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以“数智劳动”激活乡村教育
陈程
在当前推动乡村振兴和追求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高成效、城乡共生的乡村教育发展道路,办出乡村学校的“乡土味道”?浙江省天台县积极创新,以“数智劳动”平台建设激活了乡村教育的“一池春水”。
数智劳动,乡村教育转型的突破之举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突破场地、师资等瓶颈,无法放大转型效能,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天台县创新思路,建设“数智劳动”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城乡师生的双向奔赴:一是借助数字场景破解场所的供需矛盾。因城乡差异,城乡学校拥有的劳动资源各有优势,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科技型劳动资源,乡村学校拥有更多的农耕型劳动资源。借助数字场景,进行快速自动匹配,可以让城乡孩子共享彼此的劳动资源。二是数字场景实现劳动师资错时聘用。客观地说,现在的中小学校配备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存在一定难度。通过数据匹配邀请社会上的一批能工巧匠、非遗大师、劳动模范担任劳动技师职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劳动教育的实际需要。借助数字场景,学校能够快速地找到相应的教师,并与其他学校错时聘用。三是数字场景消除劳动研究时空限制。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研究受时空限制明显,比如城区孩子很难全过程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借助数字场景,就能很好地解决时空限制。
集成改革,打造协同创新的多跨场景
天台县创建的“劳动课堂”应用场景中,五个子场景的数据和信息充分发挥了数字化优势。
第一个场景是实践共富园,劳动场所一网对接。该场景汇聚校外劳动基地和相关课程,供学校和家长自主选用;展示校内劳动基地和精品课程,供周边学校借时共享;公开社会和企业劳动需要清单,供学校和学生志愿认领。
第二个场景是匠师会客厅,劳动师资一库共享。社会上志愿参加学校教育的非遗传人、大师工匠、农业专家等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自主申报,然后相关部门根据个人申报情况,进行资质审核,具备任教资质的匠师由学校错时聘用,然后对他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星级评价。
第三个场景是教学雷达站,劳动课堂一屏管控。数字大屏能够呈现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时情况。该应用场景可以实现教学进度清单化、动态化,过程管理实时化、闭环化。
第四个场景是数字农科院,劳动研究一链集成。该场景借助人工智能、VR等技术,为学校师生开展劳动研究,提供全息体验、数据集成、动态追踪、虚拟实验、智能操控、结果分析等数字场景。
第五个场景是成长档案馆,劳动评价一图统揽。该场景主要是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数字化留痕、可视化呈现和数字化评估,展示优秀学生劳动风采,并对学生的劳动素养情况,与该生的学业水平、心理健康、毕业就业等情况进行对比追踪,寻找劳动教育之外的潜在价值。
生态重建,激活乡村教育的“一池春水”
天台县海拔800米的一所山区学校——石梁学校与城区的赤城中学以劳动教育为依托结对后,两地学生混合编班,学习时间各占一半,春季上山区,秋季进城区,城乡孩子都非常开心。这种合作为乡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首先,乡村学校的发展通道进一步打开。全面落地劳动教育,深化“五育融合”后,乡村学校真正走进了“天地课堂,万物课程”时代,学校的发展空间、学生的成长空间被迅速打开。同时,教师的资源意识、课程意识、跨学科意识、合作意识被激活。在城乡学校的合作共建过程中,乡村学校不再是单一的帮扶对象,而是以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综合实践等方面的独特资源优势,实现对城市学校的反哺。
其次,乡村学校的发展品质得到有力提升。乡村的教育资源被激活,学生的学习空间被打开,乡村学校的改革也在静悄悄进行。在数字化引领下,该县与学校、省内外多个劳动教育实验区组成数字赋能劳动教育共同体,拓宽了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实现了资源整合选用、教学考核评估、信息互动反馈和社团研究创新等路径的优化,显著提高了劳动教育的效率和效益。目前,平台用户注册数1.1万余人,活跃数超4000人,上网基地数36家,入库匠师数387人,共享课程数2089个。
最后,乡村学校的发展生态全面修复。数智劳动,不仅激活了乡村的劳动实践,也带动了乡村的研学实践、科技实践和综合实践。乡村的办学动能被激活,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必然带来乡村学校的生源回流。如前面提到的石梁学校,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因独特的劳动优势和研学优势,学生数量回流明显。同时在数字化引领下,乡村学校的劳动课程和研学课程得到了深入实施,一些传统劳动工匠得到了重新上岗的机会。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传统技艺和文化,也为乡村学校带来了更多的教师资源,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天台县“数智劳动”项目启动仅一年,其“劳动课堂”应用场景先后入选浙江省教育厅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并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共同富裕改革创新案例。
天台县将以数智劳动这一突破性抓手为起点,进一步办强办优乡村教育,努力把乡村学校打造成“乡土基因”的传承培育中心、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中心和乡村振兴的研究创新中心,有力推动乡村教育的持续向好发展。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天台县教育局)
中国教育报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