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流域治理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市**区水利局

题目: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资料提供时间:2021-10-19

目录

更多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建设 四川能做啥? 文章下载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建设 四川能做啥?

10月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发布。作为黄河流经的9省区之一,四川被屡屡提及。其中,在第十四章第五节关于健全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方面,《纲要》提出:推动青海、四川、甘肃毗邻地区协同推进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修复,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

近年来,我省以打造源头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为目标,陆续实施国家水保重点治理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退牧还草、沙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建设,我省有哪些生态优势?又将如何发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邵明亮

看家底

面积虽小,但“川水”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的8.9%

黄河在四川的西北角“一闪而过”,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涉及阿坝州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松潘县和甘孜州石渠县5县,出川断面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多年平均流量460立方米/秒。

沿黄河9省区中,四川似乎是“不起眼”的一个。看数据:相比黄河5464公里总长度,四川境内黄河干流仅174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仅比达州市的面积多一些,占全省总面积的3.8%,只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2.4%。

四川黄河流域面积在全省、全流域面积中的占比如此“小”,是否意味着重要性也相应变小?

“不会。可别小看这个3.8%和2.4%!”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3.92亿立方米,占出川断面水资源量(141亿立方米)的31.1%,其中枯水期占比为34.8%、汛期占比为30.9%。

此外,我省年产水量占到黄河流域年径流量(535亿立方米)的8.9%。我省黄河流域内地势起伏和缓,河谷宽浅,水草丰茂,草甸丛生,是黄河水源主要补给地之一。“这也让四川成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上述负责人说。

看举措

分类施策,保护好“中华水塔”核心区

“川西北生态系统的健康,关乎整个黄河流域。”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介绍,四川境内的黄河流域处于“中华水塔”核心区位置,“但想要保护好这个‘水塔’,并不容易。”根据此前多部门联合“会诊”,我省黄河流域存在一些“病症”:一是生态脆弱,局部草原、湿地功能退化;二是人类生产活动加剧,对流域生态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2019年,我省明确17项修复保护黄河生态环境重点任务。同年,我省启动《四川黄河流域片区水生态修复及湿地保护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旨在对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规划。

规划之外还有措施,具体而言就是分区防治、分类施策。

“我省黄河流域属于金沙江岷江上游及三江并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根据流域内不同特点,我们又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若尔盖丘状高原和石渠高原两个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分类施策。”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若尔盖丘状高原,我省重点采取退牧还湿、填沟保湿、增加植被等措施加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而在石渠高原,则通过在宜农区结合拦沙、蓄水、滞洪、防冲等,修建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来减少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管住人是关键。”省水利厅水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还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以此为契机,我省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手段,及时精准发现并严格查处生产建设活动违法违规行为,严控人为水土流失。

经过系统治理,我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已得到有效遏制。“这两年我去了若尔盖县和红原县的多个湿地,发现不少湿地水位明显上升,这是我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的有力证明。”阿坝州政协副主席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说。

看探索

川甘设立黄河流域川甘横向生态补偿资金

我省还在相关制度探索、完善方面有所建树。作为黄河流经的第二个省份,“树牢上游意识,肩负上游责任”深深烙刻在四川的相关工作中。2020年,四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强化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建设,加强黄河流域及川西北高原湿地草原生态保护。

《纲要》提出,鼓励地方以水量、水质为补偿依据,完善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这方面,我省也一直走在前面。今年8月,四川、甘肃两省政府正式签订《黄河流域(四川-甘肃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根据协议,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两省按照1:1的比例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黄河流域川甘横向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流域内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等方面。

“四川丰厚的生态家底,再加上在相关体制机制上勇于创新,未来必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2021-10-10

 

 

兴水利除水患 筑牢淮河流域安全底线 文章下载

兴水利除水患 筑牢淮河流域安全底线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千百年来,治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课题。

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翻开了淮河治理的崭新篇章。“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淮河两岸处处沃野千里、安然无虞。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腹地,北邻黄河、南连长江,通江达海,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高度重叠区。筑牢淮河流域安全底线尤为重要。

今年淮河流域即将全面入汛。在淮河防总2021年工作视频会议上,淮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刘冬顺明确了今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标:坚决避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坚决避免标准内洪水防洪工程失事事件,坚决保障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坚决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安全。

又是一年备汛时,淮河流域防汛备汛进展如何?人民网记者赴安徽、河南多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今年防大汛我们心里有底”

科学实施水库群、水闸、分洪河道、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的联合调度,综合采取“拦、泄、蓄、行、排”等多种措施,是全力应对洪水的关键。

站在“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远眺,水面如镜,两岸翠草如茵。可曾知道,2020年汛期,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

位于安徽省阜南县的王家坝闸是淮河流域的一道重要防洪安全屏障。它地处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交汇处,为淮河干流第一个蓄滞洪区蒙洼蓄洪区的进洪闸。

2020年7月20日8时31分,安徽淮河干流水位全线超警戒水位,王家坝闸水位达29.75米,超保证水位0.45米。接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开闸分洪,历时76.5小时,蓄洪水量3.75亿立方米,降低淮河中上游水位0.2至0.4米,为削减淮河洪峰,保障流域防洪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淮河流经豫、鄂、皖、苏四省,全长约1000公里,但“两头翘、中间洼”。上游360公里,落差178米;中游490公里,落差16米;下游150公里,落差仅6米。“洪水河南走高速,一秒能走五大步;到了安徽走公路,三秒才走一小步;到了江苏走山路,推推搡搡漫步行。”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张家颍用一句顺口溜描述了淮河流域来水快、行洪慢、洪涝灾害多发易发的窘境。

今年汛期在即,王家坝闸的备汛情况如何?“今年防大汛我们心里有底。”张家颍对记者说。

在王家坝闸主控室,记者看到王家坝闸全新自动化监控系统正在进行调试,大屏幕上,水闸上下游水位实时测报、13孔闸门运行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

“从供电系统到观测设施都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智能化防汛水平。思想上、技术上、人力上、物力上,我们已经做好了打大仗的准备。”张家颍介绍道,2020年汛期结束后,一是对水闸工程进行全面检修养护,使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二是完善了防汛抢险、物资运输等各类预案,做好防大汛的充分准备。三是积极开展模拟演练,确保国家防总命令下来,闸门提得起、关得上,运行安全。

“今年,王家坝闸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2021年洪水挑战。”张家颍信心满满。

“再也不用怕洪水了”

淮河安澜的背后,离不开蓄滞洪区百姓“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他们的汛后生活牵动人心。

2020年汛期,为应对淮河流域大水,启用的8处国家蓄滞洪区中,蒙洼蓄洪区就位列其中。作为淮河中上游第一座蓄洪库,蒙洼蓄洪区是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临淮河、北倚蒙河分洪道、四面环水,特殊地理位置让它在淮河流域防洪调度中,运用机率最多。

“回顾历史,王家坝闸自1953年建成至今,16次开闸分洪,累计泄洪总量75亿立方米,蒙洼蓄洪区也已成为安徽省启用次数最多的蓄滞洪区。只要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蒙洼蓄洪区几乎是有洪首蓄,蓄洪必用。”张家颍说。

平常的日子,蒙洼蓄洪区内近20万老百姓在这里生息劳作,一旦分洪,18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变成一片泽国。与几十年前不同的是,如今每当洪水来临,深水处是一座座屹立的庄台。

庄台,诞生于国家治理淮河的进程中。它是一种特殊的防洪工程,通过人工垒起几十米高的台基,村庄建于其上,蓄洪时,百姓可居住避难。在淮河流域,它已成了蓄滞洪区百姓居住环境的代名词。

走进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拔地而起的新式楼房、古风建筑的凉亭、排列整齐的管道映入记者眼帘。

居住在郑台孜庄台的73岁老人郑继超告诉记者,他已在蒙洼蓄洪区生活了几十年,尽管去年王家坝闸开闸分洪,庄稼都被淹了,但是他和家人都住在高高的庄台上,物资充足,生活无虞。

谈起今昔对比,郑继超激动地说:“几十年前,只要一来洪水,猪、羊全都被冲走,蛇也爬上了树。家里被淹,全家都得去大堤上搭棚子住,一住就是几个月。现在,住在结实的庄台上,一旦洪水来了,官兵们坐着冲锋舟送菜送米送药,吃的喝的都有,再也不用怕洪水了。”

记者了解到,去年汛后,自2020年8月3日,安徽省启动对蒙洼地区蓄洪运用的补偿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底,居民补偿资金基本全部发放到位。

张家颍介绍道,目前,在蒙洼蓄洪区已整修和加固100多个四周护坡的庄台,原来居住在低洼蓄滞洪区内的百姓已全部安置到安全地带,并在庄台内完善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蒙洼蓄洪区的生活居住条件大大改善,防洪防汛能力进一步提升。

“度汛将比去年更安全”

记者走进淮河干流上游的河南省出山店水库,只见库区烟波浩渺,坝下的5号闸门正在开闸泄水。

“出山店水库下泄流量按70立方米/秒控制,于5月30日前泄至汛限水位85.08米。”接到河南省水利厅的水库泄水通知,出山店水库今年汛期预泄腾库备汛工作正式开启。

水库是我国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拦洪、错峰、削峰,是水库防洪最主要的三大作用。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的出山店水库是淮河干流上游修建的唯一一座大(Ⅰ)型水库,也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淮河上游落差178米,若遇到洪水,来水流速非常快,将给中下游造成很大的防洪压力。”河南省出山店水库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杨峰对记者表示,作为淮河干流上游的唯一一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出山店水库的精细调度可以有效减少王家坝以下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减轻淮河中下游防洪压力。此外,可使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的防洪标准从不足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有效保护220万亩耕地和170万群众的安全。

为应对今年汛情,出山店水库做了哪些准备?杨峰谈到,今年的度汛方案已修订完善,并已得到河南省水利厅的批复,汛前排查工作已完成。专为出山店水库防洪服务的水文站也已建成。同时,认真做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汛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遥测测流船、信阳水文遥测系统等科技手段密切监测雨水情,为工程精细调度提供坚实保障,水库度汛将比去年更安全。

地处淮河中游的焦岗闸是淮北大堤堤圈重要的组成部分,守护着淮北大堤禹山坝周边364万人口、5723平方公里的土地。

回忆起去年汛期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焦岗闸南边孔闸门出现漏水现象的惊险场景,安徽省凤台县淮河河道管理局局长张成久仍心有余悸。“险情发生后,防汛工作组及安徽省机动防汛抢险队水下摸探人员于7月25日晚9时30分到达并立即开展潜水作业,摸探闸门出水点,判断漏水险情是由于闸门侧止水橡皮损坏造成,于是立即实施闸门漏水封堵,有效化解了险情,保障了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汛期过后,我们对焦岗闸2孔闸门上老化的止水橡皮进行更换,对闸门门板进行了防腐处理。”张成久表示,修复过后,防御力量进一步强化,今年迎战洪水更有信心。

“修复”重在补齐短板,“养护”更为防患未然。据了解,淮河流域各地紧锣密鼓地加快隐患薄弱环节检查整改,下大力气夯实水工程基础,加快推进水毁工程修复,确保工程防洪功能完备。2020年汛后至2021年4月,中央和地方共投入水毁修复资金40.89亿元,修复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和淮委直管的水利工程共2507处。

面对今年防汛大考,淮河水利人未雨绸缪,兴水利除水患保安澜。“准确把握淮河流域防汛抗旱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汛抗旱的扎实成效,为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让淮河造福两岸人民!”刘冬顺说。

国际在线2021-6-2

 

 

探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在水 文章下载

探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在水

面对上游水源涵养能力退化,中游水土流失等问题,九三学社中央与环境部探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赖明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在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宁,天下平”。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是今年全国两会之后的首次考察。考察的第二站,是到黄河吴忠城区段了解当地保护黄河生态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本月,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带队赴九三学社中央座谈交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提交了四份关于黄河流域保护的提案,提出研究出台黄河保护有关法律等建议。

九三学社中央长期关注黄河流域环境治理与保护,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

他表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在水。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以切实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为基础,千方百计保证黄河流域生态流量充足。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方式粗放并存

新京报:九三学社中央长期关注黄河流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问题有何背景缘起?

