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吕建中谈民营资本参与文物保护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西安,踏上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大厅台阶,那脚下的车辙遗迹、房屋墙基和残存的街道以及厚重的古桥……每一样穿越千年的古迹都在向你细数着大唐的繁盛,还有,守护人吕建中的道义和深情……
访谈录
记者:您好,我们是天津日报的记者,也算有缘吧,我们跑到这么远来与您见面。
吕建中:是有缘。天津的作家冯骥才到我们那去过好几次,他为保护文物也做了很多工作。
记者:据了解,大唐西市遗址是被偶然发现的,当时你们是怎么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吕建中:2001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西市原址上进行复原建设。最初的想法只是要建造一个旅游景点,并没有想到会有新的重大发现。后来我们找国内研究唐史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唐西市太重要了,它有三个唯一性:第一,它是唯一能反映盛唐文化和丝路文化的遗址。第二,与大雁塔、华清池等反映宗教文化和宫廷文化不同,它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遗址,第三,它是唯一可以以丝绸之路起点命名的遗址。这么重要的遗址被发现了,我们当然很激动!记者:您当时到现场去看了吗?是什么情景?吕建中:遗址是逐步发现的,先发现的是唐代的石桥,桥涵,上水下水管道,十字街遗址,马路啊……然后越发现越多。面对这一重大发现,我们首先设计了遗址保护方案,我当时就提出,由我们企业进行保护。由民营企业保护国家文物,这在全国是第一例!我们自己出钱,进行勘探和保护,后来我们又投资了3.2亿元,建设了一个博物馆。保护方案要层层批准,经过国家和省市文物局以及文物保护专家进行论证同意之后,我们才能按照保护方案出资进行保护。记者:这个保护方案是谁提出来的?吕建中:是由全国知名的文物保护专家制订出来的,然后报国家文物局开论证会同意后才正式实施。前后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
记者:这一发现,使您原来的项目全部推翻,您在经济上是有损失的呀!
吕建中:损失很大!原来的整个工程都停下来了,一开始还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记者:这样的经济压力并不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都能够承受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吕建中:当时国家文物局给陕西省文物局下发的《关于陕西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保护问题的意见函》明确指出,“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要纳入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大事!我们是在传承文化、续写历史!所以,我们就把其他赚钱的项目都停掉,把资金集中起来,建了博物馆。我们发现了许多文物,大部分是陶器、瓷器、钱币、石雕等,现在都展示在博物馆里。
记者:这也说明了您的眼光和境界是与众不同的,您在这之前研究过收藏吗?
吕建中:有。接手大唐西市项目后,通过认真研究,我发现它的历史曾经是那么辉煌,对人类进步和文明做出过那么大的贡献,能够把它保护起来,给后人展示出来并传承下去,是一件非常阳光的、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也许这与您从小在西安长大,受这样的历史厚重的古都熏陶有关系?因
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赢,在西安市乃至陕西省起到了示范作用。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营企业在投入保护国家文物,特别是不可移动类文物方面,仍然存在争议。他们面临的诸多风险与困扰,折射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的许多共性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文物保护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民间收藏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在国家鼓励博物馆多元化建设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民办博物馆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
记者对各类有关民营企业投资遗址类博物馆引发的争议进行梳理后发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民营企业是否有资质投资、保护和利用文物遗产,会不会占有文物或者破坏文物?二是民营企业投资保护文物,如何取得回报?三是大唐西市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能否将其成功之处在全国推广?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彬表示,遗址属于国家保护范畴,从勘探发掘到保护利用,都需要遵循专业规范和相关的法规制度,民办博物馆同样应把握这一原则。
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表示,文化遗产属于全社会,政府负有组织领导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可以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去参与保护社会资源。但是政府在相关工作中也应考虑民间资本的回报,为企业营造资本再生长的环境和支持企业将文物遗产转化为文化产业,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认为,大唐西市这种民营资本保护文化遗产的模式,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其可复制性和示范意义在于:
一、各级文物机构要提前、主动地介入、关心民营企业保护文物的发展,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特别要帮助企业依照文物法规制度开展建设活动。
二、鼓励企业家规范管理博物馆,真正发挥博物馆教育、研究、欣赏等主要功能。
三、为民办博物馆提供引导性建议和思路,帮助他们围绕博物馆做好相关文化产业,反哺博物馆的正常运营。
利用政策、金融、人才和智力支持发展
2010年,国家文物局联合多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民办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明确、管理运行不规范、社会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赵荣说,尽管受限于国家财政政策,无法直接对民办博物馆给予补贴,但在起步和发展阶段,政府可在政策、金融、人才和智力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
博物馆耗资巨大。建设初期,正当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为下一步发展资金愁眉不展时,政府有关部门伸来了援助之手。在省市文化部门的推荐下,大唐西市成功入选了文化部向金融机构推荐的首批全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10年2月,大唐西市遗址恢复改造项目获批贷总金额8.8亿元,化解了资金难题。
为了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陕西省文物局创新文物行业人才交流机制,抽调了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记王勇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王彬等年富力强、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在岗领导干部到大唐西市项目任职,确保了文化遗产项目依法进行和有序运营。
吕建中说,正是得益于政府提供的支持和指导,大唐西市博物馆从发掘、建设到运营,贯穿了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的准则,做到了权威设计、科学论证、专家管理和严格保护。
目前,陕西省文物局还专门安排了国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碑林博物馆分别对民办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和关中民俗博物院进行对口业务支持和指导。从理念到推动,陕西省在帮助民办博物馆走规范管理的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民办博物馆发展呼吁纳入国家体系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热爱收藏的民间收藏家,收藏品中不乏珍贵文物。与大唐西市博物馆一样,很多民间收藏家也有自办博物馆展示其藏品的愿望。
王彬认为,民营资本投入保护文化遗产,彰显了文化体制创新,对唤醒更多的人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的影响,但需要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她呼吁,可以通过评级、评估等方式对民办博物馆进行认定和引导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博物馆无论民办或国属只是经费来源不同,社会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社会发展,为丰富和改善民生服务的。因此,符合规范的民办博物馆都应纳入国家统筹,并给予相应的补贴。在人才发展上,希望获得职称评定、专业学术交流等与公办博物馆一样的发展路径。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勇说,民营企业在对遗址保护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就是企业资金来源单一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荐缺乏,但尚能克服。最需要的还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能够真正给民营企业投资文化遗址保护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才是发展的动力所在。
