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亮点经验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台办

题目:台青台胞权益保障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资料提供时间:2022-12-23

目录

更多

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在2022两岸青年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文章下载

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在2022两岸青年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各位嘉宾、海峡两岸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出席2022两岸青年峰会开幕式。峰会由国务院台办、教育部、全国青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充分体现了各有关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两岸青年交流融合、共同奋斗成长的高度重视。我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本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和两岸青年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2020年以来,由于民进党当局阻挠和新冠疫情影响,两岸交流面临更多困难。但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愿望没有减弱,各领域交流合作没有停步,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盛夏时节,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两岸交流活动,已经或即将在大陆各地展开。

上周,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2千多名台胞在线下参加论坛各项活动。在论坛举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充分体现对台湾青年的关心关怀,对两岸青年寄予殷切期望,赋予这届海峡论坛特殊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他谆谆嘱托两岸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历史高度,为两岸青年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团结广大台湾青年共谋民族复兴伟业明确了根本遵循。本次两岸青年峰会以“携手绘青春,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两岸青年代表在峰会上发出“复兴有我”的倡议,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号召,彰显了两岸青年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共同追求。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先进的中国青年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历史向前的有生力量。他们在觉醒中奋斗,在艰难中前行,书写了中华民族从衰落中奋起的英雄史诗。一百年来,历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牢记初心使命,把握历史大势,沉着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人民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气象万千,新征程催人奋进。两岸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正当其时。在伟大祖国的广袤土地上,两岸青年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发挥聪明才智,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施展人生抱负。今天将为大家作主旨演讲的北京大学林毅夫院长,就是台湾青年投身祖国怀抱、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成就不凡事业的一个典范。深海“奋斗者”叶聪总设计师,为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立下卓越功勋,正是因为伟大的时代为所有奋斗者提供了宝贵机遇。两岸青年生逢盛世,应当勇立潮头、勇担重任,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上、在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伟大进程中,写下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祖国大陆学习、工作、创业,融入这片热土,实现人生梦想。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社区治理、农业农村、脱贫攻坚、社会公益、疫情防控等各领域各项事业中,都有一大批台湾青年活跃在第一线。他们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与大陆青年共同书写着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篇章。300多名台胞荣获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许多在大陆高校就读的优秀台湾青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大陆勤勉奋斗的台湾有志青年,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两岸融合发展的推动者、民族复兴伟业的贡献者。你们用奋斗书写历史,历史必将记住你们的足迹。

近年来,台湾青年在大陆探索、融入、奋斗、成长的感人故事越来越多。昨天,蔡奇书记与在京的部分台湾青年亲切座谈。几位台青代表生动讲述了来北京追梦筑梦圆梦的经历和感悟,都很有见地。有位台青说,来大陆多年,“了解到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见证了大陆同胞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还有一位台青讲,两年多来目睹北京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看到“政府主导、社会协作、民众参与的多主体共同努力”,展现了“大国格局、制度自信、集体力量”。他们都表达了在大陆扎根发展、与大陆青年同行的信心决心,表示“复兴有我,要落在实际行动中”,“两岸青年要胸怀国之大者、同心团结协作、共担历史使命”。一位台青表示,将“团结引导更多台湾青年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来”。这几位台青代表的肺腑之言,展现了时代的责任担当,表达了广大台湾青年的心声。

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台湾青年来到大陆,与大陆青年和同事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齐心协力把家里的事情办好。希望大家立足本职、做好主业,与大陆同事多交往,扩大“朋友圈”,多参加大陆各地的交流参访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多向岛内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在大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希望更多在大陆台青做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传播者”,讲好台青在大陆发展的故事,带领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认识大陆,与大陆青年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成长,汇聚起同心奋斗的青春力量。

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把暖人心、办实事的工作做得更多更好更实,让广大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安心、事业顺心、生活舒心,让更多两岸青年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在民族复兴、祖国统一的大道上携手奋斗、同心同行。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放眼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澎湃向前。我们对新一代的两岸青年寄予厚望、充满信心。衷心希望两岸青年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以完成统一大业为职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携手绘青春、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为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汇聚起蓬勃的青春力量。

最后,祝2022两岸青年峰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各位青年朋友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中国台湾网2022-7-22

 

 

“敬待”逝者,“烛照”生者——一个90后台湾青年的特殊坚守 文章下载

“敬待”逝者,“烛照”生者——一个90后台湾青年的特殊坚守

你能想像人前鲜衣怒马的少年,人后拿起画妆刷为遗体美容么?你能想像一个中科院博士,拿着流水牌为逝者家属精心策划身后事么?这就是潘柏铨,此只一家别无分号。

来自台北的他,现在江苏无锡市经营着当地第一家“生命会馆”,专门为身故之人提供定制化的现代殡葬服务;同时,他还坚持集合更多的台青力量,关爱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儿童,投入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

如果简单概括的话,“敬待”逝者,“烛照”生者,这八个字正是台湾青年潘柏铨,在大陆正在努力坚持做的两件事。

与大陆结缘

1991年出生的潘柏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是时尚的黄色卷发,和清澈的眼神,仍然带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没有暮气,也没有忧伤,这与他殡葬礼仪师的职业,似乎有那么点反差?

其实他与这个行业的联接,恰恰都缘自于,与他个性相关的各种“善”缘。

因为家族里有人从事殡葬业,高中时起潘柏铨就常常去“礼仪”公司帮忙,但大多仅限于摄像、布场等等。当时的他绝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在海峡的另一边,真的亲身深入这个特殊行业,并为之坚守。

“家人们会为当地的贫困长者义务送别,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因而在我心里,这(殡葬业)是一个积德行善的行业。”从小与“善”结缘的他,受家人影响经常去做些志愿活动,也乐于帮助他人,爱好结交朋友。

“上大学时校园里有一些大陆的交换生,不知道如何办电话卡等等这些小问题,我就会热心地帮帮忙。”从热心帮助在台陆生开始,开启了他与大陆的不解之缘。

为逝者尊严

2015年,他去上海同济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并在偶然的机缘巧合下来到无锡,“我发现这里的环境气候和台湾比较接近,风土民情也很相似。”

于是在有意牵线下,家族第一家“生命会馆”落地无锡。而完成交换学习的潘柏铨,并没有在上海的“十里洋场”迷恋太久,“上海的节奏太快,无锡与我更合拍。”

