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粤港澳台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台办

题目: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经验做法

资料提供时间:2023-07-14

目录

更多

“购物天堂”转身:背靠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如何打造国际科创“明珠”? 文章下载

“购物天堂”转身:背靠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如何打造国际科创“明珠”?

2023年5月底,在广州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年会上,香港理工大学智能结构与轨道交通讲座教授、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倪一清被问到了一个日常却并不简单的问题:“我们(广东地区夏季)天天刮台风,你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台风把一个树枝刮到我的铁道里,用什么方法能够马上监测出来?”

这个问题的提问方来自广州铁路,回答方倪一清和他的团队则在轨道交通智能检测、磁悬浮健康监测、地铁振动及噪声控制等领域有前沿研究成果。但将这二者联系起来的,还是2018年开通的广深港高铁。此前,内陆没有通往香港的高铁口岸,广州铁路的运营状况也不会对香港的车站产生影响。而此后,同一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让香港高等院校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已走进大湾区,有机会在更大的腹地中进行成果转化。

倪一清教授

长期以来,香港都以“购物天堂”“东方明珠”之名闻名世界。在这一光环下,人们很少注意到,这座土地面积只有上海1/6的城市里,有至少5所在全球排名前100的高等院校,以及这一数字背后蕴藏的巨大知识潜能。不过,自从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后,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在逐渐打开。

6月初,《华夏时报》记者走访了香港多所大学的前沿科研项目,许多受访专家都提到,近几年来中国香港与内地的科研联系日趋紧密,尤其是在大湾区的范围内。“目前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香港,未来我相信也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和内地一起合作。”香港科学园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赵伟仁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科创,蚌壳里的明珠

就像藏在蚌壳里的明珠,香港的科技实力往往为外界所低估。

4月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创新展览之一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由约500名来自大学、研发中心、研发实验室、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及中学的成员组成的香港代表团获得了2个大奖、8个特别奖和约30个评审团嘉许金奖。

这些数字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香港科技创新的“成色”,但这并不是全部。许多人都听说过全球无人机巨头大疆的故事:在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求学期间,大疆创始人汪滔和两个同学创办了大疆科技。公司初期陷入困境时,他向导师李泽湘求助,李泽湘为他争取到了百万资金,还介绍了一批相关专业出身的人才,正是这些人成了大疆最初的核心团队。

这种领先全球的突破性技术诞生在香港高校的摇篮中,其实并不是一桩意外。《华夏时报》记者在香港大学走访时亦看到,位于许爱周科学楼下的“谭荣芬创科翼”同样是一个为本科生提供的大型创客空间,配备了高精度3D打印机、激光切割和雕刻机等等先进设备,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跨学科合作,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并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制造成实际的作品。

“过去数十年,我们投放资源支持本地大学的科研发展,这一努力也得到了肯定,2023年香港有五所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前100名。”6月6日,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香港桂冠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将发展创新科技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本地大学科研、培养科学科技人才等措施,已经创造了一个成熟的创新科技生态圈。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

另外一个例证则是2002年成立、一度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2017年和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均是由两位曾经获得邵逸夫天文学奖的获奖者斩获的,这也充分证明了邵逸夫奖的国际视野和含金量。

融入湾区,走出“象牙塔”

孙东在上述发言中也指出,香港以汇聚人才和投资者、拥有世界级基础设施和经商便利而享誉全球,但很少人知道其在创新和科技方面的能力和实力。

究其原因,香港本地缺乏实体产业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内地以产业为主导的研究模式不同,香港主要发展金融业、转口贸易,科研方面则由高校主导,更多的是面向未来,着眼于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在全球领先的技术,落地转化方面则较为欠缺,很少出现全球知名的科创巨头企业。

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香港科研的转化和落地提供了广阔的腹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飞速发展的新兴领域中,香港的先进科研成果确实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自从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后,铁路、地铁噪声成为令许多城市管理者头疼的新问题。对此,一直致力于轨道噪音检测与控制研究的倪一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噪声控制不是一个小型的技术问题,它是一个环保问题。如果地铁出现刺耳的“啸叫”,不光是乘客投诉,连驾驶员自己都投诉,“所以我不担心我们技术的应用推广,最近很多人来找我们合作。”

