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民族团结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统战部

题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探析

资料提供时间:2023-11-20

目录

更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文章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大一统”思想如何孕育、发展、历久弥坚?各民族何以团结融合,多元如何聚为一体?如何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8月1日,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以下简称展览)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立足馆藏资源,国家民委遴选出1500余件文物古籍,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通过参观展览,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伟大成就。

三大单元描绘壮阔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

置身近3000平方米的展厅,文物和古籍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合。从“大一统”的思想理念、制度实践和价值追求,到历史上各民族的深度交融,再到近现代以来各民族共抗外侮、共同发展的鲜活图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次展览的主题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钟廷雄对本报记者说,“‘大一统’单元从思想理念、制度实践、价值追求三个维度展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大交融’单元从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三个方面展现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壮大的脉络和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大团结’单元展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走进“大一统”展厅,《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的一句话引起记者注意。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讲解员南希告诉记者,这是目前可以考证的“大一统”这个词最早出现的记载。

这次展览中,“大一统”单元着重从中华文明的特性追求、统一国家的制度追求、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3个方面,深入发掘“大一统”理念的形成和传承。

在展出的古籍中,《大明一统志》和《大清一统志》格外引人注目。书中古拙质朴的地图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态清晰呈现。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勇说:“《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地理总志,突出了皇朝总志寓含政治观念的意识,反映了将‘大一统’思想融入国家意志,推动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多元一体格局发展,已成为儒家盛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大交融”单元,一系列文物古籍充分彰显着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各民族相互影响、彼此交融,语言相通、文字互学,艺术共美、生活互融,在互鉴融通中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汉文、满文、蒙古文3种文字版本的《孟子》,《御制满汉合璧易经》,明朝汉字音译、当代蒙古文复原、当代汉文翻译3种版本的《元朝秘史》……各民族在历史上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典籍,各民族之间互译典籍、互学互鉴,共同传承中华文脉。

众多展品中,有一册薄薄的小书颇为特别,它有两种不同的文字,一侧是汉字,而另一侧是形似汉字却非汉字的文字,这是一部跨越千年的珍贵辞书——西夏文汉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

“《番汉合时掌中珠》是党项人骨勒茂才于1190年编写的,是现存最古老的双语教科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伯君介绍,“骨勒茂才在该书序言中说,学会‘番言’,是中原团结‘番人’的重要途径;学会汉文,则是‘番人’学习中原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学习中原文化,无疑是‘番人’发展进步的重要一步。”

在展览“大团结”单元,一系列珍贵文物和资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和丰富实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也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扎根,藏文、蒙古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见证了信仰与担当、使命与初心。

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家喻户晓。展览展出库尔班·吐鲁木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中央办公厅给库尔班·吐鲁木的回信,是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衷心热爱共产党的真实写照。

历史铭记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佳话。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厅关于接收上海等地孤儿的文件、巴林右旗保育院保留的孤儿衣服、孤儿们在草原新家庭的合影,诉说着草原额吉的无疆大爱,书写着各族人民血浓于水的殷殷深情……

千件展品讲述交融故事

展品陈列丰富,也是本次展览的特点之一。

国家民委从馆藏的15万件文物和51万册古籍中,遴选出体现“四个共同”的文物古籍,包括一批珍贵文物古籍和独有文物古籍。“四个共同”,即“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大一统’单元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汉代的青铜器、唐代的文书、辽代的三彩器、西夏的宿卫牌、金代的铜镜、元代的纸币、清代的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的礼品,以及历朝历代体现‘大一统’思想和制度的古籍等,展现了中华文明对于‘统一性’绵延不绝的历史追求和现实关怀。”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研究馆员们发延对本报记者说,“‘大交融’单元通过古籍、服饰、乐器、婚俗礼品等展品,展现了中华文明内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正是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一思想的展现和诠释。‘大团结’单元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体现,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特性。”

行走在展厅里,就像徜徉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之中。代表史前文化大交流辉煌成果的彩陶文化之马家窑陶壶,唐朝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琴与长鼓,出土自新疆的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中统元宝交钞,见证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清代彝文古籍《西南彝志》……带着深邃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各类展品,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共同阐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

展览还展示了多种少数民族古籍,其中重点展示了国家民委系统所藏的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的古籍,并辅以百余幅古籍图片。展出的古籍涉及多种民族文字,包括蒙古文、藏文、回鹘文、察合台文、古彝文、满文、于阗文、八思巴文、东巴文和西夏文等。通过展览,观众可以一览中国文字百花园的盛况,感受中华先民在创制发展文字过程中的非凡智慧和广泛交流。比如,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古壮文、古布依文等,都是借用和仿照汉字创制的,在形态上看起来和汉字一样。

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藏文和蒙古文大藏经《甘珠尔》,有着“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称的《格萨(斯)尔》《江格尔》《玛纳斯》,成书于19世纪的托忒文《西游记》、满汉合璧《西厢记》……从震撼人心的鸿篇巨制,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经典,展览让古籍走出“深闺”,为观众提供一个全新的看见古籍、走进古籍、认识古籍的窗口。

陶器是了解早期中华文化的一把钥匙。展览上一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彩陶,是史前时期文化大交流的重要“亲历者”。这些史前彩陶文物来自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包括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卡约文化等,年代为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时代。

展厅里,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变体鲵鱼纹陶瓶,为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资源。变体鲵鱼纹陶瓶距今5100—4700年,见证了史前时期中原仰韶文化向西发展至甘青地区、衍化为马家窑文化的历史。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部曹美丹介绍,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阶段的典型纹饰,皆由仰韶文化彩陶中的鸟纹或变体鸟纹衍化而来,在圆、圈和弧线的起伏变化间灵活组合,是马家窑文化的先声。“这件陶器将变体鸟纹换成甘青地区特有的变体鲵鱼纹,正是两种文化类型有机融合的写照。”

在“大交融”单元,“‘铜’声共振,鼓舞中华”成为该区域的展品特色。从迄今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是世界上铸造、使用铜鼓历史最长的国家,目前发现较早的铜鼓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中国民族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部主任、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副秘书长唐兰冬对记者说:“铜鼓是我国南方多地域、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但从铸造工艺和装饰上来说,铜鼓又体现出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互动,是实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物质载体。”

