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密度城区垃圾分类的龙华探索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三年来,龙华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三大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提升至98.5%,参与率提升至96.9%,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51.1%。同时有效推动了“三增一减”: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77.3%,有害垃圾回收量增长44.4%,厨余垃圾回收量增长103.5%,其他垃圾处置量下降4.3%。
这些乍一看显得枯燥单调的数据背后,映衬着的,是一幕幕入户宣导、精准投放、现场督导、减量处理的鲜活场景。
它们如同珍珠串链,生动地讲述着龙华这座人口高密度、高流动城区推动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艰辛与坚守、思考与探索、创新与破局。
撰文:吴永奎程德坤
立足人口“两高”特点
抓准垃圾分类痛点
垃圾分类减量,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是,面对垃圾分类,个体禀赋的不同,直接带来工作推动难度的迥异。
放眼深圳,龙华区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特殊禀赋的个体。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的痛点在于:群众知晓率低、精准投放率低以及资源化利用率低。
而龙华区的区情实际,则令上述三大痛点的破解,尤其是处于前中端的知晓率、精准投放率的提升难度更大。
龙华区区位极佳,位于深圳地理中心,毗邻福田中心区,联通六区一市,加之深圳北站高铁枢纽的加持,让这座城区成为深圳内外资源汇聚点和人流的集散地。
如今,龙华区服务人口已接近300万,人口密度达到2.19万人/平方公里,远高于深圳全市8791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人口基数大、密度高,同步叠加的是人流的高度流动性。有专业人士分析,龙华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交通与产业环境,造成复杂多元的人口流动性:
其一,潮汐性流动。基于龙华作为城区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大量人员选择居住在龙华,工作在他处,职住分离从而形成早晚上下班潮汐式流动。
其二,置换性流动。龙华产业发达,工业类企业超过1.8万家,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变化,引发频发的人口流动。
其三,季候性流动。因寒暑假、节假日探亲访友、旅行等返乡返城迁徙,产生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人口流动。
“人多密度大,生活垃圾就多,而流动性高,则导致垃圾分类宣导难以形成持续的影响力,居民分类意识、习惯比较难培养。”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部负责人坦言,立足人口“两高”特点,抓准全民宣导、精准投放两大痛点,方能打开垃圾分类的工作天地。
聚焦知晓率提升
3个维度精准发力
提升群众知晓率,是垃圾分类落地的“第一粒扣子”。
基于龙华区与众不同的人口特点,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常规方法与自选动作充分用足用到位,全力提升居民分类知晓率:
其一,结合平安建设力量,大力抓实入户宣传。入户宣传是垃圾分类宣导中最常见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但龙华区创新打法,将垃圾分类宣传融入平安建设体系。
近年来,龙华区平安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在社会力量自主、可持续参与方面,构建起了完善的网络,形成了可持续的社会参与格局。
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充分借助平安建设中心网格员队伍以及全区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的力量,扎根社区,“敲门入户,扫楼扫街”,推动垃圾分类宣传无死角、全覆盖。
据统计,2021年至今,龙华区入户宣传约228.8万户次,已然实现宣导工作全覆盖。
其二,融入学校教育网络,强化“分类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从娃娃抓起,教育一个孩子,就能影响一个家庭、涵养一个社区、造福整个社会。
基于此,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协同龙华区教育部门,大力深化“蒲公英计划”,通过让垃圾分类融入校园日常,在孩子心中播撒垃圾分类的“种子”。
目前,龙华区共创建蒲公英校园281所,占全区353所学校总数约80%,年底将实现全覆盖;同时,培育蒲公英教师337名,174所学校参与校园牛奶盒回收行动,回收牛奶盒约69.7吨,回收参与率达100%。
其三,借力基层治理,激活居民参与。社区虽小,却链接千家万户,影响居民一言一行。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基层治理的视角审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将其融入社区治理一盘棋中,借力推进垃圾分类宣导。
去年以来,龙华区在全市首创“社区书记茶话会”,成为聚合民智民力破解基层治理痛点的有力抓手,在居民群众中深孚众望。在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推动下,垃圾分类减量成为社区书记茶话会的重要议题。
据统计,龙华区共开展垃圾分类主题书记茶话会62场,累计6000余人次参与。茶话会通过现场答疑、政策解读、交流探讨等方式,解答群众分类知识、政策问题200余项,探讨50余条分类“金点子”,成为引导群众共商分类治理工作的重要平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立足龙华的特色元素,创新垃圾分类宣导。比如,以现代有轨电车为载体,传播垃圾分类减量主题内容。在龙华最美的12公里电车轨道上,身披垃圾分类减量宣传语、垃圾分类标识的粉红列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再如,将垃圾分类与版画制作相融合,邀请辖区亲子家庭将垃圾分类元素通过画稿、刻板、滚墨、印刷的步骤,刻画在宣纸上,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家庭—学校—社会”联动。
发力精准、思虑长远兼具特色鲜明,龙华区的垃圾分类宣导自成一体而又直击人心。潜移默化间,龙华人的生活习惯悄然改变。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龙华区参与抽样调查的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提升至98.5%,参与率提升至96.9%。
破解精准投放难题
首创分类导师强化现场督导
垃圾分类,貌似举手之劳,实则是一个完整链条,从前端知晓、分类,到中端精准投放,再到后端收运、处理,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因此,提升全民知晓率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紧随其后的精准投放,至为重要,也是垃圾分类的一大痛点。
精准投放涉及两个关键议题:其一,投放点设置是否便利;其二,投放的现场督导是否有效。
基于此,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规划设置了2274个投放点,并进行了密闭化和标准化升级改造。
“投放点的设立要同时兼顾‘邻避’和便利的2个问题,既要方便群众投放,又不能引起大家的抵触。”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垃圾分类部负责人表示,在设置投放点位前,会联动小区物业、城中村股份公司,收集居民的投放需求和建议,找到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又比较方便的投放点位。
目前,龙华区每个城中村均设置了2个以上垃圾分类投放点位,“扔垃圾的时间,从最远的楼走到投放点位,最长不超过5分钟”。
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协商,对新建或改造住宅小区、城中村、大型公共设施、商业综合体等项目,100%配套建设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专项垃圾暂存点等设施,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与主体工程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的制度建设;与区住建部门协商,对新建住宅小区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桶点、专项垃圾暂存点、再生资源回收点等环卫设施及台账资料等加强监督管理,并按照星级住宅区标准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情况纳入竣工验收和备案工作中。
此外,龙华区在现场投放的督导上持续用力。
据了解,龙华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主题党日、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开展党员志愿者桶边督导服务。三年以来,全区党员、公职人员志愿督导4.8万人次。
同时,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全市率先建立垃圾分类导师队伍,从全区党员、志愿者、小区住户、物业管理人员中招募分类导师1766人,除参与桶边督导外,亦投身分类入户宣传、执法直播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创新推出“美丽龙华垃圾分类专项执法直播”,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宣教与警示双管齐下。一方面,由分类导师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的正确做法,提升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现场执法推动普法,强化分类主体的责任担当。直播活动开展以来,已有超21万人次在线观看,2022年累计执法1325宗,2023年1—7月累计执法304宗。
经过不懈努力,龙华区各类垃圾的回收量呈现出可喜的“三增一减”,反向佐证了前端举措的有效。
目前,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考虑进一步发动社会志愿服务力量,接力参与垃圾分类的现场督导,并充分压实城中村与物业小区各管理主体的主体责任,保障现场精准投放率稳健提升,并以此反向强化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形成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的闭环局面。
南方日报20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