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打造党建品牌“周南红” 开创学校工作新格局
2022年1月,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被确定为长沙市教育系统首批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学校党委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围绕建设“红色、品质、幸福周南”的学校发展战略和“有情有味有认同,发声发力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创新模式,开创了“一制两课三微四平台”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了“以‘周南红’引领学校兴”的党建品牌,扎实做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这篇大文章,实现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谋划发展新战略:以“周南红”引领学校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21年11月学校领导班子实现新旧交替,2022年1月学校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新的学校领导体制下,新班子反复调研和讨论:如何回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性问题?如何从学校的来路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学校形成了新的发展战略:建设红色、品质、幸福新周南,特别是将建设红色周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一)传承红色基因,从校史中学党史
学校前身是我国近代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于1905年毁家兴学创办的周南女校,被誉为“湖湘女学先声”。周南中学的校史就是一部与党的发展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曾培养出以杨开慧、向警予、蔡畅、帅孟奇、丁玲等为代表的女界精英,有“女革命家摇篮”之称。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在70多人的早期会员中,周南师生有18人之多。
悠久的办学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众多的杰出校友成为学校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为了将丰富的校史资源变成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文化,组织编写了《毛泽东与周南》《周南精神,光耀百年》等校史读本,开展“周南精神光耀百年”校史讲座,讲述向警予等革命先辈故事,为学生讲述校史中的党史,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构建红色课程,以潜移默化促教化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花大力气开发了一系列红色课程。
一是红色研学课程。学校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学校从研学主题、研学内容、研学地点、研学成果等方面对高中三年的研学课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引导学生在参观体验中致敬历史、崇尚英雄,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二是红歌传唱课程。为充分发挥音乐在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砥砺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学校汇编了爱国主义歌曲合集——《最爱那一抹红》,每天下午辟出“音乐思政十分钟”,学生在奋进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力量,激发使命担当。
三是经典诵读课程。为引导学生在走进经典、亲近阅读中打好人生底色,学校在校园最显眼的位置设立两个朗读亭,编写《清音廉语——“周南朗读者”作品选集》,学生在品读“红色经典”“革命家书”“青春之歌”“时代强音”中对话人生,启智润心。
四是节日文化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含了贵和尚美、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和忧国忧民等价值追求;革命纪念日既是纪念缅怀也是砥砺前行,是引导学生立大德、扬大义的重要契机。学校充分挖掘节日、纪念日背后的教育内涵,将每一个重要的节日、纪念日深化为“教育日”,引导学生找准人生的精神坐标。
五是特色班级课程。学校承办了“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航空班)”和新疆高中班,分别承担了培养空军飞行人才和培养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疆各民族人才的任务。针对特定的培养目标,学校分别设计了航空班和新疆高中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路径。在航空班,学校更加注重国防教育、体质健康教育、意志品质教育和团队合作教育。在新疆高中班,学校更加注重文化认同,将中华传统文化、湘疆历史文化、湖湘气韵文化纳入课程。
(三)丰富德育场域,让学生生命拔节生长
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学校文化,提出“一鼎三足”的办学理念:“一鼎”,即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三足”,即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从观照学生生命出发,以有教无类的胸怀、因材施教的策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从“真我”到“无我”。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构建了“一自四型”德育体系。“一自”,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四型”,是指学校德育的四种类型,即规范型、主题型、体验型和引领型。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德育路径具体化。一是以规范型德育营造行为自律的“能量场”,强调习惯养德,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二是以主题型德育营造人格教育的“思辨场”,强调自省修德,让学生在主题教育中思考,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认知。三是以体验型德育营造主动发展的“实践场”,强调活动育德,让学生在实践中历练,实现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四是以引领型德育营造培育信念的“浸润场”,强调以德立德,让学生在榜样教育和课程思政中追寻价值,实现思想蜕变,孕育“大我”。
