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院馆工作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博物馆

题目:加快推进博物馆建设

资料提供时间:2022-05-06

目录

更多

新湘博 新启航 新篇章——湖南省博物馆着力打造湖南“文化名片”纪实 文章下载

新湘博 新启航 新篇章——湖南省博物馆着力打造湖南“文化名片”纪实

2017年11月29日,作为湖南省标志性文化工程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落成,这是湖南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就。新馆从根本上改善了藏品保管保护、陈列展览、观众服务设施水平。公众服务区域和文物典藏区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80%以上,充分体现了以“物”和“人”为中心的理念。目前观众接待量由原来的年120万人次增加到300万人次。

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8个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文化强省建设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湖南省博物馆已成为展示、传承湖湘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湖南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湖南省博物馆全景

人性化设计贯穿始终

打造有温度的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从观众的需求出发,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博物馆的“温度”,整个建设过程中实施的人性化服务项目达133项。包括全网预约、开通多种预订和信息查询平台、开辟地上地下两条入馆线路、智慧化导览自由切换等,并设置了母婴室、紧急医疗室、无障碍卫生间、儿童专用设施、无障碍参观路线等。

升级完善展陈体系

提升湘博展览品牌形象

湖南省博物馆根据新馆使命、宗旨和发展定位,全力打造了以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特展为核心的展陈体系。其中,“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是建馆60年来第一个反映湖南区域文明发展进程的通史性基本陈列,是全省文博力量的大集结。“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吸收了40多年来马王堆汉墓研究最新学术成果,用5200余平方米的空间打造了一个考古专题展。在不断更新陶瓷、书画、工艺3个专题馆展览的同时,还举办了文化、艺术等国内外各类特展,每一次展览都是一场“文化盛宴”。

专业化规划教育项目

力创公众终身教育场所

湖南省博物馆以专业化为导向,在教育规划和设计中制定了新馆教育大纲,建立了一支以讲解为基础,策划、组织教育活动,开展教育评估和教育理论研究,参与展览策划等为重点的专业化博物馆教育队伍。开辟出2000多平方米的教育区域,包括多功能教室、录播室、教育资源中心、虚拟现实演示室、学术报告厅等,实现了终身教育理念下不同年龄段群体教育空间的对应。通过密切联系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以移动博物馆、教师沙龙、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和渠道,不断拓宽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科研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博物馆科技支撑力

近年,湖南省博物馆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文物局委托科研课题、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系统出版了《湖南省博物馆馆刊》《湘博志》“博物馆学史译丛”系列图书以及重点展览图录等学术刊物。湖南省博物馆还于2020年成功申报成为科研事业单位,并积极探索博物馆与高校、科研院所、市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平台共建、制度共享、科研共进,促进了博物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科技成果的产出、转移和转化。

省博物馆经常开展青少年学生教育活动。

贯彻文物保护方针

成为湖南省文物保护主力军

湖南省博物馆具有甲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设置有纺织品、漆木器、金属文物、陶瓷器、字画装裱、熏蒸消毒等保护修复室及分析检测实验室,拥有文物保存微环境调控材料盛装容器、文物智能辅助引导方法和引导系统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建设以文物保护修复、复制为基础,以有机质文物保护为重心,以数字化保护利用为亮点的创新型区域性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通过馆校合作,与中南大学联合组建了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在马王堆型湿尸保护等方面拥有全国领先技术,开创了文物研究、保护的成功范例。

探索文创经营新模式

走出文旅融合守正创新之路

湖南省博物馆已形成文化创意策略及产品开发识别系统,开展了品牌规划、知识产权保护等宏观层面的研究。自主研发和设计的文创产品先后在各类旅游商品博览会中获奖,是全国首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成立了湖南省文博文创产权产业研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与数十家单位签订设计生产商务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和开创文创经营新模式。其中,与国家博物馆签订了《IP资源授权开发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文创中国”网络平台品牌概念;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签订了湖南文化创意战略合作协议;与相关科研机构以课题合作的形式完成《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知识产权的运营》研究并形成理论成果。此外,作为新的尝试,创新线上运营新模式,开辟了天猫旗舰店线下体验店、VR展示馆、岳麓山景区“旅游直通车”市场等,持续推动M·Park、“一念·新追梦”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与湖南烈士公园拟深度融合发展,共建国家5A级景区,力争将馆园打造成为文旅融合新标杆、省市共建新典范。

湖南政协新闻网2022-1-18

 

 

至2025年,佛山博物馆数量拟达150个,全面建设“博物馆之城” 文章下载

至2025年,佛山博物馆数量拟达150个,全面建设“博物馆之城”

日前,《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提出,佛山市在文广旅体领域的总体定位是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总目标是“坚定不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同时,《规划》还提出构建“三核六心、两轴一带”的文广旅体总体空间结构、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新体系等主要发展任务。

总体定位: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佛山市在文广旅体领域的总体定位是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总目标是“坚定不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建设“三名城一示范一试点”(“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休闲湾区旅游目的地名城”“大湾区体育赛事名城”“全省地级市文广旅体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总体发展思路是“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广电体育为双翼”,激活非遗发展活力,推动陶瓷文化、功夫文化、龙狮文化、美食文化、工匠文化大放光彩,推动佛山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推动佛山建设文化强市。

在发展指标方面,《规划》提出,截至2025年,佛山市博物馆数量要达到150个,其中,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要达到50个。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306平方米,人均公共藏书(按年增25万常住人口测算)≥1.8册。市级以上文保单位数量达到360个,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新增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数量两个,新增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数量2个。新增3A级以上景区数量10个,新增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2个。村居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100%,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每万人足球场地≥0.9块。

构建“三核六心、两轴一带”文广旅体空间结构

《规划》重点谋划和布局了“十四五”时期佛山市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领域发展的“九个新”九大主要任务:优化总体布局结构,构建“三核六心、两轴一带”的共建共享新空间;深挖历史文化内涵,焕发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新品质;深化文旅融合升级,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新体系;扩大内需战略供给,推动文旅市场消费新升级;构建智慧广电网络,塑造数字城市文旅新品牌;加快健康佛山建设,攀登体育事业产业新高峰;紧抓“双区驱动”契机,开拓区域合作共赢新局面;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构建主客共享文旅新环境。

其中,在共建共享新空间方面,《规划》提出,佛山将构建“三核六心、两轴一带”的文广旅体总体空间结构。“三核”为佛山古镇文化核心、西樵山文化核心和三龙湾都市文化核心;“六心”为佛山禅城旅游集散中心、西樵山旅游服务主中心,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中心城区各1个二级旅游服务中心;“两轴”为岭南广府文脉轴、顺南三工业文旅发展轴;“一带”为西北江乡村文旅带。

同时,对各区提出主体文化分区和定位,共同构建特色文旅空间和城市空间。禅城打造岭南文脉轴线、石湾陶瓷文化旅游核;南海建设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千灯湖城市文旅发展区、南国桃园文旅发展区;顺德打造世界美食文旅发展区、清晖园文旅发展区、顺德水乡文旅发展区;高明打造田园水乡文旅发展区、皂幕云勇文旅发展区、红色文旅发展区、临空文旅发展区;三水打造三江汇流文旅发展区、大旗头古村文旅发展区、南丹山文旅发展区、云东海湖文旅发展区。

打造9个文化产业集聚区

在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新体系方面,将打造9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以石湾中国陶谷为中心的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张槎新媒体产业园为中心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平洲玉器街为中心的玉器产业集聚区,以西樵国艺影视城为中心的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以顺德华侨城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北滘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中心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以伦教珠宝产业园为中心的珠宝首饰产业集聚区,以三龙湾高端艺术社区为中心的文旅体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以南海电竞产业园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集聚区。

将推动珠宝玉器产值超800亿元,包装印刷、玩具制造、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4个行业分别超300亿元,影视传媒、体育休闲、视听设备制造等3个行业超100亿元。

同时,还将全面建设“博物馆之城”,将博物馆事业转化为博物馆经济,推动博物馆、美术馆与旅游相融合,发展“博物+商业+研学+体验”的全新文博综合体项目,促进文旅、商业、酒店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深入建设“世界美食之都”,打造一批特色餐饮集聚街区、特色美食城、特色美食店;持续建设“世界功夫之城”,宣传推广功夫文化、龙狮文化,举办品牌武术赛事、建设功夫角;助力建设“南方影视中心”,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

羊城晚报2022-3-23

 

 