2017年他回到无锡,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为了克服刚从业的心理障碍,他在无锡殡仪馆连续“蹲守”,一方面可以观察行业流程地方风俗,另一方面也是“练胆”,攻克自己的“心理关”。

当记者问到第一次为遗体做美容的感受时,他说,“平时做管理多些,但每个环节也都有认真地学。第一次上手,其实是因为单子太多人手不够,但可能平时看多了,所以也没有很害怕。”把心态调整好,像跟人一样相处,用服务的心态去做,“心里很踏实”。

“公司倡导‘厚养礼葬’,不过度铺张浪费,所有流程全部透明化、文字化。我们希望让逝者‘走’得更有尊严,也让亲属有更好的空间寄托哀思。”

现在潘柏铨主要负责会馆的市场运营和公共关系,加入两岸相关协会、与大陆同行定期交流、培养殡葬服务人才等等。

为了提升自己,他考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有关经济学博士学位,希望从家庭结构、老龄化浪潮、社会结构等更高层面,来观察和解读这个行业的职业价值和未来趋势。

集台青微光

大概是从小看惯了生离死别,他对人生有着独特的感悟,那就是杜绝浮躁,关注当下,“人生只是一场单程票,没有‘躺平’的权利。”

与记者交流时,他反复强调“责任”和“公益”,一方面坚持正规企业化运营,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种社会公益中,并长期致力两岸青年交流。

“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集合众人之力必是强大的。”2021年初,他发起筹组台湾青年公益联盟,将有爱心的台湾青年凝聚起来,组织了数十场防汛防疫、关怀老人、捐赠助学等台青志愿者活动,将台青们的繁星微爱,汇聚成温暖两岸的大爱之光。

因为志愿服务累计超1000小时,潘柏铨去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这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最高荣誉,潘柏铨至今仍是全国台青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现在我每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做各种公益活动。公益可以让台湾青年更快地融入社会,也有助于回归本心。”记者连线他时,潘柏铨人并不在无锡,而是在浙江温州,正运作创立一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做创业基地不为赚钱,我觉得两岸融合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这些台湾青年做更多的事。两岸同根同源同是一家人,我希望能通过实际行动,让更多台湾青年认识真实的祖国大陆,相信这也是两岸同胞的人心所向。”

华夏经纬网2022-7-9

 

 

岛内“荒”且“乱”,“登陆”成台青重要选择 文章下载

岛内“荒”且“乱”,“登陆”成台青重要选择

当下台湾社会正呈现光怪陆离的乱象:新冠肺炎疫情高位徘徊,每日约百人殒命,幼儿接连病亡,刺痛民众的心,同时岛内年轻人受困于“闷经济”的无奈现实,据台行政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25至44岁群体失业率连续3年攀升,2021年达3.96%,是近5年来最高。面对岛内政治内耗中沉沦,台湾当局无心产业结构调整,年轻人发展空间逼仄,越来越多的岛内年轻人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登陆”才是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选项。

“在这里,努力会有回报”

“特别是2018年大陆出台惠台31条以来,我们在文化交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不同领域,都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在我台湾家人和我自己看来,选择来到大陆发展,是无比正确的选择。”来自台湾桃园的范姜锋,自2009年选择“登陆”发展。在他看来,台湾青年在祖国大江南北都拥有发展天地,“这里是追梦、逐梦的宝地。”他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两岸融合发展是祖国对台湾同胞最大的照顾。”台青林佳燕通过成立两岸亲子教育研究中心、协助台青参与大陆乡村建设等方式,不断帮助岛内年轻人深入了解大陆真实情况,促进两岸融合。“‘登陆’不仅能开拓视野、提升自我,在待遇和职场上升空间上也有巨大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努力会有回报。”林佳燕希望通过自己这些真实感受的分享,能给更多台湾青年提供发展空间的多选项。

“作为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的首位台湾研究生,我这十几年来的经验足以说明一切。”福州皮肤病防治院台籍医师陈柏叡以自己的经历指出,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在工作中同工同酬,有着同样的晋升、进修等机会,“这些都是大陆落实同等待遇为我带来的机遇”。在他看来,岛内青年把握机会,选择“登陆”发展,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台青黄彦祥则是被大陆建筑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吸引,来到清华大学,成为建筑技术科学系博士研究生。近年来,他参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参与两岸建筑学术交流,专注科研并推动成果落地,既得到了锻炼,也留下了美好经历。他表示毕业后将继续留在大陆发展。

“台湾青年在祖国大江南北都拥有发展天地,这里是追梦、逐梦的宝地。”浙江台湾学生志工队副队长陈彦霖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青春只有一次,她庆幸自己能在最美好的年纪有机会来到大陆找到自己的逐梦舞台。

“两岸关系不调整好,台湾没有希望”

“民进党当局醉心于政党恶斗,沉湎于谋‘独‘挑衅,不择手段阻挠年轻人去大陆发展,又提不出有效政策解决民生关切。这种状况下,台湾年轻人除了‘躺平’,还能怎么办?”对于岛内青年被贴上的“躺平一代”标签,中国国民党中评委何鸿荣认为要分析这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何鸿荣看来,岛内年轻一代不想努力不完全是个人问题,而更多反映的是民进党当局严重破坏两岸关系,致使岛内年轻人丧失很多发展机会。

“民进党当局肆意操弄‘反中’‘恐中’民粹,煽动两岸对立对抗,打压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导致岛内大量就业机会就此流失。岛内年轻人选择‘躺平’背后,有着多少的无奈与无望。” 研究岛内选举文化的台湾自媒体人柳杰克认为很多岛内年轻人已意识到:政治人物选前口号喊得再响,也不能给台湾经济带来活力,“很多岛内青年已意识到,两岸关系不调整好,台湾没有希望。”柳杰克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蒋砚轩是岛内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正面临毕业工作选择。他告诉记者,身边同学中存在一些“躺平族”,自己偶尔也有这样的念头。“工作不好找、房价过高,结婚生育等问题让我们感到焦虑。更难过的是,当前环境下,大家看不到问题的解方。既然无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预期,就放弃、‘躺平’好了。”

22岁的台中女孩小嫃有着切身之感。“我有些朋友家里是做观光业的,两岸关系好时,大陆游客特别多,收入很不错,他们都打算毕业后接手父母的事业。现在陆客不来了,朋友家里有的破产,有的欠债,要找份好点的工作也不容易。”