赖明:九三学社中央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早的历史渊源。1950年至1955年,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国家林垦部首任部长梁希先生围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等问题,多次前往黄河上游西北地区、中游产沙区,尤其是渭河、泾河、洛河、汾河和无定河等五大支流进行考察,为九三学社中央聚焦母亲河议政建言奠定了基础。

2003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率调研组赴三江源地区考察,200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可以说,九三学社为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时,九三学社中央持续关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如,黄河流域省际之间、市区之间联动机制不足,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短板。2014年至2016年,九三学社中央连续三年围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建言,希望通过建立健全区域重大事项协调联动机制等“六大”机制建设,探索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新京报:2017年以来,九三学社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列为长期重点调研课题,这几年调研下来有何成果?

赖明:2017年,新一届九三学社中央将有关黄河流域议政建言的方向聚焦于系统性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将其列为长期重点调研课题。九三学社中央成立了社员为主体的专家组,他们扎实的科学研究积累为九三学社中央围绕江河保护议政建言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

2018年以来,武维华主席、邵鸿常务副主席等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多次率调研组到沿黄九省区及黄河主要支流进行调研,并部署沿黄九省区社组织和九三学社中央专委会同步调研。调研注意到,黄河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方式粗放并存,上游水源涵养能力退化状况堪忧,中游水土流失与主要支流污染严重等问题交织,下游长远防洪安全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特别是,如果未来黄河径流量持续减少或不能有效增加,黄河“断流”窘境有可能再现;同时,黄河突出的水沙不协调关系已经由过去“水少沙多”演变为“水沙锐减”“水少沙少”和“安全风险积累”新态势。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向中共中央建议建立国家级沿黄生态经济带,以全流域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治理要以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为基础

新京报:在调研过程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场面和故事?

赖明:从海拔4600米的黄河源头牛头碑,到呈现河海交汇“黄蓝分明”奇观的黄河入海口,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的足迹在沿黄九省区来回走了多次。每一次调研,我们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母亲河哺乳中华民族5000年的艰辛与不易。

黄河源区由于长期超载过牧导致草原退化、沙化严重,沙化面积占黄河源区土地总面积达13.8%,甘肃玛曲县草原退化率近90%,“黄河蓄水池”若尔盖湿地总体退化率超过20%,生态退化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忧心。2011年至2017年,国家共投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超过1200亿元,但草原总体仍呈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局面。我们连着几年去看同一片草原,发现种好的草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又退化了,探索可持续的草原生态修复与生产力恢复新模式极为迫切。

新京报:你认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未来治理重点,有何异同?

赖明:根据多年调研情况,我们认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多年高速、粗放式发展,导致河流生境出现趋势性重大变化。

2013年至2015年,韩启德主席率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在长江流域开展一系列调研,并向中共中央报送了《关于长江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调研报告》。建议全面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承载能力评估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确保长江经济带战略顺利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匮乏导致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突出、生态流量严重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6次会议上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高度重视解决突出重大问题,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流域资源性严重缺水将是常态。气象专家预测,未来30年黄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将呈升高趋势,流域整体趋于暖干化。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走访九三学社中央机关,共同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议题时,我们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在水。因此,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以切实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为基础,千方百计保证黄河流域生态流量充足。

今年将围绕黄河流域湿地保护等开展调研

新京报:今年九三学社中央将重点围绕黄河流域哪些领域深入开展调研?有哪些最新调查研究成果?还将有哪些相关安排计划?

赖明:今年,九三学社中央重点围绕黄河流域节水高效农业与水资源科学利用、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水沙关系调控等方面内容开展调研。目前,九三学社中央课题组已经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梳理、整理、分析和论证,形成了一些看法。如黄河上游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两大灌区在过去20多年来,主要通过渠道衬砌进行节水改造,投入巨大,取得较好成效。但由于未能控制灌溉面积,扩耕问题严重,总耗水量不降反升,引发灌溉回归水减少、灌区盐分积累等一系列问题。

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长期重点调研课题,九三学社中央不断创新完善课题调研机制,强调更广泛协商协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走访九三学社中央座谈会上,双方一致认为要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

水与中国2020-6-22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模式与建议 文章下载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模式与建议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多次明确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将“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系列挑战,需要在新发展理念下,加强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推进,探索有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模式和政策机制。

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引导高质量发展转型

加强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快推进跨省区重要支流水量分配,优先生活用水,控制生产用水,保障生态用水,确保干流和主要支流不断流,根据生态优先和生态自然修复为主的要求,提出黄河干流和大通河、洮河、渭河、汾河、无定河、沁河等重要入黄支流的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方案。强化流域重大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方式的生态优化调整。重点加强农业节水,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修订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建立节水激励机制。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对不符合国家和省区用水定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倒逼促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的转变。理顺水价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阶梯水价实现节水和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建立覆盖全成本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全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达标运行。

优化产业布局与布局。推进沿黄九省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的编制工作,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以水定发展,促进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将黄河流域农田休耕轮作纳入国家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予以优先保障,制定黄河流域耕地轮耕休耕方案。优化资源消耗型产业布局,严格控制湟水河、渭河、汾河等流域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化工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优化资源消耗型产业布局,严格控制湟水河、渭河、汾河等流域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提高能源化工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推进生态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引导发展优势特色生态产业。

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系统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重大举措。做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顶层设计,研究起草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协调有关部门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任务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谋划生态屏障建设、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等生态治理重大工程。

推进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汾河等支流污染治理力度。排查和规范管理入河排污口,加强沿河化工园区监督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开展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推动沿黄九省区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总体方案,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

实施分区分类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加大上游水源涵养区、中游水土保持、下游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支持力度。以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为重点,推动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调查,加强观测网络建设。

全力推进水土保持。进一步加大禁牧区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作用。积极推进坡耕地综合整治、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实施已垦草原治理,特别是在多沙粗沙区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淤地坝建设,坡面建设梯田和实施林草措施。在城市周边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态资源管护,着力修复林草生态系统。

将创新建立长效政策机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研究制定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保护法研究、立项和起草,规范和约束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黄河开发、治理、保护与管理行为。按照流域统筹、协同推进、属地管理的全流域统一管理要求,明确流域治理保护的体制机制,划分国家、流域、区域治理保护相关事权,形成和固化最严格的水功能区划制度、排污口设置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制度、河道管理和滩区治理制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区域协同监督管理制度、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等,为流域治理与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向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倾斜,研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专项资金,推动重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项目落地。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类资金投入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立健全全流域纵向与横向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生态补偿机制,统筹考虑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不同特点,充分调动流域所在地方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完善和推广黄河流域水权交易机制,制定出台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办法。加快完成排污许可证管理改革,积极推动排污权交易。

完善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议成立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部门以及沿黄九省(区)人民政府组成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构。加强黄河流域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规范等制定,推动全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指导与监督,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沿黄九省区党委和政府作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将相关目标、任务、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逐级分解落实。

中国发展门户网2020-6-5

 

 

强化督查 压实责任 ——广东潮州市深入推进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文章下载

强化督查 压实责任 ——广东潮州市深入推进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枫江发源于广东省潮州市登塘镇,流经揭阳汇入榕江,潮州境内流域长约50公里。由于人口密集、企业众多,枫江长期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并被列入国考断面挂牌督办。潮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的嘱托,对标水环境整治重点、难点,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助推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开展,确保2021年枫江深坑国考断面水质达标。

潮州市以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试点开展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周督查制度;健全“数字+河长”工作机制,加强各级巡河信息交流;召开市级河湖长会议,研究枫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落实枫江市级河长助理单位,组织开展流域内各级河长考核评比。

加强监督,压实基层河长巡河责任

建立每周督查机制。市河长办组织对枫江流域河长巡河履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建立周督查机制,由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7个市河长办副主任单位轮值,督促各级河长认真开展巡河履职。开展每月评比考核。对枫江各级河长履职情况开展每月评比考核,并将评比考核情况报送市河长办,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落实第三方监督。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通过派出人员现场巡查、智慧河长平台配合监控等,对河渠整治情况、存在问题进行监督。全面更新河长公示牌,对枫江流域市、区、镇(街道)、村(居)四级河长名单独立进行公示,并公布各河段村(居)级河长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

及时通报,强化河湖状况信息共享

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市河长办梳理每周督查情况,对影响水环境突出问题发出提醒函、督办函,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对普遍性问题,汇总形成督查情况,每月给予通报,要求各级河长、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今年,市河长办针对枫江流域河湖管理存在问题发出提醒函、督办通知等27件。

实时通报巡河情况,加强巡河信息交流。市河长办组建的枫江流域河长工作群,成为河长巡河App的有效补充。目前160多位河长进入工作群,及时通报巡河情况、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今年,枫江流域内各级河长开展巡河6189人次,发现上报问题1340个,已全部处理完成。

潮州市通过强化督促通报机制,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枫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6月国家采测分离结果显示,流域深坑断面氨氮1.91毫克每升,总磷0.26毫克每升,水质达Ⅴ类标准,断面水质逐步好转。

中国水利报2021-10-19

 

 

守好一江清水 推动长江流域绿色发展 文章下载

守好一江清水 推动长江流域绿色发展

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下文简称《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长江保护与治理开发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此背景下实施的《长江保护法》,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切实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打造法治护甲 首部流域法律为长江“治病”

多年来,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挖沙采石等不合理活动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治好“长江病”刻不容缓。

