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粤港澳台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台办

题目:如何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深化与台港澳合作

资料提供时间:2023-01-06

目录

更多

扬州用好港澳台侨外资源 放大“三都”品牌效应 文章下载

扬州用好港澳台侨外资源 放大“三都”品牌效应

“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是扬州三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对于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持续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有着“高附加值”,如何利用好扬州丰富的港澳台侨外资源优势,放大“三都”品牌效应,全面助推扬州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港澳台侨外资源服务“三都”的优势条件及成效

我市港澳台侨外资源丰富。目前,在对外友好资源方面,我市有国外友城73个,其中,友好城市23个、友好合作城市50个,外国友好城市已经成为扬州联系世界的桥梁、增进友谊的纽带、开展合作的载体。这些都是助推“三都”品牌的国际友好力量。在港澳侨资源方面,有扬州籍侨胞侨眷20万人,其中海外侨胞、留学生10万人,国内归侨侨眷10万人,海外友好侨团150余个,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扬投资的侨港资企业近千家。在台湾资源方面,有台资企业近200家。海外华侨华人既懂中国文化,又懂其住在国文化,是讲好“三都”故事的最佳人选,他们在住在国与国际友人乃至上流社会结交,有丰富的国际友人朋友圈,知道怎么用住在国语言向国际友人讲好中国故事、“三都”故事。这些港澳台侨是我们放大“三都”品牌效应、助力产业发展的可靠资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港澳台侨外资源,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三都”品牌争创、品牌外宣、品牌转化方面作用,扩大了扬州对外交往,提升了扬州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港澳台侨外相关部门单位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聚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大“三都”的海外推广,在脸书上线“Find China in Yangzhou”,宣传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美食。在约时代广场大屏滚动宣传“世界美食之都”名片。举办海外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亲情中华海外华裔青少年网上夏令营,宣传扬州大运河历史文化。在海外华文媒体发布运河文化、美食文化专版,等等。扩大了扬州对外文化交流,举办世界运河论坛。与友城法国奥尔良市签署“全面深化交流备忘录”,联合发布双城合作标准《国际游客淮扬美食品鉴与服务指南》,成为扬州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标志性成果。举办国际文化旅游精品展,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机构参展,亮点纷呈。

二、放大“三都”品牌效应存在的不足

缺少统一的运作机制。目前,“三都”建设出现“重创建、轻利用”的现象,品牌创成后的持续性建设缺少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未形成长短期的发展规划,各条线、部门多“各自为战”,围绕“三都”建设的工作“碎片化、零星化”,缺乏“三都”品牌应有的“国际范”,造成品牌资源浪费。

缺少整体的海外宣传规划。“三都”品牌创成后,未形成统一的对外推介宣传规划,缺少持续跟进放大的力度。

缺少统一对外的宣传资料。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发布的宣传图片、视频、专题片、LOGO等,无法精准地展示扬州对外美好形象。

港澳台侨外资源整合不够。“三都”品牌在扬州叫的响,还没有形成扬州、海外互动宣传效应,存在曲高和寡的现象。

三、用好港澳台侨外资源放大“三都”品牌效应的建议

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都”品牌,是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亮丽城市名片。建议市委市政府用好扬州丰富的外交资源、友城资源、台商资源、侨胞资源,充分发挥港澳台侨外的优势,持续放大“三都”品牌效应。

统筹组织运行机制。重点要统筹两项工作机制:领导协调机制、高效运行机制。领导协调方面:改变目前“世界美食之都”由商务局主管、“东亚文化之都”由文旅局主管、“世界运河之都”由WCCO负责的“各自为战”,其他部门 “敲边鼓”的局面,全面整合、升格成立“三都”建设领导小组,主导产业化发展。把目前“三都”不同的领导条线,不同的部门各管各的现象打通,统一领导机构,统一运作机制,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协调机构,定期研究“三都”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高效运行机制方面:制定“三都”建设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包括港澳台侨外部门单位在内的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协作联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形成协同作战、发挥作用的“三都”建设运作机制。深入挖掘“三都”内涵,制定“三都”建设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工作计划,进行统一规划,提炼标识性的概念,打造易于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表述。制定出台“三都”建设政策意见,明确每年“三都”产业发展重点、宣传重点,每年推出1-2个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扬州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搭建海外宣传平台。重点要搭建三个海外宣传平台:成立海外宣传中心、聘请海外宣传大使、统一制作宣传扬州“三都”形象片。成立扬州市海外宣传中心,统一策划“三都”外宣事宜,每年推出有关“三都”宣传专题。如:中国大运河海外推广、扬州淮扬美食海外推广、鉴真东渡故事海外宣讲、崔致远在扬州故事海外宣讲,讲述海外扬州人故事,等等。同时依托海外华文媒体建立若干“三都”海外宣传分中心。制作用于统一发布的媒体资源。请广电总台分别制作“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总宣传片以及短视频,每年再根据宣传重点推出系列专题片以及短视频,便于统一宣传口径,打出“三都”外宣形象。聘请海外宣传大使。聘请对扬州友好、有热情、有影响力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担任海外宣传大使,强力推进“三都”在世界各国宣传,扩大国际知名度。

支持职能部门工作。重点支持职能部门四方联动。在涉港澳台侨的部门有外办(港澳办)、台办、侨办、侨联,各家都有丰富的海外资源。外办(港澳办)有丰富的外交资源、国外友好城市资源和港澳资源,台办有丰富的台胞资源和台商资源,侨办、侨联有丰富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外办可以通过国际友好城市讲述中国大运河故事、开展美食文化交流。台办可以通过台胞台商,开展两岸经济文化互动交流。侨办可以开展海外精英工作,讲好“三都”故事。以侨为桥,发出扬州声音。侨联作为人民团体,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海内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扬州籍海外侨胞在推介扬州“三都”文化中有热情、有资源、有能力,发挥好华文学校、海外侨社团、爱国侨领、海外侨胞的作用,利用海外中餐馆、海外华人文旅机构、华文媒体等,以侨为桥讲好“三都”故事,参与“三都”建设,助力“三都”产业化发展。建议市政府整合四部门资源,对港澳台侨外可用资源进行全面摸排,认真梳理、摸清底数,强化部门职能作用,增加涉外涉侨涉台等部门的人员、经费保障。

