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有哪些探索和创新?推出哪些具体配套措施?
10月14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市林业局)局长邓建平介绍了本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相关情况,市绿化市容局(市林业局)副局长顾晓君、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马维忠、青浦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汇青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当天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全面推进林长制,上海出台《实施意见》!一图看懂
——热点问答——
更加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从“四大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这次上海制定推行林长制意见时,有哪些探索和创新适应超大城市生态绿色的发展需求?
a
邓建平:上海的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多地少,规划的生态空间十分有限;本市林地、绿地资源包括了城区符合森林标准的公共绿地、流转农民土地上的公益林、公路铁路水务房管等部门附属绿化等,相应的管理主体也非常多元。因此,在《实施意见》制定和“十四五”规划中,我们更加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立足上海实际,从覆盖范围、责任主体、实施内容、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探索创新。
从覆盖范围来看,一是涵盖内容多,本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林长工作涵盖森林资源、公园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等方面,实现了林业、绿化和湿地资源全覆盖,较国家层面的林长工作职责更多。二是涉及区域广,包括涉林9个郊区和7个中心城区,还有市相关单位涉及23家市林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和5个涉林国有市属企业等。
从责任主体来看,除明确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区两级总林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林长外,还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要求在乡镇(街道)层面,也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林长,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及有关领导担任副林长,以村(居)为单元,明确责任区域,实行分片包干。
从实施内容来看,《实施意见》牢牢把握生态保护红线,强调生态资源保护;重点坚持规划造林、科学绿化,以千座公园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为重点,实施近郊绿环、生态走廊、生态间隔带、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造林,并发挥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全面推进国土绿化;同时,促进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从工作机制来看,明确市、区总林长检查督导每年不少于1次,市、区副总林长检查督导每半年不少于1次;乡镇(街道)林长检查督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镇(街道)副林长检查督导每月不少于1次。建立日常巡查制度,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将网格化巡查与专业巡查相结合,实行清单化管理。
出台五项配套制度,落实五个“重要抓手”
q
解放日报:请问推进林长制时有哪些具体配套措施?
a
顾晓君:为了确保林长制有效推行,我们准备出台五项配套制度,从而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开展多形式检查督导,统筹推进林长制工作,明确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林长的检查督导频度。
二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等保护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机制落实情况,每年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纳入对各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四套班子年度绩效考评、以及党委和政府年度综合考核;也是作为区级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提任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各乡镇(街道)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立林业绿化资源保护管理巡查机制,将破坏林业绿化资源和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纳入网格化巡查;对造林绿化、林业灾害防控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业巡查,建立巡查记录和问题整改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
四是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级林长制办公室之间应做好林长制信息交流、沟通和报送,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定期向同级林长和上级林长制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
五是建立成员单位协作制度。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相互支持、紧密联系,严格履行职责职能,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专项行动、联合督查和巡查,确保部门协作机制高效运行。
为了确保这五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实现从“林长制”到“林长治”,我们有五个重要抓手。一是高位推动,实行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建立健全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实行分级负责;全市定期组织召开全市林长制工作会议,从党委、政府的高度动员部署林长制工作;高位推进责任区域内植树造林、公园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加强林业绿化资源保护管理,抓好森林绿地火灾防控和有害生物防控等。
二是压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属地责任,分类指导各街道(乡镇)落实一名或多名副林长;充分运用“国土三调”和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成果,以“一张图”“一套数”为依托,以“十四五”规划目标为依据,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考核目标,压实包干责任。从2014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工作,并做到“一区一报告”、“一镇一报告”和“一部门一报告”,这也为林长制推行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三是齐抓共管,注重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整合水务、交通和教委等多部门资源,争取发改、财政和规资等多个部门支持,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同向发力,实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进一步扭转林业绿化部门“单打一”的局面,建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使林业绿化资源保护发展更有条件、更有力度、更有质量。
四是夯实基础,加强日常巡查、取得实效。配足乡镇林长制办公室力量,健全城市运行网格化林业绿化巡查队伍,实现巡查发现和专业处置结合,切实加强日常巡查;组织开展巡查人员林业绿化知识培训,提高日常巡查发现能力,完善巡查与处置程序,做到网格化全覆盖管理。
五是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持续管用。成立林长制工作专班,加强《实施意见》的培训指导,督促各区制定林长制实施意见;指导各区、乡镇(街道)抓好各项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林长制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
通过编制“十四五”造林专项规划,强化推进“四位一体”工作思路
q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目标明确,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9.5%,到2035年还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左右,请问造林空间如何落实?