市南区打造品质博物馆 让老城历史文化“活起来” 文章下载

市南区打造品质博物馆 让老城历史文化“活起来”

2021年12月31日,记录山东第一条铁路历史的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位于泰安路2号青岛火车站东广场的博物馆,以回眸的视角俯瞰100多年来胶济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西部老城的历史文化气息,再添厚重一笔。

据介绍,截至2021年12月,市南区共有注册备案博物馆18家,达到每2.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国际领先水平。

从地图上看,市南区博物馆的分布多集中在西部老城区,在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品质博物馆的建设,无疑是开展老城区申遗的一笔“财富”。

老城有“惊喜”串联老城区文化元素和城市建筑记忆

“读书十几年,曾学过老舍先生的作品,却未曾了解过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家,今日偶然来到骆驼祥子博物馆,有幸了解先生创作的过程、环境……”这是十一期间一位四川游客的留言。博物馆所在的黄县路,是有名的咖啡一条街,大学路红墙也在附近,游客众多。“有的游客为红墙和咖啡而来,无意中发现了这里。”馆长王咏介绍说,在热闹与喧嚣中,骆驼祥子博物馆,独守了一份宁静。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青岛老城区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历史,这里聚集着众多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还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特色。

龙山路26号,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迎宾馆),凝缩了近代以来青岛城市的历史风云,呈现了东西方建筑文化对话的丰富图景;湖北路17号,一九零七电影博物馆,将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水师饭店旧址,建设为展示电影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互动体验场景的城市文化客厅;广西路12号,青岛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打造为中国传统印刷文化的传承和体验课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莱阳路8号,中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外开放,正朝着恢复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偶遇”,是很多游客到访骆驼祥子博物馆的真实“写照”,也是游客漫步西部老城的别样体验——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家博物馆,像是老城留给游客的惊喜。

2021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策划和实施了“丈量青岛一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该中心副研究馆员提文凤告诉记者,这一年他们共策划了三条丈量路线:青岛与海洋、观穹台窥象,忆名家故情、融合万方——太平角为主题。“通过故事挖掘、实地探访、现场直播、专家讲述等形式,带领广大市民、游客以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对话城市老建筑的前世今生,在线观看流量共计64.27万,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深度发掘,对丈量线路的精准打造,对城市故事的有效讲述,最短的时间内串联起老城区文化元素和城市建筑记忆,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青岛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品读青岛的城市内涵。

博物馆有“功用”让青岛的历史文化“活起来”

位于安徽路5号的青岛邮电博物馆,为德国胶州邮政局旧址,馆藏文物展品约1000余件,历史图片1000余张,向游客展现了百年来的邮电通信发展旅程。63岁的周宁是邮电博物馆的行政总监,一辈子与通信结缘,退休后又回到这里。在这里,他们开展了两项特殊的“业务”,一个是明信片,一个是慢递。

邮电博物馆“汇聚了全青岛最多的明信片,浓缩了青岛的精华”,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盖戳、邮寄,也可以在这里写一封信,寄给未来。周宁说,她见过有母亲写信给未出生孩子的,有学生写给未来自己的,她也看到有人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里写一封慢递信,提笔又落下,字句斟酌,写得郑重,让她生出“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在这个什么都讲求“效率”的时代,邮电博物馆里,“从前慢”的书信文化还在。“以前人们在这里寄信、打电话、邮寄包裹,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就是这里始终在做一件沟通人们之间情感的事情。”

2014年,舒乙先生来到邮电博物馆,看看父亲曾经邮寄书稿的地方,并在这里为女儿留下一封十年后寄出的书信。一家三代人,在邮电博物馆,以这样的方式关联。

“在这里可以看到青岛邮电通信的百年沧桑,但这里不只是展示、陈列,也不只是活化利用老建筑,这里留下了记忆,个人的、城市的、民族与国家的记忆,这才是我们想做和正在做的。”周宁说道。

王咏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参观只是最基础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引导大家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得到更多的启迪。” 今年骆驼祥子博物馆就举办了九期“读经典 品市南”系列读书会活动,从两大历史文化街区的文人作品开始,解读作品,了解青岛人文。

在团岛三路16号,针路航海博物馆,这样的工作也在进行着:弘扬航海文化,传播海洋文明。

这是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海岸电台历史建筑,馆藏航海文物近600件,对外展出近400件,最远可追溯到宋代,拥有古老的航海天文钟、罗盘、船灯、沉船瓷器等一批珍贵展品山东海事局四级调研员马桂山告诉记者,针路航海博物馆的特点是:特色、精诣、专业。“航海文化博大精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经天纬地,踏入航海文化的大门,你就会体验到航海文化的魅力与神奇。我们把专业的航海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接受的科普知识,通过讲解展品的功能、作用,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向公众传播航海科普知识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启发学生的航海梦想和海洋强国思想。”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据介绍,针路航海博物馆已经入选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水上安全进校园活动基地、八大峡街道党建先锋教育基地等。除参观外,展馆承担了中小学生水上安全与防溺水教育、航海科普教育、海员心理健康与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项目,以及航海与海洋研学项目,深受学校师生、家长的喜爱。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你看这个南宋时期最原始的‘手雷’,这是我们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应用,这个明朝初期的水浮司南,这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记录”,马桂山说道,“青岛的航海文化底蕴深厚,有6000多年的海洋文明史,亿吨大港、千帆之都、海洋名城,我们需要一座航海博物馆去和世界沟通、交流,展示我们的航海文化,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博物馆传承记忆,浓缩文化。把博物馆建设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相结合,创新展示与传播方式,用足“绣花”功夫,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教育、科普、旅游等深度融合,让青岛的历史文化“活起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市南区的一个自觉实践。

“近年来,市南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不断拓展文博场馆投融资渠道和运营主体,完善文博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对新开办文化场馆、场馆日常运营、承办高水平展览活动等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博场馆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我们将结合西部开发博物馆业态,深挖文物本身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保持现有世界领先水平基础上继续实现突破。”

信网2021-1-6

 

 

苏州智慧博物馆,打造人文科技新高地 文章下载

苏州智慧博物馆,打造人文科技新高地

粉墙黛瓦,与苏城的青烟细雨交织,是多载春秋留下的温柔。

于闹市中静静伫立,在方寸间一览千年,苏州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成为多少人爱上苏州的理由。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内标志性的文化机构,苏州博物馆本馆与拙政园、狮子园毗邻,在2006年正式开放,年接待观众数达到279万人次(2019年)。2021年9月,苏州博物馆西馆也正式开放。

苏州博物馆不仅仅是著名的旅游地标,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为了不断打造自己的文化标签,苏州博物馆用数字化、智能化勾勒出智慧博物馆的动人篇章,打造人文科技新高地。

两馆合一管理的智慧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狮子山南侧,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展陈面积13391平方米。常设展厅包括苏州历史陈列、苏作工艺馆、国际合作馆、书画厅、苏色生活馆和探索体验馆六个部分。

根据规划,苏州博物馆本馆偏重于艺术,而西馆偏重于教育,采用两馆合一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实现多维互动智慧服务和高效协同智慧管理,实现博物馆智能化系统和数据互联互通。同时,西馆需要融入“智慧城市”体系及其所在位置、辐射区域、地理环境的文化氛围,达成博物馆的科学普及和传播教育作用,促进苏州城市文化的发展,打造“智慧博物馆”。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示范单位,博物馆自2014年首批信息化建设工作投入使用以来,已基本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服务基本框架。然而,结合新时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馆内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要需要解决新问题,满足新需求,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建设进程亟需推进。

数字化场景支撑场馆沉浸式体验

面对挑战,苏州博物馆与荣联携手,通过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支撑当下和未来的智慧化场景和沉浸式体验的需求。

本次智慧化建设的主体为苏州博物馆西馆,兼顾两馆信息化,以苏州博物馆业务为核心,以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博物馆和苏州市文化新地标为建设目标,构建苏州博物馆西馆信息化弱电、建筑智能化、安防、博物馆智慧化于一体的智慧场馆。

基于物联网、GIS等技术,建设安全、舒适、高效、低碳的博物馆楼宇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博物馆智慧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模块式灵活设计、网络通信等技术,建设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检索智能化、用户使用方便化的博物馆信息化弱电系统,提高博物馆信息化支撑系统的协同、共享、高效水平;基于视频智能分析、多种入侵探测等技术,建设智能采集、智能识别、智能决策分析优化、智能联动响应的博物馆的防管控一体化安防系统,提升博物馆安保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建设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的“两馆合一”智慧博物馆,实现建筑、弱电、安防与信息系统整体设计整体施工的国内首次创新,打造江苏省的人文科技新高地!

