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南关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工作综述
“‘枫桥经验’为先导,依靠群众是法宝;预防化解在萌芽,社会稳定秩序好。”这是流传在长春市南关区关于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句顺口溜。短短四句,把“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经验,彰显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正如南关区委政法委书记孙绍健日前在“长春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南关区现场会”上所说:“南关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凝聚社会合力,着力构建党统一领导下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使辖区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南关区委政法委统筹各政法单位和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丰富、充实和扩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治理效能,取得了丰硕成果,打造了具有南关辨识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南关区先后获评“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区”;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区分局清明街派出所被评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平安建设考核中,南关区群众安全感、政法机关满意度测评均位列全市主城区第一。
强化党建引领 唱响和谐主旋律
“大娘,这是我们给您老伴买的轮椅,赶在中秋节之前给您送过来,您可以推着老伴出去遛弯啦。”
“感谢法官同志和社区书记,没想到我的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
8月30日下午,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党员干警代表前往下沉包保的达兴社区,为困难群众、特殊群众送去生活物资,点亮了他们的“微心愿”。
与此同时,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区分局政治工作处全体党员民警走进明珠社区功能型邻里党支部进行座谈,了解近期包保社区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随后,党员民警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一起走进社区楼栋,敲门入户与居民面对面恳谈,征求他们的“微心愿”及诉求建议。
织密组织体系、推动党员下沉、组团服务群众……在南关区委政法委的带动下,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切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从街道(乡)党委到社区(村)党支部,再到村民党小组及网格党组织,处处有人管、层层不踏空,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一件件办好。
“我们小区3号楼下有两户人家吵架,越吵越凶,双方现在都很激动,随时有可能动手。”近日,清明街派出所党员民警李警官负责的“邻里守望微信群”跳出了一条消息。他迅速联系社区党员老赵赶到现场,第一时间疏导双方情绪,通过讲法律、拉家常,向双方释法说理,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清明街派出所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了“邻里守望微信群”,充分激发社区党支部老党员的活力,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党员作为调解的最前端力量,第一时间介入身边发生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一般性矛盾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区委政法委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统筹政法机关及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小区“庭院党支部”建设,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居民楼(院)。同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自治机制,引导建立“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人员组成党群联调服务站,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全面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和谐“主旋律”。
强化诉源治理 防范化解风险
近日,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一面写有“护公平不忘初心、解民忧正气清风”的锦旗。工作人员仔细查看落款人后,才知晓这面锦旗是辖区居民王大姐赠送的。
原来,不久前,法官助理和人民调解员到西门里社区“法官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司法服务时,悉心为王大姐答疑解惑,指导王大姐妥善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纠纷。这次咨询让王大姐受益匪浅,不但矛盾消除了,更让双方解开了心结,成为了好朋友,因此她特意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在南关区,像这样化解纠纷于无形的例子比比皆是。
南关区委政法委坚持以融合共治的“枫桥经验”为主线,强化诉源治理,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融合司法、行政、行业组织、社会公众等力量,积极开展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引导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隐患消除在萌芽。
南关区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全区12个街道、1个乡,推进诉源治理多元化解。大力推进“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活动,在国信社区、惠民嘉苑社区、红嘴子村挂牌无讼社区(村屯),保持长期联动;全力打造“社区+法官服务站”司法服务模式,设立“法官咨询点”“法官南南说事点”“幸福法官服务站”,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诉前调解、法律宣传、法律业务咨询等业务,实现与基层自治组织对接全覆盖;设立“微法庭”,利用巡回审判设备把“微法庭”变成随时随地可移动的智慧法庭,精准对接辖区群众司法诉求,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南关区人民检察院拓宽信访渠道,畅通线索来源,安排专人第一时间接听、解答、记录信访人诉求,确保群众诉求依法及时解决。同时,注重发挥司法救助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做到“主动摸排、拓宽案源;主动告知、带案下访;主动沟通、积极协调”,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信访群众,多渠道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确保最有需求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为筑强防控堤坝,南关区公安分局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基层社会矛盾风险防控等管理和保障机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依托派出所“一室两队”改革成果,发挥社区警务团队作用,在全区611个网格中组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双报到党员、执法队员、综治协管员、民情信息员、环境保洁员“三长五员”义警队情报网,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收集社情民意,准确掌握矛盾症结点、调处切入点,做到苗头早发现、情况早控制、处置早进行。同时,结合接处警、查办案、驻社区等工作,依法干预家庭矛盾、感情纠纷,及时发现预警化解,严防激化升级引发案(事)件。
作为诉源治理的生力军,南关区各个街道(乡)选优配强“社区调委会”成员,组建以“三长”、综治协管员为主要力量的排查小分队,登门入户走访排查,了解居民诉求,第一时间解决居民的难点、堵点问题,打造“源头治理、诉调融合”的诉源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强化依靠群众 坚持矛盾不上交
走进鸿城街道东风社区警苑小区,树木郁郁葱葱,花朵摇曳生姿,地面干净整洁,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如果遇上社区搞活动,这里就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样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近20年的老小区。
