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不少收藏者会将自己珍藏的酒看得像孩子一样。对这类收藏者来说,能把多年的藏品交到这个博物馆里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

运营:私人博物馆的探索

乾鼎老酒博物馆尚在正常经营的阶段,门票票价是每人29元,最近出于变故已经免去了票价。往年,每到旺季参观者很多,有全国各地跟团来后海游玩的游客,也有来自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海外游客。罗强说,110多岁的“酒界泰斗”秦含章看见这里的藏酒,“像娃娃似的摸着柜子,头都碰上去了”。原北京红星二锅头酒厂厂长田六一来到这里,看到了一瓶连自己也没有收藏的二锅头,站在博物馆内足足凝视了两个多小时。这样的情形,往往使罗强感到尤为欣慰。

除了对老酒藏品的展出之外,博物馆还尝试承担了交易平台的角色。有些人来到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卖酒和买酒,而那些馆藏不再需要的酒会被单独摆放出来,可能就被其他前往的收藏者买走。一些收藏者也在博物馆中相互结识,进行藏品的交换或交易。

据了解,老酒博物馆成立以来,一直以私人形式进行投资与经营。打理博物馆内各类事务的除了一些雇来的工作人员,也多是罗强本人和他的家人。说到民办博物馆经营的难处,罗强说,一是出资从各地发掘藏品,另外是馆内环境的维持、藏品的保护-

变故:骤然迷失的方向

最近两年,老酒博物馆的运营已趋于平稳,但此刻租赁合同的到期使得博物馆的未来骤然失去了方向。一方面,罗强依然满怀希望地等待事情有所转机,能将博物馆留在胡同中;另一方面,如果博物馆真的关闭,罗强也曾设想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进行复建。但考虑到其他地址很难再有北京胡同这样的文化氛围和感召力,恐怕博物馆成立后也无法恢复昔日盛况。

更让罗强感到头疼的是,如果地址变迁,几千瓶老酒的搬运就成了大问题。要在一时之间将博物馆两层楼的藏酒都搬走,在运送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老酒作为液体藏品,搬运时外瓶易碰易碎,而瓶里的酒一经流失或质量被破坏后无法得到修复。2012年9月,乾鼎老酒博物馆曾将69瓶老酒送往贵州参加国际酒类博览会。然而将酒品打包回京时,由于物流公司的疏忽,最贵的两瓶白酒都被打碎了,其中包括北京酿酒史上最老的一款“向阳牌”二锅头。罗强说,这瓶酒此前曾有人出价60万购买,可能再也无法找到同款。这件事情一直令他心有余悸。

而他此时可能面临的是几千瓶酒的搬运,这无疑是一项更为浩大的工程。如果没有缜密构思的计划、妥善安置的方案而忙于动迁,保证一瓶酒都不打碎可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这些经过精心甄选、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藏酒受到任何损失,在罗强看来对于这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博物馆现在是我个人的,但迟早会捐献给国家。”罗强表示。如果现在政府或有能力的大企业愿意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困境,来保存、完善甚至接管这个博物馆,只要能让酒的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他认为也是可行的。

记者 周原

北京青年报2018-1-8

 

 

温州一清代古桥遭拆毁是怎么回事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什么? 文章下载

温州一清代古桥遭拆毁是怎么回事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什么?

1月5日,浙江温州平阳县鳌江镇一座清代古桥被人为拆毁。

记者8日从温州平阳县文广新局获悉,该案已调查完毕,涉事施工单位将被处以15万元的行政处罚,该局还对属地乡镇领导进行了约谈。

“目前正在督促鳌江镇进行古桥修复,河道内的石料打捞工作已开展,专家已在制定修复方案。”该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被毁的古桥叫福星桥,位于平阳鳌江镇孙家垟村东面,为五孔石梁桥,建于清道光21年(1841年),距今已178年,曾是连接着孙家垟村与外界交通的纽带之一,桥面最高距水面不到2米。2011年平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该桥被列入普查名录。近年该桥南侧末端出现自然断裂,人们不再行走。

近期该桥所在河道两岸开发,桥两侧都被护栏和围墙挡住,这座整体完好的百年石桥便孤零零横亘在河道上。

5日12时30分许,一辆挖掘机开到桥边,铁臂从空中绕过围在河边的护栏,朝着福星桥“掀”过去。几秒钟时间,这座百年石桥就被拆毁,桥体大部分落入水中,只残留不到2米的桥面。

福星桥原址只剩下长度不到两米的残片

接到孙家垟村村委的汇报后,鳌江镇政府立即联系社区、平阳县文广新局以及当地派出所联合调查,核准肇事单位和人员。当晚,鳌江镇政府公布调查结果。经查,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在该地做沿河地质勘探,为方便其水上作业设备通行,在未经任何部门报告的情况下,擅自安排人员用挖掘机对福星桥进行拆除。

据介绍,该公司此前在对鳌江镇内的河网系统进行横截面和水深的勘探,距水面1.5米高的福星桥挡住了勘探船的路线,该公司请来河道边工地的施工人员用挖掘机对桥梁进行了拆除。

6日,平阳县文广新局拟对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作出15万元的行政罚款;1月7日,对该乡镇领导进行了约谈。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什么?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于2002年发行第一版,并于2004年修改和发行第二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在中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的框架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为基础,参照以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为代表的国际原则而制定。该准则是对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的行业规则和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也是对保护法规相关条款的专业性阐释,同时可以作为处理有关古迹事务时的专业依据。[2]由于《准则》的这种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准则》制定五年来,它已被中国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者广为接受,《准则》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也在中国文物古迹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法规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准则本文、准则阐述、案例阐释。2000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德会议上通过了准则的本文和阐述部分,并开始了案例阐释部分编写的准备工作。

2010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古籍遗址保护协会开始了《中国准则》的修订工作,并于2014年初终告完成。与2000版《中国准则》相比,修订后的《中国准则》既充分尊重了牵绊的主要内容,保证了内容上的延续性,又充分吸收了中国ICOMOS十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在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保护原则、新型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利用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水平,呈现出一些列新的特点和亮点,更具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澎湃新闻2018-1-9

 

 

西安,唯一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未来的城市 文章下载

西安,唯一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未来的城市

2017年,是大西安建设元年!

2018年,西安以“大”开篇!

从“一带一路”建设、经济改革到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西安在中国2017年大事件中全面展示了跨领域发展的新形象,向全世界传递出了古城的“好声音”。2018年起始,在如期而至的大雪中,西安展示了文化古城的从容不迫。这场大雪似乎也预示着,新一年的西安将以“大”开篇。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与之伴随的是对亚太和欧洲地区的政治、文化影响力的迅速提升。西安的国际化定位正是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输出国际化影响力。 从文化层面来看,西安有“大”历史的绝对优势。从深厚的底蕴到强大的文化基础,西安古城在国际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综合这些因素,西安迎来了“大趋势”下的“大”机遇。

机遇之下,西安是否能够当仁不让成为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如何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能否从西安的辉煌历史中看到中国的未来?这些问题是全民关注的焦点。

1月6日,拙见于西安人民剧院举办了一场“历史与未来·掌控大趋势”大型演讲活动。与会嘉宾可谓大家云集,包括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全球经济、政治观察家多丽丝·奈斯比特,电影导演郑大圣,国务院参事汤敏,自然艺术家、自然音乐发起人陈志鹏等各领域人士。

活动开始,拙见出品人田延友先生结合西安与大趋势提出了三个问题:北上之后,唯有长安?西安厚重的文化,是重重的壳,还是勇敢的心?“生、冷、蹭、倔”的陕西人拥有非我莫属的历史,如今面对未来,是否还能当仁不让?

郑大圣、汤敏从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分别进行了21分钟的“灵魂”演讲,并与主持人田延友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对谈。

对郑大圣导演而言,不断反省,不断追问,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他从德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出发,表达了“历史永远在现场,不管我们知觉不知觉,历史永远会潜入未来”的观点,所以对待历史需要持续地反省、反思,这会让我们更强大。

汤敏先生则从对未来的态度出发,说明了学习中的重要性。谈未来,很多人都非常焦虑。面对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科技创新,花旗银行和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很可能中国目前77%的工作将要被机器人所替代。我们应该怎么办?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怎么解决教育上的诸多问题?或许,在迅速的变化世界中,应对它的唯一变化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幸运的是,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机会,需要我们去抓住。

之后,主持人田延友与奈斯比特夫妇就经济、教育、科技、国际化等方面展开对谈。西方国家的优势是否正在走向终结,美国梦是覆灭还是重生?哪些人属于全球中产阶层?俄罗斯、日本等邻国正在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中国应该向这些国家学习什么?放眼世界,中国的教育整体处于什么水平?

面对这些问题,奈斯比特夫妇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创新,在E=MC²中,如果E代表教育,那么MC应该是什么?奈斯比特夫妇认为,如果E代表教育,那么MC就是教育能带给大众的力量。人们可以用教育去创造知识型的世界,如今的社会是需要不断学习的社会,否则将远远落后。

在演讲活动的最后环节,主办方启动了2018年“极点计划”,远行南极,进行一次知行合一的思想旅程。拙见西安总策划吕文棣先生邀请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陕西省政协常委雷涛、原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桂维民、著名文化学者张培合等一起参与并见证了“极点计划”的启动。

把文化由护身符转化成创新力、行动力是这次演讲活动探讨的关键点。西安文化自信的起点,或许是让自身因文化而成长,让所有链接西安的人因文化而受益。2018年的西安以大雪开篇,同时以一场盛大的思想分享开启“历史与未来”的探讨,大趋势之下,西安也拥有绝佳的机遇,在新的一年,古城必将向全世界展示更强大的影响力。

本次思想分享是“拙见西安”开年大典,拙见是一个跨界思想交流平台,每一场活动都会邀请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科技、媒体、公益等领域的名家,分享独到见解。拙见自落地西安后,致力于以拙见探求真知,用思想引发共鸣,为古都西安带来更多思想盛宴。

长江网2018-1-8

 

 

网红博物馆如何线上“吸粉儿” 文章下载

网红博物馆如何线上“吸粉儿”

文博微博粉丝超2000万 去年一年增粉873万

网红博物馆如何线上“吸粉儿”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新浪微博、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布了《2017年文博新媒体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文博微博的总阅读量为230823万,较2016年增加了41604万;粉丝总量为2029万,较之2016年增加873万;互动总量为4356万,较2016年增加了2996万。其中,博物馆微博认证账号总量最多,占文博账号总量的50%以上。

一年873万的粉丝增长量可谓惊人,在这可喜的增长背后,博物馆的新媒体又是在如何蓬勃“吸粉”、迅速成长的呢?

“网店”成为“流量担当”

不少文博单位文创产品展卖的网店都有各自的微博,比如故宫的“故宫淘宝”和国博的“国博衍艺”就是新浪微博上堪称“网红”的存在。去年的“双11”,这两位“网红”就花样百出,引人注目。

除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列满了打折文创产品的“国家博物馆旗舰店双11必buy清单”外,“国博衍艺”发起的一份主题为“鲜为人知的古代狂欢节”的“双十一问答专场”,邀请“国博大咖”给大家答疑解惑,在淘宝网问答专区引发了6211人的围观。

而当天,“故宫淘宝”上一张来自“四爷”雍正帝的“圣旨”,成了最惹人注目的“海报”。而“四爷”代言的,正是故宫博物院出版社旗舰店“双11”特别策划的“吾皇‘价’到,全场5折”的活动。

线上联手“卖萌”成风气

自从2015年底国博网店开设微博起,时常被网友们拿来与率先“成名”的“故宫淘宝”对比调侃。对比国博的庄重大气,有网友调侃“撒娇卖萌”的“故宫淘宝”:“你看看人家国博的设计师多温良端庄,快把你家设计师送隔壁去管管!”

实际上,博物馆微博之间“联手卖萌”早就成了风气,比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就是网友们“喜闻乐见”的线上“CP”(一对儿)。在微博上,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自称“堆堆”,称金沙遗址博物馆为“小金”,引得网友大呼被“萌”到。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也时常与“故宫淘宝”友好互动,比如三星堆官微曾晒出“南宋龙泉窑青瓷长颈瓶”,称“应该是烧制的时候出了问题,这个长颈瓶弯了一点,莫名有一丝淘气的感觉”。“故宫淘宝”打趣道:“欢迎大家来我宫看瓷器!我宫瓷器不弯,都是直的。”

新媒体形式拉近互动

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官微开始尝试直播。文博科普的短视频、有趣的H5(第5代HTML)网页,博物馆“吸粉儿”的手段越来越花样百出,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同时,更能产生互动感。

去年中秋节,故宫就为“时令文创”——月饼打造了一只红遍网络的H5视频:《朕收到一条来自你妈的微信》。没有过多的图片,充满故事性的快闪文案,配合酷炫的特效表现,让网友们拍案称绝,佩服故宫团队的“脑洞大开”。今年1月8日,湖南省博物馆在官方微博上推出了解读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趣味科普微视频节目《汉代穿越指南》。这一系列视频共5集,每周一更新一集,第一集讲述的是汉代饮食文化,引起了博物馆爱好者们的热烈追捧。连国博的官微也不忘转发打趣:“搞事情,刚吃完饭不到两小时,看完又饿了!”

华夏经纬网2018-1-10

 

 

潍坊市博物馆讲解员杨欢助力“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文章下载

潍坊市博物馆讲解员杨欢助力“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记者 张盟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自9月25日开展以来,在北京展览馆持续升温。展览为期三个月,共分为10个主题展区与1个特色体验展区。从经济、政治、民生、生态、文化、国防、一国两制、外交、党建等多个方面,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全面展示五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第七展区。一位身穿红色亮丽制服笑靥如花的女解说员正为现场学生观众讲解五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发展成就,她就是我馆宣教科讲解员杨欢同志。

今年8月,经过我馆推荐和中宣部层层选拔杨欢同志从来自全国七省市近千余名讲解员中脱颖而出,抽调到“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担任解说员。开展以来,她和同事们接待了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专场,外宾专场、十九大代表专场、世界政党高层专场等,目前已接待观众260万,累计讲解3万余批次。

为了准备这次展览,所有入选讲解员都提前一个月就来到北京展览馆。到了北京,紧接着就是进行封闭的军事化培训,包括专业讲解培训、发声训练、形体训练等。

展厅还在布展阶段,讲解员们就进驻展厅,在看不到展板的前提下背词、改词,不断调整站位、语速……经过层层选拔和密集训练,杨欢与其他65位讲解员一起,在展览开幕式当天,正式踏上“砥砺奋进的五年”讲解工作岗位。

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经过数次推演、审查、演练,通过中宣部、中央领导的联合审查,才能拿到“上岗证”。

9月25日开幕式当天,刘云山同志主持仪式,近千余名全国优秀群众出席开幕。习近平在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时强调振奋精神砥砺奋进 再接再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来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我馆杨欢同志作为优秀讲解员代表担任专场的讲解工作。

成就展讲解员随着十九大召开,每天的观众越来越多,大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状态,认真做好每一次讲解。

10月31日上午,杨欢同志讲解接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特使、中央对外部部长黄平君参观大型成就展。特使对中国党和国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示由衷的赞叹。

在杨欢同志所在的第七展区,有这么一个特殊的柜台

——维和英雄申亮亮:用生命的最后37秒换回战友的平安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讲解,就是给申亮亮父母的专场讲解,2016年6月1日,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申亮亮同志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

当看见叔叔阿姨的那泪水盈满眼眶的眼睛,一瞬间,我的泪水也跟着一起潸然而下,这就是英雄的父亲母亲。他们伟大而自豪,他们伤心又欣慰。儿子的逝去使他们伤心难过,但是申亮亮的这一“举动”获得了联合国最高荣誉的和平勋章以及马里政府和人民解放军所赠予的和平勋章及最高荣誉。申亮亮不仅把和平和幸福留给了世界和人民,更把他的无私奉献无形中安慰了父母和国人的心。

申亮亮父亲申天国,母亲杨秋花眼睛红了、湿润了,他们看着儿子的勋章声音哽咽着,身子颤抖着,是那种小声的啜泣。这一人的牺牲把一位农村母亲的世界炸得粉碎。悲伤得无法站立,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坐着轮椅到机场迎接儿子的遗体回国。追悼会上,哭成泪人的杨秋花在多人搀扶下走到儿子的灵柩前,摆上一支白花,用河南乡音大声而颤抖地说:“我的儿子,你为国争光了,我谢谢你!”朴实的父母悲痛欲绝,我也被他们深深地感染了。心痛的我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对申亮亮的敬佩之情,哽咽的我有好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讲解下去…”杨欢说,“这也是我讲解工作中第一次被深深的感染,眼含着热泪为大家讲解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国两制展区展示的港珠澳大桥沙盘,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有了这座大桥,香港到澳门珠海的车程从三个小时缩短到半小时!”成就展内容丰富,杨欢要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述最突出的亮点。杨欢说:“每次看到大家发自内心的点赞,我也为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展现了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作为讲解员,杨欢不仅近距离感受,而且是全方位感知。

持续近3个月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12月31日落幕,累计现场参观人数达266万、网上展馆参观量2283万。展览已经闭幕,杨欢有着深深地不舍。这段经历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心灵的收获,更是在锻炼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了 “讲解”二字的含义。观众们怀着赤诚敬仰的心而来,带着激动难平的心而去。他们专注的眼神、热烈的鼓掌、肯定的点头都是对解说员最大的认可。解说员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背诵,而是为“展览”发声,替展品说话。只有用心用情把故事讲好,讲出展览的内涵,才能对得起每个慕名前来参观的观众们的信任和期待。

鲁网2018-1-8

 

 

透视“博物馆热” 博物馆 正在成为四川人的文化客厅 文章下载

透视“博物馆热” 博物馆 正在成为四川人的文化客厅

深冬天寒,天府之国的看展却热度不减。

1月7日,“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展出最后一天,近3000名观众赶来四川博物院观展,这场以印度和中国的150多件佛教造像雕塑精品为主的展览,共吸引了20万观众现场观展。

“博物馆热”也吸引了业界肯定的目光。1月2日,国内知名微信公众号“文博圈”发表《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述评》文章,在成都举办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以下简称“丝路展”),名列十大展览之首。

2017年,堪称川人大饱文物眼福之年,从“丝路展”开始,成都各博物馆精品大展超过10个。精品项目多、展陈接地气、观众蓬勃生长的求知欲多方共振,令排队逛博物馆、网上晒观展照成为一时风尚,演绎出“博物馆热”的文化新景象。

博物馆,正在成为四川人的文化客厅。

“双多”景象 排队逛博物馆成新文化现象

“拿破破Napopo”是《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述评》作者,拥有23万听众的文博类知名博主、独立撰稿人。

在去年春节,他曾经打“飞的”到成都观看丝路展。他将丝路展放在了2017年十大展览之首。在他看来,本次丝路展无论是展览主题的提炼、展品选择,还是展陈手法的亲民以及面向公众娴熟的宣传推介,在去年全国举行的数百个博物馆临展中,都首屈一指。

以70幅敦煌壁画临摹精品、汇集全国72家文博单位200余件(套)精品文物的浩大规模,引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天府广场上弯曲的看展长龙成为蔚为壮观的景象,丝路展创出了同类展观众人数新高的108万人次!