另一方面,与内地的合作,也能弥补香港科技研究环境的一些“先天”劣势。大豆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林汉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香港土地价格高昂,最初他自己花钱买土地做实验,后来开始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将他研发的三种耐盐耐旱大豆品种放在甘肃的农地种植。而最近,他研究的陇黄大豆和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分别随神舟十六号、天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香港首个太空农业研究项目。

林汉明教授

新目标,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和加速的6年多时间里,香港在大湾区科创合作中的地位也逐渐明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发挥香港、澳门优势和特点,巩固提升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

锚定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新目标,香港也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人才方面,香港2022年启动了“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吸收高收入人才和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来香港发展。据香港入境处数据,截至2023年2月,已经接到了1.4万人的申请,其中有六成已经获批。

在开放交流方面,即将在11月举行的首届香港桂冠论坛将首次汇聚超过20位来自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等领域的邵逸夫奖获奖者,通过研讨会、讲座和对谈,与来自全球超过30个不同地区的200 多名青年科学家分享真知灼见,启发下一代研究者,培育科研新星。

在政策层面,香港特区政府3月与科技部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及其附件《内地与香港创新科技合作联合行动计划》,将在共同深化科研合作、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人员交流、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强调的,“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华夏时报2023-6-16

 

 

香港“新局面 新机遇 新飞跃”主题采访报道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文章下载

香港“新局面 新机遇 新飞跃”主题采访报道|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回归祖国26年来,香港与内地互融互通、携手并进,不断开创新局面、抢抓新机遇,实现新飞跃。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八大中心”包括一如既往推进香港的四个传统中心持续发展,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提升、建设和发展四个新兴中心,即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6月12日至6月17日,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邀请,侨园杂志社记者赴香港采访,同内地印刷及网络媒体团记者一道,以听取简报会介绍、互动问答及实地参观等形式,深入了解了香港在巩固提升“八大中心”定位、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举措及进展情况。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香港科技园公司业务发展总监黄家裕介绍香港创科生态圈及公司情况

“无穹创新”首席运营官李必昂介绍团队研发的产品及创业历程

“这是一款高度集成、轻量化的手持三维实景重建扫描设备,类似3D相机,主要应用在智能建造领域。”6月16日,在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和企业孵化基地——香港科学园媒体简报会上,园区公司“无穹创新”(Skyland Innovation)首席运营官李必昂手持设备边演示边介绍。这款扫描设备是“无穹创新”团队紧扣市场需求研发的产品,曾参与过香港8个方舱医院项目的援建工作。目前,团队正在努力将其应用于老旧小区改造中,手持设备围着建筑走一圈,只需10分钟即可得到三维模型,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测绘、人工画图效率低的问题。

“无穹创新”团队是著名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最早启动的创业项目。今年4月底在香港地区最大规模的募投比赛中,“无穹创新”击败来自全球55个经济体、超过610家全球初创公司夺得冠军,进一步提升了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从最初的不知道“创业”是什么,到成为“无穹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在95后的李必昂看来,“香港是一个非常愿意认可年轻人,愿意帮助年轻人迈出第一步的地方”。

长期以来,人们印象中的香港都是“东方明珠”“购物天堂”,对香港的创科发展了解不多。事实上,香港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及科研实力:拥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数以千计的世界级学者、数以万计的研发人员和丰富的国际科研合作经验;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具有顶尖的科研能力;香港也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香港科技园公司业务发展总监黄家裕介绍,香港科学园拥有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1400多家企业和1.9万余名创科从业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进驻设立实验室。

香港生活成本一向高昂,为减轻创科人才生活负担,香港科学园设有一座“创新斗室”,为园区的科研人员提供约 500 个宿舍,促进互动交流。

“香港的创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6月14日,在媒体采访会上,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信心十足。信心来自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

