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人大:助推台资企业“加速奔跑”
“世界这么大,为什么选择涟水?”今年年初,一部名叫《好戏涟台 燃动未来》的台资招商宣传片在网络走红。得益于涟水宜居宜业的投资环境,在涟运营的30多家台资企业,总投资已超过10亿美元,为涟水提供近1万个就业岗位,连续七年台资利用位居淮安县区前列。
近年来,涟水县人大常委会秉持“守正创新、重质求效”总体要求,坚持围绕县委“2233”发展理念,强化营商环境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工业产业链发展等领域的闭环监督,围绕大量科技、源通制帽等涟水高端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产业“火车头”企业,综合运用调研、视察等监督方式,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台企服务工作建言献策,为助力冲锋冲刺“全国百强县”贡献人大力量。
倾听交流:深入走访调研
“自2013年落户涟水以来,十年间深刻感受到涟水对台资企业的关心与爱护。”汉门电子涟水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涟水县政府关心关爱企业职工,帮助解决了子女就学、职业资格认定等急难愁盼问题,对安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4月份,涟水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驻涟台企,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台资企业运行情况,走访了源通制帽、仲益电机、汉门电子等代表性台资企业,先后参观了企业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员工活动室等,详细了解企业发展规划和存在问题。据悉,2022年涟水县台办打造“涟心护台企”服务品牌,组织核酸检测“送上门”、司法服务进台企、环保服务进台企、工伤预防知识培训、传统节日联谊等涉台专题服务活动数十场,累计服务台商台胞200余人次、服务台企办理事项30余件、服务台企员工接种疫苗4万余人次,为在涟台商创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优质的服务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不但吸引新的台企落户,也使得落户扎根的台企纷纷增资扩产,2022年全县新设及增资台资项目9个,为进一步打造县域台资高地集聚了新动能。
督促整改:务求监督实效
好的营商环境是台资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建议县政府继续重视营商环境,营造高效透明的投资氛围。”“建议推动台企与在淮高校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紧缺人才。”“要加强台企党的建设,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不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在调研座谈会上,代表们就台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为加快推进我县台资企业发展各抒己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继续加强对台企的服务工作,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两岸一家亲”新篇章,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为台企营造一个更为温馨周到的工作生活环境,推动台资企业持续经营,为涟水冲刺“全国百强县”提供侨台界支撑。
据了解,今年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快现代产业培育,营造更好的招商安商稳商环境,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县共兑现工业经济奖励金1.45亿元,奖励的企业涉及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其中兑现源通制帽等15家台企工业经济奖励金820万元,鼓励企业利用外资奖励102万元。
多方联动:放大监督效应
在市人大“进企业、促发展”代表履职建功主题活动周期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向红以市人大代表身份,走进位于涟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宏保运动用品等台资企业,实地了解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经营管理、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她向企业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把握机遇、未雨绸缪,做好发展规划,力争取得更好业绩”的建议,得到企业相关负责人的深度认同。
助力台资企业发展的核心是营商环境。去年,涟水县人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开展了两期“人大代表来问政”活动。今年县财政局开展“助企疏困”企业网格化走访,就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县交通运输局发布“四好农路贷”和“交运易贷”两款交通领域专属信贷产品,助推运输企业经营发展......促进台资企业发展既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需要,又是带动我县经济增长、人才就业的重要一环。
“走访调研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辉如是说。涟水县人大继续将围绕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持续跟踪落实问题整改,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整改问题、化解矛盾的金点子,进一步完善联动监督长效机制,发挥好人大代表上下联动的作用,在联动监督提质提效上持续攻坚冲刺,使人大监督从“前半篇”延伸到“后半篇”,推动我县台资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淮安人大202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