观众多!精品多!2017年四川博物馆展览呈现出了喜人的“双多”景象。

观众多——来自成都多家博物馆的数据显示:成都博物馆展期持续两个月的《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观展数量为57万人次;《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暨〈陈像·蜕变〉摄影展》,53万人次;宣传声势并不太足的四川博物院“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观众超过了20万人次;金沙遗址博物馆《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前往共享玉文化盛宴的也超过了30万人次。与此相对比的是,国内大型综合博物馆,大多一年的观众人次在200万左右。

精品多——这些大展展品高端,文化万千。既有彰显华夏悠久历史的夏商玉器,也有展示丝路文化的敦煌临摹壁画、丝路文物,以及国外的绘画、雕塑等精品文物。丝路展,200多件(套)文物几乎都是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展出了来自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共计243件(套),其中俄罗斯国玺、油画《彼得一世审讯皇储阿列克谢》、俄罗斯皇家宴饮瓷器、叶卡捷琳娜二世宝座等均属馆藏珍品。而“现代之路”展的莫奈《睡莲》真品更是价值两亿元人民币。

这些精品乱花迷人眼,频频引爆话题和热点。

“曾经我们最担心成都博物馆因‘丝路之魂’展起点太高,后继乏力。”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感慨,“现在看来,博物馆的热度、人们对高端文化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业内人士想象。”

多频共振 博物馆热创新了一种服务范例

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博物馆大热背后正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供给惠及全体人民的一个具体体现。

去年召开的省两会,推动更多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举办的这些精品文物,均是免费参观,受到热烈追捧。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近刚刚宣布针对非纽约州居民收取门票费用。

博物馆错时延时开放,也成为四川文化惠民推手的一大亮点。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等错延时开放,让一大批“上班族”晚上也有机会去逛这些高大上的展览。

“博物馆热”的多频共振,主角还有博物馆界从业人员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创造精神,创新展出产品,主动迎合市场需求。

在7日的中印雕塑展上,成都观众杨丽萍是第二次前往观展,“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和博物馆如此贴近。”在她的印象中,博物馆永远灯光昏暗、文物冰冷摆放、充满距离感,“但是现在的博物馆,越来越接地气了。”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放下身段学着讲故事。

李明斌告诉记者,丝路展,就是用文物讲述了一个四川与丝路的精彩故事,打开了一幅丝路文化的绚丽画卷。原本死气沉沉的文物,成为“叙述”主角。看不懂怎么办?除了现场详尽的免费语音导览,包括樊锦诗等大家在内的22场专业讲座,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敦煌壁画以及丝路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交流宏大背景。

在中印雕塑展中,不仅有免费讲解,现场还循环播放佛教文化传播短片,让观众直观了解佛教雕塑艺术的流变;为让观众了解殷墟出土的玉器历史,金沙遗址博物馆在“玉汇金沙”展期间,专门请出近年主持殷墟发掘的专家讲述商王后妇好的传奇故事……

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政府参事李明泉研究员的话颇具代表性,虽然说的是丝路展,也是四川博物馆热的注脚。丝路展的轰动效应,为文化领域如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提供了一种范例。“博物馆搭建起公众与历史文化的桥梁,而每一位观众蓬勃的求知欲,多频共振,共同制造了一场文化盛宴。”

记者 吴晓铃

四川日报2018-1-8

 

 

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怀旧风”留存“老上海”记忆 文章下载

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怀旧风”留存“老上海”记忆

记者 许婧 康玉湛

距离上海传统商业中心南京西路仅百余米的上海市静安区西王小区弄口,开出了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

开馆仅3天,就引得无数市民到此追忆自己过往的“芳华”。

这座颇具特色的博物馆,摆放的是从居民家中征集来的各种不同年代的老上海物件及百姓生活用品,主要通过展板、照片、实物以及短片等形式,展示海派弄堂文化和关于“老上海”生活的集体记忆。

蝴蝶牌缝纫机、老大房八仙盒、上海益民食品厂什锦饼干铁皮盒、卡带录音机、BP机、各式粮票和乘车月票……极具年代感的展品勾起上海市民潘先生浓浓的“怀旧感”,“看着这些既有年代感又有怀旧感的展品,很亲切,对这些老物件我印象比较深,包括这种石库门建筑”。

始建于1911年的西王小区,是一处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式安妮女王风格建筑群,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也曾是西王小区的一名住户。如今,这里12幢花园里弄仍保存完好,弄堂博物馆清水红砖的外墙风格维系着小区的历史风貌。

“这几天的观众说的最多就是‘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博物馆工作人员黄小姐介绍说,展品都是周边居民捐赠的,并且会定期更换,正在展出的是最初收集到的一些展品,每个月还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更新一些不同的内容,

慕名而来的上海市民王先生有浓厚的上海情节,对上海的建筑和上海风情情有独钟。他对记者说,博物馆能看到上海人以前的生活情况,更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很有意思。

南京西路的另一端是繁华的南京东路,坐落在此的上海市百一店同为优秀历史建筑,年逾八十的老店经过半年整修“新开”。在寸土寸金的南京东路商圈,上海市百一店辟出近800平方米设立“弄堂”主题区打造“100弄”,潜心挖掘老上海元素,唤起沪人儿时记忆。

文化里弄开业的第一个展名为“上海复古生活展”,展示了收藏家郭纯享提供的80多个“三五”牌台钟、120多个搪瓷杯,以及旗袍、假领头、自行车、冰箱、面包机等各式各样的老物件,诉说着上海城市发展和生活进步的故事,参观者络绎不绝。

在新近公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上海明确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学界认为,对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文化特色的传承发扬,是弘扬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关键着力点。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看来,社区是城市文化的基础,凝结着一个地区居民的共同记忆。“弄堂”(也称“里弄”),是有别于街面房子的胡同的通称。上世纪中叶,上海里弄式住宅的数量曾居全国之首。但上世纪90年代后,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开发,大片弄堂随着房屋的拆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幢幢高楼,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街道政府牵头开设的弄堂博物馆恰恰是一种从微观上留住城市记忆的好尝试。

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所在的上海市静安区,历史建筑众多,文化遗存丰厚。根据静安区的规划,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只是街道建设“博物馆群”的试点之一。今后还将依托区内的阮玲玉故居、张爱玲故居等老建筑资源和文化名人效应,在条件成熟时把它们建设成文化展馆,供民众参观。

中国新闻网2018-1-6

 

 

陕西博物馆的“2017成绩单” 文章下载

陕西博物馆的“2017成绩单”

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建设社区博物馆、评选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陕西博物馆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视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的工作目标要求,不断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民众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全省博物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拥有国有可移动文物774万件 数量居全国第二

历时五年的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圆满完成,2017年4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普查成果:文物普查工作开始于2011年,2016年底圆满结束,通过5年的普查统计,陕西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3009455套7748750件,位列全国第二。同时,基本建成了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源库,初步实现了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标准化、动态管理化。

通过普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在全省各文物收藏单位共建立290余个连接点,文物信息的使用更加便捷。以普查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网上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为更多的游客提供文物资源服务。陕西省文物局在陕西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基础上,相继推出陕西数字博物馆互联网版、移动版、口袋版、文物三维数字魔卡等智慧化博物馆的建设。

陕西三大博物馆建设项目启动开工

2017年12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陕西考古博物馆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4亿元,定位建成全国乃至世界首座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的专题博物馆,以陕西丰富而独特的文物考古资源创建成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传承弘扬陕西乃至我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和屋面覆土绿化建筑,总投资1.895亿元,计划2019年10月建成。新建成的铜车马博物馆将利用多种手段,多角度展现铜车马内涵元素,并利用VR等数字技术提升参观体验,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国宝魅力。

2017年,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启动,总占地约42.15亩,北区拟建设新博物馆,东区拟建为碑林文化创意区及文化互动区,西区拟建为碑林学院及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

万余人参与“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

2017年4月13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博物馆协会、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承办的2017年“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分初赛、复赛和决赛环节,共有来自全球9个国家29个省份和地区的12794名各行各业的选手参与比赛,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2岁,最终评选出20名“陕西历史文化使者”,并被相关博物馆聘请为“特邀讲解员”,参与陕西各文博单位的历史文化宣讲,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在这期间,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反映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支持,反映了陕西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进一步唤醒了广大社会公众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关注及参与。

首批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授牌

2017年8月31日,陕西省文物局向社会公布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5家。11月举办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培训班,为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授牌。这些基地将充分发挥文博单位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25家陕西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从全省申报的111家中遴选出来的,全都是文物系统、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中的代表性单位。陕西省文物局要求各市文物行政部门要准确把握文博单位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基地的业务指导和监管,加大与文化、教育、党史、档案、广电新闻出版、旅游、民政等部门的合作力度,整合区域资源,深化文物内涵,传承主题,争取到2020年建成一批主题鲜明、活动丰富、模式成熟、差异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民众参观学习需求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基地,形成“围绕一个传承主题,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设计一系列研学课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编写一套主题教材,建立一个优秀品牌”的“七个一”格局。

社区博物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社区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群众乡愁、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省文物局在调研基础上多次讨论并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印发《陕西省文物局关于社区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首批社区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区博物馆设立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对92家申报设立社区博物馆的材料进行审核,从中遴选出27家社区博物馆进行指导和资金支持,并于2017年11月举办全省社区博物馆建设培训班,对条件成熟的12家社区博物馆授牌。

社区博物馆建设旨在解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等工作中产生的文化割裂,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并由此构建起省、市、县、乡镇、社区五级博物馆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让社区博物馆成为寻乡愁、寻记忆、寻根脉的精神家园。

成功举办30多年来全省规模最大讲解比赛

2017年10月23日—27日,由省文物局主办,汉中市文物局承办,陕西省博物馆协会、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社教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陕西省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汉中市博物馆协办,以“保护、传承、发展”为主题的2017年全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在汉中成功举办。

本次比赛分为专业组、志愿者组两个类别,其中专业组设中文组和英文组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市和省内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自行举办,按照分配名额上述单位共组成21个代表队,103名选手参加复赛和决赛,是自198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省性讲解比赛。经过三天的紧张比赛,郑絮斐、郭玮璐、高欢、齐文静、张和鑫等31名选手从百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获团体一等奖。本次大赛,大唐西市博物馆首次单独组队参赛,既显示了陕西对非国有博物馆的重视和扶持,也说明非国有博物馆已成为陕西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跨界合作推动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

省文物局积极贯彻落实《“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全省文博单位积极申报“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其中“丝绸之路特色文物虚拟展示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秦陵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及人文旅游示范”等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互联网示范库,占全国入选项目总数的10%;与陕文投等单位签订“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丝绸之路”国际文创交流基地;与中国移动陕西公司合作启动了陕西首届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团队和个人的参赛作品3860余件,极大地挖掘文物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配合“一带一路”国家领导人峰会召开,省文物局与国家大剧院首次联合举办“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展览萃集收藏于陕西26家文博单位的乐舞文物精品近300件,其中42%为国家一级文物,短短3个月观众达8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更是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所有展览中观众人数最多的一个展览。

“科技创新联盟”成文物保护“助推器”

充分利用陕西省内5家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平台做好馆藏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博物馆文物科技工作成绩斐然。

省文物局与西北工业大学组建“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中心”,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获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担完成的《中国古代彩绘的指纹识别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保护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进一步彰显陕西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的实力。

记者赵争耀

三秦都市报2018-1-4

 

 

如何让好展品讲出好故事 文章下载

如何让好展品讲出好故事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3852个博物馆中藏有文物30441422件,参观总人次达到了7.8亿。当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走进博物馆时,如何讲好馆藏展品的故事,成为各级各类博物馆需要直面的课题。

在展厅之内,许多博物馆已经做出了创新之举,各种声光电效果、各类数字型展示方式,给参观者以不一样的体验。如何拓宽馆外展示平台,借助多种传播渠道讲述展品故事,值得博物馆管理方去思考。

博物馆具有公共教育职能,其发展创新与公众素质的不断提升是相辅相成的过程,让玻璃背后的文物“走出来”,让各类文化遗产“动起来”,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好的博物馆,不仅仅是有好的展品,好的研究成果,更要学会讲出好故事。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基因的文化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这是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主持人张国立的开场白。这档文博探索类节目自第一期面世以来,就引发大量关注和好评。截至目前,仅在腾讯视频,单集播放量就超过了4000万次。

上电视节目,是让躲在“深闺”之中的文物,以全新形式展现的形式之一。 许多博物馆都在采取各种方式, 改变以往高高在上刻板的文物呈现方式,俯下身来,尝试用大众更易于和乐于接受的“讲述”方式来讲述文物故事。

文博节目走红并非偶然

“身边一位从来都不去博物馆的朋友,在看完《国家宝藏》第二期节目后,跑去了国家博物馆专门看展。”宋颖是一位90后媒体工作者,业余爱好之一就是喜欢逛各种博物馆。从故宫到国博,甚至一些比较小众的博物馆如保利艺术博物馆,她都有兴趣。作为一名文博爱好者,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逛的展览,也想带动身边的朋友走进博物馆。

“这个节目,抛弃了以往刻板的博物馆高冷形象,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了解国宝的前世今生,了解到它们的价值,更认识到国宝负载的沉甸甸的历史价值。”她说。

和此前的各档鉴宝节目相比,这档更注重文物的人文价值。而作为综艺节目的主角,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9家国家级博物馆走上银屏,尚为数不多。文物从深墙大院里的玻璃展柜,走向“台前”,这是文博业在公共教育上一个成功的尝试。

文博节目走红,并不偶然。

从上世纪80年代,只有专业人士和兴趣爱好者才逛的博物馆,如今已逐渐走入普通人的生活。逛博物馆,看展,正在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观众的欣赏水平真的是越来越高,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对博物馆如何提供有趣又高质量的展览提出了要求。”看到这样的变化,在国家博物馆从事志愿讲解工作十多年的牛爱军说。

据一位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千里江山与历代青绿山水特展“,最后一天,在《千里江山图》入库前夕,观众为买票,排队到深夜11点多。

当博物馆遇上新媒体

最近,央视最新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成为继《国家宝藏》后文博界又一力作,预告片的震撼让许多粉丝坐等元旦开播,可谓是未播先火。

事实上,采取新媒体形式推介“自家文物”, 正在被许多博物馆所采用。前不久,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宣传团队推出了两期《博物馆闭馆后,文物都会聊什么》广播剧,人气最高的“太阳神鸟”金箔与金蛙形器组合“出道”,大金面具、小金面具等文物也陆续“上线”,5分钟左右的短时长和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留言点赞。

