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林业工作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帮我搜官方

题目:宁马携手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林长制改革提质增效

资料提供时间:2022-12-02

目录

更多

绿色经济让湖北岳姑林场实现华丽转身 文章下载

绿色经济让湖北岳姑林场实现华丽转身

仲夏时节,日渐炎热。记者驱车沿着通往湖北通城县岳姑林场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一进入岳姑林场便感到格外清凉。

林场辖区内,高大挺拔的水杉、错落有致的灌木林、比肩接踵的竹林,成片分布、层次分明,更显山川峻秀壮美。

近年来,岳姑林场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生态与产业并举、改革与发展并进,以通城县建设全省“两山”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大做强森林康养产业,全面推进富美林场建设,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优、职工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卖木材到“卖”生态

岳姑林场地处湘鄂两省三县交界处,位于江南药库“药姑山”腹地。林场始建于1957年,经营面积1.68万亩,林场内天然药材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2013年5月被划入药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站在岳姑林场的山头,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岳姑林场场长胡玉良说:“2017年之前,林场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靠经营木材维持生计,现在以森林保护为主业,同时发展林下经济。”

2019年8月,湖北省林科院通城林下经济研究所在岳姑林场石凉亭管护区建成,为林场绿色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岳姑林场森林覆盖率超过90%,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多亩,60多位林场职工投身绿色产业。昔日卖木材,今朝“卖”生态,绿色经济促岳姑林场华丽转身。

“靠山吃山”靠的是绿水青山

岳姑林场茂密的森林、潮湿的空气、满地的苔藓特别适宜铁皮石斛的生长。在通往林场的公路边,长有一片松树林,林场聘请的技术员罗焱琴正带领20多位村民在松树上“种植”铁皮石斛。

罗焱琴告诉记者,她以前专门从事兰花的培育、种植,现在她是黄精、白芨、钩藤、重楼、铁皮石斛、食用月季、金银花、人参等中药材种植的专家。

罗焱琴种植兰草有20多年的经验。铁皮石斛属于兰草科,经过她多年的摸索、实践,掌握了铁皮石斛的生长规律。她将铁皮石斛试种在较大的松树上,7年前就获得成功。今年,她在岳姑林场西北坡的30亩松林里大面积“挂树”种植。

岳姑林场2018年开始种植铁皮石斛,现在林场有了种苗基地,一棵树“绑”了24株苗,到明年就会产0.5公斤石斛。现在铁皮石斛每公斤价格在200元左右,将来一棵树每年“砍”一次铁皮石斛就有100元收入,春天还可采花,秋天收茎秆。

罗焱琴带着农民工在西北坡上,只要发现有缝隙的松树就会绑上铁皮石斛苗。铁皮石斛生长过程中,可采摘铁皮石斛用来榨汁、磨粉。一次种植,5年有收益。

20多位农民工都是林场周边的村民,他们在林场主要从事基础建设工作和林下中药材种植。通过边学边干,大部分农民工已成为中药材种植的行家里手。“在林场种药材比较轻松,一年可挣3万元。”村民杜水明说。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岳姑林场有1.1万亩生态公益林、150亩天然林,林场始终把森林资源管护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场长全面负责、班子成员包保片区、护林员落实山头的“三级责任制”,林场森林资源得到持续增长、生态颜值不断提升。

通城县林业局局长胡斌说:“生态保护给国有林场‘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国有林场改革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发展,把森林管护好、保护好,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岳姑林场优渥的森林资源为林下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自身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2017年开始,林场利用广阔林下林地资源,新建种苗驯化大棚3个,培育白芨、黄精种苗;建设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在4个管护区林下种植1000多亩中药材,按照药材3—5年收成期,预计亩产值约1万—1.5万元。

在依山而建的药材培育基地,一束束铁皮石斛已能拔节栽培;在低矮的大棚里,白芨、黄精等嫩苗破土而出,这里种植的黄精,其黄精素含量高达22%。

浓荫的树木下、山间小路旁,一株株翠绿的七叶一枝花、白芨、黄精迎风摇曳,药香弥漫。为把通城建成全国中药材产业大县,通城县制定了每种植一亩中药材奖励800元的优惠政策。

2020年6月,岳姑林场被授予“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称号。林场联合周边12个行政村及经济实体,协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带动当地村民经营药膳酒楼、农家乐、民宿,建成“瑶族第一村”。

在通城,森林康养产业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养殖和生态观光旅游接待,形成“药材、药养、药膳、药游”协调发展格局。全县已建成中药材千亩基地2个、百亩基地5个, 有林下养鸡、鸭、黑山羊等养殖户10家,从事生态餐饮住宿的农户10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林场职工和农户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连绵的群山,古朴幽静。从葱茏的山头远远望去,茂密的森林和片片竹林,扮靓了鄂南大地,也给予付出辛劳的人们最好的馈赠。

中国林业新闻网2022-6-28

 

 

福建林改20年,只此青绿万重山 文章下载

福建林改20年,只此青绿万重山

这是一场“从山下转向山上”的改革,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

这是一场久久为功、接力奋斗的改革,20年间,不断破题,持续深化。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开启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声,成就了绿水青山,富裕了万千林农。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1999年,李永兴回到老家武平县万安乡(今万安镇)捷文村当村支书。此时的捷文村,饱受林木乱砍滥伐之苦。

“家里要用钱,就上山砍几棵,卖给木材厂,树长不到碗口粗就被砍掉了。”李永兴说,有一年,森林公安在村里抓了10个盗伐者,7个被判了刑,“差点成了‘寡妇村’。”

盗伐的根源在于,村民普遍认为“山是公家的”。

我国集体林长期实行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巨大成功,但山林改革却推开不易。

当时,山林名义上人人有份,但没人知道具体哪片林子是自己的,由此出现了“五难”——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

