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亮点经验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博物馆

题目:博物馆如何以文脉传承增进文化自信

资料提供时间:2023-04-12

目录

更多

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红色博物馆跨文化传播的场域构筑 文章下载

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红色博物馆跨文化传播的场域构筑

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与文化记忆的载体,长期以来在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对于传播本土文化、塑造国家形象、促进不同文化理解融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博物馆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博物馆表现形式,是贮存红色记忆的重要场所,是加强民族认同、传承红色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布尔迪厄认为:“场域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架构。”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下,博物馆不仅是社会系统的子场域,也是个内部具有不同层次的场域系统,其内部既包括基于藏品的馆内场域,也包括通过网络等技术构建的馆外场域。

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红色博物馆从过去只具有单一实物展示功能的媒介转变为囊括实物展示、现场媒体、网络媒体的复杂媒介场域。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当前红色博物馆通过展示革命文物、重现历史场景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具象化,使得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历史征程,在体验过往历史的情感共鸣当中,不断加强对党、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本文以不同红色博物馆为例,对其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场域构建路径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未来红色博物馆进行跨文化传播提供经验启示。

可利用博物馆场域资源,加强情感教育认知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红色博物馆已逐渐从“收藏功能”转向“教育功能”,即红色博物馆作为传播公共知识的重要媒介,既是过往历史的传承者,也是当前文化的创造者,通过对传统历史在合乎史实的基础上对其内容和形式上做出合乎当前时代特性的创新与发展,可维护当前社会公共秩序,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博物馆场域以博物馆具有的实体和虚拟空间作为根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博物馆场域也从传统的收藏展览空间逐步扩展为线上线下共建的多重场域空间。然而红色博物馆作为在地性极强的博物馆类型,需要借助博物馆自身的场域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符号,传承地域红色文化,扩展红色博物馆自身场域空间,促使观众动用多重感官对红色文化符号进行解读,进而推动对于观众的情感教育认知,丰富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直是社会各界学习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除去传统的展览教育功能外,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也依托自身博物馆场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各类党团教育活动,促进观众接受全方位红色文化教育。根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上海市委党校等全国或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党史教学活动157场,为新老党员提供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宣誓1073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同样也是我国青少年学习党史、学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从2010年开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便开设以上海市高中生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对象的夏令营活动,在夏令营当中设立“看、听、想、谈、写”教学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及理想信念,不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和践悟。红色博物馆利用场域内资源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精神寓于不同文化符号之中,丰富了红色文化传播环境,打破了博物馆传统单向的传播渠道,观众个体也可作为传播媒介通过与他人以及馆内不同符号之间的交互产生丰富的情感与认知,促进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可运用跨媒介叙事方式,强化情感共鸣

当前,在各类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的过程当中,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拓宽了文物史料的叙事方式,红色博物馆以红色历史文化作为背景基础,为自身跨媒介叙事提供了文本素材,红色博物馆作为叙事主体可以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多角度展示历史讲述故事。跨媒介叙事策略的运用兼顾了观众的差异性,能够满足观众多样化的体验需求,进一步提升文物史料的传播范围与效果。

当前,红色博物馆大多将静态叙事、场景叙事、互动叙事三种方式结合进行跨媒介叙事。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历史基础,馆内陈列图像资料一千多张,历史文物几千余件,其中包括杨虎城将军的佩剑等个人物品,以及小说《红岩》当中的原型人物在革命奋斗过程当中使用的皮箱。这种以文物陈列为主的叙事方式能够直观地传递信息进行教育,但是其叙事方式较为单一,传播效果不够理想,常常需要与其他叙事方式相结合。

通常而言,为了更好地展示历史文物,博物馆往往会根据历史资料搭建叙事场景,真实还原历史情境。例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由于自身丰厚的历史发展优势,曾经的历史场景如渣滓洞监狱关押烈士展览、白公馆烈士展览、重庆谈判等都被一一再现还原,这种以红色文化作为叙事主体,通过场景搭建还原,可让观众获得“身体在场感”,强化情感互动体验,进一步提升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效果,培育国民家国情怀。

如今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红色博物馆机遇与挑战并存。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的限制,红色博物馆过往大多以实物或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陈列展览,表现方式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人员的体验感,继而不能发挥红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VR、AR等技术手段也逐步在红色博物馆当中推广普及,逐渐融入红色博物馆日常展览之中,不仅能够帮助馆方还原修复历史文物,同时还可以营造沉浸式环境,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例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的“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运用VR、AR互动投影技术等,打造“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以新兴技术作为加持真实还原“重庆大轰炸愈炸愈强”场景,以独特新奇视角进行真实展现,让观众沉浸感受曾经艰苦的抗战历程。这样的叙事手法在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红色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情感引导教育,让观众在互动过程当中不断强化情感共鸣,增强情感认知。

可运用参与式传播,塑造情感认同

红色博物馆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如何获得观众情感认同是其进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受众在参与红色文化的实践传播过程当中,对于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的认知不断加深。身体实践在塑造情感认同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今红色博物馆会积极引导受众参与红色革命文化体验,部分红色博物馆会在特殊时间节点,设计表演或体验项目,鼓励观众亲身参与和体验,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意蕴,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便会不定期举办体验表演活动,鼓励观众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从中追思先烈、铭记英雄、挺起脊梁,在亲身参与的过程当中不断增强对文化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达,网民经常通过在网络空间参与网络仪式获得满足感、自豪感,进而达到塑造情感认同的效果。在2020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推出众多海报,民众可以通过献花、种树等活动为先烈进行祭奠,由此引导民众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和平。这样的线上媒介仪式可以让民众在参与过程之中激发爱国情怀,不断强化对于民族国家的情感认同。

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于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其本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弘扬和对中华民族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的不懈努力。利用博物馆传播红色文化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博物馆应当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利用博物馆场域资源,丰富博物馆叙事方式,加强红色教育活动,鼓励和积极引导观众参与红色文化传播,不断加强对于民族、国家的情感共鸣以及文化认同,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人民论坛网2023-03-27

 

 

探究商周时期,洛阳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地位 文章下载

探究商周时期,洛阳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地位

洛阳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其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本文旨在考察洛阳从商朝到唐朝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01

商朝时期的洛阳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时期可以分为早期商、中期商和晚期商三个时期。

商代的政治中心上早期商时期,洛阳是商汤、商丹等商王的都城,商朝的政治中心也主要在洛阳附近。

朝的礼乐文化等都在洛阳一带有所表现,例如殷墟就是商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器、陶器、玉器以及甲骨文等。

商贾互市之地洛阳地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商贾互市繁荣,商代时期,洛阳周边的商业活动十分繁荣,洛阳也成为商代的商贸中心之一。

商人们利用洛阳的地理优势,开展了大量的商业活动,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周围山河纵横,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易于守卫,因此商代时期,洛阳也是商朝的重要军事要塞之一,商王们在这里修筑了城墙、营垒等防御设施,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总之,洛阳在商代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在政治、文化、商业、军事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明显,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2

商朝时期洛阳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商朝时期的洛阳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分别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洛阳在商朝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都城多次迁移,洛阳在商朝时期曾两度成为商王的都城,分别是商世祖、商祖庚和商纣王时期。

作为商王的都城,洛阳不仅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也是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集中地。

商朝时期,洛阳城规模较大,城墙周长近20公里,城内有宫殿、庙宇、民居、商铺等建筑,城外则有若干陵墓和祭祀场所,洛阳城内外,都充满了宫廷文化、商业活动和宗教祭祀的氛围。

商朝时期,洛阳也是文化中心之一,这里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艺术成果,商代的玉器、陶器、甲骨文等文物,都在洛阳地区有所发现。

洛阳地区的甲骨文数量众多,是甲骨文的重要发现地之一,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对研究商代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洛阳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名人,如《尚书》的作者商鞅、《周易》的作者周公旦等,他们的文化成就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商朝时期的洛阳既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洛阳地区曾是商汤、商丹等商王的都城,也是商朝政治、文化、商业、军事等方面的中心之一。

殷墟又称殷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部的殷河两岸,殷墟是商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甲骨文等文物,这些文物对于了解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都有重要意义。

而洛阳古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的金谷园,这里是商汤和商丹的都城所在地,保存了商代时期的城址和防御设施,洛阳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了解商代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有重要意义。

同时洛阳东周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的汝河北岸,墓地主要出土了东周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也发现了一些商代的文物,如商代青铜鼎、甲骨等,这些文物为了解商代与周代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依据。

还有紫陌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的瀍河南岸,紫陌遗址出土了一些商代的陶器、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与殷墟和洛阳古城遗址的文物相似。

除了以上几处遗址,洛阳周边还有很多其他的商代遗址和文物,如商丘、大别山、嵩山等地都保存有一些商代文物和遗址,这些文物和遗址对于研究商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03

洛阳在周朝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在周朝时期,洛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仍然保持着其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周朝建立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

