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亮点经验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台办

题目:聚焦两岸发展新机遇

资料提供时间:2021-12-25

目录

更多

中国大陆对于两岸“和平发展”的一脉相承 文章下载

中国大陆对于两岸“和平发展”的一脉相承

两岸关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起”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主要是想要停止两岸间长期之武装对抗状态,并希望两岸商讨逐步推动两岸三通(通航、通邮、通商)及扩大两岸经贸交流,中国大陆更宣示解放军不再对金门群岛实施炮击行动,两岸自此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

  可以说,1979年等同于两岸关系从武装对抗迈向和平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而中国大陆之所以态度转变,原因当然其来有自,若我们将时间往前推移,邓小平于1978年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以“放权让利”及市场化、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技术以搞活经济,自那时起,大陆将国家发展的焦点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加上从1970年开始,美国逐渐改变对中国大陆的态度,中美建交后双方关系的大幅跃进,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之下,大陆对台政策自然以切合国家发展的方向来走,先把大陆的经济问题解决,再来大力推进两岸统一,因此,《告台湾同胞书》可以说是大陆对于两岸开始走向“和平与发展”时期的关键指引。

  在此之后,邓小平是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方针,中国大陆在1993年8月31日所发表之《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中,更明确定义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揭橥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总体方略,邓小平认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顾及台湾目前不同于大陆社会主义的现状,所作出最符合台湾人民利益的制度性安排,也是整个中国体制的巨大变革与创新。

  两岸关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承”

  1995年1月30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谈话,俗称“江八点”,“江八点”是当时大陆推进统一进程的对台谈话,共有八项主张,奠基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 “江八点”,接续了邓小平对台政策的大政方针,可以说是“软硬兼施”。

  “江八点”是江泽民主政后于1995年新春除夕所发表的重要对台谈话,相当具有代表性,还首度提出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强调台海两岸的分歧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国际指手划脚,大加干涉;另外,江泽民还强调,两岸不能一拍两散“老死不相往来”。江泽民展现中国大陆在两岸关系上的主导权是内外兼备的,表示大陆对台政策将维持这个基调不会改变。

  而“江八点”也将中国大陆采取理性与务实的态度,及坚持原则来处理对台事务的那一面展现出来,赋予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涵义,将和平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台湾人民身上的这个共同心愿予以深化,也明示对于反“台独”行动到底的红线,并严令任何外国势力不得介入与干预。从中可以看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前提,在这个先决条件下两岸可以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再来追求和平统一。

  胡锦涛于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共有六项对台基本主张,亦即“胡六点”,“胡六点”可说是延续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其对台政策第一点就提出了两岸的定位问题,并非领土分裂,而是在同一片中国版图下的政治对立。“胡六点”提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2008年,台湾已经再由国民党的马英九执政的缘故。

  由胡锦涛拍板定案的六项主张,意在让两岸可以迈向“和平发展、共创双赢”,两岸之间除继续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外,更期待在双方拥有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国民党可以就两岸关系上的突破继续推进。中国大陆在此已展现出有意推动两岸党对党、或是两岸政党间政治对话的态度,也不排除启动智库间正式的政治对话,推动文教交流和政治对话成为操作对台政策的重点。

  “胡六点”以落实“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为基础,一方面打造与马英九当局对话的“国共平台”,另一方面则对民进党及“台独”人士进行喊话,强调台湾意识与“台独”意识不能划上等号,台湾人民的爱乡爱土情怀,并不能与“台独”相提并论。显示两岸的政治对立是中国大陆努力去消除的目标,以创造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胡六点”可以称做是“软中带硬”地提高统一力度。

  两岸关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转”

  2019年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台工作五点主张,于今日中国大陆看待两岸关系与据之拟定对台政策而言,可谓相当具有代表性意义。其中除了一开头就提到“民族复兴”外,并首度提出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重申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两岸关系不能再老调重弹地奏出旧乐章,必须在大原则下融入“新意”,所以重申在和平统一的基础下,可以探讨如何发展与量身打造因地制宜、专属于台湾具体政治社会环境的制度方案,并强化台湾人民对于两岸统一的“认同”,进一步加快两岸完成和平统一的脚步,这点从一再强调的“心灵契合”、“融合发展”可以看得出来。

  1995年的 “江八点”和2008年的“胡六点”都是在两岸协商对话管道畅通下,对于台湾执政者仍有期待与寄望,习近平对台工作五点主张对于民进党当局没有太多的寄望与期待,而是侧重于台湾较能与大陆具有互信对话的民间各界与政党。

  特别是对于和台湾不同党派沟通与对话、作为推展两岸政治谈判的执行方法方面,在“一个中国原则”坚定不移的大前提下、在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习近平认为对于实现国家统一,仍旧必须采取以和平的方式为主轴,扩大心灵契合的认同,希冀透过两岸各个“政党”及“界别”来开展民主协商,一同规划“两制台湾方案”。 因此,习近平提出欲寻求“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议题,积极推进两岸统一进程,也是正式开展了两岸统一的时间表,并对国际喊话,提醒国际在处理台湾议题时,需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表明了这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

同时,在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方面,虽然仍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对台政策基本方针,但在用词上,采用较为弹性的“探索”二字,也给予了台湾方面共同商讨、参与制定“台湾方案”的机会,确切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是 “操之在我”的主动权与主导权。

华夏经纬网 2021-8-11

 

 

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两岸脉动) 文章下载

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两岸脉动)

1990年,江苏省昆山市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30多年来,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5400家,许多台胞台属在这里工作生活。

近年来,昆山从产业相融到心灵契合,打造让广大台商“宜居、宜业、包容、认同”的良好环境。

(一)

&nbsp3月5日清晨6点,气温还很低。“70后”台胞张文山就出现在了周市镇华城美地小学的绿茵场上,他穿着蓝色棒垒球服,时而抬手示范,时而拍手叫好。8年来,张文山和妻子一直义务担任周市镇华城美地小学的棒垒球教练。

“做棒垒球教练是我的梦想,看着孩子们的进步和昆山对这项运动的支持,我感到非常开心。”张文山说,在昆山,他找到了实现梦想的平台。

棒垒球运动在台湾非常盛行,如今,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这项运动在昆山也流行起来。

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孙德聪告诉记者,为了给在昆台胞搭建更大的垒球运动平台,早在2011年,昆山就举办了首届慢速垒球赛。如今,这项赛事已成为大陆最具影响力的两岸慢垒赛事之一。

成立于2007年的周市两岸兄弟红翼队已参加了多次慢速垒球赛,球队的台商队员胡正顺告诉记者,建队之初,队员全是台胞。如今,队伍有一半是大陆队员。

“这些年,慢速垒球成了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互动的良好渠道,不仅推动了昆山垒球运动发展,形成‘两岸一家亲’的合力,也让我们台胞在一颗小小的垒球上,找到了‘精神家园’。”胡正顺说。

多年来,昆山搭建了一系列两岸交流平台:举办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与台湾的“元宵灯会”遥相呼应;成立昆山当代昆剧院,组织两岸艺术家互访交流和演出;举办了海峡两岸马拉松赛……一场场精彩的活动,一个个两岸交流的平台,不仅给台湾同胞构建了精神家园,也让两岸人民的心越走越近。

(二)

今年57岁的詹益朝来昆山已有19年,穿着笔挺的西装,他是昆山一家橡塑材料公司的老总;换上牛仔裤,他又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蛤仔煎、深坑豆腐、瓮仔鸡……在昆山随处可见的各种台湾美食,詹益朝都如数家珍。

“从各色台湾小吃到台湾精致料理,在昆山都能找到各种价位、口味、层次的台湾味。”詹益朝说,“只要想吃台湾味,昆山全都有。”不仅品类丰富,而且口味纯正。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詹益朝没有回台湾和妻儿团聚,但他并不觉得孤单。“在昆山工作生活了这么久,我早就把这里看作是第二故乡了。”詹益朝说,他住的小区附近有几家超市卖台湾特产,采办年货特别方便,浓浓的家乡味极大缓解了詹益朝的思乡之情。

不仅仅是美食,在昆山,更让台胞们舒心的是这里的生活氛围。走进位于水乡古镇周庄的画家村,一座粉墙黛瓦、清新质朴的独栋两层复古临水建筑映入眼帘,2013年开馆的昆台联合画院便坐落于此,这里汇聚了两岸的名家画作,有灵秀生动的江南水乡,有枝繁叶茂的台湾森林,有壮丽恢弘的峡谷飞瀑……

来自台南的台胞张翠兰一有时间,就会来这里坐坐。除了看画作展出,还常常参加这里举办的书画摄影艺术交流活动。张翠兰是2002年跟着丈夫一起来昆山的,她酷爱国画,到了昆山后,她真正圆了自己的“国画梦”。十几年来,她一直在学国画,近几年,她又在昆山市台协会的协调下,进入了昆山书画院学习,师从昆山的书画名家。“昆山给我们台胞构筑了温馨生活氛围,让我们随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张翠兰说。

如今的昆山,不仅是台胞成就事业的沃土,也是享受愉悦生活的乐园、心灵归宿栖息的港湾。

四季常青的绿植、错落有致的喷泉、幽静弯曲的小道……走进昆山周市镇花都社区,犹如置身于一座美丽的花园。这个社区台胞台属入住比例超过30%。为了给他们创造舒适温馨的生活氛围,花都社区每年都举办花卉节、美食节、运动节、艺术节和两岸同宗同源的各种节庆活动,在社区营造“中华大家庭、相聚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当初选择在昆山定居,就是看上了昆山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惬意的生活氛围,现在两个女儿都在昆山读书,一家人生活在这里非常美满。”家住花都社区的台胞邱志明说。

(三)

&nbsp4月18日下午4点,昆山市文化馆的排练室传来了阵阵动人的歌声。推门而入,30多名来自昆山两岸合唱团的歌唱者正在演唱《昆山是我家》。

“《昆山是我家》是我们合唱团唱得最多的曲目之一,这首歌唱出了众多台商安家昆山的心声。”昆山两岸合唱团团长兼指挥林大毅说。2011年,林大毅来到昆山,如今,他不仅事业节节攀升,生活圈、朋友圈也与昆山融为了一体。

作为一名“新昆山人”,林大毅将子女也带到了昆山。2018年,林大毅的儿子结婚,按当时规定,非苏州户籍在昆需要工作满一年才能购房。这时,昆山围绕投资经贸合作、金融改革创新、社会文化交流、台胞就业创业、在昆居住生活等5方面出台“68条措施”,台胞只要在昆办理就业证就可在昆买房。

“‘68条措施’的出台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顺利在昆山安了家。”林大毅的儿子说,两年前,他的女儿出生,如今,林家三代人都在昆山生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台胞在昆山扎下了根。”台商宝裕房产总经理沈耀宏说,他在昆山开发了楼盘,台胞住户占了六七成。沈耀宏发现,越来越多的台商在这里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

来自台湾桃园的萧世杰在昆山工作生活已有15年时间,2015年他的父亲在退休后回了台湾,他决定留在昆山继续创业。在昆山,他不仅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幸福的爱情。他的妻子来自河南洛阳,如今,他们的两个孩子已经上学了。

孩子的出生让萧世杰更坚定了在昆山长期扎根奋斗的决心。“有小孩之后,我对昆山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更强了。”萧世杰说。不仅仅是他自己,萧世杰发现身边有很多台商子弟在昆山本地学校就读,“这意味着有众多台商家庭真正在这里扎了根。”

童子骑着黑水牛,农夫扛着曲辕犁,孝子背着老母亲……在位于昆山慧聚广场的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大厅里,展示着一张栩栩如生的国画《唐山过台湾》。每有客人造访,孙德聪都会领着他们来看一看。“几百年前,先辈们移民到台湾。现在,我们这些后代回到了大陆,在昆山扎了根,‘两岸一家亲’的情谊,是怎么也斩不断的。”孙德聪说。

人民日报2021-4-25

 

 

台商西迁落户甘肃:让两岸“新农人”同致富 文章下载

台商西迁落户甘肃:让两岸“新农人”同致富

走进戈壁滩的果蔬大棚,观察室内温度,轻触挂满枝头的果实……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扎根甘肃武威市古浪县戈壁滩近两年的台湾“新农人”古耀堂,忙碌地穿梭于大棚内的过道间,“像呵护孩子一般管护着农作物”。

“我很喜欢农业,最大兴趣就是在土地里试种一些新品种。”古耀堂2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20世纪90年代,他曾在大陆的山东、云南等地从事农业外贸种植,将西兰花、彩椒、蘑菇等优质农产品卖到了世界各地。2006年因个人身体原因,返回台湾休养10多年。去年初,经一位在古浪种植食用菌的台商引荐,重燃“做农夫的心”。

“农业是很漫长的投资,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呵护。”在63岁的古耀堂看来,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是当地发展农作物的优势,但“棚内温度下降快,保温无法持续”等劣势也相继显现,“这就需要科技来驯化它,需要农夫不断累积经验,探索台湾精致农业和大陆丝路寒旱农业技术的结合”。

经过一年多摸索,古耀堂目前已在古浪建设20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主要种植彩椒、番茄、甜瓜等果蔬,并将台湾红心火龙果成功种植在戈壁滩上,今年成功挂果并很快被“订购一空”。这些果蔬还搭乘中欧班列,发运至俄罗斯等国家。

“取得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我们更希望将其分享给当地农民,一起来共同致富。”古耀堂说,每到果蔬采摘季,周边有百余位农妇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他还将种植技术教给当地农民,让他们当起大棚的“技术管家”。