根据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新浪微博、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制作的《2017年文博新媒体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11月,文博微博蓝V账号共计795个,文博微博总阅读量为230823万,粉丝总量2029万,互动总量为4356万。”

阅读量、粉丝量以及包括转、评、赞和私信在内的互动量较2016年都有较大幅度增加。2017年有更多青少年、年轻人关注文博话题,“互联网+文博”赢得了社会、文化的双重效应。“这样的发展趋势,与公众逐渐关注文博行业的思潮密不可分,同时也是众多博物馆不仅在传播渠道上更为开放,也更多尝试文化创意新形式的传播思路导向的结果。”文博业内人士胡程说。

博物馆正在尝试改变在公众眼中的刻板形象,用新媒体的语言做好公共教育。微信公号,炫酷的H5,精致有趣的短视频。目前许多博物馆在数字化、智慧化的尝试上新举措不少,线上展览、360度全景、微信语音导览等词汇已然是博物馆的“标配”。“但不得不说,其中很大一部分尝试只是形式而非内容的创新。”一位业内人士说,如何从内容方面突破,才是传统博物馆突围的关键。

引入社会力量让博物馆更“好玩”

不论是电视节目,还是新媒体产品,最终只能展示小部分文物,把观众引到博物馆来,但要真的消除同公众的距离感,还要让馆内的展览更“好看”。

康文伟认为,提供优质的公共教育活动是博物馆职责所在,但由于编制等问题,很多博物馆从事讲解与社会教育的工作人员数量和专业性受到制约。“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一些专业的社会力量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事实上,中小型博物馆反而是接待观众最多的博物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的文物业参观人次中,县(市)级场馆参观人次占比为51.2%,地市级占比为34.4%。

为解决人员的不足,早在2002年,国家博物馆就通过公开招募志愿者的形式补充工作人员的不足,同时也通过这种志愿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

除了国博,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博物馆也都采用了这样的形式。据国博负责社会教育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国博每次招募志愿者讲解员几十人,都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数千人报名。

除了公益性的志愿者招募,一些社会力量看到了同博物馆合作的空间。毛红是一家提供儿童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机构创始人,原是一家外企的大区高管,她说,过去每到周末,都会带着孩子转战各种博物馆,然而,从母亲的角度来看,很多博物馆提供的教育方式和活动并不能真正打动孩子。“工作人员在讲解,孩子们却在嬉戏打闹。”

在毛红看来,博物馆是一个通识教育基地,“但怎样让观众觉得好玩儿,还想再来?”带着这样思考,她看了很多资料,最终决定辞去工作,创办了这家机构。

对于博物馆传统的讲解与展览,如何解决乏味枯燥的问题,让文物和展览“好玩”“有意思”?已做了10年博物馆志愿者的北京忆空间创始人张鹏说,博物馆与社会力量之间未来合作有很大空间,博物馆有资源和场地,但缺少从事教育的人才,教育机构有人才,掌握教育方法,却没有资源和场地,如果两者合作,未来能发挥“1+1大于2”的效果。

记者 兰德华

工人日报2018-1-8

 

 

民营博物馆的“新活法” 文章下载

民营博物馆的“新活法”

用新时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助推中国艺术走向国际化”

苏宁艺术馆馆藏元代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

经过三年的筹建,2017年11月25日,苏宁艺术馆在上海苏州河畔举办了“博古观今·翰墨承绪”开馆盛典。

无论是创纪录地以超3亿元拍下元代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还是众多文博专家给出“国内顶级民营博物馆”的评价,都让苏宁艺术馆甫一开馆就备受瞩目。

在民营博物馆迅猛发展的今天,苏宁艺术馆是否能作为标杆开创新的发展模式,为大多数举步维艰的民营博物馆提供一种“新活法”?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宋代夏圭的《山庄暮雪》、陈容的《戏珠龙图》,元代吴镇的《野竹图》,明代沈周和文征明的《钓雪书画合璧》、郑重的《江山胜览图》,近代张大千的《羲之换鹅图》等,这些成交价创纪录的中国名家大作,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都被陈列在五层高的苏宁艺术馆中,公众随时可以一睹为快。

苏宁艺术馆的筹建和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浓厚兴趣分不开。

张桂平被圈内公认为中国书画的超级藏家,“建艺术馆和博物馆是每个喜欢收藏的人的毕生追求,对我来说肯定也有这个理想,筹建苏宁艺术馆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经过20余年的收藏之后,张桂平在梳理中国古代艺术史脉络的基础上,藏品体系日趋完整,也成就了今天的苏宁艺术馆开馆大展“博古观今·翰墨承绪”。

据苏宁文产集团副总裁马莉莉介绍,艺术馆从馆藏的三千余件历代名家作品中,重点遴选出了唐、宋、元、明、清至20世纪的书画作品二百余件、器物近二百件进行展览展示。

“大多数博物馆的展览都是片段式的、剪影式的、局部篇章式的展览,此次大展给观者带来的则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绘画书法史陈列展。”马莉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公众脑海中,许多真品似乎只有国有博物馆才拥有。对此,马莉莉介绍,苏宁艺术馆对藏品的鉴定制定了严格的流程,除依托专职顾问对藏品进行鉴定把关外,还依托江苏省文化厅文物鉴定专家库随机选取专家,对藏品进行背靠背鉴定,保障收藏作品的品质。

“量大、质精、成体系,令人震撼,是国内非常难得的数一数二的私人收藏。” 上海大学副校长、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原司长段勇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如此感叹。在段勇看来,《戏珠龙图》《五王醉归图卷》等艺术珍品,即便是和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顶级博物馆的藏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在提到苏宁艺术馆的馆藏时也肯定了它的系统性,无论是对研究者还是对欣赏者来讲,这些馆藏都可以还原一个完整的中国美术史脉络。“收藏本来是一个私人爱好,现在开放、共享给了所有观众,从‘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

用新时代语言讲中国故事

张桂平告诉本刊记者,打造苏宁艺术馆,网罗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苏宁环球“做百年苏宁”的根基。“苏宁艺术馆立志以打造中国文博体系标杆为目标,成为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品牌标杆。”

这种标杆作用,首先就体现在硬件方面。马莉莉向记者介绍,苏宁艺术馆选择了博物馆的最高陈列配置,“在文物保护、恒温恒湿环境控制、展览展示设计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博物馆标准。”另外,全馆采用了高清晰无反光玻璃,加上专业的灯光配置,“最大限度地展现、还原了古代书画和古代器物的细节之美。”

苏宁艺术馆整体为纯法式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在展厅设计上,艺术馆借鉴了《兰亭序》曲水流觞、吟咏诗词的风雅,将整个展厅打造成山水园林,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园林中游览一般。

在新媒体时代,苏宁艺术馆也积极运用AR、VR、APP定位导览与讲解等新技术,实现了智慧展陈的效果,互动展览大大增强了参观者的体验乐趣。

马莉莉特别向本刊介绍了《江山胜览图》和《五王醉归图卷》。《江山胜览图》纸本长406厘米,高27.5厘米,为明代著名画家郑重历时二十年所绘。苏宁艺术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江山胜览图》为蓝本,用动画形式转动画轴徐徐展开画卷,让人耳目一新,仿佛置身于馆藏书画长卷之中,流连忘返。

而馆藏元代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则使用了裸眼3D技术,描绘了唐王朝的五位王子酒醉归宫的场景,借鉴了唐代绘画中的楼阁花鸟山水等景致,配合高度还原的声音效果和逼真的动态演绎,再现了1000多年前大唐盛世的景象,让画面“复活”,更具备故事性和情境感。

除此之外,凭借其拥有的馆藏作品资源和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苏宁艺术馆探索艺术家、文创、版权的三重聚合在未来IP市场上的可能性。

“艺术馆拥有大量的IP优势资源,这些优势资源逐步为艺术家提炼升华,帮助艺术家再创作,势必会产生出巨大的爆发力。”例如由《五王醉归图卷》衍生出的定制葡萄酒,就是苏宁艺术馆在文创上的新尝试。

马莉莉还告诉记者,苏宁博物馆加盟了文化部体系博物馆文创联盟,以获得推广传播上的渠道优势,保障艺术馆的良性运营。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馆长朱家可也非常看好未来与苏宁艺术馆在文创领域的合作,他认为,博物馆要做好两件事情,一个是事业,第二个是产业。让文物活起来,文化走出去,除举办常规展览外,还需要推动藏品IP化。“大家抱团,相互借力。”

张桂平将苏宁艺术馆的优势总结为一句话:“用新时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助推中国艺术走向国际化。”

资源互动

马莉莉介绍,苏宁艺术馆借鉴了先进的国际博物馆理事会的运营方式,依托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苏宁文化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进行运营。

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吴杰向本刊介绍了“苏宁文化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的设立初衷:“近几年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速,但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不仅影响博物馆健康发展,而且严重误人子弟。基金会希望在国有博物馆发挥示范作用前提下,与非国有博物馆共同建设博物馆。”

在数量庞大的民营博物馆中,包括在各省文物局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也包括未备案但已工商注册的私人藏馆。

截至2016年,全国已经备案的博物馆数量是4873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超过四分之一,达到了1297座,“相当于每4家博物馆中就有1家非国有博物馆,这还不包括近2000座未备案的各类私人收藏馆等。”段勇介绍。

然而,数量的高速增长并不是质量的保证。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教授陆建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于自身经营和外界环境原因,“运营得好的民营博物馆不会超过所有民营博物馆的20%。”

“苏宁环球集团捐赠并发起该项基金,目的就在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保护中国珍贵艺术品,推进非国有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马莉莉说。

目前,苏宁艺术馆已经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等全国一流博物馆建立了紧密互动交流,例如跟恭王府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皇室尊宠·苒苒物华”以及跟丹麦皇室展览签约等,都已经确定了日程。

“今后,苏宁艺术馆每年还将作品分成不同的主题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进行巡回展览,依托‘精品展览引进来,经典展品走出去’的交互形式,共同实践和推动非国有博物馆走入规范运行。”张桂平说。

孙旭光也告诉记者,苏宁艺术馆和恭王府博物馆的藏品各有特点和优势,既可以进行藏品的交流,也可以共同策划展览,“国家级博物馆的主动参与,可以规范民营博物馆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收藏水平和展示水平,防止其走偏和被误导。”

在四川省文物局原局长赵川荣看来,“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采取协议的合作方式,可以说是破冰之举,影响深远。”同时,赵川荣特别提醒,在展览交流过程中,“保证文物的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和基金会的合作,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赢。”马莉莉总结道。

企业的文化担当

2017年下半年民营博物馆迎来一波开馆潮,除了苏宁艺术馆,多家备受瞩目的民营美术馆也相继开馆。

松美术馆于2017年10月开馆,是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的私立美术馆。总占地面积22000余平方米,院内遍植古松,白墙灰瓦,被冠以“京城颜值最高美术馆”的美誉。

据了解,松美术馆藏品不仅有潘玉良、赵无极、吴冠中等中国知名书画大师的作品,还有以3.77亿元购买的梵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和以1.85亿元拍下的毕加索油画《盘发髻女子坐像》等西方顶尖艺术品。

随后,曾以1.955亿元拍下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页》的宝龙美术馆在上海闵行区正式开馆。另外,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和王薇夫妇创办的龙美术馆的武汉分馆也已步入开馆倒计时。

纵观所有办得好的民营博物馆,不难看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背后都有“金主”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也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中国的艺术收藏和博物馆正在步入“企业时代”。

在这一点上,孙旭光首先肯定了企业家在民营博物馆事业和文化传播上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企业家创办博物馆除了可以丰富企业文化,也可以凭借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优势,通过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带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要鼓励企业家产生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不仅用高端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在生活上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承担起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望者的角色。”孙旭光说。

然而,如何凭借财力优势在美术研究、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方向做延伸,发挥民营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是许多企业博物馆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苏宁艺术馆提供了一份答卷供其他博物馆参考。

马莉莉向记者介绍了苏宁艺术馆在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体系上所作的努力,包括“举办针对公众的免费讲座、论坛以及公众教育活动,通过市民艺术课堂普及艺术知识,建立青少年儿童课外学习基地”等。

另外,苏宁艺术馆还启动了面向青年艺术家的“茹古涵今”苏宁当代艺术家扶持公益计划,以更好地发掘和扶持青年艺术家创作;并与普陀区政府合作,每年将会组织近五十场针对各阶层的公共教育活动。

记者高雪梅

瞭望东方周刊2018-1-9

 

 

梅园新村纪念馆基本陈列升级开展 文章下载

梅园新村纪念馆基本陈列升级开展

刘鹏

2018年1月8日是周恩来同志逝世42周年。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南京的梅园新村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

昨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历时四年筹备、经过三个半月的紧张施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审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南京市博物总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承办的“梅园风范——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基本陈列与观众见面了。

展览分为“为了和平,进行重庆谈判”、“进驻梅园,开启南京续谈”、“审时度势,力控严峻局势”、“扩大统战,开辟第二条战线”、“竭力奔走,各方斡旋调解”、“抵制‘国大’,中共赢得人心”等六大部分,运用现代多种展示手段,全景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70年前中国命运转折交汇点上国共谈判的历史和赢得人心的角逐。

中共代表团自制的机要小电台、周恩来的亲笔信、龙飞虎的照相机等300多件(套)珍贵文物、文献档案、历史照片及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充分展现了周恩来同志带领中共代表团和中共中央南京局全体同志,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团结自律,不畏艰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无私忘我的崇高革命精神。

记者在展厅内看到,这次展览除了有许多文物、文献首次与观众见面外,还运用了新材料、新手段营造展览氛围,突出现场感。比如一份《首都警察厅东区警察局界内政治党派人员监护情形概况表》 就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在这张泛黄的表格上写有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中共代表的地址和监护情形,还有“附近设有固定岗一”、“监护往来人车”、“派遣便衣人员”等字样,可见国民党特务对中共代表团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具体到人。当时,中共代表团为遮挡国民党特务监视的窗口,在梅园新村35号院内修建了平房,还将30号低矮的院墙加高。

在这份表格的下方,馆方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了一处“没有胶卷的照相机”,观众可以移动圆形的显示屏来寻找进行监视的“特务”,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穿越到了那个与敌斗争的年代。

展厅中还陈列着一个小电台,中共梅园新村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小电台是秘密电台,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中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另外在展品中还有中共代表团的各种证章以及周恩来亲笔填写的其与邓颖超的户口卡。记者在代表团成员们的国民身份证上看到,户主都写的是周恩来,服务处所为中共代表团。另外,周恩来的西服和皮衣、董必武的竹手杖、邓颖超的丝巾等也设置了专门的区域进行展示。

金陵晚报2018-1-9

 

 

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新疆文物工作迈向新征程 文章下载

落实十九大精神 推动新疆文物工作迈向新征程

新疆,各民族共居共生,共同创造了灿烂多彩的历史文化,留存着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众多遗迹及珍贵文物。近年来,在新疆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文物事业呈现喜人的局面。“十三五”期间,新疆文物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征程。近日,本报记者就新疆文物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王卫东进行了专访。

记者:过去五年新疆文物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卫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文化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发掘、保护、研究、利用为重点,不断强化文物工作的实证史证作用和宣传教育功能,加大文化领域反渗透、反分裂斗争力度,不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保障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了文化安全。

一是文物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文物保护资金20.3亿元,顺利实施了丝绸之路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新疆段)、长城烽燧保护项目、坎儿井维修工程、北庭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一批文物保护项目,先后完成了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台藏塔等多项抢险加固工程和米兰遗址、尼雅遗址等十余项保护设施工程。2014年,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6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新疆第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二是考古工作硕果累累。积极配合“定居兴牧”等自治区基本建设,对全区40个县(市)的200余处文物点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3700多座,获得了一大批重要考古成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文化遗产家底进一步厘清。

三是文物展览展示水平不断提升。各级文博单位以新疆“三史”教育、“五个认同”为主题,以免费开放和“流动博物馆”为依托,以物证史,让文物说话、历史发声,全区基本形成了以自治区博物馆为龙头、地州博物馆为骨干、县市博物馆为基础的博物馆宣传教育体系。“十二五”以来各级博物馆、纪念馆举办各类陈列展览700余个,累计接待观众达2000余万人次;扎实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深入基层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加大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力度,向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遗址总数达到95处,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文物交流不断拓展,宣教作用不断显现。配合国家“走出去”文化战略,与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合作开展大型文物交流项目和专题展览10个;与内地省市举办交流展览120余场。主动配合各级宣传部门正确阐述新疆“三史”,讲述新疆故事,按照中宣部、国新办的要求选派专家在国外开展新疆历史系列讲座,配合中央电视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拍摄了《让历史告诉未来》《新疆》等大型历史性题材纪录片,开办考古类文化节目,组织出版了以文物为主线介绍新疆历史的系列普及读物。

五是全区文物系统深入开展“访惠聚”“民族一家亲活动”,广结友谊之花。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访惠聚”活动要求,全区各级文物系统同志怀着真情、带着办法奔赴天山南北和戈壁荒漠,为老乡们送去欢声笑语、带来致富良方,为老乡们搭桥铺路、修屋筑渠。五年间,全区文物系统累计2000余人次参加为期一年的驻村活动,开展各类结亲探访、联谊互助活动5000余次,“流动博物馆”展览3000余场,投入经费逾亿元,惠及各族群众近千万人次,密切了各族群众关系,发挥了文物在印证历史和在去极端化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记者: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实际,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王卫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疆文化文物系统将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牢牢把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加快新疆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文物工作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紧密联系起来,紧紧围绕和服务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目标任务,积极发掘利用好新疆珍贵的文物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实施“国家历史记忆工程”和“国家红色记忆工程”;充分利用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正确阐述新疆历史;围绕维护祖国统一和爱国主义教育,继续加大“流动博物馆”下基层全覆盖工作;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陈列展览、文物电视专题节目、图书和多媒体出版物,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朴实的语言把厚重的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最基层传播;围绕国庆、抗战纪念日等重大节庆、纪念日,组织好各项主题纪念展览教育活动;主动开展涉疆的历史、宗教、民族等重大考古课题研究;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好地把各族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

记者: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围绕贯彻落实《纪要》精神,新疆文物工作今后如何布局?