在这期间,洛阳曾多次成为周王的都城,尤其是在周平王时期,洛阳被正式定为周王朝的西都,作为周朝的西都,洛阳在政治上的地位愈发重要。

周朝时期,洛阳的行政机构完备,王府、官署、祭祀场所、城墙等建筑相继建立,这些建筑不仅为周王朝提供了政治基础设施,同时也为洛阳带来了繁荣的商业氛围。

在周朝时期,洛阳也是文化中心之一,周朝的文化取向主要是礼乐思想,这种思想在洛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个时期洛阳地区涌现出一批文化名人,如孔子的弟子颜回、管仲的后代管子、吕不韦等。

这些名人的思想和理论为周朝的文化和思想潮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和著作也为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时期,洛阳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洛阳周边的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加之交通便利,使得洛阳成为周朝时期的重要经济中心。

洛阳地区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如陶器、织物、竹制品等,都在当时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周朝时期,洛阳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集散地,许多商人聚集在此,进行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

综上所述,洛阳在周朝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同时还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阳的繁荣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历史和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221年)时期,洛阳地区逐渐成为了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周朝时期的洛阳。

周朝建立后,西周王室在洛阳地区设立了一个诸侯国——周,周天子曾经多次在洛阳地区举行盛大的祭祀和庆典,

周朝的东周时期,洛阳地区成为了一个分封制的政治中心,许多周王分封给诸侯的领地都在洛阳附近,这些地方的诸侯也成为了周王朝的重要支持者和管理者。

这个时期,洛阳地区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中心,东周时期,洛阳地区出现了一批有名的文化名人。

如《诗经》的作者——屈原、《尚书》的作者——尹文、春秋时期的史学家——左丘明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不仅在当时的周朝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上周朝时期,洛阳地区也成为了一个繁荣的经济中心,洛阳地区地势平坦,河南省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商贸中心。

在这里,商人们可以买卖到各地的粮食、布匹、酒水、工艺品等商品,这些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总之,周朝时期的洛阳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期,洛阳地区继续保持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4

政治中心

西汉时期,汉武帝曾在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称为雒阳,成为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

后来,东汉时期的光武帝也将都城迁至洛阳,称为洛阳,成为东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汉朝的许多重要决策和政策都是在洛阳地区制定和执行的。

文化中心上汉朝时期,洛阳地区继承了周朝时期的文化传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洛阳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文化名人,如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诗人陈琳、鲁迅所称的“中国第一文人”李延年等。

同时,汉朝时期的洛阳也是艺术和科技的中心,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雕刻、绘画和科技发明,如“洛阳铲”、“鼓风机”等。

汉朝时期,洛阳地区继续保持了它在经济中心地位,洛阳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都非常发达,特别是纺织业和制铁业,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洛阳地区还是中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是中原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商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总之,汉朝时期的洛阳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汉朝时期洛阳的遗址和文物

在周朝时期,洛阳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也有不少的遗址和文物得以保存至今,这些遗址和文物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周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洛阳城是周朝时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据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洛阳城建筑规模宏大,城墙高大厚实,周围环绕着护城河,

城内还有许多宫殿、祭祀场所和市场,这些建筑物和结构反映出了周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南郊,是中国佛教寺庙的重要遗址之一,建于东汉时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

寺内保存着大量的古代佛教文物和石刻,其中以唐代的佛教文化和艺术品最为著名。

洛阳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博物馆之一,位于洛阳市市区,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周朝时期的文物和遗迹,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青铜器、石器、钱币等等。

这些文物和遗迹反映了周朝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对于研究周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境内,虽然离洛阳较远,但也是周朝时期文物遗址的重要代表之一。

笔者认为在周口店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址和文物是了解周朝时期前史时期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洛阳在周朝时期的遗址和文物,丰富多样,包括洛阳城遗址、白马寺、洛阳博物馆和周口店遗址等等,这些遗址和文物反映了周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也为我们了解。

腾讯网2023-03-27

 

 

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宁夏博物馆为例 文章下载

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宁夏博物馆为例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妥善保护才能持续开发。为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全方位、多维度推进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现以宁夏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路径,并从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对外交流四个层面着手,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宁夏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地方文化特色浓厚。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包括豆荚纹双耳彩陶壶、青铜弩机、兽面纹铜车軎、赵氏家谱、鎏金铜佛像、神兽杖头饰、狩猎纹金方奇、石刻胡旋舞墓门等,涵盖传统美术、非遗技艺和民俗、红色资源、古代经贸、社会制度、服饰艺术等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宁夏地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值得永续流传。

随着《“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印发,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并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推进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宁夏地区历史文化“两创”,成为宁夏博物馆工作的重点。

宁夏博物馆常设“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石刻史书—宁夏岩画展”“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以及“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民俗陈列”4个展厅。馆藏文物主要包括豆荚纹双耳彩陶壶、青铜弩机、兽面纹铜车軎、赵氏家谱、鎏金铜佛像、神兽杖头饰、狩猎纹金方奇、石刻胡旋舞墓门等,借助复原景观、遗址模型、多媒体、壁画、雕塑和照片等多种辅助展示形式,再现宁夏地区的历史文化。

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

宁夏博物馆通过数字化采集技术,结合现有文物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开发建立宁夏博物馆“云博物馆”、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文物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和数字互动墙展示系统,编写《宁夏地区革命文物的保存管理和保护利用调查研究》。截至2021年,完成保护修复的文物共计168件,其中陶瓷器共计131件,青铜器2件,纸质文献28件,木器6件,金器1件。完成铜器养护清理21件,民俗文物养护清理35件,辅助展品修复3件。完成文物成分测试170件。

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宁夏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充分借助新媒体与文创产业发展优势,围绕文化创意、短视频、主题活动等,不断延展产品开发边界。在文化创意层面,以宁夏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成立文创产品设计研发团队,设计了馆徽冰箱贴、琉璃鸱吻冰箱贴、“360画报”屏保、妙音鸟冰箱贴、鎏金铜牛和纸胶带、西夏竹雕软胶U盘、国宝日历双年历、西夏石马书签、罗汉金属书签、妙音金属书签等文创作品。在短视频领域,以革命文物与历史文物为抓手,积极参与全国文博在线讲解直播推介活动、宝藏四方云直播计划第三季、宁夏卫视全新节目《故事》、抖音《穿越千年探秘宁博》、央视《国家宝藏》等文化宣讲活动,推送了“柳毅传书铜镜”、“清平乐·六盘山”、《守望长城》、追寻先烈足迹等多个文物短视频,开启了探秘宁夏文化之旅。在线上以宁夏博物馆直播间网站为平台推出“我在宁博等你来”、朔色长天 文化之约、云探国宝、革命文物讲述等活动,开启了“云探”国宝游览新时代。在主题活动层面,开展了寒暑假志愿者讲解员培训活动、中小学生研学体验、博物馆奇遇记、红色主题展览线上答题、红色主题文创大赛、卯兔迎春系列文化实践等多种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实困境

文物内涵挖掘利用不足

传承、弘扬宁夏地区历史文化,需要加强对历史文物的研究和阐释,展现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独特魅力、历史痕迹与时代价值。事实上,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虽然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部分文物保护与开发偏重展示文物价值,缺乏对人文情怀的充分展现。以馆藏文物为例,宁夏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多处于展示阶段,大多数文物的说明介绍多描述文物的外观与材质,如器形、质地、尺寸等,缺乏与其相应的历史文化故事,对蕴含在文物背后的社会组织结构、文化变迁、历史事实与民俗文化缺乏更为全面与系统的阐释,仅有少部分文物呈现了较为完善的故事背景。总体来说,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尚未成分体现文物社会性、情境性与思想性等特征,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

保护与开发思路较为单一

在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层面,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手段应用不足,缺乏能提供规划设计、数字采集、数字运营、数字监管等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历史文化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程度不够深入,且预防保护工作不到位,整体数字化保护水平不高。近年来,在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层面,宁夏博物馆进行了产学研一体化、文创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尝试,如“妙娃”车载挂件,鸱吻文创雪糕,胡旋舞书签套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多以数字文物资源库、短视频形式呈现,而如数字藏品、可交互式NFT、数字地图、数字动漫等博物馆数字产品,在供给数量和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对外交流不强

推进博物馆间的互联互通、互帮互助,不仅能够让外来游客了解宁夏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资源,还能够推动宁夏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由于多种现实原因,宁夏博物馆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和区域性,与其他公共服务部门联系、赴外开展馆际交流活动、社会公众信息交流、外出巡展、参与文物国际交流盛事的次数不多。

文化产业布局不合理

由于资源碎片化分布、地方文化环境繁杂、运营人才缺失等问题,现阶段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尚未跳出“事业单位”的框架,仍旧存在产业要素挖掘不足,缺乏跨接多种产业平台等问题,文创产业链尚未形成。整体来看,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缺乏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市场活力不足,生产组织形式相对滞后,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主要以文物展示为经营渠道,尚未形成产业化经济。此外,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创新业态和新模式尚未形成,新型文化产业比重偏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新兴文创产业发展缓慢,且存在文化产业“空壳化”现象,后续缺少文化品牌的延展服务。

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实困境

聚焦学术前沿,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的深刻内涵

对于宁夏博物馆而言,充分利用已有馆藏文物,结合互联网技术与人力资源,对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与文化魅力进行挖掘与展示,是其在新时代保护与开发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与前提。