展览上的一组铜鼓,或古朴大方,或庄重神秘,响彻着历史与文化的回音。它们来自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年代涵盖从汉代至清代。其中民族文化宫馆藏的冷水冲型十二芒铜鼓引人注目,它器型高大圆润、纹饰精美繁复、色泽光亮如新,是存世铜鼓的翘楚。

展陈设计彰显团结共识

展品琳琅满目,展陈设计亦独具匠心。

展台犹如一张打开的卷轴,一件件精美展品、一册册珍贵古籍置于其中,观众只需旋转按钮,就可以在卷轴上的电子屏里,选择想了解的文物故事。

在“大一统”单元,观众头顶古星空图,脚踏中华文明之河,“花瓣墙”上藏有丰富的珍贵古籍,“集思柱”象征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在“大交融”单元,观众头顶上方是古丝绸之路地图,脚下是“四大民族走廊”,还能在“同心共振”互动专区聆听各民族的音乐交响;在“大团结”单元,用各民族乐器精心打造的“乐器墙”,意为“万方乐奏”,寓意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大团结。

“第一个展厅表达的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其中古籍是重要的展品。在古籍展示上,我们受到‘瓣瓣不同,瓣瓣同心’这句话的启发,决定采用现在的核心表现形式——花瓣,为了表达思想的聚合关系在中间设计了一个集思柱,利用地面投影将花瓣墙中的经典思想视觉化地传递到集思柱上,然后通过文化长河向外传播出去完成一个沉浸式的中华文化之旅。”展览的设计者之一,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范一峰对记者说。

第二个展厅“大交融”核心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而这些历史在现实环境中是以自然形成的几大民族走廊为代表,像河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南岭走廊等,表达这些素材同时提取核心代表元素进行创作是一个需要灵感的设计环节。“我们有幸通过研究找到了铜鼓这个符号,鼓是万乐之王,铜鼓是南方民族地区广泛使用的祭祀、庆典活动中的核心工具,铜鼓纹样以同心圆形式排列代表了民族同心,同心共振这个概念就是这样产生的。”范一峰说。

第三个展厅“大团结”表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发生的历史巨变,所以一开始就明确是一个红色概念展厅,四周一圈10个展窗分别展现建党后到新时代的各个历史瞬间,展厅中间的核心是象征思想伟力的红旗造型,15米长的透明亚克力红旗海浪一气呵成,配合灯光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时代气息。层层推高的波浪也代表了我们党在蜿蜒起伏的历史长河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新时代。

在“大交融”单元,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体验了“铜鼓同心圆”装置带来的震撼感受。一组铜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每一圈鼓面上镌有十二生肖等图案,触碰铜鼓,同心圆便会变幻出绚丽色彩,同时播放各族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它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华民族同心圆梦的时代主旋律,象征着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永远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范一峰对记者说。

“本次展览既是一次文物古籍大展,也是一次思想文化大展,既有一般文物古籍展的特点,也有它自身的特点亮点。展览主题鲜明,叙事宏大,时间跨度涵盖中华文化史,地理跨度涵盖中国的东南西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恢弘历史画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展览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既有文物古籍展的古朴庄重,也有引人入胜的互动设计,为观众提供更多样的观展体验。”钟廷雄说,“我相信,通过参观展览,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可以了解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的历史,可以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伟大成就,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人民日报2023-08-30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 文章下载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

——民族地区州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9月11日至12日,民族地区州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会议期间,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与参会自治州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本报特摘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民生优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新时代红色地标。新时代10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进而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

突出抓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环节”。率先在全省制定《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提升工作指南》,加强常态化动态监测,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探索设立总规模逾5000万元的防返贫致贫专项救助保障基金,兜牢兜实防返贫底线。

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发展经济,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航空起飞、高铁入境、高速成网”的大交通格局成为现实,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巩固促振兴,抓发展促和谐,加快创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示范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推广运用“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农户的户情信息管理系统,2022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926户4581人,对全州1.46万户6.97万监测对象“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特别是应对疫情影响,制定出台巩固脱贫成果27项、促农增收15项措施,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9860元、同比增长13.3%。

狠抓产业增效就业增收。坚持把60%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大抓种植业结构深度调整和牛羊全产业链发展,推广特色种植172万亩,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10万头和1000万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5个,引培农业龙头企业122家,新引进山东惠发食品加工、明胶生产、智慧养殖芯片制造等产业项目。强化就业扶持,去年输转劳务58.37万人、创收150.37亿元,乡村就业工厂和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4.07万人,新投入创业担保等贷款58.94亿元,扶持群众创业发展。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的殷殷重托,以“绣花功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州13个县市、606个贫困村提前一年摘帽退出,10.38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取得“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

我们制定《阿坝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建立“1+1+37”政策衔接体系,健全“四级书记抓振兴”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全域合力促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投入衔接补助资金38.56亿元,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短板,实施厕所革命、庭院治理、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四大行动”,完成78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巩固提升和32个乡镇、145个村“三家园”示范工程建设。财政支出的70%用于民生建设,深入推进15年免费教育扩面提质,扎实抓好“健康阿坝”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产业为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发展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州地处甘青川三省接合部,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力培育优势产业过程中,甘南州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首位产业谋划推动,做美生态、做活文化,做实基础、做优服务,做大景区、做强品牌,高标准建设覆盖8县市的文化旅游标杆村17个、覆盖97个乡镇的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覆盖90%自然村的生态文明小康村2341个,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3000余家,引导支持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开辟了多元化增收渠道。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农牧产业,坚定不移走“全域无化肥、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甘南牦牛、藏羊、中藏药材、高原夏菜等绿色有机农特产品走俏市场,销售价格高出同类产品30%以上,实现了农业增效、群众增收“双提升”。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厚谊,跨越千山万水、浸润千家万户。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启动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12.7万人。认真落实“监测、包保、暗访、调度”四项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全州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8541元,同比增长14.39%,累计消除返贫风险5741户22912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成功举办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怒江“以工代赈”打造群众增收“新引擎”有关经验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上予以推广。

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先后谋划实施26个“三年行动”,分季度制定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方案,积极谋划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绿色能源、百亿绿色铅锌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为云南省第一,其余主要经济指标位于云南省前列。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2021年,习近平总书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了产业“四地”建设重大战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建设。