建好对外服务窗口。重点要建好五大对外窗口。一是充分用好WCCO(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平台价值,加快推动其申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进程,推动WCCO成为扬州与国际运河城市合作的桥梁。二是加快推进对外结交友好城市。有的放矢,围绕“三都”建设结交友城,积极争取结交国外“东亚文化之都联盟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国外城市为扬州的友好城市,促进与友好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旅游项目合作、产业合作。三是充分发挥扬州市海外联谊会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凝聚海外精英的平台。四是建设扬州市台商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涉台发展环境,提升涉台服务质量,为台商台企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落实惠台政策。五是建设扬州华侨华人服务中心。把它作为吸引海外华侨华人的暖心工程,打造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来扬州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的窗口,让海内外侨胞感受到扬州市委市政府对华侨华人的重视关心。

打造经典活动品牌。重点打造六个活动品牌。一是做响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推动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国家级机制性论坛,进一步丰富论坛内涵,紧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精选论坛主题,邀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嘉宾来扬参加论坛,让论坛成为世界了解扬州的窗口。二是举办世界美食博览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合作框架下,探索建立“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城市合作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借力驻外使领馆策划“感知中国 印象扬州”系列活动,推动扬州美食、扬州餐饮企业、扬州餐饮品牌走出去。推动“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城市间企业界、学术界、行业组织、民间团体等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加强与“世界美食之都”国外城市的联系合作,邀请共同举办“世界美食博览会”,以美食为纽带促进其他产业合作。借力海外中餐馆实施扬州美食海外推广计划,向世界推广扬州美食。对接全球美食榜单,助力更多餐饮企业入榜米其林榜单。发挥扬州大学旅烹学院“中餐繁荣基地”作用,推动美食教育国际化。三是成立“东亚文化之都城市联盟”,以东亚文化之都城市联盟为主阵营,促进东亚区域城市间文化和旅游合作,广泛开展文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扬州与日韩历史文化渊源优势,建立“中日鉴真研究中心”“中韩崔致远研究中心”,定期举办中日韩名人论坛(中日鉴真论坛、中韩崔致远论坛),适时引进日韩文化创意项目,建设“中日韩文化产业园”(东亚文化产业园)。四是举办台商扬州发展论坛。五是举办国际文化旅游精品展。2019年结合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举办了国际运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50多家海外文旅机构参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文化旅游精品展,邀请世界各地文旅机构参展。六是举办全球华侨华人扬州峰会。全球海外华侨华人约6000万,其中高层次人才400多万,资源丰富。建议与扬州“三都”产业发展相结合,每年突出一个重点、一个主题召开全球华侨华人扬州峰会,让海外华侨华人进一步了解扬州,爱上扬州,宣传扬州。

推动“三都”产业化发展。重点要发展文旅创意产业、美食产业、高新科技产业。“三都”产业化,首先要推动扬州美食产业、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等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打造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美食和文旅节庆品牌,做大做强本土餐饮、文旅企业。用好港澳台优势产业资源,进一步放开与港澳台的交流合作,深化扬州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在文化创业产业、生物医药、微电子产业、观光农业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惠港澳台企业政策落地,支持港澳台企业利用“三都”品牌进行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扶持港澳台资美食龙头企业、食品、餐饮、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街区。用好侨界优势产业资源,瞄准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华侨华人中餐馆、海外华侨华人文旅机构,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依托海外中餐馆,推进扬州美食走出去。围绕“三都” 品牌产业化目标,出台有针对华侨华人的产业招引政策,让“既懂中国文化、又懂住在国文化” 的华侨华人共同参与“三都” 建设,讲好扬州故事,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用好国外友城的产业优势,加强文化创意、美食、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总之,放大“三都”品牌效应,要形成市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尽职,企业联动,海外动员,国际友城相助,港澳台侨界协同,统一领导机制、统一运作机制、统筹产业规划、亮出宣传品牌,海内海外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扬州政协2022-08-26

 

 

穗港澳台青企聚湾区,线上线下联动促发展 文章下载

穗港澳台青企聚湾区,线上线下联动促发展

9月2日-4日,2022穗港澳台(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成果交流会以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举行,来自穗港澳台的20家优秀青年企业项目进行线上展览展示,10家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线下路演活动。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优秀青企线上联展

本次交流会由团市委主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青创中心”)承办,以“科创新彩 智赢未来”为主题,依托2022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线上平台开设穗港澳台(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成果交流会线上展厅,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展示交流、成果转化、要素对接的综合服务平台。

本次参展项目包括4个穗港澳青创中心入孵项目,8个穗港澳台创新项目(港澳台项目各1个),5个高校大学生创新项目(含挑战杯项目4个),2个乡村振兴项目,1个“青工五小”项目。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及健康、文化传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类、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等行业类别。

线下路演资源对接,达成投资意向金额逾400万元

交流会期间,市青创中心在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开展穗港澳台(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成果交流会路演活动,广州美吃营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码力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华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初创型企业(项目)或青年团队参加路演。

针对青年创新创业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市场等创业难点痛点问题,主办方在路演现场邀请了孵化基地、创投机构、企业家等专家参与,为项目提供创业指导、风投对接、资源链接、场地支持等服务。经过路演推介和互动问答等环节,7个项目与投融资机构达成投资意向金额逾400万元,并提供市场、资源、场地等对接。