王卫东:新疆文化文物系统在学深学透《纪要》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夯实新疆文物保护基础条件,不断提升新疆文博单位展示服务水平,强化文物宣传工作的工作思路,得到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

一是实施“两大记忆工程”。“国家历史记忆工程”计划分步实施北庭故城遗址、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文物保护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具有重要历史价值遗址的保护维修、展示利用等工作,提升文物实证能力。侧重展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关系,印证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证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揭示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国家红色记忆工程”计划分步实施毛泽民烈士办公室及宿舍旧址、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旧址等文物保护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具有重要革命价值遗址的保护维修、展示利用等工作,拓展一批爱国主义宣教阵地。侧重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光辉历程。

二是推动新疆博物馆建设。目前新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共有92家。未来将积极优化博物馆布局,以自治区博物馆为龙头,地州市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县市级博物馆为基础,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实施新疆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改善各级公共博物馆设施设备条件,提升文博单位展示服务水平。推出一批文物精品展览,推动流动博物馆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巡回展览。提升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创新水平,培育新疆特色品牌文化产品。

三是明确新疆考古工作方向。立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新疆考古工作规划(2018-2022)》,调整考古研究工作侧重点,明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工作向南发展”的工作方向。时间划分上将以中央政府有效管治新疆地区后为重点考古研究方向,空间划分上将以南疆为重点考古研究方向。

四是发挥文物宣传教育功能。以正确阐述新疆历史、强化新疆各族人民“五个认同”为宗旨,推出有关新疆历史、考古方面著述和科普读物及影视作品。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保护新疆行”媒体采风等系列活动,加强宣传展示,揭示新疆历史发展脉络,宣传文物工作成就,提升文物工作影响力。

记者:古“丝绸之路”分南、北、中三线贯穿新疆,目前新疆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王卫东:文物是探寻历史记忆的一把钥匙。新疆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枢,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历史悠久,文物资源极为丰富。新疆文化文物系统将继续夯实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以文化遗产为平台加强交流合作。

一是夯实保护基础条件。统筹实施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以古代丝绸之路北路、中路、南路三条主要线路以及长城烽燧线路为基础,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区。按照“一带一路”倡议,以新疆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地为中心,带动周边重要遗址形成联动机制,整体提升遗产地管理水平。重点扶持“丝绸之路”沿线区域重点文物遗址抢救保护。

二是强化考古研究力量。计划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组织疆内文博单位,成立“欧亚考古信息中心”,收集新疆、中亚、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考古、地理、研究成果信息,及时把握国内、国外研究动向。同时,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依托,筹建新疆中亚考古研究中心,启动丝绸之路路网考古调查。

三是拓展交流合作领域。近年来,新疆文物工作服务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战略的能力不断提升。后续,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国际研讨会、丝绸之路文物主题巡回展,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合作文物科技保护工程等系列活动。开展考古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丝绸之路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考古研究以及展示交流活动。配合国家文物局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物大展,推出一批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物精品展览。在北欧、北美、中亚等国家举办新疆历史文物展览。筹措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管理、文物修复等方面的合作。

记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大之后新疆文物工作如何进一步创新?

王卫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十九大之后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新疆文物工作将在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着力,推动新疆文物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是创新文物工作管理体制。推动全疆各地根据区域内文物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健全县级文物保护机构,优化职能配置;协调各地落实野外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充实野外文物管护员队伍;监督各级政府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责任,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落地落实。

二是提升机制创新能力。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机构建设,培养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才队伍,提升文物保护修复行业能力水平,鼓励培育新疆本土企业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新疆珍贵文物的科技保护工作,重点支持对土遗址、石窟壁画、岩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丝毛织品、壁画、古代文书、彩绘泥塑、干尸标本等可移动文物的技术保护工作。开展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利用与推广工作,加强对文物本体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提高馆藏文物收藏保管能力。

作者:徐秀丽

中国文物信息网2018-1-8

 

 

临淄:推动齐国故都与齐王陵申遗 保护古建筑 文章下载

临淄:推动齐国故都与齐王陵申遗 保护古建筑

临淄:推动齐国故都与齐王陵申遗 保护古建筑 留住临淄乡愁

1月8日,临淄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区长白平和作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临淄区治理“散乱污”企业3903家,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任务,空气质量良好率达53.3%;实现脱贫1810户、3288人,发放各类救助金1413万元;被列为全省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

2018年,临淄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全面完成各类约束性指标。

开征环保税 压减化工企业100家以上

今年,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将继续归并调整化工集中区,关停转迁限制发展区内企业,压减化工企业100家以上。同时,以重大项目、优势企业和专业园区为支撑,全力培育西部现代物流、中部商贸服务、东部文化旅游三大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服务业占比提高到36%。

大力度推进“蓝天”工程,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压减燃煤40万吨,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55%以上。

严格落实大武地下水富集区、刘征水源地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开展地下水压采区综合治理;完成供水水质提升示范项目,加快“中线引黄”“西水东调”工程建设。

在环保治理方面,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开征环境保护税,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制度。

加快“企业上云” “机器换人”步伐

今年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铸链工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加快“企业上云”“机器换人”步伐,实施8个两化融合项目,鼓励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慧工厂,推动“临淄制造”向“临淄智造”跃升。

今年,临淄还将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完善齐鲁国际塑化城、鑫一诺大厦、梦之谷等创新创业综合体孵化功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民众创意,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

探索职能相近部门整合试点

今年,临淄区将继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部门机构,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将探索整合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职能;在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方面将推进融合,全力建设全国城乡统筹一体化精准扶贫改革实验区。

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瞄准世界名企、大型国企、实力民企,突出园区招商、产业招商、资本招商和优质企业招商,招引一批战略支撑重大项目,年内引进外来投资157亿元、过亿元项目60个以上。

推动齐国故都与齐王陵申遗

今年,继续实施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规划,开工建设稷下学宫与诸子百家产业园、少儿齐文化研学基地,规划启动姜太公祠和管仲纪念馆扩建改造,加快齐古城、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度,培育一批文化名城新亮点。

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工程,推动齐国故都与齐王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古建筑古村落修缮保护,留住临淄乡愁。

探索实行“街长制”

实施新城扩容工程,推进康悦城、东郡璟园、淄江花园组群式居住区建设,新建徐姚片区5条道路,推动新城跨河揽湖、循序开发。实施旧城更新工程,积极推广市场化货币化安置模式,有序推进21个棚改项目建设,完成37万平方米老旧社区改造。同时,借助济青高铁临淄北站开通的机遇,尽快建成青银高速临淄东互通立交,完成凤凰山路北延、北齐路北延、乙烯南路西延工程,做好临淄大道东延等12条道路前期工作,构建“两高三环八纵十二横”现代化交通格局;开放淄江公园,改造提升齐园,抓好11条道路绿化工程,改造绿地游园25处,让市民“推窗见景、出门见绿、休憩见园”。

同时,加快美丽街区建设,探索实行“街长制”,实施牛山路立面整治,抓好临淄大道亮化工程,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特色景观。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完成4处便民市场改造,新改建城市公厕13座、公共停车位800个,营造干净整洁、舒适有序的城市环境。

提升民生幸福新高度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将居民医保补助、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80元和4800元。

同时,创造条件规划建设金山小学、九村居中学,新建临淄中学和临淄二中体育馆,完成齐陵中小学改造;着力推进区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病房楼建设,抓好齐都、金山和齐陵卫生院改造。探索推行“互联网+医疗”,推动医联体向社区和村级卫生机构延伸,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努力建设健康临淄。

记者 李鸿斐 赵璐

鲁中晨报2018-1-10

 

 

快来听文物“说话” 四川各大博物馆展览精彩纷呈 文章下载

快来听文物“说话” 四川各大博物馆展览精彩纷呈

记者 李慧颖

12月31日,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播出,每集5分钟,由国宝讲述自己的故事。这套纪录片不仅保留了央视一贯的大气和精良,还卖得一手好萌。灵动俏皮的音乐,幽默调侃的话语,古朴大气的文物,让不少观众纷纷用弹幕为节目疯狂“打电话”。

在第一季的25期节目中,亮相3件四川国宝,金沙太阳神鸟、三星堆青铜人像和青铜神树让四川小伙伴觉得倍感亲切,大呼“要去拥抱四川国宝”。

2018年刚起步,四川各大博物馆展览已经是精彩纷呈,多场精彩展览正在进行时,一场场“古今故事会”正在开启。

川博50件/套精品全面展示大千先生

四川博物院作为全球收藏张大千作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张大千书画馆也成为了川博最具特色的展陈之一。1月3日,川博对张大千书画馆展品进行了调整,特意增选出50件/套精品,呈现在公众面前。

此次新展出的藏品不仅有临摹的敦煌壁画,还有原创绘画、书法、信函、印章,川博如此全面地展示大千先生的各类别作品尚属首次。

展览中包含张大千致张文修的信函:此信函是大千先生与其四哥张文修家书往来(张大千排行第八,自称八弟)。书信内容多为家族中事,叙兄弟之情,多次表露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虽是信手所书,但亦具有大千书法的鲜明特点:结体险峻,用笔灵活,气韵流动,潇洒自如,系研究张大千先生书法艺术和生平的重要资料。

其作于1940年的芭蕉竹石仕女图轴,可以看出张大千前期人物画的特点:娇弱,柔媚,不像他临摹敦煌壁画以后那样丰腴健美。此作很少展出,这次也专门取出与观众亮相。

此次调整还加入了6幅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图案,这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图案第一次系统性的展出。

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即将结束

从2017年9月起,在四川博物院展出的雕塑文化盛宴――“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进入倒计时阶段,本周日(1月7日)将结束展览。

此次大展是由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在此之前,已经在故宫博物院以及福州、杭州进行过巡展,成都是最后一站。馆内展出的150多件雕塑精品中,有18件/套雕塑此前仅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四川博物院里是第二次亮相。

在这里,中印雕塑造像再现公元400年-700年间,中印两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东方大地上绚丽开放的并蒂之莲。

“最年轻文物”为你展示成都“朋友圈”

独特的荷兰郁金香座椅、精致的突尼斯苏塞锡制橄榄树、别致的韩国金泉传统鼓、原始的新西兰土著哇咔碗、神秘的加拿大捕梦网……2017年12月30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都国际友城交流展”在成都博物馆盛大开展,并将持续到2018年3月11日。

本次展览通过近200件外事展品来见证成都与国际朋友圈的交往历程。展品跨越了五大洲56个国家,不仅内容丰富意义深远,还兼具观赏性,“颜值”与“内涵”并存。琳琅满目的展品彰显着国际友城浓郁的民族特色、高超的传统工艺和灿烂的现代文明。

快来这几个展览充电,让你和古今展品近距离接触,听它们述说历史和文化,感受那份温度。

四川新闻网2018-1-5

 

 

济南华阳宫谢客壁画多重保护 文章下载

济南华阳宫谢客壁画多重保护

有“济南巨观”之称的华阳宫古建筑群已进入谢客修复阶段。2018年元旦前,记者现场探访发现,华阳宫此次修复的主要内容包括屋面、破损瓦件、上架木构件彩画除尘,现状保存原彩画等。施工过程中将用棉被包裹华阳宫内的壁画,进行保护。此次修复还将重建钟楼、鼓楼和一宫门,同时,景区内的绿化整体将得到提升。

修复范围涵盖

全部文物主体建筑

华阳宫古建筑群去年11月22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暂停对外开放,预计施工160天,此次修复距离上一次修复已有17年。2018年元旦前,记者现场探访了施工进展。在华山南山脚,记者看到华阳宫南侧已经围起了绿色的施工围挡,华阳宫西围墙以西正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现场运来了种植土,施工工人正在整理地形,已种下不少树木。

进入华阳宫的二宫门已经关闭。记者看到,二宫门东侧的带有圆形窗户的外墙已搭起了脚手架,屋顶也包裹了白色的布。记者从华山半山腰向东看到,工人正在龙王庙西墙前的脚手架上作业。

华阳宫外施工牌显示,华阳宫包括文物本体修复和综合环境整治施工。文物方面,华阳宫古建筑群因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已出现屋面漏雨、瓦垄变形、瓦件残损缺失,墙体开裂、墙砖酥碱、墙皮脱落,构件糟朽、断裂,地面砖残损等病害,急需进行修缮保护。曲阜市安怀堂文物工程设计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华阳宫古建筑群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测绘,编制了详细的保护维修方案,2017年10月上报至山东省文物局并得到批复。

经批复的方案中,修复涵盖华阳宫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内的全部文物主体建筑,并且包括院内遗址、古井、围墙、甬路地面、管理用房与卫生间等内容。修缮内容主要有:查补和揭顶修缮屋面,更换破损瓦件、补配缺失瓦件;更换严重糟朽断裂的木构件,加固修补糟朽的木构件;检修门窗;上架木构件彩画除尘,现状保存原彩画,修补下架大木构件及门窗油饰地仗,按原制重做油饰;修补、打点青砖清水墙,挖补严重酥碱的青砖;修补空鼓脱落的墙皮并据原样重新进行粉刷;粘接、修补断裂的石构件,归位移位的石构件,更换已经严重残损的石构件;揭墁残损严重的地面和散水,补配缺失的散水,整治院内排水;改造管理用房、卫生间等。

记者看到,施工方办公室外的当日施工安排中写着“壁画保护”。记者此前了解到,由于华山周边的华山湖正在开挖,华阳宫周围的湿度将有变化,壁画并不在此次修复内容中。该壁画保护属施工过程中的保护,将使用棉被包裹,减少修复过程中的施工对壁画的影响。

二宫门前院

将建小广场

目前,华阳宫从二宫门进入,二宫门南侧则是一处小水塘。施工牌显示的华阳宫古建筑保护维修平面图中,华阳宫二宫门南侧还有大片区域,将建设一宫门、钟楼和鼓楼。同时,二宫门前院的效果图显示,未来这里将有较开阔的小广场,中间有青砖铺成的步道通往二宫门前,东西侧则有绿树,同时,钟鼓楼分列两侧。目前,四季殿院前的猫头鹰林路面是土质的,施工牌的四季殿院效果图中,古树周边会增加休憩长条石凳,土质路面也会变为平整的青砖路面。

华阳宫西侧的最后一座建筑是三官殿,与三官殿对称的东侧则是山体。这部分后山区域也将进行综合环境整治。施工现场的后院效果图中,随着台阶抬升,两侧将种植绿植。

工程现场介绍显示,华阳宫综合环境整治方面,内部景观空间原则上遵循现状,但针对管理区和后山区域空间,设计建议进行绿化的补种和空间的整合,目的是希望能与华阳宫整体庙观禅意间相协调。具体整改区域主要为新建一宫门院内、管理区、龙王殿区域、棉花殿区域和后山区域。按5A景区的建设标准,梳理华阳宫内外环境,结合华山片区总体旅游规划,把华阳宫景区打造成一处修身、养心之所。

华阳宫古建筑群坐落在最高处的是三元宫,建筑东侧正在进行土石方工程,将来要修建一条游园新路,串联四季殿、玉皇宫、三元宫、棉花殿、龙王殿区域。

担纲修复的施工队

曾参与孔庙修复

目前华山脚下正在进行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建设,根据公园建设规划,未来华山将真正成为历史上的“华不注”山,市民则可通过华山湖南部的鹊华桥(1号桥)通往华阳宫。

此次华阳宫修复的设计方是曲阜市安怀堂文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是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现场的施工单位介绍牌中显示,该施工单位是曲阜市专业辅助文物古建筑日常保养与维修工作的施工队伍,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和“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原材料”的古建筑修缮原则。近年来,该施工单位进行过孔庙奎文阁落架大修工程,孔庙大成殿、寝殿、圣迹殿维修工程以及孔府九如堂、西仓恢复建设工程等。

据当日进入华阳宫内的记者介绍,华阳宫主殿四季殿已搭起脚手架,有工人正在忙碌着工作。四季殿前、殿后的地面上摆放着琉璃瓦当和瓦片,有的用红色油漆编号。现场工人说,红色数字编号是记录保存完整的瓦当和瓦片数量,破损的瓦片就要重新定做、更换。在殿西墙外的脚手架上,有工人在挖补酥碱的青砖,四季殿东侧的地宫房顶已拆卸一部分,这里将更换糟朽断裂的木构件。

记者 王皇 实习生 赵卓琪

齐鲁晚报2018-1-3

 

 

成都博物馆“丝路大展”的火爆 你真的看懂了吗? 文章下载

成都博物馆“丝路大展”的火爆 你真的看懂了吗?