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展示宁夏历史文化遗产,始终是宁夏博物馆的优良传统。要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联合科研机构、文创企业和机构、院校机构、其他博物馆、新媒体网络平台,开展如科研课题合作、文物考古合作项目、实体文创产品设计等合作研究,在分类研究上做好文物的专题研究、全面阐释,并结合相应的藏品研究成果,反映出其在原生情境中的存在意义和文化价值系统,再现文物背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深化宁夏地区文明历史研究,更好地挖掘博物馆馆藏资源;要强调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双创”,加大文物科技投入力度,推进协同联动与资源整合,组建或加入各种“博物馆联盟”,与宁夏各地区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大数据、数字媒体等信息技术,收集、整理、丰富宁夏博物馆馆藏资源,并聚焦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新形式、新特色、新风貌,推动文物资源的创新开发与利用,使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更具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资源支撑。

依托文化新基建,激发数字时代历史文化资源创意活力

受地质灾害、风雨侵蚀以及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面临很多挑战。

数字技术被视为新时代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活化剂”。因此,要以科技引领、沉浸体验为基本路线,强化新一代数字科技与文化创意在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促进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

要重点发挥数字技术在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X射线技术、3D打印建模、人工智能、大数据、近景摄影测量、场景建模、现实捕捉等数字技术,对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实施高清图像采集、数字文化保护平台、数字化复原、数字影像等数字化保护方案,赋予文物永久的信息档案,变“治病”为“防病”。要突出数字技术在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优势,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全景、数字多媒体技术、5G技术、体感识别、元宇宙AI知识图谱、AR动画特效等数字技术,借助高清投影仪、大型环幕、超高清大屏等多种数字媒介,还原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所对应的历史文化场景,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展、三维立体全景云游、数字藏品、裸眼3D“数字文物”等集合多种感官体验的博物馆文化宣传作品,让宁夏的发展历史在数字世界中复现,继而为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带来新的艺术形式,拉近社会公众与历史和艺术之间的距离。

以文化创意为导向,实施文化产业战略

在活态保护与文化创意的大背景下,保护与开发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关键是让馆藏文物走出库房,让文物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与观众见面。

由此,应当以文化创意业态创新为主攻方向,认识宁夏地方文化的特殊性,加强文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创新宁夏博物馆文化产业业态,走“博物馆+”融合道路,使其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与有效载体,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转化率。要顺应文化产业的市场趋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文化保护与创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产业主体进行合作,深度挖掘宁夏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内涵,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注重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以产业化策略深度开发塞北江南、青铜峡鸽子山遗址、陆上丝绸之路等宁夏博物馆特色文化,推出一批能够代表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艺术、音乐、旅游、文创、影视、教育、文学、动漫、游戏等精品力作,塑造一批具有宁夏博物馆鲜明标识的原创IP,讲好宁夏博物馆文化品牌的精彩故事。

要重点加大对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实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传播的策略,在线上加快构建数字教育、数字短视频、数字旅游、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平台,在线下组织开展“宣传周”知识竞赛、艺术展示、文博研学夏令营等活动,开创文艺展演、影视出版、网络直播、舞台表演、旅游推广、虚拟展厅、产学研合作等具有时代气息的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新路子。

树立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文化传播和交流形式

在博物馆读“最好的教科书”,品尝“最好的营养剂”,对拓展博物馆工作者的视野、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具有深远意义。

一要推进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坚持“开门”做研究,学习借鉴各地区博物馆文化资源保护与活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充分利用宁夏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域文化优势,推出《宁夏博物馆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名录》。

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积极搭建文化共建共享平台,加强博物馆之间的文物交流,进行联合办展,拓展馆际合作范围和形式,推进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的对外交流互鉴。

二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博物馆理念,面向社会大众,设置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讨论议题,拓宽社会公众参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渠道,如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文创设计比赛、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文学创作活动,征集创意“金点子”,探索文物新表达、文创产品新思路等,鼓励和支持民间文化交流,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存在文物内涵挖掘和利用不足、保护与开发思路较为单一、对外交流不强、文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应当通过聚焦学术前沿,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的深度内涵,依托文化新基建,激发数字时代历史文化资源创意活力。以文化创意为导向,实施文化产业战略,树立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形式,从而推动宁夏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吴燕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3-23

 

 

浙江自然博物馆生肖文化如何阐释?听听专家怎么说 文章下载

浙江自然博物馆生肖文化如何阐释?听听专家怎么说

3月27日至28日,全省博物馆生肖文化阐释与展示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召开,该活动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主办。

浙江自然博物院利用藏品和专业优势,已连续举办了12次生肖贺岁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充分好评。为做好新一轮生肖系列展,深入阐释中华生肖文化内涵价值,解读生肖文物标本背后故事,此次研讨会邀请了7位专家作博物馆与生肖文化主旨报告,10位学者参与生肖文化展示与阐释学术沙龙。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技馆原馆长王小明作《生肖展与自然教育》主旨报告。他总结回顾了2010至2023年各地博物馆的生肖展,提出办新一轮生肖展,一要不断用新理念新技术,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传承的自然教育效果;二要从历史看当下,增强展览的多感知互动体验,丰富文创产品的内涵和种类;三要区域联动,集社会之力,跨界融合,促进传统文化与自然教育的联动和传播。

王小明作《生肖展与自然教育》主旨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副教授蔡静野作《丝路文明与古代兔文化》主旨报告。她从中华古代兔文化、丝路上的兔文化、中华兔文化的传播三个方面展示文物中的兔形象及其演变和传播。

蔡静野作《丝路文明与古代兔文化》主旨报告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温州博物馆馆长董姝作《文物点阅,传统生肖文化展另外一种打开方式》主旨报告。他分享了温州博物馆2019年3月以来推出的文物点阅活动,从最初的观众预约的点单式文物鉴赏活动,发展出分享型点阅、展示型点阅、学术型点阅、体验型点阅等多种文物鉴赏形式,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董姝作《文物点阅,传统生肖文化展另外一种打开方式》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王利剑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古代生肖图像研究主旨报告。他介绍了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的大量生肖动物形象,以卯兔、子鼠为例,结合《宣和画谱》和传世绘画图像分析了古代绘画中兔、鼠绘画的风格和特点、传承和创新等问题,以中国古代生肖绘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转化。

王利剑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古代生肖图像研究主旨报告

江山市博物馆馆长裘佳欢作《博物馆如何玩转生肖文化》主旨报告。她表示,生肖是中国人的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展示生肖文化可以通过主题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品等方式。要加强馆际合作,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区域间文博事业的共同繁荣。

裘佳欢作《博物馆如何玩转生肖文化》主旨报告

杭州宠这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欣作《宠物经济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主旨报告。她提出,宠物经济和博物馆生肖展的结合正成为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宠物文化展览和博物馆传统文化生肖展的结合,可以丰富展览内容的多样性,创新展览形式和互动方式,增加教育和科普内容。

杨欣作《宠物经济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主旨报告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严洪明作《融合创新:探寻2.0版十二生肖系列展的新途径》主旨报告。他回顾了2012年以来浙江自然博物院举办的12个生肖展,总结三点特色,一是以中华生肖动物及文化为主题,既阐释弘扬生肖文化,又深入展示生肖动物“前世今生”;二是展览内容主要分为自然与人文跨界融合、多学科撬动展览学术、科普价值增生三个部分;三是多馆合作联动,展示手法多元,助力让文物活起来。他提出,跨界和数字时代背景下,生肖展因应观众需求升级,一要关注当代性,采用情景式陈列法,重心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向;二要推动跨界办展,打破博物馆级别、类型、地区界限,搭建联办机制;三要重视数字赋能,展览嵌入游戏元素,让参观变得更有趣;四要活化利用,变革叙事手法,推陈出新,阐释当代价值,古为今用。

严洪明作《融合创新:探寻2.0版十二生肖系列展的新途径》主旨报告

开展生肖文化展示和阐释学术沙龙,十位专家学者从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科普等不同方面分享交流,讨论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与生活化、趣味化、时尚化等元素在博物馆生肖展览中的碰撞融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生肖是年俗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早期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了中华文明大力推崇人与动物的亲善关系,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浙江自然博物院举办生肖贺岁展,旨在促进生肖文化的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具有推动生肖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和传播推广的重要意义。浙江自然博物院将在新一轮生肖展中持之以恒,擦亮特色,在展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界融合方面打造浙江自然博物院品牌。通过举办研讨会,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深入挖掘生肖文化价值内涵,解读生肖文物背后故事,探索创新生肖展的叙事手法与展示方式,以更有效率和体验感的文化传播方式,讲好生肖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不断增强中华生肖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助力传统文化“破圈”。

腾讯网2023-03-29

 

 

浙江以文脉传承增进文化自信 在文博强省建设中彰显使命担当 文章下载

浙江以文脉传承增进文化自信 在文博强省建设中彰显使命担当

2022年,是浙江文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年,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指导下,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全省文物系统牢牢把握历史性机遇,有序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亮眼成果,开启了向文博强省迈进的新征程。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 全省文物工作会议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作出批示,省长王浩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会议明确提出了打造文博强省目标,全面部署了加强新时代文物工作的主要任务,将对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 《关于加强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