“我们是一群澳门青年,为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实施,来到广州创新创业,从事药物研发和医疗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致力于打造医疗AI平台及医院网络平台。”华旋生物制药负责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会可以认识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朋友,找到创业项目之间的共同点、互通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穗港澳青创中心入驻项目(企业)达65家

作为创交会上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展示交流平台,穗港澳台(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成果交流会自2019年以来,累计吸引110个项目参与展示交流,项目线上浏览量超10万人次,近5个项目与投融资机构及金融机构达成投资及信贷意向额度逾5000万元。

据主办方介绍,自2021年以来,市青创中心打造了全国首家由共青团指导运营的公益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穗港澳青年项目提供最长2年的免租入驻服务,提供“政策指引、就业创业、投融资对接、政务办理等”一站式扶持。截至目前,穗港澳青创中心已遴选入驻项目(企业)65家,其中港澳项目23家,占比达35%,出孵项目9家,整体入驻率达93%。

广州日报2022-9-5

 

 

“鲁台港澳”农业现场交流:农业合作面临难得机遇 文章下载

“鲁台港澳”农业现场交流:农业合作面临难得机遇

6月27日讯:近日,“相约鲁西 共谋发展”2022鲁台港澳现代农业交流合作现场会在聊城临清市举办,来自省会经济圈暨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城市部分台协会会长,台湾、香港、澳门的企业家、专家代表欢聚一堂,深入交流聊城与台港澳地区农业优势产业、农业产业推广等方面的经验,促进项目对接。

“本次交流活动开展得恰逢其时,必将进一步深化山东与台港澳地区现代农业的精准衔接、合作共赢,为助力全省台港澳工作‘走在前、开新局’搭建桥梁和平台。”山东省台港澳办副主任尹晓民说。

尹晓民表示,鲁台港澳农业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合作空间广阔。去年,山东省积极推动出台山东的“农林22条”实施细则,聊城等地相继出台办事指南,为台胞台企参与大陆乡村振兴、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聊城作为农业大市,具有较强的农业产业优势,是全国优质粮食和瓜菜菌、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聊城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优势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养健、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是广大台港澳同胞投资兴业的好去处。

“我们希望各位台商港商朋友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借助聊城农副产品绿色、安全的‘金字招牌’,合作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互利共赢。”现场会上,聊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柳庆发在致辞中说。

会议现场,台湾德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了“牛樟芝固态子实体生物培养项目”,香港百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深圳泓宇投资有限公司和山东赛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了“注资和拓展海外市场业务项目”。

牛樟芝,以往是台湾特有的真菌,仅生长于台湾特有的牛樟树上。“牛樟芝固态子实体生物培养项目”,是台湾德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人工种植牛樟芝项目。台湾德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长林宥芳表示,之所以选择与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是因为该公司具有人工栽培野生桑黄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优势,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未来愿景。

当前,聊城正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抓手,以绿色经济培育、产业转型发展、生态价值实现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鲁台港澳农业合作。现场会上,聊城市台港澳办主任李保忠向广大台港澳企业家抛出了“橄榄枝”:“我们将以最大诚意、最大努力,提供全方位、便利化、人性化的服务,让您真切感受到投资聊城、就是赢得未来!”

华夏经纬网2022-06-27

 

 

教育部港澳台办: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 文章下载

教育部港澳台办: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

9月20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交流情况”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教育部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闫炳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齐鹏飞(在线参加),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线参加),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在线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线参加)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发布会。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会上,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介绍了十年来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交流的总体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为促进港澳台青少年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刘锦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十年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鼓励支持港澳台青少年来内地(大陆)学习深造。

稳步推进招生工作。十年来,内地(大陆)对港澳台招生渠道有效拓宽,招收学生学历层次不断丰富,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内地(大陆)高校累计招收港澳台学生7.9万名。在内地(大陆)就读的港澳台学生人数稳步增长,2021学年,内地(大陆)高校共有港澳台在校生3.82万名,较2012年的2.53万增长了51%。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港澳学生赴港澳以外地区升学首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就读。

着力提升培养质量。教育部联合六部委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要求高校坚持“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指导有关学校针对港澳台学生特点,提供专门的学业指导、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支撑。建立内地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学习平台。设立国情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大中小学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同时,邀请港澳台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学宪法 讲宪法”等全国性学生活动,为港澳台青少年放飞青春、展现风貌搭建了广阔舞台。

务实做好就业指导。进一步做好政策指导,要求各地各高校把港澳台毕业生纳入就业指导和服务范畴,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网上和现场招聘活动,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沙龙、咨询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部还联合中国科协开展2022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为港澳台青少年提供实习岗位与实践机会。

二是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

支持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实施“姊妹学校”平台建设和“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支持各地各校组织开展对台教育交流项目。目前,内地与港澳中小学、幼儿园已缔结“姊妹学校”2593对,覆盖内地29个省(区);设立的“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近3000项,惠及港澳师生近10万人。10年来,教育部累计开展对台交流项目1300余个,两岸1000多所高校参与,约6万余名台湾师生赴大陆参访交流,师生交流覆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持续推动教师交流培训。教育部与香港教育局、澳门教青局合作,每年选派内地优秀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赴港澳开展业务交流协作,十年来累计选派教师1081名,先后与港澳900余所学校建立交流关系,共同推动协作教研,优化课堂教学。2020年,教育部启动“澳门千名教师精英培训计划”,计划十年内向澳门教师提供1000个赴内地培训机会,目前已举办四期培训项目,受到参训教师好评。连续多年举办“港澳教育界人士国庆访问团”“华夏园丁大联欢”等品牌活动,累计参加的港澳台教师逾万人。