我们探索出“拉格日模式”生态畜牧业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天然草场牲畜有机认证、牦牛藏羊原产地质量追溯、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四个全域覆盖,成功打造国家和省级产业园区4个,建成牦牛、藏羊等“四个万头”规模养殖基地和青稞、油菜等“四个万亩”特色种植基地,全州农畜产品市场主体达到2357户。雪多牦牛、欧拉羊、泽库羊、河曲马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泽库羊被评为全国十大优异畜禽种质资源之一,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培育“两品一标”产品109个,注册品牌商标1515个,农畜产品年输出量达到3.4万吨、销售额突破17亿元,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文化润心,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在培育精神高地中增进文化认同。大力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深入开展“四爱三有”“三热爱”“文化润心、文化聚心、文化暖心”等主题活动,推进红色谱系玉树系谱建设,打造“红色索加”等25个党性教育基地,广泛凝聚起“三面一线”团结奋斗的正能量。

做实“创建八进”“京玉合作”等措施,特别是今年举办的“三江源·北京情·中国心——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境内外媒体刊发报道1000篇次,全平台阅读量近5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州创建全国文明乡镇(村)、单位和校园23个,先后有50多人登上国家级光荣榜,涌现出治多县东周才仁、赛西陈文等挺身救人的优秀青年。玉树州跻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盛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十四五”以来,伊犁州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伊犁州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开展《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等白皮书宣传教育,打造伊犁将军府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创作了《解忧公主》《伊犁河》等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民族团结的文艺作品,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营造社会氛围,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阐释相结合,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339场次,集中轮训科级及以上干部1万余名,开展宣传活动17.2万场所次。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022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2家、自治区级示范单位36家,州、县、乡三级创建达1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州坚持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干壮枝繁”行动,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探索建立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建成30个主题广场、特色长廊和特色游园。充分利用延边革命老区资源,打造22个“红色打卡地”、3条红色教育线路,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着力提升少数民族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以语言文字相通促进心灵相通、文化相通。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形式和方法,搭建“红太阳照边疆、疆润花开石榴红”特色载体,落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文明乡风,加强改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之根。通过抓支部整顿提升组织力、抓教育培训提升战斗力、抓集体经济提升发展力、抓乡村治理提升形象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抓手,广泛开展“听讲帮办”四字活动,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面激活动力,激发民族团结之魂。创新开展城镇精致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展现新风貌、提振精气神、激发新动能。特别是“村BA”“村超”火爆出圈,网络曝光量超450亿人次,“村BA”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村超”被誉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编制完成751个发展类村庄规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升级,创新开展“庭院十改”“村庄八治”行动,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临夏召开,目前村组道路硬化率100%、61%的乡镇通二级路,完成生态、地灾搬迁8587户、清洁取暖改造1.56万户。

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抓夯基固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在36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1.3%,评定乡土人才2万名,选派1367名科技特派员、农业专技人才开展上门服务。抓内生动力,创新开展干部“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和群众“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活动,全面推行村民知情大会、“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抓文明乡风,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近年来,迪庆州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党建不断加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能力不断提高。深化“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推广“积分超市”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载体,常态化开展“一日一播报”“一日一说法”“一周一访谈”,不断深化“管脑子”的工作。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资助政策和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贴等政策,保持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先后开展5轮以民族团结、感恩奋进为主题的感恩宣讲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凝聚起各族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团结奋进力量,促进各族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守土固边,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近年来,德宏州全面推进千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创建国门党建、“红旗飘飘”工程、“10联户”等党建品牌。在党的旗帜下,德宏各族儿女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州内“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一步跨千年”、整族脱贫。全面打响农民增收攻坚战,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9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496元。57个抵边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着力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在全国率先试点形成“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经验,构建管边控边新格局,边境疫情防控实现“零外溢”“零死亡”,被国家工作组评价为“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造守牢“五道防线”,推行“网格化+双积分”制,边境村人人成为“放牛也是放哨、耕地也是值守”的守边卫士。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在全国推广,边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州坚持以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扛起主体责任,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建立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机制,出台《抓党建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建考核、意识形态责任制和政治巡察内容,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必学、领导干部必讲、党建述职必述、绩效考核必考。

健全“四级书记”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融入“千里边关党旗红”特色品牌,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坚持把边境村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大力实施边境村建设三年行动,每年投入9500万元用于扶持边境村产业发展,引导优势资源和项目向边境县城、节点村镇集聚,特色产业链条向抵边乡村延伸,努力打造千里边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近年来,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纲举目张抓落实,千里边疆呈现“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美画面。

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双版纳着力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图景中。开展雨林修复、亚洲象保护、城乡绿美等行动,森林覆盖率81.34%、居全省第一。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部为优良,创成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成为世人心中的“象”往之地。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近年来,黄南州牢记“国之大者”,以守护中华水塔和黄河安澜的“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保护建设。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营造林、草原生态修复、义务植树达到94.47万亩,2021年以来投资13.24亿元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退牧还草、重度退化草原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黄南州黑土滩治理和草地生态修复走在全省前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州县责任清单,全州环境空气优良率连续保持全省前列,境内黄河、长江流域地表水二类水质和各县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100%。

按照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大要求,黄南州及泽库县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大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在偏远乡镇配置40台垃圾焚烧炉,基本实现偏远乡村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全覆盖,建成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厂(站)6座,覆盖29个村,日处理能力1425吨,收集处理率达到11%,河南县被授予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增进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成功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并与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建立落实联席会议、项目联审、联合考核、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颁布实施《玉树藏族自治州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4项地方性法规,成立“青南地区”首个生态法庭,创新“民兵+生态管护员”、人兽冲突保险基金补偿等机制,生态法治意识全面提升;深入实施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90%的乡镇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83%的村做到了垃圾分类回收;23万农牧民享受到草原奖补和燃料补助等政策,3.1万名牧民“放下牧鞭、挎起相机、拿着工资”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探索实施特许经营,举办首届“野生动物摄影大展”,生态资源正在变成群众的“幸福不动产”。