科学园内的创科产品

科学园内的“创新斗室”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均明确支持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2022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亦重申中央坚定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热切期盼香港贡献国家科技发展,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香港创科发展的重视和肯定。

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12月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订立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目标,通过顶层设计,规划香港创科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策略。蓝图明确了四大方向和八大重点策略,并针对16个目标,提出42项建议。其中,四大发展方向包括“完善创科生态圈,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壮大创科人才库,增强发展动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未来,香港创科发展将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和金融科技等产业方向,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推进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科园及新田科技城等创科基地平台的发展。

为有效提升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能力,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2023年推出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推动大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力。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在《财政预算案》中,提出拨出60亿元资助大学及科研机构设立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研究院,拨出30亿元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巩固及强化香港基础科研的优势。

在与内地合作方面,今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与科技部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就科研合作、创科生态链建设、创新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等领域全面、深度对接国家创新体系。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粤港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协议》和《粤港共建智慧城市群合作协议》,把香港的创科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张曼莉表示,香港和内地兄弟省市是合作关系,希望内地企业借助香港国际化优势,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

侨园杂志社2023-6-25

 

 

香港“新型工业化”遇上广东“制造业当家”:粤港制造业合作再进阶 文章下载

香港“新型工业化”遇上广东“制造业当家”:粤港制造业合作再进阶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东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2.9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四成,在面对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广东经济实力依然实现大步跨越,在这背后,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以“Made in Hong Kong(香港制造)”为标志的香港工业,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盛极一时,曾雇佣超过100万名员工,最高峰时曾占本地生产总值约30%。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工业大规模向广东北移,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

在发展创科、促进经济多元发展等诉求之下,几年前,香港特区政府喊出了“香港‘再工业化’”的目标,2022年12月,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其中明确提出“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

40余年的发展交错,如今,粤港制造业再度走到了新的交汇点,在高质量发展、创新科技引领之下,香港与广东如何更好地互补、合作?

粤港制造业合作持续进阶

广东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排头兵。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全部制造业增加值4.4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强。可以说,制造业既是广东深厚的“家当”,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制造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刚刚起步,正是港商带来的资本、设备、材料以及市场资源,为广东注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初始动能。

1978年7月,香港商人张子弥投资200万元港元,在东莞虎门创办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这家编号为“粤字001”的企业的设立,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向广东转移的时代。

其后,港商投资掀起高潮,“三来一补”企业开始在珠三角这一土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地区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珠三角成为香港的生产基地,香港开“店”、广东设“厂”的“前店后厂”格局也逐步确立。

随着香港制造业份额的逐步降低,粤港两地的制造业合作关键词,转向“服务”。2003年签署的“CEPA协议”,以及2014年签署的“CEPA广东协议”等,希望通过完善相应的机制体制,强化香港服务业对内地尤其是广东制造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对内地加大了辐射和输入,通过设计、检测等促进了珠三角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广东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金融、物流等平台。

几十年间,粤港协作成就了珠三角“世界工厂”的地位,也推动了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如今,广东已形成了10+10产业体系(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8大产业,更是达到了万亿元级规模。

但曾有着深厚工业根基,以及高水平大学的香港,尽管本地的制造业比重已经降至微不足道,但其制造业成果仍然在向广东“溢出”,最广为人知的是大疆创新——充分利用香港科技创新的优势,并且让创新在深圳开花结果。

近几年,香港不乏掌握技术优势的高校教授或是本地大学的毕业生踏上创业征程,无论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工业控制领域的公司,在香港孵化后,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这一时期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也屡屡被总结为“研发+转化”的关系。

不仅如此。在观察人士看来,粤港制造业合作不只局限于单向的流动,而是进入到一个以创新、开放、融合为主题的新阶段,双向互动,共同推动创新型产业发展,包括利用好香港的科技创新优势和广东的产业优势,构建一个科技产业综合体。

香港“从1到N”

从“制造业起家”到如今的“制造业当家”,广东可谓一以贯之地强调制造业的发展,而香港则是在经历了辉煌与式微之后,近几年再度迎来“再工业化”的契机,到2022年提出“新型工业化”,由此,各自关于工业发展的思路也变得愈发清晰。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曾阐释,有别于过往提到的再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更能反映现代工业化走向。为实现新型工业化,政府会加强支持策略性的先进制造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发展,在港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

