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民族团结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统战部

题目: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资料提供时间:2023-10-17

目录

更多

广西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文章下载

广西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八桂石榴别样红——广西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日落西山啊哩哩,散了圩啰啊哩哩;欢欢喜喜啊哩哩,回家去啰啊哩哩……”近日,在彝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原创地——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各族儿女载歌载舞欢庆彝族火把节。这个刚刚走过70华诞的自治县,每逢汉族丰收节、壮族敬田节、苗族跳坡节、仡佬族吃新节、彝族火把节等,其他民族同胞都携手共庆,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新时代民族关系促进指导守则,厚植民族团结融合沃土,扎实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日,光明日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机关、学校,探寻广西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尊重包容:各族儿女亲如一家

“我们家由壮、汉、彝、苗、仡佬5个民族组成,32口人,四代同堂。”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保上村阿稿屯,村民杨玉清说起自己的大家庭,脸上洋溢着幸福。要是赶上各民族的节日,一家人身着各自民族盛装共庆佳节,好不热闹。

无独有偶,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龙甸村,“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侯光祖一家也聚齐了5个民族。“我们家各族成员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侯光祖笑着说,“我们隔三岔五搞一搞家庭聚会,餐桌上可谓‘群菜荟萃’:汉族荔浦扣、壮族黑米粽、瑶族酿豆腐、侗族腌酸肉、苗族酸汤鱼……大伙争相露一手厨艺,共品美味佳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生命线、幸福线。”广西民宗委负责人介绍,广西生活着壮、汉、瑶、苗等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92%,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达130多万个。尊重包容、以诚相待,是这些家庭和睦幸福的共同秘诀,也是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写照。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原是壮族同胞世居地,后来有19处大石山地区和库区的村民陆续搬迁进来,成为11个民族杂居的大村落。“多年前,从大石山区搬迁来时,我们连田都不会种,多亏壮族老大哥手把手教,我们学会了犁田耕地、挖坑种蔗,近年还学会了科学种果。”苗胞韦玉荣抚今追昔,“现在我家种植砂糖橘,卖果年收入达20多万元,日子好着哩!”

在陈双村龙江屯,毛南族男青年谭孟超和苗族女青年韦美英自由恋爱通婚,成为一段佳话。“我们互相尊重,相互包容,育有一双儿女,家庭年收入10多万元,很幸福。”韦美英喜滋滋地说。

广西各地纷纷效仿陈双村,以“六联六促”模式推进民族工作:屯务联管,促进文明新风建设;生产联营,促进群众脱贫奔小康;文艺联演,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婚嫁联姻,促进民族感情相通;治安联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品牌联创,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朵努社区是河池市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最大的安置点,居住着1000余户近6000名白裤瑶同胞,他们曾散居在缺水缺地的大山里,收入微薄,世代贫穷,如今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是由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形态的族群。”南丹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白裤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3万多人,占全县贫困人口近一半。2017年6月,南丹县启动总投资13.7亿元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规划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白裤瑶群众2471户约1.35万人。白裤瑶群众告别深山茅草屋,搬进位于县城附近的“小别墅”。

“石头缝里不出苗,熬干汗水吃不饱。”曾是广西深度贫困地区大石山区的真实写照。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十三五”期间,广西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71万人得以挪出“穷窝”,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同胞一道,携手奔向小康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广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64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市、区)100%实现通高速公路,行政村100%通广电光纤;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2022年,自治区财政累计下达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性转移支付4475亿元,占全区的61.08%,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社会建设。

广西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地制宜,成立了12个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和59个民族乡,保障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为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各地建立了3000多个“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南宁市衡阳街道中华中路社区地处火车站繁华区域,是流动人口汇集地,辖区内壮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满族、水族等10多民族同胞和睦共处,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党和国家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单元。”社区党委书记谢华娟说,社区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依托“民族之家图书室”“社校社企联盟点”“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以及“党建港”“勤廉港”“生活港”“关爱港”“解忧港”“和谐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使各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有发展。

教育惠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暑假期间,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孩子们相约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探馆之旅,寻根壮乡文化,了解民族传统美食、服饰、民歌、节庆、姓氏文化和非遗等,丰富了暑期文化生活,拓宽了民族文化视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地处边境的防城港市东兴京族学校,学生纷纷利用暑假学习独弦琴演奏,了解京族文化。“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000人,京族学生占比近70%,京族学生和其他民族的学生一起学习。”该校京语课教师施维铭介绍,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个学科,开设京语教学、独弦琴、京族歌舞等兴趣班。“课堂上,我会指导学生学好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同时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

广西发挥学校基础阵地作用,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所有中小学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实现100%全覆盖。2020年广西普通话普及率为85.68%,高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4.96个百分点,位居西部地区前列。