2016年年底,成都博物馆推出“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以下简称“丝路大展”),在国内一炮而红,三个多月参观总人数超108万,居国内同类展览之冠,有人专门打“飞的”而来,有人反复参观8次……在资深文博迷“拿破破Napopo”刚发布的热门文章《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述评》中,“丝路大展”也位列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之首。“丝路大展”火爆背后,蕴含着丝绸之路对成都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以及对世界的重大意义。“丝路大展”的火爆,你真的看懂了吗?

丝绸之路让成都连通世界

“丝路大展”在宏大叙事下,巧妙地以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为线索,将文物与四川、成都进行了联系。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表示,成都虽地处盆地,但人们的思想从不闭塞,地理的限制恰恰促使成都人对认识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冲动。“4500年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从未间断与外界交流,丝绸之路沿线的出土文物就是铁证,比如蜀锦在丝路上的广为传播,架起了成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李明斌说,“这种交流促进了成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历史上成都有‘扬一益二’的辉煌,凸显成都在中国城市和世界商贸版图上的地位,成都那时就是一座国际化城市。从丝绸之路上的蜀道,到今天的西成高铁,再到蓉欧快铁,有太多例子可以让我们看到历史的传承与跨越式发展,看到成都这座城市与世界对话的雄心与气魄。”

丝绸之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去年参观了172场文物展的文博迷“拿破破Napopo”说:像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原本和四川并无关系,但巧用丝绸之路背景,不仅体现展览主题开放和共享,也成为公众了解战国时成都之外其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窗口。

考古专家认为,蜀道是夏商时期的活跃通道,春秋战国后,秦借蜀道取巴蜀,修都江堰。开山治水的伟大成功,开拓疆域的骄傲豪迈,给了中华人文自信的起点。到了隋唐,丝绸之路促进四川蚕丝业鼎盛。唐太宗时,著名丝织工艺家窦师纶为蜀锦创制心纹样,后世称为“陵阳公样”,代表唐代丝织技艺最高水平,成为唐代织锦的标准样式。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陵阳公样”在传统蜀锦纹样基础上,还吸收了希腊、萨珊波斯及粟特等文化因素。李明斌表示,丝路上的交流融合,不仅带来经济的繁荣,更彰显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文化自信。

丝绸之路为世界传播文明火种

丝绸之路上,蜀锦颇能印证交流带来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例如,成都蜀锦是唐王朝对日本使者、王室和寺院的赠礼,被遣唐使带回日本奉为国宝。丝路还为世界传播文明火种:出土于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四架提花织布机模型,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直到近代欧洲,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比奇根据提花织机原理提出计算机编程。“我们现在扫二维码支付,二维码图案总让我联想到当时的蜀锦纹样。”李明斌说,1000多年前,成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比欧洲早了600多年,同样改变了当时人们的支付方式。

李明斌说,今年,成博主题特展聚焦蜀道的第一次延伸——春节前将推出阿富汗文物特展,从中国新疆到中亚,丝绸之路沿途都有蜀锦文物出土,展览将让市民感受“文明的回响”。下半年,成博还将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特展。张骞出使西域1000多年后,沿着蜀道延伸的丝绸之路,从意大利走来了马可波罗,将东方见闻写成游记,风靡欧洲,拉开了以哥伦布为首的“大航海时代”序幕,这是蜀道的第二次大延伸,推动文明火种进一步传播。

记者 卫昕

成都日报2018-1-10

 

 

成都历时近17年修复中国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的漆床 文章下载

成都历时近17年修复中国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的漆床

记者 贺劭清

记者8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经过近17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的290件竹木漆器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其中包括一套距今约有2500年历史的战国早期漆床,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的漆床。

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市中心商业街发掘出一座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大型船棺合葬墓。商业街船棺葬发掘出土了9具大小不一用独木凿制的楠木船形棺,还随葬了8具殉人的匣形棺,其中12号船棺长约11.3米,堪称“船棺王”。

“这些珍贵的随葬漆器被发现时已被水浸泡了两千多年,且都是残件、散件,我们发掘后把他们浸泡在蒸馏水中排出杂质和有害物质,并开始进行采集资料、绘图等基础工作,这部分工作一直进行到2010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主任肖嶙介绍,饱水竹木漆器的保护修复是世界难题,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放在大气环境里,饱水漆器会严重收缩变形,甚至灰飞湮灭。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11年开始与“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将船棺葬出土的漆器浸泡在乙二醛复合溶液中进行加固、脱水,以使其机械强度得以提高。脱水保护这一过程花费了三、四年的时间。脱水后,出土漆器又进行了胎体修复与漆膜修复两个过程。

记者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见到,虽然经历了近2500年沧桑变化,但经过工作人员的保护修复,商业街船棺葬出土的漆床、漆几、漆案仍纹饰斑斓、色泽靓丽,难见岁月痕迹。

1月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经过近17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的290件竹木漆器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其中包括一套距今约有2500年左右的战国早期漆床,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的漆床。安源 摄

修复完成的商业街船棺葬出土竹木漆器中,有一套大型的彩绘漆床,上面用不同颜色的色漆绘制了精美的回首龙纹、蟠螭纹等纹饰。这套漆床由45个构件组成,最长的构件长达3.27米,最小的只有26.5厘米。

中国长台关楚墓和包山楚墓均发现过保存较为完好的战国漆床,但这两个墓葬都晚于商业街船棺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修复的商业街船棺葬漆床,是中国迄今为止修复完成的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的漆床。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杨弢介绍,虽然商业街船棺葬出土漆器在保护修复前考古人员曾绘制了漆床的复原图,但由于漆床拆成了散件下葬,而且至少在西汉早期就被盗掘,漆床拼接复原工作十分困难。

肖嶙介绍,盛产大漆的成都是中国早期漆器技艺的中心,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朝鲜乐浪汉墓出土的漆器均制作于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漆器的保护修复不仅能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漆器工艺,还能了解晚期蜀文化的历史。

华夏经纬网2018-1-10

 

 

陈履生:博物馆因展览而精彩 文章下载

陈履生:博物馆因展览而精彩

这是2017年的最后一篇文章。

是为李万万同学即将出版的关于国家博物馆百年展览研究的新著所撰写的前言,

拖了很长时间,不想再拖过年。

因此,

完稿于2018年元旦的前夜

2011年5月30日,“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盛况空前。这是国博展览史上的突破,尽管有非议,但其品质与内涵在展览的本体上,无可厚非。非议正说明我们的展览面临着中国问题,正如同在博物馆举办婚礼一样。

藏品和展览是博物馆发展的两翼。如果没有藏品,博物馆没有起码的立馆基础;如果没有展览,博物馆只是藏品的库房。藏品的多少以及藏品的范围与质量,决定了展览的内容与规模,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能力。展览是博物馆连接社会与公众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塑造博物馆形象的最前沿的窗口。博物馆展览的品质、规模、数量等是自身综合实力的展示,也是对外交流的桥梁,同时关系到博物馆生存与发展。

展览是博物馆的窗口,藏品是博物馆的后台。展览和藏品彼此支撑着博物馆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历来都受到馆方的重视与公众的关注,而博物馆则把展览工作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卢浮宫发生了枪击事件,受到公共安全的影响,卢浮宫的观众量明显下降。为了挽回这种颓势以及卢浮宫的声誉,卢浮宫全力于2017年2月起举办了“维米尔与黄金年代”这一重要的展览,一时观众踊跃,盛况如前。当人们看到了这一展示“孤立天才”维米尔的展览时,人们好像忘记了此前的公共安全问题。展览在博物馆中的特殊作用由此可以得到显现。可以说,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对于博物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做好展览与做好的展览是博物馆取胜的常规手段。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国立历史博物馆”)自1912年筹备开始,就在为20世纪的中国建设一个代表国家的公共文化机构而努力。限于当时的条件,国立历史博物馆并没有能力去举办展览,而藏品也是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居无定所。直到民国七年7月(1918年)从筹备处的国子监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馆舍,由此开始了筹备开馆的工作。所谓的开馆是对外开放,而开放不是开放库房或开放其它空间,而是开放展览。开放展览是开馆的标志。8年之后的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在紫禁城内对外开放,展览安排在属于故宫午门的大殿之内。虽然这是国家博物馆历史上的第一个展览,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陈列,这种陈列就好像世界上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的始初那样,把自己的收藏铺陈在展柜内或悬挂在墙壁上。而这种陈列的方式,又类似于此后世界博览会的展品陈列,是没有经过学术梳理和展览策划的一种展示。因此,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淘汰了简单的陈列(display)方式,而有了经过展览策划、确立主题的展览(exhibition)。

博物馆的展览是通过对于藏品的研究,经过学术梳理和策划,而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它完全不同于杂货铺那样的陈列。博物馆展览的主题经过展览策划,而有了超于藏品自身内涵的学术力量和学术品质。而从展示方面来看,展览也不是杂货铺陈列中的商品归类。藏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展览的策划而提升了藏品的学术性,而同一藏品在不同主题的展览中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这就表现出了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和藏品的研究、展览的策划之间的联系。以展览来带动收藏和研究,也就成了博物馆的基本工作,推动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的展览是丰富而多样的。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展览这一基本规律中,展览不仅是面向当下,其影响力的长远性可能是超乎想象。它可能会长久驻留在公众的心中,成为研究的对象,成为人们的谈资,成为公众的记忆,成为一个时代的联想。尽管有些展览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甚至时代都已经翻篇,但是,人们依然会记得那些曾经给人以启发、与人以教育、令人以激动的展览,人们依然会通过这些记忆中的展览来回想自己与博物馆的关联,这就是博物馆的公共性。从展览的公共性方面来看,具有特定主题的展览所展示出来的不仅仅是主题和藏品、学术内涵和藏品关系,还有博物馆散发出的文化和艺术的魅力。正因为其魅力所在,人们对于博物馆的依赖也就成了博物馆生存的基础,成了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所以,人们不断走进博物馆,许多展览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毫无疑问,博物馆的展览的多样性使得博物馆在联系公众方面显现出了特别的魅力。因为有了这种多样性的展览的存在,使得全世界的博物馆都是通过展览的方式而联系公众,并使自身在城市中成为文化的地标,在国际间成为国家文化的窗口。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走过了105年的历史,可是,展览的年轮并没有与之对应,其中历史的原因显而易见。有了国家的强大,才有了博物馆的强大,才有了博物馆展览的丰富和多样,以及能够让公众一眼就能看出的规模。自1926年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先后举办了无数的展览,每一个时期的展览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都有着时代的特色。2010年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过改扩建而成为世界上单体建筑最大的博物馆,展览空间的扩大所带来展览的多样和丰富,见证了国家的复兴和强大。因此,系统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历史,不仅是一种总结,而且也是在总结基础上的反思,更是在反思基础上促进展览和其它工作的提升与发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理念和展览定位。以“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为代表的常设展,以藏品为主导的专题展,以国际交流为目的的交流展,以联系和服务社会的临时展,构成了4个方面的展览特色。关系到文明传统与当代创造的古今中外的展览汇聚一堂,琳琅满目,成为吸引公众走进国家博物馆的重要的力量。在国家博物馆前行的过程中,展览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发展,从展览策划到布展,从与展览相关的公共教育到传播,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方式方法,都在为展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也在为展览工作助力。日新又新的展览,为国家博物馆增添了生机和魅力。博物馆的展览永远在路上。

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五座知名博物馆首次联袂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带来拉·图尔、弗拉戈纳尔、雷诺阿、毕加索、费尔南·莱热、苏拉热等8位大师的10幅极具代表性的法国绘画杰作。作品涵盖了法国从16至20世纪的重要艺术成就,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了各时代艺术思潮的不同侧面。

有幸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员,我们曾创造了很多的展览,因为参与其中,我为之骄傲和欣慰。许多经过学术梳理和展览策划而人们难以忘怀的展览,以及早已被人们忘记的展览,正是李万万同学这本书中的精彩而丰富的内容。对于博物馆展览的梳理和总结,实际上是对于博物馆展览的研究,也是博物馆学的一个方面。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梳理,让我们了解到国家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历史和它的发展过程;而通过这样的梳理,也让我们了解到一座国家级的博物馆在20世纪以来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当然,对于展览的研究,也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学问,这之中有宏观的把握,有个案的研究;有阶段性的总结,也有类型和类别的探讨。而在这一研究中,展览策划、展览设计、展览布展、展览推广等等,既有关联性,又有独立性,如何从具体中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如何从发展变化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如何将规律性转换为未来工作的镜鉴,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万万同学的开端,将启发其他同道。

艺术新闻2018-1-8

 

 

广州“微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守住历史的“根” 文章下载

广州“微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守住历史的“根”

不久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阳建强教授从南京到广州参加学术会议。开会前他游览了广州,首站是广州花城广场,他在新中轴线上走了一圈,参观了海心沙码头和广州塔,他对广州的第一印象是——摩登!走在恩宁路的骑楼街上时,来自古都南京的他觉得好像置身于另一座历史古城,这时他对广州的感受是——厚重!

于是,在日前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观察》杂志主办的“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上,他对广州这些年城市更新的“微改造”大大地点了一个赞。

其实,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跟阳教授有同样的感受,他们认为,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广州既着力保护城市中的“旧”建筑,又通过“微改造”等方式更新城市文化面貌,提升了城市品质,为广大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广州推动老旧小区微改造,走在全国前列,惠及群众80万人,去年成为全国唯一入选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的一线城市。

从大拆大建转型到“微改造”

广州从2015年开始启动老旧小区微改造,3年来共投入2.5亿元,推进10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惠及群众80万人。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初步计划2018年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168个,并要打造一批示范精品项目。

在“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上,广州城市更新局副局长邓堪强说:“广州有2200多年的历史,旧城集中体现了我们的历史文化,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那是我们的‘根’。”

为此,广州在“三旧办”(旧厂、旧城、旧村改造办公室)基础上建立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这是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局,其使命和责任就在于,让广州完成从城市扩展到城市优化更新转变,盘活低效土地。与此同时,广州城市建设也从大拆大建开始“微改造”的转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副院长王世福认为,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二字被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为了在这两个字上做好文章,广州用心颇多。2014年12月,酝酿了10多年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生效,将广州26个历史文化街区划入保护范围,分别制定保护规划。这是广州规格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16年2月,国务院在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将广州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定位释放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景观日益现代化的同时,要将城市中历史文化的命脉更好地保存。

2016年11月,修订一新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也顺利面世,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名录,作为保护的法定依据写入《条例》。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市已经公布了两批历史建筑名录,总计478处历史建筑。

以广州城西的荔湾区荔枝湾涌为例,它流经广州多个历史文化街区,沿途有不少遗址名迹,被誉为“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不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荔枝湾涌难逃环境恶化的命运,生活和工业污水汇入河涌,荔枝湾最终成了一条臭气冲天的暗渠。

主持这项工作的广州城市更新规划院院长骆建云说,广州财政支持荔枝湾涌实施了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公益性项目就是以“微改造”的方式进行的。没有任何的大拆大建,只是揭盖复涌,建筑整饰、古建修缮、堤岸建设、光亮工程、截污清淤、调水补水使两岸景观提升。一系列改造之后,荔枝湾涌已成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成为了广州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益生菌”模式让老城焕发青春

如何让微改造创造活力?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提出了“益生菌”模式。李郇说,让人们能够记住这座城市,是城市文化内涵,而活化历史文化需要放入新的“菌种”。在他的眼中,“益生菌”就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加入新“菌种”不断延伸,渐进式更新与共同缔造成新景观。“广州的历史风情,不少就体现在骑楼、西关大屋这些元素上,但通过微改造添加一些花园或者小广场及灯光、舞美等现代‘菌种’,丰富其功能,就能形成更有吸引力的载体。”

“益生菌”模式正充分运用在广州的“微改造”过程中。例如,北京路所在的传统中轴线也进行了提升改造就利用了这种模式。

北京路北段集合建筑立面整改复原保护,而景观重塑、灯光照明设计优化等多个领域的整改就是增添“益生菌”,在这种新的舒适商业气氛里,整个北京路北段的老字号一条街也修葺一新,焕发青春的骑楼吸引了不少游客在门口拍照留念。同时,改造在北京路中段结合周边街巷进行空间挖潜,打造更多供游人休憩的现代景观带,很受游客欢迎的千年古道也更换了观景玻璃。