信息化弱电系统建设:按照“需求牵引、瞄准前沿、运行可靠、展示形象”的思路,利用信息网络和专项系统集成平台软件,采用一体化集成的手段,把构成整个博物馆数字智能化系统的各自独立分离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完整和协调的综合网络系统,并通过统一平台进行充分的信息、资源、任务共享,实现全局监制和管理,有效控制和节省能耗,提高博物馆管理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对整个博物馆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和决策,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运行状态,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建筑智能化总平台。通过各个子系统对博物馆整体的水电、空调、照明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并将数据汇总统一到总平台,构成一套“互联、物联、智联”智慧博物馆可视化综合管理方案。各子系统通过博物馆网络互连,最终建成基于GIS的智慧管理平台,以实现博物馆分级管理和信息共享,让用户切实体会“智慧”感受,真正达到安全、舒适、高效、低碳的目标,实现博物馆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被动到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互动、从传统到现代的革命性转变,提高博物馆运行效率和综合处置能力,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安防系统建设:采用入侵探测、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声音复核、辅助照明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针对博物馆防护目标的整体纵深防护体系,并建设有停车场管理、专用通讯系统、电子巡查、防爆安全检查、安防管理平台、安防信息网络等子系统,构建完善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从而建成一个智能化程度高、功能设置完善、综合防范能力强的现代化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目前,博物馆的智慧化系统也在建设实施,保证两馆能够统筹运行,实现共同使用、共享资源、共享数据。

本次场馆智慧化建设以数字化保护总线为支撑,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建成博物馆数字资源管理、观众管理、智能导览、陈列展览管理、文创产品管理与统一门户等较全面的智能化信息系统,为博物馆观众带来更舒适的沉浸式体验。

中国晨报社2022-03-21

 

 

山东大学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携手打造“红色高地” 文章下载

山东大学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携手打造“红色高地”

国家一级博物馆与“双一流”大学深度合作,将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

5月5日,山东大学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加强校馆协同融合、开展文物研究阐释与保护、优化拓展陈列展览、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开展广泛深度合作,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权威资料显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目前,该馆内藏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300多件。该馆也是我国近代海防设施中保存最完整、现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遗址群。

据了解,山东大学考古与历史学科被列入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及“双一流”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在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史、水下考古与文物保护、革命文献保管与收藏等领域有着雄厚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合作签约仪式在线上举行(王延斌 拍摄)

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表示,通过此次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全面合作,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领域,打造成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对此次合作寄予厚望。他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深化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搭建馆校深度融合平台,书写山东革命文物保护运用的新篇章。

他表示:“合作双方需充分发挥各自平台和优势,树立标杆,率先打造全国革命文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聚焦革命文物科学保护、内涵阐释与价值挖掘,创新革命文物保护运用的方法路径,深化拓展融合发展的广度深度,成为引领馆校融合发展的示范高地。”

2021年7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同年10月,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论坛在山东省举办,为全面开展馆校融合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山东确立了“选取具备改革创新精神的学校和场馆率先行动,通过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可资借鉴发展方法路径”的总体工作思路。

科技日报2022-5-5

 

 

山东青岛: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 文章下载

山东青岛: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

2021年12月31日,随着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在青岛火车站正式开馆,山东省青岛市的博物馆总数已达108家。近年来,青岛持续推进“博物馆之城”品牌建设,重点打造海洋文化、建筑文化、工业遗产、名人故居、乡村记忆、高校文化等十大博物馆群,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注册博物馆总数排名全国第六

2021年,4家博物馆在青岛开馆。

2021年5月15日,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开馆仪式在青岛举行。山东大学博物馆是全国高校博物馆中唯一的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馆,在济南中心校区、青岛校区两地分别设馆。青岛分馆“鼎”字形单体建筑的厚重气场先声夺人。博物馆内启明、大东、天下、物化、山大考古五大单元考古文化成果展陈,以齐鲁文明史为主线,以山大考古学科参与的遗址发掘为辅线,通过石器、陶罐、铜器、玉器等梳理时间线,讲述不同时期人类历史文明演变历程。

2021年12月22日,青岛市城阳区博物馆与青岛市航海博物馆同时开馆。城阳区博物馆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一半以上的展品来自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近10年来的考古支持。考古所在地城阳开展的财贝沟墓群、后桃林汉墓、半千子遗址等考古发掘取得的成果,不断刷新和丰富着青岛的历史文脉,让深埋于大地的文化遗产在博物馆里焕发光彩,给予市民历史维度的精神滋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青岛市航海博物馆,是青岛首个航海类历史博物馆,原为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海岸电台历史建筑。其以航海为主题,航海天文钟、罗盘、船灯、沉船瓷器等馆藏最远可追溯到宋代。

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在2021年最后一天进驻青岛,通过展陈讲述这条成为济南开埠动因、青岛走向世界前奏的铁路的百余年发展史,以及随之而兴的两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截至2021年底,青岛市注册博物馆总数达108家,数量位列全国第六。

有数量也要保质量

“博物馆之城”建设不光要有数量,还要保质量。为此,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标准,指导全市博物馆在藏品数量、馆舍面积、展览展陈、接待游客等方面提质增效。

2021年,青岛市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新增11家,总数达到19家,增长138%,特别是贝壳博物馆等5家非国有博物馆进入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行列,实现了青岛市非国有博物馆定级零的突破。目前全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达93家,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87%,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文化惠民服务。

据了解,青岛市注册的博物馆涵盖民俗、军事、体育、建筑艺术、自然科技、农业和工业遗产等门类。其中,45家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社会课堂”,20家博物馆被列为科普教育基地,19家博物馆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博物馆每年组织超过百场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近300万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日益成为青岛中小学生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阵地。

2021年,围绕庆祝建党百年,青岛市博物馆举办了“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展暨青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等,营造了浓厚的庆祝氛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主办的“人民海军历史基本陈列展”,入选由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向社会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名单。

此外,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海产博物馆等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每年吸引着大量观众前来参观,成为青岛这座城市闪亮的文化名片。青岛贝壳博物馆等一批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各级各类、各所有制博物馆,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持续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近日,国家文物局复函同意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落户青岛,这将填补我国国家级水下遗产展示平台的空白,青岛也将因此成为集聚全国海洋考古资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旅游新地标。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规划占地面积44亩,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将是山东省首家“国字号”央地共建博物馆。西海岸新区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亦进入尾声,将于今年正式建成开放。

青岛市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中。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拥有多达24万件馆藏文物,除了致力于以藏品为核心的收藏、保护与研究工作,青岛市博物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另一种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研发的文创产品,展现中华美学风范;策划了“馆长直播带货”,让传统文化“时尚”起来。扩建工程将依托中国古代艺术类文物和青岛地区优秀艺术作品,使空间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艺术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提升青岛市博物馆展陈能力与服务水平。建成后,博物馆面积将由原来的2.5万平方米增至8万平方米。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会客厅,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同时也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载体。”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市将进一步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提升博物馆展示利用水平,使博物馆切实成为展示青岛城市文化形象、推动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的金色名片。

大众网2022-2-11

 

 

倾全力打造国内优秀专题博物馆 文章下载

倾全力打造国内优秀专题博物馆

简洁大气的建筑,宁静纯粹;

空间感十足的庭院,曲径通幽。

满载着历史的沉浮沧桑,闪烁着慈善的璀璨光芒,2016年9月1日,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善”的新时代。我国首个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以下简称慈博馆)在通建成开馆,填补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空白。