“我们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讲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故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广西教育厅负责人介绍,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在体育、音乐、美术、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课程中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

广西严格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使用,2017年秋季学期起与全国同步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启用三科统编教材,2019年秋季学期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面使用,2021年秋季学期在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到2023年秋季学期将实现全区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

同时,广西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每年都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还开发地方教材《壮美广西》《红色广西》《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等。

广西各地中小学校以当地的文化资源感染学生,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宣讲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营造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在各校区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领巾学非遗活动,通过少先队活动课、非遗传承大师课以及各学科融合课等形式开展学习。同时还将非遗文化进校园与学校的特色实践研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场感受和学习非遗文化,让学生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在体验中了解广西本地历史文化。

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摇篮,广西民族大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团结带领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生活管理各方面,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育人环境,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认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铜鼓舞、瑶族服饰展示、弓弩展示、打陀螺、歌舞……7月15日,在“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瑶族同胞最隆重的“祝著节”,壮族、汉族、毛南族等其他各民族同胞也热情参与。通过民族文化纽带,把各民族紧紧“系”在一起。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八桂大地上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广西多措并举确保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双赢”,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引领,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告诉记者,广西注重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边关文化等融合发展,传承保护铜鼓、壮锦、风雨桥、干栏建筑、兴安灵渠、花山岩画等民族文化瑰宝,创新开发系列文化和旅游产品,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以多元化方式弘扬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影响力、凝聚力、软实力持续提升。

2014年,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每年举办全区性“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各地民族民俗活动次第登台,精彩纷呈,各民族特色文化得以挖掘、抢救、弘扬、传承。如今,这个传统民族节庆已演变为各族人民共享共乐的节日盛会和知名文旅消费品牌。

“‘壮族三月三’是汉族与壮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例证,是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基因,因而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文化资源。”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富强说。

在广西各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各民族共同欢庆的日子,唱山歌、抛绣球、竹竿舞等传统习俗已成为各民族群众共享的娱乐项目,各族同胞心手相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民族团结幸福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当前,自治区党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三个共同愿景”之一,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广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广西力量。

经验与启示

广西从实际出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出共居、共富、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维“八共”目标要求,厚植促进民族团结融合的沃土,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巩固发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广西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共居共融,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联系更加紧密。主要表现在:

全面深化“共居”环境。广西生活着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92%。广西着力解决各民族易地搬迁群体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居”问题,各民族“共居”“共融”没有障碍,各族同胞相亲相爱相敬相助,谱写了各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的“最美和声”。“十三五”时期,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51.43万人,占比达72.42%。

扎实推动各族同胞“共同富裕”。着力解决边境地区、自治县、较少人口民族、民族乡等区域“一个不能少”问题,各民族携手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全区15个自治县(含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143.6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全面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营造全方位“共学”氛围和条件。着力解决各民族学生中考高考差异政策问题,各民族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的“共学”“互学”“助学”没有障碍。不论城乡,各族儿女不分学校、不分班级、不分食宿,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理论、生产知识、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等。各民族各地区教育事业共同发展、均衡发展,通过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平台。各民族各地区各单位共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积极性空前高涨,各族同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形成新的合作优势,奋力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

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和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着力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创造各族群众“共事”的工作条件。着力解决各民族群众就业创业困难,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机制,各族群众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互帮互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自觉化解影响团结的矛盾隐患,有力增进交往交流交融。

开展形式多样的“共乐”活动。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共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和完善“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于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各民族共建共治,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各民族、各党派、各宗教团结和睦、和谐和顺,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积极构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平安家园。

光明日报2023-09-01

 

 

旧州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施方案 文章下载

旧州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施方案

西秀区旧州镇关于印发《旧州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省委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工作部署,按照省民宗委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示范试点工作要求、安顺市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安排、西秀区建设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工作方案要求和“八个一”工作措施,旧州镇作为西秀区建设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示范点位,为积极做好此项工作,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省委“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市委“1558”发展思路和区委“一三五”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西秀区旧州镇优势,作为示范点位积极配合西秀区建设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引导全镇各族群众树立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二、重点工作

(一)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四项教育”

1.加强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在理论学习上作示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责任部门:科宣中心、党政办)

2.加强教育培训。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提升党员干部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责任部门:党政办)

3.抓好国民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及社会实践。用好思政课程等平台,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根植广大青少年心灵深处。

(责任部门:科宣中心、镇属各学校)

4.加强宣传引导。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工作,发挥主流媒体、传统平台、旅游景区和新媒体作用,引导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城市文明创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随处可见。(责任部门:科宣中心、创建办)

(二)做好“三个引导”,建设现代文明

5.抓好思想引导,激发各族群众精神动力。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铸牢忠诚核心向心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斗志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责任部门:科宣中心)