广州传统中轴线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团队首席专家王世福说, 北京路代言的是广州2200多年的古城,广州要从历史文化名城提升至“世界文化名城”,文化的意义远远大于旅游,然而只有用新的表现手法才能吸引人驻留下来。“传承保护的工作需要推进,但也需要创新,活化创新之后城市才会更有吸引力。”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幸福生活

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居住着世代相传的老广州人。然而,广州市的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房屋老化损坏、墙体剥落、供水排污系统残旧、管线裸露凌乱等常见问题。“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幸福,是广州城市更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堪强表示。

据记者了解,通过微改造,众多老旧小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在十三行区域的微改造项目中,不少老住户都亲眼见证了改造带来的变化。告别了蜘蛛网式的各类电线、电缆,各种线缆全部下地或隐藏到了墙里。而在恩宁路永庆坊的微改造项目中,曾一下雨就满地泥泞的地方,改造后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创意空间,年轻人也愿意来此喝喝咖啡。不仅住户称赞环境提升,参与BOT运营的企业也看好未来的盈利空间。

目前,广州的微改造项目正在向纵深推进之中。数据统计,目前全市2831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7000万平方米。广州已出台《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2016年推动了58个更新改造项目,共24.5平方公里,计划到2020年实施完成城市更新42—50平方公里。

广州通过空间微改造,还打开封闭的绿化隔离带,建成了超过110万平方米的带状公园,营造敞开的城市客厅。临江大道广州大桥至华南快速干线段是广州首个意义上的滨江带状公园,100米—150米宽的绿化带过去是一片杂树林,经过抽疏、造景,并建设园道、人行步道、驿站、厕所等配套设施,打造成景观优美、层次丰富、空间开敞的带状公园。

根据规划,未来广州还将重点打造九大品质街区:太古仓、长堤、白云文化广场、二沙岛、大学城、花城广场、猎德坊、广州塔广场、琶洲会展中心周边。通过制定标准化、精细化的街区设计和施工标准,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示范区优化提升工作,形成代表广州最高水准的具有活力的品质街区。

据悉,为进一步推进各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顺利进行,各区还出台了配套操作细则。例如,荔湾、天河、海珠等区根据《方案》的工作要求,分别制定了《荔湾区老旧社区微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天河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实施方案》《海珠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

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本次试点,探索建立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政府、社区、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机制;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广州今后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不仅要关注改造项目数量的增加,更要关注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改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要进一步打破相关体制机制的束缚,把微改造打造成给百姓造福的民生实事、推动城市建设的改革实事。

记者 刘茜

 

 

滨海新区博物馆创新保护文化遗产 让文物“活”起来 文章下载

滨海新区博物馆创新保护文化遗产 让文物“活”起来

近日,滨海新区举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题培训会,邀请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滨海新区消防支队和滨海新区文保所相关工作人员授课,向新区不可移动文物监管单位、不可移动文物使用人及安全工作负责人等传达文物保护精神。据悉,这是新区落实文物保护工作方针,筑牢文物安全防线的又一举措。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滨海新区各博物馆举办多次活动,积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举措,进一步保护好新区文物,让文物“活”起来。

开设趣味讲堂 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大家去过或者知道哪些博物馆吗?知道博物馆里有什么宝贝吗?”为了将博物馆建设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日前,滨海新区博物馆邀请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历史部主任岳宏,在滨海新区博物馆为塘沽二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举办了一堂妙趣横生的讲座。岳宏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中国著名博物馆入手,将馆藏与历史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孩子们探究历史文化的兴趣。

“‘文博知识讲堂’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推出的特色服务品牌,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了解文物知识的大门,提升新区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滨海新区博物馆副馆长崔志华说。据了解,“文博知识讲堂”还先后走进上海道小学、草场街小学等学校,进一步扩大文保宣传范围。

邀请专家指点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天津市纪念香港回归的大型活动就是在大沽口炮台举办的。我们就是想让国人铭记这段历史,因此要在古老的遗址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馆长马文艳向记者介绍说。

2017年末,新区举办大沽口炮台研讨会,邀请到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等众多文博界、历史界知名专家学者,为滨海新区挖掘文物价值、发展文博事业建言献策,令新区文博工作者收获颇丰。“专家们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对博物馆建设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比如讲好大沽口炮台文物的故事、设立整个沿海炮台联盟、进行明清海防史研究等。”马文艳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需要先保护再利用。去年大沽口炮台遗址本体抢险加固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完成对海字炮台的修复,今年还将完成对威字炮台的修复。”

滨海时报2018-1-8

 

 

北京市西城区今年将绘制“大栅栏文保区”发展新蓝图 文章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今年将绘制“大栅栏文保区”发展新蓝图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北京市西城区“两会”中获悉,北京市西城区今年将科学划分街区,完成街区诊断、科学讲好大栅栏故事、制定具体措施、绘制北京“大栅栏文保区”发展新蓝图。

北京大栅栏地区面积1.26平方公里,共有114条街巷,下辖9个社区,现有户籍人口5万余人。该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梨园文化、京味文化、传统商业文化的荟萃之地,同时也是北京城区历史最长,遗存最多的传统市井商业区。其“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完整性、社会认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大栅栏被授予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大栅栏地区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华老字号集聚区”,琉璃厂街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文化第一街”。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确定的13片文化精华区中,大栅栏位列琉璃厂—大栅栏—前门东文化精华区域内。

北京市西城区高度重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2016年启动了《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的编制,该导则以保护和延续传统风貌为目的,针对街区典型问题做出技术引导和技术管理。

2017年又启动了《大栅栏街区整理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编制工作。目前,由各领域专家参与的编制工作已经形成了街道整体层面的初步方案,正在进一步更广泛的征求各方专家和地区居民的意见。

据了解,在编制计划中,北京明确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定位是:将《总规》新要求与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相结合,对接《详规》编制,实现文化彰显、风貌延续、活力创新、环境优美、公众参与的文化精华区典型代表。

编制将紧密对接新《总规》要求,将规划设计与政府实施计划相结合,明确实施路径,以年度重点项目的形式逐步实施具体项目。

北京大栅栏街道今年将坚持对标对表,切实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新“总规”实施上来,以煤东保护示范区和斜街文商旅综合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助力相关部门推进观音寺、西单饭店、梨园公会等多处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开展施家胡同、粮食店街等风貌整治工程,打造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先行示范区。

针对居民关注的交通问题也进行了重点设计,规划9条微循环线路,设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加大停车位供给,解决停车难问题,更好更快地推动街区整理计划的实施。

作者:马北北

中青在线2018-1-9

 

 

2017年度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工作总结 文章下载

2017年度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工作总结

2017年,我馆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策展临展、陶艺陶赛、文创等特色、亮点工作越做越好。全年游客量首次突破50万人次。

一、 走“展览+”新路子,让博物馆活起来

我馆践行“让博物馆活起来”的理念,以办展策展为抓手,充分挖掘馆藏资源、人力优势和人脉资源,通过“展览+宣教”、“展览+文创”、“展览+征集”等模式,让办展效益最大化。全年,推出特色展览5个。坚持走出去的方针,积极开展巡展,全年举办巡展项目3项。南宋官窑瓷器在河南博物院、开封市博物馆进行联展,馆藏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在嘉兴博物馆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馆藏文物特点,我馆整理策划了《陶韵瓷魂》、《大宋国物——南宋官窑特展》两个新的临展。临展未展先热,已收到多家兄弟单位意向。今年我馆获“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省级荣誉称号。“临安人的一天——杭州民间收藏的南宋器物展”获得第十一届(2016年度)浙江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优秀奖”。

1、展览+宣传教育,扩大影响。配合展览,我馆在第二课堂、配套活动上,持续推出新的课件与体验活动,共举办6场体验活动,如“银·宴”展的小管家活动、西式下午茶活动;“雅趣·匠意”展的“宋式擂茶活动”、“宋代插花暨宋文化沙龙”,等等。先后邀请3位国内外专家开设了展览专题讲座。每次临展都借助微信公众号推文、展品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帮助观众尽量多的了解展览信息。

2、展览+文物征集,丰富馆藏。利用展览平台,加强馆际和民间藏家互动,鼓励民间有识之士捐赠藏品,今年我馆共征集文物65件(套),其中民间藏家陈中先生先后两次无偿捐赠器物54件(套),丰富了馆藏品体系。8月份我馆与宝丰汝窑博物馆完成了出土瓷片标本的交换,弥补了我馆汝窑瓷片收藏的短板。目前,馆藏文物总数4232件(套)。

3、展览+文创开发,增强动力。全年新开发、引进陶瓷类文创产品、衍生产品30多款。积极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仿南宋官窑莲花洗在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荣获“工艺美术银奖”。尝试线上销售模式,通过馆内微信平台和与西湖晓蛮腰合作策划了两场线上营销活动。同时与社会知名文创公司合作,利用品牌优势,推出系列衍生产品。全年文创经济收入同比翻倍增长。

二、办好特色项目,提升人气口碑

1、陶艺品牌越擦越亮。今年9月5日,“首批西湖旅游国际体验师聘任启动仪式”在我馆启动,通过国际友人的视角,进一步宣传了官博的陶艺品牌。第十届中小学生陶艺大赛成功举办,陶赛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结合节假日,推出应时应景的特色陶艺体验活动10余场,受到陶艺爱好者和亲子家庭热捧。自筹经费改进了陶艺中心的硬件环境,推出系列便民服务措施,提升游客满意度。

2、第二课堂活动推陈出新。继续将“陶瓷文化、南宋文化”作为媒介,加强馆校共建,注重对第二课堂的整体再提升。发挥各部门人才优势,筹划新的宣教课件,在内部试讲改进后向社会推广。重视宣教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对讲解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每月考核。在市科协组织的科普微视频创作大赛中,作为唯一参赛的博物馆单位,我馆制作的两组视频分获三等奖与优胜奖,高居网络人气评选前列。科技周活动“探秘陶瓷工坊”体验,得到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暑期期间的“官博暑期陶瓷文化夏令营”活动,报名火爆。与多家民间机构合作开展多期公益性的小候鸟夏令营。

三、重视基础工作,为发展储备能量

1、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去年以来,我馆陆续招录了2名讲解员、2名研究生和2位编外人员。今年我们还派出了3位青年干部分别到局机关和西湖街道锻炼。重新修订《关于调整星级讲解员岗位津贴发放办法与细则》,加强对讲解员队伍的管理与培训考核。积极向上申报大师工作室,拟通过工作室的模式,强化“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机制。

2、文保科研稳步推进。《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保护规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在局文物处的牵头下,正积极配合西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开展实地调查和基础研究工作。对老虎洞出土器物进行后续整理工作,为下一步的特色巡展做好准备。配合展览出版《雅趣匠意》图录,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词条撰写、完成《中国文物志》南宋官窑相关器物的说明。《流行文化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以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例》列入杭州市共青团重点调研课题。全年在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2篇,在《收藏》、《杭州文博》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3、加强场馆日常维护。今年我馆自筹资金,加强了零星维护,对木平台、木栏杆、墙面剥落、展厅灯光等影响观瞻和有安全隐患的进行整改,完成了停车场墙面粉刷、陶吧洗手间整改、服务中心改造、保安亭维修等。根据区(局、委)“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做好馆区提升完善规划方案,年底前完成方案设计,做好前期工作

4、重视文物安全工作。重视文物安全的日常检查、巡查,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位。除对馆区安防消控系统加强日常监测、维护外,我们正实施监控防雷提升项目,以提高室外监控防雷能力。加强安保队伍教育管理,细化安保人员的工作日志,明确职责与任务。每个展厅安保岗位做到日日有巡查,次次有记录,立查立改。

2018年工作思路

我馆将按照区(局、委)提出的总体要求,重点要在办展、宣教、文创、党建等工作上,狠抓落实,做强特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产,发挥好博物馆的综合效益。

1、推进三类展览。争取办成4个以上的临展:“金代上京文物展”、“唐代器物展”,“战国楚地文物展”以及第十一届陶赛优秀作品展。馆藏外销青花瓷将在扬州博物馆、金上京博物馆巡展。策划推出《大宋国物》巡展。

2、发挥宣教作用。策划执行好临展配套活动,做活展览。整合资源,推出南宋文化小课堂等特色课程。通过课程体系分级在“进校园”中实行分众教育,加强馆校共建。重视讲解员队伍建设,强化阶段性考核与日常训练;做强志愿者队伍,重视岗前培训与指导。

3、做强特色品牌。策划好杭州市中小学生第十一届陶艺大赛,精心设计好十年陶赛的回顾展。以陶赛为平台,加强馆校共建,推出菜单式课程,供师生选择。加大文创研发和营销。加强与网络平台、优秀企业的跨界合作。完善工作激励机制,打开文创产品,提高综合效益。

4、统筹基础工作。做好征集、移交文物的入账与修复工作,完善文物总账与藏品档案。加强对窑址的日常监测管理。开展场馆改造前期工作,根据资金计划,统筹好馆舍的零星维修与设施改造,为馆区整体提升做好准备。

5、强化党建工作。按照十九大“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加强新时代支部党建工作。用新时代党建理念武装思想,加强支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落实好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创新支部学习活动的方式和载体。发挥好“党员先锋岗”示范作用,确保党员志愿服务有载体、有内容。继续巩固拓宽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强化监督,严格管理,确保党建工作新气象。

杭州市人民政府2018-1-1

 

 

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述评 文章下载

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述评

2017年的博物馆展览,可谓中华文明的集中式大检阅。

从分布上看,上半年是黄河流域的天下,下半年则由长江流域唱主角,加上成都这个新兴展览集中地,再加上台北这个老牌展览策源地,你方唱罢他登场,用文物演绎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交响曲。

丝路永恒

扎实的科研是核心竞争力

丝路文物展是近几年的热门主题,就像是一首老歌,总能给人以力量和思考。

可丝路主题展,在持续性、高强度的曝光之后,依旧能给大家带来启迪的,必有其独家秘笈,我想这独家秘笈一定与扎实的科研有必然联系。

1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成都博物馆

成都博物馆事业的后发优势相当显著,不仅有大量的精彩展览轮番登场,还有精彩的陈列设计引领潮流,更是大陆少有的博物馆夜场集中地。这对于探索博物馆的合理开放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个案。

▲对视

成都博物馆的开馆大展可谓气势撼人,一下拿出5层楼的精致展览,让人瞬间把成都博物馆纳入天府旅行的保留项目。

逛断腿看瞎眼的基本陈列,石窟佛爷组成的超级天团,借展路线覆盖“海陆空”的奇观,简直可以拍一部“国宝总动员”。

开幕前后的信息轰炸火力很足,展览中的热点推送此起彼伏,展后文物的归还之路还专门出了软文。

如果说宣教工作按照既有套路出牌,那么针对大客流推出的预约入场,针对博物馆“生活家”社群请来的敦煌文创,针对普通观看者组织的文博图书,则体现了成博管理上的温度,让受众看到了一个“行动派”团队。

还是要说说“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这么多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质地的文物“同室操戈”,弄不好就成了“精品展”“大杂烩”。

难能可贵的是,此展有条线在穿珠,一直不离“路丝”“海丝”这条线,一直围绕“成都的巴适”这根绳,让文物述说成都往事,这也正是成都博物馆讲好故事的高妙之处。

led灯的光线照度、色彩还原比较成功,一些文物显示了在老家不曾有过的美。

展览的空间展线较为清晰,如果在文物位置的经营上进一步细化,组织一些或突出时代美、或突出故事性、或突出区域文明的“暗线”出来,就更为完美了。

2

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科技成果展

中国丝绸博物馆

这座位于杭州的国字号博物馆,基本陈列突出学术性之余有“地气”,织物的保护技术很专业,学科研究很科学、很前沿,一直以学术性、专业性、科学性著称,这“三性”也贯穿于丝博的特展里。

让我们看看丝博在策展上,是如何把“拿来主义”为我所用的:

一是哈萨克斯坦伊赛克金人服饰复原,把草原金饰穿戴在身的原生态样貌展示出来,这样比单独展示一片片的金饰要生动百倍,突出了复原的学术性;

二是根据甘肃马家源考古发现,复原的西戎“宝马”豪车,突出了高颜值和复原的学术性;

三是彩绘秦俑的展示,把始皇帝的故事、耐看的彩绘和保护的科学性集合于一身;

四是围绕悬泉驿发现信札故事组织一组展品,普通士兵在家书里,要求捎带一些物什,而展览就展示了他所需要的那些物品,打足温情牌;

五是开启前瞻性的国际合作模式,复原的唐高祖第五代孙女李倕的精美服饰,突显那个时代修复的理念,可以说在原来的展示基础上有所升华。

在丝路类型展览甚火的当下,打破既有展览框架,重新排列组合得出令人惊艳的效果,赋予展览故事性、高颜值、科学性,显得十分别致,这正是依靠丝博一贯的学术性、专业性、科学性立馆根本。

由于丝博的自身定位,展示的文物大都是平面的,所以在立体展品的支架设计、灯光布置和小件文物展示上显得捉襟见肘,立体文物显得平面化、灯光分布也稍欠均匀。

另外,展览中也有几个亮点,视觉冲击极大的营盘美男的罗马罽袍,耗费敦煌人心血、笔笔皆有故事的莫高窟复原洞窟,均值得一看。

3

秦汉文明特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代,是许多观看者耳熟能详的时代,这个时期的物质文明也是大家的“老熟人”,所以走进展厅的时候,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何拯救观看者的“视觉疲劳”,把展览办出新意,是策展人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政治改革、社会生活、丧葬文化、边疆文明、对外交流这五个章节,前三个章节是展览经常采用的框架,而第四、第五个章节把文化的互动和交流分开呈现,摒弃了原来笼统呈现的格局,这是依靠秦汉考古和域外文明研究的成果,进行的一次最新的、高规格展示。

展览的五个章节,汇集了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殿堂展品,汇集了许多禁止出境文物。

面对这些都能给朋友介绍几句的经典展品,我们来看看策展人是如何增强观看者的获得感。

秦汉文明特展的展牌,绝不是满写“直口,折沿,双立耳,深腹,圆底……”这些不知所云的“最蠢”展牌,而是将学界最新观点加以梳理,以观看者看得懂、接地气的文字写出来,让文物的内涵在展牌上延伸。

如果观看者没有在策展人的框架内,通过展牌了解最新的动向,构建起秦汉文明的深刻认识,那样观看者就会觉得大失所望,那样展览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这个展览去了两次,第二次是在一个周末。周末的博物馆展厅几乎是家长和孩子的“第二课堂”,这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文化景观”“文博现象”,也是学校课堂“美育”的延伸,当然值得点赞。

博物馆教育这个市场还在发展过程中,官方和民间资本都有参与、互有合作,这其中或许还需要一些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我在展厅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家三口靠坐在展厅的角落,被周围水泄不通的观看人群挤压着,爸爸困得已经呼呼,妈妈也一边打哈气,一边劝说小女儿:

“咱再去看一会儿?你的题目还没答完呢。”

孩子手里拿的是学校提供的“秦汉文明特展作业”,一脸的不情愿和疲惫感。

我在想,这一家三口都是图了什么呢?