支持扩大校际合作。支持内地(大陆)与港澳台高校先后建立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粤台教育合作联盟等,在合作办学、科研创新、联合育人和实验室共建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高校间合作关系日益密切,深度不断增强。

三是不断推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持续推进合作办学。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3个,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批准筹备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通过开展合作办学,有力推动了内地与港澳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

共同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内地和港澳高校共建共享创新平台,协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目前,港澳高校参与建设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0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助推港澳科技力量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发展大局。

鼓励融入国家教育事业。内地(大陆)多个国家级教育社团吸纳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人士入会或入职。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平台、项目和教育评优评选活动面向港澳同胞开放,如推动港澳同胞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等国家级奖项。

积极引导教育捐赠。积极引导港澳基金会服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精准开展教育捐赠活动,捐建基础设施、资助科研教学、开展师生培训交流等。十年来,多家港澳基金会通过教育部捐赠教育事业发展,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元,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锦表示,下一步,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将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台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助力港澳台青少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新篇章。

中国网2022-09-20

 

 

衡水安平:招商引资敢为人先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文章下载

衡水安平:招商引资敢为人先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近日,安平·珠三角(深圳)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在广东深圳举行,签约6个项目,总投资25.3亿元,拟引资11.5亿元,进一步加强了衡水市安平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巩固了该县与深圳各家名企协会的友好关系,是安平敢为人先,主动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大潮的创新之举。

为深入贯彻河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安平与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企业项目合作,连日来,安平县招商团先后奔赴深圳、东莞、惠州、珠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期间共举行项目推介会1场,出席2场项目签约仪式,促成7个优质项目签约。

2022年以来,安平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四大班子”齐上阵、部门乡镇总动员,紧盯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出台了《安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二十条》等措施,成立了粤港澳招商办事处、雄安·衡水安平经济协作中心等,坚持专班制招商引资,积极对标高端智能项目,进一步优化招商图谱,做实做优招商项目库、投资企业目录库、重点客商联系库,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同时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全面展开“云招商”行动,变项目洽谈为“线连线、屏对屏”,组织县内企业参加各类“云招商”项目推介会、对接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档升级,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落地落实。

安徽经济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官方帐号2022-07-14

 

 

江门市委台港澳办强化使命担当 持续深化江门与台港澳合作交流 文章下载

江门市委台港澳办强化使命担当 持续深化江门与台港澳合作交流

2019年组建成立以来,江门市委台港澳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立足侨都特色,充分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优势,不断推动江门与台港澳在各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为侨都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港澳台同胞共同努力,共圆中国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市委台港澳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深学笃信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近年来,该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等全面加强理论学习,引导全体台港澳办党员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并广泛向港澳台同胞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对港澳台重大政策主张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去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的系统部署,提出要牢记服务港澳初心,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携手港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我市结合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的优势特点,作出的重要部署。市委台港澳办作为该工程的重要牵头部门之一,始终绷紧政治建设这根弦,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推进“港澳融合”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业务专精、纪律严明”的台港澳干部队伍。

  坚持“两岸一家亲” 深化江门与台湾交流合作

  坚持“两岸一家亲”,近年来,市委台港澳办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持续扩大深化江门与台湾各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产业交流合作,该办2019年利用省台办举办的“台商一起来 融入大湾区”活动和2020年“海峡两岸中山论坛”江门分会场活动,努力为深化江门与台湾合作牵线搭桥。2022年,江门首次以城市馆的形式亮相第十三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信贝利机械有限公司等8家台资企业代表集中展现了江门“工业振兴”发展亮点以及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其中凯博医疗查理干细胞中心以“疼痛的救星—不动刀关节”吸引了不少采购商驻足咨询,让参会嘉宾见证了江门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能力。

  为推动青少年交心交融,该办先后组织举办政策宣讲会、创业创新研讨会、扶困助学,以及第七届、第八届台湾青年岭南行活动,以此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该办还会同民革江门市委员会建设“江门台青之家”,发布面对台湾青年的实习岗位,并与团市委、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为包括台湾大学生在内的内地港澳台大学生实习提供帮助。

  为推动台企高质量发展,该办聚焦涉及企业“双统筹”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开展“惠台暖企”行动。积极推动“惠台31条措施”“粤台48条”落实落细,保障在江台商台胞福祉,推动落实同等待遇。据统计,全市高新技术台资企业34家,2022年第一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目前,由台湾青年独立经营、具有台湾元素并能提供场地、咨询、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的江海“打开创意众创空间”和新会“金盟文创园”两家台资载体平台已初见雏形,涉及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在孵创业团队35个。

  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

  着力打造江门与港澳合作品牌亮点

  作为我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12个专项小组成员之一,市委台港澳办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赋予江门的新使命新定位,主动加强与港澳联系,着力打造江门与港澳合作品牌亮点。尤其是去年市委提出实施“港澳融合”工程以来,该办组建“港澳融合”工程攻坚专班,制定《江门市关于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聚焦“打造对接港澳桥头堡、深化与港澳科创和产业融合、加强与港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与港澳民生领域融合”四大工作目标,明确23项具体工作任务,努力将江门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拓展官方合作领域方面,几年来,该办主动牵线搭桥,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事务局、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等单位的对接联系,就江门与港澳三地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和携手推动“港澳融合”工程等进行持续深入交流,努力实现江门与香港、江门与澳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加强经贸科创交流合作方面,该办与相关部门多次联手,举办或协助举办江门与港澳对接会、第一届汇澳优质生活展——江门站活动、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等活动,其间,三地进一步加强联谊,一大批合作项目签约和加快落地。