甘肃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拥有多重潜能。因具有干旱高寒、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使农产品兼具绿色和有机的品质优势。甘肃现已形成“一带五区”和“牛羊菜果薯药”六大重点产业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被包括古耀堂在内的大批台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吸引不少台商“向西转移”来发展养殖业。

“我们在青岛养鸡已有8年,因台商引荐说西部发展农业机遇众多,让我们越早来越好。”43岁的台企甘肃好鲜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永瑞说,除了将台湾中草药养殖技术推广到大陆西部,该公司还推动适用技术研发、儿童自然教育等多方面的公益项目,帮助当地民众一起致富,重建乡村和城市社区和谐发展。

台企甘肃正文菌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古浪已有2年多,带动了周边诸多村民实现了稳定就业。在该厂打工的古浪村民杨国峰已掌握了蘑菇种植全套技术,并负责厂区管理,每月工资5000元人民币,同时他还承包了5个大棚种平菇,每个棚一年有2万元人民币收入。

截至目前,甘肃累计注册登记台资企业328家,总投资8.1亿美元。甘肃省台办主任孙志中表示,将继续落实惠台利民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甘肃自然禀赋和全省产业政策导向,按照区域优势、产业特色、市场需求引导台企发展。

中国新闻网2021-9-24

 

 

探索两岸金融发展新路 提升台胞金融服务获得感 文章下载

探索两岸金融发展新路 提升台胞金融服务获得感

记者从厦门兴业银行获悉,近日,该行与厦门市台商投资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为台商台企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根据协议,未来3年,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将为协会的会员单位提供300亿元意向授信支持,为台企及台胞个人提供涵盖企业财务结构优化、战略整合扩张、资产盘活增效、资本保值增值、财务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台企兴业壮大,着力解决中小台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助力福建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提供兴业力量。近年来,该行更是积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方面发力,通过一系列产品创新优化,为广大在厦台商台企送上了实实在在的金融助力。

争做服务台企的“主力军”

“要解决台商台企融资难题,关键还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该负责人这样表示。因此,厦门兴业银行“主动出击”加深与企业的“彼此了解”。其中,该行制定出台《分行台企台胞金融服务专案》,加强与台企商协会及园区管委会等外部平台的合作互动,通过专场宣介会等渠道,发布该行服务台企政策,增加与台企的业务合作机会,在互动的过程中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据介绍,目前,该行积极推动台商创业贷、台商兴业贷、投联贷、工业厂房贷、厂房经营性物业贷等业务落地,通过“信用+准信用+抵押担保”“短中期流贷+中长期固贷”的产品组合,满足台企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的资金需求;同时,运用总分行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贷款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挥在效率和服务方面的优势,致力于成为台企在授信、结算、负债与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领域的“主力军”。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有台企客户400余家,贷款余额超20亿元。

主动向前 暖心服务解难题

“感谢兴业银行及时送来的金融支持,现在不仅解决了企业困难,就连我们员工个人的金融服务体验也得到了大大提升。”我市某主营皮箱、包装袋制造的台商投资企业负责人对厦门兴业银行雪中送炭的支持表达内心的感激。该企业自2003年起在厦门持续经营,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员工近100人。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企业的下游账期延长,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较为紧张。兴业银行厦门海沧支行的客户经理在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困难后,第一时间主动上门,为企业推荐了“台商兴业贷”产品,很快为该企业核定了2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良好的合作带来良好的开始,这位负责人对兴业银行有了新的认识,其企业和员工个人业务也逐渐与兴业银行开始有了关联,他还将兴业银行的好服务推荐给了身边的台商朋友。

打造台胞专属服务

近年来,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在推进产品创新的同时积极提升金融服务,也专门为在厦台胞提供一系列暖心举措。

其中,在网点引导台提供繁体字版常见业务办理“折页通;多家机构设立台企台胞绿色通道;为台湾同胞推出专属兴业“同心”银行卡、“同心”信用卡等,为台胞提供费用减免,专属智能理财,信用卡专属活动。此外,兴业银行还将服务进一步延伸,为广大台胞打造专属的增值服务体系,包括提供涵盖健康管理、子女教育、养老金融活动、两岸金融政策解读、闽台文化交流讲座等多方面综合增值服务等。

》》》链接1

为助力台商兴业,兴业银行创设了 “台商创业贷”和 “台商兴业贷”创新融资产品。

其中,“台商创业贷”,是指兴业银行根据来福建省投资创业的初创型台资小微企业特点,为处于起步阶段和发展初期,但市场及成长空间较大的台资小微企业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单户贷款不超过1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信用免担保。

“台商兴业贷”,是指兴业银行向福建省内投资兴业的台资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和中长期授信支持的业务,单户授信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授信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年,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担保方式可为抵押担保、担保公司担保、保险公司保证保险或国内主板上市公司担保等。

主动作为 推进两岸金融融合发展

从2016年成立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到2019年升格为“兴业银行两岸金融服务中心”,厦门兴业银行两岸金融业务日益发展。目前,该行客户覆盖境内90%以上的台资银行分支机构、多家台湾当地银行及多家台资背景金融机构。截至7月底,授信总额超过200亿元,线下资金业务合作发生额超过80亿,包括同业借款、同业存款、账户融出等多个品种,尤其在线上资金拆借、外汇交易、票据等方面有深入的合作,与台湾兆丰银行、台湾彰化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进出口信用证业务,进口开证与出口议付金合计近900万美元;汇出汇款与汇入汇款方面与台湾客户交易金额达2.7亿美元。

人民资讯2021-9-7

 

 

思归之岛血脉连,两岸同胞同助大陈岛建设发展 文章下载

思归之岛血脉连,两岸同胞同助大陈岛建设发展

大陈岛,位于台州市椒江区东南52公里的东海之上,说它富有传奇色彩一点也不足为过,“东海明珠”“垦荒精神”“思归之岛”等,都是它独有的标签和名片。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大陈岛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20年11月1日,大陈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浙江台州举行。

4月27日至30日,20余位两岸新媒体人跟随“台青看基地之魅力大陈”两岸新媒体联合采风活动踏上这座传奇之岛,感受海岛风情、乡愁乡情和垦荒精神。

思归之岛,两岸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1955年,国民党将大陈岛的居民迁至台湾岛。66年前的这次集体迁徙,让两岸有了同说大陈方言、传承大陈文化的“大陈人”。目前,在台湾岛内的大陈籍后裔有近15万人,用血脉的传承将大陈与台湾联结在一起。。

于2015年建成的大陈岛台胞文史馆里,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国民党军队从大陈撤退以及大陈同胞去台湾后的工作、生活等等。

大陈乡贤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汪江浩接受记者采访。(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大陈乡贤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汪江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台胞文史馆是很多台胞来大陈岛的首选参访点,也是两岸乡亲交流的重要窗口,许多在台湾的第二代、第三代大陈籍同胞在看到老照片后都感动落泪。

大陈岛被称为大陈台胞的思乡之岛、大陈眷属的思亲之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思归之岛。在大陈岛上,有一个思归亭。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台湾早日回归。据介绍,思归亭眺台外观形似钥匙,是开启海峡两岸大门的钥匙,中国结则作为钥匙扣。

杭州酷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台湾青年陈圣浩带领他的团队在现场进行拍摄,介绍讲解思归亭的历史故事。他表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视角,让没来过大陆的台湾朋友们能了解两岸历史渊源。

“台青看基地之魅力大陈”两岸新媒体联合采风参观台胞文史馆。(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之前在台湾只知道有眷村,通过这两天的参观学习,才知道原来大陈岛和大陈眷村有这样的历史渊源。”“看到台胞文史馆的图片和文字史料很触动,让我对两岸之间的血脉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参观完思归亭和台胞文史馆后,两岸青年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垦荒精神接力传承,两岸同胞同助大陈岛建设发展

1956年至1960年间,浙江省467名青年志愿者响应“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毅然登上满目疮痍的大陈岛,以满腔热情开展战天斗海的垦荒事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这个精神是几代垦荒人接续垦荒铸就的精神宝藏,传承至今。

大陈岛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陈人,大陈岛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32年,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大陈岛,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诠释了垦荒精神。如何把垦荒精神传承下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是她一直思考的。她主编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成为台州市教育补充读本,让垦荒精神浸润和影响着一代代台州人。

台湾青年周宏宇接受记者采访。(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在大陈岛上,正在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台湾青年周宏宇是这个工作站的站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宏宇表示,他们将会把高校资源带入大陈岛,为大陈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提供乡村规划设计、环境改善提升、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同时,将努力带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共同打造美丽大陈,带动乡村活力。

在为期4天的采风活动中,两岸新媒体人先后参观了乌沙头景区、甲午岩、思归亭、两岸大陈乡情文化园,以及考察大陈黄鱼养殖基地、当地民宿等。

中国台湾网2021-4-30

 

 

台胞跨海而来 共筑两岸情缘 文章下载

台胞跨海而来 共筑两岸情缘

导语:宝岛台湾,是闻名世界的魅力岛屿,它东临太平洋,南抵巴士海峡,是中国第一大岛,素有“绿之岛,水之源”的美称。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跨过浅浅的台湾海峡,来到大陆充满生机的广袤土地。或求学、或就职、或创业,他们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心中都有一颗火热的种子。辛勤耕耘、扎根融入,他们在大陆寻梦、逐梦、筑梦、圆梦,唱响奋斗之歌,不负青春韶华。

跨海寻梦 乘风破浪

跨过海峡,这些台湾年轻人与大陆青年之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校园里,他们是同窗;职场上,他们是同事;创业中,他们是同伴。伴随着两岸交流的大潮,两岸青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越走越好。

“劳动模范”李伟国: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

来大陆发展之前,台胞李伟国在台湾有着很好的起步。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台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凭借才干快速升迁,年薪不菲,但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天花板。“我可以预期自己5年甚至10年后的样子,心里忍不住一阵不甘。”2016年5月,经过对未来发展的反复思考,李伟国最终决定舍弃在台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到北京发展。“大陆市场比台湾大很多,很难猜到自己未来会怎样,这样的人生更有挑战性。”就这样,李伟国开始“折腾”自己。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龙湖地产北京分公司资深置业顾问。“公司招我时也不太有把握,不确定我能胜任哪些工作。我说愿意做第一线销售,先接地气,起薪低也没关系。”那段日子,李伟国烦躁过、焦虑过,压力一点也不小。两岸市场规模的差异、表达方式、商业习惯、市场氛围的差别,都需要一一适应。慢慢地,他的耐心诚恳赢得客户信任,销售业绩上来了,上司也夸他“敬业、靠谱”。他说:“在这段时间里,我最宝贵的收获是对大陆的真切体验,这是用钱买不到的。”

2017年4月,李伟国的事业迎来转折。他加入由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华灿工场,成为这个创业孵化器的总经理。“很多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也会因为两岸体制差异,产生认知上的差距。”李伟国加入的华灿工场,是基于推动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成果转化,在民革中央大力支持下成立的,目标是帮助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解决在大陆创业过程中缺钱、缺人、缺资源等痛点问题。3年多时间,李伟国的事业飞速发展。2018年,华灿工场从北京拓展到四川成都;2020年,广东的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开始对外运营。3个实体空间共逾1.1万平方米,公司还在台北设有办事处,未来计划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开展布局,服务更多有意来大陆发展的同胞。李伟国也因其奋斗和贡献,获得诸多荣誉——2019年获得北京“海淀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成为四川省首位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台胞,这些都是对他工作的极大肯定。“截至目前,华灿工场累计孵化企业超过700家,其中台企62家。54位台湾青年在华灿工场实习、就业,接待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嘉宾约4500人。”在北京、成都、珠海3个城市来回办公,李伟国的生活“累并快乐着”。为了便利工作生活,李伟国在四川办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这让我实现了出行、住宿、餐饮等网上预订、取票的自由,真的太方便了。”热心两岸交流的李伟国还是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他说台湾媒体上有一些对大陆的负面报道,导致不少岛内民众不了解大陆的真实情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操弄让两岸交流蒙上阴影。不过,即便如此,这段时间他们还是收到一些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寻找人生机会的咨询,而且决心还不小。“两岸青年期盼交流合作的真切愿望,谁也挡不住。我会建议他们先来大陆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利弊,也会提示风险,绝不‘忽悠’。如果对方下定决心要来这边创业,我们会全力帮助他落地。”李伟国说。“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轻轻松松的。”李伟国表示,不管多艰难,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到大陆创业仍是一件充满诱惑力的事情。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学游泳”的过程,“刚开始大家都会呛水,但只要方法得当、懂得坚持,你就能学会游泳。”

“偶像牙医”许君豪:从歌星到创业者的飞扬青春

↑许君豪在参加音乐节目表演资料图片

“给你我的心做纪念,这份爱任何时刻你打开都新鲜……”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台客摇滚音乐节”上,记者见到了正在舞台上表演的台湾青年、牙科医生许君豪。脱下白大褂、拿起麦克风,作为台湾前偶像团体“可米小子”的主唱,许君豪在这里暂别繁忙的医务工作,再次唱响了他的成名作《青春纪念册》,瞬间燃爆现场。曾经红极一时的偶像歌手,如今专业严谨的牙科医生,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变身”记,在许君豪的“青春纪念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3年,因为一场意外的舞台事故,正处于演艺事业上升期的许君豪被迫告别舞台,但也成为他人生道路的新起点。在家庭氛围的长期熏陶下,许君豪从小就对医疗有着特别的兴趣,开口腔诊所的父亲也鼓励他重新考医学院。最终,他决定参加港澳台联考,去大陆追寻自己的新梦想。2004年,许君豪顺利“突围”,拿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到成都,我不仅要学习医学,还要接受‘花椒’。”回忆起在成都求学的经历,许君豪如是说。他告诉记者,那时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少之又少,再加上课业知识和学习环境也和台湾存在一些差别,身边又有来自“学霸们”的压力,种种不适应就像吃到川菜里的花椒一样,需要慢慢去习惯。“不过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也都给了很多照顾,这里就好像另外一个家,给了我温暖,也锻炼了我的各项能力。”