赵荣表示,大唐西市博物馆在民办博物馆的路径实现上具有参考意义。但对于大多数民办博物馆来说,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企业自办博物馆存在很大风险。因为主体资金来源于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结果,一旦市场有风险,对文物安全和管理必然有影响。
其次,必须有一批既懂文物又懂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来保护、利用和管理、运营文物。在保护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发掘文物内涵,满足社会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又能够对企业有所回报。
第三,就是规范管理,业务上要接受行业部门的管理。博物馆属于社会事业范畴,必须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利益为前提。一些民办博物馆对此认识不足。很多企业或个人有建设博物馆的热情,但是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不懂得文物展陈、保养、讲解、运营、法治等各方面的规范,结果事与愿违。
为并不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强烈的保护文物的意识。
吕建中:应该是。西安是13朝的古都,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把大唐西市保护下来后,成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人流就旺了,人流旺了,商业价值就高。反过来我们又可以用这些收入来支撑我们的文物保护。这样我们就走出了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
记者:但是,这样的投资回报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考验?
吕建中:对,是的。但它是可持续性的,项目全部建完后,我们可以安排就业岗位3万人,每年向国家纳税五到六个亿。
记者:像这样由民营企业来保护国家文物的,您肯定是中国第一人?我就想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做?一般都是由政府号召才做,而您从心里自发的就有这种保护意识,非常难得。
吕建中:我认为,遗址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房子可以明天再建,道路可以今后再修,但遗址保护必须从现在开始。遗址一旦毁了,就再也不会有了。
记者:您是60后,相对年轻,您的这种文物保护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
吕建中:这种意识就是一种责任。在恢复西市的时候,我们就要研究它的历史,我们就知道它的重要性。可以说,大唐西市是我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
记者:您是说您被这宏大的历史给震撼了?
吕建中:是的,发现了以后很震撼。要对西市历史进行充分地了解,才能在建设这个项目的时候对它的业态布局、商业运营有一个规划。
记者:您是不是经常到那里去感受一些东西?
吕建中:经常去看。想象着盛唐时代的辉煌。对我来说,保护它是一种责任。
记者:我觉得,您改变了民营企业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通常人们认为民营企业家只认识钱,没有文化。
吕建中:你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我就对我们的员工说,我们是干了一件充满阳光的事业,一个可以永世流传下去的项目,也是一种城市的记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有多少财富,而是要看他给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看他有多少用钱买不来的东西。
记者:介绍一下由您发起的“彩绘丝路”文化交流活动?
吕建中:“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是由中国文联、陕西省政府和中国美协主办,由大唐西市策划承办的大型跨国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已经举行了一年多,已有近百位艺术家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出发,到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进行采风和创作。我们想通过这种活动广泛地宣传丝绸之路、助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同时,这项活动也创新了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在采风过程中,代表团与当地的艺术家和主流媒体交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每位艺术家都是民间大使、艺术大使,不仅把艺术和文化精品带到了丝路沿线国家,也把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步、文明、包容的理念传递给丝路沿线国家,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共存的理念带到世界各地。记
者:都去了哪些国家?
吕建中:艺术家们先后完成了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印度、尼泊尔、希腊、意大利等国家的采风考察,成为国内外文化界、艺术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2011年12月12日,“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在安卡拉开幕,由大唐西市承办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成为了中国文化年开幕式庆典的领衔项目。艺术家们创作的百余幅反映丝绸之路遗址遗迹、民风民俗和地域特色的精品画作成功展出。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土耳其总统居尔、总理埃尔多安均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本次活动的举办,是我们民营企业践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的一次成功案例,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土两国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能为中国外交做出一点贡献,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记者:文化走出去的点子非常好,做了一个全新的突破,跳出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吻合的。吕建中:重走丝绸之路这个活动,还有第4批、第5批,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艺术特长,宣传我们国家和谐、和平、发展的理念。这是一种可感、可视的文化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长久,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是很自然的,并且容易让人接受。
记者:请您再谈一下您这次的获奖?
吕建中:作为全国唯一入选的民营企业家,能够获得“2011中华文化人物”殊荣,我认为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大唐西市全体员工的,更属于全国所有投入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的民营企业家。能够获得这一荣誉,是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我和我们大唐西市的团队,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长年举办公益性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与文化消费所做出的艰辛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是大唐西市成就显著、喜事连连的一年。这一年,大唐西市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殊荣。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区域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能够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发展经济的优势,对我们来说,吕建中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经验。这个模式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
剑客网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