《长江保护法》共9章96条。“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江流域河湖管理范围内倾倒、填埋、堆放、弃置、处理固体废物”“禁止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一项项条款为长江大保护穿上了“法治护甲”,迈向全面依法保护新阶段。

“长江保护有了‘专门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孙佑海对人民网记者表示,《长江保护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流域性质的立法,它的出台填补了我国流域综合立法的空白,开创了我国依法开展流域治理的先河。它对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贯彻《长江保护法》实施意见,要求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严惩重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坚持最严格水污染损害赔偿和修复标准,加大对超标排放含磷等工业污水、跨界水污染司法惩治力度。

“人民法院要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将‘严’的基调贯彻到长江保护法适用的全过程、各方面,严惩重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说。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长江保护法》对长江流域违法违规排放及破坏环境“严”字当头,科学合理划分了各部门的权责边界,为中国节能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长江保护法》既是一部保护法,也是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法。”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祥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谈到,作为保护法,它针对河湖生态系统萎缩、生境退化问题,规定建立生态流量标准和管控指标,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为保障生态用水提供了法律支撑。作为促进法,它在切实保障流域防洪、供水安全前提下,通过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刚性约束,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促进全流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守好生态屏障 加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屏障。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水下生活有水生生物4500余种。其中,鲸类2种、鱼类400余种、两爬类18种、无脊椎动物1900余种、藻类1200余种、水生植物1000余种。

然而,长期以来,长江水域生态功能明显退化。据农业农村部统计,长江流域濒危鱼类物种达 92 种,濒危物种接近 300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鳍豚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达到“无鱼”等级……

为了挽救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长江保护法》,正式拉开长江“十年禁渔”的大幕。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进入全面禁捕的新阶段。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退捕上岸,开始了“人退鱼进”的历史转折。

“‘禁捕’规定主要是为了破解长江‘无鱼’和珍稀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的困局。”孙佑海表示,《长江保护法》明确,国家将统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点保护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以及建立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基因库进行抢救性修复。

“这只是一个开始,相信该法的实施,将促进长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孙佑海说。

确立流域协调机制 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长江流域全程6300多公里,涉及19个省区市,行经180万平方公里,意味着长江保护不能是一省一市的“家务活”,而需要流域上下“一盘棋”的共治共理,是一个全流域的系统工程。

长期以来,长江存在“九龙治水”的难题。该如何解决?

《长江保护法》第一章总则中就明确指出,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将“九龙治水”变为“一龙管江”,促进长江流域实现龙头龙身龙尾协调发展,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带。

对此,孙佑海表示,以国务院为核心构建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是我国流域管理机制的重大变革,也是《长江保护法》一大亮点。它加强了长江保护中的行政地域协调,打破了以往长江保护中的行政边界,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控污染,也进一步明确了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运作模式、管理监督方式和职责、权限,防止在齐抓共管中出现部门间推诿、监管缺失。

湖北是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长江保护法》开辟了我国流域整体法律管治新格局。”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汉奎对人民网记者表示,该法明确了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下的分部门管理体制。湖北省将结合水情实际,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与构建功能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利用体系、生态健康的水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强化水行政执法,把非法侵占河湖水域、违法占用河湖岸线、非法采砂等行为作为执法重点,维护良好的长江水事秩序。

在长江下游的江苏,境内流域面积3.85万平方千米。“确立流域统筹协调机制是解决‘长江病’的关键钥匙。”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他谈到,在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的过程中,江苏省将切实利用好“河湖长制”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治水平台,将长江治理与保护纳入“河湖长”工作考核内容。此外,江苏也将加强与沿江各地政府、省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健全重要信息及时共享、重大事件集中会商、重点案件联合执法督办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把长江建设成为生态河、幸福河。

“《长江保护法》是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很好体现了流域治理、空间管控、整体保护的特征,为长江流域保护立下了整套‘规矩’。相信《长江保护法》的施行将有力凝聚依法保护长江的强大合力,为守好一江清水保驾护航。”孙佑海说。

人民网2021-3-2

 

 

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文章下载

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12月13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八次专题研讨会暨黄河论坛·鲁青论坛在济南市举行。与会学者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推进流域生态保护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干杰表示,山东省一定要用足用好重大国家战略,与各省区携手并肩、合作共赢,积极推动黄河流域产业协作、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携手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治黄事业,优化治黄战略与规划。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认为,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是沿黄各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介绍,经过70多年的治理,黄河流域的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及包含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的“三个黄河”的构建,调水调沙、标准化堤防建设、滩区移民搬迁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历史性改善。

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刘以雷认为,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发挥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培根铸魂之举,是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之源。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建议,学术界要深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找准适合黄河流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助力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研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破解流域发展突出问题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要看到发展潜力,也要正视长期以来制约黄河流域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基于对黄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认为,黄河流域资源蕴含丰富,发展潜力很大,但黄河治理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其中缺水与生态问题非常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水少问题,方可长治久安。黄河治理需要突出重点,系统治理,深入开展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科学研究,他建议围绕山东省黄河段与黄河口三角区进行综合研究,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黄三角”经济带。

调整用水结构可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建议,以历史用水量为基数,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用水量为基数,收取水资源费,并按照断面的水量分配水资源费;以人口和流域面积为基数确定水权。通过市场思路解决用水结构调整,提高用水效率,解决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

黄河流域地处北部,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慢,域内各地联系紧密性不高,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创新和内生动力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发展不协调、不充分是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在流域层面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共同体、创新共同体、产业共同体和城市共同体,在区域层面打造城乡发展共同体和乡村发展共同体,以此推动黄河流域全面协调发展。

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与会学者从多维视角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把握六个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提出,选择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应坚持分类指导,以分工为基础,推进地区间的协同联动;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为底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标本兼治,以水资源调控为主题,优化生产活动和安全防护;坚持“两端”突破,以强化重点地区发展为抓手,推动流域整体提升;坚持战略引领,以创新平台为支撑,提升内生动力与外联水平。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看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以调整农业结构包括耕地结构、发展生态大农业为基础;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贯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加快黄河流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总的要求,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认为,要把握好人民幸福函数,进一步改善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设计好生产函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现代化经济走廊;要从部门、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全面观察、分析和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

刘以雷认为,高起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应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贯彻新发展理念,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坚持节约优先和保护优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化产业;打造沿黄河流域的核心增长极和中心城市群。同时,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的结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远景规划的结合,统筹衔接,形成政策合力。

黄河安澜是国家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统筹治理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东建议,治理黄河流域,要按照空间均衡的原则,以流域和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健全黄河水资源的管控体系,将人民共享作为流域治理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山东半岛将建设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节点和重要支撑地带,需要高度重视“两大抓手”。其一是发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形成平衡南北、协同东西的区域发展大格局;其二是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城市群的协同创新和发展,实现城市群与周边重要发展区域的联通和融合,吸引要素集聚,增强综合竞争力。

论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山东大学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12-21

 

 

全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文章下载

全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自古有“黄河宁,天下平”之说。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何高效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在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科学发展黄河流域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高度和谐成为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新时代命题。

系统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黄河流域的高效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全面掌握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是前提和工作基石。近年来,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防洪及水沙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物多样性也明显增加。但是,由于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流域水资源保障形势依然严峻,流域水质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黄河流域上下全长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经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及中下游华北平原,上、中、下游气候条件、地貌地质条件、资源禀赋特征迥异。因此,要系统、全面开展好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估。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实地调查等数据采集手段,摸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尤其要以生态脆弱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城市群等为重点,开展流域水文、水土流失、水气土环境等监测及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评估。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系统风险隐患、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对象和目标。分区分类开展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协同现状与历史变化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演化及现状调查与评估。基于此,综合评估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分析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承载力状况,明确流域环境容量。

全面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空间的分区和保护空间的确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上较为脆弱,生态脆弱区比例较高。上游的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为典型高寒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属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中游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防风固沙压力巨大,分别属于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和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下游黄河三角洲则属于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因此,要在空间上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和主导功能。

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调查与评价,及时完成流域红线勘界定标,建立流域生态保护红线信息管理系统,研发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关键技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及既有自然保护区等基础上,兼顾上中下游及各类生态功能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流域生态保护地体系。

开展分区分类生态保护与修复。以保障黄河流域优质生态产品持续供给为目标,综合考虑上中下游、滩区沿线生态功能定位和各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研究流域退化生态空间恢复潜力与修复目标优化,沿线生态破坏成因与功能修复机制,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与关键技术。开展黄河流域分类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黄河流域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拥有稀土等重要战略性资源。因此,应重点加强流域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及其监管技术研究。

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安全为目标,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生态功能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强化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黄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是具有生态脆弱性和气候脆弱性的重要区域。因此,应加强对这些脆弱区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实施流域污染防治与健康风险管控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劣Ⅴ类河流水体综合整治。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2019年流域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占70%,劣Ⅴ类占比近10%,流域城乡黑臭水体治理仍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应全面开展黄河流域水体污染物、劣Ⅴ类重点河流(河段)水体溯源分析,为流域靶向治理提供依据,筛选流域内适用性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估和水体功能定位评价,明晰黄河泥沙对水体生态健康的影响,建立完整的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技术体系。防范黄河流域饮用水风险,完善流域污染系统性协同治理环境监管机制和技术体系。依据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流量要求,考虑径流量变化,优化黄河水资源分配方案,全面考虑水资源的分配。

流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评估黄河流域生态风险及健康,识别风险源和生态与产业敏感区,构建黄河典型流域风险预警机制和生态目标管理业务化应用平台。筛选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法,发展基于水资源约束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建立黄河流域敏感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农业管理模式,创造绿色宜居环境。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以改善黄河流域沿线城市和区域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解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土壤生态环境问题和成因,明确流域土壤污染风险源,研究农用化学品面源动态监测与管理技术,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风险管控分区方案,黄河流域土壤生态环境预警和管理平台与业务化应用,为打好黄河流域净土保卫战提供支撑。

协同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

环境问题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黄河流域在经济上与长江流域相比存在差距,特别是黄河上中游有7个省区都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个处于这一流域。因此,除了搞好大保护大修复,还要协同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源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应持续强化保护生态,在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同时提升涵养水源功能。黄淮海平原、河套灌区等粮食主产区,重点发展节水型绿色农业,在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控制水土流失和节约水资源。区域中心城市推动集约发展,在提供资源及工业产品的同时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一些地区贫困与生态脆弱叠加,应在生态移民安排的基础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途径。全面推动流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

构建流域生态环保机制政策

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整体性、专业性、协调性区域合作,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营造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

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完善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跨省界和流域上下游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设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探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

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境管理措施。建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明确黄河流域环境容量、用水总量约束等。落实规划环评刚性约束,确定空间、总量等管控要求。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编制空间规划。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空间准入和环境准入的清单式管理要求。