古往今来的慈善思想、慈善故事、慈善人物……都被装载于此,跨过山河,穿越人海,在流动的时光里,慈博馆与通城百姓一起探寻中华慈善世界,领略人性之美,沐浴博爱之光。

融合升华,承载通城厚重的历史底蕴

上世纪初,先贤张謇在南通埋下慈善的种子,相继创办了溥善堂、养老院、盲哑学校等慈善公益设施,并致力于改造年久失修或管理不善的慈善机构。一百多年来,张謇先生的慈善精神深深扎根于南通。慈博馆选址张謇先生在南通创办的大生八厂旧址,不仅是赓续张謇先生的慈善之举,更是南通慈善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五年间,慈博馆被打造成为中华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在陈列展览上,慈博馆确立了慈善思想、慈善历程、慈善组织、慈善人物、当代中国慈善事业、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的慈善事业六个展区,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互动、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慈善历史文化和当代我国慈善事业的显著成就,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藏品是一座博物馆的立馆之本。五年来,慈博馆工作人员走遍江西、湖南、陕西等十余省市,成功征集藏品和资料1782件(套),涵盖匾额、楹联、碑刻、砖雕、古籍、拓片、图书等门类,其中不乏具有较高展示、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藏品,為展览调整、学术研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7年,我们将展区展示的16块仿真匾额全部替换成真品。”慈博馆征集陈列部主任程伟向记者介绍说,“这块‘修崇仁平政桥诗记碑立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距今已有862年历史,非常罕见、弥足珍贵。”2019年11月,慈博馆首次启动馆藏木器和纸质类文物的申报定级工作,共定级国家二级文物1件、国家三级文物68件(套),充分发挥慈博馆的收藏功能,有效提升了展览的水平,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聚焦主业,扩大社会影响力

慈博馆开馆后,对外交流成为一项重点工作。5年间,慈博馆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慈善论坛、会议等活动,主动加入了中国博物馆协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与全国多家国家级博物馆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机制。慈博馆副馆长成野军介绍说,2018年,慈博馆与浙江省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为善最乐——浙江近代慈善文物文献展》,是其国内首秀,被央视、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普及性和学术性齐抓,慈博馆依托主流媒体进行多角度宣传。与“学习强国”平台、《中国社会报》《慈善公益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讲好中国慈善故事,传播中国慈善声音。同时,慈博馆专门聘请专家开展慈善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慈善文化,委托他们担任慈善文化使者开展传播活动,目前已形成《慈善文化传播课题成果集》,并委托大学知名教授编写“慈善微故事”。目前,“慈善微故事”已经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100余期,阅读量达数万人次。

慈博馆还积极鼓励全馆工作人员围绕展陈内容开展学习和研究,每月组织集中交流,营造慈善文化学习氛围。认真做好馆藏匾额、碑刻等特色藏品文字誊录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研究,深度挖掘藏品内涵,阐释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传播悠久的慈善文化。

创新开放,拉近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

2021年3月,慈博馆成功列入长三角共建的张謇企业家学院现场教学点,充分依托馆藏文化资源,为企业家接受社会责任、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平台。同时,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和“慈善大讲堂”活动,将文化知识和慈善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上向善。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先后与南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等数十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共建基地,开展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受众累计约万余人次。

此外,慈博馆还积极策划开展富有特色的临时展览,相继引进和承办了“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系列海报展、“江海·新象”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学术邀请展、第27届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暨2020年度江苏省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展、“党盟双庆·同心筑梦”艺术特展、“众志成城 同心抗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慈博馆先后被评为“非遗实践合作基地”“道德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南通市道德讲堂总堂”;荣获“南通市文明单位”、中国慈善联合会“卓越合作伙伴”等称号;2020年,在南通市政府倾力打造的环濠河博物馆群综合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2020年年底,成功创建国家三级博物馆。慈博馆用5年时光,积极营造“善”的空间意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慈善文化,丰盈了城市文化生活,提高了公众慈善素养,推动了整个社会慈善生态环境的优化。

说起慈博馆这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馆长胡达表示,一切的荣誉都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得益于国家民政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南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发展进步的道路上,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慈博馆还存在功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等诸多问题。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汤雄指出,慈博馆接下来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国家级优秀专题博物馆,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慈善文化,促进慈善文化研究和传播,提供慈善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安瑞网2022-4-4

 

 

青岛市南区:打造品质博物馆 让老城历史文化“活起来” 文章下载

青岛市南区:打造品质博物馆 让老城历史文化“活起来”

12月31日,记录山东第一条铁路历史的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位于泰安路2号青岛火车站东广场的博物馆,以回眸的视角俯瞰100多年来胶济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西部老城的历史文化气息,再添厚重一笔。

据介绍,截至2021年12月,市南区共有注册备案博物馆18家,达到每2.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国际领先水平。

从地图上看,市南区博物馆的分布多集中在西部老城区,在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品质博物馆的建设,无疑是开展老城区申遗的一笔“财富”。

老城的“惊喜”

“读书十几年,曾学过老舍先生的作品,却未曾了解过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家,今日偶然来到骆驼祥子博物馆,有幸了解先生创作的过程、环境……”这是十一期间一位四川游客的留言。

该博物馆所在的黄县路,是有名的咖啡一条街,大学路红墙也在附近,游客众多。

“有的游客为红墙和咖啡而来,无意中发现了这里。”馆长王咏介绍说,在热闹与喧嚣中,骆驼祥子博物馆,独守了一份宁静。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

青岛老城区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历史,这里聚集着众多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还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特色。

龙山路26号,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迎宾馆),凝缩了近代以来青岛城市的历史风云,呈现了东西方建筑文化对话的丰富图景;湖北路17号,一九零七电影博物馆,将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水师饭店旧址,建设为展示电影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互动体验场景的城市文化客厅;广西路12号,青岛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打造为中国传统印刷文化的传承和体验课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莱阳路8号,中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外开放,正朝着恢复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偶遇”,是很多游客到访骆驼祥子博物馆的真实“写照”,也是游客漫步西部老城的别样体验——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家博物馆,像是老城留给游客的惊喜。

2021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策划和实施了“丈量青岛一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该中心副研究馆员提文凤告诉记者,这一年他们共策划了三条丈量路线:青岛与海洋、观穹台窥象,忆名家故情、融合万方——太平角为主题。“通过故事挖掘、实地探访、现场直播、专家讲述等形式,带领广大市民、游客以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对话城市老建筑的前世今生,在线观看流量共计64.27万,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深度发掘,对丈量线路的精准打造,对城市故事的有效讲述,最短的时间内串联起老城区文化元素和城市建筑记忆,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青岛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品读青岛的城市内涵。

博物馆的“功用”

位于安徽路5号的青岛邮电博物馆,为德国胶州邮政局旧址,馆藏文物展品约1000余件,历史图片1000余张,向游客展现了百年来的邮电通信发展旅程。63岁的周宁是邮电博物馆的行政总监,一辈子与通信结缘,退休后又回到这里。在这里,他们开展了两项特殊的“业务”,一个是明信片,一个是慢递。

邮电博物馆“汇聚了全青岛最多的明信片,浓缩了青岛的精华”,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盖戳、邮寄,也可以在这里写一封信,寄给未来。周宁说,她见过有母亲写信给未出生孩子的,有学生写给未来自己的,她也看到有人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里写一封慢递信,提笔又落下,字句斟酌,写得郑重,让她生出“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在这个什么都讲求“效率”的时代,邮电博物馆里,“从前慢”的书信文化还在。“以前人们在这里寄信、打电话、邮寄包裹,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就是这里始终在做一件沟通人们之间情感的事情。”

2014年,舒乙先生来到邮电博物馆,看看父亲曾经邮寄书稿的地方,并在这里为女儿留下一封十年后寄出的书信。一家三代人,在邮电博物馆,以这样的方式关联。

“在这里可以看到青岛邮电通信的百年沧桑,但这里不只是展示、陈列,也不只是活化利用老建筑,这里留下了记忆,个人的、城市的、民族与国家的记忆,这才是我们想做和正在做的。”周宁说道。

王咏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参观只是最基础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引导大家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得到更多的启迪。”

在团岛三路16号,针路航海博物馆,这样的工作也在进行着:弘扬航海文化,传播海洋文明。

这是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海岸电台历史建筑,馆藏航海文物近600件,对外展出近400件,最远可追溯到宋代,拥有古老的航海天文钟、罗盘、船灯、沉船瓷器等一批珍贵展品17山东海事局四级调研员马桂山告诉记者,针路航海博物馆的特点是:特色、精诣、专业。“航海文化博大精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经天纬地,踏入航海文化的大门,你就会体验到航海文化的魅力与神奇。我们把专业的航海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接受的科普知识,通过讲解展品的功能、作用,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向公众传播航海科普知识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启发学生的航海梦想和海洋强国思想。”

据介绍,针路航海博物馆已经入选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水上安全进校园活动基地、八大峡街道党建先锋教育基地等。除参观外,展馆承担了中小学生水上安全与防溺水教育、航海科普教育、海员心理健康与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项目,以及航海与海洋研学项目,深受学校师生、家长的喜爱。

