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纪实
强化三大保障 形成发展合力
凝心聚力促均衡 砥砺奋进谱华章—
一直以来,桐柏的决策者们认为,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做好教育这一“奠基工程”,把教育发展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协调起来,与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协调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基于这样的认识,桐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工程,着力破解教育保障、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5个不均衡难题,努力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教育振兴工程实施5年来,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教育质量逐年攀升,教育工作呈现出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的良好态势。
桐柏县持续强化“领导、制度、责任”三大保障,着力实现教育保障均衡。
强化领导保障。2013年以来,桐柏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教育振兴工程,明确提出要用3~5年的努力,构建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桐柏模式。为此,桐柏成立了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县四大班子各分管副职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教育振兴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单位和各工作组的工作目标和职责。教育振兴工程实施5年来,桐柏县义务教育质量逐年攀升,高考成绩实现5连增,考入清华、北大4人,教育教学水平跃居全市第一方阵。
强化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振兴桐柏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方面,为推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该县坚持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一线落实,对于学校建设、土地拆迁等重要事项和复杂问题现场办公,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尤其是去年以来,共组织召开教育均衡发展现场办公会40余次,解决涉及均衡发展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60多项。
强化责任保障。为加快均衡发展进度,桐柏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园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乡镇(园区)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年度任务不达标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能确定为优秀,对存在懒政怠政的乡镇和工作不力的县直部门严肃问责。同时,开辟均衡发展绿色通道,规划、财政、发改、国土、住建、环保、人事编制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优先服务教育事业,完善配套保障,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县教育局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带头落实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计划,“一校一案”建立推进台账,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县发改委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重点支持。县财政局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安排。县国土局、规划局、住建局把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县人社局、编办、公安局、交通局、消防等部门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切实解决中小学校实际问题,全县形成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大合力。
夯实三大支撑
加强学校建设
桐柏县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3所,其中小学47所(民办8所)、初中17所、9年一贯制学校6所(民办1所)、教学点152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7.24万人,教职工4706人。在加强学校建设上,桐柏县夯实“项目、设施、资金”三大支撑,着力实现办学条件均衡。
强化项目支撑。3年来,桐柏县共投入资金9.8亿元,先后组织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周转房建设和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在城区,新建淮北中学、城关七小等中小学校7所,改扩建城关一初中、淮北小学等中小学校15所;在乡镇,新建程湾完全学校、月河西湾小学等中小学校7所,改扩建乡镇中小学校83所。经过3年努力,全县新增学位2.69万个,基本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同时,持续抓好教育统筹发展,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159所;投资1.4亿元对两所省级示范高中进行扩容改造;投资3.3亿元建设桐柏县职教中心,实现整体提升,拓展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强化设施支撑。该县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通过装备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推动教学质量提高。2013年以来,县财政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新增教学仪器3.1万台(件)、图书121.3万册、体音美器材2.3万台(件),建成全县学校监控中心,实现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义务教育学校“小学七室”、“初中十室”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近年来,桐柏县坚持把教育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断强化资金支撑,统筹县级财政资金、教育项目资金、民间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在全县形成了公办、民办齐头并进的办学模式。特别是在吸引民间资金方面,研究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发展教育的意见》,盘古学校、胜出中学、育英学校、思源学校陆续建成招生,吸引民间投资3亿元。
推进三大提升
优化师资配置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高位均衡,桐柏县持续推进“师资力量、队伍素质、师德师风”三大提升工程,着力实现师资配置均衡。