在成都7年的求学生涯,让许君豪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2015年,许君豪在德国获取硕士学位后回到成都,考取了大陆执业医师资格,并在这里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牙科诊所。“开设诊所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在许君豪看来,现在是台青来大陆创业的最好时机。“以四川为例,现在政策上有‘川台70条’,每个地方都还会有各自的惠台政策。”不过他也坦言,在哪里创业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既然来到大陆就要接地气,努力去了解这里的人文特色,找到自己创业的优势和独特性。”事业蒸蒸日上,许君豪内心埋藏的“音乐种子”也在成都生根发芽。3年前,他与一群热爱音乐的台湾老乡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台客摇滚乐团”,他们中有经营奶茶店的成都女婿,有致力于融合两岸民族音乐的音乐制作人,还有刚刚“登陆”不久的求学、创业青年。每年,他们都会齐聚“台客摇滚音乐节”,一起喝着岛内的啤酒,唱响台味十足的“台客摇滚”。如今,“台客摇滚音乐节”成功举办到第三届,已经成为那些在成都工作、生活、学习的台湾同胞每年“必打卡”的节日聚会。当被记者问到会不会借着网络爆红的机会重新成为歌手时,许君豪表示,能够被网友认可固然惊喜,但也让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我的身份首先还是一名医生,医疗工作者的初心就是让广大患者得到治疗。既然决定要做医生,那就要做好,我不会半途而废。”许君豪也直言,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如《青春纪念册》里唱的那样,勇敢面对未来,“风浪再大,我也能勇往直前”。

“奥运志愿者”陈文成:以体育为桥,这样的交流正逢其时

↑今年一月,陈文成作为北京冬奥志愿者代表,赴张家口实地参观冬奥受访者供图场馆筹建

台湾青年陈文成一直想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亲身参与奥运盛会。作为本科、硕士、博士都是体育产业专业的毕业生,陈文成的愿望极其自然,又极为热切。2011年从台湾彰化师大体育系毕业后,陈文成放弃已经录取的台湾师范大学研究生资格,通过考试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离开生活20多年的故乡,开启了在北京的新征程。没能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他的一大遗憾。因此,得知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向亲朋好友表示要参与其中。他组建了一支“台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20年10月,世界花样滑冰冠军佟健亲自向他的服务队授旗,那一刻陈文成激动极了:“这对学体育的人来说,是非常有荣誉感的一件事!”台湾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小,很难施展抱负。“台湾学体育的孩子很可怜,最后的出路往往只能当教师,而且还要遭遇少子化、低薪水等问题。”他呼吁更多台湾体育界有志青年来大陆发展,在奋斗中体会“那种在更宽广舞台发挥才能的成就感,那种学以致用、创造价值、受到肯定的荣誉感”。

尤其让陈文成充满期待的是,大陆出台“惠台26条”措施,其中提到欢迎台湾体育人才赴大陆参赛、工作、交流,台湾运动员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的足球、篮球等职业联赛,可取得大陆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等。“这为台湾体育人才开辟了一条明确的路,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台湾体育人才有其优势,现在到大陆发展,正好发挥作用。”22岁前,陈文成一直生活在老家彰化,家人希望他留在台湾,担心他在大陆过得辛苦。奶奶经常问他:“在大陆开心吗?过得好不好?”对于这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总是:“我在这里很好!”陈文成说:“奶奶年纪大了,我不希望她为我担心。并且‘过得好’是我的真心话。”9年多时间,陈文成感受到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我之前的刻板印象。作为台湾青年,能融入这样一片生机勃发的热土,与大陆青年一起打拼,特别幸运。”最重要的是,他还在大陆收获了爱情,与河南姑娘刘红芳喜结连理,今年迎来小宝贝的诞生。在大陆各界的帮助下,陈文成创办了台湾青年体育教育文化交流发展协会,担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特邀理事、海淀台湾青年驿站负责人。他由衷希望借这些交流平台,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西进大陆、扎根大陆。“最近我们举办了几次‘走进北京冬奥’交流会,与台湾进行视频连线,京台两地青年在线交流体育赛事的相关知识与经验,还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招募,效果很好。”陈文成说。采访的最后,陈文成向记者坦言,现在两岸气氛不好,民进党的操弄让两岸交流受阻,台湾青年“登陆”意愿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他觉得,这反而更显交流的重要性。“两岸青年交流的工作我们必须得做。为什么?因为没有交流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很难走到一起。两岸青年的交流不仅要做,还要做实、做好,让更多两岸青年知道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的故事,带动更多的两岸青年相识、相知、交心。我会一直努力下去。”他说。

逐梦而来 发光发热

这些年轻人在大陆用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踩下奋斗足迹,展开火热青春。一颗颗破土而出的种子也在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拔节成长,枝繁叶茂。

台湾“梦想家”李旌佐:大陆很大,充满机遇

李旌佐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1987年出生的李旌佐来自高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学习音乐,并成为一名大号乐手。高雄师范大学毕业后,李旌佐赴海外深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北京,加入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并在学校任教。此前,他从没预设过自己逐梦的落脚地;而今,他说如果再次选择,仍会来到这里。“既能在乐团演奏,又能上讲台教书,这是再完美不过的工作。”在李旌佐看来,中央音乐学院是最高音乐学府之一,他很幸运能同各领域大师级人物同台并肩,也很享受学院的氛围。

大陆很大,充满机遇。“登陆”3年多来,参与一些大规模演出的经历让李旌佐津津乐道。“感觉真的很特别,很震撼。我以前从来没有这种经历。”梦想不只于舞台之上,李旌佐还拥有了一方讲台,这也是他尤为渴望的。“教学非常有成就感,甚至胜过演奏。”李旌佐觉得,自己的音乐梦、讲台梦已经实现,帮助学生们更好成长是他继续努力的方向。

台青叶瀚辉:义无反顾扎根平潭的“愣头青”

叶瀚辉在平潭猴研岛留念。受访者供图

在大陆,和李旌佐一样年轻的台湾“梦想家”越来越多。大陆持续推出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其中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在这些利好举措激发下,近年来逐梦而来的台湾年轻人持续增多。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的福建平潭,近年来凭借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举措获得不少台青青睐。32岁的台青叶瀚辉就像他们的“引路人”,通过深入了解各项惠台政策措施,他帮助许多初次“登陆”的台胞对接、融入大陆。“工作当然很辛苦,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可以帮助更多台胞在这里落地生根,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就觉得挺开心的。”他说。同时,叶瀚辉也参与和见证了平潭的发展。“以前开车到福州要1小时40分钟,现在缩短了三成左右。”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面试通车,他迫不及待在朋友圈分享激动的心情。这座大桥是福平铁路组成部分,铁路开通后,福州至平潭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结束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叶瀚辉因此感到自己的“逐梦半径”正在扩大:“我现在工作生活在平潭,但看到的机遇却遍及各地。”

“福建很支持台湾人才就业创业,除了住房、店面租金等方面的扶持,还提供创业补助金。”叶瀚辉说,“就平潭而言,旅游业处于兴起阶段,开民宿、做文创等,都有多方支持,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大陆20个省市已批准设立76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累计逾万名台湾青年在基地和示范点实习就业创业。两年前,叶瀚辉是个看准大陆机遇而义无反顾扎根平潭的“愣头青”;现在,他已悄然变成“过来人”,正帮助更多台胞在大陆点燃就业创业梦想。

台青林柔婷:留在大陆发光发热 实现“小目标”

在武汉大学,林柔婷骑车来到武汉大学法学院。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林柔婷心中就有一个留在大陆发光发热的小目标。她已通过大陆司法考试,期待毕业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2014年,18岁的林柔婷到武汉求学,朋友对她的决定表示不解。6年后,将踏入职场的她踌躇满志,坦言“了解大陆工作机遇和薪资后,朋友们都很羡慕”。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林柔婷和许多台青一样,盼望着回到大陆。“得知武汉‘解封’后,我就想回来,一直关注学校的政策。”去年9月底,终于回到熟悉的校园,再次漫步珞珈山下,林柔婷又迎来了熟悉的江城秋色。两年前,她与大陆居民一样,以同一方式、同一标准、同等条件参加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这为她明年求职打下良好基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在这次疫情发生后更突显其作用。”在林柔婷看来,大陆发展好、机遇多,还为台青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她对未来很有信心,家人对她很放心。

携手并肩 共同发展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平潭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因亲近的地缘关系、相似的风土习俗和蓄势待发的旅游前景,吸引了一众有志向的台胞来此创业就业。近年来,在国际旅游岛的助力下,两岸同胞们在平潭这片热土上相濡以沫、携手并肩、共同发展。平潭,正用其海纳百川之势,推动着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平潭旅游也势必会集百家之长,扶摇直上。

餐饮业主魏莉:平潭是我创业的第一选择

↑魏莉(右)和朋友一起制作台湾甜品

一个明媚的午后,福州游客张玉敏在回酒店的路上,顺道走进了一家名为“大三圆”的甜品店里,点了一份芒果绵绵冰。在尝了一口后,她既惊喜又疑惑。“你们店里的味道跟台湾夜市里的很相似,是怎么做到的呢?”之所以会对店家发问,是因为张玉敏在台湾旅行时最喜欢的便是芒果绵绵冰,至今念念不忘。本以为只能在台湾尝到的味道,却邂逅在平潭的街边,如何不惊喜呢?“我本人就是台胞,算是极力还原了。”店主魏莉笑着解释道,店里的食材大都也是从台湾快递过来,有些材料的运费甚至比原材料还贵。“但是没办法,想要还原台湾地道的味道,就一定要用正宗的食材。我曾尝试用其他替代,但是都做不出那种正宗的台湾味。”她说。

魏莉的妈妈是台湾人,爸爸是平潭人,在她16岁后便久居台湾。这期间,一直往返于岚台两地的魏莉,却在2019年萌生了到平潭开一家台湾风味甜品店的想法。“一来是平潭像这样类型的店并不多,这让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另外就是我一直相信,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平潭一定会越变越好,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魏莉表示,平潭是自己选择创业的第一选择。2019年6月,魏莉在西航路上开起了这家店,原本仅是想让平潭多份台湾口味。没曾想,却也吸引了很多他乡回头客。“后来发现有许多游客每次来平潭玩都会到我们店里来,都成了熟面孔,一来二去大家也成为朋友。”魏莉说。新鲜多汁的鸡排、软香绵密的绵绵冰、甜糯可口的芋圆……魏莉在致力还原台湾风味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本土化的更改。“事实上,台湾甜品的甜度都偏高,这不一定会让游客和本地人接受,所以我就把糖单独存杯,让顾客自行调整。”这样的一个小细节,却让顾客们好评如潮。“美食是我们烦恼的治愈剂,平潭是能让我们用口舌去记住的城市。”游客薛安妮说,平潭的传统美食值得发扬,但这种新潮的打卡点却也很有意义。“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随着人们的迁徙流转,食材、香料、配方和技艺也在时空中穿梭、演变、再生,形成绵长而丰富的历史。”魏莉对《舌尖上中国》的这段话深以为意。在她看来,平潭在美食旅行上还有许多可以深挖的潜力。“希望平潭能够深耕美食旅行,打造美食旅行目的地和打卡点,让游客有‘饭点’可寻。”魏莉说。魏莉告诉记者,虽然甜品店的多数美食是她在台湾所学,但未来她更希望能够将台湾美食与平潭的传统相结合,打造具有地缘特色的伴手礼。

大厝基村基层文化交流者朱倚谅:让平潭以乡愁为荣

↑朱倚谅(中)在舞台上热情献唱

夜里,华灯初上。平潭沙雕园里一场别具风味的艺术表演正在上演。十多名身着靓丽传统民族服饰的表演者,以独特的歌舞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其中泰雅族台胞朱倚谅更是频频担任“C”位,娴熟的舞姿引来阵阵叫好,原汁原味的民族风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因为疫情原因,2020年,朱倚谅没有回台湾,却也没闲着。作为大厝基村的基层文化交流者,宣导工作、优化环境卫生、关照老人……他一直在村中忙碌。据了解,自2018年在村中交流以来,他一直尽心尽力给村庄注入了台湾管理理念,还与村民们融成一片。“近期我们还将在杨武楼村举行演出和论坛,共同商讨民族融合。”朱倚谅说。说起朱倚谅,他还有很多身份,如台胞、舞蹈艺术家以及最具平潭归属感的“新平潭人”。“不仅是我这样觉得,不少熟识我的平潭人也都这么觉得。”朱倚谅骄傲地说,他见证了平潭飞速的发展,也同平潭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从2003年第一次踏上平潭至今,朱倚谅行走过平潭上百个村庄,他却依旧直言自己还没有看够平潭。“我很喜欢深入乡村与平潭人聊天,因为平潭有很独特的东西。虽然简单、质朴,但是很可爱,是自然形成的、独特的情感,属于平潭人的乡愁。”朱倚谅表示,平潭最吸引他的,不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景观,而是家长里短、人文传说之下,平潭人的本心。“乡愁是平潭最值得深挖和骄傲的荣光。”朱倚谅动情地说道。朱倚谅还常常作为平潭的推介员,向五湖四海的朋友及游客介绍平潭的政策和优势。“我在平潭找到了自己的‘坑’,再向朋友们介绍平潭的好,也是我回报平潭的一种方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台湾人与我一样,加入到平潭,建设我们的共同家园。”在朱倚谅看来,平潭对于台湾人而言是难得的机遇之地。“现如今,平潭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完善,工作机会也更多。正因为平潭与台湾的地缘关系,不会有太多‘水土不服’,这两地的人总是很快能融入到一起。”他说。