“你看这个南宋时期最原始的‘手雷’,这是我们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应用,这个明朝初期的水浮司南,这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记录”,马桂山说道,“青岛的航海文化底蕴深厚,有6000多年的海洋文明史,亿吨大港、千帆之都、海洋名城,我们需要一座航海博物馆去和世界沟通、交流,展示我们的航海文化,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博物馆传承记忆,浓缩文化。把博物馆建设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相结合,创新展示与传播方式,用足“绣花”功夫,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教育、科普、旅游等深度融合,让青岛的历史文化“活起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市南区的一个自觉实践。

“近年来,市南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不断拓展文博场馆投融资渠道和运营主体,完善文博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对新开办文化场馆、场馆日常运营、承办高水平展览活动等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博场馆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我们将结合西部开发博物馆业态,深挖文物本身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保持现有世界领先水平基础上继续实现突破。”

中国日报2022-1-13

 

 

洛阳牡丹博物馆: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地标” 文章下载

洛阳牡丹博物馆: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地标”

牡丹文物展陈多元纷呈,结合高清激光投影融合拼接、全息成像等技术,美轮美奂地展示众多牡丹元素……14日,记者在洛阳牡丹博物馆项目现场了解到,该馆内部装修和布展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将于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正式迎客。届时,游客可在这里沉浸式体验牡丹文化的魅力。

牡丹博物馆位于洛阳城市现代轴线最南端,主体建筑采用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唐风建筑章法,地上11层总高69米,其中一、二层台基高15米,阁楼高54米,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塔式建筑。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牡丹博物馆内以展陈为主,采取“实物展陈与互动体验相结合、文物展示与场景再现相结合、可控天然光与人工光相结合、传统展陈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展陈手段,展出的都是以牡丹元素为主题的文物藏品,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以牡丹文化为主题专业博物馆。

牡丹博物馆内设有展览区、观光层等。其中,展览区主要展示牡丹栽培历史、牡丹品种演变、牡丹文化文物、牡丹产品产业、历届牡丹文化节盛况等珍贵藏品和资料。

步入牡丹博物馆序厅,众多牡丹元素共同绘制而成的大型琉璃壁画——“国色”映入眼帘,在色彩丰富的琉璃中,九朵造型各异的描金牡丹争相开放。雍容华贵的牡丹与玲珑剔透的琉璃交相呼应,也寓意着河洛文明源远流长。

在牡丹文物单元,有通过三维建模影片技术复活的《洛神赋图》;在牡丹诗词单元,游客可以通过小游戏进行牡丹诗词知识互动;在牡丹品种单元,游客只需触摸展区的大数据柱,就能详细了解牡丹最全色系和品种……

牡丹博物馆内沉浸式体验十足。该博物馆在设计上十分注重游客的观赏体验,除以文物、图片、文字、声光电等结合的方式布展外,还设置艺术品鉴、互动体验等区域,并利用数字手段创新展示方式,增加参观过程的趣味性与科技感。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牡丹博物馆以“传播”“创造”“研究”三个关键词作为展陈逻辑,系统介绍牡丹文物、诗文、谱记、艺术等牡丹文化相关内容。

传播,即通过陈列展示,传播牡丹文化,科普牡丹知识,推进牡丹产业;创造,即挖掘洛阳牡丹文化资源,创造旅游休闲新亮点;研究,即以展陈为基础,开展牡丹文化、河洛文化、黄河文化、古都文化研究。通过牡丹文化、牡丹本体和牡丹产业三者有机关联,讲好洛阳牡丹故事。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牡丹博物馆充分利用洛阳厚重的牡丹文化资源,强化创意引领,融入现代科技,讲好牡丹故事,着力打造成为可以触摸牡丹文化的沉浸式文旅“新地标”。(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戚帅华 文/图/视频 通讯员 秦阳)

洛阳网2022-03-14

 

 

两大重磅博物馆亮相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获外媒点赞全球近420家媒体关注访问量超过2.24亿人次 文章下载

两大重磅博物馆亮相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获外媒点赞全球近420家媒体关注访问量超过2.24亿人次

加快打造“博物馆之城”,彰显千年古都独特魅力,中国西安不负众望!近日,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于西安建成并试行开放。此前,历经5个月提升改造的西安博物院也以“新颜”亮相。“五一”期间,这两座博物馆可谓人气爆棚,陕西考古博物馆更是“一票难求”,在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热议的同时,近420家海外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第一时间刊登转载两大重磅博物馆开馆亮相的消息,截至记者发稿,全球访问量超过2.24亿人次,西安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再现“高光时刻”。

博物馆氛围已经拉满,近日,全球通讯社联盟稿件《Xi'an, China Opens Two Major Museums, Strengthening Its Role as a “City of Museums”》(中译:两大重磅博物馆相继亮相 中国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再提速)在美洲地区、亚太地区12个国家以英语、日语、韩语、马来语、泰语五种语言同时发布,并在第一时间被当地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及重点资讯网站广泛转载落地,美联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韩联社、马新社、日本《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外媒纷纷进行报道,媒体总量近420家,全球总访问量超过2.24亿人次。对这场文物盛宴,国际媒体予以积极关注。

美联社文章称,博物馆是城市文化最直接的窗口名片,也是人们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近年来,中国西安努力打造“博物馆之城”,致力于转化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彰显出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

日本共同社、韩联社等多家外媒对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两家博物馆展出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报道称,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是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展示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等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区域10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

“博物馆中,有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保护修复的展品,如通过浇灌石膏液体获得完整形态的周代木俑、历经千年真颜仍驻的唐代牵驼俑,还有整体“打包”后完整搬进博物馆的西周时期车马坑和元代壁画墓。”报道如是说。

而对于西安博物院,国际旅游从业者协会网站介绍称,这是一座集博物馆、古迹和园林于一体的现代历史博物院。4月初,改造升级后的西安博物院“新颜”迎宾, 1100余件(组)馆藏文物精品在1300平方米的展厅全新亮相,其中战国金虎饰、汉代博戏人物铜镇、彩绘步兵俑等百余件(组)藏品将首次在该馆基本陈列中与公众见面,更全面、丰富地展现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精髓。

与此同时,法新社、马新社、韩国NAVER等多家外媒纷纷关注到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大力发扬独特城市文化的相关举措。外媒报道中指出,西安拥有3100年的城市发展史,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为“四大历史古都”。如今,数千年的时光和历史印迹都浓缩在西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40多个类型。2019年,《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出炉,搭建起了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空间构架,使西安真正成为一座“随时可闻、随地可见、随机可讲”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近来年西安充分整合博物馆资源,探索博物馆多重功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公共生活,获得外媒纷纷点赞。日本《京都新闻》《每日新闻》等媒体在报道中称,依托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冠疫情期间,西安众多博物馆把藏品搬上“云端”,通过直播的方式做讲解。在各大博物馆的探索下,无处不在的新形态博物馆体验方式,让古典而严肃的博物馆走进了更多普通人的视野。

西安新闻网2022-5-6

 

 

打造品质博物馆!青岛市南区让老城历史文化“活起来” 文章下载

打造品质博物馆!青岛市南区让老城历史文化“活起来”

2021年12月31日,记录山东第一条铁路历史的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正式开馆。

这座位于泰安路2号青岛火车站东广场的博物馆,以回眸的视角俯瞰100多年来胶济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西部老城的历史文化气息,再添厚重一笔。

据介绍,截至2021年12月,青岛市市南区共有注册备案博物馆18家,达到每2.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国际领先水平。

从地图上看,市南区博物馆的分布多集中在西部老城区,在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品质博物馆的建设,无疑是开展老城区申遗的一笔“财富”。

老城的“惊喜”

“读书十几年,曾学过老舍先生的作品,却未曾了解过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家,今日偶然来到骆驼祥子博物馆,有幸了解先生创作的过程、环境……。”这是2021年“十一”期间一位四川游客的留言。

博物馆所在的黄县路,是有名的咖啡一条街,大学路红墙也在附近,游客众多。“有的游客为红墙和咖啡而来,无意中发现了这里。”骆驼祥子博物馆馆长王咏介绍,在热闹与喧嚣中,骆驼祥子博物馆,独守了一份宁静。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

青岛老城区见证了青岛近现代历史,这里聚集着众多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还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特色。

龙山路26号,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迎宾馆),凝缩了近代以来青岛城市的历史风云,呈现了东西方建筑文化对话的丰富图景;湖北路17号,一九零七电影博物馆,将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水师饭店旧址,建设为展示电影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互动体验场景的城市文化客厅;广西路12号,青岛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打造为中国传统印刷文化的传承和体验课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莱阳路8号,中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外开放,正朝着恢复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偶遇”,是很多游客到访骆驼祥子博物馆的真实“写照”,也是游客漫步西部老城的别样体验——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家博物馆,像是老城留给游客的惊喜。