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文物局明确,在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创建世界一流文博机构等8个方面、15个具体项目提供支持。省政府明确,全面加强对文物工作的统筹,为浙江文物事业发展提供更好保障。

超额完成2022年省政府 十大民生实事之乡村博物馆建设任务

制定出台《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坚持“一馆一品”原则,采取示范引领、政府推动、结对帮扶、多轮驱动等举措,高质量推动全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共验收认定乡村博物馆464家,超额完成年度预定目标。

“诗画浙江宝藏游”系列活动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深入开展“诗画浙江宝藏游”全年系列活动,涵盖“‘风雅宋’国宝穿越夜云直播” “国宝带你游”“《诗画浙江宝藏游》手册发布”等系列子活动,采用网络直播、明星互动等时下受欢迎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扩大文博活动受众群体年龄层,唤起全民对文物保护与历史传承的共鸣,激发兴趣点,引起多方关注与社会反响。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文物宝藏”导览图的发布,实现了数字地图相关的互动便民功能,让网友“云上”赏文物、“一键”享预约,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使得文博资源随时随地服务于民,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博物馆的力量”。活动的开展将文物资源禀赋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活动带动旅游,以旅游宣传形式助推文化传播,是去年文物活化利用的亮点工作、文旅深度融合的先头戏,有效打破以往“文物保护”在大众心中“高高在上”的传统概念,让国宝活起来。

浙江省政府成立上山文化遗址 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

2022年4月,浙江省政府成立由时任副省长成岳冲担任召集人,由省委宣传部等11家省级部门,绍兴、金华、衢州、台州4个设区市党委、政府和浦江、嵊州、仙居等10个县(市)党委、政府及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的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召开两次专班工作例会,授权省文物局印发《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实施方案》,推动《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2023—2032年)》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使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温州发现千年商港—朔门古港遗址并入选央视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2022年11月,温州朔门古港重要考古成果发布,考古发掘5000多平方米,揭露了水门头陡门、瓮城、码头、沉船、干栏式建筑、木质栈道、瓷片堆积带等一系列重要遗迹,实证了温州古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节点,为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了有关情况。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文物价值挖掘和阐释工作 亮点频现

浙江省文物局与浙江大学共同编纂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历时17年完成并全部出版。“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盛世修典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外,《越地藏珍—浙江馆藏文物大典》、《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一辑)相继出版,成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精品之作、传世之作。“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全面启动编撰。

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实现新跃升

全省登记备案博物馆总数达420座,数量居全国前列。杭州国家版本馆、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建成开放。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浙江自然博物院创新推出“24小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杭州大厦共建“国丝·时尚博物馆”,并承办第三届“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在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浙江省获精品奖1项、特别奖1项和优胜奖3项,浙江省博物馆获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浙江革命纪念馆发展实践经验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2022”上作典型介绍。

文物保护与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组织开展“三普”登录文物全面复核和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申报遴选。以“文物安全整治年”为抓手,督导全省整治文物安全隐患8566处,依托“七张问题清单”对12处重大文物安全问题进行挂号督办。牵头组织浙江省民宗委、省公安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开展文物安全工作专项督查,提请省消安委挂牌督办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16处。联合省公安厅开展新一轮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效。省文物局在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推进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交流。联合省教育厅印发省级高校文物藏品管理办法。严肃查处重大文物法人违法案件27起,2个案卷分别获评全国“十佳案卷”和“优秀案卷”,省文物局获“优秀组织单位”。组建省级文物安全督查队,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出动922人次,检查文博单位264家处,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652处。

文物数字化改革成果丰硕

“浙里文物”应用被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列入2022年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并上线运行。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完成迭代升级。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上线运行。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遗址5000+”应用、温州市“古系列保护·云端守卫”应用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宁波市“文物甬安”、杭州市临安区天目文保数字孪生、绍兴市越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泰顺县文化遗产(廊桥)保护监管、兰溪市不可移动文物智慧监管一件事等入选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或全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临平博物馆“文物指纹”藏品管理应用上线运行,被省科技厅列为“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共促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不断凝聚

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晋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新推出“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专家坐堂”模式,并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跟着考古去旅游”等活动深入开展。永嘉县动员商会、企业、乡贤成立“百家修百屋”护宝基金,首轮筹集资金5280万元。鄞州“金鄞花护宝队”、瓯海“民营企业家护宝队”、兰溪“百姓护宝团”等30多支护宝志愿者队伍相继成立。浙江省文物局与浙大城市学院共建考古学系,开始首批招生。台州市文物局、临海市政府、临海市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台州学院共建大树文物与历史建筑学院。

环球网旅游2023-03-14

 

 

天津博物馆跨界融创开拓文化新空间 文章下载

天津博物馆跨界融创开拓文化新空间

当交响乐在博物馆响起,当品牌IP在博物馆呈现,当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活跃。近年来,“跨界”为博物馆创新发展开拓了广阔的思路,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获得多元观展感受。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拓展边界,多种元素的融入让博物馆绽放新的光彩。

打破博物馆展览与戏剧表演的界限

随着博物馆的观众越来越年轻化,传统博物馆不断拓展思路,在现有馆藏文物展陈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艺术形式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体悟文物。通过创新展示方式、利用前沿科技、开发文创产品等手段,天津博物馆不断探索文物的活态化展示利用方式。3月26、27日,天津博物馆首部委约表演作品—实验戏剧《进入雪景寒林之境》在馆内上演,通过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让文物“活”起来。

该剧取材于天津博物馆馆藏、北宋时期山水画名家范宽的作品《雪景寒林图》,由青年艺术家闫小平编剧、导演,以独角戏的形式构建出一片雪和一个人相遇的故事。作为天津博物馆的特别委约项目,实验戏剧《进入雪景寒林之境》创作团队反复观看原画,查阅了大量学术资料。闫小平表示,解读作品,首先就是要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在理解原作人文精神基础上释放想象力,形成戏剧的表现样式。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将这幅传世名画的神韵气质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结合起来,展示和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该剧制作人张学妍说。“在博物馆演出是一次表演能力的刷新,希望观众能和我们一起按下经典作品现代解读的刷新键。”演员代鹏飞说。

“这部作品以博物馆为舞台,以戏剧为介质,在当代观众和宋代绘画之间建立了独特联系。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借助这种新形式和新手段让观众和文物在不同维度中相遇、碰撞,从而与文物发生更多的故事,更新对文物的感受和认知,得到多元的艺术体验和审美提升。”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于健说。

“实际上,博物馆推出的所有展览都是在展示文物本身的精彩。”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表示,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科技手段的丰富,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纷纷创新演绎文物、讲述文物背后故事的方式,“我们也期待更多年轻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发掘文物艺术品背后的故事,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结合文物艺术品进行二次创作,在展示个人才华的同时,与更多的观众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的分享。”

打造综合性文化运营平台

近年来,除传统博物馆外,行业博物馆也开始崭露头角,立足品牌文化定位,创新突破,打造综合性文化运营平台。3月6日,以“弘扬中国白酒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文化博物馆”“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文化博物馆”揭牌仪式在北京举办。这两个博物馆共同构成了北京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的主题展馆。“文化苑‘一苑双馆’的独特格局,协会、企业携手共建的珠联璧合,均为北京市文博展馆的首例。”首都博物馆东馆建设总顾问、首都博物馆原馆长、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建设首席顾问韩永表示。

“北京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是企业讲好品牌故事、北京故事、中国故事,充分展现北京二锅头酒优异品质、中国白酒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品牌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的核心阵地,其设计理念彰显着多元包容的文化和厚德载物的胸襟。”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泽表示,文化苑的开馆运营将成为牛栏山酒厂依托京味文化和正宗二锅头工艺打造集参观、研学、旅游、消费于一体的文化综合运营空间的重要契机。

“牛栏山酒厂聚焦产城共融共生,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为传统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发挥示范作用。”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鹏表示,北京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建设对北京市打造“博物馆之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北京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将立足牛栏山品牌文化定位,结合跨界融创,举办主题多样的文化展览,开展科普、研学、品鉴培训等活动,拓展线上直播、智慧体验等数字服务,探索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乡创艺术打开博物馆新天地

博物馆的跨界融创,既有传统博物馆展陈方式的创新,也有行业博物馆的大胆突破。在云南大理的凤羽大地艺术谷,一间结合乡创建筑形式而创立的垛木屋光美术馆,更是打开了新概念博物馆的新天地。

垛木屋光美术馆实际上只是一间整体封闭的空木屋,太阳透过屋顶镂空汉字“光”向地面投射光束,所形成的“光”字也随太阳光照射角度变化而移动。垛木屋与太阳光形成一个名为“8分20秒”的装置艺术作品的整体,而8分20秒正是太阳光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

2013年,时任《新周刊》主编的封新城敏锐地察觉到未来中国乡村与艺术结合的无限空间,专程前往具有成功经验的日本进行考察。通过遍访日本乡村文创艺术,封新城受到启发:原来所谓的美术馆不一定要有展品,原来建筑、构思本身就可以被展览,美术馆可以是一种观念。