对香港而言,如果说擅长于创新生态链中的“从0到1”,那么,促进科研成果落地的“从1到N”则是亟待加强的环节。2022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宣布设立100亿港元“产学研1+计划”,以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商品化。

在科创界人士看来,过去“从1到N”的转化过程,往往存在着动力不足、条例不清晰等障碍,如今,全社会关于创新与产业融合重要性的共识正在形成,更需要探索的是打通转化路径。对于缺乏产业配套的香港而言,邻近的广东被认为是关键的合作伙伴。

香港中文大学天石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云辉近年来以学者身份迈上了创业征程,参与创办、孵化了包括未来机器人、深慧视科技、康诺思腾、筑橙科技在内的多家企业。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本身几乎没有工业,客户基本上在内地,所以必须要到内地,跟客户交流。从生产来看,我们过去几年没有生产基地,就不得不去大湾区内地城市。

除了借助广东强大的制造能力,香港也在积极致力于开拓制造基地。《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就提及,建议加快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的发展,以期尽快推出用于创科发展的土地,为构建香港的科技产业园区和先进中试转化生产基地提供空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的制造产业呈集群融合发展的趋势,包括产业链的融合,从研发到制造、物流的融合,上、下游之间的融合,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融合等等,香港也需要有一些集群空间。香港目前更多做的是“从0到1”,小试、中试、小批量生产,但不排除它可以在某些领域有一些规模化的制造。

刘云辉也向记者表示,”香港现在提出发展新型工业,我觉得未来一些高附加值、高增值的产业,其实可以留在香港本地,香港政府也在大力推动从1到N或者是从1到100的这个过程。但不管怎样,香港还是要跟内地更好地合作,从产业、市场、生产等各个方面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的科创发展。”

香港的角色

无论是在40多年前的制造业北移,或者为广东制造业提供服务支撑,香港历来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新的合作时期,除了香港能够借力于广东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新型工业化,香港之于广东,也同样能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

在“香港研发、广东转化”的合作模式中,广东的研发角色与能力往往未被充分强调。事实上,广东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珠三角地区更是内地迅速崛起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在“制造业当家”行动中,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技术攻坚、确保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粤港在研发、创新等方面可以实现更好的合作。

德勤曾在2021年发布《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白皮书,其中提到,大湾区内部跨城市专利合作比率仅为0.95%,远低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在当前世界新的竞争格局下,中美科技竞争趋势显著加强,倒逼大湾区形成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卢煜明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香港专利于内地不适用的问题,需要两地协作共同推进。希望未来相关政策能够松绑,让香港专利也能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使用,长远有利于推动整个大湾区科研产业的发展。

广东方面已经释放了积极的合作讯号。近日,广东发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又被称作“制造业当家22条”)中专门提到,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化与港澳的合作模式创新。

郭万达建议,原来粤港间市场合作较多,政府合作较少。香港政府现在加大了“政府有为”的力度,可以更积极主动地跟广东各级政府合作,包括探索合作模式、利益分享模式等。

广东“制造业当家22条”还在多处提到了港澳角色,包括“新建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支持制造业企业以短期合作、项目入股等方式通过港澳柔性引才”等。

在更大的科技创新版图中,香港还可以继续发挥“桥梁”作用。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李康善指出,香港在帮助内地公司走出国门的同时,也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司进入中国,且不局限于香港,而是进入整个大湾区,再深入内地的其他城市。

“总的来说,香港的定位是一座重要的桥梁,把内地的东西拿出去,也把国外的东西拿进来。”李康善说。

21世纪经济报2023-6-28

 

 

人民币可兑换功力与投机制衡凸显香港作为 文章下载

人民币可兑换功力与投机制衡凸显香港作为

今日香港证券交易将开启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这必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计价证券在香港的交易及结算,对当前人民币极端贬值的修复与香港市场稳定繁荣至关重要。