玉树州将以生态护民心,以发展赢民心,“一揽子”推进绿色农牧、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美丽城镇、民生保障等联动融合。以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抓手,自觉主动推动园区内外的生态治理,深入挖掘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红色价值、民生价值,用国际标准把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个标杆树立好,让更多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本报记者王琪整理)

中国民族报2023-09-15

 

 

以“两个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章下载

以“两个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它涉及国内国外以及民族、宗教、侨务等多个领域。“两个结合”既连接着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又连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奉者,既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港澳地区,又涉及国际儒家文化的影响地区。

“两个结合”把各民族紧紧凝聚成牢固的民族共同体,同时也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辟新境界。新时代须不断深化“两个结合”,使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两个结合”蕴含的磅礴伟力为中华民族持续赋能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度一盘散沙的旧中国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渐昌盛的新中国形成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指引下,优秀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家国情怀、民族情结和担当精神等被充分激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信仰信心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拥有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特质,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客观审视我们党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历程和营养来源,是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两个结合”蕴含的磅礴伟力为中华民族“三次伟大飞跃”持续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中空前牢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推向深入,产生了改天换地、改造中国的红色文化,打造出空前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随着新时代“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为科学的制度保证、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5000年来,在多种思想文化的长期交流融合创新中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优势格局。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不断强调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两个结合”的提出,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也更加彰显了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对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性作用。我们在践行“两个结合”的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更加重视中华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

有效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强化中国特色,同样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化“两个结合”。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更好地坚持“两个结合”,就是更好地强化中国特色,就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作用充分发挥。

以“两个结合”最大限度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力量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它涉及国内国外以及民族、宗教、侨务等多个领域。“两个结合”既连接着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又连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奉者,既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港澳地区,又涉及国际儒家文化的影响地区。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会通也将深入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将更多地体悟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和一致性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时代重要性,并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既是表明我们党在新时代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表明我们党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两者的合力形成强大的思想文化动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结合”对于“五个认同”的重要促进作用在于:以突出彰显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和中华文化认同的增强,必然能促进其他方面的认同,有效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然能更加广泛深入地促进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进入新时代以来,“传承红色基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力强调和持续推进的两个重大工程,也将成为“两个结合”的重要抓手。“传承红色基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深化的“两个结合”在微观层面的现实写照和时代注脚。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对于促进“五个认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性存在相通契合之处,深刻认识到了新时代明确提出和深入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到了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依赖于“两个结合”的实际成效。为此,不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契合进行彰显,直至明确提出“两个结合”,为我们继续推进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继续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两个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将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思想意识并激发汇聚创造热情,产生更加直接的社会效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向深入。

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强化“共同”这一重要理念,一再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深化“两个结合”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强化“共同”理念为重点引导各民族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参与,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在深化“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种“共同”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民族的心中。要增强统筹结合意识,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底色特色亮色,推动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再结合再融合。尤其要使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更好发挥作用。要增强合作共赢意识,尤其要着力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联系联动联合。要增强交流融通意识,新时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需要强化“两个结合”,也特别需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加强交流交往交融,在“两个结合”的理论研究宣传方面加大力度,作出突出贡献。要增强浸润熏陶意识,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等多个关键群体的涵养涵育涵化,打造好“两个结合”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四川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2021-202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JG2021-14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青年报2023-09-2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探析 文章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探析

评语:该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入手,内在要求的“四个意识”立论科学有据,具有信服力;五个方面的现实挑战立足于客观存在现实,分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怕,路径方法的几条措施既能解决一些瓶颈问题又能给人以有益启示,通篇贯彻着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创新勇气,是一件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的创新成果。

(评审组成员:楚雄州社科联《楚雄社科论坛》编审 文有贤,楚雄州文联《金沙江文艺》编审 刘兴祥,楚雄师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单江秀,楚雄州委党校《彝州论坛》编辑 杨晓艳,楚雄州委统战部四级调研员 杨春华)

(此文获2022年度楚雄州统一战线“调研成果一等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国家战略目标、民族整体发展前景、各民族和个人前途命运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于包容多样中增进认同,在价值认同中形成全民族共同的归属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基本情况

武定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县域国土面积3322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136个村(社区)157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8.2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傈僳、苗、回、傣、哈尼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98万人,占总人口的56.79%,其中:彝族9.02万人,占总人口的32%;傈僳族3.27万人,占总人口的11.62%;苗族2.57万人,占总人口的9.13%;傣族8058人,回族1122人。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教并存,信教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8.6%。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凸显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特殊性,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

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和内在要求。

(一)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缔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历程。近现代各民族精诚团结、救亡图强,推翻“三座大山”,共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各民族的心之所盼,各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进。无论古今,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始终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同呼吸共命运。

(二)铸牢政治共同体意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它不仅为某一个或某几个民族所推崇,也是各少数民族政权遵循的理念。当今社会面临着复杂的挑战,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认识到只有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从而结成牢固的政治共同体。

(三)铸牢社会共同体意识。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动员、亲自指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领导各族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重大成果。不分民族,不论地域,每一个人都选择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所有社会力量共同凝聚,形成责任共担、利益相连、命运相依、价值共通的社会共同体。

(四)铸牢文化共同体意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作为“四个自信”的有机组成,文化自信被认为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最深层的认同就是文化认同,各民族经过交往交流交融,书写出一幅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画卷。从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御外来侵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铸就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辉煌篇章。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现实挑战

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多重挑战。

(一)民族分裂势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破坏。境外民族分裂势力一直未放松对民族地区的渗透,通过秘密传播非法宣传品、利用互联网和境外电台宣扬散播分裂思想的公开手段,利用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差异,散播分裂思想,蓄意制造民族隔阂、挑起民族矛盾,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尽管对民族分裂势力进行了严厉打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民族分裂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筑威胁依然严重。

