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博 新启航 新篇章——湖南省博物馆着力打造湖南“文化名片”纪实
2017年11月29日,作为湖南省标志性文化工程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落成,这是湖南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就。新馆从根本上改善了藏品保管保护、陈列展览、观众服务设施水平。公众服务区域和文物典藏区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80%以上,充分体现了以“物”和“人”为中心的理念。目前观众接待量由原来的年120万人次增加到300万人次。
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8个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文化强省建设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湖南省博物馆已成为展示、传承湖湘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湖南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湖南省博物馆全景
人性化设计贯穿始终
打造有温度的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从观众的需求出发,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博物馆的“温度”,整个建设过程中实施的人性化服务项目达133项。包括全网预约、开通多种预订和信息查询平台、开辟地上地下两条入馆线路、智慧化导览自由切换等,并设置了母婴室、紧急医疗室、无障碍卫生间、儿童专用设施、无障碍参观路线等。
升级完善展陈体系
提升湘博展览品牌形象
湖南省博物馆根据新馆使命、宗旨和发展定位,全力打造了以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特展为核心的展陈体系。其中,“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是建馆60年来第一个反映湖南区域文明发展进程的通史性基本陈列,是全省文博力量的大集结。“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吸收了40多年来马王堆汉墓研究最新学术成果,用5200余平方米的空间打造了一个考古专题展。在不断更新陶瓷、书画、工艺3个专题馆展览的同时,还举办了文化、艺术等国内外各类特展,每一次展览都是一场“文化盛宴”。
专业化规划教育项目
力创公众终身教育场所
湖南省博物馆以专业化为导向,在教育规划和设计中制定了新馆教育大纲,建立了一支以讲解为基础,策划、组织教育活动,开展教育评估和教育理论研究,参与展览策划等为重点的专业化博物馆教育队伍。开辟出2000多平方米的教育区域,包括多功能教室、录播室、教育资源中心、虚拟现实演示室、学术报告厅等,实现了终身教育理念下不同年龄段群体教育空间的对应。通过密切联系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以移动博物馆、教师沙龙、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和渠道,不断拓宽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科研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博物馆科技支撑力
近年,湖南省博物馆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文物局委托科研课题、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系统出版了《湖南省博物馆馆刊》《湘博志》“博物馆学史译丛”系列图书以及重点展览图录等学术刊物。湖南省博物馆还于2020年成功申报成为科研事业单位,并积极探索博物馆与高校、科研院所、市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平台共建、制度共享、科研共进,促进了博物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科技成果的产出、转移和转化。
省博物馆经常开展青少年学生教育活动。
贯彻文物保护方针
成为湖南省文物保护主力军
湖南省博物馆具有甲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设置有纺织品、漆木器、金属文物、陶瓷器、字画装裱、熏蒸消毒等保护修复室及分析检测实验室,拥有文物保存微环境调控材料盛装容器、文物智能辅助引导方法和引导系统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建设以文物保护修复、复制为基础,以有机质文物保护为重心,以数字化保护利用为亮点的创新型区域性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通过馆校合作,与中南大学联合组建了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在马王堆型湿尸保护等方面拥有全国领先技术,开创了文物研究、保护的成功范例。
探索文创经营新模式
走出文旅融合守正创新之路
湖南省博物馆已形成文化创意策略及产品开发识别系统,开展了品牌规划、知识产权保护等宏观层面的研究。自主研发和设计的文创产品先后在各类旅游商品博览会中获奖,是全国首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成立了湖南省文博文创产权产业研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与数十家单位签订设计生产商务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和开创文创经营新模式。其中,与国家博物馆签订了《IP资源授权开发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文创中国”网络平台品牌概念;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签订了湖南文化创意战略合作协议;与相关科研机构以课题合作的形式完成《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知识产权的运营》研究并形成理论成果。此外,作为新的尝试,创新线上运营新模式,开辟了天猫旗舰店线下体验店、VR展示馆、岳麓山景区“旅游直通车”市场等,持续推动M·Park、“一念·新追梦”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与湖南烈士公园拟深度融合发展,共建国家5A级景区,力争将馆园打造成为文旅融合新标杆、省市共建新典范。
湖南政协新闻网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