香港完善与资质国际范本是人民币试验与试探货币可兑换必经之路

香港交易所此举对人民币当前规避风险与促进香港人民币地位意义重大,其未来前景与现实作为将不仅缩小价差如此简单,更蕴含着激发实体经济和企业相互激励的积极意义。尤其对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地位强化现实性更具影响力与组合性,包括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定与强化更具地域与关联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

众所周知,香港外汇市场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来自新加坡的制衡已经发生,而目前东京交易所日经股指上扬达到33000点数十年新高更具对香港的挑战含义。此时我国以一国两制优势强化港币与人民币联动机制,尤其应用证券市场两地交易、清算以及互通互动关联的工具组合,这恰到好处的时机与优势令人赞叹。毕竟美股上涨趋势清晰、我国股指稳定明朗、香港股指跌宕扩大,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和双柜台庄家机制必将增强人民币计价证券在香港的交易及结算,这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价值刺激性较强,同时对香港证券市场流动性和价值性、规范性、标准化更具有吸引力增强和投资性扩大的助推。

目前我国人民币可兑换急切性越来越强,市场仅用人民币结算方式的跨境或双边方式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其中,人民币海外数量难以预料、海外持有投向难以把控、海外赎回美元难以管控,尤其目前美元利率上方已经偏高历史同期水平,而未来美联储加息依旧存在可能,美元影响力与占有率或存在制衡人民币的潜在可能,这是当下人民币必须高度重视的远期风险。而此时香港与内地双币双柜台模式与机制创新恰好有利于人民币施展国际性路径的对应,也有助于港币和香港市场影响力的扩大,一举两得、恰逢其时是此时人民币需求和港币需要双吻合与双配合重要时段,意义重大。

人民币加强证券投资两地化融合将是经济与企业恢复性重要时机

目前我国与香港两地经济均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两地结构性和机制性建设正处于关键期不言而喻。

其中我国实体经济结构性难题突破、周期性后劲充实以及规律性选择惯性面临较大挑战,风险制衡与惯性运行叠加风险是关键期。此时两地证券市场融合性合作将是促进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这无论对信心和结构突破都将起到积极意义和广泛影响。

而香港市场潜在竞争力恢复也处于关键时期,股指折射的产业结构更新换代将是香港未来竞争力底气与胆量,此时两地证券价格融合将更有利于内地资金资源涌入香港,这不仅带动两地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发展,更有利于香港与内地互通融通的相互了解和支持,香港国际范优势将会有夯实支撑与促进意义。过去几年两地合作不足是教训之一,未来加强两地合作不仅是中国因素的凝聚力,更是中国力量的国际化,一国两制积极创新与组合新姿态和新通道将是投资与预期更加稳定与扎实的前景。而目前国际竞争严峻、重组与重构存在压制性对标,此时一国两制发挥优势互补与互助将更加有利于中国因素的坚守与扩张,更对周边东南亚以及亚洲板块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预计港币稳定长期化毫无动摇,但预计人民币相对稳定与合理波动将是未来重点,进而预示人民币波动率修复性和刺激性双向驱动越来越大,人民币7元上下反复错落将呈现升值6.8元和贬值7.4元的两极分化,但人民币波动区间在6000点以上,伴随上半年4000余点震荡的叠加,预计今年人民币波动依然是万点以上,这对两地双币双柜台模式与机制将是避险重要举措通道。

尤其今年截至6月16日,我国内地北向资金6月净流入228.53亿元,今年以来为1921.51亿元,较去年全年900.2亿元的总流入量翻倍,这对两地证券市场积极发挥是一种利用条件,也是规避风险重要时段。

目前无论我国内地或香港经济与金融发力都处于关键时期,此时两地推出独有的或中国式的一国两制特性的金融产品和开放措施,这必将有利于两地协同合作。未来这不仅对香港资本市场是一种利好支持,更对当下人民币投机性拦截与制衡具有很大稳定与对冲作用。