“要是群众自己有山,就像爱护自己的菜园子,谁还敢乱砍?”李永兴朴素的想法,正是许多林农的心声。

早在1998年三明市开展的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探索中,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便进行了一场变革。

1998年5月到9月,村里召开了20多次村两委和村民小组会议,最后决定分山到户,并定出了一套“均山、均权、均利”办法——按人口均分,每人分得山地6.2亩,鼓励联户经营,将山林平均划为3片,共形成16个经营组。

这场自发的变革,让洪田村成为“中国林改小岗村”。同样具有改革精神的武平,也蓄势待发。

2000年,原国家林业局组织换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次年,武平被确定为全省换证试点之一。刚刚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的武平,探索分山到户。

“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作为试点村,捷文村很快拿出了方案:户户都要分,期限50年;按山林肥瘦程度分4个等级,搭配着分。

2001年12月30日,村民李桂林领到了第一本新式林权证,上面清清楚楚标注着:林地所有权归捷文村委员,林地使用权、森林或林木所有权、森林或林木使用权归李桂林所有。捷文村,由此成为“全国林改策源地”。

2002年4月,武平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拉开了全县林改的序幕。这个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县,由此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来到武平调研时,为林改一锤定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2003年4月,福建总结武平等地经验,出台《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年后,全省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主体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改革全面启动,全面吸纳了福建的经验和做法。

激活连串配套改革

20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嘱托,先后下发9份推进林改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主体改革向配套改革、巩固提升、全面深化等阶段进发。

——钱从哪里来?

青山变金山,绿树变活钱,资源变资产。

2004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2006年又率先开展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工作,推出多款产品,与不同树种、树龄精准匹配。2019年,福建总结推广“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超百亿元。

此外,福建还构建起了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全省森林保险参保率超过90%,成立林权收储机构50家,累计担保金额近20亿元。

——树要怎么砍?

林木采伐,是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福建不断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放宽采伐年龄、面积等限制,简化采伐审批程序,落实林木处置权和收益权。

去年,三明市出台《三明市告知承诺制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新政下,集体人工商品林中的杉木和马尾松主伐年龄,分别下降5年和10年。对于小面积的采伐,林农不用再提交专业性较强的伐区调查设计材料,只需凭借林权证明,签署采伐承诺书,即可申办林木采伐许可证。

——单家独户怎么办?

林改分山到户后,林权分散化,经营碎片化。只有联合是出路。

为此,福建鼓励林权适度流转,引导林农合作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近万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近1600万亩。

联合经营,国有林场担当“领头雁”。沙县首创“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盈、收益共享”的“四共一体”合作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此基础上,当地又推出“林票”,将村民在联营山场中的股权价值量化。

林改20年,绿了山头,红了生活。

20年间,全省累计植树造林394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8%,净增6.28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从3.65亿立方米提高到7.29亿立方米。

20年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从635.9亿元增长到7021亿元,增长11倍。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省56个集体林业重点县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其中涉林收入占比达26.3%。

不砍树也致富

在深化林改过程中,福建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更多路径。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矛盾,福建在生态补偿上下功夫: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2002年的每年每亩1.35元,提高到23元;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提到每年每亩23元;2015年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共完成赎买等改革试点43.7万亩……

林改是奔着致富去的,光靠生态补偿显然还不够。福建的策略是“不砍树也致富”。

卖林下产品:2014年起,福建累计安排5.3亿元,扶持推动林药、林菌、林蜂等林下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2021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3256万亩,产值达736亿元。

卖风景:以实施“百城千村”“百园千道”“百区千带”等三个百千生态产品共享工程、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和森林康养小镇、康养基地、森林步道等森林旅游产品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2021年森林旅游产业总产值达881.1亿元。

卖空气:早在2016年福建碳市场启动时,福建林业碳汇便被列为三大标的物之一。多年来,福建不断创新碳汇产品与交易形态。截至目前,全省林业碳汇累计成交350.8万吨,成交额5168.8万元。

对于福建林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寄予期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福建林改取得的成绩,要求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更大成绩。

2018年,捷文村群众收到有关方面转达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去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考察时说:“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我们将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接续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林业八大工程。”省林业局局长王智桢说,福建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起点深化林业改革,高标准提升森林质量,高要求强化生态保护,高效益发展富民林业,高品位弘扬生态文化,高水平建设智慧林业,高层次推进闽台融合,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福建省林业局2022-6-28

 

 

福建三明:林改之音 温暖民心 文章下载

福建三明:林改之音 温暖民心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启林业改革后,“中国绿都”福建三明首创了“林票发行”“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等众多经验,森林覆盖率超全国平均水平3倍,农民收入约1/3来自林业,成为全国林业改革的一面旗帜。

“林改先行者”三明如今再出发,围绕“1+N+X”机制,大力实施八项创新,持续擦亮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等金字招牌。

以群众首创精神接续推进

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三定”政策实行,提出要分山到户。深知简单分山到户行不通的三明没有急着走出这一步,而是坚持不分山,只分股分利。1987年,国家要求不再分山分林到户,三明却开始了分山分林改革,实现山、利、权均等。

这项充分体现群众首创精神的创新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也成了三明林业改革的奋进之源。20多年间,三明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接续推进林业改革,三明先后获得23项省部级以上荣誉。2015年,三明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5年后,“全国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称号花落三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三明林业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了新的改革目标。

把创新作为核心动能

在林木采伐中,三明林农受到规程限制,申请较难且手续繁琐,影响收益。为此,三明优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探索制定了告知承诺制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将少量的林木采伐审批权下放至乡镇林业站,为林农提供便捷的审批服务。同时,放活林木处置权,以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公益林布局。针对林权类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衔接不顺畅问题,创新了林权登记管理机制,推动林地规模经营。