6.抓好精神引导,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旧州文明城市创建,引导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移风易俗引导全镇各族群众融入现代文明生活。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责任部门:创建办、社会事务办)

7.树立榜样引导,强化先进典型带动作用。引导全镇各族群众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选树各民族的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好人”走进全镇各族群众的视野中,带动各族群众践行社会道德、弘扬文明风尚。支持各族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道德积分超市、文明“红黑榜”公民信用体系建设等。提升各族群众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责任部门:创建办)

(三)突出地方特色,构建文化繁荣发展

8.立足地方特色,共享民族文化生活。立足“历史文化古镇”影响力,充分挖掘“屯堡文化”和特色文化,办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屯堡人家过大年”民俗文化活动,共享文化生活。(责任部门:科宣中心)

(四)抓好成果巩固,聚焦乡村高质量发展

9.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民族地区产业申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改善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区中上水平,与全区同步向中国式现代化迈进。延伸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让各族村寨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生机。(责任部门:乡村振兴中心、经发办、区财政局旧州分局、水务站、社会事务办、农服中心、村建站、科宣中心、卫计办、卫生院)

10.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职业技术培训,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能力培训。持续巩固旧州镇卫生院提档升级,行政村全部配备标准化卫生室及合格村医,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提升各族群众就医、入学、托幼、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民生保障网,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责任部门:科宣中心、卫计办、社会事务办、村建站、人社中心)

(五)围绕“三个意义”,促进共建民族事业共同发展

11.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党发〔2021〕34号)、《中共安顺市委 安顺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安市发〔2022〕11号)重大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动旧州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全镇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五个认同”。(责任部门:经发办、区财政局旧州分局、乡村振兴中心、农服中心、科宣中心、社会事务办、村建站、卫计办、水利站、道交办、人社中心、林业站、国土所)

12.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深刻认识到没有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就没有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团结、生态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便民服务大厅。加强基础建设,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打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民族工作管理示范,在农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示范,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治理新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党政办、平安办、社会事务办)

13.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的嘱托,始终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我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序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群众。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实现全区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所有改革发展过程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让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责任部门:经发办、科宣中心、卫计办、卫生院、社会事务办、人社中心、便民服务大厅)

(六)突出“融”的理念,实现“五个嵌入”

14.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各民族生产生活互嵌。以志愿者服务为主,开展各种节日活动和文化活动,增进全镇各族群众的交流沟通,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的社会格局。(责任部门:科宣中心、创建办)

15.依托特色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嵌。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向外推出旧州“蜡染”“地戏”“芦笙制作”等优秀民族文化与技艺,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依托屯堡特色文化活动等交流活动。办好“屯堡文化民俗节”系列活动,增强各民族之间交流互动。(责任部门:科宣中心)

16.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互嵌。抢抓新一轮粤黔东西部协作重大机遇,引进资金项目,带动群众继续增收;依托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做好劳务输出各项服务,支持各族群众走出去创业就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积极申报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增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用。(责任部门:乡村振兴中心、科宣中心、人社中心)

17.推动传承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深度交融互嵌。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加强引导促进各民族学会之间、非遗传承人之间交流互动,加大非遗传承与发展,通过屯堡文化、蜡染、地戏、雕刻,把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文化相融合,把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统技艺代表人士进行展示,讲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中国故事。(责任部门: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科宣中心)

(七)强化依法治理,筑牢阵地建设确保安全稳定守底线

18.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全面开展“八五”普法,提升全镇各族群众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让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守法、懂法用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以法治为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司法所、社会事务办、科宣中心)

19.大力加强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处置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由乡镇负责统战工作的党政办牵头,社会事务办、派出所、平安办等部门参与的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协调处置机制,开展全面研判、线上监测和线下排查,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以安全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党政办、派出所、社会事务办、科宣中心、平安办)

20.稳妥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稳妥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开展线上线下源头治理,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加强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形成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坚决防止发生网络舆情危机,管好意识形态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科宣中心、派出所、社会事务办)

21.加快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1+9+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完善调解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因素问题,排查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危害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矛盾,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工作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和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矛盾,以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部门:平安办、司法所、社会事务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镇级工作领导小组,履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政治责任,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强化机制保障。镇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调度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对各项目标任务集中调度,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三)强化经费保障。区财政局旧州分局根据工作实际,统筹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和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开展。

西秀区旧州镇2023-08-23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 文章下载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疆各项工作的要求,8月27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统战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宗教事务局)、吐鲁番市人民政府、新疆大学、新疆社科联主办的第三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吐鲁番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润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报特摘登部分会议发言,以飨读者。

紧扣主线, 深化研究

□ 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顾光海

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立以来,聚焦党和国家战略,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研究,与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凝炼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与经典著作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北边疆治理的历史与基本问题研究5个重点研究领域,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组建多学科攻关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