“垛木屋”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西部山区的传统民居。

封新城设计的美术馆合理利用“垛木屋”这一元素,把木屋原本的小窗口去掉,把原来铺着草的屋顶改造成凹凸不平的镜面不锈钢材质。“这样的材质可以造成光在屋顶的散射效果,既保持室内凉爽,又让这个艺术作品从空中俯瞰时,有一种仿佛是雪落在上面的效果。”封新城说。2022年7月7日,垛木屋光美术馆揭牌仪式在凤羽大地艺术谷举办,自此,凤羽坝子制造出了一个既有冲突感又和谐的艺术空间。

中国文化报2023-04-03

 

 

吴志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连结”概念贯彻得很成功 文章下载

吴志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连结”概念贯彻得很成功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去年开幕至今已8月有余,访客人数累计突破90万人次。

馆长吴志华近日接受采访时回顾过往8个月,在他看来,博物馆将“连结”概念及初衷贯彻得非常成功。

这种“连结”概念实则有四方面,连结古今、连结世界、连结观众、连结内地并善用文博资源。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始终致力于以创新、独具香港风格的策展手法演绎故宫文化与中华文化,丰富其内涵,令古代文明立体化、活化,并走入现代生活。

创意且诚意十足的展览,收获了海内外访客一致好评。吴志华透露,自香港与内地及海外地区“通关”后,如今博物馆访客中有25%来自内地,其中一半来自大湾区内地城市,而来自亚洲其他地区及欧美等国的访客亦不在少数。

据吴志华观察,大部分访客在博物馆内参观时长达4至5小时,是一般参观博物馆时长的两倍,甚至多次到访,目前博物馆会员多达1.7万名。

“观众的评价都非常好,他们觉得,无论是从建筑、策展手法,还是文物来看,这座博物馆都是世界一流的。”吴志华对此感到非常开心。

至于连结内地,吴志华笑言近日“连轴转”,刚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返港。在京期间,吴志华拜访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等,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以来的情况,并提出日后发展需要协助的请求。

这趟旅程可谓“收获满满”,吴志华告诉记者,国家有关部门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方面的作用及贡献给予肯定,并承诺将全力支持香港与内地文博机构展开长期合作。

其中一项合作—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局合作举办有关三星堆的珍藏展,将于今年亮相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关于展览细节,吴志华此刻仍坚持“保守秘密”,只表示“一定是最好的文物”。

三星堆的珍藏展筹备了两年之久,即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尚未开幕便已在计划之中。在吴志华看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并不局限于故宫文化的推广,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样重要,而以三星堆文化呈现中华文明历史脉络,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据悉,该展览在香港结束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计划将珍藏带到美国展出,“我们要作为一个桥梁或联系人,连接中外文化与历史。”

为实现这一目标,吴志华透露,今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将举办两场国际研讨会,分别关于考古及文物保护,研讨会将汇聚海内外专家共同探讨中国文物保护等议题,这类研讨会将恒常化。

吴志华曾是公务员,官衔最高至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大约十年前,宋朝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化身动画,来香港展览,古代繁华市集活现眼前,超过90万人观看,轰动一时,那场展览的主理人便是吴志华。从那以后,香港与内地文博界的合作交流日益紧密。

回头看,吴志华觉得那时已播下一颗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如今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中国的文化自信已然建立。

中国新闻网2023-03-20

 

 

选址初定!济南将新建泉水博物馆、古建筑博物馆等文化“打卡地” 文章下载

选址初定!济南将新建泉水博物馆、古建筑博物馆等文化“打卡地”

近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进行了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

本次规划草案公布了一批新增公共文化设施名单,其中包括6处省级公共文化设施(山东省图书馆新馆、省市党史方志馆、山东中华古籍中心、山东省自然博物馆、省市规划展览馆、省市青少年宫北馆)、15处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济南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东馆、济南市档案馆新馆、济南市博物馆新馆、济南泉水博物馆、济南古建筑博物馆、济南钢铁博物馆、大辛庄遗址博物馆、济南市科技馆北馆、济南市科技馆东馆、济南市电视塔、辛弃疾纪念馆、济南英雄山书画活动中心、济南市青少年宫东馆、黄河大剧院、济南东部大剧院),并公示了上述公共文化设施的初步选址。

山东省图书馆新馆、省市党史方志馆、山东省自然博物馆、省市青少年宫北馆、省市规划展览馆、济南市博物馆新馆、济南市科技馆北馆、济南市档案馆新馆、黄河大剧院、济南电视塔拟建于起步区,整体布局较紧凑,沿南北纵向排列。

济南市青少年宫东馆、济南市科技馆东馆、济南东部大剧院、济南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东馆拟建于历下区二环东路以东、经十路以北,毗邻省博物馆、省美术馆、省档案馆、省地质博物馆等文化地标,辐射济南中央商务区。

济南泉水博物馆拟建于天桥区五龙潭公园北门附近,临近五龙潭、趵突泉、大明湖、护城河等具有泉水风韵的文化地标。

大辛庄遗址博物馆、济南钢铁博物馆拟建于历城区。

大辛庄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位于济南市王舍人镇大辛庄东南,是目前山东省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的考古遗址,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研究历史最长的商代遗址之一,2003年曾发掘出当时殷墟之外发现的唯一商代卜辞。今年2月,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曾发布《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一期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批前公示》,该项目位于奥体西路以东,铁厂北路以南,奥体中路以西;而本次公示的大辛庄遗址博物馆就位于其中。

济南钢铁博物馆选址位于济钢中央森林公园。该公园由占地面积680亩的济钢老厂区改建而得,保留了济南钢铁总厂的大门和3200立方米高炉的主体结构,绿地率高达86%,是济南东部片区最大的“绿肺”,集休闲、娱乐、购物、观光等功能为一体。济南钢铁博物馆落地后,将有助于市民“沉浸式”体验济南钢铁文化、感受昔日工业辉煌。

辛弃疾纪念馆、济南古建筑博物馆、济南英雄山书画活动中心拟建于市中区。

海报新闻2023-03-14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放在即—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巴文化 文章下载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放在即—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巴文化

阳春三月,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的油菜花田里,考古大棚修葺一新。棚内,按照发掘原样恢复保留的部分古巴人墓葬讲述着这里远古的葬俗。不远处的山地斜坡上,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建设进入尾声,馆前广场的比翼鸟雕塑展翅欲飞。

  当前,展馆正进入布展最后阶段,将在4月底对外开放。这座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博物馆,将全面展现罗家坝遗址的历次考古成果。届时,公众可以通过博物馆,了解古巴人的社会与生活。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放在即—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巴文化

  罗家坝遗址是四川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

  罗家坝遗址处于川东两条河流交汇处,包含罗家坝外坝、罗家坝内坝和张家坝三个部分,总面积122.59万平方米。从地理位置上看,罗家坝正处在古代巴人活动的腹心地带。自1999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达州市文物管理所和宣汉县文物管理所先后联合对罗家坝遗址实施了7次考古发掘,揭土面积共3300余平方米,清理墓葬130余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等珍贵文物2500余件。

  2001年,罗家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二五”“十三五”专项规划,是四川省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

  罗家坝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可谓一波三折。

  1976年,普光镇进化村村民在日常采泥烧砖、修房造屋过程中,挖出了大量釜、剑、钺等青铜器,被当作废品卖给了当地废品收购站。1981年,四川省文物普查中,根据当地乡村教师提供的线索,罗家坝遗址被纳入重点普查范围,当地农民上交青铜器28件,引起了文物保护机构的重视。198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到宣汉县进行实地调查,鉴定已出土的鍪、釜、洗、钺等数十件文物为国家三级文物,并认定罗家坝为战国土坑墓群,张家坝为汉代遗址。1993年,在罗家坝遗址进行了试探性发掘,揭开了罗家坝遗址考古发掘的序幕。

  199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实施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座、灰坑19座、房屋基址1座,出土各类文物及标本100多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与东周时期遗存。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放在即—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巴文化

  2003年3月至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实施了第二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发现了迄今为止罗家坝遗址等级最高的墓葬—M33号墓,出土了大型青铜礼器、青铜兵器、彩绘陶器和巴人印章等珍贵文物200多件,其规模之大,出土器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等级之高,在西南地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的巴文化区域内是首屈一指的。这一发现也使罗家坝遗址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对罗家坝遗址的第三次考古发掘,实现了“八个首次重大发现”:发现了“船棺葬”、俯身葬、“人殉”、陶器独特“符号”、“木盾”痕迹、“三棺合葬”、用人头作“牺牲”、“凤鸟图案”纹饰等。

  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的第四次考古发掘,首次发现连续堆积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发现的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对于构建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先后对罗家坝遗址进行了第五、第六次考古发掘,清理战国时期墓葬60余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石骨器等各类器物1000余件。其中M71、M83号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仅次于M33号墓的较大型墓葬,随葬的大量龟甲、鹿角等与巫术相关的器物以及造型精美的青铜腰带,彰显出重大的考古价值。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放在即—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巴文化

  罗家坝遗址具备巴文化中心遗址属性

  罗家坝遗址的发掘和巴文化遗存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界认为对遗址的认识是了解古巴人的钥匙。