在林业改革过程中,三明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动能,先后完成了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权登记管理机制、林业金融、林票制度、林业碳票制度、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国有林场绩效管理机制、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等八项创新,落实林木自主处置权,促进林权有序流转,打通资本进山入林通道,推动林权证券化,探索发展林业碳汇,有效提升林业治理能力。

让百姓吃上生态饭

在三明,“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是目标课题,百姓富是不懈追求。2021年3月,三明市委市政府出台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进一步完善了林业改革的组织保障。

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要求,三明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5年底在全省率先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06年开始发放林权证,全市林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达98.7%,制作发放林权证67.5万本,2009年基本实现每家农户持有林权证。

为推动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三明探索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林场等,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创新林权收储机构、林业金融风控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出林权按揭贷、林权支贷宝、福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开展以“合作经营、量化权益、市场交易、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的林票制度改革。发展全域森林康养,打造“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大力发展笋竹、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特色富民产业,使山林真正变成“绿色银行”。

此外,三明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林权证券化。重点在森林资源管理、优化林权登记、林地规模经营、林业金融创新、林票碳票制度改革、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国有林场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索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林业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中国绿色时报2022-7-11

 

 

广东“绿色转型”:5年投近7500亿元治污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护实践 文章下载

广东“绿色转型”:5年投近7500亿元治污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护实践

6月23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举措和成效。

据悉,广东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七年全面达标,2021年广东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率先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截至目前,广东原有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劣,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同时,广东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13%,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

在生态保护的政策引导方面,广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广东正在起草方案,将赋予修复的主体在一定期限内拥有自然资源的特许使用权。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在会上表示,广东构筑起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形成以“三线一单”为支撑的绿色空间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为主体的环境治理体系。

5年投近7500亿元治污

广东拥有全国1.9%的国土面积,全国8.9%的常住人口,全国10.9%的经济总量。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广东在发展领先一步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污染伴着生产和生活产生。

鲁修禄表示,近五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累计投入近7500亿元补上历史欠账,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仅2018年至2020年,省级财政统筹安排污染防治资金722亿元,其中专项用于练江流域水污染整治的资金约124亿元。

以大气环境治理为例,广东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七年全面达标,2021年,广东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率先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率先转入以臭氧防控为中心的攻关模式,率先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

“广东坚持高质量发展,结构转型比较深入和全面,结构减排在我们当前的背景下仍然是大气污染质量改善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和原因。”鲁修禄说。

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能源转型息息相关。近年来,广东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大力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建立了覆盖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链长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稳步提高能源清洁化水平。2021年,广东省新增海上风电装机549万千瓦、新增光伏装机225万千瓦。

“广东还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运‘公转铁’‘公转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打造低碳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4100座、公共充电桩17.3万个。”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表示。

此外,广东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碳普惠机制和碳捕集技术等试点示范工作,截至2021年,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金额分别为1.997亿吨和46.1亿元,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作出有益探索。

试点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广东已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广东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十三五’以来制修订90多件次生态环境地方法规。”鲁修禄说。

以红树林的保护和营造为例,经摸查,广东的红树林面积是15.96万亩,面积全国最大,分布在全省14个沿海地市,约有30个品种。目前广东正在谋划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提出实施红树林整体保护六项举措,将2025年完成营造修复8000公顷红树林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市县。

据介绍,为给红树林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广东修订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设立红树林湿地保护专章,印发《海岸线占补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了占补平衡制度,完善红树林营造修复奖励机制,提出了营造1亩红树林共奖励0.5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激励措施。

保护红树林的“一批重大工程”也在实践中。截至目前,广东开展了红树林的营造项目17个,持新营造红树林面积共700多公顷,总投入资金约6.6亿元。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湛江徐闻、湛江雷州、阳江阳西、江门台山、惠州惠东等5个片区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我们还结合退塘还林还湿,在红树林的生态修复中探索养殖塘耦合共存模式,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表示。

在生态保护的政策引导方面,广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据介绍,广东正在起草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核心的内容是赋予修复的主体在一定期限内拥有自然资源的特许使用权。

“我们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实践,选取了10个点进行试点,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营造修复,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为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屈家树表示。

此外,在海洋修复保护方面,广东重点支持了阳江、揭阳、珠海、湛江4个市开展了海洋生态保护项目,连续3年投入了7个亿(国家资金),省级财政也安排了12亿用于沿海地区海岸线的生态保护修复、美丽海湾建设和海洋综合示范区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6-24

 

 

成都双流 绿意盎然成底色 绘就生态新画卷 文章下载

成都双流 绿意盎然成底色 绘就生态新画卷

入夏以来,森林、公园、绿地、绿道、河流……这些地方都成了广大市民出游“打卡”的热门去处。

近年来,双流区通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用心用情做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营造空港特色、门户凸显的区区交界场景,聚焦街区一体建设打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复合空间,统筹环境综合治理塑造开敞大气、舒朗有致的城市人居环境这“三篇文章”,不断创新公园城市示范区空港表达,切实让城市有变化、让市民有感受、让生活更美好。

实施绿化提升“微更新”