  推动跨境要素流通方面,该办以港澳关切为出发点持续进行机制创新,2019年以来先后与市税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手,推出离岸智能办税通道、“湾区通”工程、“江门—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等,助力港澳人士在境外自助办理相关涉税业务,着力解决港澳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跨境流通难题,助力港澳企业和群众实现“零出关”即可办理我市乃至全省不动产、商事登记、社保、税务等政务服务事项。江门还先后在澳门、香港建成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截至目前,该专区已进驻政务服务超过450项,运行以来已累计为超过4000名港澳同胞提供服务,其中今年新进驻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超50项,提供政务服务超过2000人次。

  推动港澳青年交流方面,该办加强与港澳官方教育部门和澳门江门青年会、香港五邑总会的常态化合作,深化与暨南大学等省内侨校及港澳高校的合作,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完成《青创地图》和《初创企业》编制工作,广泛发动香港青年参加“青创内地法律交流会”、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和“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并定期组织港澳青年人才到我市考察参观,拓展港澳青年来江实习计划,助力港澳青年建立情感联系、生活联系、工作联系,引导港澳青年扎根江门、圆梦湾区,不断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

  科创和人才合作方面,今年以来,该办积极参与推动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携手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目前已签约落户合作项目13个,涵盖绿色低碳城市(园区)合作、“双碳”技术应用和“双碳”技术产业化等领域;与澳门城市大学签订人才交流合作协议,拟定期输送港澳博士、博士后人才到我市从事科研工作;推动“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珠西创谷与港澳企业商会、青年协会、大学等20多个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已吸引50多个港澳团队进驻;推动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关于支持港澳居民到江门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落地落实,激发港澳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接下来,市委台港澳办将继续全力推进对台工作和“港澳融合”工程,积极做好助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促进江门高质量发展的“超级联系人”,努力为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江门新闻网2022-09-20

 

 

高要区:以“三大抓手”推动港澳台侨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高要区:以“三大抓手”推动港澳台侨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高要区委统战部(台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港澳台侨工作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前基层港澳台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搭建桥梁“三大抓手”,进一步发挥统战经济职能,探索统战服务模式,吸引更多港澳台侨资企业投资肇庆、建设肇庆,助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服务抓落实

一是当好“服务员”。采取“多对一”联系港澳台侨资企业精准服务模式,开展部门联动“精准约诊,定时坐诊,定期接诊,集中出诊”的“纾困惠企”活动,组织供电、卫健、人社和教育等部门,协调解决港澳台侨同胞生活生产就业问题。截止目前,累计解决企业用电、新冠疫苗接种和教育就业等问题343件。二是当好“联络员”。组建“红色助企”队伍,采取“党员+企业”结对挂包联系模式,按照“一企一册”,制定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台账,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开展港澳台侨资企业专题调研15次,发出调查问卷510余份。三是当好“指导员”。组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通过分片区、定人员,实施“网格化”服务,与企业一对一联系,组织卫健、应急和人社等职能部门指导企业做好防疫物资储备、防疫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监测等日常防疫工作。

优化环境抓发展

一是持续融合发展资源。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资源丰富、联系广泛的优势,依托侨港高要同乡会、金利同乡会和内地港人联谊会等,在符合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开展乡亲社团活动150余次,邀请34批293人次回高要考察投资,进一步融合发展资源,实现产业互补、行业互联、企业互动。二是持续推介投资营商环境。通过粤台视窗、西江日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开展“我在大湾区还有一个家”香港青年大湾区创业和台湾同胞在肇庆等专题报道,推荐4名台湾青年参加中央台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百名台青化融合短视频”节目,深入挖掘港澳台侨同胞在高要创业就业,融入大湾区生活的故事,积极宣传高要投资营商环境。三是持续开展“以商招商”活动。结合“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活动,赴中山、深圳和珠海等城市召开粤(高要)港澳青年投资推介会。以乡亲社团为载体,积极推动广东(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项目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项目,以乡亲社团创二代为重点培育对象,积极协调招商部门做好钟皓琨、周杰芬等港澳青年5个创业项目落地工作,持续推动元嘉公司等3家台资企业增资扩产。

搭建桥梁抓融合

一是搭建破题解困桥梁。持续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技能”活动,组织政企政策交流座谈会,积极推送涉企优惠政策109项的“惠企大礼包”。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建立问题收集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和服务需求,积极反映企业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二是加强乡亲社团建设。积极推动同乡会全覆盖,目前,创建区级港澳乡亲工作平台5个、香港高要乡亲联络处5个,涉侨乡亲社团3个,镇级同乡会(小组)15个,村级同乡会(小组)30个,创建新型社团5个,不断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团网络布建,扩大乡亲社团影响力和凝聚力。三是开展联谊交友活动。组建“港澳商联络微信群”、“台商联络微信群”和“澳大利亚要明洪福堂同乡会微信群”等,延伸联谊交友工作手臂。制定《2020-2022年粤港澳青年合作交流三年行动方案》,组织港澳台侨青年企业家联谊交友活动5场,选派12批142人次参加市委统战部、市大湾区办公室座谈会,为港澳台侨青年广泛交流交往、深度融合“牵线搭桥”。

肇庆统战 2022-07-02

 

 

福建台港澳办19条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深化与台港澳合作 文章下载

福建台港澳办19条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深化与台港澳合作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省,福建省新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19条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在15日召开的福建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张文洋解读这些新措施时指出,民营经济覆盖广泛,是福建的特色、活力和优势所在。19条措施充分吸收了民营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既注重产业政策支持引导,又着力满足企业具体需求;既注重对标先进,又充分体现闽省特色;既注重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又强调引导企业自身健康发展。

  福建此次推出的19条措施,涉及培育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转型提升、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强化民营企业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等五个方面,是具有福建特色、便民利企的具体政策。

  福建既是著名侨乡,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在19条措施中,福建官方提出,深化与台港澳合作,支持民营企业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鼓励民营企业与台港澳企业共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产能合作。

