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法 跑出“美丽新泰”建设加速度
垃圾分类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泰市聚焦“美丽新泰”建设目标,创新实施垃圾分类“双层三端五重”工作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我市“城市驿站+垃圾分类”模式获省住建厅发文推广。
一、“双层”推进,确保垃圾分类有序衔接、全域推动。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原则,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精心打造“城乡统筹、全域推进、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垃圾分类格局。在政府层面,强化顶层设计,高位统筹推进。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工市长任副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编制《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2023-2035年)》,印发《新泰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生活垃圾分类列入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市重大民生工程重点推进、强力实施,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在社会层面,强化普及宣传,全民参与动员。制定“减少一次性办公用纸”“限塑令”等文件,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探索推行垃圾分类“圆桌培训”会议,到社区、村庄开展专题培训20余次,参与“全国垃圾分类宣传周”“垃圾分类齐点亮”活动20余次,组织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50余次,打造了具有新泰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以上,参与率达85%以上。
二、“三端”发力,实现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认真落实《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三个方面规范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是规范前端。采取“责任主体建设投资、政府适当补贴”的模式,市财政专项投资500余万元,为各乡镇街道配备分类垃圾桶7000余个。同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等工作,分类改造垃圾收集点2362处,配置专兼职分类管理员1623名,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优化中端。在现有运输车辆基础上,改造可回收物运输车、有害垃圾运输车10辆,配套餐厨垃圾运输车14辆,配备其他运输车辆87辆,分类改造城区垃圾收集站85座,垃圾分类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三是完善末端。规划建设总面积达600亩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园区,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炉渣综合处理厂1座。先后培育固废资源化利用企业1家、危废处理企业2家、规模以上可回收物回收企业3家,全市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600吨、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100吨。在泰安县市区中率先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将餐厨垃圾收集范围延伸至所有乡镇驻地,解决了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处置这一关键问题。
三、“五重”并举,打造全域垃圾分类“新泰模式”。强化示范带动引领,构建起“前端社会参与、末端资源整合、政府宣传发动”的垃圾分类工作新泰模式。一是重保障。为解决垃圾分类启动资金的问题,将全域垃圾分类项目列入我市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金融支持贷款,推进实施全域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一期)项目,目前已顺利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等工作。二是重引领。坚持城乡统筹、全域推进,创新“5+N”模式,在各行业、各乡镇高标准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样板200余个。其中,青云街道裕泰园小区和泉沟镇高崖头村被省住建厅评为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村庄),宫里镇初级中学被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评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公共机构。三是重规范。强化部门联动,严格标准规范,联合住建、房管、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指导公共机构、物业企业等落实垃圾分类主体责任,配备分类管理人员,在门岗附近单独设立有害垃圾收集点,规范拾荒者管理,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因地制宜解决了垃圾分类投放规范问题。四是重整合。整合优化可回收物收运处置体系,组织住建、商务等部门,对城区周边60余家废旧物资回收企业逐一摸底、登记、造册,统一车辆标识,建立收运台账,规范提升传统回收站点。整合环保部门资源力量,发挥2家危废处理企业协同处置优势,在环保产业园设置有害垃圾集中暂存点1处,定期开展有害垃圾集中收集活动,确保了危险废物安全规范处置。五是重融合。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联合新泰“旧小宝”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推出“旧小宝”APP,群众通过APP参与废旧物资的回收,打造了全民“旧物回收-积分兑换-优惠购物”的废旧物资回收新路径,实现环卫分类收集站、物业小区分类收集点等废旧物资的定向回收。
腾讯网 20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