(二)宗教极端势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解构。民族地区具有民族宗教相互交织的特点,宗教思想对信教群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在信教群众的思想情感、伦理道德、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时期以来,宗教极端势力利用信教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通过歪曲宗教教义、宣扬宗教极端,蛊惑、煽动信教群众组织、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以“是否信仰宗教”为标准将各族群众割裂为“我们”和“他们”,不择手段地推动所谓“宗教教义”对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干预,并向文化教育领域进行渗透,妄图以此为标准“规制”世俗生活,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信教群众敌视国家、社会,削弱和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西方政治思潮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冲击。境外各类社会思潮交织激荡,不断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以文化多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政治思潮在不同程度地解构着人们的原有价值观。对 文化多元主义的“热炒”,极易引发某一民族的利益大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错误认知,刺激了“多元”、削弱了“一体”,侵蚀动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基础。一度在社会层面“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抹杀、歪曲历史事实,丑化、抹黑英雄人物,否认和肢解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破坏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达到“西化”、“分化”我国的目的 。

(四)狭隘民族意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危害。狭隘的民族意识主要表现为:片面强调本民族的重要贡献和中心地位,而忽视其他民族的地位和作用;片面放大本民族的优越感,进而在心理上产生对其他民族的疏离感、排斥感,在行为上拒绝与“他者”交往交流,拒绝融入主流社会,固守自身原有的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 场化的不断深入,人们之间的交往交流显著增强,但囿于宗教信仰、语言沟通、饮食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在观念上、思维上一时难以适应城市生活、现代文化及市场竞争压力,融入难度加大,在心理上产生对现代化、城市生活的负面认知,反而强化了其思想意识的封闭性和排 他性,削弱了与其他共同体成员的联系纽带。

(五)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带来的利益差别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民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短板和弱项,产业结构不优,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尽管党中央出台多项力度空前的综合支持战略,实施脱贫攻坚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但实现民族地区均衡发展绝非一朝一夕。现实差距极易动摇各族群众的共同利益基础,造成心理落差、滋生消极懈怠情绪,侵蚀其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方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在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继续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一)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形成治理合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

2.继承和发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刻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做好民族工作的十二条宝贵经验,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对这十二条宝贵经验深刻学习和领悟,把握好每一条经验的内涵实质、精神要义,针对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用准、用活这些宝贵经验,深刻把握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命运与共的血脉联系,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3.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民族意识深刻影响民族认同指向和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引导各族群众将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不能将本民族意识凌驾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上,才能强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让各族群众牢记无论是哪个民族群体的成员,首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引导各族群众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中华民族身份放在第一位,在实现好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坚决摒弃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努力消除“两种主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利影响。

(二)在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曾经一段时期,一些地区发展重物质轻精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认同建构关注不够,导致经济虽然发展了,民生得到改善了,但“五个认同”却没有得到相应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极具深刻意义,充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不单单是要解决物质层面问题,更要解决精神层面问题,将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化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紧密结合、一体推进。

2.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民族工作中的一些支持政策考量侧重因素是民族身份,此类政策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民族身份考量的支持政策由于边际效应,政策效益达到一定临界点以后会逐步递减,甚至带来了强化“民族边界”、单一民族意识、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负面效应。强化区域因素、淡化民族因素,与时俱进,修正完善刻意以单一民族身份为导向的支持政策,让支持政策朝着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精准有效、更加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发展完善。

3.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既需要外部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民族地区现代化要协调发挥好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过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国家支持政策的效益,也有利于提升被支持地群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增强被支持地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自身比较优势,激发各族群众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潜力。以改革开放促进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着重提升造血能力,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清晰而深刻地指出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基因”,只有中华文化得到发展,各民族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发展,要引导各族群众坚决抵制虚化窄化中华文化以及将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错误思想,从内心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2.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丰富“四史”学习的载体,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革命先烈故事,讲好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时代楷模等先进模范的光荣事迹,用先进事迹、伟大精神感染人、塑造人。发挥线上媒体和线下媒体的特点作用,制作播出一批接地气、易传播、群众爱听爱看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让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成为人们学习“四史”的重要媒介和窗口,通过“四史”学习增强各族群众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共有精神家园意识。

3.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一些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宗教等因素影响,生活方式还存在许多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地方,阻碍了自身生活质量、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妨碍了与其他民族成员的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学校、社会、家庭文明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逐步改变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身文明进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陋习,积极融入中华民族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

(四)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把“增进共同性”、 促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发展作为主线和方向,坚持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增进共同性的同时,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但又不固化差异和强化差异。

2.推动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充分结合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实际,结合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点,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方位嵌入作为统筹城乡建设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城镇化进程中提前谋篇布局,在产业规划、集贸市场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社区文化活动,引导不同民族相互嵌入,带动经济、文化、心理等全方位嵌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引导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在处理矛盾纠纷中淡化民族意识,是什么问题就按照什么问题解决,促进不同民族邻里关系和睦和谐,积极营造各民族互帮互助、全方位嵌入的环境氛围。

3.深入持久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不但要关注“民族团结”,而且要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共同进步。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互帮互助的公益活动、基层治理的公共活动等来丰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自媒体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增量作用,利用互联网自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内容生动活泼、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等优势特点,制作播放更多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帮互助内容的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短片,引导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网上对话、网上交流与合作。

4.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通过学习培训、集体研讨、业余自学、纳入主题教育等常态化途径,提升广大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行动自觉。通过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途径加强党员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党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教师队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内容的培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等内容,通过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升国旗仪式等活动,铸牢各族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借助国庆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开展多样性的纪念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爱国主义意识、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五)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各族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才能得到各族群众的真正拥护,社会秩序才能平稳有序运行。无论涉及哪个民族,只要是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各级政府部门要坚决依法处理,在依法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中,加强党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通过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强化各族群众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感,引导各族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通常较为复杂,但同样需要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来解决。高度关注涉民族因素的热点、敏感问题,对各类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及时做好风险研判,依法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和萌芽阶段。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的涉民族因素案事件,及时依法妥善、公平公正处理。将是否违反法律法规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基本标准,切不可将民族身份因素、宗教因素等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

3.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对于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论涉及哪一个民族,都要依法处理,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对极少数蓄意破坏民族关系的,不论什么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要坚决依法打击,绝不允许有法外之人、法外之地、法外之教。 对藏在幕后指挥、煽动的“两面人”“两面派”,要毫不留情、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群众利益。

回望历史,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中共楚雄州委统战部2023-03-23

 

 