最震撼的展览

文化的力量最为深沉持久

我也从来没想过,一个原来少有人知的博物馆,能够给我带来这么大的震撼,这震撼来自于文化碰撞产生的绚丽花火。

4

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最早知道这个馆,是看了联播播出的领导,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画面。

初以为,画面里看,这个馆展示条件一般,文物直接放在白花花的底光柜里。去的时候自然不抱太多憧憬,打算一个小时就溜达出来。

结果,进去了半天没出来。

我原以为,看过了马王堆、洛庄汉墓、中山靖王、江都王、海昏侯墓等众多汉代“奢侈品”大展后,就已经阅尽汉代风华,但我大错特错,其实“我从未见过文明交流如此深厚之地”,而合浦正给我补上了这一课。

讲述着“合浦还珠”故事,坐落于广西北部湾海岸,河流汇入漓江、湘江、珠江水系,除了当地的土著文化以及几种文化杂糅形态的物质文化,背后有来自中央汉礼制、湖南楚汉文化、广东粤文化、云南滇文化的影响,面前有来自海洋文化的影响,这股海风自海外东南亚、南亚、西亚、地中海地区。

汉朝外交使团的船队与沿途的国家,进行友好公平的贸易往来,用丝绸和黄金“市明珠、璧琉离、奇石异物”。

合浦汉墓群发现有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波斯蓝绿釉陶壶,也是唯一一件东汉时期的波斯陶壶。

这里还有数量众多的海外玻璃器,产自地中海地区的罗马玻璃碗据说全球仅有三件,而且竟然是在中国发现。

合浦汉墓群还发现了许多水晶、玛瑙、琥珀、黄金佩饰品,其中海蓝宝石的颜色和光泽甚是迷人,海蓝宝石多出自西亚海底,这显然是舶来品,在展览现场的灯光照耀下甚是吸引眼球。

受罗马影响的黄金多面体,制作工艺明显分为两类,除了有海外流传来的,合浦当地也有仿制,反映了中外物质文化的之间的有趣互动。

领导在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说:“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

我想,合浦博物馆的展览之所以成功,之所以给人以深刻印象,就源自于自身馆藏的特色,也基于对馆藏内涵的深入挖掘,这才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最值最贵的展览

展览收费为哪般?

展览收费与否,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争议性、开放式问题。

在收费标准、收费与否上,各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打算。

像国博的一些引进特展即使经常收费,也挡不住如浪的人流。

陕历博壁画展收费之高,既确保了文物安全,也不乏观看者。

而南博的青藤白阳展收费百元,引来了专门书画观看者的点赞,也收获了更多观看者的差评,这其中的思考恐怕会很有趣。

5

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特展

南京博物院

现在的书画展,“主题展”越来越多,这与书画研究的新动向不无关系,许多书画学者也喜欢“择一而察”,通过编年谱、究细节、作对比等方法,把一个画家、一个门派进行深入研究。

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把作品中的早中晚风格、交游圈子的互动、画风来源和影响通过实物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实物之外的鉴藏、著述、生活等信息告知观看者,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书画主题展。

青藤白阳展正是完成了上述动作。

书画特展的展厅,包括北京故宫以及换展期间的台北故宫,都给传统的书画观看者一种无力感。这些人渴望安静、安稳的观看环境,去体会书画里的世界。

南京博物院近年来对特展执行30-50元的收费标准,也没有阻挡住观看者对文化的追求热情。

可若要还传统的书画观看者一个安静的环境,收费多少合适呢?

南博这次收费百元,可谓是既给出了一份“南博答卷”,也做了一次有益尝试。

而在收费之余,也引来了更多的负面评论。

希望南博能够坚定特展收费的做法,为真正的观看者打造适宜的观展环境,也能让新兴的博物馆观看力量不觉失望。

凡是买票进了展厅的人,都对这种安静的氛围表示很满意。

徐渭、陈淳一旦把泼洒的写意开创开来,就一直影响至今。

现在的书法、绘画创作,很大程度上讲,也都是在他们的光环里下笔。

此刻,博物馆真正变身为“艺术的殿堂”。

许多具有创作背景的观看者,在目睹这些书画作品之后,仿佛得到神助,敬畏之心顿生,有的竟跪拜这些神品大作。

最期待的展览

五年的期待,换来今日一游

湖南省博物馆在业界深受好评,这离不开老馆长陆建明开始实施的绩效管理。在21世纪初的中国博物馆,科研上比较扎实、管理上比较规范、策展上比较成功、接地气上比较适度的,要数上博和湘博了。

当年的湘博,办过“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楚文化大展,这些展览至今都是同主题展览的标杆。

如今,湘博新开,注定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6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湖南省博物馆

大概当年闭馆的时候,湖南省博物馆自己也没有料到,再次回到世人面前已经是五年之后了。

五年时间,可以把翩翩少年变成油腻中年,可以把本科生送走一茬。

由于马王堆最资深住户——“那位老太太”的名声实在太大,湘博被旅行社列为必看的景点,以至于马王堆汉墓陈列堪称“中国最拥挤展厅”之一。

就连号称“中国人口博物馆”的陕历博,也要让其三分,以至于湘博在所有国人中,是到访率最高的博物馆之一。

新推出的马王堆汉墓陈列吸收了旧版设计中的不足,给每一组文物周围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彻底告别了过去那“摩肩擦踵”的展厅。

现在的展厅试图去复原辛追的过去生活场景,比如她的坐榻的前面,就布置有奏乐舞蹈的漆木俑群,而宴会厅则将写满“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漆器集中陈列,最醒目的自然是那组精美的漆器列鼎。

著名的黑地彩绘棺上那浪漫写意的云纹,那110多只穿梭云间的神仙小兽,把最具时代风格的气质传递给观看者。

而展览中最为吸引人的,自然要数10年没有展示的一号墓T型帛画原件,天上、地下、人间的图像给人展示了汉人对生死的认知。

此番湘博新开,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展品,不是陈列,而是从事物业管理的“人”。

老湘博的展厅工作人员,都是身着西装的中年人,他们很是负责、处事沉稳、风度温文,对展览、展品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在物业服务上就更是在行了,总之非常“有温度”,这会给博物馆的形象大大增分。

新馆开幕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的年轻人,感受就全然不同了,这势必与物业招标的选择有关系。

有不少人对台北故宫、上博的公共服务很满意,对他们的style点赞,可为什么就不能全面复制呢?

这个管理问题很值得深思。

最精彩的展览

一年的最开始,遇见一年最精彩的展览

办一个过硬的文明展,要突破的困难太多,包括藏品的广度、科研的深度、展览的设计以及策展的水平,我们缺的更多的可能还是“理念”。

7

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

上海博物馆

“文明展”与精品展、通史展的不同之处在哪呢?

不同于一般整齐划一的器物陈列,不同类别的青铜酒器,长得一点也不一样,高低错落地待在一个小展柜里,待在策展人精心布置的“酒器”线索里,配合着清亮的展台颜色,在外置的暖色光源下,观看者的眼睛一下就被抓住了。

展牌上的说明文字可谓 “不多不少”、“深浅合适”,不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研究信息,还把器物的“文明基因”加以阐释,意图契合展览主题和暗线。

观看者读起来感觉刚刚好,不会觉得信息量太大接收不完,也不至于太过佛系没有收获。展览生动有趣,又不失干货,观看者在文物知识、美学欣赏等方面都能有较好的体验。

3件玉礼器陈列在同一个展柜里,它们在时代上,涵盖新石器时代、商代、汉代;文化上,跨越良渚文化、商文化、汉文化;历史地理上,包括中央文明和区域文明,在这个展柜里得到了不同时空、不同纬度、不同视角的多种解读。

这就反映出策展人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实现的一次理念上的的“飞扬”。

这一幕并非出现在急就章式的、乱码一通的展览里偶然出现,而是在一个馆藏丰厚的古代艺术博物馆里,把文明的融合、互动、绵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令人感动。

什么是“文明展”?

我想,它一定区别于将同质文物摆在一起排队的“主题展”,区别于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的“精品展”,区别于自带线索、政治正确的“通史展”。

文明展基于对文化的深切认识,对文物内蕴的拔高抽离,对文明解读的提萃升华,对展品含义的深入挖掘,依靠强大的、过硬的展品组织能力,按照主次线索和多个主题进行串联,让观看者看到你解读的物质文化中的文明。

大馆炫技

五星酒家对同一道菜的诠释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相继登陆的“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都看过的人觉得这分别是三个展览,设计风格和诠释方法大相径庭,也都有各自的特色。

比如台北的设计显得过简,国博的设计工业味足,上博的设计简洁明亮等等,而三地三展的共性是都引起来了众多的观看者,这也是中华文化背景的观看者希望接轨世界的重要例证。

8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个展每到一处,都会吹起一股大英博物馆style的飓风,是世界巡展里的明星。

由于不是中方原创,在北京和上海的两站,均设置了中方协调人这一角色。

中国究竟有没有策展人制度,这个很难回答,但这次确实让展览协调人走到了前台。

你不可否认的是,“大英100”“大英百物”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展览。

现象级展览的到来,引起了很多思考:

收费究竟解决多少问题、社教工作如何在展场内外施展拳脚、怎样让每一个观看者优雅从容地阅读展品、开放性展品的选择与社会层面的深度互动、如何解决展品落地后的文化适应性、选择什么手段讲好展品故事、如何调和不同人群对展览的期望等等。

问题有些极具敏感性,有些极具争议性,没有固定的、最好的答案。

国博的陈列设计选择了“工业化”风格。

工业化以钢铁那样的灰色冰冷的色调为底色,展厅灯光一时比较暗,led灯频闪挥之不去,使得信息量很大的展牌看不清,让观看者的眼睛很是疲惫。

幸好,开展不久馆方就对灯光进行了调整,弥补了这个遗憾。

不出国门,就能粗粗地触摸世界文明的脉搏,这正是此展最大的意义。

备受关注的书画展

都说现在的书画“主题展”很火,就像北京故宫的“青绿展”“赵孟頫展”,南博的“青藤白阳展”。可对岸的台北故宫愣是凭借“国宝的形成”通史展,吸引了全球书画观看者的目光。

9

赵孟頫书画特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

跨越北京最好季节的赵孟頫特展,从九月到十二月在故宫西路的武英殿开门迎客。与第一期相比,第二期展览的观众少了不少,许多书画观看者,终于可以在安稳沉静的环境里,与赵孟頫的书画世界相遇。

近年,精彩的书画主题展轮番登场。

赵孟頫作为一个文人书画家,能够从他的寓目之作、收藏之作中了解他的创作源流,从他的交游圈了解他对时代“文气”养成的培育,从后代赵孟頫风格的作品中了解他在书画史上的地位。

而这次特展,也是按照这些明线来讲述“赵孟頫故事”。

在书画源流部分,故宫拿出了有唐代宫廷监制标签的国诠楷书善见律卷,这可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唐楷精品写本,对赵孟頫的小楷创作有所影响。

还有赵孟頫曾经寓目的杨凝式草书夏热帖卷,也是故宫十几年未见展出的名品,很多朋友看了之后直呼过瘾。在辨伪部分,几件“教科书级别”的伪作,这次也能看个真切。

在赵孟頫书画部分,隐藏着一条“情感”暗线,能看出他对赵宋、对蒙元、对家人的复杂感情。

草书千字文卷的题跋显示,他从湖州到北京出仕元朝的路,磨磨蹭蹭走了一年还没出浙江,而且题跋落款为“开封赵孟頫”,开封是赵宋王朝的故都,可见他对赵宋的眷念、对应召就元的矛盾心理。

巧合的是,海峡两岸同期的书画展上,都有赵孟頫写给其佛教“精神导师”中峰明本的信札,里面有因妻子离世的哀情、有官场冗事的牢骚、有对远方故乡的乡愁,总之粗看是赵孟頫对佛教的情感,细品是赵孟頫焦灼内心的写照。

在其艺术影响部分,再现了元四家挂轴挂一面墙的圣象,简直是地主家“晒宝”。

黄公望的可靠真迹本来就不多,大陆搜罗齐全估计有10本左右,而故宫这次一下就拿出来三本,水墨、浅绛两种面目均有代表作展示。

同时,此展汇集了赵孟頫、管道升、赵雍、李衎、高克恭、顾安、吴镇的11件竹石图,可谓是一次难得的元代竹图展示,是难得的整体认识元代竹图的机会。

展览的学术性很强,赵孟頫年谱和作品分期比较科学,也将学界存在争议的作品摆了出来,比如在浴马图卷、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卷,以及倪瓒秋亭嘉树图轴前就听到不少议论。

展品挑选上,若是能借机把元代竹图体系更完整的呈现,就要把柯九思、张逊的竹图拿出来一并展示。展览注重题跋的展示,许多题跋拉开很长,像揭傒斯、欧阳玄这些较为少见的题跋也能见到。

武英殿正殿复原场景两侧,为展览设计的高大展柜,展示书画长卷效果很好,可比较浅的展柜不利于灯光的倾泻,导致元四家挂轴的光像是用来检查伤病的,对于观看很不利。

而且也许是为了照顾场景的营造,挂轴挂的太高以至于不少人看不清上半部分,这也是今后设计、布展时需要注意的。

10

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北京故宫的赵孟頫书画特展比起来,台北故宫的“国宝的形成”展就是一个书画精品通史展,从东晋的王羲之到清代的恽寿平,可谓佳作叠呈、美味无比。

观看展览需要调用的知识,以全年代的美术史为主,能够让一般观看者建立起古代书画的整个框架,能够让高层级观众获得更具体、更深入、更有串联性的心得,具有通史展独特的功用。

展品的选用上,花鸟画和人物画的数量占比较重,山水画占比较少。

据说,山水画之所以选用较少,是因为已经排入了今后的展期,要对书画类经典作品进行保养之故。

这些展品看似按照时代顺序铺开,但其中仍有一些主题可供观看者检阅。比如宋代的人物画、元代的文人画都有集中展示。

宋人如来说法图的年代众说纷纭,学者的说法从北宋早期到元代都有,年代纵横几百年,面对原作让观者看出了其中蕴藏的高古技法。

大理国张胜温梵相卷属于“活久见”的神品,据说新世纪开篇后从来没有展示过,许多人围着展柜细赏这件大理国画稿。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让人领略宋代宫廷生活的富贵和精致。南宋画院女孝经属于规谏画,牟益捣衣图参考周文矩风格粉本的痕迹较重,也是宋代不可多得的佳作。