平潭亮蓝旅游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王祥渊:这里有旅游城市腾飞的雏形

↑王祥渊(右)向外国游客介绍平潭

2020年9月,在坛南湾田美澳海滩上记者见到了这位发须全白,但仍精神抖擞的台胞王祥渊。在傍晚海风的吹拂下和阵阵海浪的拍打声中,王祥渊给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平潭。回望2019年,在“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工程”工作目标中,为加快田美澳区域的改造提升,实验区旅游集团引进台湾运营团队——平潭亮蓝旅游管理公司,希望通过导入台湾阿里山邹族文化元素,来拉近两岸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而王祥渊便是平潭亮蓝旅游管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之一。“我们想在这个美丽的海滩上扎根,并在这里营造出一个共存共荣、互信互利的村族生活模式。”王祥渊告诉记者,2019年夏天,他们还在此进行了台湾阿里山部落邹族的传统表演,深得游客喜爱。“游客在感受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文化与气息的同时,也促进着国际旅游岛地位提升,这有助于将田美澳沙滩打造为平潭国际旅游岛的一张靓丽名片。”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旅游业的节奏,也打破了王祥渊等人的计划。“2020年旅游业格外艰难,对于我们外地旅游从业者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的乐器都没法运过来,表演就很难展开。”王祥渊苦笑道。不过好在,前不久实验区率先发力,在“非遗+景区”业态上首次尝试,将“非遗”项目词明戏搬进坛南湾田美澳海滩的舞台,让更多游客感受平潭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王祥渊有了更多想法。“我非常喜欢平潭的词明戏,这种‘非遗’意义非凡。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我们阿里山邹族文化能够与平潭传统的词明戏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王祥渊说。作为一位旅游达人,王祥渊学识渊博,他逛遍了大半个中国,还环游20多个国家,但他依旧对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旅游发展前景充满期待。“我在许多旅游城市都有投资,在平潭我看到了它们曾经的雏形。我相信,平潭势必会在众人的聚力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他说。现如今,随着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王祥渊更是激动不已。身为一位平潭旅游业从业者,他激动地表示,届时将大大减少四方游客来岚时间,大桥会成为打开平潭旅游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风景怡人的平潭沙滩

“在大陆,每天感受新变化”

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台湾创业园内,一家互联网旅游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测试新开发的VR旅游产品。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近年来,在大陆经商、创业的台湾人日渐增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不论是在大陆深耕数十年的台商,还是刚刚创业不久的台青,他们放弃了在台湾过“小确幸”的生活,选择了迎接机遇和挑战,在大陆的广阔空间里追寻大梦想。

台资企业:迈向高端与“触网”

2017年浙江·台湾合作周活动中,浙台双方的企业聚焦新经济和新产业,签署不少合作协议,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文创等领域。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1至8月,两岸贸易额达1213亿美元,同比上升9.6%;台商投资大陆势头不减,呈现出投资领域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新特点。台资企业过去曾给人以“低小散”“高污染高能耗”的印象,不过随着大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许多台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获得新的发展。比如敏实集团过去从事的只是汽车零部件加工,如今已能完成整车制造与新能源汽车生产。而像亚翔集成、友达光电等台资企业把研发中心都设在了大陆,相关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台资”正在向“台智”转型。在大陆移动互联网发展飞速的今天,要想让产品和服务得到更大的推广,结合互联网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这也是众多台资企业选择“触网”的原因。为了让台商更方便地搭上互联网快车,“台商走电商”在2017年5月启动。京东·台企名品馆、网易严选……这些平台都为台商的线上服务提供了广阔渠道。

台湾农业:从卖产品到建园区

滴鸡精、台湾红藜、养生普洱膏砖……来自台湾的众多农产精品亮相山西晋城的现代农业交易博览会,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近年来,大陆各地区举办的农产品交易展、博览会上,台湾的优质农产品不断亮相并获得大陆客商和观众的好评,有的展会还专门设置台湾农产品展区。不过,台湾种植、销售大陆的模式不再是台湾农业“登陆”的唯一形式。为了更好地引进台湾农业的种植技术与发展模式,大陆不少地方都建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种植台湾优良蔬果。比如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100多株“台农2号”木瓜,成熟时每株木瓜可采摘上百斤;湖南永州零陵区台湾农业产业园发展优质稻、油菜和特色水果种植,金秋时节喜获丰收。除了以销售农产品为主的农创园,荣杰园台湾果蔬观光园、美格农场、岩谷咖啡农场等台商创立的休闲农场也在大陆不断兴起。它们将传统农业与休闲、观光、体验、养生、养老充分结合,再加入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比如在厦门翔安的岩谷咖啡农场,游客可以体验咖啡烘焙、亲手磨咖啡豆、制作咖啡冰激凌,度过休闲时光。

台青创业:让青春不再留白

“青春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不能‘留白’,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人生发展‘充值’。”郑博宇是首钢集团创业公社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总监,在大陆工作、创业多年的他已帮助累计孵化50多家台湾团队。不论是他还是这些团队的成员,大家来大陆创业都是为了让青春有更多可能。“‘小确幸’,已经不适合台湾青年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拥抱大陆市场,实打实地感受大陆市场的冲击,才能学到更多。”在福建创业多年的台湾青年程伟驯表示,两岸青年共同创业互动合作,可以让台湾软件、服务产业优势,真正实现与大陆硬件优势的良好结合。人工智能、在线教辅、文创产品、建筑设计……五花八门的类别里,都有台湾青年创业的身影。福建平潭台湾创业园、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深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各地台湾创业园也都发展得如火如荼,吸引着台湾青年团队的入驻。创业前几年免租金或优惠、低价的人才公寓、快速办理手续注册企业、法律及财务问题咨询、设立融资平台、促成项目对接……针对台湾青年创业可能出现的困难,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他们化解难题,铺平道路。

人民日报021-2-24

 

 

台籍清华博士后逐梦广西:用音乐架起两岸沟通之桥 文章下载

台籍清华博士后逐梦广西:用音乐架起两岸沟通之桥

他是经济学博士,曾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做经济区域发展方面的博士后课题研究。眼下,他却在广西财经学院教起了音乐课,他希望用音乐,架起两岸民众的沟通之桥。他就是广西财经学院台籍教师王镇江。

王镇江非常热爱音乐,他从6岁开始学习钢琴,并学了3年声乐。在北京读书时,王镇江积极参加校园的演艺活动,回到台湾时还会为岛内的朋友唱大陆的歌曲。他说,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心与心的接触才是最重要的,音乐是没有界限的语言,歌声正是表达彼此情感的最佳途径。他愿用歌声架起一座通往两岸乡亲心灵的桥梁。

记者近日在广西财经学院见到王镇江时,他正在利用音乐选修课课堂,教80名学生学习台湾少数民族歌舞《我们都是一家人》。

“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就要到了,广西将举办两岸一家亲·桂台各民族欢度‘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我想利用这个平台,好好展示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王镇江说。

王镇江表示,他来自台湾花莲县,花莲与广西交往密切,两地少数民族文化充满魅力。他希望后疫情时代,两地能早日重启交流大门。

“台湾有不少民众缺乏对大陆深刻的认识,容易人云亦云,容易被一些有心人煽动。两岸民众只有深入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才能相融相通。不仅台湾的民众要前来大陆交流,我觉得大陆民众也要经常到台湾去看看。”王镇江说。

王镇江在大陆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工商系、青岛黄海学院财经学院等大陆高校任教。2019年1月,王镇江来到广西财经学院任教。

王镇江表示,他已适应了在大陆的生活,有意将家安在广西南宁,并希望在当地如愿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近年来,广西与台湾交流越来越密切,两地合作也越来越多。广西与台湾农业合作成绩斐然,两地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还很有潜力。”王镇江说,最近出台的“农林22条措施”,细化了原有对台商与台胞的优惠政策措施,将给桂台两地农业合作注入新动力。

王镇江相信,国家不断出台细化的对台商与台胞的优惠政策措施,将使他更容易发挥自身专长,在广西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除在广西财经学院教音乐课外,王镇江还教美食课。他常以“吃货”自称,平日里会亲身寻找在邕的台湾美食,并邀请商家至课堂现场制作,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台湾美食文化。王镇江表示,希望通过美食课堂,加深学生对台湾美食文化以及台湾连锁餐饮企业经营模式的了解,并且尝试给大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提供更多思路。

“制作菜品过程中众人对手艺流程的讨论和无处不在的欢乐是美食交流活动的最大收获。透过我们的胃进行‘交流’,是最直接、活泼的一种方式,也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王镇江表示,通过美食交流活动,能够让两岸民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各自的文化魅力,对大陆年轻人而言,以饮食文化了解台湾也极有意义。

中国新闻网2021-4-12

 

 

落实落细台胞同等待遇生动彰显“两岸一家亲” 文章下载

落实落细台胞同等待遇生动彰显“两岸一家亲”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宣布,10月1日起,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可参加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继福建、江苏、安徽、湖南等地之后,大陆又一个省市实行了这项细化落实台胞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这是全心全意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了“两岸一家亲”的重要理念。

  社会保险制度是祖国大陆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2019年,《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出台。根据暂行办法规定,无论是已就业台胞,还是尚未就业的台胞,都可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台胞参保后,如果在达到规定的领取养老金条件前离开大陆,既可选择保留账户,以便再次来大陆就业或居住时继续缴费;也可选择由本人书面申请终止社保关系,一次性提取社保个人账户储存额。已在台湾地区参保的台胞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参加大陆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这些务实灵活、切合台胞实际需求的政策做法,很快就在各地“开花结果”。如江苏昆山明确,在当地生活的台胞及家属享有与昆山居民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待遇等;湖南、广西、四川等地提出,持居住证台胞可申请参加社保、享受同等就医待遇等等。措施略有不同,目标和愿望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为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同等待遇,为他们来大陆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让台胞能够共享大陆的发展机遇。

  政策好不好,台胞最有发言权。去年8月,来昆山工作生活已18年的台胞许先生用手机小程序办理了参保缴费手续,“希望将来能在昆山养老”是他的心声。对此,昆山市台协会妇慈会会长王雯瑜表示,台湾同胞能参加大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让我们更加心安,免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更好地在昆山永续经营发展。还有台青表示,暂行办法的出台解决了他们长期关心的“双重参保”问题,政策灵活周到,会增强对岛内年轻人来大陆发展的吸引力。

  民之所欲,政之所向。从“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到“农林22条”……大陆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一系列惠台措施广泛听取、认真研究广大台胞台企的诉求,充分体现大陆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发展机遇的真心诚意。这些“含金量”高、“含情量”深的政策措施,正在给越来越多台胞台企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日前表示,大陆各地方各部门将一如既往把对台胞同等待遇政策落实好,扎扎实实地把对台胞的关心照顾落到实处。这一表态反映了大陆将继续在惠台利民上开大门、迈大步,继续全心全意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与民进党当局不断阻挠两岸民间交流、阻挠台湾民众赴大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恶劣行径相比,究竟谁真正为台湾民众好,又是谁以一己私利损害台湾民众的利益,答案显而易见。

随着惠台政策不断落实落细,台胞同等待遇覆盖面会更加广阔,获得感、幸福感、融入感将不断增强。当前,祖国大陆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这为两岸同胞成长、成才、成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真诚希望台湾同胞更多参与其中,与大陆同胞携手,齐心共创新的美好生活。

新华社 2021-8-25

 

 

深耕两岸机电行业33年 老台商南京溧水开创新事业 文章下载

深耕两岸机电行业33年 老台商南京溧水开创新事业

增资扩厂、添置智能化生产线……“60后” 台商、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榕锋在南京溧水开创出新事业。日前,在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徐榕锋向中新网记者讲述了他的人生故事。

徐榕锋最初和机电行业结缘,是源于年轻时在台湾当地电机厂务工。当时,还是小伙子的他对电机产生了浓厚兴趣,业务很快上手。一番积累后,他在台湾白手起家,从电机绕线加工着手,开始创业。从那时算起,徐榕锋在两岸机电行业已深耕了33年。

徐榕锋的公司内景。 朱晓颖 摄

随着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徐榕锋愈发感觉到,台湾市场容量有限,大陆市场更加广阔、蕴含更多机会,于是和朋友在2007年到浙江宁波成立了宁波高崎电机有限公司。

后因制造体量升级,厂房也亟待扩容。2013年,在一番考察后,受政策和服务吸引,徐榕锋在南京市溧水区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落户,并于2015年将宁波工厂整体搬迁到这里。他也成了进驻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的第一位台商。

“当时我们看了长三角区域的很多地方,最终选择落户到这里。这是因为溧水为台商落户提供的服务非常暖心,在土地购买、厂房搭建、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台商感到安心。”徐榕锋笑着说。

“江苏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均居大陆第一,省会城市南京的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即便是机电这个小众的垂直细分领域,也能在南京找到充足的人才资源。”徐榕锋告诉记者,南京溧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南京东南大学、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了南京金崎新能源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6个教授、19个博士,支撑电机、电控的研发,针对未来高速电机、特种电机市场发展方向,用自主创新引领产品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