通过建设,基地在承担重大任务、决策咨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作贡献。历史方面,围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开展研究;理论方面,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实践方面,围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开展研究,并与克拉玛依市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当地政府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规划及考核细则,形成一套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践方案。

二是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爱国爱疆稳疆兴疆的时代新人,打造形成一流学科特色课程体系。基地学科团队着眼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问题,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机制,增设“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疆各族人民保卫边疆斗争史”等专题。开设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为核心的简明新疆地方史课程。依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平台,同中学《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小学《可爱的中国》教研组形成常态化集体备课机制,引领地方思政课建设,助力青少年“筑基”工程。

三是立足维护边疆稳定、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引领多学科团队有力回击西方反华势力对新疆的污蔑,守好涉疆对外斗争的阵地。针对西方反华势力“强迫劳动”污蔑,发布中英文报告《新疆各族群众体面劳动的事实论述》,揭穿西方反华势力污蔑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荒谬性。承办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边会。团队专家撰写批驳反华势力涉疆谎言的报告与论文。

四是立足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打造西北边疆治理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高地,在以史为鉴、资政治疆方面展现使命担当。发挥学科集成交叉优势,依托西北边疆治理文献与研究中心,建成“1个数据库+2个文献馆+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研究团队”研究矩阵。建设西北边疆治理文献数据库,全面整理新疆大学图书馆20世纪30年代以来馆藏古籍和红色文献,建成古籍文献馆、红色文献馆和新疆大学校史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建历代西北边疆治理、历史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外关于新疆的历史文献档案、中国共产党治疆文献、西北边疆治理的安全保障等研究团队,整理出版《清代上谕档·新疆资料辑录》《清代光绪朝硃批奏折·新疆资料辑录》等大型史料辑录系列成果。

下一步,基地将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具体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引领力。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平台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围绕基地建设目标,进一步培养优秀人才,凝聚科研力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价值引领,深化基础研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大学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特别是要加强基础性问题研究。基于历史逻辑,持续加强西北边疆治理文献整理与研究;基于实践逻辑,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推出一批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资政要报;基于教育教学需要,持续开好讲好思政课,推动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是坚持凝聚多学科合力,提升实践质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指引,从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视角,研究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等;从社会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紧紧围绕主线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和参考。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

□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彭无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凝聚起磅礴力量。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定不移围绕主线,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增进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要充分挖掘新疆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新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充分挖掘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对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秦汉以来,历代中央王朝经略西域对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疆与中原地区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以来,新疆与中原地区持续大规模的人口双向流动促进了民族交融,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彩陶之路、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等纽带,密切了新疆和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认同,这些历史事实在新疆大量丰富的考古成果中得到印证。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历史文化符号,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用多种形式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展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唤起各族儿女对共有历史记忆的深情回望,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刻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夯实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不竭动力。

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久久为功、潜移默化,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 西北政法大学 常安 毛荣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记忆,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资源。

首先,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分配机制,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五个认同”。

其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统”的功能、“稳”的特点,能够将乡村资源和村民组织起来,巩固和发展互嵌结构。另一方面,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环境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开放性,是促进各族群众互动交流、互嵌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记忆,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生成的集体记忆的反映。集体记忆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和可塑性。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民族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集体记忆的一部分,突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深入挖掘新疆屯垦历史

□ 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党校 王小平

屯垦,是新疆历史重要组成部分。自汉武帝开始,历代都把屯垦作为治理新疆的重要国策。为保证屯垦顺利开展,人们修筑道路和驿站,打通了各屯垦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交通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屯垦人口的增加,垦区所在地逐步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如,公元前48年,西域都护府派人到吐鲁番地区屯垦时建立的高昌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吐鲁番地区的屯垦中心,也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现今新疆的乌鲁木齐、昌吉、奇台、巴里坤等众多城镇,都是在清代新疆屯垦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批屯垦军民及其后代融入当地各民族之中,成为新疆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屯垦军民在进入新疆的过程中,带来了内地的各种文化典籍、规章制度等。在今天的吐鲁番、阿克苏等地,就发现了唐朝人抄写的《论语》《尚书》《千字文》《孝经》《史记》《晋史》《汉书》等内容残卷。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屯垦军民对新疆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屯垦军民的增加,为了让后代学习文化,屯垦集中之地还开设了学校。从历史演进来看,屯垦的发展不仅为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纽带作用,而且为区域内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并对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久、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代治理新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批内地干部群众投身兵团建设,共同保卫、开发、建设新疆,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要深入研究新疆屯垦历史,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深刻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的。

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 中国传媒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张雅欣 王鑫

纪实影像是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的有效载体,纪实影像传播是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具体实践路径之一。在共情传播视角下,纪实影像构建起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相结合的影像浸润机制,助力“文化润疆”工程。