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引领。研究制定生态保护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与成效评估办法,并发挥其引领作用。

中国环境报2020-4-22

 

 

山东淄博市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探索 文章下载

山东淄博市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探索

编者按

近日,中央组织部组织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图书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选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攻坚克难的30个生动案例,充分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现将这30个案例予以编发,供大家学习借鉴,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引言】

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的重化工等项目,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摘要】

马踏湖曾是鲁中地区重要的多功能湖泊湿地系统,湖区面积曾达96平方公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3条主要入湖河流——孝妇河、猪龙河、乌河均遭到严重污染,截流改道汇入小清河。因缺少水源补给和大面积围湖造田,马踏湖湿地面积逐步萎缩,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水中COD(化学需氧量)含量最高时达到1000mg/L左右,是地表Ⅴ类水标准的25倍。

为恢复马踏湖生态环境,淄博市按照“治用保”思路对马踏湖及上游河流开展科学整治。治,指实施全过程水污染防治;用,指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保,指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自2008年开始,马踏湖湖区水环境在“治用保”体系的作用下逐步改善。但由于全市人口分布和企业布局密度大,特别是化工企业聚集区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确保流域水环境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2015年以来,淄博市全面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建设,打响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实施逐步加严的地方标准,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对部分污染严重的农药、化工、造纸企业实施关停;其次,增加循环利用力度,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减少废水排放;同时,规划布局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构建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

“治用保”系统治污,就是做好减法和加法两篇大文章,以治控源,以用减排,以保促净,有效缓解了流域治污压力,使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地区解决流域污染问题成为可能。

【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流域综合治理 “治用保”体系

一、背景情况

马踏湖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因齐桓公大会诸侯、重兵列阵、马踏成湖的传说而得名。作为山东省小清河中游唯一的自然湖泊,马踏湖主要由孝妇河、猪龙河、乌河等河流汇聚而成,流域面积840平方公里。历史上,马踏湖水源充足,水域港汊纵横,景色清新秀丽,湖区面积曾达到96平方公里。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3条主要入湖河流均遭到严重污染,环湖河流多为劣Ⅴ类水体,未达到入湖标准,不能直接作为马踏湖的补水来源。因缺少水源补给,加之桓台县位于山东两个主要地下水漏斗区之一,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均面临着“不能承受之重”。马踏湖湖区面积锐减,2000年时不足原来的20%。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失去了原有的风韵和魅力。自2008年开始,淄博市及桓台县在“治用保”流域治污策略的指导下,启动马踏湖湖区综合整治。

什么是“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这是山东省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套流域治污模式。山东省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却是造纸、采矿、冶炼、化工等高耗水和高污染行业的大户。2002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启动时,调水沿线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山东段沿线,分布的造纸企业达上千家,其用水量、废水及COD排放量均超过全省工业的50%,但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经过认真的调研,2003年,山东省提出了“治用保”系统治污思路,“治”即污染治理,实施全过程污染防治;“用”即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努力减少废水排放;“保”即生态保护,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构建沿河环湖大生态带,努力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

马踏湖湖区的水环境在“治用保”体系的作用下得到逐步改善。2010年,湖区水质明显好转,实现了常见鱼类的稳定生存。2014年,入湖河流乌河、猪龙河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苲草,标志着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重大转折。但是,河流水质还未达到马踏湖生态环境保护Ⅲ类目标水质要求,湖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2015年以来,淄博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生态淄博建设,全面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把马踏湖及其上游流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治理,全力打造水污染防治升级版,一系列举措下,马踏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截至2018年,湖区蓄水能力达到2500万立方米,主体水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湖区野生动植物特别是湿地鸟类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加。淄博市也通过流域水环境治理,初步建成主城区“八河连通、六水共用、清水润城”生态水系格局。

二、主要做法

“治用保”的思路,概括来说,就是做好减法和加法两篇大文章,以治控源,以用减排,通过“治”和“用”,减少污水的排放;以保促净,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加环境承载能力,这是系统治污的策略。淄博市在马踏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以孝妇河水污染综合治理和马踏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为龙头,将生态水系建设融入全市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境内主要河流湖泊开展综合治理,通过治理一条河流、修复一处湿地、开发一片湖泊、建设一处景点,勾画出“水系环城、城在水中,人在河畔走、船在湖中行”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深入“治”,将全域水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布局,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

淄博市由东向西、自南向北分布着漫泗河、孝妇河、范阳河及涝淄河、东猪龙河、玉龙河、新区城防河、新区景观河三横五纵8条河道。过去,市民们守着8条河却难得亲水,甚至不愿意亲水。这些河道来水主要靠源头和上游的雨洪水,水量很小,而且多数河道互不连通,河水无法互济。遇到干旱年份,河里水少流动不起来,只能看着河道断流发臭,最后干涸见底。

无水无民生,无水无发展。作为一座严重缺水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如何让干涸的水脉得到润泽,污染的水系得到治理,成为摆在这座城市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一道难解的命题。

2015年以来,淄博市将生态淄博与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列为全市着力推进建设的重点工程,列入了全市十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2016年,市委、市政府结合淄博市严重缺水实际,严格遵循“优先利用客水,合理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利用雨洪水,推广使用再生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的用水指导原则,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比对论证,在加大引入黄河水、长江水的同时,着眼“以水定产、以水定城”,高效利用各类水资源。

如果说干涸的水脉得到润泽是水润淄博迈过的第一道坎,那么,如何让污染的水系得到治理则是又一道难爬的坡。淄博市没有畏惧困难,而是自我加严,提高标准,要求全市主要河流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重要河段执行Ⅲ类标准,按照此目标,全面开展流域综合治理。

1.实施工业源头治理。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近年来全市关停各类化工、造纸、印染等涉水企业265家,取缔小散乱污企业9500多家。优化园区布局,新上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原有企业逐步实施搬迁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工业污水退城。以水环境质量标准倒逼企业直排标准,直排企业一律执行COD≤40mg/L、氨氮≤2mg/L标准。率先开展高盐水治理,对32家企业开展全盐量综合治理。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如桓台县严格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全县98%以上的耕地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3万余亩,滴灌、喷灌面积10余万亩,最大限度减少了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

3.抓好生活污染点源治理。针对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管网覆盖率低和雨污分流不彻底问题,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工程及清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建成区、城郊镇办及重点镇办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按照区域环境容量确定提标标准,加强入河排污口封堵,市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联合组织对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工业、生活及雨污混排口进行全面排查,通过封堵、截污和建设污水处理站等方式实施综合治理,累计封堵入河排污口876处。

淄博市牢牢把握污水不达标不能排放这一原则,重点针对工业、农业、城乡居民生活三个领域,加严标准,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经过治理,2015年全市主要河流实现省政府确定的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2018年7处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均值COD25.2mg/L,氨氮0.76mg/L,同比改善3.92%,实现了水质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加严标准不仅没有阻碍经济发展,反而推动淄博市实现动能转换。一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被淘汰或压减产能,以污染严重的建陶行业为例,共涉及204家企业348个项目(生产线),现已关停140家企业208条生产线,为优势产能腾出要素资源和发展空间。通过抓生态建设,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淄博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大幅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也在逐渐转好,证明了抓好生态环保工作不仅不会妨碍经济发展,而且只会促进、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突出“用”,实现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

淄博是全国110座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32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的1/9,水资源对于淄博来说尤为珍贵。党的十八大以来,淄博市积极践行治水新思路和治河新理念,不断深入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创新供水模式,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使得原本水资源匮乏的淄博处处草木葱茏,水映蓝天,为古老的淄博大地增添了无限活力。

以生态治河、还清水质为重点,完善生态水系布局。在生态水系建设上,淄博市通过一系列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全市主要河湖的互连互通,实现上游“两库相连、三河相通”,中游“八河连通、六水共用、清水润城”,下游桓台县河河相连、河湖相连、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的生态水系圈。同时,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各类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每打造一条水系,就缓解一方供水矛盾,改善一方生态环境,确保一方防汛安全。

围绕水资源高效利用,将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矿坑水等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修订《淄博市节约用水办法》,规定市、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依法编制本行政区域节约用水规划。编制城乡规划、区域和行业发展规划,应当包含节约用水的内容。城镇基础设施应当配套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再生水供水管网。鼓励新建、改建、扩建的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再生水输配管网。工业集聚区、化工园区等应当统筹规划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系统,推广串联用水、再生水回收利用等节水技术,并明确了高耗水企业生产用水、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建筑施工、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等用水情形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对有条件利用再生水而不利用的,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核减其他水源用水计划指标。

(三)完善“保”,通过生态修复与保护,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

淄博在“保”字上做足文章,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构建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提升了流域环境承载力。

1.打造“污水处理厂+湿地”治污综合体。在孝妇河、猪龙河和乌河河道周边适宜区域,以“EPC总承包”模式合理、迅速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目前已建设湿地11000余亩,包括潜流湿地1290亩,表流湿地4547亩以及河道湿地。人工湿地综合效应显著,湿地净化水在涵养水源、地下水位回升、防洪排涝、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湿地净化实现入河水质达到COD≤20mg/L、氨氮≤1mg/L,大幅提高了入河水质,在显著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形成覆盖全市的地下水入渗补源网络,使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呈现城河相伴、水绿交融的新面貌。

2.着力打造融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河流。突出点源治理与区域治理结合、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相结合、河流治理与岸上景观塑造相结合,对淄博的母亲河孝妇河实施全域治理,编制了“治用保”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投资15亿元实施污染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6大类46项重点工程。在其流经的主城区建设孝妇河湿地公园,投资21亿元,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形成7.3公里、2500亩的水面景观。投资130亿元对孝妇河、猪龙河、乌河等水系实施河道清淤、管网改造、生态治理和景观塑造,累计整治河道200多公里,清淤和扩挖渣土512万立方米,建设大型湿地公园7处,累计蓄水面积8000亩,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在河道两侧修建道路和绿化,实施景观塑造。实施马踏湖、五阳湖等湖泊生态修复,其中投资4.3亿元实施马踏湖生态蓄水工程和入湖口人工湿地建设,恢复了明晃晃的大水面。

3.同步生态修复,搭建亲水休闲宜居高地。如桓台县充分挖掘湿地综合效益,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立马踏湖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以建设江北最佳湿地度假休闲地为目标,将马踏湖打造成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湿地体验、人文艺术传播、养生农耕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度假区。同时,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水系景观完善城乡规划,依托水系景观带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展现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城乡环境。

(四)强化机制保障,推动全过程管控常态化、长效化

一直以来,流域治理都是环境治理中的难点。流域治理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市政、环保、住建、水利等不同专业和部门相互配合;流域治理涉及跨行政区划问题,需要一个职能齐全、权限充分的机构来负责协调各行政区划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