透过上述两地合作机制的融合或更能有利于发挥两地特长与优势互补,以港币国际化和标准化促进与推进内地人民币可兑换和国际化,未来将是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功力与远景。相对于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当前不仅是国际聚焦热点,也是我国一国两制突破性合作的重要平台与特别时期,更对长远的亚洲整体资本市场或证券市场有着较大影响力与辐射力。

贝壳财经2023-6-19

 

 

“满血复活”的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文章下载

“满血复活”的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6月12日至17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受邀参加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内地媒体香港专题采访计划”,实地探访东方之珠如今的新局面、面临的新机遇、期待的新飞跃。

踏实做好自己的事

6月的南国,蓝天白云,山明水秀。美丽的维多利亚港畔,时隔10年,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的“小黄鸭”,和同伴一起返港,再度“畅游”香江。大批市民和游客争相前来“打卡”,人们的热情超过了气温。

热情与兴奋,洋溢在整座城市之中。在金钟和铜锣湾,写字楼与商场里攘往熙来,车马如龙;在尖沙咀和旺角,来自各国的游人寻觅着电影里的场景;在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系统、“机场城市”的建设热火朝天;在葵青集装箱码头,大小货轮络绎不绝,转运卡车忙个不停;在香港科学园,初创企业挤满了园区……美丽的香港展现出强大的复原能力。

过去几年对这座城市来说是艰难的岁月。如今,香港仍然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面临着新加坡等地的竞争。但阴霾已经散去,现在的香港信心十足。

“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蒋学礼对媒体表示。他介绍称,2022年,香港仍旧排在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第一位、全球新兴生态系统第二位、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点第三位、全球金融中心第四位,拥有蓬勃发展的环球商业社群和充满动力的初创生态环境,外来投资重拾升轨。2022年,境外公司在香港有近9000家,超过1400家企业将地区总部设立在香港,初创企业的数量较2018年增长了52%,达到3985家,创下新高。

当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断受到冲击。

对此,香港交易所内地业务发展主管毛志荣表示:“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们有独特的优势。”他认为,香港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国两制”:香港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连接内地庞大的经济实体,成为国家与世界的桥梁。

“香港是内地企业首选的境外上市地。”毛志荣介绍称,截至2023年3月,内地企业在香港累计融资金额超过8万亿港元;截至2023年4月底,在港上市内地公司数量、市值及成交额分别超过香港市场的五成、七成和八成,在香港占据重要地位。

“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的优势

“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的优势,这是香港各界的共识。诚如香港街头那幅常见的标语所写:一国两制,独特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不论是利用互联互通的机制投资,还是用私募基金投资创新公司,国际富豪都可以通过香港更加了解内地。“他们看好香港,并利用香港为跳板,把握内地发展机遇。”

今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有关香港发展家族办公室业务的政策宣言”,吸引全球家族办公室将其财富带到香港。陈浩濂表示,按照资产管理规模计算,2021年香港财富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4.55万亿美元,香港作为跨境财富中心在全球排名第二,在亚洲排名第一。

香港为世界富豪“理财”,能为内地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陈浩濂表示,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一直是香港的优势,香港推动家族办公室业务,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进一步推进粤港两地的资本市场、保险市场、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深度合作,为高质量建设大湾区和深化国家金融市场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6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今年9月,香港将举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将是香港第八次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陈百里表示,在本届论坛上,香港将重点推介东盟和中东商机。“今年2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带着香港企业去过中东一趟,当时签订了13份合作备忘录。”陈百里说,这为香港与中东企业提供了商贸、金融、创新科技、可持续发展和运输的合作商机。

“中东的朋友也来到香港,看看想落户香港的中东项目如何去推行,这些进展比较理想。”陈百里表示,今年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有中东活动,邀请中东企业和基金来香港做项目对接,也会举行一场东盟活动,做好双方商机对接。

“我们现在正在发邀请函,来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内地代表团越多越好。”陈百里表示,在过去7届高峰论坛中,香港做了很多场商业项目对接会,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平台。