纪实影像是视听文化传播的组成要素,能够通过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生动讲述新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深化家国意识,与“文化润疆”高度契合。纪实影像具有非虚构特征,能够全面、真实、立体地展现新疆各族群众在新时代的生活,展现祖国边疆地区的大好河山,让各族群众看得见、听得到,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数字化时代,纪实影像传播需要从影像故事的情感共情升华到意识层面的认知共情,这也是大视听传播策略的重中之重。共情的过程,一方面指向自身的情绪感染,即自动产生和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情绪,另一方面指向他者的情绪关注,包括安慰、同情、担心等。前者是情感在个体内心被唤起和调动的过程,后者是情感在人际间的反馈与分享,即共情的生理驱动性和社会构建性。纪实影像作为无需翻译的“世界语言”,可以细腻地捕捉情感的产生、表达、外化、流变、碰撞等一系列变化,并激发出积极的情感连接。大众传播的情感共情讲求“情”的深厚,认知共情讲求“知”的深入。纪实影像的情感共情可以使各民族从情感上连通共振,认知共情则有助于各民族在情感共情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对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纪实影像传播的关键词是“理解”,共情的目标是为了达到相互沟通与理解。要通过纪实影像呈现出时空演变中新疆与祖国各地人民肩并肩一路走来的足迹、中华民族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共同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通过讲述真实可感的历史文物与现代人物故事,使个体从认知共情的视角更深入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秉承“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新疆题材的纪实影像作品众多,如何在原有量产的基础上推出优质作品,共情传播视角是值得尝试与努力的方向。共情,需要故事的承载者、创作者的切入视角由先入为主的观念传播转变为先共情再共识到理解的传播,从而更好适应当下数字化时代受众的收视习惯与接受心理。此外,如何让更多受众看到,如何出圈、破圈,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都与选题、视角与叙事结构是否能够浸润人心密切相关。

要建构数字化时代的纪实影像语言体系,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制作样态。在内容上,以柔性嵌入式的表达,将中华民族精神内化其中,广泛涉猎各种与中华文明相关的在地化题材,从自然生态到历史变迁,从地理空间到人文情感,借助中华文化丰富的语料以及数字化时代多样的呈现样态,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与表达方式,推出有思想、有底蕴、有趣味的佳作,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直抵人心。

“文化润疆”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长期工程。纪实影像语言体系的建构是“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之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度、滋养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报2023-09-05

 

 

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文章下载

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第三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围绕主线开展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牢抓实?我认为,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发挥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所在的课题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

一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核心问题,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我所在的课题组认真研读有关文献、加强实践调研,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研究阐释其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点,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二是从教育学视角开展研究。我所在的课题组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问题,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核心概念及相互关系,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内容,提出应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发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下一阶段,课题组将着力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究,包括典型个案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方案等,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从心理学视角开展研究。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人类高级的心理机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我所在的课题组注重从心理学视角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和实践,面对缺乏测量工具的情况,利用心理测量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发了测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的工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测量民族团结意识水平的工具“民族团结意识量表”、测量民族交融态度水平的工具“民族交融态度量表”,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目前,这三个量表已被学界和有关工作部门使用。此外,课题组还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缩短民族心理距离、促进各民族心理嵌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心理学学科优势,综合运用实验法、测量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心理机制、群际接触对民族交融态度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调研,为边疆地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学术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巍山答卷 文章下载

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巍山答卷

【苍洱处处石榴红】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巍山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巍山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县形成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巍山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巍山模式。

一、坚持党的领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之基

一是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始终。巍山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政治保障,围绕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标杆新定位,探索推进党建+民族团结进步模式,将示范县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项行动中。

二是制度健全,制定系列规划文件。制定印发《巍山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系列文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一把手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10个乡镇有健全的民族工作机构,有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责任有人扛,任务有落实。

二、构建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基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深化思想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展示示范县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各族干部群众“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气神;拓展广度深度维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二是坚持典型引路,深化典型示范。突出“老典型讲好新故事”“新亮点突出好做法”两个重点,将永建镇东莲花村、大仓镇大三家村等一批新典型和老典型打造成美丽幸福示范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推广“双融合、双促进”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乡村振兴、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相融合,培树一批“双融合、双促进”示范典型,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到2021年,成功创建了10个示范乡镇、77个示范村、25个特色村、6275户示范户、76个州级示范单位、243个县级示范单位。表彰了198家县级示范单位;代表彰14名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6个模范集体;3个“双推进”优秀基层党支部;对全县7025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60户光荣脱贫户和帮扶明星企业、2个双推进示范村进行了表彰和授牌。