解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隆阳样板 文章下载

解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隆阳样板

石榴花开高黎贡 幸福隆阳别样红

——解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隆阳样板

沉淀了两千年的永昌文化孕育出国之瑰宝——永子,令世人赞叹边疆匠人精湛技艺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20世纪,马帮驮来珍贵的咖啡种子在潞江坝结出殷红饱满的果实,涌现出一段段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联通世界的感人故事。

隆阳,古称“永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的咽喉要道和物资集散地,也是中缅和孟中印缅两大经济走廊的重要交汇点,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汇聚交融,孕育出了哀牢永昌文化、国宝永子文化、滇西抗战文化等多元文化,描绘了一部跨越古今、波澜壮阔的融荣隆阳历史长卷。

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保山市隆阳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创新推进“12345”工作法,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覆盖、常态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符合隆阳实际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子,形成了各民族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守望相助、和谐发展的隆阳样板。

文脉之城

传承历史文化 人文隆阳舒画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和思想源泉。琴棋书画中的围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名扬海内外的“永子”就出自保山。

走进保山永子围棋工厂,师傅坐在内部温度高达1000多摄氏度的焦炭火炉旁,一手持长条形铁板,一手使用耐热材料制成的特殊滴棒蘸取熔化成液体的永子原料,以“点丹”技术在平整的铁板上滴制永子,精湛的制作技艺令人惊叹不已。

保山永子始于明代,曾是进献皇室的贡品。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曾写道:“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永子是以保山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墨翠等矿石为原料,采用保密配方和绝技熔炼、传统手工“点丹”制成的围棋子,被誉为“永昌三宝”之一,永子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永子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技艺,有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特性,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隆阳区以永子为依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隆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族宗教局局长杨晓志说。

作为永子文化传承展现的一大载体,走进坐落于隆阳区青华湖畔的保山永子棋院,永子围棋博物馆、永子文化研究院、永子文化大讲堂、比赛大厅等“齐聚”一阁,将永子从发展成形到一度失传,再到重现人间的历史变迁一一展现,生动讲述了保山各族群众经历血与火的淬炼,使中华文明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故事。

永子棋院除了给围棋爱好者、游客免费提供学习参观体验深厚永子文化以外,更主要的是举办国际、国内的高端围棋比赛。永子棋院于2016年10月正式开馆,成功举办了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中日韩围棋元老混双赛、“永子杯”国际围棋大师赛、国际围棋高峰论坛等赛事,在深化文化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永子棋院每年接待的游客达100万人次左右,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弈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保山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晓昌说。

隆阳区通过进学校、进机关、进社会搭建围棋文化交流平台,在各中小学、幼儿园开设永子文化和非遗课、组建围棋兴趣小组,在社会上成立永子围棋社团,目前全市成功创建22所全国围棋特色学校,60余所学校在推广围棋运动,3000多名学生学习围棋,先后培训围棋师资1000多人。依托机关工会举办围棋文化体验课、围棋比赛等活动,让党员干部职工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免费开放永子文化园永子棋厂、永子非物质文化传承馆,并充分利用全区永子围棋推广普及员人才资源,在社会上免费开展围棋普及培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永子成为各族群众沟通的桥梁,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而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为核心的哀牢永昌文化、滇西抗战文化更闪耀着璀璨光辉。隆阳区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完善了一批以“隆阳民族民间舞蹈”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实施了一批以“彝族擦大钹”为代表的世居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传承红色文化,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作了《十唱共产党》等文艺作品,在全社会广泛传唱;以蒲缥镇梁金山纪念馆展厅、金鸡武装起义展览馆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依托,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现场教学活动2173次,受众达28.93万人次。坚定全区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端阳花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傈僳族阔时节、哀牢犁耙会等活动,不断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如今,在隆阳,从城市社区到乡镇山村,从政府机关到学校教育,从文艺作品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保山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犹如高黎贡山绵延的山脉,滋养着一方百姓。

和谐之城

织密民生保障网  幸福隆阳阔步来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福贡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等地大山深处的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从怒江迁徙到保山潞江、芒宽海拔1200米至1500米的“二半山”一带居住生活。20多年来,他们一直居住在简陋的窝棚中,长期挣扎于贫困线上。隆阳区秉持“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将高黎贡山移民脱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纳入隆阳区易地扶贫搬迁范围,让909户4910人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融入现代生活的千年“移”越。

在隆阳区芒宽乡西亚社区移民安置点,矗立着一幢幢精致的小楼房,这里就是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群众的新家。

西亚社区位于芒宽乡最北侧,居住着汉、彝、傈僳、白、傣、苗等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2%。他们曾经住着杈杈房,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如今出门就是硬化路,水、电、网络家家通。平日里,各族群众毗邻而居、互帮互助、亲如一家;赶集日,大家聚在一起,互通有无、共话桑麻;民族节日,大家换上盛装来到文化广场载歌载舞,共庆共乐、不分彼此。

“周边的人对我们都很真诚,还经常帮助我们,大家都觉得这里就是真正的家。”西亚移民安置点的群众说,“从大山上搬到宽天大地的坝子来,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日子才会越过越甜。”如今,一幅和谐美丽、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秀丽图景正在怒江岸边徐徐展开……

同样的景象也发生在隆阳区辛街乡邹里社区,这里还有一个温馨的名字——“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完工,同年12月群众搬迁入住。安置点居民来自辛街、瓦马、瓦窑、芒宽、汉庄5个乡镇,总搬迁人口529户2365人,有汉族、布朗族、傣族等11个民族,各族群众在这里实现互嵌融合、共同繁荣发展,安居乐业。

搬迁只是第一步,留不留得住才是关键。“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用心用情用力为各族群众服务,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共居共事共乐和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保山市隆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台办主任王树鹏说。

为了让移民群众快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顺利开展经济活动,芒宽乡实施了就业帮扶工程,为西亚社区引进培训公司开展种植养殖、水电工、建筑工、手工艺、烹饪技能等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同时,开设民族传统乐器学习课程,传承傈僳族三弦舞、跺脚舞、傣族织锦、彝族刺绣等非遗项目,组织开展射弩、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各族文化兼收并蓄又各美其美成为西亚一道亮丽风景线。

邹里社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治理和民生保障中,探索出易地搬迁“五子登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5”工作法、壮大集体经济“辛街模式”、“党建+社会治理”十项机制、“456”抓实党史学习教育等典型经验做法,各族群众在这里实现互嵌融合,安居乐业,被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点。

