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民族宗教工作综述
团结和谐助发展 携手奋进谱新篇
——南阳市民族宗教工作综述
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南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绷紧“民族宗教无小事”这根弦,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巩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凝心聚力。
党建引领: 深学笃行砺初心 聚力共赴新征程
南阳市提升政治站位,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全面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动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学习聚共识。坚持以上率下学,市委常委会和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联系实际学、集中研讨学,推动会议精神入脑入心,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坚持强化培训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内容,分级分层组织培训86期3万余人次、主题教育讲座210次,编印发放民族宗教工作学习读本2万余册。坚持广泛发动学,每年采用专题报告会、发放资料、展板巡展、调研宣讲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集中宣传月”活动,同时运用“学习强国”“河南网络干部学院”等学习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掀起学习热潮。
压实责任聚合力。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党组)民族宗教工作主体责任,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民族宗教工作机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既“挂帅”又“出征”。切实发挥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统专结合工作机制作用,完善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工作形势,研究制定创新举措,明确相关部门任务,落实民族工作“五个纳入”、宗教工作“五个纳入+三个考核”的工作要求,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格局,强化常态化督导检查,推动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南阳落地见效。
夯实基础建队伍。立足基层工作平台,推进民族宗教工作与“五星”支部创建、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持续拓展“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乡村两级明确民族宗教工作“两员”,建立一支担当作为、善抓会干的民族宗教工作干部队伍,确保民族宗教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激活“神经末梢”,打通民族宗教工作“最后一公里”。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主动担当作为,种好“责任田”,管好“分内事”,形成了“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的良好局面,为助力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族工作: 石榴结籽心连心,和谐共处一家人
2023年1月17日,国家民委正式命名南阳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这是我市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结晶。
南阳是民族工作大市,有49个少数民族,28.79万名少数民族群众,2个民族乡,21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常态保持在5400人左右,其中新疆籍维吾尔族群众1000人左右,是全国除新疆之外维吾尔族群众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南阳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作为抓手,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创造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守望相助一条心、共同富裕一条路”的“三个一”工作经验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涉疆服务管理模式被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选入中央党校党政干部培训课程典型案例。
强化凝心聚魂,聚力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深入挖掘方城烩面文化互鉴故事、新野县沙堰镇“回汉同源”故事等历史文化中的民族团结元素,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强化各族群众“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有效增强了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宣传教育、舆论引导作用,在南阳日报、南阳广播电视台、“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及客户端)等平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专栏,动员各族群众撰写身边民族团结小故事、制作民族团结小视频,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
充分利用公园、场馆、街区、广场、纪念馆等群众性活动场所,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展馆、主题广场、主题街区110余处,挂牌命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37处。
经常性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大宣讲”“同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家常会”等主题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各类文化艺术团体推出具有南阳文化底蕴、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系列艺术精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入脑入心。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和行业规范,作为评先重要内容,巩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强化融合发展,聚力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积极打造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产业、新能源等5个千亿级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牧原集团、豫西集团、中光学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广泛吸纳各族群众就业,引导各族群众同学技术、同提技能、同促就业、同兴产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引导全市21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与296个周边村结对共建、融合发展,建成苗木花卉、中药材、畜禽养殖等特色基地136个,成立合作社386个,加入农户9.6万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0多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各族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着眼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改善各族群众人居环境,提高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2021年以来,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8.84亿元,惠及各族群众近百万人。
强化服务管理,聚力共建民族团结大家庭。
围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施“安居稳心”工程,强化社区服务,落实“三不愁、四保障”措施,做实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嵌入”,探索形成同区居住、同市经营、同班学习、同院就医、同娱同乐、同享小康“六同”模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融居共同体。
优化完善“小城镇服务管理模式”,在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社区建立联合党委、设立“服务站”,开展“面条拉面一条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交往联谊活动,积极帮助流动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真正保证了流动少数民族群众能够留下来、安下来、融进来。
在镇平天下玉源社区,260户维吾尔族群众与37户其他民族群众同楼居住,互为邻里;在天下玉源市场,320家维吾尔族商户与122家其他民族商户同市经营,互相照应;在校园里,326名维吾尔族儿童和其他各族小朋友同班学习,健康成长;在市井巷陌,各族群众组成治安联防队一起守护家园;在舞台上,各族群众携手共同歌唱美好生活,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富的良好社会环境。
南阳各族群众同心筑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前程如花,岁月如歌。今日之南阳,民族团结之花扎根于交往交流交融的土壤中,盛开于共同奋斗的征程上。各族群众正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在南阳大地处处演绎着手足相亲、肝胆相照的动人故事,奏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乐章。
宗教工作: 坚持中国化方向,提高法治化水平
南阳市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着力在“导”字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开展宗教工作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南阳特色的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
宗教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宗教领域普法工作,将涉及宗教法律法规纳入全市普法计划,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高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加强基层宗教联合执法组织机构和机制建设,宗教工作执法规范化建设步入常态、联合执法力量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推出宗教管理大数据指挥系统,构建常态化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宗教领域的矛盾问题,有效提升了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
宗教中国化南阳实践不断深化。加强宗教中国化相关理论研究,为积极探索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积极引导宗教界挖掘和弘扬教义思想中适合我国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鼓励宗教界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编写讲经讲道范本,在教内推广使用。深入开展“四进”“五个一批”活动,结合南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宣传、学习教育,命名宗教界人士中华文化教育基地13个,在宗教活动场所全面推广中国化挂图。建立讲道人员星级管理激励机制,开展优秀讲经讲道人员和优秀讲章讲义评选,探索出一揽子有南阳特色的宗教中国化做法。
宗教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在宗教界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助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完善宗教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及时把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宗教界人士充实到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宗教团体优势作用,有力推动宗教健康传承。加强人才培养,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建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坚持中国化,同心正道行。全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充分发挥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疫情防控、抗击灾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市大局和谐稳定。(全媒体记者 姜 旭)
网易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