三是坚持文化引领,深化文化认同。编撰出版《彝族长歌阿库则》《巍山彝族打歌》《美美与共》《干部简明读本》《示范的力量》《媒体视觉》等相关书籍,制作民族团结歌曲《一家亲》,拍摄影视专题片《民族团结花盛开同心共筑中国梦》,推出更多反映巍山时代特征的精品和力作,讴歌时代主旋律,以精品力作展现新时代巍山人民的“根”和“魂”。推动关巍公路沿线永建镇、大仓镇、庙街镇、南诏镇、巍宝山乡过境段打造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编写了民族团结进步《学生简明读本》,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编入教学课程表,保证每月1堂民族团结进步课,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植于青少年心中。

三、改善民生福祉,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之基

一是着力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巍山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315公里、生命安防工程780.9公里,行政村硬化路通达全覆盖;甸中河、东河等一批水库相继完工,实施“五小水利”工程9826件、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工程317件,覆盖城乡居民19.89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贫困人口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率先探索“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等“X+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模式,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试点、党建示范点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的重点进行资源整合着重打造。“双推进”实施以来,争取省级“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和州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成功创建2个省级示范乡镇,打造77个示范村,27个特色村寨,民族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二是加快培植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就近创业、就业。打造1个百亿级旅游文化支柱产业。以关巍新区为核心承载,吸引高端文化及旅游要素,打造“山水田园、古韵新风的文教科创新城”;以“一城一山一村一河”为框架支撑,打造以巍宝山、红河源等绿色山水为主线、彝族回族等民族风情和美丽乡村自然风光为特色、南诏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古城休闲度假为核心、巍山精品小吃为卖点、田园乡村旅游为突破、文化创意为延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一带三道”建设等有利机遇,打造集高端、特色、生态、品质和智慧于一体的巍山文旅新品牌。做强核桃、肉牛两个五十亿级优势产业。发展红雪梨、中药材、矿电3个十亿级支撑产业。培育N个亿级特色产业。在稳定红大品种烟叶种植规模基础上,提升烟叶产地品牌影响力,做强“中国名小吃之乡”品牌,扶持巍山小吃产业以连锁经营向全国进军,推动餐饮集团发展;以柠檬产业为主导,发展芒果、柑橘、葡萄、滇橄榄等特色产品种植;培育壮大龙头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

四、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之基

一是推进大祥巍一体化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样板、文教科创新城、民族团结进步标杆”三大发展定位、深入实施“文化立县、产业富县、基础固县、生态美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123N”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大理州跨境电商试验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积极谋划关巍大道、大祥巍市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形成半小时通勤圈,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走出大山、融入城市夯实坚实基础。

二是与乡村振兴、党建、红色旅游、文明县城等中心工作相结合。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为核心,“八+N进”为着力点,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植入各族群众心灵深处。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乡村旅游”“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多种创建融合模式,年内计划将巍宝山乡翁家垭口打造为“党建+民族团结+红色旅游”示范村;南诏镇梯子坡打造为“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试点村+旅游”特色村;紫金上打比么打造为“党建+民族团结+彝族文化”特色村。

三是搭建各民族情感沟通的平台桥梁。坚持传统方式与“互联网+民族团结”相并重、相融合、相兼容的宣传模式,注重嵌入式、融合式、互动式、整合式宣传,把握新时代宣传和示范创建语言。将群力小学、大三家村、打竹村、东莲花村等4家单位命名为“巍山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教学点”,在翁家垭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巍山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主题展馆”,在关巍公路沿线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工程。实施东莲花民族团结进步交往交流交融“示范街区”等项目工作,大力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新风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南诏镇北街社区实施“示范社区”项目,在社区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为人人知晓、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标杆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根基,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示范社区中扎根、在各族群众中入脑入心。在县城居民小区打造“示范小区”,推进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以交往增进民族感情,以交流改善民族关系,以交融促进民族团结,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好品牌”,积极引导巍山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提升社会治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之基

一是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定不移用法律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强化宗教事务管理。深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着力加强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研大研判大调解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二是以推动全域创建,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标杆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N进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组、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进家庭”工作。将少数民族优秀家庭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在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就近创业、就业。组织学生、群众参观军营,鼓励军民互动,营造军民鱼水情,加强部队官兵的民族知识培训。全县创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73个,建设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点19个、民族文化广场2个。建成79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乐器、音响文化设备行政村全覆盖,完成民族文化下乡40余场次。

三是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充分挖掘扶贫好村官茶阿军、何成林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刘春丽、马鹏等先进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符合新时代特征、接地气、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手段宣讲先进模范典型事迹。

四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注重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调处化解等机制,认真开展涉及民族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民族方面突出问题,及时依法妥善处理、积极化解,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建立县、乡、村三级民族工作机制和人民调解组织。

巍山县民族宗教局2023-09-01

 

 

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区多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全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宁市西乡塘区万秀村

● 建立“民族之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少数民族群众权益维护室、设立“少数民族服务咨询专线”