  2017年11月,一场聚集31家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的巴文化研讨会形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汉共识”。共识认为:罗家坝考古遗存的年代上可溯及新石器时代晚期,下可延至秦汉以后,是我国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中心遗址,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地点。目前,反映罗家坝遗址历次考古发掘的简报、100余篇论文已经面世,初步构建起了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学研究体系。

  通过持续研究,专家们认为:罗家坝遗址的年代上可及新石器时代,下可延至秦汉以后,是一个全面了解川东北古文化的重要地点;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发现的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对于构建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罗家坝遗址是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巴文化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古蜀船棺葬遗址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编号为M33的墓葬规模之大,出土器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等级之高,在西南地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的巴文化区域内是前所未有的。到目前为止,在四川战国以前的古代巴蜀墓葬中,只有罗家坝遗址M33中出土了簠这类青铜礼器。

目前的考古发掘仅揭开了罗家坝遗址这处具备巴文化中心属性遗址的冰山一角。2021年5月,罗家坝遗址开启第七次考古发掘,未来的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光明日报2023-03-21

 

 

历史遗迹-南京,带你探索明孝陵文化 文章下载

历史遗迹-南京,带你探索明孝陵文化

探访南京城市历史遗迹,领略明孝陵文化之旅

南京,是中国的六朝古都,历经春秋战国、西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

其中,明朝是南京的重要时期,明代皇帝们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也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南京旅游时,一定要去探访南京城市历史遗迹,领略明孝陵文化之旅。

明孝陵是南京的著名景点之一,是明朝皇帝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孝陵占地面积宽广,建筑雄伟,规模壮观,是明朝陵墓之冠。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中华文化瑰宝—明代官式建筑,更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明孝陵所在的紫金山南麓地带,风景秀丽,景点众多,四面环山,水秀山清,环境幽静,是一个极佳的旅游胜地。

过去游客们在陵墓前种下的“斩龙柏”是一种珍稀的树种,它与陵墓共存,相得益彰。这座陵墓的纪念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高,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旅游景点。

明孝陵外还有一个著名景点—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城墙之一,是明朝时期南京城的主要保障工程之一。

它以土木为基础,石砌墙体。城墙高度达到22米,墙体厚度达到上千米,形成了一条环绕南京城的强大保卫围墙。南京城墙现已被列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游客可以走上城墙,俯瞰南京城市美丽景色。

除了以上两个景点外,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遗迹值得一去。如南京市中心著名的钟山风景区,当中包含着博物馆,园林,纪念馆等文化景点,是了解南京历史文化的绝佳去处。

南京大报恩寺塔是一座古老而重要的佛教文化古迹,塔高达60多米,高耸入云,是极具规模的古代建筑之一。另外,南京夫子庙、南京博物院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代表,呈现出中国先进文明的精髓。

在南京旅游时,一定要抽空去探访南京城市历史遗迹,领略明孝陵文化之旅。通过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价值,也能更好地 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作为游客,我们应该尊重文化遗产的建筑和环境,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维护文化遗产,遵守游客的行为规范,不损坏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经过以上访问,我认为南京城市历史遗迹的旅游价值非常高。观赏探访古老的资源,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能丰富个人的阅历,而且能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提升。

通过南京城市历史遗迹的传播和推广,有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的前往南京,故此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百度网2023-04-01

 

 

广东流动博物馆将“文化佳肴”送到群众身边 文章下载

广东流动博物馆将“文化佳肴”送到群众身边

如今,去博物馆“逛展”已成为城市居民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然而,由于我国博物馆资源分布不均,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观众享受不到博物馆提供的文化服务。为此,“流动博物馆”应运而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如何让文博资源“流动”起来,使更多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品味文化大餐?让我们走进几家别具特色的“流动博物馆”,感受其中的“惠民温度”。

在以“拼劲”著称的广东,有一批博物馆人常年“在路上”他们活跃在广州农讲所纪念馆,精心布置《隐秘而伟大—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展》;他们忙碌在开平市博物馆,将《小昆虫·大世界》的近2000件昆虫标本打包,马不停蹄地送往汕头市博物馆展出;他们俯身在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小心收纳起《鲁迅·徐志摩:呐喊与歌唱的人生》的文物展品,并“完璧归赵”地送回广州鲁迅纪念馆、杭州徐志摩陈列馆,为期一年的巡展之旅画上句号。

从山到海,步履不停,穿行数百公里。这是广东流动博物馆工作者的日常。一年365天,不断地策展、送展、布展、撤展。因为他们的奔波,一场场精彩的展览在岭南大地上“穿梭旅行”,给各地观众送去文化服务。

1.探索创新 盘活文博资源

“我们的流动博物馆没有固定展厅。但,全省140多家合作博物馆都是它的展厅。”谈起流动博物馆的运营模式,广东省博物馆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武林激情洋溢。他向记者介绍,2004年,“大物流”这个当时还很新鲜的概念被引入广东文博界,目的是为了解决省内文博资源不平衡问题。

“那时候,广东的文物、展馆大多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城市,粤东、粤西和粤北不仅博物馆数量少,还面临藏品匮乏、展厅条件差,因经费和人手不足而无法策展等问题。”广东省流动博物馆部门负责人钟智波介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一向勇于创新机制。一个构想很快形成:依托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的藏品资源和专业人才,建立‘流动博物馆’平台,盘活全省的展览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输送。”

最初,流动博物馆的成员单位只有25家,如今,这个“大家庭”已拥有140多个成员,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和95%以上的县级文博单位。由其提供的各类展览,解决了广大基层博物馆欠缺策展能力、难以更新内容的“痛点”。

可喜的是,经过19年探索推进,基层博物馆的办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一些成员单位会将好的展览创意、代表地方文化的展览选送过来。而流动博物馆的专业团队就像‘厨师’和‘快递小哥’一样,先对选送来的内容进行‘深加工’,再将其‘配送’给全省各级博物馆进行巡展。”吴武林说。现在,流动博物馆还打破了地域、机制局限,和省内外的美术馆、图书馆、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广泛合作。“只要对方有好藏品、好内容,我们就会邀请他一起策展、办展。”吴武林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已建起一个展品丰富的“展览库”,并每年对“库存”进行质检和更新,库中所有展览资源都公平、开放地提供给成员单位。截至目前,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已累计推出展览475个,向基层博物馆输送展览150个,巡展超1500场次。

2.积极“造血” 带动基层博物馆成长

据统计,21世纪初,我国博物馆只有约2000家,而截至2021年年底,这个数字已变为6183。值得注意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分化现象随之出现。众多基层博物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成为博物馆行业中的短板和弱项。

“省级馆、一级馆的一场精彩展览,往往投资上百万元,这可能是一个基层馆10年的全部经费。”吴武林发现,在经费缺、人员紧、展厅小、藏品少、展览旧等一系列困难下,基层博物馆人仍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他们有很多好创意、好想法,看到同行们对博物馆事业的热爱,也让我们有更强的责任感服务基层。”

为带动基层博物馆成长,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策划了“移动的修复学堂”,以展览+讲座的形式,在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各地区巡回展开,让省内的文物修复专家将文物、艺术品的保存修复知识和体验活动送去基层,与当地文博人面对面交流。

“我们希望变‘输血’为‘造血’,让省内外同仁们‘携展进驻’,共同运营好流动博物馆。”钟智波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联合策展,不少基层博物馆将未成形的展览选送到流动博物馆,重新策划并落地。

2022年起在广东、北京、浙江、新疆等多地巡展的《双星耀中华—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就是这样一个“再造提升”的例子。最初,这个由广东番禺博物馆和云南玉溪博物馆联手策划的展览只是个图片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引进该展览后,提出三方合作扩充展品来源,将其提升为实物展。最终,经过重新梳理策划,展览集合了书籍、日记、曲谱、唱片、雕塑等,展出效果大幅提升。

广东番禺博物馆工作人员刘昵感慨:“在这次合作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策展陈展的经验。三馆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创作出这次经典展览,非常有成就感。”

3.用心用情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许多地区兴起了修建村史馆、农耕文化馆的热潮。一个好的村史馆应该是什么样、有哪些特征和职能?今年初春,带着这样的思考,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助村小分队”赶往300公里外的广东省文旅厅乡村振兴点—始兴县罗坝镇燎原村进行调研。燎原村古围屋有“全国第一长围”的美誉,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驻村干部与粤博工作者多次讨论后,将燎原村的村史馆选址于此。

“建筑本身就有很强的历史感染力。”吴武林介绍,这座建于1855年的客家围屋,阔52米,进深92.2米,高15米。但是,共有104间屋的围屋已无人居住、空空如也。要让旅游者和乡民看到客家祖先筚路蓝缕的故事,只展出一座建筑远远不够。

考察围屋后,“助村小分队”马不停蹄分批开工:一面查找《始兴县志》等史志书籍,寻觅客家祖先由江西南迁于此、生息繁衍的记录,书写村史馆展览大纲;一面广泛搜集村民留下的旧物,以充实村史馆的场景。