绣出城市生活质感美感

一个个绿色生态的小游园、微绿地星罗棋布般点缀在双流街头巷尾和社区小区周边,成为双流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南昌路小游园,以双流特色的海棠花为主题,改善了原有的普通绿化,增加了垂直绿化、花境小品等绿化布置方式,并遵循街道一体化设计理念,优化人行交通流线,植入生活场景,增加水磨石座凳,方便周边居民日常散步、锻炼和休闲。“更漂亮了,也更实用了,小小游园改造给我们带来的是大不一样的体验。”家住附近的唐胜德老人对家门口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需要大开大阖般的白纸作画,也需要绣花功夫般的微更新。围绕交通、生活、游憩流线,规划建成三级绿道1100公里,初步搭建起绿道网络体系,2021年打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50条;开展“老公园·新活力”提升行动,打造棠湖公园熏风塔等网红景观4处,精细做好19条道路等的美化靓化;建设小游园微绿地4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3个……随着双流区下足“绣花功夫”,实施绿化提升“微更新”,一系列喜人的变化正悄然发生。据介绍,目前,双流区全区已累计建成小游园微绿地65个、“两拆一增”增绿点位275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11个,新增公园面积5975亩。

着眼未来,双流区公园城市绿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全区道路品质提升、城市有机更新、公园城市示范街区项目等,分批次、分区域、分阶段调整绿地空间布局,有序推进杂灌清理、美冠修枝、树木“松绑”,调整优化植物群落,形成密度适宜、配置合理、色彩丰富的城市绿化景观形态,营造开敞大气、舒朗有致的城市空间。同时,还将紧盯“均衡”这一关键词,将系统布局绿色空间“均衡化”,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高品质生活。

做好价值转化“加减法”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实现新路径

2018年以来,双流区围绕“人城境业”融合发展目标,以千里绿道为脉,以生态价值为魂,实施了空港公园、空港花田、欢乐田园、怡心湖、永安湖等一批空港绿道生态景观项目,累计建成空港绿道432公里、小游园微绿地65个、增绿点位275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11个,新增公园面积5975亩。

生态价值转化成效如何,透过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的“打卡”热便能窥见其中奥秘。

如今,伴随着天府国际生物城产业飞速发展和户外露营热的持续升温,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已成为了火遍全网的“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节假日,公园里或散步健身、或露营游玩、或亲子打卡游乐区的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乐乎。摄影爱好者周先刚坦言,这里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流量,更带火了很多配套项目的入驻,热度持续飙升。

双流区公园城市绿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生态价值转化过程中,依托本土特色优势,主要围绕“绿道+美学生态场景”“绿道+人文生态场景”“绿道+生活消费场景”“绿道+古镇活力场景”“绿道+亲子游憩场景”等方面进行发力。如今,双流区正逐步呈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的城市发展形态,不仅让双流文化形象更加立体,也提升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双流也因此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面向未来,在生态价值转换的路上,双流将围绕全龄友好、参与共享,精心实施部分老公园功能性、景观性、价值性提升改造,启动以凤舞湖为案例的“老公园新场景”工程,合理设置露营基地、跨河廊桥等服务设施;依托“公园+”“绿道+”,融合植入消费、文创、体育、休闲、旅游等功能,让市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对现有公园资产进行整合,以市民需求为导向进行统筹运营,将公园资产利用率最大化,形成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文空间丰富多彩的公园城市形态。

成都日报2022-6-29

 

 

先行区添新绿 多效益齐凸显——亳州市谯城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成效明显 文章下载

先行区添新绿 多效益齐凸显——亳州市谯城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成效明显

亳州市谯城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是安徽省30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之一。2020年以来,根据《安徽省林长制办公室关于开展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的通知》要求,亳州市依托林拥城建设项目,紧紧围绕打造“三区”目标定位,紧扣协调推进“五绿”改革措施,立足创新“四旁四边”绿化提升机制、探索建立城市绿化美化净化长效机制和城市生态屏障保护修复机制三大目标,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加强组织,扎实推进谯城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亳州市基于林长制管理模式,实行区域化、网络化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目前,谯城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已建设成为城市生态屏障、休闲旅游胜地、森林康养基地。

聚力建“带”造“区”,打造城市生态屏障

为打造“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的美丽画卷,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亳州市在林拥城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科学实施绿化造林工程,聚力建“带”造“区”。目前,该示范区内已栽植各类苗木53万棵,新增绿化面积约1.3万亩,并已建设成为一条环抱城区的林拥城林带及林拥城药都林海景区、林拥城华佗百草园景区等“一带两区”生态景观。

在林拥城林带项目建设过程中,亳州市以建设环城森林生态廊道为目标导向,坚持以科技兴林为重点,以现代林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推广为基础,建立以景观生态树种和乡土树种为主的技术体系,苗木品种达148个,形成了以林业促观光、以观光促林业的良性循环。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亳州市探索发展生态旅游新模式,建成了林拥城药都林海景区,占地面积约6700亩。基于其山、水、林、湖、草、沙等资源优势,景区内规划了自然科普区、游乐区、园林景观区、综合服务区和体育运动区五大板块,建设有金桂山、水上乐园、森林迷堡游乐园、人工湖沙滩、蜗牛庄园游乐场等项目,欧风园、雕塑园等主题景观园项目以及森林书屋、科普栈道、林拥城大熊猫(萌宠)生态科普馆等科普项目,成为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科普游玩胜地。2020年,该景区被批准为省级体育生态公园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蓝图下,立足亳州中医药产业优势,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亳州市于2020年2月启动建设华佗百草园景区,总占地面积约2020亩,总投资约9.2亿元。该景区依托中华药都的优势,以观赏药材花卉为核心,创新凸显了华佗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传承,打造了核心区鹿鸣山、青囊湖、花千谷、桃花岛、阳光草坪、休闲沙滩等景观和多个网红打卡体验区,成为集生态旅游、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康养基地。

“带”内向心发展,实现城市绿化美化

亳州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标,以林拥城林带为“基带”,在“带”内向心式推进城市公园、绿道游园、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促进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绿量明显增加,新增绿化面积约590万平方米。

城市公园体系更加完善。按照《亳州市城市公园体系规划》,亳州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空间优化,加快推进城市公园和街道游园建设,先后建成东风公园、临漳公园、槐花公园、张良公园、神农公园等8个城市公园;建成芍花路游园、华佗大道游园、桐乡路游园等49个街道游园,为市民营造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

