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动力推进工会改革,做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五年来,上海工会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群团改革、加强党的群团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全国率先制定新一轮改革方案,持之以恒破难题、解新题,着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会组织机制改革、服务职工体系创新、工作作风持续改进,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召开中国长三角地区燃气行业职工劳动技能提升工作研讨会。
着力增强“三性”
工会改革创新加速加力
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方向,也是工会改革的方向。2021年7月,市总工会制定《进一步深化上海工会改革实施方案》,聚焦改革重点难点进一步破解工作瓶颈。
——把政治性作为工会工作的鲜明特征
■上海工会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园区、进楼宇、进单位、进班组、进工地。
■依托区域化党建推进区域化工建,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
——把先进性作为工会工作的永恒追求
上海工会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在党和国家改革的大局中谋划和思考工会改革。着力构建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培育选树劳模先进,引领职工做建功新时代的主力军。
五年来,各级工会开展重点竞赛活动1700余项,1382万人次职工踊跃参与,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6个项目被列为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
——把群众性作为工会工作的力量源泉
上海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各级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帮助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
推进全过程协商民主,形成小区议事会、劳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等经验。活跃在基层一线的近千名工会社工延长了工会工作手臂,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满意与认可。
如今,改革创新已经覆盖上海工会工作各个领域,为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保持生机注入不竭动力。
回应职工变化
工会组织体制建设与时俱进
职工在哪里,工会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群团组织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要勇于突破原有组织体制束缚,推动工会组织向新兴领域新兴群体延伸。五年来,上海工会应对企业所有制和职工群体变化,接连推出工作举措夯实工会基层组织基础。
——“小二级”工会破解建会难点
通过改革,健全完善“大三级”和“小三级”工会的架构功能,加强相关行业性“小二级”工会的组建和运行保障,一批区域性行业性“小二级”工会联合会成为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
青浦区的物流快递、普陀区的网约送餐、徐汇区的房产中介、杨浦区的医养照护、嘉定和宝山的物流货运等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美团上海公司、饿了么、京东到家、独立日、叮咚买菜等平台企业,“三通一达”、顺丰、德邦、优速、极兔等上海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均已属地建会,吸纳了众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
目前,全市共有1191个“小二级”工会,覆盖基层单位6.18万家,覆盖职工160万名。
——国有企业工会改革持续深化
全面多层次推进国有企业工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集团普遍将职代会制度纳入企业章程,多级职代会制度进一步健全。
以江南造船为试点,中建八局、中船、上海船舶、上海邮政等央企、国企实行劳务派遣和项目外包单位属地建会,吸纳劳务派遣工、外包工入会,带动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劳务单位建会入会。
——非公企业工会改革释放活力
■重点关注互联网百强企业、平台企业和重点企业发力,米哈游、前程无忧等16家在沪互联网百强企业全部建立工会,平台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积极开展;成立外企工会联合会,形成富有上海特色的外企建会机制,特斯拉、高通等一批外资企业建立了工会。
■在全国率先实行非公企业工会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会的经费使用差异化管理,创造性地实践了“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的行动要求。
狠抓落地见效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部署、指导的重大改革任务。在市委和全总领导下,市总工会切实履行牵头职责,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会推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一系列具有上海特点、产业特质、区域特色的改革成果与经验。
五年来,一项项深化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一件件实事好事落地显效,化作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职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022年,人社部在全国推行“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在上海市人社局的指导帮助下,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率先在浦东新区开展“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改革,实施首批特级技师评聘工作。
在航天、宝武、江南造船等,“新八级工”制度落地落实。在技能人才的技能评价方面,上海全面推行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围绕新职业领域和紧缺急需领域,探索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产教融合校企对接协同育人
图片
建立上海劳模学院,聘请知名劳模为学员授课。