● 依托网格综治中心平台提升民族事务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南宁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村

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街道万秀村依托南宁市民族事务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不断夯实民族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法治化水平,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强化引领,凝聚共识,着力构建民族团结坚实工作联盟体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万秀村探索研究形成民族团结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民族之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问题讨论、组织协调等具体工作。依靠司法、综治、妇联、群团等部门力量,建立少数民族群众权益维护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切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设立“少数民族服务咨询专线”,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主动服务,促进融合,着力打造聚焦民生需求的为民服务模式。树立起“万秀村是我们的共同家园”的理念。针对万秀村少数民族人口多、流动性大的特点,以平安建设、网格管理为抓手,为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开展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在办理工商执照、就业培训、岗位安排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困难人群给予关怀和优先照顾,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生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解决,让来到万秀村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办事顺利、住得安心。

科技赋能,深化自治,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依托网格综治中心平台提升民族事务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南宁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村,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辖区居民安全感满意度。

资源县

● 推进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文化等的挖掘研究和创新发展

● 以文旅活动为载体,融入民族特色美食,打造农文旅融合资源品牌

在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资源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大宣传、大融合和大创建等举措,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貌一新。2022年6月,资源县被评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文化大宣传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落地生根

资源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广西首批优秀旅游县和特色旅游名县。该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与宣传,凝心聚力促团结谋发展。去年以来,该县先后举办了2022“行源至胜”半程马拉松、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秋冬季)推介暨乡村旅游嘉年华活动、“问剑桂林丹霞·八角寨”2023桂林资源击剑大奖赛等高级别文旅推介活动。同时,整合组建1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基层宣讲团、74个宣传小分队,开展文化下乡服务200余场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文化大融合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签订《湘桂五县旅游联盟合作框架协议》、筹备举办2023中国漂流联赛总决赛暨第二十七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举办“湘桂情·一家亲”资源·新宁各族青少年篮球友谊赛……今年7月,资源县通过举办相关活动,文旅复苏、融合发展势头旺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文化大融合氛围逐渐形成。该县以落实“三项计划”为统领,多举措力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按照“一核三轴”发展定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和春节等节日分别举办山歌展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大联欢、河灯歌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并巧妙融入民族特色美食,打造农文旅融合资源品牌,同时与湖南新宁县持续开展各族青少年学生交往交流活动。

文化大创建引领各民族团结进步向未来

今年7月下旬以来,资源县《资源文史》(第七辑·晓锦文化研究专辑)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持续向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征稿,这是继去年《资源文史》(第六辑·追踪徐霞客游资源专辑)编写以来的“关注重大历史文化,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又一重要举措。近年来,该县全力推进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文化等的挖掘研究和创新发展,以文化大繁荣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大创建。建成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民族特色村寨,建成多个示范单位、教育基地,编辑出版系列民族文化书籍,创作多首民族特色音乐作品,举办国际漂流城市发展论坛、河灯制作大赛、山歌擂台赛等文化活动。

都安瑶族自治县

□本报通讯员 都统轩

● 2020年以来,全县共获得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5000万元,用于屯级道路硬化、产业道路硬化、产业水柜建设等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全县18个乡镇1836户11574人

● 以“党建+民族团结、融媒体+民族团结”等全面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近年来,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实际从4个方面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党校宣讲计划及新任领导干部初次任职培训、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及传统民族节日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坚持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通过广场文艺表演、民族服饰展演、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民族团结故事。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统筹考虑区位因素和自然条件因素,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各方面向民族地区倾斜。2020年以来,全县共获得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5000万元,用于屯级道路硬化、产业道路硬化、产业水柜建设等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全县18个乡镇1836户11574人。有效改善和提升少数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落实民族事务管理政策。抓好民贸民品贷款利率政策优惠的落实。近两年来,为6家企业落实贷款利率政策优惠,累计协助贸易企业办理贷款2849.9万元。有效推动民族贸易企业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各单位年度工作总体规划,利用“党建+民族团结”“融媒体+民族团结”等模式全面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2021年以来,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机关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调研指导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对标对表抓好示范单位申报工作。充分挖掘都安独特的密洛陀传统民族文化和红色资源,打造地苏镇拉棠村石桥屯、高岭镇定福村旺六屯特色村寨等一批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积极保护传承和发展草芒藤编手工艺、壮族扁担舞、壮族陶鼓艺术、民族传统扎染技艺、布努瑶铜鼓舞、苗族花鼓舞等民族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该县有自治区级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家,市级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家。

平果市海城乡

● 集中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 开展搬迁人员就业需求摸排,掌握各族群众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通过落实交通补助、技能培训等措施,综合开展就业帮扶