“生态淄博”的提出,从更高的站位上提升了水污染防治的层级,解决了原来流域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各部门之间单打独斗、互相推诿的问题。全市上下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来抓,瞄准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聚焦发力、标本兼治,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推进治污减排和生态保护。

1.加强组织领导。先后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生态淄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淄博市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淄博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关于加强生态淄博建设督查问责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市委、市政府率先垂范,全面落实生态环保领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行业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每年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大会,同各区县、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统一各级思想,部署当年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每年制定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压实各单位各区县治理责任。

淄博市建立工程实施和督导指挥部体制,成立了淄博市生态水系建设指挥部、孝妇河水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抽调环保、住建、水利等部门集中办公,统一规划、协调、调度和督导各项工程,直接下沉开展工作。各区县也分别成立了由书记、区(县)长挂职的指挥部和指挥部办公室,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做到全域一盘棋,贯通一张网,目标同向、节奏同频、效果同步。

2.加严督导问责。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症结,倒逼各项工作按期保质推进,不能年底再算总账。市政府印发了《淄博市环境保护约谈办法》,规定了8种由市政府约谈的情形。对因态度不端正、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等导致出现问题的,从严从重处理。市委主要领导每月召开由各区县委书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的生态淄博建设调度会议,以视频内参、情况通报、现场查看等形式直面存在的问题,排在当月第一名的区县委书记作典型发言,最后一名作表态发言,强力推进环境治理和任务落实。财政上,出台“双罚”制度,在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等额扣减相关区县财政资金。

3.落实河湖长制。淄博市现有三级支流以上河道93条,总长度2170公里,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69座。2017年以来,按照《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淄博市聚焦责任落实,加力推动实行河长制湖长制,系统化构建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成立河湖管理委员会,明确市、县、镇、村四级主要负责人为“河长”。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力量资源,统筹推进工作,实现了水环境治理由单纯河道治理向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转变。建立运行体系,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建立“河湖管理委员会+河长+河长办+河道警长+民间河长+河管员”运行体系,实行“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市级河长每季度巡查一次,县级河长每月巡查一次,镇级河长每旬巡查一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查一次,河管员每天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反映解决。建立实行河湖长“日常+专项”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挂钩。建立社会参与体系。建立“民间河湖长”“河湖社会义务监督员”队伍,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护河的浓厚氛围。

三、经验启示

淄博市作为我国北方一座缺水的重化工业城市,因地制宜地将“治用保”系统治污策略运用到马踏湖流域治理之中,加大源头污染全过程防治,推动流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在入湖河流不同区段建设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和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点源—城镇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治污综合体,形成了系统推进的治污工作机制,比较有效地破解了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导致的流域污染问题,给人很多启迪。

(一)流域水环境治理,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必然要对一些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治,铁腕治污,可能会造成经济增速、经济总量的“牺牲”。但这种“牺牲”是暂时的、必要的、值得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更高政治站位审视这种阶段性“阵痛”,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在生态保护问题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传统发展模式,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还是具体的生产经营都应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实现长远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流域水环境治理,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强调“共治”

流域水环境治理不能孤立地就一条河、一个湖展开治理,不能依靠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必须将其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相对于一个或者几个行政区域加和起来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流域治理更加强调上下游、左右岸的联动,强调“共治”。只有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污染治理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条块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才能最终实现全域河流综合治理。

(三)流域水环境治理,既要做好减排降污的“减法”,又要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

“治用保”系统治污策略中,“治、用”是减少污染负荷,“保”是增加环境容量。污染防治,不是末端治理,要做好“加法”和“减法”两篇文章。既要在源头、过程、末端等环节做好污染减排的减法,也需要做好生态容量、生态空间的加法。淄博市加严标准,实施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城乡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实施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将污水排放的标准大大提高。同时,促进再生水回用,在污水处理厂的下端打造人工湿地,有减有增,减去了污染负荷,增加了环境容量,有效缓解了流域治污压力,使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地区解决流域污染问题成为可能。

(四)流域水环境治理,要有系统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流域治水,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治水包括治理修复、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多个环节,必须统筹兼顾左右岸、上下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整体施策、多措并举。要深刻认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多种需求,优化工程系统,实现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协同推进。要把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环境应急等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与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共同推进。同时,治理水环境必须坚持规划引导、法治先行,切实保障流域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了法律法规的建设,还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流域情况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和监控,及时、准确地获取资料信息,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流域水环境治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克服“反复治、治反复”怪圈

水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保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在流域治理过程中,淄博市没有急功近利,不相信什么神奇高效的“灵丹妙药”,而是按照“治用保”系统治污的思路,踏踏实实地综合施策,注重源头治理、深度治理、系统治理、刑责治理,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并利用河长制加强监管,走出科学治水之路。淄博市的经验表明,水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以直面问题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克服水污染防治“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

来源:选自《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7月版

生态环境部2019-8-22

 

 

厉兵秣马 筑牢底线——看黄河流域如何应对汛期大考 文章下载

厉兵秣马 筑牢底线——看黄河流域如何应对汛期大考

□记者 李海川

自古以来,黄河水旱隐患就像一把利剑一直悬在头顶。“黄河宁,天下平”,这句古谣道尽了黄河安澜与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关系。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多发频发,黄河流域降雨偏多,黄河上中游出现暴雨洪水可能性大,加之疫情影响,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和防汛备汛关键期,记者沿着黄河河南段实地采访防汛备汛情况,探寻黄河流域如何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应对汛期大考。

强化防洪工程基础

筑牢第一道防线

沿着平坦宽阔的黄河标准化堤防一路行进,沿途树木葱茏,放眼望去满目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从2002年开始建设,通过对黄河下游堤防实施大堤加高帮宽、放淤固堤、险工加高改建、修筑堤顶道路、建设堤防防浪林和生态防护林等工程措施,构建了黄河下游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为一体的标准化堤防体系。

有着39年工作经验的濮阳河务局副局长柴青春感慨:“以前黄河堤防工程技术标准低,绿化也差,现在全部标准化规范化,让人很有安全感。”

标准化堤防带来安全感,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让人更安心。

5月16日上午,黄河黑岗口下延控导工程8号坝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开封第一河务局正在开展应急抢险,工程抢险队现场捆扎石笼,精准投放,人工配合装载机捆抛铅丝石笼,进行夯基加固。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特殊,是著名的“地上悬河”,且河势游荡多变,规律难测,加之河底介质不稳定,极易出现畸形河势,造成“小水也出大险”。开封河务局局长殷民强说:“没有抢住的工程,只有走过的河。”黄河下游工程特点是:淹没、重建、淹没、重建……先有型再加固,在工程的不断抢护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基础。

这是黄河流域防汛备汛工作的一个缩影。当前,黄河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上游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和宁蒙河段堤防工程,保障了兰州市城市防洪安全,减轻了宁蒙河段洪水威胁;中下游基本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

汛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流域水利工程项目及时开展除险加固和水毁修复工作,完成了所辖各类工程徒步拉网式普查,并组织开展黄河中下游河势查勘,将防洪工程基础夯实夯牢,为应对流域洪旱灾害筑牢第一道防线。

加强联合调度 做好应急预案

未雨绸缪防范“黑天鹅”

据黄委防御局局长魏向阳介绍,自1982年之后,黄河已有30余年未发生过大洪水。越是稀遇洪水事件,规模越可能大大超出现有防洪工程体系的调控能力。

面对 “黑天鹅”事件——超标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黄河流域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抗大旱,加强联合调度,做好各类应急预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

在黄委水调局,各水文站流量、各省区取水量、各水库蓄水量等信息清晰地展示在水资源与调度系统大屏幕上。这是预报调度一体化的智能调度平台,也是黄河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的一项力作。

通过排查重点河段水工程防灾调度工程指标和边界条件、优化汛期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等措施,利用水利一张图、水文监测站网等信息化建设,黄河流域抓好水工程联合调度,确保水库河道防洪安全,防范旱涝急转。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黄河流域未雨绸缪编制各类预案,以做好联合调度:修订完善黄河干支流水库年度洪水调度、抗旱、调水调沙等各类专项预案;组织编制黄河超标洪水全链条防御专项预案,细化超标洪水应对措施;编制渭河、沁河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

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处在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是黄河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骨干工程。汛前,小浪底管理中心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应对超标准洪水措施进行研究,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据魏向阳介绍,黄委还将组织开展黄河中下游超标洪水调度演练,全力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准备,确保各项超标洪水防御措施落到实处。

周全的应急预案、完备的调度系统,都是黄河流域应对超标准洪水的底气,黄委上下已经做足了防汛抗洪准备。

强化责任落实

确保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

在巩义市坞罗水库,记者看到防汛责任人公示牌上清楚地列着防汛责任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甚至包括巩义市防汛办和水库管理中心的值班电话,各类责任人的职责也清晰明了。

魏书全是巩义市水库管理中心主任,他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随时关注全市水利工作群、及时获取水雨情信息,以便在小型水库管理群中进行调度和工作安排。

据魏书全介绍,巩义市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汛前组织水库工程技术人员,对水库各类工程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督促整改,确保水库工程设施在汛期安全运行;编制和修订了《水库度汛方案》《水库抢险应急方案》等各类方案;各水库管理单位还组织水库管护人员培训学习,让他们熟悉了解水库的基本情况和特性,熟悉各种预案、方案的操作流程……

坞罗水库是黄河流域众多中小型水库中的一个代表。

流域内星罗棋布的水库,根据水利部印发的《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履职手册(试行)》《小型水库防汛“三个重点环节”工作指南(试行)》等,全力推动防汛“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从有实到有能。

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加大暗访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完善抢险队伍,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及时清仓查库,确保料物储备充足;因地制宜编制完善方案预案;加强日常值守和巡查……黄河流域各中小型水库多措并举,全力落实“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

汛前,黄委对流域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按照“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现场检查。截至4月29日,共计派出7个检查组28人次,检查完成了4省37个县(区)106座水库。

黄委还对参与专项检查行动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助力做好2020年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专项检查工作。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在汛期大考来临之际,黄河水利人压实责任,枕戈待旦,厉兵秣马,为黄河安澜时刻准备着……

中国水利网站2020-5-23

 

 

黄河流域即将入汛 全力抓好“四预”工作确保黄河安澜 文章下载

黄河流域即将入汛 全力抓好“四预”工作确保黄河安澜

黄河流域即将入汛。近日,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在2021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要深入分析今年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坚持关口前移,做好“预”字文章,坚持以“防”为主,全力抓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确保黄河安澜。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黄河流域降雨总体偏多,其中山陕区间(山西陕西区间)和三花区间(三门峡到郑州花园口区间)降水较常年偏多2成左右,覆盖黄河三大暴雨区大部分地区,降雨稍有集中就可能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

黄河防总副秘书长、黄河流域气象中心主任王鹏祥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8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需防范全流域出现较明显汛情,尤其黄河上中游是今年黄河流域汛期防汛关注的重点。