■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建立劳模学院、工匠学院,联合市教委、市发改委等7个部门制定下发《关于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14所院校与23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惠及18万职工。
■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平台,开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校企合作培育万名一线高技能人才计划”,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
——练就高技能获得高回报
■上海电气集团将“收入增加向贡献突出的高技能工人倾斜”条款写入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上汽集团将荣获国家、上海市等荣誉的高技能人才纳入激励奖励范围。
■嘉定区将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纳入全区人才计划范畴。
■松江区将“G60紧缺工种中级工”纳入人才扶持范围。
■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获得“临港工匠”称号的优秀产业工人,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直接落户等激励政策。
——配套服务解决急难愁盼
为解决产业工人关心关注的住房保障、交通出行和教育医疗等问题,市相关部门、各区结合区域实际,切实优化面向产业工人的公共配套服务项目。
■市房管局进一步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供应规模,努力解决产业工人阶段性住房困难。
■市交通委不断完善交通出行服务,让远离轨道交通的产业园区和产业工人集聚区的出行更加便捷。
■市卫健委持续推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点布局,与市总工会联合推动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建设,扩大产业工人聚集地的医疗服务覆盖面。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海工会始终以创新突破引领改革方向,使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朝着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迈进。
创新服务方式
桥梁纽带作用更加凸显
职工需求在哪里,工会服务就要覆盖到哪里。新一轮群团改革要求工会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
五年来,上海工会始终把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放在突出位置,把职工的急难愁盼事放在心上,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职工的“娘家人”。
——深度融入服务中心大局
上海工会始终坚持把工会工作放在全市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进行谋划、部署和推进。
在推进对口援助合作巩固脱贫成果中贡献工会力量,五年来,持续助力上海对口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地区职工培训和技术交流,认领当地职工“微心愿”10000件,购买扶贫产品总计约20亿元,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牵头共建长三角四省市总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制度,协同联动开展劳动竞赛、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等。
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重振,各级工会积极参与抗疫,及时筹措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加强特殊时期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工作,推出关心关爱职工、助力经济发展16项举措。
——实事项目办到职工心坎上
五年来,市总工会启动六大类共52项服务职工实事项目,惠及职工近2500万人次。其中,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职工健康服务点、职工健身驿站等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累计打造各层级、各类型职工服务阵地达万余家。
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1309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有效缓解了户外职工在饮水供给、餐食加热、避暑取暖、休息如厕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坐落在各大园区楼宇的132个职工健康服务点,覆盖2.91万家企业、80.93万名职工,为21.1万人次职工提供了健康服务。
挂牌71家职工健身驿站,满足职工健身需求、促进职工体质健康。加强工会阵地管理,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一体推进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爱心妈咪小屋建设。
工会牵头发起并组织开展的“看上海、爱上海、品上海”活动,让职工参加疗休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为上海稳经济、促发展、保安全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数字赋能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图片
会员库组织库升级和扫码入会工作成为改变传统工会工作方式的“金钥匙”。
面对大多数职工群众在网上的实际,“网上工会”建设是打开改革新格局的必由之路。五年来,上海工会搭建政务、服务、工作和大数据资源四大平台联动协同构架,“互联网+工会”建设跃上新台阶。
会员库组织库升级和扫码入会工作的推进,成为改变传统工会工作方式的“金钥匙”,截至目前,全市实名制工会会员达到694万人,其中有41.7万劳动者通过扫码入会等网络途径快速便捷加入工会,依托大数据信息,工会对职工的结构、职业、需求有了更全面的掌握。借助“随申办·工会服务”模块上线,10余项工会服务项目可线上查询或办理,会员福利板块解锁多项优惠,让更多职工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号“申工社”架起工会与职工的沟通桥梁,拥有粉丝近200万,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十大政务新媒体”。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回望改革路,上海工会蹄疾步稳,以实际行动成就职工群众的美好生活。展望新征程,上海工会将强化使命担当,以改革创新的新成效,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新时代上海工会事业创新发展新篇章。
劳动报2023-5-13