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总工会推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纪实
作为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非公企业工会在整个工会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非公企业约占单位总数的90%,职工数约占全市职工总数的80%。非公企业工会能否发挥好作用是工会改革的关键。
2016年7月21日,宝山区顾村镇在上海市总工会的指导下,以坚持依法依规,深化主业主责、夯实基层基础为改革主线,以依法建会、依法维权、依法履职、依法管会为主要内容,创新理念手段,健全制度机制,顺利启动非公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同时也拉开了上海市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的序幕。随后,全市16区18个试点街镇园区(开发区)先后启动改革试点,认真研究制定改革试点方案,细化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建设。
两年来,全市16个区总工会按照市总要求,以《上海市总工会关于推进上海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导,认真学习推广顾村经验,并结合本地区改革实际,相继出台各区总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文件。各区总工会通过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在各区下辖街镇园区(开发区)全面启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按照“一街镇一方案,一方案一特色”原则由区总督导推进方案制定细化落地,不断推动非公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选树110个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
自今年6月以来,市总工会主席室和相关部室前往全市各区针对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推进情况开展调研,并召开推进街镇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座谈会,调研发现改革工作在全市已全面铺开,各级工会组织坚持运用法治化思维和群众化工作方式,创新理念手段,健全制度机制,突出服务职工、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努力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创造性地推动落实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16个区18个试点街镇的示范引领下,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推进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有好的举措和经验的单位。
为了将两年来全市街镇工会在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中好的举措和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推广,8月中旬,市总工会开展了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推荐和交流活动,各区总所属街镇园区积极推荐,踊跃参与,各区总严格把关,在此基础上选树110个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
按照规则,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要符合五个基本标准。对街镇园区工会来说,要具备“5个有”:即有改革方案、有专兼职工会干部队伍、有推进“小二级”工会组织建设、有成功有效的建会措施、有服务职工的品牌项目,同时结合非公企业工会建立率和职工入会率等相关数据。对街镇级(小二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行业工会、楼宇工会、商圈工会、园区工会等)来说,也要具备“5个有”:即有专兼职工会干部队伍、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有工作方法、有服务职工的活动项目。
根据统计,本次共收到各区总推荐申报的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共251个,其中街镇园区工会107个,街镇级(小二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144个。从街镇工会示范点基本情况看,推荐的107个街镇工会改革示范点平均建会率为75%,职工平均入会率为82%,其中建会率达80%以上的占55%,职工入会率在85%以上的占44%,107个街镇工会改革示范点共建立“小二级”工会组织866个,平均每个街镇建立8个“小二级”工会。从类型来看,楼宇工会居多,约占47%,商圈工会、行业工会分别占17%和16%;同时,107个街镇工会改革示范点共有服务职工阵地数1394个,平均每个街镇拥有13个阵地,主要包括职工服务站、群团服务站、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工会职工维权调解工作室、爱心妈咪小屋等。
从街镇级(小二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改革示范点基本情况看,推荐的144个以“小二级”工会为主的改革示范点中行业工会占23%,园区、楼宇工会占37%,其他类型如商圈、社区、街面工会等占38%。
打造“三个1000”推动改革深化
上海市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已在全市各区各街镇启动并稳步推进,其成效正在逐步彰显。但同时,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仍存在建会难问题、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如果说工会改革是一盘大棋,那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就是最重要的“先手棋”。如何下好这步棋,决定着本轮工会改革的成败。为此,市总工会确定了下阶段推进街镇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的工作目标:
发挥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的引领示范作用,每年培育选树100个示范点,不断推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整体水平提升
在今年选树的改革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后三年,逐步培育选树一大批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聚焦园区和行业工会及积极推动改革且发挥作用的联合工会,如街面工会、商圈工会、小区工会、工地项目工会等,并配以服务职工的项目补贴等资源。市总工会编撰了以“小二级”工会组织为主体的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案例集,将典型经验推广开来,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示范点的实际成果提高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的整体水平。
加强街镇“小二级”工会建设,培育指导建设好1000个有活力的“小二级”工会,不断夯实基层工会基础
通过“布点划片联网”等多种形式加强全市层面加强街镇“小二级”工会建设力度,力争今年建设500家,两年内建设1000家的工作目标,推动基层工会工作的视角向各类职工群体延伸、工会组织形式向多层面网络型转变。同时,结合“小二级”工会对上分流减负、对下分类指导的特点,充分发挥“小二级”工会在“上代下”服务、依法建会、个性化服务职工等方面发挥承上启下的“端口”作用,不断夯实基层工会组织基础。
加大服务职工的力度,打造1000个服务职工阵地,为非公企业工会服务职工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统筹规划、综合利用、资源共享的原则,把党建阵地和工会阵地等共建、共享、共用,配置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000个服务职工阵地,并做到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形成“一室多用、资源共享、服务一体”的格局,为基层工会组织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配备建设好1000名“小二级”工会社工队伍,不断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力量