此前,特首李家超在率团赴中东进行商务考察时表示,特区政府一直全力发挥香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的作用,鼓励香港企业和服务界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拓展业务,与中国内地企业并船出海。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仲裁地点之一,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服务保障“一带一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中心副秘书长兼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杨玲,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了香港仲裁服务内地用户的新发展。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很早就成立了“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积极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法律服务。10年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处理了很多商业争议,包括跨境知识产权争议、跨境股权争议、跨境工程争议、跨境商业技术性服务争议等。杨玲表示,近年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已成为“一带一路”项目纠纷当事人最常选择的争议解决平台之一。

“香港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杨玲说,“妥善的法律风险管理对任何‘一带一路’项目都至关重要。香港拥有现代化的法律基础设施和解决争议的专业知识,是解决争议的理想场所。”

中国青年报2023-6-23

 

 

复苏、多元、融合——从香港国际旅游展看行业新动向 文章下载

复苏、多元、融合——从香港国际旅游展看行业新动向

第37届香港国际旅游展一连四天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积极拥抱产业复苏机遇,挖掘产业发展新动能,旅游业也呈现出发展新动向。

(小标题)抢占复苏先机

疫情前,中国连续多年是世界最大出境游市场,中国游客是全球最大的海外旅游消费群体。

今年,中国出境团队游重启。业界认为,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稳步恢复为全球旅游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动力,多国热盼中国出境游红利。

泰国政府旅游局香港办事处市场顾问庄慧翘表示,泰国许多旅游业从业者将今年所有的中国假期列入业务发展清单中。“有的从业者已经开通多个社交平台账号,希望通过视频或者图文方式展现泰国作为旅游大国的风采,巩固‘大客户’的同时拓展新客户。”

“波兰很想念中国游客。”波兰旅游局北京办事处市场营销专员邢玳琪说,2019年中国游客赴波兰旅游约13万人次,中国是波兰最重要的旅游市场之一。作为首次参与香港国际旅游展的机构,他们希望能借此机会抢占旅游业复苏先机。“通过现场介绍,可以让参观的人们感受到:波兰准备好了。”

(小标题)多元活动注入新活力

“‘一带一路’到越南”“西班牙旅游新亮点”……来自不同国家的旅游机构在本届旅游展举办讲座和民俗表演,推介特色、展示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本届香港国际旅游展的亮点之一。

庄慧翘表示,疫情前,人们旅游时更加聚焦在“吃住行”等方面,现在更多人会关注文化或生态保护领域。“最近,我们既设计了在充满人文风情的部落感受当地文化的路线,也有观察海洋生物、体验潜水捡拾海洋垃圾的路线,将当地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逛完博物馆,买上一份主题文创商品;打卡城市地标,也不能错过当地“网红”品牌……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消费更加向“美”而行。

香港中国旅行社总经理陈瑞东也认为,文化游已经逐渐成为新风尚。“比如我们在香港推出了西九文化区线路、漫步中环线路、离岛欣赏自然风光线路,以文化为核心,让游客深度了解城市。”

暑假临近,研学旅行产品悄然走俏,多家旅游机构推出国内外研学路线。“研学旅行好像行走的课堂,让人在旅行中读懂更大的世界。”陈瑞东说,在研学旅行中一般还会加入相应的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旅行中见万物、见世界,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

在香港会展中心,许多市民一早前来排队入场。“内地和香港全面恢复通关,希望孩子这个暑假可以到内地去感受一下祖国的发展变化。”香港市民周女士说,在逛展中发现很多研学旅游产品,包括传统文化体验、调研大湾区先进科技企业等,相信一定可以为孩子选到最佳路线。

(小标题)多方式满足客户需求

“整合”“联合”“融合”“结合”,成为不少与会旅游业人士口中的高频词。在他们看来,想要实现旅游业全面复苏、提升行业发展韧性,“合”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

用科技助力行业复苏,业界纷纷出招。波兰旅游局推出小程序“探索波兰”,在小程序里提供入境、交通资讯,推荐旅游景点,推出专家在线课程,满足游客咨询等需求,为游客带来旅行灵感。

营造复苏环境,积极拓宽商机,旅游业入局直播带货,以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方式构建连接商家、消费者、景点等领域的共享模式。