“我们所在的溧水,地理位置靠近禄口国际机场,不论是商务出差还是返乡都很方便。”徐榕锋对这一点特别满意。

徐榕锋的电机销售,走的是“少批量定制化”线路。专注研发、稳定人员、开拓市场几个步骤走下来,公司经营走上正轨。

徐榕锋公司的产品。 朱晓颖 摄

他举例说,他们的一个美国客户最开始下单金额只有十几万美元。随着公司“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质量获得认可,这个美国客户的下单金额涨到50多万美元,且下单频次越来越快。“总的来说,搬到南京后,我们公司的业务规模比在宁波有3倍的增长。”

忆起刚落户溧水时,徐榕锋说周边还是一片农田,向朋友提起溧水区和凤镇,不少人还很陌生。“但这些年来,我亲身感受到,溧水不论是工业发展,还是乡村容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经常推荐台商朋友们过来考察。”

经他引荐,他的十多位从事机电行业的台商朋友最终在此落户。在机电这个垂直细分行业,这个“小而精”产业园在台商“朋友圈”中的知晓度越来越高。

南京传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育胜,是被徐榕锋引荐到此落户的台商之一。他告诉记者,溧水周边新能源车的客户附近有六七家,供应商基本在100公里半径内。从产业配套、产业链上下游的角度来说,距离接近,成本就能大大降低,从而提高效率。

记者了解到,产业园创建7年来,已入驻32家知名台企及配套企业,“磁吸”了一批以台湾大同、传仕重工、京成精密等为代表的高度聚焦机电领域的台资企业,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

随着深度融入大陆市场,徐榕锋公司的出口比例逐步下降,大陆销售份额提升至七成、占了大头。

如今,徐榕锋感到“人手不够用了”。“从订单增长的幅度看,我们现在有200个员工远远不够,所以正在上马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同时准备拿新的地皮,扩大产量。”对未来,徐榕锋充满信心。

“去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的产值依然做到1.2亿元(人民币,下同)。今年产值可以做到2亿元。在未来5年做到6到7亿元,是我们的目标。”他说。(完)

中国新闻网2021-5-13

 

 

凝聚两岸民间和平发展的磅礴民意 文章下载

凝聚两岸民间和平发展的磅礴民意

12月10日,这个有“鹭岛”之称的城市,再次迎来一年一度两岸交流盛会——第十三届海峡论坛。

■ 两岸交流大势不可挡,同胞走近意愿不可违

和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论坛面临两大难题——全球疫情依旧没有消退,岛内“台独”政权设置重重阻挠。

然而,无论疫情,或是民进党的人为设限,却都阻碍不了两岸中国人共话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热情。

据海峡论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届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期间提出的“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指示要求,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论坛在形式上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项交流活动。除论坛大会外,还安排了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41场活动,加上有关设区市同期举办的15场活动,共计56场活动,而今年6月以来已陆续举办21场活动。十三届海峡论坛线下活动邀请台湾有关政党代表、台湾主办单位代表,以及台湾行业精英、社团负责人、工青妇、乡镇村里、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各界嘉宾5000人,其中集中活动期间邀请台湾嘉宾约2000人。

5000和2000这两个数字,如果放在平常年度,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在当前往来两岸,需要花上总共一个多月的隔离期,对于每位台湾嘉宾而言,这就需要勇气了。同时,还要面对民进党的政治压力,实属不易。

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正如新党主席吴成典在12日在论坛开幕大会上所言,“从台湾前来参加海峡论坛,既有新冠肺炎疫情之患,又有民进党威胁恐吓打压之忧,但只要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利,只要对两岸和平稳定交流发展有利,我们绝对全力以赴,我们还是来参加海峡论坛了!”

为了促成两岸和平统一,为了助力民族复兴,海峡论坛正在凝聚着两岸民间和平发展的磅礴民意。

■ 通、惠、情,探索两岸民间融合发展新路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再度勉励八闽儿女“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新的构想擘画蓝图,指明了方向。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致辞中表示,闽台同胞是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一家人。今年以来,我们和广大台湾同胞共克时艰、同舟共济,推动闽台各领域融合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事实证明,闽台同胞增进交流、深化合作的意愿真诚强烈,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大势无法阻挡。八闽大地充满活力,福建发展机遇无限,闽台融合潜力无限。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台方针,持续深化闽台经贸合作、落实惠台利民政策、促进闽台民间交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希望与广大台湾同胞携起手来一起打拼、一起努力,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从申请到放款,我只花了两周时间。办理贷款的流程符合条件后速度也很快,我觉得蛮便捷的,而且拿到这笔资金能助力我的电商项目做得更好。”10月22日,厦门市首笔20万元的台胞“创业担保贷”成功落地,受惠的是台湾创业青年黄启荣。

“目前大陆的惠台政策非常好,尤其是‘农林22条措施’中提到对台企台农融资、信用担保等方面的具体支持措施和用地方面的同等措施,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到大陆已23年的台商何伟俊如是说。

“福建和台湾两地在农业合作交流方面互补性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吴家莹说,“当前,大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广阔的农村将为两岸从业者提供很好的发展机会。台湾优良的农业品种、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现代经营发展理念,加上大陆广袤的土地、良好的政策、庞大的市场,两岸农业紧密协作,定能带来乡村共同繁荣发展。”

“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今年是大陆“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同时也是台胞台商参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崭新的起点。多位台湾人士表示,期待加快建设两岸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两岸同胞同心同行。

■ 青春交响 共谱复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

青年交流是历届海峡论坛的重要板块,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站上盛会舞台中央。大会上,一位台湾苗栗青年,向大家讲述在大陆实现人生的两次“弯道超车”……

2002年,台湾苗栗青年陈柏叡选择来大陆求学,没想到一待就是近20年,再也舍不得离开。如今,他是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一名副主任医师。在大陆,他实现了人生道路上两次“弯道超车”,收获爱情婚姻和事业发展,拥有了幸福人生。

在大陆,陈柏叡的事业越做越好:他考取上海同济大学博士班并顺利毕业,牵头在医院成立了“皮肤影像采集室”,代表中国科学家去意大利参加世界级皮肤病学会议。

他庆幸在最好的时代抓住机遇,成为祖国大陆成千上万个建设者中的一员,见证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和无限可能。“我给两个孩子都办了大陆身份证,因为我们支持并期盼着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两岸的未来,也是促进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从事文化传媒工作的徐慈莲,去年9月为了参加上一届海峡论坛,和一行几十名台胞专程从岛内前来。她仍记得,当她克服重重困难,踏上大陆的土地,站在印有“海峡论坛”字样的背景板前,不禁掉下眼泪,又激动又感动。

活动结束后,她一直旅居大陆,目前正在武汉和朋友筹划一个文旅民宿项目。今年第二次来参会的她感觉“非常温馨,就像是一个大聚会”。在此,她见到了很多两岸好友,有这一年来新结交的,还有前些年因为工作往返两岸期间认识的。

“这一年,我借住在朋友处,家人都在岛内,但时常感到宾至如归。”徐慈莲说,“我觉得,我们在大陆干事业是站在祖国母亲的巨人肩膀上。”

“在大陆,梦想真的可以实现。”在海峡论坛大会上,小包智工联合创始人徐韬在演讲中说,台青需要更大的舞台,而大陆有无限的机会。他鼓励台青无论未来是否选择来大陆,现在都要了解大陆的发展。

当前岛内许多台胞都对“登陆”的机遇与前景十分关注,本届论坛受到岛内各界密切关注,特别是青年群体。

“我接触的很多台青,都希望通过海峡论坛了解来大陆发展的渠道。”从事台湾少数民族文化文创设计的台胞林玮杰说。三年多来,他致力于把自己的公司延伸为一个就业项目,带动台湾青年“登陆”发展。

两年多以前,林玮杰鼓励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林子豪到大陆发展。“爸爸说大陆比台湾更有发展,来了以后我发现他说得对。”林子豪说。

在海峡青年论坛上,“安心前行”组合分别分享了融合发展的故事。该组合来自福建莆田的李元行与来自台湾台中市的陈廷安,交换了两岸青年携手探索新知、用科技点亮未来的心得。他们同是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员工,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两岸青年组成的优秀技术团队。“上班一起工作,下班一起约跑。”李元行说,这是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一开始,我觉得很有可能待不满一年就回去,三年过去了,我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我很庆幸,当时的选择是来大陆探索新的世界。”陈廷安说。

“1+1大于2”组合,台湾青年范姜锋与福建青年雷希颖分享了携手服务国家中心工作“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案例。他们以朱子文化为依托,打造“大话熹游”文化产业。围绕地方产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他们积极推动200多场线下产业人才孵化活动,助力2000余人拿到了国家认可的产业资质认证。此外,还通过1000余场的线上直播活动,完成超70万元的慈善销售及捐赠,覆盖几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跨过这湾海峡永远不知世界多大。大陆台青代表讲述打拼故事,鼓励更多台胞跨海发展。

海峡网2021-12-25

 

 

两岸一家亲 晋台同发展 文章下载

两岸一家亲 晋台同发展

携手同心、共抗疫情”主题交流活动与省卫生厅对接开始实施,两岸婚姻群体调研活动收集到相关数据400多份,台海形势报告会纳入“京津冀晋台籍中青年社会实践活动”整体推进,“2021晋台青年创业交流研习营活动”等上报全国台联方案……这是省台联全面实施“近台融合四大行动”,高质量开展“十个一”活动的缩影。

两岸一家亲。今年,省台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实施“近台融合四大行动”、开展“十个一”活动,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切实推动晋台融合发展。

实施“凝聚共识行动”,创新方式做好5G时代争取台湾民心工作。要开展一次“携手同心、共抗疫情”主题交流活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把山西抗疫“双零”做法与台湾同胞共享。开展一次“游山西、读历史”两岸文化线上交流活动,以同根同祖同文同种的同胞情,在云端引领台湾同胞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举办一次台海形势报告会,依托“京津冀晋台籍中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凝聚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人心、信心、决心。

实施“涵养台胞行动”,拓展联谊对象做好新时期服务台胞工作。开展一次两岸婚姻群体调研活动,全面了解掌握两岸婚姻群体的所思所想所盼,把政策送上门,把关怀送到人,把关照送到家。开展一次台商恳亲团活动,邀请在晋台商的亲属来山西参访,争取更多的台商落地山西、投资山西、宣传山西。

实施“助力招商行动”,以商招商助力我省转型发展。开展一次招商政策宣讲活动,邀请权威部门和专业人士在云端向全世界台商台企推介山西的“六最”营商环境。开展一次晋台青年创业交流研习营,吸引台湾青年来山西创业就业。要开展一次台商项目对接会,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为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作贡献。

实施“推进改革行动”,把“台胞之家”建设得更加温馨和谐。要建立一个台胞电子档案,组织力量建设信息齐全、资料翔实、真实准确、科学高效的在晋台胞数据库。要编印一本台联工作制度手册,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对党组、会务、党支部、工会等方面工作制度进行健全完善,汇编成册。

山西台联坚持注重方法、注重实效,坚持“大统战”格局一体推进。在省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省台联把一次“携手同心、共抗疫情”主题交流活动、一次台商恳亲团活动、一次两岸婚姻群体调研活动和一次台海形势报告会等纳入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要点一体推进,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召开专题党组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项活动目前都在按进度推进。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招商政策宣讲会”和“台商项目对接会”两项活动纳入“中博会”统筹推进,在“中博会”期间举办“宣传惠台政策、助力转型发展”为主题的政策宣讲会,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吸引一批台商项目落地山西。同时,省台联结合工作自主积极推进。日前,已深入在晋台商进行政策宣讲调研,鼓励台商积极参与山西经济发展,邀请更多的台胞台商关注山西、宣传山西、投资山西,为转型发展蹚新路作出新贡献。

“近台融合四大行动”和开展“十个一”活动进展顺利,4月2日,省台联党组书记梁艳萍赴京向全国台联进行专题汇报,恳请全国台联在邀商、项目对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国台联高度肯定了省台联此项工作,并表示支持山西台联落实好“十个一”活动。梁艳萍说:“下一步,省台联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统战部、全国台联的精心指导下,主动融入“中博会”,持续跟进全国台联的大型活动,按照工作部署,扎实有效推进‘近台融合四大行动’和开展‘十个一’活动,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山西日报2021-4-20

 

 

两岸媒体人走进“浙江之心”:讲真情故事走进台胞之心 文章下载

两岸媒体人走进“浙江之心”:讲真情故事走进台胞之心

“浙江金华有一个永康,台湾也有一个永康,所以此行来到永康倍感亲切,这也说明了两岸同根同源。”第一次到金华永康的台湾自媒体人刘名凯如是说。10月15日—16日,两岸媒体人走进浙江金华,探访相亲相爱的两岸故事,寻求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机遇。

位于浙江中部的金华被称为“浙江之心”,与台湾一衣带水、来往密切。参访中,两岸媒体人来到永康的台湾美食广场,该美食广场由台胞陈旭伟创办经营,把台湾的美食文化带到大陆,收获了一批粉丝。

陈旭伟出生于浙江永康前仓镇大陈村,14岁时追随爷爷去了台湾。巧合的是,陈旭伟和爷爷在台湾的落脚点也叫“永康”,“我们一生与永康结缘,这不恰好说明两岸一家亲。”

2014年,陈旭伟回到浙江永康投资开办了台湾美食店、奶茶店和面包房。值得一提的是,他将台湾美食广场开在了一家医院里,“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很辛苦,他们经常赶不上食堂的饭,我希望在医护人员辛苦工作后能及时吃上一份热腾腾的饭菜。”

