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聊城市林业发展正在稳步前行
“十三五”期间,围绕“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的新定位、新蓝图,聊城市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建立林长制,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得到加强,林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林业各项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2018年,聊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截至2020年底,全市现有林地面积116253.421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47%。森林面积89957.482公顷,森林覆盖率10.43%。森林蓄积量827.05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15.67%。林业总产值达到151.35亿元。全市林业“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7月14日,聊城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林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喜军介绍了《聊城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有关情况。
到2025年,聊城市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完成省分解任务,森林蓄积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步提高,全市湿地保护率保持在60%以上;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全市经济林面积稳定在50万亩,产量保持在60万吨以上,林木种苗花卉育苗面积稳定在8万亩,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55亿元;基础保障能力日臻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3‰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9‰以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郭喜军介绍,“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深入推进“科学绿化示范省”建设,完善各级道路水系为骨架的农田防护林网,提升黄河、大运河、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新河森林生态功能带,重点提升改造国有林场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林场,加强村庄、苗圃、公园等重要点位的绿化提升,构建起“一网五带九场多点”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开展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行动、黄河大运河等重要河流生态廊道提升行动,实现森林田成网、路成行、岸成荫,确保城乡居民地环境良好、平原地区生态稳定。
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坚持用严格的制度、高效的手段保护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大力度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确保重要森林资源不流失。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木材供给能力,提高森林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健康稳定、连续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边界清晰、管理明确、事权清晰的湿地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湿地用途管控机制。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方法论,推进湿地保护修复。
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纳入保护地管理体系,实行严格保护,初步建成具有聊城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保持自然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得到系统性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合理界定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和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培育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
做优做强林业产业。支持示范县、林业产业园区、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商业融合模式。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推广林菌、林药、林草、林菜、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产品原料基地,开展精深加工与物流技术示范,构建林业生产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提高支撑保障现代化水平。实施林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95%以上,造林种苗合格率达到95%以上。提高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优化基层护林员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林业企业家队伍,进一步充实执法监管队伍,完善林业服务体系。
齐鲁晚报202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