2021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策划和实施了“丈量青岛一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该中心副研究馆员提文凤告诉记者,这一年他们共策划了三条丈量路线:青岛与海洋、观穹台窥象,忆名家故情、融合万方——太平角为主题。“通过故事挖掘、实地探访、现场直播、专家讲述等形式,带领广大市民、游客以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对话城市老建筑的前世今生,在线观看流量共计64.27万,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深度发掘,对丈量线路的精准打造,对城市故事的有效讲述,最短的时间内串联起老城区文化元素和城市建筑记忆,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青岛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品读青岛的城市内涵。

博物馆的“功用”

位于安徽路5号的青岛邮电博物馆,为德国胶州邮政局旧址,馆藏文物展品约1000余件,历史图片1000余张,向游客展现了百年来的邮电通信发展旅程。63岁的周宁是邮电博物馆的行政总监,一辈子与通信结缘,退休后又回到这里。在这里,他们开展了两项特殊的“业务”,一个是明信片,一个是慢递。

邮电博物馆“汇聚了全青岛最多的明信片,浓缩了青岛的精华”,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盖戳、邮寄,也可以在这里写一封信,寄给未来。周宁说,她见过有母亲写信给未出生孩子的,有学生写给未来自己的,她也看到有人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里写一封慢递信,提笔又落下,字句斟酌,写得郑重,让她生出“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在这个什么都讲求“效率”的时代,邮电博物馆里,“从前慢”的书信文化还在。“以前人们在这里寄信、打电话、邮寄包裹,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就是这里始终在做一件沟通人们之间情感的事情。”

2014年,舒乙先生来到邮电博物馆,看看父亲曾经邮寄书稿的地方,并在这里为女儿留下一封十年后寄出的书信。一家三代人,在邮电博物馆,以这样的方式关联。

“在这里可以看到青岛邮电通信的百年沧桑,但这里不只是展示、陈列,也不只是活化利用老建筑,这里留下了记忆,个人的、城市的、民族与国家的记忆,这才是我们想做和正在做的。”周宁说。

王咏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参观只是最基础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引导大家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得到更多的启迪。” 今年骆驼祥子博物馆就举办了九期“读经典 品市南”系列读书会活动,从两大历史文化街区的文人作品开始,解读作品,了解青岛人文。

在团岛三路16号,针路航海博物馆,这样的工作也在进行着:弘扬航海文化,传播海洋文明。

这是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海岸电台历史建筑,馆藏航海文物近600件,对外展出近400件,最远可追溯到宋代,拥有古老的航海天文钟、罗盘、船灯、沉船瓷器等一批珍贵展品山东海事局四级调研员马桂山介绍,针路航海博物馆的特点是:特色、精诣、专业。“航海文化博大精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经天纬地,踏入航海文化的大门,你就会体验到航海文化的魅力与神奇。我们把专业的航海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接受的科普知识,通过讲解展品的功能、作用,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向公众传播航海科普知识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启发学生的航海梦想和海洋强国思想。”

据介绍,针路航海博物馆已经入选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水上安全进校园活动基地、八大峡街道党建先锋教育基地等。除参观外,展馆承担了中小学生水上安全与防溺水教育、航海科普教育、海员心理健康与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项目,以及航海与海洋研学项目,深受学校师生、家长的喜爱。

“你看这个南宋时期最原始的‘手雷’,这是我们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应用,这个明朝初期的水浮司南,这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历史记录。”马桂山说,“青岛的航海文化底蕴深厚,有6000多年的海洋文明史,亿吨大港、千帆之都、海洋名城,我们需要一座航海博物馆去和世界沟通、交流,展示我们的航海文化,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博物馆传承记忆,浓缩文化。把博物馆建设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相结合,创新展示与传播方式,用足“绣花”功夫,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教育、科普、旅游等深度融合,让青岛的历史文化“活起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市南区的一个自觉实践。

“近年来,市南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不断拓展文博场馆投融资渠道和运营主体,完善文博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对新开办文化场馆、场馆日常运营、承办高水平展览活动等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博场馆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结合西部开发博物馆业态,深挖文物本身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保持现有世界领先水平基础上继续实现突破。”

大众日报2022-1-6

 

 

北京中轴线申遗实现新突破!博物馆之城建设有了新举措 文章下载

北京中轴线申遗实现新突破!博物馆之城建设有了新举措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拥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登录501万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刘洪昌介绍,近年来,市文物局围绕“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成果显著。

北京中轴线申遗实现新突破。本市高标准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文物腾退、考古发掘、申请式退租等48项任务不断取得进展,已完成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地安门外大街环境整治、太庙核心区非文物建筑拆除、正阳桥镇水兽发掘等项目。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草案已提前报送世界遗产中心格式审查,刘洪昌透露,2022年是中轴线申遗的关键年,将完成中轴线申遗文本的正式报送。此外,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成功举办,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持续扩大中轴线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博物馆之城”建设实施新举措。市文物局与国家文物局、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签订博物馆之城共建协议;积极开展《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等规划、文件编制工作。在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博物馆之城专项工作组,牵头联合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科委等34家部门(单位),实行折子工程绩效管理模式,为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大运河文化带方面,市文物局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围绕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保护利用及相关任务开展合作;与北京市水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第一批北京市水利遗产名录》;长城文化带方面,率先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首次发布一图读懂《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状况报告》,完成多项长城抢险加固项目;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方面,正式发布《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

革命文物工作获得新成效。本市启动全市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护状况专项调查,正式发布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111件/套)以及26家第一批革命纪念馆名单。同时,全面推进抗日战争主题片区、建立新中国主题片区和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三大主题片区建设,天安门城楼及城台、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荣获鲁班奖、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等殊荣;组织编制天安门、双清别墅、北京大学红楼、卢沟桥宛平城等重点革命文物保护规划,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抗战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改陈布展。

考古工作和大遗址保护取得新进展。本市基本建设工程考古成果显著,仅2021年就完成调查项目402余项;考古勘探项目254项、勘探面积1859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项目120项、发掘面积11.6万平方米,出土文物约5000件(套)。周口店遗址、琉璃河遗址、大葆台汉墓、明定陵4处考古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2年-2035年)》已获市政府批准公布并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增设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项建设组。

刘洪昌说,“十四五”时期,市文物局全面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更好地统筹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北京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

居全国前列

今年将重点举办三项非遗展示活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介绍,京剧、昆曲、太极拳等1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同时,还有景泰蓝制作技艺等1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曲剧等30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北京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将以传承、传播为核心,重点实施两项政策、举办三项非遗展示活动。

2019年以来,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北京市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不断夯实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法律基础,完善非遗名录等制度建设。2021年,市政府公布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中央单位在内的52个非遗项目首次入选,比如国家博物馆的甲骨传拓、故宫博物院的传统木器制作与修复技艺等。同时,北京的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等18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数量名列全国前茅。

北京共有9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2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此,本市积极建立和完善非遗传承人保护等制度建设,持续向非遗传承人发放传习补助,保障传承人的基本传习活动,加强名家师承、青年传承、娃娃继承的传承机制建设,探索开展代表性传承人团体的认定制度,加强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完善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同时,积极实施非遗的分类保护,建立北京市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育北京传统工艺品牌。

为提升非遗保护和传承水平,本市发挥首都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委托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院校,帮助培训全国和京津冀非遗传承人1140人;推动非遗保护与旅游双向赋能,组织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共同设计“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并成功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支持老字号培育非遗“北京礼物”品牌,鼓励北京珐琅厂、老舍茶馆等企业建设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

刘斌说,2022年,北京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将以传承、传播为核心,实施两项政策、举办三个重点活动:一是将出台《北京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依法履职意识,对非遗传承人实施动态管理,传承人不再是终身制;二是落实《北京市曲艺传承发展实施计划》。以相声、北京评书为代表的北京曲艺是北京文旅的一张金名片,需要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将推动优秀曲本创作、打造演出节目精品,鼓励建设北京曲艺演出专门阵地。

刘斌介绍说,今年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重点举办三项非遗展示活动。一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包括开幕式展演、主题展览、非遗讲堂、非遗保护论坛、旅游推介、童趣乐园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二是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传播活动,展示北京近年来非遗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三是举办“北京非遗老字号购物节”,继续联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助力非遗产品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激发老字号非遗传承发展新活力。另外,还将开展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提炼与应用,进一步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石景山将培育“体育+”