迎来改变的并不只有西亚和邹里。隆阳区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易地搬迁、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在43个安置点安置3972户18864名各族群众;完成203个148.1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和554户4.49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221户;完成公租房分配21402套,分配率95.26%,城乡空间结构和功能日趋完善。

加强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切实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接机制,创新互联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全区登记流动人口共计2.55万人,帮助其解决就业、就医、就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通过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及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等多种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共开展各类培训8.42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30.52万人;深化省际劳务协作,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成立了11个驻外劳务服务站,提供岗位供需对接服务。近3年来,共有序组织区内农村劳动力转移95.64万人次。深化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上海市闵行区6个乡镇、28户企业(商会)分别与隆阳区6个乡镇、15个乡镇的13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团结筑发展之基,发展成团结之势。隆阳区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6亿元、增长5.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799元、17337元,增长1.9%、6.4%。隆阳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咖啡之城

深耕咖啡产业 富裕隆阳正绘就

2023年4月,时间(云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约潞江镇新寨村老水井咖啡庄园建设项目,将保山小粒咖啡销往美国纽约。

2023年5月,在第三届上海咖啡产业高峰论坛暨2023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系列活动中,举办保山小粒咖啡宣传推介专场活动。

2023年7月,只卖保山小粒咖啡的“壹丁咖啡有限公司”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指定咖啡品牌,用20万杯保山小粒咖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讲述了保山小粒咖啡的故事……

保山小粒咖啡的故事还在继续,保山小粒咖啡的故事还在隆阳书写。

隆阳区潞江坝是傣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保山小粒咖啡的原产地,这里地处高黎贡山东麓、怒江两岸,独具特色的干热河谷气候,使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同时也造就了品质优良的保山小粒咖啡。

然而,一度由于没有精深加工,只能卖原料,市场受制于欧美国家,咖啡种植效益相对低下,咖农曾砍掉了赖以生存的咖啡树。为了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队,隆阳区聚焦“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的目标定位,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不断提高产业效益,“撑起”了各族咖农的收入,实现了“中国咖啡看云南,精品咖啡看保山,保山咖啡看潞江坝”的壮举。

说到咖啡,就不得不提“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村,低纬度、高海拔、干热河谷造就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咖啡种植条件,新寨因咖啡而声名远播。

“新寨村采取‘党总支+联合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总支引进新寨、云黎、纯征、十岸等10余家咖啡企业,并牵头成立了金鑫等7个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合作社通过肥料支持、种植培训及市场化咖啡生豆标准制定以及订单式向咖农收购咖啡豆鲜果等具体措施,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烘焙和加工,优质咖啡生豆每公斤价格达到60元,农户收入翻了两番。”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介绍,截至目前,新寨村共种植咖啡面积1.36万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5%,年产量4000余吨,实现收入7000余万元。

深耕一粒咖啡豆,搭建共同富裕“致富桥”。隆阳区在保山全面推进咖啡精深加工,保山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了包括咖啡加工烘焙车间、咖啡研究院、咖啡体验店、咖啡直播中心、咖啡文创园、电商仓储物流等在内的保山精品咖啡产业园,全区注册咖啡商标400余个,比顿、中咖2家企业产品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品”。

进入中咖的咖啡烘焙工厂,咖啡的醇厚香气沁人心脾。“保山中咖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咖啡种植、收购、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成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22年中咖建成2万平方米现代化F2C咖啡烘焙工厂,每天可烘焙约10吨保山小粒咖啡,可冲泡约80万杯咖啡。中咖公司的‘辛鹿’品牌居天猫销量排行榜首,保山各族群众在咖啡产业发展中收获了‘甜蜜’,把咖啡产业变成了‘甜蜜’的事业。”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石健车介绍。

目前,保山已基本构建起了覆盖生豆、烘焙豆、挂耳、速溶粉、冷萃冻干粉等全链条咖啡生产加工体系,咖啡精品加工率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全国主要的精品咖啡加工、集散地之一。2022年,全区咖啡豆总产量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8.68亿元;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96亿元,带动农户23071户增收24496万元,户均增收1万多元,让各族群众都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

为让游客既能在精品咖啡的原产地亲身感受“从种子到杯子”的“一站式”咖啡体验,充分了解中国精品咖啡的多元文化魅力,隆阳区以“咖”搭桥,深度挖掘高黎贡山自然风光、生态农业、文化体验等发展潜力,全力打造“咖啡+民族团结”旅游体验廊道,探索出“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的“庄园+”经营发展新模式。

在新寨村,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新寨村以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契机,积极争取实施“四位一体”项目,投入资金新建成5座咖啡庄园,建设集咖啡加工体验、咖啡文化展示、咖啡旅游观光、咖啡产品销售、旅游餐饮和住宿服务于一体的咖啡体验馆3个,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8户,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咖啡观光、手工体验、农家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从2016年开始连续举办了3次咖啡文化节,开展了咖啡园主题乐跑、自行车越野赛、咖啡冲煮赛、鲜果采摘赛、国际专家论坛等文化旅游活动。“2022年新寨村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2023年春节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坚定了我们走农旅融合路的信心。”王加维说。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东风阵阵吹红旗哗啦啦,各族人民志气大……”当年,一首《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在祖国大江南北广为传唱,歌曲唱出了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唱出隆阳区各族儿女内心的幸福和喜悦。

如今,在5000多平方公里的隆阳大地上,中华文化的厚重和民族风情的绚丽在这里绽放,各族群众同心协力守护好边疆、携手奋斗建设好家乡的画卷在这里绘就。未来,隆阳各族儿女必将秉承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撰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隆阳区民族宗教局提供

民族时报2023-09-16

 

 

玉溪市“四个聚焦”抓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文章下载

玉溪市“四个聚焦”抓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近年来,玉溪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学校教育的“学校、教师、课堂、活动”四大关键要素,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提升育人水平,积极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聚焦校园氛围,建好校园阵地“强引领”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文化小景等载体开展共同体意识宣传,全市校园、教室内核心价值观阵地宣传率达100%。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活动,全市目前共有75所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单位,118所学校被命名为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022年,玉溪市第八中学等18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等四部门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试点学校。