去年疫情期间,陈旭伟不仅为医护人员捐赠了价值30余万元的面包,还将政府返还给他的优惠租金都捐给了医院。

从儿时离乡随亲赴台,到成年“登陆”逐梦创业,对陈旭伟而言,两岸皆为“一家”。

游埠古镇早茶。 游埠镇 供图

当日,多位两岸媒体人将他的故事用不同方式记录了下来。“陈旭伟多年来来回回往返于大陆和台湾,改变的是路上的风景,不变的是浓浓故乡情和两岸一家亲。”一位来自台湾的媒体人说到。

其中《台湾人民报》社长巫月桦在报道中特意选择了从美食角度切入。在其看来,“美食、旅游等内容更容易被台湾受众接受,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共鸣。”

美味的特色小吃、深厚的摄影文化、活化的传统技艺……这些金华兰溪游埠古镇的生动场景,都被记录在了巫月桦的镜头里。

游埠镇是“钱江上游第一埠”,也是兰溪美食的第一“打卡地”。当地的早茶有着“江南第一早茶”美称,不仅是游埠饮食文化的灵魂,还成为该镇的富民产业。

“我的报道中都是大家喜爱的美食,还有当地的特色产业和闲适生活,希望向台胞讲述我看到的真实的大陆故事。”巫月桦说。(完)

中新网2021-10-17

 

 

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 文章下载

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

这个端午,台胞们在集美共过佳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厦门市集美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大招频出,活动颇丰。

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在集美龙舟池活力“开桨”;“两岸好势集·闲鱼集市”在“最潮街区”云城万科里盛大“开集”;“两岸一家亲 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在集美区闽台研学总部隆重开营……

集美区将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和全域旅游有机结合,融合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让两岸同胞在集美共过端午佳节,感受传统文化,加速两岸融合。

盛 况

1开桨 台胞赛龙舟 上《新闻联播》

百位台胞,在集美过端午,在龙舟池里赛龙舟。6月13日,这条新闻,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今年,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回归,邀请近百位在厦门工作生活的台商、台湾青少年,与市民游客、高校师生,共同体验端午民俗划龙舟。

“这辈子第一次划龙舟,就是在集美。”在集美从事人工智能的台商徐冠胜赛后非常兴奋。他说:“嘉庚精神中的‘诚毅’,就是做事要有毅力,我今天就从头到尾坚持了下来。”

端午赛龙舟,台南运河和集美龙舟池有着一样的传统。前来体验的69岁台胞王月年,正好来自台南运河旁。她说,这是两岸共同的节日民俗。来大陆20多年,家安在集美,王月年也不吝溢美之词:“集美是个好地方,我爱集美,给集美按100个赞!”

台商段湘麟直呼“爽快”。他说,台胞和两岸青少年一起努力,同舟共济,很有端午佳节的节日氛围,“在这里的感觉跟在家一样”。

除了赛龙舟,龙舟文化节还解锁超多“玩法”:办起“我们的节日·端午仲夏龙舟游园会”;开启龙舟文化奇妙夜(乐队live);第十六届集美(端午)诗歌节在嘉庚书房拉开帷幕;开展“全民龙舟文化体验季”,让市民游客体验龙舟运动。

2开营 研学再升级 青年结友谊

包粽子、射五毒,画纸鸢、放风筝,读嘉庚、划龙舟……为期三天两夜的“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6月12日下午正式开营。“两岸一家亲 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活动历经5次升级,全面整合了人文集美、科技集美、自然集美等特色课程。

40对两岸亲子家庭、60名两岸青少年、30名两岸亲子研学产业专家等两岸200位嘉宾,定向开展“亲子关系课堂”、“青少年运动会”、“研学教育交流论坛”三种主题模式的研学活动。

台胞卢家伟带着女儿第一次包粽子,就是在两岸亲子营。“研学营的亲子时光很难忘,还见证了集美的发展,认识新朋友。”

此次研学体验营,还举办了两岸亲子教育产业交流论坛、两岸女性交流论坛·她说,助力集美打造“大陆最大对台研学旅行基地的目标”再升级。

集美区文旅局局长吴吉堂表示,闽台研学是集美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品牌活动,让两岸青少年从小在交流互动中,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心灵契合。

3开市 台青播台货 市集有好货

6月12日至14日,“两岸好势集·闲鱼集市”在云城万科里盛大开集。50个摊位中,台商、台青和厦门潮玩摊商,带来文创商品、即食食品、潮流单品等商品IP。

来厦多年,台中人黄庆勇在市集展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ORZ”。他还落地集美两岸青年直播电商就业创业基地,培育台青网红主播等。

台湾工艺美术家,透过台湾工艺之家协会驻大陆秘书长林芸安,把精美的工艺品,带到了市集:茶器、台中腰果漆器、花莲墨玉、台湾天目杯,让人目不暇接。

此次市集还首次打造“智慧集市”,“线上线下”会场叠加举办,实现“IP化&数字+”。不仅有阿里声量携手打造闲鱼集市“线上会场”、饿了么真香直播品牌馆、新浪直播等“云赶集”平台,同时,抖音“集美好势集 闲鱼集市”话题强势开启,还有“台青直播天团”帮摊商带货,实现集市业态“直播带货+”。

据统计,抖音、新浪等线上会场围观人数突破千万,4名两岸青年主播每日一小时的走播共计带货25万元,50个摊位线下市集带动商圈交易量突破300万元。

深 度

做实做优“通、惠、情”三篇文章

输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集美经验”

为更好统筹协调全区力量资源,凝聚改革工作合力,全省首个两岸融合发展中心——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6月11日在集美闽台研学总部揭牌成立。该中心定位为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力量集成、措施集成和效果集成。

2019年12月被确定为福建省唯一一个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区以来,集美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勇于探索、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做实做优“通、惠、情”三篇文章,成效显著。

坚持以通促融

培育两岸经贸发展新机遇

发挥政策叠加、产业扶持、金融保障效应,率先全市出台台资金融机构扶持政策,助力建霖家居、宸展光电两家台企成功上市,万久科技挂牌新三板,新设华犇路达基金规模达3亿元,引导214家台企进入两岸股交中心;

密切关注台企发展动向,辖区现有台企984家,推动厦晖等台企增资扩产,强化与台湾知名研究机构合作,助力67家企业转型升级;

建立“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启动首届两岸青年主播大赛,设立台湾影视投资一站式服务窗口,已有10家台企入驻集美集影视基地。

坚持以惠促融

强化台胞台企福祉保障

全方位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率先全市设立“台胞服务驿站”,累计服务台胞441人次,开通全市首条台胞办税绿色通道,建立全省首个区级台胞警务服务站;

全区31个城市社区开设“台胞服务专窗”,组建“集美台青创基地联盟”;

打造1个国家级、3个省级台青创基地,3个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成立“集美区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为台青就业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坚持以情促融

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创新打造台湾青少年首次登陆的“第一课堂”,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已吸引两岸研学生超17.8万人次。

“两岸一家亲 从小心连心”“手创青村”“乡创研学”等“集美研学品牌”深受两岸青少年喜爱。

“线上+线下”两岸人文交流持续热络,“她说”“城市代言人”“鹭岛青年”等线上研学互动平台已吸引两岸“研学粉丝”超70万人。板桥同名村、城隍文化节、龙舟文化节等民间交流活动在两地持续开展。

两岸各百名中小学生诵读《台湾通史》,交互式书写爱国诗词100余幅,共创抗疫作品400余件,福建省连横文化研究院获评福建省交流基地。

海峡导报2021-6-15

 

 

两岸凝心聚力 共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文章下载

两岸凝心聚力 共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向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发出共同号召,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两岸广大同胞应当共同携手,继往开来,团结一致,以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大义为重,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台湾一些政党、团体和人士以贺电贺信等形式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示祝贺,共同期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在贺电中表示,中国共产党创建百年,主导神州大陆建设72年,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已达五千年历史新高峰!至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有中华儿女合力为我民族之事业再造新遒。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专致贺函,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至盼两岸促进融合,心灵契合,竭尽心力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共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贺电中表示,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奋斗不懈,重振华夏,以人民福祉为先,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念,深令世人刮目相看。至盼未来双方致力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新党主席吴成典也在贺信中祝愿顺利实现民族复兴,希望两岸持续交流合作,力促国家和平统一。此外,无党团结联盟等岛内政党、团体及一些人士也以不同形式向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表示祝贺。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两岸同宗同祖、同根同源,两岸同胞是不可分割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自1987年11月开始,两岸打破了封闭隔离状态,第一批探亲台湾同胞经香港赴大陆,踏上家乡故土,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开启新的一页;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开始进行事务性商谈,双方达成“九二共识”;1994年,大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将保护台商投资纳入法制化轨道;2008年12月,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2010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力推进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制度化进程。这些都是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和达成的伟大成就,是两岸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充分体现。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不断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特别是为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发展的待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民谋利”和“两岸一家亲”理念。2018年,大陆适时推出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019年再度出台“26条措施”,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大陆及时出台助力台企“11条”,帮助台企复工达产。2021年又出台“农林22条”,促进两岸在农林领域交流合作。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从大陆出台的一系列惠台政策中受益,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尽管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遇到诸多挑战和阻力,但在大陆主导和推动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交流合作的势头依然强劲,两岸同胞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契合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台胞、台企看好、认同大陆的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大陆经济社会建设。两岸交流冲破台湾民进党当局的阻挠,在互利双赢中不断走亲、走近、走实。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深切体会到,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广大台湾同胞的福祉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两岸关系站在崭新的历史节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不可阻挡!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岸同胞携手并肩、戳力同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汇聚成遏制“台独”、推进统一的磅礴力量,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必将拥有更加美好、光明的前景!

华夏经纬网2021-7-6

 

 

潮涌珠江两岸阔 文章下载

潮涌珠江两岸阔

风起南粤,潮涌珠江。

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奋进者的足音永远铿锵有力。365个日夜吹角连营,见证一个新生力量远大征途的开拔起航。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一年前,作为中国电建集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规划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高端品牌,城市院在广州南沙应势而生。一年来,如何扎根建设湾区,如何成为湾区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新型智库与新型工程公司,肩负着电建集团与成都院城市化业务转型使命的城市院,以实干在行动!

整合资源 厚植发展根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世界级的湾区,历史性的机遇。放眼全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大视野、大谋划,也注定是大市场、大机遇。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紧跟国家战略,2020年8月,中国电建集团、电建成都院、电建铁路公司、电建生态公司,齐聚湾区几何中心——广州南沙,成功召开中国电建城市院发起人大会。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从蓝图谋划到集团批复,从正式成立到正常运转,不到一年的时间,一个整合电建集团在城市化领域的高端技术与研发力量、一个有效集聚“水”“能”“城”各类资源要素,蓄积强大发展动力、一个承载电建集团建设湾区、城市化转型使命,为加快湾区建设提供综合性城市建设技术支撑服务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运而生。

顶层策划、高位布局。城市院不仅将扮演好湾区建设者的角色,还将进一步加强战略谋划,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向更加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迈进,充分彰显集团在湾区市场战略桥头堡的使命担当。

南海之滨,珠江之畔,正在竞演着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转型发展的电建“加速度”。

强化管理 夯实发展内功

用崭新思维颠覆传统,用大胆创新谋篇布局。

成立一年来,城市院依托成都院力量,分主次、分阶段稳步发展,积极贯彻落实黄河董事长对于城市院发展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创新求变。聚焦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以“1233”战略为引领,快速推进初创期各项工作。科学搭建“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管理制度。结合公司总体定位和业务发展思路框架,设置六个管理部门、七个生产部门,支撑公司初创期发展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成型。

一年来,城市院加快资质申办进程,通过自主申请已获取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乙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等多项资质;积极引智引才,吹响浩瀚征途集结号,加强多渠道人才引进和结构优化,合理搭建人才梯队,为城市院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财务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规范经济业务行为,建立多银行合作模式,增强属地化优势,不断促进业财融合;顺利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获得建筑施工安全准入资格;始终把质量当做为立企之基、强企之石,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研究搭建项目管控模式方案,明晰生产组织与履约管理、生产绩效考核等管理活动职责内容,为后期开展项目管理奠定基础。

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率,城市院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主动寻机 助推市场突破

大战略带来大机遇,大机遇蕴藏大市场。

当前湾区城市化业务前景广阔,综合交通、建筑、市政、能源等领域,是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机遇中的热门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智慧创新型业务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动能。

一年来,城市院克服初创期各种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主动出击树品牌、坚定不移闯市场。紧跟“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发展契机以及地方重大战略与重大规划。成立福建、横琴等多家分公司,做好区域及项目营销;充分利用国家战略抢抓新能源市场发展机遇,出资成立中电建大湾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抢占华南地区新能源资源。按照集团战略部署,出资成立中电建张家口新能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张家口新能源开发建设,致力于在所属区域内建立立体化、多维度的市场营销网络;持续做好高端营销,利用电建品牌优势,有效发挥对外公关关系资源合力,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集团内及集团外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发挥属地化经营优势,全方位参与和服务政府在市政交通、城市更新、智慧能源等方面规划咨询工作,完成的万顷沙片区规划研究课题成果得到南沙区高度认可。

在市场浪潮中搏击,在激烈竞争中比拼,城市院市场营销工作火力全开。

凝心聚力 发挥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聚合力,砥砺前行促发展。城市院临时党委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增强城市院干部职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一年来,城市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其历届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在党建与生产经营相融相促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参加专题辅导讲座、编制学习计划、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专题党课、观看红色电影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切实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积极发挥宣传引领与文化凝聚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内容创新。将“守正创新 高效负责 和合共赢”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丰富的党建与企业文化活动中,通过图书角、诵读红色经典等形式,推动团队不断保持学习,不断增强战斗力。