“村史馆是乡村教育的理想传播空间。通过凝视本乡本土过去的老照片、老物件、旧档案等,乡人和游客能从中感知乡村连续的历史、农业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吴武林认为,发挥博物馆力量,进行文博乡建和艺术乡建,既是一种人文启蒙,也让乡村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今时代和现代生活相互衔接。

“下一步,我们会在实物搜集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营造出不同历史时期长围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让村史更加可亲可爱。”吴武林说。

光明日报2023-04-01

 

 

文博与昆曲相遇 京沪文化交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下载

文博与昆曲相遇 京沪文化交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京沪文化交流,文博与昆曲相遇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戏曲艺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昨天,故宫博物院与上海昆剧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开展深度合作。

自2019年起,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数次深度互访,研讨两大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活化及创新。根据计划,双方将推出从清宫戏藏本中精选的“月令承应戏”,如经典名著之“三国”“水浒”“西游”系列,以及昆剧《金雀记》等。

“月令承应戏”又称“节令承应戏”。清代自乾隆元年以来,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令都演出相应的戏曲,在清宫演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海昆剧团将结合“传统·民俗”节庆品牌演出项目,对部分节令戏进行挖掘整理,在中秋、除夕、七夕等传统佳节陆续推出。

在活化创新方面,上海昆剧团将结合故宫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戏曲音乐、服装、化妆、道具以及文化创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探索,特别是在昆曲音乐方面,将对故宫所藏的明清宫廷音乐开展学习恢复,丰富昆曲的音乐演奏,更让传统音乐重新焕发光彩。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作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与昆曲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绚烂文化与不朽的人文精神,蕴含着人类文明伟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系统地梳理和深入地挖掘,更需要利用与传承,让戏本回归戏台、让文物焕发新生,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表示,上海始终坚持传承弘扬“最鲜亮”的红色基因、“最海派”的城市文脉、“最江南”的文化肌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文博和昆曲两大“国宝”的相遇,将推动京沪文化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更多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相得益彰的生动图景,携手书写文化自信自强的崭新篇章。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上海昆剧团希望通过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建立起多元合作发展的模式,让故宫的戏曲文物“活起来”,使传统文化重新融入日常生活,让蕴含其中丰富的历史、艺术、时代等价值更加清晰立体地呈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解放日报2023-03-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提升公共服务 涵养文化自信 文章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提升公共服务 涵养文化自信

“欢迎大家来到‘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汉代灯具——羽纹铜凤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开放后,这对羽纹铜凤灯是首次以一对凤鸟的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两只凤凰顾首回盼,分立的双足和及地的尾部,恰好保持了器身的平衡。”3月19日,络绎不绝的观众和游客走进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参观,珍贵精美的文物展品,主题鲜明的展陈空间,寓教于乐的互动课堂,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绚烂多彩的文明画卷徐徐展开……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一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高度重视,新时代博物馆迎来发展新机遇。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自治区博物馆立足馆藏特色,推出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教育项目和主题活动,在与时俱进中坚持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古鉴今,学史明智。在自治区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关于“春分”的节气手工书;在历史小剧场,《梦见瓯骆》舞台秀精彩上演;在全新开放的儿童考古探秘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游戏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踊跃参与—倾听广西先民的“撩螺”故事,与“花山岩画”上的蛙形人“比舞”,描摹最具广西特色的文物图案。

作为该馆青少年教育品牌项目,“瓯骆学堂”结合广西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中华传统节日推出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系列课程,近期首批上线的“瓯骆人的智慧锦囊”系列研学课程颇受学校师生好评。

该馆还推出“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视频展播活动,让观众跟随小志愿者聆听八桂瑰宝背后的动人故事,引导更多青少年加入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

文物述古,桂韵远播。2022年11月29日,完成改扩建后的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全面开放,“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等常设展览构建起更完善的展陈体系,全方位、多角度诠释广西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发展之道。

从2022年11月29日至2023年3月19日,到馆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超18.3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超7.3万人次。该馆新推出的历史小剧场、儿童考古探秘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瓯骆书房、文创商店等多个互动体验及旅游休闲区域,让其变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载体,自治区博物馆馆长韦江表示:“我们要不断拓展、创新传播渠道,将丰富的藏品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为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让广大青少年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广西故事的‘讲述者’和‘代言人’。”

广西日报2023-03-21

 

 

沉浸式教学舞台,上海一职校藏有“汽车文化博物馆” 文章下载

沉浸式教学舞台,上海一职校藏有“汽车文化博物馆”

“我们的汽车文化博物馆,拥有国内外各种品牌的汽车50多辆,这在国内学校中绝无仅有。”在地处闵行区的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校长、特级教师陈金国说起这个“大宝贝”非常自豪。因为这所“汽车文化博物馆”给学校汽修专业提供了沉浸式教学和汽车文化培养的舞台。

汽车文化博物馆由来介绍

走入近2000平方米的上海群益职校汽车文化博物馆,一楼大厅内,摩托车、轿车、越野车、房车、工程车等济济一堂,红旗、宝马、本田、克莱斯勒、凯迪拉克、悍马,各种品牌应有尽有。

汽车文化博物馆展示大厅

2004年,陈金国辗转认识了上海幼师高级汽车维修公司总经理、中国汽修行业“大国工匠”陶巍,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给汽修专业的学生们增加实践操作经验,同时共建一所汽车文化博物馆,不仅可以作为教学的课件,也能培养学生的汽车文化。

2007年,上海幼师高级汽车维修公司将修复后收藏的20多辆汽车送到汽车博物馆。十多年来,各类汽车、摩托车陆续增加。

在博物馆展示厅内,一辆红色的红旗牌轿车占据C位。除了因为它有着显赫的历史外,更在于它是陶巍带着职校汽修专业师生,历经8个月修复完成的。

“发动机等都没有更换,能保留的都保留。钣金、油漆等修复过程,都由学校师生一起参与,这样的修复过程,不仅他们的维修技艺会有长进,而且修复这么重要的车辆,更加会有职业荣誉感!”陶巍说,2011年以来,他基本每周都会到学校给汽修班学生上课,“我在国外学习汽修时,都是课件式教学,国外的汽修教学都有实物供学习实践。现在,群益职校也有,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

在陈金国看来,停放在大厅内的美国奥兹莫比尔牌轿车,能够部分体现把博物馆起名为“汽车文化博物馆”而不是“汽车博物馆”的初衷。“这辆车曾是申美饮料外方总经理的座驾,也许是因为生产可乐的原因,汽车颜色也是酒红色。申美饮料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通过一辆车,可以让学生了解上海的改革发展进程。”

美国奥兹莫比尔牌轿车见证中国改革开放

今年,上海群益职校即将更名为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从中等职业学校升级为高等职业学院,开设的专业也更加丰富。“当初我们选择校企合作办汽车文化博物馆,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多元化的合作之路,探索更多的先进教学方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未来,陈金国和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有了新的计划和打算。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3-03-20

 

 

 

海外直播走进北京巧娘博物馆,兔儿爷文化圈粉海外 文章下载

海外直播走进北京巧娘博物馆,兔儿爷文化圈粉海外

2023年3月3日,癸卯兔年的首期“聆听智慧女性·感知中国文化”海外直播节目(总第35期)来到位于朝阳门北小街豆嘴胡同的北京巧娘博物馆,北京巧娘博物馆的门前有两尊巨型兔儿爷,号称“京城第一爷”,寓意北京巧娘博物馆是兔儿爷的家。

本期海外节目邀请到东城区金光洞兔爷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巧娘林爱幸走进北京巧娘博物馆,北京巧娘博物馆是北京巧娘手工艺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北京巧娘协会”)于年初落成的新址,设有展览、销售、培训、直播、党建等多个区域,展示了许多由北京巧娘制作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包括兔儿爷、景泰蓝、花丝镶嵌、京绣、彩绘葫芦、衍纸等十余项非遗作品200余件。

同一个世界,同一轮明月

林爱幸2007年开始专攻兔儿爷等传统手工艺术,作品在国内20余次展览、比赛中获奖,并多次赴巴基斯坦、法国、俄罗斯、韩国、伊朗、美国等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好评。谈到国际交流的经验,林爱幸回忆起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北京巧娘协会的帮助下,我曾有机会携兔儿爷作品远赴俄罗斯铺陈展销,俄罗斯人将兔儿爷称为兔头人,他们民间也有关于月亮里边住着神仙的神话故事,虽然和我们国家的嫦娥玉兔不一样,但是他们对兔儿爷文化非常感兴趣,让我一下子感悟到不同国家的民众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是都共享这一轮明月,人类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这样的机会也让林爱幸对如何将北京传统手工艺传播到世界有了更多的思考。在2023年国际妇女节之际,林爱幸真诚祝福全世界的姐妹们节日快乐。

有一种热爱,不为繁华易初心

林爱幸自幼热爱制作泥塑,从事的工作也都是围绕绘制泥人展开,早年间专注于绘制京剧脸谱,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双起翔的精美作品,正式拜师后成为双起翔大师的第四代入室弟子,学习到了兔儿爷彩绘绝活儿。兔儿爷是北京的吉祥物,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中秋节“请”兔儿爷、“送”兔儿爷的习俗,寓意平安吉祥。林爱幸说:“做这一行纯粹是热爱,不是为了多挣钱,更多是为了满足精神需要。”

