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 促进红色资源永续利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在井冈山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保护第一,加强价值挖掘阐释,推进合理适度利用,加大跨界融合发展,使革命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助力红色资源永续利用。
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更长效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直积极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鼓与呼。一是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以展馆为“原点”,谋求更为稳固的外部支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管理的100余处革命旧居旧址散落在山山水水中,涉及井冈山市所有乡镇。博物馆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积极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上建言献策,多次组织或参加各级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对井冈山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视察、检查)等活动,为2021年11月《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2020年7月《吉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和相关文件的出台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创新公众参与革命文物保护机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积极举办革命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公众参与保护的自觉性。推出与部门(单位)、社会机构联合挂牌保护或认领文物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调研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深受感动,个人提出捐款,认领了小井红军医院集体牺牲的烈士们遗留下来的医用器械,进行研究性保护。于是这些革命文物又有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能量。近年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先后与国防大学、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全国妇联、江西省总工会等十余家部门(单位、企业)进行挂牌共建,共同养护革命文物,共同弘扬革命精神。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为青少年开辟“第二课堂”。开展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爱护和尊崇革命文物的理念。一方面把青少年“请进”博物馆,通过展陈历史、红色文物进行社会教育。另一方面与学校“对接”,通过思政课进课堂、红色展览进校园等活动,为青少年研学、思政教育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实现革命史传授、红色旅游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和革命文物保护宣传的有机统一。不仅提高了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还让青少年明白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孩子们非常踊跃地到博物馆开展志愿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近千名青少年参加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各类志愿活动,服务观众超过30万人次。
目前,井冈山已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大众参与”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格局。
树立“加强科学、系统、整体保护”的理念,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更高效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强调“加强科学、系统、整体保护”,对“十四五”期间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也是“十四五”期间革命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的工作指南。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一是实施“科学保护、规划先行”,着力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2004年就出台了《井冈山革命遗址保护规划》。目前,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再次邀请2004年的规划编制方来编制《井冈山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规划》,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中心点”,2省3市8县的革命遗存为“支点”,做好连片、整体保护利用规划。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积极对接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井冈山市发改委、井冈山市自然资源局、井冈山市林业局、井冈山市住建局等部门及单位,力争实施“多规融合”。二是为进一步健全文物安全管理机制,严格保护、科学管理文物本体及其环境,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实现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转变。馆属的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全部实施了消防安防项目,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请改造防雷设施。已经实施了第1期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项目,第2期陈展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也列入议事日程。可移动文物的修复也是系统保护中重要一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联合井冈山市国土资源局、地矿局、气象局、住建局等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等进行地质灾害、病虫害的长期动态监测,以便开展针对性地保护。三是国家四部门联合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井冈山片区”在第一批名单当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主动担当,积极发挥龙头作用、核心作用和平台作用,积极协调、努力服务片区规划编制及立项工作,为今后的连片保护和统筹展示奠定基础。四是积极指导井冈山29个红色名村建设。2021年9月至10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抽调业务人员对29个村进行革命文物普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精心提炼宣传主题,认真编撰陈列提纲,让红色名村“有史可寻、有史可考、有史可讲”。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到井冈山各乡(镇场)的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工作组的临时党支部中担任支委,参与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在吉安市有3处项目实施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均给予了很大支持。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利用理念,使革命文物运用更有实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有一点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也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努力“作示范、勇争先”。
一是立足实际,将革命文物运用与井冈山的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让丰富的革命资源成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增长引擎”,成为绿水青山中的“红色节点”,让革命文物助力乡村振兴。目前井冈山已建有精品民宿数十个,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红色资源最丰富的井冈山市茅坪镇,围绕八角楼景区和大陇红色墟场等地,建设了“山地人家”“陇上行”等文旅融合点,引导精品民宿聚集发展。依托革命旧居旧址,井冈山开发了3条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路线、4条省级精品路线,在2021年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上进行公开发布。
二是人尽所能,积极服务红色培训事业。在纪念展馆和革命旧居旧址的教学点建设、革命文物的课程开发、博物馆工作人员参与现场教学、编写行业标准和参与师资认定等方面,无不为红色培训“井冈模式”贡献了力量。近年来,井冈山的红色培训工作始终领跑全国。
三是积极拥抱新时代的新理念和新手段,将革命文化传输到各层级各类人。实施第一批中宣部红色基因库试点项目,利用AR、VR、三维建模等技术,将井冈山红色资源数据化成果成功在线上线下交互分享。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同济大学、井冈山大学合作,进行红色标语原址原状修复,课题组研发出3种专利材料,其修旧如旧和具可逆性的修复原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21年4月,再次与同济大学合作,加强革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和实践,努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井冈山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四是拓展革命文化新内涵,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教育的能量场、桥头堡。2021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打造更新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井冈山党建长廊”“永远把纪律挺住前面——井冈山纪律教育展”“井冈英杰——袁文才”“王佐烈士生平展”等十余个专题展览,参与和制作了数十个党史资料片和视频,推出了镇馆之宝和频繁出镜的“明星文物”清单。截至今年11月30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接待观众140余万人,提供党史讲解5000多场。
在新征程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将充分认识革命文物工作在见证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上的重要作用,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统筹做好保护、管理、运用各项工作,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大业,推动革命文物的永续利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力量!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