积极践行央企使命担当。在广州本土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城市院践行央企担当,为所在街道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提供爱心餐及凉茶;成立党员青年抗疫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南沙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彰显电建人的社会责任和初心使命,获得驻地社区颁发的感谢状。

潮涌珠江两岸阔,扬帆起航正当时。

崭新的城市院正如东升的旭日,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承载着电建集团使命与期望的城市院人,将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城市院成为湾区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新型智库与新型工程公司而努力奋斗。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2021-8-30

 

 

两岸记者感受成渝双城脉动 文章下载

两岸记者感受成渝双城脉动

从天府之国到巴渝大地,历经约一周紧锣密鼓的采访,来自两岸及香港的40余名记者,纷纷被这片兼具人文底蕴和发展活力的土地“吸粉”。

2021“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活动近日圆满收官。采访团团长、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说,本次联合采访重点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岸媒体记者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育、城市文化等角度目睹了川渝两地取得的发展成就,实地走访了多位在此投资兴业的台商台企代表,了解两岸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

两岸交流的使者

“大熊猫是我跟四川的第一个连接。”台湾资深媒体人金蜀卿祖籍在四川,她的父亲每每说起大熊猫都充满骄傲。早在1993年,金蜀卿踏上寻根之旅,在故乡四川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大熊猫。“后来大熊猫‘团团’‘圆圆’也在台湾落户了,我们看到大熊猫就会想到四川。”大熊猫近来由“濒危”降为“易危”,在金蜀卿看来,保育“降级”折射出大陆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科学遗传技术上的进步,四川在此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借鉴。

“圆圆”之女“圆仔”最近迎来8岁生日,台湾媒体人对“圆仔”的婚事很是上心,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他们详细询问大熊猫配种事宜。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黄圆媛说,大熊猫是两岸交流的使者,希望未来川台两地能有更多人文交流,让两岸民众的心越走越近。

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震撼现世,文化因交流而灿烂。据三星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999年和2012年,三星堆文物曾两度在宝岛展出。2020年9月,三星堆祭祀区遗址重启发掘,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在三星堆博物馆共同“打卡”纵目面具、青铜神树等珍贵文物之后,两岸记者走访三星堆遗址考古挖掘现场,见证文物挖掘和保护过程。恒温恒湿的发掘舱、便携式X射线荧光、超景深显微镜、3D扫描与摄影⋯⋯现场考古工作者介绍的这些“黑科技”让两岸记者们大为赞叹。

《台湾好报》记者张先鹏首次参访三星堆博物馆,在青铜面具等文物前长久驻足,连呼“很震撼”。“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挖掘现场同样让人惊叹。”张先鹏说,考古工作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智能化的考古发掘舱内,同步进行文物挖掘、保护和研究,这是十分先进的工作模式。

经济圈前景广阔

胡家梁子观景平台处在川渝交界地带,两岸媒体人在此举目眺望,一面是四川境内一排排标准化厂房,一面是重庆境内青绿的山坡。如今,两边有了共同的名字—川渝高竹新区。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个跨省域共建的新区,正是川渝两地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陈相如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制和成效十分感兴趣。她说:“大陆在西南部规划这样一个经济圈,是如何运行的,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对许多想要来大陆投资兴业的台商台企来说,未尝不是新的机遇。”

川渝高竹新区工作人员向两岸记者介绍,为了让创业者安心留下发展,凡新区新引进培育的优秀人才,不仅可择优享受川渝相关优惠政策,还可共享两地人才公寓、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配套服务。

“这里交通畅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就能提升。在双城带动下,包括人力在内的很多资源实现共享,也可以享受双重优惠待遇。大区域环境优化了,企业发展肯定更好。”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君对记者说。

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黄金分割点”,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李文勋已在重庆深耕30多年,见证大足高新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他对两岸记者介绍道,他所规划兴建的台商智慧科技园区约有300亩,入驻企业一半是台企。

“大足高新区保姆式服务和税收优惠都很有吸引力,还没建完就100%入驻了。”李文勋说,对于园区内的聚力成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大陆接连出台的惠台措施提供了重大利好,技术人员以专利入股,基本上都成了股东。目前台商智慧科技园区接近3万平方米的海峡两岸青年“双创”中心正在建设中,两岸青年不久便可入驻发展,从事研发和创新等工作。

为台企提供崭新机遇

“我对重庆两江新区的印象很深刻。”台湾新闻云记者任以芳分享自己的观察,“两江新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比如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新区让学生提早进入,通过所学专长探索发展方向,既是提前帮国家培养优质人才,也能更好地把他们留下。”

两江新区共有超过50家台资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5亿美元。仁宝电脑、纬创资通、旭硕科技等知名台企均在此投资兴业。两江新区的开放门户效应、丰富的人力资源、保税物流的便捷通关,是台企选择落户于此的重要原因。

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2011年落户两江新区,主要产品为笔记本电脑和迷你台式机,年产量约1000万台。公司经理周玉撰说,地方政府对台企支持力度蛮大,比如物流补贴和厂房保障等都让台企受惠。来渝发展10年,她已在重庆安家立业,并爱上了这座热情火辣的城市。

“大陆发展空间越广阔,对于广大台湾同胞来说,机遇就会越多。”马晓光说,这次我们传递了大陆的信息,相信未来两岸媒体也能把台湾重要的信息传递到大陆,由此增加两岸同胞的沟通和了解,这也是两岸媒体交流最重要的意义。

夜幕下,江边灯火璀璨,轻轨从一栋19层高楼中间倏忽而过,地面观光平台上的游客抬头仰望火遍全网的重庆李子坝轨道站,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重庆真是自带流量的城市,社交平台直播的观看量一直在涨。”海峡卫视记者胡静在联合采访微信群内,与大家分享“地铁穿楼”的李子坝站打卡直播成绩。中国台湾网在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的视频直播,更收获了超过200万的浏览量。

台湾《联合报》记者吕佳蓉的报道关注重庆打造旅游产业的妙招。“最重要的是,重庆非常‘宠粉’”,她在报道中写道,光是李子坝轻轨站,当地政府就一再完善翻修。

台湾自媒体人鲈鱼在乘直升机俯瞰成都后,在多个平台更新了体验视频。她说,“身为台湾人,真的很幸运能在四川乘坐直升机,从低空欣赏这座美丽的城市。再一次来到四川,发现这里发展得比我想象中更快,大开眼界了!期待更多台湾同胞来到四川走走看看!”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8-30

 

 

广西台胞:让爱国爱家的情怀在两岸遍地开花 文章下载

广西台胞:让爱国爱家的情怀在两岸遍地开花

全国台联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台胞社团论坛开幕式26日在京举行,广西台胞台湾教师代表王孟筠、梁洲辅受邀参加。

王孟筠2017年来到大陆任教,今年是她在大陆发展的第4年,在广西台办和她所任教的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帮助下,她成为广西首位获得事业编制的台胞。同等待遇的落实,让她很有融入感、获得感,也让她成为广西和广西师范大学的“代言人”,成为桂台同胞的“连心桥”,也先后获得了“广西五四青年奖章”“广西三八红旗手”等殊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赶上了国家综合实力最辉煌的时代,赶上了对台工作最细致、最有力度的时代,在这块血脉相连的土地上,我们可以开心地编织未来、实现梦想,相信只要在我们的岗位上精进努力,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纷沓而来。”王孟筠说。

台办台联都是台胞的娘家,自2018年以来,王孟筠受全国台联邀请参加各类交流会、座谈会、研修班、论坛、巡回分享近20次,2020年全国台联在广西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台胞之家联谊站。参加这次活动,使她对台联有了更多地认识。“台联为两岸同胞探亲寻根、就业创业、通婚就学等方方面面提供协助,每位往返两岸的台商、台生、台师、台胞以及两岸婚姻家庭的成员,都能受到台联的照顾,它承载着很多两岸热交流、促融合、共发展的记忆,希望全国台联守护过的每一个台湾青年,像一颗颗的种子,铭记、继承这份信念,让爱国爱家的情怀在两岸遍地开花。”

梁洲辅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图片来源:广西台办)

南宁师范大学台湾教师梁洲辅的感触也很深:“我们在台湾生活长大,无不希望两岸和平共荣,反对‘台独’是一个台湾人做人的最基本原则,我们的根就在这,唯有支持祖国统一、找到回家的路才是正道。”

今年初,梁洲辅在就任的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附近成功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了新房,“我曾在台湾工作了多年,但一直是‘无壳蜗牛’。现在,在广西南宁终于用公积金买了房子,拥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就把事业和家安在广西南宁了。”他一直对此津津乐道,“入户这里证明了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在学校从事教学时我常提醒学子们,如果你心有一个颜色,一定是中国红,这是强大的祖国带给我们所有两岸同胞的认同感。”

梁洲辅是建筑建材领域的专家,今年连续争取到“发光沥青混凝土生产制造装置、环保喷雾型乳化沥青罐清洗装置、混凝土透水水沟盖板”等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并评选为广西绿色建材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还长期带领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获多项荣誉。

中国台湾网2021-9-30

 

 

第十三届“重庆•台湾周”聚焦两岸发展新机遇 文章下载

第十三届“重庆·台湾周”聚焦两岸发展新机遇

第十三届“重庆·台湾周”9月27日在重庆开幕。本届“重庆·台湾周”将开展四大版块14个分项活动,持续打造两岸综合性交流平台,深化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重庆·台湾周”由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岸企业家峰会支持举办,自2009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已成为两岸重要的综合性交流平台和渝台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在开幕式上表示,实践证明,大陆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态势没有改变,大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投资潜力没有改变,大陆以人民为中心,为两岸同胞共谋福祉的初衷不会改变。尽管任重道远,前景始终光明。希望两岸企业家看清历史大势,担当民族大任,扛起时代重任,主动适应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搭上祖国大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

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视频致辞时说,台湾企业应充分把握大陆发展及政策的机会,促进两岸产业互利双赢,为两岸新时代融合发展,开拓一个更高远的新格局和更广阔的新空间。台湾与重庆之间有着深厚渊源,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将持续促进渝台产业界紧密交流对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周宁表示,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将为两岸经济合作特别是台胞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和更大空间。希望广大台胞台企把握大陆新发展阶段的巨大机遇,主动适应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参与民族复兴中实现更好发展。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支持两岸同胞投身渝台交流合作,继续助力重庆成为台商台企投资兴业、安居乐业的热土。

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表示,“重庆·台湾周”已成为推进两岸交流的综合性平台,成为深化渝台合作的重要载体。重庆愿以“重庆·台湾周”为载体,持续深耕基层,为台胞赴渝求学、就业、创业、生活创造更好条件;持续深耕经贸,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持续深耕人文,巩固好、发展好两岸共同的文化纽带。

本届“重庆·台湾周”以“共享新机遇 融入新格局”为主题,聚焦深耕基层、深耕经贸、深耕人文,旨在引导台企台胞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开幕式上,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向第十三届“重庆·台湾周”致贺信。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李诗钦通过视频对活动的举行表示祝贺。

媒体滚动2021-10-9

 

 

福建漳州市台联40年:架起两岸情谊桥 文章下载

福建漳州市台联40年:架起两岸情谊桥

“台联是促进两岸民间交流的组织者、参与者,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福建省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方丽云表示,将充分发挥乡情亲谊优势,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聚民意,为推动两岸民间交流融合集民力,为两岸关系的未来注入新动力。

合影留念。 张金川 摄

10月26日,漳州市台联八届四次理事会暨纪念漳州市台联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在漳州市召开。

漳州市台联会长方丽云致辞。 张金川 摄

回顾漳州市台联成立40年的历程,方丽云说,40年前,沐浴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春风,漳州市台联应运而生;目前,漳州已实现了台联基层组织全覆盖,成为大陆唯一一个台联基层组织全覆盖的设区市。

漳州市台联表彰优秀定居台胞代表。 张金川 摄

漳台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相同的传统文化、民间信俗带给在漳州投资的台商、台农“相当熟悉的环境”。漳州市台联成立40年来,始终致力于广泛团结、联谊和服务在漳台胞,致力于深化两岸民间交流、促进同胞心灵契合,更是成为联系台胞的桥梁和纽带,享有“台胞之家”的美誉。

“从最初三、四代台胞籍贯的变更,到现在积极帮助协调台籍子女考取台联工作职位等等,无不体现‘台胞之家’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漳州市南靖县台联会长何勇坚说,南靖1985年6月率先在县级成立台联组织,擦亮“台胞之家”招牌,这句话是各级台联组织发自肺腑的声音。

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江和兴发言。 张金川 摄

入闽25年的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江和兴,亲身感受到台联为台商投资兴业提供的很多帮助。他说,大陆给予台商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台资企业在大陆持续发展的各项举措,让他觉得在这里发展更安心、更有信心。

台湾青年曾冠颖发言。 张金川 摄

来到大陆已经17年的台湾青年曾冠颖也在座谈会上感言,台联用心用情服务台胞台企,推动惠台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加大困难台胞帮扶力度等方面内容,让他感到特别暖心。

曾冠颖一家三代人在漳州市长泰区接力打拼,见证了大陆飞跃发展。如今,他在大陆不仅收获事业,也收获了爱情。曾冠颖自称,“从两岸一家亲”到“两岸一家人”,他是“两岸融合的受益者”。