a
许健:为实施上海2035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生态之城建设,在严格耕地保护红线基础上,“十四五”造林空间将更加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突出生态效应。通过编制“十四五”造林专项规划,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造林规模、空间布局、生态品质以及政策支撑“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进行推进。
一是明确造林规模。以“十四五”森林覆盖率达到19.5%为目标,在确保全市耕地保护红线基础上,统筹协调造林空间和耕地保护以及其他规划用地的关系,合理确定全市新增造林空间。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按照突出重点、构建网络的原则,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带的建设,聚焦外环绿带和五个新城环新城公园带以及黄浦江-大治河等重点生态廊道,集中连片推进林地建设,有序构建全市域生态网络空间。
三是突出生态品质。以“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市民共享可达”为目标,围绕市民需求,打造“看得见、进得去、可体验”的生态空间。通过推进环城生态公园网络空间品质提升和功能融合,建设标志性特色片林、滨水沿路景观林带等各类生态空间,着重打造开放休闲林地、郊野公园、绕城森林公园等功能性项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生态林地。
四是强化政策支撑。在规划土地方面,聚焦造林空间,优先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农民集中居住等,为新增造林腾出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细则,形成“以五年为周期编制专项规则,以三年为周期编制行动计划,每年度分解下达造林计划”的滚动实施工作机制。同时,创新用地、资金等政策机制,积极引导园地、坑塘水面以及零星地、闲置地等各类用地类型用于林地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破解超大城市生态建设环境的实施瓶颈,保障“十四五”造林空间的有效落实。
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推进森林城市体系、湿地城市体系和公园城市体系建设
q
上海电视台:新建一批看得见、进得去的开放休闲林地,这方面目前上海已经有一些试点,最新进展如何?“十四五”期间规划怎样?可以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生态成果。
a
顾晓君:近年来,上海以“改善生态、服务民生”为基本任务,在保护林地基本生态功能,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文化、游憩和保健等功能,逐步提高林地综合功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破解上海市土地资源紧张和森林游憩空间缺乏问题,进一步发挥林地社会效益,从2012年开始,市、区林业部门开展了林地利用试点建设,通过对有条件的林地进行小范围的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添加座椅、观赏廊架等简易的休憩设施,将原本“看得见走不进”的林子,变为可穿行的绿洲。在此基础上,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制定促进林地开放的相关政策,在2019-2021年林业三年政策中增加了开放休闲林地建设项目政策,计划三年内建设8个面积1000亩左右的大型开放休闲林地,主要分布在崇明区、金山区、松江区以及青浦区。其中,金山廊下郊野公园周边和青浦青西郊野公园周边开放休闲林地项目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野趣空间;其余6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年底完成施工建设。
“十四五” 期间,本市将继续优化提升林地的社会功能,重点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推进森林城市体系、湿地城市体系和公园城市体系建设,为加快打造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软实力,夯实自然生态基底。
一是着力抓好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通过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构筑生态屏障,提升“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水平,全面提升森林质量。
二是加快推进开放休闲林地建设,结合现有百亩、千亩以上生态公益林和生态片林计划建设开放休闲林地50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建开放休闲林地200个;加强林体、林水、林旅、林文融合,以“公园+”推动全面功能融合,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互渗透、无界融合的生态空间;同时,着力调整优化经济果林品种结构,示范推广林下复合经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三是进一步提升生态空间服务价值,推进林业转型升级,通过建设类型多样的游步道系统、座椅和科普宣教设施,进一步拓展开放生态空间,满足不同游客群体自然观光、科普教育、野趣娱乐、拓展锻炼的需要;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结构优化和景观改造,通过增加观花植物、观叶植物和芳香植物,营造林景结合、廊园交织、秋色烂漫、自然野趣的郊野风光,为市民打造开放度高、感受度高、获得感强的城市森林游憩空间。
推进生态空间建设和保护修复,构建良好生态屏障,抓好落实“三个方面”
q
东方网:青浦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林长制落到实处,并有效促进示范区建设?