“同时,要高度关注局地极端降水导致的严重洪涝灾害。今年黄河流域短时强降水出现频率增加,尤其是中游渭河流域、汾河流域及伊洛河流域,易引发山洪、中小河流域洪水等。因此,应重点做好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域洪水的防范应对工作。”王鹏祥说。

对此,魏山忠指出,要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联合会商,强化水雨情监测报送和分析研判,提高预测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要提升极端天气事件预警能力,拓展水情预警发布渠道,做到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影响范围全覆盖,为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提供支撑。

“此外,在提升‘四预’能力方面,还要加强智慧黄河建设,运用智慧化手段模拟预演洪水过程,为预案修订、水库调度及水利工程防守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预案方案,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和调水调沙方案,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魏山忠说。

魏山忠强调,面对今年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要完善干流防洪骨干工程体系,着力消除工程安全度汛隐患,提高雨水情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完善上下游、部门间的协作机制,抓紧补短板、固底板,确保黄河流域安全度汛。

如何全力做好黄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黄河防总将狠抓责任落实,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统一调度、团结抗洪,打好黄河防汛抗旱主动仗。

岳中明谈到,一是流域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确保防汛责任与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坚持依法防控,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三是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加强汛情监测,着力提升预警预报水平。四是树立流域防洪“一盘棋”思想,强化联合调度,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效益。五是加快水毁修复,不断强化工程防御能力。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群众转移安置。

“还要从加大监管力度抓好水库安全度汛、持续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统筹防汛抗旱做好流域抗旱供水工作、加强信息报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方面发力,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当作最高目标和工作追求,确保黄河安澜,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岳中明说。

人民网2021-5-21

 

 

决不让敦煌成“楼兰”——来自疏勒河流域治理的报告 文章下载

决不让敦煌成“楼兰”——来自疏勒河流域治理的报告

莫高窟,中华民族的瑰宝。敦煌,世界的敦煌。

然而,曾几何时,由于“敦煌母亲河”——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下游敦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一步步向敦煌逼近。

决不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

随着国家《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的实施,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敦煌,所见所闻令人振奋——

在敦煌市肃州镇俞家庙一带,“分别”40余年的疏勒河和党河水继去年首次季节性“重逢”后,日前再度汇流。两股河流融为一体后奔涌向前,不仅让疏勒河下游河道两岸的戈壁荒滩焕发出勃勃生机,大片的红柳、骆驼刺生根发芽,而且使得敦煌生态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新获得疏勒河补给,为阻止库姆塔格沙漠东侵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如今,在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现了多处大小不等的季节性湖面。今年还首次出现了31峰的大型野骆驼群,而十多年了,在保护区活动的野骆驼仅有2到3峰。

生态恶化引发流域治理

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是我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在蒙古语中,疏勒是“水草丰茂”的意思。

自古以来,疏勒河流域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将两岸星罗棋布的绿洲串联起来,孕育出举世闻名的敦煌文化。

与中国大部分河流不同的是,疏勒河流向自东向西。它的水系由白杨河、石油河、疏勒河干流、榆林河、党河、敦煌南湖4条泉水沟以及安南坝河等组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区域耕地和人口数量的增多,加上先后修建了双塔水库和榆林河水库,各支流汇入疏勒河干流的水量锐减。1975年,党河水库建成,致使党河水无法流入疏勒河干流中,疏勒河内陆水系宣告解体。

自此,疏勒河除季节性洪水外,再无多余的水补给下游敦煌周边的生态。这导致敦煌绿洲边缘的西湖等保护区生态日趋恶化,库姆塔格沙漠步步紧逼,莫高窟频遭风沙侵蚀,月牙泉水位不断下降……

历史上,在敦煌附近,曾有一个楼兰古国,但最终被风沙埋没。

敦煌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以下简称《敦煌规划》),投资47亿余元,治理疏勒河水系。规划到2020年,将3500万立方米生态用水注入尾闾西湖。

水权改革推动用水革命

疏勒河流域近七成国土面积是戈壁荒漠及沙化土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如何让上中游地区“挤”出这么多生态用水,送往下游敦煌?

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清醒地认识到,流域内一方面水资源缺乏,一方面农业灌溉用水占到86%。

2014年7月,我省被水利部列为全国7个水权试点省之一,确定用3年时间在疏勒河流域探索,为建立国家水权制度提供经验和借鉴。

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牵住水权改革这一“牛鼻子”,把水与农民的利益捆绑起来,倒逼流域内农业节水“自我革命”。

“以前,村民每回浇地都浇得透透的才甘心,现在水分配到户了,多用多交钱,大家都算计着用水。”7月上旬,瓜州县西湖镇城北村村主任许永红告诉记者。

农民有了水权,水就是自己的,变得金贵了。他们告别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开始科学浇水。

许永红告诉记者,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大家现在浇的轮次短了,浇的水也少了。2015年,村里亩均用水量479立方米,去年只有340立方米。

为了用好水,农民还从过去的“争水浇地”转变为“量水种地”,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在瓜州县西湖镇北沟村,以前村里六成的地种棉花,四成的地种哈密瓜、食用葵等作物。水权改革后,这一比例如今“调了个”,因为哈密瓜、葵花一年少浇一轮水。

以水权改革为基础,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大力推动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他们全面落实渠道衬砌、激光平地、大地改小等常规节水措施,积极推广滴灌、管灌、温室大棚等高新节水技术。随着项目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灌溉定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2011年相比,2017年农业灌溉毛节水量约8025万立方米。

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了110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覆盖到灌区内所有农业用水户。并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阳光水务”公开体系,运用互联网+水务管理,让老百姓在明明白白用水的同时,和他人比配水计划,比亩均水费,节约用水。

通过一系列高效节水、科技兴水举措的落地见效,疏勒河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去年年底,疏勒河流域水权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在确保灌区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省疏勒河管理局最大限度保障中下游生态用水,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主动作为践行绿色发展

在节水的同时,为了将疏勒河水连绵不断地输送到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疏勒河管理局扎实改造骨干渠道与配套渠系,认真实施疏勒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目前,党河、疏勒河河道已全线疏通。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省疏勒河管理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严守法律底线和生态红线。

不能为了保一方生态,毁了另一方生态。省疏勒河管理局从“源头”入手,抓好项目建设。他们为《敦煌规划》疏勒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双塔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生态影响专题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手续,以环保政策法规的刚性约束确保水利工程发挥好生态效益。

从优化水资源调配入手,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同时,他们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对流域内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开展常态化的监督巡查、专项检查和日常监测。去年以来,他们清理5个水功能区违规建设项目,取缔1处自然保护区砂场,整顿15家河道采砂场,恢复27处采砂地貌、2处遗留砂坑,清理1处电站尾水渠弃渣弃料。

前不久,在玉门市西城河排污口整治现场,省疏勒河管理局水政处工作人员协同玉门市环保执法人员,对排放到城河的污水口进行永久性取缔,对涉事企业给予了行政处罚。这是疏勒河管理局开展入河排污整治行动以来,取缔的第5个排污口。至此,疏勒河流域实现了入河(渠、库)排污零排放、水污染事故零容忍管理目标。

精心呵护疏勒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如今,省疏勒河管理局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他们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必将赢得流域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网易2019-3-24

 

 

黄河全流域排查整治工作正式启动 文章下载

黄河全流域排查整治工作正式启动

将围绕“水陆统筹、以水定岸”原则,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

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视频会,启动2021年黄河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这意味着,继2020年选取黄河干流甘肃段、湟水河、汾河开展试点后,涉及黄河全流域的排查整治工作正式开始。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视频会除了邀请近期有重点任务的30个地市(州、盟)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还有甘肃省武威市、平凉市和庆阳市的3位市领导“不请自来”。

全流域排查整治涉及9省54市

所谓“不请自来”,是因为武威、平凉和庆阳3市所在区域并未被纳入目前的排查范围。

按照方案,此次排查整治范围包括黄河干流全程和渭河、汾河、湟水河等重点支流,3市虽不在这个范围内,却主动要求参加这次启动会,参照专项行动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整个专项行动将围绕“水陆统筹、以水定岸”原则,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

在时间安排上,2021年排查整治的河段包括干流上游段、中游部分河段以及渭河甘肃省河段。排查的具体范围是干流青海省玉树州玛多县至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马栅河段(干流甘肃省临夏至白银段已于2020年排查)和渭河的甘肃省渭源县至天水市麦积区河段,共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5省(自治区)19个地市。

2022年,将完成干流中游、下游段,以及渭河陕西段及其支流石川河排查。具体范围是干流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马栅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入河口、渭河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至渭南市潼关县河段、石川河陕西省铜川市焦坪北山和耀县瑶曲镇至西安市临潼区交口镇河段。

“在试点基础上,我们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摸清黄河干流及部分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底数,推动各地制定并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不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部执法局二级调研员宋华用介绍说。

之前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

“不请自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之前的工作机制科学可行,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2019年起,生态环境部分步推进长江、渤海排污口排查整治。2020年开展的黄河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历时8个月,首次完成黄河典型地区高精度全覆盖排查,形成30万张遥感影像,影像分辨率达0.1米,初步摸清试点地区排污口底数,探索形成“水—陆—空”一体化的排查模式。

这些都为做好本次专项行动统一了思想,积累了经验。

“帮助地方摸清了家底,明确了方向,对于维护好黄河生态屏障、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谈及2020年的黄河流域试点排查工作,青海、甘肃和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纷纷表示。

同时,在试点排查过程中,各地立行立改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比如西宁市针对南川河垃圾漂浮问题,组织当地迅速清理到位;兰州市对污水垃圾直排口开展针对性调查,抓紧补齐治污短板;山西省加快雨污分流改造,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等。

“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进‘三个治污’的关键一招。在思想认识上,沿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达成共识。” 宋华用说。

“打法”将进一步优化

熟悉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人知道,之前长江、渤海以及黄河流域的试点工作,多采取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核查的“三级排查”方式开展。

而此次专项行动的排查,则分为“三级排查”和“卫星遥感+人工核查”两种方式。

“排查方式的变化,主要是基于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相对集中的特点。”生态环境部华南所专家陈尧介绍说,排查中将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无人船监测、红外声呐探测和大数据信息技术,对地广人稀、人口分散、产业不发达的高原及峡谷河段,通过卫星遥感、人工地面核查方式排查;对开发强度大、人口稠密、排污相对集中的区域,采用 “三级排查”方式。

“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工作要求,‘有口皆查’仍然是我们坚持的原则。”陈尧表示,黄河流域排查包括工业排污口、农业农村排污口、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雨污混排口以及存在污水排放的沟渠、排干等。