多元产业生态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侠说,随着中国选手谷爱凌在首钢滑雪大跳台精彩夺冠,首钢园现在也晋级为世界级“网红地”。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石景山区将培育“体育+”产业生态,重点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传承保护和利用好冬奥遗产。

李先侠说,在北京新版总规减量发展的大前提下,如何传承保护和利用好冬奥遗产,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考验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治理的水平,也考验着石景山区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的决心和实践,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石景山区正在前瞻性谋划大跳台、冬奥组委、“四块冰”三大片区的赛后利用,赋予其体育休闲街区、单板与空中技巧研发中心及冬季运动展示等功能。还将制定北京冬奥会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研究工业遗存再利用模式与方案,培育“体育+”产业生态,重点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

李先侠表示将继续挖掘首钢工业文化内涵,重点实施高炉、焦炉、转运站等工业遗存改造工程,建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打造首都近现代钢铁产业历史纪念地和特色工业遗存体验场所,建设大尺度、开放型特色公共空间。规划科技游首钢、网红首钢、夜游首钢等特色文旅线路。此外,将在首钢园重点发展科幻产业,推动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集聚区已吸引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腾讯、当红齐天等10余家科幻企业入驻及相关项目落地。其中,当红齐天集团利用首钢1号高炉打造的“超体空间”项目,不仅定位于华北最大虚拟现实体验中心,也是全球第一个将VR/AR技术和工业遗存结合的国际文化科技乐园,项目包含虚拟现实博物馆、沉浸式剧场、VR电竞、智能体育、奥运项目体验中心、未来光影互动餐厅及全息酒吧等新消费、新业态,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体验潮流科幻产品。

劳动午报2022-2-13

 

 

宝鸡“博物馆之城”的建设 文章下载

宝鸡“博物馆之城”的建设

近日,宝鸡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宝鸡“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

九成宫博物馆主入口 鸟瞰图

01

新建一批 提升一批 规划一批

构建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多元发展、主题场馆集聚的发展格局是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基础。

宝鸡市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将博物馆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新建、提升、规划一批博物馆,扩大数量,补全门类,合理布局。

结合宝鸡实际,建设秦都雍城博物馆、麟游九成宫博物馆、宝鸡秦腔博物馆、凤县航天精神纪念馆、扶风县博物馆等,筹建宝鸡历史博物馆、国家军事博物馆宝鸡分馆、宝鸡铁路博物馆、宝鸡钛博物馆、宝鸡航天科技馆、宝鸡秦岭自然博物馆、宝鸡种子博物馆等。

对标国内一流博物馆,从提升基础设施、展陈手段、创新能力等方面,实施法门寺博物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宝鸡北首岭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陇县博物馆等综合改造,提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张载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凤县革命纪念馆、太白山杨文洲纪念馆、冯家山水库展览馆以及陈仓区西秦大队、陇县纸沟村、凤翔区大塬村、岐山县小强村等社区博物馆等展陈和服务水平。

此外,还将依托宝鸡人文历史、非遗民俗、红色遗存、自然生态等优质资源和工业、农业、水利、交通等发展优势,规划一批行业博物馆和专题性博物馆。

02

盘活文物资源 讲好宝鸡故事

发掘宝鸡丰富文物资源,打造史前文明、周秦文化、大唐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展览品牌,全方位展示宝鸡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

利用“互联网+文物”、大数据、3D建模、VR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实施“博物馆+”战略。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强化博物馆数字赋能。

加强对中华文明的研究阐发、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把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建立博物馆教育馆校合作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城市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知名院校、博物馆的合作。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同时,制定出台博物馆服务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加强“流动博物馆”建设,实施博物馆“六进”活动,使博物馆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讲好宝鸡故事,让“看中国,来宝鸡”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03

激发博物馆事业发展活力

针对文物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做大品牌,宝鸡市将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有效整合市县文物资源。同时,创新办馆模式,探索形成具有宝鸡特点的总分馆制度,实现资源和品牌共享。

鸟瞰图

完善政策支持,把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大博物馆事业发展财政投入,出台博物馆运营奖励补助办法、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奖励补助办法。创新博物馆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鼓励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参加评估定级。

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多渠道人才引进机制,加强高级人才保障,推进文博人事制度改革,实现非国有博物馆在人员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与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

不仅如此,宝鸡市还将成立全市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并根据需要成立重点项目建设专班,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市县联动、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格局。

宝鸡日报2022-2-17

 

 

海花岛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关于恒大海花岛博物馆群建设的几点建议 文章下载

海花岛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关于恒大海花岛博物馆群建设的几点建议

民办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体系中一般被称为非国有博物馆,在国家有关博物馆的行政法规文件中,一直持积极扶持引导理念。和其他非国有博物馆建设不同,海花岛博物馆自概念阶段就通过各种媒体高调宣传,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得知,海花岛博物馆是恒大集团在儋州海花岛一号岛的重要文旅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由八座现代化单体建筑组成,分别建成为艺术文化博物馆、儿童体验博物馆、科技体验博物馆、奇趣体验博物馆、影视体验博物馆、世界之最博物馆、世界民俗文化博物馆、海洋文化博物馆(媒体报道的这些主题馆名称不统一,这里选其中一种说法)。据恒大集团宣传,其愿景是打造新型非国有博物馆品牌,建成全球主题最丰富的博物馆。

海花岛博物馆外景

2021年5月,一场名为“世纪·浪潮”国际艺术邀请展在海花岛博物馆举办,来自全球五大洲、24个国家、95位艺术家的176件套作品在海花岛博物馆展出。由此,海花岛博物馆作为一个新兴的非国有博物馆正式亮相。2021年8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集团高管,恒大债务危机浮出水面。海花岛博物馆建设问题尽管没有成为媒体热点,但笔者作为博物馆观众,一直关注这个博物馆的信息动态,该馆的“被仰望和遗忘的都在这里”网上广告词很有吸引力,笔者曾两次实地购票参观,发现该馆存在诸多问题。让人没法仰望不说,还有些失望和遗憾。要而言之,有以下几方面。

有展厅没有库房

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最重要的物质存在,海花岛博物馆的建筑外形根据海洋生物元素进行设计,以曲线为特色,新的建筑材料提供了这种设计基础。关于海花岛上的公共建筑外形审美评价见仁见智,这里不做倾向性评价。我们要说的是,一座博物馆建筑不能就是展厅,建筑满足博物馆各个职能的空间分配乃至出入口尺寸,必须要事先做考量。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未雨绸缪,那么后续运营将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大型海洋生物标本如何进入博物馆。据我观察,现在海花岛的八个博物馆中任何一个博物馆大门都无法运输大型海洋生物标本进出。一座博物馆不能仅仅有展厅,还要有一定面积的库房。库房在博物馆是非公共区域,我没有资格进入,据知情人说,在八个分馆建筑中仅仅在一处规划了地下库房,其他七个场馆都没有库房。此外博物馆建筑规范中的防震、防霉、防火以及电力双线路供应问题,似乎都没有得到重视,有理由怀疑没有取得消防部门颁发的消防合格证就匆忙办展开馆接待观众了。

有人才没有专业化队伍

通过天眼查得知,海花岛博物馆是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是时文芳,职称是注册会计师、经济师。恒大集团聘任的海花岛博物馆馆长是寻婧元女士。她2003年入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2013年以《汉代的玉璧功能与象征意义》论文获博士学位。在出任海花岛博物馆馆长之前,曾任上海震旦博物馆副馆长。除了馆长外,海花岛博物馆目前并无专业队伍。馆长固然重要,但是一群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构成的队伍更为重要。尤其是一个占地7万多平方米(差不多是七个上海博物馆占地面积),主题众多的博物馆群,光有一个馆长是不行的。展陈设计公司都有一支专业队伍,有些文本设计是文博硕士出身,有的还具有留学经历。笔者在参观海花岛博物馆群时特意问接待人员,得知她们是临时招聘过来做简单接待服务,每年金九银十和年初仍有推销房地产的工作任务,并非专职做博物馆工作。