  在梯度培育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福建鼓励民间投资用好基础设施REITs、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积极参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及相关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

  同时,福建充分回应企业关切,在“提升民营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方面,筛选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优秀供应商,供民营企业选择,并加快培育贸易数字化和电子商务平台龙头企业。

“19条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将着眼推动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福建产品和品牌。”张文洋说。

中国新闻网2022-08-15

 

 

陈国基: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文章下载

陈国基: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今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香港在“一国两制”实践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强调中央很珍视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个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并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中央更希望香港不断增强发展动能,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嘱托为香港指路引航,提供明确发展蓝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是习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亦是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人口超过8,600万的大湾区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本届特区政府定当致力以大湾区建设作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亦开拓创新科技和文化艺术等新兴领域,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扩大金融互联互通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肩负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和国内资本走向世界的双向桥梁作用。本届特区政府积极持续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等基础上,上任数月已取得进一步成果。今年7月,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正式纳入“沪深港通”,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选择,而内地与香港监管机构亦宣布开展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互换通),首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引入互联互通安排。今年9月,中国证监会更宣布进一步扩展互联互通安排,包括推动将符合条件在香港主要上市的海外企业证券纳入港股通合资格证券范围、研究允许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枱,以及支持在香港推出国债期货,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

此外,特区政府积极把握大湾区发展先行先试的优势,持续与内地探索创新的金融合作模式。我们自去年起已取得不少突破,包括深圳市政府来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当中包括绿色债券,乃首次有内地市政府在境外发行债券,以及香港交易所投资新成立的广州期货交易所股权,乃境外机构首次获准入股内地的期货交易所。今年9月,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前海管理局联合发布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18条新措施,将进一步吸引有意投资于内地的私募及创投市场基金以香港作为大本营,同时打通两地资本流通脉络,引导来自四方八面的资金投资于大湾区的创科产业,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进航运国际化和现代化

香港凭藉优质高效的港口和发展成熟的海运服务业,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中转枢纽。特区政府会继续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行不同措施,包括为合资格海事保险业务、船舶租赁及航运业商业主导人(即船舶代理商、船舶管理商和船舶经纪商)提供特定税务优惠,以吸引更多高增值航运企业落户香港;优化香港船舶注册处的服务,扩大覆盖面;以及与业界合作推动智慧港口发展。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变化,我们亦致力完善基础设施、物色合适用地、推广科技应用和加强人才培训,以推动高端高增值的现代物流发展。

香港同时亦是国际航空枢纽,香港国际机场是大湾区发展最成熟的机场之一。特区政府一直联同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致力促进香港航空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角色,并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和合作,抓紧大湾区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我们会继续推动“海天客运大楼”和自动化停车场等基建项目,方便来自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旅客经港珠澳大桥来港后,能直接进入机场禁区,再转飞海外,无需办理入境香港的手续。我们亦拓展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包括发展“海空货物联运”,方便内地出口货物在上游完成安检和收货后无缝运达香港国际机场,并直接转运海外。为助力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特区政府正与广东省政府及珠海市政府积极跟进机管局以市场化规则入股珠海机场,以及探讨在珠海共同打造高端航空产业群,以期达致优势互补。

拓展贸易内销市场

特区政府致力协助港商把握内地市场庞大的商机,并以大湾区为切入点拓展内销市场。在特区政府的支持下,香港贸易发展局继续通过多元平台,包括“GoGBA”一站式数码平台、在深圳设立的“香港贸发局大湾区服务中心”,以及在大湾区多个城市开设的“GoGBA港商服务站”,向港商提供全方位支援。特区政府亦已额外拨款该局以推行“内地发展支援计划”,加强支援港商、专业服务界别和创业人士发展内地市场。

货物贸易方面,香港海关与内地海关致力提升货物的通关效率,例如在“跨境一锁计划”下通过运用电子锁和全球定位系统,减少货物在两地出入境时重复检查,以简化手续并加快通关流程。现时,该计划在广东省已设有62个清关点,涵盖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联同香港的13个清关点,共提供806条路线供业界选择。

至于服务贸易方面,特区政府继续通过《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争取内地更多开放措施,便利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市场,尤其是大湾区内地九市。事实上,多个领域已取得良好进展。就建筑及工程相关专业服务而言,现时合资格的工程、建筑、测量、规划、园境五个专业范畴的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可通过简单备案在大湾区内地九市直接提供服务,前海和横琴亦有类似措施,至今已有约100间企业和700位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完成备案。就法律服务而言,首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已分别于去年和今年顺利举行,逾300名通过首届考试的香港法律执业者已完成广东省律师协会的培训并通过面试,可申请律师执业证(粤港澳大湾区),在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办理适用内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务。现时已有香港法律执业者以大湾区律师身分,担任大湾区内地九市案件的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

深化创新科技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集聚国际创新资源,著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十四五”规划纲要更首次将深港河套纳入为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大湾区建设正好为香港提供一个融入国家创科发展的最佳平台。习近平主席今年访港期间更亲自视察香港科学园,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创科发展的高度重视,并注入强大底气。事实上,香港近年创科生态环境愈见蓬勃,“官产学研”合作愈见紧密。香港在与创科有关的国际排名上的表现相当亮丽,例如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2021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中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当中在科技方面的表现更获评为世界第一。

香港会继续发挥好自身在“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优势,汇聚海内外的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其中,人才是推动创科发展的引擎,加强培育和吸引人才至关重要。特区政府的创科旗舰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已吸引海内外30多所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与本地合作,设立28间研发实验室,汇聚约2,000名本地和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在港进行世界级的研发工作;而“杰出创科学人计划”亦已支持逾70名国际知名的创科学者和其团队来港参与教研工作。特区政府会继续壮大本地的创科人才库,包括积极研究新举措,以吸引海内外创科人才来港从事研发或教学工作,推动香港成为国际科研之都。