元代的书画,基本上是围绕着太湖这个地标,基本上是围绕着赵孟頫和“元四家”这几个人,一下子转到文人画上面。

在这些画作之上,能看到与作者“题跋互动”的朋友圈,赵孟頫、柯九思、高克恭、李衎、邓文原、陈琳、赵雍、王国器、王蒙、吴镇、倪瓒、张雨……,仿佛能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在一起推陈出新、书法入画,在“书画船”上鉴赏藏品、唱和痛饮,仿佛能看到那个鲜活的时代,这就是鲜活的元代书画史。

山水画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有像江帆山市图这样的北宋精极之作。这件作品虽然无款,但构图和景致,显然属于燕文贵一派。画中不但“道具”、细节众多,而且这些“道具”、细节之间的互动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烟云山涧飞起的一行飞鸟,引起了周围三组人的互动——童子相陪的官员、细犬立于脚边的僧人、站在亭中看风景的男子——这种互动与南宋也有不同,让人高呼“此画只应北宋有”。这个右侧遭裁割的残卷,山头重染轻皴,细密的皴法不落“套路”。

虽然学者关于年代的意见又是“纵横几百年”,但从原作看没有太晚的技法。

不得不感叹两岸故宫都是家底厚实的“财主世家”。

你要说“国宝的形成”里书法作品比较弱,人家给你端出一卷“宋四家集锦”;

你要说集锦里只有米芾、黄庭坚的好,蔡襄的颜楷偏软、苏轼的有骨没肉,人家又在乾隆特展和书法常展里,给你奉上蔡襄最精彩的澄心堂帖,以及苏轼的精彩佳作。

总之,秀宝技术哪家强,两岸故宫竞技忙,真应了“国宝的形成”海报上的那句话“到故宫、疯国宝”。

持续十余年的看展学习之路,让我也对博物馆展览的新动向有了新思考。

比如文物安全一定要放在首位,是一件要坚持“从零开始、到零结束”的底线;

比如展厅硬件,某些博物馆一定要让展厅休息一下,不要一味追求展览数量,给展厅做消音整改、展柜提升、灯光重布,让博物馆以更好状态迎接展览;

比如展厅软件,我们除了盼望整体的均衡的国民素养提升之外,也希望博物馆通过精细的管理,把观展环境提高一点点;

比如智慧博物馆建设,真诚期望博物馆通过智慧手段更好地改善流量控制、预约排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想这一定是双赢的事情……

期待在2018年的观看之道上,遇见更多世间的精彩。

后记

岁月不居,芳华已逝。

在浏览57馆172展的途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器物的认知,也包括这一路的朋友、一路的美食,我也希望这件有趣的事情可以持续,可以让我继续获得随心的微笑。

每年都会对我以为的——以深入的文物研究为根本、以出色的陈列设计为美源的——好的展览做总结,但好的展览又何其多?

总归是写不完数不尽的,还好,国人也乐于看到“十大”这类题材,才舔着脸应“文博圈”之邀作一梳理。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纵然我的看展范围“金石书画”、兴趣点在文物研究,可也欠缺专门的博物馆学和文创产品的设计等方面知识,以上的限制和欠缺都,让我的想法有不周之处,这也是我希望向大家请教的。

搜狐2018-1-2

 

 

2018-1-11博物馆:2017年博物馆工作信息第48期 文章下载

目  录

陕西博物馆的“2017成绩单” 2

2018年全球新开博物馆盘点 4

2017年度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工作总结 5

透视“博物馆热” 博物馆 正在成为四川人的文化客厅 8

网红博物馆如何线上“吸粉儿” 9

成都博物馆“丝路大展”的火爆 你真的看懂了吗? 10

2017 陕西博物馆 亮点“藏”不住 11

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怀旧风”留存“老上海”记忆 13

潍坊市博物馆讲解员杨欢助力“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14

陈履生:博物馆因展览而精彩 16

如何让好展品讲出好故事 18

快来听文物“说话” 四川各大博物馆展览精彩纷呈 20

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述评 21

梅园新村纪念馆基本陈列升级开展 29

滨海新区博物馆创新保护文化遗产 让文物“活”起来 30

2500年前神秘符号助复原古蜀漆床 系现存最早漆床 31

成都历时近17年修复中国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的漆床 33

在时代变迁中留住乡愁 绍兴城中村改造中保护文物和历史建筑综述 34

落实十九大精神 推动新疆文物工作迈向新征程 36

西藏文物保护的历史与未来 39

民营博物馆的“新活法” 41

一座民间老酒博物馆的去与留 44

温州一清代古桥遭拆毁是怎么回事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什么? 46

临淄:推动齐国故都与齐王陵申遗 保护古建筑 47

济南华阳宫谢客壁画多重保护 49

西安,唯一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未来的城市 50

北京市西城区今年将绘制“大栅栏文保区”发展新蓝图 52

广州“微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守住历史的“根” 53

 

 

 

 

 

 

 

 

 

 

 

 

 

 

 

 

 

 

 

 

 

 

 

 

 

 

 

 

南方日报2018-1-10

2500年前神秘符号助复原古蜀漆床 系现存最早漆床 文章下载

2500年前神秘符号助复原古蜀漆床 系现存最早漆床

2500年前神秘符号助复原古蜀漆床

该漆床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 神秘符号或助力破解古蜀文字

一张2.55米长的大床,床上绘制了各式各样的纹饰,顶上还有类似悬山式屋顶的顶盖,近日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内就摆着这样一张床。令人惊讶的是,这张漆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当年躺在这张漆床上的可能是某一位古蜀国的国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张床随葬时拆散为45个构件,分置在不同的棺木中,出土时很多木构件长期被水浸泡,糟朽得像“烂豆腐”一样脆弱。最终经过17年的保护修复工作,文物保护与修复人员根据其原有的榫卯结构将其完整复原。据了解,这张漆床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的一张髹漆木床。

漆器长期被水浸泡

含水率达300%

“如果不是将其组装起来,我们甚至不敢确定这是一套完整的漆床。”9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杨弢助理馆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经过17年的努力,文物保护与修复人员成功复原了这件距今约2500年的漆床。

2000年7月29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在商业街58号修建机关食堂地下室时,偶然发现了十几具大型船棺的合葬墓,随后,大量文物出现在赶来的考古人员面前,组成漆床的45个木胎漆构件也是其中众多出土文物的一部分。

据肖嶙介绍,这件漆床并非整体出土的,而是分成45个部分,分散在墓葬的多个位置:多数构件是从2号船棺里发现的,另有一些构件是在一处灰坑里找到的,“因为商业街船棺葬早在西汉就曾经被盗掘过,可能是盗墓贼将一些他们觉得不值钱的漆器扔进了坑里。”

由于地下水侵入墓穴,出土时,这些木构件的含水率惊人的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主任肖嶙研究馆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发现船棺的位置地下水水位很高,加上船棺的形状本身就是个“槽”,木构件长期被地下水浸泡,有些木构件的含水率达到了100%,甚至部分木构件含水率达到了300%。“这相当于整个构件都是被水撑起来的,如果水分挥发掉,那这些构件也就都毁了。

此外,众多的构件也给考古工作者出了难题,当时出土的木构件达数百件,最长的有3.27米,最小的只有26.5厘米长,“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一件器物还是多个器物?当时都是未知之谜。”肖嶙说。

古人留下符号

令复原“突飞猛进”

发现这些竹木漆器后,文物保护与修复人员将这批文物进行保湿处理后转移到了实验室。此后10年时间里,考古人员对它们做了细致的测量、绘图、整理等工作。在此期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多方考察,最终找到了富有漆器修复经验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合作。

2010年,工作人员将这些木构件泡入一种乙二醛试剂中,等待乙二醛慢慢替换掉构件里的水,这一泡就是3、4年。“刚出土的时候,这些构件就像用筷子夹‘烂豆腐’一样,一碰就能碎掉,经过乙二醛的加固,这些漆器终于能被用来组装了。”肖嶙说。

肖嶙回忆,摸索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拼出了漆床的床身,“这部分的构件都比较大,因此拼起来相对容易得多。”但随后的工作一度陷入了停滞,“我们注意到,这个床还有个顶盖,但是涉及到很多个部件,这些部件到底按什么顺序、怎么来组合成了一个难题,大约半年的时间,复原工作就停在那里了。”

直到后来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文物保护与修复人员发现,古蜀的先民其实给我们留下了一点线索。肖嶙说:“我们注意到,在顶盖梁上和一些顶盖构件上刻画的符号是对应的,这些符号有的像英文符号’D’,有的像汉字‘王’,把对应的顶盖构件和梁上的凹槽对上,果然就拼装上了。”这个发现令复原工作一下子突飞猛进了。

系现存最早漆床

或助力破解古蜀文字

“这次复原很幸运,组成B型漆床的45个构件都是墓葬中出土的原件,古人利用了榫卯结构就组成出这样一套漆床,完全没用一根钉子。”肖嶙说,这件漆床的复原,以实物证据修正了此前考古报告中对于B型漆床的认识。

北青报记者看到,经过修复的漆床较现代的床略大,床体与地面之间由立柱分开,上半部分略微向上抬升,床整体呈黑色,上面有红色的龙纹、蟠螭纹花纹。据了解,这张漆床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的一张漆床。

目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已将出土于商业街船棺葬的漆床、漆案等290多件(套)漆器复原,其中还有一张规模稍小的漆床,上面绘有龙纹和凤纹,研究者认为或为古蜀国王后所用。

当年参与发掘商业街大型船棺葬的现场领队、现任成都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颜劲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从形制、纹饰等方面看,这张漆床的等级很高,很可能是古蜀王或其家族使用的器物。而漆床上的符号与古蜀文字有密切关联,为解码神秘的古蜀文字提供了新的线索。

“由于缺乏确切的文字材料,古蜀国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很神秘。这批古蜀王族使用器物的复原,为进一步揭开古蜀王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颜劲松说。

记者 屈畅

华夏经纬网2018-1-10

 

 

2018年全球新开博物馆盘点 文章下载

2018年全球新开博物馆盘点

埃及开罗·大埃及博物馆新馆

2018年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大埃及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开放。这座自2001年便开始筹备的博物馆是埃及规模最大的一座,共藏有10万余件文物,其中5万多件将于新馆展览,60%此前从未对外展出过。

在这些目前列上了展览计划的展品中,有5000多件是出自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陪葬品,其中2/3是首次亮相。图坦卡蒙是最为现代人熟知的埃及法老之一,他位于“帝王谷”的坟墓是迄今为止封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埃及法老陵墓。

这座博物馆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5公里处,附近是著名的金字塔景区。2018年计划开放的展馆只是这座宏伟建筑的一部分,其余2/3的展馆还在建设中,完全建成开放大约要到2022年。

中国拉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中国将在今年迎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开幕。这座建造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博物馆位于拉萨市慈觉林文化创意园区,海拔3750米。项目按“一馆一园”理念进行设计,建筑面积虽然只有8000平方米,但占地面积却有4万多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那么大。建成后,展馆将向游客们展示西藏地区唐卡、藏戏、藏香、藏药、格萨尔说唱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

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也初定于今年开馆。南汉二陵指的是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地处广州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内,是国内已发掘的为数不多的五代十国王陵之一。

以“南韵·和庭”为主题的博物馆内部将以“中国如意结”作布局结构,通过五个单元的相互叠合、交织,向游客展现五代南汉国时期的历史、社会和文化面貌。博物馆所在的小谷围岛本身古迹众多,南汉皇帝曾在此建昌华苑、昌华宫,已有千年历史。岛上至今已发现许多汉墓。此外,岛内包括北亭村在内的行政村中保存了不少明清以来的祠堂、门楼、古桥、古树等,极具岭南建筑特色。

法国巴黎·皮诺私人博物馆

法国超级收藏家弗朗索瓦·皮诺的私人博物馆也定于今年年底建成。博物馆位于巴黎大堂区的前证券交易所大楼内,是一个5层圆环形结构的展馆,由皮诺信任的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打造。这幢大楼建造于18世纪,其中一部分是国家级的历史性建筑。

皮诺是法国排名前5名的富翁,他的个人收藏包括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乌斯·费舍尔等诸多大牌艺术家的作品。

美国纽约·海报博物馆

在另一座大都市纽约,城里的第一家海报博物馆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开放。这座名为海报之家的博物馆位于曾经的苹果零售店TekServe内,将致力于展现海报文化的设计和影响。目前虽然没有开张,但博物馆不时会举办一些快闪性质的海报展览。

英国伦敦·科学画廊分馆

自2008年起,位于爱尔兰都柏林的科学画廊就备受当地人和游客的欢迎。这里虽然没有固定收藏,但是总有一些新鲜的东西可以让访问者探索最新、最刺激的科学实验。2018年,科学画廊将在英国伦敦新设一处分馆,并在美国底特律开始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伦敦的展馆位于伦敦桥附近,展览的主要内容是定期轮换的几个探索人生重大命题的科学话题,免费对公众开放。

董延

大连新闻网2018-1-4

 

 

2017 陕西博物馆 亮点“藏”不住 文章下载

2017 陕西博物馆 亮点“藏”不住

记者 郭青

2017年,陕西博物馆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的工作目标要求,不断发挥博物馆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收获多多、亮点频现。

1 可移动文物总数全国第二

历时5年的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圆满完成,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普查成果,陕西省文物局成功举办“数典录珍 弘道传承——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陕西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52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3009455套7748750件,总数位列全国第二。此次普查,摸清了陕西家底、锻炼了队伍、细化了管理,使文物保护更具针对性、文物研究更具专题性、文物展示更具独特性、文物利用更具创新性,为全省文物资源社会共享和服务群众奠定了基础。

2 陕西三大博物馆建设项目启动

省政府投资建设的国有大型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工,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4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首座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的专题博物馆,成为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传承弘扬陕西乃至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项目开工,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和屋面覆土绿化建筑,总投资1.895亿元,计划2019年10月建成;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启动,总占地约42.15亩,北区拟建设新博物馆,东区拟建为碑林文化创意区及文化互动区,西区拟建为碑林学院及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

3 首次开展“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陕西省文物局提出“一个引领,三个平台建设”工作目标,“一个引领”就是“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共同举办,主题是“保护、传承、发展、传播”,旨在增强社会公众对优秀历史文化的关心和热爱,吸引更多海内外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社会公众爱上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代言人”。活动为期两个月,分初赛、复赛和决赛环节,共有来自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12794名选手参与比赛,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2岁,最终评选出20名“陕西历史文化使者”,并被相关博物馆聘请为“特邀讲解员”,参与陕西各文博单位的历史文化宣讲,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4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授牌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是陕西省文物局“三个平台建设”之一。省文物局印发《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申报工作,收到省内111家文博单位申请创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材料。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共遴选出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5家,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于2017年11月举办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培训班,对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授牌。这些基地将逐渐形成“围绕一个传承主题、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设计一系列研学课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编写一套主题教材、建立一个优秀品牌”的“七个一”格局,真正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众文化素养的场所。

5 社区博物馆建设使行业体系更完善

社区博物馆建设是陕西省文物局“三个平台建设”之一。省文物局在调研基础上多次讨论并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印发《关于社区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首批社区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区博物馆设立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对92家申报设立社区博物馆的材料进行审核,从中遴选出27家社区博物馆进行指导和资金支持,并于2017年11月举办全省社区博物馆建设培训班,对条件成熟的12家社区博物馆授牌。社区博物馆建设旨在解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等工作中产生的文化割裂,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并由此构建起省、市、县、乡镇、社区五级博物馆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让社区博物馆成为寻乡愁、寻记忆、寻根脉的精神家园。

6 成功举办大规模讲解比赛

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以“保护、传承、发展”为主题的“2017年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引导新时代博物馆教育从传统的讲解员式教育到学者型教育转变,从以青少年为主的教育向全民教育转变,从展陈认知教育向深层次文化教育转变,全面提升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全省共有21个代表队的103名选手参加,是自1986年以来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次讲解比赛。大唐西市博物馆首次单独组队参赛,显示了陕西对非国有博物馆的重视和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陕西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7 跨界合作推动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

省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全省文博单位积极申报“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其中“丝绸之路特色文物虚拟展示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秦陵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及人文旅游示范”等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互联网示范库,占全国入选项目总数的10%。与陕文投等单位签订“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丝绸之路”国际文创交流基地;与中国移动陕西公司合作启动了陕西首届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团队和个人的参赛作品3860余件,极大地挖掘了文物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配合“一带一路”国家领导人峰会召开,陕西省文物局与国家大剧院首次联合举办“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展览收藏于陕西26家文博单位的乐舞文物精品近300件,其中42%为国家一级文物,短短3个月观众达8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更是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所有展览中观众人数最多的一个展览。

8 文物保护科技有了新突破

充分利用陕西省内5家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平台做好馆藏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博物馆文物科技工作成绩斐然。省文物局与西北工业大学组建“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中心”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获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担完成的《中国古代彩绘的指纹识别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保护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进一步彰显陕西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的实力。

陕西传媒网2018-1-8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