园林景观品质亮点突出。亳州市打造了以特色树木为主题的槐花公园、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张良公园;建成了和谐佳苑游园、大唐勤学园、临涡北路游园等精品游园;光明路东游园、药都路游园的建成有力促进了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和改善;新华北路游园、江宁路游园等的建成填补了老城区公园绿地的空白;涡河东段的景观工程补齐了涡河城区段滨水生态廊道的一块短板。

城市生态廊道网络形成。建成了京九铁路沿线防护林10公里,面积约199万平方米,与林拥城林带实现衔接,形成了环城生态林带;建成涡河、亳城新河、宋汤河等河道22公里沿河景观绿化,新建绿道120.3公里,生态廊道已串联城市各类功能区。

“带”外辐射发展,推进“四旁四边”绿化

亳州市谯城区在林拥城林带外围,基于森林创建、“五小园”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森林生态廊道修复等工程,向外辐射式推进“四旁四边”绿化。2022年,“带”外新增绿化面积约80万平方米。

推进森林创建。2020年以来,谯城区依托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根据示范镇、村绿化任务达标要求,各镇村积极推进村内、村外、道路、河流等绿化建设,提升建设标准。截至目前,谯城区共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5个,省级森林村庄58个。

推进“五小园”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谯城区积极推进“五小园”建设,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宅旁路旁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和小竹园,打造绿色小院,建设生态村居。其中,谯城区大杨镇大杨村通过“五小园”建设,已打造成为美丽宜居示范村。积极推广牛集镇圈椅村发展庭院经济的经验,实施美丽乡村“增绿、增花、增果、增收”工程,鼓励农村居民利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栽植杏树、桃树、李树、石榴树等经济林,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

推进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2020年以来,谯城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栽植农田防护林苗木20万棵,在林网建设中采取经济林与景观林相结合,乡土树种与引进新优树种相结合,提升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推进森林生态廊道修复。组织开展国省干线、县乡道路两侧和沿路坑塘周边绿化排查工作,对缺棵断档地段、枯死歪倒树木进行造册登记,实施道路沿线绿化大会战,及时进行补缺补差。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217条路段补植补栽任务,栽植树木67226株。

下一步,亳州市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将谯城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打造成为城市生态屏障保护修复的亳州样板及发展生态旅游的标杆。同时,及时总结该先行区建设经验,指导县区开展示范先行区试点建设,并积极发挥先行区综合效益,实现多面开花。

安徽省林业局2022-6-17

 

 

 

宁马携手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林长制改革提质增效 文章下载

宁马携手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林长制改革提质增效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与江苏省南京市携手合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质量推进林长制改革,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新“模式”,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积极探索长江流域林业管理统一规划、同步改造、共同管护的新模式,共同编制跨区域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并按照属地原则分别承担本区域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管理范围内涉林违法问题整治。签订了《宁马公共服务一体化—森林防火防虫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需求,横山国有林场和江宁国有林场签订《宁博两地国有林场合作框架协议》。

创新“行动”,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强化重点时段生态保护联动执法监管,完善联合执法互督互学长效机制,推进跨区域生态保护执法司法协作。建立了石臼湖三区一县(当涂县、博望区、溧水区、高淳区)流域交界水体联合执法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联合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坚决清理整治在石臼湖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深入推进“宁马一体”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合作签署《南京市与马鞍山市生态保护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在石臼湖、宁马花山段等区域积极探索省际毗邻区跨界一体化,先后开展5次联合监察执法。

创新“制度”,建立会商交流机制。建立两地跨界联防联控联系会议制度,先后召开了“南京市—马鞍山市林业联防联治座谈会”“石臼湖联管共治工作会议”“宁马黄脊竹蝗联防联控工作总结会”及多个具体事项推进会,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市级联合会商会议,交流林长制工作开展经验,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在黄脊竹蝗防治期间,两地通过会议部署和微信群实时信息通报,坚持防治作战的“时间、用药、方式”三统一,做到了防治成效最大化。

创新“方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宁马两地共同探索建立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人员交流、重大课题或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加强毗邻地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及联合调度,定期通报虫情信息,实现监测数据共享。近两年来,宁马两市针对共享的虫情信息,累计开展竹蝗防治作业面积近15万亩次,防治区域3万余亩,对两地交界毗邻区域1万余亩竹林开展跨省联防联治作业超过10次,有效控制和压缩了蝗灾水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2-7-25

 

 

公园城市建设探路 文章下载

公园城市建设探路

6月20日,成都市发布首批《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机会清单》。清单围绕生态、生活、生产、治理四大领域,发布项目建设运营、企业(项目)招引、产业协作配套等十大类共1070条供需信息。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成都被确定为“公园城市示范区”之后,成都市民惊喜地发现,成都各处新的公园已经陆续开放,游客竞相到公园里拍照打卡。今年春天开始,“骑行天府绿道”“露营”“龙泉山看日出”已经成为成都市民三大假日休闲方式。

公园城市示范区与产业发展有什么关系?示范区将会打造成怎样的城市?示范区的建设还有哪些要求和特殊的意义?这些成为很多城市建设者和市民关心的问题。

成都市发改委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推进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目标是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以及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不只成都,多个城市也出台相关规划,发力公园城市建设。

推窗见绿的浪漫

在今年端午假期前夕,成都市出台了公园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方案,划定了22个可供帐篷露营的具体点位。根据旅行服务平台飞猪的统计,在随后的端午假期里,成都位列全国露营热门客源地第二位。