陈尧还介绍,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现状,排查将更加强调工作的导向性,从站在水里看岸上的视角,帮助地方摸清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方面的短板弱项,为后期地方整治提供“靶向”,协助地方做好“三水”统筹。

对于之前已经开展试点的地区,专项行动方案也有要求。生态环境部近期将排污口清单移交给地方,要求各地拉条挂账,追根溯源、对症下药,有序推进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纳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希望‘不请自来’的省市越来越多,大家一起扎扎实实推进黄河生态环境改善,共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也愿意从技术指导、结对帮扶和基础能力提升等方面为地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宋华用最后表示。

中国环境报2021-3-30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 文章下载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

编者按

近期,四川、陕西、黑龙江等地接连发生多起突发水环境事件,其中一些事件造成跨区域污染。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已陆续进入汛期,引发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加大。日前,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对流域上下游如何开展协作机制和制度建设进行了系统指导。为了进一步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防范应对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就《指导意见》的重要意义、工作落实要求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推进流域联防联控,防控跨界流域风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宋永会

近年来,我国在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推进流域层面联防联控、实现由“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成为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对流域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发《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力举措。

《指导意见》针对近年来跨省流域水污染事件凸显出来的协作制度不完善、上下游责任不明确、技术基础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和难题,提出了建立协作制度、加强研判预警、科学拦污控污、强化信息通报、实施联合监测、协同污染处置、做好纠纷调处、落实基础保障8方面意见,对流域上下游协作机制和制度建设进行了系统指导,明确了省级人民政府责任主体,对生态环境、水利等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应急专家组、应急物资、跨省应急预案与应急演练等方面指导落实基础保障工作。

下一步,贯彻《指导意见》,推进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联防联控,防控水环境风险,关键在于抓细抓好落实,各地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细化建立跨省流域协作制度。充分借鉴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相关省份在区域协同发展框架下,在跨省水污染事件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协同处置等方面积累的有益经验,建立跨省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深化跨省共同预防和处置工作内容,在省级框架协议下,细化落实各相关部门之间联防联控责任与具体工作内容。同时,结合《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夯实跨省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规划中统筹考虑并明确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环境风险管理与环境应急目标、任务和措施。借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制度,建立上下游水环境保护奖惩机制,解决跨省流域污染责任认定、损害赔偿问题,变“分段治水”为“全域治水”。

二是加强流域研判预警,做好跨省突发水污染应对准备。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与分级、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应急预案备案管理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落实《指导意见》,各地应结合河湖长制的实施,对可能引发跨省界水污染的高风险企业、高风险区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研判,针对高风险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汛期、极端天气及重大活动期间加密监测、提前预警,跨省界上下游可联合编制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针对上游地区提出不同风险源、不同事件情景及可能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上下游地区共同商讨,科学确定拦污控污处置预案,统筹上下游水资源调配与水环境保护,做好跨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准备工作。

三是开展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应急演练,提高联防联控实战能力。京津冀地区在应急联控机制探索上起步较早,制定了《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方案》,2017年起连续三年开展了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实战性演练。2019年广东与福建两省共同开展了汀江—韩江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以上工作为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提供了经验。上下游省份、地区通过联合应急演练,能够有效检验跨省界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和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进而加强应急联动,提升跨省界河流上下游应急力量的快速响应、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和协调配合能力。应鼓励采取卫星遥感、无人船、无人机和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和装备,探索实践上下游环境应急“一盘棋”的处置思路,为跨省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妥善处置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於方 曹国志 王鲲鹏

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是预防和应对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跨区域流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工作。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妥善处理纠纷、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编制了《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中上下游的责任,提出了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的重点任务,将为有效保障我国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国突发水污染事件形势严峻

近年来,全国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中,涉水突发环境事件占一半以上。随着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力度的逐年加大,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总体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频次仍然很高。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难度高、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几率大。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经常面临地势险峻、水文条件复杂等状况,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难以控制,围堵拦截、投药降污等措施难以按照预期发挥作用,可溶性污染物最终大多依靠稀释达标,油类等不可溶污染物回收效率不足20%,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面临极大挑战。由于污染物难以控制和清除,水污染事件极易造成生态环境损害。2015年甘肃省西和县陇星锑业“11·23”尾矿库泄漏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历时67天才达到地表水持续稳定达标,造成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影响,257亩农田遭受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120.79万元;2018年河南淇河污染事件,危及下游丹江口水库水质和南水北调沿线1.3亿人饮水安全。

二是突发水污染事件多跨界、易引起纠纷。突发水污染事件由于污染物迁移扩散速度快、围堵拦截困难,经常造成跨界污染。同时由于未建立上下游协商、赔偿机制,极易引起纠纷。2018年由于受台风引起的特大暴雨洪灾影响,安徽和江苏省界新汴河团结闸、新濉河枯河闸全流量泄洪,下游江苏省洪泽湖溧河洼入湖口附近区域出现养殖鱼蟹大面积死亡,引发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

二、印发《指导意见》意义重大

(一)是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等要求的具体举措。《水污染防治法》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联合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海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流域上下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指导意见》以有效预防和应对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妥善处理纠纷、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为目标,推动跨省流域上下游加强协作,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明确上下游责任和任务,是对《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的深入贯彻和落实。

(二)有助于改善水污染事件防控难的现状。跨省流域水污染事件因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及多层级政府,在政府间未有效建立联动机制的情况下,存在预警难、通报不及时和协调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例如,在甘肃省西和县陇星锑业“11·23”尾矿库泄漏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中,由于上游未能准确研判预警污染扩散趋势、未及时向下游通报事件信息,导致下游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污染拦截措施、未开展充分的应急准备,造成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并一度威胁到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针对以上具体难题,《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研判预警、强化信息通报及相应的细化措施,通过联合会商,提前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明确信息通报责任主体和对象等,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善跨省水污染事件防控难的现状。

(三)有利于提升水污染事件应对措施的精准度。《指导意见》从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管理全过程提出了上下游联防联控的重点任务,有助于促进跨界水污染事件制定精准、科学的应对措施。联合监测、科学拦污控污、协同污染处置等措施已在实践中被证明对优化事件处置效果有积极作用。例如,在湖南广东武水河(武江)跨省界“6·24”锑污染事件、陕西省宁强县汉中锌业铜矿排污致嘉陵江四川广元段铊污染事件中,上下游通过制定联合监测方案,统一监测断面、方法和频次,开展联合监测,准确反映污染状况,为科学制定处置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上游断源控污、下游快速响应、联合水利调度等协同处置行动,达到了最优处置效果。

(四)有助于降低水污染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在跨界水污染事件中,常常由于信息报告不及时、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原因贻误处置先机,造成污染态势不能及时有效遏制、污染范围扩大。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强化信息通报、厘清上下游职责、明确责任主体,将协调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化常规化,能够保障及时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提高跨省应急处置的联动效果,避免因信息不畅或有关部门互相推诿责任而造成更加严重的事件后果。例如,在湖南广东武水河(武江)跨省界“9·4”砷污染事件中,韶关市生态环境局在事发后,按照两市签订的《关于建立边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立即向湖南省郴州市生态环境局进行通报,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过境水质达标。经过湖南、广东两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有效遏制了更大的生态环境损害发生。

(五)有利于及时补偿、赔偿下游受害区域。在跨省界水污染事件中,下游区域往往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受害者角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均无端遭受损失。例如,甘肃省西和县陇星锑业“11·23”尾矿库泄漏次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下游陕西省、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要求,以及中办和国办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的“损害担责”原则,下游区域不应为上游污染行为买单。《指导意见》规定了水污染事件引起的跨省级行政区域纠纷的协商原则,明确省级人民政府为协商责任主体,强调采取以资金补偿为主的方式解决,有助于下游受害区域及时获得赔偿,妥善化解纠纷。

三、落实《指导意见》,加快应急能力建设

(一)编制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为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各项要求,上下游相邻区域应共同开展流域水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并协同编制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成立联合指挥机构,明确研判预警及应急响应程序,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报告及通报流程,确定规范、合理的联合应急监测工作方案,制定科学、可行的污染拦截、控制及处置措施。通过预案编制,将《指导意见》各项要求转化为可执行、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并指定责任部门,促进《指导意见》落地实施。各省也可以按照《指导意见》的思路编制本省跨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方案或专项应急预案。

(二)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研判预警能力。在突发水污染事件易发期,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应提前分析研判流域生态环境风险,通过联合会商或专项会商,及时开展多种情形下的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于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研判预警往往面临时间紧、不确定性大以及水文条件复杂多变等挑战,对预测分析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为落实《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应基于环境风险评估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情景进行充分模拟预测,做好预警准备。同时鼓励研究机构加强预测预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为突发水污染事件研判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三)强化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能力。完善水污染监测网络体系,在流域主要水系的跨界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高风险河段等重要区域建设自动监测站点,针对区域主要风险物质和易出现超标的重点污染物,增加常规污染物以外的重金属、有机物等监测项目。提升地市、区县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以地方环境监测中心为重点,配备必要的高精度监测分析设备和便携式监测分析仪器,定期开展监测人员培训,满足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需求。

(四)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水平。总结区域内典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经验,结合地区环境风险特点、水文地势特点,通过编制或修订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多种情景下科学、合理的监测布点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实施方案,建设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案例库,并将技术方法和案例库纳入信息平台。制定典型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操作手册,明确应急处置的基本流程、职责分工以及不同情景下物理、化学工程措施实施的条件和具体方法。加强规范和引导,分类分阶段推动重点区域截流、导流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五)建设区域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与信息平台。跨省流域相关区域应根据应急工作需求,共同建设区域应急物资储备库,针对区域风险特点,储备对应类型、适当数量的应急物资。同时通过签订协议、会商协商、预案约定等方式,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社会化物资储备制度,形成灵活、多样的物资储备形式。此外,应注重整合区域现有资源,建立信息平台,共享物资储备信息,做到物资储备情况定期更新,物资储备地点、数量等具体信息实时可查,物资申请调用便捷高效,实现应急物资储备协同联动。

(六)创新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与损害赔偿市场机制。加快推动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上游高环境风险企业强制性投保和下游政府为本行政区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投保制度,当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导致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时,鼓励保险公司组织专业机构或企业提供应急处置、污染修复、责任认定、损害赔偿等技术服务,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制度政策,解决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赔偿资金无法及时用于应急处置的问题,发挥市场运作机制的灵活性,形成应急处置与损害赔偿资金闭环,提高应急处置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效率。

落实法律法规要求 建立跨省流域联防联控机制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曹晓凡

行政区域有界,生态环境无界。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一旦发生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难度陡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就是面对生态环境整体性、环境要素流动性的特点,主动克服行政管理的地域性、分割性而进行的制度设计。早在2014年,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20条就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水污染防治法》第16条和《水法》第17条也是遵循这一原则规定,分别对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作出了详细规定。