有统计数据显示,仅2013年一年,大陆居民赴台游就为台湾带来约1576亿新台币收入,背后蕴含的商机和就业机会不难想象。时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曾表示,两岸相互开放投资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台湾属外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和贸易。民进党当局领导人上台之初,曾宣称要推动台湾产业转型、推行所谓‘新南向政策’,表示这会增加年轻人的工作机会,薪水会愈来愈好。而今,这些承诺被事实不断打脸,想招商引资却连稳定供电都解决不了,对东盟贸易比重不升反降,民众‘痛苦指数’创10年新高。”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看来,相较于岛内的“闷”,大陆市场的广阔机遇和蓬勃活力,则可以给台湾青年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就业、创业选择,从而实现自身更好发展,“让他们不再是社会的‘隐形人’。”唐永红说。

“更多台湾青年受益于大陆的惠台政策和经济发展红利”

乘着大陆“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东风,2015年,台湾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洪基恩选择跨海寻梦,随后在江苏淮安创办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公司成立以来,营业额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1年突破600万元人民币。

“环保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风口,也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议题,大陆各级政府给予我们很大政策支持。来大陆创业,这条路走对了。”洪基恩说,“我想对台湾年轻人说,大陆好不好,来过才有发言权。只要有梦想、肯拼搏、不想‘躺平’,欢迎来大陆!”

不只是处在蓝海的环保产业,为帮助广大台湾青年追梦筑梦圆梦,大陆在各领域搭建平台,给予台湾同胞政策助力。据了解,国台办目前已授牌设立了78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累计服务和入驻台青投资企业和创业团队4500多个,实习就业创业的台青累计逾2万名,近20万人次参与各类交流活动。近期出台台胞申设个体工商户的新开放政策契合台青需求,为他们成就梦想提供了新选择。

“大陆不管是交通的便捷度、民众的友善度,都让我觉得非常好,并不像之前我在岛内网络上看到的那些大陆信息那么片面。而且大陆还有台湾比不了的广阔市场和平台,所以如果有机会,我建议伙伴们可以来大陆闯一闯。”供职于台湾旺旺集团成都工厂的台湾青年苏裕翔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大陆工作。在他看来,来大陆发展,更大的收获是“看见”了真实的大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舞台。

“大陆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两岸经济关系也进入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新阶段。”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看来,大陆的高质量发展正为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能,在这一动能带动下,未来会有更多台湾青年受益于大陆经济发展的红利,对台经济政策也将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做更紧密衔接。

张冠华还结合实例分析,近年来两岸经贸高速增长,台湾的优势核心产业在大陆经济的拉动下快速增长,成为带动两岸贸易投资的重要领域;两岸经济合作的格局、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扩张,极大增强了两岸企业合作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

“我到大陆投资30年了,受益于大陆的惠台政策和经济发展红利,感受到大陆的快速进步为两岸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也希望更多台湾青年能有机会来大陆看看,“你一定会发现,在这个舞台,有你可以发光发热的舞台”。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两岸交流受阻,但在李政宏看来,两岸青年共同的“生活圈”“事业圈”“朋友圈”已经建立,并将不断扩大。

人民政协报2022-6-18

 

 

“大陆新娘”返乡务农:愿带动更多台胞来创业 文章下载

“大陆新娘”返乡务农:愿带动更多台胞来创业

“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努力的人。”这是“大陆新娘”林翠花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94年,林翠花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嫁到台湾,与丈夫在商海打拼。2012年1月,林翠花回娘家探亲时,故乡原生态的山水迷住了她。

得知柘荣计划在乍洋乡石山洋村规划建设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林翠花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发现该村很适合种植珍稀中药材与名贵树木,便决定留在故乡发展。

2012年5月,林翠花投资创办的台企福建京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培育和研发药用食用花卉、现代新品花卉、城市绿化苗木及珍贵树种优质苗木繁育示范推广于一体,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农民出租土地、返承包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

“回到柘荣以来,一直发展种植业,员工基本都是当地的村民。”林翠花近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以租赁形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投资开发,免费为1000多人次提供技术培训,聘请农民进行技术管理,工资保底、效益分成,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张雪娇就是其中的受益村民之一。她说,自己一家三口都在公司上班,几年前在村里盖起了新房子,现在生活还不错。

优越的生态环境,加上台湾的农业种植经验,福建京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12年以来,该公司已投入3000多万元人民币,通过依托福建林科院和南京林业大学的技术支撑、成果转化,开展新品花卉、药食用花卉、铁皮石斛等示范种植,以及珍贵树种鄂西红豆树等优质苗木繁育及示范推广的用材林基地建设。

这两年,林翠花的事业又有了新拓展——发展生猪养殖业。新成立的福建省佰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以及加拿大加裕集团的人才优势,实行农牧结合,致力于生猪核心育种和生态化、规模化养猪。

“该项目实施后,将建成加拿大加裕集团的华东区唯一核心联合育种场,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林翠花说。

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宁德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实台胞同等待遇,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更多台胞前来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不回台湾了”,林翠花表示,嫁到台湾生活了十几年,还是心系家乡;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愿意带动更多台胞到大陆投资创业。

回乡十年来,林翠花又习惯了柘荣的“慢生活”。在收获事业的同时,她也有了柘荣县政协委员、宁德市花卉协会副会长等新职务,还被评为“宁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完)

中新网2022-6-19

 

 

台商忆述30载大陆经商往事:细数在甘待遇与机遇 文章下载

台商忆述30载大陆经商往事:细数在甘待遇与机遇

“30年前的甘肃,大陆没有高铁,也没有网络全覆盖,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我们想要跟上时代,就必须融入大陆。”兰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王茂松,以“最早在甘肃投资创业的台商代表”经历,讲述大陆经商往事。

7日晚,第九届“台商陇上行”活动启动仪式暨“西南西北片台协会长会议”在兰州举行。由甘肃省台办、甘肃省经济合作中心主办,兰州市台办、兰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协办的该活动,旨在帮助台商台企发现投资甘肃新机遇,参与甘肃开放发展建设,实现陇台两地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王茂松说,作为来甘创业的台商,从企业筹备、创立到不断发展,持续得到省市台办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仅定期举办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帮助台商了解、掌握、享受优惠政策,还时常受邀参与甘肃省内外的各种节会活动,拓展资源,寻找商机。