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吴卫红致辞。 张金川 摄

漳州市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吴卫红表示,漳州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加大联谊联络力度,推动惠台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福建省台联副会长苏甦致辞。 张金川 摄

“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参加座谈会的福建省台联副会长苏甦表示,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2021-10-26

 

 

2020,两岸激荡中的“两加深”“三增强” 文章下载

2020,两岸激荡中的“两加深”“三增强”

两岸关系而言,2020年就像这一年的冬天一样——遭遇了几十年来少有的严寒。

这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两岸中国人的正常生活和日常交流,两岸经济也经受了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挑战;这一年,民进党当局“以疫谋独”“倚美谋独”和特朗普政权“台湾牌”的不断加深和推高,两岸关系从冷对抗走向激荡。

但,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祖国大陆化危机应变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而在两岸关系方面,大陆更是精准地把握了时和势,在遏制“台独”和反制域外势力方面的能力和战略定力同步增强,两岸关系继续向有利于大陆一方偏转。

■台湾当局“以疫谋独”

“倚美谋独”程度加深

“以疫谋独”“倚美谋独”可以概括2020年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的最大特点。

当武汉刚刚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不久,两岸中国人还沉浸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新春佳节喜庆气氛之中,2020年1月30日被台湾民众骂为“畜生不如”的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签发了“不得向大陆出售口罩的禁令”。

而就从这一日起,台湾的民进党当局开始走上了一条“以疫谋独”的不归路。

根据世卫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同指导原则,疾病命名必须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避免使用不准确或污名化的名称。世卫组织2月上旬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然而,民进党当局无视相关国际组织准则,对疫情大贴地域标签,赤裸裸的地域歧视“秀”出其道德下限。他们策划了一场由台湾地区副领导人陈建仁、卫生部门负责人陈时中领衔,一些“深绿”背景医生为主体的“台独”团队,以宣传防疫为幌子,拍摄电视宣传片,将新冠病毒以“武汉肺炎”来命名植入其中。台当局还通过行政命令方式,要求全岛的媒体刊登和播放,制造和强化台湾岛内的“仇中”“反陆”氛围,为“以疫谋独”拉抬声势。

与此同时,为了给“以疫谋独”壮胆,民进党当局还与美国反华势力一唱一和,全面迎合美国将疫情甩锅给中国大陆的策略。

包括蔡英文本人在内的民进党政客,自认为有美国当靠山,愈发闹得欢脱,在国际上,蔡英文领衔大搞所谓的“口罩外交”,纵容绿营网军肆意攻击意见不同者;在岛内,则持续操弄所谓“去中国化”,制造所谓“仇中”“抗中”情绪。

由于民进党政客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炒作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好机会。为了达到否认“九二共识”,实现“两岸两个国家”关系的企图,蔡英文还赤膊上阵,忙不迭地炒作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话题,借口因为台湾缺席世界卫生组织才会“造成国际防疫缺口”。蔡英文当局与美国等国家沆瀣一气,炮制了一封给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信函,异口同声地鼓吹台湾所谓“抗疫成就”,夸大台湾对抗疫的“国际贡献”,以此作为台湾“有资格”“有必要”参与世卫组织的理由。

然而,在“闯关”世卫大会的图谋失败后,民进党当局又纵容网军肆意散布种族歧视言论,对世卫组织和总干事谭德塞本人进行攻击。

为全面“以疫谋独”,趁美台发表所谓“台美防疫伙伴联合声明”,假借防疫之名炒作“美台关系升温”和所谓“双边战略同盟关系”的加强,民进党当局一边向欧美示好,在欧美疫情已经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依然对来自大陆和来自欧美的入境人士搞双重标准。在首批247名在鄂台胞搭乘东航春节加班机返乡后,民进党当局方面一再借故拖延仍然滞留湖北的逾千台胞返回。其间,蔡英文竟主张循“横滨模式”,派华航包机接载台胞,企图行“撤侨”之实,营造两岸“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导致很多“小明”无法回到台湾与亲人团聚。为了掩盖台湾防疫漏洞,阻止民众了解大陆抗疫真相,当局一再破底线钳制言论自由,对质疑者打击报复。更夸张的是,为了在岛内制造抗疫台湾“NO.1”假象,民进党当局甚至把一本描绘抗疫内容的大陆绘本童书《等爸爸回家》封杀。

“以疫谋独”只是2020民进党走向“台独”的一个侧面,而另一面,则是民进党当局加快勾连美国等反华势力,企图实现“倚美谋独”。

为“谋独”“脱中”,2020年民进党当局采取对美国“一边倒”的政策,甘愿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对特朗普政权打“台湾牌”言听计从,在意识形态、经贸科技、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与美国对接,围堵大陆。从勾连美国,跪求美反华议员向西方其他部分国家反华势力喊话,利用国际场合炒作台湾加入国际组织,到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访台,再到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台,民进党借机极力渲染所谓美台实质关系“突破”,配合美国演出,违背台湾民众对台海地区和平的渴望,让本已处于危险边缘的台海和平平添了风险。

尤其是美台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极大鼓舞”了岛内“台独”势力向“急独”方向冒进,“倚美谋独”已然成为最可能导致新台海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打“台湾牌”在逐步加深

中国有句谚语,叫“一个巴掌拍不响”。民进党当局之所以敢在2020年一路向“台独”狂奔,与美国频打的“台湾牌”不无关系。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国际政治影响力不断提高,美国一些政客对中国崛起开始焦虑。于是,遏制中国发展成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部分政客的共识。由于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为此,打“台湾牌”成为历任美国领导人的不二选择。而特朗普则是这些人中把“台湾牌”用得最淋漓尽致的一个。

其实,早在特朗普还是美国候任总统时,就开始踩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多年间达成的默契红线——美台不发生官方交往的惯例。而特朗普却打擦边球,以候任总统身份和蔡英文通电话。

其后,尤其是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以来,白宫和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部分政客,更把“台湾牌”当做打击中国和破坏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工具。2020年,美国打“台湾牌”频次和深度是中美建交40多年来最多也最为严重的一年。而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美台高层互访的层级不断突破、往来更加频繁。美国国会通过的所谓“与台湾交往法”,为台当局邀请美行政部门官员访台提供契机,而特朗普政权则将派遣高层访台作为对中打“台湾牌”的重要手段,美台借高层互访各自获得政治利益。

从2月美国防部前印太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到8、9月美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长阿扎和美国务院副国务卿克拉奇接连访台,再到11月,美国海军亚太情报总指挥官史达曼秘密访台,都严重踩踏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红线。同时,台当局不断推动提高访美台政治人物层级,制造“外交”突破假象。2020年2月,台当局候任副领导人赖清德“访美”,并进入美国安会与美方官员会晤,实现台当局行政人员访美层级突破。

二、 美国会通过多个“友台”法案。在台当局游说下,美国会亲台势力以提出和通过涉台议案的方式表达对台支持。3月26日,特朗普正式签署生效“台北法案”的“台湾友邦国际保护暨强化倡议法案”,该法案把台湾称为“国家”,要求美国行政部门协助台湾巩固“邦交”、参与国际组织以及增强美台双边经贸关系。12月21日,美国联邦参众两院以夹带在年度拨款法案中的方式,通过“台湾保证法”,该法案鼓吹美国应“常态对台军售”,协助台当局发展“不对称战力”,“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组织”等。

三、 美台军事关系不断强化。特朗普任内共批准11次对台军售案,其中2020年批准6次对台军售案,总金额将近59亿美元,包括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鱼叉反舰导弹等武器装备。2020年11月,台军以维护区域稳定为由,邀请美国陆战特种部队和海豹部队教官“赴台”进行“军事交流”,显示所谓的台美军事关系密切。

此外,美军方以穿航台湾海峡显示对台当局支持,2020年以来美军舰穿航台湾海峡12次,并刻意炒作渲染,抬升台海问题热度,向“台独”势力传递错误信号,严重危害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大陆网民要求“武统”的

声量大幅度增强

民进党当局自疫情暴发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操作,导致了大陆民众对于台湾的印象,较之疫情发生以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疫情暴发之前,相当部分去过台湾进行学习或参访、旅游的大陆民众,对台湾的印象大都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但此次民进党当局“以疫谋独”“倚美谋独”的种种倒行逆施行为,引发大陆人民强烈反感,令大陆方面的舆论出现了极大的反差变化,包括一些此前被台媒称为“鸽派”的大陆涉台学者,也开始对蔡英文当局失去耐心,而在网络上,“武统”声量由于这些因素在这一年出现了大幅度增强。

据一家大陆知名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大数据分析显示,大陆网民关注台海新闻的人数和频率在所有时政新闻中,始终处于前三,而这些网民中,绝大多数则表现出对台湾蔡英文当局的“去中国化”“台独”等行为的不耐烦,“武统声音”席卷网络。

另以本刊近期刊登的一篇特稿《“以战迫和,以武促统”解决台湾问题》为例。该文是本刊编辑部经过精心策划后,特邀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原副主任王在希撰写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剖析未来两岸统一路径。该文当天一经刊出,在短短一天多时间里,引起1.2亿多网民关注和讨论,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大网民互动留言中,“支持武统台湾”成为了绝对多数。

除了“以疫谋独”“倚美谋独”让“武统论”声音被增强外,大陆针对台湾问题的舆论及民间情绪悄然生变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对岛内“台独”的焦虑、不耐情绪持续增长,认为“和平统一无望”的声音不断涌现,并且渐次从青年网民、民间人士向官员、专家学者及主流媒体延展。台湾资深媒体人唐湘龙还用“大陆‘武统’声量快到压不住的程度”来提醒民进党当局回归“九二共识”路线。

■反制“台独”力度和能力增强

虽然2020两岸关系波涛汹涌,但大陆对“台独”反制手段和能力方面却都得到了大大增强。

在岛内学界和军事评论人士看来,这一年,大陆对“台独”斗争中,解放军顺其自然地突破所谓“海峡中线”,是几十年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台湾舆论认为,尽管“海峡中线”是当初美国人所提,现实中并不实际存在,但由于某种原因,两岸双方几十年来却一直默守这一“中线”。而“台独”的挑衅,以及台美在军事政治领域的不断勾连升级,为解放军打破这一长期默契提供了正当理由。据台媒统计,仅2020年下半年,解放军军机突破“海峡中线”进入台湾以西上空巡航就达近10次。而跨越“海峡中线”巡航,未来还可能将是解放军舰机常态。

近日,台湾防务部门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的2020年,大陆有380架次军机到台海活动,这是过去没有的情况。而为了应对解放军军机巡航,台湾军方坦承军机和飞行员“压力山大”,空军起降应对费用飙升,长此以往台军恐无法承受。而就在去年,至少有三名台军空军官兵在训练中殒命。

在台湾多位军事评论员看来,除了解放军突破“海峡中线”对台湾进行常态化巡航外,2020年解放军几大战区在黄海、东海、南海举行的多场实弹演习,才是台湾最大压力,“因为夺岛作战、街巷战成为解放军演戏重要科目,表明大陆正在为两岸统一做积极的军事准备。”他们同时感叹,“台独”必定会毁掉台湾。这些军事评论员在台媒分析说,今天解放军的实力与1996年爆发台海危机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凭解放军现在的实力,反制台军具有压倒性优势。

而事实上,除了以军事斗争,大陆反制“台独”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备用工具,其中,制定“台独”分子清单,就为2020年的岛内那些“台独”分子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尽管一些“台独”分子嘴上说不怕,却还是变得低调,一些人甚至在忙着移民海外。

■两岸经贸和人员交往在“政冷”中反而增强

不随“台独”起舞,体现了大陆方面的战略定力。大陆没有因为“台独”势力一时的张牙舞爪,而改变对台方针政策。

尽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台海局势复杂严峻,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但中央坚持对台大政方针,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就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大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像对待大陆民众一样真诚关心照顾台湾同胞,妥善安排滞留湖北台胞返台,精心救治在大陆确诊台胞,持续同岛内同胞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资料,在一些台胞集中地区开通台胞返岗快速通道,全力支持台企尽快复工复产达产。广大台胞台企同我们想在一起、站在一起,以各种方式奉献爱心,传递温情。台胞台企踊跃捐款捐物,台湾医护人员毅然投身抗疫一线,台湾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最美“逆行者”。

面对民进党当局变本加厉阻挠破坏,两岸同胞走近走好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大陆持续完善便利台胞在祖国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政策措施,出台台湾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持续推进台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共收录台湾创业导师300多名、创业基地115个。积极推动两岸应通尽通,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进福建沿海地区同金门、马祖“小四通”。截至2020年10月底,福建已累计向金门供水960万吨,并从2019年12月开始向马祖供水。而台湾青年不惧民进党当局打压,坚定在大陆基层社区、西部对口扶贫岗位追梦筑梦圆梦,不少台胞台青获得地市级以上工会、青年、妇联系统荣誉称号。广大台湾同胞积极响应、踊跃参加第十二届海峡论坛、2020年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两岸中山论坛、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等500多项交流活动。这些生动事实写下了“两岸一家亲”的新注脚,彰显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充分展现两岸交流合作不可阻挡的大势。

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广大台商台企持续看重大陆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对扎根大陆发展充满信心。一批重大台资项目相继增资扩产,两岸金融合作实现新的突破,首家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在厦门落地,8家台企在A股上市。2020年1月至11月,两岸贸易增长13.8%,贸易额达2356.9亿美元,给台湾带来约1277.3亿美元贸易顺差。事实证明,以强大祖国作依靠,台湾同胞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台湾才有前途。

人民政协网2021-1-20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