提升师资力量。桐柏县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新招录教师一律到缺编农村学校任教,优化全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有效缓解了教师不足的问题,基本满足了正常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乡村教师待遇,3年来,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1.1亿元。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实行城区骨干教师对口支教制度,城区中小学校每年派出不低于本单位教职工总数2%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近3年来全县累计开展教师城乡交流842人次,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县里出台激励措施,对自愿到偏远乡镇支教的教师,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两万元,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提升队伍素质。该县统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及市、县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不断创新培训形式,5年来,拨付资金1147万元,开展县级教师集中专题培训78期,培训教师2.3万人次,促进全县教师快速成长。县教育局班子带队、中层以上干部和教研室全体人员定期到全县中小学校听课指导,促进全县教师业务水平持续提升。在中小学校评选学科“教研骨干”、“首席教师”,定期开展示范课引领,带动全县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提升师德师风。桐柏县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对有违反师德倾向和苗头的教师进行重点监管,对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大力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对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在全县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全体教师坚守职业信念,打造爱岗敬业、奋力拼搏、争创一流的优秀教师队伍。
深化三大变革
确保教育质量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必须持续推进教育创新,为此,桐柏县深化“教学、管理、理念”三大变革,着力实现教育质量均衡。
深化教学改革。制定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扎实推行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各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大幅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方树泉中学的“两案三课型四环节”、城关二小的“经典诵读”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桐柏县不断研究新的教学评价办法,在全县开展“过关课”验收活动,未能过关的教师,评先晋级一票否决,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深化管理改革。桐柏研究出台《加强和完善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在教师队伍管理、招生管理、教育经费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既从政府层面进行了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又从学校角度给出了具体量化标准,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坚持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县教育局采取“观摩、评比、排队、奖惩”的办法,每年都对全县中小学进行管理观摩和督导评估,对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学校以实物形式进行奖励,力促中小学校在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特色发展上打造桐柏教育品牌,有效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
深化理念变革。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桐柏县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桐柏县充分发挥桐柏红色资源优势,将家国情怀、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缅怀革命前辈、学习英烈先进事迹等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参观回龙乡榨楼革命旧址、叶家大庄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和在桐柏英雄纪念碑举行公祭活动等形式,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催生学生成长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健全三大体系
惠泽全体学生
健全“教育扶贫、教育救助、特殊教育”三大体系,着力实现教育机会均衡。
健全教育扶贫体系。桐柏县把教育振兴工程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决不让孩子因贫失学,因贫辍学。2016年春期以来,为1.4万名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资助金805万元。
健全教育救助体系。鼓励和引导县内企业和爱心人士,通过成立基金会、建立行业协会等形式为教育发展出钱出力,助威加油。目前,建立各种教育协会4家、教育基金会5家,2013年以来,全县参与教育捐助的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178家,累计捐助教育资金1895万元,资助学生6871名,为教育机会均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为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县政府投入资金876万元,建成桐柏县特殊教育学校,及时补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满足了全县群众的特殊教育就学需求,全县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桐柏地处山区,外出务工人员多,为确保留守儿童“上好学”“学得好”,5年来,桐柏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7所,解决了留守儿童食宿难、接送难、学习不稳定等问题。程湾完全学校组建了留守儿童艺术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艺术教育、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省市多家媒体进行了持续报道。同时,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长效机制,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按照“七公开”的原则就近入学,让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到与城镇学生同等的教育。
经过近年来持续推进、巩固和提高,桐柏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取得了较大成效。下一步,桐柏将以荣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契机,按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桐柏教育实际,持续做好教育这篇大文章,坚持做强基础、建强队伍“两手抓”,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强化师资建设、树立质量意识,以更高的标杆、更实的举措、更强的责任担当,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强智力支撑、提供人才保障。⑩6
核心提示
2018年底,从省教育厅传来喜讯,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中,桐柏县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县现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小学39所、初中17所,9年一贯制学校5所,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办学基本标准。这标志着桐柏县顺利通过督导检查,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对于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老区县、山区县来说,均衡教育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验收可喜可贺。
近年来,尤其是国务院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桐柏县委、县政府因时而动,结合实际,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在贫困地区办出了优质教育,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其具体做法主要是——强化三大保障、夯实三大支撑、推进三大提升、深化三大变革、健全三大体系,聚焦聚力,实现教育保障均衡、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和教育机会均衡。
南阳日报-南阳网20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