近年来,平果市海城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多措并举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向心力、融合力、凝聚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向心力。海城乡以壮族、瑶族人口为主,其中瑶族人口6500多人。该乡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形成全乡上下一条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干部集中学习内容,集中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级培训班23期,参训人数1000多人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力。海城乡深入挖掘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以拥齐村、圆梦新村为重点打造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深入了解春耕备耕、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30多件。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举办瑶族达努节活动,把感党恩跟党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合起来,达努节期间,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宣传活动,通过那海嘹歌、打砻舞等表演,反对陈规陋习、歌颂文明新风尚,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以乡村振兴助农增收,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凝聚力。海城乡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抓好各民族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工作,牢牢把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要求,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开展搬迁人员就业需求摸排,精准掌握搬迁各族群众基本信息、就业状况及就业需求,通过落实交通补助、技能培训等措施,综合开展就业帮扶,目前已安置300多个就业岗位,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万元,同比增长8%。

桂林市秀峰区

● 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项目,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 城区共划分213个网格,协调解决各族群众民生问题

近年来,桂林市秀峰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政治为引领,以创新为宗旨,以品牌促提升,通过打造“党建联动”“两岸联动”“文旅联动”“治理联动”,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

打造“党建联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两个坚持”扎实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坚持高位统筹促巩固,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抓巩固创建成果工作责任制,成立了由城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秀峰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创建成果巩固工作,高位推动工作开展。坚持长远谋划促创建,推进“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与“创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及“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重点推进示范项目”系列工作同时开展。

打造“两岸联动”,设立桂林桃花江文化旅游风景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主题展览馆,通过对桂台特色产品介绍、展销,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项目。该项目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弘扬中华文化。据统计,今年以来接待台湾参访团4批约300人次。

打造“文旅联动”,根据桂林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壮族三月三”期间,结合各系统特色开展“三项计划”宣传月活动,开展学习宣讲、文化体验活动10余场次。让各族群众在传统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彼此感情、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打造“治理联动”,秀峰区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治理模式,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使民族宗教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结合,通过精准识别、落实精细管理,提供尽心服务,推动民族宗教工作细致入微。城区共划分213个网格,协调解决各族群众民生问题。

忻城县人大常委会

●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

● 注重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模式

近年来,忻城县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履行人大职能,以强化组织领导、抓好人大监督、夯实平台建设、发挥代表作用、加强立法工作等措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奉献忻城人大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构筑民族工作“大格局”

提高政治站位。忻城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党组、中心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推动忻城县制定《忻城县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认真绘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维导图。

抓好人大监督,促推民族政策“落实地”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品牌创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自觉把人大依法履职、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和推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一步抓实做细。

做好“五抓”,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抓典型培树。坚持典型引路,注重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模式,挖掘和培树一批示范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亮点。举行“壮族三月三·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开展民族体育炫、千人跳竹竿舞、山歌对唱、非遗展示展演、舞龙舞狮等一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振兴传统文化,展示忻城县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和壮族民族风情,累计接待游客6.3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消费4878.18万元。抓氛围营造。加强社会宣传,强化氛围营造,大力营造浓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社会氛围。抓阵地建设。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按照“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层次设计,充分展示忻城各族人民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就,打造忻城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实践基地。抓宗教治理。深入持久推进宗教活动场所“五进”活动,积极教育引导宗教界爱国爱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五个认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抓机构保障。强化工作措施,督导全县的创建工作。强化目标导向,深化创建实效,高效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确保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全面达标,圆满实现创建目标。

夯实平台建设,打造民族团结“主阵地”

推行“联络站+N”工作新模式,建成105个标准化代表联络站、履职平台,实现县域辖区代表履职平台全域覆盖,同时将全县各级1135名人大代表混合编入联络站,实现五级代表活动阵地全线贯通,架好联系人民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心桥”。打造各族群众互嵌融居的守望相助和谐家园,促进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忻城县共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37万元;推进忻城县通过开展粤桂劳务协作,解决忻城县各族群众6169多人就业问题;推动忻城县和柳州市柳江区、柳北区签订《竹达屯、龙塘屯、古令移民新村缔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框架协议》,共同探索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持续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以点带面,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好环境。忻城县马泗乡五龙村获评第二批广西特色村寨,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古令新村、马泗乡马泗村获评“来宾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称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纳入全县培训学习体系。开展中青班培训、乡村振兴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农村宗教治理专题培训,500余人参加培训。

发挥代表作用,凝聚民族团结“大合力”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在调研和监督工作中,发挥少数民族代表熟悉本地少数民族情况和体察本民族群众情感的优势,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参与教育资源优化、医疗改革、文明城市创建等调研和督查,做到深度参与、积极介入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树立优秀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典型,展现人大代表履职风采,激发履职热情,密切少数民族代表同本地少数民族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扩大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在促进民族团结的影响力。

华声晨报网2023-08-18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