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委政法委:以党建“红色干线”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社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不断发生变化,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化,对市域社会治理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漳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途径,在工作实践中紧密联动、不断总结,从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机制保障等方面入手,以红色引擎、红色网络、红色样板、红色保障的“红色干线”为“经”,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引领、示范引领、目标引领的“引领机制”为“纬”,全方位构建以“红色干线”为枢纽的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造“漳州特色”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突显“红色引擎”
构建一体化工作机制。实行“一个主题、两张清单、三项机制、四类考评”四步工作法,机关党员干部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等事项,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下社区服务群众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全面加强,切实做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组织、有职责、有制度、有督查。
构建多元化党群关系。通过开展党建共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党组织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有效解决群众困难和诉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风政风进一步转变。
构建系统性领导体系。聚焦“谁来主抓”,压实政治责任,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组织体系,构建直指基层、一贯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政治责任层层压实。
强化组织引领,搭建“红色网络”
完善领导体制。在全市13个街道设立党政办公室,统一加挂党建工作办公室牌子,探索推行“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络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从机构和职能上强化镇街党(工)委领导本地区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功能。
规范组织模式。把重塑组织管理体系与深化“党支部五星”系列创建结合起来,围绕构建事权明晰、重点突出、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整合街道管理服务队伍、社区党员队伍和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
健全协同机制。建立“市、区、社区”各级党组织联动体系,搭建四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推动基层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强化“上下联动、共驻共建”效果。
强化示范引领,打造“红色样板”
编制长远规划。建立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示范点制度,扎实推进2021年60个示范项目。2022年,新增“双十百佳”创新项目集中推广,在全市开展“部门进驻、服务进门、治理进阶”“三进”行动,以点带面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有效路径。
传承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漳州“女排精神”等先进事迹,举办谷文昌先进典型与基层治理实践学术研讨会,把“漳州110”服务精神延伸到社会治理各个领域,感召带动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创造性。
细化网格管理。创新推广以党建为引擎,网格员、警员(二员)为核心,若干支专门队伍(N队)为支撑的“2+N”基层网格治理模式,确保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延伸党建触角,提升治理效能。
实施“红色细胞”工程。提高“红色驿站”覆盖率,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广“红色楼长”“红色志愿者”制度,推行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层和社区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打造一批“红色物业”示范点。
强化目标引领,做好“红色保障”
构建“大调解”模式。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推行人民调解与110非警务事项对接分流等模式,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推广“联片调解”“用法调解”“四调结合”等全国、全省先进经验做法,开展“三无一满意乡镇”和“无讼社区”创建等活动,实现民生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
推进“大防控”格局。健全漳州特色的“三导”风险防范机制,扎实推进110非警务事项与12345、12348等平台对接分流,率先探索“互联网+群防群治”模式,推出“芗里芗亲”平安志愿服务项目,推广漳州网格E通,深化110联动服务,有效发挥辐射效应,实现社会群防群治力量的扁平化、网络化、系统化管理。
延伸“大服务”触角。紧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出台党建融合市域社会治理发展挂钩共建活动方案,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互联互通、上下衔接机制,推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党建服务模式和“街道前台受理、部门后台办理、窗口统一出件”的“受审分离”政务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包保企业、现场办公活动,为基层送政策、送服务。
实现政治认同,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
党建是引领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通过强化政治功能、压紧压实责任,有效破解组织不力、监督不强、底线不明的问题。通过落实“三级”兼任等机制,以双重身份、双向协同的方式指导社区(乡村)两委规范制度、带头落实组织生活,提升基层组织规范化水平。通过强化底线思维,创新建立风险防控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我市2017-2022年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连续六年进入全省优秀行列。
2022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刊载《福建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我们快一步,安全就多一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报道漳州市委政法委牵头推行的“2+N”基层网格治理模式。
实现情感认同,增强基层工作向心力
服务群众是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进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的常态化、长效化实践,切实把党建基因嵌入基层治理中,以近邻党建促近邻服务,让情感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润滑剂”,促进了基层社会的融洽和谐。同时,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为人民服务触角在基层的延伸。通过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依托新模式,边远山区矛盾纠纷的到场介入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下降为10分钟,全市“民转刑”“刑转命”发案率同比下降32%。
实现身份认同,汇聚基层群众凝聚力
通过优化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参与机制,找到社情民意的最大公约数,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市民群众共商共治共享,凝聚百姓群众的最大共识,形成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完善百姓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让群众自觉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把社会治理变成群众参与的生动实践,让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孵化引导“古城厝边”“东岳阿姨”“龙溪猎鼠队”等十几支民间志愿组织,其中“龙溪猎鼠队”作为民间志愿者队伍的杰出代表,入围中央宣传部等联合评选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录。
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平安志愿者突破31万人,队伍4500多支,共组织义务巡防138.67万次,参与志愿者达2000万人次,上报各类有效举报事项46716条,有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形成平安建设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腾讯网 202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