此外,特区政府全力推进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优势互补,建设更蓬勃的创科生态圈。在特区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科技园公司已率先在深圳科创园区成立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预计可于今年年底落成,让有兴趣开展大湾区业务的香港创科机构和企业可先行落户;并已经启用“大湾区创科飞跃学院”和“大湾区创科快线”,以培育初创及支援科技企业引进外资、走向全球。

香港与一河之隔的深圳在创科路上更是合作无间,两地政府正全力合作发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实践“一国两制”下的“一区两园”,发挥港深强强联手的优势。我们会把合作区打造为“特区中的特区”,确保各项创科要素的流通,即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数据流。特区政府亦会通过去年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将落马洲/新田一带发展为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创科合作区,打造深港口岸经济带。

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结合

“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不单显示国家对香港的期望,更充分肯定香港多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事业,为业界带来源源不绝的发展机会。为了实践这个新定位,特区政府会善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香港中西荟萃的文化特色,汇集中外文化,推动中外协作和有机结合,令来自不同地方的文化元素均能在香港绽放光芒。

在硬件方面,特区政府逐步建立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和多元文化空间,为艺术家、艺团和从业者提供土壤,共同孕育文化艺术创作。其中,西九文化区正发展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文化建设,并具备条件进一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枢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于今年7月开幕,向公众展示弥足珍贵的故宫文物;而现正兴建的西九文化区演艺综合剧场,将在日后成为顶级舞蹈和戏剧表演场地。

同时,东九文化中心可望自明年起分阶段启用,成为艺术科技重镇及培训摇篮,连同预期于明年年底至2024年分期竣工的启德体育园,香港举办文娱康乐盛事的场地将会大增,与西九文化区产生协同效应,带动香港成为国家级文物及艺术品全国首选的展出地,以及全国首选的表演艺术文化旅游中心。

至于软实力方面,特区政府致力加强与各地艺术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确立香港在国际艺坛的地位,包括积极筹办不同大型国际会议和论坛。继今年5月顺利举行国际演艺协会年中会议,令香港成为首个两度成功举办这项国际盛会的亚洲城市后,特区政府正全力筹备在香港举行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及博物馆高峰论坛,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提供集思广益的平台。

特区政府亦致力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合作,为彼此文化发展带来新动力。特区政府会继续在内地不同省市举办“香港周”等活动,展示香港的文化艺术成就,促进文化交流,并加强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不同表演场地的协作以打造新品牌,为本港艺团提供更多演出机会,扩展香港艺术文化节目的观众层。

香港现已踏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五年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而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是香港已经踏上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香港会继续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高度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及世界一流的专业服务业,通过大湾区建设这个最佳切入点,开拓内地市场,支持港人港企把握大湾区发展的庞大机遇;同时强化香港在国家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介人”角色,协助大湾区以至内地其他城市开拓国际市场。

香港命运从来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香港特区政府定当持续深化与中央部委、内地不同省市和澳门特区政府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加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并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取得更多政策创新和突破,为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紫荆2022-09-30

 

 

厦门市委台港澳办:先行先试 融合发展探新路 文章下载

厦门市委台港澳办:先行先试 融合发展探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站在大陆对台交流合作最前沿的厦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中央、省委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先行先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实践,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全力打造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交流交往最活跃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台青就业创业最优渥热土、惠台政策落实最全面城市,为两岸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市委台港澳办主任刘金柱表示:“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勇担历史使命,全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引领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

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回首这十年企业的发展,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他是佳好集团董事长,深耕厦门20多年,生意风生水起。

前十年主营建材,最近十年经营业务日渐多元化,横跨一二三产业,吴家莹直言,得益于祖国大陆的庞大市场、良好的营商环境及各项扶持政策,佳好集团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去年公司交易额达7亿美元,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同是最早一批台商,建霖集团总裁陈岱桦也把一家小厂做成大厂,从一台注塑机起家成长为卫浴行业的标杆。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建霖集团不断转型升级、增资扩产,上市一年多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没能阻挡在厦台企发展的脚步,6家厦门台企和台资参股的厦门银行在大陆上市。吴家莹说:“在厦台企产值逆势增长20%-40%,不少台企扩充厂房,足见大家对未来两岸融合发展充满信心。”

十年春华秋实,厦门已成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引进友达、宸鸿等20多家台湾百大企业,台企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设立凸显对台特色的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注册台企近1000家。截至2022年8月,厦门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519个,已成为台湾水果、食品、酒类、图书、大米的主要进口口岸。

台青就业创业最优渥热土

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从对岸来、筑梦厦门”的台湾姑娘李佩珍动情说道:“我相信,对脚下的土地投入的情感有多深,路就能走多长。”

以厦门为主会场的海峡论坛,不仅见证,更推动了两岸融合发展的浩荡潮流,一线牵起两岸情深。借着这个盛会,两岸同胞写下一个个“向彼此走近”的故事。

十年来,厦门以闽南文化为纽带,持续创新交流方式,重点打造海峡论坛、工博会、文博会等50多个大型两岸交流活动。其中,海峡论坛成功举办14届,累计超过13万名台胞参与,成为规模最大的两岸交流盛会。获批设立3个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12个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示范点和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10个海峡两岸(厦门)交流基地。

“阿嬷对我讲,往海的那边去,有座城隍庙,我的根在那里……”台湾青年赖淑珍时常背个吉他,走在集美乡村小路上,边弹边唱这首特意为村子写的歌《城内之歌》。被厦门所吸引,赖淑珍告别家乡,跨越海峡而来,和几位台青一起成立新媒体公司,取名“青青之约”,“寓意两岸青年一起赴乡村振兴之约”。