有一种自豪,叫作“北京巧娘”

在北京巧娘的大家庭中,林爱幸可谓“元老级”的存在,在2007年便从万名巧手女性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北京巧娘”,曾经得益于北京巧娘协会提供的机会,参加在京和各地展销会,并随团赴国外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谈到协会的优势,林爱幸称:“北京巧娘协会不同于其他手工艺协会的最大特点是性别性,在这里就像回到了娘家,与许多和自己一样有追求的妇女一道通过传承创新传统手工艺创业创收,感到非常快乐充实,感谢协会为自己提供了众多发展机会。”作为“元老级”北京巧娘的一员,林爱幸心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海外直播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由市妇联与光明网通过“光明日报”脸书官方账号向世界讲述北京女性的精彩故事,本期直播点击量约30万次,节目累计获得了全球超过1158万次点击量。今年的海外直播节目首次试水Tik Tok(抖音国际版),讲述北京巧娘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故事,展现北京巧娘博物馆的精美作品和发挥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圈粉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澎湃新闻2023-03-13

 

 

沉香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下载

沉香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市政府十项行动中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的部署精神,按照区政府八个工程建设的要求,3月31日。

“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华传统文化进社区示范点揭牌仪式暨河北区文化融入社区建设推动会在沉香博物馆中远里社区分馆举行。区文化和旅游局、望海楼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负责同志。

区住建委、区民政局、各街道办事处的分管负责同志;区文化馆、图书馆负责人及热心社区文化建设的单位、媒体参加了本次推动会。

推动会上,区文化和旅游局、望海楼街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沉香博物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建设示范点”揭牌,并观看了沉香博物馆的建设视频。

博物馆负责同志介绍场馆建设及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望海楼街宣传文化科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沉香博物馆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

中华传统文化协会、春晖文化志愿团队负责人、区住建委、民政局参会同志分别对示范点建设谈了体会并提出建议。

最后,区文化和旅游局、望海楼街办事处主要领导对沉香博物馆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以及各街道如何借鉴示范点经验提出要求。 

在本次推动会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建设示范点”的成功揭牌,标志着我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建设工作有了新经验。

取得新的突破。

示范点的成立,是我区对社区建设发展积极探索的一个新思路、新措施,是我区实施八个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下一步,将在全区各街道社区全面推进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建设工作。

打造我区的品牌特色,引领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和弘扬者,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作用。

新浪网2023-04-02

 

 

对话古建专家王玉伟:既要修缮建筑本体,也要保护文化内涵 文章下载

对话古建专家王玉伟:既要修缮建筑本体,也要保护文化内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家建筑群,还拥有数量巨大的各类古建。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北京市有3840处。

近年来,北京对古建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完成了多处文物古建的修缮工程。“京西小故宫”万寿寺迎来百年大修,正阳门箭楼修缮后亮出真容,鼓楼修后成为网红打卡点。这些重获新生的古建,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古都北京的魅力,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据北京市文物局介绍,最近五年,北京市累计投入文物保护资金近百亿元,相继实施几百项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工程,对近百处文物进行保护性腾退,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文物保护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大运河、长城、故宫、颐和园、十三陵、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7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展示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加至135处。北京市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501万件(套),新发现、新认定文物藏品总数160万件(套),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业三十多年,王玉伟见证了北京文物保护的发展,文物保护重心从“抢救性保护”转向“预防性保护”。他是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原处长,也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及管理。“后来者”张涛参加工作18年,主持了云居寺石经洞抢险保护工程、正觉寺大殿台基抢险保护工程、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抢险保护工程等,他用科技手段为古建筑延年益寿。

北京古建有何特色,古建应该如何修缮,“预防性保护”如何进行,文物保护与利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此,新京报记者对话了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王玉伟、北京市考古研究所科技保护研究室主任张涛。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王玉伟。受访者供图

“北京古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新京报记者:你对北京古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张涛:北京保留着很大体量的典型官式建筑,这些建筑的修建技艺达到了很高水平,也是北京的显著特色。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就住在天坛东门旁边,小时候会跟着家长去天坛遛弯。那时候,我看到圜丘和祈年殿,会忍不住感叹古代建筑的雄伟壮观,并立志保护它们。没想到,长大后真的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也算是圆了当年的梦想。

新京报:关于古代建筑,北京有哪些特色或者独特优势?

王玉伟:第一是规模大,建筑等级高,北京文物建筑总面积位于全国前列;第二是皇家建筑多,王府官式建筑比较多,晚期的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例如恭王府和皇家园林等;第三是北京目前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目前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第四是北京拥有保护状况最好、最完整的古建,相关人员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在上面;第五从管理上来说,北京古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新京报:这些年,北京市文物保护的重点有何变化?

王玉伟:北京市政府对文物保护的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大。从2000年开始,每年由市财政拨款1.1亿元,用3年的时间使北京市文物的险情全部得到缓解。2003年,北京市又启动“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大批的古建筑因此得到修缮。随后,北京市又实施中远期保护计划,古建保护进入了良性循环。近十年来,北京市的文物保护体制不断完善,保护重心逐渐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

新京报:请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预防性保护”?

张涛:针对古建筑倒塌或存在肉眼可见病害的修缮,属于“抢救性保护”。而“预防性保护”会将所有的文物纳入预防性保护体系,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处理。这种提前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将严重的病害扼杀在摇篮里,减少建筑落架大修、调顶大修等情况。目前,“预防性保护”已在全国先进保护地区进行推广与应用,北京市走在了全国领先行列。

新京报:“预防性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张涛:在保护古建方面,我们秉承三个原则。一是长期坚持。古建的检测保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经过多年的检测数据,才能发现古建的病害变化趋势。二是使用无损或者微损检测。如果使用的检测手段伤害到文物本体,那是绝对禁止的。三是对于周围的环境和人员不能有害。我们在筛选检测设备时,会考虑到周围的游客等,不使用有害的检测方法。

新京报:在保护过程中,会不会借助一些新科技?

张涛:近些年,北京市古建保护技术突飞猛进。以往工作人员只能通过肉眼判断古建情况,看不见建筑内部的缺陷,因此存在安全隐患会造成突发危险。例如,老工匠只能用锤子敲击,来判断木柱、木梁内部的糟朽与虫蛀情况,但容易存在漏敲、无法知道具体糟朽面积等问题。

而“预防性保护”会引进大量先进的科学仪器作为支撑,例如微钻阻力仪、应力波、雷达、红外热成像仪等仪器,可以将古建筑的病害程度量化、病态勘查精准化。例如,使用微钻阻力仪,类似于将一根针从古建本体探进去穿过,最后通过仪器呈现的图谱,就能看出木构件里的糟朽面积占比,直接算出有效截面积。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判断古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病害判断效率因此提升了很多。

新京报:关于“预防性保护”,未来还有哪些进步空间?

张涛:第一,在国家层面,建议多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规,从制度层面给予古建的保护与利用更多支持;第二,在科技研发层面,预防性保护与无损检测都需要尖端的仪器设备,希望国家科技部、国家文物局等机构能提供相关课题经费的支持;第三,在人才层面,目前从事文保工作的专业人才较少,而且大部分只会修缮古建,不会做预防性保护,希望将来能培养更多相关专业人才;第四,在标准制定层面,现在更重要的是制定标准、开展培训,把整个行业带动起来,才能引导、教育更多的人去做文物保护。

北京市考古研究所科技保护研究室主任张涛。受访者供图

“以保护为前提,适度利用”

新京报记者:你觉得古建筑蕴含的价值主要有哪些?

张涛:一方面,我觉得古建筑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灵魂和载体,反映了建筑当年的科技水平,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尤其是在过去生产力不强的情况下,人们能建造出受力性能如此稳定的高大建筑,十分了得。另一方面,古建筑蕴含了传统艺术之美。很多古建的纹饰图样都有美好的寓意,这在宣传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新京报:关于古建保护,未来可以加大哪些方面的投入?

王玉伟:第一是人才培养,古建保护的人才不能断代。第二是加大宣传,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还需要提高,专家和一线人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深入。我特别赞成文化遗产保护日的宣传要走进学校、走进机关、走进部队,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保护。第三是敢于接受新技术新理念,不要过于保守,要创新发展。文物保护理念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不要停止,要接受新的事物。不可移动文物要活起来,还需挖掘其内涵,了解它们在历史上和社会上的作用,讲述它们的故事。

新京报:在古建的保护与利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玉伟:以保护为前提,可以适度利用。在文化保护与利用方面,要把握好度,要以保护为前提,宣传教育为主要目的,要防止不利于文物保护的过度利用。文物保护要“不改变原状”,不仅要保护建筑本体,还要保护建筑承载的文化内涵。我们保护文物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护精神财富,就像长城象征一种精神力量,能起到凝聚力的作用;二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营造技艺也需要传承,不能丧失。此外,保护思路也要打开,对古建周围的历史环境也要进行保护。例如,游客去颐和园,除了看建筑和文物,也会欣赏优美的环境。

新京报2023-04-0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