“我也见证了台商台胞在甘肃享受更深更实的同等待遇。”王茂松说,从各级台办出台的政策内容来看,不仅对台商台胞来大陆发展,开放行业、开放地域不断扩大,扶持措施力度不断加强。还大力推动解决台胞子女入学就业、住房保障、法律公证以及台商台企融资担保、证照办理、台青创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王茂松看来,近年甘肃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项目审批速度、证照办理等方面越来越便利,营商环境逐步迈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加之甘肃开发开放的政策红利和新发展格局,正是台胞台商台企融入其中的发展机遇。

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孙雪涛介绍说,甘肃正积极推进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强省会行动,着力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甘肃,将成为包括台商在内的各方主体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土、兴业的沃土。

孙雪涛表示,陇台合作有着来之不易的深厚基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甘肃将一如既往推动各项惠台政策落地落实,为台企抗疫稳产提供支持和便利,为包括台商在内的广大投资者创造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环境,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发展机遇。

甘肃省台办主任孙志中表示,未来甘肃将为台湾同胞融入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为台湾青年来甘追梦、筑梦、圆梦提供更多舞台。也期待长期在大陆从事农业、电子、化工、建材、机械、生物科技、文创、旅游、体育等产业的与会者,把甘肃当作今后开创事业的一片热土,为深化陇台融合发展而共同努力。

据悉,甘肃省台办还将组织各地台协会长,参加相关项目对接洽谈会和招商推介活动,并赴相关市州考察参访。

中国新闻网2022-7-8

 

 

这件事,专家呼吁台湾青年要敢说敢做 文章下载

这件事,专家呼吁台湾青年要敢说敢做

这件事,专家呼吁台湾青年要敢说敢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7月11日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对于收到回信,与会的台湾青年们心潮澎湃,感到意外又惊喜。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桂清认为,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之所以发自内心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也可以说是“两感”。

第一感是“获得感”。台湾青年从海峡论坛、从两岸交流的过程当中,真正的与大陆结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感受到了祖国大陆给台湾同胞在工作、学习、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优惠,台湾青年在大陆拓展事业舞台的同时,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更收获了两岸同胞之间一家亲的热切情感,真正融入了祖国大陆的发展当中。这份获得感是激发台湾青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份就是“责任感”。当前两岸关系紧张动荡,台湾青年仍然能够挺身而出,愿意加入两岸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当中,他们心里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伴随大陆发展,台湾青年感受到了肩上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愿意加入到共圆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来。正是有“获得感”和“责任感”,才促使他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下这封感情真挚的信。

习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提到将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更多便利,还期望他们向更多台青介绍大陆,共同参与到民族复兴当中,台湾青年应该如何回应这份期盼?陈桂清呼吁,台湾青年既要大胆地说出来,也要勇敢地做出来。

要勇敢地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说出对大陆的真实认知,通过口耳相传或者在岛内的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上大胆地说出两岸交流的故事,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引导台湾同胞看清大陆发展的事实和真相,看清两岸关系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引导广大台湾青年、台湾同胞到大陆追梦逐梦和圆梦,寻找更多精彩故事。

要勇敢地做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青年一样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这需要台湾同胞融入祖国大陆发展进程,踏准时代发展步伐,真正的以身作则,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很多台湾青年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只有说和做结合起来,才能够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光明大道继续前进。

今年的海峡论坛算得上是如期举行,哪怕在去年受疫情阻碍的情况下,海峡论坛仍克服重重困难在年底举办,大陆为什么一直要坚持举办海峡论坛等两岸交流活动?

陈桂清认为,举办海峡论坛是顺民心之事。无论是亲绿的中华亚太经营协会民调,还是台当局陆委会6月份最新民调都显示,有将近八成的台湾民众支持在疫情稳定之后有序恢复两岸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祖国大陆坚持举办海峡论坛这样的民间交流活动,就是顺应两岸的主流民意。

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最大的民间交流平台,诞生了非常多的两岸交流故事,也产生了很多便利台湾同胞的优惠措施,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利益,这样的一件好事大陆当然是会坚持做的。

“我们不能说遇到两岸交流的阻碍,我们就不去做这些顺民心之事,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对打压和阻止,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勇气克难前行,推动两岸交流更上新台阶”,陈桂清说,面对目前新冠疫情蔓延,以及民进党当局的打压,大陆坚持举办海峡论坛,就是要以逆水行舟的气势来不断地推进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海峡论坛是两岸重要的民间交流途径,相较于民进党当局等阻挠两岸交流的势力,大陆敞开怀抱、热切欢迎台湾同胞从基层治理到文化经济全方位的交流融合,并未抗拒来自海峡对岸的成果和声音。陈桂清认为,民进党当局极尽打压阻挠之能事,而大陆方面敞开怀抱,欢迎各路来宾,在推动交流这件事上,两岸态度高下立判。

两岸是一家人、是骨肉相连的兄弟,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或者遇到什么困难,祖国大陆始终将台湾同胞视为一家人,愿意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多的一个便利,这是发自内心地将台湾同胞当做自己人、家里人来看待,才会有了今天的敞开怀抱。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陆出台对台政策、开展两岸交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和利益。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才会使得大陆始终敞开怀抱,愿意促进两岸交流、倾听台湾同胞的真正心声,愿意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当然也愿意给台湾同胞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的便利。

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华广网2022-7-17

 

 

昆山开发区:美美与共打造台商台胞“第二故乡” 文章下载

昆山开发区:美美与共打造台商台胞“第二故乡”

夜幕降临,位于昆山开发区的“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迎来了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段,一个个摊位前升腾起浓浓“烟火气”。车轮饼、蚵仔煎、大肠包小肠……穿梭其间,各式各样地道台湾小吃应接不暇,熙攘的人群里,台湾腔普通话、闽南语此起彼伏,几乎让人忘了这是在距离台湾近千公里之外的昆山。

回溯过往,昆山成就了台商的事业兴旺,台商造就了昆山的持续辉煌,而昆山开发区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便是最佳佐证。如今,昆山开发区正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不断在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为台商台胞创造更便利条件、提供更舒心服务,营造更优越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携手打造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同奋斗的“精神家园”。

结缘:天时、地利、人和

昆山开发区与初代台商的相遇相知,来自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土地、劳动力价格、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少台湾制造企业发展受阻,适逢大陆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以及两岸开放探亲交流,隔绝状态被打破,一些台商便萌生了来大陆投资的想法。

1990年4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良好的开发开放形势,让浦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许多外资、台资闻风而至,这也在无形中为紧邻上海的昆山牵起了一根“红线”。不过,能够赢得台商青睐,除了时代赋予的机遇外,更多的还是依靠昆山人那股“拼抢”劲头和干事热情。