有目标没有路径

博物馆建设目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路径,目标就成了空想。海花岛博物馆的目标很“激情”、很“浪漫”,也很吸引眼球,但是没有看到如何实现目标的信息。2021年6月29日,寻婧元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海花岛博物馆有针对不同客群的一些课程设计,今后还会增加一些儿童教育活动。此外,会积极和岛上其他旅游项目联动,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特别是利用现有酒店资源,推出一些像艺术下午茶的活动,把休闲度假和观展更好地结合。还会设计中英双语艺术作品内容介绍,更好地服务中外游客,树立国际化博物馆定位;定期举办国际艺术论坛,邀请各国艺术家来此办展,让全球艺术家从不同维度、理念提出更加多元化、建设性意见,让海花岛博物馆成为观展、旅游目的地。”在这里,寻馆长并没有就博物馆建设的根本问题——属于自己的永久性保存品(即业内所称的藏品)如何征集做出回答。我们都知道,博物馆如果没有自己的永久性保存品,仅仅靠引进展览活跃阵地,这建设的就不是博物馆,而是展览馆。

有注册资金没有稳定的运行经费

根据天眼查得知,恒大海花岛博物馆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6月28日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作为恒大旗下子公司之一,现在海花岛博物馆的运营经费缺口相当大。疫情之下,财务可持续性是全球博物馆的主要挑战之一,相当多民办博物馆永久性闭馆。海花岛的游客寥寥无几,博物馆群尽管开放,但是门票收入无法维持正常运转。恒大集团因巨额债务问题,无暇顾及它。因此,博物馆的运行经费保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有引进展没有立场

最近举办的展览是“清风徐来——清代民国旗袍展”,从辽宁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引进,据广告说要持续到2022年11月30日。展览名称的关键词是旗袍,简介折页介绍的也是旗袍。但有个单元展区叫“步步生莲”,和满族旗袍毫无关涉,仅在单元板文字介绍最后有一段说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家都曾撰文痛斥缠足这种摧残妇女的现象,在相应图版文字中却无批判性立场,都是大赞各种小脚鞋(弓鞋)的工艺如何精美。可以说,这个展览的内容策划有违博物馆伦理,对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传播做了肤浅理解。

“清风徐来——清代民国旗袍展”中的“步步生莲”单元一角

在《博物馆条例》中,对博物馆的馆址、展厅、库房、相应的展品和藏品、专业技术人员、办馆资金、运行经费、必要的规章制度等必要条件做了明确规定。对照条例中各章规定,海花岛博物馆符合的不多,据知情人士告诉笔者,该馆还没有在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备案,也没有办理法人登记手续。就是说,海花岛博物馆群跟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不同,还不属于中国五千多所博物馆大家庭中的一员,还是“黑”户口。

海花岛博物馆如何走向正轨道路,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真正建成一个合格的博物馆,我们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博物馆决策者参考。

大力征集符合博物馆性质和任务的永久性保存品(即文物和标本)。“物”是博物馆的魂,在这方面要向建川博物馆学习,建川博物馆每年都投入专项经费征集文物数万件。海花岛博物馆不能仅满足于媒体关注,还要夯实博物馆“物”的基础。可面向海内外私人收藏家,采用一次性购买方式获得批量藏品。通过举办临时展览征集也是一条途径,据说“世纪·浪潮”国际艺术邀请展结束后有部分现代艺术品(由艺术家在海南利用当地材料创作)被博物馆获得所有权保留下来。这一点要坚持下去,并做到选优选精选代表性作品。

和儋州市文旅管理部门合作,探索博物馆混合体制(非国有和国有相结合)。作为国有博物馆的儋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1996年独立分出。该馆没有独立馆舍,目前在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中兴大街市政务服务中心五楼办馆。虽然布置了“千年琼西重镇——儋州古代历史文化陈列”,但观者寥寥。海花岛博物馆有八个独立建筑,拿出一个建筑和儋州市共建儋州市博物馆,这是双赢,既解决了儋州市博物馆的馆舍问题,也解决了海花岛博物馆没有文物的问题。在国内,很多都是国有博物馆一定时期内提供展览空间给非国有博物馆办展,因为这些非国有博物馆缺乏展厅,没法对外展陈。现在海花岛博物馆是有展厅没有展品。现有法令法规又没有禁止国有博物馆的展品进入非国有博物馆进行展陈这种合作方式,所以法无禁止即可行,只要不改变儋州博物馆的文物国有属性,这种合作办馆就可以探索。这也符合儋州市政府提出的“着力融合打造‘海花岛+’、‘+海花岛’的文化旅游产品”精神。

对标《博物馆条例》,按照条例中的硬性规定一一补缺。首先是建设一支专业化队伍。国内现有七十多所高校设立了文博专业,海南高校也设立了文博专业,每年都毕业一批学生。除文博专业外,其他和海花岛博物馆各个主题馆相应的专业学生高校也有培养,因此说专业队伍来源不成问题,也可以聘请各种专业的成手加盟。其次是建立博物馆发展基金,保障博物馆正常运营。非国有博物馆的经费主要是自筹,门票、纪念品、场地出租和其他服务都是经费来源,可通过和政府文化旅游部门共同举办公益性活动获得必要的经费补助。要胸怀广大,可以实行众筹以弥补财政赤字。八个建筑八个主题的分馆,可以分别跟国内或国外的知名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机构探索共建方式,这也是化解财务困难、增加经费的一条路径。当基本满足博物馆登记、备案条件后,再在政府管理部门取得合法身份,真正成为博物馆大家庭成员。

博物馆中国2022-2-10

 

 

苍南县文广旅体局加快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 文章下载

苍南县文广旅体局加快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

苍南县文广旅体局高度重视乡村博物馆建设,由副局长欧阳南昌带队,文化遗产科、县博物馆负责人组成专班,赴各有关乡镇开展考察指导,工作进展迅速,效果显著。

一、提前布局、择优筛选。

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县文广旅体局协同当地政府部门提前布局乡村博物馆建设,选择了25家符合乡村博物馆资质的场馆作为备选库,并邀请专家,根据场馆、陈展、管理、安全等条件,最终择优确定8家场馆。

二、积极沟通、争取支持。

为了更好落实,县文广旅体局在该项工作列入省、市民生实事基础上,向县政府领导及时汇报,与各有关乡镇领导加强沟通,向社会大众普及宣传,最终在2022年苍南县第十一届人大会议民生实事评选时高票当选,得到县政府民生实事政策支持。

三、靠前指挥、实地指导。

在坚守防疫工作的同时,县文广旅体局抓早摸底,分管领导深入乡村博物馆现场,与博物馆负责人交流指导,了解目前乡村博物馆建设中存在问题及难点。要求各乡镇(场馆)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因地制宜,有效利用馆藏资源,建成独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要提前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确保场馆高标准、高质量建成。

四、对齐标准,一馆一策

针对乡村博物馆建设问题,要求各乡村博物馆建设应全面对标《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做到一馆一策,要专人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完善制度;要主题明确,突出“一村一馆一品”的地方特色;要积极创新,推动展馆和周边环境有机融合,实现博物馆多元化发展。

苍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3-31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考古旅游将有新突破 文章下载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考古旅游将有新突破

近日,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对去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进行总结,并部署今年重点任务,其中多处提到洛阳。

会议提到,要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落到实处。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打造郑州“百家博物馆”和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全方位、分类别进行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据介绍,今年我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牡丹博物馆等将开馆迎宾,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正在提升,一批新的博物馆将亮相,继续擦亮“东方博物馆之都”这张闪亮名片。

在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中,我省将推出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姓氏寻根、四大古都、中国功夫、红色中原、考古发现等16条主题文化线路,打造重点项目,把郑汴洛联合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之都。洛阳重点打造龙门和小浪底两个片区。

从龙门石窟景区了解到,今年龙门将重点围绕“加快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发展目标,依托独特的石窟寺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沉浸式文旅产业,同时还将加大龙门古街特色街区、三重阙门沉浸式体验廊道、白园香山寺片区、夜游龙门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提升力度。

今年我省考古旅游将有新突破,将殷墟、二里头、三门峡庙底沟打造成考古旅游的示范性工程,通过策划创意节庆活动、推介精品线路等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走红全国。

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了解到,今年该馆将持续推进文化创新,打造“最早中国”等IP,启动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筹备工作,配合做好二里头遗址申遗工作,争创代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国内一流博物馆。

会议提到,今年我省将举办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世界古都论坛,推进河洛文化、宝丰说唱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我市今年将以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为引领,深入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同时,还将做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和运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非遗保护传承品牌。

另外,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我市今年将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河洛文化大集、中原国际文旅博览会等。

潇湘晨报2022-2-2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