青年是两岸的未来。厦门敞开胸怀拥抱前来的台青,建成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24家,从场所、资金、住房、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他们在厦逐梦。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一代循着广阔机遇而来,在厦门与大陆青年成为奋斗伙伴。

惠台政策落实最全面城市

怀着创业梦,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的台胞李裕文在厦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的开发。作为惠台政策受益者,他入选厦门第九批“双百计划”的领军型创业人才。

中央“31条措施”出台后,厦门率先出台大陆首个地方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厦门“惠台60条”,并陆续出台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和金融、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的惠台利民政策。

在大陆率先为台湾青年提供市级公租房,率先出台《关于台湾医师来厦执业的资助规定》,签发大陆首本台湾船员海员证,在大陆率先成立首个台湾地区有关规定查明研究中心、首个两岸消化病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和台湾地区标准化(厦门)研究中心……一项项惠台“大礼包”,吸引越来越多台湾高级人才来厦就业创业。

这座城市不仅成为台胞创新创业的热土,也成为他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温馨家园。将台胞纳入社保体系,率先发行台胞专属信用卡,在全市优质初中和高中开设台生班,率先设立台湾中小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立大陆首个对台研学基地…… 一系列同等待遇,让台胞乐活厦门。

“正是这种善意、诚意与主动,让越来越多台胞愿意到厦门来,与大陆同胞一起为未来打拼。”吴家莹说。

【亮点】

台商青睐厦门

厦门是备受台商青睐的投资兴业热土,两岸首家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两岸首家合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金融”、大陆首家台商基金合伙型企业“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厦门)合伙企业”相继落户厦门。

截至2022年8月,厦门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519个,台企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引进友达、宸鸿等20多家台湾百大企业,设立凸显对台特色的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注册台企近1000家。

吸引台湾人才

厦门持续举办台湾专业人才对接会,累计吸引近5000名台湾人才参加。每年组织在厦企事业单位推出数千个台湾青年招聘岗位,其中厦门航空累计招聘约300名台湾空乘。创新开展3批“在厦台企赴台征才计划”,累计提供4000多个岗位。

厦门在大陆率先实施《台湾特聘专家制度暂行办法》,截至目前共选聘台湾特聘专家(专才)8批共540名。

深化厦金合作

厦金“一体化城市生活圈”正在构建,厦金合作持续深化,首创游客自发包租游艇直航金门模式,实现两岸游艇双向对开。

五通码头三期投用,成为大陆第一个全程无纸化自动通关的对台客运码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占两岸“小三通”的90%。

厦门日报2022-10-14

 

 

山东儒家文化“搭台” 深化台港澳合作交流 文章下载

山东儒家文化“搭台” 深化台港澳合作交流

“省会经济圈暨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城市”台港澳工作协同发展联席会议6月9日在济南举行,旨在促进山东济南、淄博、济宁、泰安等8个城市在台港澳工作中协同发展,发挥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等特色优势,搭建台港澳合作交流平台。

“近年来,在山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鲁港合作驶入‘快车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山东联络处副主任方明远表示,联络处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省会经济圈”各城市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以及上市融资;推动优质香港企业到山东发展,携手共享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战略两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与“省会经济圈”各城市间经贸、金融、文化、青年等多方面交流合作,搭建香港与山东多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

济南市台协会副会长吴迪说,济南市台协会将与山东8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结合各市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突出特色、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原则,推动与台资企业加强对接,促进协同发展;以“山水圣人中华文化”为纽带,以“家文化”为主题,组织台商台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台青创业就业,为台青创业就业提供宣传、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新品牌,为两岸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山东,在深化鲁港合作方面前景广阔,在金融服务、数字转型、国际贸易、创新科技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空间巨大。”台港澳企业代表、香港麦家荣律师行济南代表处主任王巧莲表示,该行将发挥专业优势,协助“省会经济圈”各城市开展境外投资、融资及返程投资,协助提供公证服务等,助力鲁港合作走深走实。

中共济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翟军在致辞中表示,该会议将推进山东与台港澳在产业合作、文化交流、服务保障、专题研究方面协同发展。山东将充分发挥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依托“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世界级文旅共同体的建设,一方面,吸引更多台港澳同胞来鲁探访交流,特别是要扩大台港澳青年“首来族”的比例;另一方面,文化搭台,唱好经济大戏,以齐鲁文化赋能新旧动能转换。

中共山东省委台港澳办主任刘渊表示,8市台港澳工作系统要立足服务“两个大局”,围绕“一群两新三圈”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高起点、高标准谋划联席会议发展定位,认真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健全完善信息共享、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8市独特的资源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当天,山东8市台港澳办(台办)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省会经济圈暨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城市台港澳工作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新闻网2022-06-10

 

 

青岛市委台港澳办积极推进为台港澳企业上市服务工作 文章下载

青岛市委台港澳办积极推进为台港澳企业上市服务工作

青岛市委台港澳办持续落实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有关要求,为积极推动在青台资企业上市融资,享受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更好地分享大陆发展机遇,青岛市委台港澳办副主任唐会林一行赴青岛证券监督管理局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中,唐会林介绍了我市台资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689个,实际使用59.95亿美元,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146家,台资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现实选择,鼓励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和上市已成为我国目前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青岛证监局副局长万景初详细介绍了我市企业上市情况及具体流程,并表示,证监会鼓励优秀台资企业来A股市场上市发展,现有政策规定台胞台企在大陆上市融资享受与陆资企业同等待遇。一直以来,青岛证监局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配合支持开展拟上市台资企业的发掘、培育及辅导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特别是加强与市台港澳办的互动交流,大力支持、组织开展台资企业上市政策讲座及调研工作,及时梳理申请上市台资企业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在青台资企业成功上市。

青岛市委台港澳办2022-04-27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