2001年,国家在太湖流域确立了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牵头,流域内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为主,各相关单位配合的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机制。2002年以后,开始在各个流域推广实行。2011年9月,国务院公布《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规定太湖流域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太湖流域管理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太湖流域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其中就有预防和应对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的详细规定。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明确:健全区域联动。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加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探索跨行政区之间的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协作应急处置、跨界交叉检查机制,形成治污合力。积极推进跨界河流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双边协调机制与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2019年12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长江保护法(草案)》。作为一部全面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法律,同时也是我国首部流域保护法。《长江保护法(草案)》第4条中规定,国家建立长江流域统筹协调机制下的分部门管理体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由国务院建立。这一规定遵循了《环境保护法》第20条规定的原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依法推动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刚刚发布的《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建立协作制度、加强研判预警、科学拦污控污、强化信息通报、实施联合监测、协同污染处置、做好纠纷调处、落实基础保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详细具体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于预防和减少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环境报2020-5-6

 

 

国外流域管理在水治理体制中的地位、作用 文章下载

国外流域管理在水治理体制中的地位、作用

流域管理是由水资源的自然特性决定的,是水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普遍推崇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模式。

一、流域管理概述

相比一般经济活动主要按行政区域管理,对水资源实施流域管理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的自然特性决定的。流域是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水资源按流域构成一个统一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水资源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资源可以用来灌溉、航运、发电、供水、水产养殖等,并具有利害双重性。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活动在流域内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才能兴利除害,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流域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国内外实践情况来看,流域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广义的流域管理是指政府对流域空间内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活动,管理范围宽泛,涉及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各种类型的法规和政策;狭义的流域管理是指国家以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活动,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以及防治水旱灾害等活动的管理。流域管理的实施手段一般包括通过立法确立流域管理目标、原则和运行机制,通过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指导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通过利益相关方参与实现利益协调,通过引入各种经济手段并完善投融资机制推动流域管理工作,通过数据监测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管理能力,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流域内公众的流域管理意识。

世界各国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流域管理机构,主要有管理局(Authority)、委员会(Committee、Commission)、理事会(Council)、协会(Association)、公司(Corporation)、联合会(Union)等,将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流域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技术支撑的主体。

二、典型国家流域管理情况

考虑水问题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代表性等因素,选取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墨西哥为典型国家,分析其流域管理情况。典型国家的流域管理机构、主要职能、与相关机构的关系概要汇总如表1。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一)流域管理机构的类型

从流域管理机构类型看,流域管理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和制定规划,具体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包括美国特拉华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美国密苏里河州和部落协会、意大利流域管理委员会、澳大利亚艾尔湖流域部长论坛;第二类是中央政府派驻在流域的执行管理机构,按照事权划分,与流域内地方政府共同开展水治理活动,包括印度恒河流域国家管理局、墨西哥的流域组织;第三类是议事协调机构与执行管理机构的组合,包括法国流域管理机构、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机构和巴西流域管理机构,兼有前两种类型的职责。

(二)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内容

从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内容看,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经济发展,涉及能源、环境、河流管理等诸多方面;其它流域管理机构基本上实施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流域管理活动。

(三)流域管理机构与相关机构的关系

从与相关机构的关系看,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印度恒河流域管理局由总理任主席,水利部部长为副主席,成员包括相关中央部委部长以及地方官员,层次很高。一般来说流域议事协调机构不隶属任何部门,流域执行管理机构均隶属中央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为流域议事协调机制的办事机构。

三、典型国家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一)美国

作为联邦制国家,联邦层面水治理职责相对宏观,主要是制定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政策和法规,大部分水治理行政权保留在各州。因此,流域管理更多协调各州落实国家政策,确立流域总体目标并推动执行。当然不同流域,不同形式的流域管理机构,其地位和作用有较大差异。在田纳西流域,其流域管理局是拥有综合开发和管理职能的公司,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并有一个由流域内各州代表和各行业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咨询机构,起到了管理流域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特拉华河流域,其流域管理委员会主要在流域内各州间发挥协调和管理作用。在密苏里河流域,其州和部落协会则是解决流域内各州和部落间问题的议事组织,主要起协调和促进沟通作用。

(二)法国

流域管理机构包括流域委员会和流域管理局,在水治理体制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央层面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主要通过流域管理机构来落实,且具体承担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和项目实施,同时流域委员会成员涵盖了中央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代表,可以协调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利益关系。流域管理局既是流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也是生态部的派出机构,履行规划执行、融资建设、技术服务等职责。

(三)意大利

水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国鼓励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水治理。政府一般通过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和宣传教育等手段确保公众的有效参与。公众的参与有助于增强信息披露,公众意见的有效表达甚至直接参与决策,会使得政府管理者和决策者增强做决策时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同时,公众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重大治水决策获得公众的支持将更有利于实施并取得实效。

(四)澳大利亚

作为联邦制国家,与美国情况相似,不同流域,不同形式的流域管理机构,其地位和作用也有较大差异。在墨累-达令河流域,议事协调机构是联邦环境部部长为主席,各州相关部门部长为成员的部长会议,执行机构是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局,负责执行部长会议决策和流域规划,对上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对下强制实施流域规划,具有较强的权威。在艾尔湖流域,其部长论坛主要作为议事协调机构,监督政府间协议的执行。

(五)印度

不同流域的管理体制有一定差别,最重要的恒河流域国家管理局,虽隶属水利、河流开发与恒河流域振兴部,但由总理任该局主席,水利部部长为副主席,成员包括相关中央部委部长以及地方官员,地位很高。其职能也比较广泛,涵盖恒河整体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六)巴西

流域管理机构包括流域委员会和水管理局,机构数量较多,在水治理体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国家级流域的流域委员会成员包括联邦政府、流域内各州的代表,可以协调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利益关系。流域管理局是其执行机构,在流域层面承担很多具体涉水职责,如规划制订与执行、用水户管理、水费收取等。

(七)墨西哥

流域管理机构是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在流域的水行政主管职能,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流域水资源政策、对流域内的联邦工程进行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监督流域取水量和水质。

四、国外流域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一)流域管理朝着流域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

早期的流域管理主要是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洪涝灾害防治、航运以及灌溉水利工程等的管理。20世纪中叶以后,水短缺和水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们认识到流域内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个综合系统,流域管理开始向流域综合管理方向发展。流域综合管理是指在流域内对水、土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进行跨部门协调的过程,它以一种公平的方式实现水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维持和恢复淡水生态系统。欧盟《水框架指令》的核心就是流域综合管理;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也极力推荐流域综合管理。流域综合管理被认为是目前克服全球水危机、实现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法。

(二)流域管理在水治理体制中均具有重要地位

受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水治理体制、经济发展程度、流域面临的问题和流域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的流域管理机构形式各异,甚至同一国家不同流域的管理机构,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水治理体制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流域议事协调机构和执行管理机构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对上全面落实国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或代表中央部门在流域内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对下行使区域协调、行政监督或业务指导等职能。

(三)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发挥与国家体制有关

不同国家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虽说有所差异,但多集中于流域规划管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协调利益相关方和流域综合执法等方面,这些构成了很多流域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能。具体而言,流域管理职能发挥与国家结构形式紧密相关。联邦制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水治理职责主要由地方承担,联邦政府在流域议事协调机构中基本不派代表,或只派1名代表,流域议事协调机构仅起到协调地方作用。单一制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流域议事协调机构由中央涉水部委、地方政府代表组成,既协调中央涉水部委,又协调流域内地方利益。专设水管理部门和相对独立的水管理机构的国家,往往在流域层面有专门的执行管理机构,隶属中央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为流域议事协调机制的办事机构,且多承担工程建设、运行、水资源管理等具体行政职能。

(四)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涉水事务协商和利益相关者参与中发挥重要作用

流域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协调难度非常大的工作。流域内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不同用户有不同诉求。国外的流域管理大多都由不同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决策,以充分表达不同方面的诉求,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民主决策、民主协商和公众参与。

水利发展研究2019-2-13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保护流域生态 发挥综合效益 文章下载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保护流域生态 发挥综合效益

编者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做好补短板、稳投资工作,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各部门各地区出台了系列举措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新开工项目进度、稳定有效投资增长。本报从即日起陆续报道这些举措和经验,敬请关注。

春节刚过,广西桂平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现场,上千名建筑工人已忙碌于混凝土拌浆、土石运输、焊接等工作。

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珠江流域西江干流黔江段大藤峡峡谷出口处,下游距广西桂平市区6.6公里。该枢纽工程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是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和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被称为珠江上的“三峡工程”。

据了解,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2015年正式开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74.8亿元,计划于2019年11月实现大江截流,2023年全线竣工。枢纽建成后,将在珠江流域防洪、水资源配置、提高西江航运等级、保障澳门及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水生态治理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主坝体设计为重力坝,可以承受相当于200辆火车头的水流推力。”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高级工程师赵光辉介绍,珠江是我国流量第二大河流,水利枢纽工程船闸的通航能力为3000吨级,要拦截江水,需动用超越三峡大坝的“超级闸门”。

近日,由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下闸首人字闸门成功下线。这款“超级闸门”门体高47.25米、宽20.2米,比三峡大坝五级双线船闸最高闸门高出10.5米。

与闸门相配套,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下闸首人字闸门底枢蘑菇头亦是庞然大物。赵光辉表示,船闸人字闸门底枢蘑菇头选用高碳高铬不锈钢材质铸锻,在国内与国际均属首次,设备制造难度巨大,前期两次铸锻均以失败告终。

为解决技术难题,2018年11月,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大藤峡公司先后两次召开专家咨询会议。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为降低制造失败风险,大藤峡公司按照设计图纸条件,同时委托中信重工机械公司与武汉重工同时铸锻底枢蘑菇头,互为备用,提高供货保证率,避免影响工程工期。目前,中信重工正进行粗加工,争取尽快将底枢蘑菇头提交至武船重工,进行精加工。

除在技术上谋求突破外,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还在右岸设计了两条鱼道,每条长度约3公里,计划于2019年12月份开挖建设,以保护珠江水域内珍稀鱼类不受工程建设影响。为全面推进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智慧大藤峡”建设中还建立了工程环保和水保监控信息平台,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监测数据互联共享。

赵光辉表示,目前大藤峡水利枢纽左岸泄水闸、厂房、船闸等主体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船闸设施已具备安装条件,泄水闸弧形闸门安装工程、右岸施工准备工程全面启动。2019年11月,大藤峡水利枢纽将实现大江截流,至2020年可实现厂房两台机组具备发电条件,船闸具备通航条件。届时,大藤峡水利枢纽与上游水库联合调度,可将广西梧州市洪峰流量削减,兼顾提高西江、浔江堤防保护区防洪标准;与龙滩、飞来峡等水库联合调度,可提高珠江三角洲区域防洪标准。

中国经济网2019-2-15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