在环境优势和数量优势之下,成都的公园已然成为市民在假期最喜欢且最容易到达的地方之一,这样的城市建设模式也得到了外界的肯定。

早在2018年,成都就成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今年5月,成都市发布《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2.7万字的文件里细化到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行动计划》里特别提到,成都将持续开展“五绿润城”行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天府绿道“活力绿脉”、环城生态公园“超级绿环”、锦江公园“精品绿轴”,构建起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在加快绿道建设方面,文件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园1260个,建成天府绿道1万公里。

今年初,长达100公里的成都绕城绿道全环贯通,绵延在绕城高速一旁。记者近日体验了骑行成都环城绿道,双向自行车绿道上接连不断有共享单车和山地车驶过,骑行者有说有笑。车道两侧是绵延的草地和修剪整齐的各色花圃,大小不一的帐篷错落点缀在绿地中间。绿道沿线不仅布局了补给站、卫生间等常见基础设施,甚至能看到造型别致的公园式婚姻登记处,那些已然成为不少成都新人领证的首选之地。

将绿色留在城市里的意义,不止于制造更多的景点。金沙农田湿地位于成都城西,它是环城生态公园的同时,也是高品质农田。有专家解释,如此一来,农业用地的载体也实现了城市的生态功能,这也符合国家对耕地保护的大政方针。

加速城市现代化

“城市的发展也不能仅关注生态环境、考虑环境的优美,而不考虑人的就业、居住以及公共服务的空间。”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指出,城市是围绕着“人”形成的多种功能的集合体,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城市病”的原因有很多,但病根不是人口集聚过多,而是功能集中过多,各种功能必然占用空间,关键是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要合理。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给成都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三个发展定位”中就明确,这里不仅是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和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它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上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推进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可以总结为4个关键词:生态、生活、生产和治理。首先要构建新的空间治理模式,通过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发展格局,来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解决超大特大城市发展中容易面临的“摊大饼”问题。其次才是打造一个蓝绿交织的全域公园体系。

“在构建‘15分钟服务圈’的过程中,就要解决老百姓常规需求,包括医疗、教育都需要去布局;而在增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经济活力方面,成都市梳理了20个重点产业链,正在推进‘建圈强链’,围绕链主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精准配套。”这位负责人介绍。

因此,城市更新、养老托育、住房保障、产业结构、交通枢纽、营商环境……这些都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构成了《行动计划》的主要部分。

《行动计划》中提到,将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着力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在生态打造之外,成都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初见成效。成都市近年来一直在创新公共服务组织和供给方式,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老旧城区有机更新,开展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从2018年首提“公园城市”4年来,成都新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3691处,新增学位52.5万个,三甲医院数量增至54家,连续13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李后强告诉记者,如果将公园城市简单地理解为生态城市,是不全面的。人民对城市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自然地包含了交通、产业、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方面。在过去,城市发展的优先级是“产—城—人”,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房价高企、晚婚少子等现象。在公园城市理念指导下,城市发展的优先级转为“人—城—产”,强调城市应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元诉求,让人民在城市中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示范效应渐显

戴上“公园城市示范区”桂冠的成都,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

在成都市区,可以遥望大雪山,岷江及沱江干流穿越市域,2021年成都森林覆盖率达40.3%;成都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这里拥有高等学校60余所、科研院所3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余家;成都已经实施了若干生态工程,依托自然山水建设城市“绿心”“绿肺”“绿脉”“绿环”“绿轴”,开展了“百个公园”示范工程……这些都成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基础。

在高起点之下,成都的城市建设方向是怎样的?成都市已经定下了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历史文化名城特征更加彰显,市政公用设施安全性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城市治理体系更为健全;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充分彰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全面建成。

成都之外,也有不少城市开始出台建设公园城市的相关规划。

今年5月,深圳市编制了《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计划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湾、山体、河流、大型绿地等系统进行连接和生态保育,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营造“山、海、城”交织共融的公园城市格局,规划草案目前已经进入公示期。

青岛市则提出将利用三年时间,实施滨海绿道建设、山头公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林荫廊道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古树名木复壮等工程,在市民身边见缝插绿,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并公布了《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

山东省淄博市也发布了《淄博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并制定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步走”发展目标;甘肃省临夏市也正式提出“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还有源源不断的城市,也在加入建设公园城市行列的路上。

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究竟有哪些不可取代的意义?李后强总结称,对其他城市而言,公园城市示范区具有发展范式转变的示范意义、城市规划设计的示范意义,以及城市民主治理方面的示范意义。“成都市推动城市空间治理的全过程、全方位民主化进程,在基层治理、社区改造、城市更新等方面充分彰显人民主体价值,为其他城市的人民民主实践做出示范。”

腾讯网2022-6-28

 

 

黄山市林长制改革综述 文章下载

黄山市林长制改革综述

黄山市全市有林地面积1111万亩,森林覆盖率82.9%,活立木蓄积4490万立方米,均居全省首位。荣获“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连年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列。

2018年以来,黄山市统筹“五绿”重点任务,开展“六大森林”行动,大力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完善体制机制 打造林业发展新模式

组织体系完备。以政府文件出台林长制有关工作方案5个,设立各级林长1948名,其中市级林长11名,县级林长110名,乡镇级林长859名,村级林长968名;选聘林长制护林员2352名,选定24个市直相关部门为市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基本形成纵向贯通、全面覆盖的四级林长工作网络。2018年机构改革,以实施林长制改革为契机,保留了市本级和所有区县的林业局,以及所辖101个乡镇的林业站,有效解决基层机构弱化问题,林业队伍体系完善。

规章制度健全。全市各地设立林长制办公室10个,建立会议、督查、巡查、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机制9项,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林长履职效能的工作举措》,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林长履职,形成一整套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系统推进林长履职提示机制,在森林保护重要时间节点,发布总林长令,发送提示告知单和手机短信提醒,年均提示3000余人次。以市长令形式发布实施《黄山市林长制规定》,实现林长制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转变。