“以前这里没有绿化景观,居民随便在小区内种菜,有时还因为这事闹矛盾,搅得四邻不安。自从有了’鸿板凳’,不但环境好了,邻里也更和睦了,住得更舒坦了。”谈起警苑小区的变化,小区业主张大爷赞不绝口。
“鸿板凳”是鸿城社区独创的议事会,对于小区内发生的大事小情,在这里以唠家常的方式进行讨论协商解决,实现小区事随时随地大家议。针对警苑小区居民的种菜行为,社区多次组织“鸿板凳”协商议事,引导居民进行有序清理并种上花卉和绿植,同时对每块绿地进行认领包保。由认领种植绿地到看护绿地,既让居民找回了农耕的乐趣,又促进了邻里和平共处。
“鸿板凳”“名人调解室”“红心物业”“圆桌议事会”“百姓说事点”……这样依靠群众建立的调解议事品牌遍布南关区的各个社区,通过“街坊议事”和社区“圆桌议事”方式,形成了“日常事楼栋议、焦点事网格议、综合事社区议”的调解体系,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家门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畅通人民群众参与机制,在治理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防止矛盾上行。”长春市南关区鸿城街道东风社区党委书记王敏说。
除此之外,各个街道还建强矛盾调解队伍。以鸿城街道为例,他们建立了专职“三长”调解员队伍,将擅长调解的网格长和综治协管员做为矛调员,负责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由社区老党员、综治协管员等组建“和事老”调解队,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随时出面化解;建立“3+N”多方联调队伍,与司法所、派出所、执法大队对接,组成群防群治队伍,群策群力、协同配合,力求“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强化联动整合 促进多元共治
“感谢交警同志和调解员的耐心说法。我诚心诚意向对方道歉,愿意给对方经济赔偿……”
“我还以为这起事故纠纷得经过法院起诉才能完全解决,没想到在交警队直接处理完毕了。我接受调解,而且对调解结果很满意。”
这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双方当事人在南关区交警队接受调解之后的对话。
过去,解决此类纠纷,当事人要往返于交警部门、保险公司、鉴定机构、调解组织和人民法院,耗时耗力,手续繁多。现在,南关区交警大队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联合调处机制,与市、区两级司法局密切合作,成立了长春市首个交通事故法律援助站和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司法局派驻万公律师事务所在事故处理大厅设置法律援助调解室,并派出专职律师常年常驻大队办公,免费提供咨询、开展法律援助、进行人民调解。同时,大队与南关区人民法院合作设立了道路交通案件合议庭,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话咨询、访问智慧法院及道交一体化平台的方式提出调解或诉讼诉求,由专职法官对矛盾纠纷进行线上或线下调解,减轻当事人诉累,督促赔偿款及时到位。
南关区委政法委注重在多元共治上靶向发力,充分发挥治理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着力激发社会主体、协同参与的活力源泉,解决群众个性化需求。
为扩大服务效能,降低社会管理和服务成本,他们引导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矛盾调处,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立公益项目170余个,不断提高群团组织、辖区群众在不同区域的覆盖面;发动223个志愿者队伍主力军作用,满足群众多元化诉求,攥指成拳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浓厚氛围;增强社会力量,为460余家治理型社会组织提供培育场所,打造了“中山法援”“蓝天救援”“关爱老兵协会”等一批品牌,推动矛盾调处专业化。
南关区人民法院持续打造劳动争议“幸福小屋”调解室,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通过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与企业面对面座谈、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推进业务研讨交流,加强对疑难复杂劳动争议和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统一裁判尺度。参与建立劳动争议“三方六家”(中间方为人社局、法院、司法局,资方为工商联、企联,劳动者方为总工会)多元预防调处机制,加强诉讼与调解、仲裁的有机衔接,定期派员参与、指导案前调解,将纠纷化解在诉前。积极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促进法治校园建设发展,搭建人民法院和校调委协同联动通道,形成校园纠纷快速调解的模式,以司法力量助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的联建,持续拓展诉前调解应用范围,进一步规范涉保险类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等2类9种矛盾纠纷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
“基层社会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要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动员一切力量,凝聚思想共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治理主体,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上下贯通、责任联动的工作格局。”孙绍健说。
强化法治思维 提升治理效果
“检察院和法院的分工有什么不同?”
“检察院可以抓捕犯人吗?”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呢?”
7月12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的31名学生及6名家长来到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检察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检察官职业体验活动。在“萤火虫未检”检察官王腊梅的生动讲解中,此次“体验式”普法活动圆满完成。
南关区人民检察院持续发挥能动作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通过法治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加大法治宣传力度。
南关区人民法院选派法官团队入驻民康街道西门里社区,成立了“西门里法官工作站”,为辖区内5400余名居民住户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服务。同时,深入辖区企业开展普法宣传,针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伤认定赔偿和企业职工离职等方面讲解新增法规及解答实际问题,助力形成更公平高效的用工秩序和市场环境,全力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提起“处非反诈联盟”,南关区的居民都不陌生。今年3月,南关区公安分局建立了楼宇“处非反诈联盟”,破解老旧楼宇企业防诈难题,靠前一步打击电诈、非法集资、养老诈骗,从源头打击震慑侵财类诈骗等违法犯罪,实现由“单一打处”向“以打促防、以宣促防、以技促防、以管促防”转变,开展常态化“处非反诈”,铲除侵财类违法犯罪滋生土壤,最大限度挤压涉诈犯罪空间,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我收获很大,了解了民法典中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知道了自己享有的权益,也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滨河社区居民在听完一场主题讲座后感慨良多。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法治观念,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将邻里纠纷化解在源头,日前,南关区司法局联合南关区法学会带领吉林向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走进滨河社区开展了“律师送法进社区、提升居民法治意识”主题讲座。张旺律师结合民法典的相关内容,引导居民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引导居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普法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讲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遍地开花,深受群众欢迎,进一步优化了社区法治环境,提升了居民综合素质,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依据。南关区委政法委将持续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传播法治理念,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浓厚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全民守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果。”孙绍健说。
吉林省委政法委员会 202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