香港中国旅行社在2022年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以线上直播推介会和旅行产品为主要内容。陈瑞东介绍,本届旅游展期间,港中旅准备了两场直播活动。同时,团队也会根据本届旅游展的市场反馈调整产品,及时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旅行需求。

“线上直播带货如火如荼,线下参展与同行和消费者交流,两种形式的结合让我们特别期待复苏的旅游业与游客们擦出新火花。”他说。(完)

新华社2023-6-17

 

 

CEPA20年 香港经济加速融入内地 文章下载

CEPA20年 香港经济加速融入内地

为了推动香港融入内地和促进其经济发展,内地与香港2003年开始签约CEPA协议,给予香港大量本地产货物免关税优惠,持续更新的CEPA补充协议在港资银行开设异地支行、专业人士资格互认等众多领域均带来利好。香港大量企业纷纷加快在内地尤其是广东的发展,许多港企业务出现飞速发展。笔者认为,CEPA协议有利香港许多企业和港商加速融入内地市场,有利香港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发展格局。

异地支行令资本金压力大减

自2003年内地与香港开启CEPA协议后,加上不断更新的补充协议,港资银行、基金、建筑、法律等诸多领域均已受惠。以前港资银行业务只限于广州和深圳设设立分行,如果要在其他大湾区城市开设分行,需要资本金达上亿元人民币,而2009年,《CEPA补充协议六》签署后,允许在粤港资银行在广东省内设立异地支行,而一家支行资本金仅需1000万元即可。恒生中国佛山支行于2010年1月开业,是《CEPA补充协议六》框架下开设的首家异地支行,成为内地与香港经贸与金融合作的里程碑。此后,恒生、东亚、汇丰和渣打等异地支行在大湾区遍地开花,很好促进了港资银行服务大湾区港企、港人和本地企业及个人。

可以说中,港资金融业享受CEPA协议利好十分明显,而通过CEPA补充协议推动两地专业人士资格互认,推动香港建筑、工程等专业人士方便拓展广东的业务,这一利好是十分巨大的。在广州从事建筑设计的港青卢建能感叹,资格互认前,他不能在建筑图纸上盖章,公司也不能单独投标,只得找内地企业合作。自2007年互认后,他成为国家一级建筑师,可以便捷地开拓业务,包括图纸盖章、工程竞标,公司团队规模快速壮大,十多年来更大幅增长了10倍,更将触角延伸到了北京、上海和重庆等。

正是受益CEPA系列协议,港资券商和基金也获准在深圳和广州设立合资公司,并且获得控股地位,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恒生前海基金有关负责人感叹,公司与前海金控合资,持股比例高达七成,突破了以前境外机构只能参股的限制。

在CEPA框架以及前海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港资金融机构在前海加速布局,目前在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签约入驻各类金融机构已超百家,其对深港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与创新、加强深港合作无疑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同样,许多香港法律界专业人士也在CEPA系列协议利好推动下,前来大湾区开拓业务,许多人成为前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和特约调解员,并为大湾区港企和本地企业提供仲裁和调解服务。

资格互认等有必要扩展至内地重要区域

而CEPA协议对香港货物关税的减免,降低了港企成本,增强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和优势。CEPA实施以来,截至2021年,深圳关区自2004年1月1日以来累计自香港进口货物关税优惠32.4亿元人民币。每年香港本地生产的商品进入内地至少节省了10亿多关税,这对许多港企无疑是巨大的利好,加快了其拓展内销、建立销售渠道和品牌。

笔者认为,20年来,CEPA系列协议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大量港企、港商和香港专业人士纷纷北上开拓业务,成为助力香港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决策。未来这一政策将会持续发挥威力,加速香港与内地的融合。

不过,由于当初CEPA系列协议中资格互认仅限于广东,十多年过去了,许多港企业务扩展至长三角、京津唐等重要经济区域,资格互认等有必要扩展至内地重要的区域,有利港企、港商和专业人士加速开拓内地市场,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全面融合。

大公网2023-6-28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