“林长+”体系丰富。系统梳理黄山风景区“树长制”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树长制”,全力保护10458株古树名木。创新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成立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专家库,运用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共同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推出“林长+小林长”联动机制,发挥小林长“一个带动一家”特殊宣传作用,夯实群众基础。

改革合力凝聚。市公安局全面建立市、县(区)、派出所三级公安机关森林警长制;市委农办、市林长办联合出台《黄山市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市直5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此外,在松材线虫病防控、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治、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成员单位多部门均给予协助配合,林业局“小马拉大车”局势得到极大转变,林长制改革合力逐步加强。

服务保障加强。制定出台《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林业“五困”难题,为推进林长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编制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一林一档” 1948份、“一林一策” 森林保护与发展规划851个,配备“一林一技”570人、“一林一警”233人、“一林一员”2352人,为各级林长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建成林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林长制管理、林业业务管理数字化,发挥科学指挥、实时调度作用,提高林长制改革的信息化水平。

示范先行创优。3个省级示范区先行区主动发力、成效显著。屯溪区建成森林防灭火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对全区山场实时监控和识别预警全覆盖;黄山区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松材线虫病防控制度体系,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趋势;歙县不断绿化美化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在皖浙之间打造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此外,9个市级改革创新点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加强森林保护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林地管护图优化。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管理,将全市83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28个,总面积119076.31公顷,面积较整合优化前增加2.23%。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和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全市每年采伐蓄积均远低于省下达指标。2018年以来全市共修复湿地4823.7亩,全市湿地保有量33.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71.27%。

法治保护突出严。开展自然保护区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和“大起底”“回头看”以及湿地侵占排查整改等专项行动。通过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及湿地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黄山市林业局获得全国林草系统“七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歙县行政处罚案卷获评2020年全省林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

野猪防控勇争先。全省率先出台《黄山市加强野猪危害防控工作方案》,防范和减轻野猪对农林生产和人畜安全的危害,央视《新闻调查》播出黄山市的《野猪之治》,成为该栏目2021年度收视冠军,影响广泛。2021年至今年5月底共猎捕野猪1145头;创新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2021年共核定赔付72万元。

森林防火保平安。构建“领导、管控、宣传、应急、责任”五大体系,形成“党政挂帅、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隐患排查,分级网格化防控1288个森林火灾隐患点。推进黄山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提升全市防火护林员GPS管理系统,购置无人机监测设备,创新森林防火巡查模式,不断织牢森林防火“安全网”,黄山市入选安徽省唯一地市级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应用示范单位。2018年至今全市未发生森林火灾,黄山风景区实现连续42年无森林火灾,黄山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2016-2018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

推进质量提升 加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造林绿化美环境。先后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201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7.8万亩,封山育林40.2万亩,森林抚育395万亩,退化林修复69.5万亩,义务植树1570万株;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21个,森林村庄118个。

除治疫情保健康。压紧压实松材线虫病防治责任,成立由市级总林长挂帅的松材线虫病防疫指挥部,实行防治工作政府、部门“双线责任制”。出台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5年攻坚行动方案,制定施行全国首部地级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法规——《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严格落实疫木除治、监测普查、疫情阻截等防控措施,推行绩效评价,严控除治质量;强化联防联控,市内围绕黄山风景区建立三个联防区,市际间与毗邻3省6地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坚决守护黄山松林安全。

提升产业发展 助力两山转化

林业产业优发展。全市建成杉、松等为主要树种的用材林基地430万亩,油茶、香榧、山核桃等木本油料林面积48万亩,毛竹及笋竹两用林115万亩,各类苗木基地近8万亩。建有黄山区六百里、祁门县绿博园、歙县英坑山核桃、黟县香榧、休宁县济楚油茶等8家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黄山区耿城镇、黟县宏村镇、徽州区杨村乡被评为首批省级香榧之乡。黄山区、休宁县、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入选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歙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培育壮大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市省级以上林业重点企业56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打造了裕籽贵、黄山巧明贡榧、爱娟山核桃等特色林产品品牌。黄山巧明贡榧有限公司和黄山市徽山食用油业有限公司获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市林科所获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科技助林成果丰。加快林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油茶、山核桃、香榧、枇杷优良品种丰产栽培及毛竹低产林改造等林业新科技、新技术,提高了林分质量和林地产出率。市林科所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黄山市祁门“杉木精油”荣获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铜奖;歙县英坑核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获批国家认证植物新品种3个。

抢抓碳汇机遇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率先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经评估,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246.5亿元,林业二氧化碳净吸收量为320万吨。在歙县歙西国有林场开展全市首个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核证碳汇量为15058吨二氧化碳当量,并通过江南林交所挂牌交易2笔,碳汇交易量达797.2吨。实现全省首单林业碳汇项目线上交易,全省首个“零碳”会议落地黄山。今年成立林业碳汇工作专班,开展全市可开发林业碳汇项目资源摸底调查,为开发碳汇项目做准备。

深化林业改革 激活发展动力

常态化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实现公益林应保尽保,商品林愿保全保。全力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和“五绿兴林·劝耕贷”等工作。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增加1486宗,抵押面积增加41.98 万亩,贷款额增加13.33亿元;“五绿兴林·劝耕贷”完成林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138户,发放贷款81笔,贷款总额9027.9万元。

挖掘生态潜力 彰显森林文化

积极推进“树长制”,2018年以来共设立树长60名,创建古树名木示范树47株、示范古树群8个、古树主题公园5个,修复古树400余株,进一步提升“树长制”的社会效应。打造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新业态,祁门县荣获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2家康养基地入选全省首批森林康养基地,歙县山水画廊丝绸文化园入选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充分发挥湿地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三大功能,加大湿地保护工作宣传科普力度,面向市民、中小学生和游客开展湿地保护研学、课外实践活动,科普宣教5万人次,充分传播森林生态文化。