a
陈汇青: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青浦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守绿色发展生态理念,推进生态空间建设和保护修复,构建良好生态屏障,截至2020年底,青浦区林地面积11960.537公顷,森林覆盖率15.16%(陆域18.20%)。青浦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保障措施。根据“分级管理、属地负责、条块结合”原则,按照林地属性,条块联手,压实林长责任,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成市、区、镇三级组织构架;起草《关于青浦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制定工作会议、日常巡查、信息报送、部门协作、检查督导、考核评价等配套制度,按照“1+6”模式,以落实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为核心,探索建立资源保护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做到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和考核到位,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全面推进林业绿化资源保护长效发展。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林长运行。在林长制推进过程中,加强基层林业绿化队伍建设,明确镇(街道)林业绿化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职责,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提升基层林业管理效能;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区、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平台,健全监测预防网络,建立日常网格巡查与专业巡查相结合的林业绿化资源保护管理巡查机制,实现“问题上报-林长派单-现场处置-完成反馈-核查确认”的林长协调处理闭环管理流程,各级林长定期开展多形式检查督导,统筹推进林长制工作。
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形成共管合力。加强林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积极作用,各自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形成在区总林长领导下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林业绿化资源得到有效监管和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公布林长责任区域,在重点区域设置林长制公示牌,动员广大社会力量参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们将以林长制落实为着力点,通过林长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全覆盖的林业绿化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绿色青浦生态价值新高地,全力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迈入新征程。
充分发挥河道绿化的生态和景观效应,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
q
文汇报: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市水务局具体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河长制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a
马维忠:市水务局作为市林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将积极提供之前全面推行河长制在组织体系、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助力“林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的落实落地,同心协力,更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充分发挥河道绿化的生态和景观效应,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和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不断提升上海城市的软实力。从发挥水务部门职能来讲:
一是履行行业职责,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强化相关行业部门协同责任,实行条块结合,创新举措,齐抓共管。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作为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市(副)总林长会议,协助市(副)总林长做好本领域工作,并确定联络员负责日常事务的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交流;结合年度重点工作,联合开展督查、巡查、考核等工作,提高工作成效。
二是加强行业指导,推进国土绿化。结合河道综合整治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河湖长制和林长制的推行,全面加快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绿网”与“水网、路网、管网”系统考虑、“四网统筹”,努力实现治理目标从水环境改善转变为水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方式从单条河段整治转变为集中连片治理,治理内容从以污染源治理为主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三个转变”。
三是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林业管护。严格履行河道绿化管理职能,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林业绿化资源管护。推动黄浦江上游绿色廊道提质升级,积极开展绿色堤防样板段创建,充分发挥河道绿化的生态、景观效益,助力“一江一河”蓝绿空间品质的提升。同时强化执法监管,完善林业、水务等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加大执法力度,提升监管效率,提高森林覆盖率贡献率。
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提高林业绿化资源保护效能
q
新民晚报:运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来做好林业绿化资源保护方面有什么考虑?社会公众如何参与林业绿化资源的保护中去?
a
顾晓君:保护林业绿化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面对超大的城市管理基数,上海紧抓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牛鼻子”。在当前推行的林长制过程中,我们也将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立林业绿化资源保护管理巡查机制,将破坏林业绿化资源和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纳入网格化巡查,实行清单化管理,提高林业绿化资源保护效能。
全面推行林长制,就是要进一步压实市、区、镇各级林长保护发展林业绿化资源责任,也要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爱绿护绿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林业绿化资源保护发展和安全的良好氛围。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诸如违法占用林地、绿地、湿地,偷猎野生动物,破坏古树名木,在防火期内禁火区违规野外用火等行为,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林业绿化资源保护发展不力,造成林业绿化资源严重破坏等问题时,都可以向林长举报。
全面推行林长制,将给社会公众参与林业绿化资源保护提供一个快捷通道。下一步,各区、镇将公布林长责任区域,在责任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并公布投诉电话和邮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上观新闻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