1990年10月,江苏省首家台资企业——台湾顺昌纺织落户昆山开发区,在这一标志性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段趣事至今为昆山人津津乐道。那时,时任昆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宣炳龙听闻驾驶员要请假去虹桥机场接台湾亲戚,还是名有投资意向的台商,当即叮嘱,“你接他来昆山,我请台湾客人吃顿饭。”席间,在宣炳龙的游说下,台湾客商对开发区产生了浓厚的投资兴趣,没过多久,顺昌纺织项目成功落地,昆山台企实现“零突破”。

随着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执行沿海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两减半”等政策,昆山开发区对台资的吸引力进一步放大,再加上当地大力实施以外引外、以商引商、以台引台举措,一时间,大批台企落户,台资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背靠上海的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以及政策红利的加持,成为早期昆山开发区招引台资的重要“筹码”。但抛开这些因素,最终促使台商拍板投资的关键,是这里干部的质朴诚恳,以及他们倾心打造的优良营商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初,辗转过广东、上海等地考察投资环境的台湾楠梓电子董事长吴礼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昆山开发区,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在别的地方苦候几周都得不到的咨询回复,昆山开发区在半小时内就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现场答复。吴礼淦当即敲定在昆山开发区投资3000万美元,创办了日后昆山的知名企业——昆山沪士电子有限公司。

既没有“地缘”关系,历史上也不存在紧密联系,昆山开发区“毫无征兆”地受到台商热捧,靠的是主动抢抓浦东开发开放宝贵机遇,靠的是有效释放“国批”政策红利,靠的是大力实施亲商服务招商策略。昆山开发区用最大努力、最大诚意,打动了起初并不看好这里的台商,不仅开启了一段合作共赢的时代佳话,也为日后区域迅猛发展积攒了原始资本。

共生: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说,昆山开发区与台商的最初结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后续昆山开发区逐步“蝶变”为台资高地则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为了更好服务台商、利用台资,这片热土将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昆山什么都好,就是报关速度太慢, 要是有一个像台湾新竹那样的工业园就好了。”1997年的一次台商企业交流会上,吴礼淦的一句无意之言让宣炳龙眼睛一亮,在开发区内建立出口加工区的念头从他的脑海里迸发。

然而,不说当时大陆尚没有先例,就连出口加工区这个概念也鲜有人知,要办成这件事可谓难于上青天。可就是凭着一股子干劲、闯劲、韧劲,宣炳龙赴京84次,申请材料写了几麻袋,一个部委一个部委地确认签字,最终为昆山争来了名额。2000年10月8日,昆山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成为大陆首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得益于此,仁宝、纬创、神达等台企巨头纷纷落户,这座苏南小城一跃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

同样靠昆山人“争”出来、“跑”出来的,还有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为了“政策支持”,整整一年多时间,昆山的领导一次次跑北京和国家相关部委沟通联络,从概念到表述再到具体政策措施等,一步步勾画出试验区的轮廓。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并在2020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试验区范围至昆山全市。

扬皓光电开出全国内销第一张增值税发票、旭达电脑开出全国综保区全球维修业务第一、台胞领到江苏省首批港澳台居民居住证……迎着试验区建设的“春风”,昆山开发区迈上了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新征程,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的探索试验在这里率先“开花”,并逐步转化为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助力台企转型升级的突破性政策。

事实表明,只要对台商台企发展有利,昆山人一定会千方百计穷尽所有的可能性,不断捕捉随时出现的新机遇,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也正是在这股精神力量的鞭策下,昆山开发区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形成了与台商、台企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转型升级中赢得主动权,成就了全市经济发展“压舱石”“顶梁柱”的地位,以及连续稳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榜单“第一方阵”的辉煌。

融合:此心安处是吾乡

随着台资企业逐渐成为昆山开发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台商台胞也慢慢成为了开发区“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多年来,昆山开发区持之以恒为台商台胞提供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构筑心灵休憩的幸福港湾、打造生活宜居的美好乐园,越来越多的台商台胞开始爱上开发区、扎根开发区,将这里视为深深依恋的“第二故乡”。

妈祖是四面环海的台湾最普遍的信仰,妈祖文化超越宗教,其进香、绕境等活动已成为台湾的民间节日。为响应广大台商台胞祈愿妈祖的精神文化需求,昆山开发区于2008年开建慧聚广场,至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该广场占地面积达130亩,建筑面积超6万平方米,是华东地区首个“纯闽台风格”的古建筑群,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妈祖庙所在地。

奔跑、投掷、闪避、挥棒、接球……每逢周末,慧聚广场南侧的慢速垒球公园里,经常能看到两岸同胞以球会友、挥汗竞技的热闹场面。慢速垒球作为台湾地区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广大台商来昆投资,被一同带到了昆山。迎合广大台商台胞打球、看球的需求,2011年,昆山开发区建成慧聚慢速垒球公园,共设置3个慢速垒球场,曾先后举办过中国慢垒球总决赛等一系列影响较大的赛事,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慢垒球训练基地”称号。

放眼望去,“美美与共”已然成为当下昆台融合的真实写照。走在昆山开发区的大街小巷,丰富的台湾元素,让生活在这里的台商台胞深切地感到“人如在故土,家似在身边”。而为了让台商台胞更进一步获得家的感觉,昆山开发区深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在创业、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领域,大力推动“同等待遇”落细落实。

在昆山开发区工作生活了快20年的老台胞许恒胜先生,如今与昆山本地居民一样,按年缴纳养老保险费,圆了“在昆山养老”的心愿。2020年8月,许先生使用手机APP成功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成为江苏省首位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台湾同胞,“开发区的服务很暖心,政府给予了台商台胞很多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参保后,我在昆山的晚年生活就有了保障!”