二是聚焦教学主导,建强教师队伍“树新人”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师德核心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教师年度轮训内容。连续2年组织举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7位老师获省级一等奖,5位老师获省级二等奖,2位老师获省级3等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优秀教案(课件)评选活动,评选出80余份优秀作品在全市推广学习使用。

三是聚焦学生主体,用好实践活动“育童心”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教育实践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各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征文、绘画征集评选活动覆盖率达100%,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知识竞赛活动,全市学生参与率达98%,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学生艺术创作比赛,获省级奖励作品达345幅。近两年来,开展“红色家书”、线上“童声颂党”等活动1090场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2167场,全市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知晓率达100%。

四是聚焦课堂阵地,上好德育课程“铸共识”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德育和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玉溪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指导委员会,统筹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教育指导。全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时不少于12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教材的征订率和发放率均达100%。全市各级学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覆盖率达100%。玉溪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站荣获2023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并受邀到京参会交流、接受表彰。

玉溪市委统战部 2023-09-2

 

 

荔波县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 文章下载

荔波县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探索民族工作新路径

瑶山写生部落各族青少年交流示范基地,吸引省内外100余所高校、文艺院团的青少年前来深入交流;瑶山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园,成为荔波与世界对话的文化窗口;荔波县第五小学将“五旗五徽五个认同”主题教育以及民族文化等融入校园生活,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黔南州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工作推进会日前在荔波县举行。会前,与会人员赴荔波县瑶山村、第五小学、兴旺社区和荔波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进行现场观摩调研。与会人员对荔波县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中的生动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为“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1+8’示范试点县”之一的荔波县,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中都有哪些探索和实践?

加强领导、建立机制,保障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地处贵州最南端的黔南州荔波县,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在这片总面积2415.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等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4.5%。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荔波县委主要负责人认为,要以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为目标,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全力推进荔波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荔波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省、黔南州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县级各类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县四家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学,推进各级各部门广泛学习、深刻领会,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为加强创建工作,荔波县成立了工作促进会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2021年以来,荔波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民族工作会议、联席研讨会等会议12次,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创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在认真分析研究模范省、模范州创建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荔波县制定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统筹调度、督查考评等保障机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全力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同时,荔波县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党建成效、意识形态、党政领导干部绩效等考核内容,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并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单位严肃追责问责,切实保障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模范创建工作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突出重点是关键,取得实效是目标。

紧抓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荔波县围绕“五旗五徽五认同”“民族大团结”等内容,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干部培训中,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支持和参与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月、“十进”宣传等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紧抓活动开展,促进各民族交融互嵌。荔波县深入开展民族传统节庆、旅游节会、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推出“四月八”“六月六”、陀螺竞技表演等文体活动。其中,该县花样陀螺荣获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技巧类项目二等奖,有效促进各民族在文化、思想等方面实现交融互嵌、共同发展。

紧抓产业打造,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荔波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大力实施民族村寨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打造土花布、马尾绣、蜡染、粘膏染等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品牌,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紧抓文化挖掘,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荔波县深入开展“五史”学习教育、民族工作和文化调查研究活动,建成联江村布依文古籍文化、瑶山村陀螺文化传习等研学基地,积极引导各级干部群众学习民族音乐。推动“水书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并形成调研文章、书稿,进一步增强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紧抓村寨开发,着力彰显“三个意义”。荔波县探索形成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五统一工作法”,建成瑶山古寨、水浦、尧古、者吕等民族特色村寨,彰显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对改善民生条件、促进民族团结的成效。

紧抓文旅融合,打造各民族“三交”示范。荔波县在瑶山景区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试点工作,吸引了大批省内外高校学员前来研学体验。争取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示范项目在大小七孔景区实施,进一步提升景区人文内涵。推进共同体意识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努力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模范县域。

紧抓路径创新,推动民族工作体系延展。荔波县聚焦主线,从“二合一”基地建设切入,建立模范县创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全县民族工作体系从过去相对单一形式向“共同体意识+”形式延展。荔波县撰写和摄制的《恩铭故里党旗红,民族团结百业兴》等纪实文章和视频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刊登报道,为建设模范省示范试点营造浓厚氛围。

找准差距、扬长补短,全力抓好模范创建工作

荔波县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荔波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创建工作,虽然推行了一些新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模范省、模范州创建工作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创建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参考的创新工作,荔波也还在摸索阶段。”荔波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模范县创建工作责任分工、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效率,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荔波县实际,按照任务分解表,抓好创建工作督查检查和调度工作,保障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当前,荔波县正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全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示范试点工作任务,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模范州贡献现实事例。

贵州民族报2023-09-04

 

 

坚持系统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章下载

坚持系统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郑维平 李正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一重大论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揭示了基本观点、重大关系和思维方法,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为新时代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基础性思想和科学工作方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性工程。推动这一工作向纵深发展要通过历史看现实。从历史视角分析,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这是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发展维度看,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引导各民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共同追求;推动各族人民坚定“五个认同”是共同目标。推动这一工作高质量发展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和迫切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迫切需要,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坚持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系统思维顾整体,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工作领域顶层设计缜密、政策统筹到位、工作部署稳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的民族工作绘就了宏伟蓝图,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谋篇布局,有利于提升系统工程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在深入洞察世界现代化发展大势,全面分析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基础上,将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视野中审视,不断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系统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以历史思维鉴得失,以创新思维促发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既要深化认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又要正确看待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在总结经验成就的基础上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繁荣发展。深化认识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迫性,坚持创新思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充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汇聚成新的理论成果,用于聚焦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辩证思维看问题,正确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新形势下党的民族工作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要统筹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既要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又要发展好、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要妥善处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先进基因,是各民族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是“全集”,各民族文化是“子集”,二者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要繁荣发展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各族人民坚定中华文化认同,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以民族工作的全面发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

坚持以底线思维防风险,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党的民族工作既要紧扣主线,又要提升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坚持以法治思维添保障,统筹处理好特殊和一般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着眼不同地域,立足民族实际,坚持以公平和公正为原则,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保障,以区域化和精准性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在特定地区关于特殊问题和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整理研究”(YB2022070)阶段性成果。

(作者分别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民族时报2023-09-23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