下阶段将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聚焦灵活分散就业人群建会入会,进一步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夯实小二级工会建设。各区总需要配备更多的工会社工,并进一步下沉至街镇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以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力量。同时,通过工会社工初任培训、轮训提高、实践学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工会社工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社工在推动灵活就业人群建会入会和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加大资源下沉,做实精准服务,为街镇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提供各项保障
修改完善灵活就业群体工会会员项目经费政策,聚焦做实街镇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小二级”工会,用好专项经费,聚焦重点人群建会入会。对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示范点尤其是“小二级”工会示范点给予资源倾斜、荣誉激励、经费补贴等,通过资源下沉、人员下沉以保障街镇园区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还将逐步建立区总工会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评估机制,主要从企业建会率、职工入会率、会员增长数、社工队伍建设、维护职工权益保障、服务职工品牌项目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建立向党组织汇报反馈机制,评估结果作为党建工作考核、工会干部推荐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改革中显现六大亮点
在上海全面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中,创造出了一批丰富鲜活的做法经验,显现出六大亮点。
1、坚持党建带工建,不断整合各方资源,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推进过程中,各街镇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工会组建,促进党建与工建融合发展,形成改革合力。在组织联建上,工建当好党建覆盖的“联络员”与“先行者”,排摸非公企业中入党积极分子,并向党组织推荐;同时依靠党建带工建,在党组织有覆盖的企业、园区,及时跟进工会组织覆盖。在阵地联创上,在党群服务基地,争取工会阵地,加载法律援助、心理咨询、职工技能培训、爱心妈咪小屋等各项服务。
2、坚持依法建会,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扩大工会组织覆盖
各级工会充分认识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坚持聚焦非公企业建会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工会组建新思维和新办法。一是落实依法建会入会。深入企业宣传改革政策,解读改革方案。利用工会组建告知书、《工会法》等法律政策、相关工会组建文件、组建流程和各类服务项目菜单等多种宣传资料向企业多渠道宣传,赢得企业认同推动企业建会;二是创新依法建会入会方式。利用区总或街镇的微信公众号开辟网上入会新渠道,打造职工入会的“线上”接待点,使其成为职工集中与单体入会的快捷通道,进一步提升职工入会的便捷性。街镇根据实际情况依托联合工会、综合分工会作为职工入会“蓄水池”,推行职工企业外入会,助推职工所在企业建会,同时借助会员福利、会员服务等新动力,激发职工自愿入会,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三是借势借力推动建会。依托政府企业征信系统平台、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提出非公企业是否建会作为申请贷款担保、名牌申报评优评先的审核建议。对阻挠和限制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阻挠和限制上级工会派员帮助指导职工建会的企业坚决使用“两书”,运用法律武器倒逼企业建会。
3、强化“小二级”工会,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各街镇根据区域内企业的特点,按照“企业为主,区域覆盖、行业推动,分类实施、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由组织结构比较完整,工会主席能力和经验比较丰富的骨干企业带头、带动小企业成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做实“小二级”工会,积极发挥其负责组建、推动协商、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承上启下的“端口型”工会作用。同时,通过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作用,整合区域服务职工资源,加快职工服务站建设,围绕职工生物钟开展服务。
4、聚焦主责主业,不断丰富工作内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各街镇通过与社保中心、司法所联合建设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同时在职工较集中区域设立联合调解点,延伸工作手臂,扩大维权覆盖面。积极推进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及职代会建制率,畅通了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渠道,形成职工民主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推动了企业员工共享共赢的局面。分类明确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和单独建会非公企业工会“四位一体”协调劳动关系体系中的重点、步骤,进一步规范维权职能。在职工集聚的楼宇、大中规模企业定期为职工提供专业法律的咨询和援助,推进“互联网+维权工作,畅通维权新渠道,为非公企业职工提供更多的维权帮扶。
5、坚持职工为本,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形式,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各级工会坚持服务为先,聚焦职工需求实施普惠性、精准化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充分挖掘服务资源。各街镇通过网格化的职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服务对象,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实现对区域内职工“全覆盖”、“普惠制”、“零距离”服务。依托党建服务站、群团服务站、职工之家、职工援助服务站、职工教学点、工会职工维权调解工作室、爱心接力站等阵地建设,同步推进职工维权、互助保障、技能培训、会员卡“普惠+特惠+商惠”服务等工会服务。利用市总“公益乐学”资源,各街镇为职工推出了菜单式服务,由专业的老师提供专业的服务,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打通联系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丰富、优化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成果。
6、推进依法履职,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各级工会将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作为工会改革的关键环节,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各街镇注重在解决好有人办事的基础上,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的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主席沙龙、经验分享、团队拓展、兴趣培养等多个维度,加大对工会干部的初任培训、年度轮训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特别是基层工会干部依法履职、依法维权的能力。
解放日报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