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紧抓发展机遇“登鹭”圆梦
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台胞关注并热议给他们的工作生活、两岸交流往来等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诸多便利,有不少新机遇值得牢牢把握。日前,金胞们组团办理居住证,期盼着早日实现“厦金一日生活圈”;台湾果农曾钧毅则借助新政策,拓展乡村振兴事业;在翔安的台青也找到融入幼儿教育行业的新机会。
参与乡村振兴 看好广阔发展前景
厦门翔安的大宅社区经过多年发展,火龙果种植面积上千亩,成为厦门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这般“红火”的事业讲述的是台湾果农曾钧毅不断扎根探索的故事,他热爱大宅社区,将在大宅培育出的火龙果新品种命名为“大宅红”,并将妻儿带到大陆安家。
2015年,曾钧毅看中大陆的商机,从台中彰化来到翔安大宅,通过流转数十亩土地,建起火龙果种植基地。相同的气候、相近的生活习俗,让曾钧毅很快就融入当地生活,一心耕耘脚下的土地。他不仅带来了台湾火龙果种苗,还利用经验技术,帮助村民改良土壤提高产量。
曾钧毅说:“我们持续进行火龙果品种的更新换代,现在又改良了另外一个品种燕窝果,现在它的一个果可以卖到三四十块钱,差不多一斤六七十元,这对我们后续农业这一块发展,还有对农民创收来讲,是一件好事情。”
经过多年的悉心经营,曾钧毅的火龙果事业越做越好。在厦门市翔安区委的帮助下,他与社区携手,成立了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助推火龙果产业不断壮大。如今,大宅社区几乎每户居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人民币。看到乡村的变化,曾钧毅高兴地说:“把台湾好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分享给大陆农民,让火龙果创造更多价值,这是很有意义和成就感的事。”
从“31条措施”到“福建66条”,从“农林22条措施”到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曾钧毅认为,大陆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我们正积极推动台湾产业园区建设在翔安落地,涵盖农产品种植和深加工、休闲旅游、乡村研学、电子商务等领域。”曾钧毅说,“大陆的飞速发展,就是我们台胞的机遇。希望有更多台胞来大陆发展,实现自己的梦想。”
组团办理居住证 盼体验厦金一日游
不久前发布的《意见》明确,取消台胞在闽暂住登记,台胞在闽定居落户实现“愿落尽落”,扩大台湾居民居住证身份核验应用范围,努力实现台湾居民居住证与大陆居民身份证社会面应用同等便利。近日,来自金门的40多位乡亲在厦门市湖里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
湖里区委台港澳办公室主任方旭明表示,这是《意见》公开发布以来,厦门市湖里区首次规模性地为台胞集中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三千名台胞在湖里区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其中金门同胞占四成。
在办理过程中,湖里区行政服务中心为远道而来的金门同胞开通了专窗服务,办理方便快捷,每人仅需几分钟。优质的服务让金门同胞纷纷点赞,罗建霖竖起大拇指夸赞工作人员办证快速,服务周到。“证件办理好后,我首先想要体验厦金一日游。”罗建霖说,新发布的《意见》在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方面,提出支持厦门与金门加快融合发展,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利好,他十分期待“厦金一日生活圈”早日实现。
拎着大包小包的金胞张君玉,在人群中十分醒目。来厦门时适逢中秋佳节,她准备了金门的特产和礼物送给在厦好友。办理完手续的她很激动,张君玉说:“以后在厦门旅游、生活、看朋友都更方便了。”
金门县新女性权益协会理事长戴红是当日金门同胞赴厦办证的发起人。《意见》公开发布后,她在协会交流群中看到大家办证意愿十分强烈,便与湖里区台办和湖里区行政服务中心取得联系,促成此次“组团”。
“我们老百姓要的是稳定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多年来,戴红因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常常往返厦金两地,深深体会到两岸和谐的互动、互通是何等重要。厦门和金门同宗同源,她期待“厦金一日生活圈”为两岸同胞带来就学、就医、观光等便利。
台青幼教辅导员上岗 助力下一代成长
台湾教师与大陆小朋友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日前,全市首批台青幼教辅导员聘任仪式在翔安区举行,首批三名台青被聘为厦门翔安大地火炬幼儿园台青幼教辅导员。此次受聘的3名台青幼教辅导员目前已经正式上岗,聘期一年。
仪式结束后,3名台青与孩子们一起做起了手工冰皮月饼。此次受聘的台青吴杰洋告诉记者:“在未来,我要教小朋友听、说、读、写简单的英语单词、英语对话和自然拼读法。”另外两名台青幼教辅导员将分别负责教授围棋和手工课程。
厦门市翔安区大地火炬幼儿园园长许冬冬表示,这是翔安区积极研究探索学习台湾先进幼教理念和模式,聘请台青幼教辅导员可以让台湾老师和本地老师在教学、教研方面携手合作,发挥彼此的优势。“这对于我们幼儿园本地的特色课程开发有很大帮助”。
据介绍,《意见》出台后,翔安区积极打造良好环境,让台湾青年进一步安居乐业。此次聘任台青幼教辅导员,可以让台湾青年教师与本地教师携手融合,相互学习交流,发挥彼此优势,助力下一代更好地成长。
相关新闻
学者面对面 共话融合发展
海西晨报讯(记者 潘薇)日前,由中华文化学院和厦门大学共同主办的“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第七场在厦门举行。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携手南开大学教授黄清贤就“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施工图”主题展开对谈,吸引近百位两岸专家、学子现场聆听。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半个多月来,引起台胞热烈反响。汪毅夫强调,这份文件凝聚着丰富的经验、智慧和情感,犹如具备很强操作性的“施工图”。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表示,《意见》向台湾同胞提供的是毫无保留的、全方位的发展机遇,向两岸同胞展示了一条情感主轴,就是“两岸一家亲 闽台亲上亲”。
黄清贤从闽台经济、社会、文化等议题深谈两岸区域合作的现状,清晰论述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变迁与实践过程。他指出,《意见》为两岸同胞提供了共同的发展机会。“当两岸能够交融,两岸才能够真正融合发展,一起往前开创未来,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做这样一个示范区,这样一个示范作用,其实就是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去希望能够在两岸有更多的互动情况之下,彼此两岸同胞有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据了解,“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学术活动,每场次大陆和台湾学者各一位,就同一个话题展开对谈。该活动旨在通过两岸知名学者之间的深度对话,鲜活地呈现两岸同文同种、根叶相连的文化亲缘,不断唤起两岸民众休戚与共的生活体验,诠释“两岸一家亲 闽台亲上亲”的理念。
海西晨报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