二、构建党建新格局:两课三微四平台
学校党委聚焦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两课三微四平台”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两课——让党徽在课堂闪光
课堂是学校育人主阵地,也是党员初心扎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主战场。学校构建“党建+教学”工作体系,以党建引领教师成长,以“两课”——青年党员先锋课和骨干党员示范课赋能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引领党员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示范者。学校党委倡导党员教师积极实践情境化素养课堂的“5E”教学范式,按“5E”范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按“5E”环节组织评价和研讨。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两课”集中展示,党员教师每年至少要承担一节校级示范课。
二是引领党员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领头雁。党员教师每年至少参研一个校级以上课题,围绕课题研究明确每年“两课”的主题。2023年青年党员先锋课的主题是单元教学设计,骨干党员示范课的主题是“教—学—评”一体化。“两课”集中进行展评,并由课程专家团队评审,引领党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省市各类课堂教学比武中斩获佳绩。
三是引领非党员教师创先争优。“两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全体教师开放,非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学校鼓励教师全程听评课、跨学科听评课,进行同课异构、同题异构的交流。“两课”在引领党员教师成为骨干的同时,也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近两年,4位优秀骨干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位骨干教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二)三微——用微光照亮微光
作为新时代党员教师,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历史发展大背景中、置身于教育深化改革大格局下,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立志做“大先生”,学会站在高处看教育、立足长远谋教育、脚踏实地兴教育,必须成为信仰坚守者、人格引领者、主动学习者、改革推动者。这是学校党委提出的党员队伍建设目标。
为了将目标转化为行动,学校从党员学习教育入手,提升党员教师的看家本领、专业精神和岗位能力。为此,学校党委改变“领导包打包唱,党员被动听讲”的局面,推行“三微”学习机制,把讲台留给一线党员,做到“大家学,人人讲”。每月的党员集中学习,推荐3位党员教师分别从理论微党课、师德微故事、专业微分享角度开讲,讲述自己的理论学习心得、教育成长故事和专业发展思考。
“三微”学习机制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极大提升了党员教师理论学习的领悟力和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提振了党员的学力、能力和魅力,树立了一批可信可学、可追可及的标杆,达到了以党员影响党员、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仰培育信仰的目的。近两年,近30位党员教师登上讲台,真正做到了微而有味、微而有为。
(三)四平台——让故事发声滋长
为积极探索涵养学生“周南气度,家国情怀”的教育路径,学校整合资源,构建“大思政”格局,搭建引领学生发展的四个思政教育平台,即“新时代的中国”“思政大讲堂”“党员学生面对面”“向上吧,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以思政课教师为主讲,以国家经济社会辉煌成就为典型案例,讲好新时代中国发展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思政大讲堂”,以10位教师为主讲,以学校历史上10位杰出校友为典型代表,讲好周南红色故事,引导学生赓续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党员学生面对面”,以优秀党员为主讲,以自身人生追求为素材,讲好身边党员故事,引导学生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向上吧,青年”,以学生为主讲,以自身成长为内容,讲好学生榜样故事,引导学生择善而从、向上生长。
三、打造基层新引擎:找准支部工作的发力点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校党建工作的动力在支部,活力也在支部。学校党委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等形式对支部工作进行问诊,并出台一系列工作举措,将党支部打造成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新引擎,形成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优化年级支部建设,增强支部党建创造力
学校党委提出,党建工作必须落地有声,务实笃行。一线支部尤其需要察实情、出实招、做实事,找准党建工作的契合点、发力点。以前年级支委身份尴尬,很难融入年级组管理,年级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两张皮。为此,学校进行了支委改选,明确年级支部书记兼任年级副组长,列席学校行政会,并作为学校后备干部培养。通过转变管理机制,增强了支部工作的影响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建设等水乳交融。学校四个党支部结合年级组和处室工作实际,创造性实施项目化党建,取得了显著效果。高三党支部“蓝校服行动——关爱星星的孩子”成为长沙市志愿服务的标杆。
(二)推行党员导师制,增强支部党建融入力
学校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教育教学,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了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党员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师德建设的带头人,学校党委制订《周南中学党员导师制工作方案》,要求以党支部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四导”——信念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涯指导,每名党员教师至少帮扶2名学生,每个月至少帮扶2次。党员教师在关注全体学生成长的基础上,要特别关注学业困难、家境贫困、心理困惑学生,让学生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成为最好的自己。近两年,169名党员一对一帮扶了500多名学生。