台商台胞来到昆山开发区的理由或许千千万万,但促使他们选择留下扎根的原因却惊人地相似,开放包容、热情好客、淳朴真挚、人文荟萃……那千言万语似乎最终都化作了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新华日报2022-8-1

 

 

关于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法制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下载

关于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法制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国之发展,法治先行。”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现有法制环境下,台胞权益能否得到合理、持续、稳定、有效的保障,既是台湾同胞关心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推动闽台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要课题。

一、在榕台胞权益保障工作的现状和成效

做好台胞权益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台工作方针、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台资企业健康发展、深化榕台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融合发展、服务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长期以来,福州市把台胞权益保障工作摆在对台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台胞权益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1.台胞权益保障起步时间较早

一是地方立法时间早。早在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出台后,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就立足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于1996年底颁布施行了《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领先全国同等城市一步,比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还早了三年。

二是适用范围调整及时。在福州设立自贸区后,福州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情况,在法定权限内调整适用范围,于2015年决定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内暂时停止实施《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有关行政审批的规定。

2.台胞权益保障监督体系较全

一是先行先试探索早。早在1991年,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就设立了台胞工作委员会,负责本市在涉台工作方面的立法、监督等相关事务;1992年成立“福州市台胞协调服务中心”(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福州市台胞投资贸易服务中心”),2014年加挂“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中心”牌子,成为全国首家经国台办批复正式成立的台胞权益保障中心。二十多年来,通过不断强化保障和服务职能,构建起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台胞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二是保障范围涵盖广。目前国内大多数地方对台胞权益的保障工作都集中于投资领域,对其它方面的权益保障涉足不多,这方面福州市走在前列,其台胞权益保障涉及领域涵盖了“受理诉求,重大诉求事项的协调跟踪及反馈,涉台维权,台胞救急救难,涉台信访案件跟踪协调及反馈,台胞台企服务管理与综治维稳”等六个方面内容,较好满足了台胞各方面的权益保障需求。

3.台胞权益保障成效较好

一是人大法律监督到位。长期以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涉台法律法规的监督,先后多次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和《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的执法检查,形成审议意见交市人民政府办进;今年又专门听取了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推动政府将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惠台政策规定落实到位,有效促进了台胞权益的保障。

二是联动监督维权效果明显。福州市先后探索建立了涉台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涉台民商事纠纷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由市人大常委会侨台工委、市台港澳办、市台联等有关涉台单位联手研究解决保护台胞权益的重大问题。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2018年全市各有关部门先后公布了54个单位对台窗口及咨询电话,让台商台胞能够便捷地咨询相关政策。此外,为畅通台胞求助服务渠道,推动涉台调处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福州市还探索建立台胞诉讼协调和诉讼调解衔接、协作、联动机制,先后成立14个“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工作室”以台港澳办和法院为主体,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和侨台工委的监督。至2018年底,全市共受理台商台胞投诉求助318件,办结304件,办结率达95.6%,一大批台胞权益纠纷案件得到妥善解决,有效推动了台胞权益保障工作。

二、当前台胞权益保障工作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福州市以保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不断拓展丰富台胞合法权益内容和形式,得到广大台胞台企的高度认可。但随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台胞权益保障工作的领域不断加大、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法治环境的新变化,台胞权益保障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与薄弱之处。

1.台胞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

一是相关行政法规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是目前台胞投资权益保障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已于2016年9月进行过修订,但《实施细则》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至今尚未修订,同“新法律”配套的是却是上个世纪末颁布的“旧细则”,这既在法理上讲不通,在现实中也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利于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是地方性法规滞后。福州市涉台地方性法规——《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于1996年12月30日颁布施行,至今已二十多年。这期间,随着我国加入WTO、两岸实现“三通”等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内很多早期出台的相关法规都已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了修订,如《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厦门经济特区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均于2010年进行修订,而《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至今尚未修订,其部分内容已经滞后,有必要进行修订,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台胞权益保障政策的法制化程度不高

一是惠台政策措施的整体性不强。实践中,台胞权益保障工作在法治层面上显得比较薄弱,法制化程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完善,更多的是依靠党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来规范和指导,虽然国家“31条”、福建“66条”、福州“68条”等惠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措施在数量上显得有点多而杂,在内容上也有所雷同,极少数条款甚至有凑数之嫌,在实际操作中效果不够理想。

二是惠台政策措施的连续性不强。这些惠台政策毕竟都属于规范性文件,而不是法律法规,其出台的初衷更多是基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涉台社会面稳定等政治层面上的考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发展规划的调整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有的政策措施在连贯性和前瞻性上显得不足,有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得到更多台胞台企在更广泛程度上的认同。

3.台胞权益保障的法律制约性不强

一是法治手段发挥不够。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和《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都没有对不履行相关义务的行为作出明确的责任追究规定,其他涉台法律法规也没对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机制作出相应的规定,导致现实中“有法难依、违法难究”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一些地方重招商引资、轻服务保障现象偶有发生,配套服务跟不上招商引资步伐,有时在处理涉台纠纷时过于追求让台方当事人满意,甚至给予台胞一方特殊保护或特权待遇,由于两岸民众存在的文化和心理差异,使得一些台胞对此不但不理解,反而适得其反,对我们产生“不讲法治讲人治”的偏见认知。

二是强制约束力不足。新形势下涉台工作新需求、新问题不断增多,相关部门在思想认识、应对能力、力量配置等方面尚有不足,工作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台胞投资的投诉受理和纠纷解决等工作主要由各级台港澳办负责,虽然福州还专门成立了台胞权益保护中心,也配备了工作人员,但从机构设置看,台港澳办及其下属的办事机构台胞权益保护中心,二者均不具备相应的执法资格,也没有必要的执法力量,更多时候只是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缺乏相应的强制性。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大多只是从宏观层面依法进行监督,较少将监督的触角延伸至具体事务中,实践中发生涉台投诉和矛盾调处时,更多需要依靠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这就容易产生台胞权益争端的解决协调性不够、保障不到位或缺位等现象。

三、提升台胞权益保障法制化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新形势下,随着两岸交流不断扩大和经贸合作日益加深,由此衍生的各类问题对台胞权益保障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依法监督,提升台胞权益保障法制化工作水平,为努力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作出人大的应有贡献。

1.强化法治思维,提高台胞权益保障工作的法治意识

一要认真总结法治实践经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格局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台胞权益保障、巩固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是对台工作法治化的重要环节。台胞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仅需要政策上的优惠,更需要法律预期、法律规范与法治保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提高法治认识,加强法制建设,认真总结梳理两岸交流几十年来台胞权益保障工作的法治实践经验,对广受台胞欢迎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经深入开展调研、论证、总结、归纳、提炼后,适时通过法定程序将其上升为法律法规,推动台胞权益保护工作不断走向法治化