中安在线2022-7-19

 

 

广东: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 文章下载

广东: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

6月22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对近期发布实施的《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意见》(下称《意见》)进行了解读。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山上山下、陆地海洋、农村城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初步构建以南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华南虎、穿山甲、中华白海豚、丹霞梧桐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表示,接下来,将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根据《意见》要求,围绕体系构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三大方面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

一是加快构建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加快编制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规划、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构建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格局。积极推动“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点在红树林营造、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林业碳汇等方面试点推出激励机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事业。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工程

二是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目前按照国家要求我省试划生态保护红线7612万亩,约占全省陆海国土总面积的1/5,接下来,将严格管理,切实把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这一部分国土面积保护好。

第二,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全省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个,占全省陆海国土总面积的10%,接下来主要是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第三,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将认真贯彻国家部署,以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第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工程,持续提高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综合盖度,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和珍稀濒危植物保育“一中心三基地”项目建设,加强森林火灾和外来入侵物种防范。

启动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创建

三是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第一,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我省是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约占全国40%。今年广东将启动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创建工作,以点带面联通构建我省红树林整体性空间格局。

第二,高标准推进绿美广东大行动,深化实施林长制,实施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程。今年,省政府已将古树名木保护和高质量水源林建设2项工作列入省十大民生实事,今年将重点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01万亩、大径材基地50万亩、国家储备林60万亩。

第三,加快推进中央和省重大修复工程项目实施,今年主要是推进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完成矿山石场治理复绿3000亩、石漠化治理3万亩,全面启动实施湛江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广州日报2022-6-24

 

 

六安以林长制推动森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六安以林长制推动森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森林旅游林长制改革示范区。2021年,全市森林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总收入132.3亿元,接待游客1691.4万人次,直接带动相关产业产值22.6亿元。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省林业局供图

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东北麓,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地面积1089多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6.98%,森林覆盖率达45.51%;六安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走出了108位开国将军,被誉为“将军摇篮”,境内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革命纪念地,真实地记载着六安地区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实施林长制以来,六安结合当地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以及城乡居民需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多措并举发展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

加大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全市设立了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市级林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林长;编制出台《六安市森林旅游示范市总体规划(2018—2030年)》《关于加快森林旅游康养业发展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六安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等,将发展森林旅游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实施“金银森林”行动,确立了在南部的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大别山区,中部的裕安区、金安区淠河滨水区和北部的霍邱县淮河区,建立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集群的发展布局,积极打造森林旅游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坚持保护优先,加强资源保护。全市主要森林旅游地12处,其中国家级森林旅游地4处、省级森林旅游地8处,均落实专门管理机构和巡护人员做好森林防火、防虫、防盗等管护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同时,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色彩搭配、点线结合、以林造景、依景造林的原则,实施以公园出入口、新开辟的上山道路两侧及森林空地为重点的林相改造;在东石笋、大裂谷等景区周边安排封山育林,利用青山绿水、古道故居、古树名木等资源,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提升森林旅游品质和景观价值。2021年,全市营造林总面积207.44万亩,居全省首位。

夯实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实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加快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在大别山国家风景道沿线建设了大别山单龙寺古树人家、霍山石斛文化博物馆等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改建新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观景摄影平台等,筹集13亿元资金全线贯通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规划建设了“中国最长、华夏最美”登山健身步道。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投入4.5亿元,建设了入园道路、客运索道、旅游登山步道、旅游厕所、景区内部道路、游客中心和旅游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供电线路改造,以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景区(点)及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和创业成功人士,创办或领办家庭林场、农家乐、精品民宿,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相关产业。

依托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各地依据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金寨县利用厚重的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与展馆、遗迹保护、农家乐、酒店、景区等单位合作,形成以红色历史文化带动生态旅游的红色旅游产业链;霍山县依托万亩竹海等良好的森林资源以及三线军工企业遗留的厂房,着力打造诸佛庵镇“仙人冲画家村”和东西溪乡“月亮湾作家村”,突出茶乡、药乡、竹乡等特色。同时,各地还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提升,强化资源整合,突出全域共建。金安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简节约、注重功能”的原则,建成5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串联龙潭河、太平、朱砂冲三大水利风景区,打造九十里山水画廊九节十六景,九十里山水画廊品牌先后荣膺中国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十大长三角自驾游推荐线路等,成为“游安徽不得不玩的十条精品线路”“安徽最美自驾十大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融合发展,加强宣传引导。六安以“森林旅游+”为主线,因地制宜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多业态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体系。先后组织开展了天堂寨天贶民俗文化旅游节、天堂寨丰收节、天堂寨越野半程马拉松赛、板栗文化节、黄芽茶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大别山乡情民俗文化节、大别山年货节、大别山避暑节、桃花节、采摘节等旅游节事活动,举办抖音训练营、美丽乡村摄影比赛、美食烹饪大赛、环江淮骑行大赛等赛事活动,形成了春赏花、夏漂流、秋摘果、冬养生的“四季旅游”图谱。开发销售霍山黄芽、霍山石斛、野生葛根粉、茶油、霍邱柳编等具有地标性质的旅游商品,加大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力度,推广“茶山花海”“南山竹海”等“产业+旅游”运营模式,积极指导和鼓励研发系列文创产品,丰富森林旅游商品内涵。

如今,六安市已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金寨县茶西河谷森林康养基地、霍山县陡沙河温泉森林康养基地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金寨县天堂寨和舒城县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得“中国森林氧吧”称号。生态旅游已成为六安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中国绿色时报2022-6-28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