同时,新疆高中班的党员导师主动突破规定动作,创造性开展帮扶工作。为了让远离家乡、负笈求学的孩子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以及情感上的孤独感,有的党员导师在完成“四导”任务之外,主动带学生游览长沙,有的主动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有了导师的陪伴,新疆班学生很快将美丽潇湘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人生的理想更清晰,学习的动力更强,有学生在谈到自己今后的打算时动情地化用了毛泽东的诗句“孩儿立志出天山,学不成名誓不还”。
(三)开展党员大家访,增强支部党建协同力
为推进家校共育,学校全体党员教师开展“党员大家访”。各支部以班级为单位,明确家访对象、家访目的、家访参与人员、家访内容和解决办法等,真正做到教育辅导进家、困难帮扶进家、意见收集进家。比如,高三党支部44名党员参与家访,参与率95.5%,带动全年级30余名非党员教师参加进来。2023年7月,新疆高中班党员教师更是跨越万里远赴新疆,先后深入到近20位农牧民家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家访活动,是学校办学史上“最远的家访”。
家访不仅拉近了家校距离,也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树立了学校和党员教师的形象。一些家长的教育焦虑得到缓解,一些亲子矛盾得到调解,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疏解,学生由“怕家访”变成了“盼家访”。
(四)深度参与志愿服务,增强支部党建亲和力
党建工作要赢得认同,必须贴近师生、贴近生活。基于这一认识,学校构建以支部为单位的“党建+服务”工作体系,引导党员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学校成立多个党员“微光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交通疏导、图书整理、高考应急以及体育赛事服务等工作。党员志愿者的身影不仅活跃在校内,也经常出现在校外。近年来,学校高三、高二、高一党支部分别成立了关爱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和艾滋病人群的“蓝校服——关爱星星的孩子”“蓝校服——关爱慢天使孩子”“蓝校服——红丝带”志愿服务队,周南中学“蓝校服”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爱与责任的接力行动,将涓涓细流汇聚成了蔚蓝的海洋。
四、解决三个新问题:做到同心同向同行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新型的学校领导体制。经过两年的探索,抓住“健全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这一关键着力点,注重解决好三个新问题,确保党委班子、全体教师同心同行,同频共振。
(一)解决好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关系问题,完善领导体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指出,“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显然,学校领导体制核心是党组织领导,关键在校长负责,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动党组织集体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优势深度融合,形成党政合力,激发办学活力。为避免相互掣肘,学校明晰了党委和校长的职能定位,明晰了党委议事规则,特别是细化了党委议事决策范围、议事决策程序和议事决策执行,确保党委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的同时为校长全面负责提供支持和保证,确保校长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二)解决好党组织会议与校长办公会的关系问题,完善决策机制
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两个不同的议事决策机构。党组织决策议题很大程度来源于校长办公会议,且需要依靠校长办公会议的落实。只有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的边界清晰了,学校运行才会规范有序。经过实践探索,制定了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以制度明确决策边界:学校党组织会议主要研究“干什么”“谁来干”,校长办公会议主要研究“建议党委会干什么”“怎么干”。
(三)解决好书记与校长的关系问题,完善定期沟通机制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顺利实施,关键在人,特别是在书记、校长。在两年的实践过程中,书记、校长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杜绝“一言堂”。充分认识到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集体说了算,是少数服从多数,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不能将以前的“校长说了算”变成现在的“书记说了算”。二是做到“有胸怀,知进退”。书记、校长都要有胸怀,把事业看重一点,把权力看轻一点。书记是党委主要负责人,在治校办学过程中要进一点,体现政治担当,但不能无限进,不能越过校长的权力边界;校长在治校办学过程中要退一点,但不能无限退,要坚决执行学校党委的决策。三是做到“唱好戏”。要学会唱“二人转”,书记、校长各安其位,不缺位、不越位、不抢位,补台不拆台。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两年实践中,周南中学党委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用信仰的红色、奋进的底色、奉献的本色有力推进学校工作奋发向上、创新作为,学校办学活力和办学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党徽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周南红”。
(王月林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党委书记)
《人民教育》202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