二要着力消除行政干预方式。法制、制度既是做好台胞权益保护工作的基础要件,也是台湾同胞维护自身权益的根本依据。从现实中看,不少台胞的法治意识普遍比较强,他们更欢迎的是稳定的法治性保障,而不是一时的政策性照顾,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法治思维,着力消除以行政干预为主的非法治工作思路与方式,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政策效果及社会效果的关系,切实改变工作理念和职能,从主要依靠政策推动转向法治引领,运用法治方式促进和维护两岸同胞的公平正义,切实把台胞权益保障工作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2.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为台湾同胞权益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制保障

一是逐级向上反映,尽快修订《实施细则》。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已于近年进行过修订,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自1999年颁布实施至今尚未修订,二十多年来,两岸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发生了深刻变化,台胞权益保护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要求,《实施细则》对台胞权益保障的相关规定或内容过时、或范围过窄,在台胞社会权益保障方面涉及过少,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待修订完善,建议逐级向上反应,尽早予以修订。

二是考虑修订完善《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对福州而言,更重要的是,福州市早年所立的涉台地方性法规——《福州市保障台湾同胞投资权益若干规定》颁布施行以来,虽然在相当程度上激励了台湾同胞来榕投资的积极性,有效维护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但时过二十多年,其部分内容已有所滞后。由于《立法法》修改后,设区市的立法权限仅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不具备对台胞权益保障领域的立法权限。建议省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统筹考虑,或授予福州市启动该法规的修订权限,或在省级层面上对台胞权益保障工作进行立法,为进一步推动榕台两岸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保障和法制环境。

3.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台胞权益受保障范围

一是延伸台胞权益保障领域,逐步实现台胞权益保障工作法治化。随着台胞逐渐融入在大陆的生活,其想得到保障的权益范围逐步扩大,他们对投资等经济政策上的优惠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而对基本待遇、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全方位权益保护的要求逐渐凸现,在台胞子女就学就业、社会保险救助、参与所在地的社会管理、生活便利等诸多领域均有相应的权益保障诉求,而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保障多局限于投资经商领域,客观上存在台胞权益受保障范围相对偏窄、部分合理权益不在法律保障范围之外等现象,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注重扩大台胞权益受保障的范围,将其从经济领域拓展延伸至社会领域,并通过法律手段,逐步实现台胞权益保障工作法治化、稳定化,切实做到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依法加强监督,形成台胞权益保障工作合力。台胞权益保障工作不仅仅是对台工作部门的事,还涉及许多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依法加强监督,落实好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做好有关法律、法规草案修改意见的汇集工作,审查好同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涉台方面的行政规章、决定、命令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法交办或督办好涉台来信来访工作,完善涉台工作协调和争端解决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努力优化服务,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台湾同胞权益保障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台胞权益保障工作对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只要能做到的都要尽力去做”的要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视角强化台胞权益保障,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添砖加瓦,作出地方人大的应有贡献。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侨台工委2022-7-1

 

 

大陆广阔市场助力台青转换“赛道”逐梦新业态 文章下载

大陆广阔市场助力台青转换“赛道”逐梦新业态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发展跨境电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我们决定转型,进入跨境电商领域,希望能在这一新兴业态中重新造梦。”台青湛建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7月7日至10日,“陆配创业就业促进融合发展”暨陆配助力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创业专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来自广西各地约50位陆配参加活动。陆配学员将接受短视频运营的理论指导,并参加短视频的策划、拍摄、剪辑和主播培训等学习及实训课程。此次培训活动场所即由湛建晖所在公司提供,其公司也将提供相关师资。

2013年9月,来自台湾的湛建晖携家人一同来到广西南宁市创业。他选择了当时热门的英语教培行业,任职台资企业南宁北极熊咨询有限公司(常春藤英语)运营总监,开启其在大陆的创业之路。

随着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湛建晖所在的英语培训机构面临转型,这也是他创业以来受到的最大影响。但这也给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机遇。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接连出台。为适应政策的变化,湛建晖及其合伙人决定调转“船头”,转换“赛道”。

在开展职业教育业务的同时,湛建晖还决定在电商行业一展身手。

随着“直播带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大陆市场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和活力,并加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尤其是疫情期间,直播行业已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

湛建晖介绍,目前,其所在的托宝国际控股集团通过与阿里巴巴及抖音等平台合作,培育短视频及直播人才。企业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推介茉莉花、螺蛳粉、北海海鲜等具有广西特色的农副产品。

“在电商领域,我认为广西这片区域拥有非常大的商机。”湛建晖说,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给跨境电商带来了新的机遇,他的团队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布局跨境电商领域。

作为南宁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及新媒体出版委员会主委,湛建晖还利用自己的经验,积极服务在桂工作创业的台青。湛建晖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助力来桂发展的台青打造个人IP。

“大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只要找到发展方向,敢于挑战新事物,愿意主动学习、吃苦耐劳,定会闯出一片天地。”湛建晖说,他有信心迎接新挑战,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新网2022-7-10

 

 

“登陆”台胞话粉丝情缘:感谢三毛遇见最好的创业之地 文章下载

“登陆”台胞话粉丝情缘:感谢三毛遇见最好的创业之地

“一份粉丝煮鸡汤,一份台湾卤肉饭。”“您好,您先坐,餐马上来。”7月9日,恰逢周末,台胞叶俊维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每到节假日,本地客人遇上外来游客,店里的生意比平时好。”

从台湾台北到浙江舟山,因为喜欢三毛,台胞叶俊维将自己的创业之地选择在了三毛祖居地——舟山市定海区小沙街道庙桥村。

叶俊维的餐厅一景。 林波 摄

庙桥村是三毛的祖籍地。1989年4月,三毛回乡省亲,特地探看祖居,并上山扫墓。

“我非常喜欢三毛。”叶俊维是一名三毛粉丝,《撒哈拉的故事》是学生时期的他最喜欢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她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场景,生活化故事的背后,是三毛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不服输。”

1971年在台湾出生的叶俊维是一位西餐厅行政总厨。

“2010年,我在台北的一家西餐厅工作。”叶俊维表示,彼时他所在西餐厅接待的70%以上的客人来自大陆,“他们很喜欢台湾小吃,对美食的接受度也很高,这让我萌生了去大陆创业的想法。”

叶俊维为客人上餐。 林波 摄

2013年3月7日,叶俊维将大陆事业的第一站放在了舟山市普陀区,“舟山是我的故乡,是我父亲的出生地。”

“一边创业,一边与定海保持沟通,最终我的粉丝梦成真了。”2022年2月10日,叶俊维终于将店开进了三毛祖居地庙桥村。

叶俊维表示,与创业首站不同的是,第二站的特色菜是台湾卤肉饭,“台湾吃食比较接地气,首站的主打产品鸡排就很受欢迎。”

叶俊维将这家店取名为“台爸王”餐厅。

走进“台爸王”餐厅,入眼的是原木风格的桌椅,坐下后可以看到墙上挂着三毛的个人照片和拼凑起来的照片墙,一旁的书架上还放着一些三毛的作品集。

在开放式的厨房里,叶俊维正在给客人“打饭”,“卤肉、卤蛋都是现成的,打上米饭和菜,浇上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叶俊维为客人上餐。 林波 摄

“如果客人点一份粉丝煮鸡汤,那可以收获我们的隐藏福利——三毛书签。”叶俊维表示,粉丝煮鸡汤就是《撒哈拉的故事》中提及的一道菜。

“这道菜其实并不难,因为向往三毛的生活,我们就根据书中描述进行了复刻。”叶俊维如是说。

串珠成链的海岛交通网,不断精修的城市颜值,在大陆创业的这些年,叶俊维也见证了当地城市的发展变迁,“感谢三毛,让我遇见最好的创业之地,在这么美好的舟山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工作之余,叶俊维喜欢去庙桥村的三毛文化园里走一走,“那里载着一株株橄榄树,身处树下,内心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满足感。”

中国新闻网2022-7-10

 

 

两岸媒体浙江采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台青创业看“浙里” 文章下载

两岸媒体浙江采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台青创业看“浙里”

七月的浙江,骄阳似火。7月18日至23日,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港澳的媒体记者一行三十多人,到访浙江的嘉兴、杭州、宁波和温州等地。他们参加2022浙江·台湾周系列活动,感受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他们采访在浙台商台青,切身体会台商台青在“浙里”创业的酸甜苦辣;他们实地探访美丽乡村建设,亲眼目睹乡村振兴在浙江大地的成功实践。

共同富裕看“浙里”、乡村振兴看“浙里”、台商台青创业在“浙里”,在浙江一周的采访充实、真切又具体。2021年,浙江的GDP总额已迈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超过11万元。浙江的高质量发展再一次印证,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口号绝非只是豪言壮语,而是对自我的清晰定位,也正在浙江一步步变为现实。

2022浙江·台湾周开幕现场。(中国台湾网 发)

2022浙江·台湾周:共同富裕是主轴

浙江·台湾周是国台办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措施,今年的浙江·台湾周除在杭州举办开幕式和主场活动外,还在嘉兴、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等地举办专场和专题活动。在共同富裕的主轴下,各地的专场活动各具特色,嘉兴专场聚焦海峡两岸青年乡村振兴主题,宁波专场旨在促进甬台两地企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而温州专场则以海峡两岸大健康产业园创建和台湾青年创业创新为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专场还联动了全国台企联优质台商资源,主办的“1+10+10”系列活动让人眼前一亮,包括1场台商台企参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大会,10场两岸经贸和青年专题活动以及联动县市区举办10场两岸涉台交流活动。温州专场涉及两岸经贸专题、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两岸康养、温台美食周和交友联谊等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台商台青创业: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助力共同富裕

在浙江采访的一周时间里,两岸媒体采风团重点关注在浙创业的台商和台青。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和浙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帮助台商台青创业创新。而众多台商台青也在浙江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在助力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事业。

温州市台商协会会长、东池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宪清便是来浙创业台商的典型代表。其在温州创业18年,从初来时的默默无闻到抓住商机后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张宪清的创业路可谓一步一脚印。目前,其旗下的餐饮连锁“东池便当”已经成为行业领军品牌。此外,其旗下公司运营的“跑步鸡”项目也正助力温州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嘉兴世合新农村开发公司的董事长巴大文对乡村振兴颇有心得。她认为,智慧农业、科技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如果让年轻人在办公室里就轻轻松松把田种了,那么就找到了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而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和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有“宝藏萌奶奶”之称的台湾策展人陆蓉之可谓佼佼者。2015年,台湾书画家傅申来到杭州市富阳区的黄公望村,在黄公望纪念馆当场挥毫题写了“黄公望隐居地”。2022年初,傅申、陆蓉之夫妇来到黄公望村定居,并以“黄公望隐居地”为中心打造公望两岸圆缘园,共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目前,“黄公望隐居地”已经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情感纽带。

相较于这些成熟的企业家和艺术家,初来浙江创业的台青经历更具指标意义。而在这方面,位于温州鹿城、去年10月才正式启用的台青创客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台青创客坊负责人潘柏铨介绍称,创客坊目前已入驻14家台青创业团队,涉及贸易、电商、新媒体、文创,科技创新等类别。创客坊为台青创客提供良好的创业空间和氛围,助力台青渡过创业“破冰期”,帮助台青创业团队找投资人、找市场通路、找合作伙伴,提供从初次来温的市场调查,到注册登记、财税及代账、项目申报、辅导咨询等“一条龙”服务。此外,温州还为在温创业的台青提供租金减免优惠的台青公寓,帮助他们在温州站稳脚跟。

此外,受访的嘉兴有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承霖、台湾青年女歌手魏晖倪也结合来大陆后创业的亲身经历,给初来大陆的台青在工作和创业上提出了宝贵建议。他们一致认为,坚持和大胆尝试是创业成功的基础。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永嘉学派给了最好注脚

两岸媒体采风团的最后一站是温州永嘉县。在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村支书陈小静向记者介绍了源头村这些年的巨变。陈小静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故事远近闻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作为外来媳妇的她带领村民,让一个藏在楠溪江深处的“脏乱差”小山村,蝶变成了颜值爆表的旅游打卡村。“源头小静”农副产品、舴艋舟文化馆、民宿农家乐,源头村利用文化创新和品牌塑造,诠释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内涵。

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一改曾经“脏乱差”,蝶变旅游打卡村。(中国台湾网 发)

温州古称永嘉,在两岸媒体最后一个采风点永嘉书院,我们似乎找到了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精神源头。鼎盛于南宋时期的永嘉学派倡导“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以此探求强国富民之路,成为今日“温州模式”的理论渊源。其实早在1956年,永嘉县就开创了全国包产到户之先河,对中国农村改革作了先行探索,可谓建国后最早的乡村振兴尝试。而如今,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浙江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不得不说,永嘉学派主张的将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相统一的义利观,成了浙